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模式的商业模式范例6篇

共享模式的商业模式

共享模式的商业模式范文1

[关键词]共享单车 商业模式 发展现状

一、共享经济的定义

共享经济是指通过借助网络等第三方平台,将供给方闲置资源使用权暂时转移,实现生产要素的社会化,通过提高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率为需求方创造价值,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共享经济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关系:第三方网络平台,供给方,需求方。供给方通过提供一定存量资产的使用权给予需求方而得到一定的收入。需求方由于得到一定时间范围内供给方资产的使用权而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第三方网络平台是两者之间的连接者,收取成功交易双方的交易额的一定比例为佣金。

共享经济主要分为六大类:住宿共享、交通共享、物流共享、个人服务共享、闲置物品共享、社区商超共享。共享单车属于共享经济当中的交通共享,同时本文讨论的摩拜单车和ofo共享单车的第三方网络平台和供给方是属同一主体。

二、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

(一)征收押金

如果你想使用共享单车,首先你需要在其APP或者微信公众号上注册,交付押金后方可使用。当你使用完毕后,可选择退回押金。但是,退回押金后就不能再次使用,如果需要再次使用,则需重新缴纳押金。当然,你也可以一直将押金存放在共享单车的账号中,以后使用则只需交纳当次的使用费用即可。据了解,摩拜的押金是299元,ofo的押金是99元。为什么摩拜单车的押金比ofo高出整整两倍呢?

实际上,高额押金是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之一。而摩拜单车的商业模式尤为注重押金缴纳的环节。根据摩拜官方的说法,2016年摩拜推出的轻骑版“mobike lite”每辆造价达1000元。可见,相对于市场上普通的自行车的三四百元,摩拜的造价较高。另外,共享单车为了扩大市场,必须大规模地投入自行车,如果某个品牌的共享单车的数量不够多,消费者不能随时随地使用,那么它最终肯定会被其它竞争对手所取代。而摩拜单车就巧妙地运用了高额的押金来扩大规模。首先聚集一定的资金,在中关村投入几百辆自行车。投放自行车后,收取消费者的押金,占用押金的时间价值,继续投资更多的自行车,扩大规模(投入的数量和范围),形成规模效应,降低自行车的单位造价,也增强品牌的知名度。当然,这其中也运用了融资部分的资金。

不仅仅是摩拜,其它的共享单车也会或多或少地占用消费者的现金,使得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发生r间趋于一致,以便进一步地发展。只是由于摩拜的造价较其他共享单车高,对于资金的需求量更大,所以其征收的押金比其它共享单车要高。

(二)前期推广,免费使用,以便形成消费者黏性

ofo面对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高校师生。ofo共享计划从2015年6月在北大推出后一直向外扩张,现已覆盖全国43个城市,累计用户高达3000万。它的成功和前期的推广关系密切。ofo每在一个城市扩张,前期推广的时候是免费或低价使用,当形成消费者黏性的时候,再逐步提价。就拿广东广州的投放而言,ofo前期推广,消费者注册即可第一次免费使用以及拿到一个5元的自行车使用红包,且其前期的计价方式与使用路程和时间相关。对于高校师生而言,使用ofo一般是上下学的时候,路程和时间较短,即使付费也不过是一两毛钱。同时,使用后可以分享获得红包,红包是不同程度的折扣券。如此低价的方式,吸引了大批消费者的注册使用。当形成了一定的消费者黏性后,ofo开始悄悄地以改变计价方式来提价。由原来0.01元/分钟加上0.04元/公里的计价方式改为0.5元/时。咋一看好像变化不大,但是对于高校师生上下学的短途短时间使用而言,其由原来的一两毛升至5毛。由于习惯了该种消费模式,且升价后价格仍然不高,故ofo并没有失去消费者,反而由此形成顾客黏性。

(三)扫码解锁+支付+上锁

共享单车使用方式是:扫码或者输入车牌号后获得密码,利用密码解锁,使用后在APP或者相应的微信公众号后支付费用,上锁后便可离开。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共享单车的使用操作是极其便利的,不存在操作困难等问题。同时,随用随停的方式不仅方便了消费者,也提高了自行车的流通率,使得共享单车的使用效率大大提升。摩拜的创始人胡玮炜在一席中演讲曾说到,摩拜用15天的时间点亮了一座城市。共享单车就是通过高速的流通率来获得利润。

三、现阶段共享单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但是,现阶段社会制度不完善,国民素质有待提高等等的问题在约束着共享单车的发展。

共享模式的商业模式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共享经济;创新特征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时代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还催生了一种崭新的经济业态――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是这几年的“大热”,出现了Uber、Airbnb、滴滴等一系列基于实物共享、知识共享之类的互联网公司,2016年的ofo、摩拜单车让人眼前一亮。共享经济在住宿空间、交通出行方面显示巨大优越性,在教育资源共享到车位共享、社区服务共享等等方面打开想象空间。

共享经济是指以闲置资源使用权的暂时转移而获得某种收益为目的一种新经济模式。基本模式:闲置资源+共享平台+众人分享。这种经济模式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颠覆和变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经济发展理念。共享经济符合新经济理念,与传统经济发展和商业模式比较,共享经济具有六大创新特征。

