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范例6篇

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

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范文1

【关键词】 规划设计 建筑设计 景观设计

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在设计上虽为三个不同的专业,但三者之间相辅相成,有着密切的联系。规划设计是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是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停车位、地下车库范围、地下车库出入口、小区出入口位置、建筑后退红线距离以及各种综合管线的布置等方面的控制。

建筑设计是对建筑高度、建筑立面、建筑平面布局以及建筑风格及建筑效果等方面的控制。景观设计是在建筑规划设计基础上对小区内的景观绿化及设施进行专业的详尽设计,包括景观构筑物、室外家具、小区室外景观亮化、绿化及景观相关的水、电、结构设计等。

规划设计是三种设计的前期,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住区,建筑设计是微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建筑。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景观设计则是对以上两者设计的充实和补充。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目前在住宅小区的设计上,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因为先于景观设计,往往是已经进场进行建筑施工了,才开始进行景观设计,这就造成了后期景观设计上存在很多被动因素,无论是与规划布局上还是与建筑设计上,都存在着衔接和协调的问题。现就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协调进行分析,以供探讨。

1 住宅小区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景观设计仅仅是建筑规划设计的辅助

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往往只关注容积率、建筑密度、停车位等硬性指标,而往往忽视规划布局的合理性,造成后期的景观设计只是见缝插针,景观缺少连贯性和均好性。而建筑设计则往往只关注是否符合消防规范、是否符合建筑设计规范等规范要求,是否做到最大限度的经济节省,造成后期景观设计时不得不对建筑出入口、建筑突出物等进行避让和做出掩蔽。总之,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建筑设计往往忽略了后期的景观设计及景观效果,致使后期景观设计非常被动。

1.2 建筑规划设计路网结构没考虑景观设计

在某些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有些路网结构不合理,造成景观带被切断,车行道路与人行道路交叉。有些规划道路出现从这个出入口可以直通通看到另一个出入口,或者小区主入口直对着小区内的围墙,缺少景观的对景设计和景深设计。有些地面停车位则跟随道路设计设置在影响居民出行不便及对一层住户生活有影响的位置。这些便造成后期园林景观设计不得不重新调整路网结构和地面停车空间,而且需要重新向有关城市规划建设部门进行变更报批,以至于影响了工期。更有甚者是建筑已经施工,路网无法调整,并且在批复的停车位总量上,因为地下车库已经施工,地面有影响住户的车位在有限的空间却又很难调整,致使景观设计上只能对这些弊端进行遮挡。有些地方不控制地面车位数量,造成开发商一味为节省资金,紧缩地下车库空间,使得地面上车位很多,景观上非常不好设计。

1.3 室外综合管网设计与景观设计冲突

室外综合管网的设计往往也是只依照批准的建筑规划总平面进行,而不考虑景观设计。造成路上很多管井盖,车行在上面非常不舒服。有时甚至楼栋出入口前就有很多管井,一出门迎面是高大的风井,地下则是一个个井盖。突兀的风井,有时因紧临道路或广场等无法进行景观遮挡。

1.4 建筑风格与景观设计风格不协调现象

建筑风格是在建筑单体设计时已经被当地主管部门批准了的,而后期的景观设计应该是结合建筑风格设计的,但在有些地方却存在着欧式风格的建筑搭配中式风格的景观或部分中式景观元素,如亭子、围墙等。虽然都是小的景观元素,但不协调的风格却让人感觉很刺眼。

2 一个片区好几种风格

小区规划虽然是在控规指导下进行的,但一个片区好几个开发单位,各个开发商只考虑自己地块的平面布置和自己喜好的建筑风格,而不顾相邻地块的建筑和景观延续性。虽有主管部门把控,但因为一个片区的开发往往需要很长时间,一是建筑风格的时效性,再是领导的更换等等因素造成一个片区好几个风格,中西冲突、繁简冲突等。总之小区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环境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地域系统。

3 建议和措施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有机整体。建筑设计应结合规划设计理念,在建筑方案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建筑作为住区的重要构成要素,同时也反映出住区的文化和内涵。它的好坏对一个小区的形象有着很大影响。

景观在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景观的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景观设计不应仅仅作为辅助,应先行参与到整个住区的设计中,整体规划,综合考虑。在整个设计环节中都要参与进来,提出景观的思路和设想。

4 结语

规划设计是建设的总纲,建筑是构成住区的主要物质基础,景观是整个住区的精神,三者相辅相成。作为一个设计师,不仅要关注建筑本身的特点与个性,还要使之与整个区域相适应、相协调。

参考文献:

[1]齐康.学科的整合.2012.

