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保险管理制度范例6篇

学生保险管理制度

学生保险管理制度范文1

学生伤害事故给学生及家庭、学校及教师、政府及主管部门带来严重的影响。首先,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及家庭幸福。严重的伤害事故,学生不仅失去了基本的活动能力,而且在升学、就业等方面将遭受重大挫折。若伤害事故导致学生死亡,对于学生家庭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进而影响家庭的幸福。其次,学校及教师赔付压力巨大。我国公立中小学是具有公益性质的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的教学机构,其经费主要来自国家的财政拨款,这些拨款主要用于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支出,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学校往往承担巨大的赔偿压力。同时,具体到个人责任,作为教师,轻则赔礼道歉、赔偿损失,重则被降职、解聘,甚至承担法律责任。再次,政府及主管部门责任重大。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学生伤害事故,动辄上万元到几十万的赔偿数额,对于中小学来说是一笔相当大的支出,学校往往会求助于政府及主管部门。面对家长及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政府及主管部门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须制定赔偿方案,满足受害人的利益诉求。若对事件处理不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政府及主管部门相关责任人还可能面临被降职、撤职等处理。

2校方责任保险制度发展的现实之路

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保险引入学校风险管理是应用市场和经济手段进行教育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校方责任保险是指投保人以学校依法应当对学生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为标的而与保险人签订合同的责任保险制度。引人保险机制,提高学校的风险管理水平,可以有效解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后顾之忧。2001年7月,上海市颁布了《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其中规定在中小学实行校方责任保险制度,成为我国第一个关于学校责任保险的地方法规,影响深远。2002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一次以部委规章的形式提出,有条件的学校应实行校方责任保险制度。之后,北京、浙江、广东等多个地方颁布了相应的规章制度。2008年,教育部、财政部、保监会下发《关于推行校方责任保险,完善校园意外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的通知》,该通知从投保范围、责任范围、赔偿范围、经费保障和责任限额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至此,我国校方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但是,校方责任保险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中小学校以及学生的风险意识不强、法律法规不完善、保险公司产品单一、承保范围较窄、保险服务不周等问题。因此,要形成对学生伤害的充分保障,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保险制度,全方位构建学生安全的“防护网”。

3完善我国中小学责任保险体系的对策建议

3.1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风险意识

中小学生的身体、性格尚未成熟,自制力、控制力较弱,风险意识相对淡薄,是最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群体。同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多数人存在侥幸心理,忌讳谈保险,更不用说买保险了。因此,在推动教育保险的过程中,应当把安全管理与风险教育结合在一起,让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切身体会风险管理的价值,增强师生风险意识,降低事故发生率。

3.2完善相关保险制度及配套体系建设

完善的制度是学生伤害事故得以有效赔偿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应加强制度建设,并完善相关配套体系。首先,明确校方责任保险的保费支付渠道。根据国家政策和相关规定,当前校方责任保险的保费缴纳主体不一致,各省市各自为政,有的是学校缴纳,有的是政府统一缴纳,有的则混合缴纳等。因此,应尽快出台相关细则及办法,建议由政府统一缴纳,彻底解决学校办学资金压力。其次,拓宽保险人承保范围。现行的国内几大保险公司对保险责任的规定均过窄,如平安保险公司在保险条款的规定中,第二条仅对九种情形承担责任,显然保险范围过窄,不利于学生权利的维护。第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保险公司的赢利性质,导致其可能会通过提高保额、增加保费、增加免赔事项等,这无疑损害了受害人的利益。因此,应当建立保险责任事故追究制度,对学生伤害怠于赔付或故意不予赔付者,应当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3.3创新产品结构,制定符合学校需求的保险产品

中小学办学风险涉及财产、人身等多个领域,保险行业应通过不断创新产品结构,制定符合学校需求的保险产品,形成全方位风险保障的产品体系。当前的保险产品难以推广,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保险产品单一,不能满足或者不符合学校及学生的需求。因此,保险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学生安全事故易发的规律,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中小学生的保险产品,满足多方主体的保险需求。

3.4提升保险服务水平,完善保险监督机制

学生保险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教学改革;教学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保险意识、能够运用现代保险技术、掌握现代风险管理理念的财务管理人才。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教学应当紧密结合财务管理人才对保险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进行科学设计,但目前保险学的教学单纯考虑自身的内容体系比较重,而与有针对性的教学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加强保险学教学改革研究非常必要。

一、科学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匹配的保险学知识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应当在遵循保险学自身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科学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知识体系,充分满足财务管理人才对保险知识的需求。

