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资产对企业的意义范例6篇

流动资产对企业的意义

流动资产对企业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 资产负债表;易错项目;填列方法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财务状况的报表,是会计报表中最重要的报表。然而笔者发现,在会计实务中,其编制却比较普遍的存在着错填问题,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其错填问题主要表现在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和应付账款、预付账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和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项目上。

一、资产负债表常见错填项目的成因及表现

“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和应付账款、预付账款”项目的错填,主要原因是根据与上述项目名称相同的账户期末余额填列,按此提供的会计信息表现为:债权债务相抵之差或债务债权相抵之差,该差额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中披露企业的债权和债务的真实信息。

“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借款等”项目的错填,主要原因是未从相关账户中扣除其中性质已转变为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的部分,从而使“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的错填,按此提供的会计信息表现为:对内不利于企业组织偿债资金,极易产生财务困难,不利于企业合理利用经济资源,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对外不利于报表使用者准确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总之,作为静态报表的资产负债表,必须依据数据的经济意义填列,对外披露企业该时日所控制的经济资源、应承担的债务责任和所有者拥有的经济权益等方面的信息,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评估企业的变现能力、分析企业的财务实力。

二、资产负债表常见错填项目分析及填列方法

(一)“应收账款、预收账款”项目

“应收账款”属于资产类账户,其余额应在借方,它的经济意义属于企业的债权,但在用该账户替代“预收账款”账户时,会使应收账款明细账产生贷方余额,其经济意义是已预收但尚未提供商品或劳务的预收款项,属于企业的债务,由于应收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的存在,“应收账款”总账余额实际上是轧差额,而不是名副其实的应收账款。

“预收账款”属于负债类账户,其余额应在贷方,它的经济意义属于企业的债务,但在会计实务中,预收款项一般会小于企业发售货物的金额,由此使预收账款明细账产生借方余额,其经济意义是企业发售货物的金额抵扣原预收款项后的应收款项,属于企业的债权,由于预收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的存在,“预收账款”总账余额实际上是轧差额,而不是名副其实的预收账款。

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预收账款”项目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填列:

“应收账款”项目 =(∑“应收账款”总账所属有关明细账户期末借方余额 +∑“预收账款”总账所属有关明细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坏账准备”账户按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

“预收账款”项目 = ∑“预收账款”总账所属有关明细账户期末贷方余额 +∑“应收账款”总账所属有关明细账户期末贷方余额

(二)“应付账款、预付账款”项目

“应付账款”属于负债类账户,其余额应在贷方,它的经济意义属于企业的债务,但在用该账户替代“预付账款”账户时,会使应付账款明细账产生借方余额,其经济意义是已预付但尚未收到商品或接受劳务的预付款项,属于企业的债权,由于应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的存在,“应付账款”总账余额实际上是轧差额,而不是名副其实的应付账款。

“预付账款”属于资产类账户,其余额应在借方,它的经济意义属于企业的债权,但在会计实务中,预付款项一般会小于企业收到货物的金额,由此使预付账款明细账产生贷方余额,其经济意义是企业收到货物的金额抵扣原预付款项后的应付款项,属于企业的债务,由于预付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的存在,“预付账款”总账余额实际上是轧差额,而不是名副其实的预付账款。

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账款、预付账款”项目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填列:

“应付账款”项目 = ∑“应付账款”总账所属有关明细账户期末贷方余额 +∑“预付账款”总账所属有关明细账户期末贷方余额

“预付账款”项目 =∑“预付账款”总账所属有关明细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应付账款”总账所属有关明细账户期末借方余额

(三)“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和长期应收款、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待摊费用等”项目

“长期应收款、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待摊费用等”项目,由于它们到期或摊销期限超过一年,符合非流动资产定义,属于企业的非流动资产,但是它们中有一部分将于一年内到期或摊销,这部分已不符合非流动资产定义,因其符合流动资产定义,应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由于将于一年内到期或摊销的这部分,是从上列非流动资产中扣减出来的,所以称其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依前所述,资产负债表必须依据数据的经济意义填列,因此,应把将于一年内到期或摊销的部分,填列在资产负债表流动资产项目中的“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内。

通过分析,上列项目,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填列:

“长期应收款、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待摊费用等”项目=相关账户期末余额-相关账户中将于一年内到期或摊销部分金额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项目=∑相关账户中将于一年内到期或摊销部分金额

(四)“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和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项目

“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项目,由于它们的偿还期限超过一年,符合非流动负债定义,属于企业的非流动负债,但是它们中有一部分将于一年到期予以清偿,这部分已不符合非流动负债定义,因其符合流动负债定义,应属于企业的流动负债。由于将于一年内到期予以清偿的部分,是从上列非流动负债各项目中扣减出来的,所以称其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由于资产负债表必须依据数据的经济意义填列,因此,应把将于一年内到期予以清偿部分,填列在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项目中的“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内。

通过分析,上列项目,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填列:

“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项目=相关账户期末余额-相关账户中将于一年内到期部分金额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项目=

∑相关账户中将于一年内到期部分金额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中级会计实务》.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流动资产对企业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并购;财务问题;财务分析;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2-012-02

