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范例6篇

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

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范文1

摘 要:高中地理知识点繁多且复杂,很多时候教师讲了很多,学生却一无所知,课堂教学难以进行,教师觉得辛苦,学生也觉得乏味。这样的课堂是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还会制约学生地理水平的提高。核心素养理念对高中地理教学和学习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效率,要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成效。本文将分析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主要从新型师生关系、教学氛围、问题情景、分层教学和体验成功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念;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理念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不能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要求高中地理教师承认问题、分析问题,并积极找寻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高中地理教应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高中地理这一学科的学习,实现每一位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的充分发展,实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一、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有着直接影响和重要影响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更好的发展。只有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关系,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够充分得到激发,才能够在地理学习方面实现更好地发展。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重建新型师生关系是必要且迫切的。要在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高中地理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加强自身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进而使得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更加轻松和谐,使得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够更加高效。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和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是一节好地理课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让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充满活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时刻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只有这样高中地理教师才能够在心理上与学生保持协调一致,以及在情感上和学生进行愉快的交流。高中地理教师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中进行教学,学生也能够在心理稳定和信心十足的学习状态下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地理教学的效果自然会得以体现。此外,高中地理教师只有保持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达到高效率和高质量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总的来说便是高中地理教师要尽可能地在学生面前展现积极情绪,努力创造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氛围,提升教师的教学成效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创设问题情景启迪学生思维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一切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和交流等途径来获得地理知识,形成自身的技能和提高自身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的良好学习习惯。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中地理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巧妙设计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导入语言,并通过一些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例或是展示景观图片、实验演示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格主动性;②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学习注意力。高中地理教师在每一堂课开始之前应让学生明确首要学习的三维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做到心中有底,进而分清主次和增强自身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此外,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找寻最佳教学时机,创设感情丰富和生动活泼的情景来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实行分层教学模式

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即以学生平时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作为依据,将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其分成短期性的A、B、C三个层次,并依据各个层次群体学生的差异,为其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和教学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同样的机会实现地理学习方面的成功,树立自身在地理学习方面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地理学习。在地理学习方面的成功,也会影响学生在其它学科方面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达到全面的发展,实现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

“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在学习方面的失败。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失败是非常正常的事,但是如果学生只是不断失败,完全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那么必然会失去学习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努力为学生创造参与地理课堂的机会,让学生在成功解答地理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高涨,更加轻松地掌握地理知识。

六、结束语

核心素养理念下要实现高中地理的高效课堂教学,高中地理教师便必须不断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进而实现高中地理教学成效的提升。高中地理教师要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景启迪学生思维、实行分层教学模式以及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地理学习质量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道鹏.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6,(15):63-64.

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范文2

“核心素养”这个概念从2014年提出即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2016年9月13日,核心素养框架正式出台,从三个方面、六个角度、十八个点诠释了学生发展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阶段,核心素养落地的最直接渠道就是学科教学。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作为一线的英语教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们都耳熟能详,我们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摒弃,而是进一步丰富内涵。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包括的五大方面: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逐步过渡为英语学科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我们将它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语用与语感、理解与表达、文化与情感。语用与语感包括:丰富的语言体验,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的思维方式;理解与表达包括:比较扎实的语言知识,较为熟练的语言技能;文化与情感包括:多元的文化意识,跨文化理解能力,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科情感,良好的语言自觉。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我们经历了“问题―思考―实践―反思―提升”的过程。我们主要思考的问题是学生学习英语这门课程应该发展怎样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整合资源,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

“如何整合课程内容?”是对教学设计的再思考,教学从“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转向“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加深对学科本质和价值的认识,重视对语篇意义的解读。在设计活动时,关注内在逻辑和关联,注意提炼和整合内在的知识结构。因此,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关键。

