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校内部管理范例6篇

培训学校内部管理

培训学校内部管理范文1

关键词:高校党校;干部培训;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1)03-0001-03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干部队伍是高校各项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各项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组织保证,是高校科学发展、实现办学目标的关键。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的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是高校党校的重要职能。在对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如何增强教育培训的时效性,取得教育培训的实效,这是高校党校必须加以重视并逐步地加以解决的基础性战略性问题。

一、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是高校党校的重要职能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对党校的职能作了明确的界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这个定位主要是针对地方各级党校而言的,但对高校党校也同样适用。高校党校同地方各级党校相比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具有同地方各级党校共同的属性,即“党校姓党”的根本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特殊属性,即“校中校”的属性。这个两重性,决定了党校的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服务于和服从于党的事业,服务于和服从于学校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根本任务[1]。

高校党校成立之初以培训入党积极分子为主要职能。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高校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处级领导干部的组织和带领师生员工把握局势、与时俱进、推动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高度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各个层次的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组织协调能力、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党校作为学校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转变工作职能,加大干部培训工作的力度,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的职能,势在必然。

二、高校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现状

从目前高校干部培训工作的现状看,各高校认真贯彻党的干部政策,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不断拓宽培训渠道和载体,拓宽培训方式,加强党校建设,注重培训实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目前高校的干部培训工作和党校建设,与广大干部的培训需求相比,与学校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从认识到实践,从内容到形式,从数量和质量,从深度和广度等各方面,存在着不适应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和干部实际需求的情况。主要表现在:1.思想认识上,观念滞后,认识不到位。不仅存在于受训对象,也存在于高校领导层面。一些干部对参加培训存在着模糊的认识,急功近利想法和学习无用论在干部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有的认为,培训并不重要,可有可无;有的认为,工作忙,没时间参加培训;有的认为,管理无科学,凭经验办事就可以了。如此等等,造成了一些干部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学校领导层面仍然存在着干部学习是“软”任务、干部提拔才是“硬”任务的观念,对干部的教育培训没有像干部选拔那样抓得硬、抓得实。2.培训手段、方式不够丰富,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考察、调研、论坛等方式较少;课堂教学又以讲授为主,案例式、讨论式、启发式授课较少;培训的内容以政治理论偏多,而业务知识、管理知识的内容偏少;培训大多是结合干部换届进行集中培训,规范化、制度化不强。效果不尽如人意。3.工学矛盾没有有效解决。高校党校培训多数情况既不离校,又难脱岗,因为出差、开会等情况,很难保证出勤率。这里面当然也有参训干部主观上不重视的原因,但客观上也确实存在着工学矛盾。4.培训管理机制、动力机制、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有的学校缺乏干部中长期教育培训规划或者有也难以落实,没有形成规范有序的干部培训管理机制,人为因素较重,干部培训工作的随意性较大[2]。同时,学习培训情况和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等工作还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干部参加培训的动力不足,这些都是影响高校党校干部培训时效性的因素。

三、增强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性的思考和对策

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性是做好高校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通过教育培训,使参训的干部能够有所收获和教益,从而在政治理论、道德情操、业务能力等各方面有明显提高和增强,这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努力方向和根本目的。

(一) 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从高校领导到干部培训部门及受训对象,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适应时代需要的培训新思维和新理念。高校党委要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干部的高度,从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干部人才队伍的高度,从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高度,从开发人力资源、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高度,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摆在基础性建设的地位,作为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性任务,高度重视并抓紧抓好。把干部教育培训同干部的选拔任用、考察考核、监督管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努力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干部教育培训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并完善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和以需求为导向,计划调学、竞争参训、集中培训和岗位自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对具体承担培训任务的党校来说,要树立质量效益的观念。干部教育培训就是通过对干部不断进行新知识、新信息、新技能的补充,加快干部的成长,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培训工作的所有环节和全部过程都应围绕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这一根本宗旨。而包括理论水平、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协调、服务水平等在内的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关键取决于培训质量和效益。否则,不仅违背了干部培训的初衷,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还影响干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对参训干部来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也是政绩”的理念、接受培训不仅是应尽义务也是所享权利的理念,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 加强培训需求研究,科学设置培训内容

“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是党校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按需培训,是高校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取得实效的基本要求。干部的培训需求有共性,但更多的体现为个性化、多样化的态势。从目前形势看,参训干部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有进一步学习的要求,有对党的理论政策水平和党性修养进一步提升的需求,有对教育管理能力和领导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需求,等等。但因每个人的岗位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学历基础不同,并且随着高校内部竞争的日趋激烈,干部岗位职能的内涵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干部对培训内容表现出多样化的需求趋势。而高校党校目前的干部培训,在需求的共性方面体现较多,在个性差异方面,分类别、多层次培训不够。这也是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干部教育培训的多样化需求,进行分级分类培训。在保证政治理论培训首位的同时,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切实加强高等教育政策法规、领导方法与艺术、文化素养、业务知识培训和岗位技能训练。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和素质状况,在培训内容和深度上各有侧重,努力使培训的内容与学员的层次相一致,与学员的需求相吻合。具体来说,机关、学院(系)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要以政治理论和现代知识为主,侧重于路线、宗旨教育和管理创新、思维创新培训;党政副职领导干部要以政治理论、知识更新培训和分管工作的业务知识为主,侧重于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的教育和专门业务知识的深度培训;年轻干部、后备干部要以基本理论为主,侧重于理想、信念教育和实践知识的培训,在“强化理论基础、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实际工作能力”上狠下功夫。还可以按党务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不同岗位分类别按需培训。

高校党校要利用各种方式和时机,及时了解和把握、并善于研究和分析干部的培训需求,为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在每次培训之前,要进行培训需求的摸底和调研工作,把学员最希望学习的内容、工作中带普遍性的问题和对教学的建议收集上来,在此基础上,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科学设置专题,在培训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学员学习情况的跟踪调查和指导,根据信息反馈,即使掌握培训动态,不断调整和改进培训计划、内容和方法;二是做好对干部的经常性的培训需求调研,了解不同岗位、不同类别干部的培训需求,以及动态变化情况,从而明确培训思路,确定培训重点,有针对性地举办不同岗位、不同类别的干部培训班。