(一)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内容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科学。保险是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是企业或个人把自身的风险以交纳保险费为代价。将风险转嫁给保险人承担,当发生保险风险损失时,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进行经济补偿。保险虽然仅仅作为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手段之一,却表现出极大的社会保障功能,得到广泛应用。

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内容。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下非投机风险的发生发展规律、类型、本质特征、成本的形成和度量、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关系等都应当作为教学的重点,使学生深入理僻风险管理的内涵,充分认识通过保险转移企业风险的重要意义。

(二)保险基础理论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

科学的理论是人们认识和指导实践的重要基础。在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中,加强保险基础理论的内容设计,对学生科学指导企业风险防范,提高风险管理中保险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理论分析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

保险理论随着保险实践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形成并得到快速发展,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保险经济学原理、保险功能理论、风险防范理论,掌握保险合同的法律规范要求,掌握保险运行的基本原则、应用范围及法律后果。达到能够运用保险理论与技术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行为。解决企业在保险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业务及法律问题,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险基础理论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三)商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主干内容

商业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平台,对保持经济繁荣与健康发展、企业灾后重建、维持企业持续经营、保障员工福利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财产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等已经成为束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通过制定保险计划,购买各类企业财产保险产品,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可以通过制定企业年金计划,为员工的生命、健康、意外伤害提供更高层次的人身保障,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优质人力资源的稳定。因此,商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重点和主干。

通过商业保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类商业保险的产品特点,能够根据企业生产与财务状况,在企业风险评估基础上科学制定保险计划。选择优质的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提高企业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

(四)社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企业运行中,存在着员工退休养老、医疗费开支、劳动力流动而产生的失业等风险,这些风险只能通过社会保险来解决。社会保险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可以改变劳动力对企业的依附关系,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地位平等。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同属于社会保障范畴,具有相同的业务和数理技术基础,都是社会安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保险对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明确企业员工所享有的社会保险的权利和应尽的法律义务,企业应该如何遵守社会保险的法律规范,保证员工社会福利待遇的实现。社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

(五)保险企业经营与监管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

保险经营具有负债性,保险产品是无形产品。财务管理人员在实施企业风险保险转移、制定

[1] [2] [3] 

员工福利计划时,必须了解保险企业的经营状况,了解保险企业台前幕后的各项业务及程序,了解国家如何对保险企业进行监督与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通过保险途径管理风险的效果。提高运用保险手段管理风险的水平。所以,保险企业经营与监管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积极强化能力培养,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的教学效果

掌握和运用保险知识。分析与解决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风险管理问题,提高财务管理的综合能力,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始终如一的教学目标,因此,能力培养在保险学教学中非常重要。

(一)通过保险案例教学强化能力培养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教学应该以案例教学为先导,综合运用保险、法律及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正确处理企业风险管理中出现的各种保险问题。例如。美国“.”恐怖风险与保险分析、达姆达轮火灾案、大连国际合作集团公司索赔案等。这些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涉及的法律问题比较复杂,通过解析让学生明晰法律规范,提高对保险知识的理解,加强专业知识的深化。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企业风险管理中错综复杂的保险法律案件能够找到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案例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案例教学要强调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案。找到理论依据。

(二)通过社会调查强化能力培养

社会调查是将社会关注的某一具体问题,通过让学生直接进入社会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完成任务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使能力得到提高。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主要是为了处理企业静态财务风险,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提高保险意识而设置。在确定社会调查项目时,要紧密结合企业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兴趣及程度进行选择。例如。在风险管理、财产保险、团体人身保险、社会保险等教学中,可以确立一些社会调查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如某企业保险情况调查、某企业保险方案策划、某企业员工福利策划等。在调查中深入企业,对有效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写出调查报告。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查报告的质量给出考核评价。

(三)通过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具体操作,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教学,达到学以致用的同化,巩固所掌握的知识,提高能力的转化率。

在企业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工程保险等实务教学中,实践教学将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首先。设定一个目标企业,学生可以到企业了解生产及财务状况、风险管理情况,排查企业风险隐患,制定企业风险防范与保险计划,企业办理投保事项。其次,模拟企业发生保险事故,学生代表企业向保险公司申请索赔,参加损失鉴定,理算保险赔款。再次,选择企业保险实务诉讼案例,建立模拟保险法庭,模拟代表企业参加法律诉讼。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资源,采用模拟实训和现场实习相结合、辅以比赛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保险学知识运用到企业风险管理之中,达到强化能力培养的目的。

(四)改革考核评价方法强化能力培养

为了保证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设计与保险学教学目标相匹配的、信度和效度较高的、易于操作的考核评价方法。

