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决策范例6篇

企业信息化决策

企业信息化决策范文1

关键词:信息化;网络安全;企业;解决方案

0 引言

现代企业信息化网络是基于内部传输网和Internet网络的互联网络,由于公众网络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网络接入比较复杂,挂接的相关点比较多,网络一旦接入公众网络,对于一些网络安全比较敏感的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就比较弱,比较危险。本文将重点分析企业网络系统安全性方面以及业务系统安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1 企业信息化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Windows系统的安全隐患

Windows的安全机制不是外加的,而是建立在操作系统内部的,可以通过一定的系统参数、权限等设置使文件和其他资源免受不良用户的威胁(破坏、非法的编辑等等)。例如设置系统时钟,对用户账号、用户权限及资源权限的合理分配等。

由于Windows系统的复杂性,以及系统的生存周期比较短,系统中存在大量已知和未知的漏洞。一些国际上的安全组织已经公示了大量的安全漏洞,其中一些漏洞可以导致入侵者获得管理员的权限,而另一些漏洞则可以被用来实施拒绝服务攻击。例如,Windows所采用的存储数据库和加密机制可导致一系列安全隐患:NT把用户信息和加密口令保存于NTRegistry的SAM文件即安全账户管理(securityAccounts Management)数据库中,由于采用的算法的原因,NT口令比较脆弱,容易被破译。能解码SAM数据库并能破解口令的工具有:PWDump和NTCrack。这些工具可以很容易在Internet上得到。黑客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发现漏洞而破译―个或多个DomainAdministrator帐户的口令,并且对NT域中所有主机进行破坏活动。

1.2 路由和交换设备的安全隐患

路由器是企业网络的核心部件,它的安全将直接影响整个网络的安全。路由器在缺省情况下只使用简单的口令验证用户身份,并且在远程TELNET登录时以明文传输口令。一旦口令泄密,路由器将失去所有的保护能力。同时,路由器口令的弱点是没有计数器功能,所以每个人都可以不限次数地尝试登录口令,在口令字典等工具的帮助下很容易破解登录口令。每个管理员都可能使用相同的口令,路由器对于谁曾经作过什么修改没有跟踪审计的能力。此外,路由器实现的某些动态路由协议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有可能被恶意攻击者利用来破坏网络的路由设置,达到破坏网络或为攻击作准备的目的。

1.3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隐患

一般的现代化企业信息系统包含着多套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是存储重要信息的场所并担负着管理这些数据信息的任务。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在数据库技术诞生之后就一直存在,并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如何保证和加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对于企业的正常、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我们将企业数据库系统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数据库,按照一定的方式存取各业务数据。一部分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它为用户及应用程序提供数据访问,同时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维护等多种功能。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隐患有如下特点:涉及到信息在不同程度上的安全,即客体具有层次性和多项性;在DBMS中受到保护的客体可能是复杂的逻辑结构,若干复杂的逻辑结构可能映射到同一物理数据客体上,即客体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的分离;客体之间的信息相关性较大,应该考虑对特殊推理攻击的防范。

2 企业信息化网络安全策略的体系

网络安全策略为网络安全提供管理指导和支持。企业应该制定一套清晰的指导方针,并通过在组织内对网络安全策略的和保持来证明对网络安全的支持与承诺。

2.1 安全策略系列文档结构

(1)最高方针

最高方针,属于纲领性的安全策略主文档,陈述本策略的目的、适用范围、网络安全的管理意图、支持目标以及指导原则,网络安全各个方面所应遵守的原则方法和指导性策略。安全策略的其他部分都从最高方针引申出来,并遵照最高方针,不与之发生违背和抵触。

(2)技术规范和标准

技术标准和规范,包括各个网络设备、主机操作系统和主要应用程序应遵守的安全配置和管理技术标准和规范。技术标准和规范将作为各个网络设备、主机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安装、配置、采购、项目评审、日常安全管理和维护时必须遵照的标准,不允许发生违背和冲突。它向上遵照最高方针,向下延伸到安全操作流程,作为安全操作流程的依据。

(3)管理制度和规定

管理制度和规定包括各类管理规定、管理办法和暂行规定。从安全策略主文档中规定的安全各个方面所应遵守的原则方法和指导性策略引出的具体管理规定、管理办法和实施办法,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必须得到有效推行和实施。它向上遵照最高方针,向下延伸到用户签署的文档和协议。用户协议必须遵照管理规定和管理办法,不与之发生违背。

(4)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的安全职责,包括安全管理机构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机构和人员的一般责任和具体责任。作为机构和员工工作时的具体职责依照,此部分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而目必须得到有效推行和实施。

(5)用户协议

用户签署的文档和协议,包括安全管理人员、网络和系统管理员安全责任书、保密协议、安全使用承诺等等。作为员工或用户对日常工作中遵守安全规定的承诺,也作为违背安全时处罚的依据。

2.2 策略体系的建立

目前的企业普遍缺乏完整的安全策略体系,没有将政府高层对于网络安全的重视体现在正式的、成文的、可操作的策略和规定上。企业应当建立策略体系,制定安全策略系列文档。建议按照上面所描述的策略文档结构,建立起安全策略文档体系。

建议策略编制原则为建立一个统一的、体系完整的企业安全策略体系,内容覆盖企业中的所有网络、部门、人员、地点和分支机构。鉴于企业中的各个机构业务情况和网络现状差别很大,因此在整体的策略框架和体系下,允许各个机构根据各自情况,对策略体系中的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用户协议、组织和人员职责进行细化。但细化后的策略文档必须依照企业统一制定的策略文档中的规定,不允许发生违背和矛盾,其要求的安全程度只能持平或提高,不允许下降。

