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业务风险点范例6篇

贸易业务风险点

贸易业务风险点范文1

摘 要 近年来,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业务竞争领地,但目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控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中小商业银行 贸易融资 风险管理 对策

一、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种类简述

1.贸易融资的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主要是指国家及监管当局的政策法律对贸易融资业务的规定,对于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来说还包括交易对手国的政策法律风险及我国与交易对手国的贸易政策。

2.贸易融资的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指行业风险、利率风险、价格风险、销售收款风险,对于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来说还包括汇率风险。

3.贸易融资的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信用风险主要包括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如贸易背景、所提供单据的真实性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能与融资企业相串通,或融资企业利用虚假交易或关联交易骗取银行资金等风险。

4.贸易融资的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风险主要指业务操作流程及操作环节存在的漏洞及可能发生的风险,包括融资业务发生前的贸易背景真实性的调查,融资业务过程中的单据真实性、有效性、一致性的审核,还有融资业务发生后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跟踪与监管等环节的风险。

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中小商业银行对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要性及风险认识不够

首先,中小商业银行对贸易融资业务在改善银行的盈利能力、优化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不够,对开办贸易融资业务的紧迫性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其次,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到国际贸易,是一项必须掌握国际惯例、国际法律、国家风险、银行间的结算知识、市场的准确把握、信用风险的识别与操作方面的合法合规知识的一项业务,专业贸易融资业务人才的匮乏成为困扰各中小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发展与创新的瓶颈,专业人才的短缺对中小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

2.中小商业银行缺少有效的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

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到多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高效的沟通与运行机制才能有效的防范风险,而目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开办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控制手段比较落后,没有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预警和风险防控得不到高效处理。又因为中小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历史数据较少,在数据分析及风险权重设定方面都没有优势,这也是缺乏有效风险管理的原因之一。

3.中小商业银行的无序竞争破坏了风险管理标准

因为贸易融资业务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商业银行争夺利益的新战场,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到优质客户,各家商业银行都给出了优惠的条件,若是为了争取客户给条件不成熟的企业办理融资业务,则会带来很大的风险。不良竞争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标准越来越低,增大了贸易融资业务风险发生的可能。

4.贸易融资业务的法规监管体系不完善,增大业务风险

贸易融资业务涉及法律的范围很广,包括票据法、物权法、抵押担保法、外汇管理法规等,因为一旦发生违约或纠纷行为,就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为贸易融资业务的纠纷服务,但我国的金融立法明显落后于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使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存在法律风险。

所以,对于中小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要一一解决,以推动中小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

三、加强中小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1.制定严格的贸易融资业务内控制度

制定一个完善的内控制度首先要有完善的业务操作规程,对每一项开展的业务都要有操作规程可循,操作规程的设定要具有方便、易懂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操作规程中要明确每类业务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对各个部门及各个人员的权限及职责进行明确分工,对于重要业务要完善三级授权机制,对业务流程也要做一个明确的规定,对业务中的权利义务进行分配,明确各岗位职责,责任到人。

2.进行部门设置改革,实行综合授信循环额度管理

贸易融资业务的授信是采用综合授信模式,为了增加业务的处理效率,可以在一定时间段内对客户的授信额度采取循环管理,当一笔业务终结后其所占用的相应的授信额度即被释放,这样的授信额度管理模式可以增加业务的处理效率,但风险相对较高,这就需要实时的风险跟踪与预警管理。

3.完善业务流程,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

在贸易融资业务中,公司业务部门负责客户的挖掘及产品的市场营销,由客户经理将客户的融资需求上报贸易金融部(或国际业务部),由其出具相关业务意见后,客户经理撰写相应的授信额度申请,由风险管理部门对企业的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进行整体评估,在确定授信额度后由结算部门进行业务操作,在这几个部门之间沟通的过程中,所有环节都应当注意风险控制。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信息共享,严格按流程办事,杜绝各部门内部闭门造车现象。

4.建立强效的监督检查机制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监督检查机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既包括业务过程中的监督检查也包括业务终结后的定期检查,这项工作应由业务部门自查和风险管理部门检查两部分组成,贸易融资业务的监督检查机制是对贸易融资业务风险防范的一个补充,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督检查可以有效的发现业务过程中的风险管理问题,总结成功经验,对业务过程中的风险漏洞进行弥补,用于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贸易业务风险点范文2

