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发展的利与弊范例6篇

科学技术发展的利与弊

科学技术发展的利与弊范文1

1.前言

随着我国燃油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在市场机制及政策的影响下油价经过多次调整,社会上投机取巧的不法分子,利用加油机的弱点进行隐蔽性偷油。这种现象引起了有关部分的高度重视,并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面对高科技的偷油作弊现象,我们应充分认识加油机作弊对市场经济以及消费者利益造成的危害,通过多方面全面探讨加油机作弊的新手法,不断根据实际制定完善的监控体系。为打击加油机作弊行为提供有力的监控支持。不断利用软件化技术对加油机作弊进行严密的侦察,从而针对加油机作弊进行有效地防范。

2.加油机作弊表现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燃油销售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形式的加油机作弊手段,其变现形式具有较高科技性、隐蔽性等特征。具体作弊表现形式体现在:

2.1多手段改变加油数据进行作弊

当前加油机利用多手段改变加油机的数据进行作弊,主要体现在:强拆铅封进而违规调整计量器、更换脉冲当量等来改变油品的密度数据,进而造成实际加油量与结算差额,蒙骗消费者;采用不回零手段,造成加油数累加增数;通过实施改变计量器内的活塞运行行程来达到较少实际出油的百分比,造成加油数据差;通过多齿轮计数器主轴来降低加油机出油的百分比,从而骗取消费者利益。

2.2通过线路程序手段进行作弊

加油机作弊的另一个主要手段是以线路、程序为切入点,通过外接的“二次线路”或者利用细软线进行遥感作弊;有些不法分子使用具有作弊电脑程序的主板进行加油管理软件的操控,从而达到加油作弊;通过更换加油机的主板或计量芯片等关键核心部件来调整加油机的脉冲当量,达到加油作弊。

2.3与加油机生产商勾结制造作弊加油机

市场上存在部分燃油经营商与加油机生产商勾结制造作弊加油机,生产商在制造加油机时故意为经营商留下作弊缺口,为其提供易于操作的作弊方法解说,从而为不法经营商提供了加油作弊的技术便利。通过省略铅封装置或者倒卖加油机调整系数的密码为经营商提供作弊支持,由于调整系数具有高速的表像恢复性,从而增加了加油机作弊的隐蔽性。

2.4依托分流回油技术作弊

部分加油站通过将分流回油装置安装在加油机的计量器输出管或者安装在出油口至视油器的金属管上,或者加装三通分流回油装置联通视油器和油枪输油软管进行作弊;部分加油站通过微波发射机、电磁阀自动回油装置的联合使用进行加油作弊。,利用加油机的加油机理以及电磁阀的使用机理,利用微波发射机引起回流,从而达到重复计量的作弊效果,该作弊方法隐蔽性相当高。

3.防范加油机作弊的高效措施

为打击加油机作弊的违法行为,规范燃油市场的市场秩序,有效地防范加油机作弊行为,全方位对加油机作弊进行监督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3.1全面加强对加油机使用的监管排查

全面加强对加油机使用的监管排查,首先针对加油机的铅封进行严格的监管,严格排查无铅封或者使用假冒铅封的加油机,统一普及具有防作弊功能的专业化铅封。在监管过程中密切关注各加油机铅封完好情况,一旦发现违规拆卸,严格按照有关要求严惩;重点加强加油机核心主板管理,严格监控加油机主板采购过程,并对主板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建立停用加油机登记信息管理系统,避免监管责任转移过程造成漏洞,停用加油机的重复使用。完善监管排查渠道,确保加油站的正规、良性化经营。

3.2完善加油机作弊管理的监控体系

完善加油机作弊管理的监控体系,拓宽加油机作弊检举投诉渠道,严控监督管理大关。完善加油机作弊处理机制。增强加油机作弊备案管理,细化登记其作弊表现形式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完善加油机作弊监控体系。

3.3加强加油机的采购管理,确保加油机出厂合格

加强对加油机的采购管理,建立相关加油机采购标准,确保加油机出厂合格,充分联动燃油经营商和加油机制造商,从而拟定长效的监管明细。多方位对加油机进行细化管理。完善加油机使用情况备案。