2.3 策略的有效和执行

安全策略系列文档制定后,必须和有效执行。和执行过程中除了要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外,还必须要有合适的、可行的和推动手段,同时在和执行前对每个本员要进行与其相关部分的充分培训,保证每个人员都了解与其相关部分的内容。必须要注意到这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而且由于牵扯到企业许多部门和绝大多数人,可能需要改变工作方式和流程,所以推行起 来阻力会相当大;同时安全策略本身存在的缺陷,包括不切实际的、太过复杂和繁琐的、规定有缺欠的情况等,都会导致整体策略难以落实。

3 企业信息化网络安全技术总体解决方案

参考以上所论述的,结合现有网络安全核心技术,本文认为,企业信息化网络总体的安全技术解决方案将围绕着企业信息化网络的物理层、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和安全服务层搭建整体的解决方案,企业信息化网络建设将着重从边界防护、系统加固、认证授权、数据加密、集中管理五个方面进行,在企业信息化网络中重点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网络防病毒、VPN五大子系统,并通过统一的平台进行集中管理,从而实现企业信息化网络安全既定的目标。

3.1 防火墙系统的引入

通过防火墙系统的引入,利用防火墙“边界隔离+访问控制”的功能,实现对进出企业网的访问控制,特别是针对内网服务器资源的访问,进行重点监控,可以提高企业网的网络层面安全。防火墙子系统能够与入侵检测子系统进行联动,当入侵检测系统对网络中的数据包进行细粒度检测,发现异常,并通知防火墙时,防火墙会自动生成安全策略,将访问源阻断在防火墙之外。

3.2 入侵检测子系统的引入

入侵检测系统用于实时检测针对重要网络资源的网络攻击行为,它会对企业网内异常的访问及数据包发出报警,以便企业的网络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重要的信息资产遭到破坏。同时,可在入侵检测探测器与防火墙之间建立互动响应体系,当探测器检测到攻击行为时,向防火墙发出指令,防火墙根据入侵检测系统上报的信息,自动生成动态规则,对发出异常访问及数据包的源地址给予阻断。入侵检测和防火墙相互配合,能够共同提高企业网整体网络层面的安全性,两个系统共同构成了企业网的边界防护体系。

3.3 网络防病毒子系统的引入

防病毒子系统用于实时查杀各种网络病毒,可防范企业网遭到病毒的侵害。企业应在内部部署网关级、服务器级、邮件级,以及个人主机级的病毒防护。从整体上提高系统的容灾能力,提升企业网整体网络层面的安全性。

3.4 漏洞扫描子系统的引入

漏洞扫描子系统能定期分析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把隐患消灭在萌牙状态。针对企业网络中存在众多类型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运行着营销系统、财务系统、客户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重要的应用,如何确保各类应用系统的稳定和众多信息资产的安全,是企业信息化网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漏洞扫描子系统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设备的扫描,定期提交漏洞及弱点报告,可大大提高企业网整体系统层面的安全性。该系统与病毒防范系统一起构成了企业网的系统加固平台。

3.5 数据加密子系统的引入

通过对企业网重要数据的加密,确保数据在网络中以密文的方式被传递,可以有效防范攻击者通过侦听网络上传输的数据,窃取企业的重要数据,或以此为基础实施进一步的攻击,从而提高了企业网整体应用层面的安全性。

企业信息化决策范文2

关键词:审计信息化;困境;解决措施;研究

企业内部审计是对企业自身进行有效管制和系统客观评价的一个常用方法。通过审计不仅可以规范企业发展,而且可以使企业管理者得到企业内部客观数据,使其做出正确的决策,推动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审计系统不得不进行改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审计逐步向信息化发展。但是企业审计信息化系统作为一项新兴的事物,所历经的发展年限较短,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下发展存在着重重阻碍。本文,通过对企业审计信息化进行了相关研究,并结合目前各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研究了我国企业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困境,同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相关概念和意义

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优秀的内部审计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本节,主要介绍了企业审计信息化的相关概念以及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1.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相关概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已经应用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影响。其中,企业审计的发展就受到信息化的影响。目前,世界各国范围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改变了原有的审计系统,建立内部信息化审计系统。所谓企业审计信息化,就是建立企业内部审计数据库,通过信息技术简化原有的审计方法,实施高效高质的审计的过程。

2.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企业审计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的企业审计系统过多的依赖人力资源,审计内容繁琐,造成了审计周期长、效率低下、审计成本高、准确率不高的缺点。而随着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依靠计算机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力资源降低了审计成本,同时还提高了审计的准确性。因此,企业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企业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困境

近年来,随着我国成功加入WTO,我国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化发展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目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发展仍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企业审计信息化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而新兴的产物,其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在目前我国的发展形势下,有着以下阻碍。

1.发展不平衡对企业审计信息化的影响

由于我国地域宽广,现代化发展时间较短,自改革开放以来各项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越来越明显。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企业的发展也受到不平衡的影响,进而导致了企业审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各项发展不平衡以及企业的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宏观上,我国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较大,地区间的发展有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处于不同地区的企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进而导致了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较发达地区企业信息化起步早、发展速度快、发展水平更高。而较不发达地区起步晚、发展速度慢、发展水平落后。第二、微观上,同一地区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大型企业比中小型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程度更高,发展更好。这些不平衡现象导致了我国整体企业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2.人员因素对审计信息化的影响

