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质量控制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范文1

(一)工作周期短,固定时段内工作强度大

一个项目从开始招标到确定中标人,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在这期间要完成项目报批、资格审查、招标文件编制、投标人资格审查、开标、评标等大量工作。其中,资格审查、开标、评标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般为1~7天),工作强度相当大。

(二)工作质量要求高、责任大

由于招标过程的严肃性,招标人在招标工作中的一点小疏漏都可能给整个招标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甚至会引起招标失败。因此,招标人必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三)过程繁琐、机械性工作多

随着招标制度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招标过程的审批工作也逐步走向制度化、程序化。招标人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具体规定,有条不紊地完成几十个招标程序,而且,这期间的大部分工作都属于重复性强的工作。

二、招标工作的质量控制要点

(一)加强与业主的沟通

招标活动中,与业主的沟通直接关系到招标工作能否顺利完成,也最能体现招标工作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换言之,与业主的沟通,是评价一个招标机构能力高低的关键点。招标合同签订后,应首先征求业主的意见,了解业主对投标人的要求。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熟悉招标工程造价、工期、质量等情况,以及业主的资金安排计划。

2.作为机构有责任将工作所涉及到的法规、流程向业主解释清楚,以便于在法规与程序许可的范围内帮助业主选择合适的承包人。

3.招标机构应对当前的承包市场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如材料价格、符合资质条件的潜在投标人数量等,并适时向业主提出指导性意见。

(二)投标人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是整个招标活动中招标人需承担较大责任的环节,因为招标人在这个环节中要根据《资格预审申请文件》选出符合要求的投标人。由于我国的信用体制还不完善,一些不具备投标资格条件的单位往往在《资格预审申请文件》中弄虚作假,招标人稍不注意就会将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单位选进投标人的范围中。所以必须要完全熟悉投标人的资格条件,在审查过程中做到严格把关、一丝不苟。资格审查分为两种形式,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在报名的单位数量不多或是对报名单位有一定了解等情况下可采用资格后审,相对于预审方式而言资格后审可节省时间。资格预审有利于避免出现中标单位在资格后审时,发现投标人资格不符合而需进行重新招标的情况。采用资格预审方式,在前期与业主的沟通显得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潜在投标报名单位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如何设置合格条件等方面。资格预审工作的操作程序各地区略有不同,在操作的过程中应咨询当地的招投标管理部门,以免在招标过程中由于某一细节出现问题而影响了整个招标工作的时间进程。下面结合本地区工作实际简单介绍一下招标工作在资格预审环节中的注意事项及工作细则:

1.安排资格审查的时间和场地:会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经办人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时间和场地,一般应安排在交易中心进行。

2.依法组建资格审查委员会:需从交易中心抽取专家组成资格审查委员会的,应由招标人提交书面申请报告给交易中心,再由专家服务部统筹安排。

3.资格审查:招标人连同交易中心经办人取出封存的投标报名资料,在资格审查现场当场检查其密封情况并开封,资格审查结束后应将资格审查结果及时报予交易中心经办人。

4.资格预审公示:资格预审结束后,资格预审报告由招标人盖章确认,再由交易中心经办人将预审结果在网上公示。在发出资格预审公告并接受报名单位的《资格预审申请文件》后,招标人依据资格审查方式,对投标申请人填报的资格审查表及相关资料进一步进行审查、筛选,并最终确定投标人。在此过程中,招标人应严格对照资格审查标准(包括基本合格条件和附加条件)对投标申请人进行筛选,选定合格的投标人。

5.资格预审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1)对投标人填报的资格预审表进行复核性审查、验证,以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可与政府监管部门建立一定形式的信息共享机制;(2)组织人员对投标申请人的类似竣工工程或在建工程,拟派项目经理进行实地考察,并根据事先拟定的项目考评指标实事求是地写出考察报告,以此作为资格预审的重要依据。未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人提交的投标文件,以及逾期送达或者不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密封的投标文件,招标人应当拒收。资格审查的结果要与预审文件一致,必须实事求是,从严把关,因为失去诚实信用的审查结果,有损于评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也就失去了招标机构存在的必要性。资格审查一旦完毕,立即整理资格审查报告,并及时通知潜在投标人、未通过预审的投标申请人,并视情况说明原因。

(三)招标文件编制

招标文件不仅要规范,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而且还应得到招标人的认可,在通过监管部门的备案审查后,即可将其发给合格的投标人。对招标文件的审查要点是符合法律法规(特别是各个时期新颁发的规定),其中,有关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及答疑补充文件要尽可能完整、准确,避免出现模糊字眼,且应适应市场行情,最大限度地减少招标人在工程施工及竣工结算时的不必要麻烦。具体来说,在拟订招标文件合同条款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现阶段大部分地区或部委为了规范招标文件编制活动,促进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联合制定了一些标准文件。不同招标机构编制的招标文件各有异同,应取长补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力求不断提高招标文件的质量。事实上,招标文件的内容与标准随工程项目而改变,随招标人的要求与期望而改变,但其通用的规范部分与必要的法规部分大都会沿用保留。

2.当涉及到招标人专业发包工程时,招标机构的造价人员应列出分包工程详细的总承包服务费清单,明确约定总包、分包之间的现场配合、进度衔接、成品保护、垂直运输、脚手架、临时供水、供电的利用等相互间的责权利,这样能有效地避免出现总承包人与分包人工作内容重叠、责任不清的情况,同时也有利于承包人准确报价和招标人日后的管理工作。

