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论文范例

质量安全论文

质量安全论文范文1

关键词:食品质量;食品安全;管理策略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食品品质的需求也有所提升。当前的食品监管过程仍存在制度、方式、技术等方面的弊端,导致食品质量存在不安全问题。食品安全关乎人们的健康,因此应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以及生产企业的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相关部门应强化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监管,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1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食品行业也出现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使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可保障食品质量,提升食品生产企业的效益,促使该行业健康发展。当前,国际食品贸易逐渐发展,为我国食品生产行业提供新的机遇,同时对食品的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促使食品行业适应国家形势的发展,食品生产企业和管理机构,应不断优化食品安全管理措施,保障食品生产各环节的质量安全,促使我国食品走向国际。图1为食品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图。

2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

2.1制度不健全

在媒体行业逐步发展的背景下,食品质量安全等问题曝光率逐渐增加,从而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当前,我国部分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质量不达标,相应管理制度也不健全,导致食品安全管理系存在漏洞,食品安全问题频出。例如,部分餐饮企业工作区卫生不合格、食品生产原材料质量存在问题等,以上问题对我国的食品市场产生了严重的影响[1]。

2.2监管方式存在漏洞

食品质量监管过程中存在管理方式不当的问题,导致食品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具体来看:①安全管理标准还不完善。部分企业在食品生产环节存在侥幸心理,未制定出严格的安全管理标准,导致不合格的产品流向市场,对人们的安全造成巨大威胁。②食品质量监管机构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监督力度不够。例如,在食品抽样检验环节存在漏洞,从而弱化生产企业的质量意识,在生产加工中难以使用规范的监管方式对食品质量展开监督,使生产加工出现不规范现象,加剧食品安全风险。

2.3生产技术落后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对食品原材料的选取形式过于粗放,使得原材料质量存在问题。同时生产技术落后,不能有效去除原材料中农药残留和寄生虫等,导致食品存在较大质量安全隐患。

2.4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食品安全管理环节,未能健全风险管理机制,评估食品质量存在的安全风险,各管理机构的职责不清,在管理过程难以使用规范的方式高效交流。除此之外,没有重视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及时对食品安全进行控制。

3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优先策略

3.1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为解决我国食品安全在管理制度方面的缺失,应从法律的层面对食品安全管理加以落实。例如,在管理过程中将《食品安全法》《质量安全法》《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等充分运用其中,为执法部门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提供法律依据。我国已经出台许多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各项法律,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食品质量管理不同部门加以细化。为展现出法律应用的有效性,需要将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细化法律制度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法规,促使食品质量的安全管理更加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保障群众利益。在法律中强化对食品安全的保障制度,明确对生产企业的要求,促使其按照法律规定开展食品质量和安全等管理工作,一旦发现企业存在违规生产现象,应给予严厉的惩处。只有不断健全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将法律作为管理基础,应用到所有的食品企业中,才可促使经营者提升对食品安全的意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生产食品,提升食品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2]。

3.2强化监管方式

针对我国食品行业在管理标准方面存在的漏洞,相应食品企业应在安全管理环节制定出明确的管理标准,同时强化食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方式,将食品的安全问题从源头解决。例如,在食品生产过程,应提升生产者的质量意识,使用有效的检测方式,对食品质量进行控制。制定出完善的管理标准、生产方案,保障对食品质量展开系统化管理,使各道生产工序符合食品的品质要求。具体监管过程中,可使用“产品质量卡”方法,将生产环节的食品质量信息标记到卡片上,这样不但可以提升食品的质量,而且还可在产生安全问题时达到追溯目的,快速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还应强化食品质量监督机构对质量安全问题的监管。在食品质量的抽样检测环节,使用规范化流程,加强监督,保障高效检测出存在问题的食品,及时作出处理。通过对应食品的质量检验机构,在食品加工原材料、加工工序、流向市场等环节加强质量安全的监督,有效避免“三无”产品流向市场,威胁人们健康。

3.3开发新型食品生产技术

针对食品生产环节的技术问题,具体应从以下2方面加以解决:①加工原材料的选取方面,应使用精细化的选材方式,强化对原材料的质量监管与检查,使用检测设备对其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保障食品原材料的品质满足加工的安全标准。②重点开发食品生产环节的技术,在不同的生产环节使用分离技术、干燥技术、杀菌技术等,提升食品的质量安全性。只有通过以上途径规范食品生产过程的技术应用,才可提升其生产水平,在核心加工过程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为食品的质量管理奠定基础。

3.4健全安全风险机制

为解决食品安全管理环节的风险控制问题,应制定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可从以下3方面入手:①制定食品安全预警机制,按照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对预警主体、内容、等级等作出明确规范,以明确的制度合理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同时应将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的资源加以整合,促使预警机制全面建立。在风险处理方面,还应将生产环节产生的安全事件和食品安全法规互相结合,及时对正在加工问题食品追根溯源,对已流向市场的食品及时召回等。②制定食品安全评估机制。将不同的食品评估机构加以整合,强化其职能作用。对不同机构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并将其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能力加以整合,融入到食品质量监管部门,提升食品安全评估的专业性。同时制定三方评估机构,保障风险评估环节的独立性,从而使评估体系更加规范化。还应将评估结果建立专门数据库,加强信息共享,形成评价结果准确、操作性更强的安全评估体系。③制定食品安全交流机制,将其在生产企业中加以推广,联合食品质量监管机构共同对食品风险展开交流,强化协调管理意识,将生产企业、社会组织、媒体等共同引入到食品安全风险的管理工作中,使管理更加规范和全面,提升管理质量[3]。

4结语

在人们对食品质量要求逐渐提升的背景下,食品监管机构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合理规划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管理工作。使用先进的管理方式以及新型生产技术等,制定出食品安全预警机制提升食品质量的安全性,为我国国民身体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伟德.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全面质量管理对策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3):49-50,53.

[2]宋佰宣.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9(6):25.

