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的价值范例6篇

电影艺术的价值

电影艺术的价值范文1

(一)信息和欣赏价值

随着电影作品数字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电影海报在创作手法、制作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并以其特有的艺术价值与文化魅力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一种艺术作品来收藏,甚至成为一种时尚,涌现出一批电影海报收藏家。在中国,一些电影海报爱好者或者收藏家,将久远年代的电影海报用镜框镶好,置于书房或者客厅,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别具风格。此外,电影海报的收藏,也是对电影作品本身的艺术欣赏,不但可以回味剧情,还可以欣赏演员的表演技能,获取一些明星大腕的趣闻轶事。随着近年来,我国影视创作的发展以及海报制作技术的革新,中国电影海报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大大提升,很多人将其作为经典装饰作品,甚至珍贵礼品赠送好友,也有商家将其作为一种特色商品来经营,由此可见中国电影海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历史价值

电影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创作产生的,每一部电影作品都有其不同的文化背景,从某种角度反映了社会及历史的发展。而电影海报的创作也因设计者所处的历史环境、文化背景、民族风格等不同而蕴涵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因此也赋予了电影海报较高的历史价值。中国电影的艺术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形象升华、心灵成长的发展史,而中国电影海报则是中华民族文化形象的象征与浓缩,是心灵成长的见证。电影海报选取电影情节中最具代表性的画面,从侧面记录了特定历史环境下的文化、灵魂与行为,为后人真实地还原故事情节最直接、最具感染力的形象代表。电影《我这一辈子》是以老舍的同名小说为题材创作的,描写的是中国北京普通巡警的坎坷一生,揭示了旧中国历史环境下的世态炎凉与人间心酸。李喆牲将本部电影海报作品的人物刻画得极为生动、形象,堪称精彩绝伦。使人们一看到海报中影片主人公那一脸的无奈与心酸,就能联想到当时社会动荡的历史背景及人们生活朝不保夕的痛苦与无助。电影海报在向人们传达电影作品内容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让人们去感受那个时期的生活与文化。因此,电影海报是传承与记录历史文化的载体,体现了较高的历史价值。

(三)经济价值

电影作为一种文艺作品自诞生之日起就颇受广大观众所喜爱。随着电影创作的发展,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附属产品也相继问世,且经济价值不断攀升。电影海报就是其中之一。电影海报作为电影作品的宣传名片,同时也是文化艺术的代表,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限量发行,因此深受收藏家们喜爱,其经济价值极具潜力。物以稀为贵,电影海报的价值也是如此,限量版发行的海报,由于年代久远、保存不当等原因,导致市场存量极少,部分电影海报成为历史珍品,因此,极具收藏价值,经济价值不菲。在国内外拍卖市场上,电影海报也是炙手可热的艺术作品之一。电影海报的价值从几十元、几百元到数千元、上万元不等。其价值高低一方面取决于艺术品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艺术特性、品相及世存量。另一方面也与电影演员、导演、制片厂等在电影发展史上的地位有很大关系。如国内一电影海报收藏家拍卖的一张1950年由中央电影局发行的电影海报《胜利重逢》,最终成交价1.3万元;而保定一位收藏家将自己多年来收藏的1030张老电影海报整体转让,价值高达110万元。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现在更多的收藏爱好者利用网络完成海报交易,如中国电影海报网、拍拍网、淘宝网等,每日行情、成交量等数据均直观体现了电影海报的经济价值。

二、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的艺术规律

与其他设计一样电影海报的设计自创作灵感产生那一刻起到完成制作,都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既要符合审美要素的运用规律又要遵循视觉语言的表达规律。

(一)审美要素的运用规律

艺术是一种美的体现,艺术创作的过程同时也是美诞生的过程,艺术作品的审美要素运用规律赋予每件作品独特的美学特征。电影海报作为一种商业海报,随着人们追求形式的改变,其设计审美要素也在发生改变,逐渐向民族文化、现代文化以及世界多元文化转变,同时也代表着人们审美品位的不断提升。

一方面,电影海报遵循审美要素的艺术形式。随着创作技术数字化,创作手法多元化的发展,中国电影海报的设计经历了由过去的黑白到彩色,由手绘到电脑制图,由以往的手贴画到平面设计艺术作品。在这种转变与发展的过程中,电影海报带给观众更多的是艺术作品本身的审美享受,甚至有些经典海报也成为人们装饰、收藏的艺术作品。海报设计者在考虑到海报宣传职能的同时,也将根据影片主题风格、内容、故事背景等运用审美要素规律进行艺术形式塑造。以精彩的画面和语言打动观众,触动其灵魂。表现手法是豪放是婉约、是抽象是具体要因影片主题而定。总之,电影海报的设计构思要因影片内容、文化背景来确定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同时也要注重审美意识的体现。

另一方面,电影海报必须具备感人的美学性能。视觉语言是电影海报最具穿透力的武器。电影海报本身就是通过文字、色彩、影像等视觉艺术向人们传达信息,展现文化魅力的作品。电影海报《满城尽带黄金甲》,以光彩夺目的视觉效果将周润发、巩俐、周杰伦三位巨星的影片剧照展现在观众面前,成为影片的一大卖点。因此,海报的艺术形象是展现视觉效果的关键,而当其被无形中赋予强大的生命力时,将成为极具感染力的视觉审美作品。

