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影像学急诊范例6篇

诊断影像学急诊

诊断影像学急诊范文1

关键词 小儿急性阑尾炎彩色多普勒 鉴别诊断 临床意义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特殊性急性阑尾炎之一。由于小儿大网膜发育不全,不能起到足够的保护作用。患儿也不能清楚地提供病史[1],为探讨超声检查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特点,现将2008年3月~2010年3月超声检查的28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5~13岁;病史4~20小时;临床表现:发热、呕吐,右下腹痛,伴有压痛、肌紧张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中心粒细胞>75%。全部病例术前均行超声检查,术后送病理检查。

方法:检查仪器:GELOGZQ 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5MHz及高频探头。检测方法:患者取平卧位,依次对患者的右上、中及下腹部进行横向和纵向扫查,测量阑尾的长、宽及阑尾壁的厚度,周围渗液的范围。分别记录登记。

结 果

本组患者28例,均可见阑尾增粗,管径0.7~2.1cm,阑尾壁增厚0.3~0.4cm,阑尾表面不光滑,14例阑尾周围可见低回声带。术后诊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1例,化脓性阑尾炎14例,穿孔性阑尾炎3例。超声诊断符合率100%。

讨 论

阑尾的生理解剖及临床特点:阑尾是附于盲肠内后侧的一个蚓状盲管,一般长5~7cm,但其长短粗细变异很大。阑尾腔的远端为盲端,近端与盲肠腔内后侧相同,小儿阑尾腔多呈漏斗型。阑尾尖端变异较大,常见的有4种类型,即盲肠内侧位、盲肠后位、盲肠外侧位和盲肠下位。阑尾的组织结构与盲肠相似。阑尾的血运是有阑尾动脉供给,它是由肠系膜上动脉所属的回结肠动脉的分支,是一支无侧支的终末动脉,当血运发生障碍时,极易致阑尾坏死[2]。临床特点:小儿阑尾炎病情发展较快且较重,早期即出现高热、呕吐等症状;右下腹体征不明显、不典型,但局部有压痛和肌紧张,是小儿阑尾炎的重要体征;穿孔率较高,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表现特点:小儿阑尾呈蚓状或手指状低回声。具有盲端的管状结构,其管壁外呈强回声,管壁及腔内呈弱回声,横断面呈靶环征。有阑尾粪石时表现为强回声后伴声影。发炎阑尾缺乏蠕动性,不易被压缩;化脓性阑尾炎可见阑尾膨胀呈囊状,为低或无回声位,腔内有大量脓性物质形成的光点、光斑或光团。阑尾穿孔后管径变小,但在阑尾周围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也可表现为右下腹显示炎性包块。包块为轮廓模糊、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

鉴别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需与右侧输尿管结石,肠套叠,急性肠炎等作出鉴别。女性患者应与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等急腹症相鉴别。在鉴别时应结合临床资料和相关辅助检查、超声影像特征加以分析、鉴别。

超声检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意义:采用超声检测阑尾的变化情况,可以明确诊断,同时还可以对阑尾炎进行分型,直观地显示阑尾大小,有无化脓及周围脓肿形成等征象。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须仔细耐心,取得患儿的信赖和配合。总之,超声检测小儿急性阑尾炎为无创检查,易于接受,诊断准确率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3],降低误诊率和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3.

诊断影像学急诊范文2

【关键词】 医学影像科;急诊处理;临床分析

在临床急诊之中,医学影像科工作所起到的作用非常重大;医学影像科在急诊处理方面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会对临床急诊处理工作造成直接影响1。本文分析了50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到2012年5月医学影像科急诊处理的50例患者,男29例,女21例;患者的年龄为24至70岁,平均43.5岁。

1.2 方法 回顾分析5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资料,并分析医学影像科急诊处理工作的要点,总结临床急诊处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2 医学影像科急诊处理工作的要点分析

2.1 对急诊患者所具有的特征进行了解,能优化急诊处理工作 急诊患者所具有的特征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急。在急诊科中的患者多病情危急,检查与救治患者的过程中应争分夺秒,稍有疏忽,将会对病人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或直接导致死亡2。第二,危。进行急诊处理的患者多为病情重及生命垂危者,必须迅速进行检查,否则将会为患者带来不可逆转之损失。第三,重。在急诊科当中的患者常常无法自行走动,更不能任意搬动,无法很好的配合检查。