3.4全面进行加油机作弊知识宣传,倡导全社会参与监督检举

全面进行加油机作弊知识宣传,提高消费者防作弊意识,倡导全社会参与监督检举,从而促使经营者约束其经营行为,增强加油机合法经营的公信力,为阳光化加油氛围的营造提供必要的支持。

3.5加强监管人员的技术培训,增强对加油机作弊的识别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加油机作弊手法也存在不断更新的趋势,因此必须加强监管人员的技术培训,增强反作弊识别能力。以确保监管工作的高效开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重点培训有关加油机作弊科技及作弊隐蔽性方面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技术监督人员专业化的业务技能和业务素质,增强其对加油机作弊的辨识能力,为打击加油机作弊的不法行为提供基础能力保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健全的监督体系是有效防范和监控加油机作弊的保障,我们应该明确增强对加油站的监督管理力度,不断总结创新,建立高效的监管体系。加强对加油机自身技术弱点的研究,充分利用作弊与反作弊的思维,结合现代化新科技拟定合理可行的防作弊措施,提高加油机作弊辨识能力,相关执法部分加大严惩力度,与监督管理部门联手打击加油机作弊行为,全面倡导全社会参与监督检举加油机作弊行为,为实现阳光化的燃油市场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充分联动消费者、经营者、技术监督部门参与监督,确保加油机的合法操作使用。

参考文献:

[1]侯婉辉.对燃油加油机作弊手段及防作弊系统功能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1,(05).

[2]郑山.对燃油加油机作弊手段的识别和解决措施[J].大科技,2012,(03).

[3]罗丽君,毕晓东.加油机防作弊与监管[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1,(12).

[4]翟文礼,李志峰.初探燃油加油机检定、作弊手段及防范措施[J].科技信息,2010,(01).

科学技术发展的利与弊范文2

【关键词】高职 物理 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175-02

引言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在高职物理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具有较好的交互性,同时能够提供大量的教育资源,因此得到了师生的青睐。可以说,多媒体技术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也凸显了一些弊端。

1.高职物理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利

1.1提高了课堂感染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非常单一,教师负责文字的讲解,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营造出来的课堂氛围非常枯燥,因此取得的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而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一方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另一方面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通过多媒体展现各种模型和挂图,还能够将视频、动画、图片等都带进课堂,很多抽象的东西都可以形象化和具体化,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和生动,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的感染力,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1]。

1.2模拟物理现象

在高职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但是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很多教师都不会开展物理实验,或者物理实验的开展以观赏和验证性为主,更多的物理实验由于实验器材、时间等因素,都不能演示。而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模拟真实的物理实验情境,让学生对物理实验进行细致的观察。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各种物理实验都包含其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经过简单的查找就能够获取各种需要的知识、视频、材料等,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因此可以再现物理实验情境。例如,通过计算机模拟,就能够将汽油机的循环工作过程演示出来,让学生进行观察,以更好的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方便教学。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过程中,两个小球的弹性碰撞过程通过实际的实验过程非常短,学生不能仔细观察,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动态图像演示实验过程。

1.3提升教学效果

高职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因此很多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而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职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够将抽象的现象和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很多物理现象都是通过单纯文字的形式被学生所了解,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有限,因此,很多知识都不能熟悉掌握。而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声音、图像、视频和图画等,很多物理知识都可以通过直观和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全方位的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高职物理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弊

2.1多媒体模拟实验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高职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虽然通过多媒体演示实验可以节约实验时间,同时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不容易观察到的物理实验现象进行详细的观察,但是和实验的实验相比,多媒体模拟实验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多媒体的模拟实验都是事先设定好的,过程虽然非常逼真,但是模拟的实验,因此真实性会受到质疑,违背了物理实验的初衷[2]。另外,通过多媒体演示实验,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就少了,不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

2.2多媒体助长了学生的思维惰性

物理学科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很多知识和原理都比较抽象,因此学生学习具有困难,虽然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能够使教学过程形象化和生动化,让学生对知识更好理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助长学生的思维惰性,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扩展,对多媒体产生较大的依赖性,学生不愿意自己动脑筋或者展开想象,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结语

在高职物理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课堂的感染力,再现物理实验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其也助长了学生的思维惰性,多媒体模拟实验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违背了物理实验的初衷。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利和弊,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杰.高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利与弊[J].时代教育,2014,18(9):144-144.

[2]陈丽娟.高职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利弊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40):265-266.