3.在编制招标文件的专用合同条款过程中,应结合本工程实际,加强对风险责任条款和特别条款的编制审查,如包干范围,调价、调量范围与办法,工程窝工、停工状况下工效下降的计算方式及损失赔偿范围(包括机械停滞台班费的测定与计取基准),工程进度款支付办法,进度款拖欠情况下的工期处理,工程中间交验或建设单位提前、滞后使用工程部分的成品保护、保修处理,合同外工程量的计价原则和支付办法,工程中零星计工处理和违约责任的量化问题等。明确各方在合同中的责任和义务,降低招标人因合同条款不完善而被承包人索赔的风险。同时,招标文件的编制质量也会影响到投标文件的质量,甚至最终可能影响到评标质量与招标人工程实施阶段的管理。因此,把握好招标文件的编制这一中心环节,是体现机构水平与能力的关键。

(四)开标与评标

接受投标文件时,招标人应准确把握投标截止时间,在监督人员的监督下按既定程序开展开标工作,及时做好相关记录,公开宣读投标人的名称、投标价格、质量等级、日历工期等主要内容,并在各投标人无异议的情况下签字确认。在评标过程中招标人一般不参与评审,但在招标人委托时可由熟悉相关业务的人员参与评标。评标过程中,招标人应仔细核查评标专家的评审文件、打分情况,在评标结果确定后及时进行汇总,整理出评标报告,并请在场的各位评标专家签字确认。(五)工程回访与反馈本着对业主或客户负责的原则,为了不断提高招标业务水平,招标机构还应该适当地延伸到工程实施与结算阶段。及时发现招标工作中的不足与缺陷,不失时机地进行更新、完善并反馈到以后的业务中。根据中标人的工程实施状况,适时完善、弥补招标文件中评标办法的不足与漏洞,为下一次的工作打下基础。

三、结束语

质量控制范文2

目的分析血液检验中质量控制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取医院血样检验样本62份,按照检验方式划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1份,分别给予常规检验与质量控制措施,对两组血液样本平均变异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变异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中质量控制措施的应用,对提升血液检验质量可起到突出作用,样本变异指数较低,可在实践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

血液;检验;质量控制

作为血液疾病诊断依据,血液检测涉及的内容极多,如血型测定、溶血性贫血检测、交叉配血试验、骨髓细胞学检测等,如血糖、血脂、凝血四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氨酸转氨酶等都可行血液检测。但由于血液检验中存在较多影响因素,如人员、器械、患者或实验环境等,容易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带来影响。研究发现,质量控制措施应用对血液检验可靠性的提高可发挥重要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医院血液检验样本800份,其中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的400份血样纳入对照组,主要包括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Cal99,Cal25与癌胚抗原(CEA)等。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的400份血样纳入试验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Cal99,Cal25与癌胚抗原(CEA)。两组血液样本在收集、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血液检验以常规方式为主,试验组采用质量控制措施,具体实施内容如下几方面。

1.2.1血液样本采集质量控制

血液样本采集质量控制措施如下:(1)选取适合的样本,血常规检验标本如果为静脉血液标本,其最常选用的采血方法为静脉穿刺,通常选取双侧前壁窝附件的头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等;而如果为动脉血标本,其采集方法有两种,一种为使用肝素采血管,常见的抗凝剂为肝素,有效稀释血液与血浆,实践中应严格控制抗凝比例,并在采集后,摇匀送检,另一种为借助动脉血气体标本采集系统,与前者相比,其优势显著。目前,血标本收集程序如下:血培养-凝血检查管-血常规管-血沉管-生化及其他管。(2)选取适合的体位,采血过程中尽量取坐姿,静息后抽血,尽量于输血、输液前采集标本,禁止在输血、输液同侧采血。

1.2.2血液样本检验质量控制

血液样本检验中,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包括:(1)检验人员素质,要求上岗人员需接受过系统全面教育培训,专业技能知识较强,且有相应的等级证书,可规范操作整个样本检验过程。(2)仪器设备质量控制,检验科中所有设备仪器需有相应的许可证、合格证,且需由相关部门检验后方可使用,且注意血液检验后,要求登记设备使用情况,定期做好维护与保养工作,确保机器设备应用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3)实验室环境质量,要求做到整洁、卫生、无毒、准确,且温度、光照条件都需合理控制。同时,对于实验室内的孵育箱、水浴箱,要求在温度上与血液检验温度相吻合。其余如冰箱记录器、实验室计时器等,都要求保持良好性能。(4)检验试剂质量控制,由于试剂一般处于存放状态,取出后应注意避免直接检验,应将其置于实验室环境下,做好充分平衡后才可使用。若同种试剂批号不同,应避免混合使用[1]。(5)标本送检质控,血液样本采集后,放置时间延长下可能导致血液内微量成分发生变化,如葡萄糖分解,可能降低血糖浓度,再如血清内有红细胞钾离子溶入,可能提高血清钾含量。或有其他污染因素,都会影响血液标本质量。因此,对于采集的标本,需及时送检,若无法及时送检,可于4℃冰箱内存储[2]。

1.2.3血液样本检验后质量控制

血液检验工作结束后,要求所有检验记录准确,同步电脑登记结果。相关人员需在检验结果上签字确认。同时,对于检验后的血液标本应做好包装、标识与存储工作,并妥善保管检验结果记录[3]。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血液标本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Cal99、Cal25与癌胚抗原(CEA)变异指数进行观察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的各项指标变异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血液检验影响因素

