护理心理学重点范例6篇

护理心理学重点

护理心理学重点范文1

【关键词】临床教学护生;心内科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41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07-02

临床教学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经之路,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换的过渡阶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时期,是现代社会为满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所以培养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的重要任务。我院每年会接受近200名护生来院实习,护理部根据现代护理模式要求,分析护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加强岗前教育,选拔高素质的带教老师,规范临床教学管理,提高护生实习质量。现根据我院心内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11临床护生因素

111专业知识不足,知识输出不适应护生从学校直接走向医院,环境生疏与紧张恐惧心理,使角色不能很好地适应,不能把所学的知识贯通灵活应用到临床护理中。由于我国护理人员学历普遍较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存在不足,加上在校时不重视专科理论学习,一些临床常见的疾病只是了解,没有能完全掌握。

112主动性差现在护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没有责任感,怕吃苦,不愿意从事基础护理工作。其动手能力及协作精神欠佳。

113操作技术不熟练

1131虽然目前学校已针对临床护理加大了实践教学课程,而且很多学校能够应用仿真情景教学对学生进行强化培训。但护理学科注重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实践的重要性,从熟练掌握知识到真正应用到临床工作中,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及积累经验。

1132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以自己的权益为中心。带教老师在临床带教中很容易受到患者及家属的质疑和干涉,导致护生在实践操作中出现紧张,动作不协调等心理障碍。

114缺乏沟通应变能力护生从封闭式学校到医院开始接触社会,职业道德还停留在书本上,思想还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和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很快应用到临床中。

12带教老师的因素

121部分带教老师学历低,知识面窄,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对护生提出的问题不能耐心地解答,敷衍了事,影响了护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22带教老师责任心不强,态度不端正,缺乏主动服务意识;且心内科工作高度紧张,难度大,部分带教老师防止护理差错的发生,一般只给护生做一些基础性护理工作,影响了教学质量。

13临床教学中的法律问题在我国与护理有关的法律课程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师生双方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沟通技巧,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对策

21加强岗前培训及入科宣教护生入科前挑选优秀护师或各科室护士长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做好护生的心理疏导和教育,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以良好的心态进入临床。入科时由带教老师或护士长详细介绍科室环境,讲解本科室病重特点,物品放置等。

22加强专科知识培训入科后一对一进行带教,制定带教计划,加强基本理论及专科理论讲课;各种专科试验时间及时提醒,专科仪器的使用,医疗垃圾的分类和处理;药物的使用方法:如氯化钾不能直接推注,胰岛素只能用1ml注射器抽吸;严格控制输注速度的药物应使用提醒牌和使用输液泵,各种危机值要报告等等。

221心内科操作技能演示及指导每批新入科护生第1-2周轮流挑选科内操作技能好、沟通能力强的护师对心内科常见操作技术进行演示讲解。包括:氧气吸入、心电监护仪的使用(着重异常心电图的辨认)、徒手心肺复苏法、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法、心电图机的使用、除颤仪的使用等。再让护生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出科前一周抽考1-2项,考核合格方能出科。

222心内科理论知识的强化每周讲课一次,讲课内容:常见病、多发急危重症的评估,常见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出院指导,常用药物及心内科特殊药物的用法及注意事项等等,每个护生出科前完成一份心内科常见病的护理计划。由带教老师负责指导并结合临床病例分析,了解护生对心内科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23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拔我院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竞聘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责任心强、语言表达能力好、大专以上学历、中级职称人员为带教老师,明确职责,通过带教促进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

24探索新的带教方式

241制定带教目标、选择带教方法、突出带教重点培养护生对危重病情的观察,鼓励护生参与分管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治疗护理过程,让护生主动与患者沟通,熟悉病情,想患者所想,加深对整体护理的认识,使护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242以护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由护生负责备课主讲,结合临床具体病例,提出护理问题、采取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是否有效、哪些需要继续改进等;发挥护生主动性,培养护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现代教学模式。

25采用双向评价法护生出科前发放自制评价表按“优、良、中、差”由护生对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对护生进行教与学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主观能动性

