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污染治理方案范例6篇

河水污染治理方案

河水污染治理方案范文1

根据《XX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对照检查重点内容,XXXXX镇党委、政府立即组织部署,组织我镇四个片区领导,对全镇水污染情况进行地毯式排查,深入开展自查工作,树立问题,查找原因,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XXXXX镇域XX河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XX河横穿XXXXX镇境域,河道西沿210国道,始于十里铺村,终于营田村,全长9.2Km。十里铺村、鲍家沟村、张家硷村、康家圪塔村、霍家坪村均有小支流汇入,但小支流基本干涸。

(二)主要污染源

XX河的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染和近年来的高速建设污染,沿河工业企业较少。上游段有污水处理厂,XX河水质基本正常;中游以下主要有生活污水排放,以及河岸水土流失,造成水质浑浊;下游营田段有采石场2处,均已停止运营。

(三)水污染防治情况

制定了引用水安全保障制度,严禁在引用水源地进行养殖、生产等有污染性活动。制定了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成立了应急组织,对突发事件无法应对的及时上报水务局。水污染防治标准、规划和监督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我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河长的水污染管理组织,不定期对水污染防治情况进村、进河督查,并在党委会研究预案、水污染防治措施;在各村设立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层层夯实责任,并将水污染防治作为各村年终考评重要内容;叫停石材加工厂2处,关闭搬迁养殖场2处;2018年、2019年我镇实施河道清理项目2次;十里铺村左岸由于高速建设弃土倾倒,导致河道变窄,河道排洪能力下降,县政府下拨160万护岸工程资金,目前工程基本竣工。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民饮用水管理松懈。历年来,对于群众饮用水源的环境管理力度不够,尤其存在养殖的村子,没有进行过仔细排查,严格管控,导致部分饮用水源周边卫生环境差。

二是污水处理条件差。XXXXX镇域沿河村民均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污水以直排的方式排入XX河,数量小,但仍然使XX河水质下降。

三是河道清理力度小。由于资金问题,我镇每年对于河道清理距离短,面积小。

三、存在问题原因

(一)我镇财力不足,XX河治理保护修复、饮用水源地保护等项目的规划和建设资金来源尚未明确、规划无法实施。

(二)全镇居民污处理系统尚未建成,沿河居民污水无法处理。

(三)宣传力度小,群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单薄,不能正确认识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性。

四、改进方案

(一)坚持创新模式,解决资金问题。积极运用“政府+社会资金合作”的投融资和运用模式,补齐项目资金短板,做好项目资金整合工作,积极整合各类资金,共同推进污水处理。例如将乡村振兴建设资金、环境整治资金等集中起来使用,结合水污染整治行动,发挥资金综合使用效益。

(二)结合水污染整治行动的工作目标及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工作契机,多渠道争取更多资金,综合实施XX河水体治理、截污纳管、河道整治、岸边修复等工程,使XXXXX段XX河水质得到提升,生态得到进一步修复,实现XXXXX镇XX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愿景。

(三)加强水环境资源的保护组织建设,争取成立综合督查队伍和机构,加大查办力度,做到发现一起处置一起,确保水环境安全。夯实村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责任,层层夯实责任,切实做到镇村两级同部署、同管理、同行动的局面。

(四)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中国水日”、“世界水日”、“河长制”宣传等节点,通过电视、网络、新媒体等手段广泛宣传群众爱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创造良好工作氛围。

河水污染治理方案范文2

【关键词】东鱼河;水源置换;水环境;水生态

1东鱼河济宁段现状

东鱼河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为了解决南四湖湖西地区洪涝灾害而开挖的一条大型防洪排涝河道。干流起源于菏泽市东明县刘楼村,向东流经牡丹区、曹县、定陶区、成武县、单县、济宁市金乡县、鱼台县等8个县(区),于济宁市鱼台县西姚村北入昭阳湖,全长174km。针对东鱼河济宁渔业用水区水质不达标、岸线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且存在违法建筑和违法活动、排污(水)口众多且排污企业清洁生产水平低、城乡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河道生态防护体系不完善、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按照《山东省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鲁厅字〔2017〕14号)要求,济宁市立足东鱼河区域、流域的实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自2018年全面落实水资源保护、河道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执法监管等六大任务,东鱼河水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水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水生态系统实现了良性循环。

2综合整治重点任务与对策措施

根据《东鱼河综合整治方案》(2018.05),东鱼河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周期为2018—2020年。到2020年,使东鱼河水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水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2.1水资源保护

