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课堂教学范例

诊断课堂教学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1

[关键词]中职;课堂教学;诊断;改进

一、教学诊断的大环境

诊断是医学术语,是医生治病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教学诊断与改进被提上日程,它是我国十三五时期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工作,它涵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但一线教师更侧重于对课堂教学这一领地的诊断和改进。课堂教学诊断和改进是指教师依据专业教学标准或教学大纲,围绕课堂教学实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以电工基础为例,谈谈一线教师如何进行课堂诊断和改进。

二、中职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堂教学现状

中职包括中等职业学校的普通班和综合班,普通班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通过注册升入大专院校,综合班是指通过高考升入大学。我们文中的中职泛指中等职业学校的普通班。中职课堂教学现状可以说是不堪入目,教学效果“低下”。学生方面: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打瞌睡,有的在讲话,即使老师反复强调,效果也甚微,有些学校在教室里装了摄像头,可是换来的也只是学生短暂的消停。教师方面:有一部分教师也处于消极怠工的状态。

(二)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教学应该是件很神圣的事情,在小学、初中及高中阶段这种课堂状态比较少见,而为何在中职校园里比比皆是,我觉得应从学生、教师及评价三个方面寻求原因。每个学生心里都有个积极向上的自我,可是以往的学习状况使他们产生了自卑心理。他们是理论学习的失败者,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冲着实践来的,他们希望所学知识能应用于生活,一旦他们发现所学与愿望的差距,学习的劲头就会下降,重新回归到学习无望中,不堪入目的课堂生态也就由此而生。当然也有些学生就是来混日子的,他们的状态也会影响别的学生。教师层面,教师不清楚学生的需求;教师自身的水平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学习状态感染了教师,使教师努力的源动力受挫,试想没有学生配合的课堂,教师又哪来努力教学的动力呢?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最后我们从教学评价上分析这样的课堂教学现状。普通高中的学习受高考指挥,在此指挥棒下,家长、学生和老师一条心,肩并肩作战,他们有目标,有动力。中职常态化考试未能起到促进课程改革的作用,还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试想中职学校没有评判的标准,或者标准的易变让学生和老师都缺少目标,而没有目标的教学又能驶向何处?

(三)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方向

作为一线教师只能从学校近几年的各项活动中感受教学改革的方向。最近在中职兴起的活动包括技能大赛、教师的教学大赛、创新大赛、文明风采大赛及班主任大赛等。技能大赛其实暗示了职业教学应面向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回自信,但是技能大赛渐渐演变为个别学生的技能大赛,演变为只注重实践而缺少理论功底的技能大赛,这使学生的发展潜力受限,也达不到提升所有学生能力的目标。教师的教学大赛某种程度上是以赛促教,通过大赛让一线教师思考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最终把大赛成果应用于教学,实现课程改革。创新大赛、文明风采大赛旨在发现学生的潜能,通过大赛让学生发现自我,让普高教育的失败者也能有番自己的天地。中职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借助基本功大赛可以培养班主任处理班级事务的能力,使中职学生能和普高学生一样具备健全的人格,同样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三、我校中职课堂教学诊断方式

课堂教学诊断中教师是主要的执行者,我校一直比较注重师资培养,学校的《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在培养年轻师资的同时,也积极开展了教学诊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育人质量,其教学诊断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诊断

自我诊断的过程就是自我反思的过程,教师从教学改革方向上着手,思考自己是否向此靠近了一步,是否实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实践化及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教学中哪些是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学生也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改正了不良的学习习惯。这种自我反思是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从而形成自我诊断的习惯,成为课堂教学中最好的自己。

(二)同伴诊断

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通过同伴诊断,实现教师间的取长补短,从而携手共进。譬如在教学中总是达不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可以请同伴来听课,一起分析,一同寻找问题所在,相互示范,相互模仿,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三)专家诊断

寻求专家的指导,可以从教学组织、言语交互、课堂管理、师生互动及目标达成对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重构,通过专家诊断,清晰地发现课堂不给力的症结所在,从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四、中职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实施案例

诊断是为了改进,没有改进的诊断是形而上的诊断。我们就电工基础课程谈谈教学改进中的注意事项。

(一)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电阻的串并联及混联”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教学诊断与改进前通常这样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会借助某个仿真软件搭建串联电路,然后用软件中的电压表及电流表测试电路中的相关参数,通过仿真得出串联电路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搭建电路,用万用表测试相关参数,验证仿真电路中得出的电路规律。这较传统教学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确明白了串联电路的特点,但是串联电路应用在生活中何处?对于这些学生还是模糊的。通过师生的自我诊断、同伴及专家的诊断,我们作了如下变革:我们设计了“多功能简易小车的制作”,把串并联知识融入制作小车的每一个环节中。我们把它划分为四个任务,分别是“小车速度控制———电阻定律”“小车灯光改装———电阻的串并联”“小车功率估算———电功和电功率”“小车电源测试———全电路欧姆定律”。在“小车速度控制———电阻定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搭建小车模型,通过旋转旋钮来改变小车的速度,从而探究改变小车速度的因素,最终完成电阻定律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小车灯光改装———电阻的串并联”中先通过仿真实验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相关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学生完成小车灯光的改装,从而明白灯泡亮暗变化的原因,解决教学重点。在“小车功率估算———电功和电功率”中,我们根据小车铭牌参数估算小车使用时的功率,明白电路中电源的电能转换为光能和热能,从而更好地理解电流做功及能量转换。在“小车电源测试———全电路欧姆定律”中主要是通过选择不同的电池型号观察仪表及灯泡亮度的变化,计算出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从而突破教学难点。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感兴趣,学习热情也会高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让学生动起来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为技能型人才,所以需要学生动起来;中职学生想学习技能,而不是空洞的理论,所以愿意动起来。作为教师需要寻找学生愿意动起来的动力,进行学情分析,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学生动起来了,主动地探索,那么课堂教学效果还何愁得不到提高?

(三)实训室的规章制度,奖罚分明

要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教学的场所一般会设置在实训室,此时实训室的规章制度尤为重要,它是学生能否实现安全操作的保障。

(四)信息化手段利用起来

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相比静态的、枯燥的讲解,他们更喜欢动态的知识,为此要利用信息手段分解电路原理,示范项目制作,具备自己制作课程资源的能力。

(五)教学自我能力的提升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2

第8次基础教学课程改革自新世纪启动,至今已进行了十余年,可以算进入了“后新课改”时期。“后新课改”时代要求重视学校的组织文化建设,课堂教学诊断采用教育专家引领、学校领导支持、教师同行帮助、执教教师为主、所教学生配合、家长协助为干预的机制,其本质是一种课堂文化的干预行动,具有人本性、发展性、教育性、诊断性与功效性等特征。搞清诊断主体、分清诊断类型与层次、掌握诊断技术、遵循操作过程是课堂教学诊断研究的关键要素,通过对课堂物质文化、课堂制度文化、课堂行为文化和课堂精神文化的诊断,采行分层分类诊断、主体协同诊断与建章立制等策略,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诊断“;后新课改”时代;课堂效率;课堂文化;课堂干预