26加强法制安全教育在临床带教中,从护生第一天踏入病房就对护生加强安全教育,并根据心内科病情危重发展变化快等特点易引起失误的要点进行重点讲解。结合实际案例向护生讲解有关法律知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我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护生在临床实习时,注意以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依法做事的行为习惯。

3小结

我科在多年的带教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带教体系,既培养了合格的护士又提高了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促进了科内护理质量,同时适应了现代社会形式,强化法律意识,从多渠道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带教方法。

参考文献

护理心理学重点范文2

【关键词】老年病;临床护理;带教模式

随着我国加速向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老年病护理已经成为临床护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名合格的临床护理人员既是技术工作者,也承担着组织、管理的角色,培养优秀的临床护理人员,可以为老年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本文中,以我带教经验,探讨老年病房临床护理的带教模式,这对于提高临床护理的带教效果、提高老年病临床护理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1老年病科临床护理带教模式分析

当前临床护理带教模式日趋成熟,这为提高整个护理行业临床护理的成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老年病科与其它科室的临床护理带教相比,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人在工作实践中,采取了CP带教方法与PBL带教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实践证明,效果比较理想。

在带教期间,我就目前比较常用的带教模式进行了调查实证研究,将教师分为分别采用CP教学与PBL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一对一带教的模式、目标教学方法,对老年病科临床护理带教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每种教学带教方法各有50名学生和50名带教老师组成,共50名带教教师、50名学生。从患者反映效果来看,CP和PBL教学方法患者满意率达到了92%,而目标教学方法、一对一带教模式分别为60%和70%,CP和PBL教学方法优势十分明显。该方法的实施程序是:首先,由示教师老师将分配到老年病科的护生分配给各个带教老师,护生与自己的带教老师进行初步的沟通;由老年病科的带教组长介绍本科的特点及一些共性的病理知识,比如,临床病种、医护常识等等,然后,每周安排一名护士对实习护生进行小型讲座两次,主要围绕老年病的特点、症状、护理的要点等等,这些主要是运用了CP带教模式的优点。其次,在完成前面带教“课程”的基础上,运用PBL教学法的模式,以病人的疾病为基础,以实习护士为核心,具体的带教老师为引导的带教模式,向学生展示安全护理的要点、与老年病患者沟通的技巧以及具体的临床病症及表现等等,让实习护士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第二天便由带教老师进行理论考核、评分,以便实现不断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CP、PBL两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在培养合格的护生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老年病科临床护理带教模式的实施策略

老年病临床护理带教CP、PBL相结合的带教模式,与传统的带教模式相比,效果更为明显,但是,要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的带教效果,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策略。

2.1上岗前培训老年病房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是一个不熟悉的环境。部分护理人员存在着认识偏差,存在好奇心理,因此在临床护理带教前,应当对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重点培训老年病房的服务态度、机构特点、各种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及目标、基本临床护理技能、应急方案的培训等。尤其是要强调老年病房的服务理念、病房特点、纠正护理人员的理解偏差,正确引导临床护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克服胆怯心理障碍。通过对其岗前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更好地诠释护理角色。

2.2推选优秀的带教老师带教老师作为护理人员的启蒙老师,其品德、工作作风势必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首先,带教老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还要具有临床护理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耐心教导学生,身体力行教授临床方法及经验,确保临床工作有序高效的运转。带教老师制定岗位培训计划,对护理实习人员热心教学,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带教老师的整体素质,充实专业知识,以带动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此外,老师还要注重因材施教,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努力学本领,灵活掌握专业知识,丰富自身实践经验,使得教与学有机结合,营造良好的带教环境,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带教结束后,应对其进行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的考核,成绩合格者才有资格进入护理岗位。

