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常识范例6篇

汉语言文学常识

汉语言文学常识范文1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高中生 自身人文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01

引言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国学教育的延伸,对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品德,提升我们高中生个人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文素养是关系到我们的生活学习能力和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尤其是现在社会的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非常快,迅捷的生活方式对于高中生的人文素养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一、高中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培养有欠缺

人文素养的概念,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导致很多我们对于人文素养的理解并不够具体,认知也比较有偏差。由于社会上的不良思潮的广泛影响,比如,我们对于人文素养的意识比较差,甚至受到一些富二代追求安逸的影视作品的影响,会产生残缺的人格。

在校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培养方面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不可能完全的杜绝学生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而高中生的人文素养缺乏现象,目前是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学生对于文学常识和艺术本身缺乏鉴赏能力,而在甄别和欣赏的过程中又有可能受到低级趣味的影响,拿所谓的自由和个性当借口。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在高中学科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汉语言文学的学科教育,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本身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学校的教育过程中也不乏先进的学术成果和教学经验,但是由于汉语言文学在某些教育层次方面只是占据语文教育过程中比较少的一部分,因此很多本身学科的教育可能会体现在死记硬背和强行灌输。被选修课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不能发挥出其教育本身的精粹,因此导致了这一学科知识处于非常弱势的教学地位,有时甚至在我们学生部分群体受到轻视,这样是不可能有利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

三、汉语言文学教育能够促进高中生人文素养提升

汉语言文学基于中国传统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强调全面发展,深入探讨,因此必然对于促进我们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之所以选择良好的师资力量来进行对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和学术研讨,因为很多学校已经看中了汉语言文学教育对于高中生群体人文素养的发展和提升,可以提升学生人文气质的美化和生发。由于汉语言文学中的很多经典篇章是非常唯美的,打造良性的人文环境可以激起高中生对我们很强烈的学习欲望。

四、提升汉语言文学教育水平、增进高中生自身人文素养培养

提升汉语言文学教育水平是基于先进的教学环境基础之上的,对学生也有一定要求,应该配合学校定期开展的课外培训,加强自身的汉语言文学能力,汉语言文学教育一样可以做到妙趣横生。

在笔者看来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可以定期的开展有效的学术交流,聘请国学大师或优秀作者来对高中生的汉语言吸收和使用能力进行快速的指导,以便于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语言自身的魅力可以满足我们高中生群体的心里发展,我们在阅读很多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就可以学习汉语言文学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了,再积极配合教师的引导就可以学习科学的汉语言学习方法。

良好的人文环境之下的汉语言文学学习,我们虽然置身课堂之上,却能够遥想汉语言文学故事情境中所出现的文学情景,这样就可以了解汉语言文学的诗歌体裁中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层面的运用,同时可以组织诗歌朗读比赛文学创意比赛,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品质,为了培养综合性的人才做好积淀。

结束语

可以看出,汉语言文学教育对我们高中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充分的运用好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目前虽然在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思想意识淡漠现象,但是由于汉语言文学脱胎于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学教育,基于我国的国学和语言基础,应当将汉语言文学教育打造成我们高中生学习的学科,提升同学们的人文素质,为培养综合型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顾路路. 汉语言文W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新西部(理论版),2016,(03):123+108.

[2]王丽. 刍议汉语言文字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 才智,2015,(23):244.

汉语言文学常识范文2

关键词:商务汉语教学;教学对象的汉语水平;教学目标及内容;学习需求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301-02

汉语学习的需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升温, 与此同时,一些公司职员也由所在公司派遣、或者出于未来工作的需要自费而来中国学习汉语,由此开始了出于商务交往目的的汉语学习需求。随着需求的增加,商务汉语教学在国内的高校逐步开展起来。但是商务汉语的一些基本问题还存在争议,关于商务汉语特点、教学对象起点水平、商务汉语教学目标及内容等教学界都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看法。

一、关于“商务汉语”的特点

1.“商务汉语”与“普通汉语”的关系

在商务活动中使用的汉语也就是商务汉语, 而商务活动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交际行为, 因此商务汉语使用的主要目的是交际, 它是一种商务专业用语与交际汉语紧密结合的专用汉语。和别的专用汉语相比, 它与普通汉语的关系很密切, 界限也比较不明显, 存在相当大的交叉重叠部分。这些导致人们对它们之间不同点的忽略。

