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规划范例6篇

景区规划

景区规划范文1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舒适、轻松、休闲、环保的居住区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同时这也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将艺术、科学与生活三者结合起来,恰当运用到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才能够让人们得到更好的居住感受,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创造出更加利于人们居住的环境。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

1、模糊绿化率与绿地率的区别

根据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定要求,居住区必须要有适当的绿地面积。而实际上,房地产开发商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就只是在居住区内种植草坪而不种植树木,使得小区内的绿化只具有观赏价值,失去了绿化的本质目的。

不完备的休闲区

人们的正常生活都不能离开室外活动,而居住区中的休闲活动主要是依靠小区内的休闲设施来完成的。但是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同样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在建造居住区公共休闲设施的时候严重缩水,可以少修建的就少修建,可以不修建的就不修建,最后造成了现在居住区的公共休闲设施不完备的状况。

三、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来对居住区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是一次根本性的转变,从此,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不单单是纯粹的为了绿化而修建,而是去迎合人们的真实需求。以人为本的原则有着非常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居住区的环境中,对人的关注都应该表现在更加细微的地方,也就是优化细节。所以,居住区景观设计应该从人体工学、行为学和人的需求等方面进行探索,而且要以这些内容为设计准则来进行规划。在完善细致的调研基础上去创造更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与生态环保相结合居住区环境月生态环保相结合就是把整个居住区看做是一个生态生存环境。这样居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就成为了对居住区生态环境进行规划,使得居住区从人造环境转变为自然生态环境。基于生态的环境设计思想,就不应该只考虑景观设计的艺术性,还更应该关注居住区环境内在的生态系统。比如绿化不是指很高的绿化程度,而是要想到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乔、灌、草结构的科学配置;居住区环境的水环境则要考虑水系统的循环使用等。

加入生活趣味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居民的居住形式也有了一定的改变,人们在忙碌的一天之后想要获得更多的休闲活动,自然就会把目光停驻在居住区中的休闲娱乐设施上。所以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要融入更多富有生活趣味的设计,不但要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活动需求,还应该有相符合的文化气息,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娱乐空间。

融入动态的景观设计

居住区景观规划的效果图往往都要求图画更具有渲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可是在实际规划中更应该关注造景因素的流线组织,以线状景观路线串起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在居民区形成景观轴线,造成富于变化的、有序的景观序列,如各种蓝轴、绿轴等。这种动态空间可以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实际效果,为居民提供更新奇有趣的居住环境,对构筑居住区文化氛围和增强可识别性起到积极作用。

重视居住区的可参与性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不单单是给人的视觉上带来享受,最终目标还是更适宜居民居住。居住区是人们亲近大自然的场所,居住区具有参与性能够给人带来更加舒适的感觉。比如在一些居住区中修建喷泉、游泳区等功能设施,这就是居住区可参与性的具体体现。

观赏性与实用性并存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必须要同时具备观赏性与实用性,组成一个更加开放活泼的环境,这种设计更有助于促进人们互相交流,使人们一直处于一种欢快自由的环境中。每一个人都能够尽情呼吸新鲜空气、享受灿烂的阳光、与人共同分享快乐,这样的居住区才是最理想的环境。

居住区景观的共享原则

居住区景观规划不应该局限于居住区与绿地设施的分级,而是更应该注重全体居民共享整个居住区景观。这就需要开放性的规划设计理念,使得整个居住区的绿地和景观结构通过流动空间形成网络型绿地生态系统。

有中心思想的规划设计

把中心思想融入到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能够创造出更有特色的小区文化、艺术环境,还能够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满足于当今社会多样化需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中心思想可以从多方面考虑,本地特色或者是时代气息。例如有些地区设计一种以音乐为中心思想的景观规划,这更能够给人们营造出一种追求艺术和向往健康的形象。

