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范例6篇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范文1

关键词:新世纪;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述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6-0386-02

新世纪以来,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深入,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遭遇了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的涤荡,而沉浮于其中的青少年群体受到的影响极为深刻,其思想道德状况不断凸显“时代话语”特征。在这过程中,学术界围绕新世界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展开了深入研究,对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

新世纪来,对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这个问题,学术界是众说纷纭。概括地说,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研究主要有“爬坡说”、“滑坡说”和“中间说”三种不同观念。学术界认同“爬坡说”观点的人数较多,他们主张青少主流思想道德较好,同时承认目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方面存在不足;相对于“爬坡说”,认同“滑坡说”的学者人数相对少,他们同样认同目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现状整体上较好,但不否认青少年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持“中间说”的学者较少,他们认为目前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喜忧参半。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爬坡说”

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了问题。学者们主要围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虽然承认青少年思想道德存在许多不足,但坚持认为青少年主流思想道德状况较好。

有学者认为较多的青少年对社会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认知,能够清楚地辨别善恶、美丑、是非、曲直,能够抵御外界的侵蚀。一方面对个人人生价值目标的定位基本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有较强的进取精神。一方面,他们注重不断学习积累知识,追求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对社会有所贡献,有较强的进取意识。

此外,还有学者从时代的要求出发,进一步归纳出了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的四大特征:“对知识如饥似渴孜孜以求,其强烈程度超过以往的任何时期;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追逐时尚生活;追求人格健全,企盼道德回归。”[1]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滑坡说”

2000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宣传部课题组又组织了一次大型调查,在对“您认为在当前青年成长的社会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限选两项)”问题的回答中,有48.3%的青年选择“社会风气不正,腐败现象严重”,列第一位;有30.8%的青年选择“社会上拜金主义日趋严重”,列第二位,并由此得出我国城市中由于人际关系冷漠和异化,人们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和沟通,致使社区居民普遍存在着交往半径短、家居生活封闭性强的特点[2]。有的学者运用大量的调查数据阐述了当前世界青少年道德问题,如犯罪率上升、泛滥、性混乱、家庭暴力等,并进一步指出,当前我国青少年社会道德下滑现象十分严重,主要体现在:对金钱的追求成了青少年价值取向的主要,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吸毒贩毒猖獗、冷漠心态、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下滑、家庭道德衰落。犯罪是道德沦丧的表现,目前已查获的作案成员尤其是严重犯罪的作案成员中,青少年所占的比重一直在半数以上,而犯罪率的上升则无疑表明道德水平的下降。有的学者指出,我国社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道德“滑坡”现象,对青少年树立正确、高尚的道德理想信念影响较大,这种道德滑坡现象在青少年身上不仅表现为“不思进取、沉迷虚幻、自私狂妄”,还表现在丧失自强不息精神和诚信缺失[3]。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中间说”

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这个问题,有学者持中立的态度,他们认为当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没有呈绝对的上升趋势,也没有显示绝对的下滑,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还是持乐观的态度。

有学者指出,当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一方面呈向上发展的趋势、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高度吻合,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让人担忧、与和谐社会建构不符的问题。如,个人的价值取向居于社会的价值之上,重视个人利益取得忽视了社会利益,损害社会利益;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节,没有把对道德的理论理解落实到社会实践中。对社会的许多不良之风明知道是不正常的,但是无法消除面对这样不良风气的矛盾心理。有学者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做了探讨,在社会生活中,青少年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但也有部分青少年违公共秩序,破坏公共财产;在社会工作中,青少年具有努力奋斗改变自己生活现状的热情,但在奋斗过程中受到利益的诱惑,做出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在家庭生活中,注重对父母的赡养、履行做子女的义务,但是有部分人在履行自我的责任中只注重自我的感受,传统道德的约束力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青少年面前就显得无力。

二、关于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形成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学者们围绕这几方面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做了探讨。

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他们社会化的过程,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思想的活跃,侵蚀着社会的各个方面,某些领域滋生了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这些都潜移默化地浸染着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腐蚀作用[4]。有的研究者认为,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的方法方式出现问题,学校的道德教育趋于理论化、形式化。因此学校的教育让学生只知道一些空洞知识,而没有真正让学生把这种理论落到实处,造成青少年对社会道德认知不够全面、深刻;对于社会丑陋的现象只能流于口头上的斥责,而无法抵抗这样的丑陋现象[5]。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孩子偏激失控;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传统教育方式,阻碍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提高;人格教育现实作用的无力、道德教育凸显的功利性、文化教育的失重、审美教育的匮乏,造成了学生思想道德偏离了社会主流;网络技术发展的利弊、使诚信面临危机的现状,造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失范,使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陷于困境。