[2]蒙小英.阿尔瓦.阿尔托的景观语言[J].新建筑,2008(1):125-129.

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范文2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建筑设计;节能设计

随着能源矛盾的日益突出及不可再生能源的短缺,如何合理充分的利用能源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关注焦点。我们国家在最近的经济发展规划里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发展等倡议以解决这个问题。作为承担者人们生活休息的住宅设计,在规划及建筑设计过程中运用“节约”、“和谐”的技术措施,创造出节约能源能的生态社区和建筑,对我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规划设计中的节能要点

对于建筑节能产生重要影响的有如下几点自然因素:日照,风及空气流通,降雨首先说在规划设计中如何利用这些自然要素。规划设计的重点是平面布局、开发强度及相关的配套设施

1.合理的平面布局

建筑朝向:南北向的住宅排列方式可以保证住宅获得充足的日照,并且山墙可以有效避免被西晒。

建筑间距:住宅之间保证合适的间距是满足日照及通风的重要保证,根据居住区设计规范,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

通风:住宅区内的空气流通主要受建筑围合以后前后左右空间间距的影响。因此在平面布局时要注意避免在风道上设置建筑物影响了空气的流通。

绿化及树木种植:尽量减少建筑群间的硬化地面,推广植草砖地面,提高绿地率,加强由落叶乔木、常绿灌木及地面植被组成的空间立体绿化体系,以便由树冠和地面植被阻档、吸收大部分的太阳直射辐射,减小地面对建筑物的反射辐射,降低区域的夏季环境温度,减轻区域的热岛现象。

2.合适的建筑密度

在住宅区的设计中,建筑密度对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直接的影响。较低的建筑密度意味着住宅区内会有更多的空间设置开敞空间及绿地,同时较低的建筑密度也是合适建筑间距、充足日照、通畅的风道的有力保证。所以,在规划设计中,降低建筑密度是保证良好生活环境、有利于居住节能的有效的措施。

3.市政设施

住宅区的市政设施设计需要重点注意能源的收集和循环使用。例如设计雨水收集系统、水利用循环系统、太阳能利用装置等,均可以起到充分利用能源的作用。

二?建筑设计中的节能做法

对于单体住宅建筑来说,在设计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办法降低建筑能耗。

1.建筑朝向:参考前面在规划布局中的论述。

2.建筑面宽与进深:住宅建筑保持合适的面宽与进深有助于自然采光及充分享受日照,可以降低空调等耗能工具的使用。每户住宅的建筑面宽直接关系到其迎风面的大小。单户住宅建筑面宽越大,其迎风面就会越宽,越有利于通风换气。而建筑进深则关系到建筑的自然采光及气流在室内的流通。一般来说,建筑进深越窄,空气在建筑内部流通的距离就会越短,空气受到的阻碍就会越少;同时,在建筑受光面宽一定的情况下,建筑进深越窄,则建筑内部可受到日照的面积就会越大。当然,建筑的面宽和进深也同时受到用地形状,内部空间设计等因素的制约,在满足使用及法规要求前提下,应尽可能的加大建筑面宽,缩短建筑进深。

3.窗户的设计

窗户的朝向:窗户的朝向影响到风进入室内及风在室内的流动方向。入口与出口间的直接轴线经常是空气在房间内流动的路径,当进风口与风向成正交(90度)时,空气流动会直接朝向出口,对房间内其他部分的作用很小。当窗户与风向成一定角度时,进入室内后,风速会变快,风所影响的区域也会变大,这种情况下,有利于空气的自然流通及室内散热。

