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风险防控措施范例6篇

会计风险防控措施

会计风险防控措施范文1

【关键词】企业;会计风险;防控措施

一、会计风险发生的原因

(一)形成会计风险的根源

会计信息出现失真原因的方面主要有两个,故意和非故意的。依据我国现状来看,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原因大部分都是故意为之的,非故意行为致使会计信息出现失真在通常的情况下经过内部的审计或外部的会计师审计是可以发现的。故意行为出现都是以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外部监督力度的薄弱、风险管理的失效和没有坚定意志的会计工作人员作为必要的条件。我国关于会计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这很大的漏洞缺陷,资本市场对于经理人的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来,对经营者评价的机制也有所欠缺。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力明显吃力,垄断的不正当行为依旧存在。各个部门应尽的职责没有做到,尤其是会计师的注册审计因为相关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不成熟及会计师专业能力不足缺乏职业道德,甚至可以出示虚假的报告来欺瞒社会群众。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制度还不完善,相关的控制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实施。会计工作人员的意志力不坚定,对于利益的诱惑难以抵制等各种原因才会出现故意制造出的失真的会计信息。

(二)非故意出现的会计风险

非故意的会计风险,其形成的原因是因为会计工作人员非故意性的行为,也就是说因为会计人员非故意的漏记、错记导致会计风险的发生。会计工作牵扯到众多的方面且处理的事物相当的细致复杂,会计制度以及规定因为经济环境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进行完善,而且有一部分的会计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有限,势必会出现会计信息的失真。除此之外,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很大,容易应为精神的疲惫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三)会计风险的有意形成

大多数会计风的产生原因是信息的提供者故意为之的。在当下的经济社会中,会计工作人员会因为各种目的制造出失真的会计信息,会计风险由此产生。故意制造各种虚假信息的动力就是利益的诱惑。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奋斗争取的同利益有关。”人每项活动都有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目的性的支点就是利益。社会的各个角落都存在着利益的问题,这是人们都要遇到并去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社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制造各种虚假会计信息的本质也是对于利益的追求。

二、会计风险相关的危害

(一)削弱市场资源配置

以市场经济作为背景,市场的资源配置是社会经济最有效的方式,经济资源配置的依据就是市场信息。据统计,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经济信息,将尽有70%的信息源自会计信息。只有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作为前提,市场经济资源的配置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失真的会计信息会导致配置效率降低、资源流向的误导,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当的不利。就像是在经济学理论里次货的市场和逆向的选择,如果在市场中销售次品过多,那些优质质量的产品就很难经营会计信息的失真会导致社会经济资源会源源不断的向表面业绩优秀实际不善经营的企业流入,使得社会经济资源大幅度的被浪费。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国家也对过去由财政进行拨款的方式也进行了改变。投资的主体由单一化逐渐走向多元化发展,企业作为经济市场上基本的经济单元的,对用于投资市场所筹集到的经营资金也越来越依靠了。投资者在投资市场中根据出资安全与收益利润的高低等各种因素决定出投资的方向,使得他们投资的主要原因的根据就是企业所提供可以反映出财经营状况的会计资料。所以说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决定着投资者切身的利益,也关系到运用市场经济去实现社会经济资源优化的配置。会计信息可以集中体现反映市场信息,是相关部门对于经营、投资决策、防范风险最基本的根据。一旦发生会计风险,会造成决策上的失误以及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降低。

(二)侵蚀市场经济诚信的基础

发生会计风险,会对竞争、信用以及法治这三个市场经济必要的基础造成不小的冲击,甚至会对市场经济健康进行破坏。会计信息的失真使得企业间存在的竞争属于不公平的性质,对市场建设的法制机造成威胁。市场经济的性质属于信用经济,如果没有好的信用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困难。在市场经济较为成熟的国家中,信用就是企业的生存基础。会计风险也是诚信危机,它可以让企业的各个部门面临着失信于人的境地,使原本市场经济的优势逐渐转变为劣势。甚至会使人有市场经济导致会计风险的发生这样的认为,而事实上市场经济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信息的失真导致社会出现了很多不安定的因素,使得社会风气不断的恶化。失真会计信息对于投资者们进行了误导的决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导致社会信任出现危机,给贪污受贿这种违法行为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如果对于企业会计舞弊的问题不进行解决,不仅使企业甚至是国家都会出现相当大的损失。

(三)使国家宏观调控出现失误

制定财税政策的基本基础就是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经济运行及防范会计风险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会计的监督。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基础就是经济信息,而经济信息大部分都是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的失真会对国民经济统计资料的真实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以其作为根据制定的宏观调出现偏差,使得国家出现巨大的经济损失。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使国家的经济方针偏离了正常运行的轨道。导致宏观调控的失误,是国家经济出现巨大的损失。

三、我国企业会计风险的现状与诱因

(一)我国对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存在着风险

会计工作人员所负责的就是传递信息这一任务,如果在这个环节上发生问题就会是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情况,使得在企业进行经济发展决策的时候出现失误,造成企业的经济一定的受损。会计工作人员的水平处于落后趋势,企业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首先要掌握先进技术,可以适应经济发展不断创新的意识。有些会计工作人员会利用职位的方便贪污公款、偷税漏税,对国家以及人民的财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我国企业产生会计风险的原因

会计人员在寻找各种方法帮助企业去解决困难的时候,在管理信息上出现了偏差造成信息失真,从而使经济利益不同程度的受损。

我们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认知依旧还是传统的认知观念,认为这个行业的工作人员对于年龄是有限制的,年龄大的在工作中容易得到重用,致使年轻的会计工作人员没有工作的机会,与企业失之交臂。

