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形体礼仪范例6篇

儿童形体礼仪

儿童形体礼仪范文1

关键词:绿色童谣;农村幼儿;文明礼仪教育

家庭影响孩子的一生,但农村家庭落后的教育观念导致了孩子文明礼仪方面的缺乏。而在孩子发展的道路中,影响他们前进的是内在精神品质。文明礼仪是精神品质的重要内容,更是个体修养、素质和个性的体现。一个注重自身的修养,重视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以及品行兼优的人。农村幼儿文明礼仪缺乏的现状迫使我们加快步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绿色童谣”是一种积极向上且健康的童谣形式。而今天我所说的“绿色童谣”是让幼儿获得文明礼仪知识、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何提升自身内在素质为目的的童谣。在念童谣时,幼儿可获得直接经验,达到童谣教学的良好效果,对幼儿文明礼仪教育产生积极影响,滋润幼儿的内在。那么“绿色童谣”何以对幼儿文明礼仪教学产生积极影响,发挥最有效的教育功效?

一、兴趣来提鲜

单调的“绿色童谣”学习只是一种枯燥、乏味的教授式教学,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兴趣是孩子学习的驱动力,没有兴趣,孩子学得累,老师教得更累,而教育效果更是不容乐观的。如何让幼儿饶有兴趣地学习“绿色童谣”,发挥其蕴含的文明礼仪教育价值,教师应在内容、形式与幼儿的参与上下大工夫。

(一)于细节处着紧用力

幼儿园处处有细节,这些看似寻常的环节却有着大的学问。狠抓生活小细节,可以加大教育力度,并为幼儿选择合适的童谣。通过学习,幼儿可以从直接经验出发,落实每个小细节,习得文明礼仪知识,丰富幼儿内在的精神品质。

(二)新颖形式增口感

在新时代的引领下,对“绿色童谣”的学习,不能局限在单一的教与学,而应增加学习的形式,让新颖的方式感染幼儿。比如,用图谱的形式让幼儿感受抽象的童谣,最终习得文明礼仪的一些行为准则,为自己的精神世界增添几份内涵。

(三)自身的参与提升效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考虑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积极参与文明礼仪“绿色童谣”的创编,那么幼儿可以从自身出发,理解、感受生活中的文明礼仪常识,学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的好孩子。

二、游戏来助学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教师可用游戏的趣味性增加学习“绿色童谣”的动力,让幼儿在拍手游戏、与同伴的互助游戏中,懂得更多的文明礼仪知识,树立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三、家园齐合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促幼儿的发展。”那如何以“绿色童谣”为载体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做好家园共育?

(一)新观念的沁入

农村教育的落后告诉我们,要让家长树立起教育的正确观念,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以及家园联系等各种形式为家长进行文明礼仪方面的培训,让他们更有效地参与“以绿色童谣”为载体的文明礼仪教育。

(二)亲子大联盟

儿童形体礼仪范文2

摘 要 礼仪文化是我国以儒家为主流的传统文化。作为儒家经典文化之一的《弟子规》分为七个部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等内容都阐述的孔孟中庸之道。正是当代儿童所缺失的外出待人接物和练习格斗类项目跆拳道时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儿童启蒙阶段是身心发展的敏感期,是塑造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的黄金阶段。通过将《弟子规》与儿童跆拳道礼仪教学相结合来培育儿童学习者的礼仪精神。本文试图提出将国学经典《弟子规》的礼仪精神结合到儿童跆拳道礼仪教育实践过程中去,为一线跆拳道教育工作者再建礼仪教育提供教学思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指导。

关键词 《弟子规》 儿童 跆拳道 礼仪再建

一、儿童修炼跆拳道的礼仪教育再建需要《弟子规》的现状

“以礼待人”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而跆拳道精神“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这十二个字的前两个字就是“礼仪”,它也强调礼仪在我们生活中和训练中的作用。在小我们就学习《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礼”,我们主要以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为主,践行“礼”为辅。通过在现实环境中的实践来完善自身人格,而跆拳道也要求学员“未习武先习德”的教育思想,主张在练习跆拳道技术的同时就要先知道基本的礼貌、礼节准则和要求。在实际跆拳道练习中修养自身品格,而不是照本宣科的仅仅是学习理论和实战技术,而没有礼仪方面深入的学习。在我国大多只依赖于学校的礼仪课程设置,依靠学校来进行礼仪教育,而且形式单一,内容简单。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需要兴趣班的“余力学文”跆拳道礼仪教育,再一次将“礼仪”的内涵精神贯穿于实践中去,使学生知礼、懂礼、尊礼、守礼,最后践行于礼。

