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特性汇总范例6篇

化学物质特性汇总

化学物质特性汇总范文1

关键词:暴雨径流;氮赋存形态;分布;控制

中图分类号:X508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16744764(2012)05014107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的天然绿地被不透水下垫面取代,给流域的正常水循环带来了巨大冲击。一方面,不透水用地类型的增加导致了城市区域暴雨产流系数的增加,使得较小的降雨也能产生较大的暴雨径流;另一方面,不透水覆盖率的提高和植被减少等因素大大降低了暴雨期间城市区域的氮滞留能力,与自然环境相比,城市暴雨径流中的氮浓度处于较高水平。随着点源污染控制率的不断提高,城市暴雨径流产生的氮污染逐渐成为受纳水体的主要污染源。氮是植物、藻类和微生物生长的首要营养性限制因素,水体中氮的过量输入和富集往往导致水生生态环境的改变[1]。华盛顿政府大都市委员会把城市河流接纳的大部分氮归于不透水下垫面含氮暴雨径流[2];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摩顿湾,氮被认为是影响生态可持续性的关键污染物质[3];另外,美国2/3河口水环境功能退化的原因被归结为暴雨径流中的氮污染[4]。河流中氮浓度和形式与流域特性紧密相关,如人类活动、气候、地质、土地利用、土壤类型等;河水中氮的赋存形态不同,其生态功能、对水生生物的毒理作用以及管理方式也不同,相对于固态氮来说,溶解性无机氮更容易被简单生物体吸收利用,从而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1,5]。受污染物累积规律和环境背景的影响,城市区域用地类型不同暴雨径流氮污染的特性也不同[6]。因此,了解城市地区不同下垫面暴雨径流中氮污染物的赋存形态对于暴雨径流氮污染的高效控制具有重要导向作用。〖=D(〗 何 强,等:不同下垫面暴雨径流氮赋存形态分布特性及控制技术〖=〗

Taylor等[7]研究了澳大利亚墨尔本不同汇水区雨天暴雨径流中氮类污染物的结构组成,结果表明,墨尔本地区雨天暴雨径流中的氮以TDN(Total Dissolved Nitrogen)为主(占TN的80%左右),与其他研究相比,墨尔本地区DIN比例较高(约占TN50%)。 Jin等[8]研究了中国浙江省CaoE河流域氮类污染物时空分布情况,研究表明,源头水中硝酸根浓度高于氨氮浓度,而在城市区域TON(Total Organic Nitrogen)和氨氮是氮的主要存在形态,分别占总氮的54.7%和32.1%,从整个河流系统看,氨氮浓度随距离城市区域的增加而降低,而硝酸根浓度随汇水区中农业用地的增加而增加。Pitt等[6]从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中收集和评估了美国暴雨径流代表性数据,发现用地类型不同,总氮中各种形态氮的比重不同,总体来说,DIN约占TN的50%左右。然而,以上研究多针对综合性流域,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而针对用地类型组成简单、位置设置相对分散的不透水下垫面暴雨径流中氮类污染物组分构成的研究相对较少。在未来的城市雨洪管理模式中,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BMPs(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SUDS(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 Systems)等理念被誉为解决城市雨洪问题的根本出路,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一系列分散式、小型化的控制措施实现对不透水下垫面暴雨产流的原位消减[9],因此,了解分散化的各种不透水下垫面暴雨径流的氮类污染物构成规律,对于城市暴雨径流氮污染的更好控制很有必要。重庆地处三峡库区环境敏感区域,其暴雨径流氮污染对于水库富营养化以及影响水库水质安全有直接影响,所以,研究该地区城市暴雨径流氮赋存形态的分布特性对于库区水质保障意义重大。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介绍

重庆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候在18 ℃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 ℃,夏日最高气温均在35 ℃以上。极端气温最高43 ℃,最低-2 ℃。日照总时数1 000~1 200 h,常年平均降水量1 100 mm左右, 夏季占年降水量40%~50%, 冬季只占4%~5%。

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和江北区选取交通干道、水泥屋面、商业区广场、瓦屋面和大学校园综合性汇水区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地点空间分布图如图1所示。所选取城市交通干道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杨路和江北区龙脊路,取样点分别为交通干道的雨水口,路面汇水区用地类型均为商住混合区,道路覆盖材料为沥青,坡度约2.0%~2.5%,清扫频率为1次/d;所选取不透水屋面为重庆大学校园内楼顶,该楼顶为混凝土结构,并进行了防水处理,汇水面积200 m2,取样点为雨水排水立管底部出水口;所选取商业区广场位于重庆市三峡广场中的一块较封闭汇水区,汇水面积约500 m2,坡度2.5%,取样点位于汇水区雨水口;校园综合性汇水区位于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汇水区内融合了瓦屋面(1.5 hm2)、道路(1.7 hm2)、草地(1.5 hm2)、广场(1.0 hm2)4种城市区域的典型下垫面,分别占汇水区总面积的25%、30%、26%、19%,汇水区总面积约5.7 hm2,取样点设在汇水区总出水口雨水管道检查井内。

1.2 监测方法

降雨期间的取样方法为自产流起30 min内,每隔5 min采1个样,30~60 min时段内,每隔10 min采1个样;之后每隔30 min采1个样,直至径流结束或趋于稳定为止。降雨量由监测点附近的雨量计(JDZ1,中国)自动记录。校园综合性汇水区流量测试采用超声波流量计(MHPM,中国)进行,首先将检查井底部的断面形状改造成直角三角堰,将超声波传感器固定在直角三角堰底部正上方2.5 m处,流量监测过程中,水位波动信号由传感器反馈给主机,由流量计主机根据预设计算模型计算出流量并存储,测试完毕后下载即可,流量输出时间间隔为5 min。

取样瓶为1.5 L聚氯乙烯瓶,采样前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1+3硝酸荡洗一次,然后用自来水和去离子水洗涤后备用[10]。水样采集后,立即带回实验室检测。水样测试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的要求进行。混合水样直接消解测试总氮,混合液用0.45 μm醋酸纤维滤膜抽滤后的滤液用来测试NH3-N、NO3-N和TDN,如图2所示。颗粒态有机氮(Particulate Organic Nitrogen,简称PON)、溶解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简称1.3 数据分析

在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期间,共监测了14场降雨,各场降雨的雨情如表1所示。EMCS是场次降雨径流中污染物浓度的加权平均值,被广泛用来估算各个下垫面暴雨径流产污负荷[11]。PEMCs是指场次降雨中部分暴雨径流污染物浓度的加权平均值,其计算方法与EMCS相同,区别在于所统计的暴雨径流时间段。在多场次的降雨径流观测中发现,单一下垫面前10~15 min的径流水质明显高于后期径流,在文中统一以暴雨产流后前10 min的暴雨径流作为PEMCS的计算对象,记为PEMC10。具体计算方法如式(1)、(2)所示。