财务管理专业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要求较高,保险学课程的教学考核评价要紧紧抓住能力培养这个关键要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在一定笔试基础考核外,增加企业保险案例分析、企业保险调查报告、企业投保索赔业务技能模拟操作等能力考核项目,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变一次性、终结性考试为全过程考核,减少学习的功利性,有效完成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高度重视教学研究,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的教学水平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应该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充分考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需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注重综合性教学研究

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比较宽泛,学生的知识面广、发散性思维强。在保险学教学研究中,应当积极探索如何发挥学生的知识储备优势,注重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法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的融合。

学生保险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内部控制 发展现状 科学方法

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日趋上升,保险业已成为人们为保证自己幸福生活的必备行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保险公司内部控制能对保险公司的运营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内部控制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问,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来学习和研究它。虽然保险行业前途宽广,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进一步改良与发展,以便使得未来的保险行业为我们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一、保险公司内部控制要求

(一)对销售部门的要求

对于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来说销售部门是必不可少的,它的责任十分重大。销售部门主要是接触客户,面向市场,办理业务的一个部门。销售部门同时也起到一个公司内外部门调和的一个作用。所以员工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公司一线的部门,就好比一个部队里的冲锋兵一样。所以销售部门的管理显得极其的重要。

1、销售员工的培养与管理

保险公司一定要重视销售员工的培养,因为销售员工的工作有很大的难度,所以一定要定期给员工授课,培养员工的素质,态度,教授销售方法。实行奖罚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条例,规范员工的行为规范,严禁违反法律和规定的事情,比如洗黑钱、挪用国内公款等。

2、公司运营的管理

保险公司对销售部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加控制和管理,包括财务管理、业务票据管理以及客户售后服务管理等。由于这些环节每个都是环环相扣,所以健全每个部门的制度是十分重要的。

3、销售部门的钱财运用

合理运用公司的资金,建立准确的资金运行制度。保险公司的投资和被保险人的财务一定要定期检查,确保公司的财务安全。

(二)销售公司的内部监管

销售公司的内部监管,顾名思义就是公司的监察部门和管理部门。公司的最高领导决议是董事会,董事长负责领导和带领下属工作。内部监管应是公司各个部门协调工作,稳步运营,合理分工,相互联系的一个体系。监察部门要确保公司无违法行为,保证公司的透明度,保证无,假公济私等状况的发生。

1、公司高层管理的职责公司从董事长、总经理开始成树形向下延伸

高层管理主要是决定公司的发展前景和方向,决议和商讨公司拟定的方案,投资计划等。由董事长带领的董事会团体一定要确保管理公司制度健全,法律法规完整以及对下属各个部门的应急案件的处理。董事会成员和经营管理者要有足够的科学知识和领导才能,这样才能确保公司的健康发展。董事会的职能中还有监管职责,一个公司的透明度对公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保证领导人能正确带领公司发展的基础。

2、内部控制的监察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日益巨大,因此保险公司的监管部门要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和控制,避免由于个人违法行为导致公司内部的混乱。尤其是对重大事件的应急预案必须详细部署,如一旦发生此类事件必须及时做出紧急补救措施,避免影响公司的利益与声誉。同时,要对公司管理的机密文件与财务数据做好保密与防护,避免公司与个人信息泄露于外,从而影响到公司的利益。其次,公司还应聘请法律顾问,以便保证公司的财产安全和防止违反法律法规的事件发生。此外,公司还要建立投诉举报部门,尊重员工的个人权利,也有利于确保公司的透明度。

(三)内部控制总结与评价

内部控制的总结与评价不仅有利于找出保险公司内部的矛盾,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拟定计划方案。内部控制总结是通过一系列的真实报告与数据,经过专业人员的研究与讨论,获知公司取得的成绩以及在某些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等等。在进行总结和评价之前,要确保数据的真实和完整,需要各个部门统一合作,相互信任才可完成。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是在总结之后才可操作,并给出相应的评价。评价可以用等级划分成为优、良、可、劣,或者是合格、一般、不合格、严重缺陷等。评价内容要包括公司所存在的风险、公司内部规划和方案的漏洞、以及需要改进的部门和未来规划等等。因此,只有做好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总结才能更好的了解公司,找到更加完善治理公司的策略,降低公司的风险。

二、保险公司的发展前景

随着保险行业多元化和行业市场保障范围不断加大的发展,保险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越来越扮演重要的角色。2014年,中国国务院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了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五项措施并指出,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和群众对冲经营和生活中的风险、增强安全感,激发社会创造创业动力,还有利于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可以一举多得。由此看出,保险业正面临飞速发展的大好时机。

