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范例6篇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范文1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 网络技术 探索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它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这一新形势下,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是一条必经之路。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现状

中职学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之上的学校,目的是培养大量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这要求中职学校在进行高中程度知识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教育。但在实际的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际应用相脱节

中职学校的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实际应用经验不足。不了解当前社会对网络技术型人才技能的需求状况,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的知识与技能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对网络专业毕业生的技能需求。例如,在网站开发这门课程中,教师教授的内容也许还停留在使用ASP网站编程语言来编写开发网站,但是在目前网站开发的实际应用中,ASP由于代码简单容易使网站受攻击已很少使用甚至不用,这就导致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知识与社会应用脱节。这样的不足在网络技术教学的其他很多科目都存在。

2.师生教与学的恶性循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不能保证每一次的课程内容都能够详细、生动有效地讲解;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调整教学的进度,调整教学方法及热荩豢魏笥捎诠ぷ鞣彼,实训条件受限,无法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实践与巩固;同时网络技术的知识对于大部分中职生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基于以上因素,学生学不到知识后便出现厌学情绪。这样循环下来,就会出现一种现象:学生学不会,教师不愿教。久而久之,便形成教学上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到师生教与学的质量。

3.学生的基础相差悬殊

中职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参差不齐,教师难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进行因材施教,徒增了教学的难度。有的中职生在入学阶段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仅仅停留在上网冲浪、打游戏等上,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几乎是一片空白;有的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操作;有的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4.教学实训环境不完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更偏向于实际的操作应用。然而,能够拥有良好的网络实训资源用于开展实训教学的中职院校较少。网络设备的价格昂贵,损耗大,维护难,导致大部分的中职学校无法大规模地投入资金建设网络实训基地。没有实训环境的支持,学生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之后,只能通过一些模拟软件去进行实际操作的模拟应用,甚至于“纸上谈兵”,专业理论知识无法进行实操。

二、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教学实例

1.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理念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遵循“行动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合理地设计教学计划,重点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IP地址时,课前先对学生现状作调研分析,得知:(1)经常用网络,但不明白IP地址的作用是什么?(2)网络理论知识比较抽象,理解较困难,但对网络实践特感兴趣。对网络中常见现象或故障都想知道其产生的原因,因此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有利的一面,将不利的一面降至最低。鉴于此,该授课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里进行,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出IP地址的基本概念、书写格式、子网掩码,接着让学生查找出所用计算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上报给老师,教师把每个学生提供的IP和子网掩码均投在大屏幕上,然后引导学生思考:(a)众多IP地址有什么特点?(b)每个IP地址和对应的子网掩码存在什么关系?(c)众多子网掩码间有什么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启发-探究等教学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掌握IP地址的含义和特点。接着要求学生利用数制间转换方法推算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得出IP地址点分十进制的写法,最后让学生总结出IP地址的唯一性以及子网掩码与IP地址间的关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乐于动手操作的特点,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教师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究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真正实现师生平等对话。教师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的前提下,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来。等到任务完成就会产生成就感,寓教于乐,教学效果自然很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创新精神。

2.优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拟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地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合作探究式、参与讨论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

例如:在学习制作双绞线RJ-45时,采用项目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

学习情境:制作一根2米长的RJ-45双绞线。

情景模拟:每个学生是一位电脑维修店老板,现在为顾客制作一条2米长的RJ-45双绞线。双绞线每米4元,水晶头0.5元一个。看谁赚的利润高?

