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音乐培训范例6篇

小学生音乐培训

小学生音乐培训范文1

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有效的培训模式成为音乐新课程师资培训的理想选择,在促进音乐教师专业成长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培训质量。

关键词

音乐新课程 农村 中小学音乐教师 校本培训

如果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那么,“教师大计,就应该以学习为本”。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行为和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与专业化水平。这就迫切需要音乐教师加强学习,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尤其是整体素质并不高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要能适应、胜任新课程,就更应积极、主动地学习。而音乐教师的学习,一靠自学,二靠培训。教育部2000年印发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1999――2002)》及实施意见,文件强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面向全体教师,突出骨干教师培训,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根本目的,高度重视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1]。在此情况下,单纯依靠高师院校、教师进修学校和教育学院等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模式,难以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全员参与,也不能有效提升他们的专业智能和专业素养,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校本培训”模式经过国内外多年的实践检验,证明是一种符合实际的、可行的、高效的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形式[2]。

一、深入开展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意义

近年来音乐教师的校本培训模式,倍受广大农村中小学的欢迎。

第一,校本培训的主要意图之一,就是淡化把教师集中到一个地方,让他们重新成为学生进行学习的理念,而要使教师不必脱离岗位、不必转换角色就能接受培训[3]。显然,校本培训提倡在教师所任职的中小学开展,不仅使得所有教师都有参与培训的机会,培训活动基层化、全员化,而且还解决了“工学矛盾”和经费短缺的问题。

第二,校本培训从其内容来说是以“问题”为中心,即把遭遇同样问题的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培训。培训结果是使教师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诚然,随着新课改不断向纵深发展,音乐教师还将面对各种新处境、新矛盾、新困惑及新挑战,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新课程的实施。而以“问题”为中心的校本培训可以随时随地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查找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可以说,这种全程化的校本培训在地处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开展是很适宜的。

第三,校本培训最大特点在于能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安排培训活动,培训结果直接可用于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师实际需求的细致把握,是决定校本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由于每所农村中小学的校情不同,每位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个性特长、艺术修养以及教学风格等也各异,这就需要针对学校自身实际和每位教师个体特点来安排培训内容的校本培训。

第四,通过校本培训不但可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且还可使学校形成学习型组织,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使音乐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而校本培训的开展使学校成为学习型学校,有利于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

由此可见,继续深入开展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尽管如此,由于受经济、文化、地域、历史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还是存在形形的问题。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对校本培训的认识出现偏差

一部分农村中小学领导和音乐教师由于没有正确理解校本培训的内涵与实质,不明确校本培训独特的功能与优势,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

第一,认为校本培训依然是学历补偿和学历提升的培训,与教师进修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等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并无质的区别。然而,部分农村中小学领导和音乐教师在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在校本培训中,还是因循守旧地以“学科”为中心,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与专业技能的训练,重复职前教育内容,忽视了作为音乐教师教育教学艺术与教育智慧的提升。其结果是虽然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深化与巩固,但却不能学以致用,仍然不能适应音乐新课程的教学。

第二,认为音乐教师校本培训应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划下进行,实施计划、培训内容、培训目标等都应由教育行政部门及其委派的教师培训机构确定,具体的培训活动也应由他们来组织实施。这便使得以“校”为本和以“师”为本的校本培训成为空话,学校丧失了自,其培训远离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教学实际,不仅不能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无法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第三,把“校本培训”理解为“本校培训”,认为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场所只能在本学校,这一认识的偏差将培训局限在各农村中小学,其封闭的培训不利于校际之间,或与地方教师教育中心及大学合作等多种培训形式的开展,也不利于相互之间取长补短。

2.参与培训的热情不高

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本身的素质与见识让他们误认为教师教育是一次终结性教育。他们把职前所受的教育作为自己一生从教的本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参加培训提高的意识淡薄,甚至认为搞“校本培训”纯属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对培训产生抵触情绪,哪里会积极、主动地参加培训呢?

