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的内容范例6篇

思想政治的内容

思想政治的内容范文1

[关键词]思想政治;内容;超越性

[作者简介]路雪(1992-),女,贵州六枝特区人,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邓纯余(1973-),男,江苏泗阳人,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指导项目“隐性课程视角下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HB14009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7)07-0045-03

思想政治教育是启发、引导和帮助人们建构美好未来并赋之于实践行动的特殊教育活动。正如列宁指出的,“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改变世界”①,促进人的超越性存在,推动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切近而又高远的实践主题。由于“人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深深地植根于人类自己的存在方式――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之中”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在理论逻辑、结构层次和建构过程上具有了鲜明的超越性特征。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超越性根源于人的超越性存在方式

超越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实践本质。人们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打破环境和现实的束缚,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人类社会的超越发展。德国社会学家舍勒深刻地指出,使人不再是“病态的动物”并马上变得美好、伟大、至尊的正是精神的超越性本质。人是超越的意向和姿态,“永远在想方设法打破他的此时――此地――以此方式的存在和他的周世界的樊篱,其中也包括他自己当时的自身现实。”③美国神学哲学家赫舍尔在阐释“人是谁”的命题时也指出,“对于动物来说,世界就是它现在的样子;对人来说,这是一个正在被创造的世界,而做人就意味着处在旅途中,意味着奋斗、等待、盼望”。④人类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生成了超越发展的永恒动力。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在“实然”与“应然”、“现实”与“理想”的不断转化中实现着对现存状态的超越。

人的超越性存在方式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超越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超越性是对人的超越性存在方式的理论反映。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依据人与社会发展的未来要求,遵循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的规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系统的有效运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与社会的向前发展。在实践生存论的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通过转变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提升其思想境界,规范其实践行为,从而促进受教育者及其社会超越发展的特殊实践活动。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思想境界,规范实践行为,就是要培养受教育者适应和超越现实社会、现存状态的能力和智慧,引导他们形成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动力和实践自觉。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由自我到社会、由现实到理想、由他律到自律、由自发到自觉等不同维度的发展,不仅具有生命超越的实践意蕴,也是实现人类社会超越发展的主体性条件。一方面,超越发展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和实践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重要内核,贯穿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法纪教育等不同的内容体系当中;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必须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反映人与社会面向未来发展的超越性特征,形成与受教育者及其社会发展保持适度张力的问题情境和目标要求,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理论先导、价值引导和实践指导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逻辑具有面向未来的超越性向度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根据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步骤地向受教育者传递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信息,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结构丛林”中,无论是社会意识形态教育,还是理想信念教育、政治道德人格培育,其内容的主题在理论逻辑上都展现着面向未来的超越性向度。

意识形态是一个社会文化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它同政治结构一起构成了社会上层建筑的整体。作为社会的主流意识,意识形态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超前或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作为社会观念的综合,意识形态从总体上表达了全社会对人性的看法、对人类行为的批评、对应然问题的阐释,以及对如何正确安排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意见。意识形态通过观念的力量、社会改造方案、行动计划提供了人们社会治理的理想模式。作为“一种具有行动意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⑤,社会意识形态中的理想化成分、社会超越发展的反思与建构、社会超越的乌托邦精神,都体现出社会意识形态教育在内容上的超越性。

理想信念是人的价值意识的最高形态,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表现了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价值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是现实生活中尚未存在、指向未来的价值目标。理想教育最终体现为受教育者是否能够以前瞻和预见的方式洞察自我与社会的未来发展。信念教育通过生命价值观念的传授、理解、认同和践行,成为激发生命潜能,实现主体生命意志超越的特殊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理想信念教育是引导受教育者建构理想自我、理想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实践活动,它以培养受教育者稳固的心理和情感倾向为特征,以形成受教育者面对现实世界的超越性思维和超越精神为目标,本质上是教育和引导受教育者确立理想信念的超越性生长过程。