窗户的大小:窗户的大小决定对流的空气速度。要使空气进入房间,也必须让空气有出口流通。需要注意,当窗户愈开愈大时,室内风速反而会下降。

窗玻璃色泽的选择:窗玻璃是窗户构成中最重要的因素。玻璃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筑受到日照的影响、气流的流入及流出,这对寒冷地区的保暖十分重要。除去一般的玻璃材料而使窗玻璃对日照、反光、吸热等产生的影响外,在一般的处理上,窗户的色泽会对上述因素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开发出的多层强化玻璃有效的解决了浅色玻璃和深色玻璃的缺陷,在双层玻璃之间的中间膜层可以满足各种颜色的要求,同时中间膜层具有阻挡透射的特性,在准许光透射的情况下,对于噪音干扰的控制及降低热透射与过度眩光等问题,都能发挥良好的功效。

三?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能措施在实际操作中的限制因子

1.技术控制措施中的限制因子关于技术控制措施中的限制因子,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相关技术难度系数,比如在朝向的控制中,常常会由于具体的实际情况的限制而难以达到理论的最佳朝向选择。②舒适度的限制,因为住宅的主要目的还是居住,因此如果在规划设计中过分考虑了节能性,而忽略舒适度,很容易造成得不偿失的后果;③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在居民区的选址和交通结构选择中,就要受制于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要求,不能为了个别居民区而损失整个城市的利益;④建筑费用的控制,几乎所有的工程问题在设计中都要考虑费用-效益问题,住宅建筑设计也不例外,如果某一节能措施使用的费用投入要大于其节省的能量的费用,那么该措施就不应应用在实际设计中。

2.材料选用中的限制因子由于目前市场上的环保建筑材料大都是一些新型的合成材料,价格相对传统材料较高,某些性能也可能不及传统材料,因此在实际选择中要受到具体建筑性能要求和费用控制的限制,在确定使用之前一定要对某一材料做一个综合的分析,以确定是否使用。

以上是在设计过程中,一些基本的降低能耗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手段。能源是我国的战略物质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又是后代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建筑节能是贯彻国家节约能源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事,所以节能建筑的设计者又实际上承担了一份牵涉到国家发展战略和后代人生存条件的社会责任。规划工作者和建筑工作者现在所做的工作是力图和自然建立和谐对话的建设,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范文3

[关键词]建筑规划;园林景观设计;共融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丰富,对于所居住房屋的环境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房屋建筑规划中,有机融合园林景观设计对于提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国建筑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

工业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经济生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使自然环境遭到了了空前的破坏。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然的生活环境,在购买房屋时将建筑园林景观纳入到购房条件之中。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建筑规划园林景观设计的起步尚晚,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改革逐步深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居民越来越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对房屋环境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做到有机融合势在必行。

2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共融的实现途径

2.1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内容

对建筑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在建筑规划工作中,应将生态设计作为设计的主题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房屋建筑的园林景观间接反映了人们的精神层面,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人们的理想追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园林景观成为人们快节奏生活中的一方精神憩园。所以,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建筑生态规划是一项基本内容,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

2.2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效融入建筑规划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重点是:设计人员应按照实际需求将建筑规划理念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同时将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实际设计中,设计人员首要考虑的是节能减排设计,将循环利用资源与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融入到设计当中,以此将建筑及外部环境运行中的资源消耗进行有效控制,尽量将消耗降至最低。随着资源的日趋紧缺,在建筑规划及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们越来越注重于资源的有效合理运用,以生态设计为原则,并以此提升能源利用率,最终使建筑与景观效果融为一体。此外,在建筑规划工作中,设计人员应致力于改善自然系统生态功能及保护环境的设计目标。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将建筑的环保功能置于第一位。比如,在选择园林植物时,应选择具有环保作用的植物,同时做到有效运用这类植物。并根据植物特点,合理营造园林植物群落,由此达到自然和谐的景观效应。

2.3构建科学的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若要实现建筑规划与园林设计共融,必须具备科学的指导理念。首先,应从全局角度出发,可根据该区域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创作,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融入一些创新策略。由此实现建筑与园林景观的和谐统一。其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个性化特征的体现必不可少,在实际设计时,注意学习国外的先进设计经验,从中吸取精华,因地制宜,设计出具备独有特色的现代建筑的园林景观。