血液检验结果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参考,其涉及的影响因素包括许多,具体表现为:(1)人员因素,如部分检验人员在仪器设备操作上存在不规范情况,或在仪器故障情况下无法及时解决。一般较为常见的现象为不同检验人员在血液检验方面,得出的结果有较大差异,此时无法判定哪个结果更为可靠。(2)仪器、试剂因素,如仪器方面,其性能的维持要求做好日常保养与维护工作,整个室内环境在温度、湿度上都应保持适当,确保仪器稳定可靠运行。(3)患者因素,如患者空腹、饭后情况下采集的血液将有一定差异,导致不同检测结果出现。再如采血过程中患者体位不同、采血部位不同,易影响血液检测结果。此外,部分患者采血前有不良生活习惯,如大量酗酒、进食高蛋白或过于油腻食物等,易造成采血结果不准确。(4)实验室环境因素,如实验室未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可能对血液标本产生污染情况,一旦标本变性或被污染,便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4]。

3.2质量控制措施在血液检验中的应用要点与效果

为提升血液检验结果准确性,要求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其实施的要点包括:(1)人员培训,可定期对检验人员培训,将血液检验流程、设备操作、实验室维护等相关常识作为培训内容,或在血液检验前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实际工作中结合具体情况,选取适合的采血方法,并协助患者摆放正确的体位;(2)工作环境,如温度可控制为23℃左右,湿度保持为70%以下,且避免有电场、噪声与磁场干扰情况;(3)知识宣教,可选择不同宣传方式如张贴海报、设置宣传栏等,以血液检验相关注意事项为主,包括采血前保持空腹、采血时避免穿袖口过紧衣服等;(4)血液标本存放处理,要求对采集后的样本及时送检,且送检中对试管加盖,避免有污染或震荡情况发生,若需保存,可置于4℃冰箱内;(5)检验报告,要求其结果与电脑记录保持吻合,且在审核后由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确保记录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本研究中可发现,试验组血液标本变异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充分说明质量控制措施应用下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国内学者经对比研究显示,质控组的检验准确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与本研究报道相似[5]。

综上所述,血液检验中质量控制措施的应用,对血液样本各项指标变异指数的控制可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血液检验准确性的提高,应在实践中进一步推广。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日后应开展大样本、多中心及长随访研究,以此保证研究质量。

作者:郭芳 单位:福州市晋安区医院检验科

[参考文献]

[1]李巍,张宝华,刘伟生.质量控制对血液检验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283-284.

[2]李春艳,隋青,邱齐,等.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和结果管理[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5):21-22.

[3]林律初,江炎章.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5,10(4):160,163.

质量控制范文3

关键词:质量控制;影响因素;泡沫混凝土

0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项目逐渐增多,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在实际工程中,由工程质量引发的安全问题依然层出不穷,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等造成重大损失。为了确保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以使工程建设有更好支持与保障。

1工程概况

图1为山东省潍坊市某住宅小区规划示意图。一期建筑(2#和3#)是18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泡沫混凝土填充墙住宅,建筑高度为53.6m,建筑面积约为21600.5m2,该项目桩基是预应力管桩,主楼为桩筏基础。该住宅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条件高,工程质量要求严格。

2项目质量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该项目在一期施工过程中存在材料、方法、机械、制度、人员等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通过实地调查与问卷反馈,得出质量问题主次因素分析图(图2)。图2表明,材料因素和方法因素是影响该项目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而泡沫混凝土材料是影响该项目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该项目在对泡沫混凝土的制备、施工和保管等方面的质量控制不足。为此,需对施工材料、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和企业制度方面产生的工程质量问题做出分析。

2.1施工材料。调查发现泡沫混凝土材料性能对该项目质量影响较大。第一,泡沫混凝土质量轻,在发泡剂的发挥下产生大量气泡,进行搅拌时由于气泡的存在导致强度降低。第二,该项目所用泡沫混凝土的密度大约比普通混凝土的密度小,导致在制作成型时出现散落不成型的现状。第三,泡沫混凝土中加入大量的气泡导致出现孔洞,孔洞破裂后渗透性降低,严重影响了该项目的施工质量。

2.2施工方法。该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方法不熟练,导致泡沫混凝土在制备过程中没有控制好配合比,材料质量出现漏洞。在进行泡沫混凝土浇筑时没有控制好浇筑的高度、厚度及平整度,引起工程质量问题。

2.3施工机械。从工程进展情况来看,该项目施工机械的使用率低,降低了工程任务的完成率;对新型机械设备如搅拌机的选择不够严谨,性能达不到要求;机械故障频频发生,设备维修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导致施工效率降低。

2.4企业制度。该住宅楼项目的主要管理人员主要以粗放式管理为主,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在项目施工中没有形成各尽其责的质量控制体系,导致责任分工不明确,施工效率低,工程质量下降。

3项目质量控制对策

针对影响该泡沫混凝土填充墙住宅楼项目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建立指标体系(见下表),并提出相关质量控制对策。

