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例6篇

监理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监理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1

在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工作中需要始终坚持“一个核心、两个体系与三级安全网”,其中核心指的是各级安全生产需要以行政正职为核心建立责任制,而两个体系分别指的就是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由此可见这两大体系在电力企业当中的重要性。本文将通过简要分析论述电力企业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的作用,以期能够为电力企业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效率给予必要的帮助。

1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简要概述

人员、设备以及管理是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当中最重要的三大元素。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不仅能够有效确保电力企业内部的正常生产运作,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及工作效率。本文将针对各子系统及其功能作用进行简要介绍。

1.1 决策指挥保证系统

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当中具有绝对核心地位的就是决策指挥保证系统,该系统也是确保整个保证体系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前提。因此,首先,需要立足于国家和上级在安全生产方面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电力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与自身情况相符合的企业安全生产方针以及质量目标等;其次,需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企业上下全体员工均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和责任,全方位地对员工实施安全生产管理检查,并且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组织各种规模和形式的安全生产竞赛等活动,鼓励员工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安全生产技能;最后,电力生产企业还需要加大对员工安全教育的力度,借助科学的考核手段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1.2 执行运作保证系统

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当中占据基础地位的就是执行运作保证系统。该系统位于一线生产位置,任何决策以及技术整备的运用均需要通过执行运作保证系统才能够得到真正落实。为此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班组安全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严格管理,通过成立规范化的班组安全管理机制有效提升管理的规范标准化、程序化;其次,需要对电力作业进行安全质量标准化规定,特别是需要加强对现场的严格管理,反复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强调安全纪律,对各种规章行为进行有效治理,进而不断提升运行检修和各类工作的效率及质量;最后,电力企业还需要积极开展各类安全技术、业务技能培训,不断帮助员工提高其职业技术水平。

1.3 规章制度保证系统

作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关键,规章制度保证体系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一系列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制度保障。而电力企业在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前提就是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进行安全操作,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在现有的规章制度基础之上不断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建立和完善,同时使用法制化手段实行安全生产法管理;严格按照标准要求与考核制度管理人员,始终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原则,对每一次违规违章进行严肃处理,杜绝习惯性违章的情况发生。

1.4 设备管理保证系统

设备管理保证体系也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当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电力企业中每一项生产工作均需要安全可靠的电力设备作为基础保障。因此加强设备管理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需要不断引进当前最新的科学技术从而有效提高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其次,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通过建立设备缺陷制度及时对有缺陷的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从而有效提高设备的完好率;最后,电力企业还需要制定反事故措施计划并将其落实,从而大大提升设备的安全运行效率。一言以蔽之,即不断利用全新的技术、设备或工艺等提升设备的整体水平。

1.5 安全技术保证系统

在安全技术保证体系当中,电力企业需要着重在技术监督和技术管理两大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结合当前最新的技术检测手段以及装置设备将其运用在企业的生产工作当中,同时制定并严格落实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对设备包括相关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等进行监督管理,一方面提升设备的完善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人员的防护措施。

1.6 思政教育保证系统

思政教育保证系统当中主要有两大工作,分别是政治思想工作以及职工教育保证工作。在政治思想工作当中,电力企业需要对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安全思想、安全纪律教育,同时对员工进行严格的考核一旦发现其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立刻进行纠正并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在职工教育保证工作当中除了加强对职工安全思想教育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开展有关安全生产的竞赛活动或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职业道德以及岗位技能。

2 电力企业安全监督体系的简要概述

在现阶段的电力企业当中,主要是由安全监督部门、车间安全员、班组安全员共同组合而成一张庞大的三级安全监督网络,也就是一整套完善的安全监督体系。安全监督体系在电力企业当中主要发挥两大重要作用,分别是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作用。所谓的安全监督作用指的就是安全监督体系通过行使其行政权利,严格监督所有参与电力生产和建设的人员及设备安全,同时该系统本身还集权威性、公正性以及强制性于一身,进而能够有效发挥其安全监督的重要作用;在发挥安全管理作用当中,安全监督体系需要与电力企业领导进行良好的双向沟通,通过积极开展一系列安全活动等方式认真落实安全管理工作。电力企业安全监督体系需要将安全管理作为工作的主要侧重点,配合严格的现场监督,借助不定期抽查的监督方式落实安全管理工作;针对车间安全员,主要负责对某些工作量比较繁重或工作条件较为复杂的工程(如大修、基建、改造等)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班组级安全员主要负责对现场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3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的关系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以及安全监督体系的职能作用各不相同。譬如说安全生产保证体系需要负责电力企业能够安全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同时对工作人员实施全方位管理,并且认真落实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职责及应负责任。而安全监督体系当中其主要负责对象多为电力企业中的有关责任人和安全主管领导,而在充分发挥其监督、检查职能当中也主要以监督各项规章制度是否落实、反事故技术以及其他安全技术措施等是否落实,从而完成维护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任务。因此可以说,安全监督体系与安全保证体系之间有一种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其中作为制约者的是安全监督体系,作为被制约者的则是安全保证体系。

