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法制教育教学案例范例6篇

小学法制教育教学案例

小学法制教育教学案例范文1

(一)有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矛盾。教育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与学的矛盾。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向学生讲解教育学原理知识。但是,由于教育学原理知识抽象性较强,学生对教育学原理的学习兴趣有限,部分学生因为教育学原理的抽象性而产生厌学心理,不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导致教与学无法相互转化。而运用案例教学法能让学生接触真实的教学案例,避免抽象理论知识的灌输,且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加快教与学的转化,解决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二)有利于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学习过教育学原理课程后,学生虽然对教育学原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能深入理解。这是因为学生并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不了解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理论知识。而运用案例教学法,能为学生列举真实的教学案例,进而加强学生对现实教学活动和理论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内化教育学原理知识。(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学的重中之重,教育学专业也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只能完善学生的理论基础,无法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而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加强学生对实际教学活动的分析与探索,强化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育学原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四)有利于增强教育学原理的实践性。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主要围绕教育学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学生开展教学。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在进行教育学原理教学时,对理论与实践教学比重的把握难免有失偏颇,更多会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理论方面,而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是因为,案例本身就极具实践性,其可以作为对理论知识的辅助。因此,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教育学原理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案例最重要的特点是真实性,这是因为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其是真实存在的。此外,案例是情景的记录,具有客观性的特点。同时,教育学原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应遵循真实性原则,使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案例,让学生接触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活动,进而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准备工作中,根据教学需要,引入可靠的案例材料,编写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二)问题性原则。问题是案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案例本身就是对问题的表述,教育学原理教学应遵循问题性原则,保证案例中存在着一个或多个冲突与矛盾。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进而加强其对知识的掌握。因此,教育学原理教学应重视案例的问题性,选择富含问题和矛盾的案例。(三)典型性原则。典型性原则主要指案例的特殊性和代表性,即案例能够反映教育活动的本质。典型性是案例的关键,如果案例缺乏代表性,学生将无法有效进入情境,进而影响案例教学效果。因此,教育学教师应重视案例的典型性,重视案例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以使学生能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四)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主要指案例符合当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学活动的需求,能为教学活动提供时效性信息。如果案例内容陈旧,无法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严重影响教育学原理的教学效率。因此,教育学原理教师应重视案例的实用性,选择符合时展和教育发展的案例开展教学活动,并不断更新案例知识结构。

三、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一)精选教育案例。在开展教育学原理教学之前,教师应精心选择教育案例,保证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实用性和问题性。首先,教师应积极关注当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并将教育热点问题制作成案例,提高案例的典型性;其次,教师应深入了解本校的教学实践,开发本土案例,根据本校教学问题和教学现状编写案例;再次,教师可以搜集、整理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报告和相关文献,并向学生展示;最后,应加强与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合作,共同发掘教育学案例。(二)在课堂教学之前将教育案例发放给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将预先准备好的案例发放给学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案例的内容。将案例发放给学生便于学生的课前预习,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学习重点的掌握。此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分析案例教学的主题、教学过程和教学背景,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并对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三)组建合作小组。案例教学法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探究,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长,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建合作小组。首先,教师应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性别,平衡小组之间的性别比例;其次,教师应充分了解小组成员的现实生活,让小组成员扮演类似现实生活的角色,减少小组成员的适应时间;最后,应重视组员的能力和特长,让组员在小组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激发组内成员的责任感,提高组内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四)案例讨论。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探究,深化学生对教育学知识的理解;第二,教师应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指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不足,并帮助学生及时改进;第三,教师应丰富讨论方式,在小组讨论之后可以开展集体讨论,集中学生的智慧;第四,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平等的讨论氛围,鼓励每一名学生都能主动发言,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五)归纳总结。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的案例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回归教材知识,并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知识框架;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案例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找出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以优化下一阶段的案例教学。

作者:李向群 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卫国.案例教学模式在教育学课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S1):102-103.

[2]邓云洲.案例教学:一种可供教育学教学移植的范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1,(4):40-43.