(二)视觉语言的表达规律

图形为超越语言、文字的信息传达方式,没有地域、民族、文化界限。相比较而言,图形则更为直观、明确,甚至会收到更强的视觉冲击效果。电影海报的设计也多运用了图形、色彩、光影等视觉语言表达规律。

第一,视觉流程的强大冲击力。电影海报本身的宣传性质决定了其功能,要在人们最短的视觉流程中,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吸引观众眼球,引起观看欲望。因此,电影海报的设计要根据人们的思维逻辑,编排视觉流程,在短时间内让人们了解到影片内容,并瞬间牵动其思绪,形成深刻印象。电影海报《寒冰》的设计就充分运用了视觉流程编排规律。上方为主人公李建平的剧照,以大画面展现,来吸引观众眼球,顺着光线的自然流动,附上精简的影片主题“你能抓到我吗?”,最下面以醒目的影片名《寒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

第二,言简意赅,表达准确。美国艺术理论家阿恩海姆在其美学著作《艺术与视知觉》中阐述:“视觉不同于照相,是一种积极的探索行为,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不光是局限于那些能够引起它注意的事物,而是覆盖了任何一种视觉范围内的事物。”电影海报多运用简单而具有强烈号召力的图形来突出影片主题,运用简单的造型、色彩对比来展示影片人物,在瞬间以直观的视觉形象给人以深刻印象,并将影片内容传递给观众。也有的电影海报选取影片中具有代表性的镜头作为海报主体,给人以悬念,吸引观众的观看欲望。电影海报《我和爸爸》则节选了影片中父女二人某一特写,向人们传达影片讲述的是平凡生活中父亲与女儿间感人至深的点点滴滴,又引发人们去想象那些平凡中不平凡的亲情与大爱。

第三,文字的视觉内涵。文字为文化、信息传递的载体,通过形、象来传递、表达视觉内容。一幅优秀的电影海报,通过图形、色彩、文字的变换、统一,使海报本身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更为强烈。电影海报中的文字,一是影片说明性的广告文字,起到传递影片信息的作用,二是经过特殊的处理方法,艺术加工,展现文字魅力,进而吸引观众眼球,引发其观看兴趣。汉字本身特有的生命力与感染力将使影片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而这也是文字的内涵所在,是其他设计元素所不能取代的。电影海报《美丽的大脚》中显示了这样一组文字:“生活里,有人是永远的守望者,有人则像过客一样,但他们都是来去匆匆划过天空的流星,等到最亮的一刻燃尽自己。”这与影片主人公的经典独白相对应:“咱们来到这个世上是哭着来的,我走的时候啊,要笑着走。”将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再赋予主人公张美丽(倪萍饰)那深邃、充满希冀的目光,更是引发人们无限遐想。

三、结语

电影艺术的价值范文2

[关键词]电影《黑天鹅》;舞蹈;艺术价值

在近几年的电影题材中,经常会出现把舞蹈融入电影的创作中,并凭借舞蹈独特的艺术魅力,以舞蹈为题材的电影吸引广大观众的喜爱。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电影《天鹅湖》在奥斯卡颁奖中获得了很高的荣誉,这也说明舞蹈题材的电影已经逐渐成为社会上的热门,并由于它富有个性化的视角和充满艺术气息的叙述方式获得了观众的认同。而电影《天鹅湖》就是一个典型的以舞蹈为题材的例子,并且获得了众多观众的青睐,本文对《天鹅湖》艺术价值进行深入的探析,以此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舞蹈在电影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电影《黑天鹅》

电影《黑天鹅》在2010年由美国的一位著名导演拍摄,电影中紧紧地围绕舞蹈而展开了一个惊悚的故事内容。电影的女主人公是一个专门从事芭蕾舞的演员,当时她发现了自己处在与另一个对手相互竞争的情境中,但由于演出时间的逼近,自己遭遇的麻烦也愈来愈多,同时她也不能完全确定自己的竞争对象是不是自己的一个幻象。电影《黑天鹅》是根据著名的舞剧《天鹅舞》改编而来的,电影的故事情节也从芭蕾舞剧的排练到演出这一过程为基本的线索,而选取于电影中的舞段不仅能满足观众的审美视角,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剧情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具有暗示、象征的作用。在电影《黑天鹅》的开场中,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就是芭蕾舞剧中的一段舞蹈,当时王子正前往打猎的途中,遇到了一个有魅力的公主,但奥杰塔公主身上却被施了魔咒,所以她在白天的时候是一只天鹅,只有在夜晚才能变回少女的原身。但她身上的这个魔咒只有在一个男子真正爱上她以后才能被消解。在影片中,创作者对这只天鹅未来的命运埋下了一个伏笔,于是影片就开始进入到舞蹈演员的常训练过程中。