其次,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导致一部分农村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对音乐课漠然视之。他们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音乐新课程实施与否或实施好坏并不重要。再加上一部分农村中小学连一名专职音乐教师都没有。基于此,很难营造出校本培训的浓厚氛围,自然就无法激发他们自觉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条件差、合作意识不强导致培训资源匮乏

由于农村中小学经济状况、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合作意识不强,导致在开展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中出现资源匮乏的现象。主要体现为如下几点:

第一,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的资金只能维持正常的办公,在开展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中,没有经费购买培训教材、乐器等,加上图书、报刊和网络等设施、设备不足,使培训工作步履维艰,已成为无米之炊。

第二,大量优秀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逐渐向城镇或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使得原本师资紧缺和力量薄弱的学校更是雪上添霜。在开展校本培训中,由于缺乏优秀音乐教师的带动与引领,培训效果不佳,培训常常流于形式。

第三,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忽视了利用校际间的培训来实现资源共享,也不善于抓住机会接受来自大学及各级培训机构中音乐名师的指导。

三、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对策

在音乐新课程师资培训中,虽说各种形式的教师外出培训有其现实需求和必要,但都不是最佳的对策和发展途径。实践证明,真正能从根源上提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育智慧,进而全面提高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质量的只有“校本培训”。因此,寻求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对策便刻不容缓。

1.校正校本培训观念,注重培训实效

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以能力导向的培训模式应成为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主要模式。为此,农村中小学应把强调“知识导向的校本培训”转向“能力导向的校本培训”,不仅要到教学现场和课堂中去提高教师胜任音乐新课程与革新教学的能力,而且还要注重提高在音乐新课程实施中所“生成”问题的解决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等。

此外,还要透彻理解校本培训的概念。校本培训一词界定的关键在于对“校本”的认识,它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显然,从这个“校本”概念的诠释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以校为本的培训,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培训权利的下放,学校有充分的自,是培训的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仅为校本培训提供一定程度的监督或援助,至多起“配角”作用。

2.鼓励音乐师范生到农村从教,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农村中小学由于专业音乐师资缺乏与教育理念陈旧,不能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为此,国家、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音乐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资紧缺的现状,摒弃“顶课”和“包班”的现象,减轻教师的负担与压力;另一方面还能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到音乐课堂,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注入新鲜“血液”,扭转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局面。他们作为一支新生力量,年轻、有活力、有理想、有抱负,会以热情、积极的心态投入到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中,使培训工作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此外,随着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广大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我想培训,我愿培训”。这种主观愿望的学习态度有利于营造主动学习型的教师文化氛围,从而使得校本培训能健康、持续地开展。

3.增加培训经费投入,构建合作伙伴关系

在农村中小学办学经费并不充裕、教师收入并不高的情况下,靠学校从自身办学经费中拨出专款,或要求教师个人出资来增加培训经费的举措很难行得通。鉴于此,只能多争取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持续加大经费投入。当然,还可考虑建立鼓励社会各界对农村中小学捐赠的政策法规,多渠道筹措资金来增加经费投入,使校本培训建立在强有力的财力基础上,为其持久、高效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还可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有效地利用各种培训资源。首先,在校内与骨干教师结对,开展“传、帮、带”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其次,要敞开校门,加强校际交流,甚至可以形成区域性合作的校本培训网络,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不仅有利于促进校际间的横向交流,而且还便于把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统一调配,扩大培训资源。再次,还可以与学科专家、高校、教师培训机构的知名教授建立密切联系,构建“纵向合作”的伙伴关系。

4.依据培训对象选择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的对象是教师,它的最大优势是在科学分析教师特殊培训需求的基础上,选择针对性、灵活性的培训项目。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中,可以在强调尊重教师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选择培训内容,做到培训个性化。也可以让大学的专家教授或师资培训机构身体力行,走向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第一线,亲身体验具体的教学情境,深入了解和全面把握音乐教师发展的特殊需求,在此基础上选择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一大难题,而解决难题的关键在教师。“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成为提高音乐教师专业智慧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其培训重在提高教师适应急剧变化的教育、教学条件的能力,是推动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 李玉娟.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4).

