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道路建设范例6篇

产业园道路建设

产业园道路建设范文1

一、20__年上半年工作情况

20__年上半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8.5亿元,同比增长5.1%;销售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玻璃产品销售收入11.15亿元,占85%;实现工商税收7500万元,同比增长6.5%,完成招商引资8亿元,同比增长15%,企业员工总数达120__人。目前,入园企业53家,其中建成投产经营33家,新竣工项目2个。在全市8家省级工业园区中位于第3位。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加大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满足入园企业承载力需求。

1、道路绿化工程。道路绿化工程总投资350多万元,其中,投资178万元的景观大道绿化工程已于3月底全面完成,投资149万元的园区伯牙路、纬一路、琴音路等绿化工程已于5月底全面完工。

2、园区路网建设。20__年计划新建园区伯牙南路、永青南路、琴音南路、子期路等四条道路,总长3.6公里,预计总投资约为3600万元。上半年,总投资800万元的琴音路已全部完工;子期路已完成招标前的规划设计、征地拆迁等各项工作,现已进入县招标采购管理局招标程序,招标后即可开工建设;伯牙南路、永青南路已完成道路踏勘、测绘、规划、土地丈量、房屋拆迁及地表附属物评估等基础工作。四条道路建设年底前可全部完工。

3、安置点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投资约60万元,完成了大青郢安置点二、三、四期道路工程、大青郢小学校内绿化工程、给排水等工程。

4、拆迁征地工作。一是拆迁工作:截止6月底,共完成49户拆迁,其中龙凤山庄内42户、棉织厂及附近5户、原大青郢小学附近2户等;西禁垣路园区段34户、永青南路7户拆迁户已完成房屋和地表附属物评估工作。二是征地工作:截止目前,共征地约850亩。其中新建子期路、琴音路、永青南路、伯牙南路等拆迁征地工作基本完成,共征地350亩;完成淮河玻璃有限公司、中材集团、中建材集团项目建设用地的测绘、丈量及征用前期各项工作,项目用地共500亩。

5、土地置换复垦。按照县统一部署,截止目前,夹河滩土地置换复垦工作已完成丈量、评估、登记、公示等各项工作,即将进入复垦工作,复垦完成后可置换土地约310多亩。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项目投入稳步增长。

1、建立网络招商平台和玻璃企业信息库。充分发挥园区网站与新华网合作的优势,按照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定位,收集、编制道路、绿化、居民安置、商业街和玻璃产业等项目,不断在网站上,寻求投资客商,今年1-6月份共在网上招商信息15条;同时利用网络搜索全国玻璃企业,按照“企业名称、地址、产品、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建立了329家玻璃企业信息库,并与12家重点企业进行了联系和沟通。

2、积极开展招商活动,使一些大的项目落户园区。一是积极参与县统一组织的招商引资活动,为中材集团和中建材集团的两个大项目落户园区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二是今年4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上海电光源玻璃产业园招商引资推介会”, 飞利浦亚明、上海亚明灯具、ge照明等11家大型电光源生产企业参加了推介会,部分企业家对园区玻璃产业发展十分感兴趣,并表示将组团来园区考察;三是积极协调凤阳县染化厂与浙江传化集团合资兴建年产7800吨清洁酸性染料项目,蚌埠新奥燃气公司 “凤阳工业园区能源配送中心”项目,为项目落户做好各项前期工作;四是洽谈华泰公司的节能玻璃项目,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滁州远达贸易公司、滁州弘达模具有限公司的彩印包装、模具投资项目等。园区将对这些项目实施重点跟踪,确保早日落户园区,开工建设。

3、为企业做好各项服务,使一批新建项目竣工投产。09年上半年,园区共有两家规模以上企业竣工投产,一是计划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的__新华联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于20__年1月份正式投产经营,一期工程投资7000万元,可年产20万平方米新型石英石板材;二是计划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的__凤阳县海阳电光源有限公司于20__年2月26日点火投产,一期项目投资5000万元,可年产高端异性hid玻壳500万只。

4、加快在建项目建设步伐。一是加快原有在建项目建设,主要是加快力诺集团、鑫民玻璃有限公司、蓝德晋源有限公司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日投产见效;二是加快20__年新开工项目建设,主要是德力高档玻璃器皿、杜氏二期工程、力华太阳能等项目建设,争取年内竣工投产;三是加快华众玻璃有限公司投资4500万美元的二期工程建设、杜氏高科玻璃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的三期工程建设、力华光电玻璃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的二期工程建设。争取使他们早日动工,年内完成基本建设。

5、加强园区安全生产工作。针对园区施工场所和企业生产过程中较易出现安全事故的情况,管委会采取拉横幅、下通知、开专会,积极配合县

有关职能部门上门等方法,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宣传工作。我县发生“6.21”爆炸事故后,管委会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将园区的安全生产工作摆上了首要工作日程,除将上级文件及时转发到各企业、有关部门外,同时要求园区各企业及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确定专人认真排查企业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将安全生产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确保了园区安全生产各项工作顺利有效进行。(三)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园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协调发展。

1、多次组织社区农民参加就业创业技术培训班,提高其就业能力,并为园区企业和农民工之间牵线搭桥,保证了园区农民工的本地就业率和收入的持续增长。

2、宣传和组织“送文化下乡、送图书到社区”活动,社区文化大院建设进一步增强,春节期间组织了群众锣鼓队到县城踩街,为企业和各社区群众演出,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3、计划生育工作。上半年,园区把计划生育工作做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克服重重困难,保证计划生育工作的人力、财力、物力,使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县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上半年共完成四项手术97例;处理“两非案件”6例;征收社会抚养费27万元。通过园区上下努力工作,园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

4、稳定工作。上半年,园区正确处理建设、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安排专人负责稳定工作。在全国“两会”和合肥“会”期间,认真排查隐患,对民师上访采取全员“包保”责任制,没有一例越级上访现象发生,维护了全县稳定大局。上半年共调解民事纠纷38起,处理案件70件。

二、20__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到20__年底,计划实现工业总产值40亿元,比上年增长11%;实现工商税收1.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0亿元,比上年增长 11.1 %;完成招商引资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

(一)加快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步伐,打造功能齐全的招商平台。

一是加大园区路网建设。计划建设伯牙南路、永青南路、子期路、琴音南路、纬二路等5条道路,道路总长约7公里,概算投资约5000万元。积极配合县西禁垣路(园区段)建设,认真做好征地、拆迁等工作。

二是认真做好拆迁安置工作。根据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和兴建三个新农村安置点(大青郢新农村建设一期安置点和二期安置点、蒲北新农村安置点),重点对景观大道两侧七个自然村共1060户农民进行整体搬迁及安置。