科学技术发展的利与弊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 高校应用 英语教学 利弊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b)-0113-02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以及教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高校在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推行了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事实上,作为一种适应教学发展的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凭借着诸多的优势而获得教师的青睐,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获得了普遍的使用。但是,该技术的广泛使用也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对此,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多媒体技术使用的利弊分析,从而推动该技术优点的发挥。

1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高校老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对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事实上,该技术的使用有效地推动了相关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关于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利”,笔者进行了相关的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1.1 提升课堂授课效率

事实上,我国的高校在进行传统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板书教学或者口头讲解。这种教学方式由于形式单一,较为枯燥,容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但是,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工具。事实上,该技术的使用能够借助PPT演示、视频播放等多种方式,在短时间能将教师需要书写以及讲解的内容呈现出来,而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也因为趣味性强而被广大学生所接受,最终推动了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授课效率的提高。

1.2 提升课堂授课质量

在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方式过于单一,且多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而忽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加上我国的高校人数较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坐在后排的学生可能听不到教师讲课的声音,继而导致实际的教学质量降低,使得学生难以准确地把握相关的知识点。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一方面可以借助话筒扩大教师的讲解声音,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听讲。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的采用,还可以借助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的演示配合教师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推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3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的枯燥以及教学形式的单一,使得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继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难以得到显著的提升,而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目的以及教学任务也难以实现。

但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这一现象得到了显著的缓解。在这一过程中,多媒体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并带动了课堂气氛。事实上,在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高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借助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类型的材料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和扩充,继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改善过去沉闷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由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因而该技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多样性,继而减少课堂教学的枯燥感,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弊”

事实上,虽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以及发展适应了高校教学的需要,但是由于高校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使得该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关于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弊”,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2.1 内容展示量过大,增加学生记忆负担

目前,高校教师在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可以将教材内容转变为图片、音频或者视频文件,继而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相关教学内容以及知识点的了解。但由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的知识量过多且杂乱,导致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无法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准确的区分,继而使得学生在进行知识掌握的过程中过于迷茫,在增加学生记忆负担的同时,也不利于其学习成绩的提升。

不仅如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多媒体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多媒体内容越丰富就越好。事实上,这一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继而导致教学目的难以高效实现,而多媒体技术的价值也未能得到完全的发挥。

2.2 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削弱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现代的教育观念中,学生的学习之本在于思维能力。基于此,就使得教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但事实上,高校英语教师在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是将知识点由文字简单转换为图片、音频等形式向学生们展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逻辑性理解和记忆。

总的来说,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继而导致学生的思考能力被削弱,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多媒体技术的滥用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继续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2.3 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及我国教育理念的创新,我国高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再只重视对于知识的传播,还加强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目前,我国高校老师在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英语教学课堂构建的过程中,往往着力于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流畅、科学,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因为过多重视对于知识量的讲解和分析而忽视了对单个学生的培养。

关于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笔者总结了两点:一是教师在借助多媒体技术推动教学的过程中,使得大学生的英语教学过于于形式化,忽略了对学生思考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二是在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大量的课堂时间运用在知识内容的演示上,继而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展示。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逐渐采用了多媒体技术。事实上,多媒体技术凭借着其自身强大的优势而在应用过程中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该文主要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利”,并就因教师滥用多媒体技术而导致的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弊端”进行了阐述。笔者认为,多媒体技术与高校教学相结合是时展的需要,因而在推行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相关教师加强对该技术的使用,防止因为技术滥用而导致的教学弊端。

参考文献

[1] 齐越.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利弊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2(21):220.

[2] 张向阳,张富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网络多媒体应用的利弊分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5(2):75-76.

[3] 陈升雅.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利弊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7):94-95.

[4] 德庆卓玛.高校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意义与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6):188-189.

[5] 齐立梅.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利弊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5(16):31,33.

[6] 温万春.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利弊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3):71.

