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范例6篇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范文1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现代农业园区,是指列入市政府“百园建设”实施方案的现代农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

第三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补助资金由上级专项补助资金、本级财政预算资金构成。

第四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补助资金使用应当遵循公正透明、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原则,由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市、县区财政部门和园区办具体负责本级园区建设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

第五条市级园区建设补助资金主要用途如下:

(一)技术装备提升。用于园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引进和试验、示范、推广应用;

(二)从业人员培训。用于园区从业人员实用技术、经营管理、政策法规、市场营销等方面培训和印制宣传培训资料;

(三)市场体系建设。用于农产品市场开发和市场信息平台建设;

(四)质量安全监管。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等;

(五)绿色品牌建设。用于无公害基地认定和农产品绿色、有机品牌认证;

(六)项目衔接落实。用于市、县区园区规划编制、评审、招商引资,中省项目编报、评审、衔接等;

(七)贷款担保。建立园区建设贷款担保基金,用于支持园区业主市场融资;

(八)考核奖励。用于市、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包抓园区建设工作考核、奖励。

第六条市、县区财政部门设立园区建设补助资金专户,实行分级负责、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当年结余结转下年使用。市、县区财政部门加强补助资金监督管理,严禁挤占、挪用。

第七条园区建设补助资金实行项目管理。按照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农户主体投入的原则,突出重点,倾斜扶持。

第八条市级以上园区建设补助资金按照自下而上的程序申报。各园区建设业主编制的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由市园区办牵头,会同发改、财政、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等部门组织评审筛选,报经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由市园区办、项目主管部门和市财政局批复建设方案,下达建设项目投资计划。

第九条园区建设补助资金按项目建设进度拔付。其中,建设方案批复后首次拔付20%;补助资金的60%部分根据项目建设进度报园区办审核后,按进度拨付;剩余20%资金待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一次下达。

第十条园区建设单位申请进度拨款时,需提供项目建设进度报告书和补助资金拨付申请表,经园区办审核同意后财政部门按项目建设进度拨付资金。

第十一条园区建设单位必须建立财务机构,健全财务制度,严格执行中、省、市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规定。

第十二条各县区要严格按照建设规划和批复的建设方案实施,确保按期优质完成建设任务。园区建成后,由县区园区办组织初验,申报市园区办组织验收。

第十三条市园区办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参加,组成园区建设项目验收小组,依据批复的实施方案,对园区建设项目作出全面评价,形成验收意见。

第十四条严禁滞留、挤占、挪用园区建设补助资金。违反规定的,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在规定时限整改不到位的,追回扶持资金。情节严重者,依纪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市园区办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市现代农业园区项目资金整合方案为有效整合项目资金,集中力量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下简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根据中、省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项目资金整合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为目标,依据全市现代农业园区示范体系建设规划,按照“统一规划、部门联动、项目捆绑、资源整合”的思路,协力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整合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依据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由市发改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整合项目资源,充分发挥项目聚合效应,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产业发展。

2、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由项目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整合项目的申报、审批、管理和验收等工作,项目管理权限、资金用途渠道不变,力促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坚持规模投入,综合示范。扩大现代农业园区规模,提升生产技术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园区辐射带动功能作用,力争高标准建设一批部级、省级和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4、坚持通力合作,共同促进。各县区根据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国家投资政策和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对涉农项目实施整合。市、县区政府对现代农业园区整合项目给予优先安排,形成多级、多部门联动扶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机制。

三、整合范围

现代农业园区项目整合范围包括农村沼气、旱作农业、设施蔬菜、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农业产业化、农民技能培训、基本口粮田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水产养殖、土地开发整理、农村道路、农网改造、长江防护林、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等项目,主要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园区产业发展。

四、整合方法

1、统一布局,科学规划。各县(区)以现代农业园区为单位,分类调查,测算出“十二五”期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需要政府投入的涉农项目和资金需求量。县(区)政府结合当前国家涉农项目投资方向和重点,编制涉农项目布局规划和重点建设投资规划,并在上报市各项目主管部门的同时,抄报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园区办”)备案,作为今后项目上报审查的依据。