2.4严格遵循共融设计的基本原则

随着当代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品质需求的提升,现代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实现共融问题是必然发展趋势。如上文所述,在共融设计中,必须注重建筑的生态规划与设计。根据自然生态发展规律的特点,平等看待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两者的功能及作用,由此实现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化发展。必须注意的是,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园林设计者应将资源循环利用置于首要位置,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法以及园林艺术,将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有机融合起来,以体现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结语

在现代生活节奏逐步加快的社会背景下,宜人的园林景观是人们忙碌生活之余的精神憩园。因此在房屋建筑规划工作中,应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摆在首位,实现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的共融。同时,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共融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发展下的必然要求,相关设计人员应据此目标,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力求创新,以期设计出具备特色的、优秀的园林景观作品。

参考文献:

[1]李娜,习颖锋.关于建筑规划生态环境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9).

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范文4

关键词:建筑设计;规划;节能环保

0.引言

节能建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建筑规划的节能设计当中,其和建筑物所处的地区的自然环境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透过对建筑技术当中的基本要求和能源之间的关系,加上气候环境当中的基本情况,使得建筑设计能够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建筑物在进行节能设计的工作当中最关心的就是建筑物的基本形状、采光程度、绿化面积和地理方位等等,特别是一些自然环境气候相对恶劣的地区,建筑设计的工作就显得更加的重要,比如某地冬冷夏热,那么光照设计、绿化面积就是最重要的,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多从这些方面入手考虑,这样的化才能够将能源消耗降到最低[1]。

1.建筑节能受到建筑规划设计的具体影响

1.1设计方案直接与能源的消耗相关联

在工程设计的工作当中,建筑能源的消耗和建筑建构的方案设计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平面布置当中选择内廊式或是外廊式对能源的消耗都是不一样的,在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一同考虑。在我国的住宅建筑当中,钢筋的使用量每平方米大约是55公斤,但是一些发达国家每平方米的钢筋使用量大约是44公斤--50公斤左右;我国的建筑规划在水泥的使用量每立方米大约是221.5公斤,而一些发达国家的水泥使用量只有141.5公斤。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满足了同样的操作功能,优化经济设计手段,能够直接的降低能源的消耗大约5%--10%,如果设计的方案足够优秀的话,还可能降低10%--20%的能源消耗。

1.2设计方案完成之后的消耗的能源

建筑设计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当中包含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学科,一项完整的建筑节能工作当中包含的内容非常的多,从最开始的设计规划,到后期的方案设计调整,再到施工以及后期的投入使用,甚至最后拆除重建,这一整个的建筑生命周期当中都包括了建筑节能的基本工作。但是之前的建筑设计工作当中,只考虑到最开始建筑阶段的节能设计,而在后期的运营工作当中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在我国建筑物的使用过程当中,同样技术条件之下的能源消耗是发达国家的2到3倍。现如今,我们在进行节能优化设计的工作当中,需要从建筑物的整个建筑生命周期进行考虑,也就是说用最低的生命周期能源消耗获得最大的建筑功能的实现。在进行设计工作的时候,设计师需要需要充分的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将这些自然生态环境要素融入到建筑方案的设计工作当中去。从建设方案开始进行设计,工程师就要根据不断优化的设计方案计算出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分析各种建筑能源消耗因素,最后制定出一个最好的设计方案。

2.建筑环境规划和节能设计

2.1选择合适的建筑地址与方位朝向

在选择居住区的地理位置的时候,需要从本身的地理环境特点和附近的环境作为基本的设计出发点,选择一个距离空气污染噪音污染较小的地方,基本的设计理念就是不破环当地本身的自然建筑环境。善于结合当地的自然建筑环境,发展绿色建筑的理念,将人文的景观建设和自然的环境建设进行良好有序的结合。另外,因为居民区附近的大面积绿化,还可能会对居民区的气候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城市化进程之下带来的环境问题最突出的一个就是热岛效应,在进行建筑地址选择的工作当中,热岛效应同样会产生影响。尤其是处在一些山区地带,在设计的时候山谷风这一因素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

