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安全论文范例

贸易安全论文

贸易安全论文范文1

一、中兴事件的前因后果

(一)中兴通讯公司在美国市场屡次被限

其实早在2012年10月8日,中兴通讯公司就被美国众议院的情报委员会以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建议阻止其在美国开展投资活动[4]。2016年3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以中兴通讯公司秘密向伊朗出口产品为由,对中兴通讯公司进行了出口管制。由于中兴通讯公司遭受美国出口管制的存在,直接导致了中兴通讯公司从美国进口产品的周期受到了极大影响,到货的时间长短就存在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得中兴通讯公司整个供应链蒙受了非常巨大的损失[5]。整整一年之后的2017年3月7日,中兴宣布以8.92亿美元(约62亿人民币)罚款的代价,与美国政府达成和解。而中兴通讯公司2011~2015年的净利润一共加起来也不过是59.85亿元。相当于这五年都白干了[6]。再加上2018年4月16日来自美国商务部的芯片禁令,中兴通讯公司在短短五、六年时间内就连续三次遭到了美国政府的行政禁令,而且美国政府一次比一次下手还要狠,一次比一次更加不讲道理。

(二)中兴以外中资企业在美国市场同样被限

2005年8月3日,由于美国政府的行政干预,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退出对美国优尼科公司的收购计划[7]。2008年,华为曾经试图联合贝恩资本对3Com公司进行并购,但却以国家安全为由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否决[7]。2010年8月,华为尝试与美国电信商Sprint公司进行电信领域合作,却被美国政府以或对美国公共和私人部门客户构成重大风险为由禁止参与合作。2010年10月,华为试图收购美国3Leaf公司的专利技术,却再次被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2012年9月28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签发总统令宣布禁止三一重工在美国进行风电投资项目。可以说,中资企业的发展随着自由贸易的步伐越走越大,可是在原本应该享受自由贸易的美国市场却遭受到了来自美国政府的连续多次不间断的野蛮干涉。

(三)中资企业在美国市场被限的主要原因

凡事都有因果,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近十年来,美国政府对中资企业表现出来的野蛮行政禁令,折射出的其实是美国在面对日益强大的中资跨国企业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自信与畏惧感。2008年9月15日由于次贷危机加剧而不得不宣布破产的雷曼兄弟公司在美国引爆了影响全世界的金融危机,从那以后,与全球市场疲软相向而行的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包括美国市场)的投资开始急剧增加,中国也由此取代了美国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尤其在通讯技术领域,中资企业从3G时代的跟跑、到4G时代的并跑、再到即将到来的5G时代以华为、中兴为首的中国通讯公司终于实现了技术领跑。这也许正是昔日霸主美国所不愿意面对的残酷现实,这才以莫须有的借口宣布了芯片出口禁令。客观地讲,虽然中资通讯公司在5G技术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但是目前市场上各种硬件的芯片却大多被美国公司所垄断。美国政府宣布的芯片出口禁令对于中兴通讯公司无异于釜底抽薪,而美国不惜牺牲自己芯片市场份额为代价企图把中兴扼杀在5G时代的摇篮里,由此可见美国政府是真的急眼了,非常害怕中国企业在5G时代全面领先。

(四)中兴事件对于中国科研发展的历史意义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各行各业中一直弥漫着一种“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思想。回首过去的这些日子里,在此思想下催生了一件件让人印象深刻的事件,现在依旧历历在目。1980年9月26日,中国的大型喷气式客机运10成功实现了首飞。由于后来轻信了与美国麦道航空公司的所谓合作,放弃了运10的自主研发,导致中国的第一次大飞机研发胎死腹中。直到30多年后的2017年5月5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在浦东机场首飞成功,中国的大型喷气式客机的研发才重新步入正轨。上世纪90年代初,联想公司曾经在公司发展战略上面临关键的抉择。时任联想董事与总工程师的倪光南认为,联想应该对标英特尔“芯片”技术,全力研发“中国芯”,坚定走技术路线。而柳传志则认为,联想不应该在研发上浪费钱,芯片造不如买,对于企业利润才是最重要的。最终倪光南出局,联想ASIC芯片等项目中止,联想从此走上了专注贸易加工的不归路。中兴事件再次给中国敲响了警钟,有望扭转过去几十年“造不如买”的思想,从而达到对独立自主搞研发思想的高度统一,促进中国各行各业向产业链的高端市场稳步迈进。

(五)独立自主才是科学发展的硬道理

中兴事件爆发后,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出:“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在引进高新技术上不能抱任何幻想,核心技术尤其是国防科技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改革开放之前,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宝贵思想,中国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创记录地完成了“两弹一星”的自主研发。改革开放之后,面对外国技术封锁,中国独立自主研制出了一大批国之重器:中国空警-200、量子通讯技术、北斗导航系统、第四代隐身战斗机J20、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国产航母等。“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说:“感谢国外对我们的技术封锁,逼得我们必须走出一条自力更生之路。”不仅是中国的军用领域,在中国的民用领域同样如此。2008年以前,中国“红外探测器”全部依赖进口,美国严格禁止对中国出口。2009年开始,高德红外开始致力于国产研制与批产化。2014年,高德红外完成了国产自主红外芯片的研发及批量化生产,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成立了不少汽车合资企业,然而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走在了世界前列的却是从2004年开始自主研发新能源技术的比亚迪,就连汽车工业的老大哥奔驰也跑来中国主动寻求与比亚迪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合作。无数的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科学发展的硬道理,一万年也不会过时。只有这样,才能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摆脱被别人掐脖子的危险处境。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升级中国的产业能力,占据高端产业链,掌握话语权与定价权。

二、中国引进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中兴之痛”

中兴事件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引发巨大的社会思潮,在于这不单单是一个独立的偶然发生的历史事件,而是一件能够引发中国人痛定思痛的去从根本上解决类似问题的催化剂。中兴事件的发生虽然本质上已经超越了单单的一个商业行为,但是其背后所产生的威慑程度才是需要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一个世界五百强企业能够被一个政府禁令威慑到其生存,根本原因还是太过于依赖于国外的核心技术,自身的研发水平跟不上企业高速发展的步伐。不仅在中国的企业之间,在中国的高校当中同样也存在着类似的“中兴之痛”。目前高校的教育科研对于国外科技期刊数据库的依赖程度非常高。此现状是多种情况综合产生的。有中国高校学术界“崇洋媚外”的心理因素造成的,有中国自主科技期刊数据库建设相对国际化程度不够高的客观因素造成的,也有中国高校的职称与论文评价体系重洋轻中的体系因素造成的。笔者对目前近20年里中国引进国外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整体情况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对国外期刊数据库的数量、价格、合同条款和服务分别进行了总结归纳。

(一)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引进数量

目前来讲,中国各大高校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建设经费超过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这种现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无法有效改变。而与美国公司在芯片产业的垄断地位相似,在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行业美国公司也长期保持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比如美国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美国EBSCO公司、美国ProQuest公司、美国JohnWilley公司、美国CengageLearningGale公司、美国JSTOR公司、美国LexisNexis公司等[14]。根据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DRAA)2017年的统计数据,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从1997年引入到中国开始的前几年发展较缓慢。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引进的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开始急速增长。直到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这一增长趋势才开始逐渐放缓。2010年中国政府的“四万亿”措施见成效,中国引进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数量又引来小高峰。到2016年为止,整整二十年时间内,中国引进的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数量从1个增长到了140个,涨幅非常惊人。

(二)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垄断价格

由于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目前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中国在购买这些产品的时候不得不被迫接受高定价。2016年中国引进140个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花费了近13亿人民币,平均下来,每个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年使用费高达一千万人民币[14]。这个价格还仅仅是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当年的访问与使用下载费,第二年要想要继续使用的话必须续费,而且这个续费的费用还在以近10%的涨幅每年递增。值得注意的是,10%的年涨幅不仅远远高于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约2%的年涨幅数据,更是超过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近7%的年涨幅数据。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年涨幅都是非常不合理的。但是短期来看,中国高校面对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这种高定价与高年涨幅的“双高”不合理窘境难以改变。

(三)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霸王条款

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商在与中国各大高校签订具体商业合同的时候存在许多不合理的霸王条款。这也是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DRAA)谈判专家组与这些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商进行谈判的重点内容之一。[14]目前在中国有各式各样的高校一千多所,类别繁多,包括985大学、211大学、普通本科大学、独立本科大学、高职高专学校。这些高校的经费情况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样的985高校拥有雄厚的经费,而一些高职高专学校的经费就少得可怜。同样的,由于中国目前的特殊国情,客观存在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区域发展程度不统一的状况,一些偏远地区或者欠发达地区对地方高校的财政支持力度相对比较欠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商往往倾向于以中国发达地区高校的985高校的购买价格为标准,来推广给中国的其他地区的高校,不情愿考虑地域差异与高校类别不同的区别。除此之外,中国高校在购买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时候没有选择,基本上只能以包年包库的方式进行购买,无法按照具体使用量或下载量来付费。