如此设置教学情景,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组织手段和方法,学生在动手制作之前,会仔细学习RJ-45双绞线的详细制作过程,操作过程中会严格细致。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本节课的操作技能,又提前接触创业环境,为学生将来创业磨炼意志、树立信心做好准备。

3.加强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作为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的网络基础课程教材,应结合学校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除了教学所需要的教学实践操作外,要求学生参与所有计算机网络专业能力提升的实践活动。例如:校园网的创建与维护;微机室的规划布局、设计;网络实验室的组建、应用、维护;学校实训基地承接的网吧布线、组网等。期间,以企业标准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实践环节。这样,通过加强学生亲自操作和实践应用的机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理念,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改革思路

目前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很多的不足,结合多年担任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竞赛教练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提出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1.完善实训室建设,加强校内实践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网、组网、建网、管网、用网的能力,按照实用性、仿真性、先进性、开放性、共享性的建设目标,建设具备多类网络架构真实环境;集教学、师资培训、技能鉴定、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应用科研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室,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综合实训室、计算机综合布线实训室、计算机局域网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安全实训室等实验室,并配备内容广泛的各种应用软件和教材,并配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实践教学项目及资源配置要求如表1所示:

2.加强与企业合作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念,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推进学校与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加接近社会或企事业单位用人要求具有动手能力的网络技术人才,加强学校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企业合作过程中更新了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企业的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标,从而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提高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措施

1.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多学科交叉等特点,合理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在网上学习,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合理选择学习内容,教师只需从旁进行适当引导,形成多方面交流合作的学习氛围,以逐步创建项目化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实施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不能单单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还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虽然有些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实训实习设备,但由于硬件设备本身的特性,反而对实训项目造成了一定的限制。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模拟仿真软件,清晰地模拟出底层协议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对协议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模拟一些切合实际的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网络技术实践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具备实践能力能够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一个好的基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电脑的仿真模拟能力来帮助学生实践:先是以一个工厂车间真实的工作操作环境制作模拟生产车间的课件,然后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方式来感受工作的各个流

程或者环节,从而让学生学会操作各类机械。身临其境般地进行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积累经验。

4.创设情境,实践教学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本来就是充满趣味性的教学,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够发挥网络技术教学的优势,不能让学生在教学中产生兴趣,那可能就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网络技术,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思维,但是并不是要学生在机械的、刻板的教学模式下进行思考,而是需要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探讨和学习。因此,我认为,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设置教学情境,以情境带动教学,启发学生进行实践。

五、总结语

总之,中职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事实上,计算机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一方面,其理论具有抽象性,另一方面,其实际操作也具有复杂性和相当的难度。这就意味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是一个过程和体系,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辛勤努力,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崔允t.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潘月芹.中职校创业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1(1):31-33.

[3]王民权,梅晓妍.高等职业教育中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专业教学研究,2007,(10).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78-02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并且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网络课程逐渐成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涉及到计算机、通信和电子等多个学科,而相应的理论、技术和标准等内容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些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理工科学生和文科学生对网络技术的不同层次需求,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使用技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网络人才,给广大计算机专业教师提出了很高的挑战。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系、授课模式和实践教学环节需跟上时代的变化,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一些探索性研究工作,采取了一些成效的方法。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特点

为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理解,能够利用所掌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查阅相关资料,解决专业课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基础理论知识,也要能够熟练地应用和维护网络的能力。因此,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要强化学生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基础理论的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应用网络技术的兴趣,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结合学生专业,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我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验教学10学时。在有限学时约束下,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安排。对于基础的、重点的内容,比如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TCP/IP协议族、以太网、子网规划与子网掩码等,教师在课堂上中要突出重点,讲清楚基本原理。但是,对于文科专业如工商管理专业、新闻专业和外语专业等,讲课时着重“互联网的应用服务”、“局域网的规划与设计”、“网络设备”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理工科学生如应用物理、电气和土建等专业可以增加“虚拟局域网”、“IP地址的划分与计算”和“路由算法”等内容。

三、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的交叉学科,涉及许多彼此交织的概念、协议和技术,是一门公认的比较难讲的课程。在“计算机网络”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方面,很多教师都提出了改进性意见。