1.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 用户是经过商业组织而获得产品或服务,商家以实体产品或服务进行营销。共享经济的出现,打破了劳动者对商业组织这种传统中介的依附,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向最终用户提供服务或产品。商家也无须拥有实体商店和商品,与传统的酒店业、汽车租赁业不同,这些共享经济平台公司并不直接拥有固定资产,而是通过撮合交易,获得佣金。正如李开复所说“世界最大的出租车提供者没有车,最大的零售者没有库存,最大的住宿提供者没有房产”。

2.精准快捷的交易方式

传统市场经济模式下,消费者被动地接受商家所给出的商品信息,信息传播深受限制。而在互联网共享平台上,商家和消费者可以分享商品信息或者需求信息,通过信息交互、系统撮合,需求的匹配,实现供需匹配,实现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对接。这大大缩短了交易流程,拓展了商家和消费者选择空间,扩大了交易范围。其优点是快速、精准、便捷、高效。与传统经济下的交易相比,共享经济由于共享平台上的供求双方直接交易大大降低了供给和需求双方的交易成本,这不仅体现在金钱成本上,还体现在时间成本上。这种资源配置方式提高了商品和服务的效用价值。

3.分享资源的消费方式

一个资产本质上包括四个最基本的权利,即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传统意义上的独享时代,这四个权是高度统一的。共享经济的特点是:所有权本身没有发生转移,而使用权发生了临时性转移。魍车南费理念是商品的使用权建立在资源所有权上,消费者购买某商品之后才能对商品进行支配。共享经济下,消费者更注重的是对商品的使用权,而不在乎是否对某商品具有所有权,特别是对于一些投入较高并且使用频次增加并不会大幅度地增加折旧速度的商品更是如此。“不求拥有,但求使用”,共享经济实现了从传统的“购买―消费”模式到“租用―消费”模式的转变。共享经济鼓励资源在更多的使用者之间共享,充分利用闲置资产和碎片化时间,对原有的价值进行充分释放。美国《时代周刊》2011年将共享经济为代表的“协同消费”评选为改变世界的十大创意之一。

4.灵活弹性的工作方式

共享经济改变了传统的固定时间从事固定工作的工作模式,具有灵活弹性的工作时间和地点,充分利用闲散时间,是对个人的碎片化时间的有效整合。你是一个滴滴司机,但同时也可以是一个教师、程序员、打字员。在共享经济环境下,工作的方式、内容变得更加多样化。人们可以根据时间安排及擅长领域来自由支配自己要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做什么样的事情。

5.低碳环保的绿色经济模式

共享经济是对闲置资源的重复交易和高效利用,可以大大减少人类对资源的占用和环境的破坏。如果地球上的60亿人都以工业革命时期的生活方式生活,那么地球这个生命支撑系统将会崩溃。共享经济为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立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共享的部分是过剩产能。滴滴、摩拜可以减少公路上的汽车数量,从而大大减少尾气排放量和道路拥堵压力。据测算若一辆汽车用于分享,那么将会减少8-9辆汽车的销售。据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 《2014年移动出行白皮书》调查显示,随着专车移动出行服务的快速发展,我国2015年减少了1000万辆私家车上路行驶,城市日平均拥堵时间比2014年下降 28.1% 。

总而言之,共享经济的本质是闲置物品、多余生产能力的分享,节约社会资源,实现了闲置资源的有效配置,释放增长潜能,符合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开复.《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势不可挡的共享金融》.网易财经.http://,2016.1.12日.

[2]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2014 移动出行白皮书: 规律计划出行成趋势》.乐活中国・中国网,https:// lohas. .cn ,2015.3.8.

共享模式的商业模式范文3

[关键词] 商业银行;共享;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4-0159-03

财务共享是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整合财务标准、流程等将企业分散于各个经营机构的内部财务业务交由统一的财务共享中心进行处理,以此达到降低成本、管控风险以及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根据有关资料显示,通过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强其信息管理能力和沟通速度,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基于共享金融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商业银行实施财务共享中心运行模式实现了银行电子审批模式、业务流程集中处理、财务职能转变以及财务管理提升的要求,促进了共享金融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一、商业银行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意义

在经济共享战略下,银行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降低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是商业银行适应共享金融模式首要考虑的问题。结合我国“互联网+”行动战略,商业银行普遍采取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管理模式,通过实践调查实施此种模式的90.9%的商业银行都获得理想效果,因此商业银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运营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从根本上解决银行低效率运营问题

国外经验告诉我们实施财务共享中心服务模式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形成了中心化作业、工业化管理的集约管理模式。而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无法满足金融共享发展的内在要求。在金融共享模式下客户接触的金融服务渠道更加丰富,与此同时银行产品存在趋同化现象,因此如何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是商业银行占据金融市场的重要保障,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以客户为中心理念发展的,因此通过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可以促进商业银行的差异化发展。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升了银行在共享金融市场的风险控制能力