科学技术发展的利与弊范文4

舞弊是指以故意的行为获得不当或非法利益。人对利益的追逐本性,使舞弊威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如影随形,时时、处处存在。只要有合适机会,舞弊行为就可能发生。综观企业内外部环境,舞弊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环境和风气的变动影响不可避免传动到企业内部,诱发员工舞弊。公司员工是社会活动的个体,随着近年来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虚荣显阔主义兴起,社会活动个体的思想意识难免会受到影响,乃至侵烛。而因为住房、子女教育、医疗、赡养父母等引起的沉重经济负担更可能使个别人不得不铤而走险。侥幸心理也使部分人不惜以身试法。因此,企业在防范舞弊风险时不能依赖员工的良心和自觉性,而是必须靠建立和完善制度,规范业务流程,科学设置岗位分离,合理分配权限,确实做到让有意舞弊者无机可乘。

2、现代化经营管理影响。现代化的经营和管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企业对现代化管理工具和管理人员的依赖程度,同时使得舞弊手段更加隐蔽,难于察觉。通过篡改电子设备参数进行舞弊就是例证,舞弊问题在权利集中部位或者关键岗位上时有发生也是例证。经营管理知识的普及传播也提高了舞弊的可能性。

3、企业内部工作细化影响。随着经营业务的扩大和拓展,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管理日益复杂,经营管理中的分工更加细化。企业每一个员工都有特定的工作环节,他们在关注细节工作的同时,也可能发现舞弊机会。目前企业员工舞弊的最多例子就是细节舞弊。细节舞弊隐蔽性强,一般不会轻易被工作前后不相关的人员所发现。而当后序人员没有仔细审查或其他原因,就可能让细节舞弊者得逞,进而增强其侥幸心理。

4、石油石化产品特性影响。石油石化企业主营产品的成品油特性之一就是易挥发,产品在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都会有损耗,其次,成品油的体积、密度随着全天温度、大气压强的变化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动;第三,不同批次的成品油的密度一般不同,当不同批次的同一种产品混合储存或者销售时,其体积、密度不是简单加减问题。上述问题给产品计量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给舞弊者提供了机会。

5、企业实际情况影响。一些石油石化企业经营范围横跨几个省,乃至遍布全国,各地加油站终端和油库布局不尽相同;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结构不同,各区域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差异。因此一刀切的管理指令在个别地方难免会背离实际情况,而过分强调特殊情况将削弱整体管理职能发挥,导致公司政令不通,成为舞弊者的借口。目前个体的特殊性和总体的一致性矛盾不可调和,始终存在,这也为有意舞弊者提供了机会。一些企业实行职能专业线管理,部门横向之间沟通困难,甚至形成了管理中透明的玻璃墙现象,狭隘的上级“唯一”论,使得专业线几乎成为专业“井”,下级作为与不作为均取决于上级的指令或者“意思”。而作为反舞弊第三把利剑的内部审计人员,在完成既定的日常工作后,用于熟悉各专业线、各部门的运作流程和工作细节的机会和时间非常有限,公司培养又精又专反舞弊人才任重而道远。此外,由于部分企业经营理念再造和流程再造持续时间过长,一些管理制度举旗不定,或长时间未能建立或完善,一些操作流程在不断变化,各式各样的实施证据(如表格等)多次变动,影响到基层实际操作和员工思想稳定。国有企业的违规责任连带制让各部门在查处舞弊问题时态度暧昧,更倾向于“家丑不外扬”、息事宁人,进而影响到企业监督监察力量发展壮大,影响到企业监督监察整体效力和合力发挥。

二、国外反舞弊情况

舞弊行为是人类社会发展过中形成的一颗毒瘤,被铲除而不尽;舞弊行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公敌,曾让许多企业在高速发展中嘎然而止,或者日暮途穷。在以“人性本恶”为社会思想基石的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力图通过立法来防范舞弊问题,如美国1933年颁布的《证券法》、1934年颁布的《证券交易法》都规定对舞弊行为进行惩处。但2001年年底美国安然、世通、施乐、默克制药等一批大公司会计丑闻接连曝光,让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者,乃至世界各国投资者质疑目前世界上最发达最完善的美国证券市场,质疑发达国家反舞弊努力。为了提高民众对美国金融市场和政府经济政策的信心,2002年7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法案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舞弊防范。三、反舞弊建议