(四)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糟糕服务

根据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DRAA)的统计,高校图书馆对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服务有很大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交流培训、平台使用、售后服务这三大方面。首先是交流培训的问题。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商往往是只关心签合同卖钱,卖完等于完事,缺乏长期面向高校开展专业的培训活动,即教在校师生如何使用数据库,尤其是宣传、推广、培训活动这些做得不够到位。其次是平台使用的问题。根据高校图书馆的反映,有些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平台响应较慢。比如工程索引数据库(EI)在访问的时候体验较差,服务器很不稳定,经常出现无法访问或响应速度极慢的情况。最后是售后服务的问题。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售后人员经常出现变动,导致很多时候不能对访问使用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部分中小规模高校反映的访问使用问题在半年甚至一年之后才能得到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商方面的反馈,明显不被重视。

三、有效解决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建设中的“中兴之痛”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兴事件注定成为本世纪的一件标志性事件,此事件的影响也必然异常深远,其背后的真正博弈不仅仅是公司与公司的对抗,而是处于上升期的中国与处于衰落期的美国两个国家之间的对弈。最终的胜负不仅关系到通讯技术行业、芯片行业等高科技行业的发展与格局,更关系到中美两国各个层面产业链的再平衡,甚至关系到中美两国之间的国际关系与地位。这也是为何在最近多次强调目前世界正处于近百年未有的历史重大变革当中[15]。总书记说的比较委婉,直白一点的意思就是:此役之后,中国将重新主导世界的发展与国际秩序。在此激烈斗争的背景之下,中国科学研究的信息化资源体系建设的高地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需要去争夺的阵地。针对目前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在中国垄断地位的情况,中国的各类高校、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也必须有所作为去改变这一不合理的不利现状,团结一致、努力奋斗。笔者也尝试分别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解决上文所提到的问题。

(一)团结壮大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

聚沙成塔,众志成城。中国各类高校如果有意向购买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应该积极加入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DRAA),迅速壮大组织规模,团结一心,一致对外,争取更大的话语权与谈判权。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供应商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曾经在2016年高调在美国投资建厂,却由于水土不服等原因被美国工会搞得很没有脾气。假如中国的高校能像美国工会这样团结在一起,相信一定能够让曾经趾高气昂的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商们头疼一阵的了。

(二)加大与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商的谈判力度

毫无疑问,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DRAA)已经发挥了非常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值得肯定,而在有些方面依然可以有更大的谈判空间。首先是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价格。目前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价格的年涨幅平均在10%左右,但是数据库每年进行更新的数据量并不能保证比上一年增加10%,甚至有的数据库更新量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因此10%的价格年涨幅并没有实际的数据支持。数据库合同方案应该充分考虑普通本科、高职高专学校、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优惠折扣力度。更理想的一种订购方式是所有加入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DRAA)的高校作为一个整体来采购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然后各大高校根据实际的访问使用量来按比例分摊订购费用。其次是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付款方式。由于目前有些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存在无法正常访问、平台响应时间较慢的问题,可以采用扣除小部分购买费用作为服务押金的方式,在完整合同年执行完毕之后根据数据库平台的访问服务实际情况支付尾款。最后是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售后服务。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商应该提供长期、稳定、有效的售后管理服务体系,及时完善数据库平台的统计数据,向高校用户开放统计数据的后台查询权限,为高校的师生提供多种方式的专业培训来指导如何更加科学有效便捷地使用数据库。

(三)优化中国的高校论文与职称评价体系

世界上有两个很有意思的国家。一个是迷之自信的印度,一个是迷之不自信的中国。著名国家安全战略专家金一南教授前不久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的讲座中表示:“当今的中国社会存在一种崇洋媚外的不正当风气,而这种风气在学术界尤为突出”。在当今中国高校的论文评价体系当中,同一篇论文,在外文科技期刊上发表所获得的收益远大于在中文科技期刊上发表。正是这种不平衡的论文评价体系,让中国的学者们纷纷热衷于紧跟外文科技期刊的研究热点、使用外文科技期刊的方法论来研究中国的问题、甚至为了达到外文科技期刊的发表要求而在其他地方做牺牲。这种削足适履的学术氛围必然造成学术界崇洋媚外的风气。高校里的职称评价体系同样如此,许多高校在评选教授的条件中硬性要求必须有留学或者访问学者的经历。如此可笑的评价体系岂不是让中国本土培养的伟大核物理学家于敏再世也无法评上教授了?霸权在手的美国到处喊“美国优先”而毫无违和感,那是因为“美国优先”代表了美国本国的利益。在中国高校里面喊“美国优先”却是为哪般,难不成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这四个职称称谓当中有三个含有“教”字,讲师的中心词也是“讲”,而高级职称当中的教授与副教授除了要“教”之外还要会“授”,正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两千多年前,孔子等诸子百家游学四方,宣讲自己的学说,从来没有忘记“教”与“授”的重要性。而在当今的职称体系之下,不少高校的教师不学无术,只会溜须拍马,甚至连课都不愿意教,却凭借取巧发论文、蹭课题,堂而皇之评上副教授甚至教授,不能不说是目前教育行业极大的悲哀。“论文至上”指导思想下的中国高校的确在论文数量上出现了大爆发,甚至发文数已经雄踞世界之首。然而这么多论文当中有多少是东拼西凑、模仿抄袭、为了论文而写论文的“垃圾论文”呢?也许我们从最终的论文—成果—应用转化率上可以得到答案。人的行为是因目标变化而改变的,在这个中华崛起的最关键时期,中华民族自信应该在教育界形成普遍共识,早日优化中国高校的论文与职称评价体系也就势在必行。在2018年5月28日的两院院士会议上的讲话高屋建瓴,为中国的科技自主创新与制度改革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曾经说过,中国要走向富裕、走向发达、走向现代化,必须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最近在考察烽火集团有限公司的时候也再次强调“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靠自己”。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根本法则,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这条路必须走。目前三大老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均存在一定问题。首先是中国知网,仗着在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比较垄断的地位,学着外文期刊数据库那样每年都在疯狂涨价,年涨幅达到10%左右;而在期刊内容建设与服务上面却有点不思进取,平台界面的操作性与导航分类等实用性功能依旧大而不精。重庆维普与万方从市场格局上有效打破了中国知网的市场垄断,在内容上也收录了不少中国知网没有收录的期刊,填补了缺口与空白;与高校合作的价格保持稳定,没有像中国知网那样每年都肆意涨价;某些操作界面的友好度与实用性超过中国知网;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重庆维普与万方的收录期刊有不少存在的现象等学术不端正行为;此外在某些数据比如影响因子、某些描述比如是否为核心期刊的归纳总结上存在低级错误。笔者认为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这三家期刊数据库商业化氛围过于浓烈,而学术化氛围有待加强,距离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针对万方收录中某些期刊存在的圈钱行为,笔者有两个有效解决方案。以万方收录的《青春岁月》为例,此刊物为旬刊,每年发36期,可是每期杂志居然厚得像一本书一样有近300页。此刊物大部分收录的论文都是两页甚至一页的快餐文。高校可以加强制度建设来杜绝此类现象的大量存在:(1)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对于无法提供对公汇款凭证的不予报销。(2)规范学术评价机制,对于一到两页的快餐文不予认定科研成果。值得肯定的是,目前中国部分顶尖高校与中国科学院已经在这个方向上进行了有效探索,纷纷建立了大数据知识资源中心、知识服务平台及服务体系。北京大学推出了“开放研究数据平台”、复旦大学了“社会科学数据平台”、武汉大学建立了“中国高校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机制与平台”、中国科学院创建了国际专利检索服务平台,融合了汤森路透国际专利数据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涵盖108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超过9000万条数据。此外,中国科学院还设立了中国开放获取科研知识云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平台(ChinaXiv)。在这场战役当中,国家的意志与力量不可或缺。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加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的要求。同年9月,部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配合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这是一项由国家投入的公益工程,由国家免费向公众提供学术资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已经在国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0家研究机构落地使用,有力促进了中国优秀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有力推动了文化“走出去”。