基于我校学生特点和知识水平,针对于高年级的教学内容,

我们也在尝试做基于篇章的整体开发,应该说有比较丰富的实践和探索。单元整体开发是以主题为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大的空g,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习技能,使学生能把所学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语感,让单元内容以语篇的形式整体呈现,而不是零散、片面地出现。教材的有机重组和有效利用是教师利用教材和调试教材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重新设计后的教学内容坚持“基于实际学情”的原则,通过“数字环境下情境教学”与“个性发展”两条线索双螺旋发展的设计与开发原则,将语言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自身的生活实际中开展交际活动。

(二)探索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模式

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师需要:

1.认真研读和分析文本,梳理语篇主题意义。

2.确保教学设计情境化、问题化、活动化,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关联性的学习过程。

3.在主题意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整合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发展,体现文化感知和品格塑造,发展思维品质和语言学习能力。

4.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我校英语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通过翻转课堂、生态课堂、智慧课堂、微课等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做到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同成长,使课堂成为培养英语学科良好学习策略的阵地,成为智慧课堂。

“翻转课堂”能够成为时下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原因是将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学生课后完成作业这一过程进行“翻转”,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多元的文化意识,通过学习与探索我们初步形成了“学―疑―导―练”的整体操作框架。“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逐渐被广大教师所认可。我们更加认识到这是“生本课堂”的学习理念和“一对一个性化学习”理念的新型模式,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科情感、良好的语言基础。借助数字化一对一平台,让课堂“生动”起来,教师从主动变为被动,从主导变为引导,改变学生学习思维,让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角,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提高核心素养的发展能力,就要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丰富语言体验,创设语言氛围,逐步形成英语学科必备的品格和特点。“一师一优课”评选中,我们组的英语教师就实现了这一重大转

变。例如程欣老师的一节课,就是课堂改革的真实写照,并且我校王欣老师、张迎婕老师等也都进行了课堂改革,同时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顺应时展要求的体现,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品德,只有让“核心素养”理念在英语课堂上落地开花,才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才会构建高品质的课堂!

参考文献:

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范文3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高效

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举措,也是适应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是顺应时代要求,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这是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当前最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要想让“语文核心素养”在其语文教学中落地生根,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何谓“语文核心素养”?目前,教学界对“语文核心素养”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笔者从事语文教学近20年,对此的体验和体会是:“语文核心素养”不是个抽象的理论性概念,它是指学生获得基本的、比较稳定的、符合时展要求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拥有学习语文习惯的良好养成,并从语文方面形成丰厚的文学涵养和人格修养。由此可见,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堂教学是前果后因的关系,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线,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主渠道。所以,要想使“语文核心素养”最终在语文教学中落地生根,最有效的途径是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那么,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梦寐以求的愿望。因为只有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事半功倍,即以最短时间获取最多的语文素养。可以说,语文老师中绝大多数都有过这样的思考并形成共识:高效课堂中的“高效”并非绝对,而是相对而言的。而且,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本身是一个永无完结、一直在路上的过程,其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那么,如何实施语文教学才能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呢?

一、教学目标精准化

语文教学目标定的精准与否,对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影响极大。如果定得精准,整个语文课堂就犹如春风化雨潜入学生的心房,教师也能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质量;如果模糊不清,语文课堂就犹如大海中夜航的船只失去灯塔的指引,学生就会迷茫无方向,教师教学也会因此彷徨而颇感无力。就拿打篮球来做个比喻吧,把篮筐架设得太高,即使学生的球技再怎么好也是无法投进去的,这样自然就让他们丧失了努力拼搏的信心和勇气;可是把篮筐架设的太低,就是学生不怎么努力也能轻而易举地投进篮筐,这样自然也就没有了征服挑战的喜悦与满足。同样的道理,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教师要着眼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班内差生而言,主要考虑其接受能力;对中等生及优等生而言,则主要考虑其提高。否则,会造成两级分离而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因此,制定语文教学目标重在“精准”、贵在“精准”。现实中,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达到“精准”的要求,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认为关键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吃透课标。要以课标为基准,既不提倡超纲,也反对没有达到课标要求;另一方面,吃透学情。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切实做到好、中、差三个层次都兼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我要学习”的冲劲,这是始终必须坚守的底线。基于这一认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80%以上的学生在课堂上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就制定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目标,让他们“跳一跳够得到”;而对于那些后进生,则相应降低目标提出一些浅层次的要求,使他们夯实基础。