目前我国的石油石化企业正处于良好的发展阶段和商业景气时期,各石油石化企业应该不遗余力开展内控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或完善制度,最大限度抑制和防范舞弊问题发生,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1、坚持以人为本、关口前移的防范观。首先要把好入口关。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实践证明改造或改变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必须审查新进员工的受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在原单位的表现、犯罪记录等,特别是对关键岗位人员的招聘,不合格人员一律不聘用。其次,建立对员工日常考核考察制度。日常考核考察无论是对管理人员或者基层员工将起到非常有效的思想引导和警示教育作用。一些石油石化企业已经建立对管理人员的考核考察机制,但没有建立对基层员工的考核考察机制及相应的淘汰制度,只有在员工违规违纪时才对其引起关注,发现得晚、处理得迟才导致舞弊问题时有发生。第三,要设计权力相互制衡、岗位职责科学分离的业务流程。第四,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厉惩处,以敬效尤。要在员工中大力传播企业诚信文化、宣扬企业诚信建设,让员工树立起“诚信光荣、作弊可耻”的理念,构建有效的思想防御体系。明确“谁违规、谁负责,责任不越级”,不搞责任连带制,充分调动各级管理人员在反舞弊中的积极性,减少办案查案阻力,而对责任人严惩不贷。

2、树立以科技反舞弊的理念。目前石油石化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大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电脑技术,如主营业务系统、加油机中控系统、液位仪、IC卡系统等。这些系统可以客观真实记录公司经营各个细节中的真实情况,为公司经营管理决策或者查案办案提供有力的帮助。企业应该建立与经营业务水平相适应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不断实现硬件软件升级完善,减少手工录入或者计算数据的环节,防止或杜绝人为舞弊。同时建立健全机密经营管理技术(如加油机构件功能等)的接触和传播制度,限制接触和传播范围,减少技术泄露,降低舞弊技术水平,要严禁技术人员向有关人员传授与其工作无关的机密或者理应禁止传授的技术。

3、坚信制度治本的反舞弊观念。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流程,明晰可为与不可为的界线,不仅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正常、有效地运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帮助员工认清自己的行为,起到引导和警示作用。同时通过不相容职责分离、职位轮换等措施防范舞弊,能起到防微杜渐,标本兼治的作用。因而,建立、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舞弊发生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有正本清源之功效。要在企业范围内提倡“赢在执行”、“赢在细节”的经营管理理念,按规办事、按部就班,不越权、不越级、关注细节工作、完善细节工作。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确保公司制度系统、稳定、连贯和科学;要充分考虑制度的可执行情况,协调好个体与总体的矛盾,在分析、评估后进行制度取舍。

4、形成全员参与的反舞弊格局。反舞弊的企业文化和氛围决定着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舞弊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企业首先要通过培训使员工理解反舞弊制度和程序,积极发动、教育、组织广大职工自觉参与监督,形成人人参与监督、人人都是审计监察员的局面,寓公司监督监察威慑力于职工中,化有形于无形中,让舞弊行为无处可遁,让舞弊者惶恐不可终日,身心崩溃。其次要教育、引导每位职工自觉接受监督和监察,提高职工的自律水平,形成“人人自觉接受监督”风气。第三,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实现反舞弊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提高企业舞弊风险分析水平和应对能力。

科学技术发展的利与弊范文5

关键词:财经法纪;审计查证;技能;强化;提高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同时,许多社会经济安全问题也因此而牵引出来。当前,一些经济犯罪的案件变得越来越复杂,舞弊手段也更加的隐蔽,这些重大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广大社会的关注焦点。因而在当前形势下加诸对财经审计的查证方法研究分析,存在着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必然作用意义。

一、对财经法纪审计查证技能进行提高与加强的措施

当前财经法纪审计最为主要的任务即是对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进行查处,对经济犯罪的行为加强打击力度,保证经济秩序稳定正常地运行。面临这新的形势与众多的社会经济问题,对审计人员查证经济舞弊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提高并强化,不仅仅是一项战略理论性问题,而且还是一项丞待解决的社会实践问题。同时财经法纪审计拥有和其他经济审计同样的战略方法与战术方法。

(一)财经法纪审计的战略方法分析

财经法纪审计战略方法主要是指基本方法和一般方法,包括带有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方法以及忠实于政策走群众路线的方法。此外,在财经法纪审计舞弊查证中所运用的“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三论原理也包含在战略方法内。同时战略方法是审计工作开展的具体方向所在,在财经违纪整体审计活动开展的核心所在。若是在该环节出现了偏差的话,那么必然会导致舞弊查证活动无法顺利进行,案件自然也会搁浅抑或南辕北辙。

