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政治论文范例6篇

大学政治论文

大学政治论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型期的完成,每一个大学生部面临多种观念的冲击.形色兼备的网络世界、人们的道德意识的淡薄、社会拜金意识增长,如不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纠正,会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更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根据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现状,笔者探求史适合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愿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我们现在所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的来说,是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立足于高校实际,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构建和完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体系,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二、目前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情况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1.缺乏敏锐性政治论文,不能积极应对大学生的热点问题。

一个时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比较多地放在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工作上,不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忽视理论研究和前瞻性探讨。这主要表现在对社会环境影响的敏锐度不够,不能对大学生指出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

2.大学生自主、平等意识的增强,导致传统的社会调控系统的失灵。

网上交往的虚拟性使人与人的交往变得自由、平等,虚拟条件下网民交往的角色是虚拟的,不存在上下级、长晚辈、地位尊卑的垂直型关系,但由此也带来了各种问题——导致主导价值观念、社会公共权威以及教育者权威的削弱,使得传统社会训控的功能在逐渐丧失。我曾在网上下载到这样一份《电子空间的独立宣言》:“我们没有一个选举出来的政府,我们也不愿意要这样的一个政府。我宣布,我们正和建设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空间,它与你们试图强加给我们的各种专制体制完全不同。”“我们正在制造的世界,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进入的世界,它没有特权,没有因为种族、经济权利、军事力量或出身而形成的偏见,在这个世界中,任何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表达他的信仰” 。“但愿它比你们以前的政府建立的世界更人道、更公正。”这样的宣言对大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而临的困境是信息系统不再被教育者全部掌控,不能对大学生的思想言行进行干预,更多地要靠大学生的自我判断、自我选择。

3.教育者人格魅力的下降,导致感召力、吸引力减弱。

08年笔者对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学前系300名学生就“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师?不喜欢什么样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细心、有耐心、平易近人97.5%

脾气差、没耐心95.2%

义务强、水平高80%

业务水平低、能力差83.4%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57.5%

教学枯燥、不负责63.2%

大学政治论文范文2

在当今网络发达、媒体遍布、文化交流频繁以及自由的时代,文化手段无疑是西方对中渗透的最有力手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优势,很大程度上垄断全球网络信息,主导着全球互联网的管理,为其意识形态的渗透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而媒体别有用心、扭曲事实的抹黑和挑拨、文化交流过程中刻意的西方价值观传播,以及披着宗教外衣的西方思想传道都干涉甚至危害到我国的意识形态。大学生作为网络运用的主体,直接受到各种思想和言论的影响,同时由于大学生心理不够成熟、价值观尚未稳定等因素,使得大学生容易受到鼓动,进而做出非理性的事情,威胁到国家的和谐。

(一)借助发达的经济和科技优势,利用网络进行渗透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网络方面绝对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斯诺登事件就足可以看出美国等大国利用网络对世界的操纵。网络上的信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真假难辨,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构建还不完善的阶段,辨别力不够强且又处于叛逆冲动期,很容易相信各种不怀好意的信息进而做出有失理智的行为。大学生对于网络上的各种信息都充满好奇心,然而对于歌颂国家之类信息嗤之以鼻、充满质疑的他们,对于通过各种渠道获知的抨击祖国、抹黑政府之类的信息却深信不疑并肆意传播,这无疑正中其下怀。除网络信息迷惑之外,各种充斥西方价值观和与中国传统相悖思想的影片无可辩驳地成为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当前,以美国大片为主导的西方影片席卷中国,直接冲击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其中充斥的暴力、犯罪和色情信息,更是让众多大学生沉迷其中甚至在行动中不断模仿。同时网络中极力宣传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包括丰富的物质、自由的个性、开放的性观念等,使得大学生日益向往他们的生活方式,进而盲目追求奢侈的物质享乐,过度强调个性和迷恋毫无束缚的性享受,这无疑极大的颠覆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二)利用媒体歪曲和扭曲事实,抹黑我国形象