2.2绿化环境的布置

在建筑节能的工作当中,绿化一直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操作步骤,建设合理有效的绿化面积,能够调节居住区的外部气候,让建筑物当中的室内环境和居住区的外部气候之间能够互相的调节,起到一个优化改善的作用,从而将能源的消耗降到最低。在居民区当中种植一些大型的乔木,能够优化朝阳居室的节能要求。

3.建筑规划设计当中建筑节能的一些具体操作办法

3.1整体建筑节能设计

整体建筑节能设计要求设计师从整体的方向出发,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的时候,在利用好自然环境的同时,也要创造出和谐的人工环境,根据具体的使用操作要求,调节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比如说从大范围的气候条件角度出发,根据建筑物自身所处的环境情况,利用好自然环境创造出适宜的室内微气候,尽量的减少对于建筑设备的依赖程度。

建筑节能工作的良好有序开展,离不开规划节能工作的运行开展。规划节能实际指的就是在规划设计的工作当中,要将建筑物和外部环境的关系详细的了解清楚,在设计工作当中,将节能当成是最主要的设计原则,在居住建筑当中,规划节能的工作显得更加的重要[2]。

3.2单体节能设计

3.2.1建筑外墙

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墙体建筑了,住宅当中的热量交换大部分都是通过墙体来实现的,一般情况下,新建建筑的执行标准是50%,在这当中又有大约25%是通过外墙的隔热和保温来完成的。节能的外墙和普通的外墙相比,使用节能外墙能够让室内的温度降低大约4摄氏度到10摄氏度左右,可见节能外墙的巨大作用是我们不能够忽略的。

现如今我们使用的集中外墙材料当中,隔热保温性能比较好的是加气混凝土切块、复合型墙体和多孔粘土砖,而复合型墙体又是这些材料当中隔热保温效果最好的。

3.2.2建筑门窗

建筑物当中的外门窗是热量挥发的主要渠道,在进行热量消耗的工作当中,还能够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它的热传导性和建筑墙体相比较,多出了大约3倍到4倍的样子,这就能够看出其在节能方面的良好潜质。因此,对于建筑物当中的墙体和窗体面积的合理布置,能够良好的实现节能的基本需求。在进行住宅建筑的设计工作当中,需要少使用飘窗与落地窗等窗体形式。在和自然的通风环境相适应的情况之下,还要注意各个不同的开窗形式,不一样的开窗方式有不一样的功能特点。尤其是在冬季风盛行的墙面上,开窗的面积尽量的小一些[3]。

在设置外窗位置的时候,需要加强外窗密封效果。在长时间的实践操作当中发现,具有双层玻璃塑料的钢窗,在各个方面性能都非常的不错,不论是隔热还是密封,都有非常不错的表现。在建筑物当中的外门窗主要的作用就是采光,另外也是室内外通风的主要渠道。

4.结语

在我国未来的建筑发展当中,节能必然是发展的主要趋势,建筑节能这样一项复杂而又全面的建筑工程操作工作,势必要求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考虑更多的问题,在节能的工作当中投入更多的心力,才能够在后期的建筑使用过程当中获得最大的节能效益。

参考文献:

[1]肖宁.建筑规划设计中建筑节能的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2013,02(25)

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范文5

关键词:建筑规划;建筑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contemporary school campus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cept, 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s qingchuan middle school, and put forward the project design concept, and probes into the school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Keywords: construction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学校校园建筑规划的特点及理念

1.1 功能和分区更为合理明确、动静结合

我们在学校建筑设计上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路,同时体现新校区在青川县灾后重建的智慧岛区块里,所担当的传承发扬历史文化的新时代任务,打造饱含墨香神韵的文化新名片。一所成功的中学校园不仅以合理的功能分区,便捷的交通组织,优美的环境设计为基础,结合当地的地域特征,以现代化、生态化、信息化、个性化为未来发展方向,通过丰富的空间,现代的建筑语言,并结合学生行为心理学特点,创造一个极具独特风格的校园文化,本方案正是立足于此进行构思与设计的。

