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学习论文范例6篇

舞蹈学习论文

舞蹈学习论文范文1

关键词:舞蹈教育;教育学原理;运用意义;方法思考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141—01

舞蹈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分支,就是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用教育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探究舞蹈中蕴含的规律,然后将这些规律和动作要领以教育的形式向广大学生传播出去的一门学科。舞蹈教育是培养舞蹈人才必须经历的一个时间环节,只有拥有了先进的舞蹈教育学原理,才能确保舞蹈教育有计划、有目标地展开,舞蹈教育只有在先进的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达到目的。

一、教育学原理在舞蹈教育中运用的意义

首先,教育学原理为舞蹈教育提供理论上的支持。舞蹈教育归根到底也归属于教育教学领域,要想做好舞蹈教育工作就必须掌握基本的教育学原理,舞蹈教师在从事舞蹈教育工作之前首先要进行教育学理论学习,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和规律。舞蹈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要想确保实践活动积极有效地进行,就要有一定的先进理论的指导,在先进的教育原理的指导下,才能提高舞蹈教育效率。

例如:在教育学理论中有“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舞蹈教师要把这一先进的教育原理利用在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要意识到学生的这些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育学原则和原理的指导和带动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舞蹈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其次,舞蹈教育学原理对舞蹈教育的实践指导意义。一门技术或者艺术都需要一定的理论做支持,只有拥有了丰厚的理论基础,才能确保做出的每一个动作达到标准要求,学生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实际的动作演练。在某种意义上说,舞蹈教育理论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是再现完美艺术形式的必经阶段,舞蹈教育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舞蹈人才,这些人才源源不断地支持国家文艺事业的发展,所以说舞蹈教育学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舞蹈教育中,科学地运用教育学原理探究舞蹈的规律,再把这些规律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传播给学生,学生在有效的教育方法与教育规律的作用下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为广大观众呈现出一幅幅生动、活灵活现的舞蹈艺术,为人们带来了良好的视觉盛宴,人们的身心得到了陶冶,教育学理论发挥了在舞蹈教育中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如何在舞蹈教育中运用教育学原理

要想实现教育学原理对舞蹈教育的指导作用,首先就要形成科学的教育学原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教育学原理是科学的教育学原理,它为教育学理论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方法,在舞蹈教育中运用教育学原理要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原理为基础,因为它符合教育科学的基本规律。

教育学原理在舞蹈教育中的应用体现为科学的教学法的应用。舞蹈教师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

方法一:课前复习法,在一般的教育学科领域,都有课前复习的涉入,在舞蹈教学课堂上,课前复习表现为课前的热身运动,在每一节新课开始前,教师要带领学生做一遍课前的热身运动,让学生充分进入学习的状态,集中注意力。在这样一个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带动下,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

方法二:鼓励激进法。在教育领域,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对他们的学习进步表示赞许,为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朝着一个学习目标积极前进,不断发展,在舞蹈教育教学中也是一样,舞蹈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鼓励学生不断迈向前进,对于后进生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以达到不断的进步。

方法三:实行科学的奖惩制度。一个科学的舞蹈教育学原理离不开科学的奖惩制度,通过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来约束和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如:对于学习进步较快的学生给予休息的权利,对于学习不认真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惩措施,以此刺激学生不断进步,摆脱掉懒惰的坏习惯。

三、总结

舞蹈教育是舞蹈艺术、教育学、舞蹈学的综合学科,舞蹈教育必须在教育学原理的指导下完成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舞蹈教学要时刻注意提高自身的教育学理论水平,善于运用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为舞蹈教育服务,提高舞蹈教育水平,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舞蹈人才,这些都离不开舞蹈教育学原理的应用,体现出舞蹈教育中教育学原理的重要作用。

舞蹈学习论文范文2

关键词:幼儿教育;民族民间舞;教学法课程

舞蹈是幼儿教育专业必备的“五项全能”之一,民族民间舞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蹈实践教学中具有重中之重的地位。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专业发展的逐步成熟,舞蹈教学实践越来越规范,这就要求技校培养方式与之相匹配的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范式走向正轨,而如何提高学生的民族民间舞教学法课程的实践能力,是幼儿教育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本文拟据此展开研究,通过调研、毕业生就业反馈及教学实践等方面情况,提出要提高舞蹈教师的舞蹈实践与理论能力、增设民间舞蹈选修课或技校舞蹈艺术团、继续完善舞蹈教学环境与设备等三种路径,来提升中职幼儿教育专业民族民间舞教学法课程的实践优化。