(五)建设高质量的中国科技期刊

就像拥有大量优质的商户支撑起了走向世界的淘宝,在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时候,不应该忘记建设高质量的中国科技期刊,因为没有大量优质的中国科技期刊就不可能建成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所以,中国的顶尖高校可以尝试带头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大学科技期刊,让中国的一批优秀学者们在中国的大学科技期刊上就能发表具有较高学术声誉的论文。复合材料研究方面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创刊于美国和加拿大等国,8年前录用自亚洲的稿件只占15%,该数目至2015年却达到76%;1999年中国发表了19936篇SCI论文,其中38%发表于中国期刊,2016年中国发表了290600篇SCI论文,其中只有8.8%发表于中国期刊;亚洲地区已经超过欧洲地区和北美地区,成为世界上学术贡献最多的区域,而中国的贡献在亚洲地区又是最多的。但让人感叹的是目前中国没有出现顶级科技期刊。试想一下,如果中国人在国外科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有很大一部分能够转向投稿在中国的顶尖科技期刊上,那么,国外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必然下滑而中国顶尖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必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此高质量的中国科技期刊的建设目标当中,北京大学等中国一流高校走在了前列。北京大学已经开始建设并运营“北京大学期刊网”,承担北京大学各种学术期刊的出版、保存、展示与宣传工作。

贸易安全论文范文2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应用型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背景

近年来,国贸毕业生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大,究其原因是国贸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的技能已与企业实际业务相脱节,因此国贸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求“变”。作为一个技术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国贸专业应树立以培养应用型国贸人才为目标,逐步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但当前的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缺乏整体性与规划性,无论是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习,各个环节间并没有做到有机结合。当前的贸易环境日益复杂,各国的贸易政策不断变化,外贸企业的业务也在不断变化,对高素质技能外贸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必须跟得上市场的需求,即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上,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融合。本科类高校国贸专业一直以来都偏理论轻实践,因此,对这类高校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完善与优化,是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水平。

二、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要素

针对国贸专业而言,将其实践教学体系分成五大类要素,分别是目标要素、内容要素、条件要素、管理要素和评价要素。

(一)实践教学目标。当前,应用型本科类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落脚点就是培养外贸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和专业实践技能娴熟的人才。其中,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专业实践技能的娴熟程度上。

(二)实践教学内容。作为实践教学的中心环节,国贸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应该要为其实践教学目标服务。按照类型和特点来分,可将其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五种模式: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社会实践、毕业论文。1.实验教学。一方面,实验项目需与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制单、外贸函电等理论课程相衔接,培养学生在外贸各个流程环节中的实务能力,例如,如何撰写往来信函、如何审核与修改信用证、如何制作外贸单据等。另一方面,国贸专业课程类实验课的开展主要是通过各类外贸实训平台及外贸模拟练习系统创设仿真外贸交易情境,让学生在进出口模拟业务中扮演各个角色,完成贸易中的货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等环节的模拟运作。2.实训教学。国贸专业集中实训是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和经历整个外贸业务流程,提高他们的外贸专业技能、国际结算技能和国际运输与货代能力。在这三个模块的能力培养过程中,以外贸业务流程为主线,先分组实训这三项不同的技能,然后再以综合实训的方式要求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一笔完整的进出易,得以提升其综合应用能力。3.实习教学。国贸专业实习教学分为专业认知实习和专业实习。前者一般通过组织低年级本专业的学生参观考察海关、检验检疫局报检大厅、国际物流中心、集装箱场站、仓库等国易场所让学生有机会熟悉和认识进出口基本流程及部分岗位群,调动学习的兴趣,明确今后的就业方向。后者则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发挥师带徒的培训制度让实习学生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了解和熟悉具体企业的外贸流程,并由企业导师负责对学生实习动态进行跟踪,从而确保其实习质量。最为理想的情况就是学生可以在实习的整个过程中直观地接触、感受和了解国贸业务流程。4.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创新创业大赛等属于社会实践的范畴。在这些实践中,与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直接相关就是创新创业大赛,也是目前本科类高校愿意投入资金大力支持的项目。据调查,应用型高校国贸专业实践中均引入多个国贸专业实践竞赛,如POCl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中国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国际商务模拟谈判大赛等。为了增加实践性,比赛在举办者方面也引入了企业参与机制。比赛时,除了有来自于高校的评委,还有来自企业方的评委,企业方的评委在对学生点评时比较犀利、客观,甚至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在外贸业务知识和实操经验上的不足,让学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应对未来国际贸易复杂环境的适应力。5.毕业论文。国贸专业毕业生还需通过对实习或签订就业协议的外贸单位进行调研、总结与分析等实践手段,运用国贸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务应用能力,完成企业类选题的毕业论文的撰写。因为它既是国贸专业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本科类国贸专业的教学过程的终极检验。

(三)实践教学条件。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必备的条件,主要包括:政策及制度保障、实训基地、设施、资金及师资队伍保障等。1.政策及制度保障。在人才培养上要重视实践教学以及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问题上,政府在政策和制度上早有相关指导意见。例如,2012年教育部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关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及“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等内容。2017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鼓励以引企驻校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实训基地。”2.实训基地、设施、资金保障。实训基地通过创造仿真的国贸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操热情,是国贸专业学生提升专业应用技能的主要场所。国贸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到大三主要是在校内的实验室、实训基地锻炼自己的外贸应用技能。除了校内场地外,校外实习基地是对校内实训基地不足的一种有力补充,有效地缓解校内资源的不足,更为大四的高年级学生迈向社会前提供了一个过渡场所。它帮助学生接触到多方面的实战训练,也提高了自己的职业素养,为他们即将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做出了贡献。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等场所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财、物等资源的投入,尤其需要来自于企业和政府的共同支持。3.师资保障。众所周知,高素质、有经验的并且还热爱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是国贸专业实践教学成败的关键条件。2018年1月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指出了:“实务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主讲教师应具有实务工作背景或实践经验,提倡定期去实务部门挂职锻炼。”“双师型”教师是应用型本科类高校国贸专业教学中最紧缺的资源,因为他们不仅具备一定的知识理论水平,尤其具备的是与实践教学指导相适应的实际业务能力。

(四)实践教学管理。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包含: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规范及质量监控等,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实践教学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和职能部门要负责统筹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及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根据国贸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还需提前制定好相关规章制度、实践教学大纲及指导书等配套材料,相关主体各司其职。在管理过程中,管理机构还需加强事前、事中监控及事后反馈。

(五)实践教学评价。为了监控实践教学的需要并对师生的教与学形成正确导向,必须要建立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而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完整的评价体系、多元的评价主体及多样的评价方法,具体表现为:一是制定评价体系时坚持过程性指标与结果性指标相结合;二是评价主体尽量多元化,学校、企业、教师以及学生都可参与评价,甚至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价;三是实践教学项目的考核方法应根据课程类实验、专业实训、综合实训、企业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创业比赛、毕业论文等不同类型加以区别对待,可采取考试、答辩、调查报告、汇报、案例剖析、情境模拟、软件操作等多种方法。

三、应用型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一些本科类高校国贸专业没有转变“重理论轻实践”观念,仍把实践教学目标视为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的目标设定是根本无法把国贸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专业人才的。

(二)实践教学内容不够丰厚。本科类高校国贸专业所开设的不同实践教学内容之间彼此孤立,缺乏层次性,更缺乏“迭代”思维,需要进行动态调整,从整体来看建设思路还不够清晰。

(三)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太灵活。实践的方法主要是进行技能指导。布置实训任务时,教师就把内容、方法等都告诉学生了,待学生自己在国贸仿真软件上进行操作时,都是机械式操作,本身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四)实践教学管理不到位。实践教学的管理机构与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疏于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很多管理人员对实践教学管理的范围比较狭隘,甚至局限于实验室环境和设施的管理,对实践教学管理缺乏研究,管理方法死板,更谈不上创新管理。

(五)实践教学保障不够完整。从实践条件来看,没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应用型国贸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最主要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市场竞争激烈,很多外贸企业出于商业安全考虑,不愿让实习生直接与客户接触,学生无法直接接触到实际业务,最终导致校外实习变成了走马观花。

(六)实践教学评价不合理。实践教学评价不合理,具体表现为:缺乏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评价标准不够细致,评价过程不规范。例如,对于学生专业实习的考核,不能仅凭学生提交的有盖过章的并有企业主管评语的实习证明就直接认定其实习学分,这种形式重于内容的结果性考核无法确保其实习质量。

四、促进应用型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举措

(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高校要结合自身特色以及国贸专业特点,从市场终端倒推市场对国贸专业人才的要求,制订科学的实践教学目标。同时,协调好专业学习中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大力促进理实相融。

(二)动态调整实践教学内容。高校应坚定地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提升业务实操作技能为关键突破点,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动态化调整,同时不可忽视对外贸人才的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建立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

(三)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和方法。一方面,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引入拟真项目让学生近距离面对外贸行业的真实需求,直接进行实操,避免了实践内容与外贸实际业务不相符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应灵活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业能力。

(四)创新实践教学过程管理。高校应健全院校两级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管理人员要不断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同时加强对实践教学管理的研究,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同类优秀院校的管理经验,不断创新本校的实践教学管理方法。