四、防范会计风险的措施

(一)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及准则

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去制定会计准则,使得会计准则具有统一性以及灵活性。避免企业运用合法不合理的手段实施会计舞弊。在会计准则进行完善的时候应对以下几点进行注意,缩小会计时事政策的选择范围,对会计政策的规定应该更加详细具体。对财务报告的空间进行压缩,严格加强现金信息的审核。对会计准则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出台一批体现我国经济特点的会计准则,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以及透明度并对会计信息的披露进行规范。考虑到会计制度将在长时期内和会计准则合作的情况,要不断地提升会计制度的各个水平,及时对于日益复杂的经济状况进行反映。

(二)加快会计文化的建设

为了很有效的防范会计舞弊所带来的会计风险,除了改革以及对准则的完善,还要对于制约外的因素进行关注,像是道德文化。会计文化指的是在社会实践的创造,将民族特色充分的体现了出来,进一步的推动了会计现代化管理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会计文化属于会计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发展的创新,在整合会计的资源、对于会计风险的防范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结束语

财务风险的防范是企业生存以及发展的保障,也是使国民经济保持活力的必要措施。这不仅只有企业来提高自身的水平素质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还需要社会为企业发展创造出和谐的环境。在政策实施上对企业适当的倾斜,为企业量身制定出有效的发展措施。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健康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闫淑敏.企业会计风险的辨析与应对[J].会计之友,2008(11):27-28.

[2]刘美娟.企业会计风险及对策探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7):201-201.

会计风险防控措施范文2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模式;防范流程

中图分类号 F062.5 [KG*2]文献标识码 A [KG*2]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2-0096-04

在信息时代,信息成为第一战略资源,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信息资产的安全是关系到该机构能否完成其使命的大事。资产与风险是天生的一对矛盾,资产价值越高,面临的风险就越大。信息资产有着与传统资产不同的特性,面临着新型风险。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的目的就是要缓解和平衡这一对矛盾,将风险防范到可接受的程度,保护信息及其相关资产,最终保证机构能够完成其使命。风险防范做不好,系统中所存在的安全风险不仅仅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且可能危害到政府部门自身和社会公众,严重时还将威胁国家的安全。论文提出了在选择风险防范策略时如何寻找合适的风险防范实施点并按照实施风险防范的具体过程来进行新技术下的风险防范,从而帮助完成有效的风险管理过程,保护组织以及组织完成其任务。

1 计算机网络风险管理

计算机网络风险管理包括三个过程:计算机网络属性特征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计算机网络属性特征分析包括风险管理准备、信息系统调查、信息系统分析和信息安全分析4个阶段。在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过程中,计算机网络属性的确立过程是一次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主循环的起始,为风险评估提供输入。风险评估过程,包括对风险和风险影响的识别和评价,以及降低风险措施的建议。风险防范是风险管理的第三个过程,它包括对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建议的安全控制进行优先级排序、评价和实现,这些控制可以用来减轻风险。

2 网络风险模式研究

2.1 风险防范体系

计算机风险防范模式包括选择风险防范措施(风险假设、风险规避、风险限制、风险计划、研究和了解、风险转移)、选择风险防范策略(包括寻找风险防范实施点和防范控制类别的选择)、实施风险防范3个过程。在实施风险防范的过程中包括对行动进行优先级排序、评价建议的安全控制类别、成本-收益分析、选择风险防范控制、分配责任、制定安全措施实现计划、实现被选择的安全控制,最后还要进行残余风险分析。

2.2 风险防范措施

风险防范是一种系统方法,高级管理人员可用它来降低使命风险。风险防范可以通过下列措施实现:

(1)风险假设:接受潜在的风险并继续运行IT系统,或实现安全控制以把风险降低到一个可接受的级别。

(2)风险规避:通过消除风险的原因或后果(如当识别出风险时放弃系统某项功能或关闭系统)来规避风险。

(3)风险限制:通过实现安全控制来限制风险,这些安全控制可将由于系统弱点被威胁破坏而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小化(如使用支持、预防、检测类的安全控制)。

(4)风险计划:制定一套风险减缓计划来管理风险,在该计划中对安全控制进行优先排序、实现和维护。

(5)研究和了解:通过了解系统弱点和缺陷,并研究相应的安全控制修正这些弱点,来降低风险损失。

(6)风险转移:通过使用其他措施补偿损失,从而转移风险,如购买保险。

在选择风险防范措施中应该考虑机构的目标和使命。要解决所有风险可能是不实际的,所以应该对那些可能给使命带来严重危害影响的威胁/弱点进行优先排序。同时,在保护机构使命及其IT系统时,由于每一机构有其特定的环境和目标,因此用来减缓风险的措施和实现安全控制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最好的方法是从不同的厂商安全产品中选择最合适的技术,再伴以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和非技术类的管理措施。

2.3 风险防范策略

高级管理人员和使命所有者在了解了潜在风险和安全控制建议书后,可能会问: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该采取行动?什么时候该实现这些安全控制来进行风险防范,从而保护我们的机构?

