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方向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方向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方向论文

管理方向论文范文1

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管仲便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经过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以人为本的思想、人文的发展方向仍然在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最基本的要素,要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促进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实行人性化的管理理念,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在这整个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实发挥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被管理地位转变为参与者、决策者,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决策权和话语权,这样才能充分地将人文理念贯穿到整个高校教育的管理工作中去。

二、存在问题

虽然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春秋时期便已经形成,但是将人文理念运用到高校教育的管理工作中去的时间还不长,经验还不够丰富,在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

(一)高校教育的管理观念缺乏人文性

目前,我国的部分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还存在片面强调教育管理的社会性,对教育自身的特征特点理解不够深刻,对于教学的规律的相对性不够重视,往往容易陷入强调管理统一性的误区,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多样性发展,对于学生的积极能动性的忽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进步发展,影响了社会的快速进步发展。

(二)高校教育的管理模式缺乏人文性

当前,大多高校的管理模式仍然比较僵化,教学管理目标较为单一,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目标的及时、合理调整,同时,由于教学方式方法的固化,对于教学的效果也不能随机应变,导致了教学工作脱离教育实际,更不能充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学生学不到想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积极性将会大大降低。

(三)高校教育的管理机制缺乏人文性

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正在实施,已经从宏观的改革转向了微观层次的教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变革,但是教育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体制因素和观念的影响,还没有真正做到简政放权,这种现状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管理活动的开展需求还不能适应,不利于教学管理的整体改革。

三、人文方向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教育管理的理论日趋多元化

目前,存在着多种关于高校教育管理的理论,较为知名的有校本理论、人文理论和流程理论等。校本管理理论就是以学校作为主体,充分尊重学校的自住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充分尊重学校的自主管理权,从而进行高校教育的管理工作。以人为本的理论,是强调人的主体地位,高校的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那么人既是管理的客体,也是管理工作的主体,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要将教师和学生放在更加主体的地位上,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完成工作任务。

(二)教育管理的手段日益现代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信息技术也逐步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校园网络、电子化的办公系统为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也逐渐被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所影响和改变,高校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给人的思想、人的行为等多个层面带来的影响,要重新定位管理职能,将现代化充分运用到管理工作中去。

(三)教育管理的环境人文化

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教育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不单单停留在教学中,而且对于校园的文化、环境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在发展中,要更加重视校园文化的营造,要形成兼顾审美文化、导向文化、学习文化等的和谐校园,使学生在校园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被管理被约束走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提高校园文化水平。

四、总结

管理方向论文范文2

参考文献的写作是为了方便读者在进行同一学术研究时指引正确的参考方向,也为了方便读者在论文的阅读过程当中对文中论点的核查。来看看学术参考网的小编采编收集的关于企业战略管理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孙天琦.合作竞争型准市场组织的发展与产业组织结构演进[J].中国工业经济.2001(03)

[2]王蔷.论战略联盟中的相互信任问题(上)[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04)

[3]高艳.中国汽车工业产品创新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

[4]周斐斐.我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5

[5]邓丽娜.中国汽车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及需求预测[D].西南交通大学2005

[6]周军.提升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7]郭样.基于时变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我国汽车工业增长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08

[8]郭强.中国汽车工业二次技术创新的战略抉择[D].河北大学2007

[9]冯仕.X企业战略联盟模式的设计、实施和控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10]罗智波.中国汽车企业的跨国战略联盟对策[D].四川大学2005

[11]刘振.案例-3A公司战略联盟策略的分析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4

[12]王瑛洁.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

[13]丁宝才.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

[14]张景辉.新民采油厂精细量化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吉林大学2009

[15]袁文博.基于生态足迹的南宁市生态安全评价[D].吉林大学2010

[16]宋婷婷.基于“资源诅咒”理论的山西省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s吉林大学2010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斐.建筑企业如何迎接加入WTO带来的挑战[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

[2]周斌,郭军勇,薛梅.加入WTO对中国建筑业的影响分析[J].平原大学学报.2002(04)

[3]刘志斌.加入WTO后中国建筑企业的战略抉择[J].建筑.2002(10)

[4]陈江.建筑业应对WTO的主要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02(09)

[5]杨东波.论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改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6]田权魁.大型建筑企业综合实力评价研究[D].武汉大学2005

[7]曾忆陵.国有特大型建筑企业集团跨国经营的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8]刘维庆.我国大型建筑企业资本经营与运作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1

[9]郑晓玲.基于熵理论的大型建筑企业核心决策团队的构建[D].浙江大学2013

[10]李尚民.我国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竞争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1

[11]汪志刚.中国大型建筑企业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

[12]石昕川.我国大型建筑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参与基础设施PPP项目的角色分配研究[D].重庆大学2012

[13]黄运祥.加入WTO后地方建筑企业的发展对策[J].建筑.2002(08)

[14]王璞等着.战略管理咨询实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5]黄强编着.建筑企业管理与改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6]张秀玉编着.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7]孙班军等编着.企业集团管理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8]陈朝阳,林玉妹编着.中国现代企业制度[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19]许晓明主编.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案例精选[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0]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学会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若干问题[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21]黄耕.加入WTO对我国建筑业的一些影响[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2(02)

[22]陈建国.进入WTO影响建筑市场的基本因素及其分析[J].基建优化.2002(02)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陈雄辉.技术创新的人文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谢旭光.基于复杂网络的企业竞争力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

[3]刁玉柱.嵌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的企业战略延伸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4]包玉泽.技术能力视角与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企业升级[D].武汉大学2010

[5]蔡利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分布式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10

[6]赵永杰.基于企业家精神的动态能力生成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7]马鹤丹.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企业知识创新系统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8]李福成.新型国有企业定位与效率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9]毕楠.基于声誉资本的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创造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10]王雅娟.基于组织间信任的知识链演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11]韩文海.基于隔离机制的竞合效益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12]李泽建.企业持续创新过程中重大风险识别与动态演进规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

[13]张瑾.顾客参与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江苏大学2014

[14]熊磊.技术资源与国际技术许可排他性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5

[15]郑祖婷.基于引进式技术跨越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研究[D].天津大学2014