始于2001年的我国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经历了实验、推广、普及等阶段后,已经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当前深刻反思、大力调整、配套改革、保障实效正在成为今后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与现实诉求。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19个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4年9月4日颁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1]2014年12月8日,教育部举办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启动会。这些举措在第8次课改的基础上又做了推进,标志着我国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迈进了“后新课改”时代。以往人们都认为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一致确信“成也教师、败也教师”,然而大量的事实证明,教师的观念、角色、行为等都受制于所在环境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才是后台根基。课堂教学诊断对课堂教学的达成度给予评价和分析问题,但其本质就是对组织文化的诊视、分析、判断与改进。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师生与学校共同发展是“后新课改”时代的重要标志,而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诊断作为课堂组织文化有效干预行动,是我国“后新课改”时代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然选择。

一、课堂教学诊断的本质与特征

顾名思义,课堂教学诊断的行为依据发生于课堂,信息获取的方式是观察,而效果体现在诊断上。课堂教学诊断与传统意义上的“听课”有区别,它带有明确的目的,在广泛搜集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整理、发掘现象背后的原因。因此,课堂教学诊断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诊视’和‘判断’,协助师生发现课堂教学或学习中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一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2]其本质是课堂组织文化诊断。组织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在生产与工作实践过程中所创造或逐步形成的组织全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团队意识、集体氛围、团体归属感、工作作风和行为准则等群体意识的总称,对组织成员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和辐射等功能。[3]主要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4个层次组成。课堂物质文化是维持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承载着特定的教育教学价值观;课堂制度文化是维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体现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格学校对课堂教学的特定要求;课堂行为文化是维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直接推动力,集中体现了课堂师生主体的思想观念、角色选择、行为规范,不但决定着行为结果,而且直接影响着行为主体下一步的行为取向与行动决策;课堂精神文化是维持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内在动力,凝聚着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对教育教学的特定规定性要求与价值追求。课堂教学诊断以教学诊断思维为核心,以课堂教学问题为中心,以课堂干预行动为手段,以课堂行为文化为焦点,通过对课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诊断,实现优化课堂教学品质、促进师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之目的,具有人本性、发展性、教育性、诊断性与功效性等特征。人本性特征要求课堂教学诊断十分重视“人”的作用与功能,因为课堂教学出现的任何“问题”大都与“人”有关,坚持“人之问题”的原则是课堂教学诊断的首要原则;发展性特征要求课堂教学诊断必须以解决问题为手段、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而遵循“人之发展”原则是课堂教学诊断目标实现的基本原则;教育性特征是由课堂教学本身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所决定的,课堂教学诊断通过对课堂教学问题的认识、发现、分析与解决,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效益与效果,而坚持“人之发展教育”是发挥课堂教学诊断效能的必然要求;诊断性特征是课堂教学诊断的本质特征,通过对课堂教学问题的诊断,找出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并将这种“差距”视为课堂教学改进与完善的重要切入点,但这种由“差距”而呈现的“问题”指明了课堂教学改进方向;功效性特征要求课堂教学诊断不摆花架子,遵循形式简约、过程简洁、步骤简明、技术简易、效果鲜明原则。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诊断是理论与实践、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他人诊断与自我诊断的统一,集中着眼于实然问题而指向于应然发展。

二、课堂教学诊断的主体与类型

前文指出课堂教学诊断本质是课堂组织文化诊断,但是课堂教学诊断的实施包括课堂教学诊断主体、课堂教学诊断类型与层次,这些也是课堂教学诊断模型建构的关键要素。纵观课堂教学诊断研究文献资料和课堂教学诊断实践,中外大多学者仅将教育专家、学校领导、教师同行视为课堂教学诊断主体,这种看法严重削弱了课堂教学诊断功效。既然教和学是两个主体的行为,既然课堂教学行为存在教师和学生,那末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基于课堂特有时空的主体间的唤醒、引领、指导与合作学习,主体间性是教学的本质属性。执教教师本人是课堂教学诊断的重要主体,由执教教师本人为主体开展的课堂教学诊断活动可称之为课堂教学自我诊断“,从教学诊断的全部活动来看,自我诊断是各种诊断方式的基础,无论什么诊断方式都要转化为自我认同才能产生效用”;[4]学生是课堂教学诊断的另一重要主体,着眼于学生学习问题、指向于学生自主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本质要求。课堂教学诊断是教师教学诊断与学生学习诊断的统一,离开了对学生学习的诊断和学生学习诊断,课堂教学诊断的功效将无法实现;家长作为课堂教学利益相关者,也是课堂教学诊断的主体之一,尤其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FC)、慕课(MassivelyOpenOnlineCourse,MOOC)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形式的出现与逐步推广,家长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因此,作为“后新课改”时代高效课堂有效干预行动的课堂教学诊断,就构成了教育专家引领、学校领导支持、教师同行帮助、执教教师为主、所教学生配合、家长协助的全面的干预机制。金•S•卡梅隆(KimS.Cameron)和罗伯特•E•奎因(RobertE.Ouinn)将组织文化类型分为等级森严式文化、市场为先式文化、部落式文化和临时体制式文化4种类型;[5]班建武依据上述分类原则,将学校文化分为情感导向文化、管理导向文化、创新导向文化与升学率导向文化等4种类型。[6]由于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同时又具有“课堂”特性。因此,可将课堂文化分为民主性文化、专制性文化、放任性文化与管束性文化等4大类。依据文化构成形态特征,课堂文化包括课堂物质文化、课堂制度文化、课堂行为文化和课堂精神文化等4个层次;因而课堂教学诊断也相应地分为课堂物质文化诊断、课堂制度文化诊断、课堂行为文化诊断和课堂精神文化诊断等4个层级。课堂物质文化依据空间位置包括教室门窗布局(室内采光通风状况)、讲台课桌摆放(座位摆列方式、讲台位置以及讲台、课桌上的陈列物品等)、室内环境布置(板报、标语、书架以及花草摆放等)等3部分内容;依据文化功能,包括实用性物质文化(如讲台、课桌、教具等)观赏性物质文化(如花草摆放、壁画等)和激励性物质文化(如室内标语、名人名言等)等3部分。[7]调查发现,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课堂物质文化也呈现很大差别。尽管国家层面上已经提出标准化教室和班级编额的要求,但不少地方的课堂物质文化层面还不同程序存在班额人数膨胀化、课桌摆放工具化、室内环境单调化、张贴标语血腥化等问题。课堂制度文化依据指向行为主体可分为教师课堂教学制度(如教师课堂行为规范、制度等)和学生课堂课堂学习制度(如学生课堂行为规范、制度等)两个方面;依据课堂教学过程可分为课堂教学准备制度(如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学生预习制度等)、课堂教学实施制度(如课程教学规范、课堂纪律要求等)、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制度、作业布置及批改制度等)等三个方面;依据课堂教学物质文化的抽象程度,可分为课堂规则行为要求、课堂组织结构规则和课堂深层观念影响等三个方面。[8]通过师生访谈与课堂现场观察发现,当前课堂制度文化层面主要存在教师专断霸权、教师惩罚滥用、课堂暴力冲突、规则执行不力以及管理人性化缺失、工具化泛滥等问题。课堂行为文化包括教师行为文化与学生行为文化两个方面。依据行为性质,教师行为文化包括程序性教学行为(如教学设计、板书等)、生成性教学行为和策略性教学行为,学生行为文化包括程序性学习行动、生成性学习行为和策略性学习行动;依据行为出现的时间,教师行为文化可分为教学前行为、教学中行为、教学后行为,学生行为文化可分为课前行为、课中行为、课后行为等;依据行为结构,教师教学行为可分为教学基础行为(如体态语、口头语、书面语、课程语等)、教学技术行为(如教学设计、课题导入、讲解、提问、课题管理、媒体使用、练习、试题编制、教学诊断等)、教学组织行为(如人格适应、环境适应、师生关系等)等,学生学习行为可分为学习基础行为、学习技术行为、学习组织行为等;依据行为功能,教师教学行为可分为主要教学行为(如教师主导的行为、师生互动的行为、教师指导的行为等)、辅助教学行为(如动机激发策略、课堂交流策略、学习强化策略、教师积极期望策略等)和教学管理行为(如教学组织行为、问题管理行为、课堂时间管理行为等),[9]学生学习行为可分主要学习行为、辅助学习行为和自我管理行为等。当前在课堂行为文化层面上主要存在师生行为失当、师生行为失范、师生行为失控、师生互动失调和师生互动混乱等问题。课堂精神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师生的互动,例如接触、交流、对话等而构建的价值体系及行为方式。主要包括师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思维范式、角色定位、行为方式以及行为结果等,具有较强特殊性、情境性、隐蔽性与弥散性等特点。当前课堂精神文化层面的问题主要包括观念错位、角色混乱、行为偏差与效果不佳等。课堂教学诊断要根据课堂文化的4个层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进行分析诊断。我们既要关注具体的事实,然而更要从本质上找深层次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文化诊断的目的,真正体现文化干预的作用。