尤其是商务汉语口语, 它要根据商务情景来展开话题,其中的不少情景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比如接待、宴请什么的。因此,在现在的语言学界,大家普遍认为商务汉语与普通汉语关系最为密切,两者之间的边界是开放的。钱敏汝认为,在人类和一个民族的总体语言中,用于经济目的的专门用语是占比重最大的专用语,它与普通语的关系最密切,经济领域的专用语广泛地穿插在普通语中,并对普通语产生相当深刻的影响。

商务汉语是一种专门用途汉语,普通汉语则是一般用途汉语。专门用途语言与一般用途语言的最大区别集中在词汇方面,前者拥有更多的专业用语。不过由于商务汉语自身的性质,使得与其他大多数专用汉语相比专业程度比较低。

2.“商务汉语” 与“外贸汉语”的关系

过去,人们把商务汉语和外贸汉语视为一对等同的概念。提起商务汉语人们总容易联想到国际贸易当中所使用的汉语。当然经贸汉语和商务汉语之间关系密切,但是也有很多区别。

商务汉语是商务活动中使用的汉语,翻译为英语就是 business Chinese,由此界定了商务汉语的使用范围。而经贸汉语主要是介绍宏观性经济情况和贸易的磋商,是一种专业性较强层次较高的商务汉语,它的应用面没有商务汉语广,经贸汉语的内容包含于商务汉语中,商务汉语涵盖了经贸汉语的内容,经贸汉语主要是指在企业微观经营管理中使用的汉语。

总之,一方面商务汉语和普通汉语不同,但又是所有专用语中与之关系最密切的,可以说商务汉语是一种将商务专门用语与交际汉语紧密结合的专用汉语。另一方面商务汉语也不能等同于经贸汉语,它们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商务汉语具有更强的通用性、交际性。

在具体教学方面,商务汉语和普通汉语同中有异。商务汉语归根结底是还是汉语,所以一样要遵循普通汉语的语言规律,对外汉语教学的一般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商务汉语教学。当然,在教学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两者又有所不同。商务汉语的场景是商务活动为场景,它要解决的是商务活动中的交际问题;普通汉语的场景则为日常生活,主要解决日常交际问题,所以商务汉语教学也有自身的特点。

二、关于教学对象起点水平

对外汉语教学界对于教学对象起点水平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什么阶段(零起点还是基础级以上)开始商务汉语教学?没有汉语基础的汉语学习者能否学习商务汉语?

目前在学术研究层面,大多数人不大认可对零起点学生进行商务汉语教学,最普遍的看法是,学生应该先掌握一些基本汉语技能,然后才可以进行商务词汇、术语、表达方式、交际技巧等方面的专业教学,即商务汉语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基础性汉语基础之上。曾学慧认为,对外商务汉语教学是在基础性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上,为有一定汉语基础的留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

不过,他们只是不大认同给零起点的学生开设商贸类汉语课,而对于教学对象的起点汉语水平到底应该在哪个层次意见也不明确,一般笼而统之表述为“具有一定的汉语基础”的学生。袁建民认为商务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起点为中级以上。他是以教学对象里中级水平者所占比例,教与学的困难程度等方面作为理由。他认为的“中级”,具体点说就是至少掌握《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甲级字和《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的甲级语法。

但也有学者不赞同此类看法,如李柏令从语言功能和教学对象需求的角度认为,零起点商务汉语教学还是存在可行性的,也对零起点水平在内的商务汉语课程提出设计。

基础阶段进行商务汉语教学是有一定道理的。一方面是商务汉语的通用性、交际性的特点决定的,不同的等级为零起点商务汉语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基础阶段商务汉语教学与普通汉语教学的教学内容上差别不大,具有相当大比例的重叠现象,因此,无法将其割裂开来。最后是学习者的需求。基础阶段的商务汉语始终是学生所需求的,这主要体现在非学历教育中、在职的商务人员等方面,这类学习者目前也比较多他们更多需要基础阶段的商务汉语学习,而汉语教学界过去常常忽视了这部分需求。

