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管理案例范例6篇

旅游景区管理案例

旅游景区管理案例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景区管理;教改

1 高职院校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无论从高职院校本身还是旅游管理专业来说,都对学生的实践性要求非常强。学校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目前高职院校旅游景区管理课程安排实践性教学力度不够[1],教师和学生之间机械地重复着模式性的教、学关系,只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对实践性教学的迫切需求,导致学生不能将书本理论联系到实际当中。以我校《旅游景区管理》课程为例,就该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来看,总共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而实践性课时为零。单方面的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忽略了学生的外出实践需求,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

通过对广西财经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课堂交流,以笔者所授课的旅游管理专业2010以及2011级学生来看,3%的学生对《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改革没有想法,97%的学生对该课程表示期待,强烈呼吁能够将实践性教学时间增加至本门课程总学时的一半,充分显示了《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改革的迫切性。

2 《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理念

针对高职学生特点,重点以实践、应用为主线对本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学习如何“进行景区的管理”上,既能够满足专业和职业能力的需求,又不是像本科教育那样,立足于打好专业知识基础。基于此,笔者认为,《旅游景区管理》作为一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核心课程,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定位。

2.1 课程性质作用

《旅游景区管理》是学生从事景区相关岗位工作应掌握的必修课程,是高等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旅游景区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集知识性、技能型为一体的课程。其作用是缓解我国景区迅猛发展需要管理人才但创新型知识化人才严重缺乏的矛盾。因此,近年来很多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开设了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或者旅游景区管理专业下设景区开发与管理方向,进而开设旅游景区管理方面的课程。

2.2 课程目标

2.2.1 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景区的概念以及分类;理解旅游景区的管理要素;掌握旅游景区管理职能的相关内容。

2.2.2 能力目标 使学生或景区管理人员掌握旅游景区各方面管理工作的流程,能够初步具备景区前期开发建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推广管理,以及景区开放后的游客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和景区长期的环境管理、财务管理、品牌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和危机管理等工作方面的能力。

3 《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改革教学方案

3.1 课程整合和优化

打破学科体系,改革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选,精简教学内容,注重体现高职教育特色[2]。从旅游景区管理者应职岗位出发,将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加课程实用性和针对性,删去一些与今后工作关系不大的枝节。例如,笔者在选教材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教材出现的数据都是与当下实际情况相差两三年甚至是更久。某教材广西的5A景区有两个,分别是漓江景区和乐满地主题乐园,然而事实上在2012年桂林的王城景区也荣晋为5A景区。从教材内容设置上看,不少教材大篇幅讲解景区设施设备管理以及景区财务管理的内容、如何进行设备日常保养以及设施设备的概念。而景区财务管理章节则是出现了不少财务类的相关知识和公式。但在实践中,景区财务管理大部分并非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而是财务类专业人才,设施设备管理亦是如此。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学生,重点应该放在实训上面。例如景区服务质量管理章节就应在《旅游景区管理》教材中被主要介绍和学习,因为旅游服务质量问题屡屡在旅游旺季被各类媒体大肆报道。高等教育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吗?

3.2 加强与专业方向的对接

旅游类专业几乎都会开设旅游景区管理的课程,有些院校会设置《旅游景区管理》这门课程的选修课,但专业方向不同,学生所需知识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教师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授课内容要注意各学科学生专业知识不同的特点。对非旅游专业的学生授课时,应该更加注重从旅游常识方面的内容来引导学生学习旅游景区管理;而对旅游景区管理专业学生授课时,则应更注重从旅游现象看本质,由旅游现象进而引出景区管理相关理论,然后将理论联系景区实际来学习。

3.3 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相较于本科生,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类比法、案例分析法、实际演练法等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提高学生求知欲。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章节,要多注重引入各种案例,反复强化重要知识点,务必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3.4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拓宽教学手段

对于实践性强的《旅游景区管理》课程,讲解理论容易觉得枯燥乏味,若能巧妙利用辅助教具,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通过教学视频,如讲到旅游安全管理章节时,放一些和旅游安全相关的新闻或者案例的视频。或者通过搜集实事图片新闻制作成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让学生产生兴趣,开拓学生眼界,在有限时间内增加教学信息量。为了适应目前既要减少课堂理论教学课时,又要增加课堂信息量的教改趋势,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是最有效的方法。建议以某些高校为版样,在校内网上提高课程电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收集学生意见并及时给予反馈。

3.5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旅游景区管理》是旅游管理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该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更要把这些知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但基于学时的限制以及其它安全相关方面因素的限制,学生到旅游景区中实践或者说深入实践的机会非常少,从而无法了解旅游景区是如何具体管理和工作的。

基于此,在本课程教学中,每一章都应从案例出发,由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了解景区管理的重要性。提出景区出现相关问题该如何解决,继而引出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以景区服务质量管理章节为例,授课前,先以实事的旅游质量投诉为案例,由现象向学生提出该如何解决问题,然后引入本章理论学习。在结束课堂教学后,组织学生前往附近旅游景区参观调研,并让学生分组讨论旅游景区在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写出书面报告。这样的学习方式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动机。