三、课堂教学诊断的策略与技术

前些时候,有效课堂作为教改的核心,引起过广泛的讨论。在“后新课改”时期,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历史延续,也是“后新课改”时代对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而高效课堂是“技术与艺术构成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技术—课堂技艺—课堂艺术’勾勒出了高效课堂建构的线路图”。[10]课堂教学诊断以现代教育教学价值观为指导,利用先进的诊断技术工具,遵循科学规范的操作程序,致力于解决课堂文化中诸如课堂物质文化、课堂制度文化、课堂行为文化和课堂精神文化层面的问题,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措施。课堂教学诊断不仅仅是对课堂教学问题的认识、发现,更是对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甄别与解决。针对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必须依据病症来探究病因、落实病位、分辨病性、诠释病机,同时要提出诊断处方并予以效果验证。因此,课堂教学诊断目标的实现,必须采行分层分类诊断策略、主体协同诊断策略与建章立制保障策略,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诊断学力与学生的课堂学习诊断学力。首先,坚持分层分类诊断策略,即依据课堂教学问题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别采用不同的甄别方式、诊断方法与技术,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基本原则是坚持针对性、以人文本和焦点解决发展之道。例如,针对课堂制度文化层面出现的问题,属于课堂教学第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制造者(责任人)往往是教师,问题爆发的导火索往往都是由教师对课堂制度的制定或执行行为而导致的诸如教师专断霸权、教师惩罚滥用、课堂暴力冲突、规则执行不力以及管理人性化缺失、工具化泛滥等问题,解决的途径也应根据不同类别的问题给予不同的解决措施,而关键是通过改善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准确定位自身教育者角色、改进自身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其次,坚持主体协同诊断策略,即坚持新课改“发展为本”的理念,以主体协同为基础,以信任合作为前提,以合作学习为方式,以适合性教育为原则,以教学专家、学校领导、教师同行、执教教师、班主任、学生以及家长等多主体协同、全方位互动为机制,理顺并聚合教育力量,优化并整合教学程序,渗透并融合现代教育价值观,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以实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目的,[11]其本质是激发、唤醒并聚合教育教学利益相关者的主体意识与主体精神,为解决课堂教学问题、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构建学习共同体。例如,针对课堂物质文化层面出现的诸如班额人数膨胀化、课桌摆放工具化、室内环境单调化、张贴标语血腥化等问题,解决的途径必须发挥学校、班级甚至家庭、教育行政部门等各方力量,才能切实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第三,坚持建章立制保障策略,即坚持诊断自觉与诊断制度相结合,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学科教研组、学科备课组、班级作业组、年级组、教师个人以及学生对于课堂教学诊断的正常开展与有序推进,完善专家督导制度,确保教师的教学能够经常地、连续地得到专家指导,制订教师进修制度,确保教师知识学习和知识更新,还应该制定家长和社会反映的听取制度,广泛地接受家长与社会对于课堂文化建设的参与,以实现课堂教学诊断的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与现代化。课堂教学诊断的核心内容是组织的一致性程度和自主驾驭程度的诊断以及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的诊断,但诊断的切入点要从司空见惯的行为现象入手,[12]因而建章立制的内容不但要明确诊断周期、范围、时间、人员,还要依据诊断规律明确诊断的切入点、方法、原则、步骤、措施等内容,确保课堂教学诊断的常态化、规范化与科学化。课堂教学诊断技术工具与操作过程关系密切,是课堂教学诊断模型建构的重要因素,也是保障课堂教学诊断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诊断技术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搜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考试测验法、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视频分析法、师生访谈法、团体会诊法、四诊(望闻问切)合参法以及电脑诊断法等;一类是诊断操作技术,包括三角分析技术、教学差距图技术、5W1H技术①、程度坐标技术、逻辑树关联技术、SWOT技术②、关键词检验技术、临床指导技术、时动分析技术、作品分析技术以及心理测试技术等。课堂教学诊断操作过程主要包括问题发现过程(诊视)、问题分析过程(判断)、问题解决过程(处方)和实践验证过程(疗效)等4个程序。需要明确的是,课堂教学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正确解读问题的正向功能、寻求问题解决之道才是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看到“问题”本身的提醒功能。因此,问题不仅仅是“标准-现状”,而是“表征+本体+根源+提醒”;问题也不仅仅是错误或缺点,而是指明了课堂教学诊断的方位与方向:如果诊断者看不到问题本身所蕴含的正能量,将是课堂教学的重大灾难。如课堂行为文化层面出现了师生互动失调问题,其表征是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予理答或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不予配合,本体是由于师生互动能量交流受阻而导致教师指导学习失效,根源是师生适合度不高,这就提醒教师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四、课堂教学诊断的时代价值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诊断是“后新课改”时代高效课堂有效干预行动,以教育专家引领、学校领导支持、教师同行帮助、执教教师为主、所教学生配合、家长协助为干预机制,通过对课堂物质文化、课堂制度文化、课堂行为文化、课堂精神文化等课堂文化不同层面的诊断,实现课堂教学诊断促进师生发展之目的。在当前“互联网+”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角色行为与生活方式,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成为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翻转课堂、慕课在我国的持续蔓延,铸就了现代教育教学领域新景观,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发展,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进程,进而实现师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成为现代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永恒追求,而课堂教学诊断以多元化诊断主体、分类分层诊断客体、规范化实施程序、科学化操作模型、现代化技术工具,必将担负起“后新课改”时代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师生与学校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

作者:尹达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5号)[EB/OL](.2014-09-04).