西方各国的媒体在一些事件和对国家领导人的采访报道中,经常会刻意选用歪曲事实的字眼,借此攻击我国领导人和政府,并经常用“人权”、“民主”等字眼进行宣传和攻击,在渗透西方思想的同时抹黑我国的形象,从而使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动摇,同时也让广大民众对中国政府失望,最终影响我国的和谐。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往往会听信他国媒体对我国的攻击言论,进而对我国政府产生怀疑,经常性发表不利言论,有损我国信誉。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很多大学生对我国《新闻联播》等栏目的新闻报道嗤之以鼻,讽刺其美化本国形象,只报道我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和他国生活的水深火热,却对本国的不幸事件加以掩盖等等不和谐的言论,而对于一些不明来源、难辨真假的攻击性信息却不断地去传播和转载。由此可见,很多大学生对于了解到的信息不加辨认就轻信,成为外媒抹黑中国的“推手”和“帮凶”。

(三)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文化使者”借机宣传西方价值观念

近些年来,我国和其他各国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相互融合,是促进世界和谐的有利途径。然而,在文化交流中,一些国家不怀好意,妄图用本国文化取代他国文化,进而实现对其他国家的控制。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崇洋的劣根性,对于还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外国的思想和文化更成了自己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对于“文化使者”文化的宣扬和灌输不假思索的接受。这对于我国文化传统的继承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全都是极大的隐患。

(四)披着宗教外衣的意识形态渗透

在自由的大背景下,很少有人会因为宗教问题而涉,这就为西方国家的宗教渗透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我国就有很多人因为西方传教士和广播布道而信教。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进行宗教渗透的过程中,抓住中国个别少数民族的不安分因素,利用宗教的掩盖,将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混为一谈,竭力分裂我国,挑起我国事端。

二、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抵御西方渗透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西方国家对中的意识形态渗透中却是最关键同时也是最危险的人群,大学生思想失守将是祖国未来最大的威胁,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抵御西方渗透极其重要。

(一)加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

政治观是人们对国家的政治关系、政治活动的根本观点。在西方对中的政治渗透中,加强大学生的政治观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在西方的各种误导和引诱中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要加强对大学生基本国情、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和形势政策的教育,使广大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去。同时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体现了我国人们的根本利益,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基本行为准则,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国家,而不应该听信他国谣言诋毁自己的祖国。加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是最基本的途径和要求。

(二)加强人生观教育

人生观回答了人生的价值和目的是什么,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等问题。人生观决定了人生道路的抉择,同时也决定了人生发展的方向。因此,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明确生活和人生的方向,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等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今众多大学生理想迷茫、目标迷失,更多的注重当下享受而不是为将来奋斗,不仅校内逃课,而且校外惹是生非,物质上挥霍无度,理想上却空虚茫然,亟须加强人生观教育,为其树立理想,明确目标。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主要是加强其理想教育、价值观教育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进行理想教育主要是使大学生将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内化为个人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要鼓励大学生胸怀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地学习和工作。进行价值观教育主要是教育大学生将社会价值和个人的自我价值有机统一起来,并坚持不动摇,不能在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中轻易失去自我。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就是告诫大学生不能盲目追求物质享受,为满足虚荣心而高消费,而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三)加强大学生法制观教育

2013年的“复旦投毒案”震惊了全国人民,作为名校高材生,他们是学校和家长的骄傲,同时也是大众眼中的国家栋梁,然而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害了室友的同时也毁了自己和两个家庭。当前,大学生犯罪已屡见不鲜,且大多是暴力犯罪,甚至有人只因一时不快而行凶杀人。大学生在各种因素的诱惑和引导下走上犯罪道路,且大学生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加强大学生法制观教育刻不容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以及遵守纪律的教育,使其更好地了解人民的权利、更好地体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形成明确的法治意识,从而更好地知法守法、依法办事、遵守纪律。

(四)加强大学生道德观教育

道德依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因此要使人们掌握道德规范并自觉践行,必须要进行道德教育。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不争的事实,然而在就业如此困难的大背景下“闪跳族”仍不断壮大,当然,此间定有合理跳槽者,但也不乏职业道德缺失、随意跳槽者。大学生职业道德缺失已令人担忧,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方面众多大学生的频频犯错也引众人非议,甚至网上疯传。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以及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使大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干一行,爱一行”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树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风气和秩序的公德心,树立对恋爱、婚姻、家庭负责的观念以及坚持集体主义,能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