三、关于商务汉语教学目的与内容

1.商务活动中的日常交际语言是否属于商务汉语的范畴

语言交际活动涉及商务工作交际和日常生活交际两个方面, 大家都承认前者属于商务汉语范畴,但是对外汉语教学界对于后者的归属存在争议。

持否定意见的看法认为, 商务语言只是指那些涉及商务交际内容和交际功能的语言,涉及日常生活内容和交际的语言不是商务语言。而张黎认为,“专门用途语言教学就是针对从事某个领域的人员的需要而开设的, 针对的就是特定人群特定需求的教学”。他认为只要是商务人员在跨语言交际情景中使用的所有语言都可以认定为商务语言,包括跨语言交际情景中使用的日常生活语言。因此,商务汉语教学的内容不仅应该包括商务交际活动语言, 还应该包括日常生活语言。只不过这些商务人员的日常生活交际内容与其他人有所不同。商务人员会更经常出席各种商务宴会, 出入于各种较高档的场所购物和消费,也会接触公司里的中国司机,自己家的中国保姆等等,这些日常交际语言都可归入商务语言的范畴。所以, 商务汉语也应该教商务人员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所需要的语言技能。

2.商务交际活动的划分

商务工作交际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钱敏汝将其划分为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种。张黎认为,“按照与交际对象的关系可以将企业外部交际定义为交易性活动,将企业内部交际定义为管理性活动”。他认为目前商务汉语教学的重要应用领域是交易性活动。交易性活动的交际对象是客户,其中包括商品或服务的买卖对象、公关对象、提供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政府以及公共机构等。交际双方进行的是双边性的与商品或服务交易、价值交换有关的行为,与经销商、供应商、商、咨询公司、广告公司、公关公司、消费者以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等之间的洽谈、交涉等活动都可归于此类获得的。交易性活动对汉语交际能力的要求最主要的是听说,阅读和写作居后。

3.商务汉语语言交际技能与商务系统知识的关系

提高语言交际技能与商务系统知识的学习存在明显的主次关系。语言交际技能为主,系统知识的介绍为辅。商务汉语是商务活动中使用的一种交际工具。学习的目的是在商务环境中使用各种语言技能进行沟通和交际,因此训练和提高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是商务汉语学习的重点。商务汉语交际技能首先体现为语言技能,但归根结底是指在完成商务情景中的交际目的能力,它的侧重点应该是交际功能的培养和提高。虽然同时也涉及相关的经济和商务知识及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商务专业知识的介绍绝对不是商务汉语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没必要掌握商务语言系统的结构知识。相关的经济和商务知识及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只是为训练、提高语言技能服务的。

一般情况下,商务汉语教学的对象已掌握了一定的商务专业知识,如何用汉语表达自己的经营理念,处理商务问题,进行有效的商务沟通才是这些学习者的当务之急。所以商务专业知识的教学不该在商务汉语教学之中进行,而应该在课外。商务汉语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和训练各项语言技能而不是介绍商务知识。了解中国的商务环境和商务文化是为了更好地与中国客户和职员沟通,但是有关中国商务知识的介绍只能是一种补充而一定不能成为商务汉语教学的主体。说到底商务汉语不是专门商务教学,而是一种语言教学。

4.重视教学对象的不同需求

以往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比较忽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其实由于教育的目标级别、学习的时间、教学组织方式、学习者自身的汉语水平、语言学习内容的范围等方面因素的存在,学习者对商务汉语的学习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学习需求的层次和类型也是比较复杂的。希望学习商务汉语的主体基本上分在校学生和商界职业人士两大类。前者指各国高等学校及各类专门学校学习商务汉语及相关课程的学生, 他们希望将来从事与中国有关的经济与商务活动; 商界职业人士指那些在职的商务人员, 他们已经或计划从事对华经济交际活动, 为此而学习商务汉语。这两类学习者的共同学习需求是职业需求,但由于自身经历、生活状况、年龄因素等形成他们需求的类型和层次的不同。因此,未来的商务汉语教学重视学生的不同需求,根据学生的各种需求、分门别类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商务汉语课程,根据学生的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不同学习条件、不同认知风格等因素来确定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钱敏汝.跨文化经济交际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4).

[2]朱黎航.商务汉语的特点及其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1997,(3).

[3]张黎.商务汉语教学需求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3).

[4]杨东升,陈子骄.有关商务汉语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J].辽宁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08,(3).

[5]曾学慧.对外商务汉语与基础性对外汉语衔接问题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6).