3.6 改善课程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强调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考试不再局限于闭卷一种方式,而是采取开放式的考试方法,包括开卷考试、课程论文、调查报告、实际操作等形式。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训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组成。为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到日常学习当中而非临时抱佛脚的死记硬背。以本课程为例,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40%,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占20%,实训成绩(课外调查报告)占40%。

最终考试成绩的公布并不代表着本门课程的结束,笔者认为,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得到考核结果,而在于根据考核结果得到反馈。通过反馈的结果知道学生的不足之处和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一方面,教师反省自己教学过程中今后该如何教学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生则从考核结果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与老师讨论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改正。

4 结语

旅游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笔者在《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与两届学生的交谈和问卷调查,以及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反映的问题,认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旅游景区管理课程的改革呼声都非常强烈。高职院校旅游景区管理课程的改革,能充分体现旅游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同样能够有效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学生自主学习热情[3]。从而,为我国培养适应景区发展的创新性知识化人才,促进我国旅游景区的长远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全面深入改革。

参考文献:

[1] 吴国清,叶欣梁.旅游人才培养与高等旅游教育的职业化发展[J].旅游学刊,2004(3):15-18.

旅游景区管理案例范文2

当前,旅游景区接待的游客数量呈现上涨的趋势,这一方面给旅游景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也给旅游景区的管理带来了挑战。对于旅游景区办公室的档案管理来说,就必须适应旅游景区快速发展的形势,要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就必须促使档案管理转向信息化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旅游景区的发展、单位职工以及广大游客。

二、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的发展

旅游景区办公室档案管理要运用文字、图像以及声音记录保存旅游景区的运营过程的活动,为需要查阅者提供文件资料。旅游景区办公室的档案管理要采取科学方法进行管理,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逐步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为景区提供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提高办公室档案管理的效率,也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成本。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具有普遍性、 集成性以及动态性的特点。电子档案管理已经成为档案管理的趋势,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标准化,方便对档案信息进行采集与存储。电子档案的输入和应用得到了集成,确保电子档案的完整性与高效率。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要对电子档案数据库进行动态性的实时更新,包括档案信息采集、数据库系统对数据的处理以及档案数据的和利用等动态变化。

在信息化时代,旅游景区办公室的档案管理必须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这样才能强化旅游景区管理,提高办公效率。电子档案管理就能够将旅游景区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统计,为旅游景区领导实时掌握景区发展状况提供了资料依据。电子档案管理涉及到了旅游景区的电子景务、景区信息公开指南、景区的管理制度、实物档案整理、数码照片档案整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等内容。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方便了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对本景区的监督管理。在进行电子档案管理的同时,也要保存好相关的纸质文件。档案记录要完整细致,电子档案对于旅游投诉的受理,办公室能够给予迅速和妥善的处理。旅游景区要建立旅游资源电子档案,更好地对旅游景区资源分类管理与评价。因此,电子档案管理有助于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更好地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二)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方面,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程度比较低。一些景区办公室的电子档案管理应用程度还很低,这不能满足旅游景区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与要求。旅游景区办公室的档案管理旧有的模式要进行改变,一些办公室人员对软件应用能力还很弱,缺乏电子档案管理的技能。档案管理要与其他部门的合作还有很大空间,电子档案要实现信息资源的价值,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各个部门进行服务,为这些部门提供建立电子档案方法、业务管理制度等,这些工作还有待开展。

另一方面,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还需要建设和完善。一些旅游景区办公室档案信息建设落后,档案设施陈旧,难以满足办公室复杂的档案管理的需要。办公室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还没有建立,数字信息资源的保存就容易出现丢失的问题。电子档案管理缺乏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和完善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办公室的电子档案管理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与规范,就不能够使电子档案管理走向规范化,大多处于形式化和无序化状态。例如,对于需要销毁的档案,没有定期进行销毁,降低了电子档案管理与使用效率。

三、完善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模式

首先,要提高对电子档案的重视程度。旅游景区办公室要对电子档案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将原有纸质档案管理逐渐转变到电子档案管理方式。要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宣传,提高景区员工对电子档案的认识和利用程度。景区领导要加强电子档案的组织保障,对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保管以及整理,使旅游景区的建设发展与电子档案管理同步。

其次,要加强电子档案的技术设施保障。要健全电子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旅游景区办公室的档案管理软件进行升级。要采购先进的网络设备、文件数字化设备、基础设备等,这样才能确保电子档案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要根据景区实际情况,建立办公室电子档案的使用管理制度,发挥电子档案的各项设施功能。

最后,加强电子档案管理安全保障建设。要提高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工作。要加强对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的安全保障,通过硬件设施安全保障、网络安全保障以及应用系统安全保障三个方面得以实现电子档案的安全。

旅游景区管理案例范文3

【关键字】 九寨沟 旅游高峰期 时空分流导航优化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旅游休闲意识越来越浓,风景名胜区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旅游目的地。著名的九寨沟景区近年来游客的变化过程很好地印证了中国旅游业的井喷式发展。景区接待的游客量近十年呈高速增长趋势,从1997年的18.3万增加到2007年的252万,增长近14倍。景区门票收入从1997年的1453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4.54亿元,增长了约31倍(包含门票调价因素)。从中可以看出九寨沟景区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将推动游客数量倍增。在现行管理条件下,九寨沟景区高峰期景点游客过于集中的情况会继续恶化,景点环境保护压力会继续加大,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两者间的平衡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景区游客分布现状