1)规范取水口监督管理。针对金乡县2处5万亩以上中型灌区、小型灌区、8处分散小泵站灌区及鱼台县20处分散小泵站灌区未取得取水审批的问题,依据山东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农业取水许可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鲁水资字〔2016〕29号),完成石佛灌区、曹庄灌区及8处分散小泵站灌区取水许可审批,规范管理取水许可,强化农业用水监管,不新增非法取水口。2)规范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针对鱼台县3处已审批或登记的排污口未设置标志牌等问题,依据《山东省水利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关于切实做好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鲁水资字〔2017〕23号),按照入河排污口标志牌样式和统一要求,设立入河排污口标志牌,实行入河排污口标志管理和动态监管。3)强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山东省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办法》,将限制纳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完善入河排污管控机制和考核体系,制定分年度的水功能区纳污总量削减方案,并纳入年度考核。

2.2水域岸线管理保护

依据山东省水利厅等10部门《关于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意见》(鲁水管字〔2017〕15号)完成河道及其上所建的水库、堤防、水闸等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划界,埋设界碑界桩,政府公告形成电子化和数据化成果,与国土资源管理数据同步协调。结合岸线利用管理规划,严格实施岸线用途管制。

2.3水污染防治

1)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积极推进沿河乡镇驻地及周边社区污水管网铺设,基本实现沿河形成径流的生活污水全收集,消除生活污水直排现象;集中连片村庄、城镇周边村庄以及农村新型社区纳入城镇污水、垃圾处置体系,因地制宜建设分散型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加强生活污水较集中排放点附近的沟、渠、塘等改造,推进人工湿地、氧化塘等建设与管理维护,充分发挥其水质净化能力,持续改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针对农业农药化肥有效利用率低、农业废弃物未得到妥善处理等问题,依据《济宁市水污染防治控制单元达标方案》(济政办字〔2016〕230号),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推广生态农业技术。

2.4水环境治理

依据《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济政字〔2017〕99号),将城镇周围的村庄和农村新型社区纳入垃圾处置体系,远离城镇的社区、集中连片村庄因地制宜建设环境基础设施,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鼓励就地资源化,实现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规范化、常态化管理。

2.5水生态修复

针对滩地受人为干扰严重以及生态功能基本丧失等问题,加快实施退耕还滩、退养还滩工程;积极推进滩地种植结构、方式改革。针对河道防护林、缓冲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有条件的河段建设河岸防护林带,退耕还滩区域建设植被缓冲带。

2.6执法监管

1)完善水环境动态监管体系。依据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鲁厅字〔2017〕14号),落实河道管护责任人,建立河管员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结合信息平台建设,搭建“一河一档”动态监管框架体系。将河管员现场巡查与信息平台动态监控系统有机结合,实现线上、线下双重监管,基本实现动态监管全覆盖和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监测的全覆盖。2)形成多部门协调共同监管机制。建立河道执法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部门的沟通联系,进一步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实现河道联合执法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基本形成政府主导,相关门共同参与的定式,建立完善、快速、高效的联合执法机制。

3整治成效

济宁市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坚持水岸同治、源头截污、综合防治,全力推进东鱼河济宁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东鱼河济宁渔业用水区水质年度达标率为75%,较2016年提升66.7%。通过深入实施水污染综合防治,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控害,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3%,种植业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减少,农药使用总量较2016年下降17%,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6%以上。积极推进水生态治理修复,建成鱼台县王庙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净化工程,年净化污水20.5万t。依法取缔沿河小型污染企业,工业废污水预处理后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并加大中水回用力度,达标中水回用于农田灌溉,东鱼河济宁段主要控制断面西姚断面水质逐步改善,2020年总体达到III类水水质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山东省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鲁厅字〔2017〕14号).

[2]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Z].2016.

[3]山东省河长制办公室.东鱼河综合整治方案[Z].2018.

河水污染治理方案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污染减排为抓手,全面开展渭河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认真组织环保执法检查,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整治力度,强化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与运行管理,切实解决影响渭河水环境质量的突出环境问题,建立和健全水污染防治长效机制,确保“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的实现和渭河出境水质稳定达标。

二、重点工作

(一)强化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与运行管理。按照市政府“2012年底前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达标排放和正常运行”的总体要求,高新区要在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在9月底前进水调试。千阳、陇县要加快改造进度,确保在年底前达标排放。各县区要加大截污管网建设力度,提高污水收集率,使市区收集率达到85%以上,县级达到75%以上。各县区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规定,依法、足额征收,各县区要保障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费用。加强污水处理费使用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各县区要按处理达标水量给付污水处理费,提高污水处理达标率。各污水处理厂要健全化验、检查制度,规范运行生产设施,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二)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整治。根据行业和企业特点,组织开展造纸、果汁、化工、皂素等行业专项执法检查,摸清行业污染现状,集中整治,提高行业治污水平,推进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县区政府牵头,组织发展计划、环保、监察、安监、供电等部门联合执法,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采用国家明令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的企业依法予以关闭,不留后患。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依法限期治理,治理期间实行限产限排,切实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对超过总量控制目标的地区,要采取总量控制措施,督促企业新建或扩建治理设施,努力削减排污总量,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

