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范例6篇

美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美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范文1

关键词:美术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学科渗透是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才能快速机智地发掘法制内容,随时、顺势地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从而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进行无缝衔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法制教育效果呢?经初步探索,笔者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深钻教材,善于发掘美术学科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

一些人认为,能在初中美术课中进行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的资源十分匮乏,其实,所谓的资源匮乏,准确地讲指的是灵活把握知识,勤于动脑的匮乏。如果我们勤于动脑,深钻美术教材,将初中美术资源的内涵加以拓展,我们就会发现教材上的一些图片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图片资源材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在教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下)“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第9页彩图时,教师可以联系春天大自然的景象,顺势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借此告知学生要多了解环境保护法,不要乱丢垃圾、废渣,要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干净舒适。又如在讲解(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第1页展示出土的古代玉器、彩陶、青铜器图时,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让学生从小养成保护文物的习惯,告诫学生在参观文物时不要在文物上乱涂、乱画、乱刻,甚至销毁文物。

二、选材贴近生活,拓展美术学科中法制教育资源的内涵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教材应尽量适应具体的教学情境,具有可操作性,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在渗透法制教育时,教师应当从地方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贴近生活的素材,将课程资源的内涵加以拓展,这样就会发现非常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读书与藏书的情结”第7页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上学生读书的情景,联想到今年班上来读书的学生是比上学期多了还是少了,并分析增多或是减少的原因。此时在和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就可以轻松渗透《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此外,面对失学的同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寄语卡片”的活动,以表达对不能来上学的学生的关心之情,在这个活动中,可用旧挂历、杂志、报纸等做卡,以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这一过程又可顺势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

这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美术课堂,不仅可以拓展美术学科中法制教育资源的内涵,还能让学生感到无比的亲切,从而使教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三、创设氛围,在启迪学生心扉中渗透法制教育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法制教育只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或靠教师念经似地照本宣科,其结果只能是学生学习得毫无兴趣,教师讲课也毫无动力。因此在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只有在这种课堂氛围下,才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会在启迪学生心扉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如讲授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4页《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设计・应用)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欣赏人民大会堂、“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塑、办公环境的设计、住宅的客厅设计等不同的环境设计作品,同时,在引导学生以艺术家的敏锐眼睛捕捉自然中美好的事物,体会环境艺术形式表现出的自然与人之间形成的和谐美时,创设氛围,顺势渗透《环境资源法》,讲述合理保护、利用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这样的学习氛围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触动,能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也就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法制教育作用。

四、善于联想,随时随地捕捉“法”的身影

在一个法治较为健全的社会里,从广泛的意义上讲,法就在你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法。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善于联想,一段话,一个词,一张图片,都可以捕捉到“法”的影子,都可以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如,讲授(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第19页“剪纸的意蕴”一课时,因为剪纸于2009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所以在这一课中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教学(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第3页时,从苹果公司掌上电脑、台式电脑的设计中也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

五、结语

总之,加强小学生普法教育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课堂是普法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上既要让学生学到文化知识,又要不失时机地渗透法制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找准切入点,多动脑筋,多发现,多创设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这一教学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真正培养出知法、学法、守法、品学兼优的一代新人,才能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中英对照)》 法律出版社,2003(2).

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安利民.试论初中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征[J].新课程(教研),2011.6.

美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范文2

[关键词] 优化课堂 创新意识 渗透 美学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育既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该如何去优化我们的物理课堂,渗透美学教育,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建立健康的师生情感是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动力源泉,渗透和谐之美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爱生和学生的爱师是师生间心理互补的基础。这种相互储存的关系决定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并成为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心理基础。

在中学物理课“观察——实验——指导——讨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同学生扩大接触,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关心和爱护学生,给他们尝试错误的经历,让他们体验失败,从失败中崛起、体味、总结、奋进,从而达到追求探索的目的。这样,教师的一切教学手段都将化作学生求知的动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心态,达到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师生一起营造宽松、互动的课堂氛围,渗透语言的艺术美

一堂物理课,从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看,还应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汉语言文学的宝库,加入一些合理的幽默,使课堂张弛有序,使学生心理和生理都能得到调节,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艺术的氛围中学习物理,使他们听得轻松,学得自然。同时能使学生感到物理的趣味性和对物理教师的亲切感。

三、创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髓,渗透探索之美

课堂教学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有其动机。因此,在中学物理课“观察——实验——指导——讨论”教学中起引导作用的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动机,轻松上阵,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尊重热爱所有学生,对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满怀期望,这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活动跳出昔日单纯划一、传授知识的窠臼;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配合,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活动的民主和谐,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让课堂充满活力。