一方面,企业的领导者或管理者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挥官,引导者企业向前发展。思想先进的企业领导者往往目光长远,善于投资。而目光短浅的领导者往往只注重眼前的利益,不懂得长远的投资。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远的投资,只有具有远见的领导者才会注重企业审计信息化的建设,这就大大阻碍了我国整体企业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另一方面,企业审计人员是对企业审计进行具体操作的人员。由于企业审计信息化发展年限较短,而企业大部分审计人员擅长传统的审计工作,对新兴的审计信息化系统较为陌生,积极性不高,也阻碍了审计信息化的发展。

三、企业审计信息化发展的措施

1.加大政府管理和宣传力度

政府的管制是规范企业发展最有利的武器,合理有效的政府管制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中,一方面,利用政府的管制规范企业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可以适当颁布相关的政策法规。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宏观管理力度,努力平衡南北差异、东西差异,使得全国各地区平衡发展,合理竞争。同时,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大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注意到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前景以及对公司发展的积极意义,促进各领导对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

2.注重人才建设

人才是21世纪最珍贵的资源。尽管随着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充斥着整个人才市场,但是真正专业对口的人才还是相对较少的。在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中,专业的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企业内部审计的知识,还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融合信息技术和审计知识,完成审计信息化的艰涩。而目前真正能够懂得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人员相对较少,因此企业应该注重人才的培养。

四、结束语

企业审计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审计系统中的表现。随着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传统的审计系统显现出越来越多的缺陷,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提出了阻碍我国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国情总结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决策范文3

0前言

企业的信息管理一体化具体是指企业在档案、图书、文献和情报管理工作中实现一体化,实现企业档案、图书、文献、各种情报和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优化,使信息管理工作各环节之间保持明确分工的同时又紧密协作,协调好内部联系同时又要突出重点。使企业信息管理一体化纳入到企业现代化管理体系中去,为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实现企业信息管理一体化的必要性

1.1企业生产和管理需要信息化技术的规范和推动

各种决策问题贯穿在企业的生产、运营和发展过程中,比如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新产品的研发等方面都要面临很多的决策问题,所有的企业决策都需要有丰富的数据信息做支持,所以,第一时间掌握企业各个方面的信息才能帮助企业决策层作出正确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1.2决策层需要的信息资源

企业决策层是领导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在企业生产经营和变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和决策的作用,所以,企业决策层控制着企业发展方向,对企业的发展情况起着决定性作用。领导决策层在进行决策的时候要以国际范围内行业发展水平和企业自身生产运营情况为基础。所以企业决策需要的信息资源是宏观的,反映大方向的综合信息,这些信息的主要通过企业档案、网络信息、书报文献和业内情报来获得。

1.3企业技术及管理人员所需的信息资源

在企业中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企业决策的执行者,同时也是产品生产、企业运营整个流程的执行者,他们担任的是很专业的企业管理或者是技术方面的工作,所以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是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和生产专业技术知识方面的。

企业内技术和管理人员获得信息的途径大致也是企业档案、计算机网络、书报文献和各种情报资源等。

2实现企业信息管理一体化的手段

2.1整合重组的积极作用

(1)企业的重组和整合对于实现企业档案信息的归口管理,确保档案信息的条理有序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提升企业信息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2)企业的重组和整合对于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中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有效的优化重组,从而解决下属单位档案信息管理技术薄弱、硬件设备简陋的矛盾。

(3)整合重组可以提高企业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率,从而使企业档案和信息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生产运营和变革发展的整个过程。

2.2企业信息管理重组和整合原则

(1)统筹协调原则;在进行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的时候要变革组织形式,进行一级管理,对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和相关的设备、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挖掘利用。

(2)整体性原则;经过对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化和重新配置,在整体上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从而提升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水平。

(3)稳健原则;在充分认识企业信息管理优化重组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展开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工作,逐步的实现企业办公和信息管理方面的整合、改制工作。

2.3企业重组整合的目标

(1)实现对企业档案、图书和文献等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

企业重组、整合的目标是要实现企业信息的统一管理。在进行重组、整合的时候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档案信息中心,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归口管理,结束企业档案馆和下属单位档案室管理混乱的局面,将各级档案馆权限职责分割清晰,整理信息重复归档或者是信息档案空白现象。

(2)提升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水平

升级企业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为员工建立流动图书配送服务,档案信息上门服务,制定合理的企业档案图书服务规则,将企业信息管理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3)提高信息管理专业水平

在整个企业信息管理的流程中提升管理标准和水平,将专业科学的管理模式贯穿到企业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查阅利用的各个环节中去。对于企业档案信息管理设备和场馆进行改造和完善,促进企业图书以及文献等信息资源建设,对于企业信息管理部门进行人员的优化,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实行行业资格准入机制。

企业信息化决策范文4

关键词:石化企业 决策支持 数据仓库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2-0060-02

现代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际市场环境日渐开放,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要求越来越苛刻,财务透明度要求愈涨愈高,面对这些挑战,将业务智能技术与企业经营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利用工作紧密结合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要[1]。石油化工这一传统行业更是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情形,如何从僵化的体制中走出来,如何将现代化的管理注入其中,是石化企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针对石化企业现状,建设决策支持系统是一般性的解决方案,决策支持系统在其他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这对于石化行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石化行业有其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不能够完全照搬现成的应用中的其他行业决策支持系统[2]。本文讨论了一种决策支持系统框架,实现了对石化企业决策过程的有效支持。基于本文框架,已在中石化下属某子公司成功建设了“生产经营决策支持系统”,在实际运行中良好地支持了企业的运作。