2.2 医学影像科急诊处理分析

2.2.1 对急诊患者病情的变化及药物治疗进行观察 做好院前抢救工作,密切观察及记录患者的各项生命活动指标,如呼吸、心率及脉搏等变化,以便为判断病情状况提供参考,为病情预见及后期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如患者正在输液,要密切注意是否出现输液外渗及不良反应等,合理控制静脉滴注速度,避免接触注射部位。

2.2.2 医学影像科的接诊程序 医学影像科当中的工作人员应该在接到申请单及CT检查摄片时,就立即仔细阅读及观察相关的说明及患者情况,以便准确把握患者病情及相关的临床资料。如申请单上出现了字迹不清楚的现象,则需要马上联系临床医生,联系之后方可确认,万不可胡乱猜侧;同患者家属交流与沟通,以便了解患者具体的病情,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急诊处理方案3。此外,为了能赢得最优抢救时机,可在后期处理具有复杂程序的事项,如急诊患者直接进入到医学影像科,则应经过临床医生的急救处理之后,才可以进行摄片或CT检查,以预防发生意外。

2.2.3 相关的检查准备工作要做好 以申请单作为依据,快速简单询问患者病情,以制定合适的影像检查方案。为患者检查时,检查参数就会对检查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必须准确调节及设置相应的检查参数。可选择大规格的数码板及片盒等进行摄片,让患者保持适合的,以方便常规检查,并使获得的影像检查资料变得相对精确。如急诊患者受到限制,则应选择患者能够接受的。在检查时,应尽量避免变动患者,可利用移动性的机架或X线球管,尽最大可能在同一下完成多项检查。

2.2.4 影像学科的检查操作 科室内的工作人员应熟悉设备操作步骤及相关性能指标,并熟练掌握检查位置,轻巧适度操作检查设备,如检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则应立即进行检查,以为临床治疗赢得宝贵时间4。根据初步诊断报告及临床表现,准确判断检查角度、参数及部位,进而为治疗提供价值较高的影像资料。减少搬动病危及昏迷者,摄片工作可在担架或平车上完成;如病人有严重外伤,则需要行站立式检查,以观察是否存在血气胸及脏器穿孔等情况;如患者无法站立,则可取坐位及半卧位。

2.2.5 诊断报告的出具 检查完成后,应及时出具急诊报告,不可遗漏关键阳性征象;如在检查时,患者被所制约,不能获得准确的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为了确保顺利实施抢救工作,影像科也应提供一些参考价值较高的影像资料。

3 结 果

经过医学影像科的急诊处理之后,5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良好,影像科出具了及时、准确及清晰的报告单。

4 结 语

急诊患者具有多变及复杂的病情,这对医学影像科的处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操作不当,将引起病情的延误,造成救治困难。因此,在急诊处理工作中,医学影像科应及时出具性相应的检查报告。如患者出现了同病异影或异病同形的状况,则可根据临床病症与检查资料进行确诊5。医学影像科的急诊处理隐含的风险较大,所以必须科学防范风险,应急处理突发事件,努力将各个环节做好,以便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影像检查信息给临床医生,从而顺利开展急诊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惠军,和金玲,付国宝,陈庆,李晓真.急诊医疗工作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6(12):8720—8721.

[2] 刘静,马令.放射科急诊工作素养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26(3):312—313.

[3] 康腊梅,孙华.基层放射科急诊摄片工作的应急措施[J].实用医技杂志,2009,35(21):653—654.

诊断影像学急诊范文3

【关键词】骨关节外伤;影像诊断;医疗纠纷;原因;防范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41-02

在当前医疗活动中,影像检查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发挥着直观重要的作用。影像检查是诊断急诊骨关节外伤的常用手段和检查方法,由于其多方面的优点,使得该种检查技术在临床诸多疾病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虽然影像检查诊断骨折和关节脱位较为简单,但是临床诊断过程中,仍存在漏诊、误诊的现象,使得医疗纠纷事件频繁,严重影响正常医疗活动的开展及医院整体社会形象,同时也有损医院经营效益。对此,本文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急诊骨关节外伤患者行影像检查产生医疗纠纷的20例病例,分析产生纠纷的原因,探讨防范纠纷发生的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的病例共20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8-65岁,平均年龄(38.4±3.2)岁。所有患者均有急性骨关节外伤史,经影像检查显示,肋骨5例,脊柱5例,鼻骨2例,眶骨2例,膝关节2例,肘关节2例,肩关节1例,腕关节1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X线检查,CT检查15例,并做图像三维重建,MR检查5例。引起影像检查诊断纠纷的原因包括:①X线摄影位置不正;②肋骨未拍斜位片;③胫骨平台隐匿骨折未做MR检查;④腰椎新旧骨折未做MR检查;⑤对骨折征象认识不足,与正常变异混淆及对某些部位关节半脱位认识不足,同时对某些骨折与其他组织重叠未进行详细检查。经回顾性分析,主要采用CT检查、三维重建、MR检查确诊。