在电影的情节中,多次出现了白天鹅变奏以及黑天鹅变奏的片段,电影还特别对黑天鹅挥鞭的镜头进行了特写,所以当女主人公独自在家中训练时,电影的画面中也将其投放到舞台上的表演。由于在黑天鹅的变奏中,这是最能考验一个舞者的基本功,而且也是女主人公自身最难以实现突破的部分,所以在电影中出现了在不同的阶段对同一个舞段的展现,这也集中反映了女主人公蜕变到成熟的人生历程。在影片的最后部分,女主人公终于实现了自我的超越,也终于做到了黑、白天鹅的统一。电影中选取观众较为熟悉的片段更容易激起观众与影片产生视觉和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也让观众在电影中体验到芭蕾舞剧中的舞段与现实生活中的表演,相同的舞段实现了相互的对比,从而使其更增添一种别样的韵味。

二、电影与舞蹈

电影是一种广泛的艺术表达形式,它能很好地反映各个时代的特性,而且还能实现电影和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从而创作出富有多样性的艺术作品,并借助屏幕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把电影中的主题内涵和思想情感直接地传达给观众。电影通常会和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相结合,这些艺术形式都是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对电影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描写,并促使电影中的情节画面能以完美的姿态展现出来。因此,电影可以认为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它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积极的与其他的艺术元素相融合,并且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性。而电影和舞蹈的结合则给予观众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赋予电影一种全新的生命力。电影中充满浪漫的舞蹈氛围不由得让人感到一种生命蓬勃的力量;而忧愁悲伤的舞蹈则让人在心底为之动容。一般来说,舞蹈本身蕴涵的情感内容要与电影的主题相一致,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人们的生活也是充满多样性的,所以电影的创作题材也要积极地从人们的生活中挖掘,而舞蹈就如同是一个个充满旺盛生命力的音符,表达了人们心中不一样的心情。

正因为舞蹈这一艺术元素的融入,也促使电影富有更加饱满和活跃的生命价值,从而使电影中充满更多的情趣。在早期的电影发展中,一般都是对人们的常生活中的情境进行部分的精炼,那时还没有出现把舞蹈与电影相结合。随着电影不断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多种艺术形式的产生,这些有效的元素都充分地被电影所用,电影的内涵也更加的丰富了,并带动了电影的飞跃。及至后来,电影中添加了美国百老汇中的一些情节,同时也出现了把音乐歌剧搬入电影的创作中,这时的电影也受到音乐剧的深远影响,并对一些歌舞进行改编,把歌舞和表演结合在一起。但最终音乐剧也受到舞蹈的限制,所以不能完全地植入到电影中。电影是一种立体的艺术表现,电影中的舞蹈则更加的生动,舞蹈在电影中所产生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有效的与剧情相衔接,并且能很好地辅助电影画面的构图,在电影中也起到烘托情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三、舞蹈对《黑天鹅》产生的艺术价值

突出舞蹈题材的特点

在电影的创作中,选取的舞蹈题材基本上都是与舞蹈自身的艺术特征相符合而展开的情节发展,在以舞蹈为题材的电影《黑天鹅》的电影作品中,都是根据舞剧的编排为电影情节的发展线索,并且展现了在挑选合适的舞蹈演员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舞蹈演员也会凭借自身超强的意志力来实现对自我的超越,并最终诠释了艺术的真谛。电影中主要展现舞者的训练历程,并对他整个舞蹈生涯的关注,从而展现作为舞蹈演员背后艰辛的生活故事。在电影《黑天鹅》中,创作者主要根据舞剧《天鹅湖》为故事的发展线索,并通过展现女主人公在生活中的两面性来表达出人性中也存在的两面性。为了很好的把握这种两面性,创作者也选取了白天鹅和黑天鹅作为两种相对应的角色,并根据剧情的设置与演员相结合。通过黑、白天鹅的艺术表达,在变化舞蹈风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对两面性的刻画。

刻画人物形象

在电影《黑天鹅》中,由于女主人公一人要担负起黑、白天鹅的演绎,所以对在这一压力下所面临的心理活动则着重的刻画,并最终在舞蹈艺术得到完美演绎的过程中得到展开。在影片中,女主人公在排练中需要纵身跃下,在这一动作中,她在心里仍然还有很多犹豫的地方,而且此时的她还无法恰当地把握白天鹅内心中的决绝姿态。选取的这一“跃湖”的舞段中,实际上是有象征性的作用,当时女主人公没有做到决绝主要是因为她还没有对黑天鹅这一角色的正确把握,所以进而她也不能理解白天鹅在当时情境中心里的想法。当影片在结尾部分描述的是演出的正式开始,此时对于女主人公来说,每一次在台上和台下的表演其实都是她心路历程的蜕变,在这一变化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她就像是黑天鹅的化身,但在实际上,她在内心中却十分的崇尚白天鹅的完美。电影中对“跃湖”这一舞段的展现,也实现了前后的鲜明对比,同时也表现出女主人公实现了自我的回归,纵身一跃不仅宣示了白天鹅生命的高度,也预示着舞者生命的结束,在这一处中很好地把女主人公的形象进行了塑造,也描写了她心理的变化过程。

