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与减排的关系范例6篇

节能与减排的关系

节能与减排的关系范文1

关键词:电力;节能减排;理论体系;技术支撑体系

作者简介:周海骄(1966-),男,浙江诸暨人,诸暨市供电局,高级技师。(浙江 诸暨 311800)

中图分类号:TK?????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6-0127-02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经济的腾飞,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根据国外的一些经验,节能减排机制是根据市场机制来建立的。由于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当前既要解决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矛盾,又要推进经济发展,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本文主要以建立长期有效的节能减排机制为出发点,制定电力节能的核心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旨在解决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一、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构架分析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因此进行节能减排十分必要。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符合我国国家标准,是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力手段,有利于构建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对于推动节能减排的工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

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包括三种:制度管理手段、技术创新手段以及调整改变产业结构来进行节能减排,要在技术、结构、制度上下功夫,综合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外经验,主要从市场机制、技术手段、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进行节能减排工作。

2.电力节能减排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竞争手段,充分配置市场资源,市场机制是节能减排机制的根本制度,但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节能减排的一些外部问题,比如环保、节能等。节能减排机制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可持续发展机制来进行补充,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市场机制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必须符合政治体制的标准,因此这就要求市场机制需要符合我国的国情。

3.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

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可持续发展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目的。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地质条件等因素,在很多偏远地区,法律手段并不能维护能源的耗费,因此必须完善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加强当地群众的节能减排意识,减轻节能减排的技术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对节能减排技术体系进行维护。

4.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节能减排的监管机构要对节能减排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技术是关键,因此应该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与培训,以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及时应对节能减排工作中出现的突发现象。

5.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节能减排工作的初始时期,制度和结构的节能减排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占绝大部分,是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途径,在节能减排的后期工作中,主要是靠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实施。管理得当,能对能源的耗费量进行有效控制,管理不当,则会造成浪费现象。因此,应强化管理体系的结构,制定一套完备的制度来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机制

1.考虑部分市场机制的电力节能减排

中国的电力企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没有突出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发电权交易中,可以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高效的发电机组代替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发电,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减排是现阶段发电模式的改变。

电源结构向低污染、高效率发展才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变现有的发电模式,使节能发电调度与经济补偿机制分离。随着节能减排的深化,在未来几年中,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要基本关停,转而采用新型的、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实现这种发电结构,既能够节省经济开支,又实现了科技、设备的现代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模式

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各司其职,市场应积极配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这样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短期或者中长期市场中,要建立立足排放和能耗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获得准入的主题,可以自行决策,自主参与市场交易,要体现出节能减排的效果,使节能减排与市场机制相统一,有效地对对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实行制约,为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提供机会。排污权交易是以环境保护制度为基础,依照一定的市场机制,通过买卖排污权的方式来控制排污。自从这种方式实行以来,排污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自主选择购买排污权,大大降低了污染。

在中国电力市场节能减排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每个地方都应该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不同的制度,主要是通过电力企业的担保进行融资活动,合同能源的管理机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和以减少温室气体为主的交易机制。

三、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

1.促进电力节能的手段和方式

电力节能减排的经济手段主要是通过在经济上进行制约来提高生产的成本,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法律手段主要是通过法律具有的威慑力来对排污者进行规范。电力节能减排的行政手段主要是把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落到地方政府上面来,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2.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电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电力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提高电力经济运行质量,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电力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

第一,进一步强化深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国家节能减排落实到位。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差别电价等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大对各地出台的优惠电价的制度,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能减排信息统计分析,建立节能减排的预警形势。加强节能电耗的工作。实现与电力监管机构联网,确保稳定达标。

第三,加强调度,督促各级调度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试制科学调度。发电企业和有关部门调度信息,通过强化监管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

3.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实施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在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落实以及执法监督方面要加大力度,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抓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的标准,制定一套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需管理和环境污染程度的机制,制定出节能减排的政策激励机制。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模式

首先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统筹,形成良性的结构发展体系,加大对清洁能源方面的发展,其次应通过源头控制的方法,达到标准兼治的效果,特别要对能源消耗不合理的源头严加控制,坚持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步调一致;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目标步调一致;依靠科学技术,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力度;节能减排在发电、配输电以及用电的全过程实行;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民众在节能生产中减少污染排放的意识。

四、建立节能减排的监管机制

在节能减排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各方面的监督管理机制,从监管方面来要求各部门及企业组织体系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执行力度在企业内的良性完善。对企业各部门要进行有效的监管职能分化,确保各司其职,对环保、节能、资源要进行社会性的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心,加强全民节能减排的意识,在能源利用高发期进行相关能源的限制。在进行监察管理的同时,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规划。

五、电力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

1.首先要创新节能减排技术上的推广应用

通过发展先进的手段,做好新工艺、新技术与材料设备方面的推广工作,有益的技术和先进的节能设备可以从根本上最大化的解决相关的节能减排问题。

2.节能发电系统功能

主要包括制定季度、月度和年度的组合发电基础方案,完善实行发电环节的节能调度计划与电网阻塞方面的自动化发电调控及在线的校正控制,对电网做好良性评估;完善节能支持系统,实现对火力发电机组能耗、脱硫设施等相关运行参数方面的有效监测。

