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交流会范例6篇

贸易交流会

贸易交流会范文1

关键词:商务英语;对外贸易;国际交流

近年来,全球经济化形势日益加剧,国际贸易活动越发频繁。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有效的贸易交流与沟通就更显重要。从国际贸易角度来看,不同国家的买卖双方相距遥远,面对面洽谈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商务英语函电的意义和作用,推动国际贸易交流。

1商务英语函电的含义

商务英语函电是利用商业事务英语传递相关商务信息的函电,是对外贸易活动重要的基础。商务英语函电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商务活动的成败,它早已成为对外贸易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当前国际上的通用语言,英语是国际商务活动中进行信息传递的主要语种。与常用英语相比,商务英语有着较强的专业性和独特语言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快,国际贸易活动日渐频繁,商务英语函电能够准确、细致地向各方传递所需的贸易信息,更好地解决了供需间的信息连接问题,建立了各国、各企业间有效的交流沟通桥梁,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洽谈机会,提高了信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商务函电交流过程是发出者顺利编码、接收者顺利解码的过程。针对对外商务交流途径而言,商务英语函电就是鉴于外贸知识背景,利用现代化通信工具进行语言表达的电子书信。纸质书信、电子邮件及传真等都是商务英语函电载体,但其载体又不仅限于此,专业贸易用语及缩略用语等均是其主要内容。商务英语函电分类标准众多,按照其使用功能主要可分为答复函、来函处理、联络函、任命函、邀请函以及慰问函等多种形式。根据商务英语函电内容范围有仲裁、保险、索赔、包装、询盘、发盘等。

2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函电的基本功能

2.1寻找新商业伙伴、发展贸易客户在传统国际贸易过程当中,发展贸易客户成本较高,其根本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充分。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时代,信息公开程度较高,尤其是互联网等方式的应用,更是打破了贸易信息的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这就为我国国际贸易活动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支出,有效提升了贸易工作效率。发展贸易客户、寻找新的贸易客户可以通过宣传自己及别人的宣传,进一步接触潜在贸易客户,并主动与其进行联系洽谈。经验证,通过这种方式的宣传和努力,充分发挥了宣传作用。

2.2商务交流及沟通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推动了商务交流与沟通,而商务英语函电作为主要的交流沟通方式,经过充分有效的准备,能够将贸易活动变化阐述清楚,并加以补充,这些步骤从根本上决定了国际贸易的成败。因此,想要在国际贸易活动当中充分发挥商务英语函电交流与沟通的职能,应当注意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商务英语函电的特殊性决定了商务语言难以从语音方面加以完善,而合理利用语法语态,就能够让人感受到贸易方的礼貌和尊重。现代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各方贸易参与者地位是平等的,商务英语函电必须做到有礼有节,充分发挥商务英语作用,营造和谐、良好的贸易沟通氛围。第二,商务英语函电要确保传输的信息数据真实、准确。这就要求商务英语函电的语法、用词要更加严谨,不能过分夸张事实真相,易于引发误会和歧义的词汇不应当出现在商务英语函电中。

2.3贸易交易管理贸易交易管理是指在国际贸易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部门及辅助职能机构,若是企业选择一对一的传统贸易交流与沟通,势必会占用大量的时间、精力,增加企业贸易成本压力。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如电子邮件等方式加以解决,从而实现对非核心外贸工作的剥离,商务英语函电也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商务英语函电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3.1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活动中,电报、信函等纸质文件是用于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而这些纸质文件的使用需要贸易客户或合作伙伴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及归纳,这一过程耗时费力而又烦琐,且难以保证将信息及时准确地送递出去,工作效率较低。商务英语函电极大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迅速将国际贸易活动相关信息快速反馈给发送方,简化了大量的信息分析整理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

3.2加强企业与客户的联系,挖掘新客户信息时代的来临,有效改善了国际通信水平,使得国际贸易信息交流越发便捷,商务英语函电是较为正式的贸易交流和沟通方式,具有准确、及时、快捷等特点,国际贸易企业应当不断加强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彼此贸易往来。商务英语函电的应用有利于新客户的挖掘,推动客户之间的贸易往来。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快速兴起、贸易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商务英语函电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各种现代通信手段更是层出不穷,这都给国际贸易交流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促进了国际贸易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加强贸易双方的认识和了解,为国际贸易活动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商务英语函电极大促进了贸易双方的合作、扩大了贸易规模、拓展了贸易新客户。

3.3构建贸易双方交流与沟通桥梁,发挥媒介作用商务英语函电使得国际贸易通信更加方便、快捷,这样不仅能够加强贸易合作双方的联系,有利于建立起贸易双方交流与沟通的桥梁,还提高了贸易信息的有效性。作为国际贸易谈判与磋商的交流工具,商务英语函电有利于进行贸易相关事项与细节商议,商议结果也要利用商务英语函电来草拟文字合同。因此,商务英语函电的应用在国际贸易往来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商务英语函电运用得当与否更是贸易往来成败的关键。目前,商务英语函电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往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不容忽视。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商务英语函电应用的隐患也逐渐凸显出来,我们必须要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做好相关安全隐患防范措施。例如,在进行一些重要信息或技术贸易信息传输时,可以通过密码设置等方式加强相关信息资料的保护,谨防贸易信息泄露。