监理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2

关键词: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驱动力;特征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矿产资源集群化是采矿业规模化的必然结果,集群型企业是现代采矿业的运营主流,其安全生产水平开始主导我国整体矿山的安全生产形势。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监管是企业角度的宏观管理,这种监管行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对其母公司或参股主体的安全责任追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使得集群型企业监管单位的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工作不够重视、不够明确。笔者统计分析了2000~2010 10年间的200起矿山事故致因,属于集群型企业的有65例,其中“上级监管不力”作为事故致因因素之一的有62例,占95.3%。因此,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问题的研究对改善矿山安全生产状况、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的几个基本要点,为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 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的定义及组成要素

2.1 定义

所谓集群型企业,是指主要体现以大型企业为核心,以产品、技术、经济、成套契约等为纽带,把多个资源型企业、单位联结在一起的多法人经济联合体。矿业集团便是集群型企业最为典型的一种,此外,还包括实际拥有或控股多个矿山实体的矿产资源投资金融性企业。

安全监管则是指管理主体为维护生命财产安全及获得较好的安全管理效果,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对运行过程中各项活动实行安全检查、审核、监督指导和防患促进的一种监督管理活动。安全监管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管理活动,对于集群型企业来说,母公司对所属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既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又是一种典型的上下级监管行为,本文所指安全监管即指集群型企业的内部安全监督管理。

2.2 组成要素

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要素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安全监管目的:与企业安全管理目的具有一致性,即减少或避免安全生产事故,保护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企业财产权益,持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2)安全监管主体:能够实施监督管理行为的组织、机构和个人,一般指生产单位的上级企业或集群型企业母公司。

(3)安全监管客体:被监督管理的对象和范围,对于集群型企业,监管客体一般指生产经营单位或下级企业,及其相应安全管理行为。

(4)监管手段和方式:区别于国家安全监管的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集群型企业主要通过安全检查、审核、监督指导、行政管理等方式,以作用于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从而实现安全监管预期的目的。

(5)安全监管内容:依据监管主、客体的不同,安全监管内容也会有自己特定的内容、范围和形式,一般来说包括基础性安全管理、合规性管理、体系管理等内容。

3 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的职能

作用 安全监管是集群型企业母公司安全管理的重要职责之一,从企业角度,安全监管具有以下主要职能作用。

(1)提高社会形象。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监管是对社会和公众负责的态度,也是“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安全生产的重视以及良好的安全理念能够使企业获得政府、客户等更多的尊重和支持,塑造更好的企业形象。以杜邦集团为例,杜邦公司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历史最为悠久,拥有独特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具有高度危险的行业领域中多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安全生产态势,被人们誉为安全的象征企业,业界都将其作为安全管理的参照物,并在社会各界中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60多年里,杜邦集团在中国的30余家公司实现了零伤害率,国内企业纷纷效仿。

(2)把握安全管理方向。通过安全监管,对集群型企业管理过程中各要素和各环节进行检查、审核、控制,及时获取生产企业管理成效的信息反馈,从而抑制不良苗头,使安全管理沿着正确轨道运行;与此同时,检查工作也能及时发现各种不利影响的现实因素和潜在因素,预防、阻止各种错误和偏差的产生和出现,以保证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

(3)规避法律和经营风险。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监管是受安全生产法等法律体系约束的,企业在进行兼并重组、资本运作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兼并重组或资本运作对象安全管理的状况,并发挥安全监管职能作用,优化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使之符合国家法律要求;另一方面,子公司的安全生产事故除带来经济损失外,还会严重影响集群型企业的经营战略规划,有的甚至会使企业退出某区域的发展。因此,集群型企业应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与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对各子公司和生产企业进行安全监管,以尽可能减少和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4 安全监管驱动力分析