大学政治论文范文3

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经过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不懈推进,目前在各校已初具架构、普遍推开。然而,风风火火的高校创业教育其效果尚不理想: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反映比较冷漠,毕业后选择创业的人极为有限,大学生创业成功者凤毛麟角。根据教育部统计,2005年我国高校自主创业的本科毕业生只占毕业生总数的0.4%。[1]有关专家的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只有2%—3%。高校创业教育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之一就是“只重视知识传授和一定程度的技能培养”[2]的教育偏向。大学生是具有活跃思维的知识群体,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整体教育的一个方面,不能仅依靠单纯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不能只热衷于开展创业条件设施建设或满足于少数学生参加创业模拟比赛的战绩。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应树立大创业教育观,培养具有开放个性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而在当前,高校尤需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政治引领。

一、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政治引领,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决定的。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也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和党政干部的重要来源,他们要承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生创业既是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实现形式,更是广大学生在基层和实践中施展身手、锻炼成才的有效途径。创业作为“就业的一种新模式、新趋势,对拓展大学生的就业途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自强不息、奋斗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及创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坚持思想政治引领,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高素质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纲领,也是高校实施大学生就业指导、开展创业教育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其次,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政治引领,是高等学校认真贯彻党的17大精神,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转轨,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真正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职责要求。大学为学生而办,高校办学的最终成果说到底应该体现在学生的就业能力上。就业的根本出路在市场。“创业是一种创新性活动。它的本质是独立地开创并经营一种事业,使该事业得以稳健发展、快速成长的思维和行为的活动。”[4]据统计,一个创业者至少能带动5个就业者,创业能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我国是个人口资源大国,同时也是就业压力巨大、结构性矛盾凸显的国家。“解决好就业问题是我们必须长期面对的重大民生问题。”[5]党的17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十分突出位置。大学生作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主力军,作为具有较多知识与技能的优质人力资源,其创业可以更好地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在更大的程度上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这对于更好地实现大学生的人力资本价值,推动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等学校理当通过综合运用包括思想政治、专业知识、技能素养在内的多种教育手段、方式和措施,去奏响大学生创业的时代强音,提升高校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最后,加强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政治引领,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适应和服务于大学生就业现实需要的必然要求。当前,“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的影响,“到大城市、大机关、公有企事业就业”的求“稳”怕乱的就业观、成才观等,都对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构成极大障碍。有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把创业作为“走投无路的一种选择”,是“不体面的事”“低人一等”。高校为保证一定的就业率,也倾向大学生去现成岗位就业。显然,认识缺失或者说价值观缺失,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的欲望和勇气,成为扼杀潜在创业者和企业家的杀手。现实地看,大学生创业也确实普遍面临资金、经验、人脉短缺等实际困难,绝大部分学生必须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迂回行进的创业道路。可见,大学生创业不是一句口号、几节课就能解决的事,也不是简单的技能培训,更不是单纯的谋生或“淘金”问题。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政治引领,最根本的是要引导大学生从严峻的就业现实出发,从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出发,从谋求个人更为宽阔的未来发展空间出发,将远大理想和客观现实、将择业与正确的就业观和科学的成才观结合起来,积极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主动服务和支持功能。

二、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政治引领的主要途径

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政治引领,即高校的创业教育要遵循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规律和人才培养任务的基本要求,牢牢把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创业教育的首位并贯穿始终,通过有重点、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引领思想,提升认识,优化环境,聚合动力,为大学生毕业时选择自主创业或在不久将来从事自主创业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强大的精神支撑,不断坚实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政治基础。其重点任务是针对现实创业教育中的偏失,抓住关键,弥补薄弱,把强化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品质落到实处,促成更多学子在毕业时或毕业后大胆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1.强化理论武装。先进、正确的理论能有效地促进实践、指导行动。因此,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是加强大学生创业思想政治引领的首要任务。根据大学生在创业上存在的普遍认识和心理障碍,高校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开设讲座及党团学组织、党校、理论研究会等,发挥大学拥有的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资源优势,着力引导大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青年成才观、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特别要学好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提出的“四个新一代”的要求。要通过高水平的理论灌输,使当代大学生在认清现实国情、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明确“创业是当代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进而树立起自主创业信心与勇气,更加珍惜在校的宝贵光阴,努力刻苦学习,结合专业、有目标地进行创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自觉磨练自身的创业意志,积极培养自身创业的素质和能力。

