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劳动教育范例6篇

沉浸式劳动教育

沉浸式劳动教育范文1

多年来,学院以“三魂”文化为核心,即传承西柏坡革命精神、白求恩精神、狼牙山精神等红色文化,秉承“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铁道兵精神,植入“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铁路行业文化和“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的中国铁建企业文化等元素,传承燕赵大地所孕育的诚信、勤劳、善良、忠厚等优秀传统文化,将军魂、路魂、燕赵魂所蕴含的文化要素融入校风学风建设中,并以“三全”工程助推“三魂”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全融通”工程。即第一课堂承担起文化育人主体功能,将“三魂”细化并转化为课程内容,据此建立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同时制定《学分制管理办法》《学生综合素质学分认定办法》《支撑学院特色发展的通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管理制度和素质教育考核办法,实现对文化素质教育的整体安排和系统设计,将“三魂”文化融入教学全过程;第二课堂主要是依托定期举办的“铁道兵精神读书月”“红色基因共传承”、“汇金杯”创新创业大赛、“南方测绘杯”技能大赛、“孝亲尊师话感恩”、“传统文化和金秋文化月”等活动,不间断地使学生时刻浸染在“三魂”文化之中,潜移默化地吸收“三魂”文化精髓。

“全沉浸”工程。从一年级至三年级,每个学年都有特定的教育教学和课余活动,将“三魂文化”贯穿大学生涯始终。一年级侧重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目标在于筑基。主要通过军训、校情校史教育、专业教育等形式,开展爱校爱国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二年级侧重于技能学习和职业素质养成,目标在于励能。主要通过深入实施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使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历史、行业发展状况,逐渐培养专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三年级侧重于学生创新体验及岗位实习实践,目标在于致用。以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跟岗顶岗实习为主要载体,搭建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和职场体验平台,强化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职业能力。

沉浸式劳动教育范文2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沉浸感 沉浸美感

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和以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的联姻,为人类实现真正具有身临其境感的艺术形式提供了可能,虚拟现实艺术由此应运而生。虚拟现实艺术的诞生使艺术和欣赏者能够身临其境于艺术作品所营造的虚拟空间,并能以一种简洁、自然的方式与设计对象进行互动。①由此,决定了虚拟现实技术的目标,是通过一切方法增强用户与设计作品之间的联系,增强用户在作品中的沉浸感,使得用户能在更近的距离欣赏作品,得到更多、更细致的信息,获得更强的感官感受。

沉浸是指精神的全神贯注,是从一种精神状态到另一种精神状态的发展、变化和过渡的过程,其特点是减少与被展示物体的展示距离,从而增加对当前事件的情感投入。②距离与沉浸二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多方面的、紧密联系的、辩证的、部分矛盾的。在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中,用到“沉浸”一词的有两个术语,一为“沉浸式”,一为“沉浸感”。两术语中的“沉浸”含义并不相同,“沉浸式”中“沉浸”指生理上的沉浸,而“沉浸感”中的“沉浸”指心理上的沉浸。

生理沉浸的“沉浸”,在学术界研究虚拟现实技术时经常被提到,其含义描述为“让用户感觉到好像置身于屏幕所显示的情节中”,“用户觉得自己是虚拟环境中的一个部分,而不是旁观者。他感到被虚拟景物所包围,可以在这一环境中左顾右盼、自由走动,与客体相互作用,如同在已有经验的现实世界中一样”。③在当前的研究领域,生理沉浸多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用户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觉,以使用户感到存在于该虚拟现实技术所构建的世界之中,是一种“存在感”。

心理沉浸的“沉浸”,主要指的是使用者在互动过程中的心理满足感,即“具有适当的挑战性而能让一个人深深沉浸于其中,以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意识不到自己存在的体验”,④至此,沉浸理论的发展步入了相对完善的阶段。笔者以为,心理沉浸亦可表述为因为专注于某项活动而忽略掉不相关知觉,达到一种忘我的心理状态,即“沉浸感”。由此可以看出,从生理沉浸到心理沉浸,是一个有序渐进的过程,当生理沉浸达到一定的高度,就会产生相当程度上的心理沉浸。当然,心理沉浸同时也取决于展示的内容与用户心理认知之间的认同程度。有些在生理沉浸上十分缺乏的交互作品,比如一些桌面游戏,因为其内容上对使用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反而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心理沉浸。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生理沉浸的增强方式,分析如何从技术的角度增强心理沉浸感。