小学法制教育教学案例范文2

案例教学体育保健学研究

案例教学是以教学案例为基础,以学生对所给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思辨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案例教学在法学和工商管理学等学科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到目前为止,案例教学法在体育保健学课程中的应用还是空白,因此,研究案例教学法在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体育保健学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保健学是体育教育专业和舞蹈学(体育方向)专业的主干课程。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保健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典型的“四个一”特点,即一个教师、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支笔;教师上课采取“一言堂”、“满堂灌”,而学生则是死记硬背、被动接受,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方法。毫无疑问,这种教学方法只是将学生当作了装知识的机器,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更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案例为基础,以学生在课内外对真实事件和情景的分析、思辨为重点,以提升学生应用理论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教师“一言堂”为“群言堂”,弥补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的缺陷,使学生在分析、讨论、思辨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体育保健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更锻炼了语言表达,学会了倾听,懂得了合作,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才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提升,为整个教学过程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体育保健学课程案例教学应用实践

2.1课前准备工作

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它注重的是对案例的讨论,具有明确目的性、客观真实性、实践性、学生主体性、结果多元性和深刻启发性以及过程动态性,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角色变为导演角色,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不会按着老师的程序进行。为了取得良好的案例教学的效果,老师与学生必须在课前认真准备。

2.1.1教师准备

2.1.1.1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组织与评价案例教学的前提,体育保健学课程每个章节都应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和章节内容特点进行确定。为了保证制定的案例教学目标更科学与实用,必须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明确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案例的选择。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教学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应具有真实性,是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或比赛中的典型事件,案例的情节符合客观实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现实感,激发学生的动力。

(2)教学案例所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学案例的答案不具有唯一性,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得出不同的答案。

(3)教学案例应具备丰富的材料,包括相关报告、图表以及当事人的主诉等。

(4)教学案例文字叙述要简练、生动,结构合理,篇幅不要太长。

(5)教学案例的内容要符合体育保健学的要求,无论是综合性的案例还是专题性的案例,是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加深对体育保健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6)案例的答案具有开发性,同一个问题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用不同的策略加以解决。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有较大的争论空间,能引出许多不同的观点与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1.1.3教学案例的设计

教师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案例后,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确定案例教学的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以及教学传媒,在讲运动损伤内容时,主要采用了讨论式教学形式,发现教学策略,借助文字叙述和图片相结合的教学传媒方式,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上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将教学案例发给每位学生,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和相关的支撑材料,把握案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明确案例中蕴藏的问题及重要事实,掌握案例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提出问题解决的思路,每个同学都要写出阅读提纲和案例分析报告。

2.2展开案例讨论

上课开始,每一小组先进行小组内讨论,每个同学根据课前的准备都要积极发言,阐述发现的问题,思考的思路,解决的方案,组内成员互相提问、质询,对于关键性的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有小组长写出全面、详细的分析报告进行全班讨论。

全班讨论首先由每个小组长作中心发言,向全班同学陈述本小组的案例的分析报告 ,组织全班同学分析、讨论、评价。讨论的过程中自由提问,本组成员进行答疑,提问时学生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分歧,通过讨论,学生不断反思自我,得到更加完善综合的决策思路。

2.3总结与延伸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对整个讨论进行归纳总结,既要扑捉有益的思想火花,也要纠正不正确的观点,以表扬为主,肯定成绩,对积极发言的和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进行表扬,对不善于发言的同学要循循诱导,对在此次讨论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典型思路应给予正确的评价 ,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对分歧较大的地方,鼓励同学们课下继续查阅资料共同思考和讨论。

2.4确定教学评价

3.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加强体育保健学案例库的建设

保健学教师应精心编制适合体育保健学教学实际需要的高质量的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没有高质量的案例,体育保健学案例教学只能是无本之木,案例必须是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竞赛过程中事实存在的一些事件,案例要具有问题解决的多元化和答案的非标准化。

3.2不断加强体育保健学老师的业务水平

保健学教师药全面掌握体育保健学相关学科的知识与原理,譬如: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创伤学、营养学等等,只有这样才能驾驭体育保健学案例教学的过程。