二、儿童跆拳道礼仪教育缺失的成因

(一)道馆教育“重技轻礼”的教育理念

杜威认为: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但是在现实情况中,道馆往往存在着“重技轻礼”的教学理念,而不是重在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不能把礼仪教育放在首位。在实施礼仪教育的过程中,仅停留在对儿童进行跆拳道技术层面的教育,而忽视了在实际行动中对礼仪教育的运用,礼仪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它是人们生活中具体细节的规范,因此更容易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但是,目前的道馆教育中,很少有专门的礼仪课程。虽有些道馆能够将礼仪纳入课程,却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教育内容,使得礼仪教育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淡出部分道馆育人的视野。正是由于道馆礼仪教育的薄弱和缺失,许多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不知道该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不知道该如何正确体现自己对他人的尊重,结果可能更容易引起他人的误解。还有一些道馆虽然设置了相关的礼仪课程,并开始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却只将礼仪教育限于“走过程、摆形式”,忽略了对礼仪内涵的诠释,学生对礼仪教育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道馆就必须统筹安排礼仪教育内容,并且为了使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道馆也应该使用多元的教育方式,而不能只局限在单一的技术讲授。单一的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只是对学生进行了技术知识的传输,而不能对学生进行礼仪实践,将礼仪的教授融合在跆拳道课堂的教学和平常训练中去,才能授之于“礼”,施之于“礼”。

(二)家庭活动重“智”轻礼教育思想

现代社会,每一个孩子都被报名参加了不少的补习班、兴趣班。从这个现象不难看出,家长对孩子都有着快速成才的热切期望,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提高学习成绩和忙于各种兴趣班的同时,也让我们不由得深思,谁来培养学生的礼仪素质,谁来在乎学生的礼仪教育呢?孔子认为仁根植于生活体验之中。因此,在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家庭礼仪教育,对于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虽然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面对传统的家庭礼仪却采取了否定与摒弃的态度,而不是进行科学的扬弃。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虽然一些传统的礼仪仍然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规范及行动,但在这些传统礼仪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合时宜的规范,如因循守旧、不懂创新的精神。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意味着家长日常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将作用在孩子身上。因此,家长良好的礼仪形象、礼仪气氛是十分重要的。家庭礼仪教育并不仅指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对道德修养、对道德人格的教育。

(三)大众传媒及网络对儿童世界观的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变化,网络有各种的有害、不实信息和视频传入儿童的视域里,让不懂事的儿童模仿视频里面的角色去伤及他人。这将导致儿童的自我认识和修养曲折,然而很多时候不容易察觉、发现,久而久之将生成一系列的问题。而《弟子规》正是对儿童启蒙教育树立了很好的礼仪规矩、道德规范的一本书,跆拳道即是能增强儿童体质、体能的项目又能再次利用“礼仪”来严格要求儿童的言行举止,将礼仪全完运用在师生之间和家长与小孩儿之间的交际和相处。

三、《弟子规》中礼仪教育思想对跆拳道的启示

(一)道馆运用《弟子规》中“孝”再建跆拳道礼仪氛围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只有具有了孝顺之心,他才能具有了一颗善良仁慈之心。一个人如果不能孝顺自己的父母,怎么博爱而爱人?没有怜悯、感激之心,又怎能被他人认可。幼儿的模仿性强,他们是在模仿中学习做人的。道馆是孩子每周都要去参与训练的地方,道馆里面所有的孩子都是他模仿的对象,如果道馆注重了礼仪的文化和氛围,平时让学员敬老爱幼,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善良的情感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人格和性格的形成。《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2],都是说明道馆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要从《弟子规》礼仪内容上对孩子的训练和生活进行渗透教育,每天提醒孩子见到国旗、教练师兄,还有我们的父母、长辈们我们也是需要敬礼的对象。由此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激之情和内心的“孝”意。久而久之的道馆礼仪熏陶和教育,就会内化为孩子良好的礼仪习惯,形成良好的道馆礼仪氛围。