小学生音乐培训范文2

[论文摘 要]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钢琴应用能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价值,随后以目前中小学教师在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从培训的可行性、培训的主要内容及培训三个方面着重论述了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措施策略。

前言

音乐教师的钢琴应用能力是指教师运用钢琴来为教学服务的能力,其内容主要包括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和演奏表现力等方面。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钢琴以其宽广的音域,丰富的音色和良好的效果而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首先工具。此外,优美的钢琴音乐还能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并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由此可见,钢琴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钢琴应用能力也相应地成为了中小学音乐教师核心的职业能力和一项教学基本功,教师具备相应的钢琴应用能力有利于他们更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第一学历只有中师,他们缺乏系统而专业的音乐学习经历,和声与曲式水平较差,作品分析能力不高,而这些恰恰都是发展钢琴应用能力的理论基础,另外,部分音乐教师对钢琴在音乐教学中的价值认识不足,对自身钢琴应用能力的提高重视不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和钢琴应用能力较差,远远不能适应教学实际的要求,也与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相距甚远,这种状况极大地阻碍了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音乐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Www.133229.cOm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并把钢琴应用能力纳培训的主干课程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基本思路。

1 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开展钢琴应用能力培训的条件分析

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培训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现实需要,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给予了明确的规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教体艺[2008]8号)第ll条明确规定:“各级各地区要把艺术教师的培训纳入本地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教师培训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艺术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教育部在《关于继续教育规定》中要求:“各中小学要积极派送教师参加集训和在本校开展多项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也明确规定“教师有参加培训和进修的权利”这些法律法规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派送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物质保障,也明确了各音乐院校,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院及其他培训机构在培训音乐教师方面的职责与义务。另一方面,从中小学教师自身条件来说,此项培训在性质上属于成人钢琴教育,教师接受培训的有利条件表现在其学习钢琴的过程中的理解力、观察力、自控力等方面比未成年人有明显的优势,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毅力较强,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相应的钢琴演奏基础,工作阅历丰富,学习的针对性和求知欲较强等。

不利因素是手指灵活性差,记忆力减退,学习难以保证持续性和系统性,纠正长期形成的演奏毛病和不良习惯有较大的难度。此外,中小学音乐教师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参加培训受时间的制约比较突出,在培训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音乐教师的培训往往被迫让位于其他科目的教师。

2 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策略

2.1 提高认识,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的素养是开展培训的基础

广大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钢琴应用能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不可替代的功能并对自身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清醒地认识,重视并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是开展培训的思想基础。

根深才能叶茂,如果说钢琴应用能力是“叶”,那么相关的音乐知识和理论就是“根”,扎实的音乐知识与理论素养是开展钢琴应用能力培训的基础,故应把有关乐理和声曲式,中外音乐史、钢琴文献的相关知识融入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教学之中,在充分发挥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理解能力强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作品讲解相关的音乐术语、风格、体格等内容,使他们的音乐理论和钢琴应用能力协同发展。正如俄罗斯钢琴教育家涅高兹所说:“让学生了解的不仅仅是作品的内容,不仅应以诗意的形象感染他,还应详尽分析作品总的曲式结构及其中的和声、旋律、复调及钢琴织体的写法”。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培训不能局限于就钢琴论钢琴的狭小范围,要注意提升培训的高度,挖掘培训的深度,拓展培训的宽度,从而收到“大培训”的效果。

2.2 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突出重点是开展培训的关键。

教师培训的目的在于适应教学的需要。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出发,针对前文所提出的在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的重点内容是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钢琴教学法的运用能力和钢琴音乐的表现力等几个方面。限于篇幅,本文只对应用最广泛而教师又特别缺乏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和视奏能力的培训进行论述。

