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早教托管范例6篇

少儿早教托管范文1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如今已被社会各界广泛接受,比父辈们接受了更多的教育的年轻一现,再也不能按照自己父母们那—套老理儿培养教育下一代了,不科学不说,还容易让孩子在成才的路上走弯路。

但是,实际生活中早期教育的现状,却让多少位对子女寄予厚望的年轻父母的理想打了水漂。

小保姆和老人难以胜任孩子的早期教育

北京工运幼儿园和北京市第一幼儿园附属实验园,在京城均是有口皆碑的上好的幼儿园,能送孩子进这类幼儿园的父母学历、收入在社会上都不低。但据介绍,这两所幼儿园的孩子入园之前,绝大多数不是被来自农村的小保姆看管过,就是被爷爷奶奶照顾过,或是被小保姆和爷爷奶奶们共同养育过。

谁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现实中却有多少有着大学文凭,甚至是带过硕士帽、博士帽的人,也不得不把自己第一任教师的位置,拱手让位于没有多少文化的小保姆以及自己的父母。许多女性在休息完国家或本单位规定的产假后,不得不上班去了,孩子小的三五个月,大的七八个月就被小保姆或爷爷奶奶们照顾了起来,直到两岁多才可能进入托幼园所,接受到正规的、科学的教育和保育。

被爷爷奶奶们和来自农村的小保姆带大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呢?北京市东城区教委负责学前教育的有关人士介绍说,被小保姆看管的孩子,一般没有什么文明礼貌而言,小保姆进城后看什么都新鲜,喜欢上街,所以带上孩子哪儿都去,根本不管要去的地方适不适合这么小的孩子,吃饭也是自己饿了,才想起来做,并且常常和孩子混在一起你一口他一口地吃,卫生和营养很难考虑周全。

让爷爷奶奶带过的孩子绝大多数溺爱有加,科学养育不够,大人包办代替过多,孩子被惯得缺乏生活能力,上幼儿园后,不会自己吃饭,全凭老师喂,有的学会了拿勺,却不会找自己的嘴,而是拿勺子当玩具。尤其是被老人在家宠过的孩子,入园后适应集体生活慢,并且大多独处,不会和人交往,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而这些不会自己吃饭、穿衣服、不会和别的小朋友追逐嬉戏、只愿独处的孩子,由于运动少,自身动作难以协调,同时也影响了他们大脑及智力的发展。凡事也有例外的,据幼儿园反映,一些身为老知识分子的爷爷奶奶照顾过的孩子品行都不错,只是有这样条件的孩子太少了。

不言而喻,文明礼貌的灌输、良好习惯的教育、适应能力、自立意识的培养等等,这些在孩子刚刚迈进人生的门坎时,就不应该疏忽的做人、做事的教育,就这样被无情地错过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鲁姆追踪1523名婴幼儿成长达20年,得出国际公认的结论:如果以17岁智力成熟作为100%的话,50%的智力是在4岁以前获得的。

显然,当今中国大多数婴儿在父母的怀抱中便丧失了生命最初几年开发潜能的黄金年华,有教育学者指出,这不仅对孩子本人、家庭,乃至国家和民族,都是对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托幼园所大多不收3岁以下的孩子

既然,早期教育在家庭里的这条路走不稳,换个思路,另寻他途,是否可行?比如说送子女进托幼园所。

但目前得到的信息也不容乐观。北京市东城区1999年统计3岁以下幼儿入托率为16.31%,比1998年下降了4.95个百分点,该区2000年统计3岁以下幼儿入托率为15.44%,比1999年下降了0.87个百分点。

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以往我国对早期教育的界定为3-6岁儿童。这一观点使我国的早期教育机构,如托幼园所绝大多数接收的都是3岁,顶多是2岁多的孩子,尤其是目前师范教育中的早期教育即学前教育,教授的仍就是3-6岁的教学内容。换句话说,尽管如今有关部门出台了与世界接轨的早期教育的政策、法规,但是落实工作的机制以及学科体系的建立尚在摸索之中。

目前各地也出现了能接受任何年龄孩子的托幼机构,但是这种机构基本属于民办或私企性质,且不说这种机构在整个托幼园所中还形不成太大的气候,仅是收费高这一点就会把绝大多数父母吓跑了。

早期教育的路究竟该怎么走?广大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愿望如何才能不落空?这一问题正在困扰着许许多多的家庭,广大父母亟待早日找到孩子们早期教育的出路。

作者:郝卫江

少儿早教托管范文2

摘 要

近年来,英国政府推出了多项新的政策举措,开始了规模宏大的学前教育改革,以扩展和提高早期儿童保育和教育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为幼儿和他们的家庭建立一个更加广泛的支持系统。本文介绍和分析了这场由英国政府主导的学前教育改革的动因、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英国政府各项创新的政策举措。

关键词

儿童托儿照看服务 保教一体化 国家儿童照料战略

一、学前教育改革的动因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早在1870年,英国就开始实施了儿童5岁入学(在北爱尔兰则是4岁)的义务教育。由于5岁以下幼儿的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加上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儿童的照顾和照料主要是父母的责任,因此英国一直不重视发展5岁以下幼儿的学前教育。1997年以来英国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总数为85亿英磅的巨额资金、积极推动学前教育改革。这次学前教育改革主要有以下两方而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鼓励就业、根除贫困