[16]张健.企业联盟能力、技术中介与创新绩效的关联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

管理方向论文范文3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民族地区的行政管理历来是中国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皇权统治下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族地区多元行政管理制度。这一制度不仅形成了少数民族传统行政管理制度文化的基本内核,而且也成为新型行政管理制度转换的起点。研究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行政管理制度文化与民族地区行政管理的相互联系与有机结合,不仅有助于继承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助于民族地区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民主法制的建设。

一、少数民族传统行政制度的多元特征

截至新中国成立,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形态是一幅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立体画卷。人类由低向高纵向演进的社会历史发展形态,被中国少数民族在同一时空中以横向展开,使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等前资本主义诸社会形态同时并存。这种历史景观构成了中国少数民族行政管理制度的多元模式。发展不平衡条件下中国少数民族行政制度的多元特征,是少数民族内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差异性在行政制度上的同一时空中的横向展现,其基本内涵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在皇权统治条件下,统治阶级以基本组织形式和管理手段对少数民族进行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即在我国以郡县制框架来实现对少数民族的直接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与此同时,皇权统治又受到时空地域的制约,对于尚不能直接统治的少数民族地区,以一种渐进过渡的方式来实行制度认同和社会整合,即以我国诸朝实行的羁縻制度来实现对少数民族间接的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这样就构成了郡县制与羁縻制并存的少数民族行政管理制度的二元结构;二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一方面,封建中央王朝或通过郡县制或通过羁縻制将封建行政管理要素注入少数民族地区;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传统行政管理制度,尤其是民族基层传统行政管理制度。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少数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分别处于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等前资本主义诸社会形态,这样就又构成了封建王朝皇权统治下少数民族行政管理制度的多元模式。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之而呈现的多元统治制度特征也是多方面的:

1、少数民族传统行政制度多元特征的地理环境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不仅会产生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也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方式和行政管理方式。生活在山林中的少数民族,由于山高林密、水激堑深,交通十分不便,地理环境十分封闭。这不仅造成了山地民族游猎游耕、刀耕火种的经济生产方式和原始共产主义的交换分配方式,而且使其家庭社会组织、行政管理等具有独特的山林特点。一方面这些民族社会组织还保留着浓厚的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部落形式;另一方面,以地缘为纽带的村社组织兴起并有逐步取代前者的趋势。而由于各民族所处的局部自然地理环境又有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周边经济、政治、民族等经济社会环境的差异,使各山地民族的社会组织形式和行政管理模式又出现了多样化的格局。如云南山地民族中,傈僳族社会实行的是称为“坑”的父系大家族的社会组织形式和行政管理模式,怒族的社会组织形式包括氏族、胞族、家族及村社等形式并形成不同的管理方式。而佤族则是家庭、家族、村寨和部落不同等级社会结构并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王子行政管理模式。双系并存的拉祜族社会组织形式,采用的是一种“卡些卡列”行政管理模式。景颇族社会中存在的“贡晶贡萨”与“贡龙贡查”两种性质不同的行政管理制度,阿昌族的三级行政,瑶族的“瑶目”制度等都反映了这些民族行政制度的多样性。

居住于广阔草原的民族,不仅创造了游牧生产方式,而且创始了与之相适应的行政管理模式。蒙古人的万户、千户、百户制度,满蒙民族的八旗和八旗制度等,都突出表现了这一点。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政教合一的政治经济和行政管理模式。大、小凉山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彝族社会一直保留着奴隶制“家支制度”。傣族的领主制,哈尼、彝、白、纳西等民族的土司制,西北诸族政教合一的传统管理模式等,都可以从自然地理环境方面找到它们存在的客观依据。

2、少数民族传统行政制度多元特征的经济因素

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由于基于不同的生产力基础,并由此发挥着不同的经济功能、服务于不同的经济目的。处于原始状态下的中国诸少数民族,由于个体尚未获得独立于自然界的能力,只能使个人的一切行为与群体紧密地联系一起。这种群体联系便在民族、部落(如许多少数民族中的大家庭制度、家族公社制度)等形式下,把社会政治、行政管理、生产、生活以及军事等各种内容集中于同一组织内。在私有制条件下,当个人劳动力的生产能够超出他维持生命的费用而有显著剩余时,群体组织之间以掠夺来增加自身生产能力的情况也就随之发生,各自都通过对其他群体生产力的掠夺与否来获得自身进一步发展的条件。这样,社会成员间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行政关系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佤族的王子行政、景颇族的山官制度、藏族的政教合一制度、彝族的奴隶制度、傣族的领主制以及盛行于诸多少数民族中的土司制度的不体现了这一点。而当民族社会发展到国家组织形式,其经济生产变成有组织的阶级剥削活动,而作为国家权力之一的行政管理机构便成为实现这一活动目的的重要工具。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结构的多层次,导致了其传统民族行政管理制度的多样性。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经济多种形态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总背景中并存;采集、渔猎、畜牧,以及包含着刀耕火种、锄耕、犁耕等内容的农业、手工业和部分民族地区少量的近代机器工业等多种生产技术手段并存;简单价值形态下的偶然的互惠互易,一般价值形态下的扩大了的物物交换,一般货币交换以及在资本主导下的经济结构,导致了多民族的行政管理模式的并存。

3、少数民族传统行政制度多元特征的文化因素

中国各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制度不仅有着在此基干之上的经济要素的烙印,而且也有着相应的思想文化烙印。在一些民族中,存在着一种“重自由、轻迁徙”的民族性格。这种民族性格与剥削制度下建立起来的行政关系产生巨大的矛盾,当这些民族遭受各种政治压迫、经济剥削和军事掠夺时,他们往往会采取两种方式来打破这种秩序,包括行政秩序。一是不断地进行反抗,迫使统治阶级取消或放松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二是当力量悬殊,反抗失败时,他们又会采取退避迁徙来保障其“自由”。在宗教观念浓厚的民族中,宗教不仅是他们民族的一种精神支柱,而且也会将宗教变为他们的一种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宗教组织、宗教管理、宗教活动与行政行为融为一体。在等级观念浓厚的奴隶制、领主制民族社会中,等级压迫、等级管理、等级剥削被认为天经地义,从而为等级的行政制度奠定了思想基础。