质量安全论文范文2

(一)外在环境的催生作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内在引诱性

《食品安全法》中与追究相关行政监管部门(包括质量监管部门)失职有关的条款只有三条(第九十三条、第九十四条和第九十五条),并且责任仅限于行政记大过、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等行政处分。因此,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本身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催生了质量监督部门食品监管的失职。虽然现行立法已经提出了食品安全监管综合性行政执法体制的原则与框架,但这种综合性行政执法体制还存在诸多弊病,需要通过行政权力平衡理论的有效践行予以解决。作为一个高层次的议事机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协调指导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体现了建立统一监管机构的趋势,但它是多个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利益博弈的结果,本质是再次确认了“分头管理”体制的继续施行。

(二)内在环境的哺育作用———质量监督部门能力的有限性与利益的自利性

1.质量监督部门能力的有限性

食品安全事件一再地由记者及国外检测机构率先发现和揭露而不是由质监机构检测出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缺失、检验样品代表性不强、检测项目与食品安全相关性不足,即标准与食品安全脱节的问题,从而导致当前地方监管机构在技术上存在着与食品安全相关性不足的问题。经费不足、设备不足和人员编制不足成为目前我国基层监管机构面临的基本问题。加之一些监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但监管面又较大,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并不是最佳选择。例如,江西某县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尤其是食品小作坊遍布每个乡镇,要确保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日常巡查监管。由于质监机构只设到县(区),没有延伸到乡镇,各乡镇的监管工作都靠力量有限的县级质监队伍,监管人力资源不足,监管的质量和有效性受到严重影响。而监管费用的不足和设备保障的缺乏也制约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往按照财政部文件,质监局可以对企业收取检验费,但《食品安全法》规定,质监局不得收取检验费,样品还要花钱买,2010年该县质监局预算两项(检验费、买样费)费用计492224元,资金缺口大,制约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全面开展。

2.质量监督部门利益的自利性

根据质量监督部门的职能规定,食品安全监管只是质量监督部门的职责之一,在追求效率和经济效益的观念指导下,质量监督部门往往忽视对食品生产的监管,过分相信企业会自律,所以会出现中央部门层面以往设立的“中国免检产品”荣誉称号。试想,企业是由人构成的,人都是理性经济人,企业会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失去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管的约束下,企业往往做出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之所以出现食品安全乱象,作为食品生产初始环节的监管主体,质量监督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了托马斯•约瑟夫•登宁的一段经典语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这是形容资本异化的情形。用这段话来分析食品安全乱象,很清楚地看出食品安全乱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的实体即食品生产企业(包括个体生产户)不正当利益的诱惑和伦理底线的崩溃。而在食品安全问题的背后,又隐藏着不正当的官员利益、畸形的行政保护以及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创造财政收入,一味“宽容”食品生产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和2010年底发生的河北“昌黎葡萄酒造假事件”可以清楚地看出:食品监管部门查处食品问题事件比媒体曝光慢,往往是被动地履行职责。质量监督部门作为食品生产阶段的监管主体,官僚主义作风盛行,“在办公室看样品”成为一些监管部门的“监管习惯”,能否创收成为少数监管部门和工作人员管与不管的取舍标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在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安排下,地方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管人员选择努力行为和食品生产者选择合法合规行为都存在激励不足、激励不相容的突出问题。

二、食品安全的案例分析

为了避免多个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各自为政”情况的出现,《食品安全法》中规定了由中央层面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统一领导各个监管部门,地方层面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从表面上看,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既解决了专业分工的问题,又解决了综合协调的问题,但是为什么如上海染色馒头事件、温州毒馒头、广东墨汁粉条和辽宁毒豆芽等食品安全事件还是屡屡发生呢?这需要我们深思。2011年4月经央视报道后,上海染色馒头事件立即引起各方热议。染色馒头事件发生在代表我国最高城市管理水平的上海,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其中的缘由。

(一)事件处理过程分析

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和其他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同样遵循“权威媒体揭露、相关领导表态、几个部门突击、若干人员服罪、过段时间冷却”的五段式套路,只是报道媒体不同。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因此,在媒体报道食品安全事件后,时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韩正立即表态,要严查此事,并成立了由市政府相关领导、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和公安等相关部门以及部分上海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表示要严查此事。国家质检总局作为上海市质监局的直属上级领导机构,要求上海市质监局对违法生产者严办。上海市质监局作为调查组成员单位之一,要接受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双重领导。调查组很快公布调查结果,公布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违法生产,制作对人身体有害的染色馒头,并对四名监管干部给予行政处分,刑事传唤该公司5名责任人,惩罚结果较轻。

(二)对事件的深层思考

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出现后,又陆续曝光了温州毒馒头事件、广东墨汁粉条事件、辽宁毒豆芽事件等。由此可见,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暴露出一些共性问题。

1.食品生产者和大型超市等食品流通企业形成利益联盟

染色馒头事件曝光之前,消费者信任食品公司和大型超市,加之对食品安全知识的缺乏,从而购买染色馒头。而食品公司却唯利是图,商业伦理彻底丧失。大型超市作为食品流通主体,也没有对染色馒头进行检测或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生产排查,甚至逃避工商部门的常规检查。染色馒头进入超市时,超市人员并未对食品进行检测,只是核对数量交接手续就算完成。而各家超市检测水准良莠不齐,比如对馒头等食品只能进行一些菌类检测,而对染色与否,部分超市并不具备相关的检测技术。更有甚者,一些超市明知食品有问题,但因为问题食品进价低,仍然允许它们在超市销售。而质量监督和工商行政等食品监管部门却没有认真履行监管职责。

2.质量监督和工商行政等食品监管部门失职

上海市质监局表示,馒头检测中并不包含“色素”一项。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相关专家表示,行业的检测标准无法预知犯罪行为,食品安全的监管还是需要从对生产过程的监管做起。该监测中心农药残留实验室主管李娜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食品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或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一些超越常识的非法物质,简单的终端检测是无法检测到的,所以质问检测标准的不完善是不科学的,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监管,才能防止这种恶性食品事件出现。这就需要发挥质量监督部门的食品生产监管职责。而根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染色”馒头事件典型地反映了当地监管部门的严重失职。报道中两处细节很能说明问题:迪亚天天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验货时不检测色素,只检测大肠杆菌、细菌总数。事实上,连大肠杆菌也不检测,在卸完馒头后,工作人员只核对数量,随后就办理交接手续;为逃避工商部门的检查,每到抽查时,公司不让检查人员进车间,只把“东西”(应为没问题的“样品”馒头)送到办公室让他们检测。正是当地监管部门的不作为,给无良企业提供了制造问题食品的空隙和便利。客观地说,基层质量监督部门工作繁忙,人手有限,但这不能成为他们推卸责任的借口,关键是他们的经济人理性作祟。负责食品安全监管耗时耗力,却没有什么收益。而颁布执照后,任由食品生产者和流通者作为。如此的行政执法观念必定为食品生产和流通留下隐患。