三是规划中心商业区。为做好园区与县政务新区相向发展建设工作,依托凤阳政务新区建设,加快与政务新区的对接,做好政务新区的配套和互补建设。在县政务新区西禁垣路与景观大道交接处,一期规划400亩土地,建设一个集商贸、物流、娱乐、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商业中心。

四是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按照园区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旧城改造的详细规划,依托蚌埠的区位地缘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并甘当“配角”,从“服务”和“互补”的角度实现联动,把旧城打造成为园区的商贸物流区和蚌埠的“后花园”,拉动城镇经济发展。

五是开发建设休闲度假区。以园区南部山麓为依托,点、线、面一齐抓,对园区南部的山丘和大青郢水库做园林式绿化工作,并以此向周边的道路、平交道口、水渠扩散,在景观大道主要路口,修建具有艺术特色的休闲小品,把园区南部打造为绿色高品位休闲度假区。

(二)咬定招商引资不放松,力争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1、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中国千亿硅(玻璃)产业基地”的目标,力求把园区建设成“__省级硅(玻璃)产业园”。对玻璃企业信息库中的329家重点企业进一步联系,选择一些重点企业,发送项目洽谈登记表和邀请函,邀请他们到园区来考察,力争使一部分玻璃企业到园区投资。同时,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投资机遇,发挥内地投资成本低的优势,准备策划佛山招商引资访谈方案和商会沟通交流方案,使一些企业转入园区投资。

2、咬住正在洽谈项目不放松,争取早日签约动工。特别是09年以来一直保持密切联系的华泰公司节能玻璃,金悦包装,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滁州远达贸易公司、滁州弘达模具有限公司的彩印包装、模具等重点项目,我们将咬住不放松,继续洽谈相关投资合作事宜,争取早日签约动工,完成全年招商引资16亿元的目标任务。

3、按照园区企业属性和产业类型总体布局,选择合适的区域,规划高新技术硅(玻璃)产业园、硅(玻璃)产业配套中小企业园、太阳能玻璃产业园、电光源玻璃产业园,积极寻求有实力的大型公司组织整体开发和项目配置,以“一个企业带多个企业”合作共建,加快发展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形成配套合理、功能齐全、具有特色的硅(玻璃)产业园。

4、积极参与配合全县招商引资,继续做好企业服务工作。

5、牢记“6.21”事件血的惨痛教训,配合县有关部门进一步督促园区企业完善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三)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园区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1、通过分类指导,选择推荐农民到园区企业做工,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村组及农民创业(如帮扶园区小青郢村民朱学豹成立了“远志肉鸽养殖协会”等),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持续增收,力争年底人均纯收入达到4600元,比上年增加13%。

2、继续帮助农民接受生产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为农民适应城镇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农民顺利过渡到城镇居民。同时做好转型过程中的稳定工作。

产业园道路建设范文2

关键词:现代工业园;发展趋势;用地控制;规划设计

在现代工业园区规划设计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合理规划现代工业园分区,提高现代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的整体质量。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工业园区规划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为现代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工作提几点建议。

一、现代工业园区用地控制

用地控制是开展现代工业园区建设的前提条件,只有合理的规划用地,才能保证整个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在现代工业园区用地控制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用地划分。用地划分是对工业园区建筑用地边界和面积的确定,也是完成用地控制工作的基础。在工业园区规划中,生活服务区的建筑布局相对自由,只需要满足工作人员日常生活即可;在工业建筑用地规划中,由于部分项目具有不确定性,导致在规划工业用地过程中和实际建设中存在差异,降低投资方的经济效益。

在工业厂房设计过程中,要根据投资规模和配套产业的不同,合理规划建筑厂房的面积和形状,在具体规划过程中,可以依据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与其他各类产业的分布为依据,整体规划工业用地。长安汽车集团在修建空港工业园区就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在修建厂房过程中,一期修建的三栋建筑的基底面积都超过两万平方米,二期工程同样如此,在完工之后,整个工业园建筑厂房面积超过40ha,对整个工业用地的划分也随之增多。在用地控制工作中,如果没有大量的原料和产品流通,也可以采用多层厂房形式,优化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很多工业园中有一部分工业用地是用做修建标准厂房的,通常情况下,只有资金相对不足、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才会进行标准厂房设置工作,保证厂房能满足本企业的交通要求和厂区容量要求[1]。

要完善现代工业园区交通控制。所谓交通控制是指对园区内部停车场数量和道路密度的控制。工业用地是工业园区的主体,交通面积相对较小,但随着交通工具不断发展,道路等级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通常情况下,工业园区道路面积所占的比重应该在15%左右,道路的密度应该控制在5-7km/km2之间,主干道的间距在800-1100m之间,支路间距一般不超过450m。工业园区道路控制要遵循园区的实际情况,满足工业园区的具体要求,达到实用性和节约性这两个目的。

二、现代工业园区规划的具体要求

在现代工业园区规划过程中,要明确不同工业园区的不同要求,通过对具体情况的分析保证规划工作的准确性。但在规划工作中存在很多共性,这是规划人员要注意的问题。

(一)规划布局尊重自然环境

工业园区建设不可避免的会与各种自然环境相接触,尊重自然是现代工业园区规划中重要前提。在工业园区规划过程中,不能一味的采取土地填平方式,要注意保护当地环境的自然性,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海南国际科技园就很好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规划之初,规划人员仔细的探查了当地的地理环境之后,提出了“依坡就势”的建筑原则。岗地位于用地的中心地带,用于修建管理和服务中心;用地西侧和南侧土地较平坦,用于厂房建设用地;东侧为洼地,在建设过程中保留了原始植被,并建设了休闲公园;园区东南角是坡地,用于修建住房。整个规划建设没有对当地环境造成过多影响,同样使该园区实现“生产、生活、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二)道路规划建设要符合实际要求

道路规划建设要符合工业园区的实际要求,避免出现资源浪费情况。在规划工业园区道路过程中,要以工业园区实际生产能力和人员流动能力等因素为参考,保证道路承载能力符合园区要求,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园区工作[3]。若道路规划与园区实际不符,会造成以下问题:首先,若道路面积规划过大,不仅会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会造成大量资金的投入;其次。若道路面积规划不足,会影响工业园区正常运转能力,直接影响到园区企业经济效益。

例如厦门明达塑胶工业园是当地大型工业园,在工业园中,很多厂房的面积都达到数万平方米,货运车辆很多,在道路规划工作中就应符合工业生产的特点,增加了道路密度,保证了整个工业园的运行。又如重庆某工业园区中规划有足够多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表面上保证了园区中员工交通通行,但对于该工业园而言,这种规划是不合理的。因为在重庆这样一个山地地区,通常情况下园区员工在上下班期间都乘坐通勤车,对非机动车道路的需求很小,因此在规划中可以适当拓宽机动车道,减少非机动车道所占面积。