3.4加速国际贸易增长电子信息技术手段极大地方便了贸易双方的信息传递,它让贸易双方的交流与沟通成为易事,商务英语函电的全球化应用,不仅促进了大型国际企业的交流与沟通,还提升了中小企业的市场适应力,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经营氛围,这是我国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贸易规模的最佳手段。总的来说,商务英语函电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增加了贸易市场份额,我国贸易市场发展也越加迅速。

3.5全球贸易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传统通信方式根本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双方的要求,贸易交流过程十分烦琐复杂,贸易交流与沟通成本较高、风险较大、交流速度极慢。根据当前商务英语函电发展状况来看,它为国际贸易交流与沟通提供了便捷的通信工具,有效打破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让贸易双方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这是传统通信方式所不能及的,我们应当与时俱进,选择贸易交流成本更低、过程较为方便快捷的商务英语函电,营造有利的国际贸易发展优势。商务英语函电的应运而生,更是打破了国际贸易在这一方面的限制,及时有效地加强了贸易双方的相互联系,拓展了国际贸易全球业务发展进程,为我国全球贸易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国国际贸易当前发展形势来看,商务英语函电已经应用于国际贸易的方方面面,商务英语函电促进了贸易买卖双方的信息交流,它使国际贸易合作各环节更加融会贯通。现代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商务英语函电应用将要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考验,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因此,我国应当不断加强商务英语函电管理,采取有效的商务英语函电改革措施,不断完善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商务英语函电交流能力。商务英语函电作为新的贸易交流工具,其发展前景极为乐观,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强,应充分发挥商务英语函电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4结语

商务英语函电在国际贸易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毋庸置疑,已经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促进了贸易双方的信息交流。但商务英语函电应用需要面对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信息传递安全性还有待加强,商务英语函电教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国际贸易交流工具,其发展前景仍是极为广阔的,国际英语函电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逐年加强。

参考文献:

[1]侯娟娟,周正履.英语商务信函中的礼貌策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8):112-113.

贸易交流会范文2

英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全球约有超过半数的国家都将英语作为本国的官方语言,使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国家则更多,可见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在人类沟通交流中的重要性。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积极融入世界市场以来,跨国经济贸易交流越来越频繁,商务英语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而且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个人走向世界舞台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商务英语也成为众多有识之士的学习对象,因此对贸易经济发展中商务英语的应用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就将从商务英语的概念分析、商务英语在贸易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如何在贸易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应用商务英语等几个角度分析贸易经济发展过程中商务英语的应用。

二、什么是商务英语

世界市场形成以来,跨国经贸往来逐渐增多,世界范围内急需一种统一规范的语言方便经贸交流,商务英语便是在这一背景下从传统英语中诞生出来的。相比传统英语,商务英语专门服务于经济贸易交流以及商业活动,是一套拥有自己专业术语、独特语言表达规范和特定语言内涵的语言体系。笼统来讲,商务英语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商务英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商务英语运用的特定规则和商务英语交际能力。在三个组成部分中,商务英语交际能力和使用者个人综合素养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商务英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商务英语运用的特定规则是商务英语最显著的标志。

三、商务英语在贸易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交流是贯穿于经贸活动始终的,因此商务英语在经贸交流特别是跨国经贸交流中也是贯穿始终的。就经贸活动的具体过程而言,从最初经贸双方的沟通洽谈,一直到最后阶段经贸双方达成协议,商务英语始终在其中起到桥梁的作用。具体而言,商务英语在贸易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商务英语有利于贸易双方的交流沟通

商务贸易是指贸易双方各自提出自身条件,最终在谈判中达成妥协进行交易的行为,因此在经贸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便是经贸双方的交流沟通,而商务英语无疑就是当今世界经贸活动中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在世界市场形成之初,许多跨国贸易失败案例均是由于贸易双方不能有效沟通从而造成隔阂所导致的。而自从商务英语被广泛应用于世界经贸活动以来,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首先,英语的使用范围保证了商务英语具有较高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英语是目前世界上适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全球约有超过半数的国家都将英语作为本国的官方语言,使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国家则更多,因此商务英语的使用可以有效避免经贸交流中的沟通不畅,表意误会等,有利于贸易双方顺畅地交流沟通。

(二)商务英语的应用有利于降低贸易经济往来成本

其次,商务英语的应用有利于降低经济贸易往来成本。经贸活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经贸双方在贸易合作的过程中也会优先选择经贸来往成本较低的对象为贸易伙伴,这就要求贸易从事者要想尽办法降低自身贸易成本,吸引贸易合作。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对外经贸的一大阻碍便是语言问题,由于商务英语没有得到普及,降低了吸引贸易往来的优势条件。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市场环境瞬息万变,能否及时掌握最准确的信息直接决定了能否及时把握市场机遇。商务英语可以有效降低经贸往来成本,首先体现在商务英语可以保证贸易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输,从而使经济贸易活动能够及时有效展开。其次商务英语还可以避免贸易双方因表意造成的误会,降低经贸往来成本。