三、加强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起阻碍作用,因此,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素质教育首位

学校不仅是青少年系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各学校要自觉地把德育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以达到强化青少年积极向上的良好道德目标。一是健全教育内容。加强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等教育。二是改善学校教学方式方法,传统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的要求,注重实践式的教育方式。把科学文化知识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做到智与德的统一。三是抓好师德建设。学校一定要注意培养教师的师德和敬业精神,使教师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渊博知识影响青少年学生。

(二)发挥家庭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的态度对孩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父母应担任起教育青少年的责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不能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其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要改变“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方式;要加强与孩子的情感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把握好对孩子的关爱;还要与孩子共同欣赏积极健康的作品,培育青少年良好的道德素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三)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青少年群体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思想道德素质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发挥社会的教育功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正确引导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对其监督,把优化社区育人环境列入精神文明建设中,建立德育基地;要加强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弘扬社会主旋律,引导青少年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净化各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环境,取缔各种不文明的文化场所。

四、简要述评

通过对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状况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学术界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研究取得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不足方面。

第一,研究内容深度和广度不足。目前关于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研究的知识点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特点、原因和对策方面。其研究大多延续了青少年思想道德研究的传统套路,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不多,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二,相关研究有待深入。目前,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的概念尚未明确,研究者往往把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混淆。在许多研究成果中,更多的是将思想道德教育论述为思想政治教育。事实上,思想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两种教育内容、目标和目的各不相同,所以应将这两种教育区别开来,加以深入的研究。

第三,在对策研究中。以往的研究中忽视了一些问题,在对策研究中几乎都是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着手,而很少从青少年本身提出相关的对策。所以,我们不仅要从外部客观的因素入手,还要根据学生的内在因素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进行研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喜英.道德教育矛盾的反思[J].探索与争鸣,2005(7).

[2]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宣传部课题组.200年中国青年思想道德状况调查问卷与数据[J].中国青年研究,2000(4).

[3]方相苍.对部分青少年“道德滑坡”与“责任丧失”的一些思考[J].新西部,2006(24).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范文2

项目负责部办:宣传部

项目负责人:穆音

项目完成时限:2005年3月-2006年2月

一、工作目标

1、以青少年导航计划为载体,积极探索新时期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形式。

2、制定《牡丹江市青少年文明行为规范》,为全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供导向。

3、加强各级团组织、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4、通过项目实施,切实有效地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重点解决一些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

5、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培养和完善各级团组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培养、树立一批工作典型。

二、资源利用

1、紧密结合中央、省、市先后对“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要求精神,把握当前全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空前重视的有利契机。

2、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育人的基本职能和开展青少年教育工作优势优势,依托各级团、队组织为项目提供组织依靠。

3、广泛利用社会资源,以冠名的形式,借助商家为项目提供物质保障。

4、积极与青少年发展相关的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活动,借助其工作优势,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政策保障。

三、推进步骤

(一)项目启动。

1、利用新闻媒体向社会推出青少年导航计划活动。联合市委宣传部,3月4日起在牡丹江晨报开设“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专栏、3月中旬在牡丹江日报开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系列报道;联合新娅技校赞助制播,3月下旬起,在牡丹江电视台开展“新丹江、新青年、新形象”主题公益广告宣传。

2、指导基层启动导航计划活动。3月份,制定印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导航计划活动方案》。

(二)开展“百题万人”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大型社会调查活动,制定出台《牡丹江市青少年文明行为规范》。

实施办法:

1、3月中旬,联合市委宣传部、新闻单位、高校教育部门共同设计、制定《牡丹江市青少年思想状况调查问卷》。

2、3月中下旬,通过组织渠道发放问卷、社会渠道联合新闻媒体开展调查讨论、网络渠道进行网上意见征求等三种方式,对万名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进行调查。3月底,回收调查问卷,组织学生统计调查结果。

3、在调查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专家对调查情况进行整理,形成《牡丹江市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并以适当的形式报市有关领导、有关部门批阅、转发。

4、4月初,联合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形成《牡丹江市青少年文明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征求意见。4月下旬,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订。争取在“五四”前联合相关部门以市政府的名义正式出台《牡丹江市青少年文明行为规范》。

5、5月-6月,在全市开展《牡丹江市青少年文明行为规范》宣传活动。在“青年文明社区”内辟建永久性宣传墙和知识宣传栏。印制宣传品在学校班级、社区楼道、网吧等各类青少年活动场所张贴。