关键词: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

1 国内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国际贸易融资授信额度管理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大多把国际贸易融资纳入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在统一授信管理下,银行往往会根据客户的资信情况、财务状况等为客户核定一个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并按授信业务品种的不同为客户核定一个分项授信额度。但是从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新生力量——贸易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于普遍规模较小,这种状况使得各行传统的企业财务技术分析对其授信额度测算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而中、小企业方面,虽然不考虑报表情况,但是只注重有效房产抵押。可以看出,国内商业银行在对待贸易型企业、小企业贸易融资方面选择的策略大多过于简单,没有跟上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节拍”。

另外,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审批方式与传统授信审批方式及审批重点缺少差别,时效性较弱且不能满足业务需求,授信额度一旦核定,则一年内仅仅简单地在额度内办理业务,而非根据企业的经营变化随时调整授信额度;而且缺乏有效的贷后管理,没有充分利用贸易融资的特点,加强资金流和货物流的配套管理。

1.2 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匮乏

传统的信贷评估模式下,国内银行只注重企业自身的财务能力,缺少对企业贸易背景和上下游情况的前期调查。目前支行客户经理极少到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对企业的了解只停留在企业所提供的资料上,尤其对上下游企业经营情况的了解更是匮乏,有的甚至对进口货物的用途也不甚了解,如此信息的不对称,将对各行的融资带来极大的风险。

1.3 缺少针对性的贸易融资贷后管理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尚没有针对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办法,目前多数客户经理仍按照传统的贷后管理模式对贸易融资业务进行贷后管理。这会产生两种风险:其一,一旦企业发生违约,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货物可能已经被企业处理掉;其二,即使银行手中掌握物权,但是缺少物权处置的能力和经验,最终只能通过追索担保的方式进行财产保全,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而实际上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就是以其业务流程本身进行风险防范,在加强对贸易融资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定期审核的同时,特别强调结合贸易融资的业务特性进行贷后管理。另外,在贷后管理方面,国际业务人员和信贷管理人员责任界定不清,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现象。

2 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2.1 建立适应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信贷管理模式

贸易融资业务时效性强,快捷的审批流程是是否能够获得业务的关键。贸易融资业务更应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的连续性,信用记录、交易对手、银行的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的审查,并关注贸易过程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以及期限严格与贸易周期匹配等。将贸易融资授信额度作为参考数值,根据业务本身特点,对贸易融资业务实施全面动态化管理。

(1)授信额度的评定不只注重财务报表的某些传统指标,可以以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这类更能体现贸易型企业业务特性的财务指标作为测算企业授信额度的标准;

(2)加强贸易融资授信额度评级的时效性和灵活性。针对进口商品价格波动较快的特点,改变以往一年一评审的思路,可为半年一评,也可每季一评,中途可以随时追加或减少授信额度;更为灵活的可通过参与企业贸易流程的制定以及货权控制,给予客户临时的单笔授信。在受理贸易融资业务的时候,需要将在静态数据基础上核定的授信额度作为参考值,对贸易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动态化的审查。授信额度应该是银行对企业各项融资和担保的风险控制上限,而不是努力争取达到的风险暴露目标。

鉴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不确定性,以及复杂的贸易背景和票据交割背景,对于贸易融资业务的审查必须坚持动态化原则。如果简单地使用授信额度,不考虑企业自身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最终会把自己逼迫到被动的地位。

2.2 加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有效监控贸易全流程的物流和资金流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对于贸易融资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贸易真实性、上下游情况以及交易价格的调查,有助于银行切实了解企业贸易融资的背景,对风险进行有效掌控。

加强贸易背景审核。对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掌握得越全面,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轻,越有利于银行降低业务风险。客户经理要经常走访客户,掌握客户所经营的主营业务,了解进口商品的市场行情,熟悉国内外贸易政策以及

[1] [2] 

国际上非关税壁垒等行业动态,掌握贸易融资业务的潜在风险。

()国际贸易融资自身的有偿性是区别于一般贷款的最大特征,就单个企业而言,其主要银行往往面对的只是贸易流的一端,而试图仅从贸易流的一端来把握整个贸易过程显然是徒劳的,那样就不得不将单个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作为主要的考察依据。如今,随着商业银行国际化脚步的进一步加快,使得银行有能力和条件利用贸易流的特征和封闭管理的手段,通过境内外机构的合作,监控进出口双方,把握贸易过程中的货物流、资金流等,从而达到防范风险和提高整体收益的目的。

