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影产业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影产业前景

电影产业前景范文1

关键词:影视旅游 产业效应 艺术关联 提升措施

随着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和接收终端的“小屏化”、移动化,电影、电视剧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其与旅游业的密切关系而使“影视旅游”蓬勃兴起。

影视旅游的兴起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现代旅游业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新的动力。所谓影视旅游,指因影视作品的拍摄、传播与接受而吸引受众到有关景点进行观光游览的一种新兴文化旅游形式,在国内又称“电影旅游”,在国外则称“movie-induced Tourism(电影引致旅游)”。狭义的影视旅游是指人们受影视作品的影响而对影片拍摄的外景地进行的旅游;广义的影视旅游除对影片拍摄的外景地进行的旅游之外,还包括与此影片相关的故事情节发生地、影片拍摄的影视城、影视节庆活动及置景、道具等一切对游客产生吸引力的旅游活动。其特点是通过影视传播媒介的巨大宣传效应和广泛影响力,使潜在的游客受到吸引并对有关景区的位置、资源、优势等予以了解并前往旅游,又因影视作品的明星效应及宣传、探班、播映等活动而在游客内心对相关旅游活动产生文化附加值。在对影视拍摄可能造成景区污染、景点破坏等弊端有清醒认识并予以高度重视的前提下,有必要探讨影视旅游的产业效应、艺术关联及提升措施。

关于影视旅游的概念,第一,从本体说,刘滨谊、刘琴(2004)在《中国影视旅游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中提出,影视旅游是“以影视拍摄、制作的全过程及与影视相关的事物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第二,从主体说,吴丽云、侯晓丽(2006)在《影视旅游者旅游动机研究—铁岭龙泉山庄旅游者实证分析》中认为影视旅游是人们由于受影视剧的影响而对影视拍摄地产生兴趣,进而到该地旅游的现象;周晶(1999)在《电影外景地的旅游吸引力》中认为影视旅游是所有“因为受电影拍摄场地的自然风光、历史遗存或文学作品的影响到电影的外景地的旅游”。第三,从组织者来说,还有人从影视旅游组织者的角度出发,认为影视旅游是“为满足电影爱好者对影片中的景点的兴趣与需要,开发组织的一种电影专题旅游活动”。如此多的关于影视旅游的定义,可见理论界及行业界对这个概念的重视。

随着影视拍摄、制作、传播技术的进步,给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更具吸引力和煽动性的影视作品,也使人们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旅游景点;随着影视媒介在人们日常生活和消费活动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影视作品在人们分配休闲时间并确定旅游方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尽管我国的“影视旅游”是受国外研究者启发才兴起的,理论界对包括影视业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研究得还不够透彻,但“影视旅游”已经受到行业界、管理界和研究界的高度重视,有一些研究者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探讨。

影视旅游的产业效应与创意优势

影视旅游的产业效应是直接的,也是巨大的。从产值而言,影视产业对旅游、服装、游戏、玩具制造等相关行业的产业拉动值比例是1:10;从周期而言,按照莱莉(Riley R)、斯万尼·贝克(Swayne Baker)、万·多仁(Van Doren)等人的研究成果,影视旅游的产业效应至少四到五年,即影片拍摄及播映对游客前往拍摄地旅游的吸引力至少能持续四到五年。

影视剧促进文化旅游的案例在国内外都有很多。在我国,安徽省因电影《卧虎藏龙》出名的宏村景区、浙江省因电影《非诚勿扰》出名的西溪湿地、北京因电视剧《红楼梦》兴建并常年吸引游客的大观园等都是旅游爱好者们喜爱的,尤其河北张家界风景区,因电影《阿凡达》在此拍摄后,“乾坤柱”景点改名为“哈里路亚山”,并推出“阿凡达之旅”,仅 2011 年春节黄金周就接待中外游客 16.98 万人次,同比增长 25.87 %;旅游门票收入 1173.7 万元,同比增长 50.88 %。这些充分说明了影视作品的拍摄与传播在推动旅游经济过程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影视旅游最典型的案例,是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电视剧《乔家大院》对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旅游效应的促进作用(见表1),该景点于1986年对游人开放,当年接待的游客人数是1万多名。1990年,张艺谋在此拍摄了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随着影片对剧情、演员、拍摄进度等的宣传,尤其是随着影片的上映及在国内外屡屡获奖,乔家大院的知名度越来越大,旅客接待率快速增长。之后5年间,游客数量平稳增长,与莱莉等人关于“影视旅游的产业效应至少四到五年”的研究结论相一致。2004年3月,电视剧《乔家大院》在乔家大院开拍,影视旅游的产业效应再次显现,当年游客数量增长了一百多倍;到2006年初该剧播出后,当年“五一”接待游客数量5万人次,超过每天最大接待量的25%;5月2日接待游客8.5万人次,5月3日接待游客7.5万人次,5月4日接待游客8万人次,5月5日接待游客6.2万人次,5月6日接待游客3.6万人次,“黄金周”接待游客总数达到38.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00多万元。2007年的“五一”黄金周,乔家大院的吸引力依然不减,游客总数达44.15万人次,在山西省所有重点景区中名列第二。这表明影视旅游能极大地带动拍摄地点产业效应,而且影视旅游具有巨大的创意优势。

基于创意水平提升的影视旅游健康发展策略

(一) 影视旅游的产业效应与创意基础

影视剧生产与销售的宣传创意。有实力、有财力的剧组,一般会在有了创意后就开始向受众传递剧作的相关信息,并在影视剧的创意、编剧、拍摄、剪辑、后期制作等过程中适时进行宣传。特别是在剧本创作完成之后、确定拍摄地点之际,会透露演员情况、拍摄地点、拍摄日程等,不但可能请记者前往拍摄现场进行探班采访,而且可能通过制造演员之间的绯闻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主要目的就在于扩大影片在观众中的吸引力,使他们对剧中的地点、人物、事件等产生兴趣。产业效应大多来自于相关影片的生产与制作。

影视传播的宣传创意。影视剧的传播,是其实现产业效应的直接渠道,除了传统意义的院线电影及电视台电视剧之外,随着网络技术及视频制作手段的发展,网络也成了影视传播的一个重要手段。业内决定电影和电视剧成功的重要标志是票房和收视率,尽管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两个概念、相关数据及是否能以其作为影视剧成功的标准持怀疑、批判态度,但仍未能阻止影视界把它们作为考察产业效应及总体上成功与否的主流措施。票房,指电影或戏剧的商业销售情况,具体可用观众人数或门票收入进行计算;而收视率,一般是在样本户的电视机上安装一个测量仪,它会把样本户看的节目信息储存起来,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传送到总部的中心计算机,并经统计收视数据计算出收视率。票房与收视率高的虽然未必是真正的好作品,但被认为是产业效应相对而言比较高的作品。加强影视剧传播过程中的宣传创意,能够相应地提升票房、收视率和点击率。

(二)通过提升创意水平促进影视旅游健康发展

影视旅游的健康发展,既关系到产业效应的提升,也关系到创意水平的提升。从前者而言,提升宣传效果,能使更多的受众了解影视中的相关景点;从后者而言,提升影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并使二者有机结合,能吸引更多的受众观影收视。只有这样,才能在促进影视旅游的同时推动整个产业健康发展。在信息化时代,影视剧拍得再好也离不了宣传,并且宣传的力度、频度、技巧、规模等将直接决定有多少观众对它进行了解并产生欣赏的兴趣,并将对影片的产业效应具有重大影响。一般来说,借助明星效应、地名效应等进行宣传的效果比较好,预告片、开机仪式、记者探班、关机仪式等也对提升拍摄地的知名度有重大作用,在导演创意之初就会对这方面进行具体阐述。近几年,影视圈内很多导演除了常规宣传之外,还会在影片开拍之初即派专人全程撰写拍摄日志或拍摄记录片。2013年一年内推出两部电影《小时代ⅠⅡ》的年轻导演郭敬明,把在上海拍片期间的所有过程都通过图片、文字的方式进行记录,并在《小时代Ⅰ》走上院线的同时予以出版,影片与书籍的宣传效应产生合力,既利于扩大影片的知名度,又利于宣传景点特色,尽管电影本身拍得很一般甚至因“三观不正”受到责骂,但受到了越来越多“粉丝”的追捧。