2病例分析

病例一:患者为男性,年龄42岁,引起骨关节外伤的原因是车祸。X线及CT检查显示,胸12、腰1椎体楔形变,临床诊断为陈旧性压缩性骨折,但患者不承认有外伤史,由此引发医疗纠纷,经MR检查显示,胸12椎体楔形变,但未见异常信号,符合陈旧性压缩骨折。患者腰1椎体楔形变经检查信号显示为T1W1低信号T2W1高信号,由此表明新骨折部位发生急性水肿。

病例二:患者为男性,年龄50岁,因车祸引起的骨关节外伤。左肩部外伤后2h入院进拍左肩关节正位片,急诊X现检查报告显示左肩关节无明显异常,转移至其他医院拍双肩关节正位片,检查结果显示,双肩锁关节不对称,左侧肩锁关节增宽,锁骨下缘与肩缝下缘连续性不强,临床诊断为左侧肩关节半脱位。临床采用内固定术进行复位。

病例三:患者为女性,年龄12岁,外伤部位为右肘,伤后2h入院拍右肘关节正侧位片,急诊X线报告右尺骨上段骨折,转移至其他医院检查发现,右尺骨上段骨折并右桡骨小头骨折,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左桡骨小头骨折在侧位未见显示,正位片位置不正,左桡骨小头骨折部位在尺骨内重叠,经仔细检查可发现骨折。

3讨论

急诊骨关节外伤患者的临床影像诊断常会发生一些意外事件,尤其是涉及交通事故、公伤评残及刑事判决时,影像资料可以作为处理相关事宜的重要依据。因此,在临床检查诊断过程中,应认真仔细的观察和诊断,做到慎重有序。对于骨折与否、新旧骨折、骨折多发等临床较为特殊的急诊骨关节外伤诊断时,应更加认真、仔细、谨慎。以下就不同骨折影像诊断纠纷的原因及防范对策进行论述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①四肢骨折:临床对于四肢骨折大多采用X线检查即可确诊,但受投照不正、体表伪影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常会造成漏诊或误诊,最终引发医疗纠纷。对此,临床诊断过程中,应尽量采用CR或DR进行诊断,保证投照的正确性,使检查图像显示更加清晰。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加拍斜位、轴位,或者两侧均拍片后进行对照诊断。在实际诊断中,要了解副骨、籽骨、骨碎片之间的区别。

②肋骨骨折:受肋骨自身结构特点的影响,检查过程中因重叠而显示不清的情况时有发生,即便采用CT检查,也难以保证不会发生漏诊的情况。在本文选取的20例病例中,有2例一次胸片检查未见肋骨骨折,二次复查发现2根肋骨骨折,三次采用薄层CT扫描和图像三维重建显示有3根肋骨骨折。针对这一现象,在临床诊断肋骨骨折时,应行常规X线平片检查,同时拍正位片和斜位片,必要时,投照应固定标记在患者压痛处皮肤表面,透视下点片更加清晰,诊断时应注意叠骨结构、肺血管、胸膜边缘等是否存在重叠效应,对于这类情况,采用薄层CT扫描和图像三维重建显示更加清晰。对于肋软骨的分离和断裂,应采用螺旋CT检查与三维重建和MR检查来诊断。

③头颅骨折:对于头颅骨折患者,受其复杂解剖结构的影响,采用常规X线片行正侧位检查多有重叠,仅能清晰显示鼻骨侧位片,对此,应该采用头颅CT检查,采用该种方法检查,对于大部分头颅骨折都能够做出准确诊断,如颅底骨折、鼻骨骨折、颧骨骨折、颌骨骨折等。在影像检查过程中,应注意眶内侧壁骨折须与正常凹陷的区别。