. 强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

()在坚持动态审批的基础上,根据每一种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贷后动态跟踪和管理制度非常有必要。这种制度的建立,至少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对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动态监控,包括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跟踪;二是一旦发生风险,或者确定即将发生风险时,要建立起应急方案,关键在于要尽可能地保全银行资产不受或少受损失。

()贸易融资对银行来说能够掌握相关的货权。因此掌握货权在贸易融资中极为关键,而对货物的监控,银行有人力、物力不能及的地方,因此可考虑引入第三方监管,代银行进行质押物的监管,这是控制风险的关键。

()加强行内的联动机制,防范潜在风险。若贸易的进出口双方都在同一银行办理业务,通过行内的联动机制有利于银行及时了解上下游企业情况,准确判断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同时一旦贸易双方出现资信风险,及早采取措施、排查堵漏;协调各方面力量,合理分工,互相配合,上下联动。

. 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升风险掌控能力

贸易业务风险点范文3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问题;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2012年,国际贸易总额达到进出口总值38667.6亿美元,成为全球出口第一和进口第二的世界贸易大国。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数量和国际结算量与日俱增,为银行业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提供了广阔市场。中外资银行纷纷聚焦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拓中国贸易融资市场。目前我国中小外贸企业数量将近500万户,而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0%是由中小型企业创造的。然而,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额却只占中国外贸企业所有使用各种融资的20%,其中又以大型企业居多,中小企业所占比例很少。主要是商业银行受传统授信业务理念影响,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为了规避风险,通常把实力强的国有大中型外贸企业作为主要客户,从而造成国际贸易融资分配上,中小外贸企业的额度只占很小一部分。由此可见,我国贸易融资业务市场潜力巨大,开展中小外贸企业贸易融资业务必将成为今后商业银行加快拓展的新领域。

二、当前商业银行开展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品种较少,并以传统方式居多

商业银行由于缺少对中小外贸企业贸易融资业务的深入研究,使得相应制度不够完善,只有部分银行制定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办法。从国际贸易融资品种上,适合中小外贸企业的十分有限,仍以传统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难以提供全面的国际贸易融资服务,贸易融资方式基本上是简单的形式,如:贸易贷款、打包贷款、票据贴现等。虽然这些业务风险较低,但品种少,功能单一,而国际保理、福费廷、结构性贸易融资等新型的贸易融资方式应用较少,且发展缓慢,很难满足那些积极参与国际化的中小企业的需要,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发展。

2.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审批时间长

商业银行一般将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按照贷款业务程序进行审批,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更是如此。银行为了减少融资风险,强调在审批项目的过程中,除了要严格按照公司授信的要求外,对于一笔简单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不论其融资金额大小、风险高低,都需要经过严格审查,层层把关,无形中抬高了国际贸易融资的门槛,而忽略了贸易融资业务特点,缺乏一套切合其特点的快速、高效的审批方法。由于贸易融资业务要求时间短,如一笔出口即期信用证业务,收汇时间一般为1个月内,如果将贸易融资业务按普通贷款审批方式处理,经常导致审批时间比贸易融资期限还长。

3.银行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信用歧视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按传统贷款业务审核,标准过严,除了要把握企业的贸易行为、控制贸易项下的资金流和物流,还要求企业提供第二还款来源。例如,打包贷款,除了要求企业有资信等级较高的银行开立的信用证正本,还需要确认有效的担保(保证或抵押),甚至是要求存入百分之百的融资保证金。由于社会担保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可供抵押担保的资产有限,周转资金短缺等自身缺陷,企业无法达到银行所要求的过高的融资条件。银行信贷人员为了规避风险和责任,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十分谨慎。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

4.商业银行缺少科学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数量多且质量实力参差不齐,信用体系建设较为滞后,分散在各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资源未能实现互联共享,缺乏权威的企业信用评估机构,更缺乏一套适合中小外贸企业实际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银行在无法充分了解贷款企业真实情况下,为了避免风险的发生,商业银行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形成主观上排斥,客观上压缩授信额度,实行更为严格的贷款条件和执行利率。