(三)合理规划基础设施

在现代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方面:整体规划和配套设置规划。整体规划包括空间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道路系统规划、绿地景观规划等;另一方面就是配套设施规划。配套设施规划包括园区给排水规划、电力规划、通信规划、燃气规划等方面。园区的基础设施规划要遵循“依赖性就近原则”,应该将园区内有重点需求的企业布置在提供原料供给的最优位置,减少原料供给速度和难度[4]。在规划园区基础设施过程中,也可以合理利用当地资源,例如,在贴近城市的一侧可以修建排水设施,依靠城市排水设施减少工程量。在园区规划规划中,要建立独立的信息处理系统,方便工业园区实施自我管理。

三、结束语

现代工业园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当地经济活力,但对规划师而言,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规划师在规划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工业园建设与当地自然风貌的关系,提高工业的经济效益和自然效益,又要减少工业生产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影响。在现代条件下开展工业园区规划工作的重点就是应用实际,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分析和整理,提升整个规划方案的科学性,保证在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做到合理利用资源、高效分配资源。

参考文献:

[1]陈清明,徐建刚,陈启宁.现代城市规划中的用地功能组织分析-以苏州工业园为例[J].城市规划,2010(11):96-97

[2]李守旭.“现代・人文・科技”理念指导下的现代工业园区规划设计[J].建筑研究,2012(10):223-225

产业园道路建设范文3

关键词:工业园区 控制性详细规划 弹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1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工业园区规划的现状

工业园区一般占地规模大,行业要求特殊,受招商引资等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不同于城市一般地区。当前工业园区规划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产业支撑不足,园区“开”而不 “发”。二是忽略园区控规编制工作,只有战略层面规划(园区概念规划、总体规划)。三是常规工业园区控规引导、控制性不强,往往以“失控”收场。四是园区建设无规划指导,盲目建设,究其原因,与控规在实际工作中指导性不强有重要关系。

二、工业园区控规运作过程的理解框架

在工业园区运作过程中,既有政府的政策雄心,也充斥着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市场机遇以及经济要素的流动不会因为政策雄心而轻易变身,只有在二者关系完美契合的状态下,二者才能孕育出成长的希望之花。

一般状况下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运行过程把合理的“纵向关系”变成了“意愿――蓝图――支撑要素”的横向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将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置于“凭空臆测、经验操作”的尴尬地步,影响了城市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本文认为,在解决当前工业园区控规编制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方法是控规的弹性控制。控规的弹性主要是指规划在控制层面既满足规划方案整体的控制要求,又能以适宜的灵活性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体现出管理的动态性和适应性。工业园区控规的弹性应该在土地使用、容量控制、公共利益保障等方面体现。

三、工业园区控规编制的对策建议

工业园区发展本身具有明显的“过程”属性,规划管理不能忽视工业园区发展的这一本质属性而主观规定各种静态的、一步到位的控制办法,工业园区控规应该是一种渐进的、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引导市场行为的管理办法。

本文认为,工业园区控规应该以“总量控制,保障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园区生命线系统安全,适应产业发展、协调城市风貌”为编制原则,以“原则控制、过程调试、弹性互动”为编制方法。

“总量控制”即以园区结构性分区为控制单元,不同性质的分区满足其适宜的投资强度、基础设施配置等控制指标即可。

“保障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园区生命线系统安全”即首先保障园区必需的结构通需求,构建园区的结构性框架,在此基础上严格划定有关生态安全的廊道边界控制线、关键基础设施的控制界线,作为园区发展建设的刚性控制内容。各地段内部支路可根据具体招商引资情况来调整地块大小和支路网设置情况,作为柔性控制内容。

“适应产业发展”即园区控规要以产业生态系统为研究背景,合理组织用地、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适应产业发展的各项要求。

“协调城市风貌”即工业园区整体风貌在反应工业精神、创新精神之外,也要注重园区景观风貌与周边城市地区的协调。

“原则控制”即控规编制以整体性、结构性刚性原则为基础,其他与园区整体发展关系较小的事项则可根据园区发展建设实际情况,由规划主管部门自由裁量。

“过程调试”即园区控规编制应具备“过程”属性,在结构性原则的指导下,在园区发展过程中,根据市场反应,及时调整诸如支路网构建等其他细节问题,以适应市场需求。

“弹性互动”即工业园区控规编制要为市场变化留有余地,一方面是指标规定不能教条的奉为不可变更的“金科玉律”,另一方面控规也应当设想多种可能情况下的应对方法。

1、工业园区控规的弹性控制

1.1用地划分的弹性

在工业园区控规编制中,以结构性干道所确定的大地块为管理单元,用城市支路对大地块进行分割,对管理单元内的每个小地块进行控制引导,如果入驻企业规模较大,可以调整或取消管理单元内的城市支路,满足企业用地,增强用地划分的弹性。

1.2用地兼容的弹性

根据国家规范,严禁工业用地内建设宾馆、宿舍楼、专家楼等,在产业集聚区内应集中建设,形成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核心区。因此工业园区控规中的用地兼容职能在公共服务区用地内体现,不应出现工业用地与非工业用地的兼容。

1.3沿街建筑离界控制的弹性

沿街建筑离界还应考虑街景空间的艺术营造。在街道空间D/H(D是指道路两侧建筑之间的间距,H是指道路两侧建筑高度)值控制研究中,建筑师芦原义信认为D/H在1-2之间是空间的最佳比例,这是个值得借鉴的经验值。因此,在确定建筑退让道路红线时,不能单独考虑道路的交通功能,片面的规定主干道低层建筑退道路红线,高层建筑退道路红线等,应满通的可持续基础上,以D/H值来控制建筑退道路红线值,以营造积极的街景空间。

2、工业园区控规编制的创新框架

工业园区控规的创新编制方法,在内容上包括国家规范所确定的控规编制的主要方面,即土地用途区分、开发容量控制和基础设施配建。在形式上,应根据工业园区的发展特点做到有所侧重,以工业园区发展的“过程”属性为出发点,探索与之相对应的“过程”管理办法。

图 工业园区控规编制的柔性架构和过程管理体系

本文认为工业园区控规编制,可以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宏观思路的指引下,确定园区发展的战略架构,解决工业用地、生态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集中配套服务设施用地的空间布局问题,再依次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形式、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确定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形成保证园区健康运行支持系统。在结构性道路形成的大地块分区内,按照总量控制原则,把控制指标分为强化指标和弱化指标两种。强化指标是指工业园区建设直接相关而且对园区建设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具体有用地性质、投资强度、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及市政公用设施、建筑后退红线、建筑退界、禁止开口路段。弱化指标指在工业园区建设当中只做极限值(最大值或最小值)控制的指标,具体有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高度以及作为文字指引的建筑形态与城市设计引导。