基于共享金融模式的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大,不仅有来自于银行内部的竞争,还需要面对第三方平台的竞争,尤其是以支付宝等三方平台的出现大大削弱了商业银行的金融地位。在资金市场环境中,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体系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更加严峻。传统的风险控制模式侧重对银行的事后风险评估,而忽视对风险的事中以及事前控制。另外过于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也难以及时纠正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银行经营风险过大。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通过运营互联网技术,借助大数据平台实现对银行财务数据的集中管理,进而达到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监管控制,强化了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

(三)增加了银行营业网点的价值

营销网点是银行业务的重要渠道,也是银行实现价值的重要形式。在共享金融环境下,虽然银行实现价值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是网点是银行最昂贵的渠道,应该成为银行的销售中心。然而根据对银行网点的经营管理效果看,银行受到传统业务流程的制约,营业网点的精力仍然是以低附加值业务为主,降低了银行的价值。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整合银行资源,优化了营业网点的资源与简化业务流程,大大提高了网点的销售能力,实现网点创新开展高附加值金融产品的能力。

二、商业银行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基于共享金融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针对互联网金融业务出现的新情况,立足于降低银行经营成本角度,依托互联网技术创建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共享中心管理遵循预算控制、内容完整、统一规范以及风险可控的原则,实现了业务细化管理。银行财务共享中心通过建立费控团队、资产团队对银行提供的业务数据等进行审核,以此实现银行业务的精细化管理。同时也实现了银行工作质量监控机制的完善。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银行面临的风险更加严峻,单从组织架构看,银行通过设置完善的财务共享管理机制实现了对银行所有业务的监督与管理,将责任明确到岗、做到了全程风险控制的目的。但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银行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银行内部控制管理效果不理想

虽然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平台大大解放了人工劳动力,尤其是减轻了基层银行会计核算的工作量,但是对于财务共享中心的人员而言则形成了较大的工作任务。根据不完全统计,虽然财务共享中心通过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财务数据的自动分析与核算,但是仍然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由于人员配置、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缺陷导致银行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营内部控制质量不高。首先是人力资源对中心运营管理的支持力度不够。财务共享中心运营对于财务人员的要求更加严格,就如同国家会计学院教授于长春表示,“未来十年内,会计行业的人才结构将发生巨大的转变。中低级财务会计人员将被高级财会人才取代,初步预计有60%的普通财务会计将被迫面临失业或转行。”高要求的工作对于财务人员的要求比较高,虽然财务共享中心人员是聘请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基于银行的特殊性,开始运行的中心工作人员有部分属于基层银行财务人员,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缺乏较高的专业知识体系,导致中心内部控制质量不高。其次制度建设滞后。通过实施财务共享实现了财务风险的前移,有效的规避了银行风险,但是银行财务共享中心属于新型模式,因此其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滞后性。例如如何正确处理电子银行业务与传统业务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制度。

(二)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绩效考核体系缺失

绩效考核是促进运营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银行财务共享中心一般设立于银行财务部门,属于银行的内部非经营部门,这样在对财务共享中心工作人员进行评价时需要分清经营与非经营的性质。但是根据实践调查,很多银行对于财务共享中心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仍然采取综合性的评价体系,而没有建立差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造成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首先银行对于财务共享中心绩效考核的划分不科W。虽然财务共享中心属于银行的财务部门,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财务共享中心属于具有独立性质的部门,因此采取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将其划入到财务部门进行考核对象的方式不利于准确的评价其工作质量,也无法准确的检验服务满意度。其次中心绩效考核方式单一。目前采取的员工之间相互评分、领导相互评分的模式往往侧重主观的定性指标,而缺乏客观的定量指标,忽视了对员工积极性的奖励机制,最终影响整个工作氛围。

(三)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管理理念落后

基于互联网技术而创建的财务共享中心必须要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进行管理,但是实际上基于银行的特殊性质,导致财务工作人员缺乏互联网思维意识。首先财务人员对于财务共享的运营模式存在偏差,很多财务人员财务共享模式就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的共享服务运营,而忽视了其内在的互联网思维方式,导致财务共享中心的工作方式只是简单的停留在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层面上,造成财务共享价值的丧失或降低。其次缺乏柔性思维。传统的财务共享是以制度为中介的,强调对任人与组织的约束,虽然此种模式能够降低风险,但是过于强调制度标准化容易忽视质量,造成财务共享运营效率不高。

三、完善商业银行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管理的对策

(一)基于金融共享丰富共享中心的职能与服务范围

基于共享金融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财务共享模式难以满足服务范围日益丰富的现代银行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开展增加了银行财务工作的难度,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银行资源配置,提高运作效率是银行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针对经济新常态发展的需要,银行财务共享中心要丰富与完善职能与服务范围。首先要建立系统防范风险的原则。统筹中心自身建设,扩大中心的服务管理范围,将资产管理、会计报告以及分析报表等纳入到中心的管理范畴中,并且要不断扩大职权,集中能力实现业务管理的流程化、规范化。其次扩大共享服务的范围。基于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大,银行为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不断推行创新性的金融产品,例如网上理财产品、P2P等产品,对于创新性的银行财务业务等要将其纳入到中心服务范畴中。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制定完善的计划目标。只有制定出明确的计划目标才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标准。