一、企业并购的基本理论

(一)并购的概念

并购,又称“购并”,是合并兼并与收购的合称,泛指在市场机制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处于并购方的企业为并购企业,处于被并购方的企业为目标企业。并购的含义有最狭义、狭义与广义之分。最狭义的并购,即我国公司法上所定义的吸收合并或新设合并。狭义的并购,指一家企业凭借兼并其他企业来扩大市场占有率或进入其他行业,或者将该企业进行资产剥离、分割出售以牟取利益的行为;广义的企业并购,除了狭义的企业并购以外,任何企业经营权的转移(无论形式上或实质上的转移)均包括在内。从企业并购的内涵来看,企业并购是一种产权交易行为,企业产权是以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制度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权利关系,它源于企业出资人的财产所有权。企业产权交易就是各权利主体之间依据企业产权所做出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一种权利结构重新组合的行为,这种行为会导致企业控制权的运动。在交易过程中,一部分权利主体通过出让所拥有的控制权而获取相应的利益,另一部分权利主体则通过一定代价获取这部分控制权。产权的交易虽然要通过产权的载体一一具体某物而实现,但它最终所关心的并不是载体,而是载体归属与使用中反映的权利,以及通过这种权利的转移所实现的经济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并购是一种产权重组行为。从概念本身来看,资产重组的对象为物质形态,更可能在同一权利主体下进行,而产权重组至少要涉及两个权利主体。企业内部也可以进行资产重组,但它是指企业对其范围内拥有的资产进行的整合行为。

(二)并购实现的必要条件

1.企业并购的主体与客体条件。主体是指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直接从事和参与生产流通企业组织以及与生产相结合的某些具备法人资格并有适度生产经营规模的研究组织。客体是指被并购企业资产,而不是企业本身。被并购企业资产既可以是实物形式的资产,也可以是证券形式的资产。企业主体与客体的存在是并购得以进行的最基本条件。2.完备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指由商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共同组成的,各种市场之间存在内在有机联系的整个系统,由于企业并购是企业之间的资本转移行为,其实际完成需要有来自金融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信息中介市场等各方的支持。因此,完善的市场体系的建立是企业并购能够顺利实现的重要条件。3.良好的市场环境。良好的市场秩序主要表现为通过价值规律实现自我调节,使市场上大部分经济行为处于有序状态而非混乱状态。具体内容包括:进出有序、价格由供求双方自行确定、打破垄断等。4.必要的中介机构。企业并购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同时需要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及技术的支持。常常需要投资银行、财务公司、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的帮助,一起协调完成整个并购工作。

(三)并购的基本过程

1.并购计划阶段。企业在实施并购策略前,需根据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状况、企业的发展阶段、资产负债情况、经营状况和发展战略等诸多方面进行并购需求分析、确定并购目标企业的框架特征、选择并购方向和方式、安排收购资金以及对并购后企业的未来境况作出客观的分析与评估。2.谈判阶段。一旦当并购企业决定实施并购决策时,并购就进入谈判阶段。并购企业必须与目标企业的管理层、主要股东、各级主管部门等相关层面就交易转让的条件、价格、方式、程序、的等进行沟通和谈判,并在达成初步共识的基础上,签署转让意向性的文件。3.尽职调查与并购实施阶段。在结束商业谈判并支付一定的保证金后,并购企业须聘请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协助对目标公司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以审查前期所获信息的真实程度,寻找存在的潜在问题。尽职调查包括对目标企业的财务审查、生产经营审查和法律审查。并购企业根据尽职调查结果,重新对目标企业审视,包括对并购标准重新评价,以决定是否实施并购行为。4.并购整合阶段。并购企业需要对被购企业的治理结构、经营管理、资产负债、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所有企业要素作进一步的整合,最终形成双方的完全融合,并产生预期的并购效益,这才算真正实现了并购的目标。

二、我国企业并购的评估现状及发展

(一)我国企业并购的评估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在实施并购之前主要是对目标企业的经营状况、竞争能力、财务状况、产品市场、管理组织等进行分析评价。主要使用的评估技术有三种:收益现值法、加和法和市盈率乘数法。

在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对企业的评估大多是由专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的。这几年来,我国的资产评估机构增长很快,评估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已初具规模。

(二)我国企业并购评估中的现存问题

其一,企业评估价值往往低于企业实际价值。我国目前的并购交易中,有许多企业的价值估计过低,经常以远低于企业真实价值的价格出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企业急于出售;2.行政干预;3.评估方法不当。

其二,投资银行尚未在企业并购的评估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并购中,并购企业通常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聘请独立的财务顾问,主要是投资银行,为其进行并购的策划。但我国的投资银行尚未充分发挥此作用。

其三,对价值评估不够重视。形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我国企业并购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二是由于我国的企业界对企业价值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对企业实施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

(三)解决我国并购评估中现存问题的建议

首先,要广泛运用收益现值法。收益现值法是以企业的预期获利能力为评估对象,评估企业的潜在价值,正好克服重置成本加和法的弊端。尽管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资本市场还不够发达,全部依靠收益现值法未必能对所有企业作出完全客观的的评价,但是收益现值法是评估企业价值的一种比较客观、科学的方法,在目标企业有潜在盈利能力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

其次,要推动投资银行的发展。并购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决定了需要专业化的财务顾问,运用其知识和经验为企业提供方案策略、机会评估和选择、价值评估和效益分析、收购结构设计、确定支付价格及筹资安排等各方面的服务。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投资银行只是模拟了经济人的功能,业务处理不够规范,远不能满足企业对财务顾问的要求。

再次,要重视企业价值评估。1.应促使企业界重视“企业价值”。并购中大多是进行企业资产评估,而这只是企业价值的组成要素之一。现阶段企业界对企业价值的认识浅薄,在并购时不能重视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性。2.企业应重视“价值管理”。企业对自身价值关注后,就应重视价值管理,以此提高企业价值。3.应重视“企业价值评估”。企业价值评估较一般传统评估理论更适用于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经济,合理确定企业的价值将成为评估师的重要责任和评估行业的发展方向。