小学法制教育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心理健康教育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5-0143-02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以发展学生积极心态、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基础,以塑造学生优秀心理品质为目的的一门集知识性、实用性、操作性、发展性、体验性为一体的课程。它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升学生心理品质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现状来看,该课程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体验,重矫正、轻发展,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所以,如何使心理健康教育课成为更有助于学生应对各种心理困惑、改善生活质量和发展积极心理品质的一门实效性较高的课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精心选择的案例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组织引导学生围绕案例提出的问题开展分析、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找出问题及问题的原因,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精选和制作案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目标精选难易适中的案例。2)组织引导案例讨论。教师要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呈现案例,组建讨论小组,对案例进行讨论。3)归纳总结。教师归纳总结案例讨论成果,并加以拓展,对各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

3.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2)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3)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4)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中的应用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选择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是指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蕴涵着一定的心理学原理、能够引人深思和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能对学生的心智有所启发并具有研讨性的事例。通常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包含着多个心理问题,而且问题的原因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其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案例可以选自经典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集,也可以由发生在学校及周边高校的鲜活典型的例子编辑而成。

(2)案例的分类

根据教材,课时安排及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确定了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就业心理、恋爱心理四个章节的内容进行案例教学。人际交往类案例主要解决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自负、自卑、害羞等心理问题,培养学生换位思考、共情的能力;情绪管理类案例主要解决学生抑郁、焦虑、嫉妒等心理问题,培养控制和保持良好情绪的能力;就业心理类案例主要解决学生应对挫折、心理退化等心理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规划执行能力;恋爱心理类案例主要解决由单相思、失恋、三角恋、网恋等因素产生的颓废、迷茫、轻生念头等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及正确的恋爱行为。

(3)案例课的课件制作

教师在选取适当的案例后,根据实际情况,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添加配音、图片、视频等形式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力求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达到触动学生内心并激发“我要说”的冲动的效果。

(4)组建讨论小组

一个班级一般组建4~5个讨论小组,每组4~6人。在组建小组时,要注意各小组成员在个性、性别、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均衡性及互补性,避免有些小组过于沉闷,有些小组过于活跃。小组领导者应具有亲和力和组织能力,教师还应专门安排时间讲授小组讨论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这样挑选出的小组领导者就能组织好小组讨论并能记录各成员观点,归纳总结小组成员的观点,以便在班级自由讨论中进行充分交流。

(5)熟悉案例

一方面,教师要充分研究案例,既要对案例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又要精心设计案例讨论的问题,使讨论的问题难度适中,并且能与学过的心理知识紧密联系,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可能提出超出案例范围的相关引申问题做好预案或准备。另一方面,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为了让学生在课上讨论充分,通常提早一周左右把案例的文字材料及问题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熟悉案例,查阅相关资料,准备自己的发言材料。

2.课堂实施过程

(1)呈现案例

案例的呈现方式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根据案例讨论主题的不同,可选择口述、图片、视频、现场模拟、课件等呈现方式,让学生重温案例内容,加深对案例的认识,较快融入案例情景,唤醒自我认知和体验,激发讨论的冲动。教师根据案例设计讨论问题的多少以及问题的难易程度也可采取呈现案例、讨论,再呈现案例、再讨论的步骤进行,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交流与探讨。教师还可根据实际案例及学生讨论的情况对部分关键节点或争议点反复进行呈现。

(2)组织讨论

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第三章情绪管理章节的案例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将“认识和预防抑郁”作为重点,选择张国荣等人的事件为案例。先通过几组心理疾病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初步讨论当前危害最大的情绪疾病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讨论可以让各组派代表把课前准备的资料或课件带到课堂进行交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引用数据说明各种情绪疾病的类别及发病的比例等,并说明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信息的能力。接着呈现张国荣自杀的相关报道视频,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张国荣因抑郁自杀的心理原因。然后,教师播放几段不同类型抑郁症患者的视频以及心理医生的治疗方案。各小组分别讨论不同类型抑郁症患者的成因及心理调适方法,可采取小组领导者主持,小组成员轮流发言、补充发言等灵活方式。这一环节是本节案例讨论课的重点,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扩散性思维,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抑郁的成因及对策,如从社会支撑、家庭氛围的改善、兴趣爱好的培养、人际关系的改善、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理性认知等层面对因失恋导致抑郁的患者提出心理调适建议以及帮助他们的途径和方法。最后,小组领导者总结各自小组案例讨论的观点、解决方案,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就相关问题、观点进行提问、反驳、辩论,通过不同理念的撞击,启发更深入的分析论证,加深对案例的思考和认知。

