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优秀教学案例范例6篇

心理健康优秀教学案例

心理健康优秀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体质测试;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023-03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是学校体育最主要的任务。2002年,教育部、体育总局印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试行方案)》(以下简称《健康标准》)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试行方案)实施办法》。《健康标准》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合作”的精神;进一步了解学生健康状况,提高学生的体质,为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促进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认真上好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百所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之一,在广东省也是名列前茅的大专院校,在全国高职高专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笔者采用对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体质测试的方法,对该校学生做了体质调查,旨在了解高职高专学生的健康状况,并将测试结果与国家大学生体质测试标准之间的差距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影响高职高专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为正确指导学生体育锻炼方式提供依据,确保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持续发展。

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06~2008级各专业的在校生(成人教育与培训班学生除外),具体如表1所示。

(二)研究内容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三届学生均测试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测试、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6项。统计抽查样本的体质测试数据(身高和体重、肺活量、握力、台阶试验、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求出平均值作为我校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并与三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相关项目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三)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健康标准》、统计学及有关体质健康调研的论文和期刊为本次统计分析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测试法 对2006~2008级学生进行体质指标测量,包括形态指标(身高和体重)、机能指标(台阶试验、肺活量)和素质指标(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男〉、坐位体前屈〈女〉) 6项指标。测试仪器为教育部权威部门认定的电子测试仪器(尤西姆公司生产)。测评指标及权重评价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进行,其中,身高和体重用来评价身体形态(权重值为0.1O);肺活量(权重值为0.20)、台阶试验(权重值为0.30)用来评价身体机能;立定跳远(权重值为0.20)、男生握力体重指数(权重值为0.20)、女生坐位体前屈(权重值为0.20)用来评价身体素质,具体如表2所示。

统计分析法 将2008~200年测试的2006~2008级学生的体质指标测试结果,依照《健康标准》及2007年3月颁布的新标准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如图1所示。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身体形态的指标测试统计结果与分析

身高是反映人体纵向发育的指标,也是直接反映人体形态的指标;体重是直接反映人体的骨骼、肌肉、脂肪及内脏器官发育状况的指标。进行身高、体重测量,能够直接反映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评价大学生的身体匀称程度和营养状况。

从三个年级学生的身高体重评价表中可见(如表3~5所示),虽然我校超重与肥胖的学生较少,但体重正常的学生仅占总人数的1/4~1/5,半数以上的学生体重偏低,且与男生相比,体重偏低的女生比例稍高;同时,有16%~24%不等的男女学生处于体重偏低、营养不良的状况。

(二)身体机能的指标测试统计结果与分析

身体机能是人体组织器官和各系统表现出的生命活动能力,台阶指数是一项简易评价心血管机能水平高低的指标,指数越大,心血管功能越好。肺活量指数是相对于体重的肺活量数,反映肺的容积和扩张能力,能比较客观地评价人体肺功能的优劣,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台阶试验统计(表6、7)显示三个年级的男女生处于良好与及格的人数比例均超过75%,不及格人数不超过2%。其中,2008级不及格人数比例最低,及格以上的人数比例高于其他两个年级,2006级男女生测试优秀人数相对较多,2007级男生与2008级女生测试良好人数较高,这说明参加测试的我校学生整体上具有良好的心肺功能。

相对台阶试验统计而言,肺活量评价的统计结果(表8、9)比较喜人,三个年级学生优秀人数比例均超过60%,其中,2006级男生优秀人数最多(占72.1%),2008级女生优秀人数最多(占79.5%),2008级男女生及格以上的人数比例总体上均好于2006级和2007 级。2008年进行体质测试时,正值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增加耐力素质项目练习与期末考核),测试结果充分说明了这次体育教学改革对学生身体机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三)身体素质的指标测试结果统计与分析

学生体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身身体素质的优劣,身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后天的体育锻炼意识、锻炼程度所决定的,一般而言,锻炼意识强的学生身体素质自然较好。进行立定跳远、握力、体前屈测量是对大学生上下肢肌肉力量、身体协调能力及身体发育水平和谐度的评价。

立定跳远测量人体下肢肌群的爆发力能力。握力体重指数(男)、体前屈(女)是对人体下肢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的测试。该项测试结果(表10~13)分析如下:2006~2008级男女生这两项测试的及格、良好人数比例均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女生立定跳远测试略不明显),其中,男女生立定跳远及格人数比例分别从85.2%和64.8%,下降到30.3%和20.3%;从比例分布可知,立定跳远项目测试显示2006、2007级学生大部分处于及格边缘,而2008级男女生不及格人数分别为60.3%和38.3%;男女生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男)、体前屈(女)优秀人数比例略有上升趋势,女生立定跳远项目最为显著,由9.2%增长至31.1%,但总体优秀人数比例偏少。