文化要素对民族行政管理制度的影响,还在于基于民族文化心理上的制度认同。一种行政管理制度的产生,是基于民族共同体社会成员心理认同后的选择。正是这种心理认同的选择,使这种制度一旦确立下来,就会得到公众的承认与拥护,从而会自觉地接受制度的约束,尤其对于原始共产主义状态下的少数民族传统行政制度更是如此。同时,正是基于这种公众的制度认同基础,使少数民族传统行政管理制度能够千百年沿袭下来。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它的形式和内容会发生变异,但是植根其中的深层次的文化特点却会持久保留着。某些内容会演变为一种民俗,成为民族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在我们对少数民族社会进行调查时,往往会发现,虽然新的行政管理制度已建立了相当长的时期,然而在民族社会中,传统的民族行政管理的某些内容与形式仍然在发挥着作用。如在一些少数民族村寨,当地社会发生某些问题时,人们虽然也找当地政府去解决,但更多的会沿用传统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原有的村社头人或长老仍能发挥相当的作用。正是基于这一特点,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才确定了对民族上层的统一战线,当新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后,任用一些民族上层人物充当各级行政领导,这不仅是因为民族上层的个人影响所致,而且更由于民族公众制度认同的文化要素所致,因为传统文化造就的传统行政管理制度,既包括人们对其组织形式的认同,也包括对其领导人物的认同。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传统行政管理制度的多元模式,是其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造成这一结果有经济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诸要素。随着民族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新社会的要素不断注入少数民族社会肌体,以及民族区域自治行政管理制度的实施,少数民族传统多元结构的行政管理模式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多元行政管理制度模式已为民族区域自治行政管理制度所代替。

二、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传统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及其走向预测

1、体制转换过程中少数民族传统行政制度与现行行政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在各少数民族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跨越的现实基础上开始建立的。当新的社会制度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确立时,传统的行政管理制度必然只能成为过去,而不允许再有将来。一方面,新的生产关系,不会再允许旧的行政管理制度存在,来成为自己发展的桎梏;另一方面,新的国家政权,规定了各族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行政机构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一切行政官员和公务员都是人民的公仆。因而,各族人民也不会允许千百年来压在他们头上的传统行政机构继续压迫和奴役他们。然而,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也不同,因而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既有共性但又不是整齐划一的。由于中国少数民族所处的历史起点较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许多因素还浓厚地存在于其生产生活方式之中,作为新制度的一些外在形式,在许多民族看来似乎与他们的传统体制、观念、道德有所相似,可引起他们心灵上的共振和认同感,从而使新旧两种制度的交替显得较为平衡与和谐,较易被少数民族所接受。然而,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原始共产主义毕竟有着本质的差别。少数民族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认同与理解不能长期停留在这样一种朴素的层次上。当少数民族地区新的生产关系建立以后,通过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使特定阶段生产力的具体要求得到充分满足以后,新的社会制度和行政制度应该发挥其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以体现其本质的内在优越性。

另一方面,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仅仅是其传统社会形态向新的社会形态转变的开始,虽然这些地区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包括新的行政制度在内的上层建筑已经建立,但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要求即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并不可能自然而然地随之完成,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更不可能一夜之间在这些民族内部扎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民族社会和民族心理的影响也还将长期存在,传统制度模式给少数民族造成的心理积淀还比较扎实。例如,历史上由于对封建统治的惧怕与仇恨,对封建中央政府派出的官府贪赃枉法的反感,少数民族往往不愿与官府打交道,而更乐于接受民族习惯法的约束和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治理方式。“苗人争讼不入官府,即入亦不以律例科之,推其属之公正善言语者,号曰行头,以讲曲直”。(《行边纪闻》)如广西河池地区的瑶、壮族,“有争,以高年为寨老,判断不能平者,始告诸官”。(《庆远府志》)由于这些原因,使少数民族长期以来形成了“官有条、民有约”

,或“官有律条、民有众约”的观念,“坏事不进官衙”的习惯,而民族地方社会的传统习惯法和行政管理体制也得以长期延续下来,成为中央行政管理体制和国家法律法规的重要补充。因此,在新的行政管理制度已建立了相当长的时期以后,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少数民族传统行政管理制度的某些内容和形式仍然会在民族社会中发挥作用,具体表现在当少数民族村寨社会发生某些问题时,人们当然也找当地政府和组织去解决,但更多的会沿用相应的传统方式去解决问题,而且当地政府和组织在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时,也非常重视村社长老的意见和建议,原有的村社长老或头人仍能发挥相当的作用。所以,对少数民族传统行政制度文化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应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方面,应教育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自觉抛弃传统制度文化中愚昧、迷信的落后成分,另一方面,对其优秀、合理的成分应该支持并鼓励其发展,使之升华为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内容。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制度的优越性,使广大少数民族通过亲身的感受,以达到对新制度的认同和理解。

当前,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在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的背景下,民族自治地方传统行政制度与现行行政管理模式的结合主要是要处理好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关系。毫无疑问,民族自治地方必须坚定不移地向现代化目标前进,没有现代化,民族自治地方各族人民就不可能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就不可能有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人民的未来。但是,强调现代化,决不意味着否定民族自治地方的民族化,相反,发展现代化更需要发扬光大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需要丰富完善民族个性特点。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将第三十八条第二款修改为“民族地方的自治机关组织、支持有关单位和部门收集、整理、翻译和出版民族历史文化书籍,保护民族的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强调了在现代化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因为脱离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身特点的现代化不是真正的现代化,它既不会为民族自治地方各族群众所承认,更不会为他们所接受。