2.1 不同下垫面暴雨径流氮浓度分析

统计了各种下垫面暴雨径流的TN、TDN、NH3-N和NO3-N的EMCs(图4所示)。所监测5种城市用地类型,暴雨径流总氮EMCs由高到低依次是城市交通干道(10.6 mg/L)>商业区(9.3 mg/L)>水泥屋面(5.6 mg/L)>瓦屋面(4.0 mg/L)>校园综合汇水区(2.4 mg/L),分别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值[13]的10.6、9.3、56、4.0和2.4倍;NH3-N的EMCs由高到低依次是城市交通干道(4.6 mg/L)>商业区(3.4 mg/L)>水泥屋面(1.6 mg/L)>瓦屋面(1.2 mg/L)>校园综合汇水区(0.5 mg/L),分别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值[13]的4.6、3.4、1.6、1.2和0.5倍。商业区、水泥屋面、瓦屋面和校园综合汇水区暴雨径流中NO3-N的EMCs均大于NH3-N的EMCs,这与城市交通干道恰好相反,这可能与汇水区污染物的累积和传输特性有关。在校园综合汇水区,由于在线流量计直角三角堰的修建,导致下水道内长期积水,这种情况有利于自养硝化菌的生长,可能对暴雨径流中的氨氮起到了稀释和硝化作用,从而导致氨氮浓度最低。瓦屋面和水泥屋面的主要污染来源是大气干湿沉降,由于夏季的高温,氨氮很容易转化,这可能是导致屋面径流中硝酸根浓度较高的原因。商业区的硝酸根浓度(3.7 mg/L)略大于氨氮浓度(34 mg/L),其污染来源除大气干湿沉降外,还有行人的日常活动,行人活动的遗落物也是暴雨径流污染的重要来源,可能是行人活动污染强度较弱的缘故,导致硝酸根浓度略大于氨氮。交通干道的主要污染来源是交通车辆、行人活动、路边店铺等,其污染强度、污染复杂性远高于其他4种用地类型,这可能导致其氮形态浓度分布不同的重要原因。

2.2 不同下垫面暴雨径流中氮赋存形态浓度构成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不同下垫面暴雨径流的氮赋存形态构成特点,对所监测的5种城市用地类型的暴雨径流进行了详细解析(图5),同时,统计了其他学者对城市不同用地类型暴雨径流中氮类污染物的研究结果(表2)。在表2中,Taylor等[7]研究了墨尔本综合性排水区的暴雨径流情况,该汇水区用地类型包括居民区、商业区和公园等主要用地类型;Gan等[14]分析了广州天河区交通道路暴雨径流的总氮和硝态氮浓度。Lee等[15]研究了韩国大田和清州居住区、工业区的径流水质特性,根据作者的研究数据,将各类用地类型雨天径流的氮类污染物浓度值平均化处理后列于表2。

尽管PEMC10与EMCs有明显不同(校园汇水区除外),但两者氮赋存形态构成比例并无明显区别(混凝土屋面和校园汇水区除外)。在校园汇水区中,PEMC10中NH3-N比重小于EMCs,可能是由于初始径流中受下水道原有水流的混合稀释作用,导致PEMC10中NH3-N比重低而NO3-N比重高。水泥屋面PEMC10的PON比重低于EMCs,可是受到暴雨冲刷作用的影响。

PON是指以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氮,该部分氮可通过过滤、沉淀等手段较容易的去除。交通干道EMCs的PON比例最高,但仅有26%。对于PON来说,所占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交通干道(26%)、水泥屋顶(21%)、校园汇水区(16%)、商业区(12%),这可能与各种用地布局的污染物来源有关。交通车辆所排放的污染物是交通干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包括轮胎磨损、颗粒物散落等,这使得交通干道地表径流的TSS浓度较高,相应的PON的比重也得到了提高;大气干湿沉降是沥青屋面污染物累积的主要来源,由于水泥屋面基本呈水平布置,容易造成污染物在屋顶的累积,加之清扫不及时,使得水泥屋顶暴雨径流中的PON含量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校园汇水区的污染物累积主要来自交通工具、行人活动等,但相对于交通干道来说,校园内的交通负荷明显下降,这可能是造成校园综合性汇水区暴雨径流中的PON比重低于交通干道的原因之一;商业区行人密度高,轻型车辆通过的频率较低,污染物主要来源为行人活动、汽车行过时产生的污染物,这使得商业区暴雨径流中虽然总氮浓度比较高,但PON比例较低。总体来看,商业区和校园汇水区PON比重(12%~16%)接近,而交通干道和水泥屋顶(21%~26%)接近。

TDN 包括DIN和DON,DIN又包括NH3-N、NO2-N和NO3-N。通常情况下,地表水体中的NO2-N含量常被忽略[8]。不同用地类型暴雨径流的氮赋存形态构成并不完全一致,总体看来,重庆地区暴雨径流中氮赋存形态中以TDN占多数(73%~82%),这与墨尔本地区[7]和Francey等[12]总结的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农村居住区、铝面屋顶和商业住宅混合区3种用地类型的研究结果十分接近,而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商业区、中密度住宅区和高密度住宅区3种用地类型的TDN比重则稍低于本研究结果,但仍达到了50%以上。

DIN (NH3-N和NO3-N) 可直接被水藻吸收利用,常被认为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最重要驱动因素[16]。尽管交通干道暴雨径流TN浓度高于商业区,但对DIN来说,商业区暴雨径流的EMCs反而大于交通干道。重庆地区暴雨径流中DIN占到TN的63%~82%,其中瓦屋面和商业区暴雨径流的DIN比重可分别达到82%和76%,与其他研究结果相比[68,12],本研究中DIN/TN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整体上看,Pitt等[6]总结的美国暴雨径流中DIN/TN值(平均46.9%)低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平均53.5%);美国DIN/TN最高的为混合工业区(688%),在澳大利亚东南部DIN/TN最高的为农村居住区(62%)(表2),与本研究结果存在相似之处。

商业区、水泥屋面、校园综合汇水区、瓦屋面暴雨径流中氮赋存形态所占比例最高的均为硝酸根(NO3-N),分别占各自TN浓度的39%、39%、44%和52%,而城市交通干道的TN浓度中比重最大的组分为NH3-N,占TN的43%。受大气沉降、降雨质量、降雨强度、汇水区下垫面特性、以及下垫面污染物来源的影响,降雨径流中氮类污染物浓度变化很大[7],此外,氮类污染物在水力输送过程中其赋存形态有一定程度的迁移转化,受汇水区地形地貌、用地景观布局、降雨特征、径流来源等因素的影响,即使相同的汇水面积,暴雨径流的传输时间也不同,这也导致了氮类污染物转化程度的不同,因此,应当针对具体的环境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以为暴雨径流污染的控制提供切实的参考资料。3 控制技术

城市暴雨径流中的氮主要以TDN为主,而且可生物利用的DIN为TDN中的主要组分,传统的城市暴雨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氮的去除要求,如路边沟坑[17]、快速过滤系统、以传统方式构建的雨水滞留系统[18]等。因此,寻求城市暴雨的高效脱氮技术势在必行。Taylor等[7]指出,暴雨径流脱氮系统必须有好氧条件促使硝化反应发生,并兼有足够的厌氧停留时间以促进反硝化反应的发生,由于硝酸根在总氮中的比例较高,反硝化反应是实现氮高效去除的关键步骤;Tamara等[9]也指出通过反硝化作用将氮转化成气体释放出去是降低水体中氮含量的最终出路。根据5种城市用地类型暴雨径流氮形态的研究结果以及“源-过程-汇”控制城市面源污染的思路[19],提出城市暴雨径流脱氮对策。

3.1 暴雨径流氮源头控制

1)绿色屋顶

通过城市不透水屋面的生态化改造,构建绿色屋顶是常用的暴雨径流源头控制技术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水力停留时间是影响反硝化脱氮的关键因素[20]。但由于屋顶承重限制,增加暴雨径流在绿色屋顶中的停留时间以实现反硝化往往显得不可行[9],绿色屋顶主要是完成了氮赋存形态的转化而未从水体中脱除氮,因此,绿色屋顶出水可收集回用于城市绿化,这对于缓解城市用水压力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北方地区。绿色屋顶的构建应选择低营养盐含量的介质以及耐干旱胁迫能力强的植物,以避免绿色屋顶成为溶解性污染物的释放源[21]。

2)渗透路面

渗透路面可广泛用于广场、人行道等地点,以促进暴雨径流的下渗,通过改进渗透路面的设计也可以起到源头除氮的作用。如渗透砖下面可铺设一层石英砂、粉煤灰等物质,以提供微生物附着场所,促进硝化反应和NH3-N的吸附;在渗透系统底部设置水流升降设施,已形成反硝化脱氮的条件等[22]。