(三)集中整治工业园区环境污染问题。工业园区整治要以“规范工业园区生产,实施集中分类治污”为原则,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影响水环境的突出违法问题为重点,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和强化部门联动为手段,对各工业园区进行拉网式排查,并建立相应档案,对无污染处理设施或超标排放污染物的、“三同时”执行不到位的企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从快从严处理。

(四)开展沿渭排污口调查,分类整治。各县区要组织水利、环保、城建等部门,全面排查辖区沿渭排污口和污水排放状况,依据污水来源实行分类整治,对非法设立的排污口要依法取缔。对规模化养殖废水和养殖小区废水集中治理,解决废水直排渭河的问题。

加强城镇污水收集工作,完善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减少生活污水排污口。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管,杜绝偷排现象,确保工业废水稳定达标排放。加快建设沿渭村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2011年6月底前,要建成陈仓区阳平镇、眉县马家镇、常兴镇和扶风绛帐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其中常兴镇、绛帐镇可与工业园区合并建设,切实解决生活污水对地表水体的污染问题。对污染严重的渭河支流,由县区政府综合整治,确保支流达到水功能区要求。

三、工作安排

(一)调查摸底(9月15日前)。各县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调查辖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工业污染源排放、沿渭排污口分布、渭河支流污染等情况,确定本地区整治重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各县区环保百日行动实施方案要于9月15日前报市渭河治理领导小组。市环保局要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专项检查,确定市级挂牌督办案件。

(二)集中整治(9月16日至10月20日)。各县区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组织有关部门对调查摸底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整治,查处一批典型违法案件,确保环保百日行动取得明显实效。

(三)总结阶段(10月21日至10月底)。各县区要认真总结环保百日行动的成效与不足,建立长效管理措施,提交《环保百日专项行动工作总结》,于10月底前报送市渭河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上将对重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调。全市环保百日行动由市政府渭河治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督查等日常工作。各县区政府全面负责辖区环保百日行动工作,要确定相应组织机构,积极开展工作,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联系,通力合作,并严格履行各自监管职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对列入淘汰、关闭名录的企业或生产线依法关闭;环保部门要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监察机关要依法依纪追究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城市建设部门要做好污水管网建设和维护工作;污水处理厂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管理,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并确保正常运行、达标排放。

(二)实行挂牌督办,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对检查出的重大环境违法问题和案件,要实行挂牌督办,明确被挂牌单位的责任和义务、监管要求、未完成挂牌督办任务的处理措施,并在媒体上公开曝光,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达到查处一家、震慑一方、影响一片的效果。

(三)综合整治,加强责任追究。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落实。市上将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对督查中发现行动不力、问题突出、进展缓慢的将通报批评,并责令其说明情况,重新部署开展工作。强化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的考核,考核结果与市级财政转移支付挂钩。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擅自停运等问题实行“区域限批”,对严重影响污染减排及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县区年度考核“一票否决”。

河水污染治理方案范文4

关键词:实践创新 综合案例 环境专业 城市河道 污染源调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c)-0172-03

在我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后,面临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处于升级与转型中的环境产业也面临新的发展形势,社会对环境类本科教育的要求正在发生重大变化[1]。环境类专业的特点是一个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于一体的交叉性学科,只有将创新教育实践引入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技术和管理人才,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2]。然而,当前多数学校开展的实践活动由于培养规划相对单一,多以普通的工程教学目的为导向,知识结构设置不合理,导致学生的兴趣减弱,重视程度降低[3-4]。针对目前环境类本科教育对实践教育的极大重视但创新性不足的问题,选择合适和有意义的实践案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施,城市黑臭河道整治及生态恢复成为环境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实践内容。然而,绝大多数学校由于自身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学案例设计的缺陷,只能带学生到江河湖边做一些常规的监测实验和定性的观察描述,这样的实践活动固然可以达到对河道理念的初步认识,但其不严密和不够科学性成为实践活动的一个大的瓶颈[5]。例如,城市河道黑臭的历史、成因及其污染源负荷量均不能或不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就使得实践效果大打折扣。该研究基于上海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参加上海市杨浦区虬江河道污染源调查的实践案例,详细介绍了城市河道污染源调查创新性实践的实施过程及其意义,以期为环境类创新实践案例的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1 城市河道污染源调查专业实践的综合优势