以上身体素质测试统计数据说明,三届在校生的上下肢力量素质现状不容乐观,整体优秀人数偏少,且三个年级学生该项素质有明显下滑迹象,其中,2008级男女生的立定跳远成绩为测试所有项目中最差的一项。这提示我们在体育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中应加强学生上下肢力量练习,加强练习方法的讲授。

(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总评评价分析

分析我校学生体质测试结果总体评价表(表14~16)可知,我校三个年级学生不及格人数比例一直保持在3%以下,尤其是2008级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测试结果令人喜悦,但三个年级均表现出及格人数增多,良好人数减少的趋势,2008级男生表现最为明显,与2006级相比,良好人数由78.3%下降至37.3%,及格人数由13.2%提高到58.5%;与男生相比,2008级女生这种趋势不太明显,但优秀人数比例较往届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我校学生身体形态普遍体重较轻,超重及肥胖人数少,但体重正常人数也偏少;身体机能测试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耐力水平处于及格及良好层次,肺活量指标为整个测试中结果最优的一项,男女生优秀人数比例分别达到72.1%和68.2%;力量素质指标是测试中最差的一项,男女生不及格人数分别占60.3%和38.3%;测试结果总体呈正态分布特征,大部分学生处于及格与良好范围,三个年级的女生均好于男生,2008级学生整体得分水平有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力量素质测试数据普遍偏低。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从身高及标准体重总评价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我校学生超重及肥胖人数少,身体形态普遍处于较低体重范围,随年级变化趋势不明显;男女生中营养不良人数比例均超过15%,体重正常范围人数偏少。

2.从身体机能的指标测试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我校学生表现出普遍较好的心肺功能。台阶测试结果呈正态分布,多数学生处于及格与良好范围,肺活量测试结果优秀人数较多(较其他项目测试而言),且两项测试不及格人数比例均不超过3%,无明显随年级变化趋势。

3.身体素质的指标测试统计结果显示,三个年级学生普遍力量素质偏弱,其中,2008级女生立定跳远1/3以上人数不及格,男生不及格人数占60.3%,握力测试(男)与体前屈(女)相对好些,但此项测试显示出整体下降趋势,2008级表现尤为明显,女生的测试结果普遍优于男生。

4.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总评评价结果上看,总体呈正态分布特征,大部分学生处于及格与良好范围,及格人数增加,良好人数减少,三个年级女生的情况均好于男生(优秀及良好人数较男生多,不及格人数较男生少),2008级学生整体得分水平有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力量素质测试的数据普遍偏低。

(二)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学生对主动参加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要加强对体育与健康关系的宣传和引导,指导大学生强化体育参与意识,不断吸取健身知识,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与意义;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把体育运动作为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2.在我校体育课程改革方面,建议加强一年级体育必修课程中身体素质练习内容的比重,尤其是上下肢力量练习,可通过体育游戏的形式安排并控制运动负荷与运动量。尽可能地在允许的范围内开设体育俱乐部,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在二年级以后继续以体育课外活动的形式参与体育锻炼,达到以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目的。

3.不合理的膳食生活习惯、错误的健康观念及审美观是导致部分学生营养不良或体重较轻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学校应对学生开展膳食营养与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讲座,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

4.加强对体质测试的重视,建立体质健康档案制度,以学年为单位,向学校和体育部提供体质测试的原始数据和统计分析数据,并将测试数据与分析结果汇总成分析表格或结论性的总结报告,以使学校领导和教师了解每一学年度全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基本情况,为学校及时了解与关注全校学生身体健康的总体状况提供相关的统计数据,为学校的教育改革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S].2002.

[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学生体质标准[S].2007.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张明立.常用体育统计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86.

[5]邢文华.体质测量与评价[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85.

[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7]韩晔.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体育学刊,2008,15(5):61-63.

[8]杨贵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9]马蕲,刘昊.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选测项目分析[J].体育学刊,2006,13(5):142-144.

[10]王林,彭军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测试指标的可行性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2):256-258.

[11]王锐,王宗平.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诠释与探究[J].体育学刊,2004,(5):90.