2、密切配合,规范申报。一是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做好规划项目前期调研,确保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准确性。二是建立项目库。按照项目编制要求和整合项目的原则,分门别类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提高项目储备的质量和效益。三是规范项目申报程序。县(区)各项目主管部门按照整合项目要求编制的项目申报建议书,由县(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市级主管部门按项目申报程序报省争取。原则上要求下一年度的项目申报要在上一年度完成审定工作。

3、严格要求,认真实施。各项目主管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责加强项目管理。涉农项目整合后,各县(区)在县(区)园区办的统一监督下,按市上下达的项目投资计划,认真组织实施,严禁随意调整项目建设内容,变更项目实施地点。在项目实施中要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合同制、工程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公示制。项目竣工后,市、县(区)要按项目管理权限和程序组织验收,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和指导。

4、专户建账,强化管理。一是实行项目资金专人、专账、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统一在市、县(区)两级财政部门设立涉农项目资金专户,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分户核算。二是实行资金拨付“直通车”。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由财政部门商项目主管部门根据项目进展情况适时拨付项目资金。三是实行“报账制”。由项目实施单位将支出票据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后,报财政部门核销报账。

五、保障机制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范文2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转型升级,立足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区位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在农业主导产业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通过强化农业基础和装备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创新经营管理机制等途径,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和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使之成为全省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推动我省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从20__年起,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100个左右、每个相对集中连片面积2万亩以上、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高度集聚、多功能有机融合、循环清洁生产、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农业综合区;建成200个以上突出某一主导产业、布局集中连片、生产设施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的主导产业示范区;建成500个以上产品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品牌效应突出、经济效益领先的特色农业精品园。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使区内实现良田(地)、良种、良机、良制、良法配套,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比周边同类产区高20%以上,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农民普遍增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主要目标是:

设施装备优良。园区内基础设施完善,道路畅通、排灌方便、用电便捷,农田(地)有效灌溉率基本达到100%、旱涝保收率90%以上。先进农业设施和机械装备应用广泛,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率80%以上。

技术模式先进。园区内农作制度合理,种养模式先进,土壤基本无障碍因子,生态环境优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技术广泛应用,生产过程基本无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高,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普及率高,良种覆盖率达100%,农业科技贡献率70%以上。

产品优质安全。园区内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质量可追溯制度全面推行。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率达到100%,每个园区至少形成1个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称号。

经营机制创新。园区内经营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为主导,产业要素集聚,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较高,经营机制灵活高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达40%以上(山区达20%以上)。产业布局合理,经营方式创新,农业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休闲观光等协调发展。

管理服务到位。园区建设管理责任落实,管理运行制度完善。园区内水利设施产权明晰,管理到位。园区所在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人员落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良好,农资经营、农机作业、病虫防治、动物诊疗、产品营销等基本实行专业化服务。生产经营主体普及应用“浙江农民信箱”。推行首席农技专家对口联系,农技指导员和责任农技员任务明确、职责到位。

(三)基本原则。一是要坚持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原则,园区建设要与新农村建设统筹考虑,与相关规划相衔接,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和产业实际,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二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三是要坚持整合资源、注重实效原则,园区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整合相关资金、资源进行建设。四是要坚持软硬件并重、水平领先原则,设施装备等硬件要和责任制度、先进科技、经营管理机制等软件建设相结合,充分体现现代农业特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科学编制园区建设规划

县级政府要根据《浙江省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统筹抓好园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将其纳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并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交通道路建设规划、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林业发展区划、海洋功能区划等相衔接,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确保园区用地(海)较长时间内不被征占用。同时要合理布局农业功能区,优化种养业结构。各园区建设规划方案应按省定统一版本建立电子地图、数据库。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经市级政府审核后报省有关部门审批;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方案由市级政府审批,报省有关部门备案。要坚持一次规划、分项实施、逐年建设、滚动发展,细化制定年度建设计划。现代农业综合区原则上3年内建成,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原则上2年内建成。

三、完善农业经营机制

积极引导农业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参与园区建设。支持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到园区创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园区内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鱼塘、林地)承包经营权,推进规模经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专业服务组织,开展农机作业、病虫防治、动物诊疗、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广泛推行以订单为纽带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视实际情况科学配套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拓展农业功能。