近年来,英国的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由移民带来的社会排斥现象、单身母亲和少女妈妈数量跃居欧洲首位、因父母受教育水平低下和缺乏经济来源而导致儿童家庭教育的环境贫乏恶劣、越来越多的成人和儿童缺乏基本的读写和数学技能、青少年辍学率增高、犯罪现象增多等等,从而产生了文盲和贫困的恶性循环。1998年英国财政部的调查表明,在英国大约每3个儿童中就有1个生活在贫困中,这些孩子的家庭收入往往低于或只有英国人平均收入水平的一半。而在1968年,每10个儿童中才有1个这样的贫困儿童。由贫困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严重地困扰和阻碍英国社会的发展与安定。

英国政府承诺要在20年之内彻底根除儿童贫穷现象。但是靠什么来解决这些问题,根除儿童贫穷现象?关于早期教育的效益研究为英国政府提供了决策的依据。研究表明:早期教育对于社会和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托幼机构为儿童和家庭提供的托管照料服务不仅具有鼓励就业的功能,而且高质量的早期教育还能够促进幼儿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为儿童入学学习和今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处境不利的家庭在儿童早期教育上的努力可以成功地打破贫穷在代际间的循环。对早期教育的投入将获得节约社会资金的回报。学前教育改革作为“非暴力革命”,可以作为重要的社会改革手段。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英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有关学前教育的改革举措。其核心宗旨就是向社会歧视宣战、鼓励就业、减少贫困,确保幼儿能够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前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英国虽然是现代托幼机构教育制度的发源地,但是长期以来英国学前教育因缺乏来自政府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而积累了一些急需改革的问题:

1.托儿服务供求关系失调和昂贵的托儿服务费用。

10年前英国妇女参加工作的比率在欧洲是最低的,但是现在有5岁以下孩子的妇女参加工作的百分比已经从那时的32%上升到了51%。超过2/ 3的原来有工作的母亲在产假之后又重新工作。每5个没有参加工作的母亲中有4个表示如果托幼机构能够提供相应的托管照料服务,她们会考虑参加工作。

人们的工作时间也在增加。1998年84%的男性和45%的女性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而且30%的男性和10%的女性每周工作时间要超过50个小时。在1988年,只有24%的男性和4%的女性需要每周工作超过50小时。与欧联邦的其他国家相比,英国男性工作时间更长,假期更少;有10岁以下孩子的父亲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小时。

妇女就业人数和人们工作时间的增加,要求社会帮助解决幼儿的托管照料问题,但是托幼机构能够提供的学位明显不足。资料表明,1997年在英国,每3个幼儿才有1个学位。而且托幼机构提供的照看和照料时间不能配合家长工作的时间。有工作的或正在接受职业训练的父母需要“全包型”的幼儿托管服务,包括放学前后和假期的照顾照料服务。通常提供这种“全包型”的幼儿托管照料服务的都是私人或私立机构。

资料表明,大多数有工作或正在接受培训的父母把3岁以下的幼儿托付给家庭托儿所的保姆照顾或者把孩子送入私立机构。3岁以上的儿童同样也需要托管照看服务,因为通常为3岁和4岁幼儿提供的学前教育服务是非全日制的,而且只有在正常的学期内才有可能获得这种服务。例如,大多数游戏小组每天只提供几个小时的托管照料服务,或者每周只开放几次。只有少数游戏小组提供连续几天的服务或在假期也提供服务。

然而,“入托难”还不是家长面临的唯一困难,昂贵的托儿服务费用也是家长难以承受的负担。在英国,照料2个儿童(1个学前儿童,1个学龄儿童)的年度费用约为6000英镑,这在欧洲各国中是最高的。在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必须自己负责托儿服务费用,只有在幼儿被认定为“处于危境”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来自于政府资金的支持。

托儿服务供需之间的巨大矛盾和昂贵的托儿服务费用,成为英国政府实施鼓励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家庭拥有健康生活政策的直接障碍。

2.“照看”和“教育”在体制上的分裂。

学前儿童特殊的身心发展特点,要求托幼机构必须把照看(Care)和教育( Education)整合起来。但是,由于英国托幼机构发展源流的多样性和行政管理体制的特殊性,不仅形成了英国托幼机构类型的多样化,也使英国托幼机构长期以来分裂为“教育” ( Education)和“照看”( Care)两个不同的服务体系。

属于“照看”体系的托幼机构,一般来说,为家长提供的托儿服务时间比较长,比较能够配合家长工作的时间,但往往只解决幼儿的生活照料问题而不能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属于“教育”体系的托幼机构,为家长提供的服务时间往往较短,大都是非全日制的,而且通常在学校假期内不提供服务。

这两种功能不同的服务体系,在管理上的归属也不同。传统上,为从出生到3岁幼儿提供的托儿服务由社会保障部门管理,招收3到5岁幼儿的托幼机构则由教育部门管理。在各个地区,有关学前教育服务的政策(包括服务内容和标准)主要由地方当局根据当地的需要来制定,地方当局为托幼机构提供资金并决定由哪个部门(健康或教育部门)来具体管理这些机构。

“照看”和“教育”在体制上的分裂,造成了英国学前教育服务内容和标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不仅在不同的地区之间存在着地区差异,而且在不同的托幼机构或提供者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形成了英国学前教育服务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的状况。

“照看”和“教育”之间的鸿沟不仅存在于不同的地区和机构之间,而且还存在于托幼机构内部的从业人员之间。托幼机构内部的从业人员也有“照看”系列和“教育”系列的区分。不同系列的从业人员在职前培训、资格要求、晋级、成人与幼儿比例以及薪水之间有明显的差别。