二、教学设计合理化

教学设计是在上课之前,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的综合方案。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问题与不足依然存在,比如教学设计模式相对单一、过于死板,突出表现在对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重视不够。在此种情况下,迫切要求学校以及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合理设计语文教学方案,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此来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使语文设计达到合理化的要求,除了确定目标,明白你要教什么;选用方法,解决“如何教、如何学”等问题外,重点要对教材非常熟悉。为达到这一要求,对每篇教学课文我都要求自己做到“三读”:一是读作者。为读懂作者,我坚持不弄清三个问题不罢休:(1)作者写了什么?(2)作者是如何写的?(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二是读编者。为读懂编者挑选及编排文章的用意,我同样坚持弄清三个问题:(1)为何要将此文编入这一单元?(2)前后文与它有何联系?(3)又有何区别?三是读学生。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已有哪些知识储备?进入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通过“三读”,我也读出了我自己。以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环节为例,我的教学设计理念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导学:一方面,为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自读课文进行导学,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并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上,将自主阅读课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教读课文时设计出来,然后再返过来指导学生细读课文,扫除学习障碍;另一方面,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进行导学,即引导学生对语言实践活动进行综合训练,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并学会运用语言。我的“导”与学生的“读”互为渗透、相得益彰。它不仅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双向互动关系,更体现了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多边信息联系。

三、课堂展示艺术化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展示是检验学生自学效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是学生进行自学反馈和互相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它对于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个性,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课堂展示具有三大特性: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它既包括组内小展示,也包括班内大展示;既包括口头展示,也包括书面展示;既包括行为展示,好包括实物模型展示。但无论它具有何种特征,也无论以哪一种形式出现,都是为了达到活跃思维、锻炼勇气、培养能力、塑造人格这一目的。基于此,要增强课堂展示的目的性、有效性,教师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激发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展示并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同时,要让学生在零干扰状态下洒脱自如地“说”,百无禁忌地“动”。当学生进行展示时,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尤其是学生答案不正确或是学生与老师的答案不一样时,教师不要急于引导和点拨,而要让学生对答案置疑辨析,对问题进行再思考、再回答,直到最后的最后还是无法回答和解决。此时,教师不但不能袖手旁观,还要细细琢磨,讲究“点”“导”和“拨”的技巧与艺术。“点”要点到关键处“,导”要导到学生心里,“拨”要拨出水平来。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体现出优质高效语文课堂的价值理念,才能发挥语文课堂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上的主渠道作用。

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范文4

关键词: 思想教育 核心素养 素养教育

一国公民的核心素养状况是本国民主化进程和民族文明水平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公民的核心素养教育问题在各国的教育界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甚至被纳入国家大政方针。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公民核心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实现进程的快慢。

在我国,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教育阶段,始终都有思想教育相关的课程学习,这无疑彰显了思想教育的重要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是实施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最佳途径。中学政治课程建设必须重视核心素养的教育问题,思品老师更要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努力实现公民核心素养的提高。

一、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含义和现状

“公民”指的是“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的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公共性。

公民素养指的是以平等为核心的政治素养、法律素养、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包括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规范、行为习惯等,公民核心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形成并完善提高的。

现如今,中国的公民核心素养教育有自身的运行方式,也取得一些成效,但是目前中国缺少的是一个完整的公民素养教育体系,需要在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提高公民核心素养的教育机构与教育进程。为此我国的教育学者及教育界正在努力朝着这个目标探索前进。

中国公民核心素养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公民素养出现问题将直接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不良风气盛行、群体性冲突增多等现象。要使公民核心素养得到提高,在思想教育视域下进行公民核心素养教育是比较可取的途径之一。公民核心素养提高了,各种社会问题也会随之减少。

