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管理范例

共享经济管理

共享经济管理范文1

【关键词】工程经济管理;影响因素;优化

引言:

在企业整个工程项目管理构成体系中,经济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非常复杂,同时关涉到多重要素的影响作用,包括人员素养、运行机制以及施工要素等等,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或不足,都可能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企业工程经济管理有效开展十分重要和必要,时至今日,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备受关注和热议。

一、企业工程经济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工程经济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关涉到多重元素的共同互动参与,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关于企业工程经济管理影响因素的基本结构如下:

(一)人员素养

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是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资本,亦是工程经济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企业工程经济管理所含阔的内容极其繁多,包括项目管理、质量验收等,各环节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相应人员做好合理的协调工作,其中任何一个点位的偏差,都会弱化整体运行实效。同时,在企业工程经济管理实践中,参与人员的素质水平表现参差不齐,部分素质不高的管理人员对其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另外,很多人认为,企业工程经济管理中决策层是关键,基层人员重视参与不足。其实不然,企业工程经济管理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是决策层、管理层以及基层之间的有效联动过程,唯有在全员的共同参与下,才能取得更大成效。因此,加强人才建设对企业工程经济管理至关重要。

(二)运行机制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时期的管理项目有效开展,都离不开健全机制的支持,对于企业工程经济管理亦是如此。如上所述,企业工程经济管理是中高层管理人员与基层人员之间的有效互动过程,其彼此间的关系维护及行为实践需要相应的管理机制来规范。由此看来,良好的运行机制对企业工程经济管理实效有着重要影响作用。事实上,有些管理人员在具体的岗位工作实践时,由于管理制度的缺失,未能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和指导,导致“走捷径”的现象层出不穷,职业价值难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另外,部分人员对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够严谨,实际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弱化工程经济管理成效的同时,长此以往,势必会削弱企业持续发展能力,故而健全运行机制的建设势在必行。

(三)施工要素

在现代化生产格局下,企业工程实践关涉到多重施工要素的影响,包括资金、材料、技术、机械等,亦是经济管理的关键构成。部分企业在未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情况下仓促开工,进而要求施工企业垫付,导致风险因子增加,给自身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为此,为确保工程顺利开展,前期的资金利用规划及风险控制尤为必要。同时,材料、设备作为工程施工的物质基础,要按照科学规划对其安全性及应用性等全方位监控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现象,加强成本控制,最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除此之外,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科技应用是提高企业工程经济管理成效的关键,要做好相应的技术编制工作,继而优化人力资源、机械设备等配置,并对时间节点合理控制,确保工程效率和质量。

二、企业工程经济管理优化策略探究

企业工程经济管理的有效实践,是多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企业工程经济管理优化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提升认知水平

思想认知是行为实践的先导,对企业工程经济管理实效的影响不容忽视。新时期,企业应深刻认知到人才的战略价值,形成全员参与“工程经济管理”的格局形态,并提高其重视程度,有机地将之与员工利益关联在一起,促进他们全身心投入,严格律己,从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值得客观指出的是,当前阶段的企业工程管理结构复杂,牵涉到多个岗位人员的共同参与,他们的个人能力差别较大,尤其存在明显的分级化现象,导致该项工作实效大打折扣。针对此类情况,在经济管理实践中,企业应重视和加强人才建设,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教育活动,深入裂解经济管理的核心内涵,促动内部交流,及时更新员工思想理念,丰富他们的学识涵养,共享有效工作经验,提高整体工作团队素质,使之为企业工程经济管理的有效开展提供智力支持。除此之外,每一个建设参与单位应加强互动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工程效率与质量建设为核心,组织加强学习,为良好工作营造相应的发展环境。

(二)健全管理机制

在企业工程经济管理实施过程中,承建单位和施工企业均需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以形成更为科学的控制格局。具体而言,健全的管理机制具有两个方面的突出特性,即全面性和有效。其中,全面性要求对每个参建单位的经济利益加强思考,协调好内部合作关系,并制定科学的保障机制,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动力,从而获得更大成效。有效性则是要提高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合理性,紧密结合企业工程动态演化进行合理调整,确保系列制度规范的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基于此,健全的管理机制还需覆盖企业工程经济管理各个环节、各个层级,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的植入渗透,制定科学的岗位责任制和相应的奖惩机制,全方位关注每位员工的有效参与,规范和指导操作行为,以期取得最大工作成效。除此之外,企业工程实践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建设单位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加强与施工单位的互动交流沟通,并建立科学的协调机制,以共建共赢的态度解决实际问题。

(三)加强成本控制

某种的维度视角上讲,企业工程经济管理的核心要义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对成本控制的有效开展必不可少。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企业要全方位解析工程经济管理影响构成要素,并科学配置其彼此间的比重,建立有效的管理梯度,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控制措施,降低可控因素的影响。同时,着重做好成本预算工作,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计划,并将工程成本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以便于将后半期的经济管理影响降低最低。企业要想持续增强自身综合实力,要结合动态管理实效做科学调整,树立全员质量意识、管理意识,确保经济管理全面实施。除此之外,建设企业还需重视施工过程管理,关注材料、机械、技术等对施工进度以及质量的影响效能,并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明确各个岗位工作要点及职责,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并积极导入先进科技装备,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生产安全。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建立事故分析数据库,搜集、整理相关知识资源,不断丰富自身管理经验积累。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工程经济管理受多重因素影响,整个实践过程极其复杂,其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为确保该项工作成效,应依托高素质水平的人才队伍支持,基于完善的管理体制约束,不断加强成本控制,并因此取得更大管理成效。作者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此课题研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企业工程经济管理优化与发展策略,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文斌.影响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因素分析与应对策略[J].经贸实践,2018(23)

[2]周沛然.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影响因素分析与应对策略[J].价值工程,2018(36)

[3]方军.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影响因素分析与应对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8(13)

共享经济管理范文2

1、建立完善工程经济管理体系

1)完善合同管理体系。

合同管理,就是对合同策划、谈判、评审、订立、交底、履行、变更、解除终止活动的合法性、经济性、安全性(风险性)、时效性进行评价,并因之而采取权宜之策,施以控制措施,以实现合同利益最大化的一系列对合同当事人具有法律效力的活动。完善、健全合同管理体系可以有效防范、规避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而风险和效益是共存的,根据追求项目风险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原则,在项目一接到手,应该召集计经、财务、技术、物资、机电等部门相关人员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评估预测,进而拟定风险回避、转移、转嫁等预案,以尽可能地降低潜在损失。因此,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应不光是合同签定和执行过程,也不光是项目上的合约部门的工作,而是各个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从合同策划开始,对合同进行全过程管理。

2)完善劳务管理体系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国家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农民工待遇,在此背景下,企业大力推进构建和谐企业已经是提升自身管理水平、适应市场机制要求的首要任务。构建和谐企业从很大程度上讲是要做好外部和谐,而劳务管理将是外部和谐的重中之重。完善、健全的管理体系将关系到决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完善、健全的管理体系就要明晰职责、明确准则,也就是说一件事情由谁去做、怎样去做、以何等的尺度去把好关,有了完善、健全的管理体系也就形成不约而同、政通人和的局面,大家都按照同样的准则去执行,各守其土,才能作好精细化管理,才能把好关,才有效益可谈。结合目前铁路市场的劳务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局(处)等集约型管理机构要对外部协力队伍持欢迎、扶持态度,积极引进,对外部劳务队伍出台相关的有利政策,例如提供年审、颁发合格证书等,随着国家基础设施的大力开展,劳动力紧缺已成为遏制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只有相对有利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更好的劳务队伍。二是项目部对劳务队伍的使用要经过集体研究审批,杜绝拖人情、走关系,只有选用了合格的、优秀的外部劳务队伍,才能实现风险规避、降低成本,实现效益,因此,施工一线的项目部在劳务管理体系中要贯彻执行劳务队伍的选用关。三是严格按照合同支付相关费用,防止超付、多付、支付不到位的现象,企业经过一系列复杂、艰苦的经营活动,最终才获得效益,如果在劳务队伍结算或者支付问题上出了差错,导致企业效益流失,那等于是白忙一场。另外,在对劳务人员工资支付的监督上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因协力队伍负责人拖欠劳务人员工资而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这样的纠纷一旦发生,企业方将承担连带责任,并且处于被动位置。四是重视对劳务队伍的培养,增加感情,建立长效机制。五是强化制度的执行力,营造廉洁勤政的内部环境。