此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民族地区交通、通讯条件的逐步改善,少数民族对外界的了解日益增多,偏僻、闭塞的少数民族社会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传统社会组织的约束力正在程度不等地失去效力。市场机制的引进和对外开放的实施,使少数民族社会在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因经济利益发生的纠纷日益增多,打架、斗殴、偷盗、吸毒、贩毒等影响社会治安的现象也逐渐增多。而由于传统制度模式给少数民族造成的文化心理积淀的影响,在法律上表现为民族的族体意识常常盖过公民意识,在处理上述社会问题时,往往从潜意识出发,依靠本民族的习惯法或族体内长老和首领的意见来解决民事纠纷,常常发生僭越现行行政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程序自理社会事务的行为。因此,现行行政管理制度与少数民族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结合,要从民族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作用,对其族体具有较强约束作用的习惯法或约定俗成的乡规民约,可以作为现行行政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有益补充,发挥其防微杜渐、严惩为戒、孤立悖逆的作用。同时辅之以现行行政管理制度和法律常识的宣传与教育,加强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使民族自治地方的管理向着法制化的方向迈进。

2、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走向预测

确定以民族区域自治的形式建立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制度是历史发展正确而必然的选择,同时,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行政制度文化的优秀内含并使之与现行行政管理模式有机结合,是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发展的基本特点。从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这一特点出发,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行政管理制度走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前提。少数民族新旧行政制度的转变是建立在其社会的旧质向新质的历史性飞跃的基础上的。离开了这一前提,新的行政制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而这一切变化与发展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的。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只是第一步,只有真正使生产力获得发展进步,新的行政管理体制才有一个坚实的基础。而目前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善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生产力滞后于生产关系的发展程度。这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存在的反差,不仅是民族自治地区生产力长期发展缓慢的原因,也反映了低下的生产力所构建的经济基础难以支撑包括行政管理制度在内的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因此,少数民族要真正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在完成生产关系变革和人民政权的建立后,还要实现第二次飞跃,即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必需的物质基础。这次飞跃,其深度、广度都超过第一次。

管理方向论文范文4

00072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04729  大学语文  金融(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45  生产与作业管理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

00146  中国税制

04729  大学语文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会计(专科)  00157  管理会计(一)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会计(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55  中级财务会计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会计(专科)

00146  中国税制

04729  大学语文  会计(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专科)  00164  劳动经济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66  企业劳动工资管理  00020  高等数学(一)  人力资源管理(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人力资源管理(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市场营销(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市场营销(专科)  00179  谈判与推销技巧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77  消费心理学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市场营销(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178  市场调查与预测

04729  大学语文  市场营销(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电子商务(专科)  00893  市场信息学  00892  商务交流(二)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889  经济学(二)  电子商务(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898  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  00900  网页设计与制作  00902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电力市场营销(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77  消费心理学  06141  电力销售与管理  电力市场营销(专科)  00157  管理会计(一)  00045  企业经济统计学  06138  电力市场法律法规选读  06142  多种经营管理  电力市场营销(专科)  00179  谈判与推销技巧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电力市场营销(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物流管理(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5364  物流企业会计

物流管理(专科)  05361  物流数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劳动和社会保障(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313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采购与供应管理(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5364  物流企业会计  05728  采购谈判与供应商选择  采购与供应管理(专科)  05361  物流数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采购与供应管理(专科)

05734  商业组织与过程

销售管理(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77  消费心理学

销售管理(专科)  00185  商品流通概论  00054  管理学原理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销售管理(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律师(基础科段)(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919  刑法原理与实务(一)  00920  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  0092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  律师(基础科段)(专科)  05679  宪法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677  法理学  法律(基础科段)(专科)  00247  国际法  00245  刑法学  00260  刑事诉讼法学  04729  大学语文  法律(基础科段)(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677  法理学  法律(基础科段)(专科)  05679  宪法学

行政管理(专科)  00292  市政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277  行政管理学  00040  法学概论  行政管理(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107  现代管理学

04729  大学语文  行政管理(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前教育(专科)  00384  学前心理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387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00012  英语(一)  学前教育(专科)  00394  幼儿园课程  00385  学前卫生学  00392  学前儿童体育  00383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413  现代教育技术  00396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04729  大学语文  学前教育(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397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小学教育(专科)  00405  教育原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415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  00012  英语(一)  小学教育(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406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00417  高等数学基础  00416  汉语基础  小学教育(专科)

00413  现代教育技术

00418  数论初步  小学教育(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小学教育(专科)

06764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秘书(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510  秘书实务  00034  社会学概论  秘书(专科)  00854  现代汉语基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40  法学概论  秘书(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秘书(专科)

04729  大学语文  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专科)  00024  普通逻辑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31  心理学  00012  英语(一)  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专科)  00429  教育学(一)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506  写作(一)  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专科)  00535  现代汉语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专科)  00633  新闻学概论

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英语(基础科段)(专科)  00595  英语阅读(一)  00794  综合英语(一)  00522  英语国家概况  00795  综合英语(二)  英语(基础科段)(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英语教育(专科)  00429  教育学(一)  00794  综合英语(一)  00031  心理学  00795  综合英语(二)  英语教育(专科)  00595  英语阅读(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522  英语国家概况  04729  大学语文  英语教育(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6764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广告(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635  广告法规与管理  00636  广告心理学  广告(专科)  00633  新闻学概论  00178  市场调查与预测

04729  大学语文  广告(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室内设计(专科)  00708  装饰材料与构造  00688  设计概论

00692  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  室内设计(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视觉传达设计(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688  设计概论

00692  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数字媒体艺术(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7206  摄影摄像技术应用  00012  英语(一)  数字媒体艺术(专科)  07887  平面设计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数字媒体艺术(专科)

07891  数字媒体视频编辑

05422  版面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专科)

08720  艺术欣赏

冶金工程(专科)  02049  物理化学(一)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5669  炼钢原理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冶金工程(专科)  02183  机械制图(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671  炼铁学  冶金工程(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9538  炼钢学

机电一体化工程(专科)  02183  机械制图(一)  02234  电子技术基础(一)  02185  机械设计基础  00012  英语(一)  机电一体化工程(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机电一体化工程(专科)

02205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机电一体化工程(专科)

04729  大学语文  计算机及应用(专科)  02316  计算机应用技术  02198  线性代数  02141  计算机网络技术  00012  英语(一)  计算机及应用(专科)  02318  计算机组成原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计算机及应用(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30  电子技术基础(三)