(3)归纳总结

教师对案例讨论的归纳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首先,教师剖析案例所涉及的相关心理学原理,对这些知识起到进一步强化的作用。如在总结“抑郁”案例时,要帮助学生区分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状,消除学生对抑郁情绪的错误认识。其次,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思路、理清头绪。由于心理健康是很难衡量、很难定量的心理现象,使得心理健康案例讨论的结果或答案具有不确定性,但教师无需给出标准答案,而应重点讲解分析案例的思路,帮助学生分清主次,把握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归纳总结案例讨论的结果,并加以拓展。如在“抑郁”案例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扮演不同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和工作背景的人物来拓展理解案例中人物的言行,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感悟、体验案例中人物的情绪情感,提升自我的共情能力以及调节抑郁情绪的能力。接着,教师要对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要多以赞赏激励为主,以指出努力方向为辅。教师要及时表扬讨论热烈、氛围良好的小组,公开赞赏分析问题透彻、提出独到见解或观点的学生,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并在课后及时加以鼓励。教师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提升其自信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下一次案例教学。

三、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学生的角色定位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不是案例讨论的裁判员,而是案例教学法的设计者和案例讨论过程中的激励者、指引者。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积极的参与者,成为主动学习的践行者。

2.案例的选择、制作

案例的选择、制作是案例教学法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多渠道精心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典型性、研讨性和启发性的案例。这些案例要难易适中,要能够真正贴近生活,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小学法制教育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德育课 实施程序 注意事项

案例教学法是指为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选定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讨,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得出各自不同的结论,并加以比较、评估和选优,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这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在德育课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既是德育课教育教学的方法改革,也是德育课本身发展创新的重要课题,既有利于提升德育课的课堂效果,又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一、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程序

1.教师选取、展示案例

案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德育课的案例可以来自课内德育教材及教参中的案例,也可以来自课外,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关注新闻媒体,进行案例精选与积累。无论选择什么案例,教师都要研读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学情,首先做到案例要有针对性。选择的案例要紧扣教学内容,既有利于突出重点,又有利于突破难点,恰当的案例对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二是要有真实性。选择真实的事件作为案例,既能显示教学的严谨性,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产生共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要有时效性。把当前的时事热点作为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既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又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四是要有典型性。案例要贴近学生生活,选择学生身边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典型案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得案例的展示既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堂。教师可以在课前以微课的形式展示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或通过QQ群、微信群,设置学案,学生在学习群中讨论学习,教师实时答疑。也可在课堂中将选好的案例以讲故事、场景模拟、小品表演或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教师提问、学生交流讨论案例

这是德育课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案例的选择运用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量身定做”“精心打造”的案例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教师既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针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通过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不同观点,达成一致意见,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表观点,也可以集体讨论,个人竞争发言。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做到有的放矢,问题要精练、具有层次性;要考虑学生认知的差异性,统筹兼顾,保证所有学生得到发展。在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讨案例中复杂的、深层次的、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学生的互动参与,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如何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尤其是思想上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通过彼此尊重、倾听和沟通,激发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促进共同进步。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把案例的内容与相关的理论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启发引导工作,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积极地思考、大胆地交流,即使学生的讨论有所偏差,教师也不要立即给予评价,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我更正,这样既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研讨氛围,又能锻炼学生的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胆量。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既能加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自主探究、团队合作、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3.师生总结、点评案例