3.2 传输过程控制

在暴雨径流产生源和排水管道之间设置传输系统,避免暴雨径流直接经由排水管道排入受纳水体,可有效降低氮浓度[23]。生物滞留系统是常用的传输过程控制技术之一。该系统是由植物、微生物、回填介质、排水系统等组成的陆生生态系统,通过植物吸收、微生物作用以及土壤细小颗粒的表面物化性质等的共同作用去除氮。一般说来,增加生物滞留系统深度,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延长暴雨径流在系统内的输移途径,从而延长排水时间,脱氮效果较好,但脱氮效果同时还受回填介质中氮的背景含量、反硝化脱氮电子供体的影响[24]。

3.3 暴雨径流汇控制

当含氮暴雨径流进入受纳水体后仍可以采取措施脱除氮。常用的方式有人工湿地、生态浮岛等技术。人工湿地主要通过植物吸收和反硝化作用脱除氮,而生态浮岛则主要依赖植物吸收。人工湿地对氮的脱除效果具有一定的波动性,欲维持人工湿地良好的脱氮效果,应减少所用填料的氮含量,设置反硝化反应条件,并确保有充足的碳源[9]。4 结 论

1)氮浓度研究表明,交通干道暴雨径流TN的EMCs最高(106 mg/L),校园汇水区最低(24 mg/L);交通干道和商业区暴雨径流NH3-N的EMCs(34~46 mg/L)明显大于水泥屋面和瓦屋面(12~16 mg/L),而校园汇水区NH3-N的EMCs则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

2)尽管城市不透水下垫面暴雨径流TN的PEMCs大于EMCs,但氮赋存形态构成并未发现有明显区别。暴雨径流中的氮以TDN为主(占TN的73%~82%),而TDN中又以DIN为主(占TN的63%~82%)。

3)改良暴雨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暴雨径流中TN的去除率,改良措施的关键为人工创造反硝化所需要的条件,延长暴雨径流在控制系统内的水力停留时间,同时,选择低氮含量的填料作为控制系统的使用材料。

参考文献:

[1]Seitzinger S P, Sanders R W, Styles R. Bioavailability of DON from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sources to estuarine plankton[J]. Limnol Oceanogr, 2002,47 (2):353366.

[2]Metropolitan Washington Council of Governments. Urban runoff in thewashington metropolitan area, Final NURP report[R]. Washington, D C: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grams, 1983.

[3]Abal E, Moore K, Gibbes B, et al. State of Southeast Queensland waterways report[R]. Brisbane: Moreton Bay Waterways and Catchments Partnership, Queensland Government, Australia,2001.

[4]Davidson E A, Savage K E, Bettez N D, et al. Nitrogen in runoff from residential roads in a coastal area[J]. Water Air Soil Pollution, 2010,210:313.

[5]Vitousek P M, Howarth R W. Nitrogen limitation on land and in the sea: How can it occur?[J]. Biogeochemistry, 1991, 13: 87115.

[6]Pitt R, Maestre A, Morquecho R. The National Stormwater Quality Database[C]//World Water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Congress, Salt Lake City, UT.ASCE, June, 2004.

[7]Taylor G D, Fletcher T D, Wong T H F, et al. Nitrogen composition in urban runoffimplications for stormwater management[J]. Water Research, 2005,39: 19821989.

[8]Jin S Q, Lu J, Chen D J,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atch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nitrogen forms in CaoE River Basin, Eastern Chin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9,21:429433.

[9]Collins K A, Lawrence T J, Stander E K, et 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managing nitrogen in urban stormwater: A review and synthesis[J]. Ecological Engineering,2010, 36:15071519.

[10]国家环保总局.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4版.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11]张科峰,李贺,傅大放,等.三种不同屋面雨水径流重金属污染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 2011,31(4):724730.

ZHANG Kefeng, LI He, FU Dafang,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runoff from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roofs[J].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2011,31(4):724730

[12]Francey M, fletcher T D, Deletic A, et al. New insights into the quality of urban storm water in South Eastern Australi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0,136(4),381390.

[13]国家环保总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14]Gan H Y, Zhuo M N, Li D Q, et al. Quality characterization and impact assessment of highway runoff in urban and rural area of Guangzhou, China[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008, 140:147159.

[15]Lee J H, Bang K W. Characterization of urban stormwater runoff[J]. Water Research, 2000,34(6): 17731780.

[16]Howarth R W, Sharpley A, Walker D. Sources of nitrogen pollution to coastal waters of the United States[J]. Estuaries and Coasts, 2002,25(4): 656676.

[17]Butler D, Karunaratne S H P G. The suspended solids trap efficiency of the roadside gully pot[J]. Water Research, 1995,29(2): 719729

[18]Kim H, Seagren E A, Davis A P. Engineered bioretention for removal of nitrate and stormwater runoff[J]. Water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03,75 (4):355367

[19]杨柳,马克明,郭青海,等.城市化对水体非点源污染的影响[J]. 环境科学,2004,25(6):3239.

YANG Liu, MA Keming, GUO Qinghai, et al. Impacts of the urbanization on waters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J].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4,25(6):3239.

[20]Klocker C A, Kaushal S S, Groffman P M, et al. Nitrogen uptake and denitrification in restored and unrestored streams in urban Maryland, USA[J]. Aquatic Sciences, 2009, 71:411424.

[21]Emilsson T, Berndtsson J C, Mattsson J E, et al. Effect of using conventional and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ser on nutrient runoff from various vegetated roof systems[J].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07,29: 260271.

[22]Collins K A, Hunt W F, Hathaway J M. Sidebyside comparision of nitrogens species removal for four types of permeable pavement and standard asphalt in Eastern North Carolina[J]. 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 2010,15(6):512521.

[23]Walsh C J, Fletcher T D, Ladson A R. Retention capacity: a metric to link stream ecology and stormwater management[J]. 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 2009,14: 399406.

化学物质特性汇总范文2

关键词: 英汉双语词典 插图 《朗文多功能分类词典》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 以图释词

一、英文双语词典插图概说

(一)插图的作用。

插图是现代词典的有机组成部分,合适的插图“可以增加词典的知识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双语词典插图的主要作用有:

1.辅助释义。

插图能在一定程度上阐明释义,使词目一目了然。语文词典的设图词目主要有两类,一是读者不熟悉或不常见的名物词,如始祖鸟、鳐鱼;二是读者可以理解,但难以用文字释义,用插图却一目了然的词,如壁球、海湾等。

和一般语文词典相比,双语词典还具有特定的设图词目:

(1)目的语特有的词。如Gothic(哥特式建筑)、sari(印度妇女穿的沙丽)。

(2)可用读者母语勉强义译出对应词,但仍能令读者混淆的词。如calash(篷形女用头巾)、teagown(妇女赴茶会所穿的茶会服)。

2.辨析词义、提示用法。

(1)对某意义相近、容易令读者混淆的词,插图能直观地辨析词义,有利于外语学习者理解词汇。如《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中,以图片区分了flock,herd,pack,school/shoal,swarm,pride六个意思相近词语的差异。

(2)插图有助于表达某些词的语法概念。如《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中,为了说明ago主要只能表达时间点含义,以图片对比了“I went to Pairs six weeks ago.”与“I went to pairs for two weeks.”两个句子的区别。

3.增加读者词汇量。

根据科学研究,学习语言时把相关的词汇放在一起是最佳的记忆途径。词典插图中的综合图、分类图汇集了同类的词汇,有助于外语学习者进行记忆。

此外,插图还有增长读者的知识、增强词典美观等作用。

(二)插图的分类。

从形式上看,插图可分为单图、复图、综合图和分类图。一般说来,复图用几副图解释同一词条,综合图用一幅图解释几个词条,分类图则把同类事物或语法概念排列在一起以供比较。