2.营造浓郁氛围。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政治引领,就是要更新观念和转变思维,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校园氛围,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高校要通过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宣传橱窗等舆论窗口阵地和大学生入学教育、就业指导等途径,在教职工和学生乃至家长中广泛传、解释党和政府有关创新、创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政工团要携手并进,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可能性、素质要求、实施途径及发展趋势等开展专题性研究,用理论成果加强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引导。要通过整合协调、政策导向和利益趋动,动员起更多的教师和专业人员对大学生在孵的创业项目进行经常性的咨询指导和跟踪服务,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高校可以有计划、有选择、有规范地尝试向大学生适度开放校内创业市场,将校园商铺、报亭等设施建成学生创业的“练兵场”,鼓励学生在校园里进行创业的“预热”和操练,并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辅导。结合学校的专业和人才培养特点,充分发挥高校与社会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构建与政府就业体系相配套的大学生创业就业体系和机制,努力为大学生顺利创业提供条件。超级秘书网

3.选树典型示范。典型示范是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思想政治引领的有效措施。要深入挖掘和整理我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中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藉此来教育、激励广大青年学生立创业志、走创业路。五千年优秀的中华文化哺育和积淀了一批“实业为国”“实业兴邦”的创业有为者。历数不同时期的创业才俊,他们共同之处都是在于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己任,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刻苦钻研、埋头苦干、开拓创新、自强不息。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持续发展进步的力量之源,也是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政治引领,选树典型、示范后来人的生动教材。我们在选树典型示范时,还要坚持“以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贴近”教育的原则,注意挖掘和收集当代大学生创业中涌现出的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榜样。各校要在建立健全联系网,及时更新毕业生信息的基础上,紧紧跟踪大学生创业者的足迹,发挥优秀创业校友在加强大学生创业思想政治引领上的独特作用,用优秀校友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业历程和成就,激励在校大学生立志创业,用知识和智慧创造更多的财富。围绕育人主线,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引领,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主动服务、保障和支持功能,使高校的创业教育既授创业之“技”,又传创业之“魂”;既重知识传授,又重素质养成;既推进大学生的现实就业,又赋予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是新形势下完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创业人才培养成效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5]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07.

大学政治论文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策略研究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总书记发表了《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讲话,把网络文化看作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无疑推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指出要努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育人环境,这些所确立的教育方针符合了目前对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教育实际,如何利用网络传媒的优势,有效进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专家和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研究成果对网络思想教育的性质、特点、作用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一些高校还在建立主题教育网站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一、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策略研究探索的现实意义

(一)利用网络传媒的新优势,可以拓宽大学生思想工作新空间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要求要全面加强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须做好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树立与网络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任务观、方法观和质量观,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载体,这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迫切要求,这一切都表明,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传媒的新优势,在继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方法手段的基础上,整合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开拓大学生思想工作新局面,已经成为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分析研究,有利于促进高校文化的健康发展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播在大学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个性发挥、陶冶情操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其次,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再次,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最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学生陶冶情操提供了条件。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也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如果不能有效地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首先,网络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带来一定冲击;其次,网络使大学生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势;再次,网络可能造成大学生人性异化;最后,网络有弱化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倾向。

(三)分析影响大学生正确网络思想形成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是一个宝库,同时也存在着信息垃圾,大学生若沉湎于这些信息垃圾中,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轻者耽误学习,重者网络成瘾,网络成瘾不仅影响学习,还会影响个性发展、价值取向形成等深层次的东西,甚至会改变大学生的人生之路,网络的虚拟化特征易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和道德的弱化,极易使一些大学生在心态上出现偏差。

此外,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校园网络文化机制建设尚停留在起步阶段,相关理论研究不足,实施科学、有效地网络文化管理还缺少依据。传播先进文化的网络平台目前还处于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下,亟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一些年龄较大的学生工作者在开展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期间还是存在技术困难和理念差异的问题,不能够较好地开展工作,一些高校的网络文化队伍不稳定,大部分为兼职,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这些都影响大学生正确网络思想形成。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方式策略的研究