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在并购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控制风险的影响因素,降低财务风险。如何规避和减少财务风险,可以采取下列具体措施:

(一)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采用恰当的收购估价模型,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以降低目标企业的估价风险

由于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状况是产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因此并购企业应尽量避免恶意收购,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的审查和评价。并购方可以聘请投资银行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策划,审定目标企业并且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在此基础之上的估价较接近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

(二)从资金支付方式、时间和数量上合理安排,降低融资风险

并购企业在确定了并购资金需要量以后,就应着手筹措资金。资金的筹措方式及数量大小与并购方采用的支付方式相关,而并购支付方式又是由并购企业的融资能力所决定的。并购的支付方式有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三种,其中现金支付方式资金筹措压力最大。

(三)创建流动性资产组合,加强营运资金管理,降低流动性风险

由于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资产负债结构性的风险,必须通过调整资产负债匹配,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来降低。但若降低流动性风险,则流动性降低,同时其收益也会随之降低,为解决这一矛盾,建立流动资产组合是途径之一,使流动性与收益性同时兼顾,满足并购企业流动性资金需要的同时也降低流动性风险。

(四)增强杠杆收购中目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在财务杠杆收益增加的同时,降低财务风险

杠杆收购的特征决定了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是整合目标企业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在杠杆效应下,高风险、高收益的资本结构能否真正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取决于此。高额债务的存在需要稳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来偿付,而增强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必须:1.选择好理想的目标公司,才能保证有稳定的现金流量。2.审慎评估目标企业价值。3.在整合目标企业过程中,创造最优资本结构,增加企业价值。只有未来存在稳定的自由现金流量,才能保证杠杆收购的成功,避免出现不能按时偿债而带来的技术性破产。

总之,并购日益活跃于资本市场作为企业间的一项复杂产权交易活动,涉及并购要素越来越多。为保证企业并购成功,在进行企业并购时,要认真分析、研究并购中的财务问题,以免出现财务问题,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之中,以至无法实现企业并购的预期价值。因此,对我国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进行研究,对引导我国企业并购行为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泽来.并购融资[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郭立旋.企业并购中的商誉问题[J].沈阳大学学报,2004(5).

[3]邱明.企业并购的有效性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唐绪兵.中国企业并购规制[J].经济管理,2006(11).

流动资产对企业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运营资金 管理模式

一、营运资金的概念、特点及优化其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一)营运资金的概念、特点

营运资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营运资金是指一个企业流动资产的总额;狭义的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本文所论述的是狭义的营运资金。营运资金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营运资金的来源具有多样性。与筹集长期资金的方式相比,企业筹集营运资金的方式较为灵活多样,通常有银行短期借款、短期融资券、商业信用、应交税金、应交利润、应付工资、应付费用、预收货款、票据贴现等多种在内外部融资方式。

(2)营运资金的数量具有波动性。流动资产的数量会随企业内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时高时低,波动很大。季节性企业如此,非季节性企业也如此。随着流动资产数量的变动,流动负债的数量也会相应发生变动。

(3)营运资金的周转具有短期性。企业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通常会在1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收回。根据这一特点,营运资金可以用商业信用、银行短期借款等短期筹资方式来加以解决。

(4)营运资金的实物形态具有变动性和易变现性。企业营运资金的实物形态是经常变化的,一般按照现金、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应收账款、现金的顺序转化。为此,在进行流动资产管理时,必须在各项流动资产上合理配置资金数额,做到结构合理,以促进资金周转顺利进行。此外,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一般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如果遇到意外情况,企业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现金短缺时,便可迅速变卖这些资产,以获取现金。这对财务上应付临时性资金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优化企业运营资金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作为企业组织各项生产、活动的经济命脉,运营资金始终贯穿于企业运作的全过程。企业对运营资金管理模式的先进与否,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运营状态的优劣。随着整个国际市场竞争氛围越来越浓厚,市场大环境也变得相对糟糕,企业运营资金管理模式中的不足也显露无疑。因此,在这种竞争大环境下,我国企业必须要基于自身发展实情,对运营资金管理模式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并及时找出解决措施“亡羊补牢”,使企业的各项经济行为更规范,同时也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内部管理水平以及市场核心竞争力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最终实现企业资金运营效率的最大化和综合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当前企业运营资金管理模式的缺陷

(一)运营资金管理的理论研究基础薄弱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运营资金管理存在明显不足。其中尤为明显的问题就是,目前我国企业运营资金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基础相当薄弱,不但不能在企业运营资金管理过程中给予其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反而为运营资金管理方面的漏洞提供了沃土,加大了企业流动资金的不稳定性和非协调性。

(二)对企业运营资金的管理缺乏科学规划

对企业运营资金的结构进行管理,主要就是指对企业资金的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比例三个方面进行规范、合理的管理。但是,企业当前所使用的运营资金管理方法中的一项首要原则就是:资金安全。这一原则虽能保证企业资金充分满足生产与经营的需求,降低了运营资金的占用比,却在无意中忽略了对企业运营资金结构的规范化管理,也欠缺对运营资金内部结构的科学规划。这就使得企业实际上并不能对运营资金进行有序的安排,也无法及时处理好运营资金和其他资金间的关系,最终反而会使企业资金的流动协调性大大降低。如果企业内部的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项目占比过大,会增大企业的运营风险;而如果企业内部的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存在的数额差距过大,则会导致企业运营资金结构的失衡,使企业运营风险和经济盈利间的剪刀差变大。