通过对九寨沟景区的游客容量和高峰期景区游客分布现状分析,发现高峰期景区内各个景点的游客分布严重失衡,景点负荷不均衡,主要体现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两方面。在旅游高峰期,一方面,同一景点,尤其是热门景点,多数游客集中在某几个时间段内,短时间内对景点形成很大压力和冲击,即游客时间分布不均衡。另一方面,同一时间段内,一些景点游客过度集中,呈现超载状态,另一些景点低负荷运转,呈弱载状态,即游客空间分布不均衡。

游客的分布不均会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景区的游客日接待量,而且景点的游客规模超过景点的容量极限时,会对景点的生态、设施等造成严重破坏,降低游客的满意度。因此如何在可预测的游客规模下,通过合理的时空分流预案和实时调度减少高峰期游客对景区造成的压力和破坏是景区急需解决的问题。

景区旅游高峰期游客管理问题是全国景区普遍的问题,包括环境破坏压力增大、游客旅游质量下降、游客限量要求强烈等。九寨沟作为以水为核心观赏价值的景区,集中体现了上述问题的存在,解决该问题的诉求更为强烈。

三、时空分流导航优化系统设计

针对九寨沟景区高峰期游客分布不均的状况,本文提出了高峰期景区游客时空分流导航优化的理念和设计思想,为该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在目前九寨沟交通条件和管理制度下,九寨沟景区的游客分流和车辆调度是密不可分的,车辆调度是实现游客分流的手段。因此将游客的分流和车辆的调度结合起来考虑和规划。

景区游客时空分流导航优化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收集与储存景区数据信息

(1)建立和完善景区监测系统,对景区资源保护、环境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监测和统计,建立景区基础数据库,为确定景区的综合承载能力提供分析依据。

(2)记录景区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游客规模、旅游类型以及各个景点的游客分布情况等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并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合。

(二)掌握景区游客行迹规律

(1)根据监测系统记录的游客行为,统计分析游客行为规律,并建立游客行为的预测模型。

(2)在游客行为预测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仿真等技术手段,建立景区游客行为仿真平台,根据设计的分流和调度方案,验证分流效果。

(3)对仿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和解决,并逐步形成固定的、执行性强的调度和分流方案。

(三)开发智能调度系统

(1)对景区运用网格化技术手段进行划分,将收集的景区基础信息和游客行为规律数字化,并进行选择和规范,建立标准化的景区时空分流导航数据库。

(2)根据建立的景区时空分流导航优化模型和算法开发景区智能调度系统,实现游客分流和车辆调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3)建立景区调度观测室,实时监测景区内游客分布状况,对景区游客进行主动分流和应急调度。

四、时空分流导航优化系统的评价

将时空分流导航优化系统应用到景区后,要运用系统的方法对其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价。对时空分流导航优化的评价,既要评价方案对于实现游客分流和景区负荷均衡的直接效果,也要考虑该方案对九寨沟景区这一复杂系统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影响。

在时空分流导航系统直接效果评价方面,主要考虑游客满意度和景区的负荷均衡。游客的满意度涉及的评价因素包括游客对景色的满意度、对景区管理和基础设施的满意度、对景区交通调度的满意度、对自身舒适度的满意度等方面。景区的负荷均衡通过计算各个景点的利用率的平均值和方差来评价。在系统综合评价方面,要将景区的环境、经济、文化等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时空分流导航系统对景区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管理模式、文化宣传和当地居民就业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对系统的长期发展提供建议和引导。

五、结语

本文以九寨沟景区为实例,对景区高峰期游客分流的背景、必要性及意义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利用时空分流导航优化系统来实现游客分流和车辆调度的思路,从而实现景区负荷均衡和提高游客满意度的目标,对于景区旅游高峰期的游客管理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文中提出了时空分流导航优化系统总体思路,对于系统设计各个阶段中具体的模型、算法和实现方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张凌云.旅游景区景点管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

[2] 邹统钎.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经典案例.北京:旅游教育出版 社,2003.

[3] 章小平等.九寨沟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旅游学刊,2007, 22(9).

[4] 颜磊.遗产景区旅游市场时空格局研究――以四川九寨沟 为例.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31.