(三)商务英语的准确一致性有利于解决贸易纠纷

贸易纠纷一直是经贸活动的一大阻碍因素,而语言问题则是造成贸易纠纷特别是跨国贸易纠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贸易双方通过谈判签订经贸合同后,贸易成果得以确定,但是贸易的执行则涉及多个环节,例如产品生产环节、运输环节等等,贸易谈判者不可能是每个环节的具体实施者,贸易合同便是各环节实施的总纲。一旦贸易合同使用贸易双方各自的语言,很容易造成贸易实施过程中的标准不统一,从而对贸易进行的结果产生负面影响。而使用商务英语签订贸易合同则可以保证贸易双方在统一的规范下进行贸易活动,从而避免因语言问题造成的贸易责任纠纷,避免不必要的贸易纠纷,提高经贸活动效率。

(四)商务英语的委婉性有利于贸易谈判的进行

贸易谈判是贸易活动进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贸易谈判的过程即是贸易双方提出各自交易条件和利益诉求的环节,但是贸易双方的利益诉求既有一致性也有冲突性,如何在技术层面有效避免贸易双方利益冲突升级,避免主观情绪色彩对贸易结果产生不良影响是贸易活动中重要的现实问题。商务英语的委婉性则可以促进贸易谈判的正常进行,例如使用英语语言中的委婉语气来表达同样的利益诉求就可以使得接受度明显提升。

四、如何在贸易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应用商务英语

(一)以商务英语促进技术交流

技术交流是当今世界贸易往来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技术交流过程中,交流双方要积极使用商务英语作为交流媒介,从而使技术要求、技术细节等关键信息可以在技术传输者和技术接受者之间顺畅传输,保证技术交流的有效展开。

(二)注意贸易谈判过程中商务英语的运用

贸易谈判过程是商务英语应用的最集中也是最关键环节。具体而言,贸易谈判过程中商务英语的应用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注意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规范,尊重对方文化的文化习俗和语言习俗,其次,用语规范性和委婉性相统一,贸易谈判必然涉及双方的利益博弈,在谈判过程中既要鲜明的表明己方态度,又要避免用语强硬導致谈判氛围紧张。例如,在表达利益诉求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命令性过强的祈使语气,尽量使用表达委婉的委婉语气。在不涉及关键性内容的环节使用口头语言,避免语言过于书面化等等。

(三)注意贸易合同签订过程中商务英语的运用

贸易合同签订过程中商务英语的使用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准确性原则。要尽量避免使用具有多种语义的英语词汇、英语短语,避免使用有多种理解方式的英语句法表达,宁可句子稍微冗长也要保证表意无误。在能使用专业性词汇的地方尽量避免使用口头词汇,另外,要特别注意贸易合同签订过程中使用语言的语言细节,例如单位等等,避免因小细节造成不必要的贸易损失。

五、总结

商务英语是当今世界经贸往来中的的主流语言,是经贸往来得以顺畅进行的有利工具。对于商务英语的运用要结合经贸活动的具体环节,对商务英语专业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卫旭东.浅析商务英语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2011(23)

[2]成登忠.商务英语的特点及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商贸.2009(17)

[3]牟爽.试论“慕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培训.2016(12)

[4]孙长香.初中英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6(07)

[5]张虎.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2)

贸易交流会范文3

一、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对上海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提出了战略构想,他提出“如果政策对头,不出什么大问题,至多30年可以把上海建成商业、金融、贸易、高科技、信息的综合性国际中心”。上海由此拉开了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序幕。

(一)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是国家战略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2001年国务院明确了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战略定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更深层次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明确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针,确立了长三角经济圈、长江流域经济带以及中西部地区开发开放的区域发展战略,这些都要求上海承担起加快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历史任务。

(二)国际贸易中心是上海"四个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贸易中心与其他“三个中心”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关系,国际贸易中心是基础、前提与内容。上海历年来“以商兴市”,贸易的发展带动了资金和物流的规模化需求。2009年上半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的意见,既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也增加了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紧迫性。

(三)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是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产业结构的重要支撑

上海经济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有利于上海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提升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和合作的水平,促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更好地发挥“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作用。

(四)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时不我待

中央提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战略后,上海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三步走”战略:第1步,到2005年打好“四个中心”基础;第2步,到2010年形成“四个中心”基本框架;第3步,到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过去十几年,上海在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在贸易管理体制改革、贸易领域对外开放、贸易市场多元化和商贸业态多样化等方面已经取得实质性突破与进展,为今后的建设打下了基础。现在距离2020年建成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只剩下10年时间,时间十分紧迫,加快建设进程刻不容缓。