如果说影视宣传是提升产业效应的外因,那么,影视作品本身的质量则是决定产业效应的内因,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才能发生作用。影视作品的质量包括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两者俱佳且相互结合的作品才能真正使观众记在心里,口耳相传,并达到“既叫好又叫座”的效果。这方面最经典、最成功的一个案例是《庐山恋》,作为世界吉尼斯纪录史上放映次数最多的电影,这部片子以著名风景区庐山作为拍摄背景表现一对年轻人的旷世恋情,在吸引观众的同时扩大了景区的知名度,提高了游客访问量。笔者参与编剧、杨亚洲导演、倪萍等著名演员参演的电影《最长的拥抱》获得影视专家及普通观众的高度认可,该片通过男女一号虽然经历坎坷但相互救赎,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无偿援助被遗弃的残疾孤儿等情节,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并在画面效果、人物塑造、故事结构、音乐设计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其中的北京熏衣草庄园、南方水森林、乔波滑雪场等,都因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有利于提升影视旅游效应。比较而言,《小时代》虽然有不少粉丝,其中上海景点也有一定社会影响,但因片中过于注重宣传物欲,在被专家批为“三观不正”的同时,又被普通观众批为“脑残”,有人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坚决不能容忍”,在此情况下,即使其对影视旅游有促进作用,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总之,影视作为文艺创意产业的重要门类,是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及音乐艺术、舞蹈艺术、语言艺术、戏剧艺术等的综合艺术形式,通过创意的火花,借助声、光、电、多媒体等多种技术手段,在荧屏上给人创造一种“拟态的真实”,使观众通过观看剧情实现那些无法实现的梦想,这是好莱坞被比喻成“梦工厂”的原因,也是影视旅游能产生巨大产业效应的艺术根据。

1.刘滨谊,刘琴.中国影视旅游发展的现状与趋势[J].旅游学刊,2004,19

2.吴丽云,侯晓丽.影视旅游者旅游动机研究—铁岭龙泉山庄旅游者实证分析[J].人文地理,2006(2)

3.周晶.电影外景地的旅游吸引力[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Vol.27

4.代俐.联合开发电影旅游产业[J].电影评介,2006,11

电影产业前景范文2

【关键词】数字技术 电影产业 视觉特效 CGI技术

数字技术(Digital Technology),是一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兴科学技术,它通过转换信息编码、转变信息格式等方式,将图片、文字、声音以及视频等信息转化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并通过对此类信息的加工、储存、传输,将其动态化、立体化的呈现在观众的视觉范围内。而在储存和解码这些信息的过程中,会使用到计算机技术对此类信息进行编码、解码以及压缩,所以,我们习惯性的将上述技术成为数字技术或数字控制技术。在计算机功能日益增大这一因素的推动下,数字技术被广泛的运用于到了电影制作的过程中。例如,近几年来,美国好莱坞就生产出了大量的以数字技术为主制作的电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阿凡达》、《复仇者联盟》以及《变形金刚等》。此外,运用数字技术制作电影,还能有效的减少电影的生产成本,增强电影的视觉效果,在提高电影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为观众提供完美的视觉享受。综上所述,对本文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CGI技术在电影人物造型塑造中的应用

CGI技术既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脑生成图像技术,随着此项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完善,其在生成图像方面的功能也变得日益强大,被广泛的运用于电影特效制作中。CGI技术兴起之初,在电影领域的作用只是生成一些简单的画面背景,并只有通过将其插入到电影镜头中的方式,才能起到增加电影视觉效果的作用。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CGI技术就可以用来制作一些虚拟的飞船、建筑物以及动植物等场景,例如,20世纪70年代好莱坞视觉电影艺术大师乔治・ 卢卡斯就运用CGI技术制作了《星球大战》影片中的“尤达大师”、外星恶棍“贾霸”等外星人。进入21世纪以后,各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为CGI技术制作虚拟毛发、布料以及皮肤等图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了运用CGI技术制作电影人物。例如,《第三类接触》、《终结者》和《黑客帝国》等影片中均是使用 CGI技术生成的虚拟角色,制作效果十分逼真,极大程度上增加了电影的视觉效果。此外,在传统的CGI镜头制作过程中,我们必须将演员放置在蓝绿背景的环境下才能运用有效的运用此项技术,需要的电影背景只能通过后期更换的方式来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影的制作效率。CGI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可以实现导演与虚拟角色互动的电影制作方式。如卡梅隆导演在制作《阿凡达》这部电影时,就完美的结合了真人演员、真实环境、虚拟环境、虚拟人物等元素。其最关键的技术就是在虚拟角色扮演者身上安装传感器,将角色的动作及时的传输至电能,从而呈现电影生产过程中的实时画面,为导演做出准确及时的指导提供了充足的依据。

2 数字技术在电影人物形象塑造中的\用

在传统的电影制作技术中,角色的在塑造方式主要为化妆。例如,在我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的电影中,就是通过化妆的方式对里面的人物形象进行再塑造,这种人物形象再塑造的方式具有耗时长、需要大量工作人员携手完成以及视觉效果差等特点,大大降低了剧中人物给我们带来的视觉效果。此外,如果我们长时间的在演员的脸部和皮肤上使用道具,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一些演员的皮肤过敏,从而增加了电影制作过程中的风险。而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我们对电影制作行业中角色的定义已不仅仅是局限于传统的真实人物和实体模型,虚拟角色也成为了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运用数字技术制作影片角色已成为目前电影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例如,美国在2011年生产的电影《猩球的崛起》中,电影制作人员就是运用数字技术制作出剧中的猩猩的,而观众所看到的只是虚拟的猩猩。并运用动作捕捉器将表演者面部动作和关节动作记录下来,将其加入到虚拟猩猩的制作中。使虚拟猩猩的面部表情、眼部动作、行走方式等与真实猩猩的完全相似,有效的增强了《猩球的崛起》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的视觉享受。

3 数字技术在电影场景制作中的运用

在传统电影制作过程中,我们常常采用实体搭建、手工描绘、电影接景以及模型接景等方式实现电影场景的再造。这种电影场景制作方式耗时费力,在无形中增加了电影的制作成本。此外,通过上述方式制作电影场景,还有可能出现各场景之间衔接不恰当的问题,从而降低电影的视觉效果。例如,在《2001太空漫游》这不电影中,就是运用放映接景的方式制作了人猿在非洲沙漠玩耍的画面效果,但是,我们所能观看到的只是平面的画面,很难深度的展现出电影的真实感。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将此项技术运用于电影场景的制作中,其工作原理为:运用二维或三维软件实现数字绘画接景和三维虚拟场景搭建,具有操作简便、投入成本低、制作时间短等优势,被广泛的运用于当前电影产品的制作中。例如, 在拍摄《星际迷航》这部电影时,导演对战场的场景布置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运用传统的场景搭建方式根本不能满足电影情节发展的需要。于是就采用了先进的数字技术和传统场景搭建的方式来布置该电影的场景。为将各类自然灾害的场面真实的呈现在了观众的面前提供了十分有利的保障。

4 结束语

从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增加电影视觉效果中的作用也在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电影人物的制作、电影角色的塑造以及电影场景的制作等方面。但是,受传统电影制作模式的影响,我们在运用数字技术增加电影视觉特效的同时依然面临着诸多的阻碍因素,身为电影工作人员我们,只有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积极提高自身对数字技术的认识,才能有效的发现数字技术在增加电影视觉特效中存在不足,并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措施加以应对,为我国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方荣国.从数字化技术谈电影声音的发展现状[J].现代电影技术,2016(03).

[2]娄未梦.以电影《金刚》为例浅析电影视觉特效技术的发展和趋势[J].艺术品鉴,2015(30).

[3]董宇.微电影视觉特效制作的流程与人员分工[J].西部广播电视,2016(05).

电影产业前景范文3

[摘要]:我国影视基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并不成熟,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本文从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影视基地的形成模式和盈利模式,及其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在对我国影视基地做了全景式的考察和分析之后,为影视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最近国内大兴建设影视基地之风,仅2009年11月份就有唐山、大鹏所城、锦河、潍坊、兴国、湘西里耶等多个地区宣布将建设大型影视基地。自1987年起,我国影视基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数量已达上百个。一些影视基地不仅为各类影视作品的拍摄创造条件,而且通过影视作品的辐射力量,大大推动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但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并不成熟,在众多影视基地中真正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多。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影视基地的现状做一个全景式的考察,冷静对待近两年来这股大建影视基地的热潮。

一、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概况

影视基地是影视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每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都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拍摄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设施场所往往都是公共场所,不可能专门为某一个剧组服务,因此需要斥资修建不同拍摄场景。早年人们并没有影视基地的概念,往往戏拍完了就把场景拆除。后来,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些场景其实并非“一次性”的,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运作将其转变为“耐用消费品”,提供给今后的影视剧组。这样就形成了影视基地,即由拍摄影视作品时所搭建的一些场景所组成的一个专门的场地。