按照提供信息的对象区分,插图有状物图和表意图两类,状物图对“所指之物”提供信息,用来描绘具体事物;表意图主要描绘抽象概念,如active(主动)、passive(被动)。

从格式上看,插图有全图、部分图和剖视图等类型;从编排方式上看,有正文插图、页边插图和插页彩图等。

尽管双语词典插图的理论研究已比较完备,但在实际编纂中,双语词典的插图词目占总词目的比例一般为多大?不同类型的插图在词典中又各有怎样的比例分布?词典插图是否还有其它功能?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以著名的朗文系列词典双解版为例,通过具体数据进行实证性的分析。

二、《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和《朗文多功能分类词典》插图概况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英英、英汉双解版,朗文出版公司辞典部编,商务印书馆与艾迪生・维斯理・朗文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1998,以下简称《朗文》)是一部深受中国英语学习者欢迎的外向型学习者词典,也是朗文系列词典中使用面最广、影响力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朗文多功能分类词典》(英英、英汉双解版,Tom McArthur,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以下简称《多功能》)则是一部颇具特色的朗文系列中型类义词典,也是英语学习者词典中最受欢迎的分类词典之一,它以内容、概念为基础,把近3万条词汇和词组分为14个大类,129个中类和2284个小类。

同为朗文系列词典,《朗文》①与《多功能》是如何设置插图的?它们在编排上有何异同?两者的不同之处究竟是词典的性质差异所致,还是与词典本身的编排有关?为此,笔者基于数据库的统计资料进行计量研究。

(一)图表词目总体计量情况。

《多功能》和《朗文》的插图均翔实丰富,制作精美。《多功能》插图收词1456条,占全书近3万条总词目的4.85%,笔者称其为插图词目;《朗文》共有插图1883副,插图词目2417条,占全书近6万条词目的4.03%。两词典设图词目占总词目的比例都控制在5%左右,非常相近。

(二)设图词目主要类型。

设图词目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专业词汇和难以释义的语文词汇:专业词汇主要指读者不熟悉或不够熟悉的科技专业词汇,如shutter speed(快门速度选择钮);难以释义的语文词汇指的是读者不陌生,但难以用文字表述清楚的生活词汇,如《多功能》中ponytail(马尾辫)的英文释义为:A thick length of a woman’s of girl’s hair that is tied at the back of the head and hangs down the back of the neck rather like a horse’s tail.(妇女或女孩扎在脑后垂到脖子的一段浓密的像马尾巴一样的头发。)这类词用文字解释繁琐而不明确,用图示则一目了然。

第二类为文化词汇,包括中外文化中相互缺失的词汇。外国文化的特定词目如Lectern(读经台)、chalice(圣餐杯);中国文化有的词目如Fujian fortified village(福建围屋)。

第三类为易混淆用法的语文词汇。例如across,through两词语(横过、穿过等),《朗文》仅靠几个简单的箭头和方框就直观、清楚地辨析了词义。

表1 《多功能》与《朗文》设图词目类型

如表1所示,两词典不同类型的词汇比例大体相当。当然,《朗文》中文化词汇的数量相对多于《多功能》,更注重了双语词典的性质。

(三)《朗文》与《多功能》插图词目类型、比例与特点。

1.分类图占绝对优势。

《多功能》的插图均为分类图与综合图,其中分类图又占绝对优势,这是其类义词典将同类词语归类的性质决定的。而《朗文》并非类义词典,但据表2所示,在其1885幅图中,数量最多的也为分类图,其次为综合图和单图。分类图将有语义场关系的词汇归并成类,有助于进行词汇间的比较、辨析,也能帮助学习者在语义场中接触、理解、记忆词汇,能有效地提高词汇学习的效果,在词典编纂中被广泛运用。

表2 《朗文》不同形式插图比例

2.两词典均使用了一定数量的表意图(见表3)。

表意图常常被用来辨析语文词汇。《朗文》的表意图数量多、释义方法新颖,值得国内的双语词典借鉴。相比之下,《多功能》的表意图在数量上就有些不足,例如同为pile,stack,heap几个与“堆”有关的词,《朗文》就利用几副书籍不同堆法的插图形象地分辨了它们的不同,但同系列的《多功能》却没有设图。

表3 两词典状物图与表意图比例

3.两词典尤其是《多功能》的插页彩图数目较多。

与黑白图相比,彩图形象生动美观,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一页彩图中往往汇集了相关的和同类的词汇,也便于读者进行词汇记忆,增加词汇量。当然,彩图的数量也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表4 两词典彩图的数量和比例

由以上统计可以看出,两部词典在插图设置上既具有共性,又具有词典性质不同带来的差异。综合而言,两部词典的插图设置新颖、归类正确、安排合理、便利检索,体现了词典的性质,在词目的选择、类型的编排方面,是比较成功的。

(四)对两词典插图词目设置的建议

1.两部词典可再适当增加文化词汇、易混淆语文词汇的数量,体现双语词典和语文词典的性质。

2.插图词目的设置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例如在《朗文》A54:similar wild animals(野生动物)中,coyote(草原狼)、dingo(澳洲野狗)无图,fox、wolf却有图,前两类更不常见的动物无图说明,却将设图的空间让位于普通的动物,这恐怕是设图上的失误。

3.《多功能》插页彩图数量偏多,与原有类的距离过远,不方面读者查阅,尤其是当同一小类中兼有文条目和图条目的时候,读者需要翻过许多页进行查找,造成一定的阅读困难。在这一点上,《朗文》1/4的插页彩图数量相对合适。另外,《朗文》第4版(即LDOCE4)取消了插页彩图,页内插图则几乎全部改为彩图,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

三、独立图词目的出现:以图释词的可行性

两部词典中均有一类仅以插图词目形式出现,且不在正文条目中出现的词汇:在图片中,词目后附有中文释义,却没有英文释义和例句,笔者将之称为独立图词目。如《多功能》cricket(板球)类中,除14条正文词目外,其余词目均标注在一幅板球运动场的综合图中;那些既列在正文条目中出现,又在插图中标注的词汇,笔者称之为图文条目重复类词汇。《多功能》共有独立图词目1207条,占设图词目总数的82.90%;《朗文》则为429条,占总数的17.75%。这种完全以图释词的方式是否可行?又有何有特殊的适用范围?笔者从词目的类型入手作些分析。

(一)两类词目的主要类型。

1.独立图词目的主要类型。

(1)读者熟悉的生活词汇。如D38:he kitchen and similar rooms(厨房及同类房间)中有关厨房用品的词目,有碗、压力锅等。

(2)可用图示直接描绘、读者又比较熟悉的专业词汇。如A100:common fish(常见的鱼),鲶鱼、黑线鳕鱼、鳕鱼,等等,均用彩图形象地绘制出来。

归纳起来,独立图词目的共同特点是:使用者对词汇所示对象熟悉;插图能直接、清楚地释义词汇,无需再用文字。

2.图文重复类词目的主要类型。

(1)读者不熟悉的专业词汇。如(potter’s)wheel(陶工旋盘)一词,专业性较强。《多功能》绘制的是一个工人在制陶的图片,读者并不能明白旋盘是哪部分,具体构件如何,因而在词典正文中利用文字释义就很有必要。

(2)易混淆的常用语文词汇。如M204:into,in,at等几个相当常用的虚词,插图仅能完成一定的词义辨析的任务,而词汇的用法、搭配、组合,还需要靠正文词目中的文字说明完成。