二、 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发展思路与总体目标

(一)发展思路

大力推进“两个提高、两个加快”,即提高市场开放程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市场准入程序,吸引中外贸易主体集聚;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贸易要素通畅流动,提高贸易效率;加快建设以要素市场和消费服务市场为重点的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在国际国内市场上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价格发现的引导作用以及流通对消费的带动作用;加快营造国际一流水平的商贸发展环境,使上海成为交易机会多、综合成本低、市场秩序好、万商云集、消费者近悦远来的国际大都市。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贸易国际地位相匹配、具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国际贸易中心。

基本形成“四个中心”互为支撑、内贸与外贸互相融合、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包括技术贸易)同步发展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市场开放度与贸易便利化程度高,物资流、商品流、订单流、信息流、服务流、资金流、人员流等贸易要素流动顺畅的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并存,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相通,要素市场与消费品市场并举,贸易要素集聚、贸易主体活跃、知识产权保护有力、诚信体系健全、贸易标准化程度高的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口岸货物集散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与定价中心、贸易营运与控制中心、国际会展与跨国采购中心、国内市场流通中心、国际购物中心的功能框架。基本形成贸易设施完备、信息化程度高、服务体系发达、法制环境完善、政府廉洁高效、社会治安良好、人居环境舒适的商贸环境。

三、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重点

今后几年将是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关键时期。上海在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形成统一的内外贸市场

从内涵上看,现代国际贸易中心一般也是国内商贸中心,因此,实现内外贸一体化是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加强长三角区域合作,形成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目前,上海口岸进出口货值中有一半左右来自长三角地区,进出口中有40%来自长三角地区。上海要建设成为“腹地型”国际贸易中心,必须要依靠广阔的长三角腹地作为支撑,实现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

(三)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形成万商云集的新局面

跨国公司是带动国际贸易的重要载体,世界贸易的40%是在跨国公司内部完成。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必须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及其总部。

(四)培育本土国际跨国公司,带动国际贸易发展

跨国公司是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中坚力量。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除了要大力吸引国外跨国公司来上海投资创业之外,还必须加大力度培育本土跨国公司,这是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

(五)确立服务贸易发展重点,推动服务贸易发展

服务贸易的发展是建设现代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内涵,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是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内容。今后几年,上海在发展服务贸易方面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协调推进服务贸易重点项目建设;二是做好服务外包的推动工作;三是聚焦重点区域服务贸易试点工作;四是搭建服务贸易公共信息平台;五是进一步完善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

(六)加强会展行业管理,推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建设

上海要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必须依托已有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服务优势,实现会展业持续健康发展,把上海建设成为重要的国际会展中心城市之一,为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奠定基础。

(七)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积极培育一批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

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一般同时也是国际著名品牌产品的汇聚地,都有自己的品牌企业,这是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名片。今后几年,上海在品牌培育方面将加大力度,全力打造品牌之都。

(八)加强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电子商务的应用程度是衡量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标志之一。今后5年,上海要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发展:以支付、信用、现代物流为重点,加快完善电子商务发展支撑体系;加快推动电子商务应用,支持两个优先发展;建设完善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

四、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提高市场开放程度与贸易便利化水平

重点深化“三项改革”,建设“三个区域”。深化“三项改革”分别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深化贸易管理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服务企业;深化口岸通关模式改革,加强监管部门协调,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建设“三个区域”是指:进一步对外开放,建设成为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试验区域;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建设成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先行区域;整合扩大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功能,建设成为市场开放和贸易便利的示范区域。

(二)构建功能齐全的市场体系和服务平台

重点是构建“五大市场体系”,打造“十大交易平台”。其中构建“五大市场体系”是指:构建货物贸易市场体系,重点完善生产要素期货市场和辐射全国的批发市场体系。要有若干个大宗商品和敏感商品的交易中心,交易规模在世界交易总额中占比较大,价格话语权和价格指数对全国和世界市场影响力较大;构建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市场体系,具有多层次商业中心、多样化商业业态、多元化商品和服务消费、人性化购物和服务环境,引导消费潮流;构建服务贸易市场体系,重点培育和扶持运输、旅游、金融、计算机与信息、工程承包与建筑、专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等比较优势行业,成为亚太一流国际服务贸易中心城市;构建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加快培育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个人(B2C)和个人对个人(C2C)市场,优化电子商务发展支撑环境,发展新型业态;构建与贸易相关的专业服务业市场体系,重点发展国际会展、国际采购、贸易结算、会计审计、法律仲裁、设计咨询、品牌和与贸易相关的金融服务等专业服务业。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十大交易平台”:期货交易平台、技术交易平台、产权交易平台、航运交易平台、保税交易平台、网上交易平台、文化交易平台、汽车交易平台、农产品交易平台和黄金钻石等贵金属及珠宝交易平台。