汉语言文学常识范文3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性质;修养;关系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性质

列宁曾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由此可见语言是一种人们相识和熟悉的工具、手段,我们可以利用他来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的目的。如果没有语言我们的生活就失去了媒介和桥梁,人和人之间会缺乏信任和合作,其重要性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汉语言学习中要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和基本知识,以便更好的在日常生活中去使用。我们从刚刚上幼儿园就开始接触汉语并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学习的更加的深入,也在日常的生活中充分感受到了它的生动性、鲜明性和准确性,这也是我们学习汉语言文学不变的原则,即用词准确、立意鲜明、句式生动。具体汉语言的性质如下:第一、汉语言文学的语言性;这就要求我们对所有的讲话和文章要有一个准确性的要求,这是我们做一些逻辑推理、概念和判断问题的基本要求,语言性即要求我们学习汉语言文学时要概念明确、判断周密、推理合乎逻辑,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进行准确的应用。就专业设置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关于单独的语言类课程还是比较全面的,例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其所覆盖的语言层面也是极其广泛的。因此就总的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语言性是非常强。第二,汉语言文学的文学性;汉语言文学除了应有的语言性外其最重要的延伸就在其文学性上,尤其比较侧重中国文学。就专业课程设置来说与汉语言文学性相关的专业的课程占到总课程的一半以上,例如: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史等,其所涉及的课程繁多且涉及的内容深浅不一,要求相关专业的学生的掌握程度也大不相同。第三、汉语言文学的文学教育性;文学教育性与语言性和文学性相比其在专业设置上相比不仅其专业课的应用性强而且也具备很强的指导教育性。文学教育性的研究性、理论性以及深刻性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主要方面,文学教育性在其本质上显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内在规律性,是我们研究的重要方面。

二、汉语言文学与修养的关系

就修养自身的概念来说:修养是指人的内在气质,也是一个人外在的行为表现。一个人的修养是通过他的日常行为表现出来的,故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气质和修养,修养有高低和好坏之分。例如有的人勤劳勇敢,有的人人好逸恶劳;针对同一件事有的人见义勇为,有的人人袖手旁观。这就充分证明了修养有着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表现。我们所希望和要求的是修养要向真善美方向发展,这和我们汉语言文学的文学追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具体的汉语言文学与修养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汉语言文学可以提高人的修养;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文学天地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地,只要进入到文学这片乐园中就会被很多单纯美好的事物所包围,可以帮助我们净化心灵。在文学中可以教会我们辨识生活中的是非真假,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汉语言文学可以指导我们的修养;修养是后天的修为,其需要对一定的物质形态进行模仿,而文学则能很好的指导人的“模仿”。修养的模仿,可以是现实的行为方式,也可以是虚拟的行为方式。对于现实的行为方式,其总是存在着一定的瑕疵,世上没有圣人,圣人这个名词只是给圣人取的客观名字而已,其实也是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在此基础上,人模仿的行为方式,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偏差。综上可见,通过语言规律的运用,可以让所学者知道语言规律的来源以及正确状态,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与其学科自身的特点相关联,其运用性大多是其学科的基本要求。汉语言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代表,是中国长达五千年的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中国人修B形态的客观沉淀,对国人的修养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们必须正视汉语言文学对人修养的作用,尤其在现在异化越来越严重的社会,规范自己的修养,美化自己的修养,使文学和修养有机的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段轩如.写作学教程[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9.

汉语言文学常识范文4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语言应用;意境分析

一、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

汉语言是我国现用的母语,是我们现代生活的主要交流工具,在应用方面来说,在中国任何一种东西的应用都没有汉语言应用广泛,所以汉语言在我国的反战非常重要。

1.提高现代人的内涵素养。在我国的汉语言我文化之中,其所包含的内涵是世界上各国的语言都无法比拟的,在现代的生活中,也从不缺乏对汉语深入研究了解的人,这些人无疑都在汉语言文学的海洋之中遨游多年,他们内心的文化素养以及看待事物的角度都远远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所以研究汉语言文学不仅能够增长文化知识,在一定的程度上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我国的汉语言文化意境在多年的发展之中已经步入了更高深的层次,其中所包含的人生道理数不胜数,只要人们多了解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提高现代人的内涵素养非常的重要。

2.增强现代学生的文化水平。随着汉语言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发展,早已经是在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文化经典,在这其中有诸多的文学名著流传下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颂,比如流传至今的四大名著等诸多的文学作品,不仅如此,流传下来的汉语言文学非常的多,这样一来这些汉语言文学就会成为中国教育事业上的一大助力,因为汉语言文学之中包含了较多的文化知识以及传统,同时这其中也包含着文明古国的千年历史,无疑这些文学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而且还能够帮助他们了解我国的文化历史,在学生以后的发展道路上提供巨大的帮助,所以汉语言文学的应用会极大地提高我国学生的文化水平以及知识素养。