二、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公民核心素养教育是当前时期的热点。针对当前我国的国情来说,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是势在必行的,因为只有这样人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就在于公民的核心素养是否够高。应时代之需,社会各界人士开始就如何提高公民核心素养进行诸多研究,使之成为一时的热点。

其次,新课改要求提高公民核心素养。社会在进步,从前的教育模式、内容渐渐地不能满足时代需求,课改就显得十分重要。改革、创新后的教育内容是符合当展趋势的,公民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并且成了新课改十分重视的专题。不论是思想教育学科还是其他学科都希望找到本学科与公民素养教育之间的契合点,作为一名教育者,所追求的目标是为现代社会培育出合格的公民。

三、思想教育与公民核心素养的关系

(一)思想教育为公民核心素养教育提供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如今形成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我国有很多专门从事思想教育和研究的人才,他们推动着思想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这些成果就是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基础与先决条件。

(二)思想教育与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相互促进

思想教育的目标之一是让被培育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都是公民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内容。思想教育程度必然影响核心素养,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主要方法有课堂教育、环境教育和实践教育等,通过这些方式同样能有效提升思想教育的水平。

四、思想教育视域下培育公民核心素养的途径

在思想教育视域下进行公民核心素养教育,主要采用的是传统教育方式,但是现代社会要求创新,一些新型的教育方式往往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针对公民核心素养教育,要学会将二者结合起来。

(一)课堂教育

课堂教学不但可以传授知识,还可以实现教育目标。不仅仅是思想教育课程要注重公民核心素养培育,其他学科也要重视公民核心素养的培育,不断完善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方法、加强课堂教学互动。

(二)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对于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成效有直接影响,高素质的教育者拥有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知识体系,很好地将受教育者根据特点分类并因势利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公民核心素养。因此作为一名思想教育方面的老师,更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对于公民核心素养教育采用得较多的是正面的灌输教育,但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多组织一些专题讨论、社会实践等新的教学方法还是很有必要的。一味地灌输教育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加强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效果会得到强化。

(四)环境熏陶法

环境主要指的就是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教育者可以利用校园环境,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感化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公民核心素养教育。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家庭环境熏陶在公民核心素养教育中是十分关键的一环,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在生活中家长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相比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来说,社会环境所涉及的面更广、更复杂,社会环境对公民核心素养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想要营造适合公民核心素养发展的环境,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五)专业课程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

公民核心素养教育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设置一些专业的课程,这样更有针对性,教学成果也会更显著。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教育,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切实体会公民核心素养的本质,实现知行合一。

我国的公民核心素养教育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公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二者相辅相成。中学思品老师更应当致力于培育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在努力提高自己综合素养的同时完成公民核心素养教育。

参考文献:

[1]蓝楠.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公民意识教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

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范文5

关键词:初中英语; 核心素养; 提升对策

引言

随着国际一体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门顺应国际化趋势的语言,成为在世界上被最多国家运用和学习的语言学科,当然,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我国近些年来倡导提高英语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国改变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作为选拔人才标准的只重视传授硬性知识的英语课堂。并且新课改中强调初中生要真正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英语,初步具备英语学科素养。因此,本文以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研究对象,讨论现在初中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一、研究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根据国家政策资料,所谓“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身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方面看,核心素养反映了终身学习所必须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发展所公认的价值观。在我国,核心素质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的基础地位。因此,本文对初中英语应当如何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研究顺应了我国政策发展规律,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二、我国初中英语课堂无法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原因

(一)初中英语课堂过分重视应试知识的传授

据了解,现在初中英语课堂知识的授受多以考试内容和课本知识为基础,而缺乏实用性英语的学习和联系,这就导致了有许多高中生甚至大学生在修读英语以后仍无法与外国人进行流畅的交谈,更别提初中教育了。因此转换老师甚至说是整个英语教育体制的教育观念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按照当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将会导致学生会写英语会念英语但是不会用英语的尴尬局面,浙江造册很难过我国英语教育的一旦难题,而初中,作为学生正式学习英语的起点,更是应当担当起这一引导重任,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有所用。