(三) 创新培训方式和手段,提高培训的效果

高校党校干部培训在丰富培训内容、把握培训重点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这是影响培训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学以致用,采取灵活的办班方式、教学手段和管理方法,增强党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办班方式上,要坚持长班与短班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在教学手段上,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绝大多数高校党校已经认识到实践环节教学的重要性,并给予了一定程度上的重视,取得一些效果。但由于高校党校普遍存在着经费不足、人员编制紧张等因素的制约,不少的高校党校实践教学做得并不好。高校要采取措施,特别要加大经费投入,切实把实践教学纳入到党校干部培训的教学计划,体现在培训活动中,使参训干部在社会考察、调研、岗位锻炼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高能力和素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在管理方法上,既要完善制度,严格管理,维护党校培训工作的严肃性,又要结合校内办班、学员不能脱岗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管理办法,做到工作和学习“两不误,两促进”。

(四) 加强党校建设,为干部培训提供体制保证

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高校要对党校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党校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把握党校办学方向,讨论党校重大工作事项,及时解决党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从政治上和方向上保证党校发挥“阵地”和“熔炉”作用;按照党校工作的实际需要,科学确定机构设置,配备精干力量,加大经费投入,为党校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发展环境;要加强制度建设,从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到年度计划,从教学安排到日常管理,从学员准则到教师职责,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要制定规范明确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使党校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利用高校丰富的人才资源,按照领导与专家结合、校内校外结合、专职兼职结合的原则,建立一支政治上坚定、热爱党校事业、教学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并通过集体备课会、理论研究、教学业务研讨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建立和完善校院(系)两级党校培训制度和管理体制,校院(系)两级党校要明确职责范围,各有侧重,相互衔接,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培训工作要重心下移,主要由院(上接第3页)(系)党校承担,学校党校加快职能转变,强化干部培训工作;党校培训管理工作者要适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形势,立足自身,转变观念,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努力提高培训管理的科学性,走出一条适合高校特点、满足培训需求、体制完善、富有成效、与其他层次的培训有机衔接的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之路。

(五) 建立干部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

参加学习培训是提高干部能力和素质的主要途径。但学习培训的效果,往往需要一个过程才能显现出来,不是立竿见影的,往往要在经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之后,才能显现出来,这是符合教育培训规律的,也是符合干部成长规律的。一些干部对这种规律没有深刻的认识,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希望在参加培训之后,就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是一些干部不能正确地对待培训、不重视培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除了对参训干部进行引导和教育,增强学习培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之外,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建立干部培训考核制度,结合培训专题内容的学习,从开班到结业,从出勤到听课、讨论,从撰写学习体会、调研报告到大会发言、学习小结,每一个环节都有质的规定和量的要求[3],依据这些方面的表现,对参训干部作出综合的考核评价;二是把干部培训纳入干部的年度和任期考核内容,作为评价每一个干部的重要依据和尺度;三是把干部培训作为选拔干部任用的重要条件,使之与政绩考察、提拔使用结合起来,明确“不参加培训不使用、不提拔”,个别确因工作需要任用提拔的,必需在任职后的一年内补训,达到培训要求。这些制度和机制有利于激发干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动力,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增强学习效果和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 董淑平.发挥高校党校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的作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5.

[2] 张晓黎 王浩雷.加强和改进高校党校干部培训工作[J].党建研究,2009,9(2):40.

培训学校内部管理范文2

关键词:干部培训;网络培训;探索

一、高校干部培训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培训模式日趋成熟,在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网络教育模式的及时性、便捷性,提升干部培训的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未来干部培训发展的重要议题。而高校干部培训作为我国干部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干部培训改革也需要我们用互联网思维去寻求方案。我国高校的干部培训开展较早,在2010年后进一步普及,目前以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学院为代表,开设的课程大致可以分为党史党建领域、政府管理与服务型政府建设领域、国有企业管理与改革领域、卫生管理与医疗改革领域、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领域、经济形势与全球化领域、社会热点领域共七大类,基本与各高校公共管理院系的行政管理专业、社会保障专业、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专业、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等专业相对应,目前各院校的干部培训大都以线下集中培训为主。

二、网络培训的优势

(一)利用网络开展远程培训可以丰富培训形式网络培训可以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时事热点,实现培训内容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二)利用网络开展远程培训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利用网络教育培训平台,教师与培训人员之间的交流不再受到地域的约束,学习时间也不必受上下班或早晚的限制,培训人员不再需要长途跋涉聚在一起,有利于节约培训人员的时间精力。

(三)利用网络开展远程培训可以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理念自工业革命以来,诞生的教育模式普遍体现出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旧理念,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教育理念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而网络培训教育具有平等性、公平性等特点,在培训过程中,没有“前排”“后排”之分,老师对待每个同学都是平等的,视听效果也是平等的,教学内容也得以更好与时事热点相结合,体现着以培训人员为中心的人文关怀。

(四)打破了培训人员的组织限制传统的干部培训以机关为组织单位,各个机关之间缺少沟通,而网络远程培训则为培训人员提供了交流的机会。通过网络培训,不同机关的培训人员可以一同接受培训,既可以节约教学资源,也有利于培训人员之间的互通有无。

(五)降低培训成本通过开展线上培训,学校可以降低开展培训的硬件支出,虽然网络平台的初期建立需要投入一定资金,但后期的维护相对支出较少,从长远看来还是低于传统培训模式的。

三、发展高校网络干部培训的必要性

(一)发展高校网络干部培训有利于推动干部培训的普及传统高校干部培训以线下的集中式课堂授课为主,而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受到高校自身硬件设施能力、师资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可以接纳的培训人员数量有限,而发展网络干部培训,则可充分利用网络培训平台的共享性与开放性,打破高校硬件设施的限制,提升各个高校的培训能力。同时,也可以降低接受干部培训的门槛,让更多的机关干部得以突破时间与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都能接受优质的干部培训。

(二)发展高校网络干部培训有利于提升高校干部培训的持续性传统高校干部培训模式由于时间限制,培训方式更多地为讲座式授课,缺少持续性课程,而当前干部培训强调干部理论素质的培养,理论素质的培养需要一定时间的持续性学习,这也是传统培训模式难以满足的。通过开展高校网络干部培训,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延续性的培训,提升干部培训的实际效果。