要进入“教育”系列,成为一个合格教师,必须要拥有一个3年的学位,并经过1年的继续学习获得教师资格证书(PGCE)或4年的高等教育学位。目前,在英国托幼机构中的从业人员中,只有20%的人具有大学学历。成为托儿所的保育员或合格的助教,则必须要接受两年时间、16种内容的培训。对保姆、奶妈一直没有培训方面的要求。但是,保姆和奶妈却是英国儿童托管服务队伍的“主力军”(约占57% ),幼儿园(pre-school)和游戏小组(playgroup)的从业人员构成了另外的33% ,剩余的人员(大约10% )在托儿学校、放学后和假日游戏活动托管班中工作。在这些托管服务机构中有一半的从业人员没有受过培训,甚至附设在公立小学的学前班里的助教也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一般来说,在“教育”系列中工作的从业人员的薪水要高于在“照看”系列中工作的从业人员。属于前者的合格教师能够拿到最高的平均薪水(17英镑/小时),而属于“照料”系列的工作人员的薪水低于全国最低工资水平,每小时只有2. 1镑(英国新的最低工资标准为3. 6镑/小时)。

大量研究表明,托幼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和稳定性(与薪资有关)等,是与托幼机构保教质量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

二、英国政府的行动和政策举措

1997年以来,英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举措来确保学前教育服务对于每个幼儿的可获得性。

(一)国家儿童照料服务战略的实施(The National Childcare Strategy)

1998年3月英国政府推出了“国家儿童照料战略”,该战略的主要目标是扩大就业、改善学前教育服务质量和为家庭提供更广泛的支持,主要内容包括扩大照料服务、提供基金、改善为从出生到3岁儿童提供的早期教育服务的质量和为14岁以下的儿童提供校外托管照料服务以及为16岁以下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特殊教育服务。

教育就业部负责人Margaret Hodge在1999年3月29日的一个讲话中宣称政府将投资80亿英镑以扩展和改善为年幼儿童和家庭提供的照料服务。从1998年9月起,所有4岁幼儿都可以享受每周5天、每天2.5小时的免费早期教育。同时英国政府还确立了以下目标:到2002年,在苏格兰所有3岁儿童都能享受这种免费早期教育,在英格兰享受这种教育服务的幼儿将达到66%;到2004年,在英格兰所有3岁儿童都能享受这种学前教育服务。把早期教育服务的对象拓展到3岁幼儿,已被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

针对英国工作母亲人数很多,而托管照料的学位数量又严重不足的状况,英国政府采取策略,充分发挥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为幼儿创造尽可能多的学位。英国的托幼机构,从性质上说,有地方教育当局举办的机构(约占59% )、私立的机构(约占30% )、社区和志愿者机构(约占90%)。这些机构(不管是公立的和私立的),只要接受和通过教育标准办公室对其教育质量的评估,被认定为能够达成政府提出的基础阶段(3- 5岁)教育目标的话,都可以通过提供学位而获得政府资金的支持。而且,为了支持私立以及志愿者团体所办的托幼机构的发展,使它们仍然能够留在儿童托管服务的领域中,英国政府还承诺从1998年到2003年将为私立以及志愿者团体所办的托幼机构(这些机构自己并不独立承担幼儿托管照看服务所需的全部费用)投入4. 7亿的资金支持。

“国家儿童照料战略”所需的资金将通过新机会基金(NOF)得到补充。在1999- 2003年,来自国家的1. 7亿英镑的基金将为86. 5万儿童提供托管照料的学位。

(二)职能部门的合并与调整

针对长期以来英国学前教育领域中存在的“照看”和“教育”在体制上的分裂,英国政府最近推出的新政策强调整合或“保教一体化”。

在中央政府管理层面上,决定主要由教育和就业部( DFEE,即现在的教育和技能部DFES)负责英国的学前教育事务。在其他可能对儿童产生影响的事务上,政府其他部门继续发挥作用。在教育和技能部中,设立了相关的职能部门来协同解决有关学前教育阶段的事务。在地方上,教育和社会服务部门共同发起了把“照看”和“教育”结合起来的活动,从而导致了被称为“保教一体化”的家庭托儿所数量的上升。

(三)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

在扩展托幼机构服务的同时,规范和提高托幼机构的服务质量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长期以来地方当局既负责托儿服务的提供,又负责托儿服务的规范与管理,缺乏“第三者”的监督机制。经过大量协商之后,英国政府在1999年8月宣布,由独立于教育与技能部的非部级单位一教育标准办公室( 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 , OFSTED)负责制定全国统一标准的托幼机构学前教育服务质量规范以及注册和督导检查工作等,形成“第三者”监督机制。从2001年9月开始,所有的托幼机构都要接受教育标准办公室的监督。在各个地区将建立地方性的教育质量督导网络以支持督导者的工作。

教育标准办公室经常在报纸和网上发表对学校的检查报告。它的这种做法被认为会影响学校的“排名和声誉”。教育与技能部和学前教育的专业团体对教育标准办公室的这种做法深感忧虑,认为这种做法不应该被扩展到托幼机构中去。在对托幼机构进行的质量评价中,应当更多地发挥地方自我评价和改进质量的“积极主动性”,使国家标准和地方改革的主动性结合起来。

为了提高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科学性,英国教育和技能部计划投入超过1000万英镑的科研经费,支持专业团体和机构开展有关早期干预与效果、托幼机构教育教学质量、教学策略、从业人员培训、资格审核、招聘以及配备的评估和研究。预计在今后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过程中,有关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成就的数据资料将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而发挥作用。