(二)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

基于银行财务共享中心存在的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商业银行要运用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核理念,优化银行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缺失及人力资源建设问题。首先中心服务要以质量承诺为核心,将客户需求作为绩效考核工作的核心。银行属于服务行业,财务共享中心是为银行内部提供单据审核、薪酬发放以及会计核算等业务的,因此需要中心树立服务意识,将客户的需求作为工作的要求,处处体现服务的价值。例如在网络环境下,中心工作要主动迎合市场的需求,改变以往被动的工作方式。其次内部流程维度。财务共享中心的重要任务就是保证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高流程的运转效益,需要优化内部流程,将内部流程运行效果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以银行回单为例,由于在电子银行模式下,通过网银转账的越来越多,银行回单问题也成为财务共享中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保证客户能够快速的收到回单是提高银行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唯一标识码,实现电子回单与会计凭证的自动匹配,解决了人工逐一整理银行回单、抄录、对应会计凭证编号的方式。此项功能通过优化银行接口需求,节省大量的人工。

(三)创新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管理理念

首先是创建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本不是一种思维,但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创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新的思维体系。互联网思维并不仅仅指依托互联网技术展开财务共享服务的运营,而是指互联网时代的一些新的思维模式。其中,“用户思维、社会化思维、平台思维”都是我们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用管理中可以引入并应用的。财务共享服务应当构建技术平台,实现业务和财务之间的对接,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对接,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对接,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打造成联通各方的平台核心。其次树立柔化管理理念。柔性运营思维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应对日益提升的管理要求,直观地说,刚性思维是一套直线式的生产线,而柔性思维模式是这条直线上将差异件分流处理,同时允许员工进行生产线上的多流程环节处理,通过组织的柔性、技术的柔性、流程的柔性带来财务运营的多种可能。

(四)提高银行财务共享中心运营设施建设

首先银行要加强对中心的硬件设施建设。财务共享服务的实现及实施效果依赖于强大的信息系统平台。财务系统的设计以及与关联系统的集成关系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效率和运营效果。银行应持续优化系统平台的建设,持续改进流程,引入工作流管理系统提高处理效率,并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上下游系统业务功能变化及时更新系统平台。其次开展宣传教育,营造内部控制为主的银行氛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导致部分员工从原有财务岗位调整到中心从事操作性工作,工作的内容发生了极大变化。因此管理层应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关注员工情绪,通过有效的交流沟通,积极疏导和开解员工不良情绪。最后合理安排财务人员工作岗位。一方面对分行财务人员的安置提供帮助,给予分行财务人员较多的选择权。另一方面为员工提供多样的职业发展通道,同时对中心内部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可向总行其他部门或子公司输送优秀人才,让优秀人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以稳定员工队伍。

四、结束语

虽然通过实施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大大提高了银行工作效率,促进了工作质量,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以下方面有待加强:

(一)财务共享服务改变了员工的日常操作习惯,对员工的用户体验带来较大影响。以员工报销为例,对于报销人和财务审批人而言,财务报销不再填写纸质单据,需要登陆系统填写电子报销单。在线审批,这导致部分员工和领导操作不习惯,对网上报销的便利性有所质疑。

(二)先进技术的应用及信息系统的支持仍需持续加强。共享服务模式下财务作业依赖于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共享服务作业平台以财务管理系统为核心,数十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共同构成。目前,共享服务中心主要的业务需求均已在系统层面实现,但仍有部分需求在系统层面得不到支持,需要持续研发和优化。

[参 考 文 献]

[1]朱凯.跨国公司财务共享服罩行奈侍庋芯[D].苏州大学,2013

[2]徐海波.新常态下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转型的思考[J].财务与金融,2016(1)

共享模式的商业模式范文4

人类因学会使用工具而伟大,人类在地球的生存能力不是最强悍的,但因使用工具而成为地球的主宰。人类的历史就是科技进步引发工具、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精神、人与社群的变化历史,从而引致全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社会模式。每次颠覆性科技就会引发全球立国、立企等等的模式变化。因为铁器出现,原始社会进入农业社会,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互联网工具,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跨入了共享经济时代,它是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生产方式、经济模式、产业结构的改造过程。

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产品的竞争,不再是渠道的竞争,而是互联网大数据和互联网金融重组资源满足消费者的竞争,信任的大数据消费者决定企业生存。

二、案例分析

(一) “共享经济”将诞生新世界经济体系

1.理论基础

互联网本质是什么?连接――数据――平台――资源集成优化配置。互联网+时代,商业形态是开放、透明、速度、创新、系统,连接方式改变――行为方式改变――思维方式改变,重构人与人、人与产品、人与服务、人与商业的关系,未来商业模式的入口就在大数据。

“工业时代”的“西方资本模式”。只要你有资本,就可上规模、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投广告建品牌提高价格,赚取最大利润,这是资本特性。这时产品是赚取客户利益的工具,客户是被赚钱对象,是对立的。信息不共享时代,生产出产品,说服你接受赚钱的利己个人的能动性,有利于规模化产能被社会所用,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符合“工业时代”的社会背景,是当时最先进的商业模式。

2.将“利己”推动变为“利他”