对于虚拟沉浸感如何提高,人们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流的意见大概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导致“沉浸感”的原因,是用户对计算机环境中的虚拟客体产生了类似于对现实客体的存在意识或幻觉。⑤对于现实客体的存在感,人们获取这个客体真实存在的主要信息来自于几个不同的途径,根据这几个不同途径,我们可以延伸出,想要让用户对计算机环境中的虚拟课题产生类似于真实客体的存在意识,必须具备三种基本的技术要素:

(一)图像。视觉是人们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获取的信息,80%以上来自于视觉途径。因此,图像的研究是虚拟现实过程中如何产生沉浸感的首要课题。图像媒介可以采用对感知的介入以及通过组织和建构感知、认知的方式来进行描述,所以虚拟沉浸空间应当被列为图像媒体的极端异体。⑥图像的意义主要集中于两点:呈现功能和构造存在。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我们不能仅仅要求出现图像,应该对图像有着更高的要求,比如更加真实的细节处理;虚拟客体三维结构的显示包括双目视差、运动视差提供的深度信息;图象显示要有足够大的视场;显示画面要符合观察者当前的视点,能跟随视线变化;客体图像能得到不同层次的细节审视等。⑦

(二)交互。交互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交互的易用性、引导性、实用性很大程度决定了主体使用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而这种感受将直接影响沉浸感的产生。只有当交互的行为能够让用户在交互当中有主体感,觉得自己是在虚拟环境中参与对客体的控制时,用户才能在使用虚拟环境中得到与在实际环境中类似的心理体验,为进一步提升心理沉浸感做好准备。

(三)行为。这里的行为,并不是指主体或者用户的行为,而是指虚拟环境中的客体,在用户发出指令或者做出交互行为之后,一定要有动态的表现,这样才能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力得到一定的转移和集中,而不会从虚拟环境中跳脱出来。这种心理状态,我们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类似的体验。比如,人们正在看一部非常吸引人的电影,突然图像暂停了,这个时候,观看者(对应虚拟环境中的用户)会马上从电影塑造的那个环境(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环境)中脱离出来。因此,在虚拟设计的环境里,虚拟客体在活动时,其动态都要有一定的表现,这些表现或者服从于自然规律,或者遵循设计者想象的规律。虚拟客体对用户作用的不平凡反应往往能令人增加信服感,减少观看的距离。

第二,在虚拟现实作品中可以实现一种“沉浸美感”,来弥补“沉浸感”的缺失。这种虚拟现实中的“沉浸美”不是感知的生理沉浸,而是一种发生在审美活动过程中、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沉浸”。⑧用通俗的语言来描述,就是给用户的信息是他想要得到的信息或者他喜欢收到的信息。从审美对象的审美属性要求,虚拟现实的审美特征以及虚拟现实的审美障碍,及对“沉浸美”效果的需要应从四方面出发:

(一)能够典型反映现实世界的特征。虚拟现实这个词,完美地揭示了虚拟技术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现实。因此,沉浸美感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写实,甚至是比现实生活中要有更多细节展示的写实。当人们在虚拟环境中看到的世界跟现实生活没有区别,甚至比现实生活的细节更加丰富的时候,他们会更容易进入心理沉浸的阶段。

(二)符合虚拟现实的审美特征。这一点也是很多虚拟现实作品忽视的问题,我们塑造的这个虚拟环境,是一个人造的环境,是一件设计作品,必须主动迎合人们的基本审美。用户的审美情趣决定了虚拟现实的审美特征,一切从用户的心理需求出发,细化用户的审美要求,就是虚拟现实的审美特征。

(三)符合视觉心理中的刺激物信息。在整个虚拟环境塑造时,必须有一个符合用户心理需求的刺激物,并以刺激物信息为中心搭建视觉信息平台,在用户使用、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吸引用户注意力,并将创作者的思想和信息通过这个刺激物引起的视觉交流传达给用户。