2.2.1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训

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所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歌曲伴奏能力的高低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地影响,因为良好的伴奏不但有烘托渲染补充音乐形象的功能,而且还能起到指挥学生演唱和激发学生歌唱热情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有相当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不重视即兴伴奏的价值,他们要么不用伴奏只用单手弹奏旋律,要么选配的和声纵横关系混乱,音响杂乱;要么一个“单八度”用到底,音响空洞单调,缺乏对比。事实上,钢琴即兴伴奏是一种具有创作思维的音乐表现形式,它的效果是由伴奏者的和声曲式修养、键盘弹奏技能、伴奏经验积累及艺术灵感等多重因素决定的。因此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通过讲解和练习使他们熟练掌握音乐中24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的弹奏技巧及和弦的转位与连接方法。2、运用具体的谱例指导他们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与调式,在正确地分析旋律的基础上选配和弦,同时根据乐曲的体裁、情绪与风格来确定伴奏的织体音型。宜从简单谱例入手,并注意选用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上出现的曲谱。3、在大量分析谱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理论上总结织体结构、和声布局和音型模式及转换等方面的一般规律,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实践如举办小型的即兴伴奏、演奏会等。除此之外,中小学音乐教师还可利用相关教材进行自学,这方面的参考教材有由徐慧林、林棣华著的《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教程》和葛世杰著的《钢琴即兴伴奏每日一练》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伴奏教学实践中要注意训练左手的弹奏功能,因为伴奏任务往往是由左手完成的,钢琴演奏中的渐强渐弱往往都是先从左手开始,音乐情绪的激动也总是先从左手开始沸腾,左手律动节奏的改变往往会使右手旋律的弹奏立即进入不同的意境。故用“水涨船高”来比喻左右手的关系是再贴切不过了。然而相当多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却存在着重旋律轻伴奏的现象,他们左手的错误往往比右手多得多。因此在培训要引起他们对左手伴奏的高度重视,在单独练习的基础上,使左手伴奏与右手旋律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左手的伴奏功能。总之,钢琴即兴伴奏培训要有意识地在“精讲多练”的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伴奏实践活动来进行。

2.2.2 视奏能力的培训

视奏能力是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衡量钢琴应用能力高低的主要指标,对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有特殊的意义。视奏的速度缓慢且错音多是相当一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视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那么如何提高他们的视奏能力呢?波兰著名钢琴教育家约·霍夫曼说:“要成为一个快速的视奏者的最佳方法是尽可能多视奏。视奏进步的速度还有赖于视奏者总的音乐教育状况,同时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多视奏会发展眼睛一目十行的能力”因此要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视奏演奏能力,总体要求上必须让他们尽可能进行多的视奏练习并提高其音乐理论水平。在具体的操作中以下两点应特别注意:一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读谱习惯,要使其认真研读乐谱,熟悉各种音符及节奏型,熟悉乐曲的句法、指法、表情记号,踏板的运用及奏法等,为视奏做好充分的准备;指导他们在演奏时养成眼睛始终走手前面的弹奏习惯,以乐句而不是“单音”为单位进行乐谱读取;在眼睛看谱的同时耳朵要对弹奏的效果进行辨别,细致地判断音的正误,体会音色和力度的变化,乐句的起伏等。二是巩固他们对钢琴键盘位置感。演奏者要将头脑中掌握的音乐信息通过手续快速而准确的在键盘上表现出来,需要对键盘有清晰而完整的印象,而在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下进行慢速而丰富的练习是实现这个目的的主要途径,这一点在培训中必须特别重视。由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共同课教研室李菊红、黄佩萱两位老师主编的《成年人应用钢琴教程》一书是使成年人熟悉钢琴键盘并提高其视奏能力的一本优秀教材,中小学音乐教师可将此书选为视奏教材进行练习。当然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视奏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长期练习才能达到。

除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和视奏能力的培训外,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培训的内容还包括钢琴演奏表现力和钢琴教学法的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2.2.3 方法多样、形式灵活是培训取得成功的保障

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要突出“成人教育”的特点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培训模式上一般是采用校外培训和校本培训两种方法。事实上,因为该项内容的专业性很强,校内的技术力量有限,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出发,培训应以参加音乐院校、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院及其他培训中心所组织的校外培训为主,以师徒结对,校内汇报演出和观摩听课等校内培训方式为辅。在授课形式上宜采用集体授课和个别授课相结合的并以集体授课为主的方式来进行。“一对一”的个别授课由于具有极大的针对性,教学相对集中。教师对学员的长处和短处了解清楚,教学互动频繁,教学效果好的特点,适于在解决演奏的技术性问题和复杂的特殊性问题时采用,对于音乐基本理论、伴奏讲解,教学法运用,视奏等项目则宜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它有利于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此外,专题讲座和课题式教学也是常用的集体授课方式。不管用何种方式都要积极参用数码钢琴,钢琴和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注重教学的互动与交流,注重理解与艺术实践,想方设法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应用能力的普遍提高提供坚实的保障。

结语

钢琴应用能力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核心职业能力之一,由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应用能力普遍较差。故把此项内容列入音乐教师的培训计划是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明确培训意义,夯实音乐理论基础,以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等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并采取校内校外相结合、集体授课与个别授课相结合的方法是提高对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开展培训的根本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教育部1999年第7号令