城市河道本是城市文明的摇篮,而今在人类的影响下却被冠以富营养化、黑臭的形容词,河道整治和生态恢复是众多城市迫在眉睫的民生工程。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河道既是城市防洪排涝和引水抗旱的通道,又是城市景观和市民休闲的要素,黑臭河道的治理是一项涉及众多学科专业的系统工程。城市河道的污染分为外源污染与内源污染。外源污染主要来自于沿岸的人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点源与面源污染。其中,点源污染如沿岸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点源排放污染,包括污水厂尾水排放;老城区排水管网建设不能及时完善,生活污水直排入河道现象常有发生;经济利益导致偷排现象等。面源污染主要是沿岸的农业或养殖污水汇入以及降雨带来的地表径流的冲刷引起面源污染等。内源污染主要指沉积物释放。单就城市河道的污染源调查而论,就包括了专业文献检索与资料收集、河道水力学、污水管道和排污口、水工建筑物、面源污染、环境水质监测、沉积物和河道生态修复等多项综合性知识。该研究的实践创新就在于结合杨浦区的调研项目,将这些综合性的知识融入城市河道污染源调查的实践,构成了系统的实践教学内容。

2 虬江污染源调查实践创新的实践案例介绍

2.1 创新实践的目的

虬江是杨浦区的重要市管河道之一,在整个水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虬江由于长期水流不畅,水质恶化,尤其是天热时会散发着阵阵恶臭。虬江水质的恶化和黑臭现象,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是直接影响群众生活的突出水环境问题。认清其成因并采取有效治理措施,消除黑臭,是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上海市第六轮环保3年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

基于虬江的污染现状,结合学生的创新性实践,此次污染源调查实践创新的目的在于:(1)在环境保护新常态下,带领学生了解城市河道污染形成的历史和原因,了解国家环境保护新常态,形成以污染源调查为主的多学科融合的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2)指导学生学习并实践污染源调查的基本方法,调研分析虬江污染及治理现状、生产生活污染源的污染特性、存在的问题,确定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污染区域;(3)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的系统性和复杂性,鼓励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提出科学、可操作、创新型的虬江污染防治对策,为减少虬江水生态环境压力提供有效支持。

2.2 创新实践的内容和形式

此次创新实践形成了5个方面循序渐进的实践内容,即以资料调研为主的专业知识学习、以现场踏勘为主的污染调研、以实验室实验为主的水质和沉积物监测、以探索性研究为主的降雨径流污染调查和以组织讨论为主的河道整治和生态修复措施研讨,引导学生围绕污染源调查,思考城市河道污染的成因和污染防治措施。这5个方面实践内容的形式构成如图1所示,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2.2.1 资料调研

通过资料调研的形式,要求学生学习掌握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对河道基本情况进行了解。采取了集中教学―自主搜索―集中教学―问卷设计―集中讨论的形式,形式可根据需要自行组合或拆分,既引导学生如何从专业的角度查找相关资料,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2.2.2 现场踏勘

这部分是此次污染源调查的重点内容。污染源调查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是:采用走访、实际观察和现场测量等方式,对虬江河道的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明确河道沿岸入河污染源的数量和种类,确定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污染区域,分析估算区域污染物,包括COD、TN和TP等的排放特征。采取全面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自国定路桥至虬江汇入黄浦江河口,分2次和数个小组进行,观察沿途河水的水质现状,深入居民家庭访问,并通过居委会等管理部门了解所在小区的人口、生活用水等信息,从而对虬江的污染源及其负荷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采取全面调查的方法,对虬江河道进行了整体踏勘,具体调研了虬江生产生活污染源的污染特性、存在的问题,初步确定了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污染区域;并针对相关信息走访了杨浦区水务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针对虬江的现状河道断面特征以及河道路桥、涵洞、闸等的数量、尺寸、不同水期水量、流速特征、排入河道雨水、污水特征等进行了了解。整个调研能够帮助学生切实理解了污染源的特征,同时其中设置相关研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兴趣。

2.2.3 实验室监测实验

这部分内容是污染源调查内容的深化。设置的内容包括定期的水质采样和监测,引导学生通过现有的评价方法进行水质评估,结合污染源现场调查内容进一步使参与学生对河道污染现状进行了解;同时设置了沉积物采集和监测实验,让学生对沉积物的风干、研磨、消解等过程进一步了解,实现了环境监测课程的实践;同时由于仪器限制,指导参与学生观摩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检测。在检测结果出来后,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对河道内源负荷进行了估算。

2.2.4 研究性探索

在污染源调查的同时,此次实践还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进行了关于降雨径流污染调查的研究性探索,在几次降雨期间组织学生参加地表径流的采集和水质分析,分析降雨径流的污染特征,也为估算河道面源污染提供了基础数据。部分兴趣浓厚的学生在实践取得初步性成果的基础上,以学院组织的科技创新实验或直接进入课题组,继续进行研究性实践,成果好的也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发表学术论文。