如图1所示的风险防范实施点回答了这个问题。在图1中,标有“是”的地方是应该实现风险防范的合适点。

总结风险防范实践,以下经验可以对如何采取行动来防范由于故意的人为威胁所带来的风险提供指导:

杨涛等: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模式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年 第2期(1)当存在系统漏洞时,实现保证技术来降低弱点被攻击的可能性;

(2) 当系统漏洞被恶意攻击时,运用层次化保护、结构化设计以及管理控制将风险最小化或防止这种情形的发生;

(3) 当攻击者的成本比攻击得到更多收益时,运用保护措施,通过提高攻击者成本来降低攻击者的攻击动机(如使用系统控制,限制系统用户可以访问或做些什么,这些措施能够大大降低攻击所得);

(4) 当损失巨大时,运用设计原则、结构化设计以及技术或非技术类保护措施来限制攻击的程度,从而降低可能的损失。

上面所述的风险防范策略中除第三条外,也都可运用来防范由于环境威胁或无意的人员威胁所带来的风险。

2.4 风险防范模式的实施

在实施风险防范措施时,要遵循以下规则:找出最大的风险,然后争取以最小的代价充分减缓风险,同时要使对其他使命能力的影响最小。实施措施通过以下七个步骤来完成,见图2。

2.4.1 对行动进行优先级排序

基于在风险评估报告中提出的风险级别,对行动进行优先级排序。在分配资源时,那些标有不可接受的高风险等级(如被定义为非常高或高风险级别的风险)的风险项目应该最优先。这些弱点/威胁需要采取立即纠正行动以保护机构的利益和使命。步骤一输出―从高到低优先级的行动。

2.4.2 评价建议的安全控制

风险评估过程中建议的安全措施对于具体的机构和IT系统可能不是最适合和可行的。在这一步中,要对建议

图1 网络风险防范实施点

Fig.1 Network implementation point of risk prevention

图2 实施风险防范措施流程及其输入输出

Fig.2 Implementation of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the input and output processes

的安全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如兼容性、用户接受程度)和有效性(如保护程度和风险防范级别)进行分析。目的是选择最适当的安全控制措施以最小化风险。步骤二输出―可行安全控制清单。

2.4.3 实施成本-收益分析

为了帮助管理层做出决策并找出性价比好的安全控制,要实施成本―收益分析。第三步输出―成本-收益分析,其中描述了实现或者不实现安全控制所带来的成本和收益 。

2.4.4 选择安全控制

在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管理人员确定性价比最好的安全控制来降低机构使命的风险。所选择的安全控制应该结合技术、操作和管理类的控制元素以确保IT系统和机构适度的安全。步骤四输出―选择好的安全控制。

2.4.5 责任分配

遴选出那些有合适专长和技能来实现所选安全控制的人员(内务人员或外部签约人员),并分配以相应责任。步骤五输出―责任人清单。

2.4.6 制定一套安全措施实现计划

在这一步,将制定一套安全措施实现计划(或行动计划)。这套计划应该至少包括下列信息:

(1)风险(弱点/威胁)和相关的风险级别(风险评估报告输出)。

(2)建议的安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输出)。

(3)优先排序过的行动(标有给那些有非常高和高风险级别的项目分配的优先级)。

(4)被选择的计划好的安全控制(基于可行性、有效性、机构的收益和成本来决定)。

(5)实现那些被选择的计划好的安全控制所需要的资源。

(6)负责小组和人员清单。

(7)开始实现日期。

(8)实现完成的预计日期。

(9)维护要求。

2.4.7 实现被选择的安全控制

根据各自的情况,实现的安全控制可以降低风险级别但不会根除风险。步骤七输出―残余风险清单。

3 网络风险防范案例

以某市政府官方门户网络应用系统为例,首先要对网络应用系统进行属性分析,风险评估,然后根据风险评估报告和承受能力来决定风险防范具体措施。

3.1 风险评估

该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安全级别要求高,根据手工和自动化网络风险评估,结果如下所示:

数据库系统安全状况为中风险等级。在检查的33个项目中,共有9个项目存在安全漏洞。其中:3 个项目为高风险等级,占总检查项目的 9%;1 个项目为中风险等级,占总检查项目的 3%;5 个项目为低风险等级,占总检查项目的 15%。

3.2 风险防范具体措施

选择风险防范措施中的研究和了解同时进行风险限制。确定风险防范实施点,该数据库的设计存在漏洞并且该漏洞可能被利用,所以应该实施风险防范。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对以上扫描结果中的9个漏洞进行优先级排序,确立每个项目的风险级别。

步骤二:评价建议的安全控制。在该网站主站数据库被建立后针对评估报告中的安全控制建议进行分析,得出要采取的防范策略。

步骤三:对步骤二中得出相应的若干种防范策略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最后得出每种防范策略的成本和收益。

步骤四:选择安全控制。对上述扫描的9个漏洞分别选择相应的防范策略。

步骤五:责任分配,输出负责人清单。

步骤六:制定完整的漏洞修复计划。

步骤七:实施选择好的防范策略,按表1对这9个漏洞进行一一修复。

表1 防范措施列表

Tab.1 List of preventive measures

漏洞ID

Vulnerability

ID 漏洞名称

Vulnerability

Name级别

level风险防范策略

Risk prevention

strategiesAXTSGL1006Guest用户检测高预防性技术控制AXTSGL1008登录模式高预防性技术控制AXTSGL3002审计级别设置高监测和恢复技术控制AXTSGL3011注册表存储过程权限中支持和预防性技术控制AXTSGL2001允许远程访问低预防性技术控制AXTSGL2012系统表访问权限设置低预防性技术控制AXTSGL3003安全事件审计低监测恢复技术控制AXTSGL3004黑盒跟踪低恢复管理安全控制AXTSGL3006C2 审计模式低监测和恢复技术控制