(三)运营资金的实际运营效率不尽如人意

目前,我国企业运营资金的管理流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流动资金周转缓慢、质量不尽如人意,企业的不良投资数不胜数。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而很多企业并不真正了解市场,导致其生产出来的产品结构欠缺必要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让企业产品的销售力和竞争力都严重受挫。另外,企业采购人员中饱私囊的行为,也会让企业存货的账面与实际市场价之间存在差异,致使企业花高价购买同类物质。除此之外,企业偿还运营资金时的付款周转天数不断推迟也是导致企业资金运转速度慢的重要原因,它还会使企业的信用日益降低。

三、优化企业运营资金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内部控制和理论研究,为运营资金的管理保驾护航

对企业运营资金的科学化管理,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完善我国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的必要措施,就是要不断加强对企业内部的严格控制与研究,不断加强企业运营资金的管理效率。第一,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现有的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法律规章制度,优化我国企业运营资金的内部控制模式,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严格性和规范化,进而提升企业运营资金的管理水平和对经济风险的防御意识。第二,基于学位论文对企业运营资金的管理展开有效的研究,就是对其他国内外学者关于某一学术问题的研究结论进行补充和升华,以达到发展企业运营资金管理,增强其学术支撑的目的。

(二)基于供应链整合,加快企业运营资金的运转速度

“供应链整合”,顾名思义,就是指为了提升综合竞争优势,为顾客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或产品,供应链上下所有企业间彼此进行更高层次、更紧密的合作。实际上,就是以一个系统整体为出发点,对供应链中的每一个节点企业与核心企业内部的各项业务流程进行统一的协调管理,并据此来提高供应链中各企业间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以及工作流的运转速度,最终在低运营成本和高资金运转速度的前提下,使企业所创造的价值真正实现最大化。通过整合供应链,能在不同企业间形成一个“协同化管理”的理想局面,能将对企业运营资金的管理真正融合到企业运营活动中的每一个职能领域中,有效地克服了不同资金运营环节中可能出现的脱节现象,从整个运营大局出发对企业的运营资金进行科学、统一的管理。严格来讲,“供应链整合”活动又分为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两方面内容。内部供应链整合活动,是凭借任何可能的手段,以“紧密无缝流程”的形式将企业内部的不同功能作业衔接起来;同时以“业务集成”为根本出发点,让供应链中的企业集中发展自身的核心业务,而其他业务直接外包出去。“外部供应链整合”活动,则是指让客户与供应商之间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将“以客户为导向”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并据此来提高各个供应商在供应链中的参与度。

(三)以客户的切身需求为导向,加快企业资金的运营效率

电商时代的来临,让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逐步转变为“以客户切身需求为导向”和“为顾客创造更高的价值”。现代企业必须加快向市场化转型,依据对市场变化与客户需求的仔细观察和深入分析,对顾客的实际需求快速做出响应。而企业的运营资金始终贯穿于此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整个供应链(包括客户和供应商)中,所以满足客户需求是提升企业资金运营效率的根本保证。首先,通过对客户当前实际需求的精准把握和未来需求变化的准确预测,不断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此提升供应链响应客户需求的效率,并促进企业运营资金周转效率的大大提高。其次,从大局上讲,每一个企业实际上都可以视为更大范围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所以,对企业运营资金的管理活动与同一根供应链条上的兄弟企业之间有很大程度的依存性和很紧密的利益相关性。供应链上不同“节点”间的双赢性竞争及以之为基础的高层次合作,都有助于整个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和运营活力的保持。故而,加大供应商的参与及彼此之间的合作,实际上是加强供应链运营资金管理、提升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重中之重。

四、结论

保证充足的运转较快的营运资金,是企业实现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所以,运营资金管理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以,要优化企业运营资金的管理模式,要加强内部控制和理论研究,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严格性和规范化,进而提升企业运营资金的管理水平和对经济风险的防御意识;要基于供应链整合,提高各企业间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以及工作流的运转速度,并加快企业运营资金的运转速度,最终使企业所创造的价值真正实现最大化;还要以客户的切身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促进企业运营资金周转效率的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邓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现状及展望[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2).

流动资产对企业的意义范文4

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必修一政治重点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必修一政治重点知识1企业与劳动者

一、公司的经营

(一)公司的类型

1、企业

(1)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济组织

(2)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3)所有制类型:

①从性质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构成社会主义企业体系

②从投资方式和组织形式看:企业包括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2、公司

(1)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设立:成立公司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办理一定的登记手续,取得法律上的承认。

(法人: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自然人是以生命为存在特征的个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3、公司的类型: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4.通常都设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包括:决策机构即公司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负责处理公司的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执行机构即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督机构即监事会,负责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5.公司制的优点:二者都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管理制度等优点

4、公司的组织机构:

公司设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对整个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统一的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二)公司的经营和发展

1、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

(1)直接目的:利润

(2)意义:保持一定的营利目的,公司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2、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①这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竞争力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

②企业取得优势最根本的是掌握核心技术,加强自主创新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①企业形象的含义: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可;

②企业信誉和形象的表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③企业信誉和形象的作用: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④树立企业信誉与形象的途径:开展正当竞争和反对不正当竞争

3、企业兼并和破产

兼并: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吞并那些长期亏损甚至资不抵债企业的经济现象;

意义: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破产:对那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意义: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可以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劳动和就业

1、劳动

(1)含义: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2)意义: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劳动创造文明,创造了财富,促进人的发展,推动历史前进

高中必修一政治重点知识2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动力)。

①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各环节间的关系

①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②各环节间的关系:

A.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B.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

C.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A.解决主要矛盾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B.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C.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D.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E.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地位、范围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它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②地位:国民经济的支柱

③作用: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4)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并广泛存在于城乡的工业和服务业中。