2.3着重培养护理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做好与老年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够尽快取得患者的信任,这有助于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医护临床护理服务,加快他们身体康复的速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与病人的沟通尤为重要,是一种心理疗法。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加快老年病人的身体康复。护理实习人员进入临床,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缺乏实践经验,形成与老年病人之间沟通障碍,这样会延误病情,因此,带教老师需要教授实习人员包括怎样接近病人,怎样表达自己,如何与病人建立起良好的情感,与老年病人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够获得老年人的信任,会加快老年人的身体康健。同时,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病人,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做到及时有效的沟通,并且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学习,多多锻炼,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和病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2.4结合科室特点具体带教,进行综合考评利用优质资源,选择优秀的带教。老年病的临床护理情况复杂,老年病房的病种种类繁多,也各有侧重,但是老年病人都有共同点,包括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生理疾病、基本的护理程序和健康培训等。每天带教老师都要对护生进行基础护理示范,言传身教,纠正学生的不规范行为,还有每两周安排一次护理查房,教导护生应当检查临床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并认真做记录,记录下各个病房的老年病人的疾病侧重点,以便日后进行重点方面的护理与学习,这样既减轻老师的负担,又能使护生提高职业水平,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最后实行综合考核双评,由带教老师填写实习护理人员考核评价,着重对学生的职业品德、护理水平、学习的态度、沟通协调能力、对待医患的态度这几个方面进行点评,打出分值,同时,实习人员也会对带教老师的执教能力、业务水平、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这种形式的互评,既能提高教师的带教水平,又能对实习护理人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雪莉,李玉肖,李碧妍,等.新时期临床护理教学方法的探讨和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9(5):60.

护理心理学重点范文3

论文摘要:社会需要什么标准的护理人才,以及如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护理人才一直是困绕护理教育工作者的首要问题。尤其是对民族地区院校而言,优化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将在分析我区护理本科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主要围绕目前护理本科教育是否适应社会需求,应培养什么标准的护理本科人才等问题进行探讨。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使医学教育模式及卫生服务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护理工作日益成为医学教育界越来越关注的重要课题。无论是护理学的内涵和外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从而对医学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民族地区护理本科人才的教育事业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地区高等护理人才的现状,明确高级护理人才培养的方法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进一步适应社会需求。努力探索民族地区护理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积极创造适合于民族地区的特色的本科护理模式已经成为医学类高等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1民族地区高等护理人才培养的现状

民族地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决定着该地区医学类高等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在新的形势下,民族地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必须认真审视和思考护理本科教育的基本现状,结合国内外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新模式和新经验,提出适合于本地区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模式,在正确认识现状,注重机制完善,明确培养方法与内容,加强模式构建等方面尽快适应多元化的护理本科专业人才模式轨道。

1.1学制设置过长

五年制护理本科,因学制过长,重复课程较多,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医学本科课程的设置模式,特别是医学基础课程的设置,没有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特别是民族地区护理工作的特点。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和要求,目前我国很多重点院校护理本科已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而目前国内有些院校仍实行五年学制。

1.2教学方法有待调整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完成教与学任务而采取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在多数情况下教师总是以传统的讲授为主,且教学方法单一,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灌输大量信息,缺乏引导学生根据地区特点和民族习俗进行研究和讨论,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因此重视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强调临床教学与课堂教学交替进行,把握地域和民族特点,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以学生为中心”研讨式学习方法,突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民族地区护理本科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1.3课程体系有待改善

近年来,针对我国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许多院校在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护理教育的基础上,在教学模式、课程结构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国内外护理专业体系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生物医学模式、生命周期模式、人体功能和基本需求模式、健康模式等。生物医学模式忽视了人的整体性,生命周期模式、人体功能和基本需求模式、健康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是后三种模式在师资培养和教材的编写上要求高、难度大。另外,由于我国高等护理长期停办,改革开放以后虽然予以恢复,但是护理教育本科专业在教育形式上仍然沿用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教育模式,医学基础课程设置多而全,可以说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压缩和翻版,没有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更谈不上结合地区和民族特点。

1.4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护理师资队伍中受过正规高等教育和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相对较少,多数教师没有接受系统的教育学训练。在这样的背景下,临床课程教学往往以临床医生为主,讲授的内容总是以疾病的治疗为重点,忽视了人的整体护理,特别是忽视了民俗民风和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而在护理的内容上往往是一带而过,以致教学内容与护理结合不紧密。