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监管是十分必要的,是由母公司和各矿山企业组成的系统管理工程。它不仅关系到矿山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还关系到企业或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对安全监管的驱动力分析能够更好地掌握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的重要性。辩证唯物主义将事物发展原因和动力分为内因和外因,20世纪80年代美国旧金山教授H.Weihric提出的SWOT分析理论也是从内外部条件来进行分析。因此,可以将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驱动力分为内部驱动力和外部驱动力。

4.1 内部驱动力

内部驱动力来源于企业或集团内部,具有主动性和本质性,是安全管理的第一驱动力,本文认为其主要包括管理要求、员工安全需求和减损增效3方面因素。

(1)内部管理系统要求。在具有一定规模的集群型企业中,尤其大型集团,往往会有自身的企业管理体系。其管理范围不仅包括财务、销售、采购等方面内容,成熟的管理体系还会对安全管理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各级公司的具体安全管理职能和责任。作为集群型企业的母公司,其所负有的便是监督管理职能。

(2)员工安全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在1943年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了人的5类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其层次性如图1所示。

安全需求是指人具有保障自身安全、避免职业病侵袭、免于灾难等方面的需求,这种需求是源自本质上的,是除生理需求之外的最基本的需求,可以通过外部条件满足。员工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了满足,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建良好安全文化,提高企业生产效益。

(3)减少安全事故和损失要求。安全事故造成生命安全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较大的财产损失。对于企业来说,往往包括材料、设备、人员误工损失,以及因此造成的信誉受损等。安全监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对企业安全管理的作用,减少或避免安全生产事故,保护生命及财产安全。企业为建立可持续发展体制,应立足于以人为本,从经济效益出发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

4.2 外部驱动力

外部驱动力一般指来自外界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国际劳工组织要求、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和市场竞争环境要求3个因素。

(1)国际劳工组织要求。加入WTO后,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矿业竞争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我国的矿业安全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短时很难达到所谓“公认国际劳工标准”,落后的局面已使我国一些矿业公司在国际交往中处于被动,如21世纪初,世界国际煤炭组织曾号召世界煤炭进口国家联合抵制进口“中国带血的煤”。良好的安全生产水平已成为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迈向全球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2)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在诸多国家相关法规文献中,对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监管主体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指出:生产经营企业要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需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于其他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建设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搞好企业集团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企业集团中母公司应完善资本营运职能,可以根据国家行业管理要求和企业经营特点,确定考核子公司的经济指标、营运服务和安全生产指标。

国资委《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指出:中央企业对独资及控股子公司的安全生产履行监督管理责任,包括下属公司的安全生产条件具备情况、组织机构设置情况、责任制和规章制度建立情况、安全投入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急管理情况等;对于项目建设、收购、并购、转让等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审批制度。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在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时,要严格落实投资主体的安全生产监督责任,即母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具有明确的安全生产监督责任;第29条还指出,企业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除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责任外,还要追究上级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企业实际控制人和上级企业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3)市场竞争环境要求。除政府部门的监管和法律要求外,对于参与国际贸易的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其安全生产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美、欧等工业化国家为保护其竞争利益,在自由贸易区协议中规定只有采用同一劳动安全标准的国家和地区才能参与贸易区的贸易活动,抵制以降低劳动保护投入或低标准的发展中国家。

综上所述,可以将安全监管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列表如表1所示。

5 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特征分析

矿山企业集群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既具有企业集团的共同特性,又因矿山领域的经营模式和高危性而使其安全监管与其他经济组织形式相比,具备一些独有特征。总体而言,其安全监管特征可描述如下。

(1)安全监管对象的多法人性。母公司通过产权、契约关系将各子公司联结在一起,并采用股权、财务、投资、人事和制度等手段控制或影响其他企业,同时各成员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相对独立的经营地位和决策能力,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如同企业重大财务决策需经上级企业批准,各成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受上级企业监管,服从上级企业安排。

(2)安全监管工作的多层次性。母公司与各子公司通过投资、控股、参股、联营等方式形成集群整体,其紧密程度依据控股程度不同而各异,具体包括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因此,其安全监管也应根据紧密程度有主次、有重点、有层次,当然,安全监管的层次性不完全依据紧密程度而确定,还应考虑各成员企业的安全管理风险大小。

(3)安全监管对象的高危性。矿业属于高危行业,矿产资源的开发涉及恶劣的生产环境、复杂的地质结构、多种重大危险源、现有的开采技术工艺条件等,作业人员承受着多种的危险、有害风险。