(五)强化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建设。高校要根据应用型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的分配并不充足的教学资源,利用好校内外资源,尤其是对口的外贸企业资源,为国贸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六)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高校国贸专业应建立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一是充分利用市场对国贸专业人才质量反馈的信息,做到以终为始;二是鼓励有企业经验的教师积极进行实践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健全评价制度,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两者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白雪.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

贸易安全论文范文3

【关键词】船舶;焊接;缺陷;质量管理

1引言

船舶焊接技术是现代化船舶制造中一项关键的技术,要想保障船舶航行的设备安全,就应该在实际船舶的制造中,加强对船舶制造中的技术应用研究,只有保障了船舶制造中的技术应用,才能够将船舶制造实现安全性管理。为此论文进行了船舶制造中的焊接技术应用研究,通过对焊接技术中的缺陷分析,从而进行了提升船舶焊接质量管理的办法,并且进行了船舶焊接质量管理的注意事项分析,希望通过论文的分析,能够全面提升船舶焊接中的缺陷管理,加强船舶焊接中的质量管理,从而全面提升船舶航行的安全性。

2船舶焊接中常见的缺陷类型其缺陷形成原因分析

2.1焊接气孔

焊接气孔,是在船舶焊接缺陷中经常见到的一种缺陷,之所以会出现焊接气孔,是因为在实际焊接的过程中,熔池中的气体没有完全溢出,熔池就已经凝固,因此这种背景下,就会导致成型的焊接缝中,出现孔洞,这些孔洞在实际船舶焊接缺陷中,是以表面气孔和内部气孔两种形式而存在的[1]。由于气孔的存在导致船舶焊接的横截面减少。降低了船舶焊接中的接缝处安全强度,同时由于船舶焊接中存在气孔,使得在实际船舶焊接过程中船舶的美观性受到了破坏。按照我国船舶焊接缺陷的要求规定,在实际船舶的焊接作业中,外板以及仓口是不允许存在气孔的,在其他位置的焊接中允许存在的焊接气孔个数不能超过两个。

2.2焊接夹渣

当焊接作业完成后,焊接接缝中存在的杂质被称为焊接夹渣。由于焊接夹渣的存在在实际船舶的焊接中,会直接影响到焊机的密度和强度。因此在船舶的焊接中是不允许存在焊接夹渣的[2]。在实际焊接作业过程中,如果发现出现了焊接夹渣,应该及时进行夹渣的处理。保证在船舶焊接表面不存在夹渣。一般情况下出现焊接夹渣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在实际焊接中焊接的坡口处理不干净;二是在实际焊接过程中处理多层焊接时,对通道内的杂质处理不干净;三是在实际焊接过程中,焊接的材料质量差,导致焊接的途中掉落在熔池中。四是由于焊接的操作较快,使得焊接熔池中的杂质没有足够的时间筛离出熔池。

2.3焊接裂纹

焊接裂纹是船舶焊接中一种比较严重的焊接缺陷,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机的不全面,或者是在实际焊接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焊接融合时间,因此出现焊接缝隙间断和突变情况。焊接中出现焊接裂纹,对整个焊接的质量是非常有影响的,要想全面保障和提升焊接的质量,就应该在实际焊接的过程中,加强对焊接中的裂缝强度处理,只有处理好焊接中的裂纹才能够保障整个船舶焊接的结构不受到影响。因此在实际船舶制造焊接技术的应用中,一定要注重对焊接裂纹处理,只有保障了焊接中的裂纹处理是完善的,才能够全面提升船舶焊接的质量安全[3]。

3船舶焊接质量管理办法

3.1焊接处理前期准备

在进行船舶焊接施工作业之前,要及时进行船舶焊接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准备工作中要加强对船舶焊接中的原材料审核,同时要按照实际焊接的需求对焊接过程中要运用到的技术和焊接中需要的工艺数值匹配进行分析。只有保障了船舶焊接作业中的工艺数值对应,然后才能够按照专门的焊接工序去进行焊接作业的施工。一般情况下,船舶焊接作业的工艺参数对应如下表1所示:

3.2焊接途中的技术应用

在船舶焊接过程中,应该实施动态的焊接工艺监督,保障在整个焊接的过程中,焊接技术的应用是规范的,同时在焊接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焊接电流以及焊接保护设施管理,例如在实际焊接中有些焊接是需要借助稀有气体进行焊接的催化剂处理,这就需要在实际焊接的过程中进行专门的焊接护理。同时在船舶的焊接中要注重对焊接工序的掌控,不要将焊接的工序弄混,这是保障焊接作业管理实施的重要性保障之一。为了保障整体的焊接作业稳定性,需要在焊接的过程中进行专门的焊接抽烟检查,如果在抽样检查中发现存在缺陷,应该及时针对缺陷进行管理,只有保障了缺陷管理,才能全面提升焊接的质量。

3.3焊接过程中的缺陷处理

3.3.1防止裂纹产生

在焊接过程中,为了防止裂纹出现而进行专门的措施处理,在实际措施的处理中要针对焊接的材料以及焊接中涉及到的焊条进行充分的选择,只有保障在实际焊接过程中对焊接的材料和焊接工序充分明确,才能够全面提升焊接的质量。裂纹的防止要进行专门的焊接材料清洁,同时在焊接的过程中,要对焊接设备进行及时的预热处理,保障焊接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3.3.2防止焊瘤出现

在焊接过程中为了保障焊接的工序不受到影响,因此在实际焊接作业中要进行专门的焊瘤预防管理工作,只有保障焊接中不会出现焊瘤,才能够使得整个焊接过程中的船舶表面是光滑不受影响。因此在实际焊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专门的焊接技术处理,例如处理焊接中的短弧以及焊接的停留时间等。

4强化船舶焊接质量管理的注意事项

在船舶焊接中,由于船舶焊接中的缺陷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在实际焊接过程中,需要对焊接中的质量管理要素进行管控,从而在质量管理的控制中全面提升船舶焊接的质量。一般情况下,船舶焊接中要注意的质量管理事项有以下几点:①加强对焊接工人的技术培训,提升焊接工人的工作能力;②加强焊工质量安全管理意识,建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③加强焊接设备的运行状况检查,保障焊接设备的安全性工作;④建立维护保养制度,指定专门的人员进行负责;⑤对焊接材料的筛选要严格;⑥按照焊接材料的特性进行专门的焊接设备应用;⑦严格按照焊接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管理;⑧强化焊接作业环境管理,杜绝违章环境管理;⑨加强对焊接中的缺陷处理,保障焊接的质量。

5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船舶航行事业飞速发展中,要想全面提升船舶航行的质量,就应该在船舶制造过程中,加强对其制造中的焊接技术进行管理。只有在焊接技术的管理中,全面提升了船舶的焊接缺陷检查,才能够全面而又有效地进行船舶的质量管理。论文在实际研究中,主要针对船舶焊接中的四种缺陷,以及四种质量管理办法和强化船舶质量焊接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得知,要想全面提升船舶焊接的质量管理,就应该在实际焊接中不断地对焊接技术和焊接质量提升,同时要在焊接的过程中,加强对焊接中的注意事项管理,只有全面实现了焊接质量管理控制,才能够彻底解决船舶焊接的缺陷问题。

【参考文献】

【1】卢意,曹元军,朱艳.船舶焊接中的缺陷与防治措施[J].装备制造技术,2015,03(07):160-161.

【2】卢意,曹元军,朱艳.船舶焊接中的缺陷与防治措施[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5,02(01):61-62.