2、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做好投标人员与现场经济管理人员的交底脱节问题。

企业从事一系列的经营活动,首先是开发市场,也就是投标,只有拿到了标,才有可能经过精心的经营管理从中取得赢利。在投标的过程中,为了中标可能采取不平衡报价法、先亏后赢法、突然降价法等非常手段,因此,此举将为项目的后期经营埋下了伏笔,也就是中标后要重点经营的环节,而目前对项目的投标和管理没有达到有机结合,投标人员在投标后将项目交付与其他人员进行管理经营,这将有可能对我们投标时的有利因素和重点经营环节造成信息丢失,没有达到或者没有理想达到投标的期望值。

2)高度重视项目成本管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从工程项目一上手,就应牢固树立“企业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中心,项目管理以成本管理为中心”,集约经营、精细耕作和挖潜增效的经营理念,努力在企业内部营造出整体重视、全员参与、生产全过程控制成本费用的良好氛围。在生产实际工作中,应该首先从制度入手,制定在管理中便于实施、可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在部分自购材料采购中,严把质量价格关。通过货比三家、利用时间差来降低采购成本。同时材料的入库验收,一律采用严格检尺的办法进行,绝不能让进库材料出现亏空;领用材料一律按施工设计要求提前算好用量,用多少领多少,有效控制成本支出。如果一个项目已经开工,甚至接近尾声,但依然没有对责任成本进行核定,那么将有可能导致大量资源流失,责任成本没有起到指导性、约束性的作用。

3)工程经济管理与技术管理相结合。

目前经济工作在整个系统仍然没有受到高度重视,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出现不平衡发展势态。只有技术与经济融为一体,相互发展才能达到最佳的经济效果。搞经济的只管经济,搞技术的只管技术,尤其是目前工期紧张、规模大的项目,往往对施工方案的实施都是技术人员拍板定论,缺乏必要的经济比较,大、小型临时设施设计没有经过相应经济管理人员的复核,没发挥很好的团队精神,造成不知不觉的资源浪费,效益流失。

作者:薛晓宇 单位:陕西省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第二篇

1、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的组成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成本可分为经营管理费用和施工成本,其中施工成本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一般占合同总价的70%以上,包括直接费、现场经费以及其他直接费等。在实际的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导致技术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而且项目管理机构是临时组成的,涉及人员广泛,因此水利工程的施工成本控制是相当复杂的,导致其成本控制系统的建立不可能按照其他制造业的标准进行。

2、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传统的成本管理忽视了成本的事前控制及事后控制,将成本控制主要局限于施工成本的事中控制方面。而且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成本的控制范围仅局限于管理费用支出以及原材料的节约方面,很少主动去挖掘其他各方面降低成本的可能性。

2.2行业竞争激烈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施工企业若想中标除了依靠长期树立的良好的企业形象,还需要展开价格攻击战略。很多施工企业为了得到中标的机会,不惜将部分报价低于预算价格。而且主要建筑材料价格上下波动较为频繁,采购过程中涉及到大量信息,投标方很难完全掌握各类材料的最新动态。如此便会影响项目成本,进而影响项目成本管理的准确性。

2.3项目施工过程中变更的不确定性

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同于其他工程建设,其工作条件较为复杂、工程量大、投资规模大且工期长,不确定因素较多。随时可能影响项目的实施方案以及工程工期,可能导致项目成本的增加,给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增加一定的难度。

2.4缺乏完备的成本管理制度和体系

由于绝大多数施工企业缺乏专门的部门或设立专人负责成本管理,导致其无法在项目开发的生命周期内对成本的最新动态及状况随时了解到,只能等到项目完成后才能将其实际成本状况核算出来。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成本控制出现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所以,企业应从思想方面和实际行动方面重视成本管理,建立规范的、可行性强的、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减少项目建设中不必要的麻烦。

2.5缺乏对成本历史数据的积累和分析

成本历史数据的积累对新项目的建设有指导作用,可为其提供宝贵的经验或教训,避免在新项目建设中重复原有的错误。但是目前对于成本历史数据的保存方法仍比较传统,多是将大量信息数据制成word文档和excel表格,此类方法对于历史数据的进一步提炼、加工以及深层次的分析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得日后新项目的建设缺少足够的宝贵经验。

3、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标准

上文中有提到为了制定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案,施工企业应将工程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提高到战略目标上。那么项目施工的成本控制应有怎样的一个标准,下文我们将一一阐述。一项工程从投标、招标中的项目造价控制开始,直至整个施工的过程中的本钱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都属于经济管理的范畴,因此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标准也从这三方面考虑。

3.1工程项目中的预算控制

施工单位中的预算控制包管了整个施工项目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因此一旦将工程的预算内容确定下之后,该预算就具备了较高的约束力,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既定的预算方案实施,不可随意对其进行改动,从而确保预算控制的实际落实和时效性。此外,由于施工企业中的责任预算是实行业绩考核中的主要依据,所以在进行预算控制的整个过程中需对相关的责任进行确定,以此来保证在预算的整个过程中实现极具科学性、可行性的管理控制。

3.2工程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要求工程开始施工时就进行执行。它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在施工整个过程中存在一个实际进度。实际进度与进度控制之间要努力实现基本吻合,如果出现较大偏差,需要针对这种偏差对原先的施工筹划进行变更,保证它们之间能够重新重合。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实现流水施工,实现不一样工种和任务之间的平衡。合理安顿各种工种,防止某个工种由于延期而影响到其他工期。其次是对工程项目进行分解,确定每个单位的分包施工目标,确保总目标的实现。再者对施工的整个阶段进行分解,确定施工细则,从而确保控制筹划的实现。

3.3工程施工阶段的本钱控制

材料消耗和机械设备费用在项目工程本钱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材料消耗费用约占65%~75%,而已购买的机械设备需要维护和保养,它们在本钱中的比重还会增加。所以采购员在采购材料时要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或直接从厂家进货,对于已有机械设备提升其完好率和应用率,严格控制好本钱,不让其超过预算的范围,从而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3.4工程施工阶段的的质量控制

项目工程的质量保证是成本控制的前提,在施工阶段工作人员要做好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工作,加大质量控制力度,避免由于质量难题造成返工,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树立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管理相关对策

4.1建立完善组织机构

水利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的部门、员工较多,具有全员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所有参建人员都应根据自己的业务承担相应的责任,坚守自己的岗位,做好每一道工序,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在施工阶段,应建立并完善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实现项目工程的成本控制,获得最大化经济效益。

4.2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

加强职工对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责任意识,树立每一位干部职工对企业和集体负责的主人翁意识。使职工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按照工作指标严格要求自己。勿滥用机械设备或是大材小用,合理、规范的进行操作。制定严密的、可行性强的成本控制责任体系,提升职工的责任感,有助于降低成本,保证施工项目达到预期的经济指标。

4.3推广项目成本核算

根据工程的设计施工条件,制定一份符合实际情况的内部成本核算定额。并通过多种分配方法的实施及利用对水利工程的材料费、机械费、人工费以及管理费进行分析、核算,从而得出科学的控制方法,确保各项费用核算准确,与实际费用偏差不大。