(二)家庭运用《弟子规》的“亲仁”再建跆拳道的友爱情景

《弟子规》中指出“泛爱众,而亲仁”。“仁”即是指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品德的养成是后期教育形成的,需要很好的家庭重视力和家庭对礼仪的严要求。当然现实中具有仁德的人并不多,“流俗众,仁者稀”。流俗,是指随大溜的人。在现代社会司空见惯了,都是大海里的海浪,风哪里起就哪里飘,对自己没有什么要求和追求的人。家长们都希望自己身边有练习跆拳道的小朋友都是具有良好品行的孩子,这是家庭的希求,有这样的希求,我们就要做到在实际生活中严格要求孩子的言行举止,教会他们怎样去结交这样的“仁者”。“能亲仁,无限好”否则“不亲仁,无限害”只会给儿童带来无穷的祸害。跆拳道它是一项格斗类项目,将《弟子规》亲仁精神再次贯穿于他们的脑海之中,他们出门在外就会形成懂礼、敬礼和行礼的良好习惯,就是这句话就是“近朱者赤”的现象,如果家庭未对他们的一言一行按照《弟子规》的要求执行,那么他周边的孩子就会没有“近墨者黑”的道理。所以《弟子规》中的“亲仁”思想就告诫家庭要教育儿童成为有大公无私的精神、有博爱的胸怀,应该智、勇、言、兼备,遵循中庸之道。

(三)社会传播《弟子规》中“谨信”再建跆拳道为人教育

“谨信”教育作为《弟子规》中启蒙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要求弟子要保持严谨有序的生活方式。《弟子规》在生活习惯上“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是在告诉我们要起居有时,韶华易逝,珍惜光阴。在跆拳道社会宣传中都强调“准时”的习惯,准时参加跆拳道训练、准时会面约好的伙伴,不能浪费自己的时间也要珍惜别人的时间。在跆拳道训练当中对他们的时间观念进行规范和纠正,形成一定的时间概念。在跆拳道服装穿着上秉承“衣贵洁,不贵华”,衣服要做到干净整齐,在跆拳道上课之前会让参与跆拳道训练的学员转身整理自己的服装,始终保持衣服的整洁,这是对老师与伙伴的尊重。在《弟子规》中有更详细的“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就要求修炼跆拳道学员们平常生活中语言简洁,不乱发议论,不随便答应别人的要求,如果答应了就要履行责任,实现承诺。在跆拳道训练里,因为是格斗类的项目就更需要诚信和尊重才能将跆拳道真正做到和睦的和别人交往。因此,诚信是一种品行、责任、道义和做人基本准则。

(四)教练运用《弟子规》中“泛爱众”再建跆拳道的处世教育

“泛爱众,而亲仁”这是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和谐。“泛爱众”在《弟子规》中是“以博大的、平等的爱心对待社会公众,每个人为自己努力的同时又能兼顾到他人、国家和天下”。平常的跆拳道格斗训练中有很多新学员不熟悉环境、有出现矛盾这就需要老学员去宽容他们、爱护他们、安慰他们、主动带着温暖的心去和他们交流、玩耍,用心感受别人的需要,谦和、有礼貌的和他们交谈,学会出生身边的小事,这对每位学员也是一个锻炼。探究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强调的是“天人合一”。而在跆拳道训练当中要强调的就是“仁”与“武”的天人合一。

四、结语

《弟子规》作为一本至今被广泛传承的国学训蒙著作,熟读它能达到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目的。儿童在第一次踏入跆拳道课堂和进入社会之前,教导他们不论是在家里或是在外面的人际沟通的方式方法、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礼仪与规范,这对“儿童”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施行礼仪教育要按照生活化的轨道,对实施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方法进行规定,加以大众媒体的正确导向,家庭、道馆和社会合理营造现代社会的礼仪氛围。因此,如果把跆拳道练习与国学《弟子规》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大力推广,这不仅是给了儿童跆拳道素质教育发展的一个绝好空间和最佳平台,而且对深化全面礼仪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生活化。这对整个社会共建社会主义和平、民主、富强起到关键性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2] 李逸安译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 张慧衡.论《弟子规》中的家庭教育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