1课程实践教学的调查研究

1.1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1]课程是北京舞蹈学院潘志涛教授根据自身教学实践的经验积累,对我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并不断尝试着对一些规律性、共通性的教学理念进行阐释后的成果,在实践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中职幼儿教育专业民族民间舞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大多是据此进行教学实践。刘红梅在《论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对幼师素养的影响》[2]中认为,中职生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可以提升自己的形态变化。因此,幼儿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学习,在理论学习中得到提升,才能调动中职幼儿教育专业舞蹈教师的内驱力,最终目的是把知识应用到实际实践教学的工作中,从而提高幼儿专业的毕业生的实践和理论教学能力。

1.2相关方面的实践教学研究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3]中对“实践教学”的定义是,相较于理论教学而言,包括实习、实际操作、社会调查等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王莲花在《初探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4]中认为,学前教育的实践教学广义上是由目标、内容、教学设施、教学条件、管理等综合形成的体系,狭义上专指包括见习、实习、社会实践等实践的内容体系;樊晶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构的研究》[5]中提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应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诸要素;范丹红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6]中指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实践活动”,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社会上的实践教学。以上这些研究都确定了实践教学应该是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及见习、实习过程等内容的总称。目前,我国的中职幼儿教育专业民族民间舞教学法课程的实践教学大多集中在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实施、条件保障和评价等五个方面,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有待提升;而且具体学校的民族民间舞教学法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还有待完善,其中还存在许多的共性的现实问题,如幼儿教育理念目前需要转变,幼儿教育目标针对性需要加强,舞蹈实践课时不足,学生自觉学习性不高,舞蹈课程模块割裂,舞蹈师资力量有待提高,对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评价过于注重结果等。为此,可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相关政策文件为指导,研究中职幼儿教育专业民族民间舞教学法课程的实践优化策略[7]。

2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言传身教”舞蹈课堂中发现问题

舞蹈课堂中的舞蹈教师示范讲解,学生通过模拟联想,将其表演出来,运用肢体语言模拟并表现出舞蹈教师的动作,这就是舞蹈课程的教与学。在这种情况下,舞蹈教师会随时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并逐步调整上课的内容难度、上课的进度与速度。通过记录发现,初学民族民间舞理论与实践的学生,对民族民间舞理论与实践兴趣不足,舞蹈课堂较为安静或沉静、与舞蹈教师互动的频次较少,这跟学生未学习或接触过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有着一定关系。在舞蹈理论课堂上,前面的同学较后面的同学会更认真些,因此,课间前后同学位置的不断更换,会慢慢地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舞理论的学习兴趣;在民族民间舞蹈表演课堂中,民间舞蹈开范儿是较为困难的,但通过反复的训练,也能逐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舞蹈作品欣赏课程中,学生追逐于对有故事、有情节、有剧情的民间舞蹈的热爱,能发问并激发浓厚的兴趣。因此,舞蹈课程中的问题可总结为:学生对民族民间舞的文化、作品及实践学习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课归因于他们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不了解或少有接触。当然,这也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鉴赏能力也不无关系。

2.2“随机抽查”舞蹈作业中找出问题

舞蹈作业,即下节课堂采用随机抽查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舞蹈组合、舞蹈小结、舞蹈单个知识等,让学生口述回答或运用身体表演出来(模仿展现出来),进行现场展示。舞蹈课堂一般会在课前十分钟或下课前十分钟进行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抽查,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民间舞实践课堂,如教完一个民间舞短句后,要给予学生练习的时间,随后再进行抽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是否掌握到了民间舞蹈短句的节奏、动作要点等。通过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发现中职生在模拟民族民间舞动作学习过程中,能简单掌握民族民间舞蹈表面的动作,也就是说“学会动作,丢失神态”,对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做会更好时,学生很多时候会茫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民间舞蹈理论课堂,要根据实践授课的情况,把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做会更好的问题逐步解决,当然,民间舞蹈课堂也会抽查学生是否真正的掌握民间舞的为什么这样做、如何做会更好的知识点,通过下课前十分钟或上课前十分钟的抽查,发现学生能讲出来为什么这样做及如何做更好的知识点,但要进一步深入下去,把个别的舞蹈作品如何展示民间舞理论课中的为什么这样做,如何做会更好深入浅出地讲授给学生,这样既能把无趣、抽象民间舞蹈理论课予以活灵活现地具化,又能将我国传统的民间舞蹈文化渗透于教学全过程中。舞蹈是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体,专业教学中遇到的一大问题是如何将舞蹈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教学,再通过现有的或编创的舞蹈作品进行展现的学习过程。