2.2.5 组织讨论

最后,在污染源调查、实验室研究和探索性研究的基础上,组织了学生对虬江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策略的讨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一些学生还提出了非常具有建设意义的想法,例如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开展城市河道的污染整治技术,以及生态功能和景观建设兼备的虬江河道生态修复模式等。

2.3 创新实践的积极意义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在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将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转化为常态化的教育实践形式。此次创新性实践的实施,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围绕城市河道整治这样一个重要课题,以污染源调查为中心设置了一组层次递进的环境类综合课程实践,具有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首先,这次实践围绕城市河道整治和生态恢复设置课题,以环境监测和环境生物修复工程课程为依据,是我国当前环境保护的关键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这次综合性实践真正提高了学生从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变,培养了环境工程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使之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次,这次实践是该专业在环境保护新常态下对实践课程设置的初步尝试,为今后设置类似更多的实践课程提供了有益借鉴。最后,在此次创新的实践体系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日益广泛,有些学生还不舍昼夜来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极大地提高了其科研兴趣。因此,培养学生“在兴趣中认知,在认知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6]”,才能激发其创新潜能。

3 结语

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环境类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亦在发生着重要变化,围绕环境保护新常态设置综合性实践课程的必要性愈发重要。此次研究围绕城市河道的污染源调查这个主题,创新性地设置了资料调查、现场踏勘、实验室实验、探索性研究和组织讨论5个层次递进的过程,其中开发了不同形式的实践内容,并具有实施方式的灵活性,充分调动了参与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实践的效果。当然,这次实践是学校环境专业在环境保护新常态下对实践课程设置的初步尝试,一方面为其他环境类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另一方面也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新的学科发展需求,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优秀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傅涛.新常态下环境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环境保护, 2015(1):32-33.

[2] 李飞鹏,陶红,毛凌晨.面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环境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5(9):51-52.

[3] 蒋惠忠,张凤君,李绪谦,等.环境工程专业综合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9):130-132.

[4] 魏祥|,邹慧玲,铁柏清,等.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实践课程体系探究――以湖南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8):79-85.

河水污染治理方案范文5

一、指导思想

以全县水环境质量全面达标为目标,深化老污染源治理,加强新污染源控制,提高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率,削减排污总量,加快县城生态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促进全县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二、工作目标

重点改善北河、虻牛河、滦柏干渠水质,到20*年底,北河、滦柏干渠水质达到Ⅴ类标准,到2010年底,虻牛河水质达到Ⅴ类标准,北河水质达到Ⅳ类标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水质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完成对重污染行业的污染源在线监控装置的安装工作;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制定水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

三、主要措施

1、进一步加快老污染源治理步伐。我县现有污染源较多,分布较广,排放量大,对老污染源开展深度治理,能够有效地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地区水环境质量。主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监督造纸、钢铁、化工、食品、电镀等重点行业完善污水处理设施,保障废水达标排放。造纸行业要建有完善的废水处理设施,重点对由于污染防治设施能力不足、污染防治设施运转不正常等原因造成污水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市宝丽冀腾纸业有限公司进行限期治理,20*年底前完成治理任务。对污染较为严重的*冀滦化肥有限公司实施搬迁,按照环保"三同时"的要求,落实好水污染防治措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在钢铁行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重点建设中水回用系统,减少耗水量和排水量。二是对"十五小"、"新五小"及属于国家公布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设备和产品,坚决关停,防止反弹。同时,对规模小、污染重的企业进行关停。三是全面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20*年底前,所有排放污水的工业企业必须持证排污,同时在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建立完善的总量排污许可证制度。

2、强化新污染源的控制。做好建设项目的审批、验收工作,是杜绝新污染源产生的有效措施。主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新建、改建、扩建对水环境有影响的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二是建立健全严格的环保审批制度,完善内部审批程序。三是坚持"以大代小"、"以新代老"和"扶优限劣",大力推进重污染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增加。四是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验收工作制度。20*年8月底前,完成20*年年底前审批并竣工投产项目的验收工作。20*年以后的新建项目,凡试生产超过三个月的必须进行验收。对于逾期不申请验收或不符合验收条件而投入生产的企业一律停产,坚决杜绝以试生产名义违法排污企业的存在。五是杜绝重污染项目建设,在北河、滦柏干渠、滦乐干渠沿岸新建项目,必须组织技术力量进行科学的环境分析,对河流水质有不利影响的项目一律拒批。

3、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建设。一是2007年底前,完成投资1*73万元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日可增加污水集中处理能力4万吨。二是20*年底前,建立污水处理费征收制度。三是20*年底前,完成投资564万元的垃圾填埋场建设并投入使用。