(三)发展高校网络干部培训有利于降低干部培训成本传统高校干部培训较多采用线下培训方式,高校为准备培训需要提供场地、餐饮、住宿、交通、接待等许多非教学事务,事实上增加了培训的人力与物力成本,对于高校和参与培训的机关而言都不利于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而采用网络培训模式,则可以节省以上支出,降低干部培训的成本。

(四)发展高校网络干部培训有利于提升高校干部培训的公开性传统的线下培训模式,由于培训人员大多来自外地机关,因此,培训内容需提前设计完成,在进行中很难更改,不存在试听阶段,不利于受训方的选择。而通过建设高校网络干部培训平台设置试听课或公开课,则可为接受培训方提供了解培训质量的途径,更好地保障受训方权益。

四、高校网络干部培训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优化培训结构设置,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自由结合推广高校网络干部培训模式,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线下培训模式,线上培训与线下模式均有其独特性,这也要求高校在开展培训时需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针对理论性较强的原理性课程,可以更多采用线上授课形式,而带有实践性的案例分析等课程,则可以在线下组织无领导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更好地优化高校干部培训结构,丰富高校干部培训内容。

(二)借助高校网络教育系统,构建独立课程平台随着网络教学的推广,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发展迅速,许多高校已经拥有独立的网络教育系统,干部培训则可以充分借助高校现有技术资源,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培训课程构建,既有利于节约平台建设与维护成本,也有利于提高干部培训网络化建设的速度。

培训学校内部管理范文3

[关键词]英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管理制度

英国在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出台之后,学校改进压力剧增,对于校长的要求也与日俱增,校长的角色发生了很大改变。之后,英国的校长培训制度经过了重大变革,目前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培训管理制度。其特征具体表现在《国家校长标准》的制定、校长培训的组织管理、校长培训的内容与方式三个方面。

一、国家校长标准

为了促使所有的校长都具备相应的条件,1998年英国师资培训署在吸收全国各地及有关行业经验的基础上,反复征求意见,颁布《国家校长标准》。《国家校长标准》不分校长所在学校的发展阶段和学校类型,适用于所有的校长,对校长专业角色和领导技能等作出了明确说明,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增强校长资格培训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奠定了基础。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变化,2004年又对《国家校长标准》进行了修订。

《国家校长标准》承认校长在政府的教育政策执行和发展以及提高学生就学水平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体现了校长应有的发展方向。它包含以学习为中心、注重领导能力和表现出尽可能高的专业水准三项重要原则。《国家校长标准》的主要目标是制订教师职业核心领域明确的要求;在各方面帮助教师制订和调整职业计划并有效地工作以及制订旨在促进他们提高效能的明确目标;保证所有人都能关注提高学生的成就和教育的质量;帮助制订教师的专业和成就要求;帮助专业化发展和提供高质量的培训,能够满足个别教师和校长的需求,充分利用时间并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受益。

《国家校长标准》将校长标准分为五个组成部分,即校长的核心目标、领导的主要效果、专业知识和理解力、技能和品质、校长职务的主要领域。对于每个组成部分都进行了具体说明。其中校长职务的主要领域是《国家校长标准》的主要内容。

在核心目标方面,《国家校长标准》指出,校长要为学校提供专业的领导和管理,以确保学校各项工作都达到高标准并得以不断改进。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校长必须确保全体学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并实现所有学生的潜力,有效地管理教学和学习,使学生取得较高的成绩。在学校管理方面,校长是学校领导和管理的专业人员,要确立学校愿景和发展方向,保证实现学校管理和组织目标。校长需要和其他人一起工作,保证所有人的机会公平,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在整个教育系统方面,校长还必须有效地发展与其他学校、儿童服务机构、地方教育局、高等教育机构等的关系,以为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作出贡献,为学生创设卓越、优质的学习氛围,激发所有学生的较高的期望。

领导的主要效果包括积极的校风、高度负责的教师、成绩优秀的学生、支持学校和帮助孩子的家长、胜任的董事和高效的资源利用。

在专业知识和理解力方面,强调校长所需的知识要不断更新,理解力要不断增强,并且要在每个领导的主要领域里显示出来。它包括教育质量、课程教学评价、领导风格与实践、全国的政策构架等13项内容。

在技能和品质方面,包括领导和管理人们为了共同目标奋斗、决策技能、交际技能、自我管理等以及可亲可敬、愉快、精力充沛、不屈不挠、自信、廉政等10项品质。

校长职务的主要领域涉及到规划未来、领导教与学、自我发展并与人合作、负责学校组织管理、确保承担责任、促进社区发展六个主要领域。每个领域都分别详细阐述了校长需要具备的知识(共49项指标)、专业品质(包括52项指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为标准(包括48项指标)。这六个领域不分主次,共同展示了校长的职责。

规划未来指创设共享愿景和拟定战略计划。愿景表达学校核心的教育价值观和道德目标;战略计划保证学校为了所有学生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并对鼓舞和激励学生、教职员工以及学校内的所有成员起重要作用。

领导教与学表明校长的核心责任是提高教和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业成就。校长要促进学校整体发展,有效运用资源,设计好课程计划,保证学生良好的纪律和行为。这就意味着要对学生予以高期望,监督并评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创建成功的学习文化,以便于使学生成为有效的、充满激情的、独立的学习者,并且使学生热诚于终身学习。

自我发展并与人合作要求校长能够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合作,能够管理自己并和其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促进专业化的学习型社区的形成。通过绩效管理和有效的持续专业发展,校长支持所有工作人员达到高标准。校长还要使自己拥有应付复杂问题的能力,拥有职务所需要的领导技能和行为,注重自身的持续专业发展。

负责学校组织管理指校长建立合适的有效的组织机构,并以严格的自评为基础,寻找组织结构及其功能改进的方式。保证学校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有效组织和管理,来提供高效和安全的学习环境。这些管理责任意味着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校长应该同时通过与他人的有效合作,以建造成功的组织。

确保承担责任要求校长对相关群体负有责任,尤其是学生、家长、监护人、地方长官和地方教育局。校长有责任保证学生受益于高质量的教育。校长在法律上对学校管理机构、学校周围环境负有责任。“市场责任’意味着校长需要成为企业的经营者,‘去中央化’导致的责任意味着校长必须负责学校财政和文化的管理,使所有员工逐渐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责任是指校长必须在群英荟萃的地方‘智力超群’,从而保证员工能够对变革作出响应,而不仅是反抗;‘经营’责任是指校长必须是一名好的规划者,能够从策略上领导学校发展。”