2.3“多方交流”寻找问题

课堂下课后的与学生交流,不仅仅在民间舞蹈课程中体现,还在所有的教与学的课程教学中呈现,这种交流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师生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课堂的掌握情况、对学习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长,才能更好地进行理论讲授与课堂示范;通过与同行的交流,才能更好地取长补短,通过思想的碰撞开拓自己的视野。而通过此类交流,可以发现,学生对民间舞蹈、民间舞蹈文化的求知欲强,而大部分学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舞蹈教师的缺乏和师资参差不齐的情况。

3课程实践教学问题的归因

3.1学生舞蹈基础薄弱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通过对学校的调查研究及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和乡镇,入学前少有接触过民族民间舞蹈的经历,对专业情况也大多不是很了解。因此,学生的舞蹈基础薄弱、基本功差,对民族民间舞的了解甚微。

3.2软硬件设施的不足

同样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要顺利开展专业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就必要配备以足够的软硬件设施。本文中的硬件设施包括基础的舞蹈教室、辅助设备等,软件设施主要指的是师资。笔者所在的学校舞蹈教室数量不多,平均每6个教学班级共用1个舞蹈教室,教学空间太拥挤,舞蹈教室设备不够完备。而舞蹈教学的师生比是1:180,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急需引进一批具有高学历高技能的舞蹈教师。

4课程实践教学优化的建议

4.1提高舞蹈教师的舞蹈实践与理论能力

舞蹈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个人学习与同行之间的互相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当然,有条件的前提下,学校可在寒暑假选派教师去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及社会团体举办的民族民间舞蹈交流进行学习。舞蹈教师的学历能力和教学能力提升了,才可以因材施教,教导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

4.2多层面增设开设民族民间舞理论与实践课

中职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课余时间充足,为了更好地学习民族民间舞,可以开设民族民间舞蹈实践选修课或舞蹈艺术团的课程,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实践学习。学校还可开设民族民间舞蹈作品赏析、民族文化等选修课程,增加学生的艺术素养。当然,完善舞蹈教学的教学环境与设备也是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刘红梅.论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对幼师素养的影响[J].文存阅刊,2018,(19):57,55.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4]王莲花.初探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5,(18):35-36.

[5]樊晶.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构的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7.

[6]范丹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29(11):79-81.

舞蹈学习论文范文3

摘 要:舞蹈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通过舞蹈教育,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体质,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学生的思想境界,引导学生对更高精神生活的追求。舞蹈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高尚情操培养的有效途径。结合实际教育工作,探讨舞蹈教育当中还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舞蹈教育更好的发展,为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提供帮助。

关键词:舞蹈教育;问题;策略;思维方式

舞蹈教育自从开设课程以来,一直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逐渐深入,舞蹈教育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对舞蹈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舞蹈教育系统也逐渐趋于完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优化舞蹈教学课程,使得舞蹈教育的理论与实际联系更加紧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今天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舞蹈,舞蹈正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人们对舞蹈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生活中也十分广泛地参与到了舞蹈当中。舞蹈教学过程中,如何解决仍然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过程中如何创新教学理念,如何保持本专业持久性等等,都是需要我们去解决的问题。

1,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普及性

教学实践活动中,舞蹈课主要是通过舞蹈作品欣赏和丰富的校园相关文化活动来开展的[1]。学生在学习舞蹈的时候,往往会受到身体条件的影响,同时学生的年龄也会对舞蹈的学习产生影响,如果学生在这些方面条件不好,就会排斥学习舞蹈。而农村来的学生往往不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因此学习舞蹈特别不积极,甚至对舞蹈学习缺乏信心,个别的同学更是表现为害怕舞蹈学习。这些影响因素对舞蹈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困难,阻碍了舞蹈教育的向前发展。舞蹈作品欣赏达到舞蹈学习目的的过程中,很难实现更深层次的舞蹈教学。而学校文化舞蹈活动当中学习舞蹈,参与其中的往往是舞蹈专业的学生或者是艺术团体的同学,很少有普通同学参加,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舞蹈学习还是缺乏积极性。此外,普通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的时候,其欣赏能力也是一个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综合这几个方面的原因,使得舞蹈教育的普及程度还远不及其他艺术门类。