[2]尹达.课堂教学诊断研究总结与展望[J].教师教育学报,2014(6):54-61.

[3]林健.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14.

[4]严先元.教师怎样作教学诊断[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7.

[5][美]金•S•卡梅隆,罗伯特•E•奎因.组织文化诊断与变革[M].谢晓龙,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9-34.

[6]班建武.学校德育问题诊断的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72-173.

[7]车伟艳,司庆栋.课堂物质文化:特征分析及构建策略[J].考试周刊,2009(8):213-214.

[8]王彬.课堂制度文化的诠释与重塑[J].当代教育科学,2006(18):14-16.

[9]蒋晓东.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研究[EB/OL].(2012-12-21).

[10]龙宝新,折延东.论高效课堂的建构[J].教育研究,2014(6):122-129.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3

关键词: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诊断;改进

我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效果与诊断研究起步较晚,教育部在2105年颁布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相关文件,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关于学校课堂教学成效提出了基本要求。目前,职业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研究成果还不多,多是学者的一些观点和学校实践,研究的碎片化现象严重,缺乏系统性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输入检索词为“课堂教学”、“教学诊断”、“职业教育”后,将从中国知网上检索到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以“课堂教学”和“教学诊断”为关键字进行模糊检索,总共检索到654篇文献,其中2008—2017年共检索数量为566篇文献;以“职业教育”和“教学诊断”为关键字进行模糊检索,总共检索到65篇文献,其中2015—2017年共49篇文献。

1.2研究方法

通过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展开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用CNKIE-learning进行文献管理,用Excel2013和Space软件对研究所涉及的相关图表及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年发文量分析

可见,2008—2017年,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相关研究呈明显上升趋势,这和2009年推进教学评价有关。职业学校教学诊断研究在2016—2017年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与教育部2015年出台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有直接关系。

2.2关键词分析

从国内研究成果来看,“教学诊断”一词最早出现于2004年,汪东辉教授在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上发表《教学诊断案例分析》一文,“教学诊断”一词首次出现,标志着国内对“教学诊断”研究的开始。2009年北师大赵德成博士的课题“初中教育教学管理诊断”中提出了“课堂教学诊断”一词。2010—2015年,关于“课堂教学诊断”的论文篇数较少,至2016—2017年开始呈上升态势,并将信息化与课堂教学诊断相结合,关于职业学校教学诊断的文章越来较多,且教学诊断内容逐渐被细化,例如刘聃的《基于TQM的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从质量管理的角度对教学诊断进行了分析;李传伟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研究》,从学徒制的角度对教学诊断进行了分析;王志国的《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探索》,更是将诊断与大数据分析相结合展开了深入探讨。

2.3研究内容分析

2.3.1关于教学过程与结果的研究

张辉蓉认为教学诊断具有诊疗、反馈、矫正、解救等功能;王增祥认为教师的教学偏差及专业偏差是教学诊断中的重要内容,是诊断者依据一定标准对实际教学过程进行比较及评判的过程;罗凤指出应从教学结果和教学状态两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分析,以便明确改进方向。

2.3.2关于不同诊断与改进主体的研究

刘萌萌认为课堂教学诊断的主体是旁听者;肖川认为教学诊断的初衷是让教学能更好地符合学习者的需要,要把学习者作为教学诊断的主体;赖学军认为课堂教学诊断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孙国春认为课堂诊断与改进应建立在采集课堂一线信息的基础上,应对教师在课堂中可能存在的专业偏差进行辨析。

2.3.3关于课堂教学流程中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

杨志超认为应对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行为表征数据进行归纳,建议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观查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模式,可从初始条件、过程维系、目标分析三个维度对教学过程中呈现的行为与状态数据进行分析。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课堂中重在对整节课的把握,研究者要以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行为作为诊断研究点。

3研究结论与讨论

3.1课堂教学自主诊断与改进评价观念有待更新

职业学校要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理念,要建立自主诊断与改进运行机制,全面保障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自主诊断与改进运行机制的实现路径是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案,架构学校的内控体系,要搭建一个符合教学诊断与改进要求的信息化平台,明确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目标,最终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

3.2课堂教学自主诊断与改进评价标准还需完善

课堂教学是教学诊断研究的基点,以往的教学诊断工具对教师、学生或师生互动状况的观察与分析,在诊断过程中过于追求标准化。构建课堂教学质量数据诊断分析机制,以学习标准、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的三大标准体系为基础,对课堂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展开课堂教学诊断,构建教务处检查评价、督导评价、系部评价、专家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五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形成教师自主诊改,利益相关方有效参与,系部协同改进,上级抽查整改的课堂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3.3课堂教学自主诊断与改进评价过程有待完善

建立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自主诊断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所需的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通知》中明确“诊改”工作的内涵是“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与条件、课堂教学与实践、校企合作等要素找出自身不足并完善提高的过程”。在评价中,第一,要理顺工作机制。第二,要落实主体责任。第三,分类指导推进。第四,建立数据管理系统。第五,推行专业诊改。

3.4课堂教学自主诊断与改进评价反馈有待加强

重视诊断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通过数字化校园形成大数据教学信息平台,要根据学生学习状态、学习达标率、教学测评结果、督导评估监测数据等因素形成课堂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应根据分析报告进行校级的自我诊改,再交与企业专家进行第三方评估,动态分析教学质量的现状,教师应针对课堂教学诊断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改进效果应与绩效考核挂钩。

4总结

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更需要各级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其他主体的积极参与,唯有各方主体都充分发挥作用才能确保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顺利进行,以早日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红艳,吴志华,龚红英,等.国外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的影响因素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2,(07):3-11.

[2]吴燕.为质疑而教———中美课堂教学的比较及其思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05):23,57-61.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4

关键词:教学诊断;基础教育;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诊断的概念界定

(一)课堂教学诊断的主体

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1]因此诊断的主体可以是授课对象即学生,也可以是授课教师,除此之外,基于课堂观察对课堂教学诊断进行研究的诊断主体也可以是旁听者。根据医学诊断的“望、闻、问、切”的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旁听者的角度进行诊断,概括来讲就是“望行”“闻声”“问思”“切质”的过程,诊断主体可以通过教学诊断进而发现实际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问题成因,探究问题本质,从而针对实际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本研究主要选择以旁观者为诊断主体,探寻有效地课堂教学诊断策略,制定合理的操作程序进行课堂教学诊断。

(二)课堂教学诊断的对象

以旁观者的角度,针对课堂教学的诊断对象是课堂教学全过程,从教学活动参与者的层面分析,诊断对象包括授课教师的课前准备行为,课中实施的授课行为,课后进行的反思评价行为等,同时也包含学生的课前自我检测,课中的学习反应反馈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度等。从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层面来看,结合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细化课堂教学的内容,诊断的对象建立在两个方面,学科知识教与学的目标达成度,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与学的目标达成度。