(三)开展“新丹江、新青年、新形象”主题教育活动。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1、组建“弘扬雷锋精神,践行公民道德”报告团,开展“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巡回宣讲活动。聘请雷锋入团审批人、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等8名先进人物代表组成巡回宣讲团。从3月2日开始,深入中小学校开展“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宣讲活动。同时,指导各城区分别开展宣讲活动。

2、开展“践行‘三个代表’,争做时代新人”主题读书活动。4月份,举办牡丹江市第五届青少年读书节,举行“三个代表”学习报告会,开展学习型团组织创建方案征集评比活动。

3、开展青少年“五讲五做”、“六德”教育活动。

4、开展“三个代表”网上知识竞赛。3月底,组织设计竞赛试题,并制作相关竞赛网页。4月上旬,组织学生进行网上答卷。4月下旬,组织评比表彰。

5、开展纪念“五四”运动85周年系列活动,举办第30届“五四”火炬接力赛。

6、8月份,开展全市青少年纪念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活动。

(四)开展青少年道德实践活动。

文化活动方面:8-10月份,组织开展金秋节社区青少年综艺大舞台、乡村青年文化节和国庆55周年纪念活动。

志愿服务方面:全年开展团员服务区、青年志愿者“一送四助”、“爱心超市”、大学生志愿者公益课堂、志愿者注册等道德实践活动。

(五)加强典型培养。

根据具体工作内容分类确定重点联系单位及示范单位:

(略)

四、标志性成果与效益分析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范文3

关键词: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面对网络上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农村青少年该如何使用?怎样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展示自己?如何满足自己的学习?农村中学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我在农村高中担任十几年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长期与青少年打交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我存在很多困惑,在这里提出来,希望专家们和同仁们加以指教。

一、社会环境

自从有了人类,在不断改造自然、不断探索中人类信息技术一直在发展,现在进入了网络时代,人们有一台电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天下事,也能做成很多事,那么青少年如何利用网络,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青少年的网络观念、网络能力、网络行为将极大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如果教育不好,对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将会产生很大影响,那么在这种条件下教育如何做,做什么呢?社会教育环境的好坏与优劣,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极大。现在农村大多数家庭中的主要成员都去外地打工,造成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有的无人照料,有的爷爷奶奶不管或管理不好,这样学校难以管理,造成许多孩子有思想问题。净化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不仅是政府、学校的事情,而且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每个家庭、每个公民都应成为净化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组织者、参与者、督促者、践行者。只有全社会建立起了较为充分的对学校德育的义务感和德育的自觉,净化社会环境优化社会环境才走向现实,让青少年在激情愉悦的乐园中健康茁壮成长。

二、家庭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青少年的终生老师。孩子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及发展深深打上父母的思想道德品质的烙印。父母为孩子创造的家庭环境氛围,父母秉持的思想道德观念,父母向孩子灌输的为人处世之道,等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思想道德形成及发展。

三、信息技术的影响

1.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化时代。当今社会,社会环境特别复杂,各种通信设备构成的“天网”、“地网”将交织成立体化的信息传送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的完善将使信息的传递没有距离的障碍。

2.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不同影响:积极方面的影响:促进社会发展、推动科技进步、改善人们生活与学习等。消极方面的影响: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还可能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还不具备一定的信息识别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和毒害,网络环境的虚拟世界里,网络中的匿名化活动给青少年带来了新的伦理问题,容易使青少年产生双重人格。

3.网络是一个浩瀚的信息海洋,面对如此多的信息,信息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但各类信息纷繁,鱼龙混杂,真伪难辨,媒体的导向对青少年成长是一个极大的影响,面对这样多的信息,青少年该何去何从,如何取舍呢?成为当前农村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难点。

四、思想道德

1.知与行的脱节。现在家庭的孩子少,大人们特别惯孩子,这样有些孩子没有道德观念,不能与人包容、沟通;不能从我做起,做文明公民,公德意识差,如不遵守公共秩序、随意破坏公共财产、公共卫生等。

2.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现在青少年家中父母都很年轻,甚至爷爷奶奶也都很年轻,所以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更不知道生活的艰辛和物质的来之不易。

3.懒散、厌学,钟情网吧、无理想、不思进取、浑浑噩噩,厌学情绪严重、作风疲沓、懒散,网吧出入频繁,迟到、旷课是家常便饭。

4.冷漠、自私,任性霸道、娇气,意志脆弱劳动怕脏,学习怕苦,体育锻炼怕累,图安逸享受;受到挫折,轻者颓废,重者轻生。

5.无诚信,好撒谎,考试舞弊;在错误面前文过饰非或者死不认账。承诺的事情常常不能兑现。

五、学校教育

当前社会环境要求学校对学生实行“爱”的教育,到底如何爱,如何教,成为教师的困惑。一些学生有“小皇帝”倾向,好好说话根本不听。一些家长不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更不管,导致恶性循环,使老师没办法有效管理学生,你给他爱,他不给你回报,造成当前农村孩子难教。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网络技术应用》,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范文4