3.污染物排放数据的认证与监测

包括年度调整系统、许可证跟踪系统和排污跟踪系统,对污染物排放数据是否达标进行监测;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系统的优化,可以作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技术支持。

4.电力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以及评价技术支持系统

主要包括电网损耗、机组发电能耗、热电联产以及综合利用排污监测、机组、脱硫和控制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评价。

六、结语

通过对电力节能减排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的分析探究可以发现:在现代化的生产中,节能减排系统可以有效的达到对污染源等方面的预控,提高生产的节能效能,完善生产。本文提出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智能体系能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的效率,还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根本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尚金成.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6):31-35.

[2]王慧芳.国华电力节能减排技术探讨[J].神华科技,2011,9(3):88-92.

[3]张焱,高赐威,王磊,等.华东电力节能减排监管现状及措施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0,12(4):5-10.

[4]谭忠富,于超.节能减排目标下燃煤机组电量分配模糊优化模型[J].电网技 术,2012,36(1):219-223.

[5]王志轩,张晶杰.中国“十二五”电力节能减排展望[J].中国能源,2010,32(12):5-9.

节能与减排的关系范文2

【关键词】电力 节能减排

一、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构架分析

(一)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

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包括三种:制度管理手段、技术创新手段以及调整改变产业结构来进行节能减排,要在技术、结构、制度上下功夫,综合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外经验,主要从市场机制、技术手段、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进行节能减排工作。

(二)电力节能减排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竞争手段,充分配置市场资源,市场机制是节能减排机制的根本制度,但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节能减排的一些外部问题,比如环保、节能等。节能减排机制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可持续发展机制来进行补充,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市场机制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必须符合政治体制的标准,因此这就要求市场机制需要符合我国的国情。

(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

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可持续发展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目的。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地质条件等因素,在很多偏远地区,法律手段并不能维护能源的耗费,因此必须完善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加强当地群众的节能减排意识,减轻节能减排的技术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对节能减排技术体系进行维护。

二、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机制

(一)考虑部分市场机制的电力节能减排。

中国的电力企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没有突出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发电权交易中,可以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高效的发电机组代替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发电,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减排是现阶段发电模式的改变。

电源结构向低污染、高效率发展才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变现有的发电模式,使节能发电调度与经济补偿机制分离。随着节能减排的深化,在未来几年中,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要基本关停,转而采用新型的、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实现这种发电结构,既能够节省经济开支,又实现了科技、设备的现代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二)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模式。

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各司其职,市场应积极配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这样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短期或者中长期市场中,要建立立足排放和能耗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获得准入的主题,可以自行决策,自主参与市场交易,要体现出节能减排的效果,使节能减排与市场机制相统一,有效地对对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实行制约,为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提供机会。排污权交易是以环境保护制度为基础,依照一定的市场机制,通过买卖排污权的方式来控制排污。自从这种方式实行以来,排污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自主选择购买排污权,大大降低了污染。

三、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

(一)促进电力节能的手段和方式。

电力节能减排的经济手段主要是通过在经济上进行制约来提高生产的成本,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法律手段主要是通过法律具有的威慑力来对排污者进行规范。电力节能减排的行政手段主要是把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落到地方政府上面来,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二)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电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电力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提高电力经济运行质量,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电力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

第一,进一步强化深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国家节能减排落实到位。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差别电价等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大对各地出台的优惠电价的制度,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能减排信息统计分析,建立节能减排的预警形势。加强节能电耗的工作。实现与电力监管机构联网,确保稳定达标。

第三,加强调度,督促各级调度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试制科学调度。发电企业和有关部门调度信息,通过强化监管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

(三)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实施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在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落实以及执法监督方面要加大力度,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抓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的标准,制定一套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需管理和环境污染程度的机制,制定出节能减排的政策激励机制。

四、电力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

(一)首先要创新节能减排技术上的推广应用。

通过发展先进的手段,做好新工艺、新技术与材料设备方面的推广工作,有益的技术和先进的节能设备可以从根本上最大化的解决相关的节能减排问题。

(二)节能发电系统功能。

主要包括制定季度、月度和年度的组合发电基础方案,完善实行发电环节的节能调度计划与电网阻塞方面的自动化发电调控及在线的校正控制,对电网做好良性评估;完善节能支持系统,实现对火力发电机组能耗、脱硫设施等相关运行参数方面的有效监测。

(三)污染物排放数据的认证与监测。

包括年度调整系统、许可证跟踪系统和排污跟踪系统,对污染物排放数据是否达标进行监测;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系统的优化,可以作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技术支持。

节能与减排的关系范文3

一、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在机关事务工作中的地位

节能减排作为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对于我们机关事务部门来说,只有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做好政府部门的节能减排工作,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