1.2 校园空间的规划

我们是要建立一以人为重点的优质校区环境,整体校园是以中国传统风格为目标,以半围合性广场作为学校精神空间,串联校园各教学楼,并连接行政设施区以及生活设施区:校区内的各项活动,皆沿着此广场为主干展开。而在表意的层次,广场也形成主要的校园意象象征。

1.3 强调校园环境建设

当代的中学校园越来越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校园环境建设是新时期学校校园建设的重点之一。创办生态化、花园式学校已是一些学校的目标。校园环境建设除了校园建筑的更新、改扩建外,主要集中在优化校园的绿化景观及其他校园设施等方面。

2 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青川,占地面积约62074平方米。规划校园建筑以多、低层建筑为主,建筑风格清新自然,旨在打造成为本教育区块的代表建筑形象。

3 设计理念

我们在学校建筑设计上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路,同时体现新校区在青川县灾后重建的智慧岛区块里,所担当的传承发扬历史文化的新时代任务,打造饱含墨香神韵的文化新名片。一所成功的中学校园不仅以合理的功能分区,便捷的交通组织,优美的环境设计为基础,结合当地的地域特征,以现代化、生态化、信息化、个性化为未来发展方向,通过丰富的空间,现代的建筑语言,并结合学生行为心理学特点,创造一个极具独特风格的校园文化,本方案正是立足于此进行构思与设计的。

4 建筑规划

设计采用几何特征的形态顺应地形,通过架空、围合、打通等方式来创建具有连续性和贯通性,而又不失独立性的校园空间。规划用地总面积62074m2,总建筑面积47081m2,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40289m2,图书行政楼6513平方米,教学楼19865 平方米,报告厅2121平方米,食堂5270m2,宿舍13312平方米;容积率为0.758,建筑密度16.5%,绿化率36.5%。在规划空间布置上,注重人经过建筑时在活动中感受到的效果,采用在空间中流动,自由的欣赏建筑的方式。强调多层次的交流空间,为人的活动、停留、交往创造不同尺寸的空间。营造“围而不堵,透而不疏”的空间设计,使校园建筑既有空间形态上的围合感,又形成有丰富层次的室外空间。庭院空间―教学楼间的庭院绿化是学生课间活动使用频率最高的场所,底层架空使庭院间的绿化相互渗透,视线上有通透感。

5 建筑设计

我们以这样的空间来描述青川中学新校区:气势的入口,历史的建筑,安静的书院,互动的多功能走廊平台,组成新青川中学的校园综合体。

5.1我们以这样的手法来设计青川中学新校区(起、转、承、合):

起景观塔

由于从主城区进入智慧岛大桥和地面有5米的高差,我们将青川中学沿智慧岛大桥一侧设置架空层,将用地抬高到和道路平行高度,并在转角处设置映入眼前的是带有当地特色的景观塔,这是整个智慧岛区块的门户标志,也是青川中学的标志。由此人们得到的信息是,我进入了智慧岛。

转气势的入口

以宏伟的校园前广场为转折点,青川中学给人在视觉上第一眼就与众不同。图书馆、行政楼,800人报告厅和教学楼的二层连廊把整个前广场围合起来。这个结合校门广场为一体的学校入口是整个校区序列的核心。也为学校在智慧岛的亮相拉开序幕,形成建筑空间上第一个高潮--气势的入口形成的校前区。

承安静的书院,互动的多功能连廊平台

以教学楼为主体的教学核心区是一组以围合内景庭院为主题的富于韵律感的建筑群。教学楼的西侧是青竹江,一侧布置教师休息室;北侧通过抬高平台,连接至运动场一侧,是师生从教学到运动区的交通平台。

合以图书馆为核的合院空间体系

以图书行政楼为服务中心的内核围绕布置各个功能区。东北侧生活区为宿舍,北侧运动区为运动场,西南侧布置教学楼综合体,东侧是800人会议中心及食堂。宿舍区是围合的立体庭院,二幢宿舍围合成内院,使学生宿舍便于管理。