在第二阶段,要根据具体招商引资情况,确定入园企业的特点,在产业生态系统的背景研究下,进行不同企业用地的划分,包括明确的用地范围、地块允许兼容类型、具体的建筑限低、用地周围四至退界情况等控制要求。

两个阶段的工作,在柔性框架的规约下,实际上化解了市场、政策因素的不确定性,使得这两者的不确定性降到可控范围内,是提高工业园区控规可操作水平、弹性控制水平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振兴.工业园区发展趋势与控规编制方法探索―扬中沿江工业集中区控规编制之管见[J]江苏城市规划,2008年第9期

产业园道路建设范文4

一、加强规划管理,提高规划建设水平

严格按照《四川经济开发区江苏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要求,加强管理,致力于提高开发区规划管理水平;规范入园工业项目的规划审批手续,经市规划局批准的所有工业项目的设计方案都备案在录;严格把握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指标;规范企业围墙的色调、高度和规格,规范工业项目大门地坪与园区道路的衔接;调整工业项目用地建筑退让红线,加强马尾河、人民渠沿线的规划控制,最大限度提高园区工业用地的使用强度,据此对《江苏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新市工业园详细性规划》进行相应调整。经与江苏邮电设计院的多次沟通和实地勘察,以人民渠与马尾河三角地带为核心的江苏工业园景观设计方案已编制完成。为全面启动康宁工业园的发展,总面积11平方公里,以食品和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康宁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成,正在进一步完善中。为打造经济开发区商贸文娱中心,启动江苏工业园产业孵化基地商业项目,其初步规划方案已完成。

二、积极落实3亿中央资金,群策群力抓基础设施建设

道路工程:江苏工业园一、二期发展地块内的“九条道路、七座桥梁”及配套设施工程已全面完工,区内道路全长16公里,均按城市道路标准实施;总长3.4公里的汽车城苏援大道项目,经一路、经二路、纬二路和纬三路四条道路已全部竣工。目前,江苏工业园一期区域的路网、水、电、气和通讯等工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齐全,初步形成“七通一平”的成片开发土地。投资1000万的拱星工业干道支线道路工程(经十三路)将于年底开工建设。总投资约3000万元的新市工业干道至关羽延伸段道路工程和江苏工业园泰州路延伸段道路工程的设计和立项工作已全面完成,现在正在前期报批中,有望明年初开工建设。供电工程:投资约700万元全长约3公里的江苏工业园110kv供电线路已全面铺设完成;由德阳市供电局出资新建的江苏工业园110kv变电站也已启动,力争于明年7月投入运营;总投资约1000万元含汽车城、拱星工业园和新市工业园供电配套工程的设计和立项工作已完成,计划于年底启动建设,以全面保障各园区的永久性供电。排污工程:江苏工业园一期3平方公路的污水管道与道路同步实施完毕;为拓展园区发展区域,投资100万元在建武路南侧增设污水管道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日处理能力达2万立方米/天的江苏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全面启动,力争于明年初投入使用;投资200万元的汽车城污水管道工程已完成立项工作,明年初启动建设,以切实解决汽车城污水排放问题。供水工程:投资200万元的江苏工业园和汽车城自来水管道分别与城区管网的接道工程均已全面铺设完工,实现城区自来水与园区的同步供应;投资100万元的拱星工业园华丰公司五福渠改道项目已启动,将全面推动华丰公司项目;投资100万元的汽车城水利设施改造项目在征得孝德镇和水利局多方的意见后,完善了实施方案,现已完成立项工作,计划于年底开工建设。于此同时,正在紧张施工中的江苏工业园雨污水管网穿越人民渠工程,以及正在完善设计中的马尾河河坎整治工程和二期发展区道路地下管网配套工程均将在明年初实施完毕。这些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江苏工业园基础配套设施,提升了园区发展和投资环境。

作为开发区建设的头等大事,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规划建设部工作的核心任务。今年以来,规划建设部继续加强与代建办的联系和沟通,并严格按照相关办法和要求,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全体同志时常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刻,出现在建设工地的各个角落,全力抓好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今年以来,规划建设部为解决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先后组织协调会议32次,395人次分别到13个政府相关单位和5个镇进行联系,同时以185次书面公文及函处理相关事宜。

三、全程跟踪30余家企业,全心全意抓项目服务

规划建设部将服务园区经济、服务招商引资作为部门工作的原则,以科学、积极、认真、优质、高效地态度为开发区下辖的30家企业做好服务工作。从现场陪同参与每个项目的选址工作开始,规划建设部为入园项目提供全程跟踪服务,指定专人与国土局和规划局对接,负责办理每个项目的用地宗地图、红线图和规划技术要求通知书、项目用地周边管线图等设计所需的前期资料;项目总平面及单体设计初步方案完成后,便于第一时间将方案报送市规划局进行审核,并就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全力给予妥善解决,以最大程度缩短设计、审批流程,加快项目进度。

为切实维护开发区基础设施,杜绝重、特大恶性事故,预防和减少其他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区内安全生产经营水平,今年以来规划建设部采取多项安全防范措施。一是针对江苏工业园投资项目施工建设和生产中暴露出来的安全问题,拟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书》;目前,已与15家施工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以真正落实安全生产主体。二是要求区内从事建筑、施工等单位按项目金额缴纳一定比例的施工保证金,并发放相应数量的园区车辆通行证,以严格规范施工单位的作业行为,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切实维护区内基础设施。三是加强宣传广度和深度。通过组织召开园区施工单位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发放安全生产通知书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树立安全生产的法制意识,推进安全责任书的签订。

规划建设部全体人员积极、主动深入园区,为企业申请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解决项目存在的难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广泛收集项目建设单位对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方面的需求,积极协调供水、供电、燃气、移动、电信、长通局等公用部门,为企业全力解决施工临时接水、接电和办公等难题;超前规划建设项目开工所必须的公用管线;以加快送水送电工程,确保项目开工建设需要。一年来,规划建设部的同志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倾心倾力先后解决了21个企业用电问题,共迁改供电线路5条、新架设线路16条;迁改企业施工场地内公司、公司、通信线路11条。