④椎骨骨折:临床常见的骨折疾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椎体楔形变,这种骨折与陈旧性压缩骨折之间存在很多差别,如果是新鲜骨折,那么临床进行确诊时,存在的难度并不大。而经过临床初步确诊,新鲜骨折主要表现为椎体中央致密线、椎体边缘骨片、椎体上缘下陷等,其骨折表现非常鲜明,其局部病灶在治疗过程中,能更加精准的发展骨折端,并针对性的给予治疗。

⑤关节脱位:关节脱位是较易诊断的,必要时需加拍对侧对照。肩锁关节半脱位是较易漏诊的情况,约80%锁骨和肩缝下缘相对端处于同一水平,关节间隙约为1-3mm,最大约为5-7mm,必要时可加拍双侧应力性X线检查。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最大程度避免急诊骨关节外伤影响检查诊断中出现争议,就应该提高X线平片的质量,除了X线诊断外,还应该以CT、MR做详细的检查,从而避免X线诊断的缺陷,同时需要定期复查。除此以外,医护人员、各科室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并将临床检查与影像诊断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影响检查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周忠义,周智,翟清等.影像诊断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08,(1):36-37.

诊断影像学急诊范文4

    1急性胸痛的初级评估与危险分层

    对老年急性胸痛的初级评估是指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体征、心脏标记物、心电图检查对胸痛诊断做出初级判断,对疑诊ACS和肺栓塞的患者还可根据指南进一步进行危险分层,以便尽快做出下一步诊治的决策。

    1.1临床表现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在临床均有特异性表现,但ACS的传统危险因素对于鉴别急性胸痛价值有限。需要注意的高危险的体征是心力衰竭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低血压、心率增快)、新出现的二尖瓣返流杂音、其他心脏病的体征和肺部疾病的体征。

    1.2生物学心脏标记物肌酸激酶是传统的心肌梗死标记物,但特异性、敏感性差。肌钙蛋白敏感性、特异性好,有助于识别急性、不典型心肌梗死。肌钙蛋白升高也预示肺栓塞患者的短期死亡风险增加。此外,主动脉夹层、非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导致的心肌损伤也可出现肌钙蛋白水平升高。B型脑利钠肽在急性心肌缺血、其他导致心脏收缩功能下降的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升高,有助于ACS患者的危险分层。D-二聚体(D-dimer,DD)阴性结果可以排除肺栓塞、主动脉夹层;阳性结果对肺栓塞、主动脉夹层诊断的敏感性强,特异性低。C反应蛋白在多种因素导致的急性胸痛均可升高,因此,对急性胸痛三联征的鉴别意义有限。高敏C-反应蛋白,有助于识别急性、不典型心肌梗死,对急性胸痛的鉴别意义有限。随着医学技术的进展,目前一些新型的关于主动脉夹层特异标记物:(1)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特点是在主动脉夹层发生最初数小时迅速升高,24h内下降,且发生在近端的主动脉夹层较远端主动脉夹层升高程度大。(2)可溶性弹性蛋白片段,特点是可持续升高到主动脉夹层发生后72h,具有良好的阴性和阳性预测价值,可以作为主动脉夹层的标记物之一。但是,在主动脉夹层完全血栓形成时结果可为阴性。(3)钙调理蛋白,特点是无论远端、近端主动脉夹层发生24h内均可升高,阴性预测价值大,阳性预测价值小。酸性钙调理蛋白的应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3心电图心电图是对胸痛患者进行初始评估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需要在急诊的10min之内进行。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敏感性为20%~60%,ST段抬高提示有立即再灌注治疗的指征,ST段压低则与心肌梗死危险增加、缺血并发症有关;T波倒置与缺血风险有关,但较ST段压低的风险小;Q波与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有关,不如ST段改变的意义大。在心电图的使用方面,对有持续症状或心电图有提示意义,但未能确诊为缺血诊断的患者,采用每隔15~30min动态检查,加做后壁导联心电图,或者通过使用多导联心电图监测设备,将有助于提高心电图对胸痛的鉴别诊断价值。

    1.4危险分层目前,对有潜在ACS风险的最初评估已经从诊断评估转变到危险分层。对怀疑患有ACS的患者,可以参考TIMI危险评分(表1)。0~2分为低危,3~4分为中危,5~7分为高危[1]。TIMI危险评分越高,发生全因死亡、紧急血供重建、致死或非致死心肌梗死概率越高,需要积极做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后给予治疗。对怀疑VTE的胸痛患者,按照《急性肺血栓栓塞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09》推荐的诊断流程和危险分层项目进行鉴别诊断的判断和危险评估(图1,表2)。危险分层为>4分高度可疑肺栓塞,≤4分为低度可疑肺栓塞。