(四)改善托幼机构办学条件

成人与幼儿的比率、从业人员的资格与培训、稳定性等都是影响托幼机构办学条件和保教质量的重要因素。使不同地区托幼机构中的成人与幼儿的比率保持相对一致,是政府改善托幼机构办学条件的一个重要的行动目标。1999年8月英国政府开始为经济落后的地区提供资金以把当地学校中学前班的师幼比从1: 30降低到1: 15 。

针对托幼机构从业人员工资低、流失率高的情况,政府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以帮助和稳定托幼机构的从业人员队伍。

针对托幼机构相当多的从业人员专业化发展水平低的状况,英国政府致力于建立一个连续完整的培训系统并将增加拨款来支持培训。1998年11月成立了国家早期教育培训组织(the Early Years National Training Organization, NTO)。NTO与资格与课程认证部门(Qualification & Curriculum Authority, QCA)合作,面向学前教育(0- 8岁)领域中的所有从业人员(而不仅仅是教师)提供培训,并且把全国所有能够提供学前教育培训的机构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合作网络。

(五)基础阶段课程指南(the Foundation Stage Curriculum Guideline)

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缺乏全国统一的学前教育服务质量标准问题和使5岁以下的幼儿为以后学习第一阶段的国家标准课程作好准备,200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面向3- 5岁幼儿的《基础阶段课程指南》,为不同地区和类型的托幼机构提供目标清晰的指导。

《基础阶段课程指南》把基础阶段的课程内容分成人格、社会性和情绪情感发展;交流、语言和读写;数学;知识和对周围世界的理解;身体发展和创造性的发展等六个领域,提出了到基础阶段结束时每个幼儿在各个领域必须要掌握的关键技能。它虽然强调了幼儿身心发展目标的“全面性”,但同时也很注重幼儿的早期阅读和数学能力。当幼儿达到了法定的入学年龄(5岁)时,将对幼儿进行人格、社会性和情感发展,语言和读写以及数学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评估(Baseline assessments)。以读写能力为例,5岁的幼儿要能够听出词汇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音,发出单词中的短元音;将语音和字母联系起来,会说和听出字母表中的每一个字母;会独立地认读一定数量的熟悉的或常用的词汇以及简单的句子;会写自己的名字和标签、标题之类的东西,会使用标点符号来结构简单的句子;会运用语音知识来拼写简单的规则单词而且努力拼读一些更复杂的单词等。

许多幼教工作者担忧英国政府推行的这种强化读写和数学学习的措施会导致幼儿在很小的时候就体验到太大的学业压力。长期以来在“什么样的课程适合幼儿”这个问题上,英国幼教界一直争论不断。源自罗伯特·欧文和玛格丽特·麦克米兰传统的观点认为幼儿需要的是以儿童为中心、以自由游戏为基础的课程,而与其针锋相对的观点则强调从学前阶段就应当注重学业知识技能的学习。

《基础阶段课程指南》一如英国幼儿教育的传统,肯定了游戏对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但提出了“精心设计的游戏”(well—planned play)这一新的概念来区别于传统的自由游戏,“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是儿童在基础阶段学习的主要方式,这种游戏中的学习带有愉悦性和挑战性”。显然“精心设计的游戏”这一概念更强调教师的作用,它标志着今天的英国幼教工作者在保持传统和面对现实的张力中所选择的“中间道路”。

(六)鼓励社区合作和家庭积极参与的政策支持

充分利用和整合社区资源,促进社区合作和家庭参与,为儿童和家庭提供更为广泛的支持,是英国政府改革学前教育的基本思路。

1.儿童早期发展和照料协商合作组织。

在这次改革中被认为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创新举措是在每个地区建立了儿童早期发展和照料的合作协调组织(Early Years Development and Childcare Partnerships)。儿童早期发展和照料协商合作组织的成员来自地方政府、地方教育、健康和社会服务等部门、各种不同类型的托幼机构和师资培训机构,以及家长和单亲父母的代表。他们都以志愿者的身份工作,其主要的任务是对本地区目前儿童照料和教育服务的状况进行评估和审计,为增加学位制定规划等等。为了帮助父母便捷地获得关于托儿服务资源的信息,英国政府在1999年9月建立了儿童托管照料网络信息服务系统(C1S)。

2.“确保开端”项目(Sure Start)。

“确保开端”项目是英国实现在20年之内彻底根除儿童贫穷现象承诺的中心环节。“确保开端”与美国60年展起来的“提前开始”项目不同的是,它不是通过托幼机构来对贫困儿童实施补偿和补救性质的教育,而是强调在尊重家庭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帮助家庭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更多强调的是贫困家庭的“教育自救”以实现贫穷的自我预防。

同时,“确保开端”方案并不仅仅面向贫困儿童,而是面向所有家庭的所有儿童。该方案为家庭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家访咨询、帮助家长理解和支持幼儿的游戏、分享儿童保育和教育的经验、提供初步的社区健康服务、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家长提供支持。政府雇佣幼儿保育和教育的专业工作者开展“确保开端”的项目。1999年1月已经在60个地区启动了该方案,在英格兰至少要建立250个“确保开端”方案。“确保开端”项目在3年中已经获得了5. 4亿英镑的资金支持。

3.优质早期教育资源中心(The Early Excellence Centers Pilot Program)