3.1做好泡沫混凝土材料方面的质量控制。结合该项目指标体系中的材料因素,企业要做好材料的采购、保管和应用方面的质量控制。在采购时,选取符合工程质量的发泡剂等材料并控制适宜的配合比,提高泡沫混凝土的强度。在保管方面,做好材料的防潮、防腐等工作,防止杂质杂物改变材料性能,避免材料孔洞的出现。根据水泥、发泡剂类型进行合理配比后再进行泡沫混凝土的现场浇筑,保证泡沫混凝土养护时间,确保材料的应用效率并做好材料的二次检验工作。

3.2加强泡沫混凝土的施工方法与工艺。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方法指标,严格按照制备流程(图3)进行泡沫混凝土的制备,加大水灰比的调控力度,优化建筑施工效果。在施工前抹灰饼、标筋时,要按设计要求抹好坡度;在浇筑时,严格控制泡沫混凝土浇筑的速度,浇筑完成后进行全面严格振捣,提前打孔,从多方位浇筑,保证混凝土浇筑到位;施工时注意保护混凝土质量,防止杂质杂物等掺杂,如有污染应及时清除。

3.3结合工程实际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为改进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问题,结合所建的指标体系,做好机具的使用、故障和维修工作。第一,增加设备的使用率,在泡沫混凝土制备阶段,筑施工阶段配合采用水准仪检测混凝土的浇筑厚度。第二,加强对机械使用人员的考核,增强设备操作的规范性,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第三,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监管,及时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降低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保证其均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优良的运行状态。

3.4完善施工质量控制制度。为使该项目质量达到标准,要加强质量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实施。对该项目建立和完善由上级进行考核、检查、控制,项目经理领导,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和质量总监共同策划并组织实施,各部门负责工程师检查,各施工组施行的质量控制制度。对项目施工人员做好专业知识的培训,建立奖惩制度,提升人员积极性。在项目整个进程中建立责任清晰,分工明确的执行制度,以便掌握工程全过程,从而提升工程施工质量。

4结论

质量控制范文4

1.1检验人员综合素质过低

在临床检验过程汇总检验人员对检验工作进行操作,并对检验结果负责。因此对于正像检验工作而言,检验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检验水平的好坏。而现阶段临床检验人员对质量控制缺乏足够的认知,在工作中难以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对于各项检验工作不能够按照规范有序的进行,往往对于每一项检验工作总是拖延。在检验时操作流程不符合要求,存在着盲目、混乱、操作生疏情况。还有一些检验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在进行操作时不能够熟练的完成各项工作。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设备仪器开始引入到临床检验工作中,而部分检验人员缺乏知识的再学习意识。对于一些新的设备仪器以及新的检验手段缺乏了解,在检验时还是采用传统的检验方法,大大的增加了检验的难度和时间。对于一些检验操作步骤理解错误,造成检验失误情况的发生。

1.2管理部门管控监督不到位

临床医学检验对于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许多医疗机构在进行医学检验时难以规范化管理。临床检验管理部门形同虚设,无法切实的对临床检验工作进行监督管理。调查显示目前临床检验工作较为混乱,存在着同一个检验项目会有多种不同的结果,或者对于同一个检验项目进行多次检验。这样极不利于检验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对最终检验结果的正确性难以有效地保证。对于一些临床检验工作护士该工作的重要性,在开展工作时难以引起高度的重视,造成检验结果没有可比性、准确性较差情况发生。临床检验管理部门对质量控制难以起到有效地引导作用,无法对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调查。对于出现的问题采取冷漠态度,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等。1.3相关规范制度不完善随着各种新的检验设备以及检验手段开始引入到临床医学检验之中,之前的规章制度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更新的地方。在对临床检验相关制度规范进行制定和完善时,许多医疗部门缺乏和检验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因此所作出的制度、规范缺乏实效性,脱离现实难以在实际的工作中起到作用。所制定的规范相关操作步骤缺乏连贯性和实用性,在具体操作起来时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些规范和制定的束缚下,导致临床检验人员工作难以顺利的开展,感动慌乱、毫无头绪。

2加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措施

2.1提高临床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

临床检验人员在整个质量控制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需要切实的引起检验人员的高度重视,做好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对于部分检验人员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知,在他们的意识中质量控制属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不需要浪费太多的精力在上面。这种看法是严重错误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开展需要每一名检验人员的努力。而如果在检验工作中不重视质量控制,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失误发生,最终使得质量控制难以在检验工作中切实的落实开展下去。检验人员要切实的对质量控制加强认识,端正态度,在检验工作中认真负责,严谨科学。检验工作是一项比较精细的工作,需要每一名检验人员将这些工作用心的做好。临床检验是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一项必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疾病的治疗。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要将患者的利用放在第一位,以患者为中心做好自己的工作。检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仅仅要熟练的操作各项检验仪器设备,还需要对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流程、各个环节加强了解。通过加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有效地提高检验的准确性,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2加强对临床检验的管理和监督

随着人们对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程度的认识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设置临床检验项目。不同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工作进展不同,管理手段和监督力度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应该切实的加强临床检验的管理和监督,从不同的程度切实的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设立临床检验管理部门,对临床检验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定期的抽查临床检验工作进展情况,对于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的提出并督促其改正。对临床检验项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临床检验工作关系重大,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对于患者接下来的治疗有着巨大的影响。应该切实的提高医院的管理、监督力度,将质量控制切实的在工作中落实和开展。标本的采集要符合规范,保证采集标本的无菌。在采集标本之后要立刻送检,防止延缓造成标本变质或者遭受污染。标本在送检过程中药严格避光、无菌,防止标本出现异常反应。