作者简介:

旅游景区管理案例范文4

关键词:都市旅游;重庆;对策

重庆是一座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积淀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立体感的现代化城市。发展都市旅游,绝不只是看看广场,逛逛商场,烫烫鸭肠。重庆独特的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风貌、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背景和人文景观说明它完全是有发展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前景的。因此,如何把握重庆发展都市旅游无可代替的优势,把都市旅游特色发挥到极致,将都市旅游产品建设成为世界级品牌,成为重庆旅游乃至重庆的象征,是重庆发展旅游业要解决的重要任务和主要问题。

一、重庆发展都市旅游的意义

依托大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根据城市的功能定位和资源特点,以丰富多彩的都市和都市生活为载体,整合都市的相关资源和产业,把都市风光、都市文化和都市各种产业融为一体,作为自身旅游业发展的特色和目标定位,展现都市的文化底蕴和城市形象,形成富有魅力的旅游胜地,这就是都市旅游[1]。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西部最大的工商业重镇,长江上游经济、文化、科教和旅游中心以及水陆空交通枢纽,创新、建设、发展和繁荣山城都市旅游,对于促进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 [5]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都市现代化建设速度,增强大城市辐射带动和发展大农村的综合能力,缓解城乡日益突出的就业压力与矛盾,不断提高城乡人们的生活水平,使其快速赶上和超过沿海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意义。

二、重庆都市旅游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重庆人杰地灵,经济发达,商贸繁荣,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与当代交相辉映,商贸与文化互为融合。重庆市的都市旅游是在直辖以后发展起来的,目前,都市旅游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旅游业发展规模小,只是片区性地开发,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旅游产品还是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为主,旅游产品相对单一,旅游线路的互补性不强。重庆的旅游业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尽管目前的旅游资源开发对地区性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整体看,它在城市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较小,对城市经济发展所起作用不明显。其具体问题如下:

(一)重庆蕴藏着发展都市旅游巨大的潜力

重庆市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市区有部级风景名胜区1个,部级森林公园3个,部级自然保护区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7个,市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然保护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处。它在自然地貌的基础上,凭借独特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背景和人文景观,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旅游资源。正是由于这种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才树立起“山城”重庆的城市形象,重庆是2007年中国最美城市第六位。城市规模是发展都市旅游最基本的条件,重庆在城市规模和功能方面也已有了自己的优势,发展都市旅游的规模和功能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档次:它既是中国第四个直辖市,又是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和全国的特大城市;工商业发达,购物点非常集中,商业街区具有国际氛围。

(二)都市旅游形象和旅游资源的建设宣传缺乏自身特色

发展都市旅游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留住旅游者,为此,必须树立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只有这样,旅游业才能壮大发展,才能带动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到北京和上海的旅游者不仅仅是中转集散,并且还以那里作为“旅游目的地”,是冲着故宫、长城等文物古迹的都市旅游城市品牌去观光游览;是冲着商业大都会的都市旅游城市品牌去观光购物。目前,到重庆的旅游者大都是冲着长江三峡和大足石刻而来的过境旅游者,“都市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还不醒目、不突出,旅游集散地仍是重庆的主要功能,旅游产品还没有升级为都市旅游品牌。

(三)旅游时空问题及城市旅游设施规划与供给的不足

重庆的都市旅游近几年明显地表现出时空的局限性问题,这点已经有学者提出来了,笔者也深有感触。时间问题表现在人们出游多集中在白天,空间问题则表现在出游的地方多集中在城中心,甚至是个别中心,如解放碑、观音桥步行街。时空上的高度集中造成了热点地段的旅游供给严重紧张,人均占用空间和使用设施设备量缩小,从而使游客的体验质量大大降低,也影响了城市的容量,影响到重庆都市旅游的形象,也使得“重庆三宝”之一的夜景旅游资源和城市其他区域的旅游资源未能充分利用,造成浪费。南滨路是市民和游客欣赏夜景的好去处,但是这个休闲带的旅游设施供给也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在重庆人都引以为豪的城市中心解放碑,密集的高楼大厦与身旁矮小的破烂旧式建筑完全不协调,与“购物天堂”的美誉也不协调。另外,各个城区的过渡连接区域,尤其是山坡上杂草丛生,树木无人管理,甚至在山坡墙面上有从山上流下的难看水流,严重影响重庆的都市形象。

(四)重庆都市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重庆发展都市旅游以来,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已经有了显着改进,但是综合素质仍然不高,旅游从业人员与优秀旅游城市的旅游从业人员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虽然饭店、宾馆、交通等各方面的配套设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其旅游综合服务水平不高。旅游者在景区景点入口的滞留、游览过程中对景区主题不清楚,大多停留在观光层次。旅行社及导游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尤其在各旅行社的价格竞争中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出游质量,而导游服务质量也同样是旅游者评价都市旅游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重庆都市旅游市场定位思路需更新

市场定位的正确与否,决定都市旅游发展的成败。都市旅游作为一个产品最终要走向市场,接受市场的

检验。而无视市场之手,盲目开发产品,最终将遭到市场的报应,这已经为许多地区失败的经验教训。新的休假制度的出台和人们需求日益扩大的情况下,重庆都市旅游的市场定位也应相应的有所变化和调整。

三、重庆都市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提供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水平,加强都市旅游开发意识。将都市旅游观念深入人心,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形成全民参与的态势。

2.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旅游是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来满足游客的需求的,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旅游人才来支撑。都市旅游涉及的行业众多,而这些行业往往需要旅游专业人才,发展都市旅游必须抓紧培养人才。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岗前培训、岗位培训、持续培训。要严格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和“持证上岗”制度。3.建立和完善都市旅游的管理体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都市旅游形象[8]。加强对重点旅游项目的前期论证,协调利用各方的旅游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行业自律管理,为都市旅游业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制保障和良好的运行环境,把都市旅游培养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要认真思考重庆都市旅游形象的定位问题,加强自身特色

