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控风险点范例6篇

质量管控风险点

质量管控风险点范文1

关键词:项目管理;质量风险管理;风险控制;项目进度管理

项目管理是企业为了实现大型工业化目标,对所属资源进行重新布局和整合的经营性活动,为企业的战略发展创造良好内部环境和外部格局提供了有力保障的管理活动,对推进企业良性发展起着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项目管理是融合制度创新,方法创新,质量控制创新的的实践经验和验证要素,是充分体现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的管理集成活动,整个过程也是质量控制的管理对象,而管理活动和质量控制活动的有机融合,才是项目管理有效性的具体保障,项目管理的前瞻性和对工业化过程的指导性特征,更进一步的对整个项目管理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更高的要求,尤其重要的是在项目管理活动中风险控制对于项目管理活动的预判性和风险影响性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针对项目管理的特征,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和总结,以达到持续有效改进的管理目标。

1质量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活动的表现特征分析

质量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是对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对风险的识别、衡量、控制以及评价的过程。质量风险评价是风险管理的前置性工作,是对于在管理活动中所有不确定的可能导致损益发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对起影响性进行评价的过程,对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能够起到分析,评价和行动指南的作用。质量风险管理质量风险管理是一个组织机构为识别、量化和降低会影响质量的产品、操作、供应商和供应链的风险而创建的合作解决途径,其集合了领导力、业务流程、文化和技术能力。通过对上述概念与项目管理概念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其共通性:二者都是对现有管理能力和管理技术的具有整合作用,只是质量风险管理是管理方针,质量体系要求和实践活动经验的文件化体现,而项目管理工作则更多的体现了对管理活动目标和实质性的资源的整合。而对于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而言,质量风险管理贯穿始终,并能够以体系性的指导模式对管理行为和评价体系施加影响,并对活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2质量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活动中的表现方式

质量风险管理用来分析、评价和控制管理活动以及由此衍生的所有活动过程各个周期的风险。被前瞻性以及回顾性地应用在管理活动当中,是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特征和主要出发点,质量风险管理是用来识别、评估和控制质量风险的一个系统程序,它可以知识和工艺的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控制应与最终保证质量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的目标相关联;质量风险管理过程的投入水准、形式和文件应当与风险的等级相当,因此可以成为项目管理过程在方案论证过程中,进行项目工程分析和对策表制定过程中的主要应用目标和方法,同时应用质量评价过程方法论也可以反向的对目标确定方案进行论证和风险评估,所以质量风险管理方法在项目管理活动中的表现方式具有相互融合互相印证和相互检查的特点。

3质量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活动中的流程表现方式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指风险管理部门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故通过感知风险,了解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对项目管理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归纳,同时对在项目管理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表现方式进行预判,通过调查表和模式对照表进行分析,通过流程图过程分析找到各个管理活动中的潜在失效模式,为后续风险控制提供数据基础。风险衡量是以风险识别为基础蓝本,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归纳中介,通过行业经验和专业团队分析,对项目管理活动的重点过程,重点节点进行风险分析,协调项目各个资源的工作和时效性,采用定性或定量向结合的方法,确定项目影响重要度分析,并籍此做出风险控制能力和控制目标的预判。进而实现项目风险的节点和控制目标图,实现目视化管理和控制。风险控制,风险识别和衡量的最终目标是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已经预判和量化的风险目标进行规避和控制,以尽可能的减少风险损失,充分开展故障模式影响与危害性分析,并利用风险控制的经验,为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提供创造性的提高和借鉴。其主要目标是控制风险的发生概率,实现风险回避,通过提前的对策控制损失,对于已经显现的风险采用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的方法,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风险制度化审查和改进,对于风险的评估,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对风险的控制效果和风险本身所处的状态进行审查评价,是企业通过技术改进或其他措施降低风险,并上升为企业管理策略和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通过建立企业项目管理风险审查制度,对项目管理活动的控制目标和风险控制能力和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在管理各个阶段的偏差特点和趋势,对风险控制效果和改进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形成项目管理活动风险评估的制度化,建立企业项目管理目标管理的质量控制基础。

4项目风险控制的资源特征

项目管理是融合制度创新,方法创新,质量控制创新的的实践经验和验证要素,是充分体现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的管理集成活动,整个过程也是质量控制的管理对象,而管理活动和质量控制活动的有机融合,这一特征体现了项目管理活动的资源性特征,同样的道理,对于项目风险性控制单元来讲,也依然充分体现了这一资源性特征,对于项目管理活动不能不做翔实的分析,科学的加以利用和总结。明确的团队目标性,对于风险目标的构成和认识必须明确,包括了项目目标和风险目标控制的定性和定量目标都应当是明确的,实现途径和控制策略也是细致的和目视化的。精细化的任务分解是项目管理的主要工作方式,对于风险控制主要是体现在风控目标的对策和行动目标,采用甘特图是基本的控制方法,可以将任务分解成以子任务以及完成周期为代表的对策实现体系,明确各类任务目标、应用节点、交付物,以及检查体系等等能够对任务进行量化的方案和措施。项目资源的整合,按照项目管理理念,建立适合项目管理的运营团队是第一步,一般对于一个成熟的团队,自然是包含了有有时间保障且有能力执行的资源分配,并且各个专业的资源当然也是不可或缺的,在风控管理模式下的工作自然也应当吸收各个专业的精英,尤其是风控管理专家应当在团队中处于能够主导管理活动的地位。保障了资源的有效投入,加上科学务实的工作和方法应用,项目的科学性和效率性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优化资源配置策略,确定资源投入边界——KANO模型,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NoriakiKano)和他的同事FumioTakahashi提出的满意度+KANO分析,是主要的资源评价体系,对于充分的资源投入而言,工作时效性分析是评价,更是对持续提升项目管理活动的一种鞭策,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优化配置,是投入的资源精炼化,效益最大化。