2.3加强临床检验的规范化管理

对于各项临床检验项目,检验人员均需要认真、负责的完成,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水平的提高,各种新的检验仪器设备不断地出现。要求检验人员定期的参加由医院组织的培训,对新的理论知识和新的操作技能进行学习。对于医院引进的仪器设备要做好维护工作,保证设备正常的运行。定期的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安排专门的维护人员对设备进行保养。时刻保持检验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每一项检验工作都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如果设备出现损坏或者不见缺失,需要做好书面记录并上报维修、更换。检验工作是一项艰难、复杂的工作要求每一名检验人员在工作时都能够根据操作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建立健全相关的检验制度,在工作时做到有章可循。在检验工作中要主动的分享自己的经验,遇到不懂得问题及时的请教他人,争取每一项检验工作的准确性。

3讨论

质量控制范文5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我国油田管道焊接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油田管道作为整个油田运输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油田管道焊接工艺技术及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不仅能够提高油田运输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还能实现油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本文针对如何做好油田管道焊接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工作,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油田管道;焊接工艺技术;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现阶段,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油田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提高油田管道焊接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水平,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同时还提高了油田长输管道施工安全性和可靠性,由此可见,做好油田管道焊接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满足我国新时期对能源需求的一种方法。

1油田管道概述

(1)我国油田管道的构成形式

我国油田管道施工主要包括工艺技术和管线类型两大方面。其中输气站场具有输油首站、泵站、阀室、中间热站、油罐区、油品计量装置、加热系统等,工艺站场主要有压气站、配气站、终点站等部分组成,前者又被成为压气站,它不仅能够将气体冷却、净化,同时还能起到加压的效果。

(2)我国油田管道管线类型

①按照布置方位的不同可以将油田管道管线分为架空式施工管线和埋地式施工管线、以及管堤式施工管线。②按照外部环境的不同可以将油田长输管道管线分为沙漠管线、海底管线、以及陆地管线。③按照施工程序可以将油田长输管道管线分为干线施工管线和非干线施工管线。④按照传播媒介可以将油田长输管道管线分为原油施工管线、天然气施工管线、成品施工管线。⑤按照自身条件可以将油田长输管道管线分为障碍施工管线、斜坡施工管线、水域施工管线、以及冻土施工管线。

(3)油田管道施工目标和特征

油田管道施工目标就是为了使试运能够一次通过国家标准,尽早的投入生产使用中去,油田长输管道施工按照我国下发的相关标准进行严格的设计,强化验收环节,提高油田长输管道施工质量和水平,确保我国油田事业稳定发展。油田长输管道施工主要的特征就是综合运用了风险评估机制,对施工过程中潜在的风险进行管理、评估、预警、处理、分析等,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做好防范风险的工作,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价值[1]。

2做好油田管道焊接工艺技术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策略

(1)提高油田管道焊接施工的质量控制水平

在整个油田管道焊接施工过程中,要想提高油田管道焊接施工的质量控制水平,必须要完善施工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使其熟练掌握SOP技术等,规范油田管道焊接施工人员操作方式,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要明确规定每个施工人员所负责的部分,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学习和借鉴一线员工的成功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利用设备操作手册进行学习,科学的对岗位进行管理和编制,从而为提高油田管道焊接施工的质量控制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创新油田管道焊接施工的质量控制技术

在油田管道焊接施工的质量控制中,技术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努力提高油田管道焊接施工的质量控制技术含量和水平,将管道组装及电焊技术逐步完善,减少外部因素对油田管道焊接施工的影响和干扰,降低油田管道焊接施工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

(3)加强油田管道焊接施工的质量控制检测

油田管道焊接施工的质量控制现场检测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点内容,在整个油田企业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好油田管道焊接施工的质量控制分析,不仅能够提高油田管道焊接施工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同时还能满足人们对石油能源的需求量。只有进行全方位、多领域,实时、动态的检测,才能逐步提高油田管道焊接施工的参数和工艺,掌握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为推动我国油田管道焊接施工事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自身的力量[2]。

(4)建立健全油田管道焊接施工质量管理机制

油田管道焊接施工设备因素是提高油田管道焊接施工质量管理机制水平的重要前提,只有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才能确保油油田管道焊接施工质量管理机制的完整性、可靠性,减少人为因素对油田管道焊接施工质量管理机制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应该努力提高油田管道焊接施工工作人员的自身能力和专业化管理水平,对其职业资格证书进行严格的检查,并且要求其逐年进行考核,这不仅能够提高油田企业整体员工的素质,同时还能促进我国油田企业的正常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油田管道焊接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属于一项系统化工程,通过提高油田管道焊接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的质量控制水平、创新油田管道焊接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的质量控制技术、加强油田管道焊接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的质量控制检测、建立健全油田管道焊接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机制等方法,满足油田企业发展的需要。总之,做好油田管道焊接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需要党和政府、油田企业以及施工工作人员三者的共同努力。

作者:叶霜 单位: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

参考文献:

质量控制范文6

医院列入质量控制检测的医疗设备如下。

(1)强制计量范围的强检器具(设备)。检测需要由考核认证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实施计量检定,军队三级甲等以上医院设有医学计量室,能独立开展建标范围内设备的检定,未开展的项目应申请上级计量技术机构进行。