4、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一是加强对造纸、钢铁、化肥、电镀、食品等重点行业的现场监管。增加检查频次,形成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管理手段。二是加大处罚力度,对违法建设污染项目、偷排偷放和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严肃处理,直至关停。三是20*年底前,完成河北永新纸业有限公司、*顶峰热电有限公司、*华瑞钢铁有限公司、*市荣程钢铁有限公司的污染源在线监控装置安装工作;2007年底前,完成*市宝丽冀腾纸业有限公司等重污染行业日排水量100立方米或日排COD30千克以上企业的污染源在线监控装置安装工作,并与市、县环保监控中心实施联网。

5、防治面源污染,加快生态建设。一是坚持氮、磷、钾化肥合理配比,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增施有机肥,提高秸杆还田利用率。二是严格禁止使用高残留农药;采用人工及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推广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合理施用化学农药,在做好预防的基础上,做到适时用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三是加快生态村建设,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大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力度,加强农村人畜粪便、养殖业畜禽粪便和水产养殖业污染的综合防治,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的清运和处理工作。到20*年底,建成文明生态村263个。

6、保障水环境安全。一是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落实危险化学品转移联单制度;环保、安监部门对辖区内生产、使用、经营、贮存、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单位进行联合检查,督促其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二是定期开展环境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有效防止水环境事故的发生。三是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20*年底前,制定好全县及重点企业水环境事故应急预案。

四、组织落实

1、加强领导,成立组织。为切实加强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县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崔恩富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杨会存、县环保局局长郑书河任副组长,县发展改革局、工促局、监察局、财政局、建设局、城管局、水务局、农业服务中心、水产服务中心有关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办公室主任由郑书河同志兼任。

河水污染治理方案范文6

关键词:跨界;污染事件;应急处理;启示

中图分类号:X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18203

1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化的加速推进,环境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和由环境引发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不断发生,如近年来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四川川化股份有限公司将工业废水排入沱江干流水域,沱江特大水污染事故给成都、资阳、内江、自贡、泸州5市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2006年的湖南岳阳饮用水源砷化合物污染事件、2008年的清远市跨界乐排河氰化物污染事件,2009年的山东省临沂市亿鑫化工有限公司偷排砷化物超标的废水,导致江苏省邳州市发生砷污染事故等一系列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发生,都表明跨界的流域性水污染事件不仅影响范围广、涉及面大,而且由于跨行政区域,事件发生后的处理、处置也比一般的突发环境事件更难,更复杂,花费的代价更大。甚至有些污染事故在一定程度上,一旦发生,将无法进行有效、彻底的处理。因此如何避免跨界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加强对跨界突发性污染事故的预防,提高事故处理的应变能力,及时总结环境应急事件的处置经验,建立完善的处理预案,进一步健全完备的应急管理体系,是我们环保领域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以跨境河流惠济河氨氮污染事件为例,从事件的发生,处理,提出如何处理跨界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件。

2污染事件概况

2013年1月16日,安徽省亳州市环保部门接到亳州市水务局通知,在惠济河与涡河交界处出现网箱养鱼大量死亡,经亳州市环保部门工作人员现场检查和室内监测分析,认定是河南惠济河东孙营闸开闸泄污,下泄污水氨氮严重超标,导致涡河亳州境内水体受到污染,网箱养鱼大量死亡。如果污水继续下泄,将威胁到下游安徽省淮河干流蚌埠市区及怀远县饮用水安全。当时临近春节,赶上售鱼旺季,如若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渔民的集体上访行为,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迅速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月14日,环保部在北京召开了河南、安徽两省协调会,双方达成了《安徽省河南省涡河流域跨界污染联合处置协议》,随后两省迅速启动了水污染应急预案。2月19日前后,上游惠济河水体经稀释、实验室监测分析达标后下泄,河南省再次开启东孙营闸。安徽省和河南省对两省流域交界断面进行同步监测的同时,同步同流量开启大寺闸、涡阳闸、蒙城闸。应急期间,安徽省环保部门的监测人员还每天对下游的若干控制断面进行了监测,并对污染团进行了连续跟踪监测,以及时掌握污染物的变化情况。经过近4个月的应急处理,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的监督指导、安徽和河南两省的通力协作下,污染处置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惠济河全线水质稳定良好。到5月1日,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已经解除了惠济河、涡河水污染应急监测和情况通报,转为正常管理。由于应急处置及时到位,特征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未对下游安徽省淮河干流蚌埠市区及怀远县饮用水安全造成影响。

3污染事件处理

3.1污染发现

2013年1月16日,安徽省亳州市环保部门接到亳州市水务局通知,在惠济河入涡河处出现网箱养鱼大量死亡。接到通知后,该局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对现场进行了调查和取样,将详细情况进一步上报市环保局。监测人员对采集的水样进行了全分析监测,发现了特征污染物——氨氮,鱼类死亡区水中的氨氮严重超标,浓度值均在16mg/L以上,而惠济河流入涡河断面水质的氨氮标准浓度值是6mg/L。氨氮严重超标导致涡河亳州境内水体受到污染,网箱养鱼大量死亡。