居住区环境景观整体设计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是给居民营造一个休闲娱乐的活动空间。空间的界面是景观的实质组成因素,界面与空间是互为依托.不能独立出来的的两个结构。界面是实际存在的,能够被人所触摸到。空间是虚无的,人们只能去体会。界面与空间有的互为交织在一起,并表达出文化的内涵,因此才能够实现环境景观的整体塑造。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整体设计是以人的视觉感受为基础的,人的视觉感受不一样,那么环境因素也就不一样。很少有居民专门去观看居住区的整体面貌,景观规划设计只是表现在每一个构成要件上。于此同时,对于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我们需要采取合适的办法来处理,以尽量满足居民的多样化要求。

1、景观规划设计要有一定的特色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是以整体居住区的特色为依据的。这种特色的灵感来源就是本地的历史文化、气候、自然因素等等。例如,从自然因素方面出发,我国北方地区的长年低温、干旱天气多,这就能够以四合院为特色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组成一种和谐的热情的居住环境;对于南方多雨的天气,就可以把小溪、河流融入到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营造出小桥、流水、人家的如诗如画的氛围。

2、合理设计整体布局

居住区的特色确定下来以后,就需要规划结构明晰完整的整体布局。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多彩丰富是以整体布局的合理性为基础的。这个整体布局是居民活动场所,是人观赏景观的位置。整体布局的合理性不仅应该满足足够的光照、适当的通风等基本卫生标准,还应该为景观设计创造更为良好的条件。

3、整体塑造景观构成要素

掌握居住景观构成要素的各自特点后,景观规划设计者有责任去组织一个整体,使它们能够更加有序列地为人们所感知到,只有在一个整体的脉络中,各个局部才能使人更容易理解。居住环境由干居民背景的不同,各自对景观构成要素的形式感觉也会不同,因此应该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形式,但应当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使不同居民都能找到适合其观察环境方式的视觉景观。

结束语

完善居住区的休闲娱乐设施修建,充分发挥居住区的功能,合理规划设计居住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和居住质量,修建出生态的、更加环保的居住区是一个景观规划设计师的主要目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人员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注重人类与自然的结合,规划设计出高品质的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浅析居住区绿地的设计及职务配置 [期刊论文]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07期

[2]李永刚,张华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个性化追求 [期刊论文] 《安徽建筑》-2009年06期

[3]张巧莲 居住区猴子舞配置原则与方法初探 [期刊论文] 《中国园艺文摘》-2010年02期

[4]金忠河 居住区室外环境小品人性化设计初探 [期刊论文] 《现代园林》-2006年04期

景区规划范文2

一、气候要素

(一)气候的自然和社会特征

1、自然特征,首先表现在同一地区气候的变化性。不同年,不同季节,同一景观有差异。其次,不同区域的气候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影响到不同区域的景观特征。

2、社会特征,气候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气候条件会提供给人舒适的心情,恶劣的气候环境也会影响人的生理和情绪。

(二)基于气候条件的景观规划设计指导原则

规划设计一个景观,除了视觉审美之外,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而采用有益的微气候学原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

(三)气候与景观规划设计

(1)温带气候的显著特点是四季分明、规划设计要点:

1、充分利用四季分明的特点规划景观,创造春花,秋实,夏雨,冬雪的季节特征和多样性景观,场地,道路,设施规划设计既能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和气候,还能阻挡冬季寒冷,夏季通风。