促进社区发展表明,学校存在于一个与众不同的社会情境之中,这样的社会情境对学校内部发生的事情有直接的影响。学校领导应该对学校内部和外部社区负责,以保证公平和权利。校长应当和其他学校合作,给自己所在的学校和其他学校带来正面影响。为了孩子的茁壮成长,校长应当在战略和操作层面,与学生家长及所有与孩子茁壮成长有关的机构进行合作,致力于学校内外社区的工作。校长在更为广阔的教育系统中分享领导责任,应当意识到学校改进和社区发展是相互依赖的。

英国《国家校长标准》试图为校长专业发展和行动提供明确的要求,使希望成为校长的人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也使校长对自己的工作和能力有清晰的认识。它不仅用以招聘校长,而且用于评估校长绩效,指导校长专业行为。

二、校长培训的组织管理

英国政府对校长培训给予宏观指导,并不直接管理和控制。其具体组织管理特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英国颁行《国家校长专业资格》,以便于实行资格证书制度和质量监控等措施。

第二,从大的培训路径看,英国的校长培训有国家学校领导学院及其分支机构、大学和校本培训三条途径。英国校长培训机构不仅包括大学内部的相关培训机构,而且包括中小学校,在一些优质的中小学校建立校长培训实践基地,为校长进行技能训练和管理实践提供场所。培训主要由国家学校领导学院负责,政府、行业、社会与学校相结合,其机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项目管理部、网上教育部和研究部各司其职。

1998年《教师面临变革的挑战》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学校领导学院的设想。2000年该学院成立。受教育部委托,国家学校领导学院接替了师资培训署的有关职能,代表英国政府组织管理中小学校长培训,负责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经费投入、组织协调、项目设计、课程开发、实施指导、培训研究、技术支持和管理评估等工作,成为校长培训专门的组织与认证机构。它依据地域特点和校长学习的实际,在西北部、东北部、中东部、中西部、英格兰西部、伦敦、西南部、东南部、约克郡等地区建立九个分支培训机构。其任务是:发展领导技能,继续实施教师培训署启动的三个校长培训项目并开发新的项目,包括覆盖领导的五个阶段的培训项目、战略项目、团队项目、出版研究成果、在国际会议上提出相关讨论问题。每一种培训项目都是依据《国家校长标准》而设计的,只是根据参加者经验、知识和身份的不同加以有针对性的安排,切实适合校长需要。

第三,英国“学校与学院领导学会”(ASCL)是代表全英国校长和副校长的专业学会和工会组织,它通过问题咨询、学术研讨、网络辅导、现场诊断、研究出版等方式对校长培训学习提供帮助,注重满足独特需求和进行现场问题分析。

第四,采取市场机制。一方面,从培训机构的角度看,培训机构通过公开招标评估而获得培训资格,通过项目竞标的方式获得相应的培训项目。另一方面,从校长的角度看,英国政府为激励校长参加培训,对每个接受培训的新校长提供一定数额的资金,英国校长使用这笔资金自己选择培训单位,满足培训需求,不被选择的培训机构将最终被淘汰。这样促进了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从而有益于培训质量的提高。

从上述组织管理特征可以看出,英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质量监控来宏观管理校长培训;委托专门机构组织管理,而不是直接管理和控制中小学校长培训,政府与培训机构之间是指导和合作伙伴关系;各个地区培训机构在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进行培训项目研发、课程的设置、培训模式与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大多数培训机构通过竞争获得培训资格和吸引受训者。一言以蔽之,这种组织管理通过《国家校长专业资格》的认定、培训机构的合理架构、专业学会的学术引领和市场竞争机制的充分运用,来保障培训质量并满足不同需求。

三、校长培训的内容和方式

第一,形成完整的培训体系。在国家校长领导学院成立之前,英国校长培训工作主要由师资培训署承担,师资培训署设计、实施了三类校长培训计划。1995年启动校长领导和管理项目,为任职两年的新任校长提供培训,这是入职阶段培训,是面向首次担任校长职务的人士提供的导人性课程。校长领导与管理项目的主要目的是要帮助校长理清领导与管理任务,发展领导与管理能力。1997年《国家校长专业资格》颁布,规定从2004年4月1日之后,任何想申请成为中学或者小学校长的人必须拥有校长专业资格证书,接受符合国家校长标准的培训。《国家校长专业资格》出台不久就被国会以法案的形式通过,成为英国初任校长资格审核的依据和指南。这是一个初级阶段培训项目,对象为有潜质成为校长的人士,是拟任校长培训。1998年,在职校长领导项目启动,它以《国家校长专业资格》为基础,为任职三年以上的校长提供培训,目的是要为在职校长提供富于挑战性的、丰富的专业发展内容。国家校长领导学院成立之后,校长培训的三个项目得以调整和充实,形成了职前、入职和在职校长培训体系。

第二,强调分类培训。英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形成了从“校长候选人”到“资深校长”一套相对完整而又统一的培训体系,存在明显的分类培训特点。国家学校领导学院的培训项目分为不同的主题,每个主题反映着不同背景的受训者在学校领导事业上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以“中职领导”为主题的培训项目,是为挖掘和发现中小学校长后备人才而设计的,培训对象是学校中的学科组、年级组等的中层领导,包含“从中层开始领导”“快通道教学”“领导路径”“建立领导台阶”“领导战略”等具体培训项目。以“准校长”为主题的培训项目,培训对象是副校长、校长助理或者其他有志成为校长的人,包含“国家校长专业资格”“未来领导”等众多项目。以“新任校长”为主题的项目的培训对象是初次担任校长职务的校长,包含“早期领导”“新愿景”等众多项目。以“有经验的校长”为主题的培训项目,其培训对象是有经验、希望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的校长。这些不同的主题为不同层次的校长提供了培训项目。以“学校事务经营”为主题的培训项目,其对象是学校事务经营者和会计;以“团队项目”为主题的项目,其对象是希望增强领导成效的领导团队;等等。另外,英国还有为现职校长和愿做校长的人提供的“教育领导”硕士、博士学位课程培训。