②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对于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5)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意:股份制经济不一定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笼统地说是公有还是私有。

(6)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作为现代资本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从而提高企业和资本运作效率,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注意:公有制实现形式就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股份合作制是劳动和资本联合的一种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

(7)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

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个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②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私营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

②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可以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可以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对提高国家的总和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

(3)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②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注意:民营经济是除国有经济以外的其它所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官营经济而言的。

社会主义经济是指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4)理解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理解: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①原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意义: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高中必修一政治重点知识3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及其它的影响(即价格由市场形成)

(一)供求影响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

(1)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甚至 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有影响(间接因素);

(2)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 (直接因素)来实现的

2.供求如何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卖方市场”。(即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卖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就是“买方市场”。(即是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买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2.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劳动生产率及其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1)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提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有商品经济就有价值规律)

(2)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为什么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即为什么没违背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为什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价格和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造成价格上下波动,价格不可能无限上涨,也不可能无限下跌,始终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波动.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经常价格与价值不相符,但是从一个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和商品价值相符的可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一般来说,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1)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2)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1)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

(2)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在可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2)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同时将减少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名词解释:替代品是指如果两种商品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是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高中必修一政治重点知识4信用工具和外汇

(一)信用工具:

1、结算的方式:

(1)现金结算

(2)转账结算。

2、常用信用工具:

(1)信用卡:

A、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B、优点: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C、其中银行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对信贷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二) 外汇和汇率:

1、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的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亦然。

3、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1)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2)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

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从产生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本质看: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职能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从重要性看: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定意义上是财富的象征;

(2)对金钱要取之有道,要通过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3)用之有益,要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

(4)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要分轻重缓急。

高中必修一政治重点知识5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了解

3、货币的职能

(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A、价值尺度职能

(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

(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

(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

(2)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或社会经济秩序。

流动资产对企业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隐形”刘易斯拐点 劳动力流动 产业政策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松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的发挥,成为我国崛起为“世界工厂”和贸易大国的重要支撑。

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东部经济发达的省份已经完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然而,对于这些省份来说,是否就意味着进入了刘易斯拐点?东部地区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会对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分别造成哪些影响?政府对此应如何应对?如何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地配置?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一、东部地区存在的“隐形”的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拐点是二战后发展经济学代表人物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发展中国家的特征为存在大量传统部门(包括农业等)与新起的现代工商业部门并存的二元结构。由于在传统部门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故可无限供给和收入固定在糊口水平上的劳动力。低水平的工资使工业部门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进而扩大再生产吸收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而当劳动力转移到一点上,再转移就会影响农业产出,再转移要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工资增长为前提,这个点就是刘易斯拐点。

从日本和韩国的经验来看,广东省和浙江省已经满足实现刘易斯拐点的条件。在产业结构上,日本和韩国都是在农业产值占GDP 15%前后开始进入刘易斯转折点的,广东、浙江2009年这一比例分别为5.1%,5.0%。而从就业结构看,日本和韩国都是在务农人口在就业人口中占30~35%前后开始进入刘易斯拐点区间。日本1960~1970年间务农人口在就业人口中占比由32.6%下降到19.3%。广东2009年这一比例为28%,浙江为32%,从城乡人口比例看,进入刘易斯转折点时,日本城市人口比重为63%(1960年),韩国为57%(1980年)(崔传义2010),而广东已经高达65%(2010)珠江三角洲地区更是高达80%。广东2009年劳动力资源约为2400万人,而农村乡镇劳动者就高达3366.13万人,这不仅说明广东本地农村劳动力的基本实现了充分就业,而且还吸纳了大量外省劳动力。2006年浙江本地农村乡镇劳动者为2303.70万人,同期农村劳动力资源为2329.12万人,基本实现了充分就业。

很显然,这两个省已经远远超越了刘易斯拐点所要求的条件,但是广东和浙江并没有出现刘易斯拐点,形成“隐形”的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劳资双方关系依然没有扭转,沿海劳动力资本的比较优势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劳动报酬占劳动产出比仍然较低。其原因很明显,是因为由于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主要来自中西部的大批劳动力充实了这两个省的劳动力市场。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广东从外省流入的流动人口有约300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外来务工者;而在浙江,2010年外来农民工约2000万人。广东和浙江依靠外省转移的劳动力实现了低成本的扩大再生产。因此,我们看到东部地区的劳动报酬明显低于劳动对产出的贡献。在东部沿海地区,从2001至2007年这个时期,劳动对产出的贡献率为62%,而实际劳动报酬占比为49.2%。(常进熊,王丹枫,叶正茂2011),而对于农民工,情况更糟。农民工的工资只相当于同等城镇户籍职工的70%-80%左右,农民工的小时工资只相当于同等城镇户籍职工的50%-60%(崔传义2010)。深圳市总工会2010年7月新生代农民工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在深圳的许多企业按该市最低标准支付工资,在农民工大量超时加班的情况下,2010年的月平均工资也只有1838.6元,约为该市在岗职工2009年月平均工资的47%,只够维持在深圳的最低生活水平。然而,以其目前的劳动条件、强度下,合理月收入的平均值应为2678.8元。

在当刘易斯拐点出现后,劳动力价格的提高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较高的劳动力价格,企业的增长的动力主要取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产业化和生产创新等。由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投入转变到追求生产效率的提高上来,进而化解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然而,沿海地区“隐形”的刘易斯拐点使企业仍然可以依靠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简单地进行数量上的扩大再生产取得利润。缺乏动力去进行自主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制造业改造为先进制造业。总之,隐形的刘易斯拐点延缓了沿海省区的产业转型。从更大的意义上讲,东部地区引领中国经济的方向,东部地区对于高效盈利模式的探寻对于中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当刘易斯拐点若干年后真正到来时,不合时宜的生产模式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二、 “隐形”的刘易斯拐点与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低成长度