四、广泛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新型种养模式

坚持产学研结合,组建以产业为主线、产品为重点、高层次科研机构为依托的技术创新服务团队,实行农业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分级分项目对口联系,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鼓励引进、集成、运

用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推广生态化、机械化、设施化、标准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支持有条件的园区逐步培育成为部级和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积极推广“千斤粮万元钱”、农牧结合、农林结合、林牧结合、农渔结合、能量循环养殖等新型种养模式,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五、不断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严格依法保护耕地和林地,大力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土壤地力培肥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田水利、标准鱼塘、机耕路、排灌渠道、泵站、电网、库房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生产配套设施。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广泛应用钢架大棚、喷微灌、温湿调控设备,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设施装备,完善土壤地力、生态环境及产品质量等检验检测管理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六、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以园区为依托,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培训、观摩考察等活动,以点带面带动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借助园区的先进设施和经营能力,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作业、农业投入品供应、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营销(储藏、保鲜、运输)等服务,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七、强化政策支持引导

园区建设应明确项目业主和建设主体。要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和其他各种社会资本投资园区建设。通过盘活资产、产权质押等途径,充分利用信贷资金建设园区。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制定扶持园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按照“目标统一、渠道不变、有效整合、管理有序”的要求,整合农(林、渔)业产业发展资金、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林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资金,统筹用于园区内项目建设。

省级扶持项目采用一次规划、分年度建设、分项目扶持的方式实行申报制。省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各地申报的园区进行综合评估后立项,协调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重点支持公共基础设施、机械购置、种子种苗、科技推广、贷款贴息等环节。凡已列入粮食生产功能区扶持项目的,不再列入园区扶持项目。省有关部门要制定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的具体建设标准、项目评估和认定管理办法,每年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和动态评估,凡是年度考核未完成计划的,次年起不再安排新的建设项目。

八、加强对园区的管理和保护

园区建设项目完成,经验收合格后,授予“浙江省现代农业(林业、渔业)园区”称号,并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档案。各地要对园区实行项目化管理,每个园区要明确县级有关部门或乡镇负责人为管理责任人。特别是路、渠、电、机埠等基础配套设施要落实专人管护。基础设施破损、缺失的要及时修复。要严格保护园区土地,对因重大建设项目须征占用的,必须按有关规定报批,并按“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同等质量”的要求,落实相应的补偿措施。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范文3

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开局良好,预计小春粮食产量达14.86万吨,同比增长6.1%;蔬菜产量4.8万吨,同比增长6.35%,食用菌产量0.7万吨,同比增长3.05%;林草产值达3.97亿元;成鱼产量0.28万吨,同比增长18.34%,产值0.56亿元,同比增长18.38%;出栏生猪30.86万头(核定数)、肉牛1.4万头、肉羊4.21万只、小家禽545.17万只、兔251.74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9.83%、4.63%、1.29%、16.30%、1.39%,肉类产量5.14万吨、禽蛋产量1.3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3.08%、2.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75.4元,增速16.3%(核定数);预计农林牧渔总产值23.63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加值增幅9.9%。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好抓实粮猪生产。积极开展耕地撂荒整治,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特别是生猪稳产保供摆在首位,装满“米袋子”“菜篮子”。全县小春粮食扩面2.09万亩,小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4万亩,同比增加2.2万亩;大春粮食作物播种规划面积170.37万亩,同比增加1万亩。生猪出栏30.86万头(核定数),同比增长19.83%;生猪存栏(核定数)61.55万头,同比增长22.80%。

(二)高质量谋划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一是围绕优质粮油、生猪、道地中药材、优质蚕桑等主导产业,加紧谋划编制《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重点园区规划。二是按照“建设大园区、发展大产业、培育大龙头、深化大合作”的建设思路,组织开展2021年度县级园区考评工作,筹备省四星级园区、市一星级园区晋级和蚕桑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新晋市级园区工作,集成建好“21115”现代农业园区及中金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合作示范园区等六大现代农业园区。