[2]《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教育部2008年第8号令

[3]《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教育部2002年颁布

[4]《钢琴演奏与教学艺术》童道锦、方明珠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6月版

[5]《论钢琴表演艺术》t·涅高兹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年1月版

[6]《论钢琴演奏》(波)约·霍夫曼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8月版。

小学生音乐培训范文3

本次培训以培养教师专业技能。解决音乐课堂教学急需(专业音乐教师偏少、器乐类型较少等问题)为主要目标,使参训教师系统掌握音乐教学理论,熟练运用各项教学技能,全面提高业务素质,更好地胜任音乐课堂教学及指导学生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以提高我省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水平。

来自本省定西、陇南、甘南、临夏地区共80位教师参加本次培训,他们都是当地农村中小学的专业或兼职音乐教师。本次培训主办方请到了省内外知名音乐教育专家和学者,就我省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做针对性的讲解和交流。在为期5天的培训中,教师们接受了包括《中小学合唱团队的建设与训练》《中小学舞蹈教育教学与管理》《音乐与人》《音乐本体能力》《音乐教育实践的观察与研究》《钢琴即席伴奏》《甘肃民间音乐进课堂》等课程的学习,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用更专业的技能去教给孩子们音乐知识。

“这次培训对我们农村音乐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也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让我们的假期充实而有意义,学到的专业知识可以让以后的农村学校音乐课开展得更好。”康乐县城东小学的音乐教师包玉英在甘肃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公益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如是说。

7月22日上午,第一堂课是由兰州一中党总支书记、副校长、兰州一中交响乐团指挥杨文章老师所讲授的《中小学合唱团队的建设与训练》。为了让前来上课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能更好地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杨文章特地邀请了兰州夕阳红老年合唱团来给学员们进行现场“说法”。杨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对音乐的热爱深深地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学员,夕阳红老年合唱团精彩的合唱让学员们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在中小学,尤其是在农村的中小学中建设一支有水准的合唱团必然会有很多困难和问题,但是只要大家心中怀着一颗热爱音乐的心,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切身地感受合唱带给大家的美和快乐,我想很多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杨文章老师说。

小学生音乐培训范文4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音乐课程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新的要求。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课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音乐教育是学生接触到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准确而生动的节奏训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音乐节奏带给他们的独特感受,充分体验到音乐学习中的乐趣,从而培养起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对音乐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感悟。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突出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中的重要性并有效进行训练呢?

一、正确把握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了音乐魅力和灵魂,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刚接触到音乐,对于一切音乐知识都是未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要教授学生有效的音乐知识,为学生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节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节奏感在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作用,在音乐课堂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节奏在学生学习音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掌握了节奏感,才能真正认识到音乐产生的节奏节拍,从而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掌握。学生对节奏感的掌握加强了,他们的音乐欣赏、演唱以及感受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从而使他们的音乐学习更加有效。适当的节奏感训练还可以使音乐课堂的氛围变得轻松有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音乐。因此,教师应该科学有效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音乐,从而培养起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更加有效地掌握音乐知识。

二、有效落实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联系生活场景的素材落实节奏训练

音乐是离不开生活的,生活是音乐作品的创作来源。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将音乐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有效地利用生活中的声音节奏来进行节奏训练,从而自然地在生活中逐渐培养起学生的节奏感。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课堂上展示他们所发出的声音以及其节奏。例如,展示水滴的声音、筷子敲打碗的声音、黑板擦摩擦黑板的声音……在这样的节奏训练方式中,学生能够体会到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感受到音乐课堂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起自己的节奏感。

2.选取简单易懂的童谣加强节奏训练

学生大多接触过通俗易懂且节奏感十分鲜明的童谣,对于童谣的记忆较为深刻,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些简单易懂的童谣来进行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都会唱的童谣《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的……”通过对童谣的演唱,使学生对音乐课堂有一种亲切感,能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并且在演唱童谣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3.利用模拟教学优化节奏训练

小学生音乐培训范文5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感;培养;实践

音乐在我们生活里面属于娱乐的一种方式,可以陶冶我们精神情操,传递人们内心的情感。音乐是一种易于接受、通俗易懂的的表达形式,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然而小学音乐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需要重视小学生对音乐节奏感把握和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力,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音乐节奏感的重要性