1、石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近年来,虽然大部分石油化工企业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办公自动化(OA)、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客户关系管理(CRM)等基础信息化系统[3]。这些系统称为在线事务处理 (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4],其运行了一段时间以后,可以帮助企业经营收集大量的历史数据。但是,这些分散的系统存在着以下问题:(1)系统分散,无法有效整合,形成数据孤岛。(2)随时间增加,产生海量数据,无法从中提取有效信息。(3)系统之间存在冗余,增加维护成本。(4)各系统之间交叉领域的数据无法有效存储,只能以EXCEL表格形式或纸质文档存储。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企业无法有效地利用现有信息化系统,如何把数据转化为信息,使得业务人员(包括管理者)能够充分掌握、利用这些信息,并且辅助决策,是决策支持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本课题的意义所在。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DSS)通过数据和数学模型的应用,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人机交互系统[5]。针对管理人员经常面临的数据结构化不高,说明不充分的问题,其通过使用面向主题的数据仓库,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决策支持系统不是为专业的计算机专业人员设计的,其面向的使用人员不需要具有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就能很好地使用此系统[6]。决策支持系统具有对用户决策改变时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用户可以方便地改变各种参数以获取不同的策略。

2、决策支持系统框架

2.1 系统总体构架

石化企业属于流程型企业,其生产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投入不同的原料配比,可以生产出不同的产品,而市场上原料与产品的价格也是实时变化的,这些基本的特点决定了其决策支持系统都需要哪些功能模块。

首先,需要构建数据仓库来整合企业现有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IT基础资源,构成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基础;同时,现有的信息系统必定不能完全满足决策支持系统对数据收集的需求,因此,需要提供数据录入模块,工作人员可以将系统必需的数据通过此模块录入系统,保存在系统数据库中;决策支持系统在数据使用方面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通过图表等形象化的方式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呈现给管理人员,因此,展示模块也是石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石化企业的行业特点,决策支持系统中最能体现其决策支持本质的模块应该有分析模块和测算模块,分析模块可以使得工作人员根据具体的需求形成自定义的图表,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从而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测算模块是指根据企业现在生产经营状况,预测企业下一步如何调整原料采购、生产结构才能使得利润最大化。系统整体结构框架如下图1所示。

2.2 数据仓库建设

如上所述,现在石化企业已经普遍实施了各类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经过长期运行,已经产生了关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对于建立决策支持系统是非常有用的。这些数据中既包括大量有用的信息,也包括大量无效或冗余的信息,因此,就需要建设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的建设是实施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也是重点之一。

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时变的、永久的数据集合[7]。其与数据库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是:数据库是面向事务的,而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石化企业的业务主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大类:生产,供应,销售,库存,装置运行情况,财务等。关于这些主题的数据分散地存储于各个系统中,需要经过抽取,清洗,转换等步骤形成各个业务主题数据仓库[8]。

针对各个业务主题建设数据仓库是整个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的基础,数据仓库的建设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是否准确地表达了各个业务主题,是否得到了很好的运用,这些因素决定了决策支持系统能否很好地支持企业的运作。

2.3 数据录入与展示模块

数据录入模块主要是为了保证数据仓库中数据结构的完整性和扩展性。企业现有的信息系统一般都不会完全覆盖企业的各个方面,因此,从现有信息系统数据库中抽取数据形成的数据仓库是不全面的,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录入相关数据,保证数据仓库的完整性。同时,在石化企业中,报表系统是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类系统,这类系统提供数据的方式一般是以EXCEL报表的形式,因此,需要在决策支持系统中提供EXCEL报表整体录入功能,方便数据的维护。随着时间的变化,企业的业务主题可能会发生细微变化,例如原料种类的增减,产品种类的变化等,需要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录入模块进行调整。

数据展示模块是一类在信息系统中很常见的模块,这类模块通过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以及数据表格等方式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展示出来。在决策支持系统中,展示模块也是必不可少的。展示模块中展示的数据应该包括能够反映出企业基本情况的常用数据,具体来说应该包括:采购数据展示,生产数据展示和销售数据展示。这些数据应该按年、月、日分类展示,通过年数据、月数据可以查看生产经营的历史情况,通过日数据可以查看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状况,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快速了解企业状况,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4 分析模块

展示模块所呈现的信息都是固定的格式化的信息,管理人员通过这些信息只能了解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状况,当面临一个具体的决策问题时,这些信息是不能满足管理人员需求的。因此需要分析模块来解决管理人员如何获取信息的问题。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决策问题,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做到的是为管理人员提供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数据信息,帮助决策者更好地解决问题。

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最直观最方便的方式是图表,但分析模块中的图表不同于展示模块的图表。在分析模块中,图表必须是可以自由定义的,也就是说,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义图表中的数据项,将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通过图表展示出来,数据库中存储的是结构化的数据,其中包含的信息是非结构化的,分析模块可以帮助决策者将这些非结构化的信息从数据库中提取出来,并且不需要决策者了解有关数据库查询的知识。

2.5 测算模块

石化企业属于流程型生产企业,其基本的生产特征是通过一系列的加工装置使原材料进行规定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最终得到满意的产品,具有计划相对稳定、连续生产等特点[9]。当前的决策会影响企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生产经营,因此企业需要提前做出精确的生产经营计划,这是决策支持系统测算模块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石化企业的生产特点,按照不同的标准,测算模块可以在不同的两个层面上进行开发,分别是企业整体层面和产品生产层面。测算模块功能结构图如图2所示。