贸易安全论文范文4

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商务人才。当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主要存在师资构成不够合理,课程设置偏重理论教学等问题。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以市场为主导,与企业密切合作,主要在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方案、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

当前,世界经济进一步体现出全球化、一体化的特征,我国的经济也愈加开放、逐步与世界经济接轨。我国1996年实现了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自2002年起,资本项目也逐步放开。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达到了26.43万亿元人民币;根据中国经济时报的报道,201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量中国大陆首次超过美国,达到128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FDI接收国。在我国对外经济日益繁荣的大背景下,市场对既懂英语,又懂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有大量需求。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适应时代和市场需求,积极探索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商务人才的新模式和实施机制等问题,切实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形成专业竞争力,同时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007年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以来,商务英语专业开始步入了系统化、正规化、理论化的发展阶段。2009年,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拟定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指出,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金融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这一人才培养定位科学合理,突出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复合性和应用性特点,符合当前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要求,得到了商务英语领域专家和教师的广泛认可。

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分析

商务英语作为新兴专业,由于发展时间较短,软硬件资源有限,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较单一,仍然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教师主导教学活动,培养出的人才“应用型”特征不够突出,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商务实战的能力不强,毕业生就业难度较大。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师资构成不够合理

首先,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专业背景主要是英语或者经济类相关专业,或者是以英语和商科双学位为背景。专业背景的不同必然导致教师自身在教学中出现偏重英语或者偏重商科两种情况。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制约,各高校师资来源较单一,主要源于高校自身,很少有来源于企事业单位的师资力量。这种师资构成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往往缺乏实战经验,教师语言或者商科理论知识强但实际操作能力弱,对商务活动的具体实施缺乏经验,导致教学出现纸上谈兵现象。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能够使用英语熟练从事商务活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师资力量的薄弱是商务英语专业发展一个瓶颈。

(二)课程设置偏重理论教学

由于软硬件资源等方面的限制,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实际占比偏少,或者即使开设了实践教学课程,由于师资或者经验不足,课程没能达到预期效果。此外,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既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又要掌握商科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进行商务沟通的实战能力。那么,如何在课程设置中权衡英语与商科、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比重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教学模式单一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较单一,仍以传统的教师主导为主,教师讲授英语及商科知识,学生接受被动的填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的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已经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但实现的有效途径仍在探索阶段。商务英语专业本身有很强的实务性,人才培养有很强的应用性特征,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和市场需求,难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薄弱

由于存在资金不足、政府及社会支持不够等多方面原因,商务英语专业目前普遍存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薄弱问题。校内方面,相关实验室及软件缺乏甚至缺失,校外方面,实习单位不足,实习内容及安全问题等方面缺乏制度保障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实习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实习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和依托,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对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五)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首先,本科商务英语专业的考核和评价体系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占比较少。其弊端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平时知识的积累。其次,考核形式上主要以书面形式的考试为主,缺乏有效的针对实践能力的考核机制。最后,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在选题方面有一定局限性,学生所选课题多以我国广泛存在的热点问题和理论研究为主,毕业论文从开题、撰写到答辩以论文写作的规范性和完成为目标,缺少务实性和对地方现实问题的思考。

三、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商务英语专业在本质上属于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的人才强调复合型、应用型特征,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必然要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应用能力,使毕业生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进行。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更加强调“应用”和“用户”,突出了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强调高校人才培养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使人才培养紧盯市场需求,促进创新和毕业生就业。因此,将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商务英语教学,是高校适应时代要求和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在实施产学研用合作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师资力量多元化

商务英语专业内容除了基础课之外,还涉及多门实务类专业课,如对外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营销,国际商务谈判等等。这些课程实务性强,授课教师如果没有实践经验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包括人才的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从企业引入一批有一定资质和经验的业务人员承担某门课程的全部或部分的讲授工作;另一方面,高校应与企业多方面合作,出台相应的政策并提供支持,大力鼓励在校教师到企业通过实习、进修的方式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由于教师的理论背景深厚,经过短期的实践锻炼,必定能生动有力地承担起相关课程,大幅提升教学效果。

(二)基于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商务英语涵盖面广,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不可能既广又精的学好商务英语的所有内容。因此高校课程设置必须考虑市场需求,结合自身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重点,明确具体专业方向,集中优势资源办好专业。课程设置应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逐步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相关业务的操作,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例,为将来就业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此外,目前高校很多专业已经与企业合作,实行校企合作办学,商务英语专业也应积极探索这一办学模式,实现产学研用无缝链接。

(三)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习实训基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引进模拟软件,比如外贸业务模拟操作软件、外汇、证券模拟操作软件等建立起实训平台,通过对真实交易场景的高度模拟,学生能了解和掌握相关业务的操作流程和技巧,提高使用英语办理相关业务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应积极寻求有效途径与相关企业合作,创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利用企业的场地、人力、设备等资源,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岗位实习的机会。

(四)加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能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在22岁左右,乐于接受新事物且思维活跃,如果高校有适当的激励和支持机制,必然能带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对商务英语专业来说,创新创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对部分专业特长突出的学生来说,创办翻译公司、利用网络平台创办中介公司为外贸企业拉单等是可能实现的。

(五)以应用能力为主导的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一是加大形成性评价在考核中的比重,使教师和学生不仅关注“结果”,更要重视“过程”。二是在考核形式上应改革传统的单一的书面考核形式,通过教师设计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等方式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三是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应形式多样化,可行性报告或调研报告等形式也应纳入毕业论文的范畴,提高毕业论文的含金量和实效性。高校和政府、企业之间应密切交流,鼓励学生针对地方经济和企业经营管理中切实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所形成的报告或论文将更有意义。

作者:张靖 张铁军 单位:哈尔滨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慧娟,熊晓轶.商务英语专业产学研结合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

〔2〕赵博颖.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14,(1).

〔3〕胡剑萍.多重视角论商务英语学科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1,(2).

贸易安全论文范文5

关键词:数字贸易;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建设探析

一、项目的背景

高等教育正处于从传统封闭办学体制向开放办学体制转型的关键阶段,教育体制不断进行改革、深化与发展。校企合作办学即为重要变革形式。校企合作办学,即学校与企业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共同投资,利用校企双方信息及资源,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一种办学结构体系。事实上,这种模式自20世纪初英国便已开始,英国桑德兰大学率先在机械工程学院引入了“三明治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就业实践经验。“三明治”即为对校内培训与企业实践交替进行的形象比喻。从学校层面,我校原有的贸易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趋于形式化,缺乏创新性与改革的动力,难以跟上时代的要求,缺乏与知名数据公司进行深层次产学合作的经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基础薄弱,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单一,迫切需要同国内知名的数据咨询服务公司合作,本科生、研究生和专任教师对数字贸易实践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需求十分迫切。针对当前企业对数字贸易人才的迫切需求的现状,数字贸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必要的基本条件。然而,我院难以实现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深化教学改革的目标。通过数字贸易实践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改进教学与研究方法,为师生撰写论文、实证训练、研究、模型论证等方面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对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充分发挥师生研究潜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培养“实践型”优秀师资。北京纳智校园科技实务专家通过不定期的讲座、业务培训等方式带来前沿的专业知识。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开展数字贸易实践基地建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实提高其实践能力。

二、项目建设目标

通过数字贸易实践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践研究,力争打造一批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科研水平的课程资源,为新贸易、新业态下的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产学融合提供新的教学模式,构建全新的以技能培养为亮点,校企合作为特色的培养模式。为培养高素质、精专业的贸易人才奠定基础,以形成高质量的新型贸易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体系。切实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相关文件的精神,推进深层次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创新性发展,推动创新性高校师资力量培养方案体系的健全,为培养新时代具备国际视野的、具有创新性的国际商务人才提供可行性的方法。通过此项目,切实推进数字贸易实践条件的完善健全、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培养具备实操性的战略性人才,推进国际贸易学和国际商务学科研水平的创造性发展,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储备,应对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新机遇与挑战。

三、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灵活度及自由度较低。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过程中企业主导性低,难以根据企业的特色和优势参与到协同育人的过程中。企业在学科体系构建的低参与度使其不利于激发企业能动性,致使企业的教学浮于表面,“知行思”三大教育环节中缺乏“知”与“思”的环节使“行”这一环节的内容停于表面,无法升华,无法完成高质量的教学工作。校企当探究适应双方参与的机制,尤其在大数据时代,校企合作重点是满足学生个性化专业知识技能发展为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创新特色化教学方法,推进校企合作与协同育人项目高质量完成。

(二)实践考核形式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创造性。初衷是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提升学生的创新力与创造力,在双循环背景下储备充足的国际贸易学人才,以应对在新形势下国家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但从项目实施的实际效果看,学校和企业对学生的考核趋于形式化,未培育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实践能力欠佳,影响对学生实际水平的评价。极具创造力的本科学生在趋向于固定的、缺乏灵活性与创新性的结课考核形式下,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字贸易的兴趣,影响人才培育的过程。

(三)建设应用型师资所需的建设成本较高与双方积极性不足。大多高校主要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资金拨付效率较低,使高校丧失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积极性。建设实践基地是培育应用型师资的关键环节,但在校内外的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资金短缺成为主要问题。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依托低效复杂的财政资金;校外的实践基地主要是由企业负责,企业无法持续提供充足的实践基地建设资金,导致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计划的可持续性受阻。校企合作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协同发展、利益共赢、知识共享的一种形态。重点在共赢,在合作过程中高校项目专项资金下放速度、基础设施改造满意度、师资力量培育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难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从国家层面,国家的宏微观政策对校企合作的激励不足,影响项目合作的稳定性。

(四)实践基地建设的管理制度模式亟待改进。在实践基地建设与资金投放的过程中,高校与企业将其中的大部分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而投入到软件设施开发、教职人员培训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的份额较小,不利于实践基地建设的软硬件协调发展。在项目软件的建设过程中,管理模式的创新力度亟待提升,管理模式的创新性开发及应用可以推进项目的顺利开展,深化双方合作的层次及领域。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责任分工不明晰,容易出现越权的现象,影响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信任度和默契度。