1.5传统的护理教育模式存在问题

民族的特点和风俗文化、生活习惯等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护理本科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一是培养目标与社会卫生保健系统需求不相适应[1],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二是以传统医学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与护理专业需求不相符合,课程设置基本没有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基础课程占总课时的比重较大,而人文、社会等学科内容明显不足,有关老年护理、社区预防保健等方面的知识缺乏;三是护理专业课的教学特色不明显,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压缩,以医学诊断为主线,以疾病的诊断治疗为重点,护理内容少,教材建设滞后;四是教学组织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主要为“灌入式”,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理论与实际相脱节。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国的护理本科教育尚未形成体现地方特色、结合区域民族特点的教育体系。

2护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容和方法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的全面协调发展,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教育能否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过硬的基本技能,能否开发其再学习、再发展的潜能就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各国在对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标、模式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教学模式。所以突出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综合教育;重视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学的结合,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拓宽专业渠道,在护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探索和改进是十分必要的2.1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和方向,也是制定教学计划,确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组织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通过对社会需求和新形势下护理本科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构成的解析,将护理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重新进行确立,培养具有扎实的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能在护理领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研究和预防保健的高级护理专门人才。同时要求学生力争做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做人、做事、做学问共同提高。

2.2突出民族特色和专业特点

根据护理专业知识结构的需要,结合整体护理观及现代医学模式所具有的生物、心理、社会特点,加强伦理学、心理学、人际沟通、社会学、美学等人文科学与护理学专业课程的交叉力度,开设有助于发展学生个性的选修课,如公共关系学、社会心理学、民俗学、回族文化专题等,体现护理的人文精神和以人为本的专业和民族特点,使学生能够从生理、心理、社会、民俗等各个方面整体地认识人的健康,理解人对健康问题的反应,帮助人满足健康需求。

2.3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

课程就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调整是护理教学改革的核心。为反映现代教育思想和改革趋势,充分体现民族地区的护理特点,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必须遵循医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医学模式转变,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强化目标培养,重视素质教育,对课程结构进行整体优化和合理的调整。

2.4改革学科结构,适应学科发展需要

根据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改革学科结构,删减原有课程中不适合的内容,加强教学内容的渗透和融通,发挥课程群体整体效益的同时,要适应学科发展的需求,加大专业课比例。根据学科发展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增设社区护理、康复护理、急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护理研究、护理教育学等必修课程,护理专业课程占总课程的比重要明显增加,形成以预防保健与临床护理相结合、并充分体现民族和地域特点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

3改革教学方法,全面注重能力培养

根据护理学发展趋势和新世纪护理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编写配套教材,打破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以诊断治疗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建立“以人为本,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新型教学模式,强调人的整体性;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强调病情观察和判断、紧急情况处理、危重症监护、健康指导和教育的重要性。护理的重点在于解决人的健康问题,将护理技术操作与满足人的需要结合起来,使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得以统一,从而充分体现现代护理观念,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1改进专业课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

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在提倡教师精讲教学内容、合理规定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不同的临床病例,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小组讨论,为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提供有力依据。通过让学生参与积极的思维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比较、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的综合能力,为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处理临床问题打下良好基础。此外,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采用小组讨论、学生演讲、角色扮演、患者访谈等形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3.2建立模拟训练方法,强化技能训练

积极改善教学实验条件,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和实物教学,建立多媒体教室、基础护理技能训练室、专科护理技能训练室、重症监护室等护理技能实验室。配备多媒体教学实验系统,现代化护理训练模型、设备和器械,实现教学手段的形象化、智能化、多样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和氛围中通过规范化的训练,熟练操作技能,增强动手能力。

3.3加强实践教学,完善评价体系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在临床实践中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因此,加强临床实践教学,是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临床带教老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具体带教计划,指导学生按照护理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个步骤,对分管的病人进行全面的护理。指导学生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收集病人的主客观资料;正确区分护理诊断的依据和相关因素;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掌握正规的护理操作,提高专科护理技能;总结护理过程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3.4改革临床实习教学检查形式