3.有效遏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在我国的汉语言文学之发展的历史之中,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这些文学已经摒弃其中所含有的糟粕,而文学的光华正在熠熠生辉。这些汉语谈文学在无论是在语言的应用还是在意境的发展进程之中都有着及其强大的力量,其中包含着对人文的基本礼仪和基本素养要求,更有古代圣贤令人敬仰的高尚情操,如果将这些文学在社会上进行广泛的宣传一定能够在未来有效的遏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正在逐渐加快,但是其中不乏风气的改变,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忽略了对人文素质的监督,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我国的社会风气在近年来有下滑的趋势,所以在现阶段对汉语言文学的宣传应用已经势在必行,引文汉语言文学中拥有着儒学等大量文学大家在生活中的高尚情操,这些可以对现代人浮躁的心灵得到洗涤和净化,让本已经有些浑浊的内心变得更加的清明澄澈。

4.有助于中国的文化建设。在我国多年来的建设发展之中,大多注重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与科技的建设,在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之中,多数都是在经济科技方面的建设而忽略了文化的建设,诚然文化是一个人、一根家庭乃至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不可或缺的,它是支持一个民族在不断发展进程之中不竭的动力,是为之增添源源不断活力。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缺少了文化的支持也就缺失了发展下去的动力,所以在中国文化建设必不可少,而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代表,可以很大的程度上带动中国的文化建设,在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和文化精髓中包含着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是我国历史流传的结晶,对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这些结晶在我国的文化建设之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可以弥补我国多年来对文化建设忽略而导致的缺陷,从而帮助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给国家带来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汉语言文学的语言应用

语言在汉语言文学之中占有主要位置,汉语言的学习目的就是进行语言应用,在现在的社会中语言的应用越来越多,无论是在人际交往还是在报告文件之中,这些有声的和无声的都是语言应用的重要体现,下面简单介绍语言在汉语言中的主要应用。

1.用于人际交往之中。在现代社会这个庞杂的人际关系之中,人人际交往能力便是现在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能力。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员交往也日渐增多,但是在现代社会之中我国因为应试化教育培养的人才只能够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缺乏这种人际交往的能力,所以必须要加强对语言的培养和学习,才能够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尤其是在现代的社会之中,人际交往能力不可或缺,只有加强人际交往能力才能更好地在现代的社会之中站稳脚跟。

2.用于文学的理解。理解能力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也非常重要,语言对文学的理解能力有着巨大的作用,在这方面尤其可以提升现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能力,同时让他们对文学中的文字进行研究,理解文学内容不仅仅是字面意思那么简单,培养他们的文学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已经分析能力,曾庆他们的阅读兴趣这对他们以后的生存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3.加强写作能力。写作是一种静态的语言应用,这种能力并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在笔和纸中表现自己的情感,这种能力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之中极为重要,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学习中都少不了对写作能力的应用,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应用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而且应用也是极为广泛,语言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提高人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的重要性也由此可见。

三、汉语言文学应用与意境分析的主要问题

从长远角度来讲,汉语言文学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现阶段我国的汉语言文学应用还不广泛,在这其中有诸多问题。1.现代人的学习意识不够。随着我家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建设,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这之中,很多情况下对自身的文化修养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由于社会经济利益的突出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的提高但是现代社会浮躁的心也越来越多,人们都在着重提高生活的经济利益,没有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意识,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汉语言文学的传承和发展,一旦自己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失去了兴趣,也就没有失去了自身的修养价值。这种情况一旦在大范围内产生也就阻碍了汉语言文学应用和意境分析的发展。2.对汉语言文学应用和意境分析了解的人少。汉语言文学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传承,经历了千年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对其进行研究和了解的人也是越来越少,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很多人在研究的过程中半途而废,也有一些人遇到了挫折而选择放弃,到了现代,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更加没有人愿意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同时对汉语言文学的应用以及意境分析的研究极其乏味而枯燥,在这种环境中进行研究需要非常平静的内心,然而现在人的内心已经被灯红酒绿的生活渲染的浮躁而奢华,现在能够静下心坐下来认真研究它的人已经很少,也就无法对其进行广泛的发展与传播。