优质早期教育资源中心先行计划鼓励托幼机构和所在的社区、家庭合作,转变为为家长提供“一站式”教育服务与指导的社区教育中心,开展包括为5岁以下幼儿提供高质量的保育和教育服务、幼儿健康咨询、成人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教育服务。申请成为优质幼儿教育资源中心的托幼机构需经过教育和技能部的认证和批准,通过和“确保开端”项目合作获得资金支持。该项目将分期分批在各地推动示范性的优质早期教育资源中心的建立。

4.为家长提供的优惠政策。

为了使家长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保证家庭生活的质量与健康,英国政府延长了妇女带薪产假(从14周增至18周,可望延长至40周)和第一次为有5岁以下幼儿的家长设立了父亲可以使用的父母假(13周的不带薪假期,低收入的家长可以申请额外津贴以贴补减少的收入)。针对家长难以支付昂贵的托儿照看费用的问题,1999年10月英国政府出台了儿童托管照料税收信用政策,来帮助父母解决支付托儿照看服务的费用问题。

三、结语

当前是我国社会的转型期,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正面临挑战。怎样更好地解决学前教育的公平、公正和民主化的问题,是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中国和英国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虽然不同,但是由英国政府主导的学前教育改革仍然对于我们进行学前教育改革、尤其是重新思考政府在学前教育的改革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和职能定位不无裨益。从中,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以下三点启示:

(1)学前教育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状况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社会的需要往往才是学前教育改革的真实动因。同时,学前教育的改革不可能仅仅局限于幼儿园的“围墙”里。只有在社会各个方面进行同步的配套改革、政策保障不仅仅来自学前教育系统内部时,才可能确保学前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少儿早教托管范文3

【关键词】城市 婴幼儿 早期教养

一、城市婴幼儿家庭早期教养的现状和问题

终身教育从0岁开始,0~3岁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据统计,目前我国0~3岁婴幼儿共计有7000万,其中城市占1090万。其中又有约80%的婴幼儿散居在家庭里。现阶段家庭早期教养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

1.专门教养机构和幼托机构缺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随着社会对婴幼儿教育的关注不断升温,家长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养,对托儿班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他们更愿意把婴幼儿送入专门的教养机构,不仅可以减轻自己的教养压力,而且也能保证孩子的智力、情感、社会性发展等各方面得到良好的指导。而现实是托幼机构设置严重不足,有些中小城市基本上没有什么正规的托儿班,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

2.家庭教养中普遍重智商,轻情商

在目前的家庭教养中,家长多重视婴幼儿生理发育、保健和智力开发,忽视婴幼儿心理健康保护以及情绪、感情、社会性发展和人格的早期培养。在婴幼儿发展的早期,重要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提供或创造一种丰富、适宜的环境,促使婴幼儿的整个大脑以全面的方式成熟起来。卡内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15%靠的是知识和技能,85%靠的是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这占85%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指的就是情商,情商应该从小培养。事实上很多家长对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许多家长急于追求婴儿向小大人的方向发展,把一个人一生中应当学会的东西都提前学会,带来一系列超前教育的问题,为今后的发展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3.家庭隔代教养带来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当今社会,年轻的父母们需要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事业,在这种情况下祖辈家长参与对婴儿的带养并承担一部分家务,既是家庭的需要也对社会发展有利。然而,隔代教养也带来了。通常,祖辈一些问题。如祖辈家长对孙辈的带养比较注重身体和生活上的照顾,容易忽略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各种需求通常采取简单的直接满足的方式,而容易忽视引导孩子通过探索、学习和经受锻炼获得满足。年龄差异、时代差异和代际地位的差异,也使家庭中不同代别的人,在教养孩子问题上往往有不同的态度和价值观,在孩子教育问题

上有矛盾,从而影响到亲子关系。

二、现阶段城市婴幼儿家庭早期教养问题的成因

1.历史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主要局限于3~6岁幼儿教育阶段。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在大部分地区尚未纳入现行的学前教育体系,教育部门、卫生保健部门、妇联、人口计划生育部门、街道居民委员会,好像谁都可以管,又谁也管不好。导致现阶段城市婴幼儿只能以家庭散养为主。目前,在中国只有很少一部分婴幼儿进入正规的学前托幼机构。

2.现实原因

我国家庭日趋小型化,年轻的父母没有条件自己带养孩子,而能让家长放心托付婴幼儿的专门的教养机构和托幼机构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婴幼儿只能以家庭散养为主。请保姆带孩子,保姆的薪酬、健康状况和个人素质等,都是婴幼儿父母顾虑的因素。于是,在城市家庭中,多由祖辈承担起照顾婴幼儿的重任。

3.认识观念存在偏差

对早期教养的认识偏差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忽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认为婴幼儿幼而无知,对他们进行教育如同“对牛弹琴”徒劳无益。因此,只重视婴幼儿的吃穿、健康等生活上的问题,忽略了早期教育。二是传统观念认为早期教养应该在幼儿园、托儿所这样的集体教养机构内进行。面对众多家长的需求,一方面现有的托幼园所在容量上与育儿的能力上都无法适应需要,另一方面家庭中良好的教养资源又被闲置。三是社会和家长把早期教育理解为超前教育有些幼教机构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婴幼儿实施超前教育。

三、对解决城市婴幼儿家庭教养问题的思考

婴幼儿的早期教养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幸福,而且关系到国家和全民族的未来,应从长远的战略高度,由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切实抓好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政府尽快制定0~6岁学前教育法规,推动托幼一体化的进程