4.4改革项目分配制度改革项目

分配制度也是实施成本管理方法的有效手段。将经营管理者的收入与经营业绩挂钩,两者的利益是分不开的,以此来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分配制度的改革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不可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否则便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5、结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施工企业应对当下的竞争形势有深刻的了解,重视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控制与管理,设计科学、合理的企业成本管理措施,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寻得一条新出路,使企业在市场上塑造良好的信誉形象,在市场中占据主动地位。

作者:李梦洁 高斌 单位:江西九江学院

第三篇

1、设备经济管理在建设

1.1设备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

卫星地球站播出系统工程项目离不开播出设备,播出设备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与投资。作为播出设备管理中的设备经济管理应从设备设计、制造、采购、维修及更新、报废等全过程每个环节的费用进行管理、控制、预测。设备经济管理的任务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对设备一生各个环节的费用进行定量分析,主要是对设备投资方案进行经济分析,确定投资的最佳方案;对设备的折旧,按照各类设备的经济寿命提出合理的折旧年限;对设备的维修费用进行统计、分析,掌握设备价值运动规律;根据设备价值运动规律,按照经济原则,确定各类设备的最佳更新周期和大修费用的界限;做好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等各项工作。

1.2设备经济管理的目的

设备经济管理是设备有关各项费用的管理,在卫星地球站播出系统工程项目设备管理中,设备经济管理与技术管理都是同等重要的。技术管理,是为了掌握设备的物质运动规律,其成果是设备完好率,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下运行。设备经济管理,是为了掌握设备的价值运动规律,使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加强卫星地球站播出系统

工程项目设备经济管理的途径播出设备的科学管理和有效的供应是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优质零秒的保障,也是充分发挥技术经济效率、保证播出正常进行所不可缺少的物资条件。为此,卫星地球站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设备投资管理,为确保安全播出提供优质服务。

2.1做好设备投资方案决策

设备是播出单位把某种资金固态化(购置各类节目传输设备),以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资金时间价值角度来看,设备的投资选择和评价应利用盈利额、盈利率、终值、互斥方案等进行衡量。大体上设备投资方案有单一方案即独立投资方案,多方案包括互斥型投资方案、混合型投资方案等,卫星地球站播出系统工程项目的设备投资一般为长期投资,评价设备投资方案的优劣虽有各种各样的标准,但经济性的分析应该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把各方案所发生的费用和收益组成资金流量表,或从净流量开始分析,因为投资的经济性分析是用货币价值这个共同的尺度来测定投资效果及整个时期资本的增量为主要内容的,为此,做好设备投资方案决策很重要。

2.2播出设备的选型、配套要合理

随着播出单位扩容系统的兼容水平日益提高,各种播出设备层出不穷,由于播出设备生产厂家的不同,设备的型号、规格、性能、价格亦不尽相同。因此,每个工程项目施工前,都要对其所要使用的播出设备进行最合理的配置,即优化配置。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1)经济性原则

配置播出设备时,必须遵循经济性原则,即要确定需要哪些播出设备,每种播出设备需要的数量、送货时间,同时还要考虑本单位现有播出设备的技术状况,维修费用的高低,技术人员的维修水平、新购设备的价格等,通过比较选择最经济的设备配置,既能满足工程项目的需要,同时产生的维护成本又低。

(2)实际操作可行、合理性原则

选择播出设备,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场地的情况,选择利于在现有施工场地安放的设备类型。例如高功放这类设备可分为固态高功放、行波管高功放、速调管高功放等,但每类高功放设备占用的空间却大相径庭,配置播出设备的数量时,要根据扩容工程的需要来安排,既不能因配置过多造成成本上的浪费,也不能因配置过少而致使停播事故发生。

(3)播出设备技术状况的确认、维护

播出设备的技术状况对卫星地球站安全播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使用一台故障较多的设备,不仅会影响播出效果,还会增加播出设备的成本费用。卫星地球站播出系统工程项目完工后,要对播出运行设备进行技术状况确认,并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维护与调试,以保证播出设备正常使用。

2.3抓好设备更新决策时机设备更新决策是广播电视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客观需要,从模拟到数字、从标清到高清,对广电行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过早或过晚更新,都会造成播出成本的迅速上升,失去竞争的优势,因此,设备是否更新,何时更新,选用何种设备更新,既要考虑技术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经济方面的效益。这就要不失时机地做好设备更新决策工作。播出设备投资费用占播出系统工程项目费用比重大,工程建设投资能否做到“一本万利”、能否节约工程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要取决于设备经济管理的水平。

3、设备经济管理对提高工程

项目经济效益的现实意义从经济效益上看,工程项目投资的设备保证了播出系统正常运行并发挥着经济效益,创造了经济价值,但是购置设备及其备件要占用卫星地球站大量的运维资金,如果工程设备的备件只备不用,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则是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工程设备管理的经济意义是在保证安全播出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设备投资费,提高播出系统的经济效益。

3.1提高固定资金的利用效率设备的经济管理可以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可以解决设备投资的决策问题,即用同样的投资额,通过多方案的经济分析,选用经济性好的最佳方案使设备投资后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二是对现有的播出设备如何经济合理的使用,提供各种决策方案。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就能有效地提高固定资金利用效率,使播出单位在不增加固定资金的条件下做好安全播出并提高经济效益。

3.2提高维修费用效率

设备维修必须要讲修理的经济性,若维修费用无限制,且实报实销,会造成很多设备过剩修理,维修费用不断增加,维护成本过高。设备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提高设备维修费用效率。按照经济原则,决定设备的维修决策,使现有设备修得其所,改得合理,使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佳化。

3.3按照经济寿命决定设备使用年限

设备使用年限大多取决于设备的物质寿命,即用到不能用,或修到不能修为止。这个办法貌似节约,实则浪费。机器设备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人,它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役龄越长,维修费用越大。人有“黄金时代”,机器设备有经济寿命。机器设备“年轻化”能提高经济效益,设备的经济管理可以为确定设备的经济寿命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总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费用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设备的一次性投资费用,主要是指设备的原始购置费和大修理费;二是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维修费用,我们称之为维护费用。设备使用年限越长,其一次性投资费用摊销到每一年的费用就越低,但是,设备的维护费用是逐年增加的,如果设备的使用年限过长,其维护费用将会很高,与其继续维护使用,还不如购置新的设备,也就是设备存在一个合理的使用年限,这就产生了经济寿命的概念。设备的经济寿命计算通常包括静态(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动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两种方法,通过研究设备周期费用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成本分析,降低维修费用,制定设备管理与维修额标准,加强全面经济核算,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

4、结束语

共享经济管理范文3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经济效益

现阶段,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施工项目价格的竞争已是现在建筑企业竞争的主要表现,低价成为工程项目中标的重要途径。对项目运行成本实施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为了保证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更是通过有效的管理方式将项目运行的成本预算做到“心中有数”,降低运行风险,让项目得到有效开展。此外,各个项目团队因人员能力、管理方式的差异使得其项目实施方式也有所出入,比如在项目预算方面。因此,将科学的管理方法引入他们的项目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概述

1.1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建设项目成本是以建设项目为成本核算对象,在建设过程中,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是以建设项目为成本核算目标,在项目建设的阶段之中,其必要的劳动时间内需创造的价值货币,由生产资料转化的价值、工人进行体现,指从签订合同开始时间到完成合同的所有生产成本的总和,包括职工工资、材料成本、零部件费用、工程机械租赁费、项目部组织管理费以及购买其他资源的费用,但除去税费、运营费以及所有建设项目的非生产性支出等,都是审核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综合标准。根据最新相关的准则,建设项目成本包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机械使用成本、间接成本和其他直接成本,从当期损益中除去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他们并不算作建设成本。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就是建设施工项目成本分析,即说明变化的情况及其原因。目前,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定义还不太规范,因此,实施建筑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体系是为了将项目成本的控制进行有效管理,不是单一地对某个方面进行管理,管理讲究全局性,需要将各个方面整合为一体,比如实施管理的对象、成本内容、预防措施及体系、开展项目主体、实施管理方法、整合信息资源的软件系统,建筑实施项目是有着成本管理体系的项目,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相关的体系是依据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作为实践思想,其目的是对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将方法、成本分析、信息系统、内容、措施体系和优化主体等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