(四)增加其他感受的传播信息比重和传播方法。人的信息接受主要途径是视觉,但是听觉和触觉的重要性在近些年的研发中也慢慢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研究者发现,与视觉信息配套的听觉或者触觉感受,会让用户的沉浸感,尤其是心理沉浸感大大加强。如Rain Room,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利用听觉来增强虚拟现实感的例子。

第三,沉浸感是虚拟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性能尺度,它需要几个主要条件来实现,即感知性(Multi-sensory),指除了视觉感觉外,还有听觉感知、力觉等;自主性(Autonomy),指虚拟环境中的物体依据物理定律动作的程度;画面的视野(是否足够大);实现跟踪的时间或空间响应是否实时(即是否滞后或不准确);交互的约束程度(能否为用户所适应)等。

通过对以上三种主流的增强沉浸感的方法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分析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各不相同,最后的解决方法却集中在几个相同的方面,即增强展示物体的显示细节,创造一种视觉真实感;加强展示物体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性;注重除视觉信息传播以外的其他各种信息传播渠道。

(注:本文为武汉工程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3056)

注释:

①曹戍.论身临其境的艺术设计――虚拟现实艺术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04.

②⑤⑥⑦胡小强.虚拟现实技术 [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34, 36, 41, 45.

③安蕾.虚拟场景技术在模拟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27.

④伯恩德・H・施密特.体验式营销[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1:7.

⑧林迅.新媒体艺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34-136.

参考文献:

[1]陈小清.新媒体艺术的心理体验[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奥利佛・格劳.虚拟艺术[M].陈玲,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沉浸式劳动教育范文3

3门课程均于双语教学前3周向学生布置了教学计划,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学目的及意义,同时每位学生均配发原版外文教材内容并要求预习。所有学生均为第一次接受双语教学。3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均有较好的英语水平,其中两位有国外相关工作经历。

1.1物理化学双语教学

1.1.1选用教材TheodoreL.Brown,H.EugeneLeMay,Jr.,BruceE.Bursten著,Chemistry———ThecentralScience.第8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3月。

1.1.2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药学专业二年级,教学内容为“Electrochemicalcellsandtheirthermodynamics(原电池及其热力学)”。

1.1.3双语教学方式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全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

1.2生理学实验教学双语教学

1.2.1选用教材PhysiologicalExperimentTextbook(自编教材),参考书为Gutton主编,MedicalPhysiology,2002年出版。

1.2.2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社会与劳动保障专业二年级,教学内容为“呼吸运动调节”。

1.2.3双语教学方式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采用全英语板书教学。1.3病理学双语教学

1.3.1选用教材BasicPathology.7thed.Philadelphia:WBSaun-derCompany,1999出版。

1.3.2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教学内容为“肺炎Pneumonia”。

1.3.3双语教学方式双重语言式双语教学。全英语多媒体,课堂讲解使用中、英文混合方式。

2讨论

2.1关于双语教学及双语教学方式双语,英文是“Bilingual”。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Apersonwhoknowsandusestwolanguages.”即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谓“双语”是指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双语教学(Bilingualeducation/teaching)的定义则是:“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s.”即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对于医学院校,“双语教学”应是在医学专业课中用英语进行教学;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同时使用中文和英语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因此,双语教学的定位是相当高的,双语教学对师资、课程、教材和学生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国情下,真正能使用双语教学的学校屈指可数。为此,2004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对双语教学的要求是“用双语授课课程指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及以上的课程”。显然这一要求仍然是非常高的,但对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又是必须的。

2.2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本科医学基础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双语教学可以有不同的模式,主要有1)沉浸式双语教学(immersionprogramme),完全使用外语进行教学。2)过渡式双语教学(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3)双重语言式双语教学(dual-languageeducation),同时使用中文和英语两种语言教学[1~3]。教学实践中采用何种方式开展教学要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过对物理化学、病理学和生理学3门相对有代表性课程的双语教学进行问卷调查,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多数同学在充分预习教材的基础上,能够听懂并接受双语教学,但在采用什么方式教学的问题上,教师和同学均不赞成沉浸式双语教学,多数人认为目前的教学方式均影响掌握教学内容。在师生座谈过程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值得研究:

1)双语教学应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在高考录取时,外语成绩偏低是普遍的现象,特别是西部地区,还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这些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都比较吃力,CET4级通过率较低,因此在双语教学中学生感到相当困难,学生英语基础不够是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瓶颈。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学校采取分班制,双语教学仅在英语成绩好的班级开展,我们认为不妥,每位学生均有接受教育的权力,应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要求开展双语教学,度的把握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存在的困难主要是扩招后学生多而教师力量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也不应不顾学生的承受能力,一厢情愿的采用一种模式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及教学的可接受性是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如果学生产生抵触或厌学情绪,双语教学必然难以持续开展。

2)学校的双语教学应有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循序渐进双语教学应尽快列入学校教学和课程建设计划,而不应该各自为政,任由各个学科自行其是。学生自入学开始至毕业,应制定由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双语教学计划,各学科互相衔接,最终达到使学生能同时使用中文和英语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的目标。如一年级学生主要要求积累英语专业词汇,可采用原版教材,但授课以中文为主,考试中概念性的内容以英语方式考核;二、三年级则采用双重语言式双语教学,鼓励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临床实习阶段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要求查房、书写病历使用英语。同时,还应建立相关评价考核机制及学生学籍管理措施,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要求,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另外,应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将大学英语与双语教学有机结合。

沉浸式劳动教育范文4

张文质老师说过:“辛辛苦苦地做罪人,起早摸黑地干坏事,这个很可怕……所以这种价值的反思很重要。”而作为“罪人、干坏事”的教师,却一直沉浸在“感动”之中。“感动”就是让失落、伤感不断地膨胀强化自我意识,把埋怨、责备踢给学生,把自己塑造成“悲壮的英雄”,而流放学生的无奈与挣扎。教育其实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教育就是四感:感触、感悟、感动、感化。可是“四感”的对象不仅是教师自身,更是学生。教师单方向的感动,对教育是百无一用,相反它会阻碍教育的良性发展,因为这种感动是一种自我蒙蔽。教育一旦不能感动学生,那就会走向变相扼杀学生。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服务群体,但不是保姆。教师有着强烈的包揽欲望,希望除了学习之外,能做一个合格的“保姆”,面对“保姆”式的教师,学生心中不会有多少敬意,因为他(她)只是一个拿工资的人,做了“保姆”应该做的事。而“保姆们”却沉浸在感动之中,又伤感着学生的“无情无义”,这是咎由自取。学生敬爱的是教师的学问、品行,而不是“保姆精神”。曾经的教育家们,鲁迅、陶行知等等,谁做过“保姆式的教师”!却深深地感动着学生的心灵。教师应该做教师自己份内的事,学生的事由学生自己解决,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并不是一种时间管制上的散漫,而是一种心灵的自由。学生在校园内不可能事事自作主张,但应该有事事亲为的自由。教育虽然要在一定程度上强制学生做不得不做的事,还应该引导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更需要给学生做一些合理而又热忱的事。可是教师做起了“保姆”,那么学生自然就是享受者,还会对教师存在多少敬意。令学生感动的,并不是老师帮他(她)做了什么事,而是引导他(她)成长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教育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教育就是付出,这使得教师成为“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一群人。“成灰”想得到什么回报?“泪始干”想让谁感动?可以想像蜡烛在燃烧时的那种悲壮感,可它真正感动周围的人了吗?或许它并不是点亮,而是一种眩目的刺激。谁愿意别人为自己悲壮的付出,那会有一种令人伤感的抵触,一厢情愿的付出,无疑是一种敬业“单相思”,把自己想像成多么的爱他,可是对方无动于衷。教师陷入“单相思”情节之中不可自拨,不断地感动自己,也在不断地伤害学生。人陷入“单相思”时,总把自己想像成对方无法拒绝并为之深深感动的付出者,可是往往忽视情感的共鸣需要一种共同平等的意识,而不是一方为另一方做了什么?更何况有时对方并不需要为之做什么?可能越做越讨厌,因为内心中并没有接受他的状态。学生如果不认同教师,不管为之做了什么?得到的回应那就是冷漠。