1、节能减排是机关事务部门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因此,政府机关作为党的政策的执行者,在全社会面前率先垂范,进一步加大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正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体现。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节能减排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在机关事务工作中,我们要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后勤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技术创新,全面推进机关后勤事业节约发展、环保发展、协调发展,让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

2、节能减排是机关事务部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在能源高度紧张、资源高度紧缺的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实现由粗放型向节约型的快速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切实保护环境,已经成了全社会的共识。中央领导人也呼吁人民群众以改变生活方式,帮助处理能源需求增加和污染严重的紧迫问题,并发起了“节能光荣,浪费可耻”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在新的形势下,国务院审时度势,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节能减排工作成为当前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国务院的相关规定,各级机关事务部门承担了政府机关的节能减排任务。因此,提高思想认识,推行政府部门的节能减排,是我们应履行的职责。湖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就此举办了多次宣传教育活动,要求全局职工提高思想认识,把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到全社会的高度,认识到节能减排对于国家经济的促进作用,用饱满的热情来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3、节能减排是推进机关事务部门后勤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实施节能减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绿色、节能、高效的机关后勤保障体制,是当今后勤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因为历史的原因,机关部门的后勤保障体制一直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效率比较低下,资源浪费严重,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影响。为改善这种状况,这些年来很多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对后勤体制进行了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特别最近几年来,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和深入,把节能减排工作与我们的后勤体制改革结合起来,用节能减排的理念来指导后勤体制改革的发展,用后勤体制改革来实践节能减排的思想,实现二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已经成为许多机关事务工作者的共识。湖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尝试。近几年来,我们在推进后勤保障体制社会化、市场化的同时,把节能减排也列入后勤改革的整体规划,以满足机关干部需求和方便职工生活为中心,提升和发展各种服务产业,抓好综合管理,强化监督力度,努力建设一个能耗小、效率高的后勤综合保障体制。

二、节能减排在机关事务工作中的作用

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对于机关事务部门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因为做好政府部门的节能减排工作,不仅有利于强化和巩固机关事务部门的工作职能,促进机关事务工作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建设节约型政府机关,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机关事务部门应当深化认识,紧抓机遇,开拓进取,积极创新,不断把节能减排工作推向深入。

1、有助于强化和巩固职能,促进机关事务工作发展

长期以来,机关事务部门承担了政府机关的服务和保障职能的同时,也承担着一部分管理职能。近年来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机关事务部门的职能也在发生变化,开始由简单的服务型向综合管理服务型过渡。节能减排作为国务院新近赋予机关事务部门的职能,认真履行好这项职能,不仅能够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强化机关事务部门的管理职能,促进机关事务工作的发展,实现机关事务部门职能的顺利转型。认识到这一点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考核机制,研究制定发展节能减排的各项制度和政策措施,通过多种手段促进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充分履行好这项职能。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把节能减排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开拓新的职能,例如政府环保用品采购

、国有资产节能综合管理等,实现节能减排管理职能的外延化、系统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只有认真履行好节能减排这项法定职能,拿出优异的工作业绩,才能取信于党和政府、取信于人民,才能促进机关事务管理职能立法早日出台,从而不断巩固和拓展机关事务部门的工作职能。2、有助于建设节约型机关,降低能源消耗

当前我们政府机关的能源消耗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每年都要为此消耗大量公务开支,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和消耗的增加,这种开支还可能继续增长。面对严峻的形势,推行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建设节约型机关,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需求。建设节约型机关,要求处处讲节约,时时讲节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努力降低能耗。机关事务部门作为政府的“管家”,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努力降低能源消耗和公务开支,不仅是对党负责,也是对人民负责。在具体工作方面,应着重抓好水电节约、降低公车油耗、办公楼节能改造、土地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等重点工作,订立详细的能耗标准,从大局部署,从小处着手,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努力把节能减排的目标落到实处。在这方面,中央国家机关率先垂范,已经完成了多项节能改造工程,其中许多先进的经验和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湖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在这方面也借鉴了国管局和兄弟省市局的相关经验,在建筑节能改造、水电油气降耗、公务用车节能、资源集约化利用等领域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有助于树立政府良好形象,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

节能减排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政策,关系到国家经济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能否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节能减排不仅是机关事务部门的工作职责,也是全社会所共同承担的一项责任。因此,机关事务部门所推行的政府机关节能减排工作,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政府机关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在全社会的节能减排事业中具有表率作用。“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节能减排,政府先行,党政机关只有率先实行节能减排,实现能耗降低和资源节约,才能取信于全社会,才能推动节能减排事业向社会各部门各行业深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机关事务部门承担着制定和组织实施规划、制定消耗定额等法定职责,作为“规矩”的制定者,更要带头执行做表率。为更好地发挥政府机关的引导作用,湖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除以身作则、积极推进政府节能减排工作外,在推行节能工程改造和建设循环经济时也积极尝试向环保绿色产业倾斜,扩大环保绿色产品和技术的采购和应用比例,用实际行动为全社会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应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节能减排是一个复杂、长期、艰巨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寸土而成泰山,汇小流而成江海,而不能急于求成,指望一蹴而就。在推行这项工作时,为保障节能减排工作顺利开展,我认为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节能”工作与“减排”工作之间的关系