(4)安全监管的优势性。企业间交叉控股、参股及关联等方式形成法律上的纽带结合,促成整体规模优势,发挥内部协调机制作用,具体包括资本投入、人力资源、安全文化、安全专业技术等方面。集群型企业有较丰富的专业和技术资源,能够提供较好的服务平台,发挥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监管优势。

(5)安全监管目标的一致性。任何工作都是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的,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监管目标与各成员企业一样,都是为实现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

(6)安全监管对象的多元化及跨区域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集群型企业迅速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不断围绕核心竞争力在横向和纵向拓展,原有的单一产业和区域经济已满足不了企业发展要求,产、供、销一体化及上游产业链延伸已成为当前趋势,成员单位地理区域分布广泛,这也是集群型企业充分利用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规模效益,降低投资风险,从而增强竞争能力的必然途径。企业的多元化及区域化经营给安全监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6 结语

矿产集群化开发模式是采矿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安全生产状况主导着整体的安全生产形势。只有明确安全监管的组成要素、职能作用、内外驱动力,以及基本特征,并于实际生产中,真抓落实,认真履行,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监管,才不致成为空谈。

参考文献:

[1]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暂行规定[S].北京: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8.

[2]刘 霞.中小企业安全监管对策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8.

[3]张 磊.中国石油安全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4]Abraham Hraold Maslow.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J] . Psychological Review, 1943.

监理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3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安全监督体系;安全管理;生产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6-022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6.110

在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工作中需要始终坚持“一个核心、两个体系与三级安全网”,其中核心指的是各级安全生产需要以行政正职为核心建立责任制,而两个体系分别指的就是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由此可见这两大体系在电力企业当中的重要性。本文将通过简要分析论述电力企业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的作用,以期能够为电力企业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效率给予必要的帮助。

1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简要概述

人员、设备以及管理是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当中最重要的三大元素。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不仅能够有效确保电力企业内部的正常生产运作,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及工作效率。本文将针对各子系统及其功能作用进行简要介绍。

1.1 决策指挥保证系统

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当中具有绝对核心地位的就是决策指挥保证系统,该系统也是确保整个保证体系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前提。因此,首先,需要立足于国家和上级在安全生产方面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电力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与自身情况相符合的企业安全生产方针以及质量目标等;其次,需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企业上下全体员工均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和责任,全方位地对员工实施安全生产管理检查,并且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组织各种规模和形式的安全生产竞赛等活动,鼓励员工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安全生产技能;最后,电力生产企业还需要加大对员工安全教育的力度,借助科学的考核手段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1.2 执行运作保证系统

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当中占据基础地位的就是执行运作保证系统。该系统位于一线生产位置,任何决策以及技术整备的运用均需要通过执行运作保证系统才能够得到真正落实。为此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班组安全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严格管理,通过成立规范化的班组安全管理机制有效提升管理的规范标准化、程序化;其次,需要对电力作业进行安全质量标准化规定,特别是需要加强对现场的严格管理,反复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强调安全纪律,对各种规章行为进行有效治理,进而不断提升运行检修和各类工作的效率及质量;最后,电力企业还需要积极开展各类安全技术、业务技能培训,不断帮助员工提高其职业技术水平。

1.3 规章制度保证系统

作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关键,规章制度保证体系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一系列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制度保障。而电力企业在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前提就是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进行安全操作,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在现有的规章制度基础之上不断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建立和完善,同时使用法制化手段实行安全生产法管理;严格按照标准要求与考核制度管理人员,始终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原则,对每一次违规违章进行严肃处理,杜绝习惯性违章的情况发生。

1.4 设备管理保证系统

设备管理保证体系也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当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电力企业中每一项生产工作均需要安全可靠的电力设备作为基础保障。因此加强设备管理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需要不断引进当前最新的科学技术从而有效提高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其次,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通过建立设备缺陷制度及时对有缺陷的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从而有效提高设备的完好率;最后,电力企业还需要制定反事故措施计划并将其落实,从而大大提升设备的安全运行效率。一言以蔽之,即不断利用全新的技术、设备或工艺等提升设备的整体水平。

1.5 安全技术保证系统

在安全技术保证体系当中,电力企业需要着重在技术监督和技术管理两大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结合当前最新的技术检测手段以及装置设备将其运用在企业的生产工作当中,同时制定并严格落实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对设备包括相关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等进行监督管理,一方面提升设备的完善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人员的防护措施。

1.6 思政教育保证系统

思政教育保证系统当中主要有两大工作,分别是政治思想工作以及职工教育保证工作。在政治思想工作当中,电力企业需要对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安全思想、安全纪律教育,同时对员工进行严格的考核一旦发现其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立刻进行纠正并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在职工教育保证工作当中除了加强对职工安全思想教育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开展有关安全生产的竞赛活动或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职业道德以及岗位技能。