道德人格是个体生命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健康的人格能够促进个体不断地开发潜能,实现人生更高的价值目标,没有人格、丧失人格的个体不可能确立超越发展的生命意识,更不可能获得生命境界的提升。道德人格培育通过教育和指导受教育者理解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理想、道德人生的完整内涵,最终使道德人格成为个人与社会发展进步的德性力量。正如研究者指出的,道德“所反映的不是实是而是应是。它不是人们现实行为的写照,而是把这种现实行为放到可能的、应是的、理想的世界中去加以审视,用应是、理想的标准来对它作出善、恶的评价,并以此来引导人的行为”⑥,道德人格培育绝对不仅仅是为了约束人们的思想行为,而是为了发挥道德理想和高尚人格的训育和解放功能,引导个体实现对现实生命状态的不断超越。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层次具有边界拓展的超越特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育为主要手段和实现形式的特殊的政治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为特定阶级、集团的利益和需要服务,以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为实践逻辑,在“文化化育”中探寻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方法路径。政治教化、人文引领和生活涵育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目标层次和价值序列。这些不同层次和序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结构的边际和圈层。不同边际、圈层之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互生成、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结构层次上拓展边界的超越特性。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结构层次上具有逐级上升的超越性特征。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法纪教育等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其中,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规范性教育,重在内省、养成和自律;法纪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保障性教育,重在强化、自制和他律;心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自励性教育,重在劝导、激励和体验;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认知性教育,重在启发、说理和引导;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信仰性教育,重在灌输、主导和控制。⑦不同内容形态的地位和作用表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法纪教育处于基础层次,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内容。思想教育处于中间层次,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经常、最普遍的教育内容,通过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政治教育是最高层次、最为艰巨、最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和内容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由“基础性内容、主导性内容、拓展性内容”构成的体系,“政治教化、人文引领和生活涵育”的统一决定了内容结构层次之间的相互转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廉洁教育、心理教育、生态教育的内容并不是一种“孤立的自存”,而是指涉世界观、政治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不同内容的“综合性存在”,任何一个方面内容的选择和建构都必然会触及到内容结构体系之中的其他部分。即便是同一层次和序列的内容也并不是单一的层次结构,而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内容集合体。如,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中,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念以及政治理想有着不同的内涵、性质和作用,形成了政治观教育内容的结构层次。此外,受教育者及其群体的不同发展阶段、发展环节也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结构层次上的超越性要求。随着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教育条件的变化,居于同一目标层次和价值序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上也必然有著不同的要求。

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建构过程坚持实然超越的价值取向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其现实性上,是对不同所有制、不同社会条件之上耸立着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的描述和阐释;在其实践性上,是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改造受教育者的主观世界并创造客观世界的理论诉求和行动指南。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稳定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在“稳定与变革、实然与应然、封闭与开放”的相互统一中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描绘出人们的社会生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超越性价值取向。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对受教育者及其社会生活的总体反映。社会生活中,人们总是按照一定的观念意图去设计自我与社会的未来,总会以其理想性的世界图景和目的追求对自我与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批判性反思和超前性引导。相对于人们不断产生的新的需要和诉求,现实总是处于不理想、不完善的状态之中。只有根据变动不居的实际情况,在理论创新、话语创新、实践创新中建构“静有其位、动有其规、协调有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思想理论的先导作用,保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广阔空间和无限生机,将人的生活与社会发展引向更高的层次、水平和境界。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就是要抓住“主观与客观、现实与理想、实然与应然”之间的矛盾,从人与社会发展的“应然状态”和“理想目标”出发,努力建构与受教育者的思想现状及社会发展的现实境况保持适度张力的内容体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既能够“踏着人生的实际说话”,又能够把握住受教育者及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五、遵循时代逻辑,加强前瞻性研究,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超越性

超越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应然品性,规范着思想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创新。科学地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不仅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系统的有效运行,也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超越性本质的实现。遵循时代的理论和实践逻辑,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研究,是分析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超越性的关键。

时代逻辑规定并规范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体系建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这一时代的实践逻辑。作为与时俱进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着超越发展的丰厚意蕴,兼具着思想超越、实践超越的真理品性。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超越性,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视角去观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根据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⑧,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超越性,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动权,分析当前人们思想行为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以受教育者的视野、眼光、触角了解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在人们思想行为发展的前面,引导人们在不断地认识和解决自身的思想行为问题基础上超越发展。