4 总 结

在进行计算机网络风险管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技术下的风险防范模式和体系结构,同时将该防范模式成功应用到某市官方网站的主站数据库中。应用过程中选择了恰当的防范措施,根据新技术下风险防范实施点的选择流程确立了该数据库的防范实施点并严格按照风险防范实施步骤进行风险防范的执行,成功地使风险降低到一个可接受的级别,使得对机构的资源和使命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虽然该防范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的级别,但是由于风险类型的不可预见性和防范策略的局限性,该模式未必使机构或系统的风险降到最低,因此风险防范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这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蔡昱,张玉清.风险评估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26):155-159.[Cai Yu,Zhang Yuqing .Risk assessment in Egovernment System[J].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04(26):155-159.]

[2]张平,蒋凡.一种改进的网络安全扫描工具[J].计算机工程,2001.27(9):107-109,128.[Zhangping, Jiangfan. Improved Network Security Scanner. Computer Engineering[J].2001,27(9):107-109,128.]

[3]卿斯汉.网络安全检测的理论和实践[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1,(11):24-28.[Qing Sihan. Network Security Detection Theory and Practice[J]. Computer SystemApplication,2001,(11):24-28.]

[4]戴志峰,何军.一种基于主机分布式安全扫描的计算机免疫系统模型[J].计算机应,2001,21(10):24-26,29.[Dai Zhifeng,He jun.Host based Distributed Security Model of the Immune System Scan the Computer[J]. Computer Application, 2001,21(10):24-26,29.]

Research on Risk Precention Model of Computer Network

YANG Tao1 LI Shuren1 DANG Depeng2

( 1.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90,China;

2.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会计风险防控措施范文3

然而,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如何更好地保障船岸职工和油品运输的安全,特别是人员安全,更好地履行各项职责保障。作为中海集团廉洁风险防控的试点单位,中海油运结合实际,加强领导,认真落实上市公司新要求,已经初步建立起了比较科学、规范的从源头上有效防控廉洁风险的新机制,为建设全球一流承运人品牌发挥了重要作用。

廉洁风险防控:势在必行

廉洁风险防控,防范的是廉洁风险,管理的是防范工作。开展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是把现代管理科学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引入反腐倡廉建设,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

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中海油运是国家控股的特大型企业,承担着国家能源运输的重要责任。企业领导人员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承担着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的责任。开展廉洁风险防控,是加强企业反腐倡廉建设、推进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企业廉洁品牌形象的有力措施。

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在改革发展中走向世界运输市场,油运的船队结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呈现新的特点。自成立以来,公司在船舶油污水管理方面曾多次发生违纪违法案件,先后有6名干部船员被判刑,在社会和资本市场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公司三令五申,不断完善制度,严格操作程序,对违规事件采取零容忍态度,积极提出廉洁风险防控的新措施,坚决遏制一切违纪违规行为。

加强员工队伍的信念。

廉洁风险的全员自查、同事互查和组织帮查,充分调动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每一位员工都了解了自身所处岗位的廉洁风险和廉洁要求,逐步建立起廉洁意识、规则意识,提高了是非辨别力,铭记于心,外践于行,提高了廉洁风险防范水平,提升了为企业、为客户服务的能力。

廉洁风险防控:探路而行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中海油运建立了廉洁风险防控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制定了工作计划,组织了骨干培训,建立了相应的信息传递和工作联系机制,按规定实施了以下五项工作步骤:

一是广泛开展风险收集

广泛收集风险信息是科学确定风险点的基础。在明确风险性质的基础上,油运纪委依靠基层党支部发动员工一起,认真查找可能利用职务便利谋取利益的各种因素,286名机关员工,共查找廉洁风险信息182个,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二是严格组织风险识别

准确识别风险,是科学制订防控措施的前提。根据所收集的风险信息,严格开展风险识别,编制风险点信息评估表,认真分析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排查出真正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风险,确定重要风险1个、一般风险17个、轻度风险28个,无重大风险,形成了宝塔形的风险等级结构。

三是全面制订防控措施

针对发生廉洁风险的相关因素,科学制订防控措施,防控责任的层面高低与风险等级成正比。油运将油污水处理作为公司重要风险,明确公司分管领导为风险防控第一责任人,制定了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21项防控措施,内容涵盖员工管理、廉洁承诺、资金监控、业务操作、监督检查等五个方面,并建立了预警机制。

四是扎实开展检查考核

监督检查是落实防控措施的必要手段。按规定制定了检查考核办法,每年对风险防控的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进行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措施落实、责任履行、预警处置、现场管理等,将防控情况纳入个人和部门的考核范围。

五是积极提升防控水平

廉洁风险防控是在全面风险管理、内控机制建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必须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走“科技加制度”的发展道路。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及指标提取表,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设置黄、红、绿警示标志,一旦发生问题警示,立即启动应对措施。

廉洁风险防控:行之有道

通过探索和实践,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取得了“三落实”的成效:把惩防体系建设的要求,落实到核心部门、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把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落实到各级领导、业务部门和管理人员;把风险防控的措施,落实到内控制度、风险管理和信息工程。中海油运的经验是,组织开展廉洁风险防控一定要健全机构、加强指导、抓住重点、融入管理、服务企业。