节能减排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含节能和减排两个重要方面,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节能是指减少能源浪费,减排是指降低废气排放。一般说来,节能是我们当前工作应抓住的重点,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减排工作,要做到两手并抓,有所侧重。首先,我们应把节能放在首位,在机关后勤各个领域开展节能降耗工作,重点是做好办公楼房节能改造和公务用车节能改革。这两项是目前政府机关能源消耗的大户,抓住重点,认真做好这两项工作,节能工作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我们也不能放弃减排工作,在抓好节能的同时,也要把减排的目标落到实处。我国已经批准并加入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废气排放已经是大势所趋。我们要本着为国家为人民负责的态度,把减排工作做好。目前,在一些机关事务部门中,可能会出现重节能轻减排的现象,人为地把节能和减排割裂开来。我认为这样不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我们要用系统的、全面的观点处理好节能和减排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健康发展。

2、处理好与政府其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节能减排工作的系统性和广泛性,决定了机关事务部门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处理好与其他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因为其他各政府部门是节能减排工作的“客体”,是我们推行节能减排的工作对象。处理好与这些部门之间的关系,对于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要处理这些关系,以下三点必不可少。首先是明确自身的定位。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机关事务部门既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我们既要加强管理和督促,制定各单位的节能降耗指标并监督实施,也要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为政府各部门推行节能减排提供完善的服务保障。其次是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内因才是决定事务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要做好节能减排,关键还是要靠各部门自身。我们要积极发动各个部门的主观能动性,依靠他们自身来推动本单位的节能减排工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在重视内因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机关事务部门的引导、宣传、规范和监督作用,通过内外结合,保障节能减排工作目标的实现。

节能与减排的关系范文4

5月24日,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在全国财政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表示,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979亿元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比上年增加251亿元。

一直以来我国对系统性节能减排关注不足。2011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均未完成年初预定目标,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然而随着提振经济的需要,节能环保产业有望迎来政策密集出台期。与此同时,作为我国经济和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园区在推进系统性节能减排方面愈发体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以重点园区为抓手推进系统性节能减排,是当前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提高系统性

当前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系统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侧重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对中小企业关注不足。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体,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企业层面的节能减排,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工作、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等等。

综观中央和各地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可以发现其中所涉及的企业绝大多数是大型重点企业,中小企业涉及较少。当前很多大型企业在节能技术、能耗水平等方面已经居于国家甚至世界先进水平。而占我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大多能源使用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量大,且分布广,存在很大的潜在节能减排空间。

其次,侧重产业链重点环节的节能减排,上下游衔接不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侧重重点企业内部节能减排;二是侧重重点产品节能和单项技术推广应用。

每种产品从原材料获取、加工、生产,到消费使用,再到废弃和最终处置,整个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消耗资源能源和排放废弃物。但是,我国对重点产品节能、工业重点用能设备及某些能耗重要环节的单项技术关注较多,从系统的角度推进某个产业链整体的节能减排政策措施比较缺乏。

再次,侧重重点行业节能减排,行业与行业之间联系不够紧密。重点用能行业一直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抓手。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过快增长,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推进重点用能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和工业重点用能设备的能效标准修订工作等措施的实施,为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产业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产业与产业之间存在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通过产业之间的共生或者协同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空间很大,潜力尚待挖掘。

寻找突破口

产业园区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由于其具有的空间集聚、专业化、网络创新、规模经济等特征与优势,使得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推进系统性节能减排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以产业链作为分类依据,将产业园区分为产业链不同环节企业集聚形成的园区、同一环节企业的集聚形成的园区和不同产业之间集聚形成的园区三大类。不同类别的园区具有不同的特点,为系统性节能减排创造了便利条件。

第一,便于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节能减排。这类园区的显著特点是一家核心企业完全控制了园区产品价值链的某个或某几个结点,上下游结点则由众多中小企业完成。

核心企业规模较大、技术先进、资金实力雄厚,以核心企业为主导建设绿色供应链,可以实现节能减排效应在上下游环节的扩散,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

第二,便于设施和平台共享,实现污染物集中治理。这类园区内集聚了大量的中小型企业,且大多集中在产业链的某一环节。单个中小企业一般存在资金短缺,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能耗较高,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指标落后,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低的问题。

在园区内,大量的中小企业集聚在一起,消耗的资源能源、排放的废弃物都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使得集中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废弃物回收管理中心等基础设施也具有了经济可行性;同时可以通过科技研发中心、投融资服务平台、物流平台、废弃物交换信息平台、再生资源集散分拣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共享大大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废弃物排放水平。