02323  操作系统概论  计算机及应用(专科)

04729  大学语文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专科)  00429  教育学(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31  心理学  00012  英语(一)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专科)  00431  教学设计  05197  教育电视节目编制(小教)  05199  程序设计语言(小教)  04729  大学语文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200  电脑平面设计动画制作(小教)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专科)

06764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网络工程(专科)  00911  互联网数据库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141  计算机网络技术  00012  英语(一)  网络工程(专科)  02316  计算机应用技术  04730  电子技术基础(三)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网络工程(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7129  java语言程序设计

02205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网络工程(专科)

04729  大学语文  网络工程(专科)

07186  软件技术基础  交通运输(专科)  02570  运行组织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2569  运输设备  00020  高等数学(一)  交通运输(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1  铁路运输综合业务  02571  铁路站场  交通运输(专科)

05204  铁路财务管理

04729  大学语文  机车车辆(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6353  机车车辆热工基础  06354  铁道机械设计基础  机车车辆(专科)  06357  机车构造原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6358  机车车辆制造及修理工艺

机车车辆(专科)  06361  车辆工程  06359  机车运用及安全工程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  02316  计算机应用技术  02384  计算机原理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12  英语(一)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141  计算机网络技术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

02382  管理信息系统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

04729  大学语文  城镇经济与管理(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277  行政管理学  05210  工业企业管理学(农业)  城镇经济与管理(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803  财务管理  10433  城镇组织行为学  城镇经济与管理(专科)

02554  农业政策与法规  10434  农村经济统计  10435  创业管理学  城镇经济与管理(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中小企业管理方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218  统计原理与乡镇企业统计  05216  税收与信贷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中小企业管理方向)  05215  乡镇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05214  会计原理与乡镇企业会计  05219  管理原理与乡镇企业管理  06571  管理数学(一)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中小企业管理方向)  05221  公共关系学(乡镇)

英语(基础科段)(专科)(电大方向)  00595  英语阅读(一)  00794  综合英语(一)

00795  综合英语(二)  英语(基础科段)(专科)(电大方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英语(基础科段)(专科)(电大方向)  05248  英语写作基础(电大)

会计(专科)(电大方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会计(专科)(电大方向)  05264  管理会计(一)(电大)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5263  中国税制(电大)  04729  大学语文  会计(专科)(电大方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262  成本会计(电大)  会计(专科)(电大方向)

05260  企业管理概论(电大)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电大方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电大方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5263  中国税制(电大)  04729  大学语文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电大方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266  国际企业管理(电大)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电大方向)

05260  企业管理概论(电大)

法律(基础科段)(专科)(电大方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260  刑事诉讼法学  04729  大学语文  法律(基础科段)(专科)(电大方向)  05241  宪法学(电大)  05240  法理学(一)(电大)

05243  刑法学(电大)  法律(基础科段)(专科)(电大方向)

05244  国际法(电大)

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专科)(电大方向)  00024  普通逻辑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5274  写作(一)(电大)  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专科)(电大方向)  00535  现代汉语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专科)(电大方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公安管理(基础科段)(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245  刑法学  00260  刑事诉讼法学  00360  *预审学  公安管理(基础科段)(专科)  05679  宪法学  00355  *公安秘书学  00357  *治安管理学

公安管理(基础科段)(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义务教育(专科)  00429  教育学(一)  09276  *义务教育概论  09277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09279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  义务教育(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9286  *小学体育健康与安全教育  09285  *小学美术教育  09283  *小学英语教育  护理学(专科)  00488  *健康教育学  03000  *营养学  02864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02899  *生理学  护理学(专科)  02997  *护理学基础  03179  *生物化学(三)

管理方向论文范文5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公共信息就是公共领域中与公众密切相关的信息,是知识单元应获得性的社会符号体系。公共信息管理就是人类借助于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公共信息进行引导、指挥、控制、协调,以提高公共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信息效用为目的的一种活动。近些年,公共信息管理领域大量的研究工作关注描述和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集群行为产生的原因和演进的过程,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舆论传播,就是社会公众对他们所关切问题的意见、态度、信念在社会群体和大众媒介中的公开表达,并且形成具有一致性和强烈性的共同社会意识,以及发挥社会作用的社会过程。既包括舆论形成时所发生的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也包括舆论形成后发挥其社会控制功能时所发生的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

 

舆论传播最早隶属于新闻传播学科的舆论学研究,之前的研究范畴也多限于此,研究人员、研究机构多是新闻传播和党政宣传领域,但随着科技高速发展,互联网和无线移动通信终端的日益普及,舆论传播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情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些年,突发事件频繁发生,世界已经进入了突发危机时代,而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则给突发危机的实时、全面呈现提供了平台,但同时也为谣言传播提供了便利,公共话语权由相对集中向相对扩散发展,由此,由互联网与无线移动通信终端引发的集聚突发事件也是层出不穷,给社会系统与民众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其中也蕴含了极大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值得重点关注与深入研究。舆论传播原来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多是基于逻辑分析与定性推导,而当前的舆论传播已逐渐过渡到公共信息管理的研究范畴之内,其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工具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研究已演进成为多学科多领域多种理论方法多种技术工具交叉集成的研究方向,吸引了众多学科领域大量的研究注意力资源,呈现出蓬勃迅猛的发展态势。

 

虽然之前已有部分专家学者对舆论传播现状、发展趋势进行过探讨和分析,但由于近些年互联网与无线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与日益普及,其研究对象的依存、演化的环境与条件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理论与方法在新情况、新问题、新背景下已不能较为全面、真实、详尽地反映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从公共信息管理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应是今后发展的一个趋势与方向。受到文献的启发与帮助,本文从公共信息管理的视角出发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舆论传播的最新文献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论文为依据,以此科学客观地了解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舆论传播的发展脉络与研究现状,探索公共信息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与研究前景,并从舆论传播的角度为公共信息管理的优化提供建议和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

 