5项目风险管理的突发事件控制管理

尽管对于风险控制而言,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对风险的预判和风险控制,以达到减小不可控因素的出现,但不可避免的风险事件也许会超过我们的预计,尤其是风险因素为自然因素的时候,处理突发时间就变成了项目风险管理的又一个重要课题,突发时间来源于人员变动、技术因素、客户需求变更或沟通问题等以上主要外界因素。项目管理团队建立之初,首先是要保障团队的专业性和项目分类技术的完整性,当然有条件的能够有后备人员当然是最好的,但对于一般公司,能够保持和外部相关专家的密切联系是解决人员变动的良好方法,这一不但可以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更可能保持技术的前置性和创造性,对于解决技术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保障充分的资源,充分体系项目管理,资源优先,资源优化的原则和团队目标。

6结语

项目管理系统,是依赖于计划系统不断进行的动态过程;通过计划编制和实施、计划调整再到计划编制这个不断循环过程,计划编制时必须充分评估风险的存在,做好风险控制工作,进度控制才能具有一定的弹性,以确保项目目标的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

作者:唐创新 单位:南宁燎旺车灯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质量管控风险点范文2

一、HACCP的基本内容

HACCP是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 的缩写,即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它是一个控制食品安全的有效方法,是食品行业一项国际认可的规则或技术,在国内外食品工业企业中广泛应用。食品生产企业可以通过使用HACCP体系,鉴别出可能发生问题的潜在环节,从而对食品设计和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来降低、甚至防止各类食品污染,保证最终产品的合格率。

HACCP体系是控制危害的预防性体系,它的主要控制目标是食品的安全性,并且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在HACCP的规则内容中,主要有两点可以被运用在制鞋行业的质量控制。一是进行危害因素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建立控制措施和有效检测。与其他的质量管理体系相比,它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影响产品安全的关键点上,而不是在每一个步骤都投入很多精力,这样在预防方面显得更为有效。二是HACCP体系具有较强的产品针对性。HACCP体系的建立必须考虑整个生产制造加工的过程,每个控制点的制定会因产品、制造过程、工厂而异;即每样产品、每个工厂运用HACCP原理所建立的HACCP体系各有其专一性。当产品或产品的任一工艺过程发生变化时,HACCP体系必须重新审核并做必要的修改。

二、出口制鞋行业风险分析关键控制点管理

(一)实施关键控制点管理的必要性

本文从HACCP的关键控制点理论引申出RACCP(RISK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的概念,即风险分析关键控制点。并将RACCP管理,即风险分析关键控制点管理技术,运用在出口制鞋行业中。

产品风险不同于产品的危害。产品危害是产品本身固有的属性;而风险则是指某种损失或危害发生的可能性。相同的出口产品面临的质量风险可能完全不同。客户的具体情况和使用目的、使用要求、使用环境各不相同,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不一致;产品有不同的用途和功能,其质量特性也不相同;质量要求是因时、因地而异的,人们对产品质量要求总体会越来越高,但在某一阶段总是有某一方面的特别关注。作为产品出口贸易首要解决当前客户重点关注的质量项目,即关键控制点。比如同一双拖鞋到不同的消费市场,出于消费习惯和法规要求,消费者关注点不同。到非洲,消费者关注的是产品的拉伸、耐摩等耐用性能;到美国,消费者关注的是它是否含铅;到欧洲,消费者会更关心它是否含镉。因此这双拖鞋在不同目的国的关键控制点分别包含了耐用性、铅、镉。满足目标客户的要求,首要必须消除关键控制点的质量风险,在此基础上兼顾其他必要的质量要求。

(二)关键控制点的确定

关键风险点是通过风险分析确定的。首先,要收集风险点,鞋类在产品设计、原料采购、原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生产过程中的各工序、包装、储存、运输乃至生产环境、生产设施等各个环节和方面,都存在影响产品质量的风险点,应全面收集。其次,要对各风险点对最终产品质量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影响程度的不同区分为关键控制点、一般控制点、企业基础条件等三个层次。

关键控制点:产品的关键控制点表示其一旦失控,存在不可接受的质量风险,必须要总是监控。它必须是客户或者政府部门最关注的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或者说是一票否决的控制点。如欧盟近期连续对皮质材料中的六价铬进行通报,涉及产品将强制下柜、召回。对类似政府部门(或消费者保护组织)和客户具有“一票否决”性质的关注点都必须纳入关键控制点。

一般控制点:即一旦失控,一般不会直接导致不可接受的质量风险,主要涉及产品加工过程、加工环境、员工操作、材料物性等,如几件衣服扣子钉歪了,几双皮鞋鞋底开胶了等等。

企业基础条件:涉及管理职责、设施、厂房、生产设备、仓库、过程控制、测量、分析、员工培训、企业质量文化(包括质量诚信)等,一旦某些点失控,一般不会导致不可接受的产品质量风险。

(三)风险分析关键控制点管理

上述三个层次的风险点都是必须控制的,哪一个层次的因素出现问题都会对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如企业的基础条件的提升是确保产品质量的治本之举。但是三个层次风险点的风险等级不一样,即一旦失控,会否直接导致不可接受的风险。因此对不同层次的风险因素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待,人力资源的平均分配或者动用对待高风险的人力、设备、检测资源控制一般质量项目都是不合理的。

高风险关键控制点的重点控制,如配备新的设备,熟练工人,专职检验员,制定专门的生产工艺或检验控制程序等,保质重于保量。一般控制点则采取较普通的控制措施,无需配置特定的生产、检验人员,无需制定专门的控制程序,保量重于保质。对基础条件,则可以着眼于企业长期的规划建设。以上便形成了企业实施RACCP管理的基本方法。