四、提高人们汉语言应用和意境分析能力的对策

1.培养学习意识,加强训练。要提高人们的汉语言应用和意境分析这方面的能力,首先就要培养他们的学习意识,如果学习意识不够,在如何的学习与培养都不可能成功,在这方面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学校要加强相关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汉语言文化的学习意识,在培养学习意识的基础上还要对学生加强训练,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加强他们对文学内容的意境分析能力,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加强写作能力也是对汉语言文学的一种认知和培养,同时还能够加强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这对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和提升意境分析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书本媒体相结合教学。在培养语言的应用能力和意境分析能力时,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是最能够使学生培养能力的地方,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传统的汉语言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书本知识进行创收,教师的讲课内容经常会被学生忽略,同时,学生对很多国代语言无法进行深入的理解,书本知识所代表的传统的讲课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需求,所以要结合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模式结合书本知识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和内容,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两者的结合更容易让学生了解文学的时代背景,从而使意境分析的更加准确,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意境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史怡乐.论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J].语言研究,2016

[2]庞华.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使用与意境分析[J].求知导刊,2014

[3]邱淦.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分析[J].文学教育:中,2014

[4]任云霞.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

[5]潘家珍.解析汉语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意境[J].文学教育:上,2015

[6]刘燊楠.试析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J].青年文学家,2014

汉语言文学常识范文5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汉式英语 成因及对策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大学生能就熟悉的话题与讲英语的人士进行比较自然流畅的交流;能就口头或书面语言材料的内容发表评价性见解;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然而,目前大学英语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离预期目的还有较大的差距。在写作时,学生先用汉语构思好要表达的句子,然后逐字逐词地翻译成英语。结果,书面表达中出现了一定量的严重影响交际的汉式英语,降低了语言表达的质量,并制约着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汉式英语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汉式英语”是指学生在写作中利用汉语构思后逐字逐词翻译成的英语。它们基本上没有严重的语法错误,但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能理解该表达要传递的信息,但它们使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费解。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学生的外语写作过程具有双语特征。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时,始终都离不开母语的参与。外语学习一般是在母语环境中开展的。因此,这里有两点需要考虑:一是语言学习的环境是母语文化环境,人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等各种认知活动都是用母语进行的。二是学习外语的学生一般都在掌握了母语的情况下才开始学习外语的。他们的思维已基本定型。因此,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其作文中会或多或少地出现汉式表达。

二、大学英语学生写作中汉式表达的主要形式

(一)词的虚实问题

汉式思维模式是形象的、直观的,在语言上,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而英式思维则是概括的、抽象的。如:“一些人在唱歌,一些在看书。”学生容易表达成“Some are singing songs and some are reading books.”虽然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但地道的英语表达一般为“Some are singing while others reading.”。

(二)动词、名词和介词使用频率的问题

汉语的具体思维和英语的抽象思维导致语言中动词、名词和介词使用频率不同。思维的抽象性导致了英语的名词化倾向,构成了以静态为主的语言特色,并进而产生了介词优势,使英语显得虚、静和抽象。例如:在表达“这本书太难了,我看不懂”时,学生通常会写出“This book is too difficult for me to understand.”而很少想到用介词词组表达的句式:“The book is totally beyond/above me.”汉语多用动词,所以显得实、动和具体。现代汉语句法特点之一是动词连用,即汉语的一个句子里可按序排列出现多个动词。在英语中,一个句子只允许有一个主要动词,其他动词只能以非谓语形式或从句呈现。例如:学生的作文中常出现诸如此类的表述:“He came up to me,smiled.”

(三)词语搭配问题

词语搭配错误是学生习作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学生往往不注意英汉语言的差异,而直接字对字或词对词地翻译。例如:学生把“我们在学校里学习各种知识”中的“学习知识”用英语表达成“learn knowledge”,而地道表达应该是动词acquire,gain或obtain等与knowledge搭配。

(四)时空观念问题

英语动词的时体范畴极为丰富。英语句子的人称、数量、时态、语态、情态均受制于时空,在句子结构上有比较严格的规则、次序,而且要求形式一致;而汉语语言形式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建构句式,要求并不严格。例如,学生往往把“她来中国三年了。”翻译成:“She has come to China for 3 years.”