2 电力企业安全监督体系的简要概述

在现阶段的电力企业当中,主要是由安全监督部门、车间安全员、班组安全员共同组合而成一张庞大的三级安全监督网络,也就是一整套完善的安全监督体系。安全监督体系在电力企业当中主要发挥两大重要作用,分别是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作用。所谓的安全监督作用指的就是安全监督体系通过行使其行政权利,严格监督所有参与电力生产和建设的人员及设备安全,同时该系统本身还集权威性、公正性以及强制性于一身,进而能够有效发挥其安全监督的重要作用;在发挥安全管理作用当中,安全监督体系需要与电力企业领导进行良好的双向沟通,通过积极开展一系列安全活动等方式认真落实安全管理工作。电力企业安全监督体系需要将安全管理作为工作的主要侧重点,配合严格的现场监督,借助不定期抽查的监督方式落实安全管理工作;针对车间安全员,主要负责对某些工作量比较繁重或工作条件较为复杂的工程(如大修、基建、改造等)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班组级安全员主要负责对现场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3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的关系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以及安全监督体系的职能作用各不相同。譬如说安全生产保证体系需要负责电力企业能够安全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同时对工作人员实施全方位管理,并且认真落实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职责及应负责任。而安全监督体系当中其主要负责对象多为电力企业中的有关责任人和安全主管领导,而在充分发挥其监督、检查职能当中也主要以监督各项规章制度是否落实、反事故技术以及其他安全技术措施等是否落实,从而完成维护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任务。因此可以说,安全监督体系与安全保证体系之间有一种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其中作为制约者的是安全监督体系,作为被制约者的则是安全保证体系。

4 结语

总而言之,根据本文的分析可以得知,在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当中离不开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以及安全监督体系这两个重要的系统,二者通过协调配合、分工合作共同保障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在日后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当中,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以及安全监督体系,为其发挥应有功能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孟庆国,张永红,张钰.以电力企业安全保C体系和 安全监督体系的作用[A].电力行业优秀管理论文 集――2016年度全国电力企业优秀管理论文大赛获奖 论文(《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6年第1期增刊) [C].2016.

[2] 周胜章,吕金庆,庄力行.浅谈电力安全保证体系与 安全监督体系的作用和关系[J].山东电力技术, 2016,(6).

监理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4

剧毒危险品物流作为现代物流行业中一个特殊的服务领域,在安全管理水平、过程控制能力、社会服务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等方面都对承运企业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运营服务要求。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剧毒危险品物流服务领域的全程控制与服务平台,是推动行业提升运营服务质量的重要方式。

剧毒危险品物流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运营企业普遍关注直接运营成本的降低,但忽视安全监控投入力度。因此带来潜在运营成本的不确定性。虽然有的企业在运载车辆上安装了GPS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但也只是达到了对车辆的跟踪管理,对跟踪状态分析、剧毒危险品数据库维护和安全预案管理体系建立缺乏清晰的概念。

此外,从事剧毒危险品物流运作的企业大多是规模较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从仓储到运输的一体化服务。但总体来看,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较差。虽然有的企业已经应用了信息管理系统,但大多企业只注重对业务管理系统的投入,缺乏对管理控制系统、特别是对安全管理、实时监控系统的投入。对从事剧毒危险品物流运作的企业来说,构建以安全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化控制平台,集成专业化的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从业务管理到实时控制、从信息共享到分析预警体系的建立应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从事剧毒危险品物流运作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表现出一定的“硬伤”。

剧毒危险品物流信息监控平台整体架构

针对剧毒危险品物流运作企业现存的问题以及构建统一信息监控平台的基本需求,剧毒危险品信息监控平台在建设上应满足平台化和扩展性两项关键指标。平台化是指企业所有信息处理和业务执行必须建立在统一的信息监控平台之上,实现业务管理与安全控制一体化。扩展性体现在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与外界信息系统的数据交互与信息共享。在实施中,从业务处理的延伸上,可以通过构建企业信息门户(EIP)实现企业价值链的扩展。如图1所示;从系统功能及信息集成上,可通过定制关键需求及数据接口的形式解决。