(二)直接以插图解释词语的可行性与适应性。

直接插图解析词汇,在双语词典中非常值得借鉴,因为“双语词典的本质特征是对译,即两套符号的对应。”在双语词典的编纂和翻译工作中,面对两种语言符号的不对等这一大难题,“等值对译法”、“对应选择法”、“译注法”等多种释义方式应运而生。实际上,释义并不是解决难题的唯一方式,插图跳出了用两套“(能指)符号”对译的限制,直接用人类共同的“所指对象”的形象来解释语言符号,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应引起双语词典编纂者们的重视。

当然,这种释义方式也有其特殊的适应性:

首先,词典的使用者应具备基本常识与一定思维水平,完全能通过图示了解其所指对象。

其次,图示应一目了然,读者能据此正确理解所指物。值得关注的是,彩图中独立图词目的比例尤其突出,如《多功能》彩图中独立图词目的比例接近100%,《朗文》彩图中独立图词目的数量也很可观,第219、220页有关“中国建筑”的彩图,就将近50个独立图词目收于其中。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彩图更形象生动直观,容易令读者看出所示何物。

最后,类义词典更适用独立图词目。与一般的双语词典不同,双语类义词典的主要功能是将同类词汇归并成类,帮助外语使用者辨析词汇、系统记忆,以及在写作和翻译时检索词语,而对某个特定词汇的进行语义、语法、语用的说明,并不是类义词典的主要任务,因而它更适合以图释词这种浅显的释义方式。

注释:

①笔者选取的为98双解版。《朗文》迄今为止已出版了四个版本,国内共有88、98与2004三个双解版。三个版本中,98版与《多功能》的引进、出版时间基本相同,并仍在市面上出售,其影响力相对大于其它两个版本,因而,从词典相似性、影响性出发,笔者选取了98版与《多功能》进行比较。

参考文献:

[1][3]黄建华,陈楚祥.双语词典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70,108-117.

[2]黄建华.词典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67.

[4]李明,周敬华.双语词典编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Landou S I.Dictionaries.The Art and Craft of Lexicography[M].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1984.

化学物质特性汇总范文3

关键词:认知词汇语义学 原型理论 范畴化

原型理论最初于20世纪70年源于认知心理学,一经提出便被词汇语义学吸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原型理论中的“原型”指的是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这个参照点会不断辐射,即由一个“词”辐射出一个“词网”,形成一个“原型范畴”。我们可以利用美国认知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的“理想认知模型”来举例,从而分析原型理论在认知词汇语义学中是怎样运用的。[1]

一、认知词汇语义学中的原型理论

认知语义学是莱考夫、J.R.罗斯等人与乔姆斯基分道扬镳后催生的新型语义学分支。它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坚持语义规则是句法生成的前提,肯定了词汇意义在句子中的首要作用。在不同情境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词语有各自的见解,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认知词汇学、认知语义学和词汇语义学的三重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确定人们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我们将这种三重研究称为认知词汇语义学。认知词汇语义学是这三门学科的交集,当词汇、语义被冠以认知之名,我们就必须在认知语言学的大背景下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原型理论是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经典理论”针锋相对的一种新型范畴性质理论。经典理论认为,每种范畴都有自己的一套成员标准,符合所有标准的都是该范畴的成员,且地位相同,不符合任一标准的都排斥在此范畴以外。但事实上,范畴与范畴之间不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它们总会有交叉的地方,或者通过几个环节形成的锁链串联起来。原型理论则是范畴的抽象观,尤其当它进入认知语言学后,它将亚里士多德口中具体的范畴标准抽象成了认知的参照点。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原型”是某一范畴中的一个特例。例如,“杯子”这个词的意思是“盛饮料或其他液体的器具,多为圆柱状或下部略细,一般容积不大”[2],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所有这样的器具都叫作“杯子”,无论它是酒盅、烧杯或高脚杯。所以,“杯子”就是原型,杯子(指代某一符合杯子定义的器具)是“杯子”这个认知语义范畴的一个特例。这样的说法多少含有一些哲学思想,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直接去研究原型理论在认知词汇语义学中的运用。

二、原型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运用

自197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施提出原型理论至今仅有35个年头,但该理论已涉猎了心理学、数学、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综合罗施、莱考夫、泰勒、恩格勒等学者的理论,可以说,原型理论在语言学中应用更多。[3]它与语言学中的前沿学科――认知语言学相关联,在认知语言学的背景下,与词汇语义学相融合。

原型理论在认知词汇语义学中的应用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原型”这一概念是词义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第二,原型的本质在认知词汇语义学中的反映是词义的模糊性;第三,原型的词义范畴化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对原型词义的扩展。

(一)原型:词义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

词义范畴化是指将某一词义所包含的所有特征形成一个范畴,各个成员依据自己具有属于这个范畴的特征的多寡,来确定自己在范畴内部的位置。位置越靠近中心,即属于这个范畴的特征越多,则越有典型性;位置越在边缘,即属于这个范畴的特征越少,则越具非典型性。词义范畴中心的那个点则视为原型词义,具备这个范畴内的所有特征。原型词义是生成其它非原型词义的根基,是认知其它非原型词义的本源。将词义范畴化,就是将无数词语划分到各个不同词义范畴的圆圈内,形成可分析性的组合的一种方法,原型词义就是这些圆圈的圆心,处于非常核心的位置。

从罗施对“鸟”这个范畴的实验结果来看,“鸟”是原型,“知更鸟”是与原型最接近的成员,“鸽子”“麻雀”是较高典型性成员,“企鹅”“鸵鸟”则处在边缘位置,是较低典型性成员。从词义上讲,“鸟”一词的概念是“脊椎动物的一纲,温血卵生,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一般能飞”[4]。根据这一概念,“知更鸟”和“鸽子”“麻雀”应是在“鸟”这一范畴内属同一位置级别的。但欧美学者认为“知更鸟”是最高典型性成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认知差异对词义理解的影响。因为知更鸟是英国国鸟,是欧洲最常见的、也是欧洲人最喜欢的一种鸟,所以,罗施才认为知更鸟是“鸟”这一范畴中具有最高典型性的成员。然而在词典中,“知更鸟”一词的定义是,“它的大小与麻雀相仿”。这也说明在不同认知背景下,原型的确立会有相应的变化。

(二)原型本质:词义的模糊性

1896年,俄罗斯语言学家波科罗夫斯基在提出“语义学”这一术语时曾指出,“事物在现实中的联系决定了相应词语在语言中的联系。研究一个词的意义,必须也要研究它的同义词,特别是属于相同的现象范围内的同义词。”[5]这段话颇具前瞻性地概括了词义范畴化对研究词义的作用,也涉及到了一些词义场理论。词义场理论认为,各个词语的意义聚合在一起便会形成许多意义的“场”,这些词义场又聚合成若干更大的词义场。词义场即为词义的范畴,这些范畴虽然各不相同,但边界却是模糊的,两个或几个相邻的场的范畴相互重叠和渗透。

处于词义范畴中心位置的原型也是模糊的。举例来说,“水果”一词是水果范畴的原型,苹果、鸭梨、水蜜桃等词都是这一词义范畴的成员。同理,我们还有蔬菜范畴、肉类范畴、粮食范畴。食物范畴的词义原型自然是“食物(可以吃的东西)”,但它蕴含极广,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实物成为它的载体。所以,原型词义的本质属性在于抽象的模糊性。原型的本质在认知词汇语义学中的反映即为词义的模糊性。

(三)原型范畴化:词义的扩展

原型的词义范畴化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对原型词义的扩展。原型如同范畴圈内的圆心,词义扩展就是从圆心开始向四周辐射,由近到远,辐射出更多与原型具有一定相同特征的词,从而形成一个“词网”。词网的密度,即原型辐射出的词的总数,是不确定的,因为千千万万的人的认知是迥然不同的。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数据库的建立使统计某一词义范畴的成员总数成为可能。例如: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建立的“情感词汇”数据库,就利用计算机的统计功能很好地应用到了词汇数据统计中,统计出表示7种大类情感和20种小类情感的词汇及数万词汇。[6]但词汇具有生成性,随着人们的认知不断变化,相信这个数据库也会不断扩展,以适应人类主观认知的不断变化。