1.2精细化成本管理

精确化思想贯穿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整个过程,即先细分成本,然后再逐步实现标准化和精细化的管理过程。管理的整个过程包括成本的分析过程和对绩效考核、预算、成本控制等内容。针对现在的市场环境,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生产成本因为使用精细化成本的管理方法而大幅降低,从此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放在首位是放弃原来粗放的管理理念,即核心是转变管理观念。当今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以往的管理方式不再适用,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模式做出改进,科学的管理理念让企业的运行更加系统及集约。精细化成本管理的范围是企业的所有活动都归到成本管理内,是对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动态过程,可以通过科学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控制,进而对事件的前、中、后提供可靠的成本控制。此外,“以人为本”也是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核心思想,实时关注企业员工的迫切需求,调动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员工加入成本反馈和改进、成本预测、成本数据统计,提升员工的参与感,体现他们的价值。

2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成本管理意识

截至目前,在建筑行业的施工项目中,有很多企业的项目实施存在资源不易优化、核算主体乱、成本控制不精确等成本管理问题,即仍然沿用过去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有的施工企业为了取得中标的机会,盲目降低投标价格,不重视成本预算方面的内容。另外,有的施工企业追求工程利润最大化,维护企业利益,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而不择手段,因施工阶段出现偷工、减料、材料质量不合格等现象,导致整个项目质量不如人意,验收不过关造成二次返工。在经济效益方面,由于项目实际发生的造价通常不能低于投标价格,否则施工单位存在经济亏损。个别施工单位在项目实施阶段对成本的控制实行了管理,但是因为实施管理的对象未明晰,职责未进行分工,使得项目人员未合理配置、机械未得到有效利用、材料未被合理规划;项目的合理开展需要科学的管理体系,控制项目成本、把控项目过程有力保障项目的质量及规范。

2.2建筑单位实地考察不足

在工程项目设计建筑期间,不仅要研究当地的地理位置对于施工现场是否有影响,还要了解影响施工现场的因素,如自然气候、地质特点等,这将为设计出最优的施工方案打下基础。并且实地考察能将得到的数据和资料提供给工程项目的设计,但实际上并没有引起大多数施工单位在这方面的重视,甚至设计工程项目时并没有实地考察,造成设计方案不能匹配上实际施工条件,延误工程工期,增加工程造价。

2.3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效率低

我国建筑企业对成本管理的工作没有引起重要,当前建筑行业的部分企业其管理方式落后,缺乏控制风险意识及管理优化理念,使得企业在项目管理阶段没有预防风险的机制、控制成本预算的方案。虽然部分施工单位了解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但是执行力欠缺、专业性不足,成本管理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增加了建筑工程造价超出预算,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了损失。此外,通常成本与企业财务部门有着紧密关联,但由于项目实施方在项目施工阶段不专业、效率低,将成本低效管理归咎于财务预算等部门,思考角度的不同、信息沟通的断层导致成本未能有效控制、资源未能优化配置。

3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对建筑企业产生的经济效益

3.1合同履行时实施精细化管理

项目实施需要改进管理方式,合同是项目管理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方式之一,根据合同对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进行考核,对该项目涉及的单位进行监督,如设计、施工及监管。虽然合同因素对建设工程造价的影响相对不大,但如果不重视合同因素,对工程造价影响可能是不可预测的。合同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之一。合同管理体现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报价、谈判、合同修改和索赔。投标报价的编制和合同格式的选择都属于成本管理的范畴。首先,要确定合理的投标报价,合同形式选择要慎重,明确列出合同条件、双方的权责和事故应对措施,从而提高合同签订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合同条件缺失对建设工程造价的影响。其次,工程建设存在成本风险,为避免风险的增加,成本能够得到把控,工程造价预算合理,相关赔付内容会呈现在合同中,需要慎重审阅合同条款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我们应该预先想好相应的措施。最后,对于合同中所有工程费用不包括的意外费用,应写明相应的处理方法,并明确各方需要承担的责任,以防止双方利益的损失。

3.2施工准备阶段实施精细化管理

对于成本管理工作建筑工程项目没有引起重视,成本控制意识在工程项目设计时期的缺乏,基本上都是马马虎虎,能应付得都应付就算完成工作,对设计工作者的要求不按高标准去配备,更不去考核设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在进行建设工程设计时,设计单位没有重视建设工程造价的影响,只强调了施工安全和施工技术,导致额外产生了非用于工程建设的支出。工程实施前期,首先,现场施工情况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检查,地质、环境是否符合实施条件;然后布局地下管网信息,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项目实施阶段需要专业人员对实施内容进行精细化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减少非必要的成本。建设项目的合同内容需要细化,对合同内容不可行的进行改正,遏制浪费行为,并编写相应的处罚措施。施工项目管理人员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意识,施工单位的收入效益与项目施工周期、项目施工验收质量紧密相关。因此,在项目初期筹备期间,工程设计施工图纸要仔细审查,并对比勘察资料、现场实际情况、设计图纸。重点是分析建设项目的施工条件、地质条件及周边情况,并与甲方、设计院一起进行图纸会审,保证设计的准确性。组建项目管理机构,制定项目管理体系和考核体系,保证项目管理的正常运行。施工前管理阶段对项目管理整个过程相当关键。因此要注重施工前管理阶段,施工单位编制和细化项目部制度,形成各项责任制,为了顺利、快速地开展项目的前期管理工作,必须逐步整合企业内部的工作管理流程。按照施工管理前期制定的项目组织管理结构,按照施工阶段和立体特征,完善施工质量、进度合理、安全管理的相关体系,明确项目管理责任体系,将责任目标分担到个人,逐步建立改进体系。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执行,形成有反馈的管理圈,使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此外,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组织有关会议和相关报告等沟通方式,实时对项目实施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进行记录,让组织管理发挥作用,及时对项目偏差进行纠正,排除相关的障碍。组织沟通包括相关单位之间的协调和自己内部定期沟通交流,及时掌握企业团队和小组的运行动态,协调团队和小组之间的操作问题。总之,施工组织协调精细化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建立完善相关的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形成连续不断地改进反馈管理模式,使组织协调的相关内容尽可能扩展到项目管理的下级。施工组织协调的主要内容也包括资源协调管理。改变以前粗放型的资源协调管理。由于缺乏细腻,“多不如少”的做法成了例行公事,这就导致了无效占用和资源浪费。就要运用实时生产与准确计算、批量进场相结合的理念进行资源协调的精细化管理,对施工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力求精益求精,同时注意更新施工工艺,完善施工资源管理控制要素,增加现场检查,增强半成品、材料、设备的存储管理,努力杜绝浪费,力争没有库存、没有浪费,同时,要注意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教育,提高工人素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返工率。

3.3监管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

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监督是不可缺少的,每个节点的管理精细化。管理奖惩有度,利用合同要求的标准检验监理单位开展的相符性,若有出入,应当结合现有状况做出奖惩,确保监理单位的人员有序开展工作。此外,为了让监理单位的方案进行有效管理,由专人在监理单位参与指导,实行考查,针对质量制定科学的考核管理方案,实时督促部门的工作内容及进度,并且定期检查他们的报告,检查他们的工作情况。采用目标管理,对施工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分解,并自上而下分配到每个部门,最后将责任分配到每个具体的施工人员上,编制成目标管理体系,根据此体系签订书面文件,并以签订的书面文件的要求,检查实际完成费用是否达到目标要求。同时,对成本目标的达标率和完成率进行考核评价,对优秀完成任务的,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从各方面降低成本。同样,考核也要针对施工人员。企业在与施工人员签订合同时,应根据进度计划,明确主要材料的损耗率,以及每个时期材料的总损耗率,特别是水泥、钢材等主要材料。在公司以工程完工和工程款结算为基础,制定工程完工决算,并据此评估完工成本,完工成本评估后,得到了工程的整体完成情况。成本责任完成情况的评估应包括为对项目经理的评估和对各中层管理人员的评估。公司对项目经理的考核主要是成本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成本计划制定和实施、成本管理责、权、利相结合原则的落实上。结合各部门管理人员的考核指标,对其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比如,物资人员要注重物资采购的及时率、差错率、合格率;技术人员要注重运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成本的效果。制定考核制度时,注意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对称性,注意确定的奖惩数额;注意激励制度的透明化,以促进和警示员工。