四、公开引进12家中介机构,倾心倾力抓园区软环境

为建立和完善开发区的中介服务体系,为入驻项目提供便捷、高效和全面的服务,为企业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良好的软环境。本着公正、公开、公平和鼓励竞争的原则,规划建设部于今年6月份在网络上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各类中介机构进驻开发区投创中心,先后23家单位报名参选。通过对各单位的审查,从公司资质、从业经验、收费标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最终确定了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四川汇智成安全科技咨询有限公司、绵阳市华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入选,共涉及工程勘察、安评、环评、法律咨询等6大行业。

为规范和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拟定了《四川经济开发区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办法》,与入选的中介单位签订协议,要求相关费用原则上只能按同行业最低标准收取。截止目前,各家入选的中介单位均已为开发区内企业提供了中介服务。其中,四川汇智成安全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已与企业6家项目建设单位签订了安评协议,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四川分院已承担了10余次项目设计和规划编制任务,四川东方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已承担了区内5次建筑工程监理任务,四川大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先后共承担了总金额约万元的审计工作。

五、年工作计划

1、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作核心。进一步加强在建基础设施的监督力度,并加强协调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江苏工业园二期发展区域、拱星工业园和新市工业园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任务工作。那一世

2、继续坚持服务经济的工作原则。时刻牢记“全心全意服务企业”的理念,继续主动深入园区,为企业排忧解难;对于企业所提出的问题,尽量第一时间答复、第一时间进行帮办,为区内项目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重点抓中央资金项目开工建设。计划投资约9000万元,实施新市工业干道至关羽延伸段道路新建工程(万元),江苏工业园泰州路延伸段道路工程(1400万)、二期发展区道路地下管网配套工程(1000万)、中小企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300万)、江苏工业园新市工业园和拱星工业园供电设施配套工程(400万)、汽车城供电配套工程(400万元)、德茂公路东侧污水管道工程(200万元)、昆山路南侧马尾河河道整治及水闸工程(1000万)、拱星工业干道支线道路工程(经十三路)(1200万元)

产业园道路建设范文5

关键词:新时代;产业园区: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5-0138-04

1 引言

相对于20世纪机械文明产业的无机、规律、有形、机械,新时代的产业更强调是有机、不规律、无形、人性化。因此,新时代背景下的工业园区既要追求人文、人本,凸显自我个性,充分考虑人的生存空间因素,同时应适应IT时代对智能、环保、生态以及办公灵活性、租赁方式多样化的要求。

就我国传统的工业园区种类而言,归纳起来大致呈现三种类型:创新与研究型、开发与孵化型、生产加工型。而湖南有色集团中央研究院打破原有工业园区种类界限,依托毗邻科技型大学与研究中心,发展并成为科技新兴的产业基地,作为整个集团的研发核心,与中南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利用科技优势互补,为集团自身产业提供技术支撑,使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不断提高集团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它是基于传统产业区的升级与创新,是产业研发的核心部分,它与产业发展紧密相配合,同时,整合集团内、外科技资源,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努力提高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的综合能力,集创新、研发与孵化、生产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基地。所以,其基地园区设计必须凸显产业与时代特征,同时必须符合企业自身真正意义上人性化办公环境的需求。

2 项目概况

项目基地位于湖南两型社会建设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内,望城县经济开发区南部,地块呈长方型,东西宽约630m,南北长约1070m,占地约66.13hm2:地块南面紧临开发区货运站、北接银杏路、东临桃园路、西侧为望城大道。地块呈典型的丘陵地势,北部有一座小山丘――虎心山,制高点高程为91.4m,与周边道路高差近40m,山体植被状况良好,基地南部地块已经平整,大部分标高为58~60m左右。

项目地块交通便利,通过区内紧临的金星大道、雷锋大道等与107、319国道以及京珠等多条高速相连接。

研究院园区是集科研、教育、绿色生产,甚至还有金融支撑、展示、旅游等内容的综合社区,它对环境品质要求很高,不应当按一般工业开发区来对待,本规划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尽可能保持自然状态,利用虎心山的自然植被做公园,通过带状景观轴延伸至园区主入口。园区绿地采用点、线、面结合,绿化覆盖率达到60%,使之形成园林式科技研究园区。

2007年12月,经报请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长沙市成立大河西先导区,项目地块处于先导区的核心区,良好的区域环境为有色研究院园区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园区规划立足于先导区核心区这种新时代背景来展开。

3 规划设计

3.1 功能定位

以企业总部及项目研发、商务办公、实验产区为一体现代化生态产业园区,创造一种高技术、高效益、高环境、高情感、低能耗的科创园标志性区域,为两型社会建设做出表率。

3.2 设计理念

基地规划设计理念,即:科技、效率、人文、生态。

科技:源于社会发展的需求。

效率:源于企业发展的动力。

人文: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

生态:源于基地的秩序。

节能:源于建筑的构造与布局

3.3 规划设计构想

3.3.1 产业园区生态基质

现代产业园区是功能综合化、环境生态化、办公人性化的产物,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产业园区发展趋势,应建立一套能够自我更新、繁育和可持续的生态机制。园区侧重于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以优美的绿色园林景观激发工作人员灵感、强调建筑艺术、建筑形式多样化的设计思维,以期得到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认可。规划结合其所处的区位环境以及作为产业基地所承担的商务办公、产业研发、生态居住等功能,制定了建设生态产业园的目标,并由此带动整个产业基地的开发建设。

3.3.2 功能单元细胞

园区各功能区为一系列富于创意、结构完整、高效运作的功能单元细胞,并按不同的使用性质融入到生态环境之中。每个细胞通过生态绿地和内部交通脉络界定出相对独立的空间体系,让组团空间更具识别性,同时又通过生态景观将各细胞组团有机地联系起来。

3.3.3 产业园交往绿带

以虎心山公园为中心,构筑一条贯穿于整个产业区南北的交往绿带,提供了企业办公人员的交往空间。此空间因建筑布置的高低错落、凹凸有致,从而形成了流线型特征,给枯燥的办公生活增添了一丝活泼的元素,从而起到舒缓企业人员工作压力、调节工作情绪、激发创业博弈活力的良好效果。

3.3.4 围合式氛围

企业办公建筑群体布置融合中国传统围合式建筑与西方开放式街区的精髓,在公共和私密建筑空间中,对庭院、街区、道路空间巧妙运用,令各个独立楼宇既相对开放,又共享庭园空间。从而营造出亲切、富有归属感的“办公邻里”,尽显人本关怀。同时,采用大玻璃幕、空中连廊的设计,将围台式独立楼宇联系起来,不但保持沿街建筑立面的整洁、连贯,且创造出虚实对比的街道立面。