    2急性胸痛的影像学检查和确诊

    是指根据不同影像学检查的特点和检查技术进展程度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便对老年急性胸痛患者尽快确诊和决策。

    2.1X线胸片检查主动脉夹层患者85%~90%有纵隔增宽表现,而肺栓塞患者有局部病灶“楔形影”及肺动脉增宽表现。但对病史和体格检查为低危的ACS患者常表现正常,诊断ACS价值有限。

    2.2肺通气-灌注扫描检查仅用于30%~50%疑似肺栓塞患者,有1.0%接受肺通气-灌注扫描的患者被诊断为APTE,4%不能诊断或排除肺栓塞患者通过超声发现DVT。适于无多排CT检查设备、有肾衰竭、对造影剂过敏者。

    2.3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可以了解心功能状况,在心肌缺血早期发作时评价心室壁运动可靠性高,早于心电图改变和症状的出现,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敏感、可靠,亦可以作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有助于评价心脏外科和心脏内科的治疗效果与预后。在肺栓塞的评估方面,高危和极高危肺栓塞患者有特异性的声像图特征,如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内径增宽,应用心脏超声有助于评价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以便对肺动脉栓塞进行危险分层、指导治疗。但是,局限性是对肺段或肺段以下肺栓塞,没有特异性的声像图特征,难以直接评价诊断肺栓塞。心脏超声检查的局限性是超声造影剂显像研究结果大多来自单中心研究结果;不能进行24h连续监测;检查结果受操作者水平的影响。今后开展超声造影剂安全性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改善成像质量和心功能评价,提高对远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能力是心脏超声在胸痛鉴别诊断技术方面的研究方向。

    2.4心肌灌注显像(MPI)检查MPI同时检查室壁运动和厚度,可以区分来源于伪影的灌注缺损和来源于心肌缺血的软组织显影,并可同时获得左心室射血分值。在胸痛发作期即可检测,在症状稳定后可以延迟显像,灌注缺损提示急性心肌缺血或陈旧性心肌梗死,结果正常,提示临床为低风险患者;在低风险、有检查适应证的患者有助于明确诊断,减少不必要的住院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降低总体医疗费用。但是,局限性是对缺血灌注缺损检查的敏感性取决于总的缺血面积,对3%~5%小面积缺血灶难以检查到。因此,不能替代全部患者的负荷试验检查,适合与心脏损伤标记物共同使用评估缺血风险的危险分层,指导进一步选择胸痛治疗方案。

    2.5心脏磁共振(MRI)检查MRI优势在于无创、无电离辐射;受操作者主观因素影响小,分辨率高,延迟增强扫描对存活心肌的检出应用价值强,在评价心脏灌注、功能、瓣膜功能具有优势。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相对较高;有研究报道,MRI诊断AC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84%和85%,加用腺苷负荷MRI检查后,对冠心病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6%和83%;评价可疑ACS患者可直接进行腺苷负荷MRI的“一站式”检查。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还可用于主动脉、肺动脉成像。心脏MRI的局限性是MRA用于诊断肺栓塞敏感性不高,评价冠状动脉成像能力次于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成像平面的定位以及诊断标准缺乏统一标准,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检查时有心脏运动伪影问题。且体内装有除颤器、起搏器的患者不能进行该检查。

    2.6多排CT血管造影(MDCTA)检查MDCTA无创,可以准确判断冠状动脉狭窄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造影可比性高,其敏感性87%,特异性96%。诊断价值优于其他负荷试验。MDCTA可以同时提供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冠状动脉成像两方面信息,识别不稳定斑块,进一步筛选高危人群;在排除潜在冠心病方面也有很高的阴性预测价值,MDCT检测阴性也可以排除非高危肺栓塞。MDCTA与心脏MRI相比,检查时与心电图检查同步,只需患者屏住呼吸,心脏运动伪影的问题相对可以避免。但是,其局限性是受检查设备条件和成像特点所限,肥胖、心律失常、对造影剂过敏、肾功能不全患者不能使用该检查手段。MDCTA更适用于低风险、通过其他检查更未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反复到急诊就诊的患者,使用检查冠状动脉造影获益较低的患者,以及DD水平高,疑诊肺动脉栓塞的老年胸痛患者。在疑诊肺动脉栓塞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休克患者,其发现肺动脉主干栓子的敏感性达97%。