(二)财经法纪审计的战术方法研究

所谓战术方法,具体就是指技术方法,主要内容有审阅核对法、查询法、比较分析法、顺差逆查法、详查抽查法、盘存调节法、观察法、技术鉴定法以及电算系统审计法等等。战术方法则是通过正确的战略策略引导下展开具体的实践查证,是审计活动开展的具体。这类活动,尤其是财经法纪的审计,笔者认为应当以经济学课主导下的多学科复合实践活动及综合实践活动共同展开。

(三)财经法纪查证对审计执行人员的要求

财经法纪的审计人员在进行经济舞弊查证中必须具有坚实优秀的财会技能及业务审计实践能力,属于所查证行业的精通者,只有这样方能够灵活的运用上述该类方法,具有针对性的利用各类审计方法技能达到实践查证,对相关经济账薄与凭证内的各类数据记录做出精准的判断,促使审计团队产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在查证务必方面还要求了审计人员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必须具备多方面学科的理论实践能力,熟练的掌握丰富完备的审计查证、会计核算技能,同时还要牢固具备学科专业拓展技能,以查证创新视野进行查证渠道的开拓,充分满足于舞弊查证的根本所需,避免因基本能力不足,使舞弊者钻了经济体制空当,为财经法审计带来不利情况。

二、财政法纪审计查证技能强化提升的对策及建议研究

(一)强化政策体制改革力度,促进信息公开透明化

在当前形势下,有效强化提升财经法纪舞弊的审计查证方法技能,适应解决经济纵向发展下日益复杂化严重化的财经违纪行为及经济犯罪问题势在必行。首先在政治体制方面要执行如“阳光收入”和“阳光工资”等政策条款,尤其是在官员的收入及工资待遇方面更应贯彻执行相应法例,另外还要就政府财务信息做到进一步的透明公开。这主要是因为当前政府由以往革命型政府,逐步向着服务型及民主性政府进行转变的缘故,因此若想做到公开透明,建立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极为必要,这样不仅仅能够自政治体制方面有效的保护和监督政府干部,同时也大大的消减了运用于财经法纪审计方面的舞弊查证成本。除却该方法形式还能够从加强高校专业教学及各形式专业继续培训教育方面进行着手,其具体形式如下。

(二)强化高等学校专业会计审计人才培养

当前,我国多数财经院校会计专业所培养学生,在大体上均侧重培养学生进行会计信息核实确定教育,而非重视于对舞弊问题的探究教学。因此也多未能独立开设相应的经济舞弊查证专业,就连审计专业方面也未全面开设上述所述学科。因此鉴于形式所需,能够考虑进行增设该类学科或者开设与之相呼应的选修课程。促使财经类学生,尤其是审计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既能获得较为完整的课程,尽可能将学生安置于审计系统内核检察、纪检与监察等部门岗位中实习,以此适应其在毕业之后的专业需要。或者采取以审计机关要求高效定向培养专业型人才的教育模式,令学生在毕业之后进行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以择优录用,强化审计部门的梯队人才后续力量。

(三)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所谓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即是采取在各级的审计机关部门中对从事财经法纪审计的人员,依据在岗继续教育学习的形式。由国家审计署与各地的审计机关依据现实的情况,进行组织短期的培训班或者专题讲座做出授课。也可进行外聘高校专业讲师或相关行业资深的工作人员,具有针对性的讲解各行业生产经营、运作的形式特点,就经济类和法学及心理学等学科内容作出特色培训及业务培训,自根本提升强化财经法纪审计工作人员自身舞弊查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世维.关于强化财经法纪审计人员查证技能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10).

科学技术发展的利与弊范文6

关键词:科技之利科技之弊道德

“科学”一词在梵语中指“特殊的智慧”,其含义随着实际运用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科技这一概念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却像一把双刃剑,既为造福于人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科学与价值的矛盾,从根本上说,是人类自身的问题,因为科技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因此必须充分发挥道德的约束与导向作用使科技向善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遏制科技之弊,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一、科技之利