(五)连接词的问题

英语思维重视形式逻辑与汉语思维重视辩证思维的差异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重形合,即注重运用各种有形的连接手段达到语言形式的完整,句法功能呈外现形;而汉语重意合,即语言表现形式由意念引导,句法功能呈隐含形式。换言之,英语是分析型的理性语言,句间讲究形合,其关联照应手段是显性的、多样的;而汉语是综合型的直感语言,多数情况下疏于语法,句间讲究意合,其关联照应手段是隐性的。英语中大多数句子之间用连接词if,because,although,while等明确表达出来。因为连接词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使表达合乎逻辑,同时结构严谨,文章紧凑。中国学生在用英文写作时受母语习惯的影响,往往不注意句间衔接,给人松散的感觉。

(六)主语突出与主题突出问题

西方民族注重形式逻辑,强调主客的分离,在语言上则注重形合;而汉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主客体的融合统一,在语言上则重意合。形合的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英语句子的主语通常指人或事物,由名词、代词或名词词组来担任;而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句子的主语可以各种形式出现。除人或事物外,地点、时间、行为方式都可以作主语。在词性方面,除名词、名词词组和代词外,动词短语、介词短语,甚至句子都可以作主语。如学生把“Reading books can acquire.”作为“读书可以增长知识”译文,因为他们把汉语中的主题“读书”误作为英语中的主语了。

三、避免汉式英语的方法

在英语和中文思维对比的基础上,指出中英文在选词、句式结构和语篇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是避免汉式英语的主要手段。主要措施有:多使用英英词典、多听英文广播、多看原版作品、多和英语本族语人交流等。要引导学生开展英汉两种语言系统的对比研究,让学生在对比中了解、发掘英汉词语的内部文化涵义,区别英汉两种语言词汇的语义差异、修辞特征、句法规则和篇章结构模式,从而更自觉地摆脱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按照英语思维习惯去选词、造句、布局谋篇。可见,英汉对比互译的干预能有效地避免汉式表达的出现。通过英汉对比互译,学生发现了英汉语言表达的诸多不同,形成了不能直接地逐字逐词将中文翻译成英文的意识与习惯。在写作的过程中,虽然学生还是不能避开汉语思维的干扰,但他们能下意识地提醒自己用符合英语语言表达习惯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汉式英语的出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汉式表达是普遍存在并急需解决的,而导致汉式表达的主要原因是汉语思维的介入。因此,为了避免母语思维的干扰,教师应该认真地分析大学英语学生英语写作中常见汉式英语与汉语思维的关系,了解大学英语写作中汉式表达的成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并运用英汉对比,尤其是英汉对比互译的方法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并感受到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从而有效地避免汉式英语。

参考文献:

[1]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2]王苹,文捷.中西思维差异与大学英语写作[J].外语界,2001,(5).

[3]王文良.汉化英语的语用分析[J].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2).

[4]胡胜高.论汉语思维模式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制约[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汉语言文学常识范文6

【关键词】少数民族 汉语言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4-0095-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言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当地学生在学习汉语文时,往往因为语言隔阂、文化的差异和语言环境的缺失导致汉语言水平较差。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发展,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也因此很难跟上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步伐。因此,如何树立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好汉语文的信心,提高他们的汉语言素质,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影响因素

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汉语言水平的因素是复杂的,主要有学习环境的影响、师资力量的影响,还有文化因素的影响等。

1.学习环境

现实条件的限制是导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汉语教学的主要障碍,更是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缺乏汉语言能力训练环境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我国的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从小接触的语言便是本族的民族语言而不是汉语,本民族语言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交流的主要工具,即使在汉语水平较高的家庭中,父母也大多采用汉语和民族语言交替的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这种地域的特殊性决定了少数民族地区除了在课堂上用汉语外,其余时间都没有用汉语的环境。更为严重的是,部分落后地区的课堂教学完全采用民族语言授课的方式。又由于少数民族地区通常处于交通不便的边缘地区,相对闭塞的自然环境严重地阻碍了他们与内地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这也是少数民族地区汉语言环境缺失的重要原因。

2.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状况

就教师整体素质而言,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需要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比较低下主要表现为:一是汉语教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部分教师资历浅、学历低、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甚至跟不上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导致学生犹如井底之蛙,不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更谈不上树立远大的理想。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较传统、落后,缺乏创新性,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对课堂不感兴趣。三是没有形成完整的奖励竞争机制,部分汉语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性不高、工作责任感不强与教学主动性不高,得过且过。最重要的是大部分老师安于现状,没有接受新知识、新方法的欲望。若学校能对教学上的创新设立奖项,也许在教学方法上能得到较大改善。

在教学观念方面,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教师还没能转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授方法,未能实现从“教师如何会教”向“学生如何会学”的方法转变,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因循守旧,不能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善于引导发散学生的思维,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使少数民族地区汉语课的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高效率”和学生学的“低效率”成为突出矛盾。