相对于东部,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比较低下,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成长度低,难以承载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是大量的本地劳动力流出的主要原因。东部中小企业各项指标均明显好于中西部。

中国2009年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中小企业主要指标所占比重统计

       单位:%

指标

企业个数

就业人数

资产

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

税金

总产值

全国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东部

65.3

64.7

62

64.6

61.8

57.7

64.2

中部

16.4

16.8

14.8

16.2

19

18.6

16.1

西部

10.6

12.2

16.2

11.7

12.6

16.2

12.1

东北

7.8

6.3

7

7.5

6.6

7.5

7.5

                               摘编自《中国中小企业年鉴2010》

影响中西部中小企业成长的因素主要有:融资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人才技术环境等。

(一) 资金短缺是制约中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性因素。

首先,鉴于中国的金融市场结构是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且银行业又是一种大银行占据主要地位、高度集中的银行业结构,有可能导致中小企 业的融资可获得性降低以及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不平衡1。2009年,中国金融机构本外币中长期贷款累计新增7.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大、中型企业贷款比例分别占47%、44%,而小型企业仅占8.5%。其次,由于市场主导资金配置,资金的跨区域流动将主要由投资的回报率决定。从1997年至2010年,中部地区的存贷款余额2比例下降幅度在全国最大,平均比例从108.2%下降到65.1%,共下降43.1%个百分点,比全国的下降幅度大25个百分点,西部下降26.8个百分点,比全国大18个百分点,说明其信贷资本大量外流,加剧了中西部中小企业资金的短缺。再次,中西部金融担保体系不健全。在国外成熟的金融担保体系当中,担保机构承担担保责任的风险一般为70%-80%,其他由协作银行承担,而我国则完全由担保机构承担;国际上担保资金的放大倍数一般为10倍,我国财政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的杠杆效应没有达到最大绩效(李铭2009)。最后,融资成本高,且撇开民间融资不谈,由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单笔贷款数额小,大部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实施利率上浮,一般高于基准利率15%-30%。

(二) 中小企业生存的法治环境、信用环境较差。

陈晓红,王傅强基于中南大学中小企业研究中心2007年上半年对我国浙江、上海、江苏、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四川、重庆九省市1539家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得出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的法治环境指数分别为3.490,3.105,3.245。中西部中小企业的劳资双反法律意识淡薄,有关调增劳资双方的法律也不健全;行政执法不规范;当企业遭遇侵权时维权困难。而林汉川和管鸿禧对信用环境3的评价指标分别为2.908,2.823,2.581。较差的信用环境直接带来的是中西部的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增加,企业间拖欠问题严重,资产负债比率逐年恶化。这些又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短期盈利能力和短期生存能力。

(三) 中西部中小企业在人才、技术环境的差距。

在陈晓红,王傅强的结论中,东中西部技术环境分别为3.597,3.486,3.404;东中西部人才环境分别为3.439,3.151,3.105。林汉川和管鸿禧也得出类似结论。

一方面中西部人才流失严重。另一方面,较低的待遇福利使中西部中小企业难以留住人才。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管理水平低下,生产方式落后,产品技术水平低。

总之,在劳动力流出的中西部地区,由于投资环境不佳和对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忽视,使得本地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延缓了接续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降低了对本地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劳动力的跨地区转移使中部地区流失了宝贵的劳动力资源,而且由于户籍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的的制约,使得农民在地区间流动成本很高,也成为不得不考虑的社会效率的损失。

三,发展中西部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产业的意义

中西部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远远没有到达刘易斯拐点,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该地区的比较优势,因此,在该地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的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发展符合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增加中西部的就业,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促进共享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目前在农村约有1亿剩余劳动力。十二五期间,农业劳动力将由29500万下降到25000万,有4500万人农业劳动力需要转入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其中绝大部分在中西部。另外由于户籍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的的制约和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农民公众比较严重,农民工的流动性较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部有着较大的比较优势。林毅夫,刘培林(2007)通过对生产模式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生产模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检测证明了一、生产模式与符合比较优势的最有生产模式的偏离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GINI系数越小;二、越是违背比较优势的生产模式,在较长的时间里,经济绩效会比较差。

(二) 发展中西部的中小企业对于缩小与东部经济的差距,促进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吕勇斌和蔡根女(2005)分析了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中小企业对东中西三大区域工业中产值增长的贡献率,发现东部地区中小企业对工业经济的增长的贡献率为60%,中西部的中小企业贡献率虽不及大企业,但也占了将近一半的份额。他们还发现,东部与中西部的经济差距中,小企业贡献率平均为50%。所以发展中小企业有助于缩小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

(三) 对于使劳动力就近就业和发展小城镇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的户籍制度及其他配套制度得以维系的主要原因是提供经济转轨时期的政治安全保障,所以在短期内,在不根本改变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制度的前提上,使农民就近就业就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发展在乡镇企业,在小城镇形成产业集聚。使小城镇发挥人口蓄水池的作用。

(四)中西部的劳动力转移问题如果可以在中西部得到解决对东部沿海的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使东部沿海的刘易斯拐点显现,提高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的劳动报酬。使东部企业的生产者不得不更多地关注创新和效率的提高,而不是单纯的追求数量上的投入,提升中国的产品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将,发展中西部的中小企业更加具有紧迫性。

四、建议

由于各种原因最近东南沿海的中小企业遇到了比2008年更严重的困难,东部很多中小企业将面临残酷的淘汰。这恰恰是中西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大好时机。