[12]陈晓荣.对我国高校体育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的思考[J].上海体院学报,2003,(1).

心理健康优秀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主题教育;专题教育;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开展了系列德育活动,推进了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活动。学校德育工作安排有条不紊,过程管理扎实有效,学生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素养得到明显提高。

一、管理理念

1、德育条线工作和年级德育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德育共同体成员团结协作,做到勤检查、勤反馈、勤调研、勤指导、勤反思,加强德育跟踪调查、过程管理。

二、过程管理

(一)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1、从小事、细节做起,抓实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五小行动。如学生的语言、走路、吃饭、课间纪律、路队纪律、卫生保洁、个人卫生、课间操、夕会课,以及学生证佩戴、自行车排放等,德育处勤检查、反馈、指导,努力使学生行为文明、有序、规范、安全。

2、抓实每周班会课、夕会课。尤其班会课做到有较详尽的计划,内容、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德育处每月提供一份主题班会教案及PPT,并注重指导年级结合实际自主开展班会活动。夕会课要求班主任加强班级一天的总结,培养值日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并加强夕会两分钟的安全教育,尤其是上下学的交通安全等。

3、开展养成教育德育活动。德育处制定学校养成教育计划及开学“行规教育月”活动方案。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及八礼四仪、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开展三大养成教育系列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争创优秀班集体”主题班会设计、展评(贯穿整个学期,项目负责德育处)“;践行八礼四仪,争当行规标兵”故事演讲大赛(项目负责德育处);初一新生入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项目负责德育处、初一年级),促进班集体的内涵建设和文明城市的创建。

4、发挥德育阵地作用,大力宣传行规养成教育。充分利用升旗仪式、行规点评、黑板报、橱窗宣传、春蕾广播、年级学生大会、军训活动等阵地,多形式、潜移默化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宣传教育。

5、加强常规管理检查与评比,以“文明礼仪、路队纪律、卫生保洁、午餐纪律”等为重点行规教育项目。德育处、年级领导带头巡视检查、走动式管理,指导值日班干部日检查,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常规检查与抽查,通过班主任工作群及时反馈信息,及时整改。有序进行“开学好班级”、“行规合格班、示范班”、“五小合格班”、“优秀班集体”评比活动和“行规标兵”、“优秀季子”等评选活动,激励学生你追我赶、学习榜样,促进班集体建设的热潮,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以“春蕾”广播、黑板报、校园橱窗、“心苑”咨询室、“连心桥”家校报等平台,多层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全面关心、关爱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2、开展“芙蓉花开、生命绽放——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评析”比赛活动(项目负责德育处、心理健康咨询师),促进班主任“心育”能力。心理健康咨询师老师带头公开展示心理健康教育课,促使班主任人人都能上团体心理辅导课。

3、开通师生心理诉求沟通渠道:心理教师:心理健康咨询师;建立“心苑”德育信箱;启动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连心”QQ群(项目负责德育处、年级组、优秀家长);做好每学期两期“连心桥”家校心理报的编辑、印发、反馈工作(项目负责德育共同体成员),更好地开展家校心理沟通,紧密家校联系。

4、建立徳困生、特殊学生、贫困生档案,加强班主任等老师对德困生、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调研、记载及跟踪教育工作。对于特殊后进生,德育处单独进行思想辅导(项目负责德育处、心理健康咨询师、法制辅导员)。

(三)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结合上级相关文件要求和学校文化特色,学校开展系列“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学习、践行活动,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1、德育处从学校的环境建设进行改善,营造班级、校园优秀传统文化视觉氛围,置学生于传统文化氛围之中。

2、结合行规教育,开展《弟子规》、《三字经》、“颂季子”等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项目负责德育处、年级组)。

3、打造学校德育品牌“季子文化”。德育处把诚信、守礼教育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校园橱窗、板报进行宣传,开展优秀小季子评选(期中、期末各评一次)、“季子中队”创建活动,弘扬季子美德、精神。

(四)加强家校、安全、法制专题教育

1、进一步完善“家长学校”制度,规范家长学校建设。制定家长学校的课程开发的计划和框架,由家长学校讲师团具体负责对家长进行指导工作,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讲师,同时,分年级定期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名师来校为师生和家长作讲座(项目负责:德育处、年级组。各年级适时安排培训活动),提升家长学校的教育功能。

2、开展“安全、法制、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等活动(项目负责德育处、心理健康咨询师、法制辅导员),编辑“连心桥”家校、心理报,充分利用APP教育平台、家访等途径,整合家校、社区教育力量,加强学生安全、法制、心理健康教育。