三、出口制鞋企业产品风险分析关键控制点管理的实施

RACCP管理的实施可以简化表述为:对出口产品的风险分析和对关键风险点的有效控制。

质量管控风险点范文3

1.1施工现场管理

为了保证油田地面工程施工现场的有序性,则可以采用以下管理方法:

(1)文明施工管理。对于地面工程中的转油站、接转注气站及注水站等站点,应做到合理布局,保障各类站点所在的位置能够满足原油开采需要。另一方面,对于施工现场的各类场地,如设施、材料存放场地、办公区域等应注意统一规划,并在特殊场地设置明显标识,以保障整个施工现场的平面布局处于合理状态,从而有效协调施工现场中的各类工种作业。此外,对于地面工程中的单井井口及集输管线施工工作,应注意有效控制作业范围,对作业区域进行科学规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单井井口及集输管线的施工作业范围。

(2)施工机械设备管理。首先应建立起机械设备维修养护及保管制度,定期保养机械设备,对于暂时不需要使用的设备应及时撤出施工现场并妥善保管,避免施工现场过度拥挤。在保养机械设备时注意及时排除故障,以便改善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从而保障施工现场作业的有序性。还应注重根据施工情况及时对机械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处理,将已经严重老化的机械设备及时清退出场。此外,为了提高机械设备维修人员、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可以建立起绩效评比机制,对于不按照安全规程使用或管理设备的人员应进行相应的警告,以便保证现场施工的有序性。

1.2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油田地面工程建设管理的主线,所以应重视强化质量管理,及时整改不符合质量控制标准的分项工程,以消除质量隐患。

(1)有效控制仪表、电气、设备、大宗材料等的质量,大宗材料进场时应安排人员进行化验。仪表设备、电气设备、容器及机泵等入场时应及时检查其型号标识、出厂证明、合格证、几何尺寸及外观质量等,如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图纸中的要求,则允许入场。强化监督检查预制品的质量,如预制厂家没有经过正规注册或没有通过资质审查,生产的产品没有获得质量认证等,则不得在施工中使用。

(2)隐蔽性工程的质量控制。在开展隐蔽性工程的验槽工作时应严格遵循项目设计书中所提及的相关规定,有效控制电缆沟、管沟及建筑基础等的开挖质量。对于无法采用文字清楚表达的隐蔽性工程,则可以在控制施工质量的过程中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及剖面图,以便为工程质量验收提供有效依据。此外,应注意建立起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完善工序质量检查及质量验收工作,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原始质量控制资料保管好,以期提高工程质量。例如,在管理注气管线系统的施工质量时,应首先明确注气管线系统的建设质量控制要求及主要的控制点,质量控制的重点包括防腐保温、试压吹扫、无损检测、焊接、原材料与支墩安装施工质量等。在控制质量时,不仅要重视检查实体质量,同时还要强化相关资料的检查。

1.3风险管理

油田地面工程建设阶段所面临的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不确定性、可测量性及多变性的特点,为了针对性控制此类工程的风险,可以采用以下风险管理措施:

(1)建设全过程风险控制制度。在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应管理好工程部署图,确保部署图中所涉及的各类工程技术具备良好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同时要注意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强化相关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工程设计工作完成后,及时对设计方案进行有效审核,尽量在审核阶段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而通过完善施工设计方案将风险扼杀于萌芽状态,以避免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及成本等受到不良影响。在正式开始施工后,要注意全面监控施工现场中所使用的设备及作业人员,以便有效防范风险事故的发生。

(2)完善地面工程建设的风险控制流程。风险管理的一般流程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及风险监控。风险识别指的是明确地面工程的建设阶段可能存在的风险,风险的基本特征及可能带来的影响等。风险评估指的是全面分析地面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同时对风险发生后的损失、发生概率进行全面估算,并由此制定风险防控依据。风险应对指的是根据风险特征、因素采取对应措施避免风险发生,或采用有效方法减轻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在应对风险时可以采用风险分散、风险缓解、风险规避、风险转移及风险自留等管理措施。风险监控指的是依据建立起的风险管理制度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并分阶段评价与处理风险。

1.4安全管理

在建设油田地面工程的过程中面临多种安全问题,如管道泄漏、爆炸、火灾等,因此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时也应注意采用综合性的措施。

(1)实施安全交底制度。安全交底指的是根据油田地面工程的具体施工环境、设备设施情况及作业项目等建立口头或书面安全保证沟通机制,以保障工程建设过程的顺利开展。在进行安全交底的过程中各分项工程的负责人均应到场参加,以明确各方在安全管理中的具体职责,并配合总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例如在管理油田地面工程中的动火项目时,先分析动火项目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如土方坍塌、机械伤害、中毒、触电、火灾爆炸等。随后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制定对应的防范措施,例如可以先拆除动火管线,将管线移到相对安全的区域,或采用丝接工艺代替焊接工艺,需要动用明火时,应做好相应的火灾防范措施。制定安全防范措施之后及时通知参加工程建设的各方参加交底工作。

(2)注重有效管理重点建设项目的安全施工工作。对于油田地面工程中的高危施工项目及重点建设项目,必须做好安全检查及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例如,对于长输管道、炼化装置、产能建设、处理厂站等安全隐患较大领域,必须对环境安全与设备安全进行重点检查。如在油田建设中已经发生过安全事故,则针对事故原因采取对应的防范措施,以提高抗灾能力。

2结束语

质量管控风险点范文4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地铁建设;安全管理;安全风险管控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与技术力量、施工管理经验不足的矛盾逐渐凸显,从而给工程质量安全带来巨大压力。国内一度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多发,重大事故时有发生,给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1 安全风险管控是天津地铁建设安全管理核心