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政府应该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担负起更大的责任,依法保障每个婴幼儿接受早期教养的基本权利。应深化教养体制改革,建立由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机制,形成0~6岁学前教育整体、系统、科学的管理一体化格局,将学前教育的法定年龄从3岁向下延伸到0岁,对婴幼儿教养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2.探索建立将社区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与婴幼儿保健服务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

探索建立一种将社区婴幼儿早期教养与保健服务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不仅能够保证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的连续性和持续性,而且充分利用了现有的人力资源。并开展适合社区特点的形式多样的早教服务模式,如在社区的市民学校、教育学院或综合活动中心开展早期教养指导活动和服务,建立“育儿教室”,成立祖辈家长委员会等,为市民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服务。

3.树立科学的早教观念,为婴幼儿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在婴幼儿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是抚育者,也是保健者、研究者和反思者。要让婴幼儿在自由中孕育创造,在尊重中培育自信,在关爱中感受幸福,在和谐中健康成长。

一是重视婴幼儿情感的早期培养。对于婴幼儿的早期需要,尽可能地给予理解、尊重和满足,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作为父母,首先要懂得爱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社会在温馨、关爱的家庭环境中,这会使孩子的脾气变得更温顺、更自信。

二是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共同担负起教养责任。在庭教养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包括说话、动作、气质、性格、思想方法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婴幼儿。所以父母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形象,是家庭教育中最有效、最重要的教育。首先,母亲要用最温柔的爱与婴幼儿相处。应该抽出时间多陪伴婴幼儿,以极大的爱心和耐心,关心和满足婴幼儿的情感需求,建立与婴幼儿的依恋感。其次,父亲应多参与婴幼儿的早期教养。婴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亲的关怀,在0~2岁,母爱是婴幼儿成长中的关键因素。但到了2~5岁,父爱的介入成立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父亲的重要作用表现为把依恋中的母子分开,以促进幼儿独立性的形式,并形成平衡的家庭情感。对于有祖辈参与的隔代教养家庭来说,婴幼儿的教养应该以父母对孩子的亲子教养为主,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养只能起辅助和补充作用。

三是掌握科学的教养方法。父母应保证每日有1小时以上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亲子交流。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选择空气新鲜的绿化场所,开展适合孩子的户外游戏和体格锻炼,创设与周围成人接触,与同龄、异龄伙伴活动的机会,感受交往的愉悦。学会关注、捕捉孩子在情绪、动作、语言等方面出现的新行为,做到及时赞许、适时引导,满足孩子的依恋感和安全感。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在生活活动中随时随地与孩子多讲话,进行沟通交流。注意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从各个方面满足和开发他们的良好求知欲望和要求,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珍惜孩子的求知欲望,耐心而热情地倾听,认真简要而正确地回答小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幼教连锁大举进沪传统教育将受冲击.新闻晚报,2001.

[2]杨雄里,董奇等.科学与儿童智力发展.1999,4:32.

[3]新浪科技.ttp://.cn.2004-04-28.

少儿早教托管范文4

【关键词】 醋酸阿托西班;早产;护理

早产仍然是目前围产医学的一个难题,早产儿一直是围产儿死亡和患病的主要原因[1]。在早产的治疗中,使用宫缩抑制剂抑制宫缩具有重要作用。而对于先兆早产, 使用宫缩抑制剂则能有效的抑制宫缩,尽可能的延长妊娠时间,甚至避免早产。临床上常用选择性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利托君、硫酸镁抑制宫缩,但也常与许多母儿不良事件相关[1]。缩宫素受体拮抗剂醋酸阿托西班则是通过抑制缩宫素的宫缩作用达到抗早产的目的[2]。为了探讨醋酸阿托西班在早产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我们对应用利托君治疗晚期流产和早产后,宫缩仍不能被有效抑制、产程仍然进展或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应用醋酸阿托西班进行治疗,并在治疗过程做好用药护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本院妇产科住院,并具有早产征象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3~36岁,孕周在25+6~33周;初产妇27例,经产妇3例;单胎妊娠18例,双胎妊娠12例。早产征象为:①宫缩持续时间>30 s、频率>4次/30 min的规律宫缩;②初产妇宫口扩张0~3 cm或经产妇宫口扩张1~3 cm;③宫颈管消退50%以上。30例患者均首先接受利托君治疗,后因宫缩不能被有效抑制、产程仍然进展或出现不良反应,愿意接受醋酸阿托西班(商品名:依保)治疗。产程进展的判定:符合以下3项中的2项则认为产程进展,即每小时宫缩>4次、宫口继续扩张>1 cm或宫颈管继续消退25%以上。

1.2 方法 首先静脉注射醋酸阿托西班6.75 mg(0.9 ml/6.75 mg),静脉注射时间>1 min。继以本品37.5 mg/5 ml注射液共20 ml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80 ml中静脉滴注,先以24 ml/h持续3 h(300 μg/min)输注,然后以8 ml/h(100 μg/min)输注,持续45 h,直至达到抑制宫缩的效果。如有需要可按上述方法配制重复治疗。

2 结果

2.1 宫缩抑制情况 本组 30例应用醋酸阿托西班治疗的患者中,子宫收缩被完全抑制的有18例,子宫收缩被明显抑制的有10例,子宫收缩未能抑制,产程仍然进展的有2例。

2.2 阿托西班治疗效果。30例患者中醋酸阿托西班治疗48 h内分娩2例,占7%(2/30);阿托西班治疗48 h未分娩28例占93%(28/30);阿托西班治疗7 d未分娩21例占70%(21/30)。