1.采用类比教学法,突出TCP/IP体系结构的地位。因为TCP/IP体系结构是现行的工业标准,是Internet网络所遵循的标准,在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应该占据核心地位,应凸显其重要地位,使学生清晰的认识到Internet网络的体系结构和运行机理。在介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每层的功能、使用的协议以及每层实现的关键技术时,应与TCP/IP的体系结构进行比对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范文3

【关键词】 计算机课程教学 网络教学 网络应用技术 开放性

现代教学中的教育技术发展越来越丰富,在现代教学技术多应用了网络技术进行课程教育教学,可以说,网络技术教学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惊人的变化。当代计算机课程的开设顺应了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它的出现让现代教学变得更加简单和形式多样化,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利用网络技术能提供丰富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为教学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丰富了现代课程教学,因此,网络技术已成为当代教学核心。利用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教学是计算机教学发展的长远趋势,在普及计算机知识和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学研究主题之一就是网络教学技术的应用。

一、网络教学技术的应用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势

1.1 丰富和形式多样的网络资源的优势

Internet是全球排名第一,内容丰富的网络体系,它的表现方式有视频模式、音频模式、图形模式、图像模式和文字等模式,利用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甚至能够嗅到的形式进行操作,对计算机教学提供了有趣的和丰富的课程内容,为营造良好优质的教学环境提供大力的支持。

网络平台有各种国内外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利用网络系统可以搜索和浏览海量的信息,教师和学生通过Internet进行索引到任何所需求的信息,这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获取学习资源的便捷渠道。

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现代教学最注重课程的交流环节,即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教学反馈。现代教学中的网络科技的应用实现了师生的教学互动,信息传递变得简单,教师还可以在网络中实现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以便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所学的情况,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学校的教学效率,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和漫无目的的教学,在教学互动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从此,学习不再是灌溉式的被动教学,而是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变成现代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双向教学。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引用网络资源和技术的优势进行教学和改进传统教学方式,为学校的教学手段开创了新兴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网络多媒体技术为计算机网络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渠道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1.2 网络技术应用到计算机教学的优势

1、网络教学和传统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差距。教师在教学中引进网络技术,就可以方便的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一个人的知识总是有限的,教材所讲的内容也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搜索不同的教学资源信息,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学生也可以借助搜索引擎搜索自己未知的和感兴趣的内容,获取丰富的知识。相信用搜索引擎搜索出来的知识内容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它涵盖了国内外的知识和从古代到现代的知识内容。而传统计算机教学却没有这样的优势,课堂教学的内容是有限的,对知识的探寻路径只能通过他人或者书本获得。

2、网络技术嵌入计算机教学后模式的改变。在没有嵌入网络技术的教学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灌溉式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被动,它是一种单项输入的教学模式。当网络技术应用于计算机课堂教学,就改变了学生学习的地位。此时学生获得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他们在掌握老师讲解的理论知识以后,利用网络资源更加深入的学习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他们利用微博、QQ、微信等取得与他人的沟通协作,分享彼此的资源、探讨学习内容和学习心得,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活跃了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网络技术应用于计算机教学的过程。相较于传统计算机教学,网络教学的过程是:由老师计划教学任务;提供给学生进行网络查寻资料的时间、进行学习资源的网络共享,这样由师生共同互动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的。而教学的互动环节较少。

4、教师角色的转变。网络技术应用于计算机教学后,老师的角色由主导地位变成辅助者的地位,即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理论,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辅助,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学习。而教师的角色转变使得其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二、网络技术在计算机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偏离教学。

网络也是一个虚拟的社会,开放性的网络信息包罗万象,有好的一面也伴随坏的一面。由于青年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对外界资源的好奇心比较重,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引诱,沉迷于比如游戏的玩乐、漫长而无实际意义的网聊、网页的浏览等,这些诱惑远比学习的诱惑大得多使得学生忘记学习这件事,从而不能正视学习,影响学习。教师也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时,要不时的进行监督和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和这些网络诱惑,要让学生懂得网络对学习的帮助,而非是在最美好的人生阶段开始一味的享受生活。