随着天津市地铁1、2、3号线的开通运营,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再次进入了新一轮高速发展期。目前,地铁5、6号线和1号线东延线处于全面开工建设阶段, 2015年底4号线、10号线也即将开工建设,地铁在建里程近140公里,工程质量安全压力巨大。天津地铁集团秉承“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安全是地铁建设生命线”的管理理念,重视安全、关注安全,始终把安全视为不可逾越的底线。天津地铁集团在多年安全管理经验基础上,引入安全风险管控的理念和方法,进一步理清管理脉络,完善管理体系和制度,明确责任目标,严格技术措施落实和责任考核,坚持把安全风险管控列为项目管理核心工作,紧紧围绕风险管控组织地铁建设,有效降低安全风险事件发生机率,确保地铁建设安全受控。

2 安全风险管控内容核心

2.1 加强机构建设,完善管理体系

地铁集团建立监管与实施分离的组织机构管理体系,通过组织机构建设,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专职管理队伍健全、管理脉络清晰、责任明确的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地铁集团组建专职安全管理队伍做为安全监督管理者,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标准,进行安全监督管理;各项目管理中心做为实施层是安全管理落实者,是安全管理主责部门,是安全管理行为主体,行使安全管理职责;两者相辅相成、责任分明,实施层承担直接责任,监管层承担监督管理责任,形成监管与实施分离的管理格局。

同时地铁集团在指挥中心建立监控平台,完善全覆盖安全管理网络,完善自上至下的落实和监控管理体系,以之为核心开展安全风险管控。以监控平台为依托,覆盖全过程管理环节,形成完整有效的监控管理循环,用技术手段对建设风险实施监控管理。

2.2 加强机制建设,完善管理制度

为切实加强安全风险管控,地铁集团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完善集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从风险源辨识论证、方案评审、盾构机安全评估、条件验收、领导带班、责任划分、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实现制度全覆盖、管理无漏洞的目的,以满足高强度建设、网络化管理的需要,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管理制度体系。重点突出了以下五方面:

1)目标管理。认真组织专家论证,深入梳理风险源,建立风险源台帐,明确风险源管理目标。项目开工前针对风险源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建设过程中做实风险目标管理。

2)责任管理。针对风险源台帐目标,明确管理部门及具体责任人,把安全压力自上而下传递下去。形成“管理者必须知道可能会出哪些事故,心中有数”的良好局面,管理有的放矢。

3)措施管理。目标清晰,责任明确,进一步健全管控措施。技术方案专家论证把关,开工前进行条件验收,过程中落实风险管理监督。

4)高强度检查。针对风险目标及具体责任人,采用例行检查、抽查、暗查等方式,形成高强度的检查态势。每月、每季进行全覆盖检查,平时进行抽查和专项暗查。同时抓好整改,确保检查工作有实效。

5)严格考核。根据考核评价管理制度,每季度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全面考核评价,通过批评、通报、约谈上级领导、书面通知上级单位、经济处罚、红黄牌警告等措施,有效保证了制度良性运行。

2.3 加强硬件建设,完善监控管理

天津地铁已进入高强度建设关键阶段,对安全风险管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待建立长效化的信息监控管理机制,为建设安全提供有力支撑。地铁集团通过梳理在建工程风险管理目标、升级系统平台、明确责任界面等,建立了“全时段、全覆盖”的风险预测、预控、预警、应急处置的信息化安全监控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监控平台投入运行以来起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实现了功能多元化目标,建设成为集“可视化监控、安全风险管理、实名制监控、文明施工监控、应急处置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监控管理平台。监控平台的核心是:一个中心、七项功能、四支队伍。

1)一个中心。在地铁建设指挥部建立监控管理控制中心,项目管理中心建立管理分中心,实施两级监控预警管理。

2)七项功能。实现了基础资料管理、数据统计分析、预警响应处置、重点项目施工视频监控、应急处置、文明施工监控、实名制管理七项功能。

3)四支队伍。建立了监控管理团队、第三方监测队伍、专家团队及应急抢险队伍。

2.4 加强技术体系建设,完善风险源管理

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绝不是孤立的管理行为,它涉及到规划、设计、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管理。既是纵向的全过程管理,又是横向的全面管理,同时又与工况条件、地质条件息息相关。基于以上认识,地铁集团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安全风险管控体制。

为此,地铁集团在项目设计和施工阶段分别开展安全风险调查与评估,汇总形成风险识别清单,请专家论证把关,并有针对性地从技术和管理上制定控制措施。建立专项方案论证制度,对重点工程、重点部位、关键环节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建立开工条件验收制度,对深基坑开挖、盾构始发接收、联络通道施工等重要环节先条件验收后开工;建立安全风险分析日例会制度,每天对风险源施工部位安全风险状态进行评估,及时解决险情。地铁的安全问题很大程度是技术问题,只有把技术问题吃透了,不打折扣地落实到底,才能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因此,重点做好前期工作,开工前把各种风险吃透,措施制定好,再请专家论证把关,为安全风险管控奠定坚实的基础。

2.5 完善实名制管理,提升施工人员素质

为加强施工现场人员管理,确保主要施工管理人员与投标人员一致,提高地铁建设管理人员素质,地铁集团对参与地铁建设的监理、施工及第三方监测单位实行实名制管理,确保地铁建设管理人员现场管控能力。

1)技术措施。在现场安装人脸识别设备,对监理、施工及第三方检测单位主要管理人员进行实名制管理。人脸识别设备通过网络与监控中心监控平台连接,纳入监控中心统一管理。

2)管理范围。监理单位总监、总监代表、安全总监、监理组长;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安全副经理、总工、项目副经理;第三方监测单位项目经理、总工、项目副经理。