3.对事件责任人的惩罚力度与事件后果不相称

食品安全属于公共产品,政府部门理应承担主要供给责任。我国有20多个部门负责食品安全,却偏偏治不了食品安全乱象。食品安全作为公共产品,非常特殊,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给各种慢性疾病埋下隐患,但每次事件的处理结果却很难令群众满意:几个主要监管干部受行政处分,企业负责人被刑事拘留,超市被罚款。食品召回制度虽然尊重了消费者的权利,消费者可以获得食品购买金额的十倍赔偿,但是很多食品已经被消费掉,损害消费者身心健康的不良后果已经产生,而这些后果却没人补偿。受处罚的只是质量监督部门的干部,卫生行政、工商行政等监管部门的干部并没有受到处罚。在馒头生产出来流向超市的过程中,理应由工商行政部门负责检查,但事实是他们同样没有检测。这些监管部门为食品生产者颁发执照后,就忽视对他们生产的监管,寄希望于其他部门去监管,“搭便车”心理非常严重。而且部门之间存在职责重叠交叉,例如上海市宝山区质监局内部设有食品科,并由主管领导负责本区域的食品生产安全问题,上海市宝山区又单独设置食品生产监督所。如此的机构设置造成它们互相推卸监管责任。在事件处理上,上海市组建的联合调查组成员单位仍然包括质量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部门等问责对象,他们一跃由问责对象转变为问责主体,而纪检、消费者协会等民间团体和市民却没有进入调查组,如此的调查组人员结构很难保证调查结果的公正。

三、提升基层质量监督部门行政效能之路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安全。”国务院已经在2013年对涉及食品监管的部门进行了职能和机构整合。因此,省级及以下政府也应尽快整合食品安全监管各相关部门的职能和机构,这是提升基层质量监督部门行政效能的首要前提。除此之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以食品安全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

 食品从卫生到安全的转变,反映了问题食品带来的不仅是“卫生”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安全”问题,同时也意味着相关部门责任的递增。因此,应该强化基层质量监督部门所在的基层政府责任,督促基层政府认真贯彻执行食品质量安全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切实履行监管责任。

1.建立健全基层政府的考核机制,强化基层政府食品安全责任落实

地方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尤其是食品小作坊主要分布在乡镇或是社区,只有依靠基层政府和相关机构才能做好监管工作。根据《食品安全法》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当地食品安全负总责”的有关规定,建议地方政府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基层政府的考核机制,把食品质量安全纳入当地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领导干部政绩指标进行考核,细化考核指标,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促进基层政府食品安全的责任落实。2013年中央组织部制定的《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转变了考核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理念和方式,突出科学发展和民生导向,强调要“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指标。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设置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考核指标,把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社会和谐进步、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约束性指标考核,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消化产能过剩、安全生产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教育文化、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的考核”。因此,食品安全将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考核内容。

2.建立健全监管部门评议考核和协调机制,促进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全面落实监管职责

基层政府应按照《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评议考核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整合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强化食品安全分段监管工作中的协调、衔接与配合,促进各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联合执法,加大对违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无证照小作坊的依法查处力度,确保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质量监督部门建立绩效考核机制,需要政府加大食品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食品生产加工质量监管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质量监督部门巡查协管、监督检验等工作开展,影响监管的质量和有效性。根据国务院国发[2004]23号文件关于“地方政府要切实改善执法装备和检验监测技术条件,保证办公办案和监督抽查等经费”的规定和《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关于“购买样品所需费用和检验费等,由同级财政列支”的有关要求,建议基层政府把食品安全监管巡查协管工作经费、监督检验经费、样品购买费纳入每年财政预算,从而保证基层质量监督部门正常有效开展日常工作。

(二)促使食品安全教育与对食品生产者的奖惩并进

基层质量监督部门应建立教育培训制度,一是加大《食品安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社会公众网络等各种媒体和宣传橱窗等渠道,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广大群众进一步增强食品安全法律意识;二是加大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食品安全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等形式,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基层消费者,提高对伪劣食品危害性的认识,增强抵制各种假冒伪劣食品的自觉性;三是强化食品生产企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卫生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建立检查督促制度,促进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严格按有关法律要求,健全落实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管理记录制度,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企业诚信和市场准入制度,对生产质量好的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及其产品,给予宣传并在进入市场、超市和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提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责任意识。建立监督检查责任制度,对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加工单位依法严厉打击,严厉处罚,并公开曝光,从而促进食品生产加工单位负责。

(三)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食品安全监督

质量安全论文范文3

1.1入院评估

入院评估是护士对新入院患者进行综合、全面评估的过程,是患者能否得到及时、有效护理的关键,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因科室收治的多为急诊患者,入院时存在着只重视输液、吸氧、监测生命体征等急救治疗,对入院评估不仔细,只是局限于填写“入院评估单”的情况。

1.2住院患者的观察

病情观察是连续的,因为病情变化是动态的、发展的,通过观察可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因各种护理操作治疗多如:输液、加液、灌肠、安置胃肠减压、导尿、烤灯、雾化、定时观察危重和手术患者等,有的护士只是被动执行医嘱,缺乏主动观察意识。

1.3用药查对

临床医疗过程中,医院众多部门与安全用药有关,但在整个过程中护士始终处于第一线,护士是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是保证患者安全用药的最后关口。因此,要保证患者安全用药,就必须落实好查对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执行医嘱未实行双人核查,用药过程中不带执行卡,甚至有提前挂液体在床旁的情况。