客户时代信息共享,瞬时需求大数据客户群决定生产企业生存,产品联结客户,成为利益相关者的工具――只可货真价实!“共享模式”客户利益最大化――是利他的,通过共享而财富自然来。高品质、高性价比、精准大数据客户红利(两高一精准)是大数据商业模式外在特点,“利他、内在驱动、共享、价值加分”是内涵。只要有一个细节不符合就会被淘汰,这就是趋势!共享经济模式将颠覆把消费者当作挣钱对象的现在所有传统资本模式。

(二)“中国共享模式”替代“西方资本模式”

天时。当前,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客户民心所向是关键要素。中国是人口大国,中国立国模式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给中国建立利他的资本模式的时机,西方利己的资本模式已经落后。

地利。中国政府是最通过国家力量完成经济目标的政府,正在以中国道德力量这种“中国共享模式”通过一带一路、世界互联网大会影响世界格局,中国道德力正如东汉大儒马融《忠经》论述的,一个国家从个人、群体、国家领导人上下一心的和谐、持续的社会必须具有四个基础“公正、守信、立德、确权”,确认国家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中国共享模式”正在替代“西方资本模式”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因此中国的民族企业立企业只要符合这一方向,只要为广大消费者谋利益,都有机会借助中国政府的力量成为世界第一。

人和。客户利益最大化将财富回馈客户,没有两极分化,共享经济解决贫富悬殊问题,有利和谐社会建设。

中国政府顺天时以利他“共享模式”强国,改变世界格局,中国企业顺天时以利他“共享模式”立企,可颠覆世界经济格局!

(三)实施方案

睿享幸福伴你行“物联城”是上万亿的世界级平台,它区别于电商,是“央行发行货币”大宇宙平台系统和“股市发行股票”小宇宙个体项目组成的创新型互联网金融孵化平台。同时具有线上最先进工具,又有线下精细化管理的系统,更有具信仰竞争力的核心价值观。按一个中心(客户利益最大化)、两个价值再生(通过发行积分,一是以物易物,价值再生,流通利益全返客户,超100%回馈!二是互联网自媒体传播价值再生,先到先得、多劳多得,建立有信任感的大数据客户群!)、三个三位一体(一是政府+企业+个人=政策链+产业链+资本链,二是生产型股东+经营型股东+消费型股东,三是平台为大脑+省市区镇中心为骨架+各服务企业项目为血肉形成的共享经济综合生态系统)构建可供政府、企业及个人具有决策依据的大数据平台。以利地方政府互联网支柱产业平台重构,以利企业转型建立精准大数据客户商业模式,以利群众安家乐业、共享科技进步的红利。掌门人计划用“再小的个体都能拥有自己的商业王国”理念,以独创共享经济模式协助个人成为把握互联网全球财富重新分配机遇的商业I袖!

企业起点决定它的格局与结局。每个人的终极目标都是幸福,马斯洛晚年的《Z理论》将需求理论重新定义为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受尊重、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者(灵性成长)六个层次。灵性成长有两个并行的任务,一个是发现无我,另一个是发展健康的自我感和探索真我的意义,即以宇宙为中心让心灵力量绽放,找到自己内在大师活出灵性的合一,找到“生命安立”的约定(热爱生命、追求幸福是安身立命的基本约定、尊重生命道德约束是追求幸福集体约定、敬畏生命终极关怀是追求幸福未来约定)。因此现代幸福型商业模式构建的机制一定是以共享经济利他的起心动念,让各环节利益相关者获得满意而无法拒绝,引发每个人的内在驱动力,实现每个人“睿智人生随心所享”的人生幸福境界(通透看懂人生并享受着每个细节去做事的状态),同时因为共享而轻松成功实现财富自然来的人生。否则其中有一环不满意都无法持续幸福感,社会不和谐,企业迟早会崩盘,辛苦而无法成功。正如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起心动念和建立一个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伟大梦想,并在每个细节按这个原则去做事才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民心所向由星星之火到建立新中国。

睿享幸福伴你行“物联城”是涵盖国家政治、经济资源,具有信仰竞争力的共享经济综合生态系统,肩负着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社会和谐的重任。

三、结论与展望

共享模式的商业模式范文5

一、区域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将电子商务列入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艾瑞网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交易规模达1672.9亿元,较2010年的1037.4亿元增长61.3%。2011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市场交易规模达440亿元,同比增长16.9%。旅游电子商务充分显示着它的活力和发展空间。但是随着Web2.0等新技术的出现,新业态形式下的这些“第三方旅游服务商”呈现出多方面瓶颈,其功能想要真正实现电子商务在旅游产业中的优势存在着极大困难。如现有网站大多内容单一,信息量不足;没有强大的专业机构做后盾,缺乏行业优势;没有完善、统一的行业管理规范;网络安全和法律保障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旅游电子商务的配套不完善;实现的技术也仅仅是静态网页或动态不可定制样式的网站。因此,如何借助网络技术与平台模式研究进一步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模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迫切需要通过分析当前旅游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局限,提出一种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能将Mass-Customization式生产成为可能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