(2)列入“三证”管理的大型医疗设备。由具备检测能力的医院或检测中心开展质量检测。

(3)受控高危医疗设备。主要有呼吸机、麻醉机、高频电刀、多参数监护仪、输液和(或)注射泵、血液透析机以及通用电器等,具备检测设备和能力的医院均可开展。

2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检测面临的困难

医院受控医疗设备大致有20余种,数量可达数百甚至上千台,由于检定周期要求严格,使得在计划和实施中遇到许多实际困难。如设备数量增减变化动态大,受检受控设备基数不固定,加上使用科室管理人员调整,对受检受控设备实际掌握不清,易造成漏检。在开展检定、检测过程中,由于占用时间长,医学工程部门人力分配矛盾突出。同时,大部分受检受控医疗设备均为常用设备,检定或检测时需停机,对临床诊疗造成影响,因而也会给检定检测工作带来冲突。

3统筹设备质量控制检测的途径

计量检定和质量控制检测是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最重要的保证,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要素,只有领导重视,多部门统筹协调,通过多种途径共同努力,才能够克服实际困难,扎实有效开展工作。

3.1掌握受控设备信息

掌握现有强制计量器具(设备)、“三证”管理大型医疗设备和受控高危医疗设备数量等信息,是开展质量控制检测的前提。必须完善受控医疗设备档案,动态掌握各类受控设备的品牌型号、数量、启用时间和临床分布。清楚受控设备检测内容,包括检测方式、周期、时间和质量现状。

3.2制定年度检测计划

各类受控医疗设备的检测周期、时间有区别,要依据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年度检测计划。计划内容至少包括:检定检测标准器或设备的溯源、调验时间。要保证全部受检设备所使用的检定、检测标准器和设备是在溯源检定或调验周期内的合格装置;大型医疗设备质量检测的申请及时间;强制计量器具(设备)的集中检定与外场检定时间;不同种类高危医疗设备质量检测时间;要求各项任务岗位明确,责任到人。

3.3验收与维修检测

新的强制计量器具(设备)出厂时都经过计量检定,并附有检定合格证,验收时审验证件即可。而大型及高危医疗设备验收时则要严格进行质量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后才能投入临床使用。受检或受控设备维修后要重新进行计量检定或质量控制检测。

3.4集中和现场检测相结合

血压计、压力表、氧流量计及天平砝码秤等医学计量器具和除颤仪、心电监护仪、高频电刀、输液泵以及注射泵等质量控制设备,这类设备在医院数量多,组织要严密周到,防止忙乱和出错,在开展计量与质量控制时建议集中实施,医工人员要为临床考虑,精心安排,形成接收、检定(检测)、调试、记录以及填证顺畅流程。而呼吸机、麻醉机、血液透析机、超声仪、X射线机、CT、MRI以及直线加速器等设备,由于其布局分散且体积庞大,则需要安排现场检定或检测。

3.5检定与检测同步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属强检计量设备,是质量控制医疗设备,医院此类设备数量大,分布广。如果计量与质量控制分步进行,科室要反复送检,即影响使用又造成忙乱。该类设备计量和质量控制检定与检测周期相同,有相继作业的特性,因此将计量和质量控制时间调整为同步,可以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3.6合理调整检测与使用时间关系

质量控制设备有使用率高的特点,安排检测与保证临床使用有时会出现矛盾。医学工程部门要与各使用科室密切配合,调整好检测与设备使用时间,保证检测和使用两不误。使用科室对单一设备要合理调配使用,留出检测时间;对血压计、氧流量计、多参数监护仪、输液泵以及注射泵等数量配置较多设备,可送检与留用分批进行。保障部门要提高效率,缩短留检时间,还可利用班外或设备闲置间歇时间实施检测。

3.7重视统计与安全提示

医院强检计量和质量控制设备种类多、数量大、分布散、检测周期不一致,只有准确掌握检测状况,才能防止漏检发生。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质量控制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动态掌握受控设备,实时记录检测信息,准确分析质量状况和变化规律,实现对临近检测期限的设备自动提示,确保及时检测受控设备。

4结语

质量控制范文7

【关键词】泵站;现场检测;质量控制

1引言

泵站现场安全检测工作对保障我国工业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基于此,我国相关企业应加强对泵站现场检测的研究,明确泵站现场安全检测的重要意义,并研究相关的加强泵站现场安全检测质量控制的措施,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2泵站现场安全检测的重要意义

泵站现场安全检测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1)加强泵站现场安全检测的质量控制,有利于相关企业优化自身的泵站技术;(2)加强泵站现场安全检测的质量控制,有利于企业判断新建泵站的设计是否合理以及施工技术是否符合标准;(3)加强泵站现场检测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4)泵站现场检测是判断企业的施工设备和金属结构是否能继续运行的重要手段;(5)加强泵站现场检测的质量控制,有利于保证泵站的安全运行。总而言之,企业要完善泵站建设,保证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加强对泵站现场安全检测的质量控制。