2、保护自然植被和生态系统,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保持一致。

3、合理规划利用土地,保持最大的生态价值。

4、在开放空间种植并建设公园绿地,加强小区绿化

5、所有景观功能和维护要考虑四季多变和社区人口的需要。

(2)寒带气候设计要点

1、尽量限制规划区尺寸,尽可能减少户外交通时间和提高设施的利用率。

2、选择背风,向阳的谷地和阳坡,避免在风力强劲的高台和山谷建设。

3、交通道路,尽可能利用日光。

4、采用太阳能,增加通道,入口,注意保暖,抗风,防冻。

二、地形地段要素

地形因素对气候、植被、交通等影响很大,景观设计所面临的自然地形是复杂多的,充分挖掘利用地形优势,通过改造,遮蔽,借景等手法,规划设计最适合的空间结构。地形结构主要分为:1、平坦地貌,植被景观单一、视觉比较枯燥,主要应该营造多样性景观,通过竖向垂直的构筑物形成和水平走向的对比,增加视觉冲击力,还可以通过植物增加围合感和安定感 ,防止视觉疲乏。

2、凸形地貌,例如山顶,在设计时,注意从四周向高处看时,地形的起伏和构筑物的构图与关系,形成有特色的区域地标。

三、植物设计要素

植物是决定景观规划设计是否合理的关键要素之一、植物的非视觉功能与生态功能,如改善气候,净化空气,保护物种等功能,成为景观构图中不可分割的部分,通过植物修剪造形可以强化景观线条要素和空间界定,可以装饰美化空间。植物在景观的主要功能有:1、建筑功能2、环境保护功能3、美学功能

四、地面铺装

地面铺装的作用首先是为了提高地面的使用时间和效果,防止地面损坏,避免地面积雪积雨验证走,还能增加地面的荷载。其次,通过铺装布局和路面铺装的图案,可以给人以方向感,引导他们到达目的地,还具有美学上的作用。

铺装的设计要点:通过质地、色彩等变化暗示流线方向感,引导人们到达目的地,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流线的比例和韵律。材料的质感的变化也会让人领略到一种韵律和节奏,而不至于游 人感到乏味。比如在尺度较大的空地上采用单调的水泥铺地,在其中或者道路旁采用卵石铺地或者砖铺地,可以丰富层次。

常用的材料:沥青路面,混凝土铺装,卵石嵌砌路面,预制砌块,石材铺装,砖砌铺装。

五、水环境与水体设计

在景观设计中要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除此之外,也应该关注水体给我们带来的享受。水景的设计是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难点和亮点,分为止水和动水两种。应注意以下两点:1、确立水景的功能:是观赏水景还是为水生植物和动物提供的生存环境,注意水深和水质。2、水景设计要与排水相结合,既有利于水净化也要保持一定的水位。3、水景植物配合合理,水面植物的栽植不要过密和拥挤,留出足够的空间。4、在寒冷的北方,要考虑冬季时水结冰以后的处理,防止水管冻裂。5、对池塘 ,湖泊注意堤岸的生态功能,湖中小桥注意安全。

6、做好水景照明。

六、地面构筑物的设计

(一)台阶和坡道,台阶和坡道中园区景观中使用很多,为人行步道准备,台阶在实际设计中,台阶的踏步高度和宽度要灵活掌握,避免在交通量大的场所造成拥挤。在休闲地缓坡上,踏面可以增大,以免造成危险。坡道是供行人在地面高差不同的平面上行走的第二种方式,坡道对行人行走的限制要少一些,行人可以自由自在在坡道上行走,不必受踏步的限制。设计中要注意无障碍设计,全方位考虑残疾人通道,包括盲道设计。步行坡道坡度为1:12较为适宜,并且当坡道长度超过10米时最好增加休息平台。

(二)公共设施及公共艺术品

景区规划范文3

关键词: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到目前为止,我国旅游景区的规划以及设计尚还没有形成一套与自身相适应的特色化方法和理论,在设计的前期便带着严重的盲从性,最终造成了旅游景区设计过程当中诸多问题的产生,其中尤为突出的问题便是在旅游景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当中严重缺乏人文关怀。本文所论述的人性化旅游景区景观的设计正是基于当前我国社会物质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迫切需要更多精神方面的享受、需要找到回归大自然的感觉以及找到到心灵上的归属而进行论述的。