(一)现阶段保险行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保险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但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弊端。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影响保险业的发展。比如保险条款过于繁琐,从而导致客户阅读时不能了解真实情况,满足不了投保人的需求,或者由于销售误导导致被保险人在接受理赔服务时与保险公司造成矛盾,形成尴尬的局面;以及国内保险业所能提供的服务不够全面和细致,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些问题的产生会使人们对保险的信任度下降,从而影响影响保险功能的发挥、保险事业的发展。

(二)理赔服务质量低及理赔难问题

保险公司理赔服务质量低是行业整体问题,再加上一些小型保险公司钻制度条款的空子有意拖赔惜赔,造成了社会上保险客户对保险公司的理赔服务质量不满意,指责、纠纷不断增多,保险监管部门乃至执法部门也再强令要求保险公司改善理赔服务,保护保险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可以说,造成这样的局面,有保险公司内部管理的问题,也有外部法规制度(如道交法的赔付额度的增长)对保险公司经营的压力,也有第三方如修理厂对保险公司利润的蚕食。在此情况之下,理赔服务成了亟待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否则会严重阻碍保险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保险公司的一线服务

保险公司的基层服务形象十分重要,大大影响到公司的发展。现保险公司的基层建设并不是十分的全面,应设立更多人性化的小部门,同时应加强一线展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与客户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标准化程度。同时,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也不能忽视,达到外在服务态度和内在责任心的统一,维护好保险行业整体形象。

(四)保险公司服务网点和服务能力不均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密度较大,保险行业总体分布不均,同时保险公司缺乏优秀的工作人员,所以加大保险公司建设毋庸置疑。虽然现在我国保险公司网点的分布已经覆盖至村镇,但在人力资源建设方面,服务“三农”保障民生所需的优秀人才还很缺乏,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表现比较突出。

(五)保险产品创新不足

我国保险公司的业务项目少且不灵活,与国外保险项目相比较,条款相对单一,组合能力也差,产品创新不足,创新的动力也不足。当前,我国的保险业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各类精算数据也有了相当量的积累,完全可以支撑研发更多真正贴近群众生活、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打破保险产品同质化这个瓶颈。这也是实现保险经营转型的关键。

三、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科学方法

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但由于保险公司所经营的业务特殊性,因此对其主要的经营活动需要实施特殊的控制活动,具体来说,包括承保控制、销售控制、理赔控制、投资控制、资产接触控制、偿付能力控制、会计控制、客服控制、再保险和其他风险管理工具控制、信息系统控制等。

承保控制:控制活动应该保证承保的基础是保险公司的最终定位、可以容忍的风险政策,同样也是基于风险预测的技术分析做出的,以确保正确、适合的产品定价。核保是承保的重要环节,是完成公证费率的有效手段,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保险人的偿付能力水平。

销售控制:保险公司应该为各个销售渠道制定清晰合理的销售政策,明确与销售渠道有关的工作人员的责任。包含销售人员的资格管理、销售档案管理、销售人员培训管理、销售行为管理、应收保费管理等内容。

理赔控制:对出险登记、查勘记录、损失核定、赔款计算等环节进行严格流程化管理,借助科学技术手段和仪器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利用数据,建立分级授权审批制度和双人审核制度。

投资控制:是在保险公司授权范围内,对承包人的工程进行考察和做评估,并对投资项目进行监管。

资产接触控制:是避免人员接触公司有关的物品和财产,避免公司财产的损失。因此定时检查财产是必要的资产控制手段。

偿付能力控制:它是保证保险公司面临风险的最低保障,保障公司的投资渠道广泛,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会计控制:是指施控主体利用会计信息对资金运动进行的控制。

客服控制:通过提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要,完成交易,并对交易现场的客户服务活动及相关事宜实施管理的专业人员。

再保险和其他风险管理工具控制:为了控制再保险各项分出业务的风险,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稳定保险企业的业务经营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信息系统控制: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保险公司完成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造之后,逐渐完善内部的控制是其下一步改革转型最重要的内容。逐渐完善公司内部的控制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与治理结构的关系、与公司未来发展的关系、与保险监督管理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三个关系就要抓住三个关键的问题:正确解决分割权力与集中权力、恰当的确定内部控制的目标、科学运用内部控制方法。必须选择两个方面作为突破口:就是从大局着眼、建设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从培育的制度入手、建立出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四、结束语