3)管理成果。监控中心每天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主要管理人员进行考勤统计,确认其是否在施工现场,形成实名制考勤日报表。

4)考核管理。监理、施工及第三方监测单位主要管理人员当月考勤报到不足22天,予以黄牌警告;连续两个月考勤报到不足22天,予以红牌警告,并通报批评;连续三个月考勤报到不足22天,要求中标单位更换该管理人员,并依据合同对中标单位予以经济处罚。

2.6 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提升施工人员素质

地铁集团定期组织具有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专家人员对各参建单位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参建人员自身素质。对天津市及地铁集团有关安全管理制度,施工重点环节与管控要点,现场的施工特点、作业环境、危险区域等加强培训,通过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与施工现场相结合,对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地铁参建人员的安全质量管理水平,使参建人员了解、熟悉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要求,落实安全质量管控措施,规范行为,消除隐患,全面提升了地铁建设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2.7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应急管理

1)应急队伍建设。随着地铁5、6号线和1号线东延线的大范围开工建设,紧紧依靠施工单位处置险情,已不能满足需要,地铁集团以抢险经验丰富、实力过硬、诚信可靠的施工单位做依托,组建专业抢险队伍。抢险队人员全天候坚守现场,险情发生时能够立即出动,参与应急处置。

2)应急管理。所有风险源均制定了应急预案,如基坑开挖施工、盾构掘进施工、联络通道开挖施工等。预案简洁实用,通过培训考核,让所有参与者明白险情发生后应该做什么。以不通知抽查演练为手段,不做“应急演戏”,真正做“应急演习”,切实起到锻炼队伍、提高抢险人员熟练程度的目的。

3)健全应急响应体系。应急关键是响应,为此,地铁集团建立了集团地铁建设应急响应责任体系。每个项目均明确了应急响应责任人,当接到预警或出现险情时,由其负责上报和响应,如险情上报中断,该责任人承担相应责任。完善的响应体系,为预警和应急处置奠定了坚实基础。

4)应急与监控联动。应急队伍隶属于监控中心管理,当监控中心发现或者接到险情报告后,立即通知应急抢险队,抢险队第一时间出动开展应急处置。应急管理与监控中心联动,尽可能压缩应急响应时间。

3 安全风险管控落实

3.1 坚决执行风险台帐管理

风险台账管理是天津地铁集团在原有管理制度基础上,总结了2、3号线管理经验,推出的一项安全管理措施。在工程开工前,地铁集团组织有关专家和各责任单位对地铁车站、区间的风险源进行识别、风险等级划分、专家论证、确认,形成了风险源清单台账。在风险源施工条件验收前,结合周边环境的变化,再次对施工环境、盾构区间进行调查、走访和区间物探,对原有风险源和风险等级进一步确认和调整,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和预控措施,并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把关、签认。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源,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均确定一名责任人,承担日常的管理责任,并承担安全事故责任。地铁集团每周组织专家和参建单位召开风险源管控例会,对在施风险源进行分析研究,针对问题制定工作措施,保障重要环节科学组织,确保安全。通过风险源台帐管理,解决了“可能会出什么事?谁来管?怎么管?”三个问题,做到了目标明确、责任明确、措施明确,确保风险源施工安全可控。

3.2 严格落实风险管控目标

地铁集团建设管理中心建立风险源台帐,每个风险源均制定管理目标,明确具体责任人,制定处置措施。风险源管理目标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必须实现三个明确:

1)明确目标。各岗位、各部位、各级管理人员,都熟知自己工作范围的安全隐患,知道应该管什么,知道自己管辖范围会出什么安全事故,从而完善安全管理目标体系。

2)明确责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安全责任,知道出了事该负什么责任,承担什么后果,带着压力管理安全、尽责任,健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3)明确措施。各级管理人员经过培训,熟知自己的岗位制度规定,知道应该如何去管,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管,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的落实。

3.3 严格风险管控重点环节管理

天津地铁集团总结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经验,广泛征求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社会专家、高等院校等方面意见,制定了轨道交通工程重点建设环节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加强风险管控。重点侧重于施工现场管理,目的是进一步细化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共分七部分,内容包括:工程现状调查、工程勘察、风险分级标准、车站深基坑施工、盾构始发与接收施工、盾构掘进施工、联络通道施工等共计87个重点管理环节,对各环节均明确了具体要求。地铁建设各方紧紧围绕以上重点管理环节进行风险管控,收效明显。

3.4 严格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

隐患排查治理,已成为天津地铁常态化的风险管控管理机制。根据地铁集团安全管理制度要求,每日施工作业前,施工单位要按照安全技术专业或者工种进行施工现场隐患排查,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做到立即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排查人要悬挂禁止施工作业警示牌,并立即报告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要组织整改,消除安全隐患。未消除安全隐患的部位及其影响的区域不得施工作业,未消除安全隐患的设备、设施不得使用,推动“零”隐患施工。

通过施工单位每天排查,监理单位每周排查,地铁集团每月排查,对隐患狠抓整改落实,确保隐患整改到位,有效遏制了安全事故。同时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推荐安全风险控制到位、文明施工管理水平高的项目,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充分发挥了示范工程的带头作用。

3.5 严格落实安全考核管理

安全风险管控必须明确责任,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天津地铁集团制定了天津地铁建设工程安全质量考核评价管理办法。每月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考核评价。好的单位通报表扬,差的单位通报批评。每季度召开安全质量总结会,评选出“安全质量先进单位”,年终评选出“年度安全质量先进单位”,给予物质及荣誉鼓励,起到了积极的带头引领作用。