某一词义范畴内部的成员由“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家族相似性”的意思是在一个范畴中,所有成员都由一个相互交叉的相似性网络联结在一起。“词义不能孤立于相关的背景知识,词义不仅仅包括了最基本的概念内核,百科知识也是词义的一部分;词义的扩展也是一个范畴化的过程,多义词的不同义项构成一个原型范畴。”我们可以用莱考夫的理论对“聚丛模型”的阐释间接说明原型范畴化。例如“母亲”这个词,按照经典理论,应该是词典里的释义:“①子女对生养自己的女子的称谓;②比喻养育人的某一群体或事物;③泛指生儿育女的妇女”[7]。但根据“聚丛模型”研究,“母亲”是一个复杂的范畴,由若干个单独的认知模型组合而成,并辐射出以下主要词义:“①产儿义:生育孩子的人;②遗传义:提供遗传物质的人;③养育义:养育和培养孩子的人;④婚嫁义:父亲的妻子;⑤家系义:血缘关系最近的女性长辈;⑥比喻义:养育人等的某一事物”,其中不仅有指“人”的含义,也有指“物”的含义,因而就涉及到了“比喻”这一概念。如果谈及比喻,那么被称之为“母亲”的事物就更多了,可以产生“祖国母亲”“大海母亲”“地球母亲”等无数与上述意义的短语。莱考夫还提出,“真正的”母亲的身份也是模糊的,如“我是养子,不知道我的真正母亲是谁”“我不是个会抚养孩子的人,我根本不能当任何孩子的母亲”“我的遗传母亲将卵子植入我真正母亲的子宫,然后我的遗传母亲就去世了”。这些说法未必是刻意模拟的事实,在世界上肯定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那么“真正的”母亲的意义就更加难以捉摸了。可见从不同认知视角出发会有不同的理解。最后,莱考夫做了一个奇怪却有趣的模型:“我有四个真正的母亲:一个是捐献结我基因的女子,一个是生我的女子,一个是养育我长大的女人,一个是我父亲现在的妻子。”[8]虽然“母亲”这个词义范畴内部的成员互异,但人们总希望找到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成员来概括整个范畴,所以每一部词典都是将一个多义词的首要几个义项列出,其他扩展的词义需要我们自己在认知过程中慢慢理解和掌握。

三、结语

词汇语义研究的趋势是从静态走向动态、从独立于语境之外走向依赖语境、从描写走向阐释。原型理论是一个动态化的理论,它不仅有动态的辐射、依赖语境的认知,也有涵盖词义的功能。这一理论符合词汇语义研究的趋势,是认知词汇语义学的核心。究其本因,在于原型理论同时也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等近20门学科中有所应用,它为语言学带来的价值不在于它自己本身,而在于它汲取了其他学科的精华,并将之带入语言学。原则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在未来认知词汇语义学的研究中,原型理论将发挥更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胡明扬.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3]德克・克拉茨(DirkGeeraerts).欧美词汇语义学理论[M].李

葆嘉、司联合、李炯英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2][4][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李葆嘉.词汇语义学史论的壮丽风景[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3,(1).

[6]陈建美,林鸿飞,杨志豪.基于语法的情感词汇自动获取[J].智

能系统学报,2009,(2).

[8]乔治・莱考夫.女人火与危险事物[M].梁玉玲译.台湾:桂冠图

化学物质特性汇总范文4

Wilkins曾说过:“没有语法不能很好的表达,而没有词汇什么也不能表达”[1]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听说读写的基础,词汇量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外语学习者的外语水平。

然而在词汇的教和学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些问题,影响着词汇习得的质量和效率。就学生的“学”而言,很多学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背单词。而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短时效果较好,随着时间的流逝,单词逐渐被遗忘;就教师的“教”而言,教师通常会择取大纲规定的重要的词汇就其诸多义项进行讲解和举例说明。尽管如此,依然不能穷尽单词的所有意义。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在实际的语篇中不能恰当的理解已学单词的含义。面对着词汇学习过程中的这些问题,给学生提供科学有效地词汇学习方法是每个英语老师必须考虑的事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试图将范畴化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并为以后的词汇教学提出一些启示。

二、范畴化理论的回顾

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由各式各样的事物组成,看似杂乱无章,然而却是有章可循。因为人类在千差万别的世界中看到是它们的共性而非差异,并据此对它们进行分类,赋予一定的语言形式。分类的结果就是产生了用不同的语言符号做名称的范畴,分类的过程就是范畴化的过程。王寅[2]教授曾给范畴化下了一个定义:范畴化是一种以主客观互动为出发点对外界事物进行类属划分的心智过程,是一种基于现实对客观事物所作的主观概括和分类,也是一种赋予世界以一定结构的理性活动。范畴化以体验、互动、概括、归类为基础,是人类思维、语言、推理、创作等高级认知活动中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

“范畴”作为人类的高级认知活动古已有之。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对范畴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论述,对逻辑学、心理学和语言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他为代表的经典范畴论的观点总结如下:范畴由一组充分必要条件决定;特征是二分的,即一个物体如果具备了该范畴的所有充要条件,则属于该范畴,否则不属于该范畴,不存在好像属于又好像不属于该范畴的情况;范畴之间存在清晰地边界;统一范畴内的所有成员地位相同。[3]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该理论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而发现该理论缺陷的第一人是维特根斯坦。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给游戏这个词下一个定义?”通过对足球、高尔夫、棋盘游戏等游戏进行调查,他发现没有一组共同的特征可以概括“游戏”这个范畴里的所有成员,以区别于“非游戏”。因此,“游戏”这一范畴似乎有悖于经典范畴论。然而,虽然在“游戏”这个范畴中,尽管没有一组特征是所有成员所共有的,不过许许多多的游戏背后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娱乐性、竞争性、运气等,这种相似性他用一个隐喻表达――家族相似性来定义。[4]正是基于经典范畴理论的这些局限,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罗什以大量实验结果为依据,并在总结柏林和凯对颜色词的个案研究及其他学者范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原型范畴理论。[5]原型范畴理论认为:所有的成员通过家族相似性围绕着原型组成一个范畴,且每个成员的地位不是平等,有的居于核心位置,有的居于边缘位置。同时,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罗什还提出了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她认为某些具有显著特征的基本物体构成了基本层次范畴,在基本层次范畴之上,有更抽象,更具溉括性的上位范畴,在基本层次范畴之下,有较具体、较少概括性下位范畴。[3]

总之,范畴化理论包括原型范畴理论和基本层次范畴理论,本文主要就是把这两个理论应用于词汇教学中,并为我国英语词汇教学提供启示。

三、范畴化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一) 重视基本范畴词汇,置于词汇教学的核心位置

每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的产生都会对外语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范畴化理论也不例外。如上文所述,由于范畴成员的地位不同,形成了基本层次范畴和上位、下位范畴。语言中的基本单位――词汇的组织规律是以人的经验和认知规律为基础的,在形成范畴的同时也产生了词汇范畴。基本层次范畴词汇处于中心地位,向上和向下形成了上位范畴词汇和下位范畴词汇,形成了一定的词汇等级结构。

基本范畴词汇的特点就是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使用频率去划分教学的次序,频率越高,在教学中越重视。从基本范畴词汇开始,逐渐的过渡到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词汇。当然使用频率不是词汇选择的唯一标准,还应该考虑中英文化的区别,文化不同基本范畴词汇就不同。