定位本身就意味着“牺牲”,因为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和要素是非常多的,具体就重庆而言,就体现在“重山重水的山城风貌”、“高峡平湖的三峡风光”、“几度迁徙的移民文化”、“朝天汇流的码头文化”、“抗战时期的陪都文化”、“英勇不屈的红岩精神”、“直辖重庆的新兴成就”等诸多方面,这些都是重庆独有的旅游资源,但要在短短的一句形象口号中体现出来,不可能。我们可以建构起重庆都市旅游形象的结构。如果要为重庆都市旅游提出三条形象口号并不太难,譬如“风云际会的二战远东名城、雄伟豪壮的山水园林城市、热力四射的西部经济中心”,但如果要提出一条形象口号,“西部风采,热力重庆”更为合适。如果把三峡这一重庆最为重要的旅游要素包括进来,则可用“神奇西部、热力重庆、风光三峡”这一形象口号[7]。

(三)解决重庆的时空局限的问题,从整体上规划城市风光建设

要解决时间问题,可以充分重视夜景旅游资源的开发。重庆夜景是重庆的一大名片,也是重庆一大“宝”,既然白天的旅游供给不足,就应当充分利用夜晚的时间来分散游客的流量[4]。在城市建设上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外,更应注意整体效果,达到完整统一。对一些影响整体风格的建筑和设施加以重点规划和建设。(四)提高重庆的文化内涵与文化质量

首先是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素养。重庆人性格豪爽、耿直,但由于沿袭码头文化和山地意识,重庆人相对来说言语较为粗野,不够文明,与直辖大都市的名气还不太相符[6]。其次是都市文化形象,由于特殊的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环境,它的文化发展还较为落后。比如重庆市区的路标、站牌,甚至是搞宣传拉出的一些横幅,会出现拼音错误,更严重的是还有错别字,这大大影响了重庆人的文化水准。再次是要充分挖掘独特的文化现象的内涵。如火锅,不但要做得好吃,还要做得美,让人们感觉吃火锅是种文化体验,这点重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再如“棒棒军”,这是重庆特殊的文化

现象,他们的出现曾经为重庆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但是重庆既是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名城,还是现代都市,“棒棒”穿梭在城市街头,甚至经常出现在解放碑等中心商业区,如王府井百货、美美百货、“纽约百货”大厦的门口,对重庆的城市形象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重庆某报曾提出一个建议,要给“棒棒”找个“家”,给他们一个被统一管理的地方,让他们有自己的稳定的人力形式的职业,如“棒棒服务站”或“人力服务公司”之类。对此观点笔者也很赞同。

(五)实施精品发展战略

近年来,重庆加大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但却明显地表现出“遍地开花”的情形,使得重庆的旅游产品小、散、弱、差的状况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因而着力打造旅游精品[2]势在必行。我认为思路是:以城市景观为龙头,以山城夜景为重点,以生态自然资源为支撑,以文化积淀为基调,把整个城市都作为旅游产品来考虑、规划、开发和经营,着力塑造“山水都市旅游”形象、“休闲都市旅游”形象、“绿色都市旅游”形象、“文化都市旅游”形象,形成都市旅游产品配套体系,塑造融山城、江城和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名城于一体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整体形象,把重庆都市旅游做成对海内外游客的有强大吸引力的世界级品牌。

sp; (六)加强针对性宣传与促销,市场定位要准确

作为西部城市,重庆都市旅游业的发展需更大力度促销。必须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增加促销投入,同时要注意促销的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多参加各级旅游博览会,利用声像技术和Internet网络促销,增加促销的科技含量和效用,要在全国各主要客源城市设立办事机构,宣传重庆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在市场运作上,根据市场结构有关理论,积极恢复国内市场和本地市场,稳步恢复出境旅游,大力拓展入境旅游市场。确定重庆都市圈旅游市场运作及调整的重点是[3]:把握好本地及周边都市旅游市场、城镇居民近郊短程旅游市场和国内及海外商务观光旅游市场等三大市场。

四、结语

都市旅游作为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地区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重庆都市旅游的潜力十分巨大,它对重庆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显而易见。长期以来,重庆在中国或世界旅游市场上一直就被认为是三峡旅游的过境性旅游目的地,而重庆自身旅游吸引力并未展现出来。从以上关于在重庆都市旅游的发展来看,一方面我们要重视重庆都市旅游存在的诸多问题,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重庆都市旅游存在的重要机遇和巨大潜力,从政策加以鼓励,加强规划、提供保障,积极提升产品文化质量内涵和精品战略,并加强市场营销的运作,必能将重庆都市旅游打造成具有吸引力的国际化品牌。

参考文献:

[1] 王怡然,姚昆遗,陈建勤.上海都市旅游规划精选[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院出版社,2007:1-3.

[2] 陈佳强,马山水.大都市发展之现代版[M].北京:经济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出版社,2004:245-252.

[3] 陈新业,熊伟.重庆都市旅游市场规范运作探讨[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校学报,2004 (2):83-86.

[4] 毛勇.重庆都市旅游亟需进行时空拓展[J].江苏商论,2005(4):83-84.