首先,音乐节奏训练能够加强小学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参加过演唱会的人都知道,当歌手在台上激情的表演的时候,或者唱到节奏感较快的歌曲的时候,台下的观众都会随着歌曲动起来。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只有准确的掌握音乐节奏感才能更加深入生动的理解音乐的魅力从而使情感产生共鸣。除此之外,音乐节奏和生活有密切联系,例如舞蹈演员需要准确的掌握好音乐等节奏才能更好的表现舞蹈。其次,节奏训练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小学生在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时候,如果能熟悉新歌曲的节奏,就能准确的记忆音符的长短。当我们听到自己熟悉的音乐时,就会情不自禁跟着节奏一起摆动。如果能掌握音乐的节奏感,这样再随着歌曲哼唱时更能美好的表达情感,同时也能激发对于音乐的热情。音乐是一种充满旋律和节奏感的艺术,较强节奏感的音乐能激发人们内心的情绪。一个人的音乐感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培养。再次,节奏训练能激发小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良好的音乐培养能激发学生思维的跳跃性和创造力,让学生毫无保留释放内心的激情,提升学生对待事物的专注度。音乐包含了节奏、旋律、和声音。然而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力,节奏有快慢之分,快的节奏能激发内心的激情,慢的节奏能让内心平静。同时节奏的训练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艺术能力激发左脑的发育,更有利于小学生左右脑的平衡发育。最后,老师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同的节奏感能激发听众不同的情绪。节奏的特点是:明快、活泼、震撼、有代入感,老师可以改变传统的训练方式,通过有趣的训练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能正确掌握音乐节奏感时学生就能情不自禁的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小学生音乐节奏感训练的方式

加强小学生的音乐兴趣训练能够激发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所以老师在音乐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处于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小学生都会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老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硬生生的教授课本知识,而是让学生内心由衷的爱好音乐。比如平时多给学生听听好听的歌曲、听听大自然的声音等。只有让小学生热爱上音乐,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听力训练是是培养小学生节奏感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能够更加深刻的让学生体会到节奏感的乐趣。小学生可以闭上眼睛专心跟着曲子的节奏停顿,掌握好节奏的快慢和旋律转变强弱。经常进行听力训练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爱好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思考。为了提高学生音乐节奏训练的效果,老师可以带学生去户外去听听大自然的声音,比如小鸟、风的声音、雨的声音等等,并让学生将听到的声音记录下来,并联想到此时声音表达的情感是什么。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安排一件隔音效果较好的房间,然后播放一首节奏较慢的曲子,循序渐进到节奏较快到曲子。通过音乐不同的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在小学生音乐节奏感培养中,主动改变对于音乐节奏感的意识相当重要。更需要明白音乐节奏是音乐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一种心声的流露。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跟着不同旋律的音乐击打节拍,不断的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因为每首歌曲的节奏不一样,学生训练节拍击打时候会有快节拍、慢节拍等。通过这样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节奏感意识。刚开始老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做,能够熟练的掌握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独立击打不同节奏的音乐。设计有趣的音乐教学方式,传统的书本教学方式并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需要的是创新式、灵活式的教学方式,让课堂的学生都能活跃起来,激发学习的乐趣。只有通过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小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利用乐器进行音乐节奏练习。乐器是优美韵律的载体,老师可以通过乐器的表演激发学生节奏感的把握。将乐器引入课堂教学,既改变了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又为课堂增添了音乐色彩。老师通过乐器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听到音乐,更能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对于小学生学习音乐来说,老师开始可以教一些简单的乐器,比如拍板、梆子、板鼓、铃鼓等节奏感较强的打击乐器。

三、结语

总之,老师和学校首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音乐节奏感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喜欢上音乐,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同时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通过综合的手段才能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更好的培养音乐的节奏感。

作者:息行雨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霜燕.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节奏感[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7.