儿童形体礼仪范文3

关键词:幼儿园礼仪教育有效方法

幼儿园的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教育内容规范化,具体化,制定由浅入深的礼仪行为计划,把示范、明理和训练结合起来,使幼儿园礼仪教育生活化、具体化、趣味化、形象化,通过幼儿亲身感知、实践,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意识和礼仪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的发展。

一、“张扬儿童心理”的游戏童谣法

童谣语言明快、生动,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对于孩子有着挡不住的诱惑。如:小班的“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搓出许多小泡泡;手心冲冲,手背冲冲,冲出干净小小手”;中班的“有来客,说请坐,端茶倒水摆糖果。客人走,说再见,挥手目送到外面”;大班的“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横穿马路离不了“……朗朗上口的童谣配上适当的体态动作,让幼儿在游戏童谣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在行为习惯教育方面具有现实操作性,成为了幼儿园礼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看得见学得上”的榜样示范法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说出它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因而榜样示范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榜样示范包括教师示范、家长示范和礼仪之星示范。在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注重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如:“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在学习活动中着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坐姿”“站姿”“行姿”等,促进幼儿文明习惯的形成。同时,以“6+1”(即6个成人与一个孩子)的教育模式,让孩子带动家人,也要求家长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持续性。

三、“源于生活”的情境体验法

情景演练能让幼儿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复习、运用和内化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幼儿园的礼仪教育中,情境体验法通常融进情境再现和情境表演。如:中班开展“接打电话礼仪”的活动,大班幼儿表演正确的接打电话礼仪后,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接、打电话才是懂礼仪的,当幼儿了解之后组织“打电话游戏”的情境表演,最后在再现幼儿的表演中引导幼儿进行辨析与评价,进一步巩固“铃声不过三;礼貌问候;对方挂了电话才能挂电话……”等接打电话礼仪的学习。又如:大班的“帮助别人真快乐”,用以大带小的教学形式,让大班的孩子为小班的弟弟、妹妹穿鞋袜,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幼儿真正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这样的礼仪活动贴近幼儿生活,很快获得了幼儿的情感共鸣,促进了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达成。

四、“示范——演习——指导”的行为训练法

人的行为是学习得来的,不良的行为可以通过行为训练来纠正。如:小班幼儿搬动椅子有时喜欢拖着走或将椅子高举过,这些行为既不安全也不文明,我们在“小椅子笑了”的活动,通过故事的形式教师正确示范——幼儿模仿练习——反复提醒操作,让幼儿了解了正确搬动椅子的方法,促进幼儿轻拿轻放椅子的良好行为的养成。又如:幼儿来园的问候,通过入园晨检时的提醒、老师的晨检接待、离园接待、角色游戏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幼儿问好行为,形成了良好的问候礼仪。行为训练法通过外力因素的行为作用,锻练孩子的适应性,并调动起孩子内在的积极性,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

五、“潜移默化”的标记提示法

儿童形体礼仪范文4

关键词:陈鹤琴教育思想 幼儿礼仪 养成教育 实践体会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培养充满活力的孩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因此,我们的幼儿礼仪教育,就是要从幼儿的生活需要、兴趣热点出发,充分利用大自然、大社会中的活教材,运用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引导幼儿在主动学习、发现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丰富礼仪知识、学习礼仪言行、增长礼仪经验,建立起良好礼仪习惯,形成积极友好的情感态度,从而获得身心和谐发展。

一、专门性的礼仪活动

专门性的礼仪教育活动是教师根据各年龄班幼儿礼仪教育目标及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开展的礼仪习得、学习和体验活动。

1.“小天使”礼仪实践岗――播撒文明训练营

我们设立了“文明小天使”礼仪实践岗,孩子们身披“礼仪小天使”的红绸带,通过角色扮演,在与家长、小朋友、老师交流、问候的同时,体验到与人交往的愉悦,互相传递着文明的信息,成为一道温馨而独特的风景线。