本文从公共信息管理视角出发对2001~2011年间公开发表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舆论传播研究的论文进行了分析,由于各种因素,本文实施的这次检索一定会遗漏部分相关论文,但可以视为一种大规模抽样统计,是能够较大程度反映该领域状况的。从本次检索结果看,2001年只有67篇论文,但2002年文章总数达到了104篇,数据增幅55.2%,在随后的几年里,对公共信息管理领域舆论传播的研究持续得到发展并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从2003年开始,一直到2010年,此间文献数量迅猛增长,体现出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研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

 

根据普赖斯理论,计算核心著者的公式为:m?艿0.749×■(式中nmax为发文量最多的著者论文数,m为核心著者最低发文量),统计得到核心著者已达到60多名。由此可见,公共信息管理领域舆论传播研究已具有相当数量的一批核心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公共信息管理领域舆论传播研究的资助力度最大,资助文献达到了78篇和75篇,居各种资助来源之首。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紧随其后。其他国家级基金和省部级基金项目也给予了公共信息管理领域舆论传播研究较大支持,近几年公共信息管理领域舆论传播研究的快速发展受益于这些基金项目的资助,而公共信息管理领域舆论传播研究的创新与发展仍需要各大基金项目更大力度的支持。

 

三、讨论与建议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公共信息管理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研究热点,其涵盖信息管理、公共管理、通信传播、党政宣传等众多学科领域,成交叉化集成化发展,在当前高速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其研究空间与研究价值巨大。而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研究则在当前互联网和无线通信日益普及的情况下焕发出新的光芒,尤其是当今社会突发事件频现,而网络则成为一个巨大的舆论场,发挥出令人惊讶的能量,给众多学科领域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通过对年载文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研究文献量每年的总量持续高走,并且近几年更呈现出区别与前些年的高速率增长,这正是一个研究方向蓬勃发展、日益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具体表现,当然也反映出我国公共信息管理领域相关研究者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敏感与关注,从当前的数据可以判断出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舆论传播研究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都是一个研究热点,其在公共信息管理的视域下更具包容性与交叉性,势必引发更多的学科领域以及研究人员与机构的介入,其蓬勃之势可以想见,而且根据知识管理与计量分析的理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大量研究资源的进入之后,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研究也会由渐高而变得渐大,有可能从舆论传播或舆情传播这一单一论题而逐渐扩展,从多个角度层次对该研究方向进行论述与刻画。而发文著者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在公共信息管理领域的舆论传播研究方面做出较多工作的个人,同时也反映出这些人员在该研究方向上的重视与实力,是我国公共信息管理领域舆论传播研究的主要力量的代表。

 

另外,我们也能从中看出舆论传播从一个新闻传播领域的传统研究方向进而在网络化、信息化背景下逐渐成为众多其他学科领域关注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在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更彰显出其巨大的研究潜力和价值。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研究理论、研究角度多种多样,对研究对象的研究也更为深入和细致,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超大规模的共享互通的舆论场,而公共信息管理也把舆论传播研究带入了一个超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的研究场域,众多学科的理论方法、技术工具在这里碰撞交汇、互补协进,势必带动整个学科领域的飞跃发展与质变突进。

 

但从中我们也发现,相当数量的文献结论具有相似性和表面性,且多为定性主观判断,尚缺少相关的数据支持与仿真呈现,这应该是该研究领域进一步工作的方向,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偏移,实现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综合集成的研究态势,既不泛泛而谈,也不囿于技术工具,定性与定量研究两者协同共进,促进该研究方向的良好发展。研究资助来源分析体现当前公共信息管理领域的舆论传播研究的来自科研领域的主要推动力与支持者,现在的丰硕成果得益于这些资助,而今后更大的发展仍需要相关项目课题的进一步支持。我们的数据计量是以科研文献为对象,科研文献的资助来源多为纵向项目,资助者多以各级政府或事业团体为主,从资助来源分析能够看出当前各级政府与事业团体对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研究的重视与关注。但应看到,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在坊间,尤其是应用方面的发展也同样蓬勃迅猛,舆情监测软件和舆论公关公司近年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这些机构或个人也对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他们的工作未必能较为明显的反映在科研文献上,但他们的工作和成果我们不能忽视。这一情况同样印证了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舆论传播研究的巨大价值与意义。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大众对公共事务与自身权益的关注与表达诉求愿望的日益提高,都使得公共信息管理这一研究领域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处理好公共信息,管理好公共信息,使得公共信息的效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通过公共信息管理促进社会系统稳定、和谐、有序的发展都是需要我们研究与考虑的问题,公共信息管理关系到社会各界的利益,因而其中的影响因素众多,如何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实时的大信息化环境、大信息系统、大信息网络中做到公共信息管理的优化的确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而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研究似乎为我们提供一个思路,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可以看成复杂社会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流的扩散与传播,其中夹杂着社会各界的诉求与愿景,在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构建的共享交互信息场域中或汇流成巨或相互消抵,将网下态势反映为网上情景,将想法、情感成具为信息,这样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从舆论传播的引导与管理出发对公共信息管理进行优化,即对公共信息流进行合理的处理与管理,减少公共信息的沟通障碍,减少和对冲有害公共信息波涌的形成,增进良性公共信息的交流融合,促进公共信息的合理有序流动,使公共信息如同我们社会肌体的血液一般,以和谐有序的流动带走危害与损失,带来发展与共赢,终而实现公共信息生态的良好构建与健康发展。

管理方向论文范文6

一、    统计说明

    本文以cnki中的《中文期刊数据库》为统计源,以篇名和关键词分别作为检索入口,以“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作为检索式,以精确检索的方式,共检索到文献152篇,去除不符主题和重复的文献,得到相关文献119篇,并根据结果从论文年代分布、论文期刊分布、地区分布和作者分布等方面结进行统计分析。

二、    统计结果分析

1、 的数量及年代分析

论文的发表数量反映了该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发展程度。而某一时期论文数量的多少, 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发展速度。表1是有关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论文的年代分布情况。

表1 论文年代分布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总计

论文数

3

1

8

9

8

13

10

18

16

20

13

119

比例%

2.52

0.84

6.72

7.56

6.72

10.92

8.40

15.13

13.45

16.81

10.93

100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最早是1998年,20世纪以前的数量很少,仅占总数的3.36%。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文献数量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并在2007年达到高峰,说明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经历了到由关注、到认识了解、再到探讨、实践、及经验总结的研究过程。另外,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2008年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文献比前几年略少,这一点值得注意。