我国影视基地最早起源于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各大影业公司的片场、摄影棚和外景地,三四十年代在上海、长春等地已见雏形。随着影视市场的繁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1987年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建立为起点,国内兴起建设影视基地的高潮。1987年中央电视台规划建设无锡中视影视基地,这是我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当时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的开放引发了旅游高潮,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游客最多、效益最好的影视基地和旅游景点。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利用当地优势规划建设影视基地,如涿洲央视影视基地、央视威海影视城、镇北堡西部影城等。

到上世纪末,这轮建设之风逐渐平息下来,原因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建设属于盲目跟风型,没有严谨的规划和完整的运营模式,很长时间没有剧组进驻,基本上处于闲置荒芜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调整文化政策和影视市场的成熟,影视基地建设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广电总局《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逐步放宽外资进入影视业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影视行业。影视领域对民资、外资的部分放开刺激了资本的投资热情,各种资本背景的影视基地纷纷成立。在这轮新的投资风暴中,全国规划建设20余个投资上亿元的影视基地。有学者指出,这一轮影视基地建设的高潮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资本来源由单一转向多元;影视基地的服务对象由捆绑转向市场,由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拓展;影视基地的功能由初期的提供一个拍摄的场景拓展为提供一个影视制作平台。[1]但无论如何,我国影视基地的快速发展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批影视基地开始了完全市场化的经营和运作,其完整的服务体系和配套设施,完善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措施,既降低了影视拍摄的制作成本,推动着中国影视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又带动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2]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影视基地的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数量众多,并形成了几个规模较大的影视基地。全国有上百个影视基地,其中投资上亿元的就有30多个,如横店影视城号称“东方好莱坞”,总投资30亿元,是目前国内拍摄场景最多、配套设施最全、历史跨度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象山影视城占地1091亩,总投资1.2亿元,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二是影视基地以搭建仿古建筑为主。古装剧影视片是我国影视作品中主力军,剧组对仿古建筑需求较大,这使众多影视基地都走人造仿古建筑的道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共同评选的“2006中国十大影视基地(影视城)”中,就有横店影视基、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北普陀影视城、象山影视城、涿州影视城等多家以古装戏为主的影视基地。 三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我国绝大多数影视城处于亏本经营的状态,只有少数知名影视城处于温饱和盈利状态。

二、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模式分析

影视基地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美国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日本的京都电影文化村都是在世界享有盛誉的影视基地。与国外影视基地以影视后期制作或影视文化为主少有实景基地不同,我国影视基地具有一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影视主题设计上以影视文化为特色,具有鲜明的主题和衍生的特殊文化内涵;二是项目设计上以模拟和再现为特色,拥有影视文化的实际载体;三是兼具影视外景基地和旅游的双重功能,影视与旅游双业协同共生。[3]中国影视基地的特点决定了其形成模式和盈利模式的特殊性。

(一)形成模式

在影视基地的两次建设高潮中诞生了形态各异的影视基地,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我国影视基地的形成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按照影视基地的主题分,我国影视基地主要可分为三类,即自然景观类、民俗文化类和历史题材类。

1.自然景观类

这类影视基地主要利用当地的独特的自然风光打造而成,一般集中在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如西塘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和象山影视基地等。

在2007年6月18日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具特色影视基地的评选活动中,古镇西塘被评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西塘镇2003年时与中国电影家协会成立“中国西塘影视摄制基地”,在这里相继拍摄了《画魂》、《天一生水》、《别爱我》、《五星饭店》等影视作品,西塘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形成一个“天然摄影棚”,深受国内外电影公司的推崇。云南的束河古镇影视基地是云南十大影视基地之一,景区地处玉龙雪山脚下,海拔2440米,年平均气温12.6度,气候温润,四季如春。古镇坐西朝东、背风向阳,北瞰玉龙、南眺文笔、东临象山,被称为“丹凤含书”之地,享有“雪山下的世外桃源”、“神秘的纳西原生古村落”、“千年清泉之乡”等美誉。历经岁月沧桑,古貌依然,村落与原野浑然一体,生态优美,形成“古道、泉水、人家”的独特景观。这里曾先后拍摄过《摩梭女儿国》、《一米阳光》、《茶马古道》、《千里走单骑》、《铁色高原》、《天使的翅膀》等多部影视剧。

2.民俗文化类

民俗文化类影视基地以当地的风俗文化为主,突出展现民族文化。这类影视基地的典型代表是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镇北堡,上世纪90年代初由作家张贤亮创办。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以其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吸引着众多影视剧组和游客,成为中国三大影视城之一,也是西部唯一著名影视城。西部影城被逐步打造成为一个充满着浓厚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古代西北小镇,通过再现先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娱乐方式吸引展现当地的风俗文化;对荒凉的地貌和残留的古堡中的文化包装和艺术内涵,提升了荒凉和废墟的文化价值。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内明城堡的街道两侧有各式中国传统手工艺:捏面人、做木雕、剪纸、现场画像、书写春联、椴木烙画等。许多在全国各地“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扎下了根。从2007开始,每逢节假日和双休日,影城的明城内都会变成真正的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集市,艺人们为游客免费表演。[4]

3.历史题材类

历史题材类影视基地以经典著作为蓝本,再现历史建筑、古代风貌等。目前我国大部分影视基地都属于此类,比较著名的有央视四大影视基地(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南海影视城、威海影视城、涿州影视基地)和横店影视基地等。

横店影视基地现在已经建成“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江南水乡”、“横店老街”、“屏岩洞府”、“大智禅寺”、“明清居民博览城”等13个景区,这些景区大多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建成,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时空,汇聚了南北地域不同的建筑风格,远至秦汉、唐宋,近至明清、民国,两千年不同历史阶段的影视题材均可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场景;上至皇宫、官府,下至民居、老街,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题材均可在这里入镜;从历代的重大历史变革,到百姓的起居冷暖均可在此展现,宫廷、市井、言情、武侠、枪战等多种不同内容和风格的影视作品均可在此拍摄。

按照影视基地形成的因果关系可分为以戏带建类和以剧带景两类:

1.以剧带建类

此类影视基地一般是现有剧本再有拍摄场景,按照剧本要求建造特定的拍摄场景。随着影视剧的走红,拍摄场景成为旅游热点,从而形成影视基地。但是一部剧的播出时间和流行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以戏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不断开发出新的景点吸引其他剧组和众多游客。央视打造的四大影视基地基本都属于此类。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1991年10月,央视决定拍摄《唐明皇》,随即在大孚山麓苍翠清幽的群峰环抱中修建唐城,包括唐宫、唐街、御花园、华清池、骊山图阁等。之后有《杨贵妃》、《武则天》等名噪一时的影视剧在此取景。受影视剧热播的影响,当时游客最多时1天达5万人。1992年,为拍摄《三国演义》,三国城开始建设,主要景点有桃园、甘露寺、七星台、点将台、古战船、曹营水寨等。1995年水浒城启动建设,主要景点有京城区、梁山、州县区、水泊区、清明上河街、紫石街等。

但是,以景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主要服务于参与投资的影视集团的拍摄行为,这种运作方式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影视基地只是某个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的片场,并没有真正进入市场运作。[5]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的涌起,此类影视基地逐渐减少。

2.以景带剧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景带剧类的影视基地越来越受到剧组的欢迎。近年来,国内建设的影视基地大多属于以景带剧类,有利于拓宽产业空间,提高影视基地的效能。以景带剧类影视基地的“景”既有自然风光,也有人工建筑。前者如自然景色: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象山影视城等,后者如中山影视基地、北普陀影视城、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坐落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境内,它是“中国毛竹产业化示范基地”、“毛竹科技现代园区”,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生态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以万顷竹海为背景,以亘古奇石为点缀,有山的雄伟,有水的灵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环境使得安吉深得剧组的青睐,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使安吉声名远播,周润发和章子怡在安吉竹海里打斗那场戏十分精彩。李安在获奥斯卡奖之后说过:“是安吉的秀丽山水让《卧虎藏龙》走上奥斯卡领奖台”。[6]

以景带剧类基地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时代影视基地发展的需要,较多考虑贴近时代背景、贴近地域特色,创造一个较为真实的年代环境,具有广泛的普适性,以使各种剧组能够各取所需。

按照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将我国影视基地分为三大类:公有资本投资型、民营资本投资型和中外合资型。在影视基地出现的早期,投资主体是单一、固定的,而随着新世纪经济体制改革的加深,国家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影视业,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1.公有资本投资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影视基地大多是公有资本投资型的,这是由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的。这些影视基地依靠行政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和资金建造而成。央视的四大影视基地都是由央视出资建设,上海车墩影视乐园、青岛影视基地、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也是由影视集团和当地政府投资共建。在计划经济时期,公有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发展情况较好,因为会有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源源不断送来影视拍摄剧组,不必考虑市场化运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这类影视基地与电视台或影视集团的紧密关系逐渐被打破,它们的生存面临极大的威胁。2007年1月,焦作市政府将焦作市黄河文化影视城产权转让,在其资产评估中净资产7494万元,负债3146万元,可见其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此类影视基地目前都在试图突破原有模式,寻求市场化运作方式。