(一)从实际出发,把握大学生网络思想问题

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出发,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实证分析法为主,辅之以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网上调查等多种途径获取足以评价大学生网络思想现状,发挥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开放、兼容、自由、交互、平等、共享的优势,同时进行大量的资料汇集,在掌握丰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研讨分析,鉴于目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策略,对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策略研究就具有创新的意义,这将涉及到现实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虚拟空问的表现方式,通过网络的传媒优势实现正确的导向,把网络营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以网络的互动性来把握大学生网络思想问题。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和服务活动,注重教育引导策略的研究

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和服务活动,校园网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体网络平台。要以校园网为依托,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寓教育于服务中,而不能简单地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照搬到网上。把课堂延伸到网上。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进网络,充分发挥网络交互性的特点,将信息交换方式、多媒体技术等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网络课堂独特优势,注重现实环境和虚拟空间的有效结合,使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党建、团建和社团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鼓励、组织大学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自主开发、自我管理、有效辐射,加强在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策略研究,多年来,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习惯于强制性的控制,可这种方式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难奏效的,惟有以教育引导的方式才能使学生在网上主动接受科学意识形态的教育,自觉抵制消极网络舆论的误导。同时,在教育引导策略研究上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也可以直接应用于目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

(三)建设高素质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进一步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把网络的优势化为深化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优势,突出创新性,提高实效性,使网络成为哺育大学生茁壮成长的新空间。切实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工作队伍。要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育技术管理队伍,保证校园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教育技术环境基础设施的运行、维护与管理。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互联网以其独特的方式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提高素质创造了条件。通过网络人们可以随时、就地或异地上网学习。现代教育技术队伍是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培训、服务与管理等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是资源建设技术保障的关键。学校应该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育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跟踪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提供可靠的保证。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舆论策略方法的探索

(一)以大学生为本,为大学生服务

就是要坚持以大学生为网站服务的对象,以大学生为网站建设和管理队伍的主体。一方面,在网站的栏目设计和内容选择上力求贴近学生的学习、校园生活、社会交往、就业与考研、心理健康、休闲娱乐等需求,增强网络的服务功能。通过网上服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运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为大学生成才服务另一方面,在网站建设中突出大学生建、大学生管、大学生用的理念。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各个环节全部由学生来完成,并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科学管理。注重人性化服务。

在解答学生网上问题时,要坚持问题解答的全面性、有效性、科学性,回复语言尽量贴近学生心理,回复问题时要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需求及时送上鼓励和祝福的话语,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通过网络传递给学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于学校来讲,就是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通过为学生提供满意的服务,不仅赢得学生对学校的满意,也培养起学生良好的爱校意识,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二)注意BBS论坛讨论主题的设置

信息海量是网络媒体一个突出特征,在BBS中哪些是同学最关心的问题,哪些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BBS同传统新闻媒体一样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客观需要。通过“议题设置”,可以把同学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方向,引导同学“想什么”,从而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

网络论坛中的议题设置主要表现在设立讨论主题,围绕国际国内校园内外发生的和同学有关的重大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而设立精心设计讨论主题,是BBS的常见做法。同时,由于同学的专业、兴趣、经历各不相同,所关注的话题也差异极大,由此造成网上舆论的多元化和分散性。BBS的舆沦应及时准备论坛管理预案,选择一些诸如个人发展、学术讨论等贴近现实、贴近同学生活的热点问题作为论坛的主题,以供同学。用积极的话题来左右舆论的走向,减少其他言论的影响,形成积极向上成熟理性的舆论。

(三)真诚面对网络舆论

以真诚面对取代置之不理,在行为层面以舆论的舆论引导来取代盲目的封杀,在监管方式的角度上提高了BBS对学生的吸引力,为了进一步提高BBS对学生的吸引力,要完善BBS解决问题渠道的功能,还需要校方在态度层面上以真诚面对,具体反映在BBS上和获取信息的行为上,对于反映学校的工作失误的言论,如属实要向学生解释并实施具体的行动;对于反映非学校工作失误但对学生造成影响的言论,如属实业要向学生做以说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取得同学们的支持,经过努力高校BBS也能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渠道。