剧毒危险品物流信息监控平台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实时监控中心

以实时动态监控与定位式安全、环保技术应用、预警系统全方位部署为设计理念,通过与GPS/GIS、短信系统集成。实现对在途运输中的剧毒危险品进行管理。通过各种自动报警器材如自控设备、短信报警设备的应用,进行状态跟踪和快速定位。通过对重点监控地区、仓库、仓位的视频监控实现24小时巡查。

业务管理中心

业务管理中心主要通过TMS、WMS、计算机辅助决策等专业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对剧毒危险品从储存、运输到交付结算的全过程业务跟踪管理。通过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业务管理中心能够为企业提供剧毒危险品业务信息的综合查询、分析和对事故预案执行决策的评估。

安全管理中心

安全管理中心为剧毒危险品管理提供了知识库管理平台。主要包括:对剧毒危险品的基础资料管理,提供剧毒危险品安全运行标准、规范,以及相关操作手册等重要资料的导入、整理、建档、查询等。还将支持与第三方系统关键数据信息的集成应用,如对气象数据的采集、安全管理仿真系统的集成等。

剧毒危险品物流信息监控平台功能设计

系统总体流程如图2所示。

实时监控中心

(1)GPS/GIS系统监控

剧毒危险品运输车辆对GPS监控调度系统的需求表现在运输安全保障程度高、对报警信息处理快速反应、对车辆运行路线和区域能够进行直接干预或限制、对车辆运行速度能够进行严格控制四个方面。因此,系统设计开发应以动态实时监控、定位式安全、环保技术应用和全方位预警体系建立为核心理念,通过与GPS/GIS、短信系统集成。实现对在途运输中或仓储条件下的剧毒危险品进行全过程管理。

(2)自动报警定位管理

在剧毒危险品安全信息监控上,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相关检验与报警设备,如气体检测、液体检漏的检验设备等。因此,在系统的开发设计中应对自控设备的应用管理、数据采集与信息集成充分予以考虑,面向企业核心业务的展开,提供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监控措施。

(3)视频监控管理

针对剧毒危险品仓储管理中对环境、温度、湿度、摆放方式等特殊要求,在高危、重点化工品仓库、仓位最好采取24小时定点视频监控。因此,系统的设计开发也必须能够支持与视频监控设备的集成。

业务管理中心

(1)、业务管理中心主要功能

业务管理中心主要包括三大功能:实现对剧毒危险品的储存、运输、交付全过程管理提供对剧毒危险品业务信息的查询分析、对事故预案执行的状态评估;对业务管理,如WMS、TMS进行系统集成。

(2)系统集成策略

在企业已建立基础业务系统的前提下。业务管理中心重点要对企业原有信息系统进行整合。系统在设计上应重点考虑数据传输模式。如何将来自于不同实体、不同系统的数据报文转换为物流信息系统所定义的标准报文格式,然后交给物流信息系统执行。反过来,物流信息系统所产生的数据报文也将通过这一平台转换为不同系统所能识别的数据。

一般来说,在多系统集成和数据传输上可根据企业信息采集的渠道,通过EDI、EMAIL、EXCEL、TXT等多种方式实现系统的数据集成。在企业对信息控制程度和时间要求方面,可定义对数据的实时传输与接收、定时传输与接收等模式。

安全管理中心

在系统设计开发上,安全管理中心应围绕事故处理快速响应机制,将重大危险源的日常监督管理、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演练管理、事故状态下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管理融为一体,为企业安全运行管理部门提供及时、准确和高效的指挥手段。通过对事故引发物质、天气状况等内在条件与外在数据进行事故模拟计算,配置合理应急救援力量和确定事故处理预案。

安全管理中心主要功能应包括: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管理(MSDS)、安全事故处理预案管理等,同时,还应支持与第三方系统关键数据信息的集成,如对气象数据的采集、安全管理仿真系统的集成等。

剧毒危险品物流信息监控平台建设原则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在构建剧毒危险品信息监控平台中,应充分考虑两个阶段的平滑过渡(图3):由业务实践向信息系统映射的过程,称之为第一阶段。在此阶段,应围绕业务中心,构建运营企业对剧毒危险品的集成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业务安全运行的有效支持和过程管理控制;通过信息系统改进和优化业务的过程,称之为第二阶段。在此阶段,重点完善系统应用,实现对剧毒危险品的全过程、无盲点管理。

监理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5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问题 监管体系安全意识资金投入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大多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环节薄弱

