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汇报材料范例

规划汇报材料

规划汇报材料范文1

一、地理空间思维的内涵与特点

地理空间是物质、能量、信息的数量和行为在地理范畴中广延性存在的表现形式。地理空间思维则是对地理信息的感知、提取、概括和联接等。地理空间思维具有形象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地图是表达地理信息最常见的方式,可凸显地理空间思维形象性的特点。用地理信息进行空间行为决策的重要方式是“表述联接”,即空间信息用属性信息来表述,属性信息用空间信息来联接。二者是耦合的关系,体现出地理空间思维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二、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培养空间思维的方法

培养地理空间思维,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多种信息的解读并建立信息关联,由此进行空间行为决策。在教学中,可参考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构建区域背景。区域的范围较大,能给学习者提供大量信息,因此以区域分析为背景进行地理空间思维培养更高效。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课,以贴合学生生活的苏州市为背景,利用大量的空间信息、数据信息和生活信息,进行归纳、演绎、抽象、综合,可促进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二是设计“大”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常会将知识点逐一分化,再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但这种细化型的提问,在培养学生系统分析能力上效果欠佳。而以更大的问题为导向,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利用素材和数据,对资料进行甄别、分析与整合,从而有效提高空间思维的综合能力。在解决“大”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尝试透彻地分析问题,这就是对思维最好的训练。此外,学生还可能受到启发而提出新的问题,更有利于发展地理空间思维。如本课提出的“大”问题是“探究姑苏区的未来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对姑苏区的发展各抒己见,促进了学生主动去关注并思考身边的地理现象。三是辅以材料。“大”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更多资料中获得数据。这些资料可以是学生课前收集的,也可以是教师在课前协助学生收集的。材料的形式不限,可以是图片、地图、数据等,但每种材料必须有主题,能体现出一至两个地理信息。如本课的辅助地图包括政区图、景点和文化产业园分布图;图表包括地价表、人口数据表、专利分布表、工业资产总额及增长图、零售总额分布表;文字材料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规划、医院和学校搬迁资料、学生对苏州的印象或感想。课例资料以地图、图片、图表、文字等形式呈现,从数据类型上看,既有空间数据也有属性数据。学生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选取、概括、分析、联接和整合,在此过程中培养地理空间思维。四是激活小组讨论。由于要解决的问题较大,而且数据较多,学生仅靠个人的力量很难在一节课内完成分析、整合数据并提出方案的任务,因此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先进行问题细化和资料分化,再进行充分的分析解读,最后实现整合。如本课将“探究姑苏区的未来发展方向”这一“大”问题分化为四个小问题,分别由四个小组进行讨论,并进行数据的联接和构建。为了激发小组讨论的积极性,除了要将问题细化之外,更要合理地进行组织、分工与合作。小组长负责分派资料、整合讨论结果并代表本组发言;其他小组成员也都有自己要承担的任务,如根据分派的资料概括地理信息,其中记录员要负责记录每个组员的发言。总之,小组学习要求“人人有任务,个个要发言”。五是构建思路框架。如何将数据进行关联和分析,是培养地理空间思维的关键。思维过程通常包括一系列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是一种抽象、概括、归类、比较、系统化的过程。本课采用了SWOT分析法构建思维框架,将学生随机分为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风险(Threat)组,并开展小组讨论。各小组要选择合适的资料,在组内概括并提炼出每一组数据中的关键地理信息,再将信息整合到思维框架中,形成最终汇报稿。

三、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培养空间思维的评价方法

规划汇报材料范文2

一,配合做好武警直升机场建设推进指挥部办公室工作

(一)全力做好机场指挥部办公室文字材料工作。武警直升机场建设推进指挥部成立以来,特别是2月25日省委武警机场推进协调会后,武警机场建设推进指挥部办公室起草各级各类汇报材料26件次,我作为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积极协助分管领导撰写汇报材料,一边学,一边写,在较好地完成了相关汇报材料起草工作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材料撰写能力。

(二)积极做好武警直升机场项目协调工作。一是协调完成机场建设前期工作。根据机场指挥部办公室安排,协助分管领导参与争取机场项目省市土地补偿资金的相关工作;参与协调相关单位完成机场用地征收补偿工作、机场开工奠基仪式相关工作、机场配套项目建设资金争取及任务分解工作。二是协调调度机场场外配套项目建设。参与协调机场专用道路、供水、供电、燃气、广电、通讯等机场场外配套项目的对接、谈判、合同签订、资金申请等工作,截止2012年底,机场长期供水、施工用水、施工用电及道路已建设完工,并通过验收,广电、机场专用道路正在紧张施工,其他工程正在进行前期工作。三是协调推进武警机场内部配套建设。根据武警省总队的要求和县政府安排,2012年12月先后协调县供电公司、港华燃气公司与省武警总队机场指挥部对接,商谈机场内部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三)认真做好武警直升机场项目资金管理工作。2012年5月10日,根据县委、县政府决定,武警直升机场项目占地补偿及配套建设资金由机场指挥部管理。在管理中,严格按照政府投资管理规定进行资金审核及拨付制度。2012年5月至12月,共会同审计部门完成机场配套建设资金会签14次,拨付资金1.66亿元,做到了资金审查严格规范,资金拨付快捷迅速,有力的保证了机场配套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扎实开展包村“第一书记”工作

为贯彻落实中共县委关于开展“四级联动,百村突破”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意见,2012年5月开始,我被选派担任锦水街道北土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开展包村工作。在半年多的时间内,我认真学习领会上级精神,结合北土村实际,搞好对接,了解民情,扎扎实实的开展工作。

(一)积极主动做好委村对接。自包村以来,积极推动发改委与北土村的对接交流,主动向领导汇报包村工作,协调委村对接,半年的时间,委领导先后三次到村调研,就制定村级发展规划、发展村集体经济和推进旧村改造展开调研,为推动包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全心全意为村办实事。一是制定发展规划。在深入开展“五必访五必问”活动的基础上,帮助北土村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对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党建平台建设、规范村级事务管理提供了较高的参考意见。二是协调推进旧村改造。协助村两委对接旧村改造指挥部、住建委、燃气、供电、供暖等单位和部门,推进旧村改造安居楼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各项配套建设正在有序进行。三是协助进行村级场所整治。积极参加北土村村级场所整治,粉刷、修缮办公场所6间,并积极向委领导汇报工作,为帮包村争取资金1万余元,为村两委配备电脑两台,对两委干部进行电子办公培训。

(三)按时参加街道及村的各项活动。服从锦水街道的领导,坚持参加街道每周一的调度会,积极参与街道组织的第一书记对接座谈会三次,按照街道安排参加锦水半年总结观摩会,按时参加村委组织的各项活动及会议,全面融入村级工作。

三、服从领导,做好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

规划汇报材料范文3

关键词:创新型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中药分析,实践探索

创新型设计性实验教学是中药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基础性部分[1],该教学在开拓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研团队协作能力等提升科学研究素质方面作用突出,并且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2]。《中药分析》为“十三五”规划教材,内容除了中药制剂内容外,还包括原料药材、中间体、成品的质量控制、药效物质基础、体内药物分析、中药新药研究及药品质量评价等,比《中药制剂分析》第9版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结构组成更加合理[3],它是中药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与核心课程。为了适应中药产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研究中药的创新性,理论联系实际的可操作性,团队协作中的组织性与合作性,我们对中药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中药分析》实验进行改革,在传统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型与设计型相结合的创新型设计性实验从而拓宽学生中药学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4]。为此我们对2014级、2015级、2016级的中药学专业学生增设了《中药分析》创新型设计性实验教学18学时,以创新型设计性目标为PBL[5],团队合作创新为TBL[6],实习阶段调查该专业学生的表现情况而进一步验证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1学情分析