1.4患者交接

患者交接的形式包括床旁交接、手术室与病房的交接、监护室与病房的交接、科室与科室之间的交接等;交接内容重点是患者一般情况如生命体征、皮肤、各种管道、药品、病历资料等。交接中存在的问题有:交接随意、无交接重点、护士急于将患者交出等。

1.5护理文书记录

护理文件是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真实记录,在解决医疗纠纷中具有举证和法律效力的作用。存在的问题是: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往往在工作中做得很多,但记录的内容很少,或没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有重点地记录。

1.6护士重点人群

护士重点人群包括:新毕业护士、轮转入科护士和责任心不够强的护士,他们常常因工作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够丰富、责任心不强导致安全隐患。

2预防措施

2.1入院评估

根据科室收治病种多为急诊患者的情况,采取“入院接诊负责制”,由接诊的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皮肤情况、跌倒、导管风险等方面;对家属及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注意事项方面的告知,如:为高风险者挂警示标示,告知注意事项并签字,达到医护人员和家属风险共担,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2住院患者的观察

观察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病情,确定重点观察的对象和内容,患者的观察要贯穿在整个护理活动过程当中,如在输液、加液、灌肠、安置胃肠减压、导尿、烤灯、雾化等操作的过程当中,可以顺便观察其他患者的情况,做到勤巡视、勤观察、勤询问、勤思考、勤记录,重点患者心中有数。让护士明确:安全管理不仅仅是管理者的责任,而是全员参与的过程,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

2.3用药查对

严格用药查对是护士行为规范的“底线”,严格执行患者查对制度应贯穿于用药活动的始终,上班要进入工作“状态”。“2013年住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明确提出:提高用药安全、鼓励患方参与医疗安全等,要让人人牢记:只有患者安全,我们才会安全。

2.4患者交接

患者交接过程中,交接双方都应认真负责,特别是在接患者时,要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有重点地查看意识、伤口敷料、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在位、皮肤、药品、病历资料等,并认真填好患者交接记录单,做到“交不清不接,接不清不交”。

2.5护理文件记录

护理记录要有重点,不能重要的事情做了不记,或简单地粘贴复制,在抢救、患者死亡等记录时,医护记录要一致,要随时想着如果患者复印病历自己如何举证,办公护士和护士长要每天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点评,普遍问题组织学习。

2.6护士重点人群

对护士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督查、重点跟班、重点帮助,直到改进。根据科室低年资护士多和急诊患者多的情况,改排双班制即“APN班”,排班注意力量搭配,这样使低年资护士减轻了单独上班的紧张感,既提高了护理质量,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3体会

质量安全论文范文4

在建立一个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需要系统具备以下几种功能:

(1)该系统能够快捷方便地检索与煤矿安全有关的文献与条款,且能够随时查询各部门的奖惩、排名情况,从而为煤矿企业提供方便有效的信息,方便员工及时了解企业的情况。

(2)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让人易懂,这样就能使得该煤矿企业也能够自己动手操作,且能够简单操作。

(3)开发的系统简单易变,能够随着各种动态信息及时更新,并时常处于一个比较活的状态。

(4)该系统具有安全储存、检索以及管理各个部门的文件资料,能够做到随用随取。在设计系统的同时,还应该考虑一些可能的安全隐患,做到及时发现并处理。

2系统模式开发

目前,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系统采用的事一种以Web技术为基础的B/S模式,该系统采用这种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在安装和使用时更为简便。当煤矿企业在安装系统时,不需要在不同的位置安装不同的程序,只需要安装通用的浏览器,打开浏览器就能够查询所需的信息,这样就简化了安装,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降低操作的难度,并能简单实现信息的。过去的C/S模式相对于现在的B/S模式,C/S模式要求煤矿企业员工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基础,且这种模式无法实现信息的工作,这不仅需要企业对员工进行计算机能力的培训,还降低了效率。而现在的B/S模式只要求员工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

(3)该模式还能简化系统的开发。B/S模式只需要将系统所需要的功能转移到Web服务器上,使得每个用户都能在系统允许的范围内查询和使用各类资料。

3设计系统的流程

(1)先给需要使用系统信息的用户注册一个独立的属于个人的账号以及密码,然后由管理整个系统的管理员对每个账户的权限进行设置。

(2)对不同部门进行权限管理后,生产部门的管理者能够利用自己的权限,将每个规划都上传到系统中,让每个员工能够清楚每个月取得的成效。

(3)将生产规划到首页,让各个生产部门的领导者能够浏览与自己任务相关的信息,然后将任务分配给各个工人去工作。制定一个合理的检查时间,及时对工作动态进行检查。针对检查情况进行记录,最后将记录的信息保存在系统中。

4开发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要注意的问题

(1)提高对建设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在建设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系统前,对工作人员进行宣传教育,从而加强工作人员对保障煤矿安全的重视,让工作人员随时做好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准备。同时,让员工认识到在煤矿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大可能地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2)处理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工作。建设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同时,明确分配好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管理人员还要明确安排好分管部门的日常工作,以带动他们积极建设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在每一个工作岗位,安排合适的专业人员,定期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制定合理的解决办法,从而提高煤矿企业的运作效率。

质量安全论文范文5

项目管理体系的要素是构成体系的基本单元,项目管理体系的要素包括组织机构、策划活动、职责、管理、程序、过程和资源,各个要素有不同的内涵。而且要素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表现为既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施工企业在建立项目管理体系时,全部制度都要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评审,确保有效衔接和无缝对接,形成一个闭环的体系。系统规范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工程项目是个“系统”,对“系统”的管理必须明确标准、制定规范、建立流程。系统化、流程化、表格化的规范项目管理,目的是确保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运行。因此,施工企业在编制《项目管理手册》时,就要按照系统化、流程化、表格化的管理要求,以项目管理为主线,将项目管理中的施工调查、组织管理、进度、安全质量、技术、物资设备、劳务分包、合同、资金、责任成本等重要环节联为一体,建立一套管理脉络清晰,内容明确具体的操作规则,作为加强项目管理的规范和标准。这样形成的《手册》才能具有生命力。注重加强管理制度学习宣贯。