3.4 建筑材料实施精细化管理

原材料作为建筑工程的主要成本支出之一,约 占总成本的一半以上。因此,建筑材料的管理进行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一定要引起重视。施工中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对建筑材料的使用进行检查、审核,按工期计算各施工阶段的建筑材料需求量,制定合理的建筑材料定额制度,减小材料浪费发生。针对材料采购,对于使用量大的材料采取集 中 批量购买使采购的材料成本降低,同时,施工单位要让施工进度与物资供应商的物资库存的情况实时更新,使采购过程中传递的有误信息减小,从而保障材料的供求关系平衡。在物资保管方面,制定了现场物资保管管理制度。施工材料到达后,相关人员按照现场安排和材料种类,确定存放位置和存放方式,针对材料因缺乏管理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可将相关材料放置于事先划分的地方,进行科学的管理,避免存放、分类混乱,充分体现妥善保管、方便使用的原则。针对物资供应情况,我们编制全面的领料方案,严格遵守定额要求使用。由上级领导签字确认后才能对超出部分进行领用。此外,要让有关人员了解建筑材料的损耗,找出其损耗的原因,并分析相应的方法,对责任人进行考核。针对用料过程,有关项目负责人按照施工进度需要控制用料,监督指导工人用料,保证材料的定额,禁止浪费。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技术,要 确 保 工程质量,还要节约材料成本,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完善节约奖励体系。

4 结语

共享经济管理范文4

关键词:共享经济;人才管理;探讨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人们的经济生活步入了共享经济的新模式,比如滴滴打车、共享单车、共享篮球等等,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极大的便利。共享经济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资本是集体的产物”为理论核心,通过现代化技术,使资源实现共享和流通,并实现优化配置,使得大众得到实惠。共享经济解决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产能过剩、供给结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而且还起到了激发社会创新热情的作用。同样,对于企业而言,共享经济背景的出现也引发了其在产业结构、组织构架等方面的巨大变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人才如何管理、如何发展、如何做到让“人才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这一中心思想在企业内部得以贯彻落实,这些都成为了管理实践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随着共享经济背景的规模逐渐壮大,企业在人才管理方面如何发展,如何利用共享经济带来的利益,如何在人才管理过程中构建出新模式等等,都值得探讨。

二、共享经济的内涵

国内外学者对共享经济的内涵界定不尽相同,但是供给方、需求方以及第三方平台作为目前共享经济的三大主体,已经得到大部分学者的认同。首先,就供给方而言,我国的共享经济模式已经发展为个体供给方和企业供给方并存的新模式,而非原来的单一供给方,比如滴滴打车,个体经营者提供闲置资源,出让产品使用权,或者企业以“类租赁”的方式提供产品使用权,比如共享充电宝等。在此情况下,个人经营者和企业共同作战,拥有了较大的市场容量,实现了资源利用率提升和获得收益的目的。其次,就需求方而言,虽然个体用户作为目前大部分共享经济活动的需求方,但是企业也是可以成为产品或者服务的需求方的。个体和企业作为需求方时,都不直接掌握资源的所有权,而是通过支付报酬,以共享的形式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权,这就不仅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提升了社会生产的效率。最后,就共享经济平台而言,“理性中介”就是共享经济平台在供需双方交易中扮演的角色,此平台应用通过整合闲置资源而获得的理性、客观的大数据,实现供需匹配,满足双方利益需求。平台在运营中对供需双方的评价是基于客观数据和科学的算法,而不加入个人情感,盈利模式也是采用交易提成以满足日常维护和固定成本的支出,实现三方共赢。

三、共享经济背景下企业人才管理发展趋势

1.企业人才范畴更加宽泛

在共享经济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不局限于传统经济模式下正式劳动雇佣关系下的员工,还包括非正式劳动合同的员工。比如,滴滴打车的司机,虽然并没有跟企业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但是他们利用闲暇时间通过第三方平台接单,采用兼职的方式获得劳动报酬。这些人跟企业之间是合作关系,司机获得报酬,乘客享受服务,第三方平台抽取服务提成,实现三方共赢。所以,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既包括签订签订正式合同的员工,也包括企业人力资源体系外利益相关人员。

2.团队边界模糊化

在共享经济模式下,员工的“部门归属感”并不是特别清晰,在不同的模块之中,员工的差异性和胜任力划分也不同,这种模块划分模式只是为了方便区分员工不同的工作能力,而非局限性的行政管辖。企业根据员工的胜任力来选择不同的工作任务与之相匹配,组成临时团队,团队成员之间可以共享资源、通力合作完成分配任务,从而避免了团队成员之间来自不同部分竞争的限制。

3.绩效评价体系市场化

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企业员工的薪酬发放是以绩效考核为标准,这就存在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是用户,而绩效考核者是企业负责人,消费者无法直接参与到绩效评价中,影响了绩效考评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而在共享经济模式下,员工的绩效评价是以市场为依据的,将传统的考核和结算职能交给市场,由消费者根据自身体验对服务做出评价,而第三方平台则利用汇总的消费者评价的大数据处理技术,进行考核和结算的新职能。所以,在共享经济模式下,就能够做到资源提供者的信用、态度、品牌等在市场中直接接受考验,以利于形成优胜劣汰、改善服务质量的良好局面。

4.人力资本提升定向化

员工培训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此,员工的教育培训应该作为企业一项长期开展的活动。在共享经济模式下,由于宽泛的人才范围和模糊的团队边界,使得培训成本大幅提升,所以,人才培训应该追求定向化,也就是在保证基础培训的同时,还要细致分析员工完成工作任务所具备的能力特征,针对这些员工集中定向培训,进而提高员工培训与任务需求的匹配度。

5.人才管理信息化

第三方共享经济平台作为共享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越来越宽泛的人才结构和市场化的绩效考核评价。其一,借助互联网的信息管理平台,使得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采用在线管理的模式,方便管理者调取被管理者的资料信息、资源状况、服务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确定管理方式。其二,第三方结算平台可以助力于绩效考核的市场化,另外,互联网的结算平台也能够为薪资结算提供安全性保障和加强三方之间的信任感。

四、共享经济背景下企业人才管理新模式的建立

1.严格的规范制度

共享经济模式下,企业人才范畴更加宽泛,人才构成也比较复杂。管理者就需要通过共享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来获得被管理外部利益相关人员的信息,这种情况下,虽然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人员没有签订正式的劳动雇佣合同,但是这部分人员也能够代表企业的形象,所以,企业应该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起到在员工筛选、信息审核、绩效考核、薪资发放等方面把关的作用,再结合消费者和市场评价,规范人才管理。

2.优化整合企业外部人才

企业做好外部利益人员的优化整合工作的结果就是“外部利益相关人才供给、企业搭建平台、消费者满足需求”的共享模式的建立。而外部利益相关人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实力,所以,企业应该加大力度吸引那些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加入外部利益相关人员体系,实现“海量”的外部人才库,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3.建立需求导向性人才培养模式

在共享经济模式下,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就成为了企业的必须品。对于企业内部人才培训而言,要想打造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队伍,就必须对一些专业技能强的人才进行集中、定向培训,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提升单兵作战能力和集体协作能力。而对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人员的培训而言,企业则需要制定统一标准,为这一部分人员提供标准化培训,让他们在直接面对市场的活动中能够提供优质服务,与消费者打交道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注重文化引领

共享经济模式下人才范畴更加宽泛,人员构成更加复杂,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如何保证各方面的或者稳步有序进行,就成为了首要问题。而塑造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就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用文化引领企业内部人才和外部利益相关人员,提升这些人员在同一企业文化背景下的自觉自愿精神就成为了重中之重。要将提高员工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培训的重要内容,让他们明确的知道自己的形象代表企业的形象,要在工作礼貌用语、仪容仪表、服务标准化等方面有打造企业形象的责任意识,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参考文献:

[1]于晓东,刘荣,陈浩.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索:以滴滴出行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6):6-11.