《中药分析》是学生实习阶段从事中药学相关研究方向必备的专业知识,也是让毕业生今后能更好地从事相关药品检验工作必须掌握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一般授课对象是中药学专业大三的学生,学生已掌握了中药学、方剂学、生理学、病理学、中药药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了实验操作技能的规范性和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初步掌握了实验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21世纪的学生,对新事物反应快,思维活跃,信息来源渠道广,认知能力强,积累了相关基础知识,老师只要恰当引导,多举实例讲授,便能较好地完成创新型设计性实验[3]。

2教学规划与试行

2.1实验研究小组与实验研究项目的确定。实行课程教师责任制,教师群优化实验指导[7]。每位老师负责20~30位同学,若超过30人,需配备2名及以上教师负责,且有组长。同时实验带教老师根据中药前处理实验室面积,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类别与数量向同学们汇报;同时告知学生每8~10人自由组成实验项目研究小组,每组确定组长、副组长;然后每组派人抽取实验研究项目。备选试验研究项目有:刺薏复方胶囊中紫丁香苷的含量测定、一测多评法测定大黄中4种不同类型成分的含量、淫羊藿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丁香中丁香酚的含量测定、丹参(老燕讲)中多指标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双黄连口服液的质量检验、清开灵注射液指纹图谱的建立、黄连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等10个研究项目。最后告知学生每个实验项目实验室所提供的实验器材,包括对照品类别与数量、实验试剂、色谱柱类别与规格等。创新点的优越性包括提取方法、纯化方法、测定方法、测定条件、测试成分的有效性、测试内容的整体性等。

2.2文献查阅总结与实验方案撰写。各实验项目研究小组以CNKI、贵州省数字图书馆、PMC-NCBI、Sciencefinder为检索网站,以抽取的实验研究项目中的关键词为检索对象,查阅学习实验研究项目的中药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提取方法、纯化方法、浸出物测定方法、含量测定方法等中英文文献及相关专利。例如:正交试验—联合星点设计法优选猪牙皂提取工艺[8]、GC内标法测定复方愈酚麻黄糖浆中的薄荷脑含量[9]、HPLC法测定香苓开胃方中广藿香酮含量等相关文献[10]、HPLC法测定老燕讲中三种丹参酮的含量[11]等。实验研究小组组长通过微信线上打卡[4]、QQ交流、电话交流组织与监督实验研究小组成员,同时根据文献查阅内容撰写实验方案,其中包括实验成员、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包括中药的功能主治、指标成分或有效成分的结构特征、检测原理、定量原理)、仪器与材料、实验内容与步骤、创新点、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讨论及注意事项,并制作PPT为汇报材料备用。

2.3实验方案设计汇报、创新点陈述、答辩与修改。在汇报前,各小组各自准备1本记录本并详细记录汇报及答辩情况。各实验项目研究小组随机抽取1人上讲台汇报实验设计方案,创新点陈述,限时5分钟汇报完毕。老师及其他各实验小组针对汇报内容提问1~2个问题,汇报小组回答问题,限时5分钟结束,最后答辩小组针对各组同学及老师的建议修改实验设计方案。

2.4实验项目分工合作及疑难问题讨论实施。2.4.1实验项目分工合作。各实验小组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分工合作,确定试剂及对照品制备、样品提取及纯化、仪器操作、方法学测试及验证等试验步骤负责人。2.4.2实验疑难问题解决方案。在实验过程中如遇到仪器故障,首先应尝试组内讨论解决,如不能解决再请教老师。当实验测试结果严重偏离或无法进行测试时,应组织同学与老师集体讨论解决方案。例如:(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样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的测试范围选择;(2)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时流动相及洗脱方式的选择;(3)气相色谱法中建立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如何调整程序升温方式。

2.5撰写实验报告与心得体会。根据实验测试情况撰写实验报告。同时每人撰写1篇心得体会,其中包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2.6实验成绩评分考核。根据《中药分析》实验评分标准并结合药学院实验课程考核办法,拟定为总计100分,其中实验方案设计、答辩情况和修改情况占比20%,实验项目研究操作占比30%,实验报告占比30%,团队合作能力占比10%,实验心得体会占比10%进行统分考核。

3调查回顾研究

经过创新型设计性实验在《中药分析实验》中的执行,2014级学生已毕业,2015级即将毕业,2016级正在实习。其中实习内容包括校内老师代教进行中药含量测定、中药指纹图谱建立、中药特征图谱建立、创制中药制剂、中药化学成分分离、药用植物鉴定、中药炮制分析、中药药理分析、药代动力学分析、体内药物分析等;实习单位有制药企业QC部、新药开发部、医院制剂实验室等。我们通过对同一实习单位的同一实习代教老师采用问卷调查、电话采访、QQ交流、微信交谈近三年中药学专业实习学生的表现,发现2016级中药学专业的学生较上两级的同学能更快地投入到研究领域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并更具有创新性。

4结论

规划汇报材料范文4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程伦理;专业知识融合;思政课程体系

一、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指出:工程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纲要明确提到工程伦理教育,说明“工程伦理”在整个课程思政体系中具有独特的课程优势,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工程伦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一种拓展,二者相互贯通,本质上都是思想育人[1—2]。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伦理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实践和发展的关键环节[3]。但是,由于我国工程伦理研究起步较晚、整体发展较慢,不可避免地存在亟待补足的短板[4]。特别是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做到将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塑造有机地结合起来,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深入研究[5]。此外,要实现课程思政与工程伦理教育的有机统一,还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将思政与专业知识结合,与行业特点结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理清思政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以材料和化学专业为例,两者均与能源和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安全事故等社会问题直接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工程伦理、工程师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等思政教育元素,探索材料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将专业知识与“绿色环保、节能降耗、安全意识、可持续发展”等发展理念相结合[6]。然而近年来,化工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件等不断被曝光,深究其根源,均与材料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者的工程伦理意识淡薄、疏于监管等因素相关[7—8]。如何开展材料、化学专业的工程伦理教育,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二、工程伦理分层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

材料专业、化学专业领域的工程伦理教育既有工程伦理中的普适性,又具有专业带来的特殊性。材料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与先导,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大力培养卓越的材料工程高级工程师,对提升中国制造的能力意义重大,但需要工程伦理意识的精神武装;化学化工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也是一个各类安全事故频发的行业,环境伦理和安全伦理是该行业涉及的最重要的工程伦理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化学工程领域的伦理教育,以规避可能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功利化教育问题[9—10]。为此,按照学校和学院的规划,我们从2018年开始,陆续在材料与化工工程专业硕士以及本科生中开展工程伦理教育,通过三年多的实践,结合材料、化学专业特点,逐步形成了特色明显的本—硕贯通的“三层次”工程伦理教育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即基础层次、专业层次、实践层次。其中基础层次聚焦伦理道德理论,帮助学生树立基本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专业层次立足材料领域科研前沿,挖掘存在的伦理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找到解决办法;实践层次则选取具有专业特点的各类案例进行剖析,培养学生发现伦理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本科生,开展以基础层次为主的工程伦理教育,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伦理意识和责任感培育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职业价值观,储备基本的工程伦理意识,并结合具体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工程伦理规范知识和工程伦理判断、决策能力。专业硕士重点结合专业和行业特点,开展专业层次和实践层次的工程伦理教育,以伦理问题的辨识能力和面对伦理问题的决策能力培养为主。通过理论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培养学生工程伦理实践能力(包括伦理判断能力、伦理选择能力、伦理决策能力等),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伦理环境、道德困厄中进行评价和思考,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三、案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与实现途径