3加强泵站现场检测质量控制的措施

3.1建立并完善相关机构,并配备专业人员

企业要加强泵站现场安全检测的质量控制,首先应建立并完善相关机构,并配备专业人员。为此,企业应做到:(1)具备相关的资格证书,为泵站现场安全检测工作提供前提;(2)明确部门分工,保证检测工作的专业性和流程规范性,例如,泵站实验室的日常质量工作,要安排专门的质量负责人进行记录;(3)加强对泵站现场检测人员的监督和考核,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4)选拔泵站现场检测工作的质量监管人,负责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并提交泵站现场安全检测的质量报告;(5)建立对质量负责人的检测机构,并保证所配备的专业人员对检测流程和检测技术有足够的了解,进而可以做到编写检测工作日志,完成一些任务的上传下达;(6)赋予检测机构人员一些特权,例如,机构工作人员可以不使用过期或者不合格检验标准的设备,可以向上级相关部门反映企业基层部门的情况,促进企业的廉洁发展;(7)设置专门的泵站现场检测的质量监督部门,全面控制泵站日常的现场检测工作;(8)加强对泵站现场检测所使用的设备的质量检测,保证泵站现场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9)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使检测人员熟练掌握检测设备的信息和使用流程,进而加强对设备的维护,降低企业的检测成本[2]。

3.2加强对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泵站现场检测的仪器也是保证检测效果的重要前提,因此,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对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3.2.1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

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企业要建立相关的泵站检测仪器设备的储存库,并制定设备储存管理流程,完善设备台账和档案,对需要使用的设备要做好相关记录和存档工作;(2)设备在投入使用时,要先向设备管理人员进行申请,并加强对设备的检查,进而保证其在投入使用前完好无损;(3)加强标识管理,例如,对所有的泵站现场检测设备,企业可以使用红、绿、黄3种颜色代表设备的状态:红色代表正在使用的设备;绿色代表没有使用的设备;黄色代表使用过但是目前没有继续使用的设备。另外,企业应注意的是,设备的标识要粘贴在醒目的位置,并在标识中完善设备的基础信息,如型号和购进日期等。

3.2.2加强对检测仪器的维护和保养

企业要保证泵站检测设备的正常工作,除了要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还需要加强对检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为此,企业需要做到:(1)加强仪器的日常清洁,相关工作人员要注意结合不同仪器的实际特点,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设备清洁并做好相关记录;(2)对于一些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设备,企业要注意及时卸下仪器的电池,进而避免设备损坏,并定期进行运行检测,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3.3加强检测误差的分析

企业要保证泵站现场检测的质量,必须加强对检测误差的分析,即结合泵站现场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比较,进而找到误差形成的原因,并进行相关的优化处理。为此,企业需要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3.3.1加强对系统误差的分析

泵站现场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多半是由于系统误差造成的,因此,企业在进行误差分析时,首先应加强对系统误差的分析。系统误差从概念上来讲指的是经过反复测量然后选取数据平均值,再将数据平均值与真实的数值相减得出的结果。造成系统误差的原因通常是因为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如检测方式的更新等,企业应尽量减少和避免。

3.3.2加强对过失误差的分析

过失误差指的是在泵站现场检测过程中,由于检测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或者工作的不谨慎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例如,检测数据的漏记和错记等。为此,企业应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使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进而在检测工作中做到认真负责,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误差的产生。另外,如果误差已经造成,企业应及时的研究相关措施进行弥补,减少企业的损失。

3.4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

3.4.1建立并完善资格认证制度

企业要加强对泵站现场检测人员的培训,首先应做的是建立并完善资格认证制度:(1)在检测人员的选拔过程中,要保证其得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水利行业的资格认证,具备泵站现场安全检测的资格;(2)不能以经验和技术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严禁缺乏证书的人员参与泵站检测工作。

3.4.2加强专业培训

泵站建设工程从性质上来讲,和一般的水利工程有很大的不同,其在建设内容上比水利过程涵盖的范围更广,因此,在实际的泵站现场检测工作中,对于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有更高标准的要求。为此,企业应加强对检测人员的专业培训,保证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符合日常的检测需求。另外,企业还应注意加强对检测人员的细节培训,进而使其在检测工作中,可以熟练使用检测仪器,保证检测效果[3]。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泵站工程的建设发展。但是,也增加了泵站在使用时的危险。为此,我国相关企业应加强对泵站现场检测工作的投入,并通过建立、完善相关机构、加强对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加强检测误差的分析以及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等措施加强泵站现场检测的质量控制,进而保证检测效率,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林武仕,吴飞.浅谈泵站现场安全检测的质量管理[J].居业,2018(3):128-129.

【2】曹杨,郭俊利.浅谈如何加强对泵站安全检测的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0):112.

质量控制范文8

关键词: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

日常开展的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主要包括抽样检测和检验检测两个方面,一般来说,抽样检测又包括区别抽样和随机抽样两种形式,其中随机抽样检测是采用随机原则进行样品选择,最大的优势在于以样本资料为根据对总体进行推论时,可以采用概率的形式,但是在选择样品的过程中,必须保障样品的清洁性以及检测用具的专业性,以避免带错食品出现外部结构改变的情况。另外,若部分食品难以进行随机抽样,则可应用区别抽样方式。食品检验检测是采用化学物理以及生物化学等相应的理论及技术,根据相应的技术标准开展分析工作,主要包括食品添加剂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兽药残留分析以及农药残留分析等多个项目。当代我国科学技术持续发展,在食品检验工作中应用的技术越来越多,除常规分析工作之外,仪器分析取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甚至能够在食品检验工作中占比70%以上。

1影响食品检验检测质量的因素

1.1检验检测方法

检验检测的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所以工作人员在选择检验检测方法时,必须根据食品自身的品质特点[1]。一般而言,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等均属于食品质量检验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其中仪器分析法是使用仪器直接开展样品分析工作,但是其成本相对较高,所以化学分析法的应用范围更大。