(二) 以原型意义为核心,逐步向边缘意义推进

词汇学习的另一个难点是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人类自然语言的普遍现象。[6]为了减轻记忆的负担,人们总是去赋予“老词 ”以“新意”,而不是大量的去创造新词。根据原型理论,一个词所有的义项中,有一个意义是其他意义的原型,其他义项在原型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扩展。从而形成了以原型意义为核心的语义范畴。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多义词的时候,要从核心意义出发,逐渐拓展到边缘意义。在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原型意义和边缘意义之间的衍生机制和理据――隐喻和转喻。

总之,认知语义学认为隐喻使一词多义现象的存在成为可能,促使词汇的意义逐渐从具体变为抽象。隐喻已经不再是一种修辞手法,已经成为一种认知方式。教师了解这一点不但可以清楚讲解核心词义,而且可以很好地向学生解释一些词的具体词义和抽象词义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词义演变的机制。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单词记忆的效率,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最终实现英语整体水平提高的效果。此外,了解语言的隐喻性本质及其隐喻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喻性的语言和习语。[7]

化学物质特性汇总范文5

关键词:河南省;典型河流;WASP模型;水质模拟

1 概述

水资源是支撑河南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美丽河南建设不可替代的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1],所以用水安全至关重要。作为水质预报和环境质量管理有效工具,水质模型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2],在生产、教学、科研领域均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已被应用于水污染治理及水环境保护规划中[3]。本研究以河南省内典型污染河流贾鲁河、惠济河、卫河为研究对象,基于WASP模型对COD、氨氮、总磷进行水质模拟,通过对比模拟值和实际值的相对误差,探讨模型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2 模型分析

2.1 WASP模型建立

WASP水质分析模拟程序(Water Quality Analysis Simulation Program)是由美国环保局USEPA研发的新一代水质模型系统[4],能够模拟和预测由于自然和人为污染引起的各种复杂水质状况,因其广泛的适用性所以被称作“万能水质模型”。建立WASP模型,首先要搜集三条河流相关的水文资料,如流量、流速、污染物排放量等数据,接着完成河网的概化和分段与参数的输入,在此基础上对COD、氨氮和总磷进行水质模拟,继而建立水质模型。在模型的运行过程中调整相关的水文参数,从而得到符合实际的水质模型。按此设计思路,我们建立WASP模型的技术路线(见图1)。

2.1.1 河网的概化和分段

在WASP软件中,段是表示针对水体进行物理结构上的划分,即将水体从网格或节段上进行单元划分。段是WASP模型正常运行需要输入的第一类也是最重要的参数,段决定了水动力模块构架的河流水动力框架。河网概化和分段的主要原则如下:在河流水文特征剧烈变化处;取水口或饮水口处;支流或排污汇口处;具备实测数据的典型断面处,如水文站点等;能够收集完整和全面的背景资料处。

2.1.2 水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水动力学参数主要用来确定河道的水力特性,它的计算在WASP模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计算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模型的精度。本研究选取流速参数:a.流速指数;b.水深参数;c.水深指数;d.等4项指标为主要参数因子。

2.1.3 参数的设置

目前常用的设置有以下四种方法:

理论法:从机理的角度出发来推算参数值,但在机理不明的情况下大多数参数值的推算困难,且误差较大;

实验法:采取实验手段测算参数,但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限制;

经验法:主要是根据前人已有成果和资料,类比推求参数值;

模型校正法:将水文水质监测资料录入模型,通过运用经验公式、查阅文献资料、类比流域其他河段、参考模型使用手册参数范围等手段确定参数取值范围。

2.2 贾鲁河水质模拟

2.2.1 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主要是将收集到的水文、水质资料进行整理转化,将其变为可以直接输入WASP模型的数据,预处理的主要内容有:输入文件的建立、水体分段、参数设置、数据的有效性检查等。

(1)输入文件的建立。模型起始时间为2013年1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模拟类型为富营养化EUTRO,方程求解方法榕防方程,数据库属性的具体设置可见图2。(2)河网的概化与分段。根据现有的水文资料和分段原则将贾鲁河共分为3段,分别为中牟陈桥、扶沟摆渡口和西华大王庄。计算每段的水体体积、各段的长度、宽度、深度等参数,然后根据软件的要求,逐项输入到Segment中。具体分段信息见图3。

(3)参数的设置。由于河流水质模拟涉及的参数较多,无法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因此,在本研究中,选用流量、特征污染物浓度作为参数。参数输入后,其率定方法采用试算法,具体操作过程是先将其他参数固定在用户设定的初始值,WASP模型只对某一个目标参数在其取值范围内反复测算,不断率定使模拟计算值与检测值相差最小时使系统最优。精确调整20℃时COD衰减速度系数Kd、20摄氏度时硝化速度系数K12,根据WASP用户手册中20°C时COD衰减速度系数Kd的取值范围0-5.6d-1为基础,通过计算可得到的COD衰减速度系数平均为0.216d-1。

(4)流量的输入。以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为周期,以中牟陈桥、扶沟摆渡口、西华大王庄3个水文站的流量监测数据为基础,对模型进行流量的输入。流量的输入界面可见图6。(5)入河污染物的输入。选取COD、氨氮和总磷3因子为参数指标。贾鲁河干流河道各段汇入的总污染量即为生活污水污染量和工业污水污染量的总和,在模型中分段将污染物总量输入,各支流污染物汇入同干流河道汇流的河段中。

2.2.2 模拟结果分析。WASP软件可以生成两种格式的图形,二维空间网格图和X/Y坐标折线图,可用折线的方式显示不同污染物在不同监测断面的模拟结果。以中牟陈桥段为例,其COD、氨氮、总磷模拟值和实测值的变化特征可见图4。从水质的模拟结果来看,贾鲁河中氨氮、COD和总磷含量在1-12月间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呈现出波动性的变化特征。

2.2.3 模型的验证

不同污染物在各段监测断面的误差统计见表1。研究发现,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存在误差,但误差范围基本控制在11%以内,并且模拟目标污染物的年内时空分布规律与变化趋势同实测值整体上是一致的,因此表明WASP模型对贾鲁河干流进行水质模拟的适用性,并且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有:(1)常规污染的模拟,尤其是氨氮,不只是单纯的物理性沉淀溶解,还有浮游生物、溶解氧、光照、三氮转化等因素参与到化学平衡中。由于系统较为复杂,实测数据项目的不足,本研究部分化学反应被忽略,因此模拟结果具有一定的误差。(2)本研究流量变化变化采用月均输入、污染物采用年均量计算获得月均污染量,这与实际污染物汇入有较大差别。(3)部分流量数据有缺失。

2.3 惠济河水质模拟

惠济河是淮河的二级支流,发源于开封市黄河口,属于季节性河流[5]。采用同样方法对惠济河进行水质模拟,以开封太平岗桥为例,其COD、氨氮、总磷模拟值和实测值的变化特征可见图5。

从水质的模拟结果来看,惠济河中氨氮、COD和总磷含量在1-12月间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呈现出波动性的变化特征。将WASP模型模拟出的水质数据与收集到的监测断面2014年实测数据进行对比,计算实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对误差。

不同污染物在各段监测断面的误差统计见表2。研究发现,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存在误差,但误差范围基本控制在30%以内,并且模拟目标污染物的年内时空分布规律与变化趋势同实测值整体上是一致的,因此表明WASP模型对惠济河干流M行水质模拟的适用性,并且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有:(1)常规污染的模拟,尤其是氨氮,不只是单纯的物理性沉淀溶解,还有浮游生物、溶解氧、光照、三氮转化等因素参与到化学平衡中。由于系统较为复杂,实测数据项目的不足,本研究部分化学反应被忽略,因此模拟结果具有一定的误差。(2)本研究流量变化变化采用月均输入、污染物采用年均量计算获得月均污染量,这与实际污染物汇入有较大差别。(3)部分流量数据有缺失。