5.2重点设计对象使用者,管理者,来访者

我们把受众人群分为使用者学生,管理者教师,所有的设计均以这两者的使用要求为根本。

1.1使用者学生

学生流线分为教学模式和运动模式。学校教学楼为主体,学生的上课,自习,查阅资料,与老师交流等行为为教学模式,此流线主要位于教学楼内和教学楼东侧,沿后面道路从宿舍到教学楼,经过图书馆,形成独立的流线。学生吃饭、运动、打球、演出、听报告等行为为运动模式,此流线主要位于校园北侧,与校前广场流线不交叉。内环流线主要位于教学楼的两侧,通过内院结合又各自独立,方便学生使用。

1.2管理者教师

教师对学校有着全面管理的职责,建筑设计如何方便教师的管理也是设计的另一重点。主教学区每个年级的办公和教室一一对应的布置,保证了教师日常教学的便捷。宿舍区的围合设计便于管理,宿舍管理位于底层,可以通过内院方便的监控到每层宿舍楼面的交通回廊和宿舍入口,方便教室值夜和巡查,便于管理。食堂和浴室布置在宿舍楼南面,靠近宿舍管理,便于人员管理和就餐。图书行政楼是一个均质空间柱网的平面设计,核心筒和卫生间靠两侧独立布置,保证了每层平面的多功能布置要求,各种不同进深和面积要求的房间可以在每层不同分割,适合多样需求。图书行政楼坐镇校区中央,对西侧是教学区,方便学生借阅,交通便捷;东侧是800人报告厅,和图书馆、教学楼形成品字形围合;是学校的礼仪空间,方便行政楼行使对社会外界的开放参观,接待会议等服务功能要求,十分方便使用。

1.3来访者

外部流线主要位于校前区,是学校承担社会职能时,对外服务的流线,以大门分左右,图书馆正对校前区布置,800人报告厅位于广场东侧,其人流依靠校前广场进行分流。内外流线互相独立,各不干扰,方便运营和管理。

6.单体设计

1.1教学实验楼

教学实验楼地上5层,设置标准教室50间,选修课教室9间,生化实验室18间,美术教室2间,史地教室1间,通用技术实验室8间,合班教室5间及部分教师办公用房。架空层(一层)设置音乐教室两间,舞蹈教室一间,及体育运动用房1500平方米。另沿行政广场一侧设置教学实验楼入口门厅。

1.2图书行政楼

图书行政楼主要包含图书阅览,计算机教室和行政及教师办公三部分功能。总层数6层,1-3层为阅览室,书库及计算机教室及其辅助用房,4-6层为办公用房。竖向的功能分区将动静分开,满足使用者的切实需要。1.3报告厅

报告厅按800人设计,以自然采光通风为主。层高10米,局部楼座。设置前厅跟侧厅,便于人员疏散。舞台进深11米,可以适用于电影、会议、小型话剧之用。

1.4学生宿舍

有3幢楼组合而成,高度四―六层,宿舍按8人间设计,采用单元细胞式公寓,每个单元有空调位跟晒衣阳台。教师宿舍33间,男女生宿舍合计327间,最大可容纳2616人。宿舍一层设置门厅、管理房跟小卖部。各楼由连廓连接为一个庭院整体,营造舒适愉快的生活环境。同时,建立完善的学生社区服务系统,为实现有效的社会化管理和高效益的优质服务创造了条件。

1.5食堂:

地下一层设置公共浴室,锅炉房等。一、二层为学生餐厅,可同时就餐2000人。三层为教师餐厅及回族餐厅

7.立面设计

单体建筑以浅色面砖和工字钢线脚组合,配以川北多民族融合特色的建筑形式,使整个立面典雅大方,充满人文色彩。砖和玻璃、钢架材料的组合,使建筑整体形象即有川北地方建筑的风韵,又有传统民族特征的现代建筑在建筑细部处理上,讲究建筑细部与简洁的形体穿插,使建筑形态挺拔,立面简洁明快。同时建筑细部设计结合建筑节能构造,在墙身冷桥部位增加竖向及水平板,加厚构造的同时也起到了遮阳的目的。对走廊局部放大,种植垂直绿化,既丰富了外部空间,也起到了降低室温的作用。建筑制冷采暖采用分体式空调,统一安装,室外机摆放采用穿孔铝板结合立面设置。