二、制约区域性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因素的分析

(一)区域性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信息技术地域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域旅游资源地的信息化普及程度也受到制约,信息化技术发达地区率先采用旅游电子商务技术,虽然能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但是却无法发挥电子商务本应具备的构建虚拟联合平台的优势,无法有效整合区域内的各种企业资源和旅游资源。

(二)单一增长点导致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根据艾瑞网在线旅游市场结构分析,2011年我国在线机票交易规模315.0亿元,酒店交易规模88.9亿元,度假产品及其他为36.1亿元,分别占在线旅游市场的71.6%,20.2%,8.2%。旅游行业的整体信息化并不高,机票预订在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占比超7成,其他相关电子商务网站的数量极其有限,在线交易功能不全,不能提供全面的、专业的、实用的一整套的旅游服务。

(三)企业电子商务意识淡薄。目前大多数旅行社依然凭借传统的服务方式,忽视应用电子商务系统能带来的潜在收益。一些旅游企业虽然实施电子商务,却在过程中“盲目赶超”,过分追求先进的硬件设备和不成熟的高技术,为了吸引网民注意得到较高的点击率,但是却没有相应利润的增长,忽视了对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优化和整合,难以获取企业商务活动的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效益。

(四)电子商务环境不健全。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所涉及的银行、信息产业、税务、海关、金融、法律等相关标准、规范等还不够完善,部分旅游公司景点描述不符,旅游团队组成夸大宣传,纪念品以次充好等,旅游市场规范化、组织化程度低,影响了广大旅游者对电子商务的信赖。

(五)投机性旅游网站频生。目前市场上有部分旅游企业在建立旅游网站后快速完善内容,成为市场焦点,但是其目的并非做强在线旅游市场而是旨在上市,套回资金。这种以资本运营的模式经营旅游网站,会导致网络企业的发展停滞,旅游企业也无法获得阶段性发展。

(六)人员素质和技能问题。目前,我国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的文化素质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普遍较低,既熟悉电子商务又精通旅游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制约了旅游电子商务的开展。

三、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一)建立政府投资的区域旅游电子商务信息数据库在新形式下,政府作为旅游电子商务的宏观管理者,具有扶持和规范的作用。旅游电子商务的投资与维护费用都十分庞大,单靠企业的力量是难以建设与维护的。由政府投入建立区域内统一的信息数据库,减少了企业各自投资建立信息平台及建后维护、人员培训、功能开发等多方面的成本问题。在各旅游企业的内部构建内部管理信息网,促使信息传递方式由阶层型向水平型转变,并通过内部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旅游调查、预测、规划和管理的数据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区域性资源共享的优势,使数据库信息量大、准确性和时效性强;具有严格的信息标准模式,规范了信息质量;对资金支付、平台服务业务建有严格的管理机制,利于标准化、规范化的行业管理;对售后服务也有积极地保障作用。

(二)建立(G2G)2B和(B2B)2C模式(G2G)2B模式:旅游电子商务业界的创新模式。以G2G为基础,G2B为重点。两个流程衔接起来,形成一种旅游电子商务模式新概念。省级旅游电子商务中心作为政府旅游管理部门主导推行的统一的对外旅游信息门户,包括了本区域内各地市州的旅游资讯。各地市州旅游电子商务中心通过后台运作将本地区旅游行业上传的旅游信息资源合理整合,成为区域内旅游信息共享的公共支撑平台。各平台之间信息可共享,并统一集成将全面、详细、准确的旅游服务信息提供给省级旅游电子商务中心,使消费者可以通过统一平台进行查询信息。这种政府主导推行的区域平台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增强了旅游商务企业的参与,提高了旅游者对旅游商务企业的认知程度和信任感。(B2B)2C模式:在传统的B2B与C2C两种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将各区域内的旅游企业通过信息整合与消费者之间实现前台与后台的密切结合。区域内各旅游企业的信息可共享,为解决企业内外部E化的脱节问题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资金流和信息流相互配合、双向沟通,跨区域信息查询更加便利。在这种模式下可实现消费者只需通过统一平台,即可进行全方位的旅游综合信息查询及自助定制旅游项目的服务。

(三)建立多种技术集成应用模式1.ASP模式:由ASP向服务器供应商、网络通讯设备供应商、操作系统开发商、数据库系统开发商、网络安全系统开发商、网络管理系统开发商以及通讯线路运营商等租用各种设备、软件系统与通讯线路,以构建应用系统运行平台。2.管理安全模式:通过建立人员管理、系统维护、数据备份、应急措施和病毒防治等制度,增强网络使用的安全性。3.资源共享模式:信息非结构化,容易产生信息孤岛,信息不一致。基于新一代信息协作,建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区域性平台,提高系统内外部的信息共享程度。4.移动信息模式:3G、信用卡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国家的政策趋势,使移动业务使用更为广泛。运用标准化数据为共享平台,以网络环境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使旅游电子商务以最方便快捷的方式为社会公众所使用。5.在新模式的建立下,实现信息资源的区域内共享,通过最便利的形式向消费者提供最人性化的服务。如,网络导购可提供专业咨询,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动态地提供较全面的参考信息和组合;便于操作的界面可让用户自行设计规划旅游需求,用户只需提供所需信息标准,数据库就可以根据这些标准将最符合条件的信息提供给用户;互联网、电话、移动数字终端等多种服务形式,使用户享受全方位的服务。这种开放式旅游信息集散系统可以鲜活生动地推广旅游地的整体形象