学生讨论后,教师要做出总结,给予恰当的评价。教师要有驾驭案例的能力,要把控学生的讨论,要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与知识的运用上去,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师的总结评价很重要。要注意:第一,总结教学中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特别要明确指出案例在教学中的作用(突出重点还是突破难点)、学生应该树立的思想观点和深入思考之处;第二,对学生交流表现做出总结,对学生独到的见解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学生中有代表性的看法,教师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对于学生讨论的不足之处要指出来,给予点拨和指导,对小组协作能力予以肯定和指正,以利于团队更好的发展;第三,对课堂时效进行总结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及各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心中有数,总结评价使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使其更好地参与下一次案例讨论。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1.防止“案”“理”脱节

教学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应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德育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不能只关注案例本身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提炼与应用。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备课的真功夫,又要有驾驭案例、掌控课堂的能力,将“案”与“理”完美结合,融为一体。

2. 讨论时间的控制

在教学中,讨论环节的“预设”往往与“实作”有所差距。学生较多,观点不一而且容易跑题,还有可能因为找不到正确答案而争论不休,这就要求教师在时间上要进行严格的控制,控制好讨论时间,掌控好课堂教学。例如可以限定每个小组讨论和总结的时间,并适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

3.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运用

案例的展示方式形式多样,不再是教师单一的口述讲解。多媒体在优化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等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微课、教学平台、微信群、QQ群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为德育案例教学提供了平台与技术支撑,更好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4.教学主体的把控

一名优秀的德育教师在备课环节除了备教材、教法,还要备学情,不同班级学情不同,同一班级不同学生实际情况也不相同,这就要求德育教师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即使使用案例教学法,不同班级教学案例的设置也应有所不同,同一班级案例的问题设置也应难易兼顾。

总之,在德育课堂上运用案例教学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效果,达成教学目标。但是,案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教师身体力行去积极探讨、不断总结,才能彰显其特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余永龙.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的应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杨建培.对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8(1).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小学法制教育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案例教学;中学德育;应用研究

一、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教育事业得到快速进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现在教学的伟大目标。总理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教学的改革进入新的台阶,经济全球的发展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中学德育教学工作变得滞后缓慢,目前德育教学已经成为许多学校形式上的课程,没有得到重视。现在许多中学的德育教学,并没有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担任,而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担任,例如某中学的德育课程是由体育教师担任,或者由美术教师担任,这些教师的不是学思想政治教育出身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德育方面的专业知识比较缺乏。国内德育工作滞后,主要是现在中学德育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目前国内的德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陈旧,大部分教师都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给学生讲授大量的德育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相关理论,很多教师布置大量的德育作业给学生做,甚至是让学生去背诵各种的的德育理论等方式。中学生是一个充满生活与活力的群体,对于过多理论缺乏兴趣,在课堂中他们更希望听到相关的故事。案例教学的应用十分普及与广泛,但是现在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是运用在高校教学中,在中学方面的运用依然比较少,尤其是在中学德育方面的应用是比较少的、本课题重点探讨了案例教学在中学德育工作的应用意义,同时进一步分析与探讨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为提升案例教学水平提出科学的建议及对策。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学德育教学中的意义

1.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激发中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对于中学生来说,充满乐趣的课堂才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例如教师在讲授团队精神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用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女排团队精神,尤其是女排从小组第四出线之后,面对强势的巴西、荷兰以及塞尔维亚,都没有畏惧,因为团结、坚持不懈的女排精神始终支撑着她们,最终她们克服一切困难,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通过女排的案例,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团队精神的深入理解,并将这种精神深深的刻在内心深处。

2.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减轻中学教师的教学压力。这些年,社会上曝光了许多中学教师出现了各种精神崩溃的现象,这都是由于中学教师的压力非常巨大。一方面教师的压力来源于社会生活中,教师由于收入较低,社会地位不高,如今房价物价的上涨,许多中学的生活经济压力非常巨大,这种压力无形中会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另外一方面,教师的工作压力也非常巨大,不仅体现在目前中学升学的压力,例如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等压力,而且体现在教师职称方面的压力,如今很多中学教师要评中级、高级等职称,这样的压力非常巨大,包括论文、教学以及科研方面的压力。德育工作方面的教学压力很大,如果仅仅是通过日常的理论教学,教师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效果很明显。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减少教师授课的时间。案例教学,有助于教师收集各种教学素材,为各种教学活动储备资料。3.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过去的教学方法,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德育课程书面成绩,但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是不明显的。而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些有趣复杂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案例教学法,教师会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案例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在小组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更重要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三、加强案例教学法在中学德育课程的应用