(三)持续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持续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抓好15个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的运行管护,对全县周边、工业园区周边、新型经营主体流转耕地及其他可疑风险点位开展重金属监控取样分析,及时污染防控预警,指导全县做好耕地安全保护利用,持续维护好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划分认定成果(全部为优先保护类152万亩)。

(四)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自去年启动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以来,积极配合自然资源部门研究制定《县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分类处置意见》,广泛宣传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相关规定,全面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摸排工作,指导乡镇完善图斑信息和举证资料。截至目前,共上报问题图斑2324个,面积759.55亩(其中耕地687.16亩,含基本农田469.93亩)。

(五)切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召开县2021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第一季度联席会议暨村庄清洁行动攻坚战工作推进会,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长效机制和村庄清洁长效管护机制,研究出台《县村庄清洁行动攻坚战实施方案》《县村庄清洁行动攻坚战督导方案》,启动《县2021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截至目前,完成2021年5个项目村1500余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运营、1617个“美丽·宜居乡村”垃圾分类收集亭建设等方案已挂网招标。

(六)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在建项目,2020年度项目建设进度达到80%以上,完成投资1.5亿元,预计4月底完成项目主体工程,10月底完成项目竣工验收。二是启动2021年度项目方案编制,加快推进争取专项债券资金、新增耕地协调等前期工作,确保9月底开工建设。三是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规划、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导产业发展、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土地集约化经营等相结合,启动全县1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规划编制,着力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效益。

三、下一步打算

我们将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狠抓粮猪稳产保供。坚持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县的定位,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今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6.3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81.48万吨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4.12万亩,出栏生猪115万头,蔬菜(含食用菌)产量稳定在47.5万吨以上,水果产量稳定在4.23万吨以上。

二是高质量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加快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布局,着力建设20万亩凯北粮油生猪循环现代农业园区、10万亩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10万亩蚕桑现代农业园区、10万亩蔬菜现代农业园区、5万亩柚现代农业园区。今年力争省星级园区晋级1个、创建市一星级园区1个、培育认定县级园区60个,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1个,新增省级农民专合社示范社4个,家庭农场入库数达到2893个。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范文4

一“十一五”以来农技工作的主要成就、主要经验

我站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区域科教资源优势,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人才强区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先导,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政策支撑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服务和创新能力建设;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扎扎实实做好科技进步工作,赢得了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科技进步呈现喜人的局面,成效显著,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科技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科技推广、科技普及成效显著。科普宣传、咨询服务、科技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科普进社区系列活动;送科技下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科技入户活动,我镇有8名农业科技指导员,指导8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带动农业科技辐射户24户,开展科技咨询、举办实用技术培训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等活动,促进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 (三)、抓好农业科技培训,提高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在发展现代农业上求突破。

今年,我镇根据镇情发展需要,认真制订了农业产业化科技培训计划。分别但家庙村、花石嘴村举办民生工程农业技术科技培训,每期40人,定点定人连续培训15次 , 共组织农业技术科技培训人次达到1300多人次,极大地提高了我镇农民的科技应用水平,以农业科技进步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新农村建设,推广应用一批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高效、生态的要求,切实抓好农业高产优质新品种的推广种植面积。今年共推广水稻新品种3个、油菜新品种5个、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1万多亩。

(四)、搞好土地流转、抓基地示范带动全镇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有观音岩村优质米生产示范基地、养鸡示范基地,胡大桥村养猪、大棚蔬菜示范基地。

在观音岩村新建优质米生产基地3000亩,由霍山县观音岩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土地流转;由安徽汇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农业生产基地“春牛农业园”具体实施,开展优质米生产、创办现代农场。 于3月建立。 春牛农业园以租赁农民土地方式集中连片,采用先进耕作技术种植农作物,目前仍以种植水稻为主,冬季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种植小麦、油菜等其它农作物,以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农业园采用先进种植技术,聘请的农业技术专家在农业园现场为当地农民讲授从选种、整田、播种、施肥等管理方面的水稻直播技术,并现场示范,使当地农民学到了先进水稻种植技术,以此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对发展优质原料农业基地,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把农民从土地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五)积极组织实施好农业政策性保险、良种补贴工作,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资