2、 论文的发表期刊分析

研究论文的来源期刊不仅是了解该领域的空间分布特点,掌握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群的最有效的方法,而且还能为文献搜集和管理提供依据,为读者提供指导,还可以了解各刊物的办刊特点,有利于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进一步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的发展。

本文所统计的119篇文献,分别发表在72种期刊上,总体比较分散,但是论文的分布又具有相对集中性。从表2中可以看出,图书情报类专业期刊发表的论文数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57.14%,说明图书情报专业期刊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的主要来源。表3列出了发表论文最多的前20种期刊,共发表了论文69篇,占论文总数的57.98%,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重要情报源。根据布德拉福定律,核心期刊区所载论文量要占总论文量的1 /3,可以将前8种期刊认为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核心期刊。

表2 期刊类别分布情况

期刊类别

期刊种数/种

论文数/篇

论文所占比例%

图书情报专业期刊

27

68

57.14

学报

15

16

13.45

其他

30

35

29.41

总计

73

119

100

表3 期刊分布

期刊名称

发表论文数/篇

所占比例%

情报科学

8

6.72

图书情报工作

6

5.04

图书馆学研究

5

4.20

现代情报

5

4.20

中国图书馆学报

5

4.20

情报杂志

4

3.36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4

3.36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3

2.52

图书馆论坛

3

2.52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3

2.52

高校图书馆工作

2

1.68

图书馆杂志

2

1.68

情报学报

2

1.68

河南图书馆学刊

2

1.68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

1.68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2

1.68

科技资讯

2

1.68

电脑知识与技术

2

1.68

甘肃科技纵横

2

1.68

中国科技信息

2

1.68

3、 论文被引情况分析

在统计的119篇文献中,被引的论文共有篇76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十篇文献如下:

表4 论文被引情况分布

论文题目

著者

刊名

年份

被引次数

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网络信息资源

管理(一)——从技术角度的分析

马费成,陈锐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8-1-15

122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体系研究

吴慰慈,张久珍

情报科学

2001-1-25

69

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网络信息资源

管理(三)——从人文角度的分析

马费成,陈锐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8-5-15

33

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网络信息资源

管理(二)——从经济角度的分析

马费成,陈锐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8-3-15

32

基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黄明杰,张萍

图书情报工作

2002-6-18

27

试析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

李莹

情报科学

2000-4-25

27

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3)

——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技术及其规避行为的法律对策

邱均平,陈敬全

图书馆建设

2003-5-25

27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论纲

靖继鹏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0-5-15

26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研究

王海波,汤珊红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3-5-25

25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初探

皮介郑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1-3-25

24

从表4中可以看出,以上十几位作者撰写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论文被引次数都很高,说明其论文影响力大,可以看作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领域重量级的论文,尤其是武汉大学的马费成等人写的“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一文被引频率最高,无人能及。

4、 论文作者分析

(1) 作者合著情况分析

    研究论文的合著现象, 一方面可以反映研究论文的深度和广度, 以及该研究领域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等;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弄清合作的特点以及影响合作的主要因素, 有助于组织合作研究。合著度是指某一时期内刊物载文的篇均著者数, 合著率则为刊物合著论文篇数与论文总数之比。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论文的作者合著情况见表5。

由表5中可以看出,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论文主要以个人独著为主,共82篇,占所有论文的68.91%,但从整体上看,每年的独著论文数时高时低,在2005年达到高峰,总体呈现出很不稳定的状态。另外,从表5中还可以看出,每年的论文合著率也很不稳定。这充分说明,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和综合发展, 合作研究将会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一大趋势。

表5 论文作者合著情况

形式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合计

比例%

独著论文数/篇

1

7

6

4

9

10

17

11

8

9

82

68.91

2人合著论文数/篇

3

1

1

3

3

1

3

9

3

27

22.69

3人以上合著论文数

2

1

1

2

3

1

10

8.4

合著度

2

1

1.13

1.56

1.63

1.46

1

1.06

1.44

1.75

1.38

合著率%

100

12.5

33.33

50.00

30.77

5.56

31.25

60.00

30.77

(2) 作者地区分布情况分析

    分析研究作者的地域分布,可以了解各地区图书情报学项目研究的基本情况,揭示各地区科研创新能力的大小,为国家统一协调项目研究力量和项目分布提供参考数据。在统计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关于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论文遍及了全国的28个省市自治区。表6表明发文最多的前10个省市分别为湖北、北京、湖南、黑龙江、吉林、广东、山东、辽宁、浙江、河南和甘肃。这10个省市共计发文87篇,占论文总数的73.11%。这一方面说明这些地区是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水平最高、最普及的地区。其中,尤其是湖北省,发表论文数最多,远远领先于其他省市地区,此外,湖北省的论文中绝大多数都是武汉地区发表的,特别是武汉大学,说明在研究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方面湖北武汉地区有很强的一批专家和学者,对该领域有着自己比较独到的见解,为该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很多努力。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地区分布非常不平衡,地区差异很大,其他地区也应该积极努力,投入力量,紧跟上全国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脚步,使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更上一层楼。

表6 论文作者地区分布

地区

发表论文数/篇

所占比例%

湖北

20

16.81

北京

9

7.56

湖南

9

7.56

黑龙江

9

7.56

吉林

7

5.88

广东

7

5.88

山东

6

5.04

辽宁

6

5.04

浙江

5

4.21

河南

5

4.21

甘肃

4

3.36

5、 论文的内容主题分布情况分析

    从统计分析可知,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论文内容分布极不平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理论研究     这类论文一般都是对网络信息资源及其管理的概念、构成要素、类型、特征的研究,论述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现存问题或必要性的。在调查中,共有33篇论文探讨了这方面的内容。调查显示,国内学者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多倾向于:其是“信息管理学”中新近产生的一个分支,并没有达到能成为相对独立学科的程度。在调查的论文中,并没有专门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学”及其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体系结构、学科性质、相关学科、研究方法、学科史及未来发展、学科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等的论述,而多是在对“图书馆学”、“情报学”及“信息研究”等学科,进行学科研究总结与展望时,提到“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方向的研究进展。而论述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模式,基本上都是引用泰宏教授提出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三种基本信息管理模式的集约化,即信息资源的技管理、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和信息资源的人文管理,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背景,即信技术、信息经济和信息文化,三者的集成构成信息资源管理的三维构架。      