[2]段晓鸽.分享经济背景下企业人才引进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4):36-37.

共享经济管理范文5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经济分析;应用研究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客观因素比较多,再加上工程施工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工作比较多,诸多企业工程项目沿袭的是施工技术模式,但是很少从经济分析角度来选择消耗率最低的工程建设方案。当前我国的技术经济分析处在初期发展阶段中,因此还不能被高效率地应用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去。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同时,需要根据我国的工程项目基本特色来不断改善,将实际与理论互为结合,保证技术经济分析方法能够被切实应用到工程项目工作中[1]。

一、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一)技术经济分析理论

技术经济的基本概念就是讲经济和技术互为有机结合。在工程项目工作中,其中最为关键的因子是提高技术,所谓技术就是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法,从而提高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社会技术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不仅仅是单纯指施工建设的先后顺序,因此需要用现代化的眼光来理解[2]。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之下,需要与现代社会的基础环境互为融合。在传统思想中,不难发现,经济不仅仅代表的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且更是将经济与工程互为联系起来。技术经济分析将上述两者互为结合起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之下,从工程项目管理的原始设计之上,将整体管理观念融入到经济观念中。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程项目的相关建设和发展,另外,工程项目会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力[3]。

(二)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技术经济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方式:(1)定量分析方法;(2)定性分析方法;(3)定量定性互为结合方法[4]。从定量分析方法角度来看,主要是通过数据来建立好相应模型来分析工程项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好施工现场模型,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相应的参考数据。从定性分析角度来看,尤其依靠预测工作人员的主管判断能力和丰富经验等,根据事情的主要发展趋势,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通过施工人员的经验来判断分析,最终能够推断出项目工程的质量情况。从定量定性互为结合方法角度来看,此种方法是一种较为完善的方法,从而提供相关参考数据,保证数据分析的全面性和正确性,采用先进的科技和思想理念能够清楚分析工程项目的基础情况[5]。

二、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意义和发展现状

(一)重要意义

建设施工是一种固定化的成品,需要充分考虑建筑材料的经济性因素。另外,建筑施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筑行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在投标竞争过程中,建筑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而获得相关工程项目,创造变更等管理方法。在管理过程中,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衡策,能够便于充分挖掘出盈利项目。

(二)发展现状

1.管理模式

在工期制定管理模式上,由于建筑工程对总体规划不够重视,所以制定的各种计划不够完善且主要依靠以往积累的经验,一旦遇到结构新形式问题时,大多数管理者均没有制定合适的措施和管理方法。在控制方面,由于企业内部缺乏相应的重视且缺少完整的控制体系,所以大多数人均依靠以往经验积累。在控制内容方面,由于大部分的检查工作代替了控制内容,所以只有等检查任务结束之后才能够进行事后控制。对于检查后的结果,不能只做定性判断,还要进行量化计算和统计数据分析,充分重视事前和事中控制。在材料采购方面,由于现阶段所采取的采购方式大多采用的是批量化且集中化的采购方式,项目接手之后联系好供货商,建立好稳定的关系[6]。由于缺乏灵活化的采购方式,大批材料购入数量太多,既占用了资金,又占用了场地,反而增加了采购成本。

2.技术应用现状

由于建筑行业是一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建筑工程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工序过于繁杂;分散性;施工人数过多;移动性[7]。我国的工程量达到世界之最,所拥有的图纸也非常庞大,对图纸进行组织、归档和使工作流程自动化等工作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技术经济分析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相关应用

(一)技术可行性分析

技术是工程项目的关键,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而言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的可行性进行相应分析,也就是对工程质量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工程质量包含的内容:(1)产品性能;(2)工程技术。因此,需要全方位地对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可行性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等进行综合分析,再确定好投资的范围和投资目标,在工程管理中需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来确定工程项目的主要投资方向。(2)对技术的可行性进行论证,需要通过综合化的计算来考量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再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法,满足实际施工发展需求。(3)确定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技术,不要突破施工人员已经掌握的技术资源条件,最终保证好实际施工的可行性。

(二)经济合理性分析

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分析经济合理性能够对成本进行相应控制。在工程项目的成本内容方面,对施工管理费用和人工技术费用等进行分析,全面考虑好所需要的成本条件,充分考虑成本的每一项费用是否合理,合理控制好每一个环节的成本[8]。在技术经济分析方面,分析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情况,再结合施工技术的实际成本,判断出成本的支出是否合理,从而保证工程项目成本是否合理。

(三)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对工程项目的盈亏状况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对预测项目的亏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需要及时调整好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情况,对人员的合理分配和成本控制等进行相应调整,再提高施工方面的技术和质量。

(四)项目方案分析

设置好施工成本的参数,再根据工程项目来分析参数设置是否合理。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在施工技术方面和施工范围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需要适当调整好施工成本参数。对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工程方案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工程项目的盈利亏损状况;(2)影响工程项目方案的影响因素。工程项目方案为实际施工提供相关参考数据,其效益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所以要深入分析工程项目方案的影响因素,从而加以控制,充分保证项目方案的经济效益。在技术分析方面,确定好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等,在合理情况下降低施工成本,能够进一步保障工程管理项目。

(五)以质量为中心

工程项目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质量管理,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是否为精品。工程项目所涉及到的材料比较复杂,在质量控制方面需要抓紧细节,实现工程质量化。因此,需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根据工程的质量目标来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指导。另外,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对原材料进行质量管理。树立精品发展理念,严格检查相关制度,确保每一道工序能够按照相关规范来进行操作。对于细节之处的处理和成品保护,对不同材料的做法和质量等进行明确对顶和处理,在细节之处体现着施工整体水平,做到精细操作。

(六)项目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在项目决策阶段中,技术经济分析是项目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我国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需要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性提出更高要求,在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项目方面的决策,最终确定好合理的投资方案。合理选择好工程的具体规模、技术方案和材料设备方案等,能够大幅度控制好工程造价。在项目设计阶段中,对技术经济分析能够为项目设计提供好重要依据。在设计阶段中,以编制审核的工程概算对设计方向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使得造价人员和设计人员能够互为配合,协同做好技术经济分析,使得技术和经济能够和谐统一。在招标和投标阶段中,技术经济分析是其重要依据,招标和投标单位要对工程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好合理的招标和投标策略。招标和投标水平直接影响到后续工程的相关建设,结合项目的基本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招标方案,对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因此对工程项目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技术等进行管理能够保证技术分析的全面性,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柳福胜.技术经济分析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5).

[2]孙海洋.浅谈技术经济分析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15,(48).

[3]王宝慈.技术经济分析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6,(7).

[4]王传辉.解析技术经济分析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6,(11).

[5]赵景顺,杨雁钠.技术经济分析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6,(14).

[6]张天旭.技术经济分析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四川建材,2015,(4).

[7]王志红.工程造价管理中技术经济分析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34).