3.4 功能结构与项目设置

3.4.1 规划功能结构

结合产业园区功能定位要求,设计形成了“一心、四轴、四板块”的功能结构体系。

(1)一心:是指基地内保留的生态绿化山体,基地内有座植被状况良好的山体――虎心山,本次规划将山体大面积保留,作为整个园区的景观核心,从而将绿化景观向周围组团渗透。

(2)四轴:规划确定两主两次四条空间联系轴。

两主轴:一是指纵贯南北连接虎心山、中央研究院主楼、有色园服务大楼等节点的景观轴线,该轴线为园区最为主要的空间景观发展轴;二是指位于规划区中部的丹桂路商务办公空间轴线,两侧布置有中央研究院主楼、有色园服务大楼、科技研发等重要建筑,是园区创新理念与发展动力最为集中的地方。

两次轴:一是规划区东侧同心路至虎心山的东西景观轴线,该轴线的设置使本规划园区与整个城市有机连通,同时将虎心山景观渗入到整个区域中,有效提升了规划园区在区域中的位置:二是丹桂路与望城大道交叉口至虎心山山顶的斜向步行空间轴线,该轴线通过步行景观道路的设置与建筑体形的呼应,使园区对城市主要道路形成开敞的空间。

(3)四板块:中央研究院科研板块、生活服务及综合服务板块、保留绿化山体板块、有色科

技园产业板块。

中央研究院科研板块:作为有色集团的科研枢纽,是园区进步的发动机,理应成为整个规划区的中心。本次规划将其作为构图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将其置于园区中部、丹桂路以北、虎心山南麓,使其成为整个规划区的中心与中心。

生活及综合服务板块:位于规划区北面,其与科研片区通过虎心山与片区内部的体育用地适当分隔,避免两者之间的相互干扰,保证生活片区内的独立与安静。同时为避免虎心山体对其北麓的日照影响,规划在考虑与北侧工业用地的绿化分隔外将居住建筑尽量靠近银杏路布置。

保留绿化山体板块:虎心山为产业景观核心,对改善园区生态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色科技园产业板块:位于园区南面,包括高新产业区、软件开发区及物流区等,通过合理、精心的产业结构布置,以打造高效、高质的产业生产环境。

3.3.2 功能和谐设计及项目设施安排

为满足企业领袖、业界精英工作之余的休闲运动需求,在办公楼宇之间的商务社交绿带中安插多项户外运动设施,如迷你高尔夫、羽毛球、乒乓球、慢跑道等。商务社交绿带的小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别具特色,以满足公司职员暇间休憩需求。同时,在办公楼宇内,以每个模块地块为单位设置壁球间、台球间、乒乓球间、室内慢跑道、健身中心等,以此来满足公司职员工作之余的运动需求。

在生活及综合服务内除布置大量的商务商业网点外,同时设置餐饮网点、美容美发中心、中心超市、休闲娱乐网点、定票中心、国际国内旅游咨询中心、花卉中心、广告制作中心、洗衣中心、国际医疗诊所、个人信贷和环保洗车中心等。同时引入办公用品公司为商务区办公提供办公产品、商务礼仪和完善的售前售后售中服务。

园区各项设施采用智能化系统,如:电信及宽带综合布线系统、设备管理智能化系统(BAS)、安防系统、智能消防及自动灭火系统、停车场自动管理系统、微小蜂窝数字无绳电话系统、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电子地图及电子信息系统等。

3.5 道路交通组织理念

3.5.1 公共交通主导开发模式(TOD)

建立整体性的道路系统,确保道路系统有充分的容量和连续性;并结合园区南面火车货运站场,将物流区设于紧邻站场处。

3.5.2 灵活性高、集散能力强的道路系统

规划采用环状加网格道路形式,划分合理尺度的地块,增强支路网密度,有效促进交通循环。

3.5.3 人车分流的内部交通系统

本次规划在纵贯南北的景观主轴上设置人行步道,有效集中有色产业园板块人流,该轴线延伸至园区服务大楼后,两翼分流,直至延伸至中央研究院主楼两侧人行道,再通过依虎心山而设的人行环道至各片区:车行采取环道的设置方式,分别在四周的银杏路、丹桂路、望城大道和桃园路中部设置车行出人口。有色产业园板块采取格网式车行道路系统,各厂房均可便捷与车行系统连通。

3.5.4 分区平衡,合理设置停车设施。

对内部机动车、访客机动车停车分别规划,每一办公模块分别设置露天停车和车库停车,访客机动车停车基本采用露天停车,内部机动车主要为车库停车。车库顶设计成绿地,从而令各办公模块内拥有足够的公共空间和绿地。每一办公模块至少有两个机动出口,形成模块内通畅的交通环路。

3.6 景观及绿化系统

3.6.1 景观规划结构

园区主体景观结构为:“两心、四廊、多节点”体现空间层次丰富的现代产业园区景观。

(1)二心:其一是指基地内保留的虎心山生态绿化山体,是规划区内最大的生态景观中心;其二是指位于规划区中部,丹桂路中段的空间节点,该节点分布有中央研究院主楼、有色园服务大楼等规划区主要建筑物,是整个园区的人文景观中心。

(2)四廊:贯穿南北、园区主轴线空间景观视线廊道;丹桂路空间景观视线廊道;园区东侧同心路至虎心山的东西景观视线廊道;丹桂路与望城大道交叉口至虎心山山顶的斜向人际交往流线型空间景观视线廊道。各视线廊道均以虎心山为中心向四周发射,构筑园区独特景观风貌。

(3)多节点:景观节点成为了整个环境当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人们休憩、驻足的场所和景观视觉中心。本次规划在轴线交汇处、景观廊道交汇处、景观视觉中心等处设置景观节点,并配置景观要素如小品、名贵景观树种等,以凸显各节点景观。

3.6.2 绿化体系

园区绿化以城市主次干道两侧绿化带为骨架,以虎心山自然生态绿化、各板块庭院式中心绿化、办公庭院绿化为依托,构成完整的绿化体系。园区总体绿地率约40%,生活及办公板块占到50%。庭院式中心绿化、点式组团绿化同带状公共绿化相结合,层次分明,分级明确。绿化主题以缓坡草坪、格状铺砌、局部群植为主,简洁明快,表现新时代产业园区的现代感、节奏感、速度感,并满足办公的静谧与舒适的环境需求。

4 建筑设计特色

4.1 研发区设计

独栋式单体设计使各办公楼在追求独立的同时,又可分、可合、可大、可小,衍生出适应不同企业办公发展需求的组合形式,为满足现代企业形象需求,同时提高企业形象展示度和可识别性。