一为健全机构,完善工作体系。做到了“五有”:有工作领导,有办事机构,有推进计划,有落实措施,有考核办法。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把廉洁风险防控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重点,亲自抓,亲自部署;企业行政领导把廉洁风险防控作为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一同部署、一同落实,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建立由惩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风控工作小组、部门党支部、工作联络员构成的组织体系,健全了风险防控工作计划、工作措施、责任考核等组成的制度体系,形成了纪委组织协调、业务单位各负其责、管理人员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为组织培训,加强沟通指导。纪检监察机构是开展廉洁风险防控的职能部门,起着组织协调的关键作用。油运纪委在工作中发挥了四个作用:宣传教育作用,组织骨干培训,宣传廉洁风险防控的目的意义,明确步骤方法。工作指导作用,加强对下属党组织和联络员的工作指导,提出每一个工作阶段的具体要求和任务。部门协调作用,整合监督资源,实现多部门的联合防控。防控中的督促作用,把握工作进度,组织考核检查,把关防控质量。

三为把握重点,解决关键问题。在监督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廉洁风险防控必须抓重点,解决主要问题。我们分析了石油运输特点、船舶管理难点和制度执行薄弱点,把油污水处理作为廉洁风险防控的工作重点,集中监督力量,通过强化授权审批、部门间相互监督、细化强化岗位责任等,制定了周全的防控措施和预警机制,有效提升了公司系统防控重点风险的能力。

会计风险防控措施范文4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控制措施

1 引言

随着我国输变电工程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对项目的管理控制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网骨架的建设需求也逐渐加大。同时,输变电项目面临投资大、调试困难、施工环境恶劣、输变电距离长、管理难度大、高空施工等问题,这些问题随时可能导致未知事故的发生,一旦事故发生,将给工程项目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为了保证输变电工程项目的顺利竣工,需要通过增强输变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意识,从而使输变电工程项目的管理机制得到不断完善。输变电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需要一定数量的环节,而且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些必要环节和影响因素,可能会给输变电工程项目带来风险,直接对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和安全运行带来影响。对输变电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一方面可以强化对输变电工程项目的了解和认知,降低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和损失,同时还可以为输变电工程项目的施工应急计划提供方便,使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另一方面能够增加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2 当前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管理现状

在我国的电网整体工程系统中,输变电工程项目占有重要地位,经过研究和总结可以发现我姑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控制和管理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管理意识的缺乏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管理机制已经基本成熟,但是在输变电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有些管理工作人员不仅缺乏对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认识,而且对风险控制不重视。项目管理人员未将对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认识和实际管理没有充分融合,甚至有一些企业甘愿承受项目风险所产生的损失,而不愿意去采取有效措施来规避项目风险。

(2)风险管理制度的漏洞

在二十多年的不断实践和发展过程中,基本构建了电力工程项目的产业市场,电力工程项目市场的主体、产业结构和行为秩序等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而且市场的框架机制和主体之间的约束关系得到了不断的优化。尽管电力工程方面的风险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得发展,但是因为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干扰,项目风险所导致的损失主要是通过增加投资额和财政补贴等方式来补偿,因此这种风险管理制度的漏洞表明了比亚的风险分散和管理机制的缺乏。

(3)风险管理方案的忽略

输变电工程项目的管理体系上不仅缺乏完整的风险管控制度,而且在工程的管理组织上未设置专业的风险管理部门,没有重视风险项目的管理和控制。另外,在整体方案设计施工过程中,没有考虑甚至制定风险管理实施方案。

3 输变电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

3.1 技术风险

从立项到终结全过程中,输变电工程项目和技术的联系十分紧密。通常意义上,项目技术风险[1]就是指工程技术风险,也是狭义上的技术风险。技术对输变电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项目技术风险便成为输变电工程项目的主要风险,而且大部分的技术风险对会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变动而产生,尤其是在对输变电项目进行技术风险分析时,要特别注意技术风险的联系性和独立性。

3.2 质量风险

质量风险的主要来源包括:第一,由施工单位产生的质量风险。尽管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来改正质量通病,但是并未达到完全消除的效果。个别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只考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以及尽量缩短工期,从而忽略了质量管理。这一问题的根源主要就是工程项目承包商过度追求利润,并非正常的压缩和控制成本,而且在工程项目中偷工减料甚至使用劣质的施工材料。第二,由设计单位产生的质量风险。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就是设计单位的设计报告,因此衡量风险的一个标准就是设计师的素质高低。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设计师不仅追求自身的业务素质的提升,还会严格控制设计可能产生的风险。

3.3 管理风险

依照项目的进程,可以将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分为前期管理,建设期的管理,生产经营期的管理,技术改造管理以及资产清算管理。技术管理、人才管理、资金管理等贯穿于整个阶段过程。管理风险主要有企业内部用人机制风险、分配机制风险,若机制选择不适当,便会对管理工作的进展带来困难,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部顺畅。对于输变电工程项目而言,应该加大对资金管理的重视,避免出现资金任务计划下达不及时或者资金不到位等情况,从而杜绝其对项目进度的影响,同时也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素质得到提升,避免发生报表编制不及时和账目混乱的情况。