(五)校企合作的广度及深度有待提升。高校作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的主体,企业只是作为提供社会实习的场所,实践基地与实习场所脱钩,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的参与度不高,校企合作层次不深,体现在合作模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学生并未真正到企业去体验,对于理论如何联系实际,依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参与机制一旦不健全,将不利于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对应用型数字贸易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造成阻力。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是双方能够在文化交流、实时数据共享和人才交流等方面深入合作,双方可以逐渐开发实践基地的功能,开发数据平台实时统计中心、社会性服务中心和资源共享平台的功能等,使其功能不局限于提供教学办公实践场所,切实提升双方合作的广度及深度。

四、对项目建设提出的建议

(一)校企协同构建学科体系,培养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要迎合企业实际需求,力求通过合理的评价指标培养出“订单式人才”,做到校企间精准有效对接;另一方面在校内实践课考核机制中引入答辩模式,以数字贸易真实工作场景下的项目验收标准检验教学效果。传统以完成特定实验或调研报告为考核方式的校内实践课实际模拟最简单的市场环境。而答辩式考核可以兼顾真实的市场环境,考虑条件变化,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在此互动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造力,打造具有职业素质的高水平人才。

(二)构建“双师型”教学模式,打造应用型师资力量。高校教师擅长数字贸易理论知识,而企业导师在实践应用上略胜一筹。在应用型师资力量建设的过渡时期,可首先采用“双师型”模式,即同时由高校教师和企业导师担任。“双师型”模式将有效解决项目建设初期的财政资金低效问题。在项目建设进入成熟时期,可充分发掘高校与企业的内部资源。高校可以为应用型师资队伍培训提供金融科技数字贸易方面的理论知识教学以及易于学生接受的教育教学方法指导。企业可凭借其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的实战经验,为师资队伍培训提供实践应用的经验方法指导。

(三)构建利益共享长效机制,增强校企参与的驱动力。构建利益共享长效发展机制,是维持校企协同育人合作稳定性与长期性的关键。于企业,首先,在项目合作中充分展现了社会责任感,扩大企业的社会知名度,提高企业声誉;其次,高校可以为企业定期定量输送符合特殊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降低企业招聘成本;最后,高校科研实力较强,可以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指导与支持。于高校,高校的定位在于育人,企业为高校培育高素质数字贸易专业人才提供平台与技术支持。此外,企业接纳部分学生就业,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顺利入职。

(四)健全实践基地管理体系,推进管理模式创新性发展。数字贸易实践基地管理体系应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责任分工体系、安全防护体系等。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包括软件与硬件设施资金投入比例分配的管理。双方应增加软件设施如师资培训、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方面的投入,加强硬件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与管理,促进软硬件基础设施投入均衡发展。责任分工体系主要是指高校与企业在协同育人合作中各自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需要承担的责任问题,明晰双方责任分工有利于促进实践基地的高效运营。安全防护体系旨在保障师生在学习中的安全问题,对于校内校外的实验室以及试验基地需定期例行检查,排除安全隐患。

贸易安全论文范文6

【关键词】国际贸易;中小企业;融资

1引言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持续飞速增长,其中国际贸易更是飞速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贡献率达50%以上。WTO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4.7万亿美元,继续领跑世界各国。可以说中国的贸易发展了自己,也带动了世界。中国能取得如此佳绩,中小企业功不可没。自加入WTO后,中小企业得到空前的发展,无数“中国制造”被销往国外,为国家创造了巨额外汇。可以说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支柱,然而他们得到的待遇却与他们的贡献有天壤之别———几乎所有中小型外贸企业都面临资金短缺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这种局面,但效果却不尽人意,总结起来,原因有二:一是中小企业先天规模不大,抗风险能力不强;二是由于宏观环境还不够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重重。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制约我国贸易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国际贸易融资的概念

所谓贸易融资是指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具体方式有授信开证、进口押汇、提货担保等。这种融资最大特点是融资周期短而且流动性很高,对于进出口企业的业务特点来说贸易融资非常适用,反过来对银行来说,这些特点能增加银行收入,风险也相对较低。因为在国际贸易整个过程当中,银行作为第三方结算人全程参与,所有的物权单据都要首先经过银行,因此,银行可以依托对物权凭证的占有为企业融资或提供金融信用,企业获得融资后进行下一步商业活动,最后还本付息,同时银行也获得更多收入。

3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3.1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第一,融资渠道少。例如,主流的证券和债券市场,因为对企业资质的高要求,大多是国企和跨国企业的天下,中小企业基本不可能通过其融资。第二,中国大部分的出口型中小企业,从事的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该产业竞争大,利润小,再加上中小企业先天羸弱的自身条件,银行普遍对中小企业缺乏信心。第三,缺少专业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虽然市面上小额贷款和担保机构很多,但大都不够规范,隐患较大。第四,非法融资渠道多。通过正规渠道融资,中小企业处处碰壁,无奈之下只好铤而走险。这种现象在沿海一带省份非常普遍,吴英案就是典型代表。非法融资害人害己,不但对企业发展没有帮助,反而会牵连无辜百姓。

3.2银行方面的原因。第一,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数量巨大,市场上又缺乏权威的信用评价体系。银行只好对所有企业采取严格审查制度,硬性指标多,很多具有活力但刚刚起步或规模小的企业被拒之门外,错失发展良机。第二,手续烦琐。即使通过了银行审查,还要耗费高额时间成本办理复杂手续,对外贸企业来说,漫长的放款时间可能就会错失一笔订单,这无疑也降低了企业的主动性。第三,融资产品少。我国银行业监管较严,导致银行创新不足,缺乏相关经验,使我国银行服务滞后。例如,以福费廷等业务为代表的新兴融资方式还远远没达到普及的程度,限制了企业的融资渠道。

4促进贸易融资的对策

要真正改变融资难的现状,仅仅靠国家、企业某一个层面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大家共同建立一个体系,大家各司其职,把这个体系良好地运转起来,这个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4.1企业自身的努力。树立诚信意识,银行不信任中小企业的最大原因就是中小企业缺乏诚信。中小企业往往只看重眼前利益,投机取巧,爱打政策擦边球,逃避责任,恶意拖欠银行贷款。所以,企业要通过自身努力,诚信经营,扭转自身不良形象,共同构建诚信的大环境,同时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帮助员工充分了解新兴的金融服务产品和使用方式,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增强与金融机构和政府的交流。积极参与到国际贸易融资体系中去,主动反馈业界最新信息,公开企业财务信息,建立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只有企业自身增强素质和积极参与,才能有效改善贸易融资困难的现状。

4.2银行的创新。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积极推出新的金融服务产品。洞察市场和客户的需要,不断推出符合市场规律和客户最新需求的金融服务产品。积极推进福费廷、国际保理等新兴的贸易融资产品,为企业创造更多融资渠道。重点推广结构性贸易融资,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完成融资需求。进一步完善贸易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针对中小企业周转高、额度低的特点,传统信用评价体系已经滞后,因此,要重新建立评价体系,该体系要反映中小企业的实际偿付能力。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记录管理系统,实时跟进企业经济活动更新信用记录,对符合信用要求的企业进行升级和奖励,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特殊处理,让更多优秀的企业获得优质的资源。增强技术能力以降低风险。引进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设计国际贸易流程跟踪软件,通过互联网对企业的对外贸易账户进行全程跟踪和监控,不留死角,用技术手段避免企业不诚信的行为发生。

4.3政府的支持。建立全面有效的企业评价体系。首先,让企业生存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中,让企业能专心经营业务,培养企业诚信经营意识。当然,对于不可避免的客观原因造成的中小企业还不上贷款,如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政府还是应该要拨出专项资金进行扶植。其次,走出去,开拓视野,多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模式,将政策性金融机构(进出口银行、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等)的作用凸显出来,助力中小企业获得更多融资。

5结语

贸易安全论文范文7

 