4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是一个巨大繁杂的系统工程,随着建设规模不断增加,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和施工难度随之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也随之明显。

天津轨道交通建设在新形势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天津地铁集团在管理中实行安全风险管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⑴《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

⑵住建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建质[2010]5号)。

⑶天津建委《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重点建设环节质量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013.6.17

⑷《天津地铁集团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管理文件汇编》2014.5。

质量管控风险点范文5

【关键词】分包合同;履约;风险;管控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在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分包合同履约风险是建筑企业重要的运营风险之一,采取主动措施预防分包合同履约风险的发生,促进分包合同履约风险管控的规范化,提高分包合同履约风险管控能力和水平,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分包合同履约风险管控的主要目标

分包合同履约风险管控的目标:防范或减少分包合同履行风险发生,禁止或降低由此造成的损失。

2 对分包合同履约进行风险评估

项目部在分包合同签订,应在已成立的全面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的组织下,对已签订的分包合同进行风险评估;一般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三个步骤

2.1 对分包合同履约进行风险辨识

分包合同履约风险一般包括:分包商主体资格合法性方面的风险,分包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方面的风险、投入资源及进度方面的风险、经济方面的风险、资金方面的风险。

2.2 在全面风险领导小组的组织下,根据分包合同,结合分包工程、分包商的具体情况,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初步确定各类风险的级别,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2.3 对风险进行动态的管控。一般应每季度进行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

3 分包合同履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

3.1 分包商主体资格合法性方面的风险管控

主要风险:分包商主体资格不合法。表现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税务登记证》、《安全生产许可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法人代表证书》、《法人代表授权委托书》不在有效期内、或未年检、或与承担工程所需不符。

主要管控措施:签订合同前严格审查原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建立各类证照的有效期台账,同时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分包商资质证照;

3.2 分包工程质量、安全方面的风险管控

主要风险:因质量和安全事故给承包人和分包商带来较大的经济和声誉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项目部应对分包工程质量、安全采取介入式的管理,严格落实各项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同时项目部应制定质量安全教育、检查、考核及奖惩办法,提高分包商的质量安全意识;根据制定的质量及安全专项措施,积极指导分包商加以落实,切实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严格过程控制,预防为主。

3.3 投入的资源及进度方面的风险管控

3.3.1 加强对分包商投入人力资源的管控。

主要风险:人员投入数量与素质与工程施工需要不匹配,影响工程工期、施工质量、施工成本;拖欠工资;人身安全方面的风险。

主要管控措施:项目部应对分包商投入的人力资源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应对分包商投入的人力资源每月进行统计,建立起分包商投入人力资源台账,掌控其人数、人员进退场、人员素质、出勤、工资发放等方面的情况,力促分包商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转移风险。

3.3.2 工程施工用材料的管控。

主要风险:承包人供应材料的超领、超耗、丢失、甚至倒卖。

主要管控措施:建立分包商材料领用、消耗、库存台账;应采取严格控制主材的领用流程,定期核查分包商的库存,根据完成工程量定期核算主材的消耗;防止分包商倒卖和超耗主材,协助分包商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3.3.3 加强分包商分包商投入施工机械设备管控。

主要风险:设备投入数量、种类与工程施工需要不匹配,影响工程工期、施工质量、施工成本;施工设备运行安全方面的分先。

主要管控措施:应对分包商投入的机械设备每月进行统计,建立起分包商投入机械设备台账,掌控其数量、种类、进退场、工作出勤、租赁费用支付等方面的情况,力促分包商购买相应的财产保险,转移相关风险。

3.3.4 应对分包商投入的资源进行综合分析,促进分包商投入的资源与工程施工进度的匹配;协助分包商适时调整资源投入。

3.4 经济方面的风险管控

主要风险:分包商实际发生施工成本过高,造成亏损,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及双方协作关系。

主要管控措施:

3.4.1 按照分包商投入的资源及完成工程情况,定期核算分包商的施工成本,掌控其盈亏状况。

3.4.2 对分包商的各项施工采取介入式的方法进行管理,协助和指导分包商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实现互利双赢。

3.4.3 项目部应组织学习分包合同,让项目相关人员掌握分包合同条款规定,制定工程价款规定,合理管理和协助分包队伍。

3.4.4 制定并严格落实工程价款结算流程和办法,完善工程量确定及主材扣回的方法和措施,防止超结和漏扣现象的发生。

3.5 施工技术方案的风险管控

主要风险:分包商因施工方案不当,造成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满足不了合同要求,影响施工成本。

主要管控措施:项目部应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分析项目施工特点、难点、重点,积极与分包商进行沟通,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以利于减少分包商资源投入、节省成本,防范质量、安全、进度、费用方面的风险;保障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3.6 资金方面的风险管控

主要风险:因借款或工程款超付造成工程价款结算的难度或经济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

3.6.1 制定资金支付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分包商借款。

3.6.2 定期及时办理工程价款结算,及时支付资金。

3.6.3 掌控分包商使用的人力资源工资发放、材料费支付及租赁设备费用支付情况。制定分包商未按时支付前述费用时的相关措施和管控办法。

鉴于目前各项目均成立了综合部、合同管理部、施工技术部、机电物资部、质量管理部、安全管理部、生产管理部、财务管理部等相关的部室,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分工负责;因此项目各部室在对分包商的分工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团结协作、及时沟通交流,加强整体管控能力,提高管理效果。

4 结束语

本文仅对工程分包合同签订以后,针对目前分包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初浅的看法和意见,仅供参考和探讨。