三、提升德育队伍素养

1、德育处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定期、扎实开展校本班主任培训、学习活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开阔眼界,提升班主任德育理念和教育能力。

2、开展“班主任师徒结对”等传、帮、带活动(项目负责德育处),发挥好我校德育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指导青年班主任老师更好更快地成长。

3、充分利用《载德树人》、班主任工作例会等平台,加强德育研究,提升班主任理论水平和实战能力。

心理健康优秀教学案例范文3

以县教委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我校本学期工作目标为指导,以首都农村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建设为契机,认真贯彻《北京市德育整体工作纲要》,以养成教育为基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校园礼仪和和社会礼仪为重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把教育学生和管理学生有机结合,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设适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积极创建追求实效,育人为本的德育校。

二、工作目标

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和养成教育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帮助学生认知美丑,形成良好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提高文明素养,确立自信心和奋斗目标。工作重点为养成教育和理想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知识、明礼仪的合格中学生。

三、工作思路:

真正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以育人为工作中心;以全体学生为活动主体;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以校训、校歌、校徽等学校文化建设为重点,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以“奥运年”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情系奥运,做有责任感的中国人”主题教育活动,从奥运礼仪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学生思想体验的形成过程,在活动中体验,在参与中发展。

四、本学期常规工作

1。落实市县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以观念的更新推动德育工作的创新。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力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开展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活动,以和谐班风促优良校风。

2。落实全员德育,开展学生成长导师制。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我校实际,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为主题,面向全校教职工开展教育论文和成功教育案例评选、表彰活动,引导教师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

3。加强学校德育信息化建设,创设校园德育网页,发挥网络德育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构建师生思想、情感交流的平台。

4。加大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力度,加强问题研究,执行班级、年级、学校三级管理,落实帮教活动,开展不良行为学生转化研究。

5。加强住宿生管理力度,使住宿生管理向规范化和制度化迈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使住宿生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6 。加强对班干部、团干部培训,提高班、团干部的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班级自主管理。

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向教育性、愉悦性方面发展。

8。加强常规管理,促进养成教育。

(1)继续加强班级量化管理,推行月红旗班、进步生、优秀生、及优秀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评比活动。

(2)继续办好“知心信箱”和“面对面”的咨询工作,提高学生的咨询率、面询率,注重实效。

(3)坚持和完善家访制度,深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4)严格升降旗制度,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5)办好广播、板报、橱窗,充分发挥宣传作用。

(6)规范班主任素质工作手册的使用。

五、本学期重点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及《密云且中学班主任工作条例》,加强规范化管理。

(2)开展“学生最爱戴的教师”评选活动,促进形成全员德育工作氛围。

(3)以我县开展的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为契机,充分发挥县、校优秀德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的作用,加经强验交流和表彰,以推进我校班级管理再上新台阶。

(4)进一步推进新型班集体文化建设,加强对班干部、团干部的培训,充分发挥班干部、团干部的作用,加强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使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

(二)。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1。以“3。5日学习雷锋”活动为为契机,组织全体中学生成立学雷锋小组,开展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公物、团结互助、文明礼仪等方面美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2。与班级文化建设为相结合,以“清明节、劳动节、科技节、青年节、母亲节”为契机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以“情系奥运,做有责任感的中国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中心内容,抓实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

1。拓展学生“十个文明习惯”的培育形式,帮助学生认知美、丑,形成良好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提高文明素养。

2。。以活动为载体,在中学生中广泛开展奥林匹克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1开展校级“奥运项目观赛礼仪知识”竞赛;(2)与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开展“我班的奥运项目”活动,丰富学生的奥运知识。

(四)加强法制教育和珍爱生命的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1。通过落实法制校长定期讲座制度、每两周一次举案说法制度和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光盘、录像等多种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消防安全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活动。

2。加强对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1)建立学校不良行为学生的总体档案和个体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2)进一步明确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职责,从思想、行为、学习、交友、家庭环境等各方面了解学生的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本学期进行成功案例征集与评比。

(3)贯彻县教委《关于加强严重不良行为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意见》(XX年11号文),认真落实六项制度,即:不良行为学生不到校追踪制度,出现问题及时报告制度,学期转化情况上报制度,法制校长定期讲座制度,帮教人和政教处定期与不良行为学生谈话制度,定期案例评析制度。要严格学校、年级和班级三级管理,明确各自职责。在发挥导师帮教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同伴帮教的作用,对极个别严重不良行为学生还要确定民警帮教人,不断增强转化效果。