调整电影的叙事节奏

在电影中,如果较为单一化的叙事节奏只会让观众的情绪中感觉到枯燥,而舞蹈在电影中的融入,则有效地避免了电影叙事节奏的单一化,并且也满足了观众内心中期待。电影中出现的舞段与舞剧不同,这是因为电影画面中出现的舞段是为鼓观众选取了观众视觉上的重点,此时观众并没有对舞段情节的自由选择力。所以创作者采用了镜头语言来展现对舞段的叙事,这样就突破了常规的叙事结构。舞蹈在电影中的作用是为了进一步地带动剧情的发展,例如影片中女主人公在进行最后一次的选拔赛中的排练时,电影的创作者则摘选了舞剧中王子遇到白天鹅的这一舞段来相互的映衬。在这一处中,如果只采用双人舞来展开电影情节的发展,那么就可能无法让观众充分地感受到,所以在这一处中,创作者把叙事节奏放缓了脚步,并留给了观众足够的时空来感受这一过程,并且也使电影中的叙事内容更加的自然化。

突出剧情的矛盾冲突

电影情节的发展一般都是通过矛盾的爆发到解决来进一步的推动故事的发展,而在以舞蹈为题材的电影中,影片中的主要矛盾集中在舞段之中,也是在随着舞段的演绎过程中把冲突化解。例如在电影《黑天鹅》中描述女主人公正面临困扰,使她感受到了极度的压抑感,这一纠结的内心情感无法让她进入到表演的角色之中,所以当女主人公在朋友带领下来到酒吧后,正是酒吧中的音乐节奏和充满激情的舞蹈促使她逃离了芭蕾的规则,并让自己的身心得到了完全的放松。经过了这一放松的过程后,也许在女主人公心中对舞蹈又增加了一层全新的理解。

四、结语

舞蹈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舞蹈亦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能让人在其中体会到愉悦的心情,最为关键的就是舞蹈者在通过肢体动作来营造一种美的感受,所以观众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也能随之一起感受到舞蹈的乐趣,并与舞蹈者产生心灵的共鸣。电影《黑天鹅》意在突出舞蹈演员为舞蹈艺术所付出的艰辛,舞台上翩翩起舞的姿态和栩栩如生的表演只是她们工作中的状态而已,而在私底下却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和挫折。电影透过几场不同舞蹈的表演视角来抒发主人公的情感,无论是动作还是神情,都紧紧抓住了舞蹈的精髓,继而提升电影的质感和画面感。导演对电影题材的选择十分恰当,将人物性格和影片制作紧密联系起来,增强了电影的流畅性。中国电影应该借鉴《黑天鹅》这类电影的艺术价值,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为中国电影开启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闻慧莲.探究舞蹈电影的主题表现与叙事性[J].电影文学,2009(21).

[2]赛亚平.电影中肢体语言的对话——看舞蹈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J].电影文学,2011(15).

[3]王雪飞.从歌舞电影看择舞与编排舞蹈的重要性[J].剧作家,2010(02).

[4]劳伦特·吉多,陈晨.律动的身体,律动的电影:舞蹈作为早期电影文化中的吸引力元素[J].电影艺术,2011(05).

电影艺术的价值范文3

[关键词]《青花》;艺术价值;文化传承

青花瓷在我国有着千余年的历史,元代青花瓷的出现标志了青花瓷的成熟。青花瓷是白地蓝花釉下彩瓷器的专称,就是在瓷胎上以钴料着色描绘图纹装饰,再涂覆上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在高温1300℃左右还原焰一次烧成,其效果是洁白莹润的瓷面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明净素雅。青花瓷绘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位置的一个装饰品种,其能够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占据中国陶瓷艺术装饰的主流地位,与其所蕴涵的传统文化背景、民族特征和艺术审美价值等方面息息相关。

一、《青花》概述

在景德镇建镇千年庆典之际,一部以陶瓷文化为背景的电影《青花》在此期间播出,这部影片以瓷都景德镇的制瓷业为背景,以青花瓷云龙纹象耳大瓶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在三个不同的时空展开的故事。在以元代为社会背景,主人公杨放是一个奉旨制造青瓷花瓶的执著艺人,他们在烧制不成的情况下,最终选择用燃烧自己的肉身和失去爱人的代价去完成传世的珍宝;在清末民初,这对青花瓶落入了一个依然叫杨放的入手中,此时的他是一个忧国忧民留美学子,他用年轻的生命永远守候着珍爱的国宝;而在物欲横流的现代,杨放是个利欲熏心的商人,为了达到占有青瓷花瓶的目的而不择手段,最终在青花的碎片面前暴露了自己的本性。

二、《青花》在时空交错中演绎的艺术魅力及呈现的美学价值

《青花》凭借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开拓了审美空间,反映了中国的艺术精神。《青花》是我国首部以陶瓷为视角的影片,电影所反映出的中国古代瓷器的博大精深、中国历代陶瓷艺人不卑不亢、坚忍不拔的精神使观者印象深刻。影片构架是在三个时空的相互穿插中交代了一对元青花瓷瓶制作、流传、收藏拍卖的背景,从故事性、观赏性以及影片要表达的内涵都能完全展现。电影中的三个时空,每个小故事都能成为一部独立的很有观赏性的电影。影片经过导演精心设计,采用插叙的叙事手法,频繁地让人目眩故事一环扣着一环的情节,让观者的感情与青花瓶的命运产生共鸣。