1、鼓励东部中小企业产业升级

既然劳动成本的倒逼并不足以使东部的中小企业去寻求其他的更高效率的生产方式,那么政府应该用各种办法鼓励东部的中小企业转变生产方式,积极创新。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政府已经在做相关的工作。另外,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在将来有条件的时候要对生产效率长期低下,单纯依靠劳动力数量投入增加收入的企业进行惩罚性的限制。

2、政府为中西部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开辟道路。

为中西部的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信用环境;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一方面发展适应中小企业融资的中小金融机构,另一方面,提高当地对于存款余额的利用率,减少资金外流,降低中小企业贷款的门槛;鼓励人才向中小企业流动,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技术水平。

流动资产对企业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 军工上市公司; 流动能力; 财务绩效

随着我国军工企业改革步伐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军工企业资产将进入二级流通市场。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指标,流动能力则是影响经营绩效的一个综合指标。疏忽流动性管理不利于企业短期发展甚至长期发展,可能导致严重的困难和损失。不正确地评估企业营运资本需要的流动性,反过来会使债权人和投资者面临未预料到的失败风险。Eljelly(2004)用沙特阿拉伯的上市公司数据说明了上市公司绩效与企业流动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梁云、杨广宇(2007年)发现不同产业的企业财务流动性有显著的区别。然而,我国军工上市公司脱胎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且进入资本市场较晚,新建立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否使流动能力与企业绩效相关是一个急需验证的问题。军工上市公司隶属于中国11大军工企业集团,是国家重点建设中央企业的组织部分。这些上市公司在上市前的管理中都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烙印,转制后现代公司治理机制是否能够很快发挥作用?通常流动资产的盈利能力较弱,所以公司治理机制较好的公司会持有较低的流动资产,但由于军工上市公司是特殊的装备制造企业,其流动能力水平是否也能够支持这一直观理论呢?本文的研究目的正是基于军工上市公司流动能力与财务绩效的关系,从侧面印证军工企业改制为上市公司后的效果和军工上市公司流动资产运行的效果。

一、相关文献回顾

传统的企业资产流动性是从静态上去衡量,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持有比率、营运资金持有量等。从静态视角研究企业流动性主要探讨企业流动性水平,这方面的早期文献较多,如Keynes(1934)年提出现金持有动机理论、Baumol(1952)提出现金管理模型、Miller和Orr(1966)的随机现金模型。近期文献主要关注流动性水平所带来的委托成本问题,如Jensen(1986)的自由现金流量假说、Opler(1999)对现金持有影响因素的研究。而且传统上财务分析师和投资者把流动比率作为企业流动性状况的关键指标,甚至在Beaver,Kettler和Scholes(1970)的研究中,发现流动比率与Beta系数高度相关。但实际上静态上的流动性资产并不具有同质性。静态角度考察的资产流动性,主要是指资产变现所需的时间和变现比率的稳定性。

尽管静态资产流动可以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但是,企业的现金储备投资可以结合未使用的借款能力应付预料之外的营运现金流入和流出在时间、数量上的差异。另一方面,不同企业的营运能力是有差别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流出的速度不同。为此,Richards和Laughlin(1980)提出现金转换周期的概念,认为用企业购买产品所需资源的实际现金支出和最终销售收回现金的时间区间来动态衡量企业资产流动性更合理。Kamath(1989)也声称由于是静态的研究,所以静态角度计算流动性比率是不完善的,不能作为衡量流动性水平的变量应用在实际中。

近年来,从动态角度考察资产流动性与盈利能力关系的文献开始出现。如,Shin和Soenen(1998)以1975-1994年美国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净经营活动周期与企业利润(包括股票利润和经营利润)之间的关系,发现这两者之间呈很强的负相关关系;Eljelly(2004)对沙特阿拉伯的29家分布于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上市公司进行了研究,发现现金转换周期与公司盈利能力负相关,即流动能力与公司盈利能力正相关关系;梁云、杨广宇(2007)利用1999―2001年的数据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流动性与其净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呈正相关关系,且对产业因素非常敏感,即不同的产业,企业的财务流动性有显著的区别。

非军工企业中的往往没有军工企业中的严重,例如军工企业中增加了军代表这一角色。由于军代表在军工企业中对军工产品的质量、成本和价格有很强的影响作用,这导致很多军工企业通常向军代表提供高额“租金”。我国国防军工企业未进行大规模改革前,“项目国家定、投资国家出、产品国家买”,“皇帝女儿不愁嫁”成为军工企业的一大垄断优势。但2002年10月实施的《中国人民装备采购条例》和2005年6月15日实施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把民营企业的竞争引进来,打破了我国军队武器装备生产国有军工企业包打天下的局面。引入的竞争和军工企业改革能否使军工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效率发生质的变量,流动性管理水平成为重要的检验指标。因为如果军工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不健全或流于形式,则其流动资产的比率会较高且效益不佳,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就会不明显。

此外,由于本文的研究着眼于特定领域公司,也会为流动能力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二、研究假设

静态的资产流动性对公司盈利能力不仅有直接影响,而且也存在间接影响。一方面,资产的静态流动性与盈利能力成反比,资产流动性越好,其收益率越低,从而会影响财务绩效;另一方面,除了直接影响盈利能力以外,持有流动性资产本身也需要付出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此外,Jensen(1986)、Opler(1999)等人还认为,由于股东与经理层之间利益的不一致性,公司持有静态意义的流动性资产比长期资产的成本高。虽然军工上市公司脱胎于传统的企业管理形式,不一定能够完全按照上市公司的治理要求进行管理,但其流动资产过高会产生委托成本。因此,根据上述文献可以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军工上市公司的静态流动能力越强,军工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越差。