加强前瞻性研究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超越性的根本要求。前瞻性研究是对预设的研究对象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持续地追踪研究的科研方法。前瞻性研究注重把握研究对象的关联性、潜在性和可发展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始终受到社会发展与个人进步的双重规约,只有及时关注人与社会发展的潜在变化,科学地分析与预测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未来趋势,才能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成变化的规律,不断地充实、调整、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其结构体系。也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⑨,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主观愿望及其超越发展的社会事实,引起人们思想行为的不断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工作者在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自我扬弃的同时,更要自觉地提高超越自我、超越现实的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建构“层次鲜明、结构合理、生成有序、张弛有力”的内容体系,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实践体系,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超越发展、创新发展的态势和活力。

[注释]

①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3.

②孙正聿.属人的世界[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136.

③(美)A.J.赫舍尔.隗仁莲,等译.人是谁[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31.

④(德)马克斯・舍勒.李伯杰译.人在宇宙中的地位[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28.

⑤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3.

⑥朱小蔓.道德教育论丛[C].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90.

⑦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25.

思想政治的内容范文2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活动规律,研究党对职工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思想政治工作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坚持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当代中国的阶段性表现。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教育和引导人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

要教育和引导人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思想上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

二、深入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

当前要引导人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要引导人们深刻认识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引导人们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推进各项事业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通过教育。引导全国人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不断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要进行普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知识教育,帮助人们进一步树立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

三、切实抓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主要有,基本国情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和取得成就的教育、民族团结的教育、国防和国家安全的教育,使人们增强使命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处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关系的根本准则,应教育人们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防止和克服个人主义、本位主义的影响,使人们努力形成对社会、企业、单位、集体负责的好思想好品德。

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要引导人们正确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坚定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心和信心。

四、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教育

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把党的政策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帮助人们及时学习、了解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具体政策措施内容,努力回答人们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解疑释惑,理顺情绪,使人们始终保持一个好的精神状态。

要紧密联系每一个单位的生产经营、改革和管理等实际问题进行教育,使干部、职工明确努力的方向。立足本职,创造性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五、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保证,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指出了基本道德规范。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道德教育的重点是进行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助人为乐等方面的教育。要抓好职业道德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每一个从事社会职业的劳动者。都应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和影响,倡导爱岗敬业、遵守规章,执行纪律、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

六、坚持推进民主法制教育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进行民主法制教育,要把重点放在增强社会主义公民意识上,提高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观念,依法办事的观念,公共财产不可侵犯的观念,使人们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单位、公司领导人员要增强民主和法制意识,发扬民主,依法管理,依法经营,职工要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监督,善于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七、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科学素质和文化素质构成科学文化素质。要广泛深入地宣传社会发展对人们在科学知识和技能上的高要求。使大家充分认识到科学文化素质在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重要性。思想政治工作要进行内容创新,由过去单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来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转向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并举来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

八、确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需要把握的几个环节

1.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确定,应以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和任务为客观依据,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方法,从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要求出发,从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和加强出发,遵循服务于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总目标的原则。围绕经济建设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个中心,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2.坚持抓好系统教育内容。系统教育就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共产主义教育,党的性质、宗旨、作风、纪律教育等。进行系统教育目的是帮助人们完整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帮助人们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3.坚持抓好日常教育内容。日常教育就是进行形势政策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业务技术教育等。进行日常教育,对于正确理解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关系,遵守党的纪律,国家法律,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的内容范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重要范畴;研究意义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0}04-0123-05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反映和概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中普遍的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是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成果,是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手段和工具。简而言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指反映和概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的各种现象及其特性、关系、方面等的本质的基本概念。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则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并能揭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某些规律,而又能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得以完备创造一定条件的基本概念。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范畴体系必然要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学科理论的丰富而不断完善。完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创造或提升一些新的重要范畴。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涵义及基本特征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涵义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步骤地输送给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等信息。要使教育对象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坚定政治信念,端正思想观点,建立道德理念,优化心理品质,形成行为规范,都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教育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血液”的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互动的一种中介,是确定教育原则和方法的前提,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条件。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基本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其一,共同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共同性,即是指在任何时期、任何单位,思想政治教育都有着共同的、一贯的、稳定的内容。内容的共同性,是由思想政治教育与党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本身的继承性和连续性所决定的。