虽然唐宋在史书上有青花的片段,但是元青花却十分确凿地呈现在现代人面前,元朝的青花瓷器是非常接近根源的,其白地蓝花的烧制技术渐趋成熟,瓷身上装饰雨过天晴的色彩或许更加接近天籁,这或许是电影《青花》谨慎地选择了元代的原因。元代青花与蒙古人的有密切关联,在大元帝国建立后,萨满教成为统治阶级的精神工具,传播天神论,认为贵族是天和神,为统治阶级制造了蓝白理论,这是青花瓷产生的精神要素与前提。影片大致讲述了一个官制民窑的艺人在重塑一个帝王的梦境。元朝对于汉文化的苛刻真是到了一种极致的地步,也因为这样,男女主人公殉情而成就了不朽之作――云龙纹象耳大瓶,同时也为这对艺术品增添了迷离的色彩。

早期的航海交易中将瓷器推向了世界各地,马可波罗的中国游记在欧美列强中间流行之后,外国人也开始对东方大国有了踏足之想。因此,当八国铁骑踏来的时候将避免不了文物被抢掠一空。电影《青花》在这个历史的夹缝里叙说着东西方收藏的不同价值观,这种冲突因为自恃而变得蛮横,欧洲人最终让一对不朽的精品落了单。而中国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要比瓷瓶本身珍贵得多,正如剧中所说“东西可以夺,可中国人的精神是夺不走的”一样,将中国精神在世人面前大震一把。

在利益重心的现代,影片解构了一个关于物质虚荣和精神虚荣的事实,电影《青花》以一句出自基督徒葬礼的祷告辞――尘归尘、土归土道出了青花的归处,同样也道出了现代人对于精神世界所能领悟的极限,让一切虚伪在青花瓷前露出真面,尽管此时的青花以残片出现。正所谓艺术象征着人类的诗意存在,直面人的内心,火土里锻炼出来的瓷器是古典哲学的升华,而青花,无疑是在这份天然的弧线表层写实。青花瓷把绚烂和平淡集于一身,所以英文里同姓异名――“中国”和“china(瓷器)”的称呼与中国人的精神实质相吻合便成为必然。

影片中女主角采用“青花”这一一语双关的寓意,暗含青花在人类陶瓷发展史与艺术史上是永恒的。不同时代尽管文化背景不一,但对于青花的诠释是相同的,都凝聚瓷器艺人的心血,体现了民族思想文化。

该影片立足于本土文化的源点,有文化的厚重感,表现了中国文化千百年来的沧桑,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在历史三个时空的映照下,最终诠释其存在的艺术价值。这部影片妙处是借用时光交错、身份迷乱、情爱的错觉、人性的扭曲、人生恍如过眼云烟的蒙太奇似的手法,叙述了那沉静在时间长河中的青花瓷却依然永存。影片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瓷文化”的传承,又体现了人们对待传统文化遗存的态度。作为中华古老文明的缩影和见证的瓷器,带给观众的是对民族与国家的沉思。

影片中的“主角”云龙纹象耳大瓶瓶身绘缠枝菊、蕉叶、飞风、缠枝莲、海水云龙、波涛等八层图案,构图饱满,造型大气,瓶身上的图案借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体现出元代青花融入的民族思想文化,因而在三个时空中展现出永恒魅力。我们撇开影片中繁缛复杂的故事情节来看将影片贯穿起来的青花瓷,只不过是青花家庭中的一员;其实青花自出现以来,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属于重要地位的珍贵品种。无论造型工艺还是装饰艺术都具民族特色,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因此,我们也就能理解在洛可可时期,法国人为什么会为得到一件中国的青花瓷而感到荣幸;在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以2.28亿元拍卖的“鬼谷子下山图”也证实了青花瓷的名贵之处。

青花瓷从其产生以来一直都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有人把青花瓷誉为“兰”的宝石。青花的神奇和迷人,是因为它经久不变的吸引力。青花瓷之所以特别受到重视,不仅在于它自身的高度艺术造诣和工艺特色,而是它突破了元以前的图案型装饰,拓展为以绘画型为主,图案为辅,吸收了国画的传统表现技法,取得了与写意水墨画的笔墨情趣相似的艺术效果。现在,青花瓷仍然是瓷都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为世人所瞩目。

从时代的精神来看,青花有着浓郁的东方味、中国味,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符合东方人的审美趣味;从材料的选用,其独到之处,给人以功力和科技自然天成的感觉,与中国水墨画的酣畅淋漓的墨韵一样会产生一种难以言传的神妙和天趣。

从视觉艺术角度来看,蓝色在古代时是人们喜欢的颜色之一,犹如蓝天白云,草原绿洲、心境开阔,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青蓝色是人类共同的天然爱好色。究其原因,中国几千年处于农耕文明社会中,人们视野所及多 为青天碧水,远山如黛。绝大多数中国人日日夜夜生活于如此环境中。浪漫些的中国文人,追求精神生活,常有对月抒怀之好,莹白的月镶于幽黑的天幕中,一派清凉温柔之境。青、白的构成给人的心理感受正如农耕文明一般淡泊、宁静,这正符合推崇含蓄、自然的中国艺术之精神。