第三,注重实践能力。这首先表现在培训地点和内容上注重实践需求。例如,“历时6个月至2年的‘英国校长专业资格’培训,集中培训时间仅9天,其中理论讲授不超过6天。将校长所在学校作为培训基地,要求校长将研究学校自身问题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其次表现在培训方式上,“充分体现关注现实、解决问题、指导实践、促进发展的价值取向,依据校长作为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和校长角色转变的规律,实现了培训过程以问题驱动、参与思考、集中交流研讨、分散实践尝试、导师引领、个人网上学习等多种有效方式的结合,真正使培训成为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再次表现在培训者队伍建设上,把有实践经历和经验的资深校长作为培训者的主体队伍,以校长的任职学校作为培训的主要阵地,将校长培训置于真正的实践经验与情境之中。最后表现在培训成果上。“关注实践性研究,要求校长培训结业时所撰写的论文必须以自身学校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注重实证性研究”。

培训学校内部管理范文4

关键词: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新的《条例》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对教育培训制度进行了修订。高校干部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践者,高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决定和影响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也关系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成败。加强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需要。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遵循《条例》,要按照新《条例》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全面提高质量和效益,切实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把培养造就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任务落到实处。本文旨在分析新时期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探讨如何围绕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政治理论、政策法规、道德品行等教育组合培训方式,提高高校干部教育实效性,以尽快的调整工作思路,切合《条例》的新精神、新要求。

一、目前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

近些年来,高校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大对干部教育的培训力度,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我校为例,培训的途径概括为:一是高校党校组织的干部教育培训。通过举办专题培训和研讨班等形式,分层次、分类别的教育培训;二是组织调训、下基层、外派挂职锻炼培训。一般按照上级要求,选派优秀干部参加。主要项目有上级党校短期培训、驻村帮扶、援疆支教、政府部门挂职等;三是干部在线学习培训。与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合作在高等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平台建立学校干部在线学习平台,设立网上学习课堂,通过必修和选修课程使干部进行自主选学;四是各级党委建立的中心组学习制度;五是干部在职自学制度,鼓励干部在职自学。

二、高校干部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尽管高校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很重视,并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为夯实班子建设,提高干部领导力的有效途径来实施,但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仍然存在。一是从组织者角度,做了很多工作和努力,费了很大心思去组织培训,但还是主要围绕“讲座、交流、自学”等形式进行,形式单一,内容异同,优质师资欠缺,受训者工学矛盾突出,管理机制作用发挥不明显等等。如: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集中学习的培训方式,现代化培训手段重视不够,培训的内容存理论占多数,应用性和创新性还不够。主讲教师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或与学员互动的教学形式还是不够。受训者多是单位的领导、骨干,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受训的时间和工作的时间存在冲突,使培训工作组织起来很困难。教育培训存在片面性和整体性,教育培训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等。对选调干部参训缺乏调控手段,存在流于形式现象。二是从参训干部角度,尽管坚持了学习,但知识吸收有限,觉得枯燥无味,对参加培训有麻木现象,效果不明显。如:参训干部存在形式重于内容、过程重于效果的现象等。

三、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性

1、定制式教育培训管理。高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往往因为组织者人手少、受训干部多,大部分拘泥于中层正职培训、中层副职培训或者全员培训,而业务上的培训基本上由各行政部门分散式的开展,培训方式的有效组合不够,让受训干部感觉很零散,系统性不强,效果不明显。充分挖掘学校发展对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突出干部实践中的需要,开展好调研,有效整合校内整体资源,将党校培训工作和各行政部门的业务工作有效整合,以中层干部为重点,根据每个干部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其本人教育培训规划,将个人培训体系进行分类筛选,再有各相关部门按项目、按类别、按时间进行规模化培训。

2、运用互联网+创新在线教育学习平台。加快运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干部教育培训形式,凸显干部教育培训的开放性、共享性和主体性特点,有效解决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工学矛盾等问题。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在现有的“高校干部在线培训中心”平台基础上,积极拓展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等现代信息化技术,搭建干部教育多元化平台。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信息系统,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培训都要进行电子网络登记,作为干部考核的管理依据。建立干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形成干部认识是否提高、教育培训效果是否明显,激励约束并用的制度体系,有效保障实效性。

3、细化层次,创新教学方式。根据高校实际和培训需求,针对党、政不同类型,正、副不同级别,从事教学、科研、学工等不同工作性质的干部,采取有计划的脱产培训班、中青班、进修班、社会实践、国内考察、理论考试等多种形式的培训班。把以往的灌输式变为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互动交流等方式,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参训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育培训针对性更强,现实感更深,把教育培训开展成思想共鸣、互动有序、成果共享、协同进步的过程。开展理论研究,设立校内各类研究课题,引导干部研究学校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性、研究性学习。

4、组建高效管理团队和优质师资队伍。高效的管理团队是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完成培训任务的重要保障。高校干部培训负责部门要善于组建管理团队,以项目化管理为切入点,打造多部门、多人员共同负责的管理团队,增强教育培训效果。打造高素质干部教育培训师资,是保障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基础,尽管我们可以外请专家学者和政府领导干部,但拥有一支校内的优秀师资队伍,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连贯性和延续性的重要保障。要按照规模不大、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原则,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构建大教育、大培训的格局,选拔好师资力量。

5、提高基层党委教育培训工作能力。高校干部以基层各二级单位干部为多,其从事的工作纷繁复杂、具体,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关系着高校干部队伍的形象,是贯彻落实学校各项方针政策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施者,是和广大教师和同学的直接接触者,承担着学校正常运转和改革发展的重任,有着“地处基层,责任重大”的显著特点,培训的实效性对其影响重大。因此,紧紧单靠学校层面的组织,很难达到面面俱到和实效性。因此,提高基层党委教育培训工作能力,可增强干部培训整体工作的实效性。可以从给予经费支持、师资支持、政策支持等多方面来提高教育培训工作能力。(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课题资助:2014年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编号:SD141061)

参考文献:

培训学校内部管理范文5

关键字:高校;干部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104-01

2010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在今后的十年时间内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校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学校的管理者和实践者,学校的各项工作要通过他们去组织实施,他们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能力水平、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国家人才培养的成败。因此开展符合新时代特色的高校干部培训工作,建设高素质的高校干部队伍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高校干部培训工作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以提高干部领导和管理现代高等学校能力为目的,不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的力度,使得我国的高等学校干部的培训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一批高学历、高职称、年纪轻的干部充实到学校领导岗位中来,高校干部的政治素质、专业水平、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的高校干部培训工作现状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有:对干部培训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培训教育师资不到位,经费不落实,干培训的机制和制度没有完全形成,存在着教育计划难以实施,抽调骨干培训难的现象;培训内容中存在着理论与实际联系不紧密,针对性不强,实用性不高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高校干部培训工作与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高校干部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完善高校干部培训工作的建议

第一,提高培训认识,加强领导。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干部培训工作,要把干部培训工作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件大事来抓。高校不光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更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对干部培训工作,高校党委和各基层党组织要有明确分工,责任落实,要精心调研,围绕理论前沿、时代背景、战略思维、党性修养、业务能力等内容,紧密结合学校的当前实际、中心工作来确定干部培训的内容和目标。干部培训工作要做到年年有计划、月月有指标,要制定出台相关的政策、制度和实施细则,建立和完善干部培训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把干部培训工作与推进学校党建工作相结合,与推进学校的发展改革相结合,努力使干部培训工作扎实推进,稳步落实。

第二,细化培训内容,按需培训。培训内容的科学性是整个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干部培训要重点突出,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内容要全面、系统,注重知识结构的完善和知识更新,要把先进教育思想观念、科学教育管理知识、现行政策法规、当代信息化建设作为培训的重点。同时,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如对行政部门的管理干部主要进行高等教育形势、高校改革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培训,对后勤管理干部主要进行后勤社会化、后勤经营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培训,对新任职干部主要进行以部门知识、管理知识为主的岗前培训。针对不同层次的干部,培训内容也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对校级领导应重点培训社会经济及高教发展等宏观方面的知识,对中层干部应重点培训教育管理及部门专业知识,对基层干部应重点培训专门业务知识、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

第三,更新培训方法,与时俱进。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开展高校干部培训工作,采取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和弹性化的学习培训模式,更加注重实践培训,建立起“学习―研究一实践”一体的教育培训模式,加大研究式教学力度,大力推广案例教学,让广大干部模拟体验当前高校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运用无领导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以提高教育培训的效能。在培训中要引进和加大社会调查、专题研究课题数量,使课堂培训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干部培训的方法应灵活多样,在自学的基础上辅以不同形式的汇报,如学习心得交流体会、实际操作技能演示等,可以“走出去”,如充分利用北京教育资源优势,定期组织干部到兄弟院校参观考察交流,也可以“请进来”,如聘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辅导。当然,结合现代的信息化发展的有利条件,还应当积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网络培训和远程培训,扩大干部培训范围,提高培训的便利性。

培训学校内部管理范文6

【内容摘要】:当前,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存在内在优势不明显、外在助力不足等新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党校教育培训质量,文章提出了:加强领导、苦练内功、转变观念、强化机制等对策思考。

【关键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调查 思考

前 言

中共中央《干部教育条例》的颁发,标志着我们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党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其主要工作职责是干部的教育培训。贯彻落实《干部教育条例》的精神,积极探索干部教育规律和党校办学规律,提高培训质量,体现党校在推动社会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发展与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价值,是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当深入研究的时代课题。

一、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1、培训的任务越来越重。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校、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从省委、市委到县委都对干部教育培训提出了要求,“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要形成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格局”。就苍南县而言,县直机关事业单位有70多个,乡镇有36个,在职党员干部达到7500多人,其中公务员3500多人;村居有875个,村两委成员5230多人,其中书记主任1512人,另外还有村后备干部2300多人。以上如此数量众多的基层党员干部,其培训任务主要必须由县委党校(县行政学校)来承担,由此看来,我校干部教育培训的任务越来越重。

2、培训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面对21世纪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汹涌澎湃的知识经济浪潮和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广大干部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变化,岗位职能的内涵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广大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广大干部都需要不断提高自我,充实自我,需要不断扩大视野,把握更多的机遇。有94.9%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是必需的或需要的。过去我们组织干部进行培训更多地着眼于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现在则需要不断拓宽培训领域,增加培训的容量,进一步向突出执政能力建设,强化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等领域扩展。即使是原有的培训内容,也需要有新的理论和知识的提升有更切合实际的深入开掘。我们在调查中列了十项教学需求,结果作全选的有65%。广大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需求越来越大,培训市场正以空前的深度和广度扩展,构成了一个很大的市场需求,这给各级各类干部培训基地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3、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培训对象的学历水平普遍较高。在对培训者的调查中发现: 90%的参训者学历在专科以上,82%的参训者学历在本科以上。培训对象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时期培训者在培训中的主导意识、现代意识、质量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对现代知识,现代培训方法和手段表现出浓厚兴趣。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培训者要求党校教学内容应加大对社会理论热点的剖析,增加现代经济管理、社会工作等实用性课程。62%的培训者认为应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68%的培训者认为专题培训应进行实地调研,43%以上培训者认为培训方式应注重参观考察、个案分析、研讨交流。干部的培训需求多元化对党校培训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二、当前党校在干部培训中主渠道作用发挥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内在优势不明显

发展空间受阻是“硬伤”。近年来,我县加大了对干部教育经费的投入,但是,与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相比,还存在较大的缺口、尤其是在培训硬件设施方面。目前,我校占地面积只有15.5亩,党校招待所、食堂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建筑,也没有一个大型的报告厅。离《党校工作条例》:县级党校占地必须达到30-60亩,建筑面积必须达到120xx平方米以上的要求相差甚远,因办学硬件条件太差,不少单位宁愿舍近求远,把班次拉到其他条件好的地方去办。党校基础设施落后,早已成为制约党校在干部培训中主渠道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这种状况与苍南作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之一与温州第一人口大县的地位并不相称。在调查中,也有17.5%被调查者 认为制约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最大问题是设施陈旧。同时县委党校今后发展前途问题,也不时困扰教师员工,一定程度制约束了员工的积极性。