其二,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特殊性,是指在不同时期、不同单位,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同的特殊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具体内容,在不同社会条件和历史时期都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它随着具体教育目标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而发展,随着被它保证的各项工作的深入而充实,带有极大的具体性、丰富性和变化性。

其三,交叉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交叉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内容和特殊内容在一定时期和单位相互结合、交叉所形成的具体内容。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哪些基本要素,理论界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现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的“五要素说”正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同。因此,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五大要素组成的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的逻辑结构系统。 ,

第一,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内容。政治教育是一定阶级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规范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即实质上培养政治信仰的教育。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中,政治教育始终居于主导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内容。首先,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政治教育总是同党的意志紧密相连,传播一定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从而从根本上发挥引导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作用。其次,政治教育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其他内容起着指导和支配作用。再次,政治教育指引思想政治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总的方向指导作用,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第二,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内容。思想教育是依据一定的哲学思想及其方法论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思维方式的教育。思想教育主要包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和科学精神教育,创新精神教育等。它通过引导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使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创新精神,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根本的思想方法和强大的思想武器,为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提供价值理念支撑和世界观、方法论基础。其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教育最根本的内容。

第三,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内容。道德教育是将社会的外在要求内化成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内心信念,再外化为具体的行为,目的是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教育是依据一定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规范,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帮助受教育者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的教育。道德教育主要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以及生态道德、网络道德教育等。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虽然在性质、方向上受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但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合格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引领和提升作用。

第四,法纪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性内容。法律、纪律与道德都是调整或制约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它们在社会功能上相互补充、相互凭借。法纪教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和纪律教育,培养他们具有法律观念和遵纪守法的品质,知法、懂法、守法,并且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纪教育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纪律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教育等。法纪规范是政治规范和道德规范实施的保障性力量,法纪教育在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实施中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首先,从法律与政治的关系看,政治规范是法律规范的最高层次,法律规范是政治准则的基本保障力量, 进行法纪教育是维护政治原则和实现政治理想的重要保障。其次,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看,法律是道德的最基本体现,道德是法律的精神基础。只有加强法纪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道德教育使其对象从他律向自律转化的功能。再次,社会主义法律法规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法纪教育可以为这些内容的实施提供制度化保障。

第五,心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性内容。心理教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性教育、咨询性教育和良好行为训练,以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而和谐地发展。心理教育主要包括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和个性品质教育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涉及人们认知、情感、意志和信念的特殊社会活动,必须以心理教育作为起点和前提。在政治、思想、道德和法纪教育的过程中,人的心理状况始终起着维持、调节和统合的作用。心理教育就是通过对人们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人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为思想政治教育其他内容的实施提供赖以依靠的基础和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一个由多层次要素构成的系统,这些内容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主次分明、和谐统一的整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诸要素在根本上是相互关联的。如前所述,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中,政治教育是主导,思想教育是根本,道德教育是基础,法纪教育是保障,心理教育是前提。这些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中虽然处于不同的层次和地位,既不可偏废,又不可相互替代,但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依托,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的依据及原则

整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客观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的基础,科学原则是对客观依据的反映和体现,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的准绳,两者紧密联系,共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的科学性。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的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的依据主要有: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性质。这是就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的关联性而言的。目标规定内容,内容体现目标。只有先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才能依照目标的要求来确定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二是受教育者个性心理和思想政治品德发展水平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这是就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个性心理和思想政治品德发展水平的关联性而言的。这里所说的受教育者个性心理和思想政治品德发展水平,是指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内在条件,它包括受教育者所处的生理心理发展阶段以及由此决定的心理机制,包括受教育者的认知方式、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包括受教育者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包括受教育者原有的态度水平和现有的思想追求,等等。所有这些,都会使受教育者对自己所面临的客观外界环境包括面对的各种教育信息的反应,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和选择性。由于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状况和思想政治品德发展水平的差异,因而决定着他们所能接受的教育在内容的深浅、内容的广度、分量的多少和层次的高低诸方面也就有所不同。