(二)初中英语课堂形式单一,枯燥乏味

通过对部分初中生的调查了解到,现在很多初中生不重视甚至厌烦英语的原因是老师上课太枯燥无聊,让人想睡觉。我认为,初中英语课堂之所以为U发吸引学生,是因为其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传统的老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在讲台下听着,老师念一句学生念一句的教学方法,对于语言类学科来说,必将导致其枯燥乏味。因此,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使学生对英语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排斥心理,是现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缺乏学生互动活动,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养成

仍旧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现在的初中英语教育虽然正在由只重视学生的硬性知识培养转换到“听、说、读、写”全面培养,但是这其中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在锻炼学生听力的时候多采用播放录音的形式,而录音多数经过语速语调处理,与实用性英语还是具有一定差距,“说”的练习也局限于课堂内部,学生之间生僻的英语交流对其实用性英语的形成不具备很大的作用,因此,这些也是现在的初中英语不能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

(一)提升对实用性英语的重视程度

要想提升初中英语课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要进一步提升对实用性英语的重视程度,以达到符合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很明显,初中英语课堂上所传授的课本知识,远不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初中英语教学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除课本知识等应试知识之外的能够提升他们实践能力的英语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其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增加课堂教学形式,使课堂生动有趣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心智并不成熟,由此其自身可能无法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之处,甚至因为英语课枯燥乏味而产生对英语的排斥心理。而这种现象的形成,与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有着莫大的关系。要想学生提升在英语方面的核心素养,首先应当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才有利于实用性英语的进一步教学。因此我认为,老师应当将学习融入到游戏等更多形式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在快乐中主动学习实用性英语。

(三)教师应组织开展实用性英语教学活动

前文提到,现在的初中英语听力等语速语调经过处理与实用性英语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利于学生实用性英语的培养,因此,我认为初中英语教室可以开展情境O计教学活动以及开展专题讨论活动,聘请外教等具备实用英语能力的教学人员与学生进行实体互动,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外国人平日里所说的英语,而不是简单的停留在为了符合他们的学习能力而特意处理过的音频资料上。我相信,如果采取这种方法,将会使我国初中生对于英语的兴趣更加高涨,增加更多的学习热情,以此来取得培养核心素养的良好效果。

总结

在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当今社会,英语作为国际上的官方语言,已经成为了当今高素质人才的考核标准之一,而我国却常常出现高学历人才的英语水平却低下到无法与外国人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的进步,由此,我国的新课改提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性英语能力,以此来提成其符合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核心素养。这一目标正在积极的推进,但是由于推进时间较短而任务艰巨,造成了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仍存在核心素养培养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本文对其中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能对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起到一定的作用,培养更加实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红恩. 论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D].西南大学,2012.

[2]李娇. 初中英语教学三维目标整合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0.

[3]齐菲. 初中英语对话教学问题与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范文6

关键词 核心素养;课程设计;素质教育;学校文化;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7-0077-03

1 前言

为了把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落到实处,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育人水平,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教育部于2014年3月30日出台《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在该文件的“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部分,教育部提出要研究制定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初中阶段的教育工作者,笔者所在课题组期望在核心素养体系出台之后,能通过校本研修和探索实践,从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方面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方式和途径,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的要求落实到学校教育和学科教学之中。

2 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学校办学之意义

教育部此次正式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明确回答了“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的问题。这既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又是连接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对于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等现象有着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

课题研究认为,学生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基础,更是学校办学行为的目标参照。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不仅可以帮助师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可以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顺应社会发展、改进办学实践的重要指针。作为一线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地,成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命题。