2.2学习能力层次不同

当计算机教学被嵌入网络技术时,这就要求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学习。可是从学生的整体情况看,刚从高中毕业的大学生学习底子较差,由于之前接受了长达十几年的应试教育,因此学习缺乏主动性。高校在进行计算机的网络教学时,要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方针,促进大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充分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互帮互助,如期完成教学任务。能够知道知识获取的路径是实现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

2.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

现代网络媒体技术结合了音频、图、文、像等相结合的网络表现技术,大学生进行网络搜索学习,能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空间,培养良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计算机网络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动脑能力,充分调动了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要利用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和科技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把教育教学创新融入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正确合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

加强引导学生学习。网络信息包罗万象,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偏好,他们的偏好可以在网络里面得到释放,年轻的学生若是把持不住自己陷入网络,那么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思想的正确引导,避免青年大学生误入歧途,偏离学习轨道。开始情境教学。开设情境教学可以对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进行解释,加深大学生的学习理解,提高教学效果。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它是搭建师生加强沟通的最好的桥梁和平台,教师通过此交流平台就能掌握学生的思想,以便更好的为课堂教育教学提供可靠信息。

四、结语

网络技术教育是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保障,但是网络信息包罗万象的特点要求学校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正确使用网络信息技术,让网络教学为学生的求知做好服务,网络技术也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和有效率,合理使用网络资源,让其为教育教学服务,提供教学质量和效果,完成教学目标。然而对网络技术的应用的尺度的掌握非常重要,这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示范。

参 考 文 献

[1] 孙立跃. 关于网络技术与人类发展的讨论[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0(02)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范文4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网络 现状 措施

一、社会对中职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各个角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计算机网络、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方面取得了空前的发展,这直接为社会提供了数以千万的就业岗位。根据权威部门的预测,随着计算机网络对经济发展作用的不断增强,市场经济对新型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如果经济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将严重阻碍我国的信息化社会建设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

二、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现状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板块,承担着为社会提供高素质、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逐步认识到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2015年我国中职教育实现全免费教育,中高职对接,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职业教育立交桥全线打通,可见政府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但同时,我国中职计算机网络教育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一)教材落后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重要媒介依据,是知识的载体。在经济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同时,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材更新缓慢,内容陈旧落后,甚至与时代步伐相脱节。导致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很多新知识、新技术不能及时地出现在网络课程教材中,如现在较为流行的二维码、无线射频等技术。

(二)偏理论,轻实践

由于社会一直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很多学校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上和普通教育区别不大,以理论为主。另一方面,中职院校的教师基本是高校的毕业生,缺少实践经验,造成职业院校的实操训练不足。而企业能手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在校园里担任实操教师。同时,学校应有的学习设施不完善,或者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教学。

(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选择不当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由于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师群体偏年轻化,教学经验不足,常常不能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三、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改革措施

(一)要选好实验项目,以点带面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应用型的课程,如果仅仅依照传统模式,先在教室把所有的理论、原理、发展历史、方法技术、应用前景等全部讲完再去实验,恐怕学生早已经对计算机网络失去了兴趣,甚至理论上不了几节课学生都不想进教室了。鉴于计算机网络课程以及中职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计算机网络技术要合理选好实验项目,以实验项目为中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实现项目带动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由于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适合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演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演示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计算机网络工具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操作,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直接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练习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进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内容提前分解成若干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思考,进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参观教学法是指教师组织或指导学生到计算机网络运营维护企业等单位实地观察、学习,进而直接了解计算机网络实际知识的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既达到了理论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过程考核与效果考核相结合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过程性考核与效果考核相结合的双重考核机制比较合理。过程考核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操作过程是否合理,学习方法、操作方法是否规范合理等的考核,是对学习、操作过程和方法的考核。对于操作性较强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过程和方法直接影响着结果和效果。当然,再好的过程也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结果和效果。所谓结果就是是否达到了目标,所谓效果就是实现好的结果的前提下其时间成本、体力成本、财务成本如何。