总之,建立科学、系统、模范的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运行机制,一方面有利于预防和解决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深化体制改革,从而促进我国保险机构经营观念、经营体制的转变。我国应该进一步规范保险市场的经营运作,将现代风险控制管理论我们正在发展的保险事业中,以便提高我国保险业的整体经管理水平、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学生保险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教学改革;教学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保险意识、能够运用现代保险技术、掌握现代风险管理理念的财务管理人才。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教学应当紧密结合财务管理人才对保险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进行科学设计,但目前保险学的教学单纯考虑自身的内容体系比较重,而与有针对性的教学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加强保险学教学改革研究非常必要。

一、科学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匹配的保险学知识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应当在遵循保险学自身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科学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知识体系,充分满足财务管理人才对保险知识的需求。

(一)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内容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科学。保险是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是企业或个人把自身的风险以交纳保险费为代价。将风险转嫁给保险人承担,当发生保险风险损失时,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进行经济补偿。保险虽然仅仅作为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手段之一,却表现出极大的社会保障功能,得到广泛应用。

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内容。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下非投机风险的发生发展规律、类型、本质特征、成本的形成和度量、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关系等都应当作为教学的重点,使学生深入理僻风险管理的内涵,充分认识通过保险转移企业风险的重要意义。

(二)保险基础理论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

科学的理论是人们认识和指导实践的重要基础。在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中,加强保险基础理论的内容设计,对学生科学指导企业风险防范,提高风险管理中保险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理论分析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

保险理论随着保险实践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形成并得到快速发展,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保险经济学原理、保险功能理论、风险防范理论,掌握保险合同的法律规范要求,掌握保险运行的基本原则、应用范围及法律后果。达到能够运用保险理论与技术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行为。解决企业在保险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业务及法律问题,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险基础理论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三)商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主干内容

商业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平台,对保持经济繁荣与健康发展、企业灾后重建、维持企业持续经营、保障员工福利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财产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等已经成为束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通过制定保险计划,购买各类企业财产保险产品,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可以通过制定企业年金计划,为员工的生命、健康、意外伤害提供更高层次的人身保障,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优质人力资源的稳定。因此,商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重点和主干。

通过商业保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类商业保险的产品特点,能够根据企业生产与财务状况,在企业风险评估基础上科学制定保险计划。选择优质的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提高企业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

(四)社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企业运行中,存在着员工退休养老、医疗费开支、劳动力流动而产生的失业等风险,这些风险只能通过社会保险来解决。社会保险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可以改变劳动力对企业的依附关系,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地位平等。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同属于社会保障范畴,具有相同的业务和数理技术基础,都是社会安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保险对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明确企业员工所享有的社会保险的权利和应尽的法律义务,企业应该如何遵守社会保险的法律规范,保证员工社会福利待遇的实现。社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

(五)保险企业经营与监管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

保险经营具有负债性,保险产品是无形产品。财务管理人员在实施企业风险保险转移、制定员工福利计划时,必须了解保险企业的经营状况,了解保险企业台前幕后的各项业务及程序,了解国家如何对保险企业进行监督与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通过保险途径管理风险的效果。提高运用保险手段管理风险的水平。所以,保险企业经营与监管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积极强化能力培养,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的教学效果

掌握和运用保险知识。分析与解决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风险管理问题,提高财务管理的综合能力,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始终如一的教学目标,因此,能力培养在保险学教学中非常重要。

(一)通过保险案例教学强化能力培养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教学应该以案例教学为先导,综合运用保险、法律及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正确处理企业风险管理中出现的各种保险问题。例如。美国“9.11”恐怖风险与保险分析、达姆达轮火灾案、大连国际合作集团公司索赔案等。这些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涉及的法律问题比较复杂,通过解析让学生明晰法律规范,提高对保险知识的理解,加强专业知识的深化。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企业风险管理中错综复杂的保险法律案件能够找到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案例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案例教学要强调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案。找到理论依据。

(二)通过社会调查强化能力培养

社会调查是将社会关注的某一具体问题,通过让学生直接进入社会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完成任务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使能力得到提高。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主要是为了处理企业静态财务风险,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提高保险意识而设置。在确定社会调查项目时,要紧密结合企业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兴趣及程度进行选择。例如。在风险管理、财产保险、团体人身保险、社会保险等教学中,可以确立一些社会调查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如某企业保险情况调查、某企业保险方案策划、某企业员工福利策划等。在调查中深入企业,对有效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写出调查报告。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查报告的质量给出考核评价。

(三)通过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具体操作,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教学,达到学以致用的同化,巩固所掌握的知识,提高能力的转化率。