5.商业银行缺少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激励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面,由于在人员、技术及规模等方面不具备优势,长期以来,未把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额和客户营销户数计入绩效考核,客观上也影响了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积极性。由于银行对贸易融资缺乏应有的重视,贸易融资营销人员只知道融资业务的皮毛,对现有融资产品的审批流程、规章制度、产品特色、业务优势等知之甚少,贸易融资的推广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6.缺乏专业素质人才

由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国内、外两个市场,贸易融资业务具有高度的专业性,需要精通法律、国际贸易、金融、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在商业银行国际业务规模不大的现实状况下,很难在所有的分支机构同时配齐精通贸易融资业务所需要的人才。在日常操作中,对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的营销、成本、收益和风险的控制取决于从业人员个人能力的高低,营销人员对金融工具、贸易手段、结算方式的不了解也加大了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目前,我国银行业缺少贸易融资方面专业人才的现象严重,高素质人才的缺乏限制了银行对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

三、拓展商业银行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

1.改进授信理念,创新审批方式

商业银行应改进授信理念,利用自偿性的特点,将国际贸易融资作为切入点,主要考察企业的真实贸易背景及其上下游交易对手的资信状况,以单笔或循环授信的方式,发放国际贸易融资。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管理采取封闭运作,可以帮助中小外贸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自身资信实力以及担保条件的限制,通过具备真实交易背景的单笔业务来获得融资,在贸易的反复流转中不断获得循环资金支持。同时银行应根据中小外贸企业贸易融资的特点简化审批程序,以高效快速的审批满足企业的需要。商业银行应扩大国际贸易融资的授信对象,增加业务机会,拓展业务市场,促进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

2.完善风险控制手段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具有自偿性特点,商业银行为控制操作风险,确保国际贸易融资还款资金安全,须对融资实行封闭管理,密切跟踪企业销售货款回笼或贸易所带来的确定的未来现金流,以此作为直接还款来源。每笔真实的业务发生后收回的资金,应及时归还融资,以控制风险。贸易融资由于涉及资产业务,不仅存在风险,而且依结算方式的不同,风险的高低也有区别。中小企业融资业务除存在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外,还有单据风险、运输风险及欺诈及政治风险等。商业银行为有效防范由此产生的信贷风险,应加强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和贸易融资贷款自偿性管理,严控贸易融资业务风险,建立风险防范体系,从而实现有效控制风险。

3.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估体系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客户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应该有别于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客户的评级标准。针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融资需求旺、频率高、额度小的特点,商业银行应该根据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制订专门的信用评级制度,使信用评级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状况和偿债能力。在贸易融资业务中,客户正常贸易产生的现金流量是还款的第一来源,而客户的自身盈利能力是第二来源。银行应该为客户建立业务往来档案,根据客户的业务能力、交易对手资源及客户履约的信用记录评定其信用等级,以作为贸易融资的依据。

4.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纳入银行绩效考核体系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业务,应将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统一纳入中小企业贷款考核体系。建立产品营销的激励机制,将营销任务纳入分支机构的行长绩效和客户经理的业绩考核,通过绩效考核调动员工做好国际贸易融资营销工作的积极性。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比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能创造更多的综合收益,让员工充分了解产品给企业和客户经理带来的效益,找到营销的着力点。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实践中,激发员工自觉学习和灵活运用国际贸易融资专业知识技能,树立主动营销理念,促进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

5.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组建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专业团队。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是一项知识密集型的业务,实质上是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竞争。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训机制,应尽快培养一批熟悉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组建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专业团队,熟练掌握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技能,更好的运用专业知识处理各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满足中小外贸企业客户 的融资需求,全面提升员工业务素质,以适应国际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主要服务对象是大型企业,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市场已经逐渐趋向饱和。向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种类单一,相关的配套设施比较落后,与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直接影响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应用和推广。商业银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灵活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转变观念,积极主动的调整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客户结构,开发适合中小外贸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适当放宽融资条件,形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商业银行发展方式,最大限度挖掘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盈利。