4 输变电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

4.1 对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进行监控

对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进行监控是控制风险的第一步。风险监控[2]的主要工具就是采用核对表,采用一定的技术来进行监控,主要有:对项目进行定期评估。因为风险优先级和等级可能会随着项目的生命周期变化而变化,所以要对风险进行定期评估和量化,实际上,项目风险评估是每次项目团队会议的一个议程;对项目进行挣值分析。所谓挣值分析就是按照计划费用来对整体项目的分析进行监控,主要就是将计划工作和实际已经完结的工作进行比较,确定项目是不是符合进度和计划费用的要求。若偏差较大,说明需要更深一步进行项目的风险识别、评估以及量化;制定附加风险的应对计划。若某种风险实现不能预料到,亦或是其后果比预期的更为严重,就应该事先计划好应对措施来应对此种风险;进行独立风险分析。项目办公室以外的风险管理团队与来自项目组织的风险管理团队相比,对项目风险的评估更独立、公正。通过实施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后,风险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人们采取的风险控制行动的影响,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认识项目风险的特性,将其作为依据不断修订风险管理计划和行为。对这一过程的监控措施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及早度量和发现新的风险因素;对潜在风险进行监控和对项目风险发生的征兆进行检测;对残余风险的程度和变化进行跟踪、评估;对风险控制行动产生的效果进行估测;最后提出风险应变计划和依据。

跟踪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是风险监控的主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运用风险跟踪表格将跟踪的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定期地将跟踪的结果制成及时、准确并简明扼要的风险跟踪报告,并且及时地将结果报告给较高层次的决策者,向决策者及时传达有用的风险信息,使决策者及时掌握风险发展趋势的相关信息,以便及时地做出反应。在日常工作中,编制和提交风险跟踪报告也有相应的要求。例如风险报告应根据决策者的需要决定其内容的详细程度,其格式和报告频率应根据需要和成本决定,有时也可将项目管理报告合在一起。但在实际风险管理的进程中,无论何时,只要在项目风险监控的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风险因素,就应当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新估算;即使没有出现新的风险,也需要在项目的里程碑等关键时段对风险进行重新估计。

4.2 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的减轻、回避、转移和自留

“风险减轻”即上文所指的项目风险控制行为,包括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或控制风险的损失。 在某些条件下,在技术经济效果方面,减轻风险的措施比风险回避所取得的效果更好。如果对风险的来源和环境情况进行了解,则将更容易地选择风险减轻措施。 对于不是十分明确的风险,要估计风险的影响有时很是很困难的,要尽可能将其减轻,但有效的风险识别仍然是非常有用的。在选择减轻风险措施前,必须要确定风险降低后的可接受水平,将风险降低的程度具体化。风险降低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主要取决于项目的具体情况、对风险的认识态度和项目管理的要求。如果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或者可能出现损失较严重的情况时,就需要采取风险回避措施,变更项目的计划或主动的放弃项目从而消除安全风险,避免产生风险损失。风险回避措施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应对措施,可能会对工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风险转移措施只能将风险转移,并不能消除安全风险,它是指项目管理者设法将风险的结果转移到他处。风险自留措施与其它风险管理技术是一种互补关系,它是指当风险不能避免,其它风险应对措施无法实施或即使实施,但成本很高;或因风险有可能获利时,为了处置残余风险,施工单位只能选择自己承担风险后果。

4.3 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的预防措施

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的预防措施主要采取工程法,工程法是一种有形的手段,主要内容包括防止风险因素出现;减少已存在的风险因素;将风险因素同人、财、物在时间和空间上隔离。工程法以工程技术为手段,消除物质性风险威胁。例如,在建筑时周围设置防护网来防止高空坠落物伤人;开挖深基础坑时在周围设置护坡挡土墙来防止塌方伤人等等都属于这一方法。

工程法的每一种措施都与具体的工程技术设施相联系,但单一的依赖于工程法也是不可取的。其原因有三点。首先,采取工程措施需要很大的投入,这就需要决策者充分考虑成本和经济性[3];其次,人为的作用是任何工程设施的中心,因此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最后,任何工程设施都不会百分之百的可靠,因此工程法要同其他措施结合起来使用。

5 结束语

输变电工程项目作为电力行业先行企业的基建单位,项目建设投资日益加大,与此同时面临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对风险控制和预防不及时,就可能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需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全面提升安全组织管理素质,重视风险分析,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研究制定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降低和控制输变电项目风险,保证输变电项目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叶智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与处置对策[J].经济学报,2005(12):281-283.

会计风险防控措施范文5

【关键词】财务;风险点;排查;防控

一、建立财务预警防控体系的重要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相关的财经法规、财会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实施财会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不断促进学院财务工作高效、有序进行,进一步实现廉政阳光财务,保障学院财务健康发展,我们针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并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了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和程序,为建立健全长效防控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和程序的实施范围

财务风险防控是一个连续的、循环的、动态的过程,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和程序的实施范围包括学院全体教职工,重点是掌握审批权、审核权、经济业务相关人员及全体财务人员。不仅财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学院教职工在财务核销过程中及财务管理涉及环节也要严格遵照执行,立足建立一个“全员化、全程化、全优化”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三、财务风险点产生的原因

1.财务风险监控手段不足,风险识别能力不高。2.财务管理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管理水平有待提高。3.财务决策缺乏全面的论证、科学的分析。

