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下高校非流动资产管理探究

新会计制度下高校非流动资产管理探究

摘要:非流动资产在高校资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非流动资产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其管理效果直接关系到高校资产使用效率和管理质量。针对高校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的资产管理问题,分别从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方面探讨改进措施,以期提升高校资产管理水平,助推高校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高校;非流动资产管理

高校资产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其中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等。非流动资产具有占用资金多、比重大、流动性弱、持有时间长、核算相对复杂的特点,会对高校相互联系的多个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可见,非流动资产管理对高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高校非流动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长期投资产权归属不清,管理不善,亏损严重。较原会计制度,新政府会计制度在长期投资核算方面有两点变化:第一,将高校原长期投资细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券投资两个科目。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按照规定取得的,持有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股权性质的投资;长期债券投资核算事业单位按照规定取得的,持有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债券性质的投资。第二,原会计制度下长期投资均采用成本法核算,新政府会计制度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规定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进行核算。高校目前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在组织结构上,主要采取国有独资控股、国有参股两种组织形式;在投资方式上,主要采取货币资金投资或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投资。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较复杂,尤其新旧制度转换时涉及的会计调整较多,审计风险较大。笔者调查发现,有些高校对外投资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不仅没为高校创利增收,反而成为高校负担,增加了高校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此外,某些已经转让的股权但在全国企业信息管理平台上却仍显示高校持有该股权份额,潜在的过度行为增加了高校的声誉风险。

2.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利用效率较低,后续管理欠缺。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图书、标本、家具用具等各类固定资产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依托,在高校非流动资产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固定资产数量庞大、品种繁多,原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均为虚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无法真实反映资产实际状况。加之校区合并、分立以及扩建搬迁等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固定资产存放地点较为分散,导致相当一部分损毁破旧资产虽无使用价值但仍挂账,致使资产虚增严重。此外,部分资产由于使用人调动导致入账部门与实际使用部门不符,账目不清、管理不善导致实物资产不知去向,给高校非流动资产管理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账账不符、账实不符依然存在。固定资产购置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本位主义和短期行为,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导致资产重复购置、大量闲置,使用效率较低,资金浪费较严重。大型仪器设备从立项申报、技术论证、招标采购直至验收入库各环节层层审批、层层把关,但后期安装使用环节缺乏必要追踪监管。后续使用环节基本处于院系“自治”状态,缺乏相关管理部门有效监督。大多数院系资产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既要处理学院日常各项事务,又要管理实验室各项资产,可谓“捉襟见肘”。设备操作培训与维护保养欠缺,一旦损毁,难以追究责任,且维修时间较长、维修费用较高,影响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3.无形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转让出租环节缺乏合理评估。无形资产是高校的一项重要经济资源,是指高校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由于无形资产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其计量比较困难。目前高校核算的无形资产基本为高校外购的软件、政府划拨的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科研人员取得的专利技术、著作权、科创发明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并未纳入账面核算。许多高校使用自创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前甚至未对无形资产进行专业评估,财务部门更无法对该部分无形资产价值登记入账,导致国有资产隐形流失。

二、高校非流动资产管理改进措施

1.规范核算,科学评估,适时转股,建立投资责任追究机制。长期投资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经营性资产,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应以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为契机,全面核查截至2018年12月31日持有的长期投资,及时按照新会计制度要求调整长期投资期初账面余额,规范核算长期投资从初始取得、后续持有期间到处置全过程的账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经营管理方面,高校必须转变固有思想观念,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机制,明确产权归属。投资前应充分调查论证、集体决策审批,明晰转让方和受让方的权利与义务;已投资的企业应加强管理,树立法人单位管理理念,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科学管理被投资企业。对于未经充分论证盲目投资等投资不善导致连续亏损的,一方面应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并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另一方面应在对投资资产进行充分评估的基础上适时转股,及时止损,并督促被投资企业及时变更全国企业信息管理平台中的股权投资信息,维护高校合法权益,有效规避经营风险,从而提高高校内部控制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

2.建立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机制。高校应全面核查截至2018年12月31日高校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等,全面掌握高校固定资产的存量、结构、效用和状态,并对尚未计提的固定资产补提折旧。针对查出的待报废仍挂账固定资产,及时补充相关手续进行账务处理。人员调动时应及时办理各项资产交接登记手续,建立相应规章制度进行资产管理职权划分,明确权属关系,方便后续资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应切实发挥其监管作用,不仅要对仪器设备在配置和购进环节进行把关,而且要在后续安装、使用和报废处置环节持续管控,确保仪器设备合理高效使用。一方面应加强各相关部门间的业务沟通与协同,尤其要与财务部门沟通协调整合各项固定资产归类,使各部门对固定资产分类口径保持一致,使之标准化、规范化,便于相互间核对,并定期与财务部门核对资产明细账,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另一方面应加强资产大数据库建设,优化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使固定资产从采购、验收、使用、调转、维修直至报废处置等数据信息都能清晰通过资产管理平台反映,方便资产日常动态控制,使管理同步化、实时化。积极推进资产管理与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有机融合,提高存量资产利用率。高校应将各院系以及行政部门每年设备更新业务与其资产报废情况挂钩,将新建实验室、新进科研行政人员的资产预算与新增仪器设备业务挂钩,避免重复购置,使事业资金分配更规范公平、固定资产配置更科学合理。大型精密仪器提倡资源共享、有偿使用,通过组建测试中心或计算中心等机构,提高共享性强的设备使用率,建立高校之间以及高校内部闲置资产调节机制,盘活内部存量资产,避免资源闲置浪费,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各院系及行政部门作为仪器设备的直接管理者和使用者,应充分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聘用专职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管理事务,优化资产管理队伍结构,定期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培训,避免资产丢失或由于资产不合理保管造成资产加速损毁。

3.增强无形资产管理意识,合理评估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类似,原会计制度下未对高校无形资产计提摊销。高校在原会计处理中尚未计提无形资产摊销的,应当全面核查截至2018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和尚可使用年限等信息,并按新会计制度规定于2019年期初对尚未计提摊销的无形资产补提摊销。无形资产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软实力,关系着高校综合能力和未来长远发展水平。高校应强化无形资产管理意识和保护意识,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以及科研和教学活动特点,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合理评估无形资产价值,明确产权主体、投资转化、收益分配等,维护高校合法权益。对外投资的无形资产,一方面应组织专业评估机构对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和产权界定,做好产权登记备案,及时将相关原始凭证传递至财务部门登记入账。另一方面,提高科研人员的无形资产保护意识,防止在产权变动时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促进高校无形资产保值增值,为高校资产积累与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三、结语

高校非流动资产管理涉及的层面较广、问题较复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非流动资产的合理有效管理是高校持续稳健发展的保证。本文以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为背景,针对目前高校非流动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微观层面浅谈了相关建议,但由于实践的复杂性以及笔者本身认识水平和理论知识的约束,许多问题如高校在建工程、工程物资等如何监管、大数据下高校非流动资产管理创新等尚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颜媛.新《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非流动资产主要核算变动简析.财会学习,2019(01).

2.赵晴,李慧.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评价研究.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3(01).

3.董云芝,黄刚,刘振海.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对策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12).

4.耿晓霞,盛利军,孙志霞.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等学校固定资产核算实务探讨――以S高校为例.财务与会计,2019(10).

5.李静.论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途径.财会学习,2016(10).

6.耿贵彬.产学研合作中的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中国高校科技,2017(07).

作者:邹润玲 单位:西北大学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