在企业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工程保险等实务教学中,实践教学将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首先。设定一个目标企业,学生可以到企业了解生产及财务状况、风险管理情况,排查企业风险隐患,制定企业风险防范与保险计划,企业办理投保事项。其次,模拟企业发生保险事故,学生代表企业向保险公司申请索赔,参加损失鉴定,理算保险赔款。再次,选择企业保险实务诉讼案例,建立模拟保险法庭,模拟代表企业参加法律诉讼。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资源,采用模拟实训和现场实习相结合、辅以比赛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保险学知识运用到企业风险管理之中,达到强化能力培养的目的。

(四)改革考核评价方法强化能力培养

为了保证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设计与保险学教学目标相匹配的、信度和效度较高的、易于操作的考核评价方法。

财务管理专业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要求较高,保险学课程的教学考核评价要紧紧抓住能力培养这个关键要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在一定笔试基础考核外,增加企业保险案例分析、企业保险调查报告、企业投保索赔业务技能模拟操作等能力考核项目,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变一次性、终结性考试为全过程考核,减少学习的功利性,有效完成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高度重视教学研究,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的教学水平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应该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充分考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需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注重综合性教学研究

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比较宽泛,学生的知识面广、发散性思维强。在保险学教学研究中,应当积极探索如何发挥学生的知识储备优势,注重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法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的融合。

例如,在解释保险概念时,可以从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的不同角度进行阐述,从保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表现特征。揭示保险经济现象内在的规律性与矛盾的特殊性及与其他经济现象的普遍联系。在介绍损失补偿原则时,可以锁定某个目标企业,从风险管理、财务管理、法律规范等角度去分析损失补偿原则的内涵与财务效果,也可以进行计量和博弈分析等。通过多视角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力。

(二)注重发展性与前瞻性教学研究

我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保险理论和实务不断发展与更新。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发展性和前瞻性教学研究是时代的要求。

例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责任保险与信用保险成为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风险转移手段,其理论与实务发展速度快,自身的业务体系不断完善;员工福利计划是近几年从国外引进的内容,是我国企业将来必须面对的问题。是一种由雇主提供员工因死亡、生病、失能、退休或失业而失去生活所得的救助计划,包括社会保险、团体保险、健康保险计划和退休计划,企业实施了员工福利计划可以获得国家的税制优惠,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发展性与前瞻性教学研究高度体现了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知识价值。

(三)注重实用性教学研究

保险学是一门指导保险实践的应用科学,保险学课程必须注重实用性教学研究,应选择当前保险市场比较成熟、适应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险内容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例如,保险合同与保险基本原则既是保险学的核心内容,也是保险学中实用性最强的内容,保险活动在遵循保险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订立保险合同来完成;企业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工程保险、团体人身保险等是工商企业风险管理最重要的险种。应用范围广,因此。这些内容应该作为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罗向明,论保险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J],高教研究,2005(28):68-69

学生保险管理制度范文5

近年来,我省保险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保险业起步晚、基础薄弱、覆盖面不宽,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充分,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126号)、《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鲁发〔*〕14号)精神,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我省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意义

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应对灾害事故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稳定运行,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保障需求,有利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各级、各部门要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大工作力度,切实促进我省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促进保险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大精神,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解决保险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更好地发挥保险业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保险保障和服务。

(二)主要任务。拓宽保险服务领域,积极发展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和保险中介市场,加快法人机构和总部建设,完善保险市场体系;积极争取利用保险资金,为我省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加强保险行业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行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和改善监管,防范化解风险,维护保险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加大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保险法制建设,广泛宣传普及保险知识,营造有利于保险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努力,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省的保险深度显著提高,保险密度位居全国前列,保险业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重点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上取得新成效,在辅助社会管理、推进公共服务创新上开创新局面。

(三)工作原则。一是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推动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政府推动和协调指导,特别是对直接关系民生的保险薄弱领域,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提高全社会的保险意识,调动社会各界的参保积极性。二是坚持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相结合。积极探索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各自优势,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民生保障服务能力。三是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引导保险机构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保险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保险功能。四是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一方面要统筹兼顾,推进各领域保险业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推动重点领域保险工作的开展。

三、加大工作力度,突出抓好关系民生的重点领域的保险工作

(一)积极发展农村保险事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三农”保险作为保险工作的重点加以推动。认真总结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经验,完善机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和险种,建立适合我省省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继续做好能繁母猪保险工作。

将农业保险政策性补贴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完善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考核管理,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建立完善多层次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担机制,逐步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和农业再保险制度。