企业管理制度出台后,关键就在于落实,强化制度的学习宣贯是落实项目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广泛宣传造势。要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宣传阵地,采取各种宣传形式和手段,大造声势,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宣传学习制度、落实制度、规范管理对于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搞好培训考试。要有计划的组织企业各系统、分专业的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进行集中培训,企业领导和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亲自授课。同时对培训效果要组织考试,考试成绩予以通报,奖优罚劣,营造氛围,检验效果。选树推广典型。坚持全面推进和重点引导,积极培养和选树项目管理的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在企业管理中的示范作用。要通过调研及时发现和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不断推出专业特色明确、制度落实有力、管理成果突出的先进典型,广泛宣传推广,使企业和员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推进管理制度的落实,提升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

项目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要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在关键处着力。在项目管理上要突出三项原则,即:突出流程管理,确保落实标准不走样;突出问题管理,确保形成闭合不反复;突出安全质量管理,确保在建项目不失控。同时,在施工组织、安全质量和技术管理上,还应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在施工组织上,突出抓好监管落实。搞好项目前期策划。项目策划是工程项目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施工调查是项目策划的一项内容,搞好施工调查,首先要熟悉合同条款和设计文件,在此基础上,才能编制出施工组织设计,合同、责任成本书的签订才能落实。同时要搞好项目管理交底,管理交底的内容应该延伸到施工方案、变更索赔、项目风险分析等方面,指导项目尽快走入正轨。实行项目直管人制度。企业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的产值大小、难易程度、风险源高低,对重点项目实行项目直管人制度。

项目直管人可以由企业副职及三总师副职担任,生产系统负责人等担任协管人。实行项目状态分级管理。施工企业可以根据项目现场管理情况及风险管控情况,定期公布在建项目状态级别,对项目管理状况进行动态管理,对隐患排查整治实施重点监控。在安全质量上,突出抓好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安全质量责任体系。通过层层签订安全质量责任书,使安全质量责任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项目的每名管理、作业人员,并根据工程的类别、规模、特点,约定向劳务队伍收取安全质量风险抵押金,促使其责任落实。完善安全质量监督机制。针对工程项目流动、分散、管理跨度大的特点,施工企业要成立稽查大队,分区域组建稽查队,有效开展安全质量稽查。重点抓好对旁站监督、跟班作业的检查督导,督促各项目将旁站监督、跟班作业作为加强安全质量监管的重点,将重点部位、关键工序、隐蔽工程全部置于监控之下。优化安全质量奖惩机制。要实行安全质量一票否决权,对各项目在安全生产、工程创优过程中涌现出的“安全标准化工地”和“精品工程”及时进行嘉奖;对达不到安全创优标准的工程坚决推倒重来,以此激发项目安全生产、追求精品工程的内在动力。要建立安质人员岗位津贴制度,以提高安质人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意识。在技术管理上,突出抓好方案落实。技术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基础,是保障安全质量、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狠抓施组和技术方案的评审和执行。重大技术方案要邀请专家组织研讨,施工组织设计要确定总体思路,按照项目风险等级,分级组织审批,征求多方面的意见,以达到优化方案的目的。施组和技术方案,一经确立,要求项目部必须严格执行。狠抓工程测量和试验检测工作。监控量测是地下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防线,要落实测量复核计划和试验检测检查计划,督促项目做好原材料的检测、重点工程部位的检测和工程产品的试验,定期通报,推动项目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开展科技攻关,总结科技成果。要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优势和公共资源,开展横向联合,依托工程项目开展科技攻关。对于科研课题,要超前谋划,深度指导,做好研究策划和过程管理,及时收集分析,总结提炼成果报告,提升科技成果质量。要加强工法、专利开发,注重科技成果的积累,增强科技研究的系统性和专业性,逐步形成企业的产品优势和技术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满足企业长远发展需要。

加强过程精管严控,及时进行纠偏,是保证项目管理效果,提升企业效益和水平的重要途径。抓好责任成本下达监控。企业要本着全员、全过程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责任成本监控体系。提高责任成本编制的质量。加强对企业、项目部工程经济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指导督促各成员企业本着“合理、节约、实际”的原则,及时编制责任成本,做到依据充分、资料详实、贴近实际。及时下达责任成本。项目情况有变化,可以中间做调整和修改,充分发挥责任成本的约束作用。加强成本检查与预警。企业要建立项目季度毛利率动态报表,按季度对项目责任成本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强化经济活动分析制度。经济活动分析是企业了解和控制项目运行、管理情况的重要方式。严格经济活动分析的频次。施工企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经济活动分析会,下属成员企业每季度召开一次,项目部每月召开一次,对经济运行进行过程控制、纠正偏差。#p#分页标题#e#

质量安全论文范文6

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但我们发现,已出台的这些制度主要的是在规范与突发事件有关的信息管控问题,更多涉及的是应急处置,更多是体现在信息管理中,系统地常态化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办法措施则不多见。按照管理学中的概念,信息管理,亦即信息资源管理,主要是指对信息内容、信息机构及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区别于单纯“信息整理”的地方在于将信息视为资源的一种。信息作为资源至少具备稀缺性和增值性两大基本属性。当前社会信息冗余现象严重,但巨大的信息集合中相对高质量、高价值的信息依然处在稀缺状态;另一方面,对于信息的有效整理和科学利用,可以挖掘出信息额外的使用价值。所以,我们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资源管理是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数据信息视作一种资源,进行精心整理、合理配置,并最终有效利用实现增值的过程。具体来说,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资源管理,应从其信息生产、搜集整理和传播利用来定义,微观上包括相关信息的获取及有序化存储等;中观包括相关信息的、传播、利用、交流、反馈及信息服务、产品推送等;宏观上包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机构、信息系统、信息体系队伍及其运行机制的管理。由此可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资源的管理不仅仅在于信息,还包括诸多的其他信息管理环节,以及信息机构、信息系统、信息队伍及管理机制的构建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资源的利用也不仅仅在于应急处置,而是涵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安全消费及科学研究等方方面面的互通和利用。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的信息内容