1.2重视程度不够

根据有关调查统计,舞蹈课程的开设,大多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开设的舞蹈课程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技能技巧型的课程,以欣赏舞蹈作品和声乐学习为主;第二类是基础知识型的课程,以舞蹈训练和基本乐理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满足选学艺术类相关课程的学生基础知识的需求;第三类是个别特殊课程,主要是单个的音乐欣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类课程开设的比例也各不相同,教学大纲也没有规范的要求,考核标准也不够完善。

1.3设置舞蹈课程时没有完美地结合创新性人才培养

目前的舞蹈教学,主要注重的是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不断提高了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但是另一方面,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艺术思想的培养没有能够得到重视,这些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教学过程中将人才培养的关键定在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而事实上则是舞蹈艺术是可以对逻辑思维产生影响并逐渐完善,同时还能够不断促进其不断发展的。特别是科技研究类教学活动过程中,更是忽视了舞蹈教育在艺术教育中与研究活动的有机结合[2]。艺术思维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二者虽然具有不同的形态,一个为抽象的、严谨的,另一个为形象的,但是形象化抽象的思维之后,能够对思维方式进行拓展,而借助抽象思维,又能够将舞蹈形体艺术进行抽象化,从而促进舞蹈艺术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二者之间并不是相互矛盾的关系,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1.4技能和理论失衡

大多艺术类专业之中均设置了舞蹈教育,在学习舞蹈的学生之中,如果有舞蹈天赋,或者有这方面艺术特长的学生,在对其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注重舞蹈技艺的提高,而很少能够同等程度重视人文社会等学科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缺乏艺术评价的能力,也没有足够的艺术欣赏的能力。舞蹈教育中需要舞蹈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理论,需要掌握各方面的艺术能力,要能够提高综合技术水平,促进整体的发展。舞蹈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技能学习过程中要理解理论知识,要消化拓展思维;而在舞蹈理论学习中要联系实际,要通过引导,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作品的创作过程,理解作品表现的内容,把握作品创作的动机。充分了解作品的背景,促使学生从社会学、艺术学、美学、哲学等角度对自己的感受进行阐述,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逐渐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2,舞蹈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设置舞蹈课为必修课

由于各种实际因素的限制,设置舞蹈艺术课为主干课程是不现实的,但是,将舞蹈艺术课设置为一门必修课是完全可行的[3]。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体条件,在设置课程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满足渐进性的要求。舞蹈理论教学中,主要讲解舞蹈的基本理论,而后通过对舞蹈作品的欣赏,加以自己的分析和理解,从不同的科学角度对作品进行鉴赏和评价。长期的反复训练,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实现提高艺术素质的根本目的。在设置舞蹈课程的时候,还需要设置一些艺术哲学、舞蹈心理学、舞蹈美学、舞蹈社会学等选修课程,以交叉学科的形式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2开展丰富多彩的舞蹈活动

素质教育中,舞蹈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舞蹈教育除了实践课和理论知识学习之外,还应该有很多的舞蹈交流文化活动。在学校可以经常组织舞蹈晚会、舞蹈沙龙以及舞蹈比赛等[4]。舞蹈专业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参与,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不断激发普通学生的舞蹈学习积极性,逐渐培养大家的舞蹈兴趣爱好,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成立工作室或者舞蹈团。不断扩大交流合作,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不断应用到实践和创作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2.3完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专业教师,特别是舞蹈专业教师,不仅仅要具备舞蹈专业的知识,更需要具备社会学、心理学、美学、哲学等相关知识,只有当教师具备完善知识结构的时候,才能够有效实现学生艺术培养的目标。

3,总结

舞蹈教育是现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思考探索,充分重视存在的问题,通过创新,不断完善舞蹈教育体系,实现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的根本目标。(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丁辛.高等学校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黄河之声,2012,16(3):85