2.3 药物不良反应 30例患者均未发生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止醋酸阿托西班治疗的情况,对醋酸阿托西班治疗的耐受性良好。

2.4 妊娠结局 30例患者均已分娩,分娩的患者中,醋酸阿托西班治疗后妊娠时间延长最短12 h,最长14+周;分娩孕周为26+2~39周,其中32周分娩15例,足月分娩3例;剖宫产17例,阴道分娩13例。共分娩42个新生儿,其中单胎18个,双胎24个。新生儿出生体重为653~3600 g,存活38个,死亡2个,其中出生时死亡1个,转儿科后家属放弃治疗死亡1个。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晚期流产或早产的孕妇紧急入院后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以致信心不足,脆弱敏感。护士应给予耐心安抚和心理疏导,多与患者交谈,说明醋酸阿托西班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将成功的病例介绍给她们,让她们重建信心,消除其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另一方面,帮助家属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教会家属对孕妇进行心理疏导的方法,减少来自家庭的心理压力,鼓励和支持孕妇配合治疗。

3.2 病情观察 孕妇应用醋酸阿托西班治疗期间应卧床休息,护理中应重视患者主诉,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有否宫缩及宫缩强度、持续时间并做好记录, 观察阴道流液、流血情况,观察生命体征,有异常随时报告医生处理。做好产前各项准备,提高早产儿存活率。

3.3 用药观察 因为醋酸阿托西班价格昂贵,涉及到孕妇家庭经济是否能够承受,要征得孕妇及家属同意方能用药。用药前仔细询问病史,排除用药禁忌证。护士必须清楚知道醋酸阿托西班的作用原理、用药方式及不良反应,药物使用前需与家属及孕妇进行相应的用药健康教育。使用醋酸阿托西班要用输液恒速仪控制点滴速度,视宫缩情况调整滴速。做好用药护理,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4 胎儿监测 住院期间密切观察胎心、胎动情况。护士应教会孕妇如何自数胎动,并说明其意义所在,让孕妇能更很好地配合。嘱孕妇多取向左侧卧位,改善胎盘血供情况,利于胎儿发育。定期超声波检查监测胎儿大小,有胎儿发育迟缓者及时补充能量合剂、疏通胎盘循环、有效供氧等。

3.4 生活护理 孕妇卧床休息期间,可指导孕妇床上活动保持肢体功能,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做好床边护理,生活上给予周密照顾。

4 讨论

醋酸阿托西班注射液是一种合成的肽类物质可在受体水平对人催产素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催产素受体拮抗剂。在目前临床应用的宫缩抑制剂中,β2受体激动剂疗效较确切,但临床上个体对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加之其对心血管的副作用,长时间使用会对母胎产生危害。Kashanian等[3] 认为醋酸阿托西班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可用于合并心脏病、多胎妊娠的早产患者。醋酸阿托西班是惟一具有子宫特异性的宫缩抑制剂,其在早产治疗方面的应用,愈来愈受到关注。使用宫缩抑制剂的最大益处在于能够尽量延长妊娠时间,为用药促胎肺成熟或转诊至高级新生儿医疗中心提供了机会,减少早产儿病死率。因此,我们认为醋酸阿托西班尤其适用于对其他宫缩抑制剂疗效不明显的先兆早产患者应用。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胎儿监测和做好用药护理是取得安胎成功的重要保证。醋酸阿托西班抑制宫缩的疗效明显,可显著延长孕周, 不仅为患者赢得了继续妊娠的机会,而且为改善早产儿的预后争取到了宝贵时间,增加了胎儿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张建平,陈欣.宫缩抑制剂治疗早产的评价.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05):336.

少儿早教托管范文5

为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文件精神,全面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大力普及家长和看护人员科学育儿的水平,着力构建托幼一体化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妇联就进一步加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前教育是国家确立的基本教育制度之一,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教育的起点和开端。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婴幼儿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2003]13号)的精神,积极开展0—6岁托幼一体化的探索和实验,0-3岁早期教育逐步展开,许多大中城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早期教育,较好地满足了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需求,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是,总体上看,我省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广大农村和经济薄弱地区的早期教育还没有全面开展起来,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普遍较低。随着我国优生优育国策的贯彻落实、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人民群众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对早期教育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已不仅仅满足于孩子有机会入幼儿园,更迫切地要求能接受优质的婴幼儿早期教育,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让每一个婴幼儿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也已成为当前教育民生的突出问题。党的*明确提出“重视学前教育”的新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对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提高0-6岁儿童家长和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贯彻党的*精神、改善和保障民生、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构建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精心规划部署、科学组织实施,加大推进力度,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逐步普及0-6岁儿童家长和看护人员科学育儿的知识,为每一个儿童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明确今后一个阶段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立足公益,专业引领、强化服务”的方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早期教育,构建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和体制,努力为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看护人员提供有效的专业指导和服务,切实提高家长和看护人员科学育儿的水平,促进0—3岁婴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2、发展目标。到“十一五”,全省基本建立起以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为依托、以优质园为骨干、灵活多样的早期教育服务网络,逐步形成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牵头、多方协同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发展新格局。具体目标是:

到2012年,全省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看护人员接受早期教育指导率为:苏南地区的城市达90%以上,农村达75%以上;苏中地区的城市达80%以上,农村达65%以上;苏北地区的城市达70%以上,农村达到50%以上(接受早期教育指导率是指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和看护人员每年至少接受4次以上有质量的科学育儿指导)。