(四)通过校企合作与市场接轨

中职院校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不能脱离企业,恰恰相反,还要与企业紧密结合,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与市场接轨。校企合作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能够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保证了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对接,进而达到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目的,是学校和企业“双赢”的模式。

总之,如何有效地开展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是一项系统工作,中职院校和计算机网络教师只有不断探索中职教学规律并结合课程特点,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计算机网络人才。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现状分析教学方法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和引导功能、检测、鉴定与评价功能等,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可以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完成社会调研报告、市场调研分析等。在考核内容上,要坚持以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掌握为主,注重检测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水平。确立考试是重要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摒弃一次考试下定论的不科学做法,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相结合。而且对于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比如程序设计课,可以要求学生既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方法,又具有熟练使用一种中文平台及相应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工作的能力,采用平时考核(如作业与实习报告、阶段测验、课程设计等)和鉴定性考试并用,主要考核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简单的应用能力等。总之,要改变单一指标评价学习效果为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树立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思想,树立全面考核的思想,构建考核方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蔡开裕.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述[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范文6

中图分类号:G642

0 引 言

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本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其内容比较繁杂[1-2],直接关系到后续课程,如网络安全、网络系统集成与管理、网络编程和网站开发等课程的学习效果[3-4]。作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基础教学内容,需要安排较多的学习时间,才能将知识点讲清楚、讲透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安排两个学期来学习计算机网络中从底层到上层的知识较为合适,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网络的理论知识点,并有足够多的时间参与实验。当前主流的计算机网络教材主要围绕OSI七层模型与TCP/IP协议栈四层模型组合后的五层模型来讲述,比如谢希仁教授编写的《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在使用该教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课时的分配。

在教材提出的五层模型中,物理层涉及较多的通信网内容,知识点多且分散,但该部分并非计算机网络的核心点,可以不作为教学的重点。随着网络技术的推陈出新,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在内容上有较多变化:旧版教材中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包含的一些网络技术已被逐步淘汰,教材仅以PPP协议和以太网协议作为代表协议进行介绍;网络层也仅限于与IP协议相关的内容;运输层内容变化不大;应用层的一些非主流协议(如FTP、TELNET)也逐步减少了篇幅,同时引入了应用进程跨网络通信内容的介绍。在介绍完整体模型后,教材还引入网络安全、无线网络、通信网络等其他内容。

1 课程群结构

经过几年的教学尝试,笔者发现将计算机网络技术拆成几门课,以小型课程群的方式进行教学,获得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小型课程群包括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互联网原理与应用、现代通信网概论。这4门课不仅涵盖了传统计算机网络的内容,还包含了一些主流的网络技术,同时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其中,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原理与应用在内容上完整地包含整个TCP/IP协议栈的内容,这部分是整个网络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结构的基础,为学生后续学习网络编程、网站开发、网络安全、网络系统集成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内容分布上,计算机网络强调底层通信协议,互联网原理与应用强调对高层应用的理解和开发能力,现代通信网概论从横向角度对网络技术进行了?U展。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是计算机网络的配套实验课,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验中,加强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课程群的课程内容对培养“具有较强的网络工程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起到打基础、长内功的作用,其基石作用在专业培养中不可欠缺。

1.1 课程学时学分与内容分配

建设网络工程专业小型课程群的过程中,在学分设置上,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互联网原理与应用属于专业核心课程,分别占4学分、0.5学分和3学分;现代通信网概论属于专业方向课程,占2学分;每个学分分配18个学时。在课程安排上,第4学期开设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第5学期开设互联网原理与应用,第6学期开设现代通信网概论。