三是社会形势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情况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变化性。这是就教育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受教育者思想实际的关联性而言的。社会形势发展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出新的要求,因而,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充实、深化、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适应社会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和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赋予新的内容,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还要从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出发,选择最佳“突破口”和适宜的教育时机。教育内容的切入点要准确,既要看到受教育者存在的思想问题,贴近他们的思想实际,也要看到他们存在的实际问题,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只有与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相适应,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上述依据中,由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及受教育者个性心理和思想政治品德发展水平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基本的和相对稳定的,由社会形势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情况制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不断变化而有针对性的。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整体构建时,要把两种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以科学正确地确定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不同阶段要重点突出的内容,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的原则,是对内容进行理论构建与现实实施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是:

其一,科学性与阶级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体构建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包括社会生活实际和教育对象思想实际在内的客观实际,具有真理性。阶级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体构建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政治原则和价值导向,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教育、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教育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教育,用科学的思想理论和先进的意识形态教育、引导人民群众,促使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性与阶级性是辩证统一的,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其二,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所谓主导性,是指教育内容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性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要的、引导的作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导性,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谓多样性,是指教育内容不是单一的、固定不变的,而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发展性,要同主导性的要求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容性、协调性,并能根据教育对象的要求,丰富和发展主导性的要求,更好地配合和发挥主导性的作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就是一方面要使教育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全面覆盖性;另一方面要根据时代的新变化和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要求而不断调整、充实和更新教育内容,使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在当今时代,我们只能在坚持主导性的前提下发展多样性,在发展多样性的过程中坚持主导性。我们既要吸取过去时代只讲主导性、排斥多样性的教训,也要警惕一些人只讲多样性、忽视主导性的倾向。

其三,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体构建既要体现现实性,又要体现理想性。现实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体构建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教育对象,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不能超越社会发展的阶段,不能脱离社会的实际道德水平而向受教育者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理想性是指要以符 合社会发展总趋势、反映时代要求的科学的理想信念、高尚的思想道德、正确的价值观念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体部分和主导内容,并能预见到社会的发展对未来新人的期望和要求。现实性与理想性是相辅相成的,若不立足现实,理想性就没有基础和前提;若没有理想,现实性就没有动力和方向。

其四,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相结合的原则。社会本位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体构建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国际国内新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融入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等重大现实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立在牢固的社会现实基础之上。个人本位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体构建必须充分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注意增加一些具有教育对象个人特殊性、能有效缓解其思想矛盾、心理冲突、情感困惑等问题的相关内容,指导和引导其现实生活,以满足教育对象成人、成长、成才、成功的内在需要。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是辩证统一的,两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其五,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整体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体构建必须充分考虑内容系统自身的完整性,注意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衔接和相互协调,使各内容要素互动有序、协同配合,从而发挥整体的最佳功效。层次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体构建必须根据教育对象不同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用不同的内容和标准去教育和要求不同的教育对象,使教育内容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形成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递进式的教育内容系列。整体性与层次性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

四、研究这个重要范畴的意义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个重要范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理论意义在于:

第一,有助于揭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某些规律。首先,有助于揭示最高理想教育与共同理想教育辩证统一规律。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党历来重视理想教育,但曾经在“左”的或右的思想影响下,存在着或片面强调最高理想教育,或以共同理想教育取代最高理想教育的倾向。因此,处理好最高理想教育与共同理想教育的辩证关系,必须既要加强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为共同理想的实现提供方向保证,又要加强共同理想教育,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打下坚实的基础。最高理想教育与共同理想教育是辩证统一的,两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其次,有助于揭示社会化教育与个性化教育辩证统一规律。社会化与个性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偏颇的两个方面,社会化保证了人类社会的延续与一定阶级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传承,个性化使得个人具有超越现实、改善现实的独特性与创造性。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视集体利益而忽视个人利益的片面倾向,加上建国初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中,自然表现出片面强调社会化教育,忽视乃至否定个性化教育的片面倾向。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一方面,要体现个性化教育特色。在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增加可选择的教育内容,使教育对象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他自身的教育活动,从而使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成为内在的需要与能动的追求。另一方面,要强调社会化的教育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要促进个性发展,并不意味着放弃社会的目标和要求,任由个体随心所欲,自我膨胀,或与社会、他人格格不入;也不是迁就、迎合教育对象的一切思想、情绪和要求,放松教育与引导。社会化教育为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指明正确的方向,个性化教育又是社会化教育的基础。社会化教育与个性化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偏废。