贸易业务风险点范文4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具有低风险、高收益、资本占用少等优势,而被银行和进出口企业所关注。然而随着国际金融风暴对世界经济影响的日益扩大,国际贸易融资环境不断恶化,对企业和银行业产生了不利影响。另外,由于银行和企业在发展这个业务时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当风险来临之际,就显得束手无策,所以如何建立一套有效规避和控制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措施成为银行和企业拓展业务首要任务之一。 论文关键词:新形势;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问题;对策 0前言 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的发展,加剧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银行业的竞争,国际贸易融资因独特的优势而成为银行和企业重点发展的一项金融业务。但是银行和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其中存在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的环境下,更应树立起融资风险意识,努力探索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以有效规避风险,帮助我国银行和进出口企业获得资金支持,进而推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实现稳定外需的目标。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融资在方式上和市场组织形式上均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的变化 1.1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为了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新的发展趋势,一些国际大银行已不再只是对客户在国际贸易中的某个环节或阶段进行局部的融资,而是更加关注客户在整个贸易周期的需求,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追踪整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例如JP摩根于先后收购了一家物流公司和一家票据管理公司,不仅打破了厂商、物流公司、银行独自参与的局面,而且完善了公司在供应链上的金融服务,真正为进出口商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有效地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1.2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国内贸易的特点和性质上与国际贸易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将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国内贸易融资上,根据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和业务风险程度,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另外,银行也可以通过创新应收账款融资来提高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竞争力。因为随着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减少,客户对托收、货到付款、赊销等应收账款的融资需求将不断增加,银行应抓住这一机遇,创新业务,增加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便利。银行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大力开展保理、福费廷和出口商票等融资业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采用第三方买断、资产证券化、风险参与、再担保等方式来分担风险,提高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进而促进贸易融资和银行汇票的发展。 1.3创新管理方式。实施贸易融资电子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银行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国际电子结算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既能为买方提供了货到付款交易的自由,又可为卖方提供支付的保护,为银行、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提供业务资源,为客户获得业务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贸易的风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新尝试。例如荷兰银行开发研究出MaxTrad技术,通过Max-Trad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在线服务,为买卖双方自动处理贸易交易及管理应收、应付账款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因此,它被评为最佳网上贸易服务提供者。 2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为我国银行业和企业的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快了它的发展速度,但由于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方式和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制约 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2.1融资模式落后,融资对象集中 目前,国内各银行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仍是以传统方式为主,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比如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而相对于保理、福费廷等较为复杂的业务则开展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就以福费廷为例,这是一项无追偿权的贸易融资方式,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可确保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对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能力,但目前我国各银行对该项业务开发力度不够,很难满足企业需要。而且我国银行的融资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型的外贸企业。这些企业资金雄厚,国际竞争能力强,业务发展稳定。而对于广大的中小型企业,则往往设定不利于中小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贷款的条件,从而缩小速效的范围,限制了融资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2.2缺少有效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虽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较为复杂,但也是可以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的。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和企业也都建立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粗放经营,没有针对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和风险进行周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因而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隐患较大。 2.3缺乏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银行和企业的服务质量、融资产品的创新以及融资风险的管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内部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国际结算、信贷、法律等知识水平不高,因而急需一大批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2.4融资市场秩序混乱。竞争不规范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虽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各家银行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国际结算业务量,竞相降低对企业的融资贷款要求,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3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我国政府、银行、企业都必须探索出当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强化风险意识,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融资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3.1以政府为主导。加快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加大了国际信用风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融资提出了严峻考验,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建立国别风险信息库和行业风险机制,及时公布不良买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防范收汇风险进一步扩大,为外贸的平衡增长提供保证。 3.2创新贸易融资方式。降低贸易融资风险 如今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大多数企业的出口贸易不景气,贸易融资需求放缓,银行业务量下降。另外,伴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我国当前贸易融资方式、业务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无法满足国 际贸易的需要。因此,我国必须认真面对,重视融资风险,积极借鉴国际上的贸易融资方式,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专业化的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不断开发和拓展新业务,不断扩大保付、福费廷等新业务的覆盖面,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帮助进出口企业度过金融危机,也拓展了自身业务量,促进了贸易融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降低贸易融资风险,推动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 3.3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加强监管 国际贸易融资属高风险业务,因此,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实施全过程监管至关重要。银行必须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全面调查、了解申请企业的资信状况、企业的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该单业务的盈利情况,也要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人的品行、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做好贸易融资贷前的把关。做好贸易融资贷中的审核,把握好贷中的决策和管理,细化业务风险审核,严格关注资金使用去向,必要时可派人跟单操作。因为国际贸易是一种时效性极强的业务,只要有一点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交易的失败,所以要依据贷前的调查结果,加强监管,进行事后跟踪,以及时做出融资决策,降低风险。 3.4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在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的研究,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和存在的漏洞,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立法提供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通过有关途径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快与国际惯例和通行的做法接轨,从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依靠法律来为我们顺利开展贸易融资业务保驾护航,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系数。 3.5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素质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的时间较短,相关人员的知识、管理水平和经验还不能满足这一业务发展的需求,目前急需一大批既懂国际惯例,又懂操作技术和精通信贷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银行和企业务必安排好人员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树立融资风险的意识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并且要明确权力与责任,贯彻落实到位,促使员工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工作之中。另外,银行和企业也可通过引进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全面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员工的识伪和防伪能力,增强融资的风险防范能力。 3.6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高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我们在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时,建立并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平台,这是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尝试为贸易商、销售商、物流公司等搭建一个共享的信息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详尽、及时的收付款信息,方便客户的管理工作。许多银行通过大力开发和完善网上银行功能,增加渠道服务项目及开发银行与企业间的直联等方法与客户之间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改进业务处理流程,通过单证集中处理实现标准化操作,从而提高单证业务处理的效率,让客户及时了解账户中的余额变动及重要讯息,帮助客户降低操作成本,及时规避融资风险。 4结束语 有贸易就需要融资,要融资就一定有风险,随着国际贸易业务的迅猛发展,进出口企业和银行对贸易融资的需求更加迫切。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作为促进贸易发展的一种金融支持,既能有效提高银行和企业的业务量,提高盈利能力,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银行和企业必须强化风险意识,积极探索,创新融资业务,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运作机制和预警机制,规范各项业务操作,从而把贸易融资风险控制到最低水平,促进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贸易业务风险点范文5