在企业整体层面上,从原料采购、生产、销售、库存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决策支撑。原料采购测算模块中,应统计并预测不同产地原油的品质以及价格变化,从而决定应采购何种原油及采购量。生产测算模块应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的变化,基于企业现有原料及生产装置能力,决定生产何种产品。销售测算模块应根据市场变化,预测各地区各产品的销售量,结合生产测算模块使得企业利润最大化。库存成本在石化企业总成本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如何安排原料及产成品库存安排,是库存测算模块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产品生产层面,需要依据企业的生产经验,进而抽象出具体的生产公式,并建立相应的模型库。其可分为企业总流程生产测算,产品链优化测算和单产品优化测算。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测算模块可以对企业总流程进行优化分析等,也可以针对单一产品链进行优化测算,例如烯烃链、芳烃链等。对产品链可以进一步分解,对单一产品进行优化测算,例如聚乙烯、聚丙烯、乙二醇等,使得在原料固定的情况,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测算模块是对数据库与模型库的综合运用,模型库决定了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用性,模型库的建立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加以总结完善。

3、结语

石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实施必须依据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的基础,贯穿决策支持系统整个构架始终的是对数据的使用,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积累的数据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决策支持系统就是对这些数据加以整合利用,从中提炼出对企业生产经营有用的信息,从而实现辅助决策。对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本论文只是从整体框架上进行了讨论,具体实施时需要开发人员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发。

参考文献

[1]曾德华,郑晓齐.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框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293:113-121.

[2]田军,葛新红,程少川,汪应洛.我国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研究的进展[J].科技导报,2005,23(7):71-75.

[3]杨丽欣.构建石化销售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J].当代石油石化,2011,6:37-40.

[4]王文亮.OLAP技术与OLTP技术在生产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对比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13:40-41.

[5]杨善林.智能决策方法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刘博元,范文慧,肖田元.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现状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2011,23(1):241-244.

[7]Inmon W H.Building the data warehouse[M].New York,USA:John Wiley & Sons,1996.

企业信息化决策范文5

[论文关键词]信息职能;组织重建;决策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生产信息的能力以指数倍增强,以至于超过其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而人们真正需要的信息相对于信息的爆炸量来说却越来越短缺,造成了信息泛滥和信息生态的严重恶化。因此,处于信息泛滥和信息短缺环境中的企业,迫切需要具备识别信息价值的能力、吸收完整信息的能力、充分交流信息的能力以及保障信息安全的能力。但是,传统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和员工的思维模式严重阻碍了信息的交流,远远跟不上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所以,调整企业传统的科层制组织结构,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促进员工转变成信息人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信息社会中企业所必需的信息职能

1.1搜集信息

信息的重要性对于企业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企业信息管理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根据信息需求收集信息。而企业是一个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任何一项活动都要花费一定的代价。一般地,获取政府及社会公开的信息所付出的成本最低,故企业应及时识别、搜集、处理公开信息并加以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信息成本。但是,价值含量高的信息往往是保密的,且主要存在于与企业自身利益相关的组织内。因此,企业要做好与自身利益相关组织的信息搜集工作,时刻注意他们的动向,掌握彼此在博弈过程中委托…一关系的演变,及时调整信息搜集的重点,在与相关组织特别是赢利性组织发生关系时,人在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可能会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人的效用,这实际上是企业针对自身的隐蔽信息而采取的理性反应。在博弈过程中,先采取行动的一方,应搜集对方的文化、传统、惯例以及素质等多方面的背景信息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而作为反应的一方,则应搜集社会道德准则的信息,评估社会道德行为的底线,注重自身行为对社会的信息输出影响,特别是要考虑企业在长期博弈过程中的信息效用。

1.2促进信息交流怎么

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分工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信息资源的不对称分布,这种基于信息分散管理体制而非集中管理体制的企业在决策时面临的是更不完全的信息,内部各部门短期目标的不一致和经济利益的冲突导致信息和对策的复制、扭曲和偏离,加大企业的信息管理问题。因此,就企业内部而言,迫切需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根据信息流重组业务且有序化信息,及时向外传播有利信息。众所周知,在信息非对称的环境中,利益相关的企业存在采用逆向选择模型的可能性,而作出对双方都不利的选择;因此,要求人采取一定的行动,将信息及时传递给委托人,以达成契约均衡,显然这一过程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的。委托人要能够识别信息的确切含义及其真伪,需要人发出明确的信息,并确保委托人正确理解。也就是说,发生博弈的各方如果采取各司其事的方式,往往均会受损,一种较为合理的策略就是竞合…一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即通过协商找出最优的均衡策略。协商的过程就是双方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企业应传递共享的信息,使双方获得决策推理过程中所需的全部信息,否则就不能达到一种共赢的均衡状态。