通过对单体建筑的精心布局和朝向推敲,充分考虑节能的需要,使每一幢办公楼都获得最佳视野与采光。各建筑单体摒弃浮华与造作,呈现出稳健、典雅、含蓄、简洁的办公特质;透明落地玻璃窗、黑色石材、精致与肌理、力量与深沉,共同创造出办公区简洁精致、内蕴深厚、极具想象力的现代感外观,创造出一种现代、虚拟空间感与实体建筑形成虚实对比的办公空间。

4.2 产业区设计

厂房单体整合了生产和办公功能,采用具有最大利用率的方形平面,很好满足了生产所需的大跨度及产品生产、运输传送等问题;并围绕厂房区中心广场和道路布置厂房入口。不仅方便员工上下班,更为货物运输提供便利通道。厂房的合理布局,最大限度节约生产成本,充分考虑资源节约性。

厂房采用具有现代感的金属板、石材及钢化玻璃得材料,产生强烈的材质对比。运用具有高科技特征的仿生立面,使建筑格外引人注目。

5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基于产业园区,作为城市功能的综合载体,除了从对城市文化背景、经济特征、发展现状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外,更要思考其服务对象特征和把握其时代背景。有色产业园区是在牢牢把握其产业需求和新时代特征下,努力营造一个以人为本、以企业为核心的综合化、生态化、人性化现代园区。

参考文献:

[1]顾朝林,赵令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与园区[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2]余晓,英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现状、主要做法及经验,全球科技经济望,2001[2]。

[3]王朝晖,李秋实编译,现代国外城市中心商务区研究与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曹亮功,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规划的回顾与反思,规划师,1999[4]。

产业园道路建设范文6

关键词:产业承接;集中区;快速发展;路径;生态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3-0001-02

1导言

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编制完成并经国务院正式批准通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便开始拉开帷幕。产业承接园区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国内尤其是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对于整个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体。规划建设的产业承接集中区是产业承接园区最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承接园区的核心发展区域。产业承接集中区的发展速度直接影响到整个产业承接园区的发展进程,以至影响到整个示范区的总体发展目标能否按期实现。目前,安徽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方案在加强开发园区建设中着重强调要编制实施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的建设总体规划和起步区详细规划,并且于今年5月份在芜(湖)马(鞍山)巢(湖)和安(庆)池(州)铜(陵)两处省直管产业承接集中区分别设立了省直建园区和市直建园区,但是当前关于加快这些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具体模式和路径还鲜有研究,没有合适的、快速的发展路径,势必会造成示范区的建设进程受阻,因此探析产业承接示范区快速发展的路子已经是刻不容缓。

2产业承接集中区基础条件分析

根据皖江城市带的分布特征,充分发挥毗邻长三角的区位优势,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良好的岸线资源,安徽省结合示范区规划确立以沿长江一线芜(湖)马(鞍山)巢(湖)和安(庆)池(州)铜(陵)六市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集中区,并分别确定了芜马巢和安池铜两处省级直管集中区。通过充分的调研工作,根据园区的产业承载能力、空间容量、拆迁成本、区位交通等因素,作为省直管集中区重点建设的8个园区在不久前也已经确定,芜马巢省直管集中区选址巢湖和县作为省直建园区,市直建园区分别位于芜湖三山区、马鞍山当涂县和巢湖无为县;安池铜省直管集中区选址池州梅龙园区作为省直建园区,市直建园区分别位于安庆环石门湖区域、池州市和枞阳县。

2.1基础设施建设分析

包括芜马巢和安池铜两处省级直管集中区在内的皖江城市带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网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拥有多条干线铁路,高速铁路也在快速发展,干线航道、运河航道和港口等水运设施建设相对完善,综合交通发展水平处于安徽省内领先水平。截至2009年年底,皖江城市带已建成通车高速公路1600公里,拥有合宁、芜宣、沿江、318国道等多条高速公路,形成了“四纵三横”高速公路骨架网,与长三角的接口有六个,另有在建高速公路约500公里;拥有京沪、沿江、宣杭以及铜九等多条干线铁路;皖江城市带航道总里程为4440公里,占全省航道总里程的68%,2008年,皖江城市带各港口共完成港口吞吐量2.419亿吨,占全省港口总吞吐量的92%。随着快速客运铁路、城际铁路以及跨长江通道和疏港道路的建设,机场布局的建设与完善,产业承接集中区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将会更加完善,在对接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另外,两处集中区在园区道路、给排水系统、污水处理、能源供应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都为集中区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2.2经济基础分析

目前,产业承接集中区六市综合经济实力在规划的皖江城市带九个市(简称“皖江九市”,不包括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下同)中处于领先地位,是安徽省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阵”,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经济基础较好,但同时也要注意到,集中区内各个市的经济实力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地区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的因素。(见下表)

注:①增速是按照可比价格,相对于上一年即2008年计算而得到;②常住人口短期内视作没有变动。(数据来源:根据安徽统计信息网整理计算得到。)

从经济总量上来看,2009年,产业承接集中区六市GDP总量占皖江九市的比重超过50%,达到52.9%,占安徽省的比重也达到34.7%。其中,GDP总量超过500亿的有芜湖、马鞍山、巢湖、安庆四市,覆盖整个产业承接集中区的大部分地区;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来看,2009年,产业承接集中区六市GDP增速均保持在两位数,其中,芜湖、池州两市达15%以上。六市GDP的平均增速为13.0%,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但低于皖江九市3个百分点,这可能是由于受到作为安徽省会的合肥增速较快的影响;从人均GDP来看,皖江六市差别较大,人均GDP最高的马鞍山市达到51776元,分别是是皖江六市、皖江九市和安徽省人均GDP的2.4倍、1.3倍、3.2倍,而最低的巢湖市仅为12880元,低于全省水平,分别为皖江六市和皖江九市的59.7%、31.6%,而皖江六市人均GDP达21560元,占皖江九市52.9%,是全省的1.3倍;从人均GDP的增速上来看,皖江六市之间也呈现出较大的梯度,这可能与作为基数的经济规模大小有关,而皖江六市人均GDP增速保持在两位数增长,基本与全省水平持平。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产业承接集中区综合经济实力相对比较雄厚,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在整个皖江城市带处于发展前列,完全有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能力,而且已经具有寻求得到快速发展的经济基础。同时,必须注意到产业承接集中区内各市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不协调因素,这可能也是在产业承接集中区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逐步消除的自然过程。