贴近教学,就是立足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教学质量,始终坚持教育与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把回答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作为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而更加具体实在,深入扎实。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学生生活,解决具体问题,用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学会宽容、理解、参与、合作、创造、奉献,使思想道德教育更加入情入理。

小学德育工作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主导因素。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上起着主导作用。它渗透于智、体、美、劳和社会教育工作中,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因此,小学德育工作对提高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能力尤为重要。德育肩负着铸造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能力的重大使命,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学生(青少年)能否健康发展人人关注,但是只有做到“三贴近”,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增强针对性的实效性,也才能从现实生活中吸取鲜活、丰富的营养,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社会客观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家庭关系的不稳定,现在的孩子不是过于溺爱,就是缺乏关爱。两种极端造成孩子性格的自私、冷漠、自负或自卑等等。在家庭中不能得到正确的爱护,学生就更需要与教师建立融洽、温馨的师生情谊。

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学会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对自己的新生 言传身教是教师身上德育功能的总体表现:

1.思想渗透功能。指教师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坚持马列主义等政治思想对学生思想的影响。

2.品德熏陶功能。指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的道德情操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处世态度对学生真情厚意使学生受感动,从而自觉地接受教育。

3.语言打动功能。指教师以丰富的学识和卓著的见解征服学生心灵,从而激发学生道德养成。

加强研究,认真把握德育功能的特点是开发利用德育功能的思想保证。

从德育功能存在的范围看,它具有普遍性,学校事事处处有德育。从德育功能的表现形态看,它既有浅显性又有隐蔽性。学校有一些事物(如雕塑),其德育功能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的。

学校的自然环境,是由学校各种场所、各种物体所组成。在学校生活学习中引发学生各种感受、联想,并通过自己的文字表露出来。花草树木和池塘雕塑,亭子等。可用来进行爱学校、爱集体、爱生活、环保教育和陶冶学生情操。至于各种宣传工具和宣传阵地,其本身具有德育功能。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范文5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On Young People’s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China Currently

Abstract: Young people's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s not only a matter of the destiny of the nation, but also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their healthy growth . At present, China's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young people on the whole is good. But, with profound changes of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nvironment, young people's ideological and moral has many new problems and faces severe challenges. Therefore, we must learn from foreign experience in the new moral education at the time investigating the way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young people, in order to help young people form a good moral character.

Key words: young people; ideology and morality; education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当前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既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又对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因此,认真探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是一切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我国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高瞻远瞩地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由此可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决不是一般问题,而是党、国家和民族的大事,甚至对于青少年自身的成长、发展都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密切相关

1、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的战略任务

现在的青少年,是未来的建设者,将是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将构筑我们国家的钢筋铁骨。他们有怎样的品质、怎样的风貌,决定着他们会以怎样的状态去掌握未来中国的命运。青少年只有具备了高远的理想抱负和良好的思想素质,才能有正确的人生方向和强大的学习动力,才能立志服务国家、造福人民。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要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综合国力的提高,关键是培养和教育好下一代。青少年将成为我国未来的生力军,哪个国家重视培养青少年,哪个国家就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因此,关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是关注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注青少年的成才,就是关注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实现。

2、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确保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部署

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青少年倾注了无限的关爱并寄予了殷切的希望。曾寄语我国青少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邓小平同志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高度,着眼于青少年的教育,他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制定和颁布,是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确保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对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出进一步的明确要求,充分体现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要性。

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充分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心工程

指出:“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是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开创国家和民族更美好未来的战略工程,也是实现亿万家庭的最大希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在当代中国,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教育,关注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对青少年的教育,既关系到青少年本身的成长,也成了亿万家庭的幸福事业。而青少年是我国社会生活中最活跃、最敏感的群体,社会生活中的每一变化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到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青少年所面对的成长环境越来越复杂,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某些困惑和负面影响。因此,家长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射到孩子们的道德成长上。可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党和国家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对于青少年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和影响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一般地说,一个人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及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要经历一个有阶段的成长历程,而青少年时期是实施培养和教育的黄金阶段。在其道德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合理而正确地引导他们获得充分的道德发展。