1.3保障信息安全

信息经济时代是信息竞争的时代,谁掌握了有用信息,谁就掌握了角逐商海的主动权。企业要采取一切必要的合法手段,保障自身信息安全。特别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溢出效应”,即核心信息总会部分附着于一般信息上,在向外传播时可能会泄露核心信息。因此,企业可以根据信息保护的收益,成本分析,选择恰当的保护方式、保护范围及相应的保护程度。首先,在确定需要保护的信息之前,评估信息价值。信息评估的依据是企业不同部门对信息的不同需求,以及与企业利益相关的组织的信息需求,具体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小组访谈、一对一的个人面谈等方式搜集关于信息需求情况的信息。其次,对信息进行分层,划分为核心信息、准核心信息、信息进而加以保护。核心信息的保护至关重要,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但也要注意到不应因为需要保护就允许这些信息只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里,管理的目的是在管理中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以制度代替人为管理,以技术提高安全保障。核心信息不仅要作为隐性知识保留在核心员工手里,而且核心员工要有能力革新老化的核心知识,不断学习新知识并整合到核心知识中以提高核心知识的价值,最重要的是以显性知识的形式保护核心知识,防止核心员工的跳槽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以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建设员工梯队;对于准核心信息来说,应依据其价值潜力以及它对利益相关组织的价值给予不同程度的保护,如有些信息对于本企业也许不是很重要,但是对于其它企业却可能非常有用,这样的信息也不能随意公开,而应挖掘其信息价值,最大化企业信息的价值;对于信息,即社会公开或利益相关机构已有的信息,应全部公开,不可再耗费信息成本予以保护,而且还应提高这些信息在企业内的共享程度,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怎么

1.4抵制信息泛滥

信息革命造成信息数量日益膨胀和信息流动速度大大提高,企业单位时间内可获得信息量已超过可消费信息量。当前,企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是:对于一个具体的信息需求有多种信息来源,而这些信息来源提供的都是相似的资料。例如,企业下发的文件不仅有印刷版本还有电子版本,这些降低了各部门处理信息的效率,提高了信息共享的成本;另外企业各个部门不通过与企业内部的信息机构合作来统一寻求所需信息,而是自己采取措施来收集信息,既加大部门的信息成本,又难以与其它部门共享,且受本部门的力量限制,获取的信息也许不全面甚至是完全不合适的,造成了信息的复制和泛滥。因此,企业若要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就必须以相应于信息变化的速度进行信息接收与处理,更新信息储备,调整信息心理,确定适当的信息吸收目标——吸收最需要的信息而不是吸收全部信息,建立信息筛选屏障,甄别真假信息,关闭非需要的信息通道,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企业信息职能的实现途径

信息作为信息社会中企业发展所必须的一种重要战略资源,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信息职能的实现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而高效地履行信息职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企业组织结构的重建以及相应的新型决策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等,其根本是企业员工转变为信息人。众所周知,企业组织结构的重建、各项制度的建立以及人员的配备是密切相关的,很难分别进行变革;企业对内外部因素反应越快,就越能尽早地从新的管理模式中受益,争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1组织结构的重建怎么

按照信息流程进行结构重建,应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扁平化。现代企业越来越多地利用信息技术为决策提供信息,从而减少了中层管理的职能。在以信息为基础的企业中,信息来自于底层,高层管理者应充分放权,让操作层有与之掌握的信息相对应的决策权。第二,进行团队管理。企业的生产活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生产环节紧密联结,应根据产品的作业流程建立团队进行一体化生产和管理,按整体化的原则设计工作流程,取消各个工作环节衔接的人为因素,实现自动化,有效防止传统生产的科层式管理以及人为造成衔接问题而导致的信息传递效率低下的局面。第三,组织结构网络化。现代企业内部的员工、决策权限、角色、领导关系是根据特定的项目或事件而临时组成的,一旦需要可随时改变。而且,各个团队工作不是按顺序,而是平行进行的,每个团队或个人既依靠他人提供信息也提供信息给他人。网络结构的企业能对变化的信息速度进行响应,具有快速应变的优势,但高层管理人员也应注意组织结构的相对不稳定性可能导致资源重复和行为责任的错误划分。第四,设立信息主管。一方面,应对企业员工的高速流动,针对企业内部所产生的大量信息,进行信息的搜集、处理、加工和利用,监管内部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另一方面,有效筛选信息资源,过滤垃圾信息、错误信息、污染信息,进而分配信息资源。

这两方面工作需要信息主管协调,同时还要监管企业对外部信息的搜集特别是竞争情报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信息主管不是要控制信息资源而是要创造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即设计房子的设计师不是为了拥有房子。否则,如果所有的信息都先集中处理再进行传递,基层工作人员只生产和使用信息而不负责处理和传播信息的话,会导致信息传递时间的延长和组织反应速度的减慢。通过组织重建,基层员工也应能处理信息,并根据工作的需要借助信息设备,将各种初始信息快速而真实的传递出去。第五,组织虚拟化。所谓虚拟化,是指组织通过电子交流的方式管理不同地域、不同职能、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企业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和管理,可以延伸管理跨度,大幅度降低交流成本和管理成本,甚至扩展企业的组织外延和经营外延。

2.2新型决策机制的塑造

企业决策需要决策者拥有一定的决策信息。组织扁平化加快了信息的流动速度,使管理者更容易捕捉到企业内部的信息,而网络技术发展扩大了企业与外部的交流范围、领域、数量,这些对企业的信息识别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怎么

一般来说,企业在搜集对方信息时,往往依靠的是对对方是否传递真实信息、传递多少、如何传递等问题所做的经验判断,进而采取相应的方法以获得真实信息,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自我意识不强,人云亦云的从众性群体,或者适用于信息分布和变化近似地服从某一统计规律的统计量,如长期的需求量、交易量等。但在信息千变万化的社会中,仅靠经验判断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考虑信息传递过程中成本收益比的情况下,分散和增设信息传递途径,增强信息通道功能,对信息内容和传递方式进行横向的、纵向的、交错的组合和分散,通过多角度多途径的传播信息,达到获取真实信息、减少信息非对称程度的目的。