(四)注重针对实际,采用引导方式

大学政治论文范文5

1.通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网络走进每个人的生活,使得获得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但随着信息量的增多,大量的信息不经筛选的呈现给用户,造成了垃圾信息的堆积。这是高校和政府目前需要解决的严重问题。大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群体,容易受到外界舆论的影响,从而失去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力。如出现这种情况,便会导致年轻一代出现负面情绪,无法冷静的进行网络政治的参与,发表一些过激言论。所以,对于高校以及社会方面,需要通过知识教育管理来培养大学生对网络政治信息的政治鉴别能力,对于复杂的信息能够分清哪些是正确有用的,哪些是思想垃圾,这样才能在进行网络政治的参与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慎重的发表言论,有效避免出现非法行为或者不理性的网络行为,提升网络道德,净化网络环境。一方面,需要指导大学生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正确的政治鉴别能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在校园网站增设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板块,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对新闻热点事件有正确的判断,理性的评价,在网络政治的参与中体现出良好的素质。网络政治知识教育是急需开展的一门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的政治知识水准得到提升,在网络政治中有正确的观点,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有序参与网络政治。

2.通过知识教育培养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意识网络政治的形式,使得大学生对于政治有了更多更广泛的了解和认识,增大了对政治的热情。但是,过热的网络政治会产生一些负面新闻、负面评价,影响大学生的正确判断。所以,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知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通过知识教育,让大学生领悟到网络政治的内涵所在,在参与网络政治时,要有正确的主体意识。大学生在具备政治热情的基础上,必须充分、正确的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有学识、有能力、有思想,但这个群体也是正在成长中的不成熟的一代,需要学校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得到正确的政治知识教育,才能将他们的学识应用于社会,正确参与政治。大学生们需要具备网络政治参与的民主意识以及自律意识,这两项是参与网络政治的根本,也是基本准则,只有本着这两项原则,才能有序的参与网络政治。学校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自律意识。互联网本身就是进行知识教育的良好平台,学校要引导大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知识,了解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些知识仅凭大学课程学习是不够的,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拓宽。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加强网络政治知识教育,对于大学生拥有一个健全而正确的政治观念举足轻重。

二、法律教育管理

1.加快网络立法网络立法目前已逐步提上日程,这项决定,对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意义重大。网络虽然是一个相对自由的交流沟通渠道,但是若没有法律对网络行为进行规范,网络政治参与就会出现混乱。美国在这方面已有立法——《网络信息公平使用法》,法律保护公民获取政府的政治信息的权利,政府需要为民众提供政治信息,与此同时,对于公民对于政治的评价、见解,政府需要予以隐私保护。法律的颁布明确了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民众在参与网络政治时,便有了保障。网络政治参与中不乏一些非法行为的出现,如毫无依据的抨击、鼓动民众等现象。对于这些现象,也需要通过法律条文加以约束,如网络政治参与行为逾越了法律,就要加以制裁,以净化网络环境。大学生在参与网络政治时,虽然是在虚拟网络中匿名发表言论,但这个过程是行使了真正的政治权利并且对于国家政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这个过程必须有法律的约束,对于不合法的网络政治参与现象,通过法律条文加以约束,违法现象通过法律进行制裁,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网络政治环境清洁,并且为大学生提供了更良好的网络政治环境,免受非法言论的攻击,也更好地保障了大学生所参与的网络政治评论切实有效。目前,我国已出台了《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多项网络管理法规,通过这些法规的颁布,可以看出我国在互联网健康方面做出的成绩。通过法律的制约,网络政治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优化,网络政治参与体系也在不断完善,这些都为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学习法律知识,增强合法参政意识立法是净化网络环境的基础,大学生作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题,还需要知法懂法。这就需要高校对学生加以引导,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让大学生深入的了解,在参与网络政治的过程中,哪些行为是权利,是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义务,是必须履行的,还有哪些行为是禁止的,不能触及的。只有全面细致的了解了法律规定,了解法律赋予网络政治参与群体的权利和义务,才能在网络政治参与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越出雷池的事情。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教育管理,很好的约束了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行为,作为网络政治的主体参与者,规范了大学生的行为言论,便是对网络舆论走向加以规范,在大学生这个主体的带领下,网络政治参与便会越来越健康。