共享经济管理范文6

【关键词】项目建设;工程经济管理;防范风险对策;建筑企业

1项目建设工程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工程经济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对项目建设工程中的风险进行分析、控制。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会有许多复杂的风险产生。重视项目建设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分析,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这些风险,可以提高项目建设工程的安全性,保障建筑企业的发展。

2项目建设工程经济管理存在的风险

2.1在招标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目前我国的对于项目招标过程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善,这导致了招标过程中的风险。建设公司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施工公司为了能够中标、实现经济利益的增加,都会使用一些不合理的方法。这导致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一些工程款项不能及时落实,造成项目建设无法顺利进行。

2.1.1投标时给出的工程量不符合实际

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繁荣,很多建设公司对于项目的设计方案还没有规划好,许多地方都没有完善,就开始迫不及待地招标了。这导致施工公司在招标时制作的工程量与计划不能顺利将项目建设完成。在施工中,一些施工任务、设计图才开始下发,并且这些新的任务与之前的大相径庭,会增加很多工程量,同时施工所需要的金额也随之增长,这造成一定的风险。

2.1.2报价理解误差风险

在招标过程中,建设单位给出的招标文件不包含一些技术的基本规则以及计算工程量的原则。施工公司自己计算项目建设工程中的工程量与建设公司不一致,会有相当大差距,这导致了双方对于报价的理解误差,产生风险。

2.1.3不正当降价竞标风险

目前,关于我国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发展成熟,相关部门对于建设公司的审查管理存在漏洞。而建设公司秉持着招标的目的就是压价的观念,在招标过程中对施工单位施压,让施工单位用不合常规的计算方式来确定工程量并且经常让施工公司垫付项目建设中所需的费用。而一些施工公司由于不想让施工设备和员工有空窗期,也会被迫通过降价的方式来促进中标。这些情况阻碍了施工公司的发展。

2.2签订合同中存在的风险

在项目建设前,施工单位会结合各种情况综合考虑,估计项目建设所需时间以及每个阶段所能达到的目标。不管是施工企业还是建设企业在签订合同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很多建设项目工程合同对于施工中采用的材料、施工时间以及施工期间的安全管理等没有明确规定,存在较大漏洞,这导致项目建设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产生。

2.3施工单位的组织设计技术风险

施工单位在项目建设前需要做好相关的设计,但由于有些设计人员的经验不足以及不够重视,会存在设计的内容不合理等情况。这可能导致在施工过程中,设计方案的多次修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及施工周期延长。2.4其他风险除了以上风险以外,还有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有限,无法完成项目的建设以及管理的风险。以及无法正确选取施工设备,严重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风险。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一些目前人力无法改变的风险因素:洪水、台风等天灾风险,资金不足、通货膨胀等经济风险,法律制度改变、战争与动乱等政治风险。

3应对项目建设工程经济管理存在风险的防范策略

3.1严格把关投标过程

施工单位在确定投标价格前,应该考虑单位的综合水平,对项目建设所需成本进行严格精密的计算,对设计方案能否实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在竞标中,不能为了中标就盲目压低价格,应该对成本做好细致的估算,以免后期影响项目建设。同时建设单位也应该和施工单位一起对招标过程合理控制,确定彼此需要承担的责任。

3.2完善合同内容

在双方单位签订合同前,应该对结合市场对合同的内容进行审查。并且应该对其中的内容都了解清楚并且同意其中的条例后,再遵守公平公开工作的原则,签订合同。并且签订合同后,如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不同意见,应该按照合同修改相关内容。如难以协调,也可以遵照合同进行经济索赔。如果后期工程合同出现变更或者解除,必须依照合同规定来区分双方应该承担的责任。

3.3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为了提高项目建设的施工质量,参与项目建设的人员需要做好及时而有效的沟通。虽然负责的分工不同,但也应该对其他人的工作内容和性质有了解,避免出现沟通中的理解误差影响施工进度,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合理利用这些防范策略可以有效减少项目建设工程经济管理存在的风险,妥善处理涉及的各种问题,提升项目建设工程经济管理的水平。对于项目建设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风险充分重视,及时制定切实有效的防范对策可以使我国的建筑企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明.建设项目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8,No.484(14):38+51.

[2]杨君,裴旭东.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信息记录材料,2017(7):54.

[3]莫雯兰,李世峰.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问题及防范对策[J].江西建材,2016(8):252.

共享经济管理范文7

关键词:工程经济;经济管理;风险因素

0前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家建设领域的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各个城市内部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于建设工程中,建设企业之间、建设团队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如何在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基础上尽可能降低项目建设成本,是工程经济管理团队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1]。

1工程经济管理的影响因素

1.1外部因素

项目在开展建设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比如施工地质条件、气候因素等,都会给项目施工质量、项目施工进度以及项目施工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如果从经济方面反映,就是项目施工成本的明显增加。另外,项目开展建设的过程中,政策因素也不容忽视,地方城市一旦新出台政策,那么项目势必会面临调整,一旦发生施工技术、内容等方面的调整,就会对整个项目的工期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项目开展建设的过程中,人力以及施工材料成本的增加也会导致工程经济成本的上升,总之,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外部因素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所以工程经济管理工作大多针对内部因素而开展。

1.2内部因素

管理系统对工程经济管理的影响较大,在我国范围内,虽然整体规范已经较为完善,但是细节方面的管理还是缺少相关规范,使得项目在开展建设的过程中,团队对管理体系不够重视,过于追求结果,没有切实落实好项目管理工作,甚至有些团队为了追求私利,在项目开展建设的过程中,故意利用管理体系的漏洞,最终导致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的保证[2]。对于任何一个项目来说,施工进度、施工安全以及施工质量之间的平衡也会对工程经济管理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在开展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的是项目质量和施工安全,因为一旦发生返工或者事后补偿,费用会高于事先投入的措施费。项目进度也会直接影响项目的成本,只有保证施工进度,才能在加速资金周转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人工机具等费用的支出。但是施工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以牺牲项目施工质量来追求项目施工速度是最不可取的做法。

2改善工程经济管理的办法

2.1完善管理体系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只有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有效保证项目管理效果,合理配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资源,从节能开始,进一步达到项目工程经济管理的目标。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组织混乱的情况,必须保证管理体系符合工程项目的规模,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督,保证责任到人。建立并完善考核措施,加大执行的力度,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在考核工作人员的过程中,需要将考核与薪酬绩效结合起来,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制定合理的奖励机制,选拔优秀人才,进一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最后,编制和项目相匹配的程序文件,保证该程序文件可以涵盖各项细则。

2.2开展综合管理

所谓综合管理,其实就是保证项目的各项工作可以更加协调地开展,采取有效的方法,保证各项资源要素和管理对象之间相互匹配,进一步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3]。开展综合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各项资源要素和管理对象之间可以达到动态的平衡。比如对于项目进度、安全、质量以及成本四个方面的要素,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想要提高施工速度,必须增加人员机具,这样一来,项目整体成本就会有所增加;过于追求施工速度,可能不能保证施工安全,甚至反而会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所以,在开展项目施工之前,必须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若干方案,然后通过比对分析选择最为合理的施工方案。

2.3推进团队建设

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来说,其经济管理工作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想要提高经济管理工作水平,不仅需要专业的施工技术,而且综合管理以及团队和员工的工作意识也是不可缺少的,另外,管理工作者还需要掌握相应的财务法律知识。因此,作为施工团队必须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团队责任意识,保证其可以在施工过程中相互配合;对企业所有工作人员开展关于工程经济管理方面的培训,帮助员工树立起重视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的意识[4]。改善团队和员工的工作意识和态度,加强成员收入和工程项目目标的贡献度之间的联系,进而打造一支会经营、懂技术、善于管理的项目团队,推动工程经济管理工作和谐发展。