同时,建立合理的决策权分层制度,因为认识世界的问题框架(用以产生解决方案)、决策框架(用以在清晰的二取一选项中进行选择)和思维框架(基于多年经验的更深层次的精神结构)决定了决策者的所见所闻,它限定了决策者一定的思维角度,用过去的模式估计局势,简化问题,并把这种简化当作事实,排除了新的可能性,而且这种由认识框架产生的盲点很难被察觉。因此,只有不断地吸收新的信息、新的观念进行决策,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而有效地吸收这些新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合理分权。决策权包括提出、批准、执行和控制各种类型的战略和战术决策的权力。这些权力沿着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两个维度进行分配,垂直维度跨越组织的不同层次,水平方向维度关注组织中同一层次的活动。在垂直维度上,战略决策是由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集中企业内外部的各种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综合、预测而后作出,如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等;战术性决策则是在战略决策的指导下由中层管理者作出;作业层决策则可由操作人员自行决策,以充分利用每位员工的个人知识,提高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在平行维度上,企业倡导与接触相关信息密切的员工参与决策管理,如生产部门的产品优化和组合决策、工艺技术决策等,营销部门的营销渠道决策、营销促进决策等。虽然各个部门掌握与决策有关的信息,但科学的决策还需要了解彼此的信息,从全局的观点进行决策,高层管理者的定位是疏通信息渠道,整合信息,使决策者能够掌握全面的信息。在决策过程中,企业应营造一种氛围,鼓励决策所涉及到的每位员工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互相提问和反驳式的思想相互碰撞,使每位员工所掌握的信息被充分表达和共享,形成彼此一致的认识结构。一旦决策形成后,管理层要及时对参与决策的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反馈——解释决策的内容和作出决策的原因,以利于员工更好地了解组织的意图,避免歧义及随后可能产生的纷争,明确工作方向并贯彻执行。此外,完善相应的决策负责制,谁决策谁负责,根据决策效果进行绩效评估,一方面提高决策者的责任感,另一方面促进决策的执行。

2.3新型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构建怎么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已成为企业最为关键的资源要素,而员工拥有的隐性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之一,充分发挥隐性知识的作用,使其为企业信息所整合,变为更易利用的显性信息,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以员工知识和能力水平为依据的动态分权体制、并将其纳人员工对知识资产贡献评估的业绩评价体系,完善知识能力参股的报酬分配机制。首先,企业应制定知识能力参与剩余支配权的激励机制。在传统企业中,只有资本才能获得剩余支配权,这样不利企业内部隐性信息的挖掘,阻碍了员工知识与企业信息的整合。但是,企业的剩余又是有限的,仅仅利用分配剩余支配权是不够的,必须辅以升职、表扬等非经济报偿的手段。传统企业的非经济报偿手段功利性较强,往往忽视了人际关系等潜在的高层次心理需要。现代企业则趋向于以契约为驱动力的知识团队构成机制(与传统以职权驱动的团队构成机制相对),以契约代替职权驱动。这种机制并非完全否定职权驱动,而是以更人性化和更理性化的方式分配职责和权利。契约各方是平等关系,上下级人员是共谋福利的合作伙伴。其次,构建新型约束机制,原因是约束和激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企业与员工的长期博弈过程中,企业可以检验和甄别员工传递的信息,降低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借助降职、降薪等惩罚策略,提高员工隐匿信息的成本,减少隐匿信息和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新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还应考虑员工接受信息的一面,通过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降低信息的交易成本,推动技术信息应用以提高规模经济效益。但是,组织结构的重建改变了员工传统的工作方式和行为模式,员工的流动性增大,造成对员工与他人交流和共享知识量化评估的困难性。所以,制度应只规定最基本的原则,从而给基于双方都认可的契约预留施展的空间,以使企业内部建立新型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内部信息效用最大化。

同时,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机构的联系也需要一种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优势相长、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以达到共同拥有市场、使用资源的目标。这种激励与约束机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要有互补点。当双方存在互补效应时,合作才能形成纳什均衡,即双方合作投入的产出和期望收益均大于各自投入的产出和期望收益,才能使合作相对稳定。企业借助信息网络,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某个项目的最佳合作伙伴,通过对各方的市场需求、内部要素进行信息分析,找到有互补点的企业并加以组合以共同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应变力。第二.在多阶段重复动态博弈过程中,要向对方传达自己的“报复”威胁是可信的信息,以形成纳什均衡,这样既可以降低合作的不确定性,又增加长远合作的可能性。