2.民营资本投资型

早在上世纪就已出现民营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但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此类影视基地没有固定的电视台和剧组入驻,经营十分困难。上世纪90年代浙江横店集团投资兴建横店影视城,是当时惟一一家背景单纯的民资影视基地。1996年,为拍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横店集团全资建起了东阳市境内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广州街•香港街”。但直到1999年横店影视基地的经营并不顺利,每年接待电影剧组只有一部,接待拍摄的电视的电视剧集在百余集到三百集之间,游客规模只有二三十万人次的水平。[7]依靠横店集团的强大财力,横店影视基地才得以生存。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横店影视基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2000年实行“免场租政策”以来,成为我国目前发展最好最具活力的影视基地。

2004年以来,随着影视业资本市场开放后,越来越多民营资本进入影视基地。2008年香港导演唐季礼代表中国国际传媒集团,投资30亿元人民币在云南大理建设一个占地4000亩的国际影视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东方好莱坞”。导演陈凯歌将与云南世博集团投资120亿元,联合打造的“东方影城”。

3.中外合资型

资本来源的开放意味着外国资本也可以进入中国影视业,资本来源的多元化为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目前由于国内影视业对境外资本投资有着严格的控制,中外合资型的影视基地并不多见。中山影视基地是一个具有中外合资背景的基地,它位于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故居旁,是国内唯一围绕某个伟人生映伟人历程的影视基地。

(二)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

纵观国内数百家影视基地,虽然大多数运营状况堪忧,但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也不少,对影视基地盈利模式尤其是较为成功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影视基地未来的发展。目前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几大类,一是以收取场租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二是以影视业带动旅游业发展;三是发展影视主题公园等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1.收取场租费

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基地生存是中国早期影视基地盈利的主要模式,直到本世纪,场租费仍是一些影视基地主要的收入来源。上影集团旗下的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在建立之初,按照错位经营、差别化竞争的发展理念,希望达到影视拍摄和旅游双赢。但几年运营下来,除了前两年旅游业务还不错外,之后一直是拍摄收入多于旅游。目前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场景、摄影棚的租金收入每天约有2000元至1.5万元不等。但随着影视基地数量的增加和同质化现象的加重,单纯依靠场租费盈利几乎成为不可能。

2.影视业带动旅游业

以影视基地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是我国影视基地较为普遍的一种盈利模式。通过低廉的成本和大手笔场地建设吸引剧组,打造知名影视制作,进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追星族、群众演员等,带动旅游业发展。以横店影视城为例,旅游业是基地最主要的盈利来源,约占整个基地收入的80%左右。

按照旅游方式的不同,这种盈利模式还可以分为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和混合型三类。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主要是指让游客参观拍摄场地,感受基地的影视文化,这是影视基地发展旅游业最常见的一种做法。典型代表如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等、束河茶马古道影视基地、昆明玉龙湾影视基地等。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可以让观众亲身体验电影的拍摄和制作过程。北京的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是一家集影视创意、拍摄、后期制作、影视体验等于一体的专业功能聚合型国家级影视基地,怀柔影视基地二期项目完工后,将向游客全方位展现电影的魅力,游客不仅可以看到电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还可以亲身参与电影的拍摄制作过程。

3.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影视基地处于影视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将影视基地本身打造成复合式产业链,把各种影视产业要素的聚集到影视基地,将原来的拍摄基地打造为拍摄、制作一系列产业链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全新探索。很多影视基地已经悄然开始谋求转型和升级。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江表示,与国际影视公司签约成立战略联盟,就是为了完成“集聚影视要素,实现从拍摄场景到制作发行的完整产业链”的打造。“与4家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机构合作将进一步增强横店的影视拍摄能力,加快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国际步伐。”

发展影视主题公园是近年来影视基地转型的一个方向,所谓影视主题公园是指不以影视拍摄功能为主,而是成为以影视拍摄内容的场景、场地、道具、服饰、片段等为资源,以影视文化为主题的娱乐公园。影视基地市场主要面向影视拍摄剧组,随着基地旅游化发展之后,市场逐渐转向游客。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主题公园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国内旅游者和港澳台同胞及亚洲文化圈内的海外旅游者。好莱坞环球影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围绕电影拍摄场景建立的主题娱乐公园,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电影拍摄的神奇世界。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好莱坞环球影城已经成为游客游览好莱坞必不可少的一个景点。

目前国内也有不少影视基地在做这方面的探索。长影世纪城是我国第一家世界级影视主题公园,它借鉴了美国好莱坞环球影城和迪斯尼模式,以高科技含量、高新颖程度、高制作水平和高民族特质,充分展示了中国特有文化的魅力,开辟了电影工业旅游的新途径。自2005年5月正式开园以来,已接待海内外游人100多万,在中国旅游市场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2005 年长影世纪城被评为国家 4a 旅游景区,2006 年入选中国十大影视城。

三、影视基地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变化,只有少数影视基地在体制转型、产业变革的巨浪中走了出来并且经营得有声有色,大部分影视都基地面临着发展困境。据2005年金鸡百花节资料显示,截止2004年底,我国各类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共2500多处,其中70%亏损,20%持平,10%盈利。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盈利模式单一,效益低下。靠收取场租费和发展旅游业是我国影视基地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而这两种盈利模式实际暗含着巨大风险。影视基地在整个影视业的产业链条中处于下游,扮演更多的是生产要素而非获利工具的角色。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一个剧组,成本的70%支付劳务,其中演员占总成本的50%,设备、道具等总共才占30%,影视基地作配套服务的大部分在30%花费内,一般只能赚总成本的10%左右。”[8]一个影视基地占地几千亩,但盈利只有一个剧组成本的10%,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目前国内有大大小小上百家影视基地,影视旅游也并非“摇钱树”。没有常建常新的旅游景点和强大的影视作品的支撑,游客未必肯买账。

缺乏对盈利模式的深度开发使得那种仅仅依靠影视剧的拍摄来吸引游客的简单粗放的盈利模式,已经基本失去了生存空间。这种盈利模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影响了整个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是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近年来各地企业和政府纷纷看好影视基地,大兴建造大型建造影视基地之风,动辄占地面积上千亩的影视基地在国内各地全面开花。在工业区建设已经进入到注重亩产集约率、优化产业结构的时候,影视基地又步入圈地、同质竞争的阶段。按照国家旅游局2002年的一份统计显示,全国2000余家各类主题公园赢利者仅一成,亏损占七成,2/3投资难以收回,被各种影视城项目套牢的资金保守估计有上百亿元。[9]据了解,重庆市上马或者即将上马7个影视基地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接近百亿元。在这7个项目中,除九龙坡和长寿的项目定位于拉动房产和商业外,其余5个影视基地项目都意在成为旅游景点。而从国内其他影视城的运营情况来看,重庆根本容不下7个影视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市场严重饱和。

三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目前国内影视基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这是由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的后果。各家影视基地往往不在差异化和特色化上下功夫,而是追求“大而全”,恨不得将国内所有影视基地的内容全部包含在内,结果导致同质化。国内不少影视基地都建有秦王宫、广州街、香港街等景观,毫无特色,导致市场严重饱和,许多影视基地根本吸引不到拍摄剧组和游客,只能草草关门。

一个良好的影视基地不仅能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更能为地区注入影视文化,带动整个区域的全面发展。尽管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面临种种困境,但资本投资热情不减,基地建设高歌猛进。鉴于我国影视基地面临的重重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快影视基地的发展。影视拍摄提升人气,带来市场认知度;游憩设施配套,深度体验参与,吸引并留住游客;创意产业支撑,扩大产业链条,做大影视产业;文化注入提高基地品质,

1、完善产业链,寻求盈利模式的多样化

国内目前已有不少影视基地试图改变单纯依靠场租或旅游业盈利的模式,向着产业纵深化方向发展。影视主题公园和影视产业基地是目前影视基地正在摸索的两条道路,前者是向着旅游业的纵深发展,后者是影视业的集群化发展。

影视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另一种突破,即与影视产业密切相关的,如影视拍摄、影视后期制作、影视产品营销、影视宣传等影视制作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聚集一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样,便形成了影视城的另一种发展趋势——影视产业基地。