1、道德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意识发展的关键

道德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个体道德发展的基础,而道德意识是基于道德实践的,是通过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道德教育(尤其是学校的道德教育),对于道德意识的发展是十分关键的。在个人成长生活的早期,个人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的道德教育形成道德意识的,即家庭道德教育、社会道德教育和学校道德教育。通常情况下,家庭和社会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日常生活(即道德行动本身)来进行道德教育的,这既是道德意识形成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学校道德教育的基础。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学校道德教育,则明确地指向青少年的道德发展,以青少年的道德精神的成长为自己的目的。

2、青少年德性的形成必须靠道德教育来实现

德性,是生活者在受到教化的生活中表现与获得的实现自身优秀与高尚的价值的品质。德性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教化和实践的结果。德性也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由教育生成。德性是实践性的,且这种实践性是指德性在生活的实践中通过德性实践本身而养育和深化。德性的教化与培养都要通过教育和学习而进行。德性的教化,就是为了使个人在生活中有合理的判断和合理的行动,也就是生成实践智慧和德性相融合的实践品质。没有接受德性教育,就不可能对自己的生活世界做出正确的判断。德性的教育和发展不仅是个人在生活中的自我锤炼,而且是教育生活本身对个人的德性品质的培养。教育集中到一点就是造就美德。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是一种真正的纯化和锻炼青少年德性的实践,其目的在于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中形成对善生活的理解和判断能力,从而使青少年把德性原则具体地运用到公共生活的特殊情景中去。

3、道德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养成的主要方式之一

道德生活的情感体验与意志控制极为重要。情感直接表现于道德生活之中,并且强化着道德行动的动机。道德情感具体体现为关心、感恩、尊重、珍视、友爱、正义感等;道德意志则具体表现为道德行为的自我控制,也就是个人根据自己生活的目的和理想来适当调节自己的生活行动,根据自己的道德价值观来恰当选择自己的行为,抵御那些与自己的理想不相符合又极具诱惑力的因素。道德意志表现出一种道德力量,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自己的道德选择,而这种道德力量恰恰是道德实践的基本条件。道德意志有助于保护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使其精神价值的追求、道德理想的实现能够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具有内在的自律。因此,情感和意志是人的整个道德追求的内在动力的反映。

二、当前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当前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错位

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但不能否认,在青少年特别是青年中确实存在着政治思想淡化的趋势。他们当中真正对政治活动感兴趣的人不多,一些青年人缺乏入党、入团的强烈愿望,对中国革命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知识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对民族英雄、模范人物缺乏仰慕之心,缺少应有的敬重。由于受外来思潮的腐蚀和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一些青年转而信仰其它宗教,有的甚至信“伪科学”,有的是对现代影视偶像的盲目崇拜与追逐,价值观念错位,言行举止失范。

2、一部分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膨胀,“唯我独尊”的表现强烈,个人主义至上

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逐渐扩大,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从小到大受到方方面面的呵护和优待,使他们从小养成懒惰、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惯。生活中稍不如意便采取各种极端方式进行抵制反抗,严重者离家出走,极少数青少年甚至养成极端自私自利的性格,无法与别人交往,无法和社会沟通。

3、法制意识淡薄,违法犯罪现象增多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且犯罪呈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特征。一部分人没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加之受鉴别能力和心理偏差影响,动辄结成团伙打架斗殴,群殴群盗,甚至暴力相残。一部分在校学生中抽烟,酗酒,厌学,逃学等不良现象有逐渐蔓延之势,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影响。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问题的成因

1、家庭环境原因

在现实社会中,家庭教育中出现了倾斜,有的家长忙于官场上的烦琐事务和商场上的赚钱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闻不问,有的家长确实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但是,他们关注孩子的重心是智力的开发,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是学业成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卓有成效,独生子女在青少年中的比例日趋提高,加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许多青少年便成了家庭的“重点保护对象”。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和学习,家长们日常必要的家务活和照料自己生活的一些事都不让孩子去做,几乎做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学业方面对孩子施加过大的心理压力;有一些家长对教育孩子不讲究方法,“恨铁不成钢”,孩子一出现问题,便轻者训斥,重者拳头加棍棒。所有这些都极容易引发孩子的自卑或叛逆心理。

家长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是学习成绩,千叮咛万嘱咐的是“除了学习你什么都不用管”。什么法制教育、道德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都被视为无足轻重。这样的家庭教育,使得青少年从小就形成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有专家指出,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误是忽略思想道德教育,家长并没有充分认识“德是为人之本”,重智轻德的教育价值观使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出现致命的失误,以致使青少年在做人基本的问题上栽了个大跟头。