[2] 于彬.试析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26(1):191-192

舞蹈学习论文范文4

舞蹈史;改革;课堂;舞台.课程教学特色

1.1课程简介。古代舞蹈史论课,是中国舞表演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舞蹈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程的设计是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以培养学生实操技术能力为主导,结合具体的舞蹈表演专业的需要,进行必要的理论归纳和阐述,其教学重点并不是一味的去让学生了解历史,摸清历史,进行学术研究,而是为了丰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拓宽学生艺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进行实践创作。我们学习《舞蹈史论》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和中国的舞蹈文化,我们学史最终目的是为了古为今用,为了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我们的过去,继承弘扬我们祖先所留下来的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为学生更好的分析、理解、创作舞蹈作品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石。

1.2课程作用。通过中国古代舞蹈史论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悠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宏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帮助他们树立起为祖国舞蹈事业献身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产生、发展的状况及各历史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并让学生通过舞蹈史的学习,以其中的历史资料作为编创元素,进行编创,开阔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锻炼学生艺术创造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中国古代舞蹈史论》课是舞蹈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前期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本课程中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起着指导作用。它与舞蹈技能课之间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为学生能更好的学习技能课起了理论指导作用。

1.3课程改革。

1.3.1一定打破以往的理论教学模式,“照本宣科”。不管学生接不接受,学没学懂,师生每人拿一本教科书,老师在上面说,学生极没兴趣的拿着笔在书上跟着老师的节奏,吃力的划着。其次,不要让学生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啃书本”而是通过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再其次,在理论教学中,增开实践教学部分,并加大实践教学课量,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1.3.2此舞蹈史是在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其教学重点是不是一味的去让学生去搞懂历史,进行学术研究,而是为了丰富学生理论知识,开阔学生艺术视野,我们学习《舞蹈史》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的舞蹈文化,为历史上有益的经验,为更好的分析、理解、创作舞蹈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石。

1.3.3让学生通过舞蹈史的学习,以其中的历史理论资料作为编创元素,进行编创,开阔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锻炼学生艺术创造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教授学生如何从一个带鲜明风格的舞蹈文物的局部和整体的动态、静态舞姿比较分析,找出舞姿的来源特色,和艺术风格,并以其中的元素进行创作,分三个步骤(舞词、舞句、舞段)最后形成舞蹈作品,达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2.改革措施与方法

2.1理论教学

2.1.1课前阅读大量资料、教案做仔细,做到每一个教学点都有大量实际例证给学生观看。艺术类教学是一门培养观察方法、思考方法和制作方法的学科,其教学方式不能死板,而且课程本身就是一门舞蹈理论学科,进行理论教学,不能让课堂教学枯燥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这就需要做好充分的备课,翻阅大量的书籍资料,做好大量的课前资料收集(、图片、视频)必须就每一个历史环节进行展开,尽量深入,做到每个历史朝代都有史来依,有图可看,有教学视频来观看。 2.1.3不同的课程与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不同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要做到因材施教。有些同学历史兴致高,有些同学兴致低。

做为老师要应该分别对待,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去引导学生,去带动学生。坚决不主张强迫填压式教学,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主。 2.2.1要让课堂动起来。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以往学习理论,枯燥的学习的氛围,让课堂活跃起来。通过丰富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必须就每一个历史环节进行展开,尽量深入,做到每个历史朝代都有史来依,有图可看,有舞蹈视频来观赏。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感到枯燥和乏味,在每章节的学习中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始终保持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每章节的学习中,我都会根据自己多年的舞蹈史论学习,说一些有关的历史典故及野史的内容,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里从中加一些思考问题来询问学生,启发学生思辨能力。这样课堂就不会那么死气沉沉。有一次上课,说到有关舞蹈起源的问题,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非常活跃,甚至有的同学为了一个观点与我争的面红耳赤。我不怪她,反而觉得这很好,因为说明她有在思考,有自己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也是我最终的教学目的,课堂互动教学,锻炼学生实践动脑思辨能力。

舞蹈学习论文范文5

关键词:舞蹈专业;大学音乐;必要性;大学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85-1

在舞蹈艺术的发展史上,音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是一种利用节奏与声音来表达感情的艺术形式,而舞蹈则是以优雅的舞姿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舞蹈与音乐的共同之处就在于,都是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都是以连续的过程来丰富艺术的内涵,通过舞蹈节拍或音乐节奏揭示人们的内心世界!对人们视觉和听觉产生感染,达到艺术欣赏的目的。