单纯的影视基地与影视产业基地的有明显的区别,影视基地单纯提供影视拍摄场地、场景等,是影视产业中的一个环节,且由于收入渠道单一,经营状况一般,有时甚至很难维持下去。而影视产业基地的升级,一方面延伸影视产业链降低了发展成本,另一方面影视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影视产业基地比单纯的影视基地更具备成功的特质。与旅游化的影视基地不同,影视产业基地是以影视制作全过程为内容的产业发展区域,其面对的客户群是影视制作各个环节的“影视人”,包括影视拍摄剧组、影视后期制作团队、影视前期策划人、影视公司、电影院,也包括培养影视精英的相关培训、学习机构。

横店影视城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它将整个城市建设成一个庞大而完备的影视产业配套和后勤服务基地,而不是单纯而孤立的几个拍摄基地。1999年起,横店集团全面整合影视、旅游和服务资源,宣布所有拍摄基地免收场租,同时为前来拍摄的剧组提供从场景搭建、道具制作、演员中介到餐饮、住宿等的系列配套服务。此举摆脱了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城经营的单一模式,尽一切可能整合影视拍摄所需要的所有基本要素,吸引了大批剧组前往。

2、创意为王,与文化创意产业全面结合

目前世界各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潮,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在世界各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中,影视业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产业链包含剧本、融资、制作、营销、播出、产品开发等主要环节,影视基地的功能需要适当从制作环节向两端延伸,在同一个影视基地内拉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内容研创基地,并搭建融投资平台;向下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节目交易平台。逐步聚集产业要素,形成聚合优势,降低制作成本。

以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为例,张纪中影视文化公司、尤小刚全视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娱乐投资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外影视公司纷至沓来。截至2008年年底,怀柔区共有在册的影视制作策划、文化艺术交流等文化创意类企业累计达到2379家,其中影视类企业达141家,仅影视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6.3亿元。到2010年,集聚区将完成影视制片公司总部集聚、动漫制作、影视教育培训、影视旅游等四大功能区的建设;将引进国际级影视企业10至15家,国内外中小型影视企业100到150家,吸纳劳动力2万至3万人,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3、文化为魂,注入民族化元素

国内成功的影视基地大多将影视、旅游、文化三者纳入了影视基地的定位当中,倡导“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影视基地包含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民族化元素对基地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将影视基地和文化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将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通过发掘和宣扬文化来综合地发展影视基地,以多种方式全方位展示文化,赋予影视基地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国内目前在发掘影视基地文化方面做得较好的是镇北堡西部影城。

镇北堡西部影城正在逐渐告别传统影视拍摄基地的模式,朝着能够代表中国西部古代风貌的小城镇格局发展,最终成为代表和囊括中国西部各年代风貌、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影视剧拍摄基地和主题公园。张贤亮设想将其发展成一座西部地区的中国民俗文化博物馆,利用影视城的空间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再现消失在中华大地上的古代民居。按照他的设想,若干年后,西部影视城将作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里程碑”而存在,作为“原始的、古朴的、西部的、民间化和乡村化的博物馆”供广大游客参观。“这个影视城可以像邻近的、距今有近千年历史的西夏王陵那样,成为民俗古迹永远留下来。”从78万元的投资发展到现在总资产超过两亿元的文化产业,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已成为立足民族文化发展影视基地的典范。

[注释]

[1]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11页。

[2]邵培仁、李思屈主编:《2009年:中国娱乐与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蓝皮书 第一辑),中国传媒报告杂志社,2009年,第179-180页。

[3]郭文、王丽:《影视型主题公园旅游开发“共生”模式研究及其产业聚落诉求——以央视无锡影视基地为例》,《旅游学刊》2008年第4期,第65页。

[4]李哲:《发挥自身优势,各大影视基地拓展发展新路径》,《经济日报》2009年9月6日第6版。

[5]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页。

[6]宋笑梅:《中国首个生态影视基地落户安吉》,《都市快报》2004年11月。

[7]邵培仁、廖卫民:《中国电影产业集群的演化机制与发展模式——横店影视产业集群的历史考察(1996-2008)》,《电影艺术》2009年第5期,第21-28页。

电影产业前景范文4

一、 海南影视旅游的开发现状

狭义地讲,影视资源包括成功放映的电影、戏剧和电视剧以及这些影视作品的拍摄基地。广义地讲,影视资源不仅包括影视作品及其拍摄基地,还包括所有能吸引观众注意力的音频和视频文件,如歌曲、MTV、广告片、专题片等及其拍摄地点,鉴于口头传播以及名人效应不可忽略的影响力,电影艺人以及优秀的电视栏目也被包括在影视资源之内。[ 3]

由于影视旅游在我国兴起较晚,目前而言,我国影视旅游的开发模式主要有影视外景地旅游、影视故事发生地旅游、影视文化旅游、影视拍摄制作基地旅游、影视主题乐园旅游、影视节庆旅游[4]等几大类。也有人根据影视对旅游产业发展所产生功能的差异性,将我国当前影视旅游发展概括为五种模式:借影视发现旅游景区、借影视塑造旅游主题、借影视营销旅游活动、借影视策划旅游项目、借影视创新旅游产品 。[5]

海南省的电影活动是比较早的,根据海口志的记载,“20年代电影开始传入海口。1926年无声电影从香港传入海口,1936年有声电影从上海传入海口。”[6]因此可以确定,海南省的电影活动从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

此外,海南省文体厅还积极规划海南的电影业的发展,按照海南省文体厅的规划和要求,2015年前海南省各个市县的城区都将拥有一家数字影院,这将让更多的老百姓都能分享到国内外的电影文化成果。[7]

目前海南影视资源的主要形式包括主题公园、全部或者主要外景在海南拍摄的电影、电视剧和戏剧片、以宣传热带风情、椰岛文化、生活习俗等为主要内容的视频资源如纪录片、美术片、风光片和专题片以及广告片等、音乐作品(主要是歌曲和MTV歌曲系列等)、海南艺人以及海南的电视栏目等等。[8]

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其成为著名的影视外景地,现在每年在海南取景拍摄的影视剧应该不少于50部。[9]《非诚勿扰》中,细心的海南影迷会发现,世纪大桥、滨海大道、美兰机场等海口标志性的风景出现在这部贺岁大片里;电影《私人定制》在全国热映,电影片尾字幕第一条便提到了位于海口的观澜湖;2010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在论坛上的发言谈到,“春节期间,美国《发现探索》频道播出的《荒野求生》海南特辑的热播,首次让观众意识到,海南原来不只有三亚、海水这些‘传统项目’,还有大量的原始密林,对海南旅游品牌起着良好的深化和拓展作用”。[10]另外,湖南卫视2015年真人秀节目《偶像来了》第一站也是在海口拍摄;《奔跑吧兄弟》大电影拍摄取景地三亚宋城旅游区,玩的就是穿越!三亚宋城旅游区建有三亚千古情景区、三亚热带动物园、三亚冰雪世界等主题公园。其中,三亚千古情景区一年四季活动不断,是三亚夜游的首选之地。

另外,以电影《红色娘子军》拍摄地开发的主题公园――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已经成为海南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纷纷到此;2012年10月21日全球首个以导演个人命名的电影主题旅游项目“冯小刚电影公社”正式成立;2012海南琼中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与华语电影高峰论坛相结合;2014海南影视节的举办,弥补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乃至南中国海从未举办过影视会展活动的空白;2014海南传统节日――海南欢乐节在海口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举办,这些都为海南的影视旅游打出了一定的名声。

虽然目前海南的影视旅游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总体来说,海南影视旅游的开发现状并不尽如意,海南对影视资源的利用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指导理论。在2010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胡占凡以《广播影视必将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提供助力》为题展开演讲,他表示:“将海南打造成为适合长期开展国际影视娱乐主体交流活动、国际性电影周电视展、国内外影视行业展览会和国际性影视传媒产业高峰论坛的重要场所,符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发展规划的要求。”因此,对海南影视旅游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索海南省的影视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方法和措施,有利于拓展海南省经济、文化发展的崭新向度。

二、 海南省影视旅游资源的RMP分析

RMP(昂谱)分析理论是旅游学者吴必虎在1999年提出的关于旅游产品开发的系统理论。海南影视旅游开发可以借鉴RMP(昂谱)分析理论,从资源(Resource)、市场(Market)和产品(Product)三个方面对自身进行系统分析、评价。

(一)海南影视旅游资源的R分析

广义的影视旅游面对的客体对象可以是人造景观,也可以是自然景观、人文古迹,只要与影视相关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影视旅游资源。[11]海南的影视旅游资源是相当丰富的。这里既有天然的椰树,大海,沙滩,被誉为“天然摄影棚”,又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例如以“红色娘子军”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黎族、苗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还有海洋文化资源,移民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也是中外闻名,鉴真和尚东渡纪念地就在三亚,蜚声海内外的南山佛教文化,大名鼎鼎的“玉蟾宫”道教文化,都与海南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海南特有的女性文化也是充满了神秘感,作家马原到海南岛拍专题片,片名就叫“女人岛”。