2、学校环境原因

(1)重智育轻德育,“智育第一”的观念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然存在

虽然素质教育已推行了十多年,但许多学校表面上搞素质教育,背地里却仍在搞应试教育,“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一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许多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以升学率高低为基准,只要升学率上去了,就是“好学校”。一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甚至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一些学校也把教师教学的升学率直接同奖金挂钩,同奖惩挂钩。“成绩才是硬道理”,其它都无所谓,这就是广大教师和家长的观念。照此下去,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便流于形式。在这样的青少年教育状况中,学生智育的力度可能是加强了,却是以思想道德水平滞后甚至下降为代价。学校思想道德水准的降低,造成了不少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的严重滑坡。

(2)师生关系出现了新问题:教师高压,学生厌学,学生负担过重,师生感情产生隔膜,师生之间知识传递的渠道在拓宽,然而感情沟通的渠道却在缩小。尤其是近年来,在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中,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大大减少,但采用讽刺、挖苦、威吓等“语言伤害”以及孤立、冷落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的现象呈上升趋势,这使得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越来越少。

3、社会环境原因

(1)互联网:网络是一个天使与恶魔同在,鲜花与陷阱并存的世界,对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了青少年一个空前宽阔的天地,为他们学习和娱乐铺就了一条无比广阔的信息高速公路,但是,互联网也给青少年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网上聊天、网上游戏、网上交友、网络算命等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一些网吧违法经营,成为、暴力、、庸俗迷信等内容的藏匿之地。有关部门虽然明令禁止未成年人入内,但效果并不明显,业主依然我行我素,照样毒害青少年。

(2)文化音像制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西方社会的诸多文化垃圾与丑恶现象趁虚而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在社会上蔓延,不仅腐蚀了青少年的心灵,也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偏离。各种违法经营的电子游戏厅、迪厅、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以及渲染色情、庸俗不堪的文艺作品等等,已成为严重腐蚀青少年心灵的社会公害,部分意志薄弱的青少年经不住诱惑,于是腐化堕落,道德失控,甚至走向违法犯罪。

4、青少年自身心理环境原因

一是好奇模仿心理。伴随生理上的一些变化,青少年精力充沛、活动量大。新陈代谢快,探求欲望强烈与其心理状态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的矛盾十分突出,再加上好奇模仿心理和叛逆心理的作用,一些缺少正确引导的青少年往往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二是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还比较脆弱。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心里发展是不平衡的,在感情上表现为活泼热情,但容易急躁、激动、好感情用事,不善于用意志来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感情生活。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性,使他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往往会以违法犯罪行为来寻找精神上的平衡与满足;三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青少年的社会阅历少,又富有幻想性,反复性大,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感染,加上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很容易受骗上当。

三、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对策

虽然,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中的许多问题,都是过去教育过程中所不曾出现的新课题。而对这些新问题、新课题,过去的经验显然已经不足以应付,必须有新的思路、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我们既要借鉴国外道德教育的新经验,又要用新的观念、思路、方法来加强我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提高我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借鉴国外道德教育的新经验

20世纪以来,重视道德教育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其中一些国家的有些教育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如英国人的品德教育和法国青少年的公民教育。

在英国,学校道德教育被称为“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其目的在于让青少年懂得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如何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份子。其核心道德观念主要有: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英国人还普遍重视让青少年领会这样一些社会常识:其一,学会照顾自己,同时不要妨碍他人;其二,如果你靠欺骗方式获胜,那么实际上你已经输了;其三,你不会每次都赢,总有输的时候,重要的是享受整个过程。”那么,怎么让青少年理解这些道理呢?英国人的办法是创造各种机会,使他们能够从心灵深处,从日常学习、游戏和生活中去领悟。所以,很多英国人认为:“道德是被感染的,不是被教导的。”

在法国学校中,为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学校被作为培养公民道德的场所与培养共和思想和民族精神的中心。首先,法国学校公民教育课多强调对各学科的渗透,不断更新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其次,加强中小学的历史教育,增加这门课程的教学时数,通过历史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通过学习了解共和国的艰辛历程,伟大的革命精神和绚丽多彩的法兰西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认同感,“恢复法国人的信心和希望”(法国总统希拉克语)。最后法国注意加强教育督导队伍的建设,提高督导人员的素质。注重鼓励社会参与,建立公民教育社会参与机制。

(二)加强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1、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应注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要充分考虑青少年对道德教育内容的认识程度和兴趣,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道德本身不是空泛的,而是具体的,它体现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更多地从他们的现实环境出发,贴近他们的生活,重视他们的亲身经历,而不能无视他们的生活实践,直接进行空洞生硬的道德说教。比如学校要把日常行为教育与学习贯彻《中学生守则》、《新三字经》、《社会公德四字歌》等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层次制定相应的办法,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逐条贯彻,全面落实,做到人人知晓,自觉执行,使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纪律教育、行为教育落到实处。