一、引言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从国家统计局GDP数据可知,我国GDP从1978年的3619.86亿元人民币增加到了2009年的117411.79亿元人民币(已剔除价格因素),增长幅度达3143.55%,年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1.49%。与此同时,从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开始,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话语权逐步恢复和加重。尤其是在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使得我国与国际间的贸易与交流进一步得到增加。Ellis、Davies和Wong(2010)研究发现,转轨经济体总是与出口密集度联系在一起。事实上,中国经济的发展证明了这一观点,随着中国在世界上活动广度与深度的发展,一方面,我国国际贸易蓬勃发展,进出口贸易额(特别是出口贸易额)大幅度增加,为我国带来了可观的外汇收入。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货物贸易出口额从1978年的97.5亿美元飙升至2009年的12016.1亿美元,剔除价格因素,也由1978年的14.62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546.87亿美元,上涨幅度为3640.56%,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1.98%,甚至高于了我国GDP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使我国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出口制造业的大量扩张使我国的能源供给面临巨大压力。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能源消费量从1978年的57144万吨标准煤飙升至2009年的306647万吨标准煤[2],上涨幅度达到436.62%,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5.70%。剔除人口增加因素,我国能源消费量也从1978年的人均0.59吨标准煤上升至2009年的2.30吨标准煤,上涨了289.83%,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也达4.34%之多。剔除生活能源消费因素,我国生产能源消费从1980年的50692万吨标准煤上升到了2008年的259550万吨标准煤,上涨幅度为412.01%,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5.79%。   高速的经济增长使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随着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以及持续的气候变暖趋势,使得人们开始反思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巨大影响。随着低碳、节能、环保等概念的蓬勃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经济增长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对环境、能源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挑战。   由统计年鉴数据显示,随着我国出口贸易以年均11.98%的复合增长率增加,我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GDP占比,从1978年的-0.32%,增加至2008年的7.69%,因此,鉴于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有必要对出口贸易与我国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文献回顾   董斌昌与杜希垚(2006)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了能源当期消费、出口贸易前一期消费对当期出口的线性关系,并用1978-2004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我们利用同样的数据,做了类似的工作,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但唯一不足之处在于方程回归元的选择上。文中使用了带参数的ADL(1,1)模型,但在能源滞后期上选择了零期滞后,即仅考虑当期能源消费对出口的影响,我认为有失偏颇。由偏自相关函数分析可知,当期能源消费与滞后一期能源消费有关系,而当期出口与当期能源消费有关系,因此,该种做法会导致解释变量不足,使得解释出现偏差。同时,计量结果也显示,采用第4章的计量模型,参数的显著性大大超过董文模型。   吴国兵(2008)在对中国能源与出口关系的研究中得到了能源与出口的协整关系,并构造了二者的误差校正模型。然而研究发现,出口额与能源消费虽然均为I(2)序列,但是经过对数化以后,出口额变成了I(1)序列(0.05%显著水平下),能源消费依然为I(2)序列,二者之间的协整关系缺乏存在的前提。并且,我们选取ECM模型进行进一步拟合发现,误差校正项参数的结尾概率为0.3760,甚至通不过0.1的显著性检验。此外,为了减小数据的剧烈波动以及抑制异方差产生等目的,陈刚(2008)、贺桂欣等(2007)与朱启荣(2007)等人同样使用了类似的对数化处理方法。   任建军(2008)在其研究成果中着重阐述了进口、出口与能源消费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得出结论,即出口是能源消费的格兰杰原因,然而由检验可知,该因果关系并不存在。吴献金、黄飞、付晓燕(2008)等则采用了东部11个出口大省的出口数据与能源消费量进行拟合研究,得到了二者长期以来的协整关系,并得到了能源消费与出口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的结论。对于三人的研究,由于1993年我国对美元大幅贬值,使得1993-1994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连续,不利于研究的进行。由于美元具有币值稳定性的特点,没有必要将其换算成人民币进行处理,因此,应该直接采用美元数据,并且由美元指数得出实际出口贸易额进行研究。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协整理论与方法,对我国1980-2008年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额之间的关系进行数据拟合,以此证明我国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额之间存在着多元协整关系。由此做出结论,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三、方法论及数据   1.协整理论   Park与Phillips(1989)[1]从理论上证明了对于两个具有明显趋势的非平稳随机序列进行回归拟合,将会出现错误的结论,即伪回归问题。因此,必须在解决序列非平稳性问题之后才能对序列进行回归拟合处理。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对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在得到接受单位根假定后对序列进行差分处理以得到平稳序列。但这种办法通常会丢失掉重要的水平数据信息。Engle和Granger(1989)[2]给出了协整的定义,即对于m维向量时间序列{Xt},如果{Xt}的分量序列为I(d)序列,且存在一个向量α≠0,使得αTXt~I(d-b),b>0,则称{Xt}的分量序列存在(d,b)阶协整关系,记为Xt~CI(d,b),而α称作协整向量。在随后的研究中(1990)[3],这种方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运用。因此,协整理论的提出,为非平稳的多变量时间序列分析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方法。它的重要特点,就是将模型设定的短期、动态性与数量经济学中均衡关系的长期、确定的特点融为一体,使得对于非平稳时间序列的研究,既能克服伪回归问题揭示其内在规律所在,又不会失去水平数据的特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p#分页标题#e#   2.数据来源及形成   研究所需数据分为两部分,其一为研究周期内我国历年的贸易出口额,其二为对应的能源消费量。贸易出口额由两部分原始数据构成,一是以美元计我国历年名义出口额,二是历年的美元指数。出口额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4]“6-3货物进出口总额”,以美元计价,为使得价格剔除通货膨胀等因素,利用美元指数得到不变价格。美元指数来自美国劳工局。根据“实际出口额=100×名义出口额/美元指数”的公式得到实际贸易出口额数值。能源消费量由两部分数据构成,能源消费总量年度统计与生活能源消费量年度统计,由这两项数据相减得到生产能源消费量。能源数据(1980-2008年)均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出版的《统计年鉴》,子数据来自于“七、能源”项下的“7-2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和“7-12生活能源消费量”。   四、结果及讨论   1.格兰杰因果检验   在数据拟合之前,应首先对数据列做格兰杰因果检验,以确定数据列之间因果关系的存在性。利用Eviews6.0对生产能源序列以及实际出口贸易额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由于格兰杰检验对于滞后项非常敏感,因此,为使结论更具一般性,表1列出了含2阶至6阶滞后项的检验结果。如表中数据所示,我们可以接受能源到出口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因此,实际出口额与能源消费之间有研究二者之间所存在的协整关系的必要。   2.数据拟合及检验   使用Eviews6.0分别对实际贸易出口额(Export_real)与能源消费量(Energy)序列进行自相关检验,检验得知,二者均具有拖尾的自相关函数与一阶截尾的偏相关函数。且对于两序列而言,当k>1时,偏相关函数准赞kk均落在数值±2姨1/28即(-0.3780,+0.3780)范围内[5],则可知,二者均满足AR(1)过程。也就是说,二者均对于其滞后一期数据敏感。因此,为了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决定采用ADL(1,1)模型。不失一般性,首先考虑带截距项的回归方程模型,即yt=β0+β1yt-1+β2xt+β3xt-1+ut其中,ut为残差序列。回归结果如下表2所示:由表2可知,截距项t检验量截尾概率为0.7148(已在表中加粗显示),故可拒绝其显著性。因此,我们考虑不带截距项的回归方程,即yt=β1yt-1+β2xt+β3xt-1+ut其中,ut为残差序列。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表示拟合曲线、实际曲线与残差之间关系的拟合效果图如图1所示。由上表3可知,不带截距项的模型拟合优度达到了0.9963,各回归元系数均非常显著。由D-W统计量可知,残差序列不显著存在序列相关性。拟合关系由图1可知,拟合是令人满意的,残差序列之间没有表现出某种特定的规律性。   同时,对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为使得检验更具有一般性,避免检验方法的选取不同而对结果产生不同影响,同时使用ADF检验以及PP检验对残差序列进行了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4所示,其中,残差序列为平稳列。异方差性检验采用了B-P-G检验、怀特检验等多种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由结果可知,大体上可以接受残差序列的同方差零假设,模型不存在明显的异方差现象。由于最小二乘法经典假定还要求残差序列为正态列,因此,还应该对残差列的正态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残差序列的Jarque-Bera值为0.5593,截尾概率为0.7560,因此,接受残差序列正态性假设。因此,综合所有信息可知,在ADL(1,1)模型拟合下,能源消费与出口额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所拟合方程如下:Energyt=319.69×Exportt+1.06×Energyt-1-373.78×Exportt-1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从数据的预分析可知,能源与出口都是一阶自相关的,通过Eviews分析可知,出口曲线可由Export=1.19×Export(-1)拟合得出,按照研究得出的协整关系分析,那么在不考虑人口极限、资源极限存量、市场需求极限等约束的前提下,未来我国将面临“能源消费爆炸”。因此,能源密集型的加工方式必须改变,否则,未来我国将面临极其严峻的能源形势。由拟合方程可知,出口额对能源消费量有正相关关系。此外,虽然滞后一期之能源消费和滞后一期出口额也以变量形式出现在了方程中,但是在实际估计中,由于其值已知,因此方程实际上还是出口额与能源消费二者的关系。能源消费量为一阶自相关,并且存在较为稳定的关系。其原因在于,在现实中,能源也是商品,能源企业为了取得最大化市场利益,必须鼓励其他市场参与者使用能源———尤其是不可储存的电力,其生产出来就必须马上被消耗掉———才能获取货币利益。否则的话,当期利润下滑会导致投资者对企业经营者的质疑。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需求随着经济的增长同向逐年增加。因此,能源消费量形成了某种以上期消费为“锚”的特征。从方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上期能源消费量对当期能源消费量的向前驱动力相当大,已经达到了106%,由于我国能源消费量总量大,6%的相对增量所导致的能源消费的绝对增量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应该注意滞后一期出口额对当期能源消费量的后拉作用。这种作用力的实际存在,在我们需要减少能源消费的时候提供了思路。由于技术进步和资本化的存在,因此猜测这种节能效应是由于技术进步和产业资本化引起的,在出口额不变的情况下,由出口所引起的净能量消费增量为负,且这种效应是稳定可测的。但是对技术进步和产业资本化的讨论已经超出了论文的研究范围,故在此不再多做阐述。   2.建议   根据研究结果,我国能源消费存在向前的自我推动力,未来能源需求压力堪忧;出口与能源同时存在推动及拉后两种作用力,在出口同比不变的情况下,能源消费被拉低。因此,试对我国宏观能源、经济政策建议如下:   (1)现期出口对能源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同时,滞后一期出口额对于能源消费具有显著的减少效应,因此,在制定重大国家战略、市场战略时,应该重视我国出口产业的模式转变,鼓励技术进步,加速产业升级。首先,在制造业依然是我国出口产品支柱产业的前提下,大力推动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使得产生同样出口价值商品的生产过程耗费更少的能源、资源。其次,加速产业资本化进程,使我国摆脱能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出口模式,使我国稳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增长摆脱对能源、资源的极大依赖和消耗,转而向价值附加型企业转变,真正改变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p#分页标题#e#   (2)由于滞后一期能源消费对于当期能源消费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当期节能减排能有效减少下一期能源消费。自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公司治理逐渐完善。其中,能源企业的公开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应该鼓励能源企业的公开化,使我国的能源企业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适应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的优势,对于有关国计民生的能源、资源的相关企业,不应该片面追求货币利益,造成能源消费的被动增长。同时,应该厉行节约、增加能源利用效率,使单位GDP能耗减少,以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维持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由于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能源供给,在煤、石油等传统能源因不断消耗导致价格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有必要在我国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我国在今后的发展中,一方面应当减小对于如煤、石油等的传统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另一方面,应加大对如天然气、风能、太阳能、核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的投入和开发。从而一方面使能源供给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使我国的能源安全与经济安全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使经济与环境得以协调发展。