培训质量不高是“软肋”。一是教育培训的内容缺少针对性,37.8%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班的培训内容联系苍南实际少,有36.8%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的重点还不够突出,农村基层干部实用的法律法规,现代管理知识、科技知识、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知识等急需和实用的新知识少;12.6%的被调查者认为授课者不问具体对象,内容雷同,很少能做到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安排不同的内容。二是教育培训的方式缺少实效性。31%被调查对象认为,目前采用的培训方式方法较为呆板,形式较为单—,仍然沿用以“教员讲、学员听 ”为主的课堂授课方式进行培训,学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较低 学员与教员之间的交流不够广泛。三是教育培训的管理缺乏严格性。办学单位尽管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但在执行制度时只是停留在一般性号召和要求上,没有形成健全的管理体制,没有根据干部培训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从而影响了教育培训的质量,有10%的被调查者认为党校的教学管理松散、拖沓。四是教育培训的师资缺乏适应性。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出现了干部知识需求多样化与干部教育培训供给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党校师资力量还较薄弱,专职教师人数较少,大多数教师过去所学的专业与现在从事的干部培训教学工作脱节,教师知识结构有待合理,知识亟待更新,教师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脱节,这种状况很难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发展和变化的干部培训工作的需要。有19.3%的被调查者认为党校教师队伍理论素质不高,有21.2%的被调查者认为党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很合理,存在知识老化问题。五是培训时间得不到有效的保证。按照省、市、县有关干部培训文件的要求,各类培训班都有相应的学制规定,但是由于受工学矛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培训时间达不到规定时间的要求,学制的任意缩短,使培训难以收到实效。从调查来看,有69.1%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时间应该在一星期以上。

(二)外在助力不足

1、相关机制运行问题。领导、协调机制问题。干部教育培训由多个部门协调进行,由于在工作中协调沟通机制存在一定问题,使得干部教育培训存在多头培训,重复培训的现象较多,全县干部教育培训没有形成一盘棋的格局,培训资源没有进行有效整合。有34.2%的被调查者认为存在重复培训,有26.4%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干部培训工作的最大问题是多头培训、人为分割。有的行业部门既无师资,又无办学的基础设施,却成立培训中心,以获取部门利益,这种状况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训用脱节,激励机制不到位。由于缺乏严格的刚性措施作保证,所以这项要求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如有些未经培训但因工作急需的干部也得到提拔;有些未经培训提拔后的干部又不及时安排补训。这些虽是个别现象,但仍然会在干部中造成不经培训照样能提拔的误解,从而削弱参训者的积极性。有44.9%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与录用、提拔没有多大关系,只有14.4%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是只有通过培训,才能录用、提拔。同时又缺少对学习效果的客观评价,培训质量、学习成绩与干部的提拔使用联系不够紧密,有学没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问题仍然存在,这是诱发不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2、参训者培训态度问题。 (1)学习认识不到位。 一些党员干部参加培训时,认识模糊,态度不端正,对党员干部培训工作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偏差,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是参加培训为提拔而不为提高。一些干部认为,参加培训只是干部提拔前的一个程序,只要不犯大的错误顺利过关就完事大吉,自己是否得到提高并不重要,反正回去后就会被提拔。有12.3%的调查者认为,来党校培训是组织安排的,无奈参与。

二是参加培训为休息而不为学习。一些干部认为,平时基层工作很紧张,很辛苦,参加培训既没有“死任务”,又没有硬指标,可以放松一下好好休息,而不是利用参加培训这一大好机会学习一些新知识,新经验,完善自己,给自己充电。

三是参加培训为交友不为交流。一些干部认为,参加培训的多为拟提拔的干部或后备干部,以后都大有前途,通过在一起培训,和他们交上朋友,互相可以关照,因此培训期间不是交流思想、交流经验、互相学习,而是称兄道弟,铺张浪费,大搞哥们义气,学习只是成为其次的内容。

(2)对培训效果与作用的期望值过高。一些学员渴望通过进党校的一 次学习,不仅使理论得到升华,认识得到飞跃,而且希望能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一旦希望落空,就自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有62.3%的被调查者希望通过党校培训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显然这是不太现实的。

同时参加学习培训的绝大多数都是领导干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着官本位思想,长期管理别人的思维定势使他们一时难以接受别人的管理,因而也给办学单位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加强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若干建议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对党校工作的领导,是办好党校的根本保证。

县委要进一步加强对党校工作的领导,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建 工作目标责任制,指导党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推动党校事业的发展。 有19.3%的被调查者也认为领导重视是加强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最有力措施。

1、要切实加强对全县干部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建立和完善培训规划,增强培训工作的计划性。干部培训工作是一项计划性很强的工作,它既要求为干部的学习、进修创造良好的条件,又要求妥善处理工学矛盾。因此,必须统筹安排,作好干部培训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要克服“以干代学”的现象,为党员干部的学习提高创造良好条件。

2、要充分发挥县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的职能,确保干部培训计划的落实。要完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制订配套细则和操作程序,明确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要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 明确干训领导小组与其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共同实施培训规划的领导体制,形成干训领导小组负总责,组织部门和党校具体抓,其他成员单位协调配合的齐抓共管的新格局。要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申报审批制度,解决条块分割问题。

各系统、各部门在举办各类培训班前应严格履行申报审批手续,由组织部门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宏观调控,尽量避免重复培训。列入培训计划的班次必须安排在党校举办,如需异地办班需经党校同意。

(二)苦练内功。加强自身建设是党校发展的根本,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的提高是党校工作的生命线。

要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增强党校干部培训活力的关键。作为当今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每一名教师,都应围绕培养“通才”,“帅才”这个总体目标,不断地追逐时展的步伐,贴近正在实践着的工作对理论、对专业知识、对工作能力的要求,遵循“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的原则,转换观念,身体力行,更新知识,作实践终身教育的先行者。其具体途径可以是:

其一,“自行修炼”。根据自己与工作需求的实际,列出阶段性的自 修计划与目标。强迫自己钻研必需的理论与专业知识。它的可行性在于他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知识,或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联想、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抽象和概括,去认识事物的现象、本质和规律,而且往往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且这种自学方式既可解决教学矛盾,又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还可边自学边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修正和巩固提高,有利于学以致用。这应当是目前符合客观实际的提高教师素质的首选方式。

其二,“离岗进修”。到上级党校、行政学院、国民高等院校进修、培训。这种方式既能得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广阔、更前沿的系统培训,又能在比较、交流中获取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的经验。