(四)建立综合服务功能模式在新模式的建立下,实现信息资源的区域内共享,通过最便利的形式向消费者提供最人性化的服务。如,网络导购可提供专业咨询,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动态地提供较全面的参考信息和组合;便于操作的界面可让用户自行设计规划旅游需求,用户只需提供所需信息标准,数据库就可以根据这些标准将最符合条件的信息提供给用户;互联网、电话、移动数字终端等多种服务形式,使用户享受全方位的服务。这种开放式旅游信息集散系统可以鲜活生动地推广旅游地的整体形象。

四、区域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机制研究

通过以上讨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下面就从安全应用、支付模式、共享机制、法律保障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协调机制,对于规范推进旅游电子商务,促进区域性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安全机制旅游电子商务的安全机制,例如认证体系,安全标准,加密算法和加密强度,主要应用在交易支付,信息的共享,网络等方面,在G2G,G2B,G2C,B2C,B2B,C2C模式安全应用机制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支付机制在众多协议和方法中,信用卡是最方便和快捷的,它提供了精确的数据加密,电子签名和身份验证,在发达国家已经是各类电子商务主要支付手段。但在中国,旅游电子商务主要是以第三方提供平台来完成交易,例如区域与区域的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交易,都可以通过借助第三方平台来完成。

(三)共享机制共享机制的建立需要企业、消费者对网络需求进行分析、调查、预测、规划,把得到的信息进行数据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然后存入到信息库中,企业,政府,消费者都可以共享收集到的信息。

(四)法律保障机制法律保障机制适用于G2G,G2B,G2C,B2C,B2B,C2C模式,政府通过明文规定一些旅游电子商务的违规行为,例如:什么样的行为可以认为是在向对方提出进行线下交易请求或试图诱使其进行线下交易为不合法的。两方或是多方产生纠纷,可以通过法律解决纠纷,不能解决的纠纷送交政府,政府与电子商务平台共同设立“电子商务事务处理基金”,解决违反规定双方的纠纷问题。

共享模式的商业模式范文6

邮政农村电商共享经济模式。邮政农村电商的共享经济就是借助中国邮政农村电商平台,通过农民广泛参与、各大供应商充分介入,把各类消费资源充分整合,倡导人人分享、体验式消费,进而带来一系列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红利。中国邮政借助品牌和资源的优势以及多年服务“三农”的经验,加快推进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工作。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共享经济平台(线上基于邮乐网和邮掌柜系统、线下依托邮政农村网点的实体渠道和物流配送渠道),打造一个集“网络代购+平台批销+农产品返城+公共服务+普惠金融+物流配送”为一体的邮政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形成有中国邮政特色的农村电商共享经济模式。邮政农村电商的利益相关方主要为三大类,分别是需求侧、供给侧与平台侧。各方利益主体充分交易、充分受益,从而形成了可持续、可复制的商业模式。需求侧的七大升级。即对农村电商平台中加盟商超的掌柜、当地农民、地方政府等实现七大升级。一是信息升级。对邮乐网和邮掌柜的系统功能,如实现便民服务、农民创收、掌柜进货、经营管理和客户管理等系列信息进行升级。二是服务升级。免费为全国农村电商统一线下实体店——村邮乐购提供电脑、打印机、扫描枪和钱箱等设备,为农村店主提供统一品牌、系统、标识的标准化管理和服务。三是培训升级。通过线上视频和邮政人员上门面对面的服务,对村邮乐购店主进行系统操作培训和普及电商知识。四是消费升级。通过邮政推出的联名卡积分使农民联动进行邮政业务消费和零售商品消费。五是科技升级。利用邮政农村电商平台大数据分析指导农业生产,打造智慧农业。六是旅游升级。将农产品进城与休闲农村、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美丽农村。七是“双创”升级。通过组建邮政电商产业园,为返乡大学生创业、创收提供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便利。供给侧的三大转型。一是实现商品供应商的营销转型。对于工业品下乡供给侧的参与方——生产厂商、经销商、供应商而言,产品销售平台的互联网化对其原有的销售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原材料采购的比价平台、客户网络下单的瞬间响应、24小时不间断售后服务平台都是销售模式的变化,但销售平台的互联网化可以在新产品开发初期便将研发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成为供给侧改革的最关键环节。对于农产品进城供给侧参与方——销售闲散农资的农民、农村合作社而言,中国邮政农村电商实现了农产品销售升级——通过在邮乐农品网上开设县馆销售当地土特产品,打造“一县一品”,消除中间商,降低订单农业配送成本,避免产能过剩,实现精准扶贫。二是实现物流配送服务商的配送转型。中国邮政通过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运营和仓储中心布局,重点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难题。配送转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单独配送向共同配送的转型。引入农村私车公助服务,搭建“邮政资源+社会力量”的开放式共同配送体系,破解物流车辆短缺、效率低下、空驶率高等问题。第二,实现邮政物流专用向物流开放转型。加速与社会第三方物流公司,如“四通一达”等的对接,承接社会物流县、乡、村“最后一公里”投递。三是实现金融服务的模式转型。邮政农村电商通过联合邮储银行推出互联网金融产品,为符合条件的村邮乐购掌柜们提供小额贷款,让农村地区享受到更多的普惠金融服务。用智能手机下载安装邮乐网和邮掌柜的APP,即可根据掌柜自身的信用等级和日常经营情况急速放款,流程简便、利率低、还款时间长且还款方便,让农村居民轻松做上“无本生意”。平台侧的三个结合。一是线上与线下结合。充分利用中国邮政线上的邮乐网和邮掌柜平台系统,并结合庞大的线下网点资源,通过清洗、分析邮政农村电商大数据,构建一个基于LBS的信息系统,包括适用于掌柜的“我要进货”——买家版,适用于厂家、分销商的“我有货源”——卖家版,适用于广大有车一族的“我要顺路捎货”。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有中国邮政特色的区别于社会电商公司的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二是与当地政府结合。推动政府将邮政农村电商示范县建设纳入政府整体项目之中;发挥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作用,为农民增收;利用农村电商平台功能协助政府提供政务处理服务,为政府分忧。三是与邮政业务结合。中国邮政农村电商商业模式是典型的跨界营销,即保证电商设施建设免费使用、电商培训免费进行、电商操作系统无偿使用、农村代销代购不加价、电商服务不盈利,由此增加邮政基础业务的客流量,实现邮政普遍服务的升级转型。通过以上需求侧、供给侧和平台侧的转型和改革,中国邮政农村电商起到了切实提高资源匹配度、更好地满足各方需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作用。尤其是更精准地掌握市场需求,可以实现按需生产和销售,按需提供服务,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平台各方的实际效益,从而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邮政农村电商共享经济内涵的建议作为一种互联网下的新经济、新商业形态,共享经济诞生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价值巨大、影响深远。下一步,笔者建议从三个方面着手,扩大邮政农村电商共享经济的内涵。