1.完善德育课程案例素材。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始尝试案例教学法,但是案例教学法的效果不明显,追究其本质原因,主要是德育课程方面的案例素材比较简单。例如教师要给学生讲授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经常都是运用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传授。在讲授坚持不懈的精神,都是运用“铁柱成针”的故事。因此,德育教师要收集更多的案例素材,一方面可以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寻找,例如《三字经》《千字文》等。另外一方面可以从西方文化中进行收集,例如古希腊神话、古罗马故事。德育教师将这些案例收集并且整理好,可以成为以后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2.加强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案例教学法,虽然能够给教学带来很多的好处,但是对于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要求非常高。纵观目前很多课堂,教师无法调动学生进行案例讨论,一些中学生在课堂中出现大声吵闹的行为,一些年轻教师难以掌控课堂,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因此,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要加强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可以邀请相关的专业名师给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应变能力与组织能力,加强对教师进行课堂制度的培训,让教师时刻记住课堂纪律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3.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注意事项。加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首先教师要对本班学生深入了解,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避免整个小组的学生性格相似,这样不利于营造课堂气氛。其次,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制作微课,有助于学生课后学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教师对收集的各种案例进行筛选和处理,尽量使用最合适的案例辅助教学,保证教学的质量。

四、结语

总的来说,案例教学法在现代中学德育教学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德育课堂的兴趣,同时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复旦,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加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学教师应该进一步完善与丰富德育课程案例素材,加强中学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的培训,在案例教学法中实际操作中,应该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后使用合适的案例辅助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作者:李岩 单位:石家庄市第28中学

参考文献:

[1]陈晓婷.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华夏教师.2016(07).

[2]刘尚.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6(03).

小学法制教育教学案例范文6

关键词案例教学;课程;法学教学;实践教育。

近几年,我国不少著名高校法学实践教育进行重大的改革尝试,引进西方国家法学教育中的“诊所式教学方法”,极大地推动我国法学实践教学,同时对如何完善法学案例教学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法律诊所式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法学院普遍兴起的一种法律实践性课程,其要点在于仿效医学院利用诊所实习培养医生的形式,通过诊所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与法律实际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法律实际能力,促进学生对法律的深入理解,缩小学院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意识观念及能力。“法律诊所式教学法”已被西方国家公认为法学实践教学最佳途径之一,国内也有不少高校正商讨如何组织实施。这种西方舶来品虽具有不适应症,但它昭示着法学开展实践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设置法学案例教学课程,正是此趋势的要求所在。案例教学的开设是为我们全面推进“法律诊所式育”进行有效的筹备,也是当今高校培养法学人才的急需。

设置法学案例教学课程,是指在现行的法学教学计划中单列一门课程,它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强调从司法案例实践中进行理论概括,形成概念、原理、原则、法律条文,从而提高学生对法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专门开设“法学案例教学”课程,可以让学生从接案(立案)角度,全面分析该案例的案情、案件(情)定性、归类识别、分析及思考的角度等内容,是一种纯粹实践性接触案情并进行理论分析的“模拟实践”课程。案例教学课程是一门法学综合性的实践性教学的法学课程,涉及国内法、国际法、法理学、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刑法和诉讼法、物证技术等法学内容的课程。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深法学主干课程知识功底,还要求学生有一定案情分析认识的综合能力,同时还要求法科大学生表现出应有的法律思维、逻辑等方面的表达能力,能说善道。它是法科大学生毕业前综合运用法律专业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次综合法学学科内容合成演练的实践性教学课程。它既不同于理论法学和实务法学的课程教学,也不同于“法律诊所式教学”,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交叉性课程。因为它是将理论法学、实务法学知识综合并在校内课堂及校内教师指导主持下完成的校内课程,而“法律诊所式教学”则是将理论法学和实务法学知识综合运用,并在校外各个法律诊所或法学实践基地,由校外或校内相关导师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性课程,往往以完成某一个完整或部分法律事务活动为内容的课程。