确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的信息对象内容,是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科学管理的基础。根据普遍化的信息定义,信息是负熵,由基础数据按一定规则组合而来。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可以产生若干信息,作为生产者应该构建或形成哪些信息,以便展现其良好生产行为、产品质量及安全性;监管部门作为一个执法部门,需要提供或获取哪些信息规范生产、监督违法、指导消费、展现监管绩效、接受社会监督、回应社会关切;消费者放心消费应该关注哪些信息,从什么渠道获取自己关心的信息;社会公知专家应该获取什么样的信息以面对媒体、指导消费、科学研究,等等,这些都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我们的初步研究来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涉及生产者、监管者、销售者和消费者4大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涵盖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中,不同的责任主体在不同环节(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收获、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及监管、科学研究等)存在的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信息集合。从这4个主体来看,不仅有各自在农产品生产、监管、销售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信息,也有各主体自身需要关注的信息。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我们将其归纳为生产加工信息、监督管理信息、营销消费信息及安全科技信息等4个大类。生产加工信息是产前-产中-产后进入市场销售之前的整个生产链的有关信息,包括产地环境信息、农业投入品信息、生产过程信息、收获屠宰捕捞信息、产品初加工信息、产地准出及贮藏运输信息等。监督管理信息包括政府监督管理部门的政策法规措施、标准制修订、监督整治、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以及执法监督管理情况及其队伍自身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信息。营销消费信息包括包装标识信息、经营销售信息、市场管理及供求信息、消费者信息等。安全科技信息包括安全生产科学理论技术信息、风险评估信息、科技创新队伍能力建设信息等。这4大类信息包涵的各个信息板块还包括进一步细分的信息单元,在此不予赘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管理需要对这些信息实时监测,全面掌控,科学分析,分级利用,才能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利益相关方的良性互动,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及利用的几点建议

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服务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业界的普遍共识。结合近年来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网络舆情信息的跟踪、分析和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加强我国农产品质量信息管理体系构建及利用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以资源意识对待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是一种资源,更是最活跃,最具创造性、革命性,最核心的生产力。但任何资源只有经过有效获取、科学加工和有序管理,才能成为可利用的资源,才可能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需要以对待资源的意识对待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也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搜集分析、深度加工和科学管理,才能形成可供传播利用的信息产品,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信息的潜在价值,促进政府管理者、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有效地沟通和交流,预判风险隐患,节约监管成本,提高管理成效。如今信息管理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亦需要直面大数据环境的挑战。信息数量急剧放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质量日益恶化,大量的无用信息、虚假信息、反复炒作的过期负面信息等充斥各种信息渠道,加之新媒体迅猛发展,信息交流迅速快捷,虚假、负面信息的传播极大地妨碍了社会公众对正确信息、有用信息的吸收利用。所以,在当前情况下强化资源甄别意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是尤为重要的。同其他资源一样,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资源也存在分配不均衡等问题。生产者、管理者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各自所掌握的信息存在严重的不对称,信息资源占有者的利益关系如无科学合理的制度协调,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就会困难重重。在某种程度上说,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就是要解决信息资源不对称问题,需要寻找相关方利益平衡点,构建公平合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生产、消费共享机制,实行科学的信息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简言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主要体现在研究开发信息资源,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解决资源不对称难题,满足公众的信息需要。

(二)构建全面协调的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是对信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活动的管理。广义来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信息、信息技术、信息人员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等,整个管理过程涉及人员、设备、资金、技术支撑等多方面的组织和协调。我们在顶层设计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资源管理的时候,应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要有一个长期的制度性安排,必须构建一个持续稳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的长效机制。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当前重要的是要着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监测搜集、分析系统,要解决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从哪儿来,如何识别、获取以及谁来获取、谁来分析研判及如何分析研判的问题。从上文谈及的4大类信息来看,涉及从生产到消费链条中的诸多环节,各个环节常常又归属于不同的部门,譬如包括纵向的产地环境监测、作物种植、植物保护、畜牧兽医、水产养殖、投入品生产及管理、农技推广、农产品加工、检验检测、贮藏运输、经营销售、食用消费及监督管理、行政执法、认证认可、科学研究及标准制修订等部门,横向的农业、食药、食安、质检、卫生、工信、工商、商务、公安等部门,这就给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获取增加了艰巨性和复杂性,如何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需要有一个统筹协调的制度安排,要有一个专门的信息监测搜集、分析研判的机构队伍体系。尤其是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获取体系建设值得高度重视,应在各地农业信息中心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点设置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监测搜集部门(岗位)并配备适当的信息获取技术条件,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监测搜集及分析研判工作须专人专职,以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实现常态化的信息主动获取、分析、预警及利用,避免被动的应急灭火以及信息失真、失信、失灵、失控的情况出现。

(三)不断强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信息利用就是信息产品的使用价值的实现。新媒体时代,信息呈分散化、碎片化和海量化特征。这就需要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把这些信息筛选出来,构建信息砖块,并按照潜在用户的需求特征、权限范围和政策导向等维度分别形成信息产品,以便交流分享、预警防控。通过一系列分析加工优化,形成信息产品之后,就要构建适当的渠道和模式,比如文献服务、报道服务、检索服务、咨询服务和网络服务等等,开展信息服务,以充分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产品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产品也是商品。信息产品商品化是发展生产力的条件之一,有利于提高信息产品生产的针对性和效率,能更好地发挥信息商品的效用。一个时期以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产品被当作民生福利产品、公益性产品免费提供给公众。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注度很高,信息纷繁复杂,鱼目混杂,很多信息并不被公众所接受。很多免费的信息制作相对粗糙,缺乏科学性,真实程度不高,也很难让公众接受。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产品也应该是商品,政府可以购买,普通消费者也可以有偿消费。因而,通过精心制作的信息产品应该有偿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产品应适度建立有偿服务体系,向社会提供优质快捷的信息服务,以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信息产品的可持续生产和充分利用,将其信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切实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服务。