四、财务预警防控的主要风险

点及风险防控的具体措施根据财务风险控制原则及效益优化原则,我们排查出的主要财务风险点有:核算管理风险、预算管理风险、收入管理风险、支出管理风险、票据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针对以上风险点,我们总结了他们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制定了风险点的防范措施。(一)核算管理风险点的表现形式:1.会计人员未按支出审批程序和支出标准审核支出凭证。2.会计人员对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3.原始凭证不真实,从而套取现金。4.网络安全风险。核算管理风险点防控措施: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强化计算机与网络安全措施,全面遵守会计核算规定,严格规范财务审批程序,把思想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制度、规定上来,堵塞财务管理漏洞。在会计核算工作中,我们要严格遵照会计核算规定,严格规范财务审批程序,对发生的费用支出要及时进行归集处理。排查核算中是否按学院财务管理规定核销,是否是有效票据,对于各类票据、印章不全或伪造变造的票据不予报销;审核各类经济业务的项目、金额、日期等事项是否属实,财务核销审批和经济业务审批的程序是否完整等,通过落实制度、规定,做到事事按规定办、事事有据可依,堵塞管理漏洞,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准确、完整。网络财务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财务和信息部门的密切配合、能力协作,采取以下措施,增强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网络财务信息安全。1.强化网络财务信息安全。2.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3.加强财务数据管理。4.加强财务信息化安全制度建设。5.加强对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防范。6.加强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二)预算管理风险点的表现形式:1.人员、资产等基础数据不真实,核定预算经费数据错误。2.隐瞒预算收入和支出,未按要求全部纳入预算管理,预算反映不全面。3.预算编制不准确,未经依法批准擅自变更预算,导致无预算、超预算支出。4.虚列预算项目、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5.预算安排不科学,导致预算执行不到位。6.没有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支出不合理、不合法。预算管理风险点的防控措施:制定全面预算相关制度,详细规定预算管理体制、组织机构、预算编制的内容和方法,加强基础数据的审核,确保预算数据真实准确。强化预算收支管理,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各职能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收支编制预算并严格执行。强化法制观念,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实施条例。强化监督,加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力度。(三)收入管理风险点的表现形式:1.虚报收入,截留、挪用、隐瞒、挤占、坐收坐支、公款私存或相互转移行政性收费、罚没款及各项收入。2.私设“小金库”。3.资产处置、出租等经营性收入不入帐。4.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收入管理风险点的防控措施: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控制费用,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资金营运效益。在收入管理程序中,我们应坚持“集体决策、层层负责、控制使用、厉行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费用,合理有效的使用资源。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严禁私设银行帐,完善程序制约和责任牵制制,应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合理地调度配置资源。(四)支出管理风险点表现形式:1.假公济私、虚报发票、伪造凭证。2.超支出预算列支。3.违反规定报销,擅自扩大开支、提高开支标准。4.专项资金未专款专用。5.不执行采购规定,弄虚作假、违章购买。6.会议、招待、差旅和公车使用费等挤占项目支出。7.重大开支不经集体研究。支出管理风险点的防控措施:制定《财务公开制度》,完善财务报销制度,严格执行财务支出管理制度,加大财务支出审核力度,定期开展内部审计。(五)票据管理风险点表现形式:1.违反规定印制财政票据。2.伪造、变造、买卖、擅自缴销财政票据。3.转借、串用、代开财政票据。4.票据保管不力,丢失票据。票据风险点的防控措施:落实《票据管理办法》,落实票据内部审计制度。1.不得使用自制票据收费和罚款,不得使用往来款收据收取法定收费罚款,不得使用往来款收据自立项目收费,不得向其他单位出借票据。2.票据领用登记手续齐全,票据领用登记与库存实际情况相符。3.开具票据规范、内容完备、项目齐全、字迹清楚,出票人必须签名,杜撰使用时加盖单位收费章或财务专用章。4.专设登记簿进行登记,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六)资产管理风险点表现形式1.现金管理不符合规定,随意借支、非法挪用、“白条”抵库。2.固定资产处置不按规定办理。3.大额固定资产处置不经集体研究。4.应纳入资产管理范围的没有纳入资产管理范围。5.应收款和预付款长期结算不清。6.因车辆事故而造成经济损失。7.车辆保险购置违规操作。8.车辆报废、拍卖违反程序。资产管理风险点防范措施: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保障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固定资产采购实行学院集中采购、统一采购的方式,严格按照采购程序进行招标;在固定资产防控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对固定资产实行专人管理,手续齐全,定期清查,做到帐物相符。控制管理风险,按照固定资产的不同类别和使用特点进行分门另类的管理,固定资产由各职能部门具体归口管理,明确管理职责;固定资产处置应严格按照院有关规章制度进行,保证各项资产安全完整,防止流失、毁损。

五、学院财务风险点规避的要点

会计风险防控措施范文6

关键词:高校 岗位 风险防控 推进

引 言:

高校对于教育局下达的惩治和预防体系的规定,通过认真贯彻落实来推动惩、防体系的创建问题,将源头的防治工作进一步深化,加强对权力执行的内部管理和监督制约的工作。

一、高校岗位风险防控的主要工作职权

1、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等工作,参与到政治学习、教学研究、业务学习等活动的工作;

2、编写教案,要认真备课、讲课并整理教学资料;

3、依照教学大纲,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引导学生学习;

4、进行期中、期末的考试安排工作,以及课程考试命题、阅读试卷以及为试卷分析的工作;

5、进行科学研究等工作。

二、岗位风险防控的措施

1、政治学习的风险防控措施:主动参加政治学习,提升思想觉悟,加强防控意识;

2、科学工作和考试工作的风险防控措施:通过平时教学的工作过程,严格、认真的进行教学,谨防出现教学事故。依照教学规律,按时、按量、按质的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努力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以及教学质量。在学生进行考试时,要客观、公正的做好监考工作;

3、科研工作的风险防控措施:在参与科学研究时要做到踏实求真、抵制学术不端的事情发生,要做到廉洁奉公;