2、坚持多方育人、拓宽思想道德教育渠道,形成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学生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多年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出现“滑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这三个方面没有形成合力造成的。

(1)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起点,父母是他们成长之路的第一任老师。可以说,家庭那种潜移默化、细致入微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对成年人尤其是父母的行为模仿性很强。家庭教育不当会助长孩子的某些错误的行为。良好的教育不仅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预防他们犯罪的一道坚固防线,也是造就人才的摇篮。

首先,家长要转变“重智、轻德”的观念,充分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的培养,训练孩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其次,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要改掉过分溺爱、训斥加棍棒等种种毛病,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和子女沟通交流,对他们循循善诱,将亲情感化与严格要求统一起来,大大增强青少年道德品质养成的成效。再次,家长要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言传身教。创造亲密和谐的家庭关系,养成有利于孩子健康生活的行为和习惯。同时,家长要强化预防意识,经常掌握孩子的消费来源,留意孩子结交的朋友,警惕孩子的谎言,对出现的一些违法苗头,应及早加以纠正,将其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

(2)重视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指导作用

学校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今天的青少年,明天就可能成为栋梁之才,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道德标准,甚至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首先,学校要彻底改革应试教育,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矫正学校教育“指挥棒”的指向。尽管教育改革已提出了“以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目标,然而只要“指挥棒”的指向依旧,素质教育就很难贯彻落实。为此,切实矫正“指挥棒”的指向,升学考试既要考核学习成绩,又要考核思想品德养成,两个考核都要定出相应的有权威性的指标,从根本上扭转学校教育中的重智轻德。其次,学校要加强师德建设。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每位教师都应以德修身,立身示范,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坚决反对教学上的急功近利甚至弄虚作假,不思进取等现象。广大教师不仅要做专业上的合格教师,还应成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导师和前进中的引路人,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行和渊博的知识感化青少年学生。再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多给青少年创造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机会,让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其中。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有大量可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但学校有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相对不足,因此,学校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思维、应变、承受挫折等各种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最后,学校要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现在一些学生的行为,从表面上看是思想品德问题,而实际上并不单纯是思想道德问题,还有其心理原因,如有的学生不愿学,故意和老师同学作对,有可能是心情郁闷、心理压抑所致。因此,解决当前学生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单靠思想道德教育还不够,还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积极发挥社会教育的配合作用

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不过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小系统。它们的一切活动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都是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进行的,必然受到社会的制约和影响。我们必须积极发挥社会的配合作用,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有利的道德环境。

第一,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充分认识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要积极开发利用社会的道德教育资源。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加强社会文化娱乐市场的监管,充分运用宣传媒体(尤其是互联网)的正向舆论,加强互联网的正面宣传和管理力度,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同时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要不断推出适应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特点的优秀精神食粮。第二,弘扬社会正气,把“扬善”与“惩恶”结合起来。加强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的宣传,增强青少年履行道德义务的责任感,引导青少年自身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对腐蚀毒害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予以及时且严厉的打击,使青少年明辨是非和善恶,努力树立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意志。通过对青少年的道德行为的引导,强化青少年的道德行为动机,使青少年能在纷繁的社会现象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抵制各种不良思想和道德行为的影响,净化心灵,完善品格。

3、应积极培育和发挥青少年的主动性,着力促进青少年的自我教育、自我实践

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一切道德规范要真正转化成为人的行为和品质,最关键的就是培育出人对践履道德的自觉精神,就是要发扬人的道德主动性。我们过去强调道德教育和道德教化,这是必要的,但如果缺少道德自觉和道德实践,就不可能达到提高青少年道德品质的目的,因此,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着力点应放在促进青少年的自我教育、自我实践上,而教师应成为道德教育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教师和家长对青少年进行及时、正确的思想引导,并且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受到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在注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教育资源,坚持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并且进一步净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使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胡丕军.新形势下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J].兰州学刊,2005,(6).

[2]黄克耘.谈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J].贵州教育,2003,(4).

[3]吴军民、齐耀铭.法国青少年的公民意识与公民教育[J].北京观察,2002,(12).

[4]李颖.新时期青少年道德建设[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2.