贸易安全论文范文8

安全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本科专业发展至今,国内众多学者就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究。当前关于该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即培养通才式安全科技人才和培养行业性安全科技人才。前者要求毕业生掌握适用于各个行业的通用安全科学理论和实务处理方法,以适应大社会的需求;后者仅要求学生掌握某个特定行业领域的安全科技知识。鉴于历史原因,安全工程专业大多设置在能源矿业、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土木建筑等专业特色鲜明的工科类院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少数文科类高校也有开办此专业。由于当前国内安全生产现状的严峻性及国家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全国现有130余所高校开办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该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培养模式上主要采取传统的教学理念,课程教学只注重相应课程知识点的讲解,未考虑该门课程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偏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多门课程之间存在教学内容的重复,如安全系统工程、安全评价、安全学原理三门课程的部分内容;多采取大班制生产实习方式,局限于认知层面的观摩与参观;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弱,普遍反映所学知识“泛”而不“精”。再者,现今的本科生都出自90后,多为家庭的独生子女,个性较强,团队协作能力欠缺。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有必要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加强该专业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安全类应用型人才。

二、CDIO理念下的安全工程教学改革

(一)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与专业培养模式息息相关,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安全工程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在此,我院拟结合安全工程专业的自身特点,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核心,以未来职业规划为导向,基于CDIO理念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形成一、二、三级课程群。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见图2。其中,一级项目为安全工程导论课(安全科学发展动态)及毕业论文(设计),学生能够从中受到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系统训练。二级项目由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专业特色课程等组成,专业类课程又可以进一步归类为安全管理类、安全技术类;各门课程之间相互联系,针对具体课程开设课程设计;三大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旨在促进安全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的融会贯通。二级项目主要以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项目。三级项目在二级项目下进行拓展,为加强核心课程与二级项目而设立的相应课程群,如安全管理类课程包括管理学概论、安全管理与安全法学、安全心理学、保险与安全经济学等。 CDIO理念下的安全工程课程体系区别于传统的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通过采取实验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特定专业课程设计的设置、创新创业项目资助来贯穿相应的核心课程,学生可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实验课的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是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并确定与专业相关的课题开展研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从中吸收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实践活动。实验教学作为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现出综合性、直观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研究性教学理念引入安全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教学中,完全相符CDIO工程教育理念。安全工程专业的研究性实验教学内容可区分为基础性、综合设计性、创新性三大类。基础性实验教学主要为强化专业理论理解和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综合性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处理工程和前沿课题中的安全问题;创新性实验是整个实验教学的核心,由学生自发组建研究小组,围绕教师的研究项目或学术前沿课题,通过查阅文献、搭建实验平台、收集数据等,达到良好的实践效果。因此,CDIO工程教育模式要求高校应加大安全工程专业的综合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扶植力度。此外,高校应该大力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向全体本科生开放,为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自主实验、参与创新项目、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提供平台。开放性实验室可成为学生备赛的训练场,自己动手,积极性增加,也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学生借助该平台选定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备、拟定实验方案、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实验室开放、实验资料、解答实验问题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给学生创造一个研究型的学习环境。同时,实验室还为全校学生创造了一个交友的平台,许多获过奖项的学生在这里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高年级引导低年级,研究生指导本科生。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必须加大相应的经费投入。各高校可以结合本校特色,设置安全系统工程实验、安全人机工程实验、工业通风实验、矿井通风与除尘实验、火灾爆炸实验、机械安全实验、安全检测实验、电气安全实验、锅炉与压力容器实验、地下工程安全防治实验、软件模拟仿真实验等。

(三)多样化的实习教学模式

认识实习是让学生了解安全工程专业的主要知识点及职业特性,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共建校外产学合作认识实习基地,采取教学参观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实习模式,加深学生对安全工程专业的认识。生产实习是在系统掌握安全工程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后实施,实习地点尽量满足多样化,如港口码头、建筑施工现场、火电厂、变电站、化工厂、造船厂、矿山等。毕业实习单位可由学生自主与就业单位取得联系,或由指导老师推荐。毕业实习的内容可以涉及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矿山、核电、建筑、道路交通、港口、酒店消防、地铁施工、金融保险、安监部门等多个领域,与地区经济建设、生产实况、科研现状紧密结合。依据CDIO教育理念,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以保障各类实习基地的有效性与延续性。

(四)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多样性

课程设计主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是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当前课程设计普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课程设计题目偏少、时间安排不充足、教师重视程度不够、考核方式不科学等,这是高校需要共同解决的一个问题。毕业设计是安全工程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系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安全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安全技术与管理、安全科学研究及安全工程师的工作。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应该紧扣学生的毕业实习单位,以便让学生更早融入工程实践中,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学生也可以根据未来的就业方向及科研兴趣进行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按照“导师—学生”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指导教师。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尽量满足工程设计需要,与实习项目相吻合。毕业设计题目类型多样化,可涉及核电项目、建筑施工、公路隧道、煤矿水害、船舶重工、消防灭火、石油化工、银行保险、矿山等多个行业的安全问题。

(五)科研训练项目的设立

安全工程作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特色专业,要求毕业生在工作中要有较高的创新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开展科研训练是遵循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创新型学习环境。为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了解安全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可以组织和实施校级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同时,专业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申请部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生也可以直接参与专业教师的在研课题。福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近年获批的立项课题涉及企业安全文化体系构建、煤矿水害防治、建筑施工用电风险管理、学生公寓人机不安全因素辨识、校园安全风险分析、大学生职业安全健康素质调研、手机人机界面设计、建筑工程安全培训模式构建、防火涂料研制等。学生通过参与各类科研训练,由此贯穿项目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全过程,不仅拓宽了安全工程领域的科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自身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团队的建设

为更好地贯彻CDIO工程教育理念,必须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当前从事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的多数教师是在本科毕业后直接深造而走上教学岗位的,生产现场的实践经验比较缺乏。各个高校可以有计划地安排青年专业教师深入工矿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并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或主动聘请在各类企业中专门从事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的优秀工程科技人员到高校任教,弥补专职师资队伍工程经验不足的缺陷。安全工程专业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以便及时将企业最新的技术进展反馈给本专业的学生。改革安全工程专业教师的考核方式,不能仅以论文为指标,还需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综合评价。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每个专业教师负责若干名学生的学业辅导,定期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加强学生在职业道德、诚信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指引。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