海南还有非常悠久的影视剧拍摄史和浓厚的影视剧拍摄氛围。海南省政府也相当支持影视旅游的发展。2011年海南省制定《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海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推动力”[12],而在“文化产业里,电影产业是生态型、科技型、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其特性符合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发展定位。它的辐射带动能力大、产业示范作用强,外延丰富而宽泛,尤其与旅游、会展、服务等行业密切相关。电影产业还是娱乐性、体验性、参与性、时尚性的产业”。[13]

但是,海南影视旅游如果仅仅依赖这些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旅游资源不等同于旅游产品。如果海南天然的自然优势,苍山、碧海、银沙、巨石、礁盘浑然一体,椰林、波涛、渔帆、鸥鸟、云霞相映生辉,旅游的五体要素阳光、空气、海水、绿色、沙滩一应俱全,满眼诗情画意,属于“资源产品共生型”[14]的旅游资源,那么,海南更多的还是“资源产品提升型”[15]的旅游资源,这一部分的开发利用的空间很大。比如海南的贬谪文化,海南的民俗文化,海南的宗教文化等展现的不足,这方面的影视作品非常少。也就是说,海南的影视旅游资源虽然丰富,历史文化意蕴深厚,但能够吸引游客滞留下来的旅游资源很少,能给游客带来深刻体验的旅游资源很少。

(二)海南影视旅游资源的M分析

目前,旅游者市场已经变为买方市场,游客选择的余地非常大。就目前国内旅游市场而言,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旅游消费需求占市场份额比较大的仍然是中短途观光旅游产品和短途度假旅游产品,尤其是我国的假日制度进行调整以后,清明、五一、端午、中秋都只有三天,将进一步推进上述两类旅游的市场需求状况。海南虽然有着丰富多彩的影视旅游资源,但由于缺乏一定的宣传,在影视旅游市场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虽然一些有广泛影响的经典之作,如《非诚勿扰》《没有冬天的海岛》,放映后,在观众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观众对电视剧中美丽的海南风光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些资源已经吸引了众多的旅游消费者,促进了海南旅游业的发展。然而,还有许多影视作品虽然是在海南拍摄,但并未被旅游业界所关注、利用。例如,2002年放映的《完美夏天》(《夏天的诱惑》),拍摄地点是在海南三亚的蜈支洲岛。椰风海韵,金色沙滩,帅哥美女,是一部优秀的都市情感剧,观众无不对电视剧中美丽的风光而陶醉,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其拍摄地是海南。这也反映了海南有着具有极大开发价值的外景地景观,但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海南的影视旅游市场发展的潜力极大。

(三)海南影视旅游资源的P分析

旅游产品是一种复合概念,是集住宿、餐饮、交通、景区、购物、娱乐为一体的组合,而在消费者看来,旅游产品是其在出游期间各种经历的总和。这些特点都决定了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不能独立完成,需要众多部门的通力合作。产品的构成不仅与旅游吸引物本身的开发,建设有关,也与区域经济结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等密切相关。[16]

一般认为,旅游产品由三个层次组成。一是核心产品,即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生理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效用,主要表现为旅游吸引物的功能;二是形式产品,即以旅游设施和旅游路线为综合形态的“实物”;三是延伸产品,即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而提供的各种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和旅行便利。这三种旅游产品共同组成整体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内涵丰富,类型结构上,由观光、度假和专项旅游产品等构成;内容结构上,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组成;要素构成上,由食、宿、行、游、购、娱等多项旅游产品构成;空间结构上,由旅游景区(景点)及旅游线路在空间地域的组合构成。[17]

目前海南影视旅游品牌效应明显,但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核心产品主要还是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主,海南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产品,贬谪文化产品等等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开发;在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中,便捷的机场,环岛高速等为游客提供了交通便利,旅行社也设计了一些相应的旅游路线,但是,海南还有相当一部分景点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相应的服务措施不到位;很多旅游产品停留在参观游览的层次,表演式展示、参与互动式的产品比较少。游客慕名而来,但并没有享受到想象中的那种体验,因此旅游时间短,旅游消费自然也低。

三、 海南影视旅游的发展策略

根据目前海南省影视旅游的发展现状以及RMP分析,海南发展影视旅游的前景还是非常好的,海南发展影视旅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在影视旅游资源方面,要做好影视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影视旅游资源整合、影视旅游资源创新三个方面。

海南有着优秀的影视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有的被很好地利用和开发,但很多影视旅游资源并未被人所了解。因此,海南发展影视旅游,要做好影视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影视旅游资源整合、影视旅游资源创新。首先要统计、整合海南省优秀的影视旅游资源,将海南省的影视历史、经典外景地等进行登记保护,同时加以标示说明,而不能与一般景观混为一谈。在所有影视旅游资源中,经典外景地――如海南2015十大最佳电影拍摄取景地、冯小刚电影公社等,要加以重点利用;而电影节、电视节等活动,也要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在资源创新方面,重点挖掘新海岛形象――除了在影视作品出镜较多的机场、天涯海角、亚龙湾、海边外,要积极突出黎苗文化、海岛历史、南洋、海岛美食、山地景观、热带植物、D家文化、服务形象、农作物(果园咖啡茶)生态环保、体育赛事(帆船、自行车、高尔夫、丝绸之路模特赛、游艇)等其他海岛旅游要素。

(二)在影视旅游市场方面,要细分市场,做好营销策略。

根据我国市场特点,具有娱乐性、体验性、参与性的旅游产品是业内发展趋势。按照加拿大学者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一般经历“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阶段或复苏阶段”。[18]“海南四处被大海包围,像颗贝壳中的珍珠。她的人文、气候、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中国只有这样一个海南,比起国际上某些公认的度假胜地,海南有过之而无不及。”[19]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与地理区位优势,使得它在影视旅游市场上的潜力极大。按照“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海南省要合理规划影视旅游生命周期。首先要细分市场,按照人口特征、地理特征、心理特征和消费行为特征来做好市场调查,把握市场特征,认识自身的资源潜力与制约因素,做好市场的客观定位,适时调整产品组合;其次,做好影视旅游的营销策略,游客对旅游地的选择是基于对娱乐、实现梦想以及参与的愿望,而愿望却可能是由电影、电视、文学作品和杂志等非旅游因素构成的。海南省在影视旅游的营销方面,综合考虑旅游目的地特征,目标市场,旅游者需求,旅游地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等多方面因素,比如,可以借鉴影视主题公园建设的成功经验,建设具有本地鲜明特色的主题公园。《红楼梦》就有在海南取景,但是这个景点在游客中知名度很小。投资者就可以在尖峰岭建立主题公园,利用《红楼梦》的知名度来吸引游客。

(三)在影视旅游的产品方面,要注重产品的多样化,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打造海南影视旅游的品牌形象。

旅游吸引物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结构决定了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形成。海南影视旅游资源分布具有集中与分散并存且发展不均衡的特点。海口及三亚作为海南两大重点城市,聚集了种类丰富且质量较好的影视旅游资源,其中三亚的酒店、度假区、景区等,闻名中外;海口作为海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相对于三亚而言,其景观景点及度假区数量较少,但资源的综合性较强,尤其是一些节日赛事,冯小刚电影公社,以及正在建设中的“环球100”电影主题公园,据悉,2017年、2018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美电影节已签约落户海口长影“环球100”。因此,海南省在影视旅游产品方面,可以开发新的影视旅游专线,譬如,民族文化影视旅游专线,贬谪文化影视旅游专线,宗教文化影视旅游专线等等;重视影视主题酒店和餐厅、影视情节的重现等;在节日赛事方面,也要大力开发相应的延伸产品,譬如让游客参与和明星的互动等等。由于影视旅游是以影片拍摄、制作全过程以及与影片相关的事物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旅行者在游览过程中,耗费一定时间、精力,满足自己求新、好奇的心理,影视旅游意义的本身就在于体验与感受。因此,海南省在影视旅游产品开发方面,要从这些方面综合考虑,注重旅游产品的多样化。

(四)行政部门政策指导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于许多行业部门的综合产业,政府以及相关主管部门的政策引导对其影响极大。海南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促进海南省影视旅游的发展:一是政策支持。出台促进影视业发展的优惠措施,如增加对影视产业的财政支持,鼓励影视投资等,同时积极营造交通便利,环境宽松的影视拍摄条件,吸引影响力大的影视剧来海南拍摄。二是要积极支持打造本土的影视文化创作队伍,进行影视剧对于海南省旅游经济影响的数据统计、分析与总结,形成海南省影视旅游开发、发展的远景规划,努力将海南的影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三是在交流和合作方面提供支持,例如吸引国际先进的影视旅游企业与海南本土企业合作,大力支持举办影视节等文化节庆活动,四是政府还应加强旅游要素建设,完善交通运输设施和服务,利用环岛高速、机场等,大力构建海南与主要客源市场便捷的黄金旅游交通网络,提高游客进入海南的便捷性,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舒适便捷的交通服务,为影视向旅游延伸提供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美)Riley・R VanDoren.CS Movies as tourism promption A pulfactor in push location [J].Tourism Management,1992,

13(3):267-274.