[关键词]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

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围绕着国际结算的各个环节为进出口商提供的资金便利的总和。贸易融资具有高流动性、短期性和重复性的特点,强调操作控制,有利于形成银行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其他信贷业务不同的是,国际贸易融资集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于一身,无论对银行还是对进出口企业均有着积极的影响,已成为许多国际性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

然而国际贸易融资由于涉及了信用担保和资产业务,不仅存在风险,而且依业务的不同,风险的高低也有所区别,存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单据风险、运输风险和政治风险等。因此,在扩大国际贸易融资规模的同时,必须建立风险防范体系,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风险。而我国国内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方面主要还是沿用传统信贷的模式,即注重企业的财务实力、担保方式、企业规模、净资产、负债率、赢利能力、现金流等指标的考核。还款来源主要是企业利润、综合现金流、新的负债等。长期以传统信贷的思维和方法来控制贸易融资风险,会产生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国内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存在主要问题

1.国际贸易融资授信额度管理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大多把国际贸易融资纳入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在统一授信管理下,银行往往会根据客户的资信情况、财务状况等为客户核定一个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并按授信业务品种的不同为客户核定一个分项授信额度。但是从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新生力量——贸易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于普遍规模较小,这种状况使得各行传统的企业财务技术分析对其授信额度测算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而中、小企业方面,虽然不考虑报表情况,但是只注重有效房产抵押。可以看出,国内商业银行在对待贸易型企业、小企业贸易融资方面选择的策略大多过于简单,没有跟上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节拍”。

另外,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审批方式与传统授信审批方式及审批重点缺少差别,时效性较弱不能满足业务需求,授信额度一旦核定,则一年内仅仅简单的在额度内办理业务,而非根据企业的经营变化随时调整授信额度;而且缺乏有效的贷后管理,没有充分利用贸易融资的特点,加强资金流和货物流的配套管理。

2.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匮乏

传统的信贷评估模式下,国内银行只注重企业自身的财务能力,缺少对企业贸易背景和上下游情况的前期调查。目前支行客户经理极少到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对企业的了解只停留在企业所提供的资料上,尤其对上下游企业经营情况的了解更是匮乏,有的甚至对进口货物的用途也不甚了解,如此信息的不对称,将对各行的融资带来极大的风险。

3.缺少针对性的贸易融资贷后管理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尚没有针对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办法,目前多数客户经理仍按照传统的贷后管理模式对贸易融资业务进行贷后管理。这会产生两种风险:其一,一旦企业发生违约,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货物可能已经被企业处置掉;其二,即使银行手中掌握物权,但是缺少物权处置的能力和经验,最终只能通过追索担保的方式进行财产保全,处于比较被动局面。而实际上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就是以其业务流程本身进行风险防范,在加强对贸易融资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定期审核的同时,特别强调结合贸易融资的业务特性进行贷后管理。另一方面,在贷后管理方面,国际业务人员和信贷管理人员责任界定不清,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现象。