为了保证临床实习质量,改革传统的“师生座谈会”的实习教学检查方式,采取教学查房、技能演示汇报与师生座谈相结合的形式,全面检查实习中教与学的质量。教学查房、技能汇报采取以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方法,选取学生在实习中护理的典型病例,使学生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进行问诊、体检,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完成护理操作,实施健康教育。教学检查中,提倡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理论联系实际,有效促进各教学医院在实习带教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生临床思维的训练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3.5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内、外、妇、儿等学科之间重复内容较多,为了避免学科之间不必要的重复和遗漏,节约时间,可在各学科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以护理专业为单位的集体备课。不同课程共同涉及的内容,应相对集中讲授。如:气胸病人的护理在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中均有讲授,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病情观察重点一样,胸腔引流管的护理要求也一致,可以安排由内科护理学老师重点讲授。

护理心理学重点范文4

【关键词】 心理激励;护理带教

心理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它对人具有加强、激发和推动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只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则可以发挥到80%~90%[1]。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合理地应用激励方法,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带教的质量和水平,调动护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1 心理激励的原理及应用

心理激励是指有针对性地通过某些刺激激发人的内在动力,推动和控制人向着既是个人需要又是组织需要的目标奋进的心理活动过程。其核心内容就是应用心理学原理,根据激励对象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调动个体行为的积极性,对人的潜在能力进行开发。 激励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管理学和教育学中,在教育心理学上的应用被称为“翁格玛利”效应。它的意思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你很行,你能够学得很好”等,从而使受教育者认识自我,挖掘潜能,增强信心[2]。将心理激励机制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中就是指让每一个带教老师以一种欣赏的目光愉快地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使其从中获得自信心,做到工作学习的自律。

2 结合护生的心理需求,在护理带教中应用多种心理激励法

在激励理论中提出了大量的管理方法和激励方式,作为带教老师必须要结合护理带教中的实际情况,结合每一位护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灵活地运用这些心理激励方式,满足他们不同的心理需求,充分调动护生的主观能动性。

2.1 利用尊重激励,满足护生的自尊心理需求 护生有自己的自尊,具有与带教老师一样平等的独立人格,尊重激励就要求带教老师在思想认识上,懂得给予学生以尊重和理解,改善自身的带教态度,以良师益友的身份对他们进行循循善诱。尊重护生人格的第一步就是记住他们的姓名,不能哪个护生都以“同学”招呼;同时在带教过程中,应根据情况尽量安排她们做技术含量高的操作,对耗时、耗力(如换水、搞卫生等)简单体力劳动应和她们共同完成,让其感觉到你是她们的良师益友,而不是“工头”;切忌在患者和同学面前夸大批评护生,应经常适时在患者及家属面前表扬护生,肯定她们工作能力,使护生的工作能力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尊重和信任。

2.2 采用情感激励,给予护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情绪的唤起是激励实现的基本前提,在带教过程中积极给予学生情感激励,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激励培训奠定情感基础。刚刚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他们往往期望被老师更多的关注、肯定和鼓励,所以带教老师在和学生沟通交流时应该积极主动一点,使用积极的体态语言,用鼓励的眼光、点头、微笑、肯定的手势、激励的语言,充分调动护生实习的兴趣积极参与。同时护理带教教师可以经常与护生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关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实际困难,既做学生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的“慈母”,从而激发她们将情感转化为工作积极性。

2.3 运用目标激励,调动护生实现自我的工作热情 合理而恰当的目标对人具有诱发、导向和维持行为的功能。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追求目标是每个人自我实现的心理过程,也是产生工作热情的动力。尤其在护生实习的中后期,带教老师这时可将实习生通过实习必须掌握的一些技能或护理难点设置为一个具体的目标或任务,启发式地交给护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通过这样的目标激励可以充分调动护生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生因顺利完成工作目标而带来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同时还可以提高护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自己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体现。心理激励作为临床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它表明了教师的某种情感倾向和对学生的某种行为的渴望是对学生积极行为的肯定,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催化剂[3]。同时有效地应用激励法要求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对学生多一点耐心和爱心,多一些人文关怀,传达了带教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度和期望值,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带教思想。

参考文献

1 刘小秋.加入WTO对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及建议.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9(4): 12-13.