参考文献:

[1] 张宗尧,李志民.中小学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范文6

xxxxx有限公司

xxxx年xxx月

一、项目概况

1.项目位置

项目地块位于xxxxxx(附图1),周边已建和在建项目有xxxx园、xx园、xxxx电子、xxxx产业园、xxx电子等。(附图2)。

2.地块四至范围

地块实际用地面积约20.0公顷(含xxxx大道18米绿化带),约300亩。地块呈梯形,东西向地块平均宽度约450米,南北向地块长度约520米。xxxx路(次干道)、南临xxx大道(次干道)、北临xxx大道(主干道),西侧为在建电力产业园项目。规划地块内拆迁已经完成,现状为空地,地势较平坦。(附图3)

3.道路交通

地块交通条件良好。东侧王xxx路由南至北连接xx路、xx大道、xxx大道(大广高速连接线),从项目地块到xxx高速、xxx高速、xx高速、xx站、xxx北站、xxx桥火车站均不超过30分钟车程。

4.基础设施

项目地块东、南、北三条城市干道均已建成,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已经完善。

二、项目定位及设计原则

1.项目定位

本项目是xxx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后第一个工业互联网产业园项目,要充分融合xxxx片区主导产业特点,充分融合工业互联网的理念,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结合开发区主导产业的基础与发展趋势,推助xxx工业转型和升级。

2.设计原则

政策性原则。“工业互联网”作为新生事物,设计内容应符合国务院、工信部印发相关文件的要求。

区域统筹原则。统筹考虑周边城市交通条件、区域配套设施,合理安排项目地块对外交通系统的布置和配套服务设施的规模与位置。

景观性原则。本项目融入了全新的理念,建筑外观应独具特色,其城市景观应不同于传统工业园区外观。地块三面毗邻城市干道,应充分将项目的定位与城市景观形象相结合。

经济性原则。在达到项目预期效果的前提下,设计单位还需研究和探索成本控制。按照租售两便的模式,考虑迅速去化策略,从多方面控制开发成本,禁止过度奢华。

时序性原则。园区建设量较大,宜结合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和区域配套设施,科学合理安排项目建设时序。

三、设计依据

l 《x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17年修订)

l 《xxxx总体规划2018-2035》(2019版阶段成果)

l 《xxx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9年试行版)

l 其它相关技术规范

四、项目设计指标及深度要求

1.项目设计指标

地块实际用地面积约20.0公顷(xxx大道18米绿化带),用地性质为二类工业用地,地块容积率≥1.2(规划设计条件控制为≥1.0)、建筑系数≥40%、绿地率≤15%、停车位0.5辆/100㎡办公建筑面积,建筑限高不作控制。项目所需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总用地面积的7%,生产服务、行政办公、生活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占项目总建筑面积比例不超过15%。

2.设计深度

设计深度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平、立、剖及施工图设计(含工程建设成本测算内容)。

3.其他要求

为突出“工业互联网产业”主题,科学指导园区建设,合理打造园区城市形态,设计内容应包含产业园区策划专篇。

五、设计成果要求

1.整体要求

应系统完整、观点鲜明、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符合设计任务的有关要求。

2.主要内容

设计成果应包括产业园区策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三个部分。

产业园策划应包含并不限于:项目理解与思考、产业发展分析与研判、项目发展定位及对项目发展的建议。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包含并不限于:规划总平面、道路竖向、综合管网、绿地规划等内容,以及停车位、建筑系数、绿地率等计算辅助图纸。

建筑设计应包含并不限于:设计说明书,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和施工图设计。包括效果图、场地设计、结构设计、给排水系统设计、强弱电系统设计、暖通设计等。

提及内容为基本要求,建筑及其他专业设计提交成果的内容和深度不低于建设部颁布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要求的深度,设计单位也可根据方案表达自行增加相应章节或图纸。

3.成果提交形式

除相应图纸外,设计单位还应提供相应的电子文件,电子文件以刻录数据光盘的形式提交。如需要汇报方案,设计单位还要提供相关多媒体演示文件并制作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