金支持,减少农业风险。(六)、认真开展农产品安全档案工作。

今年,我镇开展农产品安全生产建档工作,从生产源头开始把关,记录资料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建立农产品经营档案,建立农业投入品销售档案,建立农产品检测档案,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分别对观音岩村霍山县伟亚养鸡厂、世平精米加工厂、鹏程养猪示范园、但家庙村佛山茶厂、胡大桥村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家庙屠宰场进行建档工作,从生产源头把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七)、认真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我站认真组织实施春秋畜禽动物防疫工作,共计防疫猪9500头、牛433头、家禽100万只,为一方畜禽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保证。

(八)积极配合政府做好中心工作

我站人员还积极参加政府计生、医保、扶贫、统计工作,为我镇全面发展,尽微簿之力。

“十二五”规划:

一 坚持科学发展原则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其内涵就是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面对“十二五”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全面树立科学的农业发展观,从新的农业安全观、产业观、市场观、科技观、投入观、生态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出发,准确把握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有益经验,着眼于丰富农业发展内涵,创新农业发展观念,开拓农业发展新思路,破解农业发展新难题,全面推进现代农业新发展。

二 坚持绿色农业原则

就是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保护和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生产出充足、安全、营养的农产品,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达到绿色农业的四个特征,即开放性、持续性、高效性和标准化。

三 坚持可操作性原则

项目规划的两个主要基点是“前瞻性”和“先进性”,但这两个原则又必须同时牢牢地建立在“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基础之上。因此,“十二五”规划既要提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又要以发展战略为指导;既要有宏观的、总体的发展规划,又要具体合理,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要进一步明确规划实施的主体,树立规划的权威性,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四 坚持统筹兼备原则

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基本思路。要稳定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村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农业“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

结合农技工作职责和实际,确定一批重点项目。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油菜、马铃薯、小黄姜、蔬菜、中药材、水产等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十二五”发展目标、思路、措施、政策建议等;稳定土地承包制度、搞活农村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村劳动力问题研究;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重点农业科技措施、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安全、种子安全体系和现代种业发展、生态能源循环、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培训、基层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及培训、农业农村经济管理、农业专业经济组织建设等重大问题前瞻研究。

六、农业生产工作进度安排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范文5

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起步良好,进展有序,在建园区初具雏形。一是领导比较重视。基本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和象征协调配合一起抓的工作格局。二是制定总归。各县(区)根据各地自然资源和传统产业优势,按照专业化、区域化、集约化的要求,制定了产业园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初步方案,更加明确了建园的产业重点。三是创新机制。全市各地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创新和完善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新机制,为园区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规划滞后。一些县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总体规划还未最终审定案,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详规未制定,不少地方只能看到园区发展的重点打算,致使不少地方没有把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很好结合,农房、养殖圈舍乱修乱建,园区设施盲目建设,产业项目随意发展等问题存在。

二是融资困难。资金投入是园区建设的关键,但发展农村种养殖业的企业和业主普遍反映,目前搞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融资十分困难,尤其是金融贷款更加困难,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三是“三缺一低”的问题仍然突出。全市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缺乏科技含量、特色产业、龙头加工企业带动,规模化经营水平低的问题在发展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中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突破,进展和效果不明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产业园区发展速度和水平,没有很好发挥农业产业园区的辐射带动功能。

四是发展不够平衡。一些地方认识和领导能力不够,有等、靠、要的思想,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工作不到位,投入不到位。一些地方的个别业主只是想国家项目投入,甚至套取国家资金,没有想真正建基地、强产业、富百姓。土地流转不够规范,土地流转市场还未建立起来,随意性比较大,部分流转土地未签订流转合同,签订了流转合同的,有的存在着责、权、利不明确等问题,为园区建设和农民问题留下了隐患。

因此,为了促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健康、快速发展,更好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今后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规划,坚持一抓到底。各级党政要尽快完成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论证定编工作,并在明年元月底前制定完成各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具体规划。要将产业园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紧密结合,高起点,高标准,按照一园一特和专业化、区域化、集约化的要求,找准园区定位,突出园区特色特别要抓好畜牧、蔬菜、茶叶、核桃、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一要坚持严格执行规划,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力争三至五年真正抓出成效。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范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应用集成配套技术,建立一批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促进水果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引领水果产业改造升级。