课程的具体内容分配如下:计算机网络讲述五层模型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中的IP协议、运输层;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在前者的基础上,完成5个验证性实验;互联网原理与应用除了讲述五层模型中的IP路由、应用层协议,还强调基于SOCKET API的网络编程、基于RPC和RMI的互联网应用开发,配合3个课程实验;现代通信网概论作为知识点的衔接课程,介绍当前或曾经出现过的通信网技术,比如通信网中的传送网、信令网、传统电话网、IP电话网、移动通信网、ATM、接入网技术等内容。

1.2 教材选定情况

在教材选择上,谢希仁教授编写的《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虽然对底层协议讲解较多,但应用层协议方面不够深入。Comer D E编写的《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对应用层协议介绍较多,但在章节安排上没有完全按自底向上的方式编排。Tanenbaum A S编写的经典巨著《计算机网络(第五版)》,对每部分都有详细介绍,但全书知识点太多,接近800页,不太适合作为师范院校的教材。

当前的解决方案为:计算机网络继续使用谢希仁教授编写的《计算机网络(第六版)》,但互联网原理与应用使用Comer D E编写的《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对课本中不够详细的内容,应通过教学课件进行补充介绍。主讲教师在课堂上给出足够的解释,同时标注参考书籍和参考网页内容,让学生课后自行查阅。现代通信网概论使用杨武军副教授编写的《现代通信网概论》。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使用学院自行编写的实验讲义。

1.3 教学新形式

从课程群的内容可以看出,整个课程群其实围绕着“如何将信息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这一问题逐步展开。重点内容体现在TCP/IP协议栈中的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的协议及相关技术。难点在于学生学完所有内容后,如何将这些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完整地回答前面那个看似简单却十分复杂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对问题和问题的答案有清晰的理解,在计算机网络的第一堂课中,任课教师抛出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教师每讲到一处知识点的时候,适时地将问题结合起来,提示学生当前知识点与问题的关系,该知识点解决了问题中哪个细节,从TCP/IP协议的底层一直到应用层,层层强化内容与问题的关系。在讲授现代通信网概论的时候,从横向角度扩展,向学生解释在不同环境下通信网络或计算机网络如何根据不同环境不断变化技术手段,进而解决这个最基本问题。

通过几年的教学尝试笔者发现,采用这种小型课程群组课的方法,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上机实验操作,学生能够较牢固地掌握这些课程的关键内容,并对网络工程的全局架构有一个整体认识,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2 ?n程群实验教学内容

作为理论的实践部分,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是网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设计初衷是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并在动手过程中提出问题,鼓励实验者自行寻找答案并进行理论解释,从而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此门课程共包含5个实验,覆盖课程的主要理论知识,分别是以太网抓包实验及网线制作、小型局域网设计与VLAN配置、静态路由配置、ARP抓包及ARP欺骗设计、TC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分析。

互联网原理与应用课程中包含3个课程实验,与前者不同,实验是课程的一部分,不单独计学分。3个实验分别是SOCKET网络编程设计、应用层TELNET和FTP协议分析、应用层HTTP协议分析,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网络编程程序和3个协议的抓包分析实验。

实验配备专门的网络工程实验室。实验室共有5个机架,每个机架安装2台二层交换机、1台三层交换机、4台路由器、4台电脑。在保证人手一机的前提下,每次能容纳20名学生完成一个批次的实验。

实验前,教师提供实验指导供学生预习,一些稍难的内容(比如机柜中网络环境的搭建、如何用PC机配置网络设备等)会在实验前进行简单讲解。实验过程中,主讲教师和2~3名研究生在现场辅助学生,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常见问题包括抓包软件无法捕获数据包、ARP欺骗实验无法实现欺骗、添加路由后网络无法连通等。对于遇到问题无法继续实验的学生,指导者会先进行原理分析,启发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实验完成后,学生需要提交实验报告并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重点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从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的结果来看,两门课程设计的实验内容对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识记关键内容效果明显。这些实验对学生深入理解报文格式、协议原理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动手“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