科学这特殊的智慧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来,充分显示了它的魔力,使人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实惠。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发现和发明使人类逐渐强大起来,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科技使得人类社会异彩纷呈,就像有人所说的那样,望远镜和显微镜是眼睛的延伸,使人类能够探测到更广阔的和更微小的世界;从古代的以步步远到现在的上天入海(飞机、航天飞机、火箭、宇宙飞船、潜艇等),人类已经可以驰骋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各种交通工具是脚的功能的延伸,大大拓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甚至月球上也留下了人类深深的足迹;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完善是嘴巴和耳朵的延伸,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能相互沟通与交流,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地球已经开始变成一个地球村……科技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物质影响和非物质影响是无可估量的,人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历史前进的步伐,领略到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无穷魅力。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必将继续引起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的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而所有这些变革都将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今天,科学技术对我们人类而言已经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它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总之,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与劳动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哺育出的最精致绚丽的花果。它为人类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必将为人类开创美好的未来。

二、科技之弊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冀,但当人类为科技高奏凯歌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科技也有损害人类的负效应一面,对其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给地球带来灭顶之灾,最典型的莫过于目前面临的全球温室效应、核武器威胁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科技的发展趋势具有毁灭人类的潜在威力。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其不确定性因素也在随之增长,加上利益因素的驱使,使处于加速创新中的科技更是伴随着越来越难以预测的风险,可能会造成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失效与颠倒,甚至摧毁整个人类和地球。科技的毁灭性威力,集中表现在人类的两个科技新宠,互联网和基因技术。互联网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成为影响巨大、最具潜力的大众媒体,成为各种信息的集散地。但是,在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黑色污染”、“黄色污染”、“灰色污染”,使一些人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互联网的勇士们早就宣布,要将网络变成一种生活,可是,当虚拟替代了真实,作为社会的人的存在也就消失了。

生物技术的日益进步,使得科技这把双刃剑更加锋利。生命科技能够治疗疾病,经过基因改良可以产生更多新物种,另一方面由于它干预自然,使人类可以对生物生命进行“任意修改”,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即所谓的遗传基因污染,这种新的污染源很难消除。基因改造的完人究竟是人类还是高科技产品呢?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以往科学计划有很大的不同点,基因技术对人类内在自然的改变更直接冲击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伦理道德,它将产生复杂的人类伦理、法律、社会问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全方位扭曲,正毁灭着我们的社会基础和精神世界。

另外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时,并没有及时意识到所付出的生态代价。很多人没有形成根本的环保意识,从而肆意挥霍和破坏生态环境为我们所提供的一切,造成天空不再蔚蓝,空气不再清新,河流不再清澈,结果是人类被迫面对日趋枯竭的资源、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这不仅影响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这是威胁人类现在和未来的最严重的问题。

三、科技需要道德

我们提出科技之弊,并不是呼吁世人去阻止现代科技的发展,而是让世人及时看到科技的双重性,从而采取积极的步骤,趋利避害,消除或降低科技对人类的负面影响。科技的负效应追究其深层次的内在原因在于人类自身,科技的主体是人,它的负效应和人类的贪婪、非理性以及人类社会制度的种种缺陷有关,因此可以说:科技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关键是人的问题,科技在善的手中,便为善,恶的手中便为恶!因此消除科技之弊,除了依靠科技本身,人类还需要通过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等措施来创建一个科学的防范体系,使一个个单项的技术发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整个体系中得到制约。而这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要加强对科学伦理道德的研究,通过道德的导向和约束作用促使人类反思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必须要有一种严格的道德制约。

第二,加强科技伦理的教育,要让科技人员重视伦理问题,自觉地用伦理价值规范及其精神制约其研究活动,并在科技—伦理实践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遵循客观公正性和公众利益优先性的基本伦理原则,在科技与社会伦理价值体系之间建立有效的缓冲机制。

第三,加强科技伦理常识在全民中的普及。相关科技工作者、管理决策者和新闻媒体,应尽可能保障公众对科技的知情权,这样公众才能对科技所涉及的伦理价值问题进行广泛、深入、具体的讨论,通过磋商,对当代科技在伦理上可接受的条件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识。

第四,在宣传伦理知识的同时,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只有建立完善的调节科学工作者行为的评审体制、社会法规和政策制度,并通过这些运行机制获得强制性时,才能有效地吓阻违规行为,同时使遵守规则者获得心态的平衡。

总之,科技不能完全独立地发展,人类的智慧必须时刻关注这把“双刃剑”,才能开辟一条通往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何国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2]庄嘉.人类要关注科技进步这把“双刃剑”[J].长白学刊,2001,(2).

[3]黎安.科技是一把双刃剑[J].河南科技,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