2.“礼仪小明星”颁奖礼――传递正能量的场所

每周一次的“礼仪小明星颁奖”是幼儿园每一位孩子翘首期盼的幸福时光。清晨时光,我园的吉祥宝贝――波波和乐乐身穿卡通服装,准时来到孩子们中间,他俩是孩子们心目中有礼貌、爱运动、快乐的化身。每当给 “礼仪小明星”进行颁奖的时候,就是活动的高潮,或许获得奖励的孩子只是一个小小的进步,但从孩子们的脸上分明看出了一脸的幸福与自豪。

3.“仁和礼仪节”――绽放文明的礼仪之花

每年一次的礼仪节迄今举办了三届,每一届均有不同的主题:分别是“礼仪从微笑开始”、“让节约成为习惯”、“幸福童年、礼仪相伴”,幼儿、家长及教师人人参与,活动内容精彩纷呈:有主题海报、师幼绘画作品展、“金点子”大征集、家庭创意设计、童话剧展演等,给大家带来了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精神大餐”,真正让“礼仪”之花开放在每个孩子、家长的心田。

4.礼仪特色活动

几年来,我们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需要等,梳理完善了小班、中班、大班一整套“礼润童心、礼蕴仁和”的礼仪特色课程,以激发幼儿的礼仪情感,丰富礼仪认知,积累礼仪经验,建立良好的礼仪行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品质,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1)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并实施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符的有关节日、家庭情景、社会场景等方面的内容,如小班的《快乐的一天开始了》、《逛公园》、《啊呜啊呜吃得香》;中班的《玩具大家玩》、《兄弟姐妹礼让多》、《借用东西有礼貌》;大班的《祖国妈妈的生日》、《我是文明小游客》、《问路》等等,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之中习得礼仪行为规范,从而知礼、学礼、行礼。

(2)陈鹤琴先生认为:“我们不能把幼稚园里的课程像大学的课程那样独立,什么音乐是音乐、故事是故事的,相互间不发生影响。我们应当把幼儿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它体现了整合的教育理念,通过运用多形式的教育手段,如讲故事、诵儿歌、情景表演、音乐游戏、体育活动等使幼儿学习礼仪知识,巩固礼仪行为,实现幼儿礼仪“知行合一”的内化。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让座》《图书馆》等,通过感知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涵,感受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通过生动形象的情境表演,让幼儿体验到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情绪、情感等),从而产生强烈的角色效应,引导幼儿将其迁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积极与周围同伴、家人、老师及环境进行交互,凸现了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知行合一。

二、渗透性的礼仪活动

1.在一日活动中有机渗透

遵循陈鹤琴教育理论,将礼仪养成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礼仪教育不是教师死板教条、一厢情愿的给予,而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从幼儿生活和兴趣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幼儿生命健康、和谐发展提供时空、搭建平台。并以儿童的眼光发现一日活动中礼仪的闪光点,用儿童的语言解读,灵活运用儿歌、图谱、图卡及标记等,从而内化成礼仪行为。

2.在游戏活动中有机渗透

陈鹤琴先生十七条原则中有“儿童教儿童”,意思是在学习中让孩子教孩子是非常好的一个方法。同伴交往又是幼儿最初学习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能否得到同伴的肯定和集体的尊重是幼儿自我价值肯定和满足的一个关键因素。

(1)大带小区域游戏:区域游戏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充分交往的机会,是培养和发展幼儿同伴交往礼仪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扩大幼儿之间的交往范围,我园启动了“大带小”区域游戏合作项目,进一步拓展幼儿礼仪教育的新途径,把周一、周五设定为“大小牵手日”,鼓励教师探索有效的方式观察、记录、解读孩子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在活动中,引导大年龄的幼儿充分发挥自主性和积极性,与小年龄幼儿之间互动交流,体验与同伴交往合作的乐趣,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2)大带小开放式晨间体育锻炼:晨间混龄体育锻炼打破了幼儿园班级、年龄以及运动场地的限制,给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自主的环境,提供了更大范围的活动空间和交往空间,使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幼儿通过混龄体锻获得情感、经验的交往。

在大带小体育游戏中,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之间通过"自主牵手”“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友情配对,共同游戏,鼓励幼儿在结伴的过程中,自主地探索不同的玩法,从而促进动作的发展。并通过游戏隐性支持环境的创设,如小标记、小贴士等,为幼儿提供自主交往、主动合作的机会,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