动态意义上的流动性可以用现金转换周期来衡量。现金转换周期越长,意味着公司动态的资产流动能力越差;反之,现金转换周期越短,意味着公司动态的资产流动能力越强。动态资产流动能力越强时,公司减少静态意义上的流动性持有也不会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而减少静态意义上的流动资产可以提高公司整体盈利水平、减少机会成本,从而会对财务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假设2:军工上市公司的动态流动能力与财务绩效呈正比,即现金转换周期越长,财务绩效越差,反之亦然。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数据

为了检验上述假设,本文以上市的军工企业为研究对象。由于2000年、2007年发生了企业会计制度变更,为尽量消除政策性影响,笔者选择2002-200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军工上市公司。数据来源于国泰君安数据库(CSMAR),共计179个公司年数据。样本数据基本情况见表1和表2:

(二)研究模型和变量

为了考察资产流动性对财务绩效的影响,采用类似Eljelly(2004)的线性模型。即:NOI=αC/TA+βCCC+γLn(TA)

其中,NOI是指净资产收益率,代表财务绩效;C/TA是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代表静态流动能力;CCC是指现金转换周期,代表动态流动能力而且是反向指标;Ln(TA)是指用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调整后的总资产,取自然对数,代表公司规模;α,β,γ代表各变量系数。

尽管传统的流动比率用流动资产覆盖流动负债的程度衡量,但是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实际持有流动资产的水平;而且本研究主要考察流动能力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因此用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作为衡量军工上市公司静态流动能力。

四、分析结果

(一)单变量分析

表3和表4分别给出了NOI、C/TA、CCC、TA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统计结果。从表4中可以看出净资产收益率与静态流动资产比的相关系数为0.341,且在0.01的水平上显著。初步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不仅没有支持假设1,而且完全相反。净资产收益率与现金转换周期的相关系数为-0.027,尽管与假设2预测一致,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另外,净资产收益率与总资产对数的相关系数为0.168,而且在0.05的水平上显著,与规模经济理论预测一致。

(二)多元回归分析

虽然单变量分析没能支持假设1和假设2,但多变量分析能够提供更充分的证据。表5给出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军工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现金转换周期及公司规模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存在很强的线性关系,方差解释比例达到12%,而且方差膨胀因子(VIF)均远小于10,所以可以判断出模型中的三个指标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表5中C/TA、CCC、Ln(TA)的标准化系数分别是0.327、-0.007、0.135,说明军工上市公司的静态流动能力与NOI存在正相关关系,动态流动能力与NOI存在正相关关系(因为CCC与NOI存在负相关关系),公司规模与NOI存在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否定了假设1,符合假设2的预测。但从显著性上看,CCC的系数不显著。

五、研究结论及讨论

本文通过区分静态流动能力、动态流动能力,利用我国2002-2006年军工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流动能力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军工上市公司的静态流动能力与财务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军工上市公司的动态流动能力与财务绩效也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在统计上不显著。前一个结论实际从侧面说明了军工上市公司的动态流动能力与财务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在统计上不显著的原因。因为当流动资产比例并没有超过合理上限时,即使动态流动能力增加,军工上市公司也没有动机去减少流动资产持有比例,因而也就不会产生减少流动资产持有机会成本的作用。

军工上市公司的静态流动能力与财务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面上看是经验数据并没有支持流动资产盈利能力弱的观点,但实际上并不能简单地这样认为,原因如下:一是通常意义上讲的流动资产盈利能力比长期性资产弱的观点是建立在两类资产相互独立经营的基础上。当流动资产、长期资产作为军工上市公司中的一部分时,二者之间存在盈利能力的协调,是经营有机实体的组成部分,其综合盈利能力将会大于全部转化为流动资产或是长期资产的盈利能力。二是利用军工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得出与静态流动能力的盈利预测相反的结果,可能是由于这些军工上市公司持有的流动资产并未超过最佳持有水平。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告诉我们,当其它投入要素的量保持不变时如果一种投入要素不断地等量增加则在超过某一点后其产品的增量会越来越小。当应用到静态流动资产分析时,边际主义的观点说明只有持有的流动资产超过一定比例,其盈利能力才会下降。这个结果与以前文献对普通企业样本的研究结论相反,说明军工企业的资产结构与其他行业相比需要配置更多的流动资产。

【参考文献】

[1] 梁云,杨广宇. 上市公司流动性管理、绩效与企业价值的实证[J]. 财经界(下旬刊),2007(4):293.

[2] Eljelly,A. M. A.,Liquidity - Profitability Tradeoff: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 An Emerging Marke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erce & Management,14(2),2004. pp48-61.

[3] Opler T.,Pinkowitz L.,Stulz R. M.,Williamson R.,The determinants and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cash holding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9,vol. 52,pp.346.

[4] Baumol,W. J.,The Transactions Demand for Cash:An Inventory Theoretic Approach,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November 1952,Vol. 66,pp. 545-556.

[5] Miller,M. H.,Orr,D.,A Model of the Demand for Money by Firms,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Augest 1966,Vol. 80,pp. 413-435.

[6] Jensen M.C.,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corporate finance,and takeover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vol. 76,pp.323-329.

[7] Beaver,W.,Kettler,P. and Scholes,M.,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arket Determined and Accounting Determined Risk Measures,The Accounting Review,October 1970,pp,654-682.

[8] Richards,V.D.,Laughlin,E.J.,A cash conversion cycle approach to liquidity analysis,Financial Management,1980,Vol. 9 ,pp.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