从内涵上来看,青花瓷具有一定“警示”作用,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仕途之人都有“青云直上”等愿望,甚至去世后,还希望能够“名垂青史”。可见“青”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这也许就是青花瓷器在元代一经产生就快速风靡世界、成为世界陶瓷的主流而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从装饰上来看白地蓝花有明净素雅之感,具有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效果,具有浓郁的东方味、中国味,也极大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青花瓷的青、白二色在画面中展现了无限的精神世界,构建了青花瓷特有的色彩风格,其宁静、素雅的特质正是受到老子的“见素抱朴”的思想的影响,可以从其身上体悟出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精神。这种精神已融入中国人生命中,即理性、冷静、谦逊、温和、中正。

三、青花瓷的文化传承

作为中国艺术之一的陶瓷,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中的日常生活器皿、工艺美术作品,而是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一种中国特有的陶瓷文化。正如邓白先生曾经道:“其美学内涵之宏大、意境之美妙、体系之独特,特别是火的魅力。是一般工艺美学所不能概括和不曾涉及的。”青花瓷所独有的装饰特点与审美趋向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普遍代表性的审美趣味及价值观念。当下,具有“china”符号的青花瓷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无论是古青花瓷的收藏还是现代青花瓷的创作,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我们能记忆2008年春节晚会,众多舞蹈演员身着青花纹饰的服装,以优柔灵动的姿势摆出青花瓷瓶的造型,很好地诠释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青花时尚;也能咏唱《青花瓷》里“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的抒情歌调,这一具有浓烈中国风的物品引起大家的关注。同样青花瓷的独特美学不单成为中国瓷器的霸主,同时也是现代设计的重要文化元素,国际知名女装品牌,甚至将“青花”元素运用到服装上,蓝色的花朵,缠绕在白底裙装上,传出东方韵味,这些无疑是对青花很好的文化继承。

电影艺术的价值范文4

关键词:电影音乐 高师音乐教育 审美价值

    国家艺术课程标准规定:“艺术课程重视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创造美和鉴赏美的实践。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学科的综合与联系,使学生的艺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列宁指出:“一切艺术部门中最最重要的便是电影。”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将源于生活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通过演员的表演,用声、光、影等动态手段再现到银幕上,在运动的时空里的一种视听艺术审美活动,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具有广泛性、时代性、号召性、通俗性、直观性的特点。而音乐是电影艺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影音乐的好坏往往也会决定一部电影的成败,因此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片头音乐,主题歌,插曲,背景音乐,是根据电影不同的内容、风格、形式、人物与画面的视觉形像相融合的听觉形像,提高了电影艺术的美学功能,体现出电影综合性的美学原则。为什么世界各地的电影评选活动都专门设置音乐奖项呢?这也是对音乐在电影中价值的认可吧!可以看出“音乐在当代电影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电影音乐成为电影产业催生出的一种独立的文化产品。”这里面音乐为电影增添光彩,电影为音乐的普及传播提供途径,电影音乐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审美价值。

    作为电影艺术中声音中重要构成元素之一的电影音乐,随着电影放映而被观众所感知,在音响与画面的有机结合中给人形成一个立体的视听感受。电影在视听艺术里是一个比较老的艺术形式,在电视,网络出现之前,它是一个重要的传播媒体,也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接受教育和娱乐的通俗艺术。电影音乐受电影艺术发展的影响,其作用日趋突显,人们用视觉感受电影的同时,也身临其境的欣赏到有动人的音乐。特别是现代电影宽视野、数字化、立体声、高保真技术的应用,其独特的效果是电视、网络等同类媒体所不能比的。当我们在观看《刘三姐》、《阿诗玛》、《洪湖赤卫队》等歌剧片,以及各种反映祖国大好河山的风光片时,人们在不断变换的画面中,更深刻透彻理解、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内心情感与人生哲理,达到艺术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对于大学生来说则更易于产生美感。因为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不单是一种知识的传授,也不仅是一种技能的训练,而是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别能力、审美能力,塑造良好的道德观和世界观的综合素质,其中心任务是审美教育,由于电影音乐在表现上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因而它是高师音乐审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一、电影音乐高度概括影片思想内容,深化主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对大学生具有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十八世纪德国启蒙运动者莱辛认为“剧院应当成为道德世界的学校”,说明剧场艺术的德育功能之强大,而且,电影作为一个社会先进文化载体,代表社会文化发展趋势,电影音乐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电影《生活的颤音》这部音乐抒情片,把小提琴协奏曲《抹去吧,眼角的泪》作为影片音乐主题贯穿全剧,使音乐起了灵魂的作用,这里音乐成为刻画人物性格,传达人物感情的重要手段,寄托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哀思。不同时期的电影音乐有着不同的思想情感,早期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日战争中,曾激励无数知识分子从象牙塔奔向抗日救国第一线,随后的几十年,它一直伴着祖国的发展强盛,人民的生活富裕,成为不朽的艺术篇章。还有《毕业歌》,(影片《桃李劫》主题歌),歌剧《洪湖赤卫队》,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等电影音乐,凝聚了各历史时期的英雄群像,是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建设史的缩影,观众在影剧院里可以感受到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的斗争历史,它以中国革命历史的各个阶段的革命历史歌曲作为各场音乐的基本主题,形象地描绘了中国人民在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下进行的革命斗争和建设的光辉历程,这些不同时期的电影音乐曾激励无数大学生投入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电影艺术的价值范文5