(四)组建高质量研究团队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作为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国内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工作越来越多。根据CNKI的数据统计结果,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研究界的关注度呈整体上升趋势。其中,2013年与2014年直接相关文献在CNKI中的检出数量分别为146和194,分别较前一年增长了5.80%和32.88%。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部级农业科研院所、院校为研究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研究体系。我们的研究团队多年来持续跟踪关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信息,从舆情信息管理的角度对这一方向有所研究。但需要引起注意的一点是,我国当前专门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研究的创新团队还比较缺乏,尤其是具备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优质团队甚为少见。近年来虽然相关主题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从研究成果的科研影响力角度上来看,还不是很显著。在此背景下,要推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组建专业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学科团队,加强在信息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应用两个层面的科研投入力量,尽快积累形成属于自己的学科边界,聚拢拥有专业化研究才能的创新人才,树立学科领域内的标志性成果。同时,还需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的“产学研”循环链条,在加强相关研究工作的同时,扩展团队在教学和产业转化中的职能,将研究成果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

(五)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依法管理

质量安全论文范文7

本文作者:孟国忠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讲师

大学生安全教育载体主要包括制度载体、工作载体和实践载体,在制度载体方面,虽然各高校都已制定了相关的安全教育管理规定,但大多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体系。不少人认为,学生的安全教育,仅仅是学生工作人员和保卫部门的事,其他人员基本不会参与到其中。因此,全校上下并没有形成一个人人重视关心安全教育、人人是安全教育的参与者与实践者的良好氛围;在工作载体方面,基本上是说教的灌输的多,体验感受的少,手段比较单一,针对性不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在实践载体方面,过去高校安全教育内容主要集中于法律法规、公共、人身财产安全等传统领域,随着社会安全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加上学生自身出现的一些新特点,许多新的教育内容不断产生,传统安全教育的有效性面临着新的挑战。从宏观层面看,当前高校安全教育主要应当关注国家安全、政治安全、环境安全、资源安全;从微观层面看,主要有心理安全、社交安全、生命安全、网络安全、就业安全等。[4]

调动各方力量,营造良好氛围。一要建立并完善人人关心、人人参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体系,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教育。[5]校院主要领导、机关工作人员、保卫人员、学生处和团委工作人员、心理咨询教师、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等,都是这个体系中的一员。他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发挥不同的作用,以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自始至终既有领导的重视与关心,又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专兼职学工人员及专业教师的积极配合与参与。二要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其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需要学生家庭和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如每学期通过给学生家长邮寄学年小结和“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可以为学生家长参与到安全教育当中起到促进作用。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让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发挥大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在行动中锻炼,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从而热爱学校,愿意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

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高校要制定科学、有效和具有特色的安全教育工作机制,从制度上确保高校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大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一是对学生进行分类动态管理,尤其要关注其中的困难群体,实行安全教育工作月历制,使安全教育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使其常态化、具体化,并强化督导检查。二是大力推进安全教育的“三进”工作,即进课堂、进头脑和进宿舍,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本校的教育体系,并贯穿到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此外,还要将学生宿舍作为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时刻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三是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将其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制定具体教学计划,分年级安排相应教学时间和教学主题,尤其是要将教育重点放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并落实相应学分。加强师资建设,确保经费投入。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之中,因此队伍建设显的尤为重要。要努力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以确保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质量;要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师资培训,强化实践锻炼,提升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安全教育的水平和实效性;要建立专门的培训培养机制和考核机制,涉及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是每个管理人员的“必修课”。对安全教育工作的考核,既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要保证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经费投入,尤其是保证安全教育研究和师资培训的经费。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服务学生。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营造全员关心学生、服务学生的氛围,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放在工作的首位,努力实现学生的心理期望,为安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学校暂時无能力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解释工作,使学校与学生之间真正建立一种信任关系,共同面对一些遇到的困难,让学生感觉到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宿感。二要加强“三观”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事物、认识自我,正确对待生死、荣辱、苦乐等问题,从而较客观地理解、分析人生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保持开阔的胸怀,冷静妥善地处理各种复杂关系,保障心理行为健康发展。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容。一是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安全技能训练、小组讨论、社会调查、应急演练、急救训练、经验交流等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二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校内,充分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法律学科教师、心理学教师、国防教育教师、体育教师、实验室教师、学校医务人员,以及其他与安全教育有关的教师、干部参与课程教学活动。在校外,可聘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兵、解放军指战员、法律人士、安全专家、心理学专家、社会学专家等共同参与教育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大力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活动。通过举办主题画展、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利用报纸、网络、“两课”、宣传栏、专题讲座、大型咨询会等宣传阵地,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纪律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

质量安全论文范文8

1.师资力量不足

自1999年大规模扩招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部分地区的高考录取率超过了80%,一些地区的本科录取率超过了40%,甚至更高。但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高校扩招的步伐,存在生师比过高、缺乏大师、教师来源单一且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这在一些省属本科院校的新办专业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比如南华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2004年开始正式招生,到目前为止全职专业教师才有10人,而安全工程系每年有毕业生120人左右,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任务繁重。此外,大部分教师都承担了一定的科研任务或者在职攻读学位,造成指导教师相对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指导深度不够,这在客观上也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2.学生认识不足

当前大学校园学生的学习风气普遍下滑,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加之受社会上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和片面追求利益、不尊重人才和知识的不良风气的影响,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学习热情下降,这在毕业班的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如有的学生已经签了就业协议,认为所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与将来从事的职业关系不大;有的学生忙于升学的事情(如硕士研究生复试)或者准备各级公务员考试或者利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考取驾照等等,心思根本没有放在毕业设计(论文)上;也有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很简单,答辩前几周通过东拼西凑就能完成,对于指导教师的要求和进度安排不以为然。

3.教学资源不足

从严格意义上讲,指导教师也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要教学资源,但是在本文中把师资单独列出来进行讨论。除此之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还需要专用教室、良好的图书资源和网络数据库、本校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数据库、实验室条件(包括学生计算机机房)等教学资源。目前,除了艺术设计类等少数几个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没有专用教室,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主要是在宿舍中利用电脑完成。学校的中文文献和数字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是数字资源的下载有IP地址的限制,而外文文献资源相对比较缺乏。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经过几年时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大多数只能做一些验证性实验或者简单的测试,具有培养创新人才功能的综合性实验开展得很少。