(三)集聚高能级、有活力的贸易主体

重点要吸引和集聚4大类贸易主体:集聚国内外大企业和地区总部,继续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和国际跨国公司把全球总部或地区总部设在上海,吸引国内大企业总部、民营企业总部,培育上海的大型跨国经营企业;集聚采用现代国际贸易运行新模式的企业,吸引国内外企业的营运中心、物流中心、分拨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等入驻上海;集聚商品和服务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企业,吸引国内外企业把产业链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环节放到上海,把研发中心、创意设计中心、增值服务中心、品牌培育中心设在上海;集聚国际国内贸易组织、贸易促进机构和行业组织,吸引国际国内贸易促进机构和行业组织落户上海。与此同时,扶持中小贸易主体发展,形成贸易主体多元化、大中小企业并存的万商云集局面。

(四)强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作用

重点突出“三个促进”:促进贸易与产业互动,结合实施国家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促进贸易与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互动。促进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在深化吸收基础上促进自主品牌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促进贸易与“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促进贸易结构优化,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服务外包发展、电子商务发展;促进转口贸易发展,提高转口贸易比重。发挥进口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进口贸易基地。

(五)打造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空间载体

结合虹桥商务区建设,打造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标志性区域,成为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重要商务区域。同时,大力建设具有先进水平、各具特色的区域性空间载体,包括具有口岸集散功能的载体,商品信息、商品展示、商品交易、跨国采购等功能的载体,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等功能的载体,航运交易、航运服务等功能的载体,服务外包功能的载体,国际购物功能的载体和商务与商业互动发展的载体。

(六)营造国际一流水平的商贸环境

进一步改善设施环境,加快洋山国际深水港、浦东国际机场、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强国际信息港和会展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制度环境,注重市场开放、竞争公平、交易方便、企业诚信、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国内贸易紧缺人才教育培训和市场体系,形成国内外贸易专业人才和高级人才吸引机制;建设一流人居环境,全面实践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把上海建设成居家舒适、治安良好、教育医疗水平高、购物便捷、文化活动丰富的理想城市。

(七)建立与国际贸易中心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形成内外贸一体化的商务管理体制。促进内外贸市场和服务平台一体化;形成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发展、行业自律中的作用;形成长三角地区贸易合作的联合管理体制。促进长三角地区贸易要素无障碍流动和贸易资源同城化共享。把上海建设成国内行政效率最高、行政透明度最高、行政收费最低的城市。

国际贸易中心

国际贸易中心是以国际大都市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转口贸易、离岸服务为核心,以高度自由化的贸易体制为基础,实行符合国际规范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经济发展能级较高,对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能力强,在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起到中枢功能的中心城市。

从贸易模式构成上国际贸易中心可分为两类:“腹地型”国际贸易中心和“转口型”国际贸易中心。

“腹地型”国际贸易中心(又称加工贸易主导型)是指依托国内广阔的腹地,以国内完整而发达的产业体系和广阔的国内市场为支撑形成的国际贸易中心。这些国际贸易中心兼具国内贸易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双重功能。

“转口型”国际贸易中心(又称转口贸易主导型)是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配套的设施条件和人才优势,但由于当地市场狭小、资源贫乏,生产力受客观条件制约难以充分发展而形成的以转口贸易为主的国际贸易中心。

“国际贸易中心”的标志

衡量一个城市是否为国际贸易中心,有以下几个标志:

1.经济总量。城市的经济总量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人均GDP处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上。

2.贸易规模。对外贸易依存度在150%以上,口岸贸易发达,转口贸易在口岸贸易中占有较高比重。口岸贸易在该国对外贸易和世界贸易总值中占有重要地位,内外贸市场统一。

3.港口货物吞吐量。口岸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量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分别位居世界前10位。

4.现代服务业发达。第三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其中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在GDP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具备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5.贸易主体多元化。跨国公司总部和重要的地区总部云集,国际贸易主体和主要国际采购商云集。商贸流通企业达到20万家以上,其中跨国公司占有较大比重,依托跨国公司的全球网络成为全球经济的控制中枢。

贸易交流会范文4

凡是通过电信网络进行的营销、生产、流通、销售等活动都属于电子商务范畴,它不单单是在互联网上的交易,电子商务囊括了所有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用来增加价值、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原材料采购查询、产品展示、产品储运、订购出口、电子支付等贸易活动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电子商务由多个贸易环节组合而成,完整的电子商务是通过网络进行全部的贸易活动,买家、卖家、银行等金融机构、配送中心、认证机构、政府机构等机构都会参与其中。

2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

2.1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运输体制的影响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构建一个功能强大的物流系统,该物流系统集物流、仓储、交通、运输、物流信息于一体,通过查看该系统信息可以获知整个国际贸易物流情况及物流贸易各个环节的运作情况,根据查询结果即可对国际贸易的运输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有效管理,国际贸易的运输体制随着电子商务的渗透发生了变化。

2.2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交易形式的影响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交易模式,需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贸易往来,电子商务平台对信息量有很高要求,它是一种综合了资金、商品、信息、物流等环节的贸易流通模式,该运营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单向物流的形式,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发展空间。