二、目标任务

在全市特色水果(乡、镇)生产区域,选择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果园(苹果、梨、葡萄、石榴、樱桃等树种),建设7个市级水果标准园。

三、标准要求

(一)园区选址及规模

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四周方正,边界整齐(坡地果园应建设水平梯田),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二)园区硬件建设

栽植品种统一,密度合理,横竖成行,树形规整,道路路面硬化或铺沙石,围墙(栏)、绿篱整齐无破损,大门入口牌匾美观清晰。

(三)园区管理

1、土肥管理:采用生草、覆盖、清耕等土壤管理方式。施肥应以有机肥和果树专用复合肥为主,所施用的肥料不应对果园环境和果品质量安全产生不良影响,采用节水灌溉技术。

2、整形修剪:标准园树形合理,树冠大小、高度基本一致,枝组有条不紊,株间无严重交接,冠内通风透光良好,无病虫及枯死枝(树),缺株率小于2%。

3、建立完整的生产管理档案:记录各类生产资料的名称、用法、使用日期,病、虫及重要农业灾害发生与防控情况。

4、农药化肥管理:由专人负责农药、化肥的采购、存放、使用及包装容器回收处理。

(四)产品包装和质量要求

统一包装、标识,注明产品名称、产地、生产企业(组织)。对产品和生产者进行统一编码,以便进行产品质量查询和质量追溯。

四、建设内容

(一)推广生态栽培技术。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治措施防控病虫害,通过杀虫灯、性诱剂和粘虫色板等减少农药使用。严格执行国家农药使用规定,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及禁用农药。推广果树矮化密植栽培,果园生草和覆盖,果品套袋技术。

(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培训及应用。推广无公害果品生产实用技术,做好新技术的培训,建立技术培训档案,配方施肥技术,科学选用高效低毒农药,控制农药残留。

(三)引进新品种。建立水果新品种试验、示范区,筛选适合我市推广的品种。

(四)建立投入品登记制度,做好生产资料使用登记建档。

(五)进行园相改造。对果园道路、给排水设施、围墙(栏)、防护林进行统一规划和修整,做到整齐一致,实用美观。

五、计划进度

2月下旬召开会议部署工作;

3月上旬各县(市)区筛选辖区内水果园区并审核;

3月中旬报市园艺站审核汇总;

4月市农业局组织有关专家现场考核认定;

5月制定考核办法、制定分类别标准园技术规程;

6月至10月,根据标准园建设工作方案抓好各项规定性动作的落实,市、县两级加强技术指导和督查;

11月至12月,成立考核验收组,制定验收程序和规章,对照方案,依据验收办法开展验收工作,待审核结束后上报市农业局、市财政局拨付补助资金。

六、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农业局成立水果标准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园艺站,负责技术督导、阶段性督查,制定管理、考核办法。承担建设任务的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积极参与到标准园创建活动中,加强对标准园建设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二)强化组织认定。水果标准园建设主体应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认定程序为建设单位申请,报所在县(市)区水果主管部门初审,每个县(市)区推荐2-3家上报市园艺站审核,市农业局组织有关专家深入果园现场查看、询问,形成调查报告。通过召开专家组专题会议,综合考评后确定。

(三)加强项目考核与资金管理。标准园建设完成后,市农业局组成专家组验收,并形成报告,报送市农业局、财政局审核,同意后按项目计划拨付补贴资金。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标准园基建完善、新品种引进、果品质量安全措施综合应用、建立质量查询追溯体系、新技术推广技术指导和工作督导等。项目资金要严格执行标准园项目资金预算,做到专款专用。

(四)强化技术服务。参照部、省级标准园建设技术规程,依托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地方树种技术规程。各标准园要明确技术负责人,市、县两级均要成立专家组,随时为标准园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市里依据标准园建设进度举办阶段性技术培训班,通过专家组深入到现场巡回指导。同时还要不定期开展现场观摩和技术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