(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方面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作用,通过讲座、团体辅导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另一方面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功能,做好学生个体、不良行为学生、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

心理健康优秀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优秀生 心理状态 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166-02

目前,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已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成了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部分教师也因此而忽略了对优秀生的管理与教育,致使部分优秀生出现了思想误区,滋生了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家长和老师都有同感,“现在的孩子怎么啦?”批评不得,表扬不得,情绪反复无常。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的表现。由于家长、社会的关爱、厚望以及错误观念的干扰,优秀学生中存在两种较为明显的不健康心态:

一是自尊心过强。在优等生身上有明显的表现。一切以“我”为中心,在家庭中从小养成颐指气使的习惯,只要求别人尊重自己,服从自己,唯我独尊,却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不肯接受别人的批评。二是对学校、社会必要的纪律约束存在逆反心理,对社会的看法偏激甚至极端,爱面子,炫耀自己的长处,常常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掩饰自己的弱点、缺点,讳疾忌医,对教师、家长的正确批评,不愿接受,反应激烈,甚至歇斯底里,把正常的教育批评看作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如不及时得到纠正,势必影响其一生。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要因势利导严格要求,采取多种手段,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为他们的成长指明正确的发展轨迹。

[案例一]张阳阳是我班成绩优异的学生,她天资聪颖,思维敏捷,课外知识丰富,比同龄人知道的事情多,学习上的许多问题都难不倒她,成绩名列前茅。但是上课想听就听,想说就说,想动就动,我行我素。有一次在综合实践课上,她竟然发出怪声,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扰乱课堂秩序,当老师批评她时,她竟然躺在地上,大声喊叫。引起课堂一阵骚乱。还有一次,我想调动她的积极性,就对她说:“听说你画画很好,你装饰一下班级的黑板报吧。”张阳阳却说:“我不想画。”类似这种事情还有许多许多。接触时间越长,我发现她身上存在着不少思想问题,如:自我感觉过于良好,优越感太强,争论问题时喜爱咄咄逼人;凡事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吹捧,看不起其他同学;对班级的事情漠不关心,和同学交流很少。

[案例二]沈新宇也是一位成绩优异的学生。特别是对数学知识反应敏捷,思维活跃,每次校、市知识竞赛总能拿到奖,是同学们羡慕的优等生。但是他爱惹事,课间总有同学告状,说他欺负自己了,而每次老师询问时,他总有一百条理由等着你,简直是“无理取闹”,气得你脸红脖子粗。而他却是洋洋得意的表情。

像张阳阳、沈新宇这一类的优秀生我在工作中还遇到过不少。这一类学生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家长的喜爱,同学对他们也是分外敬佩和赞赏。所谓“一俊遮百丑”,这种看待事物的观点更常出现在老师和家长对待学生这个方面。人们看到的通常只是优秀生优异的成绩,却忽视或放松了对他们思想、纪律、心理和人格等方面的要求和教育,甚至在他们犯了错误时也容易得到别人的庇护或谅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优秀生骄横无理、自命不凡的性格。同时,优秀生当中也有许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溺爱,激励方式不当,更加助长了他们不健康的心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了解,我觉得不良的家庭教育是他们不健康心理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优等生从小受到亲人的溺爱,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只管他们学习好,忽视了对他们品格的教育,更加看不得受到别人的欺负。张阳阳的姥姥曾经在校门口拉住一个“欺负”外孙女的学生训斥并踢了人家一脚,还说:“你以后要是再欺负张阳阳,我就踢死你。”沈新宇的妈妈对孩子在学校的举动不以为然,并且说:“我的孩子不是那种惹事的小孩,肯定是别的孩子先惹得他。老师你调查清楚了吗?”还有一次,他的作业家长没有检查,他妈妈竟然说谎:“他爸爸检查了,只是忘记签字了。”结果老师又给他爸爸打电话,他爸爸说没检查。他的妈妈为了孩子不受指责,竟然说谎,帮孩子编谎话。这些可悲又可气的家长们,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可曾想过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什么样的祸根吗?现在整个社会舆论有一个不好的倾向,认为对学生的批评要照顾到学生的自尊,要温和一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毕竟是学生,能过则过,而最后往往酿成大祸。现在强调发扬“个性”,不能多批评,要多表扬,批评、处理就是扼杀个性,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吃软不吃硬”。于是,学生犯了错误,还要求学校“润物细无声”,要春风化雨般教育。其实强调发扬“个性”是对的,但不是发扬错误一面的“个性”,错误的一面能让它发扬吗?在学生、家长中往往存在这种错误甚至可笑的观念,导致一部分学生出现种种奇怪的心态。犯了错,你得好好地教育,否则就是伤害我的自尊。其实学生要避免不健康的心态,学校、家庭都要做到表扬的准确,批评的及时,让学生明白基本的是非观念,不至于以丑为美。