让更多利益主体参与农村电商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有利于实现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体现合作中实现创新发展,创新中带动创业和就业。邮政农村电商要打造更多利益主体参与的共享经济平台,应该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打造更完整的生态链条,让生态链条的更多利益主体共享平台资源。这包括农村电商产业链各环节的主体,如作用于工业品下乡产业链上的农民、供货商,作为平台商和服务商的邮政企业,代购代销的农村掌柜,服务于农产品进城产业链上用于提供农产品资源的地方农户、农村合作社、农产品销售企业。下一步,还应当将农产品包装、分级、定价等辅助加工企业,为农产品质量提供担保的第三方机构,以及城市或农村消费者全部纳入平台构建的生态链,更好地促进农产品进城。第二,确保生态链条每个环节的开放性,使生态链同一环节的主体共享平台资源。一是对于从供给产品的来源上,保证工业品来源的开放性,将中国邮政打造的工业品代购平台构建成一个开放平台。如对接苏宁、京东、阿里巴巴等社会电商,用一个邮掌柜系统实现外部所有网购平台的兼容,避免线下实体站点的重复建设。同时,保证农产品供给的开放性。中国邮政农村电商的站点已覆盖全国,以后可以通过建设地方特色馆保证各地特色农产品都能上线交易。二是确保农村电商物流端的开放性。中国邮政拥有最广泛的农村物流运输体系,可进一步加强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加强投递能力建设,提高运力和农村投递信息化水平,加密邮路,增加代收点等,全面加大农村电商的物流支撑力度。加强全国仓储中心建设,减少仓储运输成本。中国邮政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打造一个开放性、公益性的农村物流体系,不仅服务于中国邮政农村电商的发展,而且服务于社会各界农村电商的发展。

更多助农业务丰富农村电商共享经济。中国邮政农村电商主要商业模式就是依托邮政遍及全国的25万个便民服务站、“三农”服务站等线下实体店和加盟店和助农业务,包括邮政基础业务、普惠金融服务和物流、批销等业务。下一步,可以引入更多助农业务,让这个共享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是将农资农具下乡的传统商贸物流体系纳入平台销售。中国邮政利用便民服务站建立了线下农资农具商贸流通体系,可以利用线上邮掌柜系统进一步拓展农资农具的销售渠道,形成从线下到线上、线上线下联动发展的态势。二是推动农产品标准化服务。要实现农产品进城,实现农产品标准化是个重要的任务。中国邮政可以重点研究农产品进城项目,包括农产品辅助加工细节问题的处理,促进农产品进城的规模化发展。三是叠加农村电商更多的培训讯息技术服务。目前,中国邮政农村电商通过邮掌柜系统也叠加一些农村电商技能培训服务,主要培训从事代购代销的加盟店主——掌柜们使用操作系统,学习代购代销的电商技能。下一步,随着农产品进城业务的大力发展,邮政可以进一步丰富培训视频以及上门培训教程的内容,培训掌柜们进行农产品进城的辅助加工服务和收寄服务,进一步增加目前村邮乐购站点的服务功能,提供代收代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