第三,便于产业间融合发展,实现协同节能减排。这类园区一般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导产业,同时存在几条主导产业链。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通过协同作用,实现废弃物综合利用或者能量梯级利用,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这符合了循环经济的理念,把一个产业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另一个产业的投入或原材料,构建一个循环经济产业链网,把生态设计、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同时广泛采用节能、降耗、防污和循环再利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例如,曹妃甸工业园区全力打造了钢铁、电力、石化三大循环经济链条,三者之间有机衔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减排之策

当前,以重点园区为突破口推进系统性节能减排已经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开始着手实施。针对重点园区在推动节能减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首先,要做好新建园区节能减排统一规划。新建园区要实现系统性节能减排,没有科学的规划、合理的组织很难成功。必须坚持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能源集成。不仅要求各企业能源使用效率最大化,而且园区要实现总能源的优化利用。途径主要有两条:能源梯级利用与热电联产。二是物质集成。根据企业的上下游关系,科学管理和调整园区内物质流动的方向、数量和质量,通过集成技术,完成园区生态网络的构建。三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共享。主要包括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固废回收和再生中心、绿地等基础设施,信息共享平台和关键技术创新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

其次,要抓好传统园区节能减排改造。具体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优化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集成优化基础设施,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

再次,建立科学的“两型”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无论是新建园区还是传统园区改造,衡量其节能减排效果都离不开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园区层面的系统性节能减排迫切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做指导,否则其实施效果难以衡量,不利于整个园区节能减排的改进与完善。

当前从不同侧重点对园区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已经存在,但是在评价节能减排效果方面不具备系统性。在遵循现有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系统性节能减排的特征,构建科学的“两型”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是当务之急。

最后,组织实施典型园区试点示范工程。为了探索系统性节能减排的路径和模式,建议组织和开展系统性节能减排试点示范工程。

节能与减排的关系范文5

【关键词】节能减排;城市;评估体系;评估指标

一、背景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资源的消耗也随之增加,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们在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在忍受这环境恶化带来的苦果。城市节能减排的提出对改善目前环境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节能减排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有必要建立城市节能减排评估体系[1]。

城市节能减排评估指标是城市节能减排评估体系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节能减排指标是可以表征或测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或一个单位在能源节约和污染减排方面的状况,是一种可以指示现状、确认挑战、分析原因、评估发展、监督实施和评价结果的有效工具[2]。

目前,我国城市节能减排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能够制定出一套成熟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节能减排评估体系,对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环境质量,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节能减排评估指标的构建

1.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

针对城市节能减排而言,它是有许多相互独立、关联的指标构成,将这些指标综合起来,分析并评估该城市节能减排的绩效,为制定相关政策制度作参考。

(2)整体性原则

一要做到全面性,使所选取的指标能够全方位的覆盖整个城市的节能减排工作,而且应考虑各种可能影响到城市节能减排评估的因素,从而使评估体系更加全面。二要做到系统性,城市节能减排指标应适用于城市中的各行各业。因此,其指标的选取必须要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概括性。

(3)实用性原则

数据的采集尽可能采用应尽可能采用我国现行的城市能耗统计标准,保证其数据的权威性、减小采集数据的工作量,并且尽量选择定量的评估指标。

(4)科学性与可靠性原则

指标体系一定要建立在对系统充分认识、充分研究的科学基础上, 较客观和真实地反映节能减排状况, 一套指标体系囊括数百个指标, 看似全面复杂, 实际上在指标的取舍过程中忽视了指标的重复性及相互间关联的机理, 造成部分指标的作用因素过度加大, 反而使测评结果失真[3][4]。选择的评价指标数据尽量取自城市统计年鉴、能源消耗定期报告等政府公报,使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5)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的数据必须易于搜集和计算、概念明确、内容清晰,以减少主观臆断的误差。构建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必须在满足监测与评价目的的前提下, 尽可能采用相对成熟和公认的指标, 以便于评价结果的比较与应用[3]。

(6)动态性原则

城市节能减排指标体系会随着社会、经济等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所以选择指标时应充分考虑其动态变化的特点,从而保证评价体系结果能够更好地描述与度量未来的发展趋势,提高其结果交流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7)独立性原则。

评价指标之间应遵循相对独立的原则,使各指标相互不受影响或影响极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2.指标构建

(1)城市能源消费类指标

能源消费类指标可以反映该城市的节能绩效。本文选取了3个指标来反映城市能源消费的情况:一是煤炭消费总量,指该城市内各行业和居民生活消费的煤炭总量;二是石油消费总量,指该城市内各行业和居民生活消费的石油总量;三是天然气消费量,指该城市内各行业和居民生活消费的天然气总量[5];

(2)城市能源效率类指标

节约能源, 一方面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就是要发展清洁能源。本文选取了3个指标来反映城市能源效率的情况。

①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 指该城市的能源在一定时期内加工转换产出量与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的比率。

②能源自给率,指该城市能源生产量与原煤、原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供应总量的比率。

③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指该城市消费的太阳能、风能、水电、核电等可再生资源消费在该城市能源总消费中所占的比重。