(二)用贴近生活的事实,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学习物理,重要理解。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物理概念和规律具有深刻的“物”的基础。如在讲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概念时,先用多媒体播放杨利伟乘坐载人宇宙飞船升到太空中环绕地球运动时的情况,观看他在飞船中的姿势和动作,给学生提出问题。搬一把台秤到教室,让学生站在上面测体重,并观察当人在上面突然下蹲、突然站起时,指针示数有什么变化。对于完全失重的概念,学生最容易混淆,认为物体没有重力。用纸杯实验,在杯底挖一小孔,先用手指堵住小孔,装满水,让杯自由下落,手指松开,可以明显看到水不从小孔漏出来。让学生体会水在下落过程中重力是存在的对杯底完全没有压力。

(三)充分挖掘物理自身的美,重视物理学史的教育,在课堂上渗透人文教育。物理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之美。而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凝聚着许多物理学家的心血,而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研究过程及物理学家的小故事,学生很感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既对学生进行物理探索方法的教学,又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物理学史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

(四)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既锦上添花又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渗透视觉之美。现代多媒体的出现,给我们又增加了一些现代教学的艺术。如利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或某些小设计、小发明直接展示给学生,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成功感受,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才真正做到了现代化的教学,做到了新课程理念的真正精髓所在。

美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范文3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教学 闲暇时间 闲暇教育

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学生的闲暇时间明显增多,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孩子有充分的闲暇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有效地进行闲暇教育更加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对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高中学生闲暇活动及闲暇教育现状

调查发现,现阶段的高中学生,在高考的压力下,学生的闲暇时间被课业负担挤占,闲暇活动内容单调,活动方式静态多于动态且缺乏规划,活动场所相对封闭,缺乏玩伴,比较孤独,学生存在“闲暇紧迫”感。

目前学生接受到的闲暇教育也受到各个方面的限制,归结于以下两点:

一是家长和教师对闲暇教育理论理解不到位的现象直接制约着闲暇教育的实施。

二是教育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使教师在教学中选择避开与高考无直接关系的内容,从而影响到在学科教学中闲暇教育的实施。

二、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的建议

学校是中小学闲暇教育的主阵地。学校除了在各种文艺、体育、社团活动中关注对学生的闲暇教育外,更要特别关注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高中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时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提高自身对闲暇教育理论的理解,认识到本学科渗透闲暇教育的资源优势和进行闲暇教育的意义。

第二,注重生物学教学中闲暇资源的开发,选择与高考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渗透闲暇教育的切入点逐渐推开,在高考和素质教育的交集处开辟一条闲暇教育的道路。

三、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探讨

1.结合《课程标准》把握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的目标

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自然教育、健康教育以及审美教育。要仔细研读课程标准,找出生物教学目标与闲暇教育目标的结合点。

2.注重生物学课程中闲暇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从教材中挖掘闲暇教育相关课程资源。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出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健康、关注生态环境、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增强社会责任心等相关内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闲暇教育,提高学生的闲暇技能。

(2)利用校本课程挖掘闲暇教育资源。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校本课程的内容更加接近学生的生活,因此利用校本课程挖掘更多的闲暇教育资源是我们生物学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

案例一:校园中的柿树。

柿树是我校校本教材《校园植物图谱》第1节的教学内容,教师除引导学生学习柿树的相关知识外,还将五棵树分别承包给了五个小组,让他们负责管理柿树的生长和柿果的采摘和加工。整个过程都是在闲暇时间中完成,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享受果实的甜美的同时获得了分享的快乐。

(3)通过设计创新作业开发闲暇教育资源。生物课堂首先是有“生命”的课堂,生物学科的课外作业也应该是有“生命”的作业,而不能仅仅是知识的回顾和重复。在为生物教学设计课外作业时,关于渗透闲暇教育的内容也应在其中。

案例二:闲暇教育使生物作业拓展到文学欣赏活动中。

在学习遗传家系图时,要求为某一广为人知的家系进行成员分析。有学生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进行了梳理;有的学生为《史记》第一卷画了五帝家系图,这对他弄清尧、舜、禹的关系,以及炎黄子孙的来源传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对学生闲暇生活质量的评价

可建立“学生成长记录”,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价的方法相结合对学生闲暇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当闲暇教育在教育界比较普遍地被认识或承认其重要性后,要将学校、班级层面的闲暇活动设计与各学科教学中闲暇教育引导的闲暇活动相互结合起来,评价结果采用美国学者纳什对闲暇活动的分层进行分析,使学生对自己的闲暇生活质量形成清楚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刘能镛 论闲暇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0,(17)。

[2]裘指挥 宋晓云 中小学闲暇教育的理论分析与策略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03,(8),14-17。

[3]秦佳佳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1。

美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范文4

德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美术教学中理所当然应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怎样在小学美术课中进行德育教育,我有几点粗浅认识:

一、欣赏课中的德育渗透

欣赏课是美术课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途径。席勒在《美育书简》里提出:“提高审美艺术水平可恢复完美无缺的性格。”由此可见欣赏课在美术课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欣赏课中渗透一点德育观点不仅能使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自身素质,而且能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欣赏革命题材的雕塑作品《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时,我先给学生介绍了雕塑的背景,然后给学生讲革命历史故事,让学生受到了气氛的熏陶。随后放幻灯欣赏时,我又适时地放上音乐,很多学生都感动地流下了眼泪。欣赏完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有的学生说:“一定讲好好学习,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好好学习。”还有的说:“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改掉娇骄二气,做合格的接班人。”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激起了学生的情感,较好地完成了德育渗透。

二、绘画课中的德育渗透

绘画课又包括很多种类,有创作、记忆、故事插图、临摹、写生、找错等不同的课型。绘画课可以给学生以情感上的陶冶、精神上的振奋、思想上的启迪、灵感上的激发,因此,绘画课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好时机。

1.潜移默化地渗透。热爱和保护花草树木、小动物等是人类的责任也是义务,人与自然相谐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绘画中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是必要的。又因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是缺一不可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表现出来的生机勃勃、千姿百态的感人形式都是绘画的好题材,如气势磅礴的山川河流、茂密青翠的莽莽林海、山清水秀的田园小村、千姿百态的飞禽走兽等各有其美的特色,是那样的神秘与迷人,因此,在此基础上进行德育渗透会水到渠成。

2.生动形象地渗透。我在教学《画画自己的手》时,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其中有一张“同龄人的手”的照片,从开始的好奇猜想到我的介绍,从学生间的讨论到自由真诚地发表意见,学生的心灵被震撼了:“啊,真是想不到啊。”“太不幸了,真希望他们也能像我们一样平平安安地生活啊!”“让我们诅咒这害人的战争吧!”从这些发言中,我能感到学生的心理一次次的变化、情感的不断升华。

3.生动具体地渗透。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小皇帝”、“小公主”们不爱劳动、追求享乐的越来越多,所以在美术课中让小学生知道劳动光荣并学会自理也是尤为重要的。如在《刷牙》等记忆画教学中,根据画中刷牙的情景可适时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们爱清洁、注意个人卫生、学会自理等。 转贴于

4.水到渠成的渗透。记得有一次,我们上课时,学生拿着工具到学校的花圃中去练习菊花写生,全班见到各种各色各形的菊花赞不绝口地说:“好美的花,我们干脆采一朵花到教室去练习,老师,可不可以?免得蹲在或趴在这个地方。”就此,我解释道:要是我们每人都去采一朵花,那花圃里的花儿不就光了吗?种花的师傅不是白种了吗?同时这也是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表现,失去了美的意义。我们只有爱护它,让它真正地美化我们的生活,才能体现出劳动的价值,为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做出一点小贡献。

5.愉快和谐地渗透。美术实践是美术课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要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具有育人的功能。比如为了配合学校组织的热爱解放军的主题活动,我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送给可敬可爱的人,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热爱解放军叔叔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了学生对解放军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了保卫祖国的信念。

6.在学生作业过程中渗透。学生作业时才是学生之间交往最频繁的时候,他们在作业时会出现互相帮助,例如借美术工具材料,可抓住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懂得互相帮助是一种美德。

7.在小结时渗透。课堂小结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重视罗森塔尔效应,对各组同学的创作作品用欣赏的眼光对待,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让同学们多一点成就感。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们好好学习的愿望,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因而,小结阶段的德育渗透相对其他时候的渗透更加完整有力。

美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范文5

1情感诱导渗透法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讲台上,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并通过对一个个环节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结合学科特点,结合教材内容,结合社会实践,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要引起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笔者给学生展示航天英雄杨利伟驾驭“神舟”5号飞船从腾空至进入圆形轨道的多媒体课件,画面闪烁着飞船离地球的距离(半径),让学生求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长度,再求飞船共绕地球14周的行程。这样既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能激起他们从小对航天科学的热爱之情,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美感渗透法

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的问题常蕴含有形的因素,形的问题则可以用数来体现。也就是说,数学不但拥有科学的真,而且也具艺术的美。数学的美充满了整个数学世界,不但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还有对称的美、和谐的美。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符号、色彩、线条、图形等因素,通过精练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设计来展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结合多媒体准确地展现“数与形”的转换过程,渗透事物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给学生进行辨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3背景介绍渗透法