(三)课堂教学诊断的内容

从诊断对象为授课教师的角度出发,课堂教学诊断的主要内容包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教学理念的科学性,教学态度的客观性,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内容的准确性,教学方法的合理性,教学反思评价的有效性等。从诊断对象为学生的角度出发,课堂教学诊断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观念,学习方法,学习能力,自我反思检测,以及课堂教学的反应反馈等。

(四)课堂教学诊断的标准

本研究主要以旁观者为主体,通过课堂观察,遵循基本的诊断原则,选择恰当有效地诊断工具,诊断方法,诊断策略,诊断程序,观测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行为,发现课堂教学中具体的实际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建议。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要全面具体,不仅要诊断存在的问题,还要在诊断的过程中发现课堂教学的亮点、可取之处,存优去劣,从而达到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保证学校教育质量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诊断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有效性策略选择

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分为三阶段进行,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思评价。本文按照“采样”“定量”“对照”“定性”的四步操作程序进行。“采样”即依据课程标准与科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指导,从而采集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地教学信息作为教学诊断的样本,要求诊断主体掌握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包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及科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定量”即使用调查表进行数据调查收集、测量表测量行为表现等方法,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客观的数据调查收集,进而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得出偏差值等,对教学活动进行定量的初步诊断;“对照”即将采集到的教学活动样本和定量分析结果与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对照,与教学目标、预设的教学过程进行对照;“定性”即将所诊断的教学活动定性诊断为某类教学,明确该教学活动的优缺点以及待解决的问题,进而针对性的提出有效地问题解决方案。本研究选取一实际教学案例的课前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诊断,说明“采样-定量-对照-定性”四步诊断操作程序在基础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该教学案例为“国培计划”的一堂数学示范课,所选课题为“中位数和众数”,所用教材为北师大版数学上册6章第2节。采样:采集课堂教学中,在进行“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时,授课教师用于研究学情所设置的课前检测题为诊断样本。样本内容如下,授课教师在课前首先对某普通中学七年级班级的42名学生进行了知识点检测,检测的内容为下设问题。问题1:你知道中位数和众数吗?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所理解的中位数和众数;问题2:找出(1)7,2,3,6,8;(2)5,6,2,4,3,5;(3)2,2,3,3,4这三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问题3:某鞋店一段时间内销售女鞋如下表,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信息,提出自己的进货建议。定量:采用难度模型法对采集到的样本即授课教师的课前检测题进行分析诊断。从探究水平的层面分析,属于“识记”水平的题目占30%,属于“理解”水平的题目占40%,属于“探究”水平的题目占30%。由此看出,授课教师针对学生基础知识应用的检测程度偏高,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检测程度偏低。从背景水平的层面分析,设置背景的题目占20%,无背景设置的题目占80%,属于“个人生活”背景的题目占10%,属于“公共常识”背景的题目占0%,属于“科学情境”背景的题目占10%,由此分析得出,授课教师设置的课前检测问题较少来源于生活实际。从运算水平的层面分析,“数值运算”的题目占70%,占有较大比率。从推理水平的层面分析,简单推理的内容占70%,复杂推理的内容占30%,因此这一部分推理水平的要求相对较低。从知识含量水平的层面分析,属于“2个知识点”的题目占70%,属于“3个知识点”的题目占30%。对照:对照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能够计算“中位数和众数”,结合实际的生活情境,了解“中位数和众数”是数据的集中趋势。并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认识、抽象、运用等活动,引导学生准确表述“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并通过观察、分析、计算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定性:此处结合两种诊断策略对课前教学活动进行诊断,一是目标控制诊断策略,即教学目标的制定影响着授课教师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针对授课教师行为产生的学习反应,和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因此,进行课堂教学诊断时,始终要关注授课教师的教学步骤设置、教学环节顺序、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运用等是否偏离了教学目标。二是针对性诊断策略,即诊断过程中,对于不同层次水平的授课教师,诊断的标准也应该不相同。比如,对于公开课教师、研讨课教师和示范课教师等,对应的诊断标准也应当适度调高,对问题的诊断和分析上,要求也需要相对严格。由此,从课程内容明确这是一堂数学学科的概念课,要求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概念课的教授理念,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课程形式明确这是一堂示范课,因此,授课教师层次较高,诊断标准也较高。授课教师在课前使用课前检测的方法便捷高效,可以基本了解授课对象即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发现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从而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继而针对学生的检测反馈情况,在之后教学过程中界定知识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利于授课教师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能够更加精准的落实课程教学内容的讲解、操作、练习和交流合作。参考“定量”的数据分析,对照课程教学目标,该教学环节中,授课教师能够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合理的设置课前检测题目的题型与数量,作为课前检测,题目整体难度适中,数量适中,用于调查学情,所选题型具有代表性,且切合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要求,可快速高效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综合来看,案例中作为示范课的教学活动,是优秀的但仍需改进的。

三、结束语

在基础教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能够选定恰当的教学诊断主体,具体教学诊断内容,针对教学诊断对象,拟定合适的教学诊断标准,运用有效地课堂教学诊断程序,选择恰当的诊断策略,能够提高教学诊断能力,将课堂教学诊断内化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从而促进专业教师的成长,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更高地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5

一、高职课堂教学诊改的指导思想

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及教育部职成司印发的《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精神,以《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等各省文件为依据,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设计科学合理的诊断量表,建立多方合作、协同诊改的工作机制,对五年制高职数学课堂教学状态和效果进行常态化、周期性诊断,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改进方法,不断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高职课堂教学诊改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以生为本原则。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重视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诊断全过程,注重学生反馈的信息,开展以学生视角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诊断。第二,坚持问题导向原则。从课堂教学的问题出发,到问题定性、科学诊断原因,再到实践改进、解决问题、复诊回访,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围绕五年制高职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实施诊断与改进。第三,坚持自主诊断与多方协同诊断相结合原则。以信任合作为前提,采用自我诊断与管理部门诊断、督导诊断、专家诊断、同行诊断、学生诊断等多方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对五年制高职数学课堂教学状态和效果进行多维度的诊改工作。第四,坚持诊改工作与教学管理相结合原则。课堂教学诊改工作不能脱离日常教学管理,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发挥诊改复核主导作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对课堂教学诊改工作进行抽样复核,强化对学校课堂教学诊改的事中、事后督导,推动诊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高职课堂教学诊改的目标和任务

第一,通过五年制高职数学课堂教学诊改工作,引导教师提升质量意识和育人意识,促使教师提升文化底蕴,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增强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第二,建立和完善自主诊断与多方协同诊断相结合的常态化诊改工作机制,将诊改工作融入五年制高职数学课堂教学全过程,实现对五年制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常态化、可持续、周期性的诊断与改进。第三,解决五年制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转变课堂教学的形态,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