(3)城市能源利用类指标

能源节约主要是从能源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方面来考察的。

①单位GDP能耗,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指该区域的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与地区生产总值(万元)之比,该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的经济活动对能源的利用程度。

②单位GDP电耗,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电耗。指该区域的全社会用电量(kWh)与该地区生产总值(万元),该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的经济活动对电力的利用程度。

③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指该区域的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与工业总产值(万元)之比,该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内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对能源的利用程度。

④单位GDP用水量,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指该区域的总用水量(吨)与地区生产总值(万元)之比,该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的用水效率。

(4)废弃物排放类指标

减排也是节能减排评估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废弃物排放类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的减排绩效。本文选取了以下8个指标来反映城市废弃物排放的情况。

①单位GDP废水排放量,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废水排放量。指该区域的废水排放总量(吨)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万元)之比,该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的废水减排绩效。

②单位GDP固体废物排放量,即单位地区生产总产值固体废物产生量。指该区域的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吨)与单位地区生产总产值(万元)之比,该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的工业固体废物减排绩效。

③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指该区域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 的含量,该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的工业废水减排绩效。

④工业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指该区域排放的工业废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该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的工业废气减排绩效。

⑤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指该区域排放的工业废水中氨氮的含量,该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的工业废水减排绩效。

⑥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指该区域排放的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的质量分数,该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的工业废气减排绩效。

⑦单位工业总产值工业废气排放量:指该区域的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立方)与工业总产值(万元)之比,该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的工业废气减排绩效。

⑧PM2.5 最大日均浓度值:指该区域PM2.5每天平均浓度值中的最大值,该指标可以反映测控空气污染的程度。

(5)废弃物治理类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的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绩效。本文选取了6个指标来反映城市废弃物排放的情况。

①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指该地区的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与工业废水总量之比。

②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指该地区的工业废气排放达标量与工业废气总量之比。

③工业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率:指该地区的工业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量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之比。

④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指该地区的城市生活污水排放达标量与城市生活污水总量之比。

⑤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该地区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与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之比。

⑥工业烟尘去除率:指该地区工业烟尘去除量与工业烟尘排放量总量之比。

(6)城市废弃物利用类指标

废弃物利用类指标用于反映该区域对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绩效。本文选取了3个指标来反映城市废弃物利用的情况。

①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该区域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之比,该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对工业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绩效。

②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指该区域的工业重复用水量与工业总用水量之比,该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对工业废水的循环利用绩效。

③“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价值:指该区域把“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作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产品价值,该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对“三废”循环利用而产生经济效益的绩效。

(7)环境质量

城市节能减排,就是为了要恢复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因此我们应该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本文选取了4个指标来增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①城市森林覆盖率,亦称森林覆被率,指该城市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城市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

②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指在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面积占建成区的百分比。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城市中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

③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知城市公共绿地面积与城市非农业人口的比值。

④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发展速度和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也是计划生育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

三、城市节能减排评估体系的构建

1.评估目标及其功能

(1)评估目标

对于任何一种评估,完善的立法和导则是评价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但对于城市节能减排评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立法和导则体系。当前,多元化的评估主体应从不同的角度,根据所评估城市节能减排的现状及发展去史向有关决策部门提供相关的生态安全信息,进而促进城市节能减排评估工作的规范化与法制化[6]。节能减排项评估的终极目标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促进能耗降低、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优化产业结构[7]。

(2)评估的功能:

①反映功能。城市节能减排评估体系可以反映出该城市的能耗状况、减排状况等节能减排成就,与此同时会暴露出在这一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作为进一步分析和决策的出发点。

②监测功能。检测功能是反映功能的延伸,是动态中的反映功能。该功能不仅可以对节能减排各指标进行监测,也可对有组织有目的的系统调控进行监测。

③导向功能。通过反映功能和监测功能,决策者可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析,进而为决策者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方向作指导。

2.评估依据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现存的环境资源已经很难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而环境问题的日益增加更给发展带来了阻碍。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利用率低、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瓶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政府必须作出一系列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兴衰的战略性、全局性的决策决定。这就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城市中的各个行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综合合理利用各种资源能源,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能源废弃物的排放,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评估方法

(1)扩展DEA模型――超效率(Super Efficiency)评价模型

扩展DEA模型――超效率(Super Efficiency)评价模型,由Andersen P 和Petersen NC于1993年提出的 , 能对DEA 的有效单元进行排序。其形式为:

其基本思想是在评价第k 个决策单元效率时, 第k 个决策单元的投人和产出被其它决策单元的投人和产出的线性组合所替代, 将第k 个决策单元排除在外。一个有效的决策单元可以使其投人按比例地增加, 而效率值保持不变, 其投入增加比例即为超效率评价值[3]。

(2)节约指数法

节约指数,也称为资源环境绩效指数(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REPI),由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在 2006 年提出的,其核心是通过资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强度来综合反映社会的节约水平。资源环境绩效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REPIj是第 j 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绩效指数;