[关键词]电影音乐 高师音乐教育 审美价值

国家艺术课程标准规定:“艺术课程重视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创造美和鉴赏美的实践。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学科的综合与联系,使学生的艺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列宁指出:“一切艺术部门中最最重要的便是电影。”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将源于生活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通过演员的表演,用声、光、影等动态手段再现到银幕上,在运动的时空里的一种视听艺术审美活动,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具有广泛性、时代性、号召性、通俗性、直观性的特点。而音乐是电影艺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影音乐的好坏往往也会决定一部电影的成败,因此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片头音乐,主题歌,插曲,背景音乐,是根据电影不同的内容、风格、形式、人物与画面的视觉形像相融合的听觉形像,提高了电影艺术的美学功能,体现出电影综合性的美学原则。为什么世界各地的电影评选活动都专门设置音乐奖项呢?这也是对音乐在电影中价值的认可吧!可以看出“音乐在当代电影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电影音乐成为电影产业催生出的一种独立的文化产品。”这里面音乐为电影增添光彩,电影为音乐的普及传播提供途径,电影音乐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审美价值。

作为电影艺术中声音中重要构成元素之一的电影音乐,随着电影放映而被观众所感知,在音响与画面的有机结合中给人形成一个立体的视听感受。电影在视听艺术里是一个比较老的艺术形式,在电视,网络出现之前,它是一个重要的传播媒体,也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接受教育和娱乐的通俗艺术。电影音乐受电影艺术发展的影响,其作用日趋突显,人们用视觉感受电影的同时,也身临其境的欣赏到有动人的音乐。特别是现代电影宽视野、数字化、立体声、高保真技术的应用,其独特的效果是电视、网络等同类媒体所不能比的。当我们在观看《刘三姐》、《阿诗玛》、《洪湖赤卫队》等歌剧片,以及各种反映祖国大好河山的风光片时,人们在不断变换的画面中,更深刻透彻理解、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内心情感与人生哲理,达到艺术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对于大学生来说则更易于产生美感。因为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不单是一种知识的传授,也不仅是一种技能的训练,而是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别能力、审美能力,塑造良好的道德观和世界观的综合素质,其中心任务是审美教育,由于电影音乐在表现上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因而它是高师音乐审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一、电影音乐高度概括影片思想内容,深化主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对大学生具有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十八世纪德国启蒙运动者莱辛认为“剧院应当成为道德世界的学校”,说明剧场艺术的德育功能之强大,而且,电影作为一个社会先进文化载体,代表社会文化发展趋势,电影音乐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电影《生活的颤音》这部音乐抒情片,把小提琴协奏曲《抹去吧,眼角的泪》作为影片音乐主题贯穿全剧,使音乐起了灵魂的作用,这里音乐成为刻画人物性格,传达人物感情的重要手段,寄托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哀思。不同时期的电影音乐有着不同的思想情感,早期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日战争中,曾激励无数知识分子从象牙塔奔向抗日救国第一线,随后的几十年,它一直伴着祖国的发展强盛,人民的生活富裕,成为不朽的艺术篇章。还有《毕业歌》,(影片《桃李劫》主题歌),歌剧《洪湖赤卫队》,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等电影音乐,凝聚了各历史时期的英雄群像,是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建设史的缩影,观众在影剧院里可以感受到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的斗争历史,它以中国革命历史的各个阶段的革命历史歌曲作为各场音乐的基本主题,形象地描绘了中国人民在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下进行的革命斗争和建设的光辉历程,这些不同时期的电影音乐曾激励无数大学生投入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二、高师电影音乐审美教育对电影艺术的发展以及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有积极意义

电影的发展也反映出一个国家文化的进步,同时电影的发展更需要一批有文化。有艺术审美能力的接纳对象,那么,电影音乐也需要有一定音乐审美能力的欣赏者,在高等教育日趋发达的今天,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都将是电影音乐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播者。许多影片音乐的素材取自于民族民间音乐,象电影《刘三姐》、《阿诗玛》、《冰山上的来客》源于广西壮族民歌、云南大理撒尼族民歌、天山南北的新疆民歌,这些电影音乐都具有很强的地方民族音乐特色。作为“教师摇篮”的高等师范院校来说,他们所培养的对象是未来知识与文化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因而应该担负起我国电影音乐审美教育的重担,进而推动我国电影艺术的向前发展,使民族音乐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三、电影音乐在电影艺术特性及表现形式上具有高度的号召性、启迪性、哲理性,它的表现形式适合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电影音乐在电影这个综合艺术载体的支持下,在流动中的视觉与听觉进程中传达感情思想,在电影院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剧场音效更易于激发观众的审美情趣,具有内心的震撼性,智慧的启迪性,人生的哲理性。它的号召性给予大学生生活情操的升华。影片《桃李劫》主题歌《毕业歌》在“九一八”后,号召一代热血青年走上爱国救亡道路,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它的启迪性,哲理性让受教育者勤思善辨。一曲《诚实的眼睛》电影《苦恼人的笑》插曲启发观众发自内心对人性中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深刻思索,更赋予大学生们对人生世界观的思考空间。