3 核心素养落地的学校基础

核心素养落地需要学校在已有育人实践基础上进行重构,这是本课题组对推进核心素养落地所达成的一致共识。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作为河南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初级中学,早在核心素养之前就已经从学校层面开始了对于“培养什么人”进行思考。学校创建于1998年,地处省会郑州的省直核心区域。2003年初,学校把“让每一个孩子阳光灿烂”定为办学理念,把“培养有民族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作为办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力求使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近20年的办学实践中,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坚持顺应天性、涵养德行、张扬个性的办学指导思想,2004年起在全省率先取消早晚自习和双休日、节假日补课,开始进行有效教学的探索。学校坚持发展高效教学,让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让教师高效工作、健康生活。在学校的带领和指导下,教师细化课程标准,整合课程资源,开发特色课程,取消学科自习;制定学科学习“毕业标准”,给学生成长“开药方”;深入探究小初、初高的衔接教学;行班级组改革,开设课程超市;举办教师讲坛,组建教师社团;制定道德细节和教师教学细节,制作教学切片,探索组合课堂教学范式;建设六个“1+1”素质教育培养体

系,为学生打上实验学校教育的烙印。通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的办学影响力和核心发展力得到迅速提升。

最近五年,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连续参加由郑州市教育局组织实施的“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项目,多项报告指标已连续五年遥遥领先于市内其他学校。2015年的学校“体检”报告显示,13项学生发展指数和12项影响学生发展指数继续保持郑州市领先水平,其中学生学业达标指数高达96.22,接近满分;家长满意度、师生关系、学校归属感、学习自信心、主观幸福感、高层次认知能力水平、品德行为等多项指数也远远高于区域健康的平均指数。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学校作为省级实验学校“低负担高质量”的办学成效,使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阳光灿烂”的办学理念得以充分彰显。

4 核心素养落地的学校思考

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承担着让受教育者更有文化、更有理性、更有教养的任务。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习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位学生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获得成功生活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因此,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既关系到学校教学的改革发展,又影响到学校育人模式的建构实践。通过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了核心素养落地的举措。

核心素养落地的前提是教育工作者要坚守育人信仰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传统意义的教学方式、学习形式以及学校管理模式都在悄悄发生深入改变。面对当下的教育现实和时展的需求,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育分”现状,真正把“育人”作为教育追求,牢固树立“全人教育”和“整体育人”的理念。2014年9月9日,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明确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这充分说明,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是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为此,学校应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质量为中心,努力用教育去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知识的渴求,让教师成为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道德的示范者和人格的影响者。通过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本课题组认为,始终坚守育人信仰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的前提,因为“教育的根本不在于‘育分’,关键是‘育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落地的保障是良好的育人氛围 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也是一个“习得”和“固化”的过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和锤炼,随后在其一生中完善。为了在学校教育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学校努力构建了符合教师职业发展需求、顺应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学校文化氛围。2017年初,在课题研究中,作为课题组主持人(组长),笔者提出“三品三气三养”的学校文化建设目标,旨在通过升华或改进学校价值理念、教风学风,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地。

首先,“三品”是学校层面的目标要求,即以打造“品牌学校、品质教师、品位学生”的“三品”教育为学校整体工作目标。

其次,“三气”是教师层面的素养要求,即大气、正气、和气。

最后,“三养”是学生层面的素养要求,即教养、修养、素养。教养是由外而内的教育养成,是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习惯养成;修养是由内而外的自我修炼,是学生应具备的文化底蕴和反思自省;素养是内外合一的综合提升,是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

在持续构建校园文化的行动过程中,学校以理想去引领,用精神去感染,倾情怀去滋润,持信念去筑就,用匠心唤醒学校文化的求真、求实、求善、求美,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重要保障。

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是具备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核心素养不仅需要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更需要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课题组认为,回答和落实好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有一支素质全面、教艺精湛的教师队伍。2014年9月9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师生时,对于好教师提出“四有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这就为教师成为真正的育人楷模指明了方向和标准。为此,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的师德建设从“仁爱”出发,强调“善待”和“悦纳”,即善待不同层次和不同背景的学生,同时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自尊心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悦纳尚存在不同不足的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最大的可能。

为了促使学校教师成长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学校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又狠抓了教师的学科能力发展。课题组认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所在。为了全面提升教师的学科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技能,学校开展了全体教师参与的校级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从师德考核、理论水平考核、教学基本功考核、课堂教学考核、常规检查、师生评议等六个方面进行岗位练兵。