第二,有助于人们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必须同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保证其自身的良性运行,才能维持其生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活力在于其内容结构的活力,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的活力是否都被充分激发起来,各个层次之间是否建立起了一种相互促进、彼此制约、协调统一的关系。因此,我们要用系统论观点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素的构成、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层次关系,以揭示和描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和逻辑结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是为了勾勒和再现思想政治教育复杂的过程,从而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定对象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基础。事实表明,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视为一个有着一定结构一功能并处在运动变化之中的开放系统,系统、深入地研究其逻辑结构,是从一个重要方面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研究的拓展和深化。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研究,无疑会使我们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等一般范畴的理解,也会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和范畴研究开拓新思路、新领域,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和范畴体系。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其实践意义在于:

首先,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展现。从逻辑上讲,有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层次结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多样性、渐进性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系统性和渐进性。要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必然取决于用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来实施和保证。从社会演进和人的发展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在“四有”总目标指导下,教育者可以通过具体教育目标去支配、调节、指导、控制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促使一个个具体教育目标的实现。

思想政治的内容范文4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必修课程,对培养、塑造、完善学生具有积极地意义。党的十明确指示: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目标,其对各所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不容乐观。高校将注意力集中于思想政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价值方面,忽略了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人格魅力等人文关怀方面教育。由于人文关怀的缺失,导致学生在德智、内外等方面的发展出现失衡现象。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一)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以相关政策、文件等为参考标准制定教学目标、考核教学成效,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强制性的要求学生接受硬性条文[1]。教师在学生主体方面严重缺失人文关怀,其通过管理、评价等措施,对学生行为、成长那个过程进行规范。师生之间处于非平等地位,这严重违背了人文关怀精神。

(二)教学实践中情感关怀较为匮乏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具有非凡的意义。为更好地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编排大都体现出严谨、条理清晰等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高校教师高度重视教材的严谨性,忽视了对大学生人文方面的教育,致使课堂气氛沉闷,抑制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漠视对大学生的情感关怀,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高校教师应明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做到关爱、尊重学生。通过确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能够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给予适宜的指导、监督,还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我展示空间,以增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从而达成提升道德素质的教学目的。例如:在开展《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请学生分享其所理解的优良道德传统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将教材中的优良传统与其熟知的经典事例有机结合进行分析、判断。这种凸显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有效性。

(二)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关怀学生

高校教师优化教学方法可从将灌输及引导相融合、温言讲解及严格执纪相融合、理论及实际相融合、言传身教相融合四个方面着手[2]。灌输及引导指的是教师既要明确的将某些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通过引导,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温言讲解及严格执纪指的是在传授知识时,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处理违纪时,要严肃对待。理论及实际相融合,教师应教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心理、生理等问题。言传身教指的是教师可以引用自身经验进行教导学生,更有说服力。

(三)完善教学体系,加强人文关怀力度

在进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研究当中,要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渠道作用,将教师的人格魅力充分的体现出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不断的学习和丰富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体现出浓厚的人文精神,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当前的教学目标相结合,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专业课授课的过程当中,要将教学的当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充分的挖掘出来,形成全方面与人的教学思想,针对专业学科的基本特点以及学科当中所蕴含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分析。在授课时,也要将人文主义精神贯穿到教育教学当中。

(四)构建科学人文关怀体制,促进人文教育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力量是校党政干部、校共青团员干部以及教师等。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就必须要不断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及相关部门的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水平。只有不断地充实这些主体力量的人文素养,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才能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维护学生的基本权利,保护学生安全,承担起培养学生的重任。