诊断影像学急诊范文5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诊断方法;进展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又称肺栓塞,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和/或分支引起肺循碍的临床综合征[1]。按发病时间,肺栓塞可以分为急性肺栓塞(APE)和慢性肺栓塞(CPE)。由于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的无特异性,且发病率高、漏诊率高、误诊率高[2],因此影像学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肺栓塞影像学诊断方法的最新进展作一论述。

1胸部X线

APE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区域性肺纹理稀疏、纤细、部分消失,肺动脉增宽,心脏扩大,肺不张等[3]。虽然仅仅凭X线胸片不能确诊或排除肺栓塞,但在提供疑似线索和除外其他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余桢[5]等实验表明:胸部X线、心电图检查联合应用对于PE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并可作为早期治疗的依据。

2超声心动图

PE超声心动图的直接征象:主肺动脉和左、右肺动脉主干内发现血栓或右心房内,上、下腔静脉内血栓伴右心扩大,肺动脉高压[6]。间接征象:室间隔左移,左心室内径减少,右心室/左心室>0.5[6]。王建平等[7]认为,超声发现PE直接征象的几率较低,不能作为确诊PE的主要检查方法,但能发现一些间接征象。徐黎莎等[8]认为超声心动图可实时监测溶栓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无创测量肺动脉压,是APE影像学诊断重要的组成部分。

3放射性核素V/Q检查

核素肺V/Q检查,是一种安全、方便、无创性诊断PE的检查方法,具有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高的特点[9]。V/Q显像结果,主要将肺灌注图像与肺通气图像及X线胸片结合分析[10]。其中,肺灌注显像观察肺内血流分布、肺毛细血管床病变的灵敏度很高,可间接判断血管腔内有无栓塞[9]。王峰等[10]实验表明:V/Q显像与CTPA在PTE定性诊断方面符合率高,一致性好,但定位方面存在差异;两者为互补关系。

4 CT肺动脉造影(CTPA)

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是CTPA 的一种检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作为诊断PE的首选方法[11]。例如1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可充分显示肺动脉血栓的大小、分布、范围[12]。其直接征象:部分性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等[12]。间接征象: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等[12]。张伟等[13]认为CTPA通过rPA,RV/LV等指标可以评估APE患者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周欣等[14]实验证明CTPA还可以反映肺栓塞后肺动脉的阻塞程度和右心功能的改变,从而反映预后、观察疗效。

5肺血管造影(PAA)

肺血管造影,目前临床公认诊断PE的"金标准"[9],其直接征象:肺动脉内造影剂充盈缺损,伴或不伴轨道征的血流阻断;间接征象:肺动脉造影剂流动缓慢,局部低灌注,静脉回流延迟[15]。目前PAA仍为一项有创检查,有6%的并发症及0.5%的病死率,应用价值受限,主要适用于临床高度怀疑而无创性检查又不能确诊者[16]。

6磁共振(MRI)

MRI检查具有无辐射、无创伤、无造影剂过敏危险和三维成像的特点,不仅显示血管栓塞导致的低灌注区[17],还可直接显示肺动脉腔内血栓栓子[18]。MRI成像诊断中心型PE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96%;但对型PE检出率低,对段和亚段肺栓塞敏感性不强[19];对安置起搏器的患者也是绝对禁忌证[17]。因此有人认为MRI只能作为PE的二线检查方法[19]。

7结论

肺栓塞具有高误诊率、高漏诊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其及时有效地诊断至今仍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20]。胸片、超声心电图虽无特异性,但联合心电图可用于PE的早期识别和诊断[21]。而PAA、CTPA、核素V/Q检查、MRI已成为诊断PE的有效诊断方法。其中,PAA仍然是"金标准",但因其技术要求很高,有一定的危险性,并未得到广泛应用[9]。CTPA作为一种经济、无创操作性较强的检查方法,比PAA更易被患者们接受[22],有望成为新一代诊断PE的"金标准"。核素V/Q检查,虽然安全、方便、无创[23],但V/Q显像易受阅片者的主观影响;其次,对假阴性、假阳性的解释不一致[24]。磁共振造影具有无辐射、无肾毒性等优点,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不及CTPA[25]。

参考文献:

[1]祁明伸,窦新民.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J].2012,33(6):38.

[2]梁启宏.肺动脉栓塞影像学诊断新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6):646.