除此之外,学校还组织教师整合教学资源,使其既能反映该学科领域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又能反映最新的进展和动态。经过教材整合,使学科知识更具有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逻辑结构,不仅让零散的知识变得更加系统,还为教师节省了宝贵的教学时间,降低了教师实施教学的难度。例如:在处理物理教材八年级第一章“声”的内容时,增加了“长度、时间的单位以及速度的计算公式”这一内容;将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和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的授课顺序进行调整,讲了力之后,就讲第十三章的弹力、重力和摩擦力,然后再回到第十二章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等。

基于校本的课程体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本课题组认为,核心素养落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构建校本课程体系。为此,学校给学生创设了顺应天性、涵养德行、张扬个性的课程体系和教育环境,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目的,通过构建较为完善的成系列、多维度校本课程体系,为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开辟一条重要途径。

多年来,学校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学生活动课程化”为课程建设思路,精心构建和研发“两个层级、六大领域”的“1+1”校本课程建设体系,即在人文、科学、实践等六个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关键领域,通过对全体学生制定一项基础达标要求加一项根据其自身条件发展的特长要求,力求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和谐同步。学校采取自主研发与社会引进相结合的办法,遵循基础课程全员参与、特长课程自主选择、三年递进逐级实施的原则,通过100多门校本课程的实施,既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课程基础,又为满足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了发展契机。一系列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又成就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为进一步构建基于核心素养体系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的校本课程体系提供了基础和动力,坚定了不断发展更加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的信心。

核心素养落地的基础是抓好课堂主阵地 为了实现省级实验学校“低担、高质量”的实验目标,作为本课题组主持人(组长),笔者于2017年初在原来“有效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理念、细化标准,开始构建生机有趣、优质高效的课堂主阵地。

为此,学校开始打造以“优质高效、悦纳学生”为特征的“优悦”课堂,其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习者成长在生动愉悦的学习空间中。“优悦”课堂以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提高学习质量等“四个提高”为目的,辅以对话为途径、合作为形式、问题为导向、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激发潜能、蕴育素养,培养学生的高品质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科学打造“优悦”课堂,学校专门设计以“教学评”一体化为理念的“五性目标”:

1)有“前置性”学习任务,教师能依托集体备课实现教学问题前置;或者学生能借助学案导学,实现学习任务前置;

2)有“适用性”课堂目标,教师不仅要避免教学目标泛化,更要有“怎样交流或呈现学生预习成果”的办法;

3)有“多样性”课堂任务,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抄写性、熟记性、思考性、训练性、反馈性的多样随堂任务;

4)有“生成性”学习指导,教师生成性指导主要包括主动引导、伺机追问、点评欣赏和及时纠正等;

5)有“发展性”反馈评价,教师要对课堂学习成效进行评价检测,在巩固学生所学的同时升华课堂所得,并为下阶段的学习留下发展空间。

从有效教学到“优悦”课堂,学校从关注教学的有效性,理念提升到追求优质高效、关注悦纳生命;教学管理的过程也从关注教学流程下沉到关注课堂效率,不仅促使学校教学改革的立意更高、做法更实,更加强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阵地的建设。

核心素养落地的外部支持是家校协同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得出一个结论:不关心家长的教育修养,任何教育和教学任务都不可能完成。家长教育学,即父母关于怎样培养子女成人的初步知识,是整个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为了建立健全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整体育人理念,学校从2016年开始筹备家长学校,并聘请有关校外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指导。

为此,学校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制定家长学校课程安排。随着学校一系列家庭教育的行动,有效推动了家长转变观念,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形成了家校育人合力。家校协同,不仅营造了学校与社会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围,更使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得到了具体的外部支持。

5 结语

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可以使教育工作者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性认识教育的功能和目的,使教育为学生创造更为丰富广阔的成长空间。课题组相信通过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学生发展素养的目标终将达成。■

*本论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课题“初中生核心素养教育方式的行动研究”阶段成果(课题编号〔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