针对他们存在的思想问题,我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纠正和引导的:

[对策一]找不足,增强“危机感”。

著名作家冰心曾经写过一首寓意深刻的诗:“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首诗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他就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针对他们的这个问题,我在班内设立各种竞争机制,例如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分成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建立小组竞赛制度。为使这类优秀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增强“危机感”,我把他们分在了同一个小组,每次检测或竞赛都来比比高低。这一做法挫去了这类优秀生由来已久的“锐气”,比如上一次抽测,沈新宇只考了93分,一向咄咄逼人的他一下子变得沉默不语,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纠正错题。他在作文中写道:“我满以为这次考试一定可以拿到全班的前三名,没想到他们太厉害了,把我赶下去了……”就这样,他在竞争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并懂得了要发奋自励,勇往直前。

[对策二]家校合力,取得家长的支持。

心理健康优秀教学案例范文5

自从健康促进学校工作开展以来,在市卫生局、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我校进一步确立了“健康第一”的办学思想,紧紧围绕“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标准,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工作,更新观念,统一认识,知难而上,认真贯彻《临夏市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工作实施方案》和《健康促进学校评价参考标准》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突破口,以各项规章制度为保障,以加强检查评比为动力,勇于开拓,务实进取。现将学校的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健康人才作为学校的第一追求目标。

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提高师生的健康水平必须首先从提高思想认识做起。学校领导班子的各项决策都在“健康第一”的理念下进行,从运动面积的确定、活动场所的设置、健身运动器材的配备、营养餐室的管理、饮水卫生到学生在校时间、作息时间的规定、课程的设置、活动课程的比例、安排、健康知识技能的培训、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等,做到以师生的健康为本,把培养健康人才作为学校的第一追求目标,让校园充满着浓厚的健康文化氛围,“健康第一”的理念扎根心中。

二、制定健康促进学校建设规划,推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贯彻实施。

1.为了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有序、全面地推进,学校成立了“健康促进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和“健康促进学校工作实施小组”。制订健康促进学校建设规划,研究具体措施、明确人员职责、健全规章制度、检查实施情况等工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做到健康促进工作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做,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2.在学校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规划和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学期工作计划中对“健康教育”都有明确的表述或具体的工作安排,学校以创建和谐校园和健康校园等作为校园建设及学校其他工作的目标指向。

3.充分利用例会、班会和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健康促进学校评价参考标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文件,力求全体师生对“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耳熟能详;制定并完善了《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学生因病缺课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加大检查制度落实的力度,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师工作考核、以及“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干部的评比之中。

三、提高思想认识,承担对学生健康的责任。每一位教职员工无论从事管理工作、教学工作还是服务工作,都能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内,因地制宜地参与创建工作。

1.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按每双周1课时的标准,将健康教育排入课表。

2.开设健康知识讲座和健康教育专题活动。

3.加强学科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内容。教导处规定每一位任课教师不管担任哪一门学科的教学,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上必须有健康教育的内容,并且在教案上有所体现,特别是科学学科的教案。

四.细化学校物质管理,全面优化校园。  

学校现有的设备条件,给师生创设了一个优美、整洁、高雅的物质环境,教室、图书室、办公室、营养餐室、校门、操场等布局合理、赏心悦目;学校局域网的建设为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创设了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1.力争硬件设施达标。教室人均面积、采光照明、厕所蹲位、卫生安全等符合《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有关要求。

2.重视发挥学生在校园保洁中的主体作用。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少先大队部组织了环境卫生、安全监督员,自觉担负起检查卫生、检查纪律、维护校内安全的责任,进一步动员全校学生不乱丢果皮、纸屑,人人做好个人卫生,人人参与清洁卫生。

五、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

1.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等现象。学校坚决把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作为一项教师职业“高压线”;对家长及学生反映的教师违规违纪现象,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2.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了分层作业,做好培优补差。开展“对口帮教”、“感受关怀、学会感恩”等活动。