小学生音乐培训范文6

关键词 国培 小学音乐 课程 教学

“国培计划”的全称为“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此项目是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提出并实施,意在通过短期集中模式培训形成跨省域的学习共同体,以此培养区域专业学科带头人,有效发挥“种子”作用,从而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其中,针对小学音乐学科的培训共包含“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中西部短期集中培训”和“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三个项目,其整体培训目标都是为帮助不同地区地域的小学音乐骨干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研能力而制定。然而,不同项目的参训群体具有城乡差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知识储备和教学需求等方面,在培训的具体内容上也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因此,本文主要以“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参训教师自身情况和需求出发,探讨培训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以及课程设置的措施方法。

一、全面解析“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内容

培训课程是整个培训项目的核心内容,是确保培训成效的关键因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更是建立承办培训单位良好口碑的有力保障。正是基于其重要性,国家教育部在2012年特别制定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以此进一步规范“国培计划”的项目管理,突出培训重点,提高培训质量。《课程标准》以学科发展为前提,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三方面对培训单位提出指导性实施意见和要求。此外,《课程标准》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以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其内容,进一步确定课程设置的指导方向、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

1.课程目标定位

“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的参训群体基本来自国内相对较发达地区的地市级以上单位,通过教育部层面从当地学校选取具有一定业务水平和突出业绩的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培训,针对这部分教师开展的培训活动需要注重小学音乐学科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前沿性和科学性,以此区别于其他两个培训项目。同时,该培训项目还将形成跨省域的学习共同体,让来自不同省市的优秀骨干教师能够相互交流和学习。因此,若要为了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和学习氛围,培训目标一定要定位准确、具体和客观,这既是在充分考虑培训需求基础上所要达到的前期成果,又是确定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方案、制定培训课程的有力依据。

首先,树立小学音乐学科教师的教师道德观。《标准》里明确提出“提高音乐学科教学中践行师德的能力”,并以此为依据设定了“模范教师师德报告”、“师德规范与践行策略”、“教师职业倦怠调节策略”等专题。培训过程中需要加强学员对教师职业的深入理解,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落实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理念。培训过程中可开设“国学与教育”等相关专题讲座,对于整个培训将起到引领作用。

其次,完善小学音乐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小学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包含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专业前沿知识与教学科研知识四方面。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需要加强音乐常识的理解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可开设“中西音史知识”、“当代音乐感知”等相关专题讲座;在专业技能知识方面,可针对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专业技能进行专题培训,如合唱、课堂器乐等;在专业前沿知识方面,应该灌输科学、新颖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让学员了解学科最新动向与发展趋势,这将对教学带来莫大启示;在教学科研知识方面,强调“教研相长”、“科研兴教”的理念,引导学员将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进行理论提升。

第三,培养小学音乐学科教师的教学反思习惯。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教学反思就建立在“再实践-再认识”的基础上,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反复实践中重组知识结构,才能得出对教学有帮助的心得经验和方式方法。设立此目标可从培养学员的问题意识开始,以论坛交流的形式针对某个典型的教学问题进行专题性讨论,或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教学亮点及失误进行讲解,让学员形成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等习惯,以此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最后,帮助小学音乐学科教师找准专业发展方向。2011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音乐课标》)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实践、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注重个性发展”五个基本理念。在此背景下,从职业意识观念、自身业务水平、教育教学反思三方面寻求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通过此目标的设立,帮助教师找到专业成长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使小学音乐学科建设逐渐走向强势领域。

“国培计划”并非单纯在于培训教师,而是参训者经历培训之后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开拓自己的专业视野,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科健康发展的目的。因此,课程目标定位需要紧扣《标准》,这对培训成效和教师培训后的辐射作用具有很大影响。

2.课程模块与维度分析

课程设置必须在课程模块与维度的框架下安排教学内容,其中,实践性课程占整个培训的60%以上,此外,还可参照《标准》自主设置教学专题。整个培训课程体系主要围绕课程目标进行展开,在明确课程目标之后,需要对课程模块与维度做出进一步研究与分析,为课程设置提供指导性意见,并使培训课程具备涵盖面广、结构性优、针对性强的特点。

(1)优化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及教育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并表达出来,其宗旨是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标准》中“师德修养”、“专业理念”与“学生发展知识”教学模块正是为优化小学音乐学科教师的教育思想所设定,参训教师均具有一线工作经验,根据他们从事教学工作时间的长短,已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及教育理念。三类模块意在对参训教师现有教育思想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使得小学音乐专业与学科得到长足发展。