-----wij为第 j 个地区第 i 种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的权重;

-----xij为第 j 个地区第 i 种资料消耗或污染物排放总量;

-----gi为第 j 个地区的GDP总量;

-----xi0为全国第 i 种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总量;

-----G0为全国的 GDP 总量。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绩效指数越低,则其资源环境绩效水平越高或节约程度越高;如果资源环境绩效指数越高,则资源环境绩效水平越低或节约程度越低[8][9]。

(3)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是目前在绩效评价时所采用的一种相对成熟的方法,它是依据城市、企业各项指标实际数据的内在关系确定各项指标在总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即由数据本身确定指标权重,因此具有较强的公正性和客观性[7]。

四、小结

我国节能减排的发展现状要求我们需从城市入手。然而,目前我国的城市节能减排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了针对城市节能减排的评估体系。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我们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完善城市节能减排评估体系:

1、逐步建立并完善国家对城市节能减排的制度政策,使节能减排更加有法可依;

2、进一步加强社会公众对城市节能减排工作的了解和关注,加强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作用;

3、借鉴其他国家在城市节能减排工作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出更符合我们自己的节能减排制度。

相信在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城市节能减排事业将不断进步,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终将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喜云.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节能减排评价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1

[2] 吴国华.中国节能减排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 宋马林,杨杰,孙欣.国内各地区节能减排评价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1)

[4] 苏为华. 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1

[5] 王鸣涛.区域节能减排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11)

[6] 李辉,魏德洲,张影,周玲.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7] 王曼,杨峻峰.节能减排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期券期货,2010(1)

[8] 罗岑.上海市节能减排评价体系及应用[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2011

[9]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节能与减排的关系范文6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节能减排; 信息披露; 利益相关者

一、引言

2010年7月12日,紫金矿业公司公告称:2010年7月3日,位于福建上杭的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突发渗漏环保事故,起因于前阶段的持续强降雨,本次事故将对紫金山铜矿湿法厂铜的生产产生重大影响,废水已造成福建汀江污染。这一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讨论,上市公司不仅要为股东创造财富,也应该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特别在节能减排的经济大背景下,上市公司应当承担起这一责任。

2007年11月,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精神,切实做好与节能减排有关的授信工作。其中二十一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节能减排授信工作的信息披露,公开本机构的节能减排授信政策和标准,披露存在重大耗能、污染风险的企业和项目的授信情况等,接受市场和利益相关者的监督。

2010年9月,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环境保护部以上市公司为对象,制定了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环境保护部公开征询《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意见,《指南》要求,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等16类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应当年度环境报告,定期披露污染物排放情况、环境守法、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环境信息。

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不仅是环境保护背景下的一种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和环境会计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不仅要求我们制定完善的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披露规则,也要求与之相关的群体、个人能够监督上市公司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上市公司节能减排,所以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披露显得非常有必要。

二、上市公司节能减排利益相关者分析

上市公司节能减排利益相关者是指与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有关的股东、债权人、员工、社会公众等,由于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涉及的是环境保护的信息,所以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传统利益相关者理论下的股东、债权人等,也牵涉到上市公司所在地附近的居民等。需要指出的是: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披露需要得到监管部门的监督,还需要政府立法部门制定法律规定这种信息披露,以及地方政府需要处理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所以从广义的利益相关者出发,分析上述群体与上市公司的关系。

上市公司节能减排过程中,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利益矛盾。节能减排治理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有时甚至需要牺牲企业利益、局部地区和行业的经济发展。而节能减排的受益者,则是全社会。对于节能减排的实施者,其成本和收益往往是不对称的,成本大大高于收益。这决定了企业不会主动如实地披露节能减排信息,所以我们不仅需要发挥投资者和债权人、员工的公司内部监督作用,也要发挥监管部门、第三方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一)投资者

由于紫金矿业A股股价远高于H股,表明A股市场上有较多大资金青睐紫金矿业,负面信息出现以后,这些资金马上出逃未必有太大好处,因此相当多资金选择了继续留守,需要等待其他投资者接盘。相比之下,香港投资者更多考虑公司素质和投资价值,因此可能出现“用脚投票”的情况,造成股价的暴跌。所以投资者在事后很难做出节能减排的监督,改进这一现状的方法是形成良好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观,强调上市公司需要承担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节能减排的义务。投资者需要改变观念,选择那些有社会责任感、切实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的企业,而拒绝只顾经济利益,置社会利益于不顾的企业。因为从长期发展的角度,只有前者才更有发展潜力,而且在加大对节能减排不如实披露的处罚力度后,投资者可以自动鉴别出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进而选择节能减排信息如实披露的公司。