现根据我国高校法学实践教育趋势需要,就如何开设法学案例教学课程,提出以下建议:

1.将案例教学课程正式纳入法学教学主干课程计划内。1996年教育部审定法学本科教学计划时,未设置案例教学课。尽管各法学学科课程讲授中也讲案例,但实际上只是各课程讲授中要求不断穿插些与本课程相关的案例,这种教法其实并不是案例教学,而是例证法,真正的案例教学课程应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是接受法学知识教育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开设的课程,它要求必须已将法学主干课程学完。其教学计划的编制应涉及案例教学的目的、内容、要求,建议教育部重新审定法学本科教学计划,增加案例教学课程,设为主干必修课之一,课程学时数可设为68课时。我校近几年才开设这门课程,课程设置仍属于选修课,但学生选修率均超过90%以上,该课设置时间一般最好是安排在大四的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即安排在到司法实践部门实习前后。

2.认真抓好法学案例教学课程教材的编纂工作。我国高校开设法学案例教学课程的高校不多,不少高校也是近几年才开设的。各高校普遍反映较集中的问题是案例教学教材不易编写,多数都由主持案例教学的老师自编,且任意性极强,收集相关资料也不周全。尽管也有不少案例集出版发行,但这些案例集往往都已将案情归纳陈述,并非是案件的“原材料”,这极不利于学生自己从案件原情(即原材料)提出案情事实,判断原、被告及有关主体提出的有关证据及事实认定。这些案例集极不适宜案例教学课程需要,案例教学所需的教材(案源)应尽可能是原汁原味的,如涉及具体原件或复印件,即状、答辩状、有关证据、资料,甚至是物证资料的复印等,尽可能实现案件卷宗的全部复印件。如此编纂案例教学教材,能让学生尽量归纳原始性的案情。学生通过接触原始的案卷,要求学生总结案情,自己独立分析案件。这给案例教学教材的编纂增加了许多难度,也很难制作一套统一的系统的案例教材。依笔者之见,制作和编纂案例教学教材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结合海南本地各级人民法院已审定的案件进行制作。依一定特征及要求,将海南本地各级法院一些较具有综合知识的案卷全套地复制收集,并依不同要求制作成教材。讲授时提醒学生注意不同诉讼主体的主张及陈述的事实、证据的,并在教材中适当指明各主体的诉讼任务、诉讼活动的重点及对策,让学生能直观感性地了解掌握并分析各具体的问题及对策;另一方面从最高人民法院每年所公告并推荐的案例中收集。这类案例往往具有某一法学领域中最典型、影响较大或较为系统法学知识的特征,收集此类案例编入教材,目的在于让学生能较早地掌握司法实践活动最前沿最有影响活动的司法实例。由于案例教学所需的案例材料不少是直接源于法院内部,若将其编纂出版有许多不便之处,编纂时先暂作为内部教材之用,因而案例教学教材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可变性,这也增加了组织编纂的难度。

3.将案例教学的班级细化,实行小班制。目前许多高校法学专业班级学生人数相对较多,一般在150~200人之间,这么大的班级难以组织案例教学,既不利于教师对学生案例分析指导评判,也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案例教学的效果不易实现。现在要组织案例教学课,首先必须将学生班级人数细化,即将每年级各班人数控制在30人以下,分成5个小班,配备5~6名教师主持案例教学,每位教师对每班进行轮流主持指导,时间为3~4周。每班进行案例分析时,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发言2~3分钟。课时及上课时间安排上也需慎重考虑,课时可否设置为每周4课时,4学分,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案例教学课涉及法科大学生四年专业知识学习运用,其涉及内容广而全,是法科学生毕业前学习的最后冲刺,也是综合检验法科学生掌握法科知识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若课时太少,不易开展案例教学,学生也不会重视。在上课时间安排上,也适当注意本课程特色,即由于案例教学具有互动性、广泛性、参与性、活跃性、争议性等,教学时间弹性较大,可能拖堂,因而尽可能安排在下午或在晚上时间进行。