[5] 杨娇.重庆市发展都市旅游的优劣势及对策探讨[J].和田师范专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6(2):150-152.

[6] 罗青苗.重庆市发展都市旅游的SWOT分析及问题与对策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版),2008(4):119-122.

旅游景区管理案例范文5

关键词:旅游资源;保护;利用? ?

1 广州旅游资源的概况?

1.1 广州现有的名胜古迹?

广州,白云隽山,珠江秀水,建城2200多年,是1982年国家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名城之一。作为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名城,广州各个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时期遗留下来的文化遗迹和珍贵文物都十分丰富,如汉朝的南越王墓、东晋的光孝寺、南北朝的华林寺、六榕寺与花塔,隋朝的南海神庙,唐朝的怀圣寺和光塔,明朝的镇海楼、赤岗塔,清朝的石室、陈家祠,近代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旧址、广州起义指挥部旧址、省港大罢工指挥部旧址、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中山纪念堂、鲁迅纪念馆(“一大”旧址)等部级、省级、市级文物共一百多处,它们记录了广州发展变迁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是时代的镜子、社会的缩影,是反映民族特性的一种环境表现,甚至是城市的突出形象代表,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要充分保护和利用这类特殊资源。?

目前,对这些古迹的开发(整理、修复、保护)较为滞后,与其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开发相比,无论是投入资金、开发的深度与广度,还是整理、修复、保护以及纳入旅游系统规划均不足,加之分布于旧城区,景点分散、规模小,无形中给工作开展带来一定困难。?

1.2 广州现有的旅游景区?

广州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即已凭借口岸和交通优势进入了“京-西-沪-桂-广”国线,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旅游业总收入和旅游创汇均占全省的36.04%和37.11%(2001年数据)。广州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对广东旅游业至关重要。 ?

广州的风景区也非常多,如白云山旅游风景区,二沙岛,珠江新城,上下九传统兼现代特色的骑楼通道。上下九商贸旅游区、陈家祠文化休闲区、沙面欧陆风情区、

荔枝湾民俗风情区和十三行商埠文化区等五大旅游区。还有广州动物公园,香江野生动物世界,长隆夜间动物世界等旅游景区。?

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景区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如香江野生动物世界,长隆夜间动物世界,它们位于郊区,很多市民都不知道如何前往这些重点景区,更不用说旅游者。因此广州的旅游交通还是有待改善。再有白云山旅游风景区,同地域内同类旅游资源居多。有位于永泰、莆田、福清三个县市结合部的青云山风景区,位于连江县管头镇西侧的青芝山自然风景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福清市城西东张水库之畔的石竹山,福州的乌山、于山,闽清县三溪乡的白岩山风景等。相比之下,白云山旅游资源等级略低,有欠知名度 。?

1.3 旅游住宿设施在不断完善?

上世纪80年代,广州的五星级酒店曾是引领国内酒店发展的佼佼者,但广州酒店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变得缓慢。自从1994年广东国际大酒店(63层)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五星级酒店后,广州已有10年没有新添一家五星级酒店。?

现在,广州市计划在未来3至5年内,建和拟建的高星级酒店接近30家,预计新增客房近8000间。至2010年亚运会前,广州星级酒店将从现在的203家增加到300家,约一半为四星级以上高端酒店。这也意味着,从1994年以来广州10年没有新添一家五星级酒店的状况将被打破,广州酒店业,特别是高星级酒店业将迎来第二次投资热潮。为广州的旅游业带来更好的前景。?

1.4 餐饮业的情况?

“食在广州”闻名遐迩,在广州不但可以尝到粤式菜点、小食,而且还可以尝到国内其它派别和地方的菜点。广州小食成行成市,如风味小食、着名粥品、特色汤水、果计冷饮、鲜果蔬品等。在1998年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评定上,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广州21种“中华名小吃”,其中属于西关的有11种。?

广州食肆无数,不管白天黑夜,都可以在此食到世界各地、中国各处、各档次的佳肴和风味小吃。随着餐饮业竞争日趋激烈,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现在广州有超过3万家大小酒楼、食肆,每天源源不断为数十万的广州人供应美味佳肴,但不断有客人投诉,个别无良老板为牟暴利竟长期罔顾街坊身体健康,回收用过的汤底,一次性餐具,餐具全用洗衣粉清洗,不加消毒等,大大的危害顾客的健康。?

2 旅游资源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1 旅游 资源的管理 ?

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起点较低,1978年之后,我国旅游业借改革开放之功,20年来持续快速发展。?

从本质上讲,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开发旅游资源,使开发后的旅游景区内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和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之间建立合理的分权和利益机制。?

2.2 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

自然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自然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以位于海珠区东南部的万亩果园为例,如:它是由珠江冲积而成,经过数百年围海造田,筑堤种果,形成了一个河涌纵横、绿树婆娑、百果飘香的人工生态优美景区。长期以来,这里不仅是数万果农赖以为生的根本,还为广州市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被称作广州的“南肺”。?