从事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人员都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形成一支面向社区、指导家庭科学育儿的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人员队伍。

三、建立并形成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工作机制

各地应在市、县政府的领导下,依托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政府,逐步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卫生、妇联、计生等部门各司其职,早教机构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早期教育工作网络,推进0—3岁婴幼儿早教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要进一步强化各部门的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教育部门是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切实把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纳入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研究制订早期教育的重大政策措施,牵头并组织各部门做好早期教育的相关工作;承担对托儿所、亲子园的登记注册工作和早期教育的业务指导,向有关部门提出对托儿所、亲子园收费标准的意见;培养和培训托儿所、亲子园的园(所)长、教师,建立园(所)长、教师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建立学前教育督导和评估制度;做好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接受早教指导的建档工作。

卫生部门负责拟订有关托儿所、亲子园卫生保健标准和规章制度,监督和指导托儿所、亲子园卫生保健业务工作,负责对0—3岁儿童家长进行儿童卫生保健、营养、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指导,及时提供0—3岁婴幼儿数等情况。

妇联应在社区(农村地区在镇、村)做好0—3婴幼儿及其家长接受早教指导的组织发动工作,向家长积极宣传科学育儿理念,保证辖区内所有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和看护人员都能接受早教指导,提高家庭科学育儿水平。

各市、各县(市、区)要建立早教指导机构,负责本地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推进工作,努力做到有固定场所、有专门人员,基本满足0-3岁婴幼儿和家长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服务需求,逐步形成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灵活有效的0—3岁婴幼儿早教服务网络。

各地要建立完善由教育部门牵头,卫生、妇联、计生等相关部门参与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在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推广有益经验,以保证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要坚持科学指导、专业引领,规范操作、形式多样。各地、各早教机构要遵循婴幼儿成长规律,按照《*省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科学有序地开展早期教育活动。要加强对早期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指导,坚决防止超越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违背教育规律的错误做法,切实推进我省早期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发展。

各地要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各类幼儿园开展灵活便捷、丰富多样的早期教育工作。省和市优质幼儿园(含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要根据现有条件积极开设托班或亲子园,在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实验、保证0—3婴幼儿及其家长接受早期教养指导方面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农村地区要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主阵地,通过请家长和婴幼儿走进中心园、中心园教师送教到村等方式,保证辖区内0—3岁婴幼儿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各级各类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区和本园资源,采用开办托班、亲子活动、专家咨询、网上查询、热线电话、资料宣传、送教上门、育儿沙龙等方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努力成为面向社区的科学育儿指导基地,不断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提升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工作质量。

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举办早期教育机构,充分发挥社会公益力量开办亲子园、托儿所等,满足社会对早期教育多样化的需求。

五、努力提高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人员专业素质

少儿早教托管范文6

我在美国生活的两年期间,主要和妹妹一家三口住在纽约以南100多公里外的巴尔的摩市。全美医学院的最高学府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就坐落在这个风景如画的海滨城市。妹妹为了在这所学校攻读博士后,举家从纽约搬迁到这里。城市和学校的环境优雅宜人,处处让人感到舒心、方便。只是他们的女儿小朱莉快3岁了,当考虑上幼儿园时,才发现美国社会给予儿童启蒙教育的设施太少了,条件也很一般。霍普金斯大学有1000多名教职工,竟然没有一所幼儿园。孩子入园需要家长自己到社会上去找,我和妹妹驱车跑了好几处,了解到美国的幼儿园大多数是由教会组织承办的,多数在教堂附近,有的就在墓地旁边,还有的则在地下室。

为了让小朱莉有一个适应过程。我们选择了可由家长陪伴的托儿所。这种托儿所主要接收2~3岁的儿童,活动安排从上午9点开始至12点结束。整个活动在一名老师的组织下,由家长伴随进行。活动程序比较有规律,孩子入所后先更换衣服,互相交谈,然后在一间近百平方米的大房间里进行游戏。室内摆满了大型积木、滑梯、自行车和玩具等。半小时后,放在地面上的所有东西全部由家长动手,整理到墙的一边,然后开始跳舞、唱歌、学歌谣。小朋友和家长围成一个大圆圈,孩子们在里圈,大人在,随老师的节拍一起唱歌、跳舞,气氛非常活跃。上午10点至10点30分是加餐时间,食品是由家长轮流承担,事先在家里做好带来。孩子每人得到一份点心、糖果;一份水果或一杯饮料。最后转移到户外活动,孩子可以骑车、玩沙坑、游泳、压跷跷板。

这种民办性质的托儿所没有名额限制,只要有家长带领,逢月初就可加入。孩子们无忧无虑,安全能得到保证。如家长全天工作,其孩子是不可能来托儿所的。因为,在托儿所内的一切准备工作和收拾整理工作都是由家长亲自动手做的。活动内容不断地变换,室内的摆设也要随着变化。一会儿集中玩具,一会儿摆出桌椅,一会儿腾空房间,一会儿挖沙坑。但从总体看来,爸爸妈妈陪孩子进幼儿园一点不比在家里轻松,可他们为了让孩子能在集体中锻炼,还是不辞辛苦地参与。托儿所有三种规定:1.家长由始至终参与服务工作的,免收托儿费:2.参与部分服务,例如准备加餐及轻微工作的,每月收75美元:3.家长单纯陪伴孩子,不参与任何工作,交纳15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