4.组织管理案例教学的课堂秩序。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灌输式讲授,主持案例教学的教师并不主讲,而是扮演主持点评角色,因而课堂设置布置也该作适当调整,即不专门设讲台,而是设椭圆形会议桌或将学生座位适当分成圆桌型,让师生围着圆桌而平等就“坐”,并就案例发表不同意见主张,老师主持指导,适时评判并记录成绩。老师组织案例教学过程中,要让每位同学都有2~3分钟发言时间,案例材料必须在课前一周发放给学生,并提出案例讨论分析方向、计划、要点,适时引导学生。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时,可以有意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发言小组,扮演不同角度,如站在原告、被告、第三人及其人等角度发表不同主张及意见,并在老师主持下允许“当事人”进行对抗性的争论。老师组织讨论时,应时时明确或提示相关的主题问题,既要让学生能充分发表意见,又要控制学生言谈内容观点,不能太远离案情焦点。分析案例时,更要注意面广的法律知识,不能限于某一部门法学范畴,主持案例教学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元化思考引用法律知识。

5.确定案例教学课学生成绩的考核制度。案例教学课程考核与一般课程考核有很大的差异,其考核内容主要是围绕学生四年所掌握法学知识水平运用能力,诸如案例分析能力、法律知识面、即席表述能力、对不同主张意见的反驳应急(诉)的思维逻辑等方面能力。这些能力的考核如果仅通过传统考核方式(如书面考试考查)进行是不全面的,因为案例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能有个即席表达的机会,其考核评判依据源于案例教学的课堂表现,这决定考核更注重于学生案例教学课堂的发挥,主持案例教学的老师尤其注意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如法律知识面所表述的观点是否有法律依据、法律思维分析能力、参与讨论的态度如何、课堂纪律性、综合能力表现状况等等。案例讨论及评判标准要注意体现多元化,有些案例本身就难以有统一答案标准,不能把所谓“参考答案”,甚至是法官制作的判决书当作案例讨论唯一评判标准,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创新。教师考核学生时,更多着重关注学生思维推理过程、及其分析主张的可行性、论据充分与否等。

6.选定主持案例教学的教师及确定案例教学的要求。案例教学不是一般理论课讲授,它不要求系统地介绍某课程内容,而是在于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全部法学知识集于一案的剖析。这要求主持案例教学的老师,不仅具有案例所涉及的法学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法律实务操作能力。主持的教师要有实践经验,可以从一些实务部门聘请实务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主持教师。主持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应有相应教学要求,主持案例教学全过程,诸如案例选定、材料取合、讨论提纲、分析方向、点评学生发言要点、老师主旨评价讨论。主持教师在案例讨论中听尽学生发言,适时纪要评价并作评分依据之一。教师作主旨评价讨论总结应在课内最后15分钟,不宜占学生太多的时间。对主持教师适当分类,如刑事类、民事类、行政类等,其所主持讨论的案例也相对分类。主持教师要从宏观角度调控案例讨论现场,把握案例的讨论主题,切忌让学生离题太远。

7.适时运用多媒体方式介入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中涉及案情介绍,有时若以传统方式介绍案情,口述或复印案卷,虽可达到直观效果,但过于耗费材料及时间,若采用各种视听材料、照片、幻灯、录像等演示手段,制作成多媒体形式,则可以提高案情介绍效果,将案例讨论课搞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及效果,诸如不少电视媒体已制作法制专栏,其在叙述案情方面具有很独特的表述。在主持案例教学时,电视媒体中有关案情叙事部分,可以先播放,待学生讨论完毕后,再续播电视媒体有关案件评判说法及点评内容,老师最终作学生意见小结并谈自己的不同看法。在使用多媒体介绍案情时,注意控制时间,每节课不能超过15分钟,以确保学生思考及讨论发言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