四、高职课堂教学诊改的实施方案

(一)通过培训学习,掌握诊改工作方法

首先,通过全员化培训,组织教师学习诊改文件,领会文件精神。通过学习,可以让教师理解课堂教学诊改的意义,明白课堂教学诊改工作对于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促进教师掌握课堂教学诊改的科学方法。其次,学校对教师进行系列培训,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以这些先进理念引领诊改工作,确保课堂教学诊改工作有明确的方向。再次,鼓励教师收集整理课堂教学诊改的相关资料及案例,借鉴他人的课堂教学诊改经验和教训,吸收消化先进做法及理念,用于指导实际诊改工作。最后,深入研究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特征等因素以及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数学课堂教学诊改实施方案。

(二)健全组织形式,形成诊改工作团队

首先,以学校骨干数学教师为核心,成立数学课堂教学诊改研究课题小组,开展课题研究,引领诊改工作有序开展。其次,以教研室为单位,要求教师全员参与课堂教学诊改工作,以自主诊断为主,专家诊断、同行诊断、学生诊断等多方诊断为辅,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常态化、周期性诊断。最后,教学管理部门和督导定期进行诊断核查与指导,促进诊断工作的开展,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教研室教师团队、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督导依据诊断标准、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相互协作,开展各项工作,确保诊改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通过调查研究,明确诊改工作目标

一方面,采用网络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形式,以学生及一线教师为调查对象,针对五年制高职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调研,了解教师是怎样实施课堂教学的,了解学生喜欢的是什么样的数学课堂,研究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有哪些,掌握一手资料,归纳相关的结论。另一方面,通过详细的课堂观察及课堂有关数据指标分析,对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诊改的具体目标,使诊改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四)设计诊断量表,实施精准诊断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堂教学诊改要透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设置与达成、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教学组织的效率及逻辑、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及成效、课堂资源的开发与生成、课堂互动的形式和质量等多个维度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准诊断。同时,设计科学、详细、可操作的诊断量表,制订诊断工作标准,将之作为课堂教学诊改目标的支撑和衡量尺度以及开展课堂教学诊改的基本依据。

(五)融入先进理念,重视诊改实践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堂教学诊改要突出数学学科特征,体现专业特色,并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改进实践。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文化、地域文化,联系学生所学专业的特色,使课堂教学充满文化魅力。回归生活实际,重视数学的应用价值,注意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转化为数学问题,将之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观察现实、以数学思维进行分析,并用数学方法加以解决。

(六)不断推陈出新,创新课堂教学形态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堂教学诊断工作要从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科学诊断,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制订解决方案并实践改进,然后再次进行诊断,确定新的诊改目标,进行新一轮改进。通过反复实践,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形成一条环环相扣、螺旋式演进的实践流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推陈出新,创新课堂教学形态,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并由此积累数学课堂教学诊改案例,对课堂教学诊改工作起到引领作用。

(七)积累诊改经验,提升诊改水平

教师在课堂教学诊改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不断总结问题,积累实践案例及经验教训,并将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分类归纳、交流推广,不断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诊改水平,为课堂教学的持续性诊断与改进奠定基础。

五、高职课堂教学诊改的保障条件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诊改;诊改信息化

1课堂教学诊改背景

2015年6月,为了建立高职院校常态化的自主诊断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我国高职院校诊改工作正式启动[1]。《通知》要求全国高职院校逐步建立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2]。开展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目的在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职院校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长效机制。高职院校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建立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3]。其中,课堂教学是专业教学研究的基础,课堂教学诊改是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诊改不仅反映了具体的教学实施效果,更能暴露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系统的改进意见。因此,研究课堂教学诊改不仅要对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要素、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系统分析,更要帮助教师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协助教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检验和完善。

2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诊改的现状

课堂教学诊改是教学诊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如何自我查找不足、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过程是核心。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学诊改工作的重心[4]。然而,部分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诊改与课堂教学评价相混淆,课堂教学状态数据的获取来源单一,教学质量监控主体监控课堂质量的方式单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方法过于简单,最终导致课堂教学诊改的反馈周期长、诊改手段效率低。由于缺少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部分高职院校无法基于事实与数据实现科学的诊断分析,更谈不上针对性地改进课堂教学中的问题[5]。由此可见,为实现有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必须引入信息化、人性化、科学化的课堂教学诊改手段。

3课堂教学诊改信息化策略

3.1搭建课堂教学诊改信息化技术平台

课堂教学的诊断与改进是教学诊改的重点与核心,课堂教学大数据采集与研究是课堂教学诊改的基础与前提,教学信息化是必然手段和趋势。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7年,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云班课”和“云教学管理平台”建立课堂教学诊改信息化技术平台。同年,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四川省职业院校移动云教学大数据研究中心。2019年,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智能教学资源制作中心,建立云教材制作与平台,帮助教师完成云教材的开发和制作。采用“云班课”搭建师生在课堂上沟通、互动的平台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师可以使用“云班课”的签到、上传资源、班课通知、与学生单独交流、在线答疑等功能,还可以开展如头脑风暴、投票问卷、答疑讨论、作业、小组任务、测试、课堂表现等课堂活动,强化课堂过程考核,及时总结心得体会,更新、完善、创新教学方法。“云教学管理平台”是学校对本校教师、学生以及班课内各项数据进行统计的管理平台。通过“云教学管理平台”,学校可以查看全校教师、学生和班课的总体信息,通过实时大屏观看所有班课的上课情况,完成多项教学管理和数据分析。通过“云教学管理平台”获取全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数据,是我院课堂教学诊改的有力手段。

3.2建立信息化课堂教学诊改机制

高职院校要扎实推进教学诊改,实施信息化教学,必须建立制度保障[6]。2017年3月,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决定采用“云班课”和“云教学管理平台”作为课堂教学诊改的信息化技术平台。为推动全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云班课”,学院通过了《关于推进移动云教学的方案》。该方案在移动云教学试点推进步骤、使用云教学授课的教师的考核和奖励、云教学的环境与条件准备等方面做出了规定。方案出台后,全校有109名教师申报了云教学改革,全年共创建各类班课660个,参与学生数9483人,创建各类教学资源29411个。2018年,学院继续推进移动云教学改革,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云教学的通知》。该文件提出要继续大力推进移动云教学改革,云教学使用考核结果将纳入二级分院的年度目标考核,云教学考核优秀的教师在年度职称评审、评优评先中被优先考虑。2019年,全院共有377名教师使用“云班课”进行课堂教学,占学校教师总数的78.5%。其中182人为专任教师,创建班课600余个。采用“云班课”作为课堂教学手段的三年以来,全院教师和学生已逐步适应移动云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学院也积极利用“云教学管理平台”获取的课堂教学数据开展教学评估,为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3.3构建信息化课堂教学诊改体系