[5]李萍.现代道德教育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6]鞠文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张维东、徐仲安.道德教育——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探索[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8]吴潜涛.思想理论教育热点问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04-03-20.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范文6

校外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作用分析作为校外教育的主场,少年宫、校外活动中心有着场地、师资、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在校外教育中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意义深远。所以,少年宫、校外活动中心应利用自己各方面的优势,采取开放的形式,在活动中主动融入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青少年自身的主动参与和实践,在激发青少年兴趣的同时,将道德准则渗透到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思想道德的提升,从而在良好道德素质的影响下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己。

一、校外教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建设中的作用

我国相关法规明确指出,公益性的未成年人校外场所,应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主场作用,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有效落实,从而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这不但体现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我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影响,而且充分说明了校外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1.校外教育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因素对青少年道德品质方面的影响也日益加剧,特别是在新的社会形势和社会大背景下,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也在与时俱进,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产生不利的影响。结合上述情况,这时候的校外德育便更加显得重要和必要,因为它可以充分利用其自主性和趣味性,将学生从网吧、迪厅、酒吧等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地方中自觉自愿的吸引出来,让其可以远离那些场所,而主动地投入到有一定教育性、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中来,并且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使青少年的课余文化生活得到充实,从而在满足青少年玩乐的同时,为其创造良好、健康的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

2.校外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养成积极、健康的人格

不管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校外教育,对青少年的人格塑造一直都被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核心和关键部分。大量实践证明,在校外教育中注重对青少年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是相当必要的。这就要求校外教育应积极的创新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模式,并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成长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更新,以此来使素质教育得到更好的落实,使课外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成为世界共识。需要指出的是在此过程中,首先应注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宗旨和理念,坚定不移地把对青少年的人格培养放在核心和首要位置,改变传统的教育者为中心的模式,充分体现青少年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其在课外活动中通过交流、探讨、合作、沟通、实践等达到自我发展、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目的;其次,还应本着“寓教于乐”的原则和理念,发挥课外教育的群文作用,让青少年在课外教育良好的艺术熏陶下,直面自己的内心,得到更深层次的提高、发展和完善;其次,根据青少年不同发展时期的需要和特点,与时俱进的改善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培养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的做好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引导作用,让他们在接受德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关爱。最后,不断的创新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模式,在富有乐趣的活动中,完成对青少年的引导,使他们在抵挡住诱惑的同时,还能养成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为青少年良好人格的建立奠定基础。

3.校外教育能够优化德育资源配置,使得德育资源得以整合和应用,充分发挥其作用

要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外思想道德教育,首先就得对校外德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构建大型的校外德育区域,让校外德育活动在浓郁的德育氛围里得到更深入的开展。作为青少年思想品德社会教育的主力军,校外教育应发挥其主力军作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同时,结合社会中坚力量,充分体现校外教育的桥梁、纽带作用;协调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补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不足,充分发挥其穿针引线的作用,使得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建设能够很好的进行,确保组织性、有序性、发展性。

二、校外教育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建设的实效性

1.校外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养成健康的心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青少年思想品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纷繁的社会,以良好的心态去应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实践证明,以丰富多彩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校外活动场所能够让青少年在“玩”中提高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校外教育通常采用的形式多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在其中可以充分放松身心,主动的融入,从而身临其境的感受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和自由,摆脱以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呆板和单一的模式,有效的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负面情绪得到及时的控制和改善,在开放的环境中帮助青少年养成健康的人格,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缓解身心压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和升华。

2.校外教育能够调动青少年的好奇心,发散青少年的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

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而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往往使其感觉新鲜,有“试一试”的冲动,这就使得他们的好奇心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青少年自然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一般情况下,在青少年的心里少年宫、校外活动中心与学校或家庭的氛围和环境是完全不同的,他们会更多的把之看作是“娱乐场”。在少年宫、校外活动中心,学生往往不是以“受育者”的身份出现的,而是其“主人”、校外活动的承办者或组织者也不是“老师”,更像是亲切的“邻居”或“阿姨”、其他青少年也不是“同学”而是“玩伴”,这就有利于青少年全身心的融入到课外活动之中,并且在活动中积极的去探索自己最感兴趣的或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以此来满足自身强烈的好奇心。另外,青少年在少年宫、校外活动场所中始终是独立的,这就有利于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进行,主动的思考,从而有效的发散了思维,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在此过程中,青少年会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有时会展现出任性、固执、倔强的一面,甚至还会独断专行、固执己见。这就要求校外教育者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时适度的引导,尊重青少年的共性和个性,使青少年能够对自身的不足和缺点有一个全面和清醒的认识,发挥校外教育的作用,体现校外教育的实效性。

三、小结

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应充分发挥课外教育的主力军作用,利用校外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团结起来,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建设,促进青少年良好发展,为素质教育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马丽.进一步认识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校外的职能作用[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