一、当前我国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舞蹈与音乐分别设立为相互独立的学科,削弱舞蹈课堂教育效果。在舞蹈课堂教学环节,教师仅仅把音乐作为舞蹈训练的一个工具,忽略学生音乐基本功的积累,如此一来,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就会被机械的表现,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教师应注重对我国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理论的培养,利用音乐去激发学生在进行舞蹈表演时的内心力量和灵感,实现人、舞蹈、音乐真正的统一,恰当、真实地表达舞蹈的艺术内涵。

(二)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现阶段的高校音乐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三种方式:记谱法、节奏法、音乐欣赏法。

1.记谱法

记谱法是以五线谱为例,让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识谱,同时让学生尝试着练习演唱掌握作品节奏,从而更好地演绎作品。因此,舞蹈专业学生学习五线谱和简谱对音乐有更深的印象是有必要的。

2.节奏法

节奏在音乐理论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特别是针对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学好节奏对学生的舞蹈练习有辅助的作用,如果学习不好节奏,不知道音乐中的节拍、拍号等知识,就不能对音乐有更深刻的认识,导致在舞蹈练习中听音乐而跟不上节奏,不能使舞蹈和音乐更好地结合。

3.音乐欣赏法

在音乐理论的学习中要适当地给学生欣赏一些音乐作品,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讲解大小调式和中国的民族调式,把调式的学习运用到欣赏音乐中去。通过欣赏不同的音乐风格把握住不同的音乐节奏,通过欣赏音乐使舞蹈专业学生在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上有更大的提高。

(三)考核方式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的训练重点,单纯地倾向于机械的技能训练。作为一名舞蹈专业的学生,应该意识到,舞蹈不仅是肢体的摆动,音乐的伴奏对于提升舞蹈的艺术感染力是十分必要的。在考核方式上,高校对舞蹈专业学生成绩的考核过于片面和单一,应该吸收和融入更多音乐理论的元素。

二、舞蹈专业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的必要性

(一)是改变与提升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保证

大学音乐教育既是提高音乐素质的教育,更是以音乐为教育平台,着重培养非音乐素质的教育。因此,如何构建大学音乐教育的教学体系关系到能否实现大学音乐教育“育人”的根本目的。现在我国部分普通高校开设的音乐必修课或选修课主要是面对少数人进行的非系统的音乐教育,大学音乐教育的教学体系应该是一个融课堂教学、课外指导、活动辅导及实践培训的大体系;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是融音乐基本认知、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听辨能力、基本实践能力的综合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完整体现音乐教育的内涵,才能真正达到大学音乐教育“育人”的目的。在基础教育不够完善的情形下,大学音乐教育既是对基础教育的补充也是对音乐教育教学体系的完善。所以,构建大学音乐教育科学的教学体系与合理化的内容是改变与提升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保证。

(二)是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取得未来舞蹈艺术事业成功的需要

加强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学习音乐理论,是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取得未来舞蹈艺术事业成功的需要。真正的舞蹈艺术,需要的不仅仅是狭义的“跳舞”,更多的是多种艺术相关知识的积累。其中,音乐就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师范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显得必要。因为师范类舞蹈专业的学生,将来很可能会从事舞蹈教学工作,从事舞蹈教学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仅仅局限在跳舞上。试想如果一个缺乏必要的音乐理论的老师担任舞蹈教学的任务,那么,其必然不会引导自己学生的音乐理论的修养。如此恶性循环,必将不利于舞蹈专业的发展。因此,加强高校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理论的学习,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三、小结

综上所述,音乐与舞蹈如影随行,音乐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我国高校目前对舞蹈专业的学生的音乐理论教育不够重视,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实际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必须摒弃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将舞蹈视为舞蹈与音乐相结合的综合学科,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要学会灵活使用并结合实际情况,不能完全依赖规定的教学方式而丧失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本身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以及自己的教学质量,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多样化紧紧联系实际,让音乐到生活中去赴学生享受音乐。因此,加强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相关的音乐理论的学习,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霍岩.舞蹈专业学生音乐课教学探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2).

[2]蔡丽红.浅谈高师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S1).