2018年6月,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按照课堂教学诊改的相关要求,通过“云教学管理平台”提取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使用“云班课”产生的总出勤率、魅力值、班课活跃度、开展活动次数、资源、人均魅力值、人均班课活跃、人均活动、人均资源等16项指标数据,形成课堂教学诊改月报指标。每项指标数据以全院教师课堂活动的平均数为标准,要求全院专任教师按月对照全院平均数进行自我诊断,并写出下月的改进目标和措施,以促进各教学环节指标数据平均数的逐步上升,提高全院专任教师驾驭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能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云班课”教学活动产生课堂教学数据,使用“云教学管理平台”采集全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数据,通过系统挖掘形成学校平均数据和教师课堂教学诊改目标数据,按照系统诊改目标数据规范教师课堂活动,诊改指标由系统根据教师月底使用和产生的数据自动生成。这构成了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课堂教学诊改体系。将2017—2019年期间每年的年度数据和月度数据进行对比,明显可以看出学院教师在资源数、资源平均查阅率、发起签到总数、平均出勤率、课堂开展活动数、课堂活动平均参与率、课堂表现平均得分、开展课堂测试活动个数等贯穿课堂教学、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多项指标上提升很大,数据有力证明了学院信息化课堂教学诊改工作扎实有效。今后要继续积极提升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不断推进教学诊改工作,做到把课堂教学从传统教学直接升级为“互联网+”教学。

4课堂教学诊改信息化的问题及思考

有效的教学课堂诊改和教学信息化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把教学诊断工作落实到课堂教学层面,通过专业、教研室活动,深入研讨和推进移动云教学改革。积极指导和帮助教师加入云教学改革中,逐步让云教学改革在教师中普及,仍然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推进的工作。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云班课”和“云教学管理平台”对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行为进行数据统计,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估部门提供各种教学数据,并具有数据汇总、统计、展示、分析和挖掘的功能,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过程性实证大数据,同时为开展教学评估、诊断与改进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但是,有的教师仅仅是为了生成数据而不必要的资源和活动,这时系统没有办法辨别数据的有效性。同时,系统生成月度数据、教师根据月度数据形成诊改报告,这一诊改思路的贯彻依赖于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须通过制度提高教师参与诊改的积极性,才能保障课堂教学诊改走得更远。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正处于不断变革的时期,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也还处于探索阶段。各高等职业院校由于所在地域、管理模式、师资结构、生源结构等情况的不同,研究探讨课堂教学诊断遇到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时,往往有所区别[7]。如何有效解决影响高职办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发展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各高职院校不断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制度的通知[Z].2015.

[2]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Z].2015.

[3]吕路平,童国通.基于五位视角的高职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7(20):51-55.

[4]侯玉秀,杨勇,孟鹏涛.大数据下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与运行[J].情报科学,2016,34(3):62-65.

[5]王丽蕾.互联网+教育:改变学校课堂的魔法师[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1(15):52-54.

[6]郑亚娟,王忠东,邢雪峰.大数据环境下的高职教育改革[J].成人教育,2017(3):67-69.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诊断式评价;价值;实践运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充分发挥语文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要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诊断式评价。而诊断式评价一般是指教师在进行某项教学活动之前,预测自己所任班级的学生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判断这些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达成学习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自己的有效教学铺垫扎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科学合理地把握学情,从而更高效地实施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根据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便与同仁们商洽。

一、诊断式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了解学生起点水平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所蕴含的深意就是对双方的情况都能透彻了解,才能有效地采取对应措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他们的自我发展,就需要清楚地知道学生的起点水平,并针对他们的现有水平设计出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并在学生完成相应教学任务后给予精准的诊断式评价,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二)掌握学生发展差异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微乎其微的,教育者需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天赋、兴趣和爱好,并进一步为他们的发展和表现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1]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处于萌芽期,尚不能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和优势,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力来实现对自身的认知,而教师就是助力学生认清自我的强大外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诊断式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优劣势,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差异,量身定做教学方案,从而促使全班学生共同进步。

(三)关注学生个体特征

每一位小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鲜明的个人特征,这些特征或多或少都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影响。这就启示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挖掘他们的个人特长,充分发挥个性特长的优势,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而诊断式评价可以帮助教师走进学生的个人世界,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从而引导学生去除糟粕,留其精华,促使学生更好地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素养,为其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诊断式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一)面向全体,科学规划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创造宽松和谐、公平合理的育人环境,科学地规划教学进程,采取定对象、定目标、定时间、定跟踪检查等辅导措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意识。引导他们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学习任务,从而切实把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思想落到实处,不断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统编版四年级第四单元的教学时,这一单元都与“神话故事”有关,如《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我对全校的四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通过分析问卷、诊断评价得出:1.有学生熟悉这一文体;2.明白这一文体旨在最后诠释一个人生哲理。在此基础上,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运用朗读方法刺激学生深入理解这一文体;2.运用概括法简短描述故事,并提炼出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学生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后,他们的阅读能力会有质的提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面向全体学生,科学规划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小教法交流学生162022•2(下)小学生LittleLearnerMagazine语文核心素养。

(二)立足实际,有效设计

只有立足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而诊断式评价通过家访、询问等多种方式,发现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这些问题为教学出发点,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快速汲取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以及灵敏的反应能力。比如:在教学《墨梅》这首古诗时,我首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与梅花有关的知识?”其中大部分学生答道:“梅花是一种植物,它常常在冬春季节开花,花朵为白色直至粉红色,它的适应能力极强。”剩下一部分学生则沉默不语。我发现学生对梅花的了解停留在表面,于是给学生讲了“四君子”文化故事,讲完之后,我再次提问学生:“四君子指的是什么?它们分别有什么品质?”学生根据我所讲的文化故事,很快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并对“梅花”认知“更上一层楼”。最后我引导学生来学习这一古诗,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快速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循序渐进的课堂询问,诊断出学生的实际学情,在此基础上,科普相应的文化知识,助力学生深入学习这一古诗,感受墨梅清风亮节的高尚品质。

(三)尊重差异,分层推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了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都能有所得,教师不但需要承认学生差异性的存在,而且还需进行有差别有层次的教学,并及时地对教学成果进行诊断式评价,然后根据诊断结果,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促进不同智力级别的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比如:在进行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在诊断后设置了以下分层教学:1.语文基础处于低水平的学生通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春夏秋冬的句子,如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通过阅读这些句子,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所在。2.语文基础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则首先运用画线法找出文中所有的动词以及描写色彩的词,如动词有抽出、长出、融化、俯下、侧着;描写色彩的词有红松、白桦、绿色、乳白色、苍翠……3.语文基础处于上等水平的学生在此基础上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如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和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并让他们找出“主体”和“喻体”,然后学生自己尝试着运用比喻句描写故乡。通过层层递进的分层教学,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不但可以有益于形成互帮互助、互学互赶的教学局面,而且还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四)关注个体,彰显智慧

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处于萌芽阶段,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教师需要运用诊断式评价对学生因材施教,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帮助他们得到最适宜的教学刺激,从而利于小学生的个性和智慧如同雨后竹笋般快速生成,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打造智慧化的课堂[2]。比如: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有《宝葫芦秘密》《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我运用诊断性评价了解班级学生的个性特长,其中有的学生擅长朗读,有的学生擅长书法,还有的学生擅长相声和表演。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我不仅举办了“朗诵大会”和“书法大赛”,而且还开展了“联欢晚会”,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夯实他们的基础知识,而且还可以引发学生主动学习,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运用诊断评价法不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世界,与学生打成一片,而且还可以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总之,诊断式评价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将这一方法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但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纠正处理的解决方案,而且还能总体把握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为教师和学生确定后续教学起点提供有效依据,从而促使学生弥补学习上的不足,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罗刚淮.小学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表征[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9(1):25-27.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8