教师习惯用这样的话语:“我也是学生时代过来的,我会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其实教师真不知道,即使知道了学生在想什么?也无法理解,因为教师就是教师,不再是学生。人习惯忘记自己曾经走过的岁月,同时在不断地为自己岁月沧桑披上一层又一层所谓的“稳重”的蓑衣。时代地变化,人也在进化,此一代人不是那一代人,教师唯一要做的就是“理解彼此的不理解”,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理解这一代学生,即使无法理解,那也需要让理解禅位,而选择去宽容。可是事实并不这样,教师会以自己“诲人不倦”的胸怀去苦口婆心地说教,一心想把学生拉回自己曾经岁月的思想阵营之中,而不去思考这种可能性的发生是否合理。

一句歌词唱出了教师的伤感:“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却没有感动过!”学生不会愿意被教师拉回到那个不属于他的阵营之中,如果教师抱有这样的期待,不管做了什么,都不会被感动,只有教师孤独地感动,因为那只是无效的热情和低效的付出。承认时代差异,接受岁月变化,接纳思想进化,以一个时代教师的形象,站在学生立场上思考问题,才能从心灵中感动学生。

沉浸式劳动教育范文5

【关键词】VR 初中英Z 教学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思维意识的提高,英语教学正在从纯粹的灌输式教学向虚拟现实的场景式教学发展的方向转变,通过这个转变,可以很好的解决国内学生英语纸面“读、写”的能力强、“听、说”能力差的现实情况。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结合多媒体技术、电子课件、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等多种技术和方式方法,

场景式英语教学逐渐被认可和应用,而学生也因为场景式教学本身具备的直观性、趣味性、参与性等诸多优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很大的提升。

在这些创新性技术中,虚拟现实(VR)技术被认为是英语教育领域内最有发展前景的创新技术,虚拟现实(VR)技术最近几年发展迅猛,被认为是继互联网、手机之后,能够改变未来的新技术。借助于VR设备,英语教学可以完全实现场景式教学,例如七年级下册中的“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一课,完全可以让学生借助于VR设备,进入到公园的场景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四处走动,并随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描述,同时可以进行角色的扮演和互动等。可以预见的是,VR技术的这些优点和所带来的体验,将给传统的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等带来很大的变化,这种新兴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将因其优越的一面在未来英语教育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不过虚拟现实技术毕竟是刚兴起的事物,在技术本身、内容、人们的使用习惯等各方面仍旧存在欠缺和不足,虽然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虚拟现实技术会给英语教育带来极大的好处,一些教师已经开始试用和体验VR技术,但完善和成熟VR技术在英语教学方面的应用,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持续的努力。

一、虚拟现实(VR)技术概述

虚拟现实技术(VR―Virtual Reality)是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出与现实生活环境相似的、逼真的视、听、触等立体化的三维虚拟环境,并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等实现用户以自然的方式对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和体验。简单的说,利用VR等计算机技术,结合一些感应和传输的设备,来营造出用户的各个感官都能感知的如同身临其境的三维虚幻环境,环境是模拟出来的,但用户的感受和感觉却很真实。

1.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

(1)现实临场感。虚拟现实技术根据人类的视觉、听觉和生理的各种特点,利用计算机仿真、计算机图形技术、物联网、影像等技术,产生与现实环境基本类似或者非常雷同的环境,结合一些触感工具等,就可将自身置身于虚拟的现实环境中。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多感知性和自主性非常重要,因为任何细小的与现实不一样场景和动作,都可能会破坏现实临场感的感觉,而虚拟现实技术的本身就是为了让人身临其境,所以理想的虚拟现实技术应该具备多种感知功能。自主性是指虽然是虚拟环境,但其中的动作感应等也应该根据现实环境中的一样,会有所反映和体现,而不是静态和僵化的虚拟环境。