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干力量的制度建设,包括人才选拔制度、激励制度、保障制度、申诉制度以及动态预警制度等[3]。加强人才选拔制度以及激励保障制度等能够有效地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积极性,构建申诉制度、动态预警制度以及学生心理健康制度能够将学生的意见和学生的情况及时的反馈出来,更加科学的进行教学。随着可续发展观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必须要顺应当前教育发展以及社会的潮流,实行人性化的教学,避免高校内部出现功利主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营造和谐、具有强烈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也要加强家庭环境育人的理念,父母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人文关怀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极其重要。希冀,高校教师能够正视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并通过采取有效策略,以取得更显著的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1]熊英灼,李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几点思考[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4:114-117+133.

思想政治的内容范文5

关键词:试论浅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

前言:

在上文摘要中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到了我国当代高校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与挑战,即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向知识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也就是说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局限于专业水平的高低,对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也非常重视。因此,在我国逐渐形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发展主流,即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在对各大高校学生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当代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并不容我们乐观,这主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的环境中,大学生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日益增多,大多都局限于物质思想中,所以,这一问题就在警示我们,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在当今时代下,着重分析和探讨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良问题的应对措施,创新改进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方法,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下面,我们就来逐步探讨。

1.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体概况

1.1.首先,我们来谈一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是我们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与前提,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高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根本任务。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根本任务和要求。第二,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其具体内容与时俱进,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所学专业等来进行具体的教学内容。简单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是为了实现其根本任务和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对受教育者(教育客体)传递的思想政治观念、社会道德规范等知识系统。

1.2.我们作为教师都知道,我们当今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要面对的是90后学生,由于这些学生生长在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所以,其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发展日益成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他们一般都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但是这不代表全部学生,所以,还有一些学生在人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存在错误认识的现象。所以,在当今时代的大学生,在思想上既有追求思想独立、重视自我价值在社会中实现、强烈爱国情感等良好的品质,但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造成以自己为中心,集体精神、大局意识不强等思想,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良好条件的影响,产生一些注重高消费等享乐思想,并且严重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所以,在当今时代下,大学生思想的多样性给我们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了难度,所以,我们在应对我国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性、单一性、缺乏实践性等问题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对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创新。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依据及具体要求

2.1.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依据,第一,就是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唯物关系的要求。其所揭示的就是理论与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等科学理论,所以,我们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的工作中,要做到理论教学联系实践教学,做到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第二,就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实践依据。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国内方面,即在当今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渗透到了经济、企业管理、综合业务、服务行业等活动中去,也就是说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因此,我国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并且逐步与社会的发展出现脱节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创新。从国际层面上看,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渗透,使思想政治领域更加错综复杂,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面对世界发展提出的新课题,我们要有理论勇气回答这些现实问题,不断突破传统框架,勇于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

2.2.其次,就是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的具体要求。第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贴近社会现实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发展的滞后性,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滞后于经济发展,滞后于国内、国外形势的发展和变化。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择上,要深入研究与现实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第二,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贴近专业要求。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由于长期存在的把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人为地分裂开来的习惯,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里不受欢迎和重视,同时,经常的、大量的与大学生专业学习相联系的思想问题和矛盾却得不到解决。这一矛盾如果解决不好,后果是严重的。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要密切结合学生的专业选择、专业学习、专业素质的提高,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李海.袁琳.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明读本[J]. 中央团校哲学研究室.2010.03.

思想政治的内容范文6

关键词: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内容;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高校教师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导力量。青年教师作为年轻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是教育目标的实施者、知识的传授者。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加入到高校教师队伍。当前,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1-2]。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越发重要,这就要求必须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思想政治的导向与激励功能,有效保障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

2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目前,在全国高校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主体和后继力量。处于当前新时期的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活跃与开阔,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以及行为选择等都呈现多样化的趋势[3-4]。在当前知识、信息等飞速膨胀传播的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的新挑战。

(1)重教研轻育人,职业道德不强。大多数青年教师能够履行教学和科研等基本职责,但有的青年教师对学生缺乏关心,功利至上,育人意识单薄,仅满足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漠不关心。他们对学生的课堂纪律要求不严,对学生的一些违纪行为视而不见,不进行批评教育。有些青年教师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冷淡、歧视。有的青年教师自身纪律意识不强,上课自由散漫,随意停课调课等。这些现象都折射出部分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待加强。