四、电影音乐图文并茂,具象性强,包含强烈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容易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电影中诱人的故事情节和不同命运主人公的动态具象,在电影音乐的烘托下产生的情感因素,很容易打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中国上映的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曾打动无数观众的心,主人公花妮、顺姬姐妹的悲惨命运,在那优美的旋律、哀婉动听的歌声中感动过多少观众泪湿衣襟,其中的主题歌《春天年年到人间》那委婉质朴的旋律,饱含辛酸的人生,进一步突出了一个纯洁、可爱的卖花姑娘的形象,即使在今天听者也无不动情。电影《海外赤子》中一首《我爱你中国》,唱出了改革开放初期多少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思念,成为后人传唱的不朽佳作。体现了洋溢着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特别为青年学生所喜爱。这些音乐使影片中的人物与故事更加动人,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

电影艺术的价值范文6

[关键词]电影音乐;音乐教育;审美价值

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电影音乐作为其重要的构成元素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在用视觉欣赏影片的同时,也能身临其境欣赏到动人的音乐。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电影数字化、立体声以及3D技术的广泛运用,其效果是电视和网络所不能相比的。针对上述的现状,我们学校的音乐教育课已经不能再局限于以往单一的知识传授和相关的技能训练,而是要以培养学生们的音乐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为主,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道德观和世界观。

一、音乐教学与影视音乐的联系

影视音乐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素材,例如《红楼梦》中的插曲《葬花吟》,《西游记》中的插曲《走啊走》等都是根据小说情节的发展来衬托环境和氛围的。音乐是一种很高雅的艺术,常常能带给听众情感上的共鸣,其在表达人物形象和情绪方面具有很强透的穿透力,正如作曲家圣桑所言,我们在言辞穷尽,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时候就产生了音乐,只有音乐能够表达出那种难以言说的情感,促使我们去寻找内心中无法预知的深处,音乐是人类的灵魂,一切的艺术都向往音乐。

而电影作为一种直观的艺术,其呈现出来的形象是具体的,可视的,是一种时间和空间上的艺术,人们通过影视作品能直接感受到其所表现出的空间状态以及运动方式,不像语言和音乐那么抽象,也不用通过思维上的翻译便能将相关的概念转变成具体的空间形象,而且每个影视作品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在瞬间就能将一个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动作捕捉到位,可是对音乐乐思的展开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最为简单的方式也要将其一定的曲式呈现出来。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将其和影视艺术相结合,就能弥补音乐抽象性这一缺陷,将其与具体的视觉画面进行互补。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将影视画面和音乐进行从具体到抽象的有机结合,从而大大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电影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

(一)电影音乐在教学中的意义

1.影视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如今,电影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先进文化的代表,其发展不但代表着社会的前进趋势还指引着当今的潮流变化,其在人们中的地位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样一来,电影中的音乐对学生们的影响与作用就显而易见了。如电影《生活的颤音》这部抒情片,就把小提琴协奏曲《抹去吧,眼角的泪》作为整个影片音乐的主体,小提琴独特的音色就成为刻画人物形象与性格的一个重要工具。我们通过音乐便能感受到这个作品所传达出的对的无限哀思之情。在不同的时期里,电影音乐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并不相同,如很早期的影片《风云儿女》其中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在那个抗日战争的时代所创作出来的,具有很鲜明的时代性,其激励了无数的知识分子奔向抗日前线,随后又一直伴随着祖国的发展与壮大,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另外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洪湖赤卫队》等音乐,其凝聚了各个时期的人物形象,学生们在欣赏影片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到这整个革命斗争和建设的光辉历程。

2.影视作品适合学生的审美情趣

电影音乐是在影视作品听觉与视觉的进程中来传达思想感情的,如果在特定的影院环境,其整个剧场的音效便更容易激发人们的审美情趣,其往往会带给人内心上的震撼与智慧的启迪。如影片《桃李劫》主题歌《毕业歌》就是在“九一八”事变以后创作的,表达了在当时的环境下青年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这首影视音乐作品所包含的启迪性与哲理性让受教育者勤思善辩,也赋予了学生们对自己人生观与世界观的思考空间。

3.影视作品具有很强的形象性

电影作品是靠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和不同人物的命运形象来吸引观众的,如果在特定的时候加上音乐的烘托就更容易让人们产生出情感,也更容易打动人的内心世界。如在电影《海外赤子》中的《我爱你中国》,其优美的旋律打动了无数的海外游子,勾起了他们对祖国母亲的思念,成为传唱不朽佳作。另外,像1998年的意大利影片《海上钢琴师》其中就包括了很多的钢琴曲,男主角整个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都是通过音乐来传递的,音乐是这部影视作品的主体与灵魂。

(二)影视音乐在教学中的作用

1.影视作品使教学充满动感

基于影视音乐的特质,在我们实际的音乐教学中便可以将两者融合,这样就能使得音乐上的教学更加富有动感。如我们在教授歌曲《桑塔露琪亚》时,可以先播放一些世界著名歌唱家参演的歌剧,通过具体的视觉形象来突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学生们通过视听其洪亮的嗓音和观看气势恢宏的场面,就激发起了自己学习新歌的兴趣与热情。另外,如果我们要教授《走进》这样一类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欣赏一下配乐散文《诗话》,先从中领略一下的雪域风光和神秘的文化,学生们看到如此鲜明的画面时,就会对产生出向往之情,在这种情感基础上去学习《走进》这首歌才能唱出自己的内心深入的真实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