关键词:《网页设计》;课程诊改;电子商务

2015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学校各层级管理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此为契机,笔者结合学院的诊改要求,对我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中《网页设计》课程进行诊断与探讨,为开展全校课程层面的诊改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1课程诊改的含义

1.1课程诊断与改进

课程诊断与改进工作是一项持续长久的工作,是需要学院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专业人才的发展路径,为实现学生的技能素养、知识素养等各方面,要求不断进行的一项工作;同时诊断与改进又是一项系统的工作,要从全局的角度系统分析,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对照标准,把脉问诊,找病因,能够知道需要诊改什么,如何去诊改,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社会提供高技能的专业实践性人才不断努力。

1.2电商专业课程质量诊改的实践意义

电商专业首要的任务是给学生专业的知识、系统的电商思维以及在实践中的操作技能。对学生而言,有效的课程教学是能把教师讲授的知识学以致用。在课程诊断与改进中要根据行业市场需求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聚焦电商职业技能的培养、课程选择、师资力量等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要素,查找不足以及完善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

2电商专业《网页设计》课程现状

2.1行业与市场现状

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尤其是在疫情后,中小企业对网络营销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从传统营销转变为线上营销的需求迫在眉睫,需要大量的实践性人才。“营销型网站建设”方向作为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核心建设方向,目的是面向中小企业网站建设方面输入综合网络营销型人才,故而将社会需求以及个人发展作为专业方向整体教学成果需求。

2.2营销型网站建设课程体系现状

“营销型网站建设”涉及到的核心课程有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网站推广三门课程,笔者曾以SEO(搜索引擎优化)为视角,将三个课程融合为一体,形成“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按照企业的单个项目的整个流程进行融合,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按照成果导向的理念(OBE),通过反向教学的设计思路,将学习成果紧密地和企业的需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在整个课程体系的设计实施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笔者通过“导师工作室制”“职业化班级式”“全真项目实践法”等教学手段尽可能让学生学习到一手的专业实践技能。

2.3《网页设计》课程的现状

《网页设计》课程是“三位一体”营销型网站建设课程体系中的第一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高的课程,对整个课程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后续课程是否顺利开展。《网页设计》课程为电商专业必修课,共64课时,教学方法为“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式”进行整体网站页面设计作为学习路径展开,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并不能充分完成教学预期目标,存在一定难度,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本课程是专业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编程基础,同时由于学生的学情,自主学习能力不足,需要大量的课后编程实践进行,需要诊改过程,给予解决;另一方面,线上资源库资源依旧缺少,尤其是对每个任务节点针对性案例库较少,需要进一步改进,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以及技能实践能力。

3《网页设计》课程诊断与改进的实施路径

课程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部分,是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的具体体现,是师生链接的桥梁,是关系教师、专业、学院层面诊改是否落实到实处的关键性指标。通过笔者的多年实践,对《网页设计》课程乃至课堂的诊断与改进的实施路径总结如下几点:

3.1社会需求分析与学生学情分析,进一步确定教学目标

课堂是学生学习技能的平台,笔者认为课堂的诊改应在确定最终学习成果以及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基础上进行设计,所以应该明确课程的总体目标,以及各个模块的任务目标,形成完整的学习路径,在此基础上确定好课堂的教学目标。为了更贴近行业与企业的需求,在诊改中,课程采用工作室自主设计的“美文网”作为整体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实际项目的学习,学生能够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身边产生实际效果的网站更有兴趣,更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2项目化课程设计,梳理完善课堂教学过程

在传统教学中,很多课程往往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任务虽然与当堂课紧密联系,学生也能够掌握本节任务的知识技能点,但是任务与任务之间都是孤立的,使得学生对整体学习效果不甚了解,无法形成完整的职业素养的培养。《网页设计》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符合企业的需求,通过引入行业网页设计项目标准,以“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知道《网页设计》课程要为什么要学,学什么,如何学。笔者参照“美文网”项目,将整个项目安装完成的过程分解成不同的任务模块,每个任务模块配套任务目标、任务知识点、任务实践步骤、任务拓展作业等细分小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整个课程项目的预期效果以及涉及到本节的任务模块目标,分布展开课堂教学设计,实施任务实践步骤,突出课堂任务的重点与难点,并进行拓展知识点的补充和训练,充分评估学生学情,有效沟通项目任务涉及的主题,因材施教,最终完善课堂教学实施整个过程。在诊改过程中,虽然课程是通过完整的项目为主线进行,学生能够宏观地掌握网页设计的整体流程,也能完成整个页面的设计制作任务,然而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旧不足,主要是单节任务中对知识技能目标的任务扩展不够充分,需要一定数量的类似任务进行补足。比如“导航条”任务模块,实践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点讲解占时并不是很长,学生能够掌握导航条制作的整个原理和实践过程,但是要求做到融会贯通,依旧不足,所以教师应该在完成应授的导航条制作外,提供更多的从简单到复杂的案例进行补充学习,所以在今后的改进中,需要进一步创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丰富案例库,让学生可以触类旁通,对章节任务目标有更深刻的认知与提高,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项目的能力。

3.3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教学成果进行支撑与补充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推进了高职教育活动,使课程教学拥有极大的灵活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由检索,获取有用的信息。这种“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既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优化完善整体课程建设。尤其在后疫情的特殊时期,很多教师纷纷开展了线上云课堂进行网络办公与教学,进一步推进了课程教学的信息化建设。笔者所教授的网页设计课程信息化也在紧张建设中,比如云课堂的建设(学习通),课程资源库的建设(视频、教案、案例库、作业库、资源库等)。通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师将传统课堂无法体现的信息融入到“线上”与“线下”的教学中,引发学生的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完成最终的课程目标起到积极的作用。

3.4转变课程评价标准,将评价过程开放化、标准化

课程诊改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评价。课程评价对于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直接的影响,一方面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是课程评价的重要执行者,同时,学生是课程的参与者,也是学习成果的受众群体,对课程效果具有最客观、全面的评价,除此之外,企业对学生的能力评定也是重要的评价依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诊断反馈,可将行业、企业的标准作为课程评价的主体,形成教师、学生、企业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成果做出综合评定。基于教学成果的评价体系应该覆盖课程的整个过程,笔者通过对网页设计整体项目进行分解,形成客观的、科学化的评价标准。从课堂教学角度,可以通过每节课的分解任务完成度进行评价,从整个课程项目完成角度,进一步对学生学习《网页设计》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4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优质提供高质量人才。根据学院、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出发,对课程进行诊改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它不仅是对教师的挑战,需要教师能够接收市场前沿热点知识,了解高职人才培养的最新讯息,学医问诊,不断对当下的课程进行不断改进,同时,也是对学生的挑战,需要学生克服自身问题,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

[1]张利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诊改的思考与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2):159-161.

[2]王永丰.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研究探讨[J].职业技术,2017,(16):20-22.

[3]柴璐璐.高职院校专业诊改流程与实施路径分析[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1):34-37.

[4]尹达.国外课堂教学诊断研究评述[J].基础教育,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