质量管控风险点范文6

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分析

风险是在特定的客观条件下,在特定的期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实际上就是实际结果与计划结果的变动程度,这种变化程度越大,所谓的风险就越大。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由于风险与利益的对称关系特性,实际上是开发商实施开发过程中的固有风险。在现在社会经济的大环境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的定位(决策)风险。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市场定位包括项目的产品定位、建筑产品的质量定位、建设环境的品质定位,都是根据市场调查、项目的经济技术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做出的,是指导项目决策、项目设计、项目营销策划方案等前期工作的依据。可以说,项目的市场定位确定(决策)以后,基本上就敲定了项目的建设风格、建设成本、营销推广方案,也就决定了项目的销售前景,一旦市场定位不准确,项目的指导思想出现失误,是后期无法或者是非常困难弥补的风险,也是项目开发过程中最大的风险。按照风险影响范围划分属于总体风险(决策风险),属项目建设的决策性失误风险,其结果是不可管理风险。

2、项目的投资支持能力风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出台前后,由于对市场定位的认识模糊或者自相矛盾;或者是没有真正做到“量体裁衣”、“量力而行”;或者是对企业资金筹措(自有资金)和融资能力过高地估计,或者项目成本分析存在着严重的失误;或者没有吃透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行业政策,对大的经济环境把握的不准;或者是成本过程控制严重失控(突发性事件)、意外因素过多等等原因,导致的项目资金支付能力达不到计划要求,给项目建设造成的风险(可控制风险和决策风险)。

3、项目的质量风险。包括:在项目决策阶段由于经济技术分析失误,出现品质与价格矛盾导致的质量问题;在设计阶段,向设计提出违反设计规范、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所造成的“投机性”质量问题;施工阶段,从业人员对设计知识认识有重大错误,不按照政策规定的程序和规定执行设计变更,擅自改变设计造成的质量风险;施工管理过程中,不重视关键部位和关键过程的过程控制,对一些容易出现影响结构安全,特别是一些虽不影响结构安全,但对正常使用功能有严重影响的问题,处理不及时,没有做到“事前”控制的“永久性缺陷”或者给售出交房后造成的质量“隐患”(包括“质量通病”造成的纠纷);项目管理目标制定的不合理,以至进度与质量、与安全产生冲突造成的质量风险;交房实物与销售承诺、广告宣传承诺不相符造成的“实物质量”问题等,因“质量”问题造成的纠纷冲突形成的风险(可控制风险)。

4、项目的合约履行能力风险。在项目运作和建设过程中,涉及土地转让、融资、设计、监理、工程地质勘察、设计与勘察设计成果审核、招标、施工、材料设备供应、质量检测、销售委托、购房等合同或协议签约、履约过程,由于项目的一次性(不可重复性)特点,建设周期又比较长,涉及的方方面面又比较多,如果在关键的过程出现控制失误,那将给项目造成相当大的麻烦,造成较大的履行能力风险。比如,在目前土地供应体制和贷款政策条件下,寻找土地、找寻资金是企业试图突出“瓶颈”制约的普遍方法,有时候在“饥不择食”的景况下,可能会因“省略过程”不慎跌入“陷阱”。

5、项目建设的“创新”风险。当前的经济大环境,使项目建设的土地、资金条件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保持企业能够持续稳步发展,追求合理计划利润,保证获得既定利益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种情形下,为了服务目的,追求项目与周边项目的“差异性”,选择自己企业不熟悉或者认识尚不足以完成追求的“创新”,也是极具风险的,更何况正常地创新本身就是有风险的。

6、项目的“政府”风险。“政府”风险多发生在政策的不连续性、突变性和漏洞的存在,对于企业来说,主要发生在违规操作的投机性过程、对政策不理解的盲目性过程失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企业必须掌握相关地法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必须掌握地法规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理》等。必须掌握对于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补充、操作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和强制性标准。比如,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相关政策、新的银行贷款政策、合同担保政策、高院对“合同法”的最新司法解释等等,特别是2004年下半年以来、2005年元月1日后执行的新政策,一旦出现违约、违规或者失误,都将会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这类风险属于可控风险,但所造成的损失有时是不可估量的。

三、开发商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

风险管理是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导致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证的目标。风险管理的主体是企业决策层,其核心是选择最佳风险技术管理的组合,目的是实现最大安全保障效能。因此,开发商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为:

1、合理界定项目覆盖的范围,加强对项目范围变动的控制,将项目的任务细分的更具体、更明确、更严密、更便于控制,以免遗漏而产生风险。

2、合理确定项目管理目标,在企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的总体要求下,按照项目《经济技术分析报告》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依据,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进行项目决策,确定项目目标,避免出现决策失误风险。

3、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对项目工作进行结构分解,对项目的目标、实现目标可能存在的风险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识别、分析和评价,按照一般规律拿出解决问题、规避风险的方法、措施,用《项目管理规划》指导项目建设,指导项目的计划管理。

4、根据实现目标的外部环境情况,坚持“事前控制”、“事中控制”的原则,对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比照《项目管理规划》给定的方法、措施进行适应性、符合性识别、分析(评估或测算)、评价,实事求是地给予适当地、合理的调整、优化组合各种风险技术,拟订应对措施,设法消除、缓和、转化、转移风险,避免过程控制风险。

5、强化风险管理的计划手段,把可以管理的风险分解到各个不同的过程,对计划要求的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必须给予满足,搞好风险的监控。过程中,利用动态管理,合理配备资源,按照目标管理、节点考核、专业监督的方法,减少项目执行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导致的风险,规避潜在风险转化成显性风险的可能。

6、合理组织结构,明确岗位职责,理顺管理关系、反馈关系,建立项目的沟通职能,在项目管理内部以及与建设相关的各方接口,特别是在经常出现误解和矛盾的职能和组织间接口,为风险管理提供信息保障。