(2)重西化轻传统,民族精神淡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微博等自媒体的兴起流行,西方文化通过网络、媒体以及人际交往等方式大量涌入、渗透。青年教师普遍对新奇事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好奇心,加之青年教师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也较强,他们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西方文化中的不良因素正逐渐影响着一些青年教师的思想,美国大片、韩剧等成了部分青年教师追逐的时尚,而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的尊老爱幼、艰苦奋斗、不为五斗米折腰等民族精神正逐步被淡忘[5]。

(3)重个体轻集体,价值取向偏差。在当前动态的社会环境下,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少数青年教师的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部分青年教师脱离于教研室、院系等集体之外,片面追求个人利益,不愿承担院系集体分配的班主任、带队实习导师等任务。此外,当前综合性高校学科众多,容易形成多元价值取向的融合与冲突。在这些错综复杂、多元共存的价值空间中,青年教师往往发生价值取向偏差的现象。

3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核心要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保证寓思想性、知识性和实效性于一体,既要有理论上的剖析,又要有哲理上的启发,更要有实践中的说服力。因此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业务知识、职业情感及教学技能“四大结构要素”进行同步培养,不断创新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6]。

(1)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是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思维方式的教育,是对青年教师进行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想方法培养的教育。当前要重点加强青年教师的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教育,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加强青年教师的信仰和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献身人民教育、传播科学真知、服务社会发展的信仰与信念;加强青年教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帮助他们熟悉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研究问题。

(2)政治教育。政治教育是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信念和政治态度,实质上是培养政治信仰的教育。邓小平曾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在坚持青年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国情教育等政治教育内容基础上,当前应结合时代特征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进一步加强办学国际化、交流网络化、价值多元化等背景下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完善与深化,将青年教师塑造为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政治品格端正的合格教师。

(3)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对青年教师进行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教育,帮助其内化道德规范,形成道德观念,发展道德判断,培养道德情感,养成道德行为,提高道德素质。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开展青年教师的道德教育。当前,高校特别要重视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帮助并督促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明确职业责任,端正职业态度,恪守职业纪律,提升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作风。通过道德教育,培养青年教师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高尚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4)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是对青年教师开展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性教育、咨询性教育和发展性教育。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当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与深化,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压力、职称评聘压力、生活竞争压力等给他们带来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当前应重点对青年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提高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使得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

(5)法制教育。法制教育是让青年教师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在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中能够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承担自己的法律义务。当前要围绕“教育法”这一核心,系统对教育根本法、教育基本法、教育主体法、教育活动(行为)法、教育行政法等进行普及,重点对《教师法》、《高等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等与高校青年教师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法律教育,让青年教师明晰在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合法权利与义务。

(6)校情教育。校情教育是对青年教师开展有关所在高校发展历程、大学精神、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和环境制度等的教育。为了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很多高校在招聘青年教师时越来越注重引进其他高校的优秀青年,避免学术的“近亲繁殖”。校情教育应充分挖掘高校的优秀传统与特性内容,增强青年教师的归属感、认同感与荣誉感;校情教育也要融入学校的发展战略与规划,树立青年教师的奋斗目标与发展信心。通过对青年教师开展校情教育,可使其尽快熟悉学校环境,顺利融入新环境。

(7)能力教育。能力教师是对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基础技能的教育。能力教育要针对青年教师实际情况,重点开展课堂授课技能、课件制作技能、科研申报技能、班主任等管理技能以及教务实践技能等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教育。通过能力教育让青年教师掌握教学科研的基本素质,便于其有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4 结语

高校青年教师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未来,是高校中最有活力和最具创新力的群体,他们的思想素质高低关系到高校和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在当前阶段,高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有效整合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科学组织、有效实施各类教育内容,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教育机制,力求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熊建生.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态的层次结构[J].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导刊,2006(09).

[2] 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3] 刘建.论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青年工作,2008(04):101-103.

[4] 郑敬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研究的意义、论域和方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7(05):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