[2]刘滨谊,刘琴.中国影视旅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J].旅游学刊,2004(6):77.

[3]王红,吴鸿,商利梅.海南影视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08(12):70.

[4]吴金梅,宋子千.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影视旅游发展研究[J].旅游学刊,2011(6):31-32.

[5]赵蕾,黄猛.影视旅游的五种模式[N].中国旅游报,2006-06-05.

[6]海口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89:195.

[7]符攀婵.海南电影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6.

[8]王红,吴鸿,商利梅.海南影视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08(12):70.

[9][10]海南发展影视旅游之辩与变[N].海南日报,2014-04-12.

[11]刘滨谊,刘琴.中国影视旅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J].旅游学刊,2004(6):77.

[12]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海南日报,2011-03-03.

[13]在海口铸造国际级电影产业园[N].海南日报,2010-12-23.

[14][15]吴必虎.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1(2):104.

[16]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309-314.

电影产业前景范文5

一、旅游植入式营销的优势

植入式广告和传统式广告比较,有其自身优势:它是一种主动、深入、灵活、渗透式的营销方式;能较快提升景区品牌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迅速传达景区核心功能和新信息;广告、品牌和节目几乎没有受到干扰,广告形式互动有趣,易于观众接受,潜移默化地传达信息。植入式营销这种介于广告和非广告之间的信息传播模式的独有优势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传播信息的隐蔽性

植入式广告讲求“功夫在诗外”,以不露声色的“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巧妙地将景区广告融入到节目中,让观众不知不觉接受产品信息。观众在观看影视剧节目、电视节目或者是玩游戏的时候,往往注意力十分集中,如果植入的产品很好地和情节融合在一起,使其成为故事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观众意识不到有广告信息的存在,但是又对节目中出现的产品或是品牌记忆深刻。一部贺岁片《非诚勿扰》使名不见经传的景区西溪湿地人气急升,杭州美景在影片中尽情展现,西溪湿地、西湖,再加上那句著名的“西溪,且留下”,一个不落痕迹的杭州城市形象宣传片。

2.受众接受的主动性

受众收看影视是一种主动选择,对传播信息的理解、解释与记忆也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而且每个个体受众都是各取所需地、充分调动自身经验系统,寻找与传播信息相符之处,从而使自身对传播信息的重建。按电影《达芬奇密码》中的地图去游卢浮宫;到帝国大厦前重温电影《帝国大厦》……找寻“电影情节地标”,是现代电影观众的新追求,而借电影的广告效力,推动旅游经济,也是很多地方政府梦寐以求、乐此不疲的“便宜”事儿。随着电影《海角七号》红透半边天,不但票房已突破四亿,也让电影拍摄地点屏东恒春一夕成名,每逢假期恒春小镇街道上塞满前来找寻电影情节地标的影迷;《非诚勿扰》播放之后,便有不少发烧影迷到杭州寻访电影中的风景,片中男女主角旅行的北海道也成为爱侣们度蜜月的大热选择。

3.持续时间长而且影响广泛

目前,大多数城市都采用风景宣传类的城市广告片来展现其形象。但这类风光宣传片一般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或打动人心的故事,承载内容有限,一些城市亮点只能一扫而过,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艺术形态,影视媒体的生命力极强。它不但在影院放映,还可以在电视录像带、VCD、DVD中播出,不但播放一次,而且可以反复播放无数次,延长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记忆时间和记忆程度。一部电影让一默默无名之地蜚声海内外,这不是传说。对旅游这一“眼球经济”而言,影视剧作完全可以造就一个个最火的旅游目的地。

4.品牌提升的搭建效应

当自身的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怎样进行深度营销就成为品牌持久发展的关键,这也是众多旅游景区都面临的困境。千岛湖景区大胆尝试电影广告植入,与《家有喜事2009》合作,将千岛湖作为电影剧情发生的一个主要场所,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成功地提升了景区的品牌价值。据了解,目前千岛湖的旅游形势非常好,电影中提到的水煮鱼头更引得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对于其他旅游景区而言,这样的尝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借鉴。

二、旅游植入式营销的传播学解读

1.传播模式

二级传播模式是拉扎斯菲尔德(P.F.Lazasfeld)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传播学的经典模式。信息先传递到一部分在人群中有影响力的人,再由这部分人传递到广大受众,拉扎斯菲尔德将这部分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中坚力量的人称为“意见领袖”(opinionleaders),信息走向可以概括为“信息意见领袖追随者(followers)”。在传统的多级传播理论中,影视剧中的演员往往发挥了意见领袖的作用,其作用不可小觑。二级传播的意见领袖还有别的可能。植入广告的方式有很多,有些方式并不需要借助演员,如场景、情节植入等等。《古墓丽影2》中有一大段戏在香港拍摄,镜头中美丽的维多利亚港和现代的街头景观尽收眼底,没有演员做任何宣传。信息会直接传递给屏幕前的观众,由受众中的“意见领袖”传播给追随者[8]。

2.传播效果———可信性

可信性包含两个方面:传播者的信誉和传播者的权威性。观众是不是能够接受影视作品中植入的广告,关键也是看这两点。拍了一部影视剧,带动了拍摄地的旅游;一部影视剧火了之后,旅游业及时跟进,推出与剧情相关的旅游项目,这种影视与旅游联姻的形式,自电视剧《圣水湖畔》、《刘老根》、《非诚勿扰》等影视剧火热播出后,带动了拍摄地的旅游业。正如当下《非诚勿扰》里的一句“西溪且留下”让这片西湖边上的湿地从此广为人知,也如每10个到新西兰的外国游客中就有人声称是被《指环王》纯净风光吸引而来。据“携程旅行网”公布的一份针对2500名游客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四成的游客会因为喜欢一部影视作品而专程去其拍摄外景地旅游。

3.传者与受者

作为传者的演员与作为受者的观众很难处于平等的地位上,传者本身的意义可能要大于植入的产品内容。受众接受植入式广告是其次,故事情节或角色才是他们的关注重点,因此植入式广告的有效传播需要与影视作品有机地融合,打破受众的心理防线,让观众自然而然地接受电影中的产品形象。喜爱观看电影的观众一般集中在18~38岁,尤其是一些现代娱乐电影,这些人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对新奇的事物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并且有时间和经济实力去消费电影以及影片中植入式广告所提及的商品或服务[9]。比如影片《非诚勿扰》中出现的杭州西溪湿地、北海道等景点都契合了年轻人追求浪漫的心理,年轻人更是其巨大的旅游消费群体。

三、旅游植入式营销的运作模式

国内外学者主要对植入式广告的发展背景、优势和劣势、媒介形式和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事实证明,植入式广告是把双刃剑,若运用得当,广告主和影视作品导演就会获得“双赢”,但若运用不当,不但不能双赢,很可能是“双风险”。因为影视与广告毕竟属于两个独立的元素,二者的融合并不意味着二者没有冲突和矛盾,这种矛盾背后的兼容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外在的内容,还有更深的思考。旅游广告自然地融入到电影中,并且推动剧情的发展,这不仅借助于导演的技巧和小智慧及电影团队的商业化能力,还在于对植入式营销运作模式正确的把握[10]。旅游植入式营销分为三种运作模式:场景式植入、情节式植入和文化植入(如图1所示)。

(一)场景式植入

场景式植入,主要是指品牌视觉符号或商品本身作为媒体内容中故事发生的场景或场景组成的一部分出现。影片外景地的选取通常是一些自然资源独特优越的地区,现代电影拍摄利用先进的摄影技术,通过另外一种视角将大自然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这种美是人们用肉眼很难察觉到的,电影所做到的这一点无疑促使人们产生了前往实景的愿望,旅游动机也由此而生。

1.拍摄地植入。在目前和旅游业挂钩的影视节目中,大多数是选择某个景区作为拍摄地,以拍摄地植入的方式进行旅游宣传,而其他植入方式表现的很少。这种单一的植入方式不能将旅游产品和影视很好地结合起来[11]。广告主应注重片中植入和片外营销相结合,与其他传统营销方式统一起来,必要时要让产品经常在各同类电影中做植入式广告,加强受众的注意。例如西溪湿地在《非诚勿扰》中得到宣传后,继而开展了“赏湿地美景,观非诚勿扰,谱西溪恋曲”活动,使西溪湿地与《非诚勿扰》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很好地利用了《非诚勿扰》的热播提高了自身知名度,巩固了广告效果。