1.2管理制度及标准

科学合理的食品检验检测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是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参差不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不能对检验流程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制约。不规范不合理的制度及操作方式,必然导致食品检测结果准确度不高,使得食品检验工作整体的可信度下降,严重影响食品检验工作的后续开展。与此同时,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中操作标准化程度不足,同样可影响检验质量,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出现的可能性更大[2]。

1.3工作人员的专业性

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食品检验检测结果影响重大,因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足够的耐心、细心,较高的责任意识,以及积极的工作态度,提升工作过程的规范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食品检测工作的技术方法

2.1色谱分析

从实质上来看,色谱技术属于物理化学分离法,也就是待测组分在两相之间进行相对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分配系数或是吸附系数各不相同,在两相之间经过数次的溶解、吸附、挥发、脱附,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当前色谱分析技术已经基本发展成熟,整体上呈现出方便快捷、灵敏度高、选择性高、分离效能高、样品用量少、检出限低等优势,并且已经可以在食品工业安全检测工作中进行大规模的应用。

2.2光谱分析

应用光谱分析法是通过物质发射、吸收电磁辐射物质及电磁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辐射能及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内在联系、表现形式,以光谱测量为基础而构成的一种分析方法,呈现出成本低、检测速度快的特点,特别是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以及近红外光谱在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3微生物检测

水体及空气均为微生物的主要来源,并且在食品之中,蛋白质、脂肪等多种物质均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因此食品出现变质的可能性较大。在开展微生物检测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设置合理的检测范围,针对致病菌、大肠菌群以及细菌菌落总体数量进行检测,以掌握食品整体的卫生程度,还可以根据微生物检测结果对食物的保质期进行有效预测。另外,在开展细菌检测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掌握食物中的病毒指标,有效避免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然而,在微生物检测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取样、均质、稀释以及搅拌等多个环节,检测过程相对复杂[3]。

3食品检测工作现状

3.1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当前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最为显著的一点是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在检测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相对不高,部分人员并非专业人士,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另外,在开展检测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检测环境差的特点,且行业整体薪资待遇水平不高,导致专业性较强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队伍难以得到有效构建。

3.2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

在当前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中,检验制度仍有待完善,缺乏科学合理性,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的情况十分显著。从整体上来看,当前主要应用的两项检查模式为传统式抽查和突击式抽查,其中均存在不足之处,因此难以降低食品安全相关问题的发生率。实际上可应用于食品检验的工作方法较多,但其中多数不符合相关标准,同时相关部门不具有科学合理的检验机制,导致食品检测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4]。

3.3检测质量问题

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主要由各省市及各地区的市场监督部门负责开展,虽然覆盖面较广,但是食品生产企业的准入规则不严格、准入门槛较低,所以大多食品生产模式均为家庭式生产作坊,难以保障其整体生产质量,如果仅采用抽样检查的方式,无法有效控制食品质量,为食品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与此同时,部分地区还存在检验结果重复认定的情况,不同地方政策不同,导致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环节不同,检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覆盖,可能使同一项抽检结果数次出现,不仅增加了检验成本,且工作效率低。

4食品检测质量控制方式

4.1规范仪器的应用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定期对各项仪器进行科学校准,使其保持良好的精准度,同时需要针对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专业的教育培训工作,以保障仪器应用过程的规范性。为了提升食品检测工作效果,要积极引用先进的检验技术和方法,尽可能地促使行业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快速弥补食品检测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使食品检测工作方法更加完善。

4.2提升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

检测人员是检测工作的中心,其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均能够对食品检测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为了提升食品检测工作的整体水平,必须首先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①应积极引入专业技术人员,并构成专业性较强的检验工作队伍,促使检验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为检测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提供重要保障。②单位方面应组织工作人员定期参与教育培训工作,使其能够熟练掌握更加先进、更加科学的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甚至要细化到每一个环节和步骤,以保障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得到不断提升。③同时也需要引导工作人员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其责任意识、改善其工作态度[5]。

4.3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不断完善有利于提升检测工作的准确性,现阶段,政府对于食品检验检测工作高度重视,所以要切实规范各个检查项目及相关要求,同时针对工作人员开展科学合理的管理以及培训,促使其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不断提升,进而提升其工作质量和效率,更有利于实现食品市场的规范化。

4.4强化检测监督管理

强化对食品质量的监督,不仅需要监管部门加大对生产企业的监督力度,也需要社会大众对监管部门进行相应的监督,促使监督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逐渐形成完善的食品检测链条。同时鼓励相关检测机构完善内部组织工作,定期自检,以提升监管力度和整体工作质量,更加有效的对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预防,对监测数据进行更加充分的应用,以促使食品安全情况得到客观的反映和切实的改善。

5结语

当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食品工业相关技术持续革新,为了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获取优势,食品生产企业需要积极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基于此,各方面工作人员均应参与到产品生产的管理及监督工作中,并对食品生产工艺进行创新和改进,不断优化管理模式,提升生产质量,尽可能的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黄秋婷,尹玮璐,宋安华,等.基于HACCP和6S管理方法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控制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11):3678-3682.

[2]罗银.做好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切实保障食品安全[J].中国食品,2020(15):129.

[3]李贺泽.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问题分析[J].商品与质量,2020(5):193.

[4]徐康康.简析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及细节问题分析[J].食品界,2020(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