2.3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交易范围的影响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有效扩大了国际贸易的交易范围,使地区与地区、地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的联系更为紧密,即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贸易往来,在同一时间可以进行多项贸易交易,不会出现时间冲突,使国际贸易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国际经济的交易范围得到了有效扩充。

3分析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具体应用

在进出口商品过程中,企业常常通过利用电子表格进行商品的商检、报关、运输投保、结保险、汇等相关工作,极大的减少了时间、人力、物力的损耗,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交易环节,有效降低了交易费用和流通成本,进一步加快了国际贸易的节奏。国际贸易业务主要包括贸易关系建立、商业谈判、电子合同签订、订舱租船、报检、报关、申请许可证、货款结算、配额管理等贸易环节,整个贸易过程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成。在国际贸易进行过程中,会涉及到生产企业、外贸企业、流通企业、海关、税务、金融等机构,要想确保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就需要这些机构的相互配合、协调。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主要包括EDI方式、Intemet方式和Intranet方式三种方式。EDI方式指的是电子通讯方式,企业会通过标准的电子数据格式将估价单、进货单、报价单、清款对帐单、出货单等商业文件传送给交易企业,该种通信方式可以消除企业间的空间障碍、降低数据的流通时间,人工誊写商业文件的差错也会有所降低。Internet方式指的是国际互联网,通过国际互联网可以进行产品推销、购买商品、信息咨询、金融服务、商务洽谈等一系列商业交易活动。通过互联网消费者还可以与企业进行网络购物、网上法律服务、网络广告的贸易往来,可以使我国社会资源得到高效配置。Intranet方式指的是企业内部网,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内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可以进行商务谈判、订单、促销、发票、海关申报单、提货单等日常经济信息的往来,并可以进行文件签署、电子付款,在国际贸易中具有广泛应用。

4我国企业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电子商务领域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还未发展成熟,电子商务领域没有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法律体系的规范性、系统性仍有待提高,在进行国际贸易交易过程中缺乏规范性文件作指导,处理国际贸易纠纷时无法可依。

4.2电子商务具有较低的信用水平在电子商务领域没有建立成熟的信用制度对其进行有效规范,电子商务中货款支付的安全性偏低,该模式下产品质量也没有一个可靠保证,电子商务的信用水平偏低,如何构建良好的信用管理体系已成为发展我国企业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必须考虑的问题。

4.3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较为滞后当前,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较为滞后,大规模从事国际物流产业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国际贸易的物流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且物流企业信息化技术水平普遍偏低,无法确保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4.4企业国际贸易信息化技术水平偏低当前,我国多数企业国际贸易信息化技术水平普遍偏低,信息传递网络化、网络化办公等办公方式仍处于起步阶段,这些因素对我国企业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了制约作用。

5促进我国企业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发展策略

通过分析发现我国企业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一系列应对策略,为促进我国企业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1)完善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法律体系,明确我国各级政府、消费者、企业在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中所应遵守的法律、法规,使国际贸易纠纷的处理有法可依(。2)构建科学的电子商务信用保证体系,使其适合于我国企业的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电子商务的信用水平(。3)大力发展我国国际物流运输产业,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对货物运输情况进行实时跟踪、有效监管,实现单据电子化、标准化、网络化(。4)要加大电子商务的自主研发能力,夯实电子商务基础,加强外贸企业信息化建设。

6总结

贸易交流会范文5

论文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融合,以及Inter11et(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和发展,国际贸易领域正在发生一场结构性的商业革命,网络贸易(Tradeonlnternet)应运而生,本文着重分析网络贸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指出国际贸易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最终指出将来的国际贸易形态将是国际网络贸易形态。

论文关键词:网络贸易 传统国际贸易

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互联网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软件设计、音像书刊、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其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即实现“在线交易,离线供货”。网络贸易是将互联网应用到传统国际贸易中,这使传统贸易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网络贸易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网络贸易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挑战,同时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了剧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商务场所和运行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厂商对产品的营销、谈判、订货、销售、分发、支付等贸易流程的商务活动往往分别在不同的场所行,而网络贸易则把这些国际贸易的商活动集中在网上来进行,即进行以网上营销、网上谈判、网上订货、网上销售、网分发、网上支付等组成的网上国际贸易务,这样也就使得传统国际贸易运行发了实物运行与网络商务运行相结合的国际网络贸易的新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贸易的效率。有人预测,未来30年内,30%的消费支出将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进行。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各种贸易形式数字化,信息以电子化的方式很容易被复制和传播,从而开辟一个全新的网上贸易市场。网络贸易迅速快捷、费用低、信息量大,甚至可以使人们看到实物照片和录像资料。通过国际互联网,企业能够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买卖双方可以在网上展开询价、谈判等商务活动,实现网上售货或订货,与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建立密切的联系。这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处理业务文件的技术,可大大提高商贸文件的传输速度,降低文件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国际贸易的主体和客体发生变化