护理心理学重点范文5

课程

授课类型

学时

任课教师

内科护理

理论

2

专业班级

授课日期、节次

一、教学课题:

第1章 绪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认知目标:

1.解释内科护理的基本概念。

2.描述内科护理学的常规护理。

3. 掌握内科疾病的分期护理和分级护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能对病人进行合理的整体护理。

(三)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期望通过本次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目标地完成整理护理学习。同时认识到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是从爱与关怀开始的,进而培养学生关爱病人的品德。教会病人自我日常护理。树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价值观。

三、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科学出版社《内科护理》教材紧扣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针对当前初中起点学生的生源状况和身心特点。①突出“三基”, 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②体现“三性”,即针对性、适用性、实用性。表现形式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章节前有典型病例,文中有重点提示,章后有复习思考题,以便于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对象为本校本护班三年级的学生,该批学生对学习医学知识兴趣浓厚,求知欲强,此前她们已经学习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课,也已经接触了部分诊断学以及基础护理学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学生很难将各门课联系起来,存在脱节现象,知识融合的能力有待提高,还未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

四、重点、难点:

重点:健康、护理、内科护理概念、内科护理学的常规护理、内科疾病的分期护理

难点:运用现代护理理论及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解决学习和临床护理中的实际问题

五、设计思想(教法学法):

教法:问题探究教学法

学法:理解记忆法

六、教学资源:

病例,图片,多媒体资料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复习旧课】

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例举医院现状,学生自身就诊经历,来引出临床、临床护理、内科护理等概念,提出重要性

【讲授新课】

一、内科护理学范围、内容

内科护理是认识和研究内科疾病病人的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特点,按照护理程序,实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内科护理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之上,是临床护理中的综合学科,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

二、内科护理学的常规护理

安置新病人

遵医嘱进行等级护理

实施整体护理

密切观察病期变化

注重生活护理

做好药物治疗的护理

积极对症护理

配合各种检查及特殊治疗的护理

避免院内感染

正确进行健康指导

三、内科疾病的分期护理和分级护理

疾病的分期护理

急性病期

慢性病期

康复期

疾病的分级护理

特级护理

一级护理

二级护理

三级护理

四、内科护理的学习目的与方法

n 多观察

n 勤思考

n 多请教

n 重理解

n 积极讨论

n 做好笔记

【小结】

护理专业的学生将来要很好地完成上述角色任务,就必须努力学习内科护理,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掌握内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病人进行整体护理,为服务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服务

【达标检测】

【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回忆前期学科所讲的健康概念

启发学生回忆自身就医经历,引出临床及临床内科等概念

进行目标展示

讲解概念

归纳总结,介绍内科护理学的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门学科所学范围

精选病例,激发兴趣

精讲点拨,举例说明

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

同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护理常见问题

归纳总结:

组织学生复习基础护理知识

归纳总结重点:

再次返回病例:

解决病人的问题

提出学习本学科的期许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制定护理措施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几个问题

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应答。

预习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功能

回忆、回答健康的概念

回忆自身就医过程,理解内科护理的重要地位

理解

记忆

整体把握学习梗概

进入情境,体会内科护理的每一步骤的护理要点,掌握重要内容

讨论热点问题及个人困惑

复习基础护理知识

掌握学习方法

以病例说明的方式总结本节要点

回答问题

5

5

10

15

15

15

护理心理学重点范文6

1 制定筛选方案,有计划地开展教学

按照不同学校拟定的学习计划大纲,制定科室教学计划,安排护理师以上或高年资护士进行带教,力求带教管理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带教教师是护生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其整个素质直接影响到带教质量,带教教师的选拔尤为重要,应制定严格的筛选方案,在带教前,带教教师应掌握临床护理基础理论、护理管理等相关知识,对其进行护理法学、行为学、心理学以及护理急救等专业知识的培训,选拔具有临床经验的护师担任带教教师。根据护理部门及护生所在院校护理大纲的具体要求,将护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在一起,制定护生带教计划,包括带教方法、授课内容、考核项目以及岗前培训等内容,有计划地开展教学。