六、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卫生服务,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解决学生中的主要健康问题。

1.落实学生体检和教师体检制度。定期为教师和学生进行体检,全体师生的常规体检一年一次,健全了师生健康档案。

2.重视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在常见病多发季节,学校及时通过班级微信群向学生及家长介绍一些常见病的预防方法。我校成立预防传染病领导小组,认真做好公共场所卫生、消毒预防工作,利用宣传栏、板报、广播等对师生进行预防常识的宣传,提高师生预防意识。

3.切实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心理健康课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

七、促进学生和教师健康相关知识,提高学生个人保健技能。

1.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宣传栏、手抄报、黑板报等,宣传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意义。

2.开设专题讲座。外聘健康专家定期为学生开设健康技能专题讲座,现场演示正确的刷牙方法,正确的用眼卫生和急救方法等。

3.加强体育锻炼。学校重视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按常规上好每两周一节健康教育课,坚持每班每周上三节体育课,在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要有课外活动课,坚持学生在校每天做一次眼保健操和广播操。

4.规范师生各种安全行为。组织全校师生接受安全、法制、消防等教育,播放“传染病”的宣传碟片等。

八、学校与所在社区建立持久的健康互动关系

学校注重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强与社区、家庭的健康信息交流与沟通,形成共建、共管、共育的社会大环境。

1.学校与社区。学校积极争取公安、城管、社区等单位的支持,积极维护学校周围环境不受污染。学校还不定期的安排学生到社区去参加劳动和卫生教育,受到家长的认可。

心理健康优秀教学案例范文6

[关键词]农村教师 心理健康 培训机制

[作者简介]李里(1966- ),女,重庆人,昆明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云南 昆明 650214)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073-02

农村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和谐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影响比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式更为显著,同时还影响着学生及其他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行为。因此,要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农村教师,研究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机制。

一、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农村教育教学设施简陋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经费占公共事业开支经费的比例较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不发达,政府之外的教育投入相对较少。这不仅导致教学设施的简陋、教学材料的匮乏以及办公经费的紧张,也导致教学研讨和业务学习经费的紧张,使得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少,视野难以拓展。在简陋的条件下,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新课程实施等要与国家的教育改革形势同步,必然是困难重重,这给农村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

(二)优秀教师和优秀生源流失严重

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也相对较差,许多农村教师羡慕城市生活而想方设法离开,暂时留下的教师也普遍存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同时,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频繁流动,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带孩子到城市读书。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和优秀生源都集中到城市,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这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以及农村教育环境的改变。农村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再加上留守孩子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难以管教,在缺乏先进教学手段和理念的情形下,职业的理想与现实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得农村教师陷入巨大的迷惘和郁闷中,从而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三)农村教师工作任务繁重

农村教师工作负担较重,平均周课时在14节左右,许多教师周课时甚至多达20节,平均每天7点半前到达学校,下午6点以后才离开学校,每天在校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工作负荷较重。回家以后还要备课、承担家务,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由于教育经费紧张、人手不足,部分落后地区教师还兼任各种勤杂工作,诸如给学生做饭、负责保卫等。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农村教师还要不断上门家访以劝说流失学生复学。这些导致农村教师工作量繁重,脑力、体力透支严重。虽然工作任务繁重,但是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远远不如城市教师,有些地区甚至还存在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导致农村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越发严重,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环境较差

现代社会资讯发达,网络学习范围逐渐扩大,但农村学校由于条件限制,网络学习以及网络使用普及程度较低,导致农村教师资讯丰富性不足,再加上外出学习机会有限,专业成长环境不利。农村民主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漠,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强调制度管理,官本位思想严重,对教师的个人成长缺乏人性化关怀,管理评价不是以人为本而是倾向于官本位,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教师专业成长缺乏良好环境,从而产生不公平感、挫折感、自卑感。

(五)农村教师个人心理健康维护能力差

农村教师大多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学习能力差,一方面对新教学思想的接受和适应能力较差,教学研究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对心理健康常识的学习了解很少,自我调节能力差,缺乏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农村教师满足于完成教课任务,自主拓展的能力较差,不懂得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也不懂得了解自身的心理问题,遇到问题时,怪罪学生、怪罪家长、怪罪别人,自以为是,故步自封,不会换个角度看待问题;遇到挫折时,思想狭隘,性格偏执,怨天尤人,钻牛角尖,攻击性强。再加上农村教师人际关系范围狭小,猜疑、偏执、攻击心理普遍存在,导致农村教师个人心理健康维护能力差。