3.2来源排查及上报

惠济河发源于河南省开封市区,无天然径流,主要接纳开封、睢县、柘城、鹿邑等11个县(区)的生活和工业废水,在安徽境内汇入涡河。安徽省亳州市环保部门工作人员经对上游和下游的若干控制断面进行排查和监测,认定污染源头来自上游惠济河。针对污染情况,亳州市环保局及时把污染情况上报给当地政府和省级环保主管部门。在当地政府和省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亳州市环保部门初步制定了突发水污染应急预案,成立了水污染应急处理小组,并对重要的控制断面进行了监测。

3.3处理处置措施

2013年1月18日安徽省环保厅接到渔业部门的信息,立即通报河南省,要求河南省关闭东孙营闸,1月23日河南省关闭惠济河东孙营闸。后经河南省调查确认,此次污染源头在开封市,惠济河开封段生态补水中断是造成出境断面水质超标的直接原因。生活污水处理率不足、工业结构不尽合理、化工企业氨氮排放标准值高和不能稳定达标排放,以及畜禽养殖排污是造成水质超标的重要原因。2月14日,环保部在北京召开了河南、安徽两省协调会,双方达成《安徽省河南省涡河流域跨界污染联合处置协议》。两省迅速启动突发水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工作。河南省先后采取了以下措施。

(1)迅速落闸截污。将氨氮超标河水分段截流在河南境内,最大限度地减轻下游治污防污压力。

(2)强化源头控制,对沿线市县相关涉水企业采取组织分流。采取封堵、导流等措施,将氨氮超标河水尽可能分流到沿线周边沟渠,鉴于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氨氮超标河水可用于农田灌溉。

(3)及时赔付到位。2月17 日,按照安徽省提出的数额,将污染处置和赔偿费用一次性预支到位。

(4)下排河水达标。3月3日,惠济河超标河水全部处置完毕。应安徽省要求,在淮河水利委员会的监督指导下,下排达标河水。

(5)启动问责。河南省政府已责成有关部门着手开展调查,实施责任追究。

同时,安徽省环保厅制定了防污调度方案,在河南水质达标下泄时,同步同流量开启大寺闸、涡阳闸、蒙城闸,预计污水带前锋于4月中旬抵达蒙城闸,然后控制流量合理下泄,5月上中旬进入淮河干流,使流经蚌埠、怀远县取水口时,氨氮浓度不高于2mg/L。据介绍,如遇大降雨,污水有大流量下泄的可能,为保证饮用水不受影响,蚌埠市按要求,加快建设应急备用供水工程,确保4月底前全部建成。怀远县城在遇到紧急情况下,可启用现有的地下水源。

3.4环境应急监测

为准确掌握此次污染处理措施的效果,及时监控污染团。在2月19日,河南省再次开启东孙营闸时,水利部淮委组织了安徽、河南两省同步监测,监测下泄水体的水质情况,确保下泄水体达标排放。为及时掌握污染变化趋势,安徽省环保部门的监测人员还每天对下游的若干控制断面进行了监测,并对污染团进行了连续跟踪监测。经过近4个月的应急处置,在环境保护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监督指导、安徽和河南两省通力协作下,污染处置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惠济河全线水质稳定良好。到5月1日,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解除惠济河、涡河水污染应急监测和情况通报,转为正常管理。

4案例启迪

此次污染事件历时近4个月,牵动了环保部、水利部淮委、河南省政府,河南省环保厅、商丘市政府、商丘市环保局及下属各部门,安徽省政府,安徽省环保厅,亳州市政府、亳州市环保局及下属等多个部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信息得到及时反馈处理,各级部门通力协作,决策科学果断,监控严密有效,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特征污染物未对下游的饮用水安全造成影响。此次事件给予我们很多方面的启示。

4.1完善跨界水污染事故的法律和政策

虽然跨行政区域水污染事故的处理问题,《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规定:跨行政区域水污染纠纷,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或者由上级人民政府协商解决,但目前不管是《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还是《关于预防与处理跨省界水污染的指导意见》对跨区域环境问题的责任追溯程序及赔付金额都没有明确规定,跨界污染的纠纷主要由当事双方政府协商解决。但是,从实践来看,由于欠缺制度安排和法律规定,相邻水域治理分散,责任难以认定,相互推诿时有发生,仅靠协调解决的办法往往难以奏效,所以建立跨界污染纠纷处置及生态补偿机制势在必行。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积极探讨。