儿童形体礼仪范文5

关键词:母亲教育;礼仪教育;反思;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0-0071-01

威廉・詹姆斯曾说:“播种一个理念,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学前儿童发展存在多个关键期,对于儿童的良好文明礼仪、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不可忽视的奠基时期。礼仪教育不仅包括良好的道德修养,也包括孩子能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家庭作为儿童所处环境的核心,母亲作为儿童性格养成的第一任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礼仪教育尤为重要。母亲作为孩子的第一养育和监护人,不仅要保证孩子的日常生活所需,更应该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一、反思案例

在信息革命的今天,人们开始着力于反思传统教育并对知识学习也开始了新的架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传统教育遗留下的弊病值得我们思考,如以下两个“镜头式”案例:镜头一:黄阿姨带着女儿小Q来小X家做客,小X只顾着玩自己的玩具,并不理睬黄阿姨。小Q懂礼貌地向小X妈妈问好,小X妈妈也提醒小X向黄阿姨打招呼。然而小X眼睛都没有抬,摆弄着手里的玩具,非常不情愿地说了声:“阿姨好。”反思:文明礼仪应该是一种道德文化的体现,应该是一种价值观的渗透。然而我们成人在生活中只关注行为的习得,缺少对孩子内心活动的关注。如果文明礼仪的习得并不能帮助孩子建立相关的价值观,并不能得到孩子的认同,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是失败的。镜头二: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小Y由于迟到没有拿到玩具圈,为了参与到游戏中去,小Y选择抢夺小J的玩具圈。这一幕被小Y的妈妈看到了,小Y妈妈不由分说地拿走小Y手中的玩具圈还给了小J。当妈妈刚想教育小Y的时候,小Y忽然号啕大哭并开始撕打妈妈。反思:上面的案例是儿童的身份认同出现偏差造成的,因为不科学的家庭教育等多种因素致使儿童“自我中心”时间延长,认为自己可以对任何人发号施令,这对于儿童的良好文明礼仪以及优良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作为儿童的第一监护与养育者――母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探索途径

针对孩子礼仪教育缺失、许多母亲对孩子礼仪教育了解片面,相应的教育策略匮乏的情况,我在培养孩子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教育策略方面做了一些探索:(1)“源于生活”情境体验法。在礼仪教育中,情境体验法通常能第一时间吸引孩子的兴趣,融进情境再现和情境表演的形式进行则更佳。如孩子体验互帮互助游戏:让混龄孩子一起活动,高龄孩子自然而然地成为小老师,帮助低龄幼儿习成文明礼貌用语和文明礼仪行为等。这种礼仪活动贴近幼儿生活,能促成幼儿移情,促成幼儿文明礼仪养成。(2)“示范――演练――反馈――指导”行为训练法。人的行为既然可以通过练习习得,当然也可以通过演习训练的强化得以矫正。如小班幼儿在挪动椅凳时往往将椅凳四脚离地或者高举过头,这些行为除了存在磕碰幼儿的危险以外,还影响幼儿养成文明行为。为此,我设计了“小椅子笑了”教育活动。孩子妈妈通过讲故事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做示范让孩子模仿练习。这样,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反馈,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以趣味的方式指导孩子掌握正确搬动椅子的方法,为孩子养成在搬挪家庭轻型器具时应稳拿轻放的良好行为习惯提供了有效的训练方法。(3)“潜移默化”标记提示法。在墙面做文明标记,如“噤声”标记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看标反应,明白标记是为了提示自己不要打扰其他人。悬挂提示图是为了帮助儿童获得生活技能和礼貌动作。如在家中的整理角贴上收纳盒的编号与相应的填充类别,让幼儿知道分类收纳,从而让幼儿养成整理物品的习惯。幼儿一旦在生活中形成了看标记和提示图做事情的习惯,他们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便捷地生活,更遵循社会的规范。(4)“童谣、绕口令”自我内化法。童谣童歌、绕口令都具备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特点,低幼年龄的孩子能够很快学习并达到吟诵的程度。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搓出许多小泡泡;手心冲冲,手背冲冲,冲出干净小小手”“有来客,说请坐,端茶倒水摆糖果;客人走,说再见,挥手目送到外面”,这些易于上口又富有节奏感的童谣让幼儿在游戏中反复吟诵、强化记忆,并与幼儿的实际操作环节或者身临其境时产生共鸣,内化为幼儿礼仪的具体行为,这种方法是儿童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操作手段。(5)“环境熏陶”榜样示范法。榜样作用在幼儿文明礼仪习成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榜样来自父母、教师、同伴,甚至陌生人。幼儿总是模仿最亲近、最尊敬的人,尤其是自己的第一养护人――母亲,他们观察并模仿母亲的言行举止。这就要求母亲应当将自己的行为举止作为幼儿参考的模范,为幼儿提供示范作用。母亲应当致力于家庭良好氛围的营造,尤其是处理好家庭成员和睦友好的礼仪关系。此外,母亲对自身示范行为的严格要求也尤为重要。