作为国际贸易主体的买者和卖者,由于他们可以从网上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成为网络人的买者和卖者其搜寻信息和获得信息及根据信息进行决策的流程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贸易的买者和卖者可以跨越中间商直接结合。当然,应该看到的是中间商在网络世界中也必须寻找自己在新的网络市场中的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一种新的国际贸易主体随着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而产生,这就是专门提供国际贸易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咨询及交换的网络公司的出现。这种网络虚拟公司相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可以从信息上操纵、联合更多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使国际贸易中的买者和卖者对其产生定的信息依赖。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的客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际贸易的客体从传统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产品的商品贸易与旅游、工程等服务贸易的贸易构成,生长出新的网络信息贸易,其中重要的构成就是电子数据交换。很显然,随着国际贸易主体和客体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必然发生一定的新变化。

(三)网络贸易削弱了商品和劳务提供音及消费者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的联系

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发生了从简单的国与国、区域与区域向全球化的转化,网络国际贸易更倾向于为全球范围的贸易选择,使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活动由固定场所转移到了没有固定场所的、开放的国际互联网上。传统的贸易体制下,商品的跨国流通一般通过有固定场所的国际性贸易公司来完成,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跨国贸易可以不通过贸易公司,而是通过联接世界的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只要贸易公司就近与Internet建立连接,就可以方便地通过互联网与该网上的任何经济体建立贸易联系,进行贸易洽谈和交易。

与传统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全球化趋势。现实世界以地理确定边界,而且网络本身没有边界,网络社会是开放的,没有地域的限制,是一个全球性系统,具有资源共享性。因为国际商务的主要媒体——国际互联网从本质上讲就是全球性的。无论在哪个国家,你只要能够接入国际互联网,就可以方便地使用国际互联网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享用国际互联网上庞大的信息资源。尽管大家联接国际互联网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有的企业拥有不间断的计算机联接系统,而另外一些企业或个人则通过调制解调器和公共电话网拨号入网的临时联接方式,还有的通过无线移动通讯网络或卫生网络系统接入国际互联网,但是无论哪种联接方式,都可以实现相同的联接效果,即进入全球市场。

因此,网络贸易的市场范围与传统市场是不同的。传统市场由于受到国界的限制,国际性的产品或商务的商业交换活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因此,从一国的角度出发,传统市场按地域被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这个市场的界限分明。工商企业的发展一般是从国内市场做起或先立足于国内市场,然后再开拓国际市场,因此,从传统的经营概念出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经营活动的跨国界扩展。而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贸易使企业从一开始就面对全球市场。

(四)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际互联网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四流一体”,即以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战略,这种经营战略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生产者与用户及消费者通过网络使及时供货制度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商品流动更加顺畅,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问商,国际贸易中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问商品买卖媒介的传统方式受到挑战,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一关系与方式发生动摇,贸易中间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降低,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

(五)国际贸易制度结构发生了新变化

世界贸易组织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积极推动占全球电讯服务收入95%国家和地区的基础电讯服务市场准入的谈判,达成了《基础电讯协议》。并与世界贸易组织中的43个国家和地区代表达成了《信息技术协议》,这些签字方的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占全球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的92。5%。1997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了一项互联网免税区的建议,而世界贸易组织第二届部长会议决定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这个决定很可能还继续下去,这意味着互联网可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实际上,《基础电讯协议》、《信息技术协议》、《金融服务自由协议》及世界贸易组织批准的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等都是促进国际网络贸易发展的制度安排,而这些有利于发展网络贸易的制度安排将减少贸易的“成本”。这样也就使得国际网络贸易比传统贸易得以有更多的贸易创造和贸易增长。相对于旧的、传统的国际贸易制度,这是国际贸易制度的创新,必将促进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

二、网络贸易引起信息贸易的飞速增长

传统的贸易以实物贸易为主,而网络贸易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则更多地表现在无形财产的许可与转让,如计算机程序、游戏、书、音乐、各种图象以及各种可数字化的信息。与传统贸易相比,这类交易虽然也具有销售的特征,但销售的对象却发生了变化。

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的信息产业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产业革命,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产生和传递都是通过信息业完成的,因此信息产业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中的基础产业,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预计到今年,全球信息产业的销售额会超10000亿美元,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信息时代的国际贸易迈向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国际贸易的机会也因此而得以增加。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传统服务贸易中的服务产品要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保持高度一致不同的是,网络贸易中的服务贸易,服务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分离,在网络上,光纤通道可以在网上像运输产品一样运送金融、广告、会计、设计、法律咨询、技术咨询、数据处理、文化、教育、医疗等信息化的服务产品,国际信息贸易正从国际服务贸易中分离出来,以一种独立的新的贸易形式出现。国际信息贸易指的是与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有关的一切跨国贸易形式和活动。因此,国际贸易将由商品贸易(消费品、生产资料贸易)、劳务贸易、(运输、旅游、工程承包)和信息贸易(技术、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贸易)三分天下,而国际信息贸易的发展正是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软件化及国际贸易总量得以不断扩大的动因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上升。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文化信息设备等信息技术的硬件贸易和相应的软件贸易构成国际信息贸易的主体内容,它们是国际信息贸易的物质形式,也是世界信息经济的基础。