二、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1.建立适应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信贷管理模式

贸易融资业务时效性强,快捷的审批流程是是否能够获得业务的关键。贸易融资业务更应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的连续性,信用记录、交易对手、银行的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的审查,并关注贸易过程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以及期限严格与贸易周期匹配等。将贸易融资授信额度作为参考数值,根据业务本身特点,对贸易融资业务实施全面动态化管理。

(1)授信额度的评定不只注重财务报表的某些传统指标,可以以应收帐款周转率等这类更能体现贸易型企业业务特性的财务指标作为测算企业授信额度的标准;

(2)加强贸易融资授信额度评级的时效性和灵活性。针对进口商品价格波动较快的特点,改变以往一年一评审的思路,可为半年一评,也可每季一评,中途可以随时追加或减少授信额度;更为灵活的可通过参与企业贸易流程的制定以及货权控制,给予客户临时的单笔授信。在受理贸易融资业务的时候,需要将在静态数据基础上核定的授信额度作为参考值,对贸易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动态化的审查。授信额度应该是银行对企业各项融资和担保的风险控制上限,而不是努力争取达到的风险暴露目标。

鉴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不确定性,以及复杂的贸易背景和票据交割背景,对于贸易融资业务的审查必须坚持动态化原则。如果简单地使用授信额度,不考虑企业自身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最终会把自己逼迫到被动的地位。

2.加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有效监控贸易全流程的物流和资金流。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对于贸易融资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贸易真实性、上下游情况以及交易价格的调查,有助于银行切实了解企业贸易融资的背景,将风险进行有效掌控。

加强贸易背景审核。对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掌握得越全面,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轻,越有利于银行降低业务风险。客户经理要经常走访客户,掌握客户所经营的主营业务,了解进口商品的市场行情,熟悉国内外贸易政策以及国际上非关税壁垒等行业动态,掌握贸易融资业务的潜在风险。

(2)国际贸易融资自身的有偿性是区别于一般贷款的最大特征,就单个企业而言,其主要银行往往面对的只是贸易流的一端,而试图仅从贸易流的一端来把握整个贸易过程显然是徒劳的,那样就不得不将单个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作为主要的考察依据。如今,随着商业银行国际化脚步的进一步加快,使得银行有能力和条件利用贸易流的特征和封闭管理的手段,通过境内外机构的合作,监控进出口双方,把握贸易过程中的货物流、资金流等,从而达到防范风险和提高整体收益的目的。

3.强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

(1)在坚持动态审批的基础上,根据每一种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贷后动态跟踪和管理制度非常有必要。这种制度的建立,至少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对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动态监控,包括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跟踪;二是一旦发生风险,或者确定即将发生风险时,要建立起应急方案,关键在于要尽可能的保全银行资产不受或少受损失。

(2)贸易融资对银行来说能够掌握相关的货权。因此掌握货权在贸易融资中极为关键,而对货物的监控,银行有人力物力不能及的地方,因此可考虑引入第三方监管,代银行进行质押物的监管,这是控制风险的关键。银行还要考察企业本身的信用以及质押物的变现能力,一旦货物价格波动较大,应要求企业追加开证保证金或银行及时处置质押货物。

(3)加强行内的联动机制,防范潜在风险。若贸易的进出口双方都在同一银行办理业务,通过行内的联动机制有利于银行及时了解上下游企业情况,准确判断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同时一旦贸易双方出现资信风险,及早采取措施、排查堵漏;协调各方面力量,合理分工,互相配合,上下联动。

4.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升风险掌控能力

加强国际业务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岗位轮训,并积极做好与信贷管理、公司业务、个人金融业务、资产风险管理等部门的联合培训,努力培养真正符合国内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要将客户经理对贸易融资的前期调查形成制度化,同时加强对银行客户经理的国际业务培训,尽快制定考核客户经理国际业务知识与能力的办法,提高银行客户经理国际业务专业技能和风险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贸易业务风险点范文6

摘 要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其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国际贸易融资市场。国内银行传统融资方式与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加之外资银行进驻,使得融资市场的竞争日益剧烈,无形中加剧了风险控制。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进一步分析与论述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与融资创新,争取在竞争激烈的融资市场上占据一定优势,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国际贸易融资 风险控制 创新 信贷管理模式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融资渠道得到了拓展。三资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纷纷进入外贸领域,使得融资方式呈现多样化、融资手段更加灵活化。尽管国内银行在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传统融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另外,在更加广阔的国际贸易融资市场上加剧了国内银行的融资风险。这种情况下,分析与探讨风险控制及创新融资方式与手段已然成为国内银行的发展之路。