其三,“挂职锻炼”。深入社会,转换角色,到具体工作岗位上去锻炼学习。增加实践工作对理论的理解认识,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同时有利于找准理论联系实际的切人点,实现第一、二课堂的有机结合。

其四,“深入实际搞科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者除了担负教学任务 外,还必须具备搞科学研究的能力,要求在学术上达到一定的水平。科研过程也是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科研成果的获得既可用于教学实践,也可将成果推向社会,参加一些学术报告会,讨论交流会,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总之,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与方法要视其客观情况而定。党性锻炼修养与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领导工作能力等等都要求干部教育工作者不断地自我激励、加强学习、勤于进取、奋勇开拓,围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个中心,把不断造就自己的过程作为一生从教的动力。只有造就好自己,才能为党和国家造就出一批又一批符合当今时展要求的新世纪合格的干部人才。

2、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是增强党校干部培训活力的重点。当前增强党校干部培训活力应着重抓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三个环节,加大改革力度。

第一,改革教学内容,增强适应性。要突出抓好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强化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培训。要明确区分不同层次干部的知识结构要求,分层次、按类别开设不同的教育培训课程,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抓好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突出抓好执政能力建设,强化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培训。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抓住发展这一主题,紧扣干部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组织各类干部有针对性地研究讨论建设富裕、和谐的现代化新苍南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围绕改革创新的需要,开设创新思维训练和竞争意识教育课程,切实提高干部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有52.5%的被调查认为党校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增强教学的实用性。这就要求:(1)在课程设置上,要科学合理。政治理论课,要突出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理论。业务知识课,除开设岗位业务知识课程外,加大现代公共管理、经济管理、涉外经贸知识和经济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份量,以提高干部驾驭、服务经济工作的本领。(2)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应有所侧重。即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干部,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区别,不能搞“一刀切”。

第二,改革教学方法,增强灵活性。61%的被调查者认为最好的教学方式是交流研讨和个案分析。因此我们要从灌输型教学转变为研究型教学,要以培养干部的领导能力和行政能力为重点,实行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情境模拟教学等,提高干部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和行政操作能力。要强化专题研训,采取一期一题、一题一议、集中授课、实地调研、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习效果。要把本地培训与“走出去”培训结合起来。

第三,改革教学管理,要突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是实现培训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应坚持把教学管理改革的重点放在制度建设上,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可考虑完善的制度主要有:(1)主讲教师责任制。 (2)教学质量评估制度。(3)集体备课制度。(4)教学工作量化制度。(5)学员考试考核制度。

在具体制度设计上要注意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可借鉴其他党校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如驻马店地委组织部和地委党校针对培训班个别学员对理论学习缺少兴趣,在校期间组织纪律观念较差的现状,对培训班学员实行了百分制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表现、出勤情况和学习成绩三大项。三项得分之和即学员在校的总成绩。依据总成绩评选出优秀学员。考核结果在全区通报,表扬好的,批评差的,同时将每个学员的职务、分数逐人列榜公布,并一式三份分别交组织人事部门存入学员学习档案、学员所在单位和留党校备案。

百分制考核的突出特点有三:一是将学员的主要表现量化为分数,把表现与成绩挂勾,激发了学员学习的内在动力和遵守学习纪律的自觉性;二是打破了出勤多少、学习好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提高了调训率和听课率;三是掌握了学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知识能力,为组织部门使用干部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三)转变观念。逐步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机制,是增强党校干 部培训活力的根本。

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征是按市场需求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主要特点是开放性和竞争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就必须从根本上转换培训教育机制,改革过去靠行政干预下达培训任务、落实生源、确定培训内容的做法,逐步建立和形成按需培训、按需就学的新机制。一是干部培训主管部门要转变职能,放权搞活,立足于宏观管理。二是党校要自觉走向“市场”, 改变办学模式。党校办学要面向社会、面向经济建设、面向改革开放的现实,调查研究县域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各级各类干部急需学习哪些知识,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活动,靠良好的培训质量和效果来调动干部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组织培训的方式上,变坐等生源办学为主动找生源开班。

(四)强化机制。训用结合的约束激励机制,是增强党校干部培训活 力的保障。

要切实改变干部教育培训缺乏动力的现象,建立一整套系统的、严格的、可操作的、针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检查、督促、考核、奖惩制度。现时期要努力克服训用脱节现象,真正做到训用结合。有37%的被调查者认为这是提高党校干部培训工作力度的最有力措施(与提高培训质量并列第一位)。要使干部树立“学习也是政绩”的理念,把学习合格作为考核干部、选拔任用干部的必要条件之一,实行干部考学、述学制度,使干部做到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把学习作为终身任务,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一是在培训考核上要实现从知识考试向能力评估转变,把具有综合性测试功能的“撰写论文或调研报告”作为考核方式,使其训考相符,更好地检验培训效果,为进一步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二是要完善培训档案。要将学员培训期间的各方面情况分类归档,每年向送培单位公示培训结果,并把干部培训纳入单位的党建目标考核。三是认真记载培训情况。要严格按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把学员在培训期间的表现,包括遵守培训纪律、思想认识与能力考核评估结果等情况,作为组织部门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激发干部自己要学的积极性。四是加强培训期间的管理。在干部培训班中,要建立临时党支部负责培训期间的管理,并规定严格的培训纪律,制定培训期间的学习制度。组织人事部门要派专人跟班管理,学习结束后对学员在培训期间的表现做出鉴定,存入干部档案之中。

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湖南津市市委组织部建立的党校学员训后系列跟踪考察制度。其主要内容:

一是建立训后季度汇报制度。组织部每季度组织一次训后干部工作座谈会,要求干部书面汇报所学理论在工作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及时了解干部的学用结合情况,掌握培训效果,加强训后干部动态管理。同时,选择学用结合好的典型定期到党校向学员谈体会、传经验。

二是建立训后信息反馈制度。组织部建立了《干部训后跟踪调查情况台帐》,年底发放调查表,广泛采集信息,要求学员反馈培训后的工作和政绩情况,送训单位对培训工作提出评价和意见,及时建立台帐完善训后信息。

三是建立训后定期考察制度。对在培训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干部,组织部定期派出干部考察组考察,全面了解干部学用结合情况,并将考察情况记入干部档案,作为选拔和培养干部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