马费成、陈锐的《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系列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其分别从技术、人文和经济的角度讨论了面向高速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组织和利用的问题。而靖继鹏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论纲》在分析比较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传统信息资源管理差异的基础上, 概论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其主要研究内容则为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业务环节, 其模式是信息技术、信息经济和信息文化三维构架。贾春华的《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值得关注的几个基本问题》,较专注地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中重点领域、最新进展和未来展望。他认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几个重点问题是网络信息资源分布特点与规律的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研究、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和网络信息服务等方面。另外,尹艾蓝、李曙光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及其管理探讨》则创造性地把书签式管理模式、搜索引擎管理模式、书目控制管理模式列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 把人文管理、技术管理列为管理手段。

(2)企业与图书馆网络信息管理

    主要是企业与图书馆如何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收集与构建工作。本次调查中,涉及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论文共有18篇。刘海燕等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中立足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全面分析了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曹秋霞的《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探析》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剖析,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改进的几个问题。张丽辉的《浅谈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改进》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及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改进策略。冷伏海、孙扬民的《面向我国中小企业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在分析中小企业的信息需求与管理的基础上, 结合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 给出了面向中小企业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及针对这种模式的实施过程。

(3)描述与组织研究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中心环节就是:如何准确、全面揭示每个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外特征,并通过有序组织,来调整网络信息资源的无序状态。可见,对网络信息资源揭示与组织,是提高其利用效率的前提,也是业内人士探索研究的重点之一。在本次调查中,共有14篇论文涉及到这一领域。

袁红梅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元数据》中提出了元数据的3 种格式,4 种类型,讨论了元数据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丁晓红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刍议》针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介绍了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管理的原则和几种方式, 进一步提出网络信息资源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及图书馆应采取的对策。王海波、汤珊红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研究》论述了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对如何更好地组织与揭示网络信息资源提出了一些看法。对未来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学者们提出的设想是:“从组织者角度,网络信息组织要简便,扩充性、专业性、及处理能力都要强;从用户角度,网络信息组织要易于查询,满足个性化需求;从技术角度,网络信息组织应向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知识组织的方向发展,并逐步实现知识挖掘。”。

(4)信息开发研究

    信息资源的开发是开展信息服务的基础与前提,信息服务在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合理组织的基础上才可能有高效率。网络信息服务更是以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开发为前提。在本次统计中,共有7篇论文涉及了这一领域。

    王怀惠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概述了网络信息资源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概念及其重要性, 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值得重视的技术, 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建议。辛春华在《论我国信息资源网络化的开发与管理》在分析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资源网络化开发的战略目标与利用原则, 探讨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配置及其优化。

(5)系统管理的研究

主要涉及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总体过程、策略、方案及有序运行的条件、机制与障碍等微观环境的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是由一系列工作程序构成的,调查中有7篇论文是将其作为一个总体来进行讨论的。如:《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要素及其运作机理探讨》中,作者邓克武提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运作机理包括:网络信息的采集和网络信息的组织。建立一个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对特定的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有序化并经常剔旧纳新,是非常必要的。”马惠君在《谈构建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中则针对网络信息的特点,分别从技术角度、法律角度以及人文社会角度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创造绿色、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

(6)信息服务研究

网络信息服务是信息工作者直接面向用户的“前沿”,网络的应用、信息特征的转变等因素,都使信息咨询工作产生新的方式和突破。本次调查中关于信息资源服务研究的论文有4篇。

谭兆民的《试论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服务》提出了开展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6种方法:网上导航服务、公共网上查询服务、馆际互借和文件传送服务、系统开发服务、联机检索服务和因特网网络资源服务等。朱淑芸、朱钜锋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就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工作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丁立萍在《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中提出目前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着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无序、信息开发肤浅, 馆员素质低, 信息人才缺乏等问题。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工作的战略重点, 应对网络信息资源加强管理, 开展多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 加强特色馆藏建设, 提高读者服务的信息质量, 加强文献信息队伍建设, 使图书馆信息服务具有资源共享、特色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7)信息政策研究

主要是用国家机器的手段进行的控制与引导、制定相应法规的研究。有5篇文章论及国家信息资源政策,如《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政策调控与实施机制研究》、《浅论我国信息网络环境的政策体系》等。还有就是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法律研究。

查先进的《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国家信息政策》阐述了高速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国家信息政策需求、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国家信息政策目标和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国家信息政策内容框架。彭晨曦, 尹锋的《国外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政策法规建设及其启示》通过国内外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政策的对比,在分析了国外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政策法规建设的重要特点与趋势的基础上,对我国信息政策法规的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8)信息检索研究

    探讨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策略、检索工具改进、及新的支持技术的研究论文,在这次调查中有3篇。范超英、曹芸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检索的工具——全文检索系统》介绍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检索的工具—全文检索系统的功能特点、构成及在图书馆的具体应用。

王纯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www 搜索引擎》认为搜索引擎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搜索引擎众多, 各具特色, 分析常用搜索引擎的类型与功能是非常必要的, 用户可依此选择合适自己的检索工具。

(9)其他方面的研究

除了以上几个内容外,还有许多涉及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很多内容, 如管理的标准化体系、网站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对其影响、人文因素、管理安全、人员的思维结构、人才培养研究、目录学及计量学的应用等。

通过论文调查,笔者发现,国内对于用户的分析研究,用户利用网上信息资源的研究:如用户网络信息需求的决定因素、表现形式与满足方式,用户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行为与心理,用户潜在信息资源的开发、用户的教育等很少。可能与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起步晚、条件落后的情况以及用户的信息意识薄弱有关。但是,随着我国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相信有关这方面的论文会越来越丰富,相关理论与方法会越来越成熟。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