信息内容本身成为可贸易的商品。在信息网络的交互式环境下,宣传品(广告)、电影、电视、录像、书籍、杂志、报纸等产品的贸易,都可以通过网络终端的传输达成交易、网络贸易将向贸易的信息流动的无形形式转化:信息内容的交易可以多次重复进行,无形信息流和有载体的信息流成为国际贸易的对象,拓宽了国际贸易商品概念范畴。

国际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信息服务贸易包括国际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贸易(如工程咨询、法律、财务服务贸易国际经贸信息服务、国际专家服务(如国际教育、医疗专家服务贸易)等,都可通过信息网络的“运送服务”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足不出户”即可为全球各地的人们同时提供服务。

三、结论

贸易交流会范文6

    关键词:国际贸易;文化交流;合作

    一、前言

    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存在着文化差异,要是贸易合作畅通、合理,达到合作双方满意双赢的结果,就需要有效的文化交流和沟通。同时,由于商品凝聚着民族文化,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才能使商品更具有国际性。因此,研究国际贸易中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文化及文化交流的内涵

    探讨国际贸易中的文化交流问题,首先要对认识国外对文化的理解。国外关于文化的研究主要在社会学和人类学着作中,着名人类学学者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给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就对其可以作一般原理的研究的意义上说,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研究的主题。”这个定义将文化看作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事实上,“文化”这一术语在西方国家社会学和人类学着作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文化”出现的频率仅次于“社会”一词。“文化”在西方国家概念中既包括观念形态,又包括行为方式。文化作为社会成员所共有的,它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规范。由于文化并非源于生物学,是学习而得的行为方式,因而文化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罗杰·基辛从广义的角度对文化进行了定义,认为“文化是用作为把人类群体与他们的生态结合起来社会地传播着的行为方式(mode)、生活方式(。settlement patterns)、社会群居和政治组织的方式,以及宗教信仰和实践”。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文化是以民族精神和气质(ethos)为核心的属于价值形态,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文化作为制序(institution)、器物与精神产品,它给予我们以历史感、自豪感,据此我们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怀特海认为:“文化是思想活动,是对美和高尚情感的接受。”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从1840年雅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是一种畸形的状态,自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向正常化方向发展。当今社会国际贸易日趋频繁,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和文化传播的方式和特点,了解文化的传播,不仅有助于国际贸易的正常化发展,也对文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中外国际贸易中传播中国文化,自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由于文化交流在国际贸易中其中重要的作用,要在国际贸易中的跨文化交流实践中实现无障碍,就需要提高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及东西方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基本差异、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具体礼仪规范、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三、国际贸易中的文化交流方式与思考

    国际贸易中的人际交流方式是多样的,但主要还是直接交流与谈判。实践证明,国际贸易中的沟通成效除了与谈判者的综合素质和信息解读的保真程度有关,更重的是与文化差异程度和文化交流畅通程度有关。其中,文化交流方式是影响国际贸易中文化交流的重要方面。谈判者个人可能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并且在谈判风格中体现出来。谈判者很可能来自非常不同的文化,亚文化的环境,面对陌生人自然会保持高度的戒心。由于文化方面的差异,容易造成并加深误解,增加交流的难度。文化是多元性的,交融的,超越了国界。沟通中的误解和曲解是难以避免的,问题是如果大家都以自己的文化观念来判断对方的利益和行为,则难以达到平息纷争、实现合作的目标。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虽然大多用英语进行交流,但双方的母语往往又不都是英语,这就增加了交流的难度。加之,不同的国家存在着文化的不同点,国际贸易中存在的跨文化问题主要通过语言、礼仪、禁忌与宗教信仰、谈判风格体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尽量了解对方的文化,对方的价值观和风俗习惯,并且在国际贸易交流中要尽量用简单、清楚、明确的英语,不要用易引起误会的多义词、双关语、俚语、成语,也不要用易引起对方反感的词句。在礼仪方面,健康、必要的礼仪可以赢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广交朋友,避免隔阂和怨恨。首先,它可以沟通人们之间的感情,感受人格的尊严,增强人们的尊严感;其次,它有助于发展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的友谊。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遵守国际惯例和一定的礼节,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展现中国礼仪之邦的风貌。  四、结论

    国际贸易活动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当与外国人进行贸易合作时,由于各自生活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因此,各自的民族文化、习俗以及礼仪等差别比较悬殊。如果违反礼仪规范,不仅会影响双方融洽关系的形成,而且还会影响对方对自己在修养、身份、能力等方面的评价,甚至影响国际贸易合作的成效。在国际贸易中,重视并加强懂文化交流,掌握必要的礼节与礼仪,是国际贸易合作的基础。人们之间的交往要符合一定的文化习俗和礼仪规范。

    参考文献:

    [1]李德尚玉.浅谈民族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