[3]赵瑞贞,张红漫,葛晖.胸部X线检查对急性肺栓塞的筛检价值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2,5(11):918.

[4]张法明,李晓莹.肺栓塞的诊断及进展[J].2006,12(16):980.

[5]余桢,许梅,刘建军,等.心电图联合胸部X线片对肺栓塞的早期诊断[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2):24.

[6]宋钧,袁静,杨文鹏.等.肺栓塞的超声心动图诊断[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7,5(6):454-455.

[7]王建平,赵玉华,浦江.肺栓塞的超声诊断价值探讨[J].上海医学影像,2005,14(2):107.

[8]徐黎莎,浦江,陶巨蔚.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意义[J].上海医学影像,2013,22(1):35.

[9]刘德峰,刘建中,胡光,等.放射性核素肺通气/肺灌注显像对肺栓塞诊断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07,36(11):1011-1012.

[10]王峰,方纬,鲁锦国,等.放射性核素肺显像与螺旋CT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对比研究[J].中华结核医学杂志,2006,26(6):343.

[11]郑剑.肺栓塞的临床X线、CT诊断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11(6):64.

[12]陈云银.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J].西部医学,2012,24(4):751.

[13]张伟,俞同福,徐海,等.CT肺动脉成像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的评估[J].放射学实践,2013,28(3):327.

[14]周欣,武志峰,周旭.CTPA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程度及疗效的评价[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7):468.

[15]吴君伟,李凌.肺栓塞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2013,33(3):106.

[16]邹昕,张翠丽,富路.肺栓塞的诊断方法[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2):159.

[17]张墨洁,常晓悦.肺栓塞诊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4):537.

[18],李坤成,赵希刚,等.MRI对肺动脉栓塞血液动力学评价的初步研究[J].中国放射学杂志,2004,38(11):1158.

[19]高媛,秦军.肺栓塞的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268.

[20]王华启,李萍,陈腾飞,等.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药论坛杂志,2013,34(3):9.

[21]赵瑞贞,张红漫,葛晖.胸部X线检查对急性肺栓塞的筛检价值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2,5(11):918.

[22]刘琦.CTP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治疗后的评估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186.

[23]左继红,席斌,沈达炜,等.放射性核素显像对肺检塞及其病因诊断价值[J].医学研究通讯,2005,34(1):54-55.

诊断影像学急诊范文6

关键词:红外热影像;男性生殖系统;阴囊温度

男性生殖系统的各种病变可不同程度地影响阴囊的表面温度,阴囊位于人体下部的体表,应用红外热影像诊断仪定量分析其温度改变情况,可为和附睾等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间接的依据。本研究对39例和附睾等相关疾病进行红外热影像诊断,探讨其在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均来自我院泌尿科门诊,由一位泌尿科医师检查和诊断后转来红外热影像,并在当天同时进行超声显像。男性各类生殖系统疾病共39例,包括鞘膜积液9例,急性炎4例,精索静脉曲张4例,急性附睾炎14例,其他疾病8例(精索囊肿、精索细胞瘤、囊肿、附睾结节、前列腺癌、外伤、低下和左侧扭转各1例)。39例中有5例(4例鞘膜积液、1例急性炎)经抗菌、消炎等治疗后进行红外热影像复查1~2次。

1.2红外热影像和超声显像红外热影显像患者站立,双腿分开,充分暴露会,阴囊和不相互重叠。红外热影像仪器为台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Spectrum9000MBMedicalSystem,红外摄像镜头对准阴囊部位进行前位和后位显像,采集的图像勾画感兴趣区进行计算机处理,计算左右侧阴囊温度的高值温度、低值温度和平均温度。超声显像在超声波科进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

1.3红外热影像诊断标准正常人左右侧阴囊的温度差值在0.5℃以内(正位的高值温度或平均温度为准),异常者左右侧阴囊的温度差值>0.5℃为异常。低值温度由于波动较大仅作为参考。红外热影像结果与B超相对照,并参照临床诊断。

2结果

2.1鞘膜积液9例(左侧、右侧和双侧各3例),8例与超声诊断相符,其表现为急性炎症期温差明显,慢性期温差虽然降低,但温差仍>0.5℃;另1例双侧鞘膜积液者两侧温差<0.5℃,阳性检出率为88.9%(8/9)。