案例教学是目前提升工程伦理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为保证工程伦理教育的效果,案例选择需要与专业及行业特点相契合,呈现方式也要经过精心设计。为此,我们在工程伦理实际授课过程中,聚焦材料、化学专业密切相关的能源、环境、实验室安全等领域进行案例选择,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通过巧妙设计,呈现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逐渐形成了“和谐材料•绿色化工”的特色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一)思政元素(安全与环保意识)与专业知识(材料、化学领域)的融合

当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一直是材料、化学领域关注的焦点。为培养学生的环境伦理意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了三个具体案例,分别为“限塑令”“拒绝洋垃圾”和“废旧电池回收”,三个案例聚焦能源与环境领域,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其中“限塑令”(包括“禁塑令”的出现)既有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的内容,又有塑料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的深刻阐述,让学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广泛开展可降解塑料的创新探索;“拒绝洋垃圾”包含大量的材料、化学相关知识,更是反映出以牺牲环境换来经济利益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已经到了刻不容缓要解决的地步,告诫人们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废旧电池回收”既有电池材料的专业知识,更有废旧电池所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新能源电池的飞速发展,但报废电池的回收体系仍然没有健全,需要材料、化学工程师投入极大的精力,在废旧电池循环利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这三个典型案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领会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意识到环境保护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应该时刻关心环保,并通过所学的专业知识,力所能及地去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安全伦理是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另一个工程伦理意识。材料和化学两个专业所在的学科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实验室安全事故;材料、化工企业同样面临较大的安全生产压力。因此,结合本专业实验科学的特点,我们通过诸多安全警示案例来提升学生的实验室规范意识,加强危化品的使用管理以及三废规范处理,引导学生从进入实验室开始,就自觉遵守各类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有效地防范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案例教学的实现途径

为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在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作用,我们从教学目标,预习环节和课程呈现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将与专业相关的环境伦理、安全伦理通过案例引入到课堂内容中,并在授课之前,通过在线问卷调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工程伦理”的兴趣,在学习任务中增加相关案例资料的文本链接或视频链接;试图在授课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实现工程伦理塑造,促进学生思想认识不断深化,通过“案例介绍—分组讨论—逐一陈述—点评总结”四个环节实现。在案例介绍环节,由教师根据案例本身的资料或视频引入需要抛出的问题;在分组讨论和逐一陈述环节,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利于学生理解角色。例如,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利益攸关的企业负责人、工程师、民众、政府管理部门等不同的社会角色,同时角色可以进行轮换,将自己置于不同的利益角度,更好地体会面对工程两难时的心路历程,在价值冲突中进行最为合理的伦理抉择。在点评总结环节,由教师根据每组的实际汇报情况进行点评,并对案例所要求的工程伦理意识进行总结。对于思政元素的融入,可以针对不同的案例,在引入、讨论、陈述和总结等各个环节进行不同教学方式的设计。如有的思政元素适合在案例的介绍环节通过显性方式切入;有的则适合隐藏在讨论环节让学生自主发掘,或在陈述环节由教师适当引导;有的则在总结环节顺藤摸瓜、画龙点睛。对于两难困境的案例,在引入案例后宜采用分组辩论的形式进行展开并加深认知,对于存在多个利益攸关方的案例,在引入案例后宜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强化身份信息,增强代入感。总之,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权重要与思政元素的特点相适应。经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教师团队在案例的选择、引入和讨论等教学环节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家国情怀、社会使命、职业道德、生态环境教育,逐渐形成了“和谐材料•绿色化工”的特色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以及“安全观”教育的专业特色(如图2所示)。

四、课程的评价方式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和责任感、掌握工程伦理的基本规范、提高工程伦理的决策能力。因此,不采用固定的试卷考核方式,重点强化过程评价、提高分组汇报和工程案例分析等环节的比重,主要由过程化考核(30%)、分组汇报(30%)、期末考核(40%)三种方式组成。过程化考核包括平时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网络平台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等,重点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分组汇报采用教师确定分组方案、选题范围,制定评分标准,由学生分组确定主题,并搜集相关资料,准备汇报展示方案,汇报时除教师团队打分外,学生之间设置互评作业环节,通过设置统一的评分标准让其相互之间对各自的汇报情况进行评分。期末考核不采用试卷形式,而是由学生根据所学专业方向或兴趣范围,确定主题,提交案例分析报告,以此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

规划汇报材料范文5

关键词:高职;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成果导向;就业

近几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普遍应用使机械操作类岗位数量逐年降低,而机电相关专业毕业生人数却呈递增趋势,应届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只有学习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更强,才有机会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否则将面临被智能化工厂淘汰的结局。

一、计算机应用课程实施成果导向

如今,多数企业将熟练操作办公软件视为用人基本要求之一。计算机应用基础在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门通识课程,学校为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提升就业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材内容更新速度已经落后于生产技术的发展,传统课堂讲授的内容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学生进入企业后,还需要自学新工艺、新技能。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学校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活动等,都要让学生取得学习成果[2],即通过课程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二、计算机应用课程现存问题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教学,多以教师演示、讲解操作要点为主,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观看操作演示,常出现上课期间玩手机、睡觉,下课前复制其他同学作业的现象。长此以往,学生将会敷衍了事,习惯于在课堂上消磨时间,毫无所获。为解决此类问题,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但计算机应用等操作演示类的课程效果仍不佳,仍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一)深入研究学生心理。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高职院校学生心态各不相同,部分学生很难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不能接受和吸收外界强加的自主学习任务,甚至产生排斥心理。他们认为教师不想尽心尽力讲课,才让学生自学。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前一教育阶段,由于成绩不佳等多种原因,而少被老师和家长夸赞,无形中将自己归为没有发展的人群,不想去尝试学习较难的技术知识。教师需要鼓励这类学生,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循序渐进地培养其学习热情,其跨过自身心理障碍和厌学情绪后,再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还有一部分学生恰恰相反,他们对自己定位不准确,若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毕业后现实工作情况与内心的工作期望落差过大,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这类学生需要教师在授课中融入思政教育,加强培养劳动精神和爱岗敬业教育,并在专业课讲授过程中介绍专业课程对接的岗位信息,使学生尽早地了解未来工作情况。