(2)强化教学能力

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包含基本教学技能、整体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情趣三方面。具体说来,基本教学技能应该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即声乐、钢琴、合唱排练、指挥等,舞台表演能力――即歌唱表演、乐器演奏表演等,教学创造能力――即歌曲创作、器乐编配等,现代化设备应用能力――即电脑音乐制作、网络搜索等;整体音乐素养需要通过紧跟前沿教育理念、丰富教学语言、均衡专业发展等方面得以提升,这与基本教学技能掌握的扎实程度有一定关系;音乐审美情趣分别指音乐审美情操和音乐审美趣味,教师的音乐审美经验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音乐审美取向。

(3)提升研修水平

自“国培计划”实施以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均衡发展、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等多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又针对培训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模式、推进综合改革等具体要求,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成效。《标准》中的“教学评价”、“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三大课程模块便是基于这方面考虑而设定,主要是针对教学活动之后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和引导。

通过以上解析,能够清晰认识到课程模块是为课程目标设定,二者是整个培训计划的关键要素,其设定既要考虑社会对教师素质提升的要求,又要关注教师自身能力和业务能力的培养,以保证教师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二、针对小学音乐教师需求的课程构思

“国培计划”作为引领性、示范性的部级大规模培训项目,特别重视培训课程的建设与完善,为了构架高效率、高质量、高规格的培训课程,使参训教师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在培训前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需求调查。从各地市选的学员大部分是青年骨干教师,他们具有课堂教学经验,并在演唱、演奏、创作等专业技能方面具备一定基础。自2011年版《音乐课标准》实施以来,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遭遇到教学方法陈旧、综合教学能力较弱等因素导致的教学瓶颈,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专业素养、提升科研水平以及掌握实际培训能力。总之,无论哪种培训模式都需要注重培训主题鲜明、课程结构合理、理论联系实践。

1.围绕主题、突出重点

“国培计划”小学音乐学科的各项培训项目都有时间限制,属于集中培训、短期培训,因此,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训活动并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是设置课程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培训内容必须紧紧围绕培训主题,突出培训重点,做到高效培训。全面考察小学音乐教师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针对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与重点加以突破,按照学员需求制定多元化的培训方式,设置丰富的教学内容,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的培训时间通常在十天左右,培训内容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需要明确重点解决问题,用以点带面的形式扩展教学内容。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存在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较弱的情况,这将制约教师有效展开教学活动,可拟定以“提升钢琴即兴演奏能力”为主题的培训,以此帮助学员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此外,也可同时关照多个重点解决问题,如“‘创、演、研’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题的培训,主要强调创作、表演与研究多种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总而言之,培训主题与重点教学内容需要建立在学员的需求之上,做到“有的放矢”。

2.结构合理、按需施教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中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课程结构是指培训课程模块的构成及其内部配比关系;中观课程结构是指课程模块之下的课程专题及其内部配比关系;微观课程结构则是指每门课程专题内部的配比关系。培训课程需要对这三个层面进行合理设计,微观层面属于开设课程专家对自己课程把握程度的范畴,因此要重点考虑宏观课程结构与中观课程结构。宏观层面,三大课程维度分别所指“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根据培训单位的侧重点不同,每个维度的比例应该有所不同,如单一主题培训可在某一个维度上增加课程比重,综合能力培训则需要合理均分每个维度的课程数量;中观层面,三大维度下共包含13个课程模块,培训单位根据学员需求可能选择单一主题培训或综合能力培训,无论哪种培训模式都要加强课程专题之间的关联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在培训前做好培训内容的分配与协调工作,避免出现课程内容相互脱节、重复以及课程结构缺乏合理性等情况。

3.理论引领、强化实践

教育理论是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的经验和反思,从中抽象概括出构成教学活动各环节的要素及其规律,以指导和规范学科教育和发展的系统性的陈述。“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以理论引领的方式让学员开拓专业视野,为学员指明专业发展方向,将科学、前沿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中,使之成为一项学员与专家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

以上是设置培训课程中需要关注的三个核心问题,做到理念与专业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员需求出发,帮助小学音乐学科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培训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培训的成果,因此,探索出科学、合理、规范的“国培计划”课程模块c内容,能够有效解决学员在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构建一套适合小学音乐学科发展的培训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员在“自主、探究、创新”的培训过程中,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此保障小学音乐学科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姣姣.教师培训课程研究的新视角――以11份“国培计划”课程方案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