(二)债权人和员工

上市公司主要的债权人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关心上市公司经营情况,而商业银行关注节能减排信息也是为了更好地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特别是立法规定节能减排信息披露的规定。在日本、德国等公司治理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可以参加企业内部治理的体制,缓解企业治理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需要关注企业节能减排信息与实际经营活动的不同,对于两者不同的企业应该给予举报并且不提供贷款。而对于上市公司员工而言,需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了解《劳动法》的相关知识,由于牵涉到员工的切身利益,所以员工会了解自己的工作所受到的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危害情况,员工会对比这些情况与节能减排信息,进而起到另一层的监督作用,当然这需要一种信息反馈机制,确保举报渠道畅通,真正地实现这种监督作用,这就需要政府的立法支持。

三、政府立法与地方政府的利益相关者考虑

上市公司节能减排过程中,政府需要推进立法和执法,提高政府的监督、监管能力,营造合适、适宜的市场环境。因此,政府需要立法规定上市公司节能减排的具体要求,制定合理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指标的设定要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兼顾环境的承载能力;细化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的目标、内容和管理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切实保障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披露的规范法、法制化。

(一)完善法律规定,加强执法力度

第一,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制定有关节能减排信息披露方面的法规,监管部门必须规定上市公司需要披露的环境信息内容,并规定其披露形式以及定期披露的时间,其中应对重污染行业制定更加严格的披露规定。第二,对于不符合规定的企业,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企业违法和不履行节能减排行为的惩处力度,这是保证上市公司切实履行节能减排业务的重要前提。第三,环保部门、证券监管机构的核查是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一环,环保部门证券监督机构需要通力合作,在环境保护执行、节能减排披露等方面合力进行监督,内容包括:重大环境事件的临时环境报告审查、相关信息披露工作的及时性、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性等。

(二)创新反馈机制,确保渠道畅通

无论是对于上述员工、债权人或者投资者,以及社会民众的监督,一个良好的反馈机制和监督渠道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政府监督部门不仅仅要监督上市公司的节能减排信息披露,还需要创造条件、通过公开电话、政府电子信箱等资源,构筑统一的投诉平台,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除此之外,在制定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披露要求时就应该将社会民众的意见考虑在内,不仅有利于社会形成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意识,也使得民众监督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的积极性增强。

(三)地方政府的责任

对于地方政府,相较上市公司节能减排的信息,他们往往更关心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他们关心的是企业有关污染环境的事件是否会影响到企业的业绩。政府在紫金矿业这次污染事件中扮演了排污合谋者的角色。并且在当地的官员当中,也有很多通过各种关系持有着紫金矿业的股票。但是现如今地方政府考核机制已经从“唯GDP”机制转变后,环境保护也应该纳入政府政绩考核的标准,这将会增加地方政府的责任,使得上市公司节能减排工作不到位与地方政府的职责联系在一起,形成地方政府的又一层监督作用。

四、公众监督节能减排信息

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披露的有效推进,单单依靠政府和上市公司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需要新闻媒体舆论的监督,需要非政府第三方的共同作用,组成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监督体系,共同推进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披露的发展。

(一)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

媒体应充分发挥公众舆论工具的作用,对节能减排做得好的上市公司进行积极宣传,这不仅有利于鼓励上市公司节能减排的行为,也使得节能减排信息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营造关注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与社会责任履行的氛围,并且对公众举报上市公司污染环境等行为进行如实报道,与社会公众一起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

(二)发挥非政府组织的推动作用

非政府组织是推动上市公司节能减排的重要力量。非政府组织包括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协会、行业协会等。它们通过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调查,揭露企业社会责任失责行为,通过社会舆论的压力和市场的动力,有效地制约上市公司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缺失行为。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当承担实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第三方”审核的任务。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并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实施“第三方”审核的相关准则。对于非独立环境报告中的环境信息的“第三方”审核,可以由获得环境保护部认可的相关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核,执行独立的环境报告的审核。

(三)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社会公众以已经颁布的国家法律或条例为依据,监督节能减排立法、执法机关的工作。对于上市公司所在地周围的居民而言,他们有意愿去监督上市公司节能减排的信息,而且在上述监督反馈渠道的作用,他们能够将反映的信息传达给监管部门,不仅有利于约束上市公司节能减排的行为,也有利于监督监管部门的管理行为。对于其他社会公众而言,他们可以通过网络等方法监督上市公司节能减排的信息披露,对上市公司披露的合规性与真实性进行关注。

五、结束语

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我们发现最具有激励意愿的是中小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监管部门,但是前两者的监督意愿是出于公司价值和公司现金流量考虑,所以这种监督职能具有不可置信威胁性,即当公司出现节能减排信息不如实披露时,中小投资者和债权人可能因为担心公司遭受罚款和经营业绩的下降而不向监管部门举报,而是通过其他途径告知上市公司掩饰这种行为。

所以我们需要制定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披露具体细则,充分发挥社会公众与监管部门的合作监督,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要求、开辟社会公众监督的反映渠道;避免地方政府在节能减排事件上的“合谋者”角色,将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披露与地方政府政绩联系在一起,辅助于发挥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第三方力量,形成全方位的上市公司节能减排信息披露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 吉海涛.利益相关者视角下资源型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辽宁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