(二)课程标准改革。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教学重点,将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拆分为两项进阶课程,分别为《简历制作和企业应聘》和《工程项目汇报》,《简历制作和企业应聘》课程内容对应传统课程的WORD操作,《工程项目汇报》对应传统课程的PPT和Excel操作。《简历制作和企业应聘》的课程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所有机电一体化相关的工作岗位,培养简历制作能力,使学生了解机电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和能力要求;了解机电企业文化及典型工作岗位;明确今后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并有针对性地制作简历。通过简历制作,使学生了解相关工作岗位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是一门为后续学习拓展思路和指明方向的课程,其学习成果为独立设计简历,并掌握面试技巧等。《工程项目汇报》的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技术管理工作岗位,融合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工具使用能力和沟通管理能力,学习成果为合作进行项目制作并使用PPT进行成果汇报。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又要注重专业知识教学,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学了能干什么[3],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根据以往的课程标准,计算机基础课程开设学期为第一学期,根据授课结果反馈得知,学生对教师演示的操作类课程兴趣较低。计算机基础课程经过改革,演变为《简历制作和企业应聘》和《工程项目汇报》两门课程。为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将《简历制作和企业应聘》安排到第四学期,《工程项目汇报》安排到第五学期。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危机感较弱,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教师强行灌输职业理念和规划,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学生进入第四学期,面临找实习工作时,对简历制作的积极性自然升高,将《简历制作和企业应聘》安排在第四学期,顺应了学生的就业需求,选择在学生主观意识想制作简历的时期开设课程,可取得良好的实际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改革。教师需根据学情分析,设计线上与线下的教学,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普遍乐于动手实践而非理论知识的学习,他们不善于与人沟通,根据就业追踪调查显示,部分从事流水线工作的毕业生对现有工作产生消极怠工情绪,认为在车间内做重复性工作没有发展空间。学生内心又急于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不愿意一生都从事枯燥的生产线操作,又不知道除此之外能从事什么工作,职业发展前景迷茫。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团队发现这一问题,在充分研讨后决定改变以往授课内容,重新进行教学设计。

1.线上教学设计。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机电一体化专业团队应该合理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以超星平台为依托,建设课程资源。教师将固有的理论类知识点录制成微课视频,上传至平台,辅以操作要点总结及测试,学生可利用碎片时间自主学习,在操作中对有疑惑的地方亦可反复观看,灵活的学习时间和地点大大提升了学习效果。课上通过超星平台对学生感兴趣的企业讨论统计,生成词云,形象地展示学生对不同企业的喜爱程度。学生就业后,可通过留存在超星平台内的记录,查看学生是否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了目标企业。除线上视频资源外,教师还可采用直播授课的教学方式辅助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相对常规的文字排版,学生对企业的性质、规模、文化、管理办法、实习制度、岗位信息及简历的设计制作更感兴趣,故改变传统授课模式,课前学生自主检索意向单位的企业文化、岗位设置等信息,并将意向企业信息合理排版。《简历设计与企业应聘》以成果为导向,以就业为出发点,教师课前任务清单,学生根据每节课的任务要求,课上通过共享屏幕的方式开展企业分析汇报。其他学生和教师均提问关于该企业的内容,以此促进学生搜集企业信息的积极性。通过直播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企业并收集信息,这种方式会比教师介绍相关企业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直播中结合实际面试情景,讲解简历的重要性及简历制作的方法技巧,向学生展示简历制作过程中常见的排版问题及解决方法。学生应用WORD制作个人求职简历,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高职学生的厌学情绪。学生根据目标企业的用人需求,分析自身的竞聘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简历设计。在简历制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自身与其他同学在专业技能、校园经历、荣誉证书数量上的差距。很多不参与比赛活动的学生在制作简历时表示,“自己除个人信息外,没有其他内容可写”。为了丰富简历内容,很多学生在专业课学习和参加各类技能竞赛的积极性,普遍提升。为促进学生就业,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岗位讲解简历设计,如何制作简历能快速吸引面试官的注意。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重新设计简历。修改简历的第一步,可采用生生互评的方式,学生制作的简历中极易出现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错别字等问题,教师将学生随机分为二人一组,互相修改对方的简历。修正简单错误后,进入修改简历的第二步,教师展示学生的简历,说明简历可取之处和待提高的部分,根据学生所写的基本信息进行简历包装讲解,针对求职意向丰富简历内容,充分利用具体化、数字化的介绍提升简历的说服力,突出学生应聘优势。简历设计涉及就业找工作,很多平时内向的学生也自愿展示收集的企业信息和个人简历,希望通过教师的指导丰富简历内容,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掌握面试技巧,进而步入心仪企业。

2.线下教学设计。为增强课程的实用性,教师可设置模拟面试环节。课前将课桌摆放成面试常用的长条形,课上教师与学生一同扮演面试官。学生面试官通过选拔产生,自我介绍流利、应变能力强的学生有机会当选面试官。在面试过程中,根据学生语言表达情况,不断更换面试官人选,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他们争相扮演面试官,并希望自己能够守擂成功,不被替换下去。其他学生依次按照面试流程模拟面试,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学生的积极性高,形成了良好的师生、生生互动,模拟面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使学生提前熟悉面试流程及相关面试问题,进而掌握面试技巧。该项整改有利于学生吸收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自我推荐能力、学习兴趣及沟通能力,并有助于提升就业率。《工程项目汇报》结合前导课程《电气控制技术及应用实训》与《可编程控制技术》的专业知识,教师提出与机电专业相关的实际生产线工程项目制作任务,课前具体任务清单,学生分组讨论设计项目制作流程,包含设备选型、自主查询所选型号设备的价格,通过比较设备品牌与价格,拟定所需材料清单。制定清单过程中使用EXCEL表格进行预算分析,学生可在做预算中自然地学会EXCEL的基本操作;师生、生生之间模拟设备采购现场,与未来职场情景链接,增强了课堂趣味性,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分组进行电气装配和PLC编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能力,通过编写实际项目PLC程序,不断根据项目要求调试程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坚守笃行的硬科技精神和按照行业标准工作的能力。学生以项目PLC程序制作简易的生产线,并将制作成果、制作过程、项目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PPT的形式汇报,使学生提前感受职场生活。该项整改帮助学生在掌握办公软件操作技巧的基础上,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多门课程知识内容的整合能力及合作沟通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格。

(四)成绩评定方式改革。将学生的平时表现+期末成绩改为平时表现(20%)+过程考核(30%)+成果评分(50%)的模式。设置过程考核,提高学生对每节课的重视程度,成绩评定改革使学生更愿意参与课堂活动。《简历制作和企业应聘》的成果体现为个人简历设计和模拟面试表现,模拟面试的评分包括授课教师和学生“面试官”的平均分;学生互评环节需要教师在超星后台设置为匿名评分。据之前的网课数据分析,学生为不影响同学感情,不论成果质量高低,大多会给出高分,学生之间的恶作剧,也会导致个别极低的分数,学生在心理作用下若采用实名评分,则不能对他人进行客观的评价,需要教师在后台设置为匿名评分,学生才能消除心理顾虑。尽量客观地互相评价,并且设置去掉最高分与最低分,这样的学生互评才有参考价值。《工程项目汇报》的成果为模拟采购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最终项目汇报PPT的展示情况,根据学生课堂互动、汇报内容、语言表达情况进行评分。

四、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通识类课程,在企业中,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是职场人必备的技能之一,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团队以成果为导向,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对课程进行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就业竞争力,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随着技术的更新发展,课程改革也要持续进行,才能为社会输送更优质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雪,秦加阳,张静,等.混合式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2):147-149.

[2]唐红梅.成果导向的大学生合作自主学习多模态课堂评价体系建构研究[J].科研园地,2017(3):95-101.