三、道德教育管理

网络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匿名发表言论方便了一些舆论鼓动者和不法分子的网络违规行为,而这些行为一旦猖獗,就会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中的行为发生偏离。对大学生加强道德教育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大学生这个群体,目前普遍将网络作为表达自己政治见解,发表政治言论主要阵地,由于这个群体数量庞大,所以可以造成巨大的舆论导向。一旦这个群体的舆论产生歪斜,便会引起网络政治参与产生不健康的状况,引领更多的互联网用户产生舆论歪斜,造成舆论恐慌或者政治观点发生偏差。所以大学生在参与网络政治时,不仅要具备充足的政治知识、法律知识以及法律意识,也要规范自己的道德,不能因一己之私,情绪化进行政治言论的发表,根据个人喜好进行政治抨击。为了杜绝个人主义引发的网络政治言论盛行,高校需要对学生做好道德教育,对学生宣传党中央的精神,传播正面思想,让学生领悟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提高道德觉悟。要从根源上杜绝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化,就要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进行道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大学生具备了优秀的道德品质,才能明确自己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地位以及正确的做法,然后才能有序的参与网络政治,发表健康政治的言论,正确引导舆论导向,使得网络政治参与更加健康,更加贴近党和政府的发展方向。

大学政治论文范文6

(一)从社会大背景而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高要求和挑战。首先,社会认知度低。对高职院校的认识普遍停留在高考成绩较低的学生上,家长及个人普遍认为上不了本科,读高职院校学技术,尽早工作,因此,无论是从何种角度而言,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忽视;其次,从高职院校生源的基本情况来看,90后的大学生受来自西方的功利主义思潮影响,偏重于物质享受,学习、工作功利性和目的性强。前不久,对大学生入党动机进行了问卷调查,“寻找精神寄托”占8%,“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占7%,“为更好地服务人民”占2%,“为以后找工作方便”占83%。该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入党不再是寻求个人价值提升和人生信仰的依托,而是具有明显的功利性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理论性强,对学生而言,无直接应用性。更有甚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过时了,思想政治教育无用,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学生更偏重于学习专业课程,忙于考职业资格证和英语等级考试,而对思政理论抱着“60分万岁”的消极学习态度。

(二)从高职院校宏观角度而论部分高职院校依旧停留在扩招、盲目建设等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视之无物,总是等到出现因思政教育漏洞引发的大型事件,方才恍然大悟,大抓特抓思政教育。还有部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不突出,忽视占领学生的思想和感情阵地,教育效果极差,产生大量的有技能却无道德的半合格技术人才。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存在的思政教育问题是针对性不强、方法不当、实效性差,教育目标模糊等问题。

(三)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角度而论从学生角度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枯燥、乏味且无用的,占用课时不少,上课就是听老师语重心长的开导,却无实际用处;就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而言,思政课的教学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有些教师课前认真备课,在课堂上注重理论讲授,而缺乏生动的事例,教学效果差,“觉皇”、“觉主”成群;甚至有学生调侃说:“看到马哲老师就困”。绝大多数思政课教师能够认真备课、潜心钻研,但因缺失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导致授课效果不理想。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法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思政改革和发展也上升到校园建设的重要项目位置,因此,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高职院校领导和主管部门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成立由分管副院长或副书记甚至院长为组长,思政教研部、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校团委主要领导以及部分学生代表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领导小组,统一对全院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进行听课、督导和评估,另外,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主体活动,充分调动教师投身思政教育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接受第二课堂教育,活跃教育气氛,各院(系)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配合院级工作组开展工作,并形成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例如: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在关于“我的中国梦”重要指导思想的倡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活动、“道德小品”大赛、“我的中国梦”征文活动,活动成果显著,部分学生表示通过参加这样的思政第二课堂活动,提升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感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加快完善相关制度高职院校要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一方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经费保障,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成效的保障,建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档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从新生入学开始,建立个人思想政治教育档案,其中涵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成绩、日常管理成绩、第二课堂成绩等,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制度化和教学计划之中,并实行学分制,把软约束变成硬要求,也为毕业生最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提供有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