数学教材中的很多道理和数据都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最先发现和计算出来的。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进行介绍。如教学“圆周率”时,可采取图像或文字的形式解说数学家祖冲之的勤奋研究过程。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可播放“陈景润和哥德巴赫猜想”录像,通过画面的图像和文字解说来展示数学家陈景润那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这样,学生不但深刻地掌握了知识,而且使他们受到了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教育,为学生学好数学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意志力。

4习题渗透法

在数学教学教材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内容很多,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此外,还应结合实际把反映祖国建设成就,家乡变化的数据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例编成相应的习题,让学生从中受到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生活、爱科学等教育。如教学“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时,可播放在公共汽车上两站上下车人数变化情况实录。起点站上车25人,到下一站下车7人,又上车10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即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了上下公共汽车的情形,很容易地列式计算,解决了问题。也使学生懂得了乘公共汽车要先下、后上,不要拥挤、上车自觉买票等生活知识,并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教师围绕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所编写的习题,精心设计,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5学科整合渗透法

美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范文6

关键词:审美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96-01

审美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又是一种精神体验,还是一种具有可塑性的社会实践。审美教育是审美与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审美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生动体现。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积极渗透审美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和现代急功近利式教育理念的戕害,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审美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一、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向往和追求,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项重要标志。审美教育,是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相关的美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将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环境等作为审美对象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接受教育中不知不觉提升对美的体验、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进而达到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

语文是小学学科门类中审美教育元素和资源最为丰富的学科,它同时具有人文性、思想性、审美性与工具性等多种特点。小学生心理具有迅速、协调、开放、可塑等特点,正是开展审美教育的关键和重要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什么教育,有利于培育小学生的健康审美观念,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培育高尚的审美情操,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此外,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育不仅要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还要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入审美教育,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重要。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审美教育所存在的不足

1、忽视审美教育

由于受到几十年应试教育和传统“识文断字”思想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一些教师将教学的任务和目标立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生字、新词,背诵了多少课文,片面强调小学语文识文断字的工具,而对审美教育的渗透问题重视不够,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侧重文字知识而忽视审美教育的现象。

2、学生主体性未突出

教学是教与学的关系,其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不太注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不深入了解小学生的阶段特点、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完全以“我”为主,对审美知识进行灌输式的传播,使得审美教育难以真正达到切实效果。例如,在讲解古诗《画》时,教师先阅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然后讲解出现“山”无色、“水”无声、“花”还在、“鸟”不惊的原因在于这是画上的,不是真实的,但是却常常忽视进一步挖掘审美:这幅画美在什么地方?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巧妙之处?从而对小学生进行审美引导和教育。

3、缺乏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考量标准和“指挥棒”。而在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审美教育是一项很难量化的工作,使得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对审美教育的渗透问题还停留在倡导和时刻安排上,而缺乏科学有效考核评价体系,难以对审美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和监督。

二、实现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进行渗透的途径探索

1、积极创设良好审美的学习情景

学习情景是开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环境与氛围,对审美教育的渗透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教学情景意识,积极营造真切、形象、生动的审美情景,不断激发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欲望。例如,在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中,有许多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绝句》、贺知章的《咏柳》等描写美景的名诗名句,在讲授这些美学诗文时,不能够停留在对课文生字和意思的简单理解上,而要结合小学生周围的自然美景和生活体验,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让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中学会感受美和欣赏美。

2、积极引导小学生感受汉语的美

汉字是一种具有特殊美感的文字。汉字具有书法美、音乐美、建筑美等多种美学特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与汉字“亲密接触”,激发学生的识字、写字兴趣,感受和领略汉字汉语文化的美妙。同时,应针对不同阶段和年级的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例如,针对刚开始学习点横竖撇捺等汉字的一、二年级学生,要努力让他们从汉字基本笔画中感受汉字的方正美;对于有一点汉字基础,正处于写字练字关键时期的三、四年级学生,要努力让他们领略汉字的结构美;针对五、六年级具有相对较强的汉字学习基础的学生,则要在汉字的表意和情感上进行引导,让他们感受到汉字的音乐美和气韵美。

3、积极鼓励学生发现和表达美

世界上美无处不在,但美不仅需要被发现,还需要被“创造”。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发现美和表达美。例如,在讲解《哪座房子最漂亮》时,可以将课文内容与小学生身边的建筑物观察实践相结合,然后鼓励小学生积极寻找周边自己认为“最漂亮”的建筑,努力寻找出“漂亮点”,然后进行简单的作文写作,写出自己心目中最漂亮的“房子”,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小学生的寻美、审美的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是审美教育的指导者和推动者,必须具备较好的审美能力与素质,才能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促进审美教育的积极渗透。因此,加强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过程中,除了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进行积极探索外,还要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师审美能力和水平的培育和提升,通过自主学习、教育培训、集中研讨等方式和手段,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1] 侯 敏.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