规划汇报材料范文6

关键词: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实践锻炼

展示,英文“display”,表现展现的状态行为。设计,是将想法进行合理规划,通过各种形式向受众传达的过程。展示设计可以理解为运用视觉传达方式展现空间规划、平面布置,以其直观、系统、生动有趣的形式将信息有目的地展现和传达给受众,使受众在观看过程中受到感染产生共鸣。现代展示艺术内容极其丰富,领域涉及广泛,它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向受众传递大量信息,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设计艺术门类。展示设计课程是以环境艺术设计为主,涉及其他学科的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限选课程。领域包括博览会、商品陈设、旅游、展览活动等。现代展示设计主要是搭建产品信息和受众联系的平台,让新的产品或是信息能够被更多的人知道,达到推广和宣传的目的。现代展示设计已然是产品获得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其基本目的是创造合理的、视觉化的信息系统。因此,展示设计在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如日常生活中的汽车展示、博物馆展示、商品推介展示、地方特色产品展示、旅游展会等,都离不开展示这门艺术。

一、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不能忽视人才培养的与时俱进,要关注学科前沿及学科知识的变化、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加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设计水平,能敏锐把握展示发展趋势,又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能够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一)展示设计课程教学特点。展示设计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立体构成”“色彩设计”“平面设计”等课程有衔接,“立体构成”课程奠定一定空间设计知识,再通过展示空间设计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对于空间设计的知识掌握更加稳固。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学生需要掌握视觉传达、展示陈列、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知识,还要了解视觉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光学、材料学、建筑学等其他学科知识。课程很受学生喜欢,愿意主动去学习和思考,但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面不均,通常会有对理论知识学习不太感兴趣,模型制作时动手能力弱,对于空间的合理规划把握不够,对于模型和实际比例掌握不好等问题。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钻研,在作业练习中主动补充其他学科知识及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主动扩展学生知识面,使得展示设计教学活动真正能起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锻炼能力、提高专业设计水平和培养工匠精神的作用。

(二)展示设计课程教学涉及的内容。远古时期的展示设计可以认为是岩画、陈列偶像、宗教画里的山洞、祭坛、庙宇、神殿等。我国第一所博物院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的1868年,由法国神父韩伯录与上海徐家汇建立的“震旦博物馆”,后改名为“上海徐家汇博物馆”。而1851年5月在伦敦海得公园举办的万国博览会,是世界公认的第一届博览会,共展出精品14000件左右。展示设计是一个复杂的人与物、人与人的交流过程设计,它是一种宣传性极强的动态性设计。展示设计从内容上可分为综合型展示、专业型展示、展会型展示。从展示目的可分为观赏型展示,包括美术作品展、文物展等。教育型展示,包括宣传图片展、历史展等。推广型展示,包括新产品、新成果等。交易型展示,包括展销会、交易会等。从展示手段上又分为实物展、图片展、综合展等类型。在众多的展示设计内容中,教学主要选取展示环境的空间设计、展示照明与色彩设计、展示的道具设计、展示的视觉传达设计、展示的版面设计等为主要内容。展示领域主要涉及产品展示、文化展会展示、主题展示等范围。

二、展示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根据艺术设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展示设计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规划能力,让学生熟悉展示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从人类各种活动中领悟展示设计艺术形成的条件及规律,全面了解展现的艺术。

(一)教学模式现状。当下展示设计教学主要依据课程教学大纲,一般按照“知识讲授、手绘表达、软件辅助设计、模型制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知识讲解、图片资料传导、案例分析讲解等环节中传授课程知识,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引导学生与市场融合、形成互动上思考不多。教师一般会在课堂开始阶段讲解展示设计相关理论知识,临摹大量的手绘效果图,让学生掌握手绘制图基础,或者是用电脑软件来完成效果图设计的任务,学生的重点放在了软件的熟练掌握上,之后以命名主题的方式让学生完成实物模型制作,每个环节都有作业练习标准,教师进行课堂辅导。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与市场衔接不够,学生制作的模型无法与实际相连接,缺少现场勘查、实际调研的环节,教学与社会脱机,学生不能学以致用,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二)学习模式现状。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学生的课堂学习专注度和学习兴趣变得越来越低,以临摹练习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需要更多的个性,需要更多的信息和更多的实践经验。所以,“讲授理论知识———临摹优秀作品———制作模型”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力,学生就仅仅完成学习作业,没有过多的去创造和思考,课堂失去了活力。

三、展示设计教学改革思考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接收和了解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他们对于课堂的需求已经不再是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和模式的改变,去思考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思考怎样将专业知识与社会接轨,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真正能以市场需求和就业导向为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大胆思考、大胆表现,增强学生设计创意意识和与人协作的能力。

(一)理论学习指导实践教学。展示设计课程教学的理论知识部分是不能缺少的内容。针对学生对理论学习不够重视的情况,我们将理论知识贯穿于媒体呈现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来设计教学,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设计整体水平。在内容设计上让学生参与互动、思考,可以运用研讨、问题调研等方式增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带领学生做研讨式的学习,从研讨学习中深刻理解理论学习对于模型制作及设计方案的指导意义,逐步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教学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实例讲述相关理论,观看优秀设计案例、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主要让学生从案例鉴赏中了解展示环境的空间设计知识,展示空间的构成形式及设计程序,掌握展示空间的特征、空间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第一阶段为方案讨论和制定方案阶段,教师提供一些设计案例供学生参考,学生也可通过书籍和网络进行搜索,小组成员间进行方案讨论,教学中教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随时指导,通过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探讨,使学生在理论指导实践上能更加积极主动。初设方案阶段让每个小组进行方案的集中讲解,其他小组同学提出问题或建议,教师进行点评,让学生参与性更强,学生更加具有学习主动性,团队合作精神凸显,沟通交流能力得到锻炼。在完成设计方案和模型之后组织学生参与模拟竞标演讲,加强学生设计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知道,不光要有好的创意和设计,还要有较强的文字和语言能力,让设计能被人理解和采用。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市场设计的氛围,对就业能力的训练有很大帮助,真正让课堂变得实际,让教学真正与市场和社会融合,实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任务驱动教学。任务驱动的学习模式更能让学生接受,在展示设计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分级的学习实践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逐个完成实践学习任务,既能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中采用了分阶段教学:第一阶段为组建设计团队,选定学习任务,然后进行任务的现场勘查,要了解和记录相关勘查数据,做数据分析。第二阶段是方案初设阶段,学生通过讨论和收集资料,形成展示项目设计书,集中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模拟竞标演讲。第三阶段为项目模型制作阶段,学生通过讨论、修改完善方案后进行模型制作。教学讲解结合实践完成,学生观看成功的设计案例,学习别人的设计方法,自己先设计脚本和草图,小组成员进行反复推敲和修改后制作完成任务,教师进行随堂指导,及时对学生实践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