2.3比较优势分析

2.3.1产业基础优势

芜马巢和安池铜两处省直管集中区的产业体系较为完整,产业基础良好,产业的综合配套能力较强,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加工制造业基地、农产品基地。近年来,在能源、机械制造、建材、冶金、化工等优势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汽车电子、集成电子、通信电子、生物医药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也等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集中区内已经形成冶金、汽车及零部件、建材、化工等产业集群,拥有马钢、奇瑞汽车、海螺水泥、安庆石化、铜陵有色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现代农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等产业综合配套能力也在不断加强。在积极参与泛长三角的分工与合作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与长三角地区相互依存的产业发展共生圈。以2008年为例,皖江城市带生产的产品50%以上为长三角配套,汽车、家电等产业所需零部件70%左右来自长三角,其中主要来自芜马巢和安池铜两处集中区。可见,产业承接集中区在产业基础及其综合配套能力上具有较强的承接能力。

2.3.2生产要素优势

产业承接集中区内集聚了整个皖江城市带50%左右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等生产要素,具有突出的资源要素比较优势。集中区岸线资源丰富,一级和二级岸线总长接近300公里,占总岸线的近四成,尤其是巢湖、安庆、池州等地分别拥有数十公里的深水宜港岸线,具备发展新型化工、石油化工业的环境资源,而这些也正是长三角地区急需转移的产业。水资源丰富,年均水资源总量在400亿立方米以上,人均超过2000立方米/年。矿产资源丰富,马鞍山的铁矿总储量达16.35亿吨,占安徽省铁矿总储量的57.32%,铜陵的铜、金、银、硫铁矿和石灰石储量均在全省名列前茅,巢湖的矿藏品种也众多,磁铁矿、硫铁矿等储量也巨大。而且,集中区内农林和水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十分适宜产业集聚,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目前,集中区内常年在外务工人口较多,达百万人次,拥有大量的熟练产业工人,劳动力平均成本只相当于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可以有效吸引并承接来自长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同时,集中区科教资源丰富,拥有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平均年高校毕业生达到5万人以上,能够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2.3.3区位优势

产业承接集中区的沿江六市,位于长三角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产业的最前沿地带,处于中国水陆空交通立体网络的节点,较为有利的位置和交通便于高梯度的产业快速高效地转移到到这些地区。目前,沿江六市通往东部的立体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这一区域距离长三角最远的城市安庆,到上海也只有3个多小时,随着宁安城际铁路、800里皖江黄金水道治理、安庆机场扩容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改善皖江城市带的交通条件,实现与长三角交通的网络化对接,让整个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的区位优势将会进一步的凸显。

3加快产业承接集中区建设与发展的新路径

3.1用先进的理念科学规划产业承接集中区

3.1.1统筹产业承接集中区建设与城镇化

城镇化率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要规划指标之一,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明确要求,到2015年,皖江城市带的城镇化率要由2008年的46.4%提高到55%,并且要求逐步形成现代城镇体系,实现产业与城镇互动发展。实际上,城镇化与产业承接集中区的建设是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过程。一方面,加快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建设的过程中,必然要使得第二、三产业不断地向城镇集聚,需要将大量的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不断地向城镇转移,需要不断地扩大集中区的地域范围,从而会使得农村人口不断地向城镇转移,城镇数量增加,规模得到扩大,城镇化水平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产业承接集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将会更加完善,生产力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更加先进,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从而将会进一步吸引高梯度的产业、周围的生产要素向集中区转移和扩散,形成产业集群,产业将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如此相互促进、联动发展下去。因此,产业承接集中区要得到快速的发展,必须要注意到加快推进集中区城镇化进程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要摈弃那种只重视产业发展不重视城镇化进程的错误观念,要按照“把产业园区建成新城镇、新城区”的新理念来统筹产业承接集中区建设与城镇化。

3.1.2科学规划“两区八园”

随着芜马巢、安池铜两处省直管集中区8个重点建设园区的落定,产业承接集中区将开始重点建设这“两区八园”,它们将成为集中区内需要先行快速发展的区域,负有探索新型快速发展路径的重要任务。“两区八园”的建设应该按照规划在先的科学原则,首先需要进行科学规划,为园区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建议,各园区规划应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导向,结合其所具备的基础条件、产业发展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可以考虑将各个园区按产业承接功能进行分区,确立各区承接主导

产业;再将每个园区分为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公共设施

区四个功能区。各区之间合理分工、避免重复、相互促进、形成特色,从而促进产业向各园区分流集中,实现园区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成。

3.2加快推进产业承接集中区“1+3”发展模式

所谓产业承接集中区“1+3”发展模式是指省直管集中区以区内的一个省直建园区为发展核心,加大投入,重点开发,先行快速发展;三个市直建园区为三根发展支柱,重点完善产业承接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省直建园区进行产业分工合作以及要素流动,相互协作,相互促进,通过省直建园区的快速发展辐射带动市直建园区的加快发展,最终带动整个产业承接集中区的快速发展。这种模式将有限的资金和资源集中于某一条件较好的产业园区,使其能够得到更快的发展,增强承接能力,能够尽快地承接转移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产业集聚,进而逐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壮大综合实力,再带动整个集中区的快速发展。

目前,产业承接集中区的各个园区基本都处于发展的初期,而每年的财政投入有限。因此,当前应该将资金向拥有更好承接产业优势,有更快发展速度趋势的园区倾斜。和县园区、池州梅龙园区作为集中区的两处省直建园区,现有产业基础较好,有较大的产业承载能力、空间余量大、区位优越,由省市共建,且以省为主,省直管集中区负责人将负责省直建园区的规划、建设等全部工作,因而应该重点投入,加快建设,快速发展起来,再逐步带动其余产业园区加快发展。笔者建议各级主管部门应该积极行动起来,相互协调配合,加快推进“1+3”的发展模式,共同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

3.3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产业承接集中区

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一般是“生产要素――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过程,其主要特征是“高消耗、高排放、低循环、低效率”,这种模式在现行的产业发展过程暴露出种种弊端,它是以破坏环境和生态系统平衡为代价,其治理成本往往高于通过生产所取得的利润,得不偿失。产业承接集中区内各个园区的产业发展不能再按照这种模式,必须寻求创新,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大力发展生态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产业园区。

生态产业要求按照“生产要素――产品――再生生产要素――再生产品”的过程来组织生产,生态产业园区内不同产业或企业之间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互动,形成多个产业或企业的生态产业链或生态网,物质和能量在其中逐级传递,形成循环,不向外界排除废物。同时,不同园区也可以按照产业发展要求,加强生产要素在各园区产业之间的流动性,逐步形成生态产业系统。因此,产业承接集中要得到快速的发展,需要大力建设生态产业承接集中区,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道路。

4结语

产业承接集中区的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在加快产业承接集中区发展的过程中,必将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有关部门要根据产业承接集中区的发展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快速发展的合适路径,从而谋求产业承接集中区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Z].2010-1-20.

[2]范恒山.乘产业转移东风促皖江经济腾飞――解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N].安徽日报,20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