二、农村地区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现状

(一)在继续教育课程中进行培训

我国日益重视心理健康问题,但这种重视主要针对学生,对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部分省市开始进行教师心理健康常识培训。例如,昆明市在继续教育中开设了“教师职业发展与心理调节”等课程,主要以地方选修课的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教师进行心理调节的尝试,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这些课程往往采取大规模的理论培训,以讲授为主,辅之以视频讨论、案例分析等。这种培训的需求量很大,但由于培训人数众多,大多为60人以上的大班级,教师教学只能以知识传授为主,无法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教学成效有限。

(二)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讲座

由于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学校或县区进修学校开始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但多是围绕学生心理健康专题进行讨论,真正围绕教师、帮助教师进行自身心理健康维护的讲座还是很少,而且邀请专家到农村学校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也是少数现象,多数学校还没有这种意识或者缺乏这种条件。

(三)教师的个人零星学习

在社会发展以及心理健康日益受到关注的情形下,部分教师也开始关注心理健康,自学心理学相关书籍,学习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内容,但大多数的农村教师仍然不懂得心理健康常识,不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更不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常识。

由于国家要求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出台了相关的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纲要性文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这种重视是主要以发达地区的学校为主,农村学校在这方面重视远远不够。农村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也有限,许多学校认为政治教师也可以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或者是承担课程少的教师附带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些都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误解。对于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视更是有限,很少有学校将教师心理健康纳入校本培训内容,学校对教师的心理状态关注不够,没有致力于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管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导致农村教师心理问题时有发生。

三、加强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的措施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国家培训计划

我国从2010年起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主要进行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培训相关学科知识以及教材教法,费用由国家承担,解决了农村地区培训经费不足的难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但这些培训计划的参训名额有限,基层教师还是缺乏机会参与学习。国培计划主要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帮助农村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强调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关注紧缺薄弱学科,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很少。针对这种现象,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国培计划,邀请心理学专业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培训,开设心理学系列讲座和心理咨询与辅导,进行教师心理调节技能的训练,帮助农村中小学教师掌握心理健康常识,提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学会理性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必修课程

重视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就要将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必修课程体系中。课程设置上要将普及性的理论课程和实践性的心理辅导相结合,可以开设心理健康常识、心理卫生、心理诊断、心理辅导等课程,以系统的层次递进的方式开设课程,帮助参训教师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要改革课程和教学模式,突出参训教师的参与性和自我反省,以小班化教学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培训过程中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教师掌握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有效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三)建立心理档案

要关注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对农村教师心理状况进行相应的普查。由于涉及面广,需要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与高校建立协作联系,利用高校现有的心理测评软件系统,对农村参训教师进行心理测评,建立心理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教师进行筛查,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教师进行回访咨询和个别辅导。教育行政部门要不断加大投入,提供经费和人力、物力支持,在基本掌握所属地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四)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校本培训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按阶段来具体实施,不能急于求成。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继续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校本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委托心理学专家列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清单,让农村学校提供给教师参照阅读,写出阅读心得,之后再请心理学专家结合阅读书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座,从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五)开展远程心理健康课程培训

教育主管部门或继续教育中心可以利用远程教学方式来进行培训,通过电视、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广大农村教师可以通过收看教学节目或网络教学视频进行学习。这样经费投入较少,节约成本,普及面广,有助于农村教师以较低廉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初步的情绪调节方法。

(六)建设一支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咨询队伍

为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建立专业教师咨询队伍,专门为教师服务。我国严重缺乏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比例是1︰1500,如果我国5000名学生需配备1名专业人员,以全国2亿中小学生来计算,至少也要4万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才,缺口相当大。专业咨询教师要具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心理专业训练,考取部级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资格二级,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这就需要国家加大投入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在将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十所学校或五所学校就应拥有一位心理咨询人员负责维护教师心理健康,进行教师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专业服务。也可以请高校心理专家定期进行专家巡回讲座,或者有高校教师与心理专业学生进行定期心理普查回访,帮助教师队伍维护心理健康。

(七)将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工作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指标之一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提高农村教师的心理素质纳入议事日程,把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为测评、考核学校的指标之一,考核农村学校领导是否营造了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人文环境和心理环境,是否实行人性化管理和发展性评价,所有的管理措施是否有助于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活动,帮助教师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普查,建立农村教师心理档案,建立专业的教师心理咨询服务系统,排解教师的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