一些企业的领导对建筑安合的认识不到位,不配备必须的劳保用品,管理理系不健全。经常让工人长时间工作,处理极度疲劳状态,这肯定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员工在安全意识方面也很淡薄,不按正规的安全培训行为走,自我保护能力差,经常性违章操作,引发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会因一些人为的原因理不清速度、效益与安全的关系,造成企业或工地安全机构虚设,专职安全的员工配备不足,有按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作业,不提供安全用品,野蛮施工,侥幸心理严重。另外,施工队伍素质较低,安全管理人员文化素质较低,无法对施工队伍进行管理。违规建设导致隐患存在。

大多单位安全投入与建筑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安全措施的保障要以经费投入为基础,而建筑业安全经费投入低于企业经济的增长,这就致使安全防护不到位,技术装备落后、设备老化,很多大机器设备带病运转,抗灾能力差,不能有效及时地预防事故灾害,使生产无安全保障。因为进行安全投资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制定安全投资决策时,决策者主观上往往都是坚持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不愿为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继续投入,忽视安全风险的存在。且由于安全投资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体系庞大,目前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计算简洁的安全投资结构分析方法。这就使得安全投资的方向决策难上加难。而这在企业安全投资严重匮乏的情况下无疑又减少了有限投资的使用效果。建筑安全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尚不完善。涉及建筑安全经济统计内容的各专业缺乏协调合作与管理,使相关的统计内容未形成完整的统计信息体系。无论企业是否对安全进行投资,企业不会因此得到一些正效应或者负效应,即不会因为是否进行安全投资而相应的得到奖惩。

三、建筑安全生产监管体制还不完善,及需健全

安全管理的体制急需完善,但是由于安全生产的监督薄弱,被动依赖全监督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管观念较重,而一些地方政府监管不到位,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有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不重视,工作不到位,对安全违法行为熟视无睹,疏于监管。工程参建单位各自对安全管理职责不明确。企业未成立工会或工会虚设未起到相应作用,没有体现出“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氛围。督管理社会激励机制尚未建立,社会和舆论监督受各种因素影响使监督手段受到限制。虽有法律依据,但在实施过程中,有的地方政府未能很好地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监管的重要性,以致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经费、人员配置等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在实际工作中,造成职责分工混乱、监管力度不到位等现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四、建筑安全问题解决措施如下

首先,各大建筑企业要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

建筑安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定要有一套安全保障体系,所以我们要加快建筑安全监控保障体系的建设。我们要从三个方面去完善建筑业安全监管体系。(1)要完善工程参建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自安全管理职能及行使权限。(2)实现政府监管和行业管理职能的分离,明确建筑安全监督机构性质,当前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核心是企业负责,将建筑安全监督机构重心转到加强工程参建单位的行为监督,充分行使“监、帮、促”职能,使施工、监理企业自主行使管理职能。(3)企业与政府,是建筑安全管理措施推行过程中的两个行为主体,由于各自的利益趋向不同,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建筑安全管理很大程度上也是二者博弈的结果。

其次,各大建筑企业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

安全第一,教育为本。安全教育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按照综合体系的要求加大建筑安全法规宣传、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增强安全生产知识,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安全教育培训要形成制度,适时适地,内容丰富,方式多样,讲求实效。严防从业人员未经安全教育和培训就上岗作业

再次,各大企业要增大并科学安排利用安全投入资金

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安全投入从经济上提供可能性。我们要建立建筑安全投入统计体系,完善建筑安全投入的资金来源保障,保证安全投入资金的足额到位。我们还要建立独立于社会保险之外的安全生产保障基金社会统筹制度。安全生产保障基金来源可由行政处罚收入、社会、政府财政、企业共同出资构成。最后要加大对安全投入结构的研究,要将有限的安全投入资金进行有效地运用,发挥其最大效益,就要科学地安排安全投入结构。

最后,各大建筑企业要建立健全建筑事故应急机制

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造成的损失应付紧急情况,建筑施工企业需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应急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处置能力。同时通过危险辨识、事故后果分析,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且使可能发生的事故控制在局部,尽量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和不良影响,防止事故的蔓延。

另外,必要时各大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

每一期事故都会给给一个单位、一些家庭带来很多伤害,所以建立建筑施工现场职工意外伤害责任保险制度及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非常必要。 只有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职工意外伤害责任保险投入及设立专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才能使潜在的损失降到最小,从而解决个人或单个企业难以解决的困难,有效降低事故风险,将事故风险进行分散,并减小企业和个人经济困难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安全高于一切。要想使我国的建筑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一定要树立“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不断地分析问题,找出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加大安全投计,完善安全生产的监管体系,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科学安排安全投入资金,亦可以建立安全生产风险抵押制度。

参考文献

【1]黄盛仁.2O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的投入分析与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5.