2.4 卫河水质模拟

卫河是河南省海河流域最大的河流,流经焦作、新乡、鹤壁、安阳和濮阳[6],河南省境以上河长达286km,对卫河进行水质模拟,以修武段为例,其COD、氨氮、总磷模拟值的变化特征可见图6。

从水质的模拟结果来看,卫河中氨氮、COD和总磷含量在1-12月间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呈现出波动性的变化特征。将WASP模型模拟出的水质数据与收集到的监测断面2013年实测数据进行对比,计算实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对误差。不同污染物在各段监测断面的误差统计见表3。研究发现,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存在误差,但误差范围基本控制在10%以内,并且模拟目标污染物的年内时空分布规律与变化趋势同实测值整体上是一致的,因此表明WASP模型对卫河干流进行水质模拟的适用性,并且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有:(1)常规污染的模拟,尤其是氨氮,不只是单纯的物理性沉淀溶解,还有浮游生物、溶解氧、光照、三氮转化等因素参与到化学平衡中。由于系统较为复杂,实测数据项目的不足,本研究部分化学反应被忽略,因此模拟结果具有一定的误差。(2)本研究流量变化变化采用月均输入、污染物采用年均量计算获得月均污染量,这与实际污染物汇入有较大差别。(3)部分流量数据有缺失。

3 结束语

通过上述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性认识:(1)将WASP水质模型应用于贾鲁河、惠济河和卫河流域,对三条河流COD、氨氮和总磷进行水质模拟研究。从水质的模拟结果来看,贾鲁河、惠济河和卫河中氨氮、COD和总磷含量在1-12月间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呈现出波动性的变化特征。(2)虽然受实测数据局限性的影响,模拟计算值和实测值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模拟目标污染物在时空分布规律上与实测值均有较好的一致性。本研究通过对已有数据的模拟分析,得到了相对合理的计算结果,因此,确定WASP模型适用于贾鲁河、惠济河和卫河的水质模拟。

参考文献

[1]周凯,张毅川,王智芳,等.河南省水环境质量评价[J].生态环境学报,2015,24(10):1676-1681.

[2]基于水质模型的污染监控预警和应急管理研究[J].北方环境,

2013,29(5):53-58.

[3]阮丽丽.水环境预测模型的开发及应用研究[J].2012.

[4]唐大元.WASP水质模型国内外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65-21267.

[5]田景环,邱林,柴福鑫.惠济河水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J].中国环境监测,2005,21(3):6-9.

化学物质特性汇总范文6

一、文化与旅游英语

(一)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信仰、价值、态度、等级、知识、经验,以及时空观念的总和。其深层次的信仰、价值通过人们的行为规范、准则,表现在民风习俗、服饰礼仪、婚丧庆典、节日禁忌等活动形式中。这种具有一贯性、持久性、渗透性的文化影响已深埋于人们的大脑中,形成集体潜意识。旅游活动不应仅仅满足游客的视觉快乐,还应与文化相对接,提升旅游活动的内在文化品位,传承历史文化。

(二)旅游英语的特点

旅游从业人员在与外国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常会涉及到衣、食、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旅游英语既综合了基础英语的特点,具有较强的时间性、应用性,又既有了旅游英语专业性和与其他基础英语不同的特殊性——专业名词多、知识面宽、词汇量大、口语表达能力强等特点。

二、如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注入文化元素

(一)在词汇教学中注入文化元素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根据一些方法(如音标记忆、联想记忆等方法)来学习和记忆单词之外,还要引入词汇的文化内涵。“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导致词汇空缺现象

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只要求学生熟记词汇的表明意义与拼写,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词汇的文化内涵。例如:cheese-cake(奶酪蛋糕),指女性健美照;beefcake(牛肉蛋糕),指男性健美照等等。英语中有些动物词的文化内涵汉语中是没有的。例如:英语中beaver(河狸)指为讨好上司做事过于卖力的人。汉语中的一些词语在英语中也属词汇空缺,教师不能仅仅要求学生用拼音来表示这些具有中国独特文化内涵的词汇,更要提供词汇的文化内涵,这样才不至于在与外国友人交流的时候,使人有云里雾里之感.有了详尽的文化知识导入过程,才能使教学过程变得丰满。

2.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导致语义不同

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实际上属于“文化信息”差异。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的不对应上。比喻善于表达情感,可使语言形象生动,但由于各民族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比喻和联想也各不相同。比如英语中,owl是智慧的象征,owlish,owlishly则用来形容聪明、机敏、严肃。然而在汉语中,很多人认为碰上猫头鹰总是要倒霉,是不详之物。西方人认为bat(蝙蝠)是一种邪恶的动物,特别是vampire bat(吸血蝙蝠),提起来就令人恐惧。而在汉语中,蝙蝠的形象因“蝠”与“福”同音,被认为是幸福吉祥的象征。而红蝙蝠则被认为是大吉大利的前兆,因为“红蝠”与“洪福”谐音。

3.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

英汉词语之间差异的绝对性和必然性正如Bolinger所说:“两种使用不同语言的文化不可能对世界有同样的看法。”特别是那些沿袭已久、约定俗成、具有完整而独特含义的英汉词语,字里行间浸润着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很少是对应的,有些甚至风马牛不相及。比如美国影片“The First Blood”在中国被译作《第一滴血》,但它实质上却是文化色彩较为浓厚的词语,含义为“the first Success in a contest”,其确切的汉译为“初战告捷”。同样,汉语也有一些独具民族特色的词语,像“钻空子”、“敲竹杠”、“穿小鞋”、“走过场”等,它们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引导学生学习此类词汇翻译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舍弃表层形式,而选用其在文化信息上相近的词语,尽可能使学生通过词汇的学习掌握其后的文化内涵。

(二)创设对话的文化语境

在日常对话中,学生最容易出现语用错误。这不仅因为对话涉及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以及礼仪习俗,更由于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到时间、地点、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及其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因此,成功的对话课,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传授给学生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该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言语实践活动。例如,在学过有关问路的对话之后,教师将学校所在市区的主要街道、商店、车站、邮局等建筑物画成一幅示意图,用不同标志表示对话者的所在位置和目的地,并随时将其变换方位,让学生分别扮作旅客和民警,进行问路、指路的情景对话。

(三)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

现行的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大部分语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语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例如,结合课文中先后出现的Madame Curie,Marie Curie.Marie,Mr Pierre Curie和the Curies等称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了有关英语国家姓名和称谓的知识,如下所示:

姓名①名+姓如John Wilson

②名+第二名字(常是父、母等长辈的名或姓)+姓如Edward Adam Davis

③名字常有昵称如称David为Dave

④妇女婚后常随夫姓如Malie Curie

称谓①Mr/Ms/Mrs/Miss+姓(或加姓名) 如Mr wilson(或Mr.John Wilson)

②除Dr/Prof/Captain等少数词外,一般表职务、职业、职称的词不用于称谓一如不说Teacher Wang

③亲朋好友之间,常直呼其名或昵称如David/或Dave(但对亲戚长辈,常用“称呼+名” 如’Uncle Tom)

(四)让学生体会文化对语法的影响

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小结,它揭示了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英语注重运用各种连接手段达到句子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如 “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fore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看到if,两句的语法关系便了然于胸。汉语则未必如此。“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还怕没办法?”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看上去像是一连串动词的堆砌,几个短句之间无连接词语,但其上下文的语意使它们自然地融为一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和辩证思维。让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对于学习英语语法,减少中国式英语的错误是有帮助的。

总之,文化是旅游的本质属性。旅游英语教学应针对学生的职业需要,在教学中注重文化元素的注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专业英语教学在我国还处于探索和完善的阶段,希望在旅游英语教学方面的尝试性探索能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有所贡献,以进一步完善专业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孙小柯.把“文化”引入旅游英语教学的课堂[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