作者简介:

舞蹈学习论文范文6

关键词:舞蹈理论;实践;指导意义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125-0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标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视,而舞蹈作为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审美艺术情趣的课程,也开始在教育领域中扎根。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随着各种中小型培训机构的兴起,多数孩子从小就有不同程度的基本功。然而,这些基本功确实生硬的练习而获得的,对于培养高质量的舞蹈人才也是十分不利的。在舞蹈教学中确实存在着许多不足。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舞蹈教师的重视度,要将舞蹈理论融入课堂,让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升华个人的艺术审美情趣,开拓创新。

一、舞蹈理论的概念极其重要意义

舞蹈理论是一种联系高雅的舞蹈艺术与大众的现实生活的纽带,按照西方理论分类,舞蹈理论可以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大类。也就是说,舞蹈理论一方面包括专家、学者对于舞蹈学的研究和建设发展,例如舞蹈学的起源、发展、革新等一系列问题,方便更好的进行一切与舞蹈有关的学科、艺术的科学研究。而另一方面,它又涵盖了这一系列的基本理论,运用于舞蹈教学实践和艺术表演实践中,是一种促进舞蹈与各门类学科相结合,不断发展、臻于完善的实践理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舞蹈的成果展示,即一个人的舞蹈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表现形式就是舞台表演。但这是一种只重视结果而不关注过程的行为,这种表演最终也不会有太大的创意,因为从根本上说,它是缺乏理论指导的。因此,学习舞蹈理论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舞蹈学科不断深入发展的要求。单纯的从理论上来说,舞蹈理论的发展使用文字的形式来进行的,是一种具有说教性质的纯理论,而从实践的角度来说,舞蹈理论最终是为了更好的实践,更好的表演,获得更高的评价,同时在舞蹈事业上登峰造极,创造独具体色的个人形体艺术动作。由此可见,而这只有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共同促进舞蹈事业、舞蹈学以及个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舞蹈理论与舞蹈实践的关系

(一)舞蹈理论来源于舞蹈实践,舞蹈实践反作用于舞蹈理论

追溯舞蹈学的起源,我们不难发现,舞蹈理论在最初是不存在的,是经过长期的舞蹈实践而不断的总结经验,最终用文字的形式概括传承而来的。科学的舞蹈理论可以更好地促进舞蹈实践的发展,同时,高尚的舞蹈实践可以反作用于舞蹈理论,促进舞蹈李伦的丰富和完善。舞蹈理论就是为舞蹈实践扫除盲点,克服困难的。因此,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的理论是枯燥、空洞的,不能够体现艺术的最终价值,因此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舞蹈理论与舞蹈实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舞蹈学形成的载体是文字,也就是舞蹈学成为理论范畴的表现形式是文字,而舞蹈学的目的和最初的来源就是舞蹈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舞蹈实践的载体是舞蹈学的基本理论,而基本理论的载体就是文字,原有的舞蹈理论促进新的舞蹈实践的发展,新的舞蹈实践成果要记录在舞蹈理论中,因此,从某个角度而言,这二者的本质目的是相通的,在某种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三、舞蹈理论的对于舞蹈实践的指导作用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它是在生活的各种形态中集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美,它是以一种虚幻的由模仿形式的动作展示而来。舞蹈理论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这种形式美不断丰富和发展,将夸张的变形与模仿展现在观众面前,是对实用性的指导。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舞蹈是一门能够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艺术,表现了各个时期不同的文化趋向。舞蹈的传承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教学,而舞蹈教学是离不开舞蹈理论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教给学生如何跟进节奏、分析节奏,表达情绪和风格,在什么样的曲子节拍中需要用什么速度和力量,如果没有舞蹈理论的正确指导,那么舞蹈实践和吹口哨练习的广播体操基本动作是没有区别的。

四、结语

从我们生活中喜爱的电视节目“电视舞蹈大赛”中,我们看到,表演者都有扎实的基本功,表演的力度都很到位,然而,与他们自身过硬的舞蹈技能相比,在理论环节,其回答却是良莠不齐的。可见,当前的舞蹈教育只是注重实践而忽视了理论的重要性,一次比赛就已经让观众看到哪一位选手更有潜力和实力。作为舞蹈研究者和教学者,笔者深刻的意识到学习舞蹈理论的重要性,也希望一线的舞蹈教师都能够重视这一问题,为舞蹈界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