一、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控制

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围绕着国际结算的各个关节为进出口商品提供便利资金的总和。近年来,我国国际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使得国际贸易融资方式更加多样化、融资手段更加灵活化。尤其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对中国在决定贸易融资缺口问题上发挥的作用充满了期待,中国确实也起到了重大作用。可是,新形势无形中加剧了国际贸易融资风险,也使其更加复杂化。为了有效控制融资风险,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与分析。

(一)强化预测,加强防范

尽管国际贸易融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一定风险,且风险种类较为复杂,但它们是可以预测并加以预防的。这就需要切实落实科学有效的预测风险的方法和防范措施,尤其在国家风险方面。

当前,在国家风险方面并没有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与控制措施,非常不利于降低本国承担的风险。为此,应对控制与管理国家风险实施进一步研究与分析。第一,各银行的风险控制与管理部门对某国的国家风险认定应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设计,减少主观判断和随意性。具体步骤: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设计出计量经济模型用以描述各经济变量与国家风险之间的关系,经过科学分析后预测国家风险的大小。第二,对国家风险实施动态管理。在我国,某国的国家风险一旦给定,一般很少调整,除非发生重大事件。因此,经常发生多年前为某国核定的风险额度小于银行单笔贷款金额起点的规定,导致限制了贷款的发放。

(二)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

当前,国内银行在外汇处理程序方面较为落后。不同分支行、不同部门之间业务相对独立,缺少网络资源与信息共享、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导致尚未完全实现资源共享、监控风险与相互制约的目的。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加强各支行、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以实现资源共享、监控风险。

(三)建立适应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信贷管理模式

为了有效控制与管理风险,应建立一个适应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信贷管理模式,关注结算方式的风险程度、关注交易参与各方的特点以及贸易过程中的风险保障措施。第一,对贸易融资业务实施全面到柜台管理。结合不同业务产品的风险特点,使客户授信与同业授信可配合使用,改变过度以来第二还款来源的授信审批模式;第二,客户授信额度的审批不能仅仅关注财务报表的资产负债和抵押担保等资料,还应关注贸易现金流流等数据;第三,加强贸易融资授信的时效性和灵活性。根据业务类型不同、风险程度不同,适当地调整风险系数、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

(四)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贷后跟踪管理制度

根据每一种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贷后跟踪管理制度,减少贸易风险。在企业信贷方面,应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准确长我市场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或可能造成的影响。一旦发现贸易融资不能正常收回,应立即实施应急预防以保证银行信贷的安全。

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分析

近年来,国内银行在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国际相比,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如果不进行必要的创新,在市场竞争方面可能会处于劣势。因而,应对国际贸易融资提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发展道路,实现国际贸易业务创新。

(一)建立贸易链贸易融资业务模式

国内银行传统的融资业务,银行只对贸易的单个环节提供融资。但从国际上最新的银行开展贸易融资业务的理念来看,应将融资看成是一种交易性银行业务,即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到买方最后销售货物为止来关注客户的需求,而不是将融资环节人为地进行割裂。因此,国内银行应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发展趋势,实施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的产品战略。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融合货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企业提供适时的贸易服务和融资服务。

(二)有效利用外部金融市场创新的扩散效应

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实现技术嫁接。在国际上,印度尼西亚银行业在用人方面的开放实例充分表现出引进人才对提高银行管理效率的作用是巨大的。印度尼西亚银行专有技术来源于人力资本流动,人才的引进带来了新技术,并发挥了重大作用。鉴于印度尼西亚银行成功经验,我国也应当效仿该做法,有效利用外部金融市场创新的扩散效应,引进人才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

三、结束语

加入WTO后,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使得国际贸易融资方法更加多样化、融资方式更加灵活化。为了有效控制与管理信贷风险,国内银行必须强化预测、加强防范,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切实可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信贷管理模式与贷后跟踪管理制度。与此同时,进行不断地创新,创新贸易融资业务模式与用人机制,全面提升银行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经纬.我国X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河北工业大学.2010(04).

[2]王九华.外向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