2 入科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护生入科后带教老师要详细向其介绍科室环境、布局及科室的专业特点、护理特点,治疗室、抢救药品、物品、设备的位置,科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情况等,使他们尽快熟悉工作环境,消除陌生感,增加信心,为学习工作打好基础。带教老师要让护生明白护士的基本义务和做一名合格护士的基本条件,在临床实习中,体会患者的痛苦,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培养她们对患者有爱心、耐心、同情心和责任心。

3 实行一对一的带教方式

护理工作操作性较强,带教老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并能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关心体贴的态度爱护学生,向护生传授知识和技能,随时为护生讲解护理原则和方法,在放手不放眼的情况下,有步骤、分阶段地让护生熟悉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及护理文件的书写。护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多问、多看、多练,多向老师请教,从而自觉获得知识,尽快熟悉本科的操作常规和工作流程,尽快适应科室的临床护理工作。带教教师应重视护生的岗前培训,向其介绍病区环境、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各种设备和物品的摆放、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等,让护生对护理工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如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方法、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患者的临床用药特点、护理沟通技巧、药物计量计算方法、护理文件的书写等内容。可带领护生参与护理教学大查房,使其能够从中获得护理经验。在带教过程中,带教教师应与护生进行技巧交流,掌握其思想动态及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护生存在的问题。

4 培养护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意识

带教老师要引导护生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平时尽可能锻炼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真正做到放手不放眼,同护生一起分析各种护理缺点、纠纷、差错等发生的原因,使护生深刻体会到"三查八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且"三查八对"贯穿临床护理的每一项工作中。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由于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在临床带教中进行法律意识、医疗安全已经必不可少[1]。同时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尊重患者的权利,如知情权、隐私权等,使学生及早树立法律观念,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三查八对,正确及时执行医嘱以及正确及时书写护理文书等,在护理实践中有意识地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等。

5 培养护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

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是复杂而多变的,有时患者病情或心理或精神中细微的变化恰恰是某些疾病的先兆,在临床实习期间,教会护生对各种疾病的观察能力,如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诊断要点,护理要点,病情变化的观察,试验室及其他检查的异常报告中深入了解,并根据这些症状、体征、依据等分析判断,在整个病例护理的过程中,引导护生学会思考问题,学会带着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和基础知识,学会把每一病种的疾病概念、病因、并发症、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用药注意事项等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也即涵盖了护、药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带教老师还可根据不同的病例对护生进行适时、有针对性的提问,促使护生主动巡视患者,与患者沟通,主动看书,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带教老师常布置观察的内容,如患者的治疗效果、药物反应、思想动态、饮食状况、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实施后的效果等,提出案例对照书本所存的区别联系起来思考,指导护生如何观察和分析个案。护生必须收集患者的所有资料,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实施并及时给予评价。这也是实践、分析、自学能力的综合培养[2]。

6 重视护生出科前的各项考核

护生出科前必须完成各项护理操作考核,出科考核是督促护生巩固临床实习的方法之一,让护生有一定的压力,并主动学习。护生出科前的考核具体内容可设为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和专科护理操作、健康教育和沟通能力,以及护理记录书写等四项,通过考核结果来发现护生存在的不足,并反馈给护生,便于其在今后护理工作中加以改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3]。

7 对护生进行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包括思想教育、形象建设教育和安全培训三项内容,思想教育要求护生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应重视形象建设教育,要求护生要衣帽整洁、态度和蔼,力图提升科室乃至医院的对外形象;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必须对其进行安全培训,组织护生学习医院护理核心制度,保证患者护理安全[4]。

总而言之,带教是一门艺术,对护生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应重视带教教师的选择,制定详细的带教计划,带教老师只有不断完善自己,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将护理技能和经验传授给护生,带教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在临床带教工作中培养出合格护生,并通过岗前培训使每位护生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使其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做出共享。

参考文献:

[1]李秀娟,刘晓燕.在临床实习中加强医疗纠纷防范教育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04).

[2]赵丽君,于秀凤.护生健康教育意识与沟通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医学,2007,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