【2】刘小车。强化建筑安全生产监管的对策建议。 建筑与发展,2010.04

[3]蔚小英.浅谈施工安全生产管理[J].山西建筑,2oo8(02).

监理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6

摘 要: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应严格食品和食品生产企业的市场准入,对进入食品市场的生产企业和食品严格管理。质监

>>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探析 权威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 构建严密高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中小型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发展研究 食品安全信用管理体系建设 生猪屠宰生产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的研究 塑化剂风波对台湾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冲击 WTO体制下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基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果冻生产质量控制策略 食品安全教学中的质量管理体系 欧盟食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研究及对我国的借鉴 深度解析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验证的重要性 略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完善 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系的完善 微访谈之对中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管理的反思及展望 中小企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面临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麦当劳 从“田间”到“餐桌” 打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及其管理体系概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略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 略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林 诚")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应严格食品和食品生产企业的市场准入,对进入食品市场的生产企业和食品严格管理。质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生产经营者的诚信度和质量管理水平以及进口产品风险评估的结果,对进口产品实施分类管理,并对进口产品的收货人实施备案管理。关键词: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市场准入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8-0199-0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指国家食品安全行政管理机构为确保食品安全,对食品的生产、流通、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的法律制度。为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促进国际贸易,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必须完善,最终建立一个以科学的风险评价和食品安全评价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政府、中介组织、企业和消费者各负其责,政府各监管机构之间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反应敏捷,能够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一、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分工要合理,行政部门执法权力要强化政府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的合理分工,是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管理体制的核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这样确定了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将现由卫生部门承担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管职责划归质检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目前我国普遍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或者处罚较轻、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等问题。要扩大执法部门检查权,包括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查阅、复制、查封、扣押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查封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重大隐患的生产经营场所。二、发挥质监系统食品安全管理的作用,与企业、政府形成良性互动保障食品安全,质监系统责无旁贷,必须充分发挥其管理作用。质监系统应实行主管领导问责制,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具体作法是,第一,将各市、县、区质监局所辖区域内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食品小作坊划分成不同的责任区,由具体人员负责,并签订责任状;第二,建立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食品小作坊动态变化监管图,方便监管;第三,与企业签订承诺书,实行日志管理,即企业和小作坊对每种产品的添加物质要有备案并且要索证索票,每天生产加工产品要有生产记录和销售记录。三、加强源头监管,完善并严格推行市场准入制度(一)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的建设,强化政府监管力度目前针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制度有质量监督抽查制度、生产许可证制度、产品质量国家免检制度、产品质量认证制度、质量体系认证制度等。这些制度在提高食品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套更加严格的从源头抓起的市场准入制度已由国家质检总局开始在全国范围实施了,这套制度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企业生产条件审查,不具备条件的企业不准生产。主要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环境条件、原材料进厂把关、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检验设备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审查。二是强制检验,不合格食品不准出厂。即对准备出厂进入市场销售的食品实行强制性的检验。对于具备食品出厂检验能力的企业,可以自行检验;对于不具备食品出厂检验能力的企业,必须委托具有法定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出厂检验。三是为方便消费者识别,要加贴市场准入标识即 QS 标志,经检验合格将进入市场销售的食品必须由生产企业加印或加贴规定的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二)加强对食品小作坊的专项整治力度目前,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对从事传统、低风险食品加工的小作坊,应坚持“监管、规范、引导、便民”的工作原则,一方面通过关停并转等方式,让小作坊尽快达到市场准入条件;另一方面强化监管措施,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对小企业小作坊应该重点实施四个方面的监管:一是基本条件改造,达不到要求的不得生产;二是限制销售范围,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销售范围不得超出乡镇行政区域,不准进入商场、超市销售;三是严格限制预包装,小作坊生产的食品在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之前不得使用相应包装,防止其乔装打扮混入市场。(三)加强对进口食品的监管对于进口食品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进口产品的安全要求。进口产品应当符合我国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以及我国与出品国(地区)签订的协议规定的检验要求。进口产品的收货人应当如实记录进口产品流向。其次,建立进口产品分类管理制度。质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生产经营者的诚信度和质量管理水平以及进口产品风险评估的结果,对进口产品实施分类管理,并对进口产品的收货人实施备案管理。再次,建立进口产品生产经营者不良记录。质检、药口监督管理部门发现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时,可以将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进货人、报检人、人列入不良记录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