(三)实训项目教学。实训项目教学可以采取社会项目与模拟命题项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目的是解决没有社会项目时对学生也能进行训练。学生通过项目实训,增加社会项目实践经验,学生学习有兴趣,从实地勘察、设计方案讨论、修改方案、完成设计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让学生关注市场,走向社会,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社会项目教学难点在于项目的随机性,在课程教学中不一定有社会项目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设计。在实战项目教学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保质保量地完成社会项目,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实际参与项目,让学生了解整个项目实施的环节。从调研报告撰写、设计草图、讨论修改、设计演说到最终完成实训项目。如,我校食堂的设计方案,就在展示设计课堂中教师带领学生设计完成。学生进行了食堂的实地勘察,测量了空间数据,以“简约青春”为设计主题,利用简单的设计风格规划空间,色彩以灰色调为主进行设计,同学们在这个项目中施展了自身才能,将课堂知识加以实践运用,能力得到了锻炼,真正理解了空间设计的意义,看到自己参与设计的成果,成就感极强,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大幅提升。在我市教学成果展的展位展示设计中,我校展示设计课程教师同样带领同学参与项目设计,从现场测量到展位道具设计,再到教学成果展品的布置,氛围的营造,色彩及照明方案设计中,学生们各展才华、创意独到,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四)制图与模型制作教学。展示设计制图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流线图、效果图等。在制图环节教学中学生容易在比例换算和空间透视上出现错误,这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制图是在有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绘制,是为后阶段的模型制作打下基础,让制图能为后期模型制作定好型、把好关,所以尤其重要。教学中采用先识图后制图的方法训练学生,先让学生以1为基数画线段置于所绘图纸中,逐渐变换比例绘制。在透视掌握上让学生多观察,学理论,找数据,通过电脑软件绘制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流线图和效果图。模型制作是在制图的基础上来完成的,模型是通过三维的空间再现设计理念,分为工作模型和实施模型,它能够非常直观地展现设计方案,从材料、结构、色彩、质感、工艺上展现了设计的全貌,因此,模型制作自然成为展示设计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模型制作教学既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提高学生对于空间、材料、比例的认识和计算能力,更能培育工匠精神。在教学中注重模型制作与设计效果图的吻合,通过对材料性质的比对,制作结构的推敲,学生对于展示设计的空间分布、展示道具的合理运用等有更为直观的认识,模型制作中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微调。通过模型制作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展示设计空间原理和构成空间的基本规律,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从设计方案到制作模型,学生从中发现了方案到模型转换制作中的差距和问题,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能力,也充分认识到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深刻理解了工匠精神,综合设计能力得到锻炼,为直接参与社会项目设计和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课程汇报展示教学。课程汇报展示教学是学校教学效果综合展示的途径之一,课程结束后,依据课程目标,让学生策划完成课程作品汇报展。展示设计课程汇报展较之其他课程有两方面区别,一是本身的教学作业模型变成了展品,二是汇报展示现场设计又是课程教学的实训项目,是展示设计教学的课堂延伸和拓展环节。教学中带领学生勘察展厅,将学生分成各个功能小组,各司其职,根据展品数量和效果科学规划展示空间,合理设计展示风格,制定色彩、照明、视觉等详细设计方案,最后加以实施展示。与课堂项目相比较,此环节的教学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更高,展示现场设计更为全面地锻炼学生的设计综合能力,展品是自己的作品,同学们要充分展示自己作品的最佳效果,势必通力合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展示布置中。通过观摩增进了交流和学习,学生主动性和自信心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凸显。展示不仅面向学生,还面向社会,展示现场会邀请行业人员等观展,让社会了解学生,了解教学,增进与社会和市场接轨,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积极创建教师工作室。随着高校培养人才目标转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就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来说,可以依托教师工作室,建立教师工作室培养人才的制度,鼓励教师团队建立教师工作室,发挥自身专业能力吸引社会项目为课堂教学服务。以教师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融入到社会项目中,解构和重构课程目标,有助于学生参与实践,帮助学生消化课堂教学成果,也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可以让学生根据兴趣自行选择分工合作,一部分学生参与脚本文案工作,一部分学生做平面设计方案、一部分学生做现场勘查调研等。学生在教师工作室中参与了展示设计项目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自生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培育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增进团队协作,形成创业意识。同时,教师能力也逐步提高,教师与市场的结合更为紧密,形成良性循环,有助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工作室项目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特点、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保障社会项目的完成质量,促进展示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

四、结语

规划汇报材料范文7

[关键词]“一带一路”;环境设计;创造性思维;教学创新模式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中“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非常广泛。“一带一路”建设为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强大的动力,教育交流合作成果丰硕,同时“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也要靠人文交流特别是教育合作作为重要依托,建设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的“一带一路”,教育交流合作大有可为。中国正与沿线各国一道共同构建多元化教育合作机制,全力打造“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中国的设计教育发展与国际交流,搭建起中国艺术与设计走出去的传播桥梁。环境设计作为全球共通的文化语言,视觉冲击力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让世界更容易读懂中国文化精髓。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中外环境设计课程设置比较分析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结构设计与景观规划学院(简称MSU)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和国内某设计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在学习氛围、本科教育、单元体系、研究生院、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比较与研究。(1)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对比分析。(2)中外环境设计教学形态比较分析:研究西方理论教学、工作室教学、独立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东方低年级基础理论教学,高年级专业工作室教学的形式的借鉴与创新。(3)中外创造性教学的对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和研究,记录感受在课堂中根据有趣的课题分组讨论,结合丰富的教学形式进行阐述与教学方法的研究。美国的艺术学院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模仿欧洲的教学模式。这些学院在建校之初基本借鉴了欧洲的学院式教学模式和艺术风格,因此,其发展经历了借鉴欧洲古典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德国包豪斯学院的现代艺术教学模式、当代艺术教学模式的过程。虽然美国的艺术学院建立比较晚,但在现代艺术教学方面比欧洲更加完善。1807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建立第一所艺术学院———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1877年,建立罗德岛设计学院等。1904年,纽约实用美术学校开设了第一门环境设计课程,主要教授室内设计陈设和家具设计。这一时期,美国室内设计的代表人物艾尔莎(ElsiedeWolte,1865—1950)出版了第一本有关室内设计的著作,她也被称为美国室内设计的先驱。1931年,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赖特提出了“建筑—家具—室内”一体化的概念。1950年,“景观化的室内空间”理念由德国传入美国,从此室内设计不仅仅是室内空间的装饰美化,还涉及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材料学等多学科交叉的领域。1960年,室内设计成为一项从专业教育、资格考试到营业执照的行业系统。20世纪90年代,美国有关保障残疾人的法律颁布,设计开始为残疾人服务,无障碍设计也成为教学内容,并建立了经营条例和施工规范。2000年以后,美国更注重对安全、轻型材料以及绿色环保可再生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在建筑与环境设计上集中研究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以及针对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关怀设计。中国的环境设计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央美术学院的工艺美术系(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设的室内装饰系,开创了最早的中国室内设计高等教育的先河。20世纪60年代,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培养出第一代环境设计、室内装饰界的专家如张绮曼、杨建宁、柳冠中等。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广大综合类大学开始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随着专业的不断发展,环境设计专业开始细分成景观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等不同的方向,并结合多媒体、数字化教学在跨学科领域有了更加多元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一、中美环境设计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下面就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结构设计与景观规划学院(简称MSU)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和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简称NUA)的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对比分析。第一学年:MSU为设计基础、建筑图像艺术表现、环境行为学、绘画基础、室内设计导论。NUA为设计基础一、设计基础二、设计基础三、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第二学年:MSU为视觉表现Ⅰ&Ⅱ、室内建筑Ⅰ&Ⅱ、设计史Ⅰ&Ⅱ、室内装饰材料与家具、色彩理论、设计概论。NUA为室内设计导论、环境设计表现、环艺模型、建筑设计一、室内空间设计一、家具设计。第三学年:MSU为室内建筑、建筑室内设计、作品展示与表现、设计深化。NUA为人体工程学、建筑设计二、展示空间设计、材料构造与创作、室内空间设计二。第四学年:MSU为室内建筑Ⅳ、环境营造与文化、毕业论文、深度设计。NUA为实验性设计、主题性设计、毕业设计专题。由以上比较可以看出:(1)美国的大学课程设置前后联系较紧密,围绕同一个专业或主题层层深入;中国大学的课程设置相对独立,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独立的主题,前后没有必然的联系。(2)美国的大学更重视思维与逻辑性的训练,课程以锻炼学生独立研究和思考为主旨,中国的大学更注重基础技法和基础理论的学习。(3)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课程设置上,美国的大学层层深入,在课程的深度上处于层层递进的关系;中国的大学在课程的广泛度、种类上比较多,同一学年大多数处于同一难度的并列课程。(5)美国的室内设计专业一般为5年,而中国的学制一般为4年。