支持保险公司开发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的涉农保险产品。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开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干部养老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等业务。在沿海和沿黄地区开展政策性农房保险试点工作。选择部分县、乡、村开展农民一揽子综合保险的试点工作。

积极探索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经办管理的方式,2009年选择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相关试点工作,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水平。

(二)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个人、团体养老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简化理赔手续,方便群众,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商业保险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计划,提高员工保障水平。充分发挥保险机构在精算、投资、账户管理、养老金支付等方面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企业年金业务,拓宽补充养老保险服务领域。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在国家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鼓励商业保险在城乡群众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上,提供补充医疗保险服务,提高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总结推广计划生育保险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试点地区,建立健全节育手术保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保险公司要主动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保险公司在办理理赔的调查取证工作时,有关单位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便利。

(三)大力发展责任保险和“治安保险”,服务“平安*”建设。采取市场运作、政策引导、政府推动、立法强制等方式,发展涉及公共安全的各类责任保险。全面落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公安部门要积极开展路查和审验把关工作,有效提高交强险投保率,力争做到应保尽保。在矿山、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将保险制度与高危行业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有机结合,逐步建立覆盖全省各行业的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

加强对校方责任保险工作的管理,把校方责任保险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探索建立运用保险机制化解医患纠纷的有效机制。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鼓励食品药品生产企业投保产品责任保险。在大型商场、文化娱乐和休闲、餐饮住宿、大型集会等公众聚集场所,开展火灾公众责任强制保险。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全面开展承运人责任保险和旅行社责任保险。

继续推广“治安保险”,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完善政策,加强管理,推进保险业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治安保险”在“平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和改善监管工作,防范化解保险业风险

保险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管主体作用,依法履行好对全省保险市场的行政管理和监管职责,不断推进保险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科学的保险业发展评价体系、风险预警识别系统和风险防范体系。按照高标准、规范化的要求,严格保险市场准入。实施分类监管,扶优限劣。加强对保险机构和保险从业人员的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以及非保险机构经营或变相经营保险业务行为的查处。

保险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与有关部门的协作机制,严厉打击通过保险业进行非法集资和洗钱等活动,严厉打击保险诈骗、侵占保险资金和非法从事保险活动等违法行为。有关执法部门要积极配合保险监管部门的市场监管工作,坚持依法行政,避免出现对保险业重复监管、多头执法和不当行政干预现象,切实维护保险机构的经营自等合法权益。

保险公司要强化风险主体意识,建立科学严密的决策、执行和考评机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加强内审、合规和风险管理,建立健全保险机构内审责任人制度,构建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管相结合的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加强保险行业自律工作,不断提高行业自我管理水平。建立完善保险机构诚信测评制度及信息披露制度,注重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五、进一步加强行业建设,不断提升保险服务水平

鼓励社会优势资本进入我省保险业,引导大型骨干企业和具有持续出资能力的民营企业投资设立或参股保险公司。加快组建注册地在我省的法人保险公司,吸引国内外知名保险机构到*建立总部、职能总部和区域中心,充分发挥法人机构在吸引人才、保险创新、资金融通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农业、养老、健康、责任等专业保险公司的优势,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积极发展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估公司,探索建立保险机制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合作机制,规范发展保险兼业机构,提升保险营销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加强保险行业协会和学会建设,注重发挥保险社团组织的作用。

积极构建以保险机构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政府和监管部门给予指导和扶持的保险创新机制。鼓励保险机构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积极开展保险产品创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服务方式,为社会提供风险管理、投资理财、健康咨询等多种类、个性化的保险服务。利用保险资金长期性和稳定性的优势,积极争取保险资金投向我省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项目。

加快保险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保险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失信惩戒机制,切实解决误导和理赔难等问题。保险机构要认真落实服务质量规范,加强服务标准化建设,努力改进服务方式,规范销售行为,简化理赔手续,积极发挥保险合同纠纷调解机制的作用,切实维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六、加强组织领导,为保险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学生保险管理制度范文6

摘 要:尽管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拥有较为广阔的工伤认定标准范围,但由于相关法制化体系建设尚未完善,我国工伤保险制度还是存在着政府管理职责不到位、企业资金浮动费率不协调、工伤预防与康复投入资金过少和工伤保险基金管理混乱等问题。本文将从工伤保险制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展开讨论,并就如何完善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工伤保险制度;现状;完善;途径