3.文化的千差万别

文化因素及其内涵的确定,并不是语言研究和外语教学工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现代语言学尤其是其新兴边缘交叉学科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人们在教育实践中对语言本质及语言教学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文化背景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民族教育水平,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的提高。因此,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同时绝不能忽视文化因素。对汉语教师而言,汉语言文化知识应是汉语言教学内容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课堂上需要对文化知识做深刻的讲解;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汉语的学习和汉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他们学习汉语过程中不可分割的整体。少数民族学生已有的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与他们所学的民族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是相对应的,他们在生活和交往中已对此产生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他们的民族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所具备的文化背景知识,所认识的风俗习惯等都与他们所学的民族语言是一致的。然而少数民族学生已有的语言文化背景与他们所学的汉语言文化背景差异较大,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在他们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干扰作用。他们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民族语言的习惯和文化习惯硬套在所学的汉语言上。

二 解决策略

这里的汉语教学是指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开展汉语语言的教学,其中汉语教学包括教授汉语课程和利用汉语语言教授其他课程。下面本人就汉语言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改善的策略。

1.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好语言的保证,由于民族语言的存在,很多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就生活在本民族语言环境中。汉语言环境的缺失导致了汉语学习的困境。实践告诉我们,环境对于“语言习得”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必须致力于双语环境的建设。首先,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中的一景一物,精心布置双语环境,使双语文化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次,要求老师和学生在生活中尽量用汉语交流,从生活中学习汉语。最后,学校要努力开展各种汉语言学习的活动,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地说汉语,用汉语交流,用汉语解决问题,使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到汉语学习所带来的自由和快乐。他们快乐地接受着两种文化的熏陶,这样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效果就会越来越显著。

2.提高师资水平

教师是教学的主力军,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汉语教学方面,师资水平的提高一方面需要提高民族老师的汉语水平,我认为主要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在职教师的再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的汉语知识,灌输先进的理念,达到提高教师汉语水平的目的。(2)在教师中大力开展汉语文化活动,让少数民族教师更多地了解汉语文化的背景、底蕴等,了解汉语应用中的文化意境,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软实力。(3)对于教汉语的老师的资格进行严格把关,选用优秀老师,并对他们的教学进行考核。另一方面,实施内地汉语老师援助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计划,积极引进内地优秀的汉语教师。让汉语老师作为“外教”给少数民族学生授课,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发音能力以及汉语用语的语境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表达方式,要注重口语与书面语的结合、与姿态手势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们“民汉”两语兼通。讲解内容时要用简洁、条理清晰的语言,启发诱导时要用生动、形象的口语表达,以增强感染力。

3.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

新颖的教学方式必须建立在教材选材合理的基础上,然后再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目的在于将最实用、最形象的汉语生活语言带入课堂,一方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由于汉语言表达方式灵活,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语言环境性,不同场合、环境都有可能造成语意的变化。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在多媒体信息中身临其境地体验汉语言的应用,感受汉语言的独特魅力。例如:在我国的新疆地区,汉族人数几乎占半数,充分利用这些语言学习资源,给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在我校也有不少汉民学生同宿,所以同学之间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交流,促进少数民族同学汉语言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中尽可能地采用民汉学生同宿、同习的方式,为民汉学生创造共同交流的机会,促进民汉学生的语言交流,以提高民族同学的汉语水平。

4.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文化因素是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知识是语言所负载的,那么文化教学的作用应该是把语言中已有的文化内涵揭示出来。语言是文化的象征,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学习一种语言,要重视学习这种语言所属的文化。教师在对文化因素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注释直接阐述文化知识。这一方法比较灵活简便,在语言学习的各个阶段都可以用。开始时可以用学生的本民族语言来注释,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逐渐提高,可以用汉语来注释。之后学生可以自己阅读,省去了课堂上讲解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将文化内容融合到课文中。课文本身就是介绍某一文化习俗的文章,这样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就学到了文化,这是比较理想、效果较好的文化揭示方法。如《中华文化》课就是以文化为纲、结合语言点来教学的语言材料,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三,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课堂中引进有关文化项目的练习,对于把文化知识转化为技能是非常必要的。但要真正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还必须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语言实践。所以,少数民族学生应到汉民族聚居区去学习,深入他们的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汉文化,提高汉语水平。如果单纯地学习一种语言而忽视文化知识学习,就学不好语言。因此,在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言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三 结论

汉语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学生个人的发展,还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少数民族地区汉语言教学水平相当落后,这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挑战。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水平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着力于教学理论的学习,并致力于教学实践的改革,在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路华.藏族学生学习汉语言的制约因素[J].教育,2007(10)

[2]东尼亚.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学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