(2)交互性。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一朵很美丽的花,很多人的反应是进行一下触碰或者是嗅闻的行为,而在虚拟环境中,也会出现这样的动作和行为,而通过立体眼镜、数据手套、三维空间交互球、位置跟踪器等传感设备,也会得到如同现实生活中一样的感觉。

(3)想象性。之前我们一般是通过对事物的定量计算的结果中去获得想要的知识和认识,举个例子,攀登珠穆朗玛峰对很多人是现实中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但是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对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体验和认知。借助于VR技术,可以将获得的多种信息结合自身在虚拟现实中的行为,通过联想、推理、逻辑判断等思维过程,得到更多的不一样的体验和认知。

2.虚拟现实技术的现实应用领域。最近几年,在航空航天、医疗、建筑、娱乐游戏等领域都开始了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在教育领域,虚拟教室,虚拟实验,虚拟校园、虚拟考场等各种创新的教育理念和和教育形式也在VR技术的基础上,被广泛研发和试用,VR技术被认为是教育行业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之后,在教育领域内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明星”技术。

二、场景式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局限性

场景式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幻灯、多媒体、投影仪等工具和技术,让学生边看、边听、边说,尽量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不可否认,目前很多英语教师在场景式教学上都有很深的实践和体会,但也存在仍旧“满堂灌”的学习方式,毕竟创设场景式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要求英语教师,不仅仅要懂多媒体技术,而且还要懂学生的心理,还有就是创设的内容也很关键。因此尽管场景式教学被认为是比较好的学习英语的方式和方法,但仍不被很多英语教师所掌握。

另外,参与感和互动性在场景式教学中都很难体现。英语是一门语言,参与到场景其中可以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但场景式教学仍旧处于二维图像的状态,学生体会到的参与感并不是很强。互动性也基本做不到与场景里面进行互动,而大都靠教师的问答等方式来实现。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优点

英语作为人类语言的一种,想要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和练习,但在实际中,大部分的学生都缺乏经常联系和使用英语的环境。一般的情况下,大部分的学生仍旧是靠“满堂灌”和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英语,但这种方式下学习英语不会是很轻松和愉快的事情,大部分情况下,学生都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不会主动去学习英语。

虚拟现实技术恰好因为现实临场感、交互性、想象性等特点而能给英语教学带来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

1.更强的现实感,让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学生们进入了虚拟的现实场景里,在这个场景里,学生和教师可以自如地进行人、物、景的多重交互,譬如学习动物的知识,就可以虚拟动物园的场景,学生可以体验到抚摸动物的感觉,也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与动物进行游戏等。这样的英语教学不仅仅是生动有趣,关键是可以极大地提高英语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愉快和轻松的环境中进行英语的学习。

比起“填鸭式”的英语教学,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英语教学可以真正实现“浸润式教学”的目标。英语学习最重要的是能让学员真正沉浸于某个场景中去学习,而VR全景教学模式正符合英语学习的这一重要环节,这一新技术的到来将会开创全新英语学习模式。对于学生来说,传统的英语学习方式是枯燥的,在VR课程模式下,学习英语将会是一件简单快乐的事情,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亲身感受来学习英语,比空洞抽象的说教更具说服力,主动地去交互与被动的灌输,有本|的差别。

2.强化交互性,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课堂互动是解决学生疑问和活跃课堂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而言,目前大多数的课堂互动手段仍旧处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与答,手段比较单一。而利用VR技术,教师可以创设出多维度结合的视听可动手交互的学习方式,学生只需戴上VR设备,就可以身临其境体验到与现实一样的情境,在网络平台上就好似老师、同学就在身边,挥手即可触碰到,可以与老师同学一起进入课程内容的虚拟情境享受真实感学习与立体感皆强的体验,这种学习体验更易激发学生大脑促成主动去学习。

环境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最能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另外达到的效果也会最好。例如在学习英语单词时,虚拟环境下,学生所处的周围环境都会有英语单词围绕在左右,还会有模拟的真人来提问题等等。

3.深化学生的知识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课本上的知识点毕竟因为是图文的结构,表达形式比较单一、枯燥,即使是使用了多媒体的技术,长时间的关注几个知识点,或者是几个知识面,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继而出现分神的情况,而VR因为技术本身的优越性,可以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深化,融会贯通,并且可以采用场景的方式充分体现出来,而采用的场景并不一定是课本上的场景,毕竟课本上展示的多是知识点。