7、加强合同契约的管理。及时沟通信息,消除履约过程的不稳定、不信任影响,围绕项目的最大利益(计划利润),按照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按照合同约定内容开展工作,避免冲突造成的履约风险,控制建设成本;利用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对已知风险通过合同分解、索赔和反索赔等手段,进行回避或风险转移。

8、在项目内部加强实施行为的监督管理(制度管理),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强化财务监督和计划实施的专业监督,强化企业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监督,对计划执行情况及时跟踪检查,及时向决策层提供修改计划的依据,向计划实施层提示计划执行的偏离情况,对预料中的风险或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四、开发商规避项目风险的对策建议

1、建立或附设企业经常性信息收集和处理机构,研究国家和区域经济政策、行业政策,对本地区各个区(段)域的规划、土地、项目(包括在建和意向)、适宜项目情况,做及时、准确的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准确依据。经常性从容分析,比较临时“抱佛脚”分析的依据和理由会更丰富;合理安排资源,把“功夫”下在事前,在时间管理象限里,开展“重要而不紧急”的工作,肯定比做“重要又紧急”的工作会从容、更周密,提供的决策依据会更科学,规避决策依据错误造成风险的能力会更强。

2、合理配备具备基本岗位技能和知识的营销、开发、技术工作人员,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知识能力,提高风险的分析、识别、评价能力,培养知识面宽、具有科学态度又有主动工作热情的“研发”队伍,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结合企业规章制度制定,用支持、鼓励、监督、检查、改进等方法,把企业产品的研发作为“龙头”对待。

3、由于决策失误所造成“决策风险后果”的严重性,企业决策层必须有合理知识结构的高级经营、技术管理人员组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本行业专业、综合知识和风险识别、判断、处理能力,有计划、组织、沟通、协调能力,熟悉行业工作的基本规律,了解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规定。简单地说就是会经营、懂管理、知法规,唯如此才可能避免投机、政策、担保等风险,才可能妥当地处理风险造成的后果。

4、积极推进企业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建设,逐步实现企业的体系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制定适应于ISO9000:2000族质量管理标准的企业标准、工作程序、和工作流程,建立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用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②领导作用;③全员参与;④过程方法;⑤管理的系统方法;⑥持续改进;⑦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⑧与供方互利的关系。)规范企业管理行为,真正地实现工作质量的提高。用管理体系管理,用工作标准、程序、制度规范职业行为,使工作有依据,效果有证明,追究有线索,也就减少了不确定性和盲目性带来的风险。

5、加强企业从业人员的现行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学习,及时掌握国家及地方政府在本行业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强制性标准,了解政策规定,提高“违法、违规”行为的识别能力,规避“政策风险”,避免出现投机风险、政府风险(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处罚)。

6、加强项目的招标管理、合同管理,提高成本控制和合同管理能力。在招标过程中,准确核定标的,利用竞争、价格、供求机制,合理制定工期、质量、造价、安全投标的条件,为项目合同管理营造工作质量环境;在合同契约签订的过程中,善于利用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可管理风险进行合法的消除、缓和、转移;在合同契约的履行过程中,合理应用《合同法》、《建筑法》和其他法规规定,利用风险管理技术、财务手段,将“承包商风险”、“业主风险”、“供应商风险”、“担保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决不允许在过程中因出现“违规”或“违约”现象而导致“意外”风险失控。

7、利用计划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监督、节点考核等技术手段,对风险管理过程实施“事前”“事中”的有效控制。在编制计划时,就对风险存在的种类、影响的范围、时间、效果进行识别、分析、评价,按照一般规律制定规避风险、分解风险、控制风险的措施、办法;在实施过程中,就风险的客观性、不确定性、可变性、相对性、同利益的对称性影响,加强计划的监督,按照目标管理、节点考核的原则,及时组织实施效果的评价考核,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地调整计划和应对措施,及时总结、关闭阶段性管理目标,是保证风险管理达到既定目标的有效途径。

8、重视“过程控制”,加强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管理,消除“质量风险”、“协议、契约履行风险”的影响。在策划、决策阶段,正确把握行业发展的规律,客观地进行项目可行性评估、建设环境评价和经济技术分析,准确进行市场调查和企业投资支持能力分析,正确决定项目的产品定位、品质定位,合理确定投资额度,避免出现品质与投入矛盾的风险;在设计阶段,坚持按照产品的市场定位要求、规范标准要求监督设计,进行设计评审,把投资控制(一般占项目产品投资的90%--95%)的最关键一步控制好;在招标、签订合同阶段,准确编制标的,合理把握投标优惠条件,签订一个有效且有利的协议(合同),作好投资控制的关键的第二步(一般占项目产品投资的5%--!0%);在项目实施阶段,加强“投资、质量、工期、安全”控制,加强“合同、信息”管理,强化建设过程与项目相关单位的关系协调,对关键部位和容易产生“质量通病”、对结构和使用功能有影响、对投资、小区环境质量有重要影响的过程加强监督,把实施过程的风险作有效的控制。

9、重视项目完成过程中阶段性工作(过程、活动)、实施结果的评价考核,及时总结经验、关闭阶段性计划,为企业正确认识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下步工作持续改进创造基础。阶段性工作的考核评定有项目管理层组织进行,也可以由职能主管领导组织分阶段或者按照计划的节点控制目标进行,考核的内容是计划的节点控制目标完成管理情况和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考核的结果是决定是否调整计划、调整目标,是否决定关闭阶段性管理任务。项目管理考核评价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层或者是组织结构中的部分,考核评价的对象是项目管理层(主要是项目经理),考核的内容是按照《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规定的目标和指标,对项目实施情况(包括节点关闭情况)、项目管理水平、管理绩效进行终结评价,确认阶段性考核的结果,确认最终结果,确认项目管理组织(项目部)的职能是否具备“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