三、结束语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民族必备素质的重要支撑,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所以,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人――母亲,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递进式地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为幼儿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为幼儿的未来生活铺垫道路。

参考文献:

儿童形体礼仪范文6

【中图分类号】 G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066―01

一、榜样示范,正确引导

1. 身正为范,言传身教。教师每天接触孩子的时间较长,又是孩子们的启蒙教师,孩子们天生尊重、信从教师,更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因此,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教师就必须提高职业素养,树立文明、儒雅的教师形象。我园通过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师德演讲”比赛、“教师承诺制”和“我心中的好老师”等活动,多途径夯实教师良好、文明的职业形象。让教师以身作则做到待人有礼、尊老爱幼、爱护环境、遵守纪律等,使广大教师在活动中铸造师魂、锤炼师德、优化师行,充分发挥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自律、敬业的表率作用,让教师真正成为孩子们言行的榜样、“文明礼仪”的倡导者与传播者。

2. 同伴互学,共同进步。幼儿喜欢模仿,同伴的榜样作用有时甚至大于教师的说教,所以平时在加强同伴榜样作用的同时,我们还注意营造孩子们互帮互助、互学互促的良好氛围,让幼儿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积极的相互影响关系。当幼儿感受到关爱和榜样作用时,自然会乐意遵守行为规范,促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二、环境熏陶,播种文明

1. 加强文明宣传力度。开辟班级文明礼仪宣传专栏,并且通过QQ群、家长会等途径宣传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协商最佳教育策略,家园合力共育幼儿。组织幼儿开展争创“文明小卫士”活动,让孩子们佩戴“文明小卫士”绶带,向大家宣传文明礼仪是我们共同要做好的一件事,让孩子们知道文明需从我做起,需从身边小事做起。

2. 创设文明礼仪教育环境,促幼儿健康快乐成长。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所以,我们在环境创设中注意进行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注重幼儿的积极参与,关注孩子们的所思、所想,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布置文明礼仪儿歌教育主题墙、优秀礼仪互动墙饰等,加强宣传教育,培B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同时,我们还利用幼儿园三层教学楼布置的不同环保内容主题墙,进一步教育幼儿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举止文明,让幼儿加入保护环境的文明者行列。

三、融入活动,亲身感受

1. 积极开展幼儿文明礼仪课题研究。通过近3年的《幼儿文明礼仪培养研究》的课题实践,我园制定了《永幼教师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确定了各年龄段幼儿文明礼仪培养目标。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按照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原则,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并将幼儿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注意传承、渗透、潜移默化、持之以恒和强化作用。开展了有特色、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教育系列活动,初步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在园礼仪,基本礼仪以及节日礼仪等。

2. 积极参与,处处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传唱童谣,教幼儿吟诵文明礼仪童谣,以便达到每天诵读、耳熟能详、日渐熏陶、传播文明之功效,同时使幼儿在传唱过程中将童谣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文明行动。

定期开展多种形式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如“争做文明礼仪小天使”、“巧手绘出文明礼仪之花”(师、幼、家长)、“文明礼仪故事诗歌会”、“文明礼仪环境大家创”(师、幼、家长)、“文明礼仪歌曲大家唱”(幼儿、家长 )、“亲子礼仪操”、 “快乐六一 文明你我”主题开放日活动、“讲文明、学礼仪”故事(童谣)会等,以便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通过教育使他们的自律人格在学习与活动中逐渐得到强化和完善,从而为他们今后的成长之路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