2.2急性炎4例(左侧3例,右侧和双侧疼痛各1例),其中3例异常显像与超声诊断相符,1例左侧急性炎左右侧阴囊无温差,与超声诊断(左侧无变化)相符,阳性检出率为75%。与B超诊断的符合率为100%(4/4)。

2.3左侧精索静脉曲张4例,其中3例与超声诊断相符,1例超声提示有明显左侧静脉曲张者而红外热影像的两侧温差<0.5℃,阳性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均为75%(3/4)。

2.4急性附睾炎14例(左侧6例,右侧4例,双侧4例),远红外显像与B超的诊断符合者仅5例(右侧1例,左侧2例,2例双侧),其他7例未显示温度差别,诊断符合率为35.7%(5/14)。

2.5其他精索囊肿、精索细胞瘤、左附睾小结节、双小囊肿、前列腺癌、低下、外伤各1例,左右侧无温差,1例左侧扭转其左右侧温差>0.5℃,红外热影像阳性。

2.6随访治疗后随访检测5例(鞘膜积液4例,1例双附睾头部囊肿伴右附睾尾部急性炎症性实质性肿块)共进行随访检测8次(3例鞘膜积液各2次,其他2例患者各1次),其中3例鞘膜积液和1例双附睾头部囊肿治疗2周后温差缩小提示好转,见图1,1例鞘膜积液治疗后双侧温差仍较大,提示疗效较差。

2.7红外热影像诊断与B超结果对照红外热影像对男性生殖系统的阳性检出率为51.3%(20/39),与B超的诊断符合率为71.8%(28/39),详见表1。

表1红外热影像结果与B超结果对照(略)

3讨论

人体的热量从体表以辐射方式散发,其热辐射波长与红外线相同,红外线热影像探测的原理是利用感测器接收身体红外线光波,然后将信号转换成数位灰阶或彩阶图形并输出。在体外无创检测的红外热影像操作方便,对患者无任何影响,其无创伤性检测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也仅作为一种初筛手段,不能进行病因诊断。

技术上,定量测定较为客观,温度数据中,低值温度波动幅度较大,较不可靠,而后位位置不易对准,因此临床以前位的高值温度或平均温度为主要指标,以左右侧的温差超过0.5℃作为阳性标准,而目测和后位温差等指标仅为参考。

红外热影像在男性生殖系统中有多篇报道,Daneliia等[1]报道334例红外线体温探测的结果,167例肿瘤的诊断的特异性、敏感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9%、89.8%和91.4%,也对42例急慢性附睾炎、33例炎、17例鞘膜积液和75例正常对照进行检测。Tiktinskii等[2]报道42例急性和慢性附睾炎患侧温度增加0.6℃~2.0℃,恶性肿瘤的温差1.2℃,对急性附睾炎和鞘膜积液(32例)的诊断率为100%,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为89.6%。李望等[3]用红外热影像检测22例生育者、44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和17例原发无精症者,进行红外阴囊测温,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双侧阴囊温度显著高于生育者,低于原发无精症者。

本研究中红外热影像对男性生殖系统的阳性检出率为51.3%(20/39),与B超的诊断符合率为71.8%(28/39),其中对急性睾

丸炎、鞘膜积液伴急性或慢性炎症、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其表现为急性炎症其双侧温差明显,慢性者温差有一定程度的减少;鞘膜积液并发炎症者则温度增高;精索静脉曲张由于血管迂回弯曲,破坏了内血管的自然冷却系统,而使的温度增高0.6℃~0.8℃,也使阴囊局部皮肤温度增高。

鞘膜积液等治疗有效则局部温差下降,若治疗效果不明显,则局部温度下降也不明显,因此红外热影像是一种很好疗效监测和评估的手法。

急性附睾炎的诊断,其符合率较差,可能由于附睾较小,不易反映其炎症变化,此外与超声相比,无法鉴别附睾或炎症,此为其不足之处。综上所述,红外热影像操作简便,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测技术,可为和附睾等相关疾病提供初筛方法,但无病因诊断的价值。诊断应以定量值中前位的高值温度或平均温度超过或降低0.5℃为标准,目测和后位的温度仅作为参考。本研究与超声结果相比,以急性炎、鞘膜积液和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符合率高,而急性附诊断符合率较低。红外热影像可多次重复检查,作为疗效监测和评估手段有其优势。

(本文图片见封三)(略)

【参考文献】

1DaneliiaEV,GotsadzeDT.Infraredtelethermographyinthediagnosisoftesticulartumors.UrolNefrol(Mosk),1995,6: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