怎么

2.4促进企业员工向信息人转变

企业完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需要通过优秀的员工来发挥其作用,而只有优秀的员工才可能发现其不足且设法进行弥补和改进。所以,员工是一种拥有巨大潜力的财富。企业雇佣员工也是尽量以最小的成本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在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成本价值逐渐超过物质成本价值。所以,无论从事何种具体岗位的员工都应对信息有高度的敏感性,具备基本的收集、处理、传递信息的能力,而管理人员则还应具备分析和综合信息的能力,能对信息的价值做出基本的判断,了解本部门或团队所使用的信息系统,能提出预见性的信息报告。企业雇佣员工的首要环节就是招聘人才,而高级人才的招聘实际上就是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与其他企业展开的竞争,这也是一种信息竞争。例如,在招聘开始之前,企业就要确定招聘职位和招聘范围,描述招聘职位的职责和权限,并通过市场调研,搜集其它企业相同或相近职位的信息,结合本地区、本企业的实际,确定薪酬和相关待遇,然后通过广告、报纸、互联网、人才市场等多种渠道,向外传递信息。现在,经济全球化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的许多职能可以利用外包来实现,招聘工作也可以外包给信息来源广、信誉好的猎头公司,这种专业化的公司具有较强的从事人才信息搜集、处理的能力,尤其是对高质量、紧缺型的人才信息比较了解,往往能够替企业及时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对于企业内部有意竞争招聘职位的员工,企业应考虑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因为企业内部员工比较熟悉企业情况,能够比较快的或者已经溶人到企业文化之中,原本建立的人际关系网络也有助于开展工作,而且,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时间越长,对企业的忠诚度可能越高,如宝洁公司只从大学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员工而很少接受跳槽人员。

信息社会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信息老化加速,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因此,在现代企业,员工要努力完成从非信息人到信息人的转变。信息人的概念由兰.卡斯特首先提出,但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一般地,信息人应具有如下素质:第一,信息人应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一善于发现、挖掘信息,能够理解和表达信息的准确含义,善于吸收新的信息,并与旧的信息进行整合,淘汰旧有信息中老化的成份,创造和更新信息;第二,信息人应具备良好的信息能力一能够掌握信息加工处理的各种理论和方法,熟练地运用各种各样或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增加单位信息中的价值含量;第三,信息人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一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与信息相关的拓展知识如知识产权知识等,由于大部分信息特别是网上信息都是用英文表达的,所以还要有较高的英文水平,能够理解和表达英文信息;最后,信息人还要有信息伦理道德,了解信息法规和政策。自觉保护企业的信息安全。显然,企业员工向信息人的转化不是员工个人能够做到的,企业不仅要担负起管理员工的职责,还要担负起培训员工的职责,企业可以对员工采取定期培训和非定期培训相结合的办法,但是最好的方法是在企业中营造一种重视信息的氛围,从而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向信息人的转变。

企业信息化决策范文6

一、企业信息管理现状

1.根据现今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建设的抽样调查显示,在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修改以及完善中,全部实现现代企业管理运营要求的自动化、智能化、高硬度软件等的中小企业不足10%;目前实现了做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最具备信息化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中小企业仅占2.7%。

2.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很多企业家已经充分的认识到了信息资源以及信息管理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影响。据有关采访显示,国内的中小企业经营者是一脸苦笑:“我也知道自己的问题,知道有这样一条改进的途径。可问题是,我改得了吗?我的资金、人力跟不上啊!”

3.企业信息管理与其他部门的管理不协调,信息的提供是决策者决策的基石。企业信息部门无法及时的向其他部门传递信息,这促使一定程度上,其他管理部门决策的滞后性。

二、现存问题

1.十几年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几乎是和信息管理齐头并进的。[2]但信息管理概念却和几十年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信息管理不在单单指向计算机操作,管理,而更多的是对于单一职能或是多个职能的信息系统的有机集成。

2.我国中小企业对于信息资源的概括、利用不完备。这一部分源于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拥有较强的网络检索技能、熟悉各种搜索引擎、兼具备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信息资源的利用与管理不适应。政府与企业现今把信息资源的重要性等同于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把信息资源管理视为与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同等重要的管理职能,信息的重要性在各个管理层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信息资源传递到了各个管理部门,相关部门才能准确的做出判断并决策。

三、对策

1.针对对信息管理理解不充分的对策

(1)深刻贯彻企业文化素质教育

企业的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精神方向的作用,企业的文化精神足够积极向上。那么,企业就有绝处逢生的力量。而文化精神又表现在企业各阶层的人员对企业主旨、理念、价值观、仪式、发展方向、对管理的认同性等方面。

(2)对企业管理者进行培训

管理者所制定的企业计划或是布置下去的任务对于企业整体发展有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而在选择管理者的时候,便已经对管理者进行适当的知识与技能培训,管理者对他所涉及的领域的创新性要进行充分的认识,这样才不会在管理策略上滞后。

2.针对对信息理解不充分、利用不完备现象的对策

(1)加大对信息采集、筛选、整理的资金投入力度

信息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一大重要基石,准确又精简的信息又能带给企业最佳的时间去决策实施。但现在有很多企业经常忽视信息对决策的重要性,宁愿花大量的资金在广告宣传上也不愿在信息上做出太大的回应。

(2)培养一队了解信息与管理的综合性人才

人才的缺乏是现阶段企业的重要问题之一,而综合性人才的缺失更是中小企业发展困难的一大问题。具备一定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一般择业会选择大企业,这样,中小企业的发展就会一直处于弱势。

3.针对信息与管理不相适应现象的对策

(1)跟进管理技术与信息传递速度相适应

信息的采集、筛选、整理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的,在加上信息经过各个层级上传大奥决策者手中就需要更多的时间。现阶段,企业经常发生的事情就是:①决策者需要信息时,准确又简练的信息没有整理出来,或是匆忙准备好的信息不够准确;②信息到了,管理人员未及时进行决策导致信息的时效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完整的、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必不可少

管理模式、方式的创新。将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成精简的、扁平化式的管理模式。只有信息管理部门得出一定的信息结论,决策者才能更好的做出决策,缩短从底层到高层的信息传输时间,从而便于企业精简管理,减少支出的管理费用,降低人事资源的成本与浪费,增强信息管理的完整性与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