4.过程监控不严

虽然学校和学院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制定了很多规定,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中期检查,按照比例抽出学生参加校级公开答辩,对上一届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抽查等。但是学校毕业生众多,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主要由指导教师负责,而指导教师的水平良莠不齐,对学生的要求严格程度也相差甚远,使得在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开题、答辩等诸多环节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5.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佳

以上四方面的原因,再加上部分学生综合素质较差、自学能力较低,对学校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创新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写作能力均较薄弱,导致很难做出好的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少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格式不符合南华大学的要求,排版问题比较突出。

(2)选题不合理,抄袭现象比较普遍。毕业设计(论文)从形式上做到了一人一题,但是内容上很多是雷同的,比如安全评价方面的;而根据历年的资料进行统计,设计占的比重偏低(30%左右),而论文占的比重偏高(70%左右);结合工程实际和教师课题的较少,自选课题占的比例过大。

(3)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情况不理想。大部分毕业生的答辩PPT制作质量比较低劣,答辩过程叙述不清楚,回答问题情况不理想。

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结合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近年来的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方式,提出了以下改革措施。

1.扩大指导教师队伍

要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是关键。针对安全工程系师资力量不足的现实情况,采取了以下措施:

(1)积极调动学校、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的力量。比如每年将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安排给其他学院和本学院其他系的教师,一方面体现了安全工程的学科交叉属性,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安全工程系教师的压力和工作量,效果较好。

(2)积极引进教师。安全工程系自2011年开始积极从其他院校和本校的研究生中招聘引进青年教师。2011年引进2名硕士,2012年引进1名硕士,2013年引进2名博士,计划2014年继续引进2名博士。

(3)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积极培养年轻教师。按照学校的规定,只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才能独立指导毕业设计(论文),而新进的硕士要2~3年才能获得讲师职称。安全工程系通过指定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者博士学位的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青年教师每年协助其指导教师负责一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指导,这一做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2.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1)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动员。在每一届的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之前,召集毕业生进行动员,系主任强调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并宣布相关的纪律和要求。

(2)召集指导教师开会,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指导教师在日常的指导工作中要反复和学生强调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

(3)对极少数不认真的学生给予延期答辩,延期答辩不通过的,和下一届毕业生一起答辩。

(4)对毕业生请假进行严格审批和控制。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请假的,必须经指导教师、学工室辅导员教师和主管院领导的审批,而且对请假的时间跨度进行严格控制。总之,采取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惩戒为辅的手段,引导毕业班学生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3.努力改善和补充教学资源

(1)不断改善专业实验室的条件。利用财政部的专项资金,积极购买了部分先进的大型仪器,比如从美国原装进口的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等。

(2)积极建设本科生的计算机房。通过学院的努力,新建了可以同时容纳30人上机的计算机房,本科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时可以申请使用。

(3)学生在做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如果需要下载外文电子文献,可以先收集好所需文献的名称,然后通过指导教师收集和下载全文,再返回给学生。

(4)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一方面鼓励保研到外校的学生在将来的硕士阶段指导教师处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学校先后有保研的学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完成毕业论文,效果很好;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4.加强过程监控

(1)建立指导教师QQ群,系主任事先将学校、学院的通知、毕业设计(论文)的标准格式等相关要求在共享中,其他教师可以自由下载和学习。

(2)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工作的指导。下达任务书之后的四周之内,要求学生在查阅相关文献和调研的基础上,完成开题报告和英文文献的翻译,并且要制作开题报告PPT,然后参加安全工程系组织的答辩,只有答辩通过后才能开始下一步的工作,否则要求重新选题或者重写开题报告。

(3)要求每一位指导教师建立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QQ群,并且开通飞信,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掌握学生的动态。

(4)认真组织中期检查。每年的4月安全工程系在学校和学院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中期检查,包括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记录本、指导教师的工作记录本、学生已完成部分的电子稿、毕业设计(论文)原始资料(含电子稿)等。

(5)答辩前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复制比检测,要求所有参加答辩的学生都要进行检测,对复制比过高的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进行认真修改,修改后进行二次检测,直到合格才能参加答辩。

(6)严格答辩过程管理。在正式答辩前组织学生参加预答辩,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学生最后的成绩由指导教师的评价、评阅教师的评价和答辩表现综合确定。

(7)对相关材料及时进行归档。包括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纸质稿、电子稿、复制比检测证明、毕业设计(论文)记录本和原始资料,指导教师的工作记录本,评阅和答辩相关材料等。

三、改革取得的初步效果

第一,建立了适合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整套管理制度,格式更加规范。从2011届和2012届的毕业设计(论文)来看,格式不合格的非常少见。

第二,选题更加多样化。根据学科特点,提出了“大安全”的选题思想,这就使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形式更加多样化,放宽选题范围,题目只要是结合本专业知识和具体的工程实践均可进行,对不同学生采取了不同的题目。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其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

第三,由于在答辩前,要求学生进行复制比检测,抄袭的现象有所遏制。

第四,青年教师参与指导毕业设计(论文),他们工作有激情,有一些新的想法,认真负责,对提高设计和论文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第五,在正式答辩前进行预答辩,预答辩中指导教师提出了较多的修改意见,因此正式答辩的PPT的质量、毕业设计(论文)纸质稿质量、学生的介绍和回答问题情况都有较大提高。

第六,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有所加强,指导方式更加多样化。师生之间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如手机、飞信、E-mail、QQ群等联系方式进行随时沟通。根据大部分毕业生是利用电脑在宿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一实际情况,有的指导教师直接到学生宿舍进行集中辅导,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七,随着安全工程系承担的科研课题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跟随指导教师参与部分科研工作并完成毕业论文,客观上实现了科研实践支持教学的目的;部分学生在毕业前参与了省级或者校级的学生创新课题,在毕业论文阶段时适当进行加深,这些学生的论文质量往往比较好,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质量。

第八,随着安全工程系实验仪器设备的增加和实验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借助于实验设备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或者是采用商业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实验研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第九,毕业设计(论文)的归档资料越来越规范。安全工程系设立了教学秘书,由青年教师担任,专门负责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归档,并收集毕业设计(论文)及其原始资料等的电子版刻录成光盘永久保存。

四、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