(1)完善跨行政辖区内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把跨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成功的经验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下来。

(2)提请全国人大和环境保护部加快制定跨省界水污染联防联控及生态补偿机制的立法工作。

4.2建立沟通协调、互相监督的跨区域水污染防治工

作机制跨界水环境污染事件往往具有流域性和区域性,涉及范围广,影响面大,本区域的部门往往只能处理本辖区内的污染问题,对突发的跨界污染控制不利,所以有必要建立跨界的水质联合监测机制、环保信息互通机制和水环境联合执法机制。

4.3加强应急反应

加强区域性环境合作应急演练,健全跨界应急反应体系,提高跨界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置效率。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我们的环境安全,特别是跨界污染涉及范围广,影响面大,所以有必要开展跨区域性合作环境应急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跨区域突发事件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通过演练检验应急反应机制、应急技术水平和应急指挥处理能力,根据演练取得的经验成果和存在问题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进一步健全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反应体系,提高跨界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效率。

4.4配备先进仪器,提高监测能力,及时掌握污染变化

趋势本次污染事件的特征污染物为氨氮,用传统的分析方法,需要前处理,步骤较多,过程比较复杂,如果大批量地采样分析,对分析人员来说,工作量特别大,提供监测数据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不利于及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后来,监测人员采用了先进的全自动氨氮分析仪,能够大批量地对样品进行分析,减轻了工作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快速、准确的监测数据,为决策部门及时掌握污染变化的趋势以及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所以,配备先进的监测仪器,提高监测能力,是及时掌握污染变化的趋势的前提。各级环境监测部门,都应该根据当地污染物特点配备相应的监测仪器,以便在关键时刻数据出得来,说得准,应急跟得上,为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4.5加大经济、高效、环保的应急处置技术的研究

目前水污染应急处理与治理技术,主要是物理化学方法,如本例污染处理方式就主要采用引水稀释的物理方法,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也较成熟,但普遍存在着效率低、成本高,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导致“二次污染”。生物处理技术作为经济、环保、高效的治理水污染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其应用上的可行性和可效性已逐渐被证实,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比如,一次砷污染事件,假定地下水和土壤都被污染,可以考虑两种比较理想的处理方法,一是化学除砷发:这也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在水中加入铁盐和石灰,生成砷酸铁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氢氧化铁沉淀絮凝物,溶液中的砷酸根与氢氧化铁还可发生吸附共沉淀,从而使砷分离出来,得到较高的除砷率。另一种是生物除砷法:利用某些植物的天然特性也可以吸收或是降解有毒金属。比如国内有一种名称为盖凤尾蕨的杂性草蕨类,通常生长于竹林、人工林、次生林下开阔地或林缘、破坏地、人工砌的墙缝中。其生长处较为空旷,习性也较耐旱。其累积砷的浓度能达到每千克干物质中含有5g砷,该植物生长得非常快,并且金属聚集在根和茎组织中,很容易通过收获植物达到从最初污染到永久性去除的目的。不过收获后的该类植物还需要用一些方法进行处理和降解,比如通过再生的方法将植物中的金属回收,或是堆肥,如果要使最终的堆肥达到许可的水平,必须依靠混合其他的材料以稀释含大量金属的超积累植物的影响。生物修复的优点在于可持续发展,去除和破坏污染物的同时可实现大面积处理而对环境影响比较小。经济、高效、环保的应急处置办法,才能比较彻底地解决污染后的处理处置问题。因此,加强技术储备工作任重而道远。

4.6加大跨区域交界处水质自动站监测的力度

加强对跨区域交界处自动监测站的维护,提高监测的自动化水平,加强对自动监测数据的运用,实现对入境河流的动态监督,发挥其环境保护耳目和哨兵的作用,当上游污水向下游排放并有可能污染下游时,能够提供实时水质水量报告,以便有关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污染的措施。

4.7加强公众性宣传教育,推进环境信息公布

人民群众是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直接受害者,只有公众了解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巨大危害性,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从源头上阻止此类事故的发生。其次,公众对事故了解后,可以对应急工作的开展起到协助作用。要进一步健全环境信息系统,共享水环境信息,政府要及时定期环境信息新闻,让公众了解水质情况。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要加强政府环境信息的公开的时效性和权威性,正确引导舆论的导向,稳定人心,避免由突发性环境事件引起的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斌维,郝玉莲,贾如磊.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J].北方环境,2012 ,27( 5).

[2]韩梅.浅析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响应和处置措施[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010:1342~1344.

[3]陈桂浓.清远市乐排河氰化物跨境污染应急处理案例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5).

[4]徐冉,王梓.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研究[J].河北工业科技,2009,26(4).

[5]许雅婧,郑丽琴.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案例与启示[J].环境,2011(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