3工程经济管理风险解决办法的应用

3.1案例概述

德荣医疗智慧物流产业园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项目占地面积约为42196.40m2,总建筑面积约94727.51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301508m2,地下室建筑面积11712.43m2,德荣医疗智慧物流产业园主要由1#栋高层仓库、2#栋多层仓库、3#栋配套用房(员工宿舍)、4#栋钢结构立体库、5#栋多层仓库、6#栋多层仓库等建安工程项目组成,其中4#栋仓库为24m大空间钢结构立体库,5#栋采用无梁楼盖新技术新材料施工工艺,6#栋仓库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

3.2风险因素分析

首先,将该项目的经济净现值指标当作随机型连续变量,那么会对该工程经济效益总投资造成风险的因素主要为:财务基准折现、施工合同签订、材料价格、政策调整;其次,依据风险树思想,合理组合各个系统的风险因子,最终得出该工程项目的风险组成。关于政策调整,本文涉及项目为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关于经济适用房,我国针对设计图纸、房屋建设结构以及户型设计方面都具有十分严格的要求,所以,在开展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国家一旦出现政策的调整,那么项目的实际建设也会发生调整,最终就会影响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同时,在项目开展建设的过程中,施工材料价格的上涨也会对施工效率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项目施工区域的拆迁安置费用不断变化,在拆迁过程中,个别不配合拆迁工作的情况存在不仅会对整个项目的施工效率产生影响,而且会导致项目的额外成本大增。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如图1所示。

3.3解决办法

首先,由国家政策调整所导致的经济管理风险,作为企业应该设置专项储备基金,用于风险过失所导致的损失;其次,由原材料价格商行所导致的经济管理风险,作为项目施工企业,在预算阶段就需要针对施工过程中需要应用到的材料签订前期供货合同,将成本控制在规定的限额范围内;再次,有安全事故或者质量故障所造成的成本风险,作为施工方应该综合考虑各个施工环节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点,做好数据库系统的设置,保证可以更加实时地对各个环节的成本费用支出进行监控。通过全面的评估工程质量和成本控制工作,明确施工质量和成本控制之间的平衡点,进而有效避免误工、返工和资源浪费等情况的发生。以保证项目施工质量为基础,施工企业还应该设置好新型动态成本控制体系,提高工程经济风险管理水平[5]。在运行新型动态成本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在开展正式施工之前,施工方可以将成本控制任务展示出来,明确划分好各个主体的责任,另外要严格验收标准。最后,关于拆迁安置费用所造成的经济管理风险,作为企业必须成立专门的组织协调人员,充分利用法律条款,做好安置和处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流程图见图2。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数量和规模都在与日俱增,在开展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建设企业必须建立并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建立专业的施工团队,通过开展综合管理,避免不合理费用的支出,保证项目收益的同时促进项目可以顺利有序地完成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虹霞.影响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因素分析与应对策略[J].居舍,2020,40(33):133-134.

[2]黄曦霈.工程经济管理风险与防范策略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0,43(6):210-211.

[3]雷飞.试论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21,28(27):91-92.

[4]侯恩端.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20,26(21):19.

共享经济管理范文8

关键词:国际工程;资金管理;瓶颈;解决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中国企业构建了全方位开放的发展新格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为了实现变革创新和长远发展,选择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国际形势必然比国内复杂,不论是环境变化还是资金管理,都存在更大的挑战和风险。本文在充分解读国际工程项目的具体含义的基础上,分别分析国际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的瓶颈,并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切实落实资金管理相关工作,以期帮助企业尽可能地规避风险,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际工程项目概述

国际工程项目是显著特征即为国际性,它是面向国际进行招投标的工程项目,是国际劳务合作的一种方式,包含国际工程咨询和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工程项目因其国际性而衍生出四大特点,分别为:合同主体的多国性、货币和支付方式的多样性、规范标准庞杂且存在差异、国际政治和经济影响因素的权重增大。国际工程项目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政治环境,相比于国内工程项目,国际工程项目的涉及面更为广泛,资金管理工作的难度更大。首先,国际工程项目涉及出口退税收入,根据国家政策明确规定,国际工程项目中运出境外的设备、材料、机械等货物,在报关之后可以向相关税务机关部门申请出口退税。其次,国际工程项因其空间范围的扩大,必然涉及到跨国运输,跨国运输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国际项目工程来说,造成了诸多的不便,尤其是原材料的供应。除此之外,国际工程项目应遵循工程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法规、经济政策,接受汇率变动和政治环境带来的各项影响。

三、国际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的瓶颈

(一)外币资金的复杂性

国际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工程款的支付方式也各不相同,可能来源于业务所在国的国家财政拨款、私人资金,也可能由国际多家金融机构,按照原先商定的支付比例进行组团支付。来源渠道和支付形式的多样性,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受到国家外交关系的重要影响,导致工程款拖欠甚至拒付等问题出现,因此,外币资金的复杂性是国际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的重要瓶颈之一。

(二)资金币种的多样性

国际工程项目的合同主体具有多样性,导致项目资金的来源也是多种多样,难以形成币种的统一,一个工程可能涉及多种币种,如人民币、美元、欧元等,外币资金的多元性增加了资金管理的难度。

(三)外币资金的风险性

国际工程项目涉及除人民币以外的大量外币资金,尤其是在原材料采购环节,往往是在国内采购,通过跨国运输的方式运送到国外,在这个交易过程中,通常以美元、欧元等外币来兑换人民币,一旦出现汇率波动,就会产生巨额的汇兑损失。同时,国际经济形势波动不定,不同国家的市场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国际经济、政策等客观因素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国际项目工程资金管理的风险性,形成资金管理的瓶颈。

(四)外币资金的双管性

国际工程项目受国内和国外的双边管理,资金流动也从国内调拨到国外,国际工程项目在境外执行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外相应的法律和管理制度,当项目资金在两个国家之间流动时,就必须同时遵循国内的规章制度和国外的外汇管理,这种双重管理的资金流动,无疑加大了国际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的成本和难度。

四、国际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应对策略

(一)做好项目调研,规避资金风险

国际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在境外执行,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汇率变化、法律法规、经济政策等,这就要求企业在正式签订国际工程项目相关合同或协议时,应该切实落实项目调研工作,全面收集项目所在国的经济政策、外汇管制、税法内容以及银行结算等方方面面的规章制度,通过第三方调研机构提前介入项目所在国进行前期调研,根据专业人士或专家的意见,对国际工程项目资金管理进行到位的风险评估,尽可能地减少因政策变化、汇率波动等客观因素导致的资金损失。

(二)科学编制全面预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编制全面预算,对国际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财务部门等相关管理人员应就工程项目展开各方面的全面预算,避免预算上的疏漏,根据编制的全面预算对国际工程项目资金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并切实落实到与工程项目相关的各个部门当中去。全面预算包括采购预算、人工成本预算、运输成本预算、收入预算及现金流预算等,它是财务管理的重点与核心,也是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的中心,项目资金管理的相关人员应加强对全面预算的重视,做好资金的合理安排和规划。

(三)提高专业水平,加强资金集中管理

国际工程项目资金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专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技能锻炼,使他们能够具备专业的评判能力,深入了解和把握外汇走势,预测汇兑波动的态势,选择有利的外币支付方式,规避资金风险,降低成本损耗。另一方面,条件成熟的企业应加强对资金的集中管理,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通过银行网络是想对项目资金的集中收付和净额结算,打通项目资金双向流动的渠道,实现对项目资金的统一运营,形成外汇资金池,避免因境外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等客观因素导致的经济损失,为国际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五、结语

国际工程项目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波动的经济环境,企业在实行“走出去”发展战略时,应充分了解并学习境外的法律法规,明确国际工程项目和国内工程项目的不同之处,在国际工程项目正式启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落实市场评估和风险评判等相关工作,提高国际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的专业水平,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雪亮.国际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的瓶颈及应对策略[J].西部财会,2017(4):35-37

[2]丁世礼.国际工程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7(15):77-78

[3]李洪英.浅析国际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J].商业经济,2017(9):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