譬如英语的写作,一直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很多学生经常卡壳,其原因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在场景设计上卡壳了。如果学生戴上VR眼镜,可以根据虚拟出来的场景进行对话交流,并且对于语法,可以进行实时纠错,这样会极大地解决英语的写作不流畅的问题。

四、VR应用在英语教学中需要长期探索

虽然VR能够给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好处,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成绩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毕竟仍是最近几年刚开始发展的新生事物,仍不可避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1.虚拟现实技术本身的问题。长时间的佩戴VR眼镜,学生会出现眩晕和不适的感觉。因此无论VR能够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惊艳体验,大部分学生都不能长时间地浸润在虚拟场景中。

VR是由多种技术融合而成的复杂的技术系统,如计算机仿真、图形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等等,很多技术与VR技术一样,也正处于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因此VR技术本身的问题就成为整个所涉及到的各个技术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

2.现实体验感需要加强。VR技术很重视用户的体验感和真实感,但局限于技术的发展水平,很多的软件产品发展并不完善,虚拟场景的真实感很差。另外局限于传感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感、触类的行为几乎很难实现,这样也会影响学生利用VR学习英语的兴致。

3.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英语教学内容缺乏。虚拟现实技术毕竟是刚兴起的技术,本身参与到其中制作VR内容的人就不是很多,另外教育重视质量和内容,既要求内容的严谨性,也要求教学的质量。目前,目前很多VR教育产品的技术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度比较低,大多从事教育的学科专家、一线优秀教师参与不到VR教育课程的开发设计中,很多VR的教育产品内容,由做视频等行业的专家为主导,这样大大影响了VR内容的开发质量与严谨性,导致了有的教育产品内容编排不合理,甚至还会出现常识性错误。

4.VR与英语的跨学科教师人才缺乏。虚拟现实属于理工科的学科,而英语属于文科范畴,本身很多英语教师就在为如何提高计算机水平、电子课件制作能力而发愁,所以对于新出现的VR技术而言,更是摸不上头绪。虽然目前有一些VR方面的培训班,但是毕竟是新兴起的行业,其专业性、严谨性等都没有很具备,英语教育需要严谨性、专业性的内容。

总之,虽然虚拟现实技术被视为未来解决英语教学瓶颈问题的最好的技术,但在现实发展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不可否认的是教育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将会是虚拟现实技术,其交互性、沉浸性和想象性是未来计算机在各领域中应用的理想因素。

参考文献:

沉浸式劳动教育范文6

这本书带领我进行了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精神之旅。人们出于情感的原因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他们深爱着自己的学生和课程。但是,教学上的种种要求却常常使得许多教师感到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力教学。我们能不能也像一些优秀的老师那样,把爱献给孩子们,用心来教,为我们的教学注入鲜活的情感?

在本书中,帕尔默带领着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教师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这本书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前提之上: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尽管表现形式不一,但是优秀教师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他们能编织一个复杂的网,这张网联结着学生、课程以及他们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世界。这张网以及它所包含的种种联系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于教师的内心中。教师的内心包含着知识、情感、精神和意志。

《教学勇气》震撼我的还有它对恐惧文化的诠释。和作者所言相似,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恐惧:恐惧教学效率的不尽如人意,恐惧家长、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恐惧绚烂的教育理想之花与现实之间还存在那么大的差距……因为恐惧,继而便拼命地寻找改变的源头活水,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拼搏、抗争、奋斗,终于,有了小小的收获,然成功的喜悦尚未遍及全身,便发现自己早已因此疲惫不堪,只不过成功之前是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未觉着累而已;倘若拼搏、抗争、奋斗失败,那更懊恼不已,觉着自己没有功劳连苦劳也忽略不计了。于是忍不住感叹:人是多么渺小,以人个体之柔弱真的根本无法和那些看不见的、又无处不在的力量抗衡。感叹过后,很多人会选择再战,当然也有人会选择逃避,丧失斗志,从此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