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后,随着广州城市化向东南推进,这里一度被不合理开发,违章建筑林立,成为私宰肉藏身之所;不合理的养殖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果林面积和产量都开始大量缩减。该问题一度引发广州市的广泛关注。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出莫让“南肺”变成“南废”的呼声。1998年,在此建成瀛洲生态旅游公园;2001年4月,海珠区宣布启动“民心工程”,拟在5年内投资11亿元将此改造成生态观光果园。?

3 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措施?

3.1 充分利用旅游资源?

3.1.1 利用传统商业街区?

广州市珠江三角洲地区建城最早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名城,也是岭南的首府。自古以来就是广东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城市。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长河,留下了不少传统的商业街区。这街区不仅有浓郁的商业氛围,而且积聚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例如北京路,地处广州市中心,交通十分便利,是广州城建之始的所在地,也是有史以来广州最繁华的商业黄金宝地。还汇聚了6个有千年以上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文物古迹。它们是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千年古楼遗址、南越国御苑遗址、西汉水闸遗址、秦代造船工场遗址和千年古寺大佛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经广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考证后,把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古迹开发出来,这样可以吸引大量的游人参观游览。同时,我们要发挥传统商业街区优势,在北京 路建立大量商店,满足游人的需要。?

还有被称为“西关商廊”的广州上下九商业步行街,也是一条具有特色的老街,但毕竟是旧城旧商圈。我们必须将其改造升级,充分挖掘本地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资源的内涵,走文化差异化竞争的路线。不要盲目去模范、克隆其它地区或国家,让其独特的岭南文化、浓郁的西关民俗文化和远近闻名的饮食化融入上下九的商业中。政府必须修复骑楼,并且还原一些具有传统商贸文化特色的“老字号”商铺,如锦纶会馆修复整饰后只针对一些纺织行业进行招商,通过经营文化来繁荣商业。

旅行社可以在北京路、上下九这样的传统的商业街区中设立旅游购物点,一来可以宣传广州的传统文化,二来可以促进消费,为广州的经济带来腾飞。?

3.1.2 继续广州千年文脉?

中华老字号是中华民族聪敏才智和不懈奋斗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物质文化财富,是民族工商业百年沉淀的独特标识。这些有着百年民族商业文化积淀的老字号,他们不同于西方的资产阶段,经历过有史以来最为曲折、不平凡的磨励。他们的经历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工商业发展规律,带有了深厚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印记与民族特色。因此,从根本上说他们已经成为了当代宝贵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广州的一些老字号要面临转制,原因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老字号”跟不上发展的大潮,一年亏损几百万,有人主张干脆彻底放弃它们。可是,他们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印在了人们心中。如果放弃他们就等于放弃广州的千年文脉。由于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急剧变化,那些老字号必须与时俱进,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不断的调整自己,至于他们的经营场所要进行翻新、装修。让“老字号”们立足于市场,继续广州千年文脉。?

3.1.3 充分利用黄金周?

旅游景区管理案例范文6

1.1 广州现有的名胜古迹

广州,白云隽山,珠江秀水,建城2200多年,是1982年国家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名城之一。作为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名城,广州各个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时期遗留下来的文化遗迹和珍贵文物都十分丰富,如汉朝的南越王墓、东晋的光孝寺、南北朝的华林寺、六榕寺与花塔,隋朝的南海神庙,唐朝的怀圣寺和光塔,明朝的镇海楼、赤岗塔,清朝的石室、陈家祠,近代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旧址、广州起义指挥部旧址、省港大罢工指挥部旧址、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中山纪念堂、鲁迅纪念馆(“一大”旧址)等部级、省级、市级文物共一百多处,它们记录了广州发展变迁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是时代的镜子、社会的缩影,是反映民族特性的一种环境表现,甚至是城市的突出形象代表,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要充分保护和利用这类特殊资源。

目前,对这些古迹的开发(整理、修复、保护)较为滞后,与其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开发相比,无论是投入资金、开发的深度与广度,还是整理、修复、保护以及纳入旅游系统规划均不足,加之分布于旧城区,景点分散、规模小,无形中给工作开展带来一定困难。

1.2 广州现有的旅游景区

广州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即已凭借口岸和交通优势进入了“京-西-沪-桂-广”国线,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旅游业总收入和旅游创汇均占全省的36.04%和37.11%(2001年数据)。广州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对广东旅游业至关重要。

广州的风景区也非常多,如白云山旅游风景区,二沙岛,珠江新城,上下九传统兼现代特色的骑楼通道。上下九商贸旅游区、陈家祠文化休闲区、沙面欧陆风情区、

荔枝湾民俗风情区和十三行商埠文化区等五大旅游区。还有广州动物公园,香江野生动物世界,长隆夜间动物世界等旅游景区。

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景区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如香江野生动物世界,长隆夜间动物世界,它们位于郊区,很多市民都不知道如何前往这些重点景区,更不用说旅游者。因此广州的旅游交通还是有待改善。再有白云山旅游风景区,同地域内同类旅游资源居多。有位于永泰、莆田、福清三个县市结合部的青云山风景区,位于连江县管头镇西侧的青芝山自然风景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福清市城西东张水库之畔的石竹山,福州的乌山、于山,闽清县三溪乡的白岩山风景等。相比之下,白云山旅游资源等级略低,有欠知名度 。