二、中美环境设计教学形态比较分析

(一)密歇根州立大学:理论教学、工作室教学、独立研究相结合

美国高校设计课堂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工作室教学和独立研究三部分。理论教学是教师运用多媒体或者其他展示方式进行课堂讲授、学生参与讨论的授课方式。教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法,教师只是课堂上的引导者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学生可在讲课过程中随时提问。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并使其养成交流的习惯,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学习方法、心理素质、设计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工作室教学是把概念层面的设计表现为实际技术层面的教学方式,是从设计构思到设计方案或多媒体展示的整个设计过程。在设计实践课堂中,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并在每个阶段进行汇报,课程结束后学生对学习成果做完整的总结性展示汇报。国内一些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采用课堂灌输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的习惯。这种教学方式既不符合高等教育的教学思想和发展趋势,也不符合艺术设计学科应有的教学特点。独立研究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与方法论的基础上,由导师指导学生围绕课题针对性地阅读文献和撰写论文。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应用在理论研究课程中,有时理论课也会与设计课联合教学,两门课程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同一课题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思想论述—设计构思表现—设计图纸或模型展示汇报。

(二)南京艺术学院:低年级基础理论教学,高年级专业工作室教学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采用的教学模式与美国的类似,也有理论教学与工作室教学,对于独立研究主要放在大学四年级毕业设计课程阶段以及研究生阶段。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设计学学科根据各个专业方向的特色配备老师,一年级学生不分专业进行设计基础课程的训练,例如,平面构成、形态构成、色彩构成;大学二、三年级开始分专业教学,主要分为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两个专业方向教授专业基础课程。每门专业课程的进程分为理论与课题实践两部分,每门课程每节课都有作业评图和课程汇报展,这些专业课程为必修课。大学四年级进入工作室教学模式,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以小组的模式围绕老师指导的课题进行毕业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最终以实物、模型、展板和毕业设计现场展示的方式完成课题。同时在本科四年的时间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陶艺、玻璃工艺、首饰设计、服装设计等跨专业课,完善在跨专业领域的知识积累。

三、中外创造性教学的对比

在美国的课堂教学中,创造性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课程目的,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创造性的主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作者参与MSU室内设计课程过程中,认为以下几点经验值得借鉴。

(一)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课堂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则是全部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精心设计了各种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除了常见的讨论、提问等环节外,这门课在如何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方面,还有一些自己的做法。例如,在对每个课题任务的分析讲解中,教师除了做一些启发性介绍、安全及法律的要求外,几乎没有给出任何方向或规定性说明,给了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及时和教师沟通,教师积极给予建议,但这些建议很少是判断性的。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教师从不会说“你应该如何,你应该怎样”之类的话,总是会说“做得不错,但这样做也许可能会更好”等鼓励和引导方式的话。每一阶段,学生总会得到一些结论,但这些结论从来不是来自教师讲授,而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实践和思考而获得。另外,整个课程的评价过程由教师、助教、学生共同参与。每次的小组优秀作业由每组学生提议选出,全班优秀作品由全体学生共同现场投票产生。

(二)课堂教学中的分组讨论法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室内设计专业有自己的独创性,学生更喜欢用原创性来表达自己的思维和画面效果。经过一年的旁听课程,对教学模式有自己的想法。比如分组讨论法,教师一般把五个学生分成一组,学生展示各自的作品并互相探讨灵感来源和实际操作过程。学生的灵感一般源自生活体验和情感经历,还有一些是学习别的国家的优秀民族性的绘画或纹样等可借鉴的东西。在美国这个被称为“沙拉碗”的融合国度里,来自各个种族、各个肤色的学生通过分组与合作,通过课程汇报在课堂上相互分享来自本国的文化和元素的想法。

(三)教学形式丰富

围绕主体创造性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师设计了丰富的教学形式,其中讲授、课堂讨论、汇报、小测验、场地考察、项目执行、小组合作、小型会议等形式通常都会在每周的课堂中出现。此外,还有不定期的外聘专家讲座、面对面的访谈、设计游戏等形式。比如,Dr.Joe在一节关于文化背景的课程期间,先后有几次课程是邀请MSU成功的毕业生、MSU校内的教授和教职工、东兰辛市的市长分别进行约为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讲座内容有的是分享他们各自的职业生涯,有的是运用独特的训练方式来指导帮助学生,有的是从政策方面给大家一些指导和意见。课余时间,每位学生还要至少拜访其他老师两次,通过访谈了解对象在平时如何进行创造性工作和研究,并记录感受。讨论课期间,为了培养学生的默契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每个小组还组织了“文字重组”的游戏。此外,结合美国的传统节日如复活节有彩绘鸡蛋的创意、情人节有动手制作创意卡片及相互交换展示表达友好的风俗活动。有的国内课程采用生成式设计方法,可以被认为是在参数化设计基础上的发展。通过定义部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使传统的设计单体建筑的方案变为设计建筑方案的可能区间,提高了修改方案的效率,促使设计师的设计逻辑更加清晰。在设计方法中,通过定义不同的指标或者艺术评价标准,计算机可以在海量的方案中寻找设计区间里的最优解答,减少非理性决策在方案筛选中产生的负面影响。通过专业系列课题训练,学生将通过分析成熟建筑师的艺术作品或成熟艺术家的建筑作品,体会和建立连接艺术与建筑的自我意识强烈的桥梁,进而根据艺术作品设计出新的建筑项目。整个教学过程从设计出发,反观艺术,分析联系,挖掘个体的艺术理解,最后回到建筑设计,设计成熟的空间作品。无论是独立艺术院校还是综合性大学中的艺术学院,虽然有各具特色的教育风格和专业倾向,但都有共同的教育宗旨和精神特征。通过对中外室内设计教学形态、课程设置、创造性教学等方面的对比,其中有些教育特点和方法中国艺术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值得借鉴和思考。

参考文献:

[1][美]JenniferBonner,MichelleBenoit,PatrickHer-ron.平台:静物[M].翁佳,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8.

[2]熊清华.他山之石:中美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践比较及启示[J].美术教育研究,2007.