工伤保险制度是我国国内唯一正在实行的社会保险制度,尽管其分布范围广泛,但对于社会工伤保险的覆盖率却非常低,工伤保险范围的缩小不仅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工伤保险制度的落实既能保障社会企业成员的安全工作,还能促进社会和谐,加快企业的发展,就我国目前经济形式而言,提高工伤保险制度覆盖率,减少企业生产安全隐患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工程。只有完善工伤保险制度,才能够保障社会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才能减轻企业人员流动负担,促进劳动力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一、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存在问题

(一)工伤保险覆盖面不够广

尽管近年来我国企业职工参与工伤保险购买的比例有所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工伤保险的投保对象主要为安全生产薄弱的中小型企业、操作危险系数大的企业、民营企业以及部分国有企业等,由于企业参保人员的平均覆盖率低,企业在发生工伤事故时往往缺乏相关的法律措施对员工进行人身保障,工伤保险的社会保障作用根本得不到体现。

(二)企业浮动费率机制不平衡

部分企业的工伤保险制度对于安全生产并未起到促进作用,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企业的浮动费率变化较大,机制尚未完善。我国至今还没建立起完整的工伤保险浮动费率量化指标与分费率浮动之间的平衡体系。因此,浮动费率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企业在工伤安全生产上的促进作用没能取得较好的体现,部分企业对于投保的积极性较低,风险和投险意识弱。

(三)工伤预防与康复投入资金不够多

发达国家工伤保险制度一般要配合工伤预防以及职业康复等方面进行,如德国的工伤保险管理机构的工作侧重点主要在事故预防,工伤保险部门负责所有企业的工伤预防、工伤康复和各种工伤补偿待遇,并从国家工伤保险基金中分拨款项用于企业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工作。相比之下,我国现行的对于工伤预防及职业康复的相关法律条文却没有明确工伤保险的投入工作,其所需的资金比例也没有任何确切数字给予保障。

(四)工伤保险基金管理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尚不完善,工伤保险基金财务管理混乱,缺乏有序的相关规定,造成工伤保险基金支出方式存在较大缺陷。如部分企业在缴纳工伤保险费用时往往会出现隐瞒投保人数现象,一些私营企业和乡镇小企业在投保时积极性不高,发生事故后就强烈要求政府部门补偿工伤保险资金,造成工伤保险基金支出增大。

二、完善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途径

(一)推进工伤保险法制化建设

要想保证工伤保险制度的完善,首先就要做好工伤保险法制化建设,完善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法》由于缺乏硬性执行条款,约束力较弱,难以取得实践性成果。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工伤保险相关制度的制定,做好与工伤保险相关的配套法律设施、规章制度以及条例的梳理与修订,填补工伤保险立法制度的空白,同时切实推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工作,扎实推进工伤保险基础工作,为工伤保险制度的前进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为有合同关系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提供优良的服务,带去更多的保障。

(二)提高工伤保险统筹层次

工伤保险制度对于企业职工而对权益维护起着重要的作用,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不仅能够有效分散企业单位的用人风险,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现如今工伤保险统筹层次低,开支基金规模过小,风险化解能力弱等问题已经严重支援了工伤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因此,想要有效完善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就要努力提高工伤保险统筹层次,扩大统筹范围,尽快实现工伤保险统筹由县级提升到省级、直辖市等一级统筹地位,建立合理工伤保险开支基金调剂制度,进一步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实现工伤保险的全国统筹。

(三)建立工伤保险管理体系

在现行工伤保险体制的实施过程中,我国工伤保险管理体系还存在着管理体制混乱,管理权限过度分散,在工伤事故预防及处理方面工作效率十分低下等问题,为了促进工伤保险管理体系的完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就必须做好管理工作,将工伤保险工作任务实施分配管理,将事务决策权交给社会保障管理部门进行负责,并建立一系列监督制度,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则要程度保险实施职责,自上而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管理体系,各部门主体相互配合进行管理和监督,使工伤保险管理体制得以顺畅运行。

(四)健全工伤保险相关制度

工伤保险制度的实行还需要其他公共政策制度配合进行。工伤保险制度作为公共政策的组成部分,并不是独立于其他政策而存在的,而是一项需要其他制度配合与保障的社会政策。例如我国《劳动合同法》中对于工伤保险制度的促进作用就相对较弱,需要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强化。政府完善社会保障功能,解决企业工商争议问题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劳动者的权益维护重要举措。国家完善人员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率,既可以有效推动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结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给我国劳动生产关系带来了新的问题,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完善势在必行。只有努力推进工伤保险法制化建设、提高工伤保险统筹层次、合理制定工伤保险管理体系、健全工伤保险相关制度,使工伤保险制度得到了全面的完善,才能有效推动我国工伤保险管理体系改革的进步,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