1.3 旅游住宿设施在不断完善

上世纪80年代,广州的五星级酒店曾是引领国内酒店发展的佼佼者,但广州酒店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变得缓慢。自从1994年广东国际大酒店(63层)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五星级酒店后,广州已有10年没有新添一家五星级酒店。

现在,广州市计划在未来3至5年内,建和拟建的高星级酒店接近30家,预计新增客房近8000间。至2010年亚运会前,广州星级酒店将从现在的203家增加到300家,约一半为四星级以上高端酒店。这也意味着,从1994年以!来广州10年没有新添一家五星级酒店的状况将被打破,广州酒店业,特别是高星级酒店业将迎来第二次投资热潮。为广州的旅游业带来更好的前景。

1.4 餐饮业的情况

“食在广州”闻名遐迩,在广州不但可以尝到粤式菜点、小食,而且还可以尝到国内其它派别和地方的菜点。广州小食成行成市,如风味小食、着名粥品、特色汤水、果计冷饮、鲜果蔬品等。在1998年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评定上,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广州21种“中华名小吃”,其中属于西关的有11种。

广州食肆无数,不管白天黑夜,都可以在此食到世界各地、中国各处、各档次的佳肴和风味小吃。随着餐饮业竞争日趋激烈,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现在广州有超过3万家大小酒楼、食肆,每天源源不断为数十万的广州人供应美味佳肴,但不断有客人投诉,个别无良老板为牟暴利竟长期罔顾街坊身体健康,回收用过的汤底,一次性餐具,餐具全用洗衣粉清洗,不加消毒等,大大的危害顾客的健康。

2 旅游资源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1 旅游 资源的管理

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起点较低,1978年之后,我国旅游业借改革开放之功,20年来持续快速发展。

从本质上讲,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开发旅游资源,使开发后的旅游景区内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和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之间建立合理的分权和利益机制。

2.2 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

自然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自然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以位于海珠区东南部的万亩果园为例,如:它是由珠江冲积而成,经过数百年围海造田,筑堤种果,形成了一个河涌纵横、绿树婆娑、百果飘香的人工生态优美景区。长期以来,这里不仅是数万果农赖以为生的根本,还为广州市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被称作广州的“南肺”。

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后,随着广州城市化向东南推进,这里一度被不合理开发,违章建筑林立,成为私宰肉藏身之所;不合理的

养殖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果林面积和产量都开始大量缩减。该问题一度引发广州市的广泛关注。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出莫让“南肺”变成“南废”的呼声。1998年,在此建成瀛洲生态旅游公园;2001年4月,海珠区宣布启动“民心工程”,拟在5年内投资11亿元将此改造成生态观光果园。

3 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措施

3.1 充分利用旅游资源

3.1.1 利用传统商业街区

广州市珠江三角洲地区建城最早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名城,也是岭南的首府。自古以来就是广东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城市。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长河,留下了不少传统的商业街区。这街区不仅有浓郁的商业氛围,而且积聚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例如北京路,地处广州市中心,交通十分便利,是广州城建之始的所在地,也是有史以来广州最繁华的商业黄金宝地。还汇聚了6个有千年以上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文物古迹。它们是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千年古楼遗址、南越国御苑遗址、西汉水闸遗址、秦代造船工场遗址和千年古寺大佛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经广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考证后,把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古迹开发出来,这样可以吸引大量的游人参观游览。同时,我们要发挥传统商业街区优势,在北京 路建立大量商店,满足游人的需要。

还有被称为“西关商廊”的广州上下九商业步行街,也是一条具有特色的老街,但毕竟是旧城旧商圈。我们必须将其改造升级,充分挖掘本地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资源的内涵,走文化差异化竞争的路线。不要盲目去模范、克隆其它地区或国家,让其独特的岭南文化、浓郁的西关民俗文化和远近闻名的饮食化融入上下九的商业中。政府必须修复骑楼,并且还原一些具有传统商贸文化特色的“老字号”商铺,如锦纶会馆修复整饰后只针对一些纺织行业进行招商,通过经营文化来繁荣商业。

旅行社可以在北京路、上下九这样的传统的商业街区中设立旅游购物点,一来可以宣传广州的传统文化,二来可以促进消费,为广州的经济带来腾飞。

3.1.2 继续广州千年文脉

中华老字号是中华民族聪敏才智和不懈奋斗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物质文化财富,是民族工商业百年沉淀的独特标识。这些有着百年民族商业文化积淀的老字号,他们不同于西方的资产阶段,经历过有史以来最为曲折、不平凡的磨励。他们的经历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工商业发展规律,带有了深厚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印记与民族特色。因此,从根本上说他们已经成为了当代宝贵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广州的一些老字号要面临转制,原因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老字号”跟不上发展的大潮,一年亏损几百万,有人主张干脆彻底放弃它们。可是,他们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印在了人们心中。如果放弃他们就等于放弃广州的千年文脉。由于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急剧变化,那些老字号必须与时俱进,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不断的调整自己,至于他们的经营场所要进行翻新、装修。让“老字号”们立足于市场,继续广州千年文脉。

3.1.3 充分利用黄金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