规划汇报材料范文8

关键词:本科生;煤矿安全工程;全英文教学

在经济趋于全球化的当代,全英文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在与国际接轨、适应教育国际化方面做出的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重大举措[1]。目前,全国各高校都在根据本校学科、专业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全英文教学[2-5]。如何规划建立重要学科的全英文教学与授课体系,培养适应时代潮流的国际化人才,以及在建立过程中所应注意的问题,成为高校教育改革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所以要大力发展全英文授课体系,有以下几个原因。1.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国际化人才。我国学生英语能力普遍只体现在读、写,由于环境造成学生在沟通方面听不懂、不敢说。全英文体系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使得学生摒弃只是以参加国家等级考试为目的而学习英语的思想。让学生在双语环境下学习英语,通过听、说来大大提高学生英语沟通能力。另一方面,扩大毕业生的国际视野,开阔眼界,从中学习前沿知识,提高就业竞争力。2.提高学校竞争力。学校通过全英文课程的建设,引进国际化教学方式,与国际教育进行接轨,教学面向国际,既宣扬了本身特色,也从国际当中学到了知识。学生提升了竞争力,从而学校的就业率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就提高了学校的竞争力。3.吸引国际留学生,面向国际进行招收[6]。随着全英文课程体系的全面建设,使得一些国际留学生在选择学校时,不用过多在乎语言方面上的障碍,并且能够更多地了解本学校的专业特色,使得更多的留学生有意向来本校学习。非英语国家的高校都开始或有意向进行全英文教学体系的建设,这对学校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的提高有较大的意义。“矿井粉尘防治”作为矿业安全领域的导论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中国矿业大学的特色专业。因此该门课程的全英文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一、授课形式

传统的授课形式注重将知识条例按照灌输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这种形式往往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压力,以通过考试为目的,使得学生不能发现学习的乐趣。全英文教学的授课过程是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以专业典型的课程为原型,使学生除了有一定的英语能力的提高外,还促使其学习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提升自身能力。传统的授课形式与全英文授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语言氛围、思维方式以及知识获取途径等方面。因此,为了更好地使学生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应在授课过程中做出一些改进,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安全工程专业“矿井粉尘防治”课程的全英文授课过程中,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分别尝试了以下改进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开拓思路。在上课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的形式,多向学生抛出比较发散、回答面广的问题,开动头脑风暴,凡是学生能够理解的问题,均应该鼓励、启发学生回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互动式教学

在实验课上,除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培养其动手能力外,还应采取讲课与练习不同的结合方式,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通过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提问、思考,再提问、再思考,从而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讨论式教学

在课程安排中,应在教学课程过程中穿插两到三次讨论试教学。在讨论式教学的课堂上,老师会在这节课之前一段时间提出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应涉及之前所学的知识,然后给学生时间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生可在课余时间进行分组讨论,也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然后在讨论式课程中,对该问题给出一个理性的回答。另外,也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作为该课程的上课形式。针对之前的学习,提出一个可讨论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通过辩论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认识,通过辩证分析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

(四)案例教学

选取比较经典、发生时间较近的煤矿事故案例,对该案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直接原因、间接原因、预防措施、责任人以及从中应吸取的教训,进行详细的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对课程内容有更深的理解,掌握事故分析方法。并且,通过分析使学生加强安全意识,为以后的就业提供经验,防止有同类型的错误发生,或在发生事故时做出正确的决定。以上是在教学课堂上做出的改进,通过不同的方式达到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思考,加深学习内容理解的效果。

二、教材建设

为了培养面向世界的国际型人才,使学生真正走在时代前沿,了解本专业先进技术,在课堂上了解一定的知识往往是不够的。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引入一个领域,而真正要对这个领域有着深刻认知还需要自己在这方面的大量阅读与学习。因此,除了改进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方式外,为学生提供一本既涵盖当今先进技术,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本门课程,又可以使学生轻松带入的教材尤为重要。全英文教材的编写要兼顾专业与语言两个方面。例如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矿井粉尘防治”,在课程改革之前,本门课程的中文教材为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粉尘防治理论及技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通过调研、收集国内外同类课程教材选用情况,从中选取出几本能够很好地将本门课程的知识网络涵盖,并将其中较为基础的内容截取出来,结合优秀的学术期刊论文重新整合成一本适合国内本科学生阅读,能够在书中既学习到基础知识,也了解到学科前沿技术的教材。此外,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时代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电子形式传播知识的途径成为一个教学的重要手段,这就为一些学生在课堂中没有记清楚或者有些小疑问提供了方便,。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会将上课全过程录成视频,经过剪辑后放到网上,供学生反复观看学习,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使得学生带着新问题在新的一节课中与教师进行交流。值得一提的是,本门课程专门设计了网页,学生可以根据网址登录到矿井粉尘控制这门课的网页中,这个网页涵盖上课视频、讲义、幻灯片以及教案等学习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学生学习。除此之外,如果学生仍旧有一些问题,可以在网页上留言提问,有专门的人员定期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将传统课堂与网上课堂相结合,使学生在课上听讲提问,课下反复观看复习,完美地将课本与电子相结合,大大提高授课效率。

三、测试形式

传统教学中考试一直是作为鉴定学生最后成绩的标准,在全英文教学中也应当是重要的环节,但是怎样的测试形式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该门课程主要借鉴了欧美发达国家教学过程中的分布式考核形式,摒弃之前的一次考试就可断定学生成绩的形式,即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次不同形式进行考核,最终成绩应为几次考核按照一定比例的综合作为评定标准,深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并根据考核情况对之后的课程进行调整,尽量使更多的学生达到理想的状态。在考核上主要由以下两部分组成。1.在授课期间增加几次随堂测验。随堂测验通常在授课结束后剩余的一小段时间进行,所出题目比较简单,往往是这节课或上节课的一些重点,学生只要认真听就可以记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此过程不允许相互讨论,独立式完成。2.安排课程论文大作业。教师在授课初期即将作业布置下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学生可在今后的授课中认真听讲,从中去找资料,或者在之后的课余时间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安排时间进行汇报,学生要将准备的内容转换成幻灯片上台汇报,在汇报结束后老师会针对汇报的内容进行提问。其中,老师布置的问题可以是多道,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中选取一道题进行发挥。汇报形式可以为单人汇报或小组汇报,若为小组汇报,其在课余时间需要找出时间进行小组讨论,最终选取一名代表上台汇报,而老师提出的问题需要整个小组进行回答。老师根据幻灯片制作、汇报内容、表现状态等内容进行打分。经过以上两个环节的测试,按照一定的比例将两次测试的得分进行整合,得出该学生在本门课程学习之后的最终成绩。通过上面对测试环节的改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摆脱“高分低能”这种不良现象,增强教学效果。

四、结语

全英文教学是目前高校普遍面临的重要改革课题,教学体系的合理建设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学校竞争力,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型人才。矿业安全工程专业“矿井粉尘防治”课程作为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全英文体系建设这一方面进行了探索,对授课形式、教材建设、测试形式进行了改革,以期能够培养出适合本专业的面向国际的人才,并在全英文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不断吸取经验,更正一些错误,完善考核措施,优化教学理念与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马吉平.专业课全英文教学探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

[2]邵红红,黄根良,王兰.金属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2).

[3]帅传敏.对高等院校全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2).

[4]秦志杰,宋友林,贾瑜.高校物理类专业课英文教学探索———以群论为例[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5]毛军,梁小燕,MarcHen.流体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