4、工作方式的风险防控措施:完全考虑到实际工作中的需求,严格、认真的听取别人给出的意见以及建议,态度要和善,将流程和目标进行简化,提升工作效率;

5、道德、师德的风险防控措施: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加强道德、师德的概念,认真做人、文明处事、明辨是非。在教育教学过程里,通过公平公正的方式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不偏袒、无私心,将正义发扬光大,让家长、学生进行监督。做到修身养性、谦和礼让,相互尊重,做好表率作用;

6、社交生活的风险防控措施:提升生活乐趣,不贪小便宜,不侵占他人的利益;

7、物资采购的风险防控措施:制定物资采购程序,并严格按照具体规定进行执行;

8、工程项目的风险防控措施:严格按照工程项目的规定进行办事,不可越权进行操作;

9、招投标的风险防控措施:体现“公开、公正、公平”交易准则;

10、遵守规章制度的风险防控措施:通过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

11、遵纪守法的风险防控措施:加强法律观念,通过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学校各级、各项的相关制度,进行严格遵守、自觉执行。杜绝家长请客、送礼的歪风邪气,也不要托家长办理私事;

12、集体生活的风险防控措施:积极面对集体生活,并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勇敢承担对集体应当负的责任和义务。

三、强化推进高校岗位防控,延伸清权查险的广度和深度

风险是由岗位而衍生的。做好高校的岗位风险防控,就要以岗位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看准风险易发并且多发的关键型岗位,尤其是领导岗位所涉及到的重大事件的决策方面、重要人事的任免方面、重大事件的安排方面、资金的运用等方面,通过“分岗清权、分权查险、分权掌控、分级预警、分险预防、分层追责”的六个方面进行。通过“依法确权、科学配权、示权”等方面的要求,通过自我制定、领导初审、专业复审、组织审核等方式,对岗位职权进行层层梳理、认清职责、划分界限、做好岗位确权、因事明责,岗位权利界限的限定,以免发生职权交替、职责不明、风险失控的事情。要重点通过领导岗位、中层岗位、普通岗位三个层面,透过寻找、提出、组建、议论、裁定等方式,寻找到思想道德、岗位职责等方面的风险点,创建上级检查下级、下级检查上级、同级间相互检查的风险排除体制,争取将岗位的风险点找准并查明,使得风险点做到全面排查,并且通过其他风险点规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做好所有岗位的风险排查工作,措施防控工作。要清楚,防控风险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人。因此,对于外部环境关系密切的容易出现腐败问题的关键型岗位,做好定期轮岗、交流的工作,以便可以排除掉由于高校党政班子人员任职时间过久,而产生的思想懈怠、利益缠身的风险。

四、高校推进岗位风险防控的工作要求

1、加强管理,提升认识

为了可以加强对高校的管理,可以建立岗位风险防控部门并建立领导小组,通过校长担任组长一职、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成员等职。领导小组可以设立监督检查办公室,从各层以及各办公室指定一名人员作为联络员,领导小组的监督检查办公室主要负责对岗位风险防控机制创建活动的组建、协调、落实等工作。各层以及各办公室的联络员就要将进行岗位风险防控机制的创建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来进行,认真组织并给予实施。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监督检查部门要进行协调推进的工作,再通过各层以及各办公室的积极配合,构成一个从上至下保持一致、共同配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体制。

2、明确责任,突出重点

高校的领导班子成员必须遵照党风建设的相关责任制度进行约束,一定要履行一岗双责的制度,由校领导带头查询岗位风险,带头规定和实施防控措施,带头做好自身以及管理范围内的岗位风险防控机制的建立,以保证各项预防要求可以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以及每一件事情上。要着重做好学校相关活动、后勤采购、领导审批、财务资金运用、校领导班子管理等重点环节的防控工作;要让执行、管理、审核、审批、裁决等岗位做到用公平、公正的态度去解决事情,一定要将岗位风险防控机制融入到所有的工作当中,用重点带动全面,用关键促进整体,实现以廉促政的联动效应。不但要将涉及到人、财、物的关键岗位的风险找对、查清、挖深,还要将制度的规范工作做到位、做得更加详细且务实,要持续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度,逐渐创建适合高校实际情况的教育、制度乃至监督于一体的风险防控机制。

3、注重实效,优化推进

岗位风险的防控机制的建设工作是一项非常漫长的动态工作,要将其变成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的长效机制。各层校领导部分应当对现有的风险点进行逐级推动、逐级优化的防范措施,提升风险防控工作的实效性,对于刚刚出现的风险点,要立刻制定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保证风险防控工作可以持续完善。逐渐在全校范围内创建起相对完善的岗位风险防控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及权力执行的监督机制。

结束语:

风险防控需要通过整个高校的全体员工进行参与并共同努力。高校的岗位风险存在于学校的方方面面。进行风险防控工作,岗位上的教职工成为了实施的主体,通过客观的方式对全校员工尤其是领导部门进行法律、法规的约束,提升全校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不但要全面掌握国家、学校有关的法律法规,还要掌握怎样运用相关规定来维护高校的政党权利,透过平时的工作对风险进行鉴别、进行防控,从而使得各类风险的全面防控工作都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马维娜,张国兵.基于PDCA理论的高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北京工业大学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2010(10).

[2]李敬.基于风险防范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

[3]徐银燕.高校治理结构研究综述[J].保定学院学报.2010(04).

[4]杨树兵.关于提升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和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7.

[5]高军,刘先涛.企业风险管理效果评估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