2.网游植入。玩过网络旅游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不知不觉就会把自我融入到游戏中去。因此,景区也可以抓住网络游戏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来进行景区网游植入。武夷山市政府与联众公司就“共同促成更广泛网络产业与旅游产业合作”达成共识,双方有望共同策划制作反映古代闽越文化的(全球品牌网)网络动漫游戏《闽越风云》,把美丽的武夷山水风光放入更多的游戏背景中,并以武夷山三日游的方式对其休闲游戏大奖赛的获胜者进行奖励。另外,飞石岭景区与杭州天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协议,该网游公司为飞石岭景区专门开发一个全三维立体的飞石岭虚拟世界,并把整个飞石岭景点逼真地植入其网游巨作《大唐风云》中,让玩家通过游戏获得“身临其境”的网络旅游感受。这正如中国风光视频第一站的风光网视,把旅游视频与实地旅游相结合,让“视频”做导游,实现景区与旅游视频的双赢模式。但应该注意的是,对于大型的景区网络游戏植入,利用网游媒介植入,不仅仅是在游戏中植入旅游景点这么简单,可以考虑利用更多的游戏模式来达到开发旅游资源的目的。

(二)情节式植入

情节式植入,是指在电影、电视剧中,灵活地将产品的特性和诉求点,融入到电影中,成为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达到“广告不像广告”的最佳境界[12]。应该在充分掌握理解相关电影电视信息和目的地资源特性的基础上进行,防止牵强附会,弄巧成拙。在影片《杜拉拉升职记》中,发生了一件我们并不陌生的话题———办公室恋情,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本来是一个很闷的主题,直到一次特殊的公司奖励———泰国游。旅游无疑是发生恋情的最佳时机,唯美的景色,好得不能再好的心情,都是促使恋情展开的必备因素,而电影也是如此,美丽宜人的景色也会激发观众的观看欲。当大家沉浸在浪漫、唯美、甜蜜、期待这样的字眼下,谁还会想起这是广告商在给我们做的隐性广告呢?等看到影片最后的字幕,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泰国旅游似乎也是植入式广告之一[13]。此外,剧情中的场景或传播形象应该符合旅游地的区域文化定位,符合当地民俗文化特色。

(三)文化植入

这是旅游植入营销的最高境界,它植入的不是产品和品牌,而是一种文化,通过文化的渗透,宣扬在其文化背景下的产品。影视剧情与拍摄地旅游资源的结合,会使影视剧中的文化注入旅游地场地、风景之中,由此在提高其知名度的同时,增添了文化内涵,文化的永恒魅力将形成有些旅游地的旅游品牌,按照这种品牌文化可以形成开发不尽的资源。韩国电视剧《大长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剧用大量篇幅介绍韩国料理的制作和针灸方法,还有韩国服饰、建筑、伦理道德,这些韩国文化被深植入观众心中。在《大长今》的“鼓动”下,2005年前往韩国的中国游客增加了25%,去韩国游玩的日本游客也将达到创纪录的240万人。

近几年,大量的韩国电视剧、电影涌入中国市场,这种文化植入的经济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如韩国商品(服饰和化妆品)热销,大批韩国艺人进军中国文化市场,甚至学韩语的人也多了起来。据韩国观光公社委托秋溪艺术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做的一份“韩流旅游营销效果分析及发展方向调查”,2004年来自日本以及中国大陆、台湾的游客中,有27.1%(约71万人次)是直接或间接受到韩国影视剧的影响来韩旅游的。这些“韩流游客”共为韩国带来了7.8亿美元的外汇收入。美国的《纽约时报》将裴勇俊称为“创汇23亿美元的男人”;《冬季恋歌》的外景拍摄地之一外岛也成为爱情岛,每天吸引着上千游客的到来。

电影产业前景范文6

[关键词] 魔幻电影 主题公园 国家形象 超真实 影像增殖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0.012

世界最为著名的电影主题公园(Theme Park)莫过于迪斯尼乐园,它把电影场景、动画形象同实景搭建相结合,将电影的主题贯穿到乐园的各个游戏项目中,是动画电影和主题公园结合的经典范例。其模式延展到全球各地,除了经济上的巨大收益,还以极其隐晦的方式传播美国文化,成为美国的一张名片。魔幻电影[1]主题公园随着魔幻电影的浪潮应运而生,魔幻电影主题公园不但延续了迪斯尼的成功做法,更在魔幻电影与其主题公园间不同以往的共生关系中,凸显其特殊性。

《指环王》、《纳尼亚王国》以及《哈利·波特》等系列魔幻影片上映后,通过建设主题公园,开发视频游戏和衍生周边产品等方式延展电影产业链。经过多种媒介融合打造,电影外景地从以前单纯的自然景观幻化成“中土世界”和“纳尼亚王国”,人造景观成为“哈利·波特王国”。电影中的文化自然地附着在主题公园上,协助构建出一个新的文化身份。这些魔幻电影同主题公园结合后产生的现象,将会对魔幻电影本身、大众的日常生活以及电影拍摄时的取景地国家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将从魔幻电影产业链、真实世界的再造和国家形象的构建三个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一、产业的延展与融合

《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上映后所引发哈利·波特风潮,甚至衍生出了“波特迷”(Pottermania)、“波特主义”(Potterism)等流行语。《指环王》电影三部曲引发的“魔戒”热也成为一股强势的流行文化介入大众的日常生活,跨越国界演变成一种全球现象。大众对魔幻电影趋之若鹜,去影院看一场魔幻电影成为日常生活,不去看就没有生活在当下,无法获得同其他人一样的社会认知。魔幻文化元素从文学出发,又经过电影语言的表达,已成为欲望的符号。它可以无限复制,却不会消耗自身,是纯粹的消费。魔幻电影制造出流行文化,并成为时尚的消费品。

“影像制造欲望,欲望决定生产。”[2]利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魔幻电影主题公园的出现实现了电影产业链的延展和欲望符号的再生产。作为《指环王》和《纳尼亚王国》等著名魔幻电影系列的外景地,新西兰选择在拍摄原址上建立国家公园。由多个国家公园联合构成电影主题公园的方式,跳脱出迪斯尼动画电影主题公园占地为牢的传统。原本默默无闻的自然景观经过魔幻影像传播后,成为全球影迷最向往的圣地。《加勒比海盗》系列电影则是由现实世界里主题公园中的海盗船游戏项目发展而来。游戏中的魔幻元素传递到影像中,同样是产业链的延展。哈利·波特魔法王国这类由人工建造的魔幻电影主题公园,目的也是让游客亲身体验影片中的文化。魔幻电影的影迷非常乐于到主题公园中体验电影文化,而去过主题公园的游客也乐于再次回味电影影像。魔幻电影和主题公园的结合催生了魔幻流行文化圈,影响到大众对现实经验世界的认识,也证实了 “影像增殖”[3]的巨大潜力。

从电影的影像出发,影片上映后生成的商业符号可以在不同领域间传递。当魔幻电影中的魔幻符号转移到景观建筑、视频游戏、服饰玩具、食品包装等等不同领域,就意味着对同一魔幻元素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多场合、多次组合,新领地的拓展使影像不断地“增殖”,进而“增值”。多种领域相互联系,互相提高知名度,也互为传播的媒介。它们联合制造的魔幻景观,形成了以魔幻文化潮流为中心的流行网络,把大众的日常生活网络起来。

“影像增殖”是否会引发强制消费呢?因为游园的目的多是体验电影中的生活,而非单纯的欣赏自然景观和人造建筑。此时,大众进入魔幻电影主题公园能体验到的不是真实的事件与社会关系,而是附加了电影中文化的新环境。这样表面上看来进入魔幻电影主题公园是主动消费,事实上大众始终都处于某种景观造就的娱乐的迷惑下,因此是在“被消费”。魔幻电影与其主题公园因内在的文化同一性和电影产业链的衍生而联系起来,共同构成一个新的景观世界。

二、真实世界的再造

不论是“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纳尼亚王国”还是“中土世界”都是存在于我们脑中的世界。没有相关电影的上映也不会有与之对应的电影公园,这种主题公园犹如雕塑、建筑无中生有的变成了真实景观,它以物质化的方式呈现了想象中的世界。那么对于进入魔幻电影主题公园的人来说,他所体验到的究竟是一个自然或者说是实体的景观,还是一个电影中的世界,或是一个打破了真实和想象之间界限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