1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依然处在探索的发展阶段,有关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的实践研究以及理论研究都较为有限,而且缺乏合理的和科学的理论性指导使得一些旅游景区的景观建设变得盲目化,不规范,造成了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旅游吸引力减弱、景观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出现。就现阶段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状况来看,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主要放在完善和健全城市营销服务体系上;而一些经济落后地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更为重视的则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现在旅游渐渐地成为了一种时尚,人们纷纷出门去旅游。旅游业快速发展,但从长远的角度而言,抓住人心才是关键。因此从人性需要方面的考虑,人性化设计是未来的主流。旅游发展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促进经济发展以及树立城市美好形象的一种手段。

2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在对旅游景区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都普遍存在着以下这些问题:

2.1形式化

多数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当中,人们往往过度重视景观设计方案的平面效果,一味的追求旅游景观的形式意义,但却忽视了人们的心理感受。旅游景观的好坏不能只是用来看的,更是应当用来切实“感受”的,如数字景区中,电子自助导游终端讲解内容总是固定顺序播放,信息量有限而且缺乏信息反馈,人机交互性有待提高。此外,绝大多数电子导游尚无法提供定位、自动点名、掉队提醒和散客自助旅游线路设计等“个性化旅游”服务。当今,旅游景观设计的重点要明确人的主体地位,应当强调人在旅游场所中的体验,旅游景观如果缺少了人的参与便会完全失去设计的意义。

2.2理论研究不足

我国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的理论基础非常薄弱,并且缺乏旅游特色,很难科学合理地指导旅游景区的规划实践。除此之外,在当前旅游景区的建设当中,我国旅游景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依然存在着诸多指导旅游开发的规划性文本,这些规划文本之间的互相衔接以及协调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3缺乏地域文化特色

许多旅游景区景观的建设以及设计者往往只是仿照其它旅游景区特色景观进行表面形式的设计,却忽视了与当地实际状况的有机结合,对文化底蕴以及地方历史的挖掘不足,严重的缺乏人文关怀,造成了旅游景区景观缺乏设计依据和文化理念,进而逐渐失去了地方特色。缺乏地域文化特色是我国多数旅游景区景观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往往使旅游景观流于形式,缺乏内涵。此外,还有一些旅游景区景观的设计通常转嫁其它景区的地方特色,没有切实的立足于本地民族文化和人文信息。

2.4基础设施建设较差

很多旅游景区的景观方面都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差的问题,这就使得游客经常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作为精神消费活动之一的旅游,应当配备完善的配套服务以及洁净的景区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广大游客切实感受到身心的愉快。

除了以上这些问题之外,我国的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当中还存在着许多其它方面的问题,比如对景区环境综合评估不足、设计雷同、破坏自然资源等等。一个优秀的旅游景区,应当综合性的考虑设计规划、风土人情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而旅游景区景观的审美应当在各种要素与矛盾的相互协调之中获得,只有充分的保持各种矛盾和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才能够从根本上给广大游客带来美的享受。

3 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人性化”的措施

3.1完善交通规划和布局

旅游景区中的主要交通组织方式为人车混行和人车分行:(1)人车混行指的是行人和机动车在同一个道路中通行,如何处理便利和安全二者的关系,应当综合性的考虑场地环境、游客的通行意愿、景区规模、人车混行等各个因素。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交通组织方式与路网形式,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和通畅而不穿行的原则。应当根据旅游景区内部不同的旅游需求、基地形状、景区规模、游客的行为轨迹以及景区的地形来进行合理的布局,此外,还应当充分的保持旅游景区内部场地的通畅和完整,游览交通的流向和出入口应当保持一致,以有效的防止逆向交通流的产生,避免不必要的穿行交通,达到出行安全便捷的最终目的;(2)人车分行能够保证旅游景区游憩活动的顺利进行,进而有力的防止旅游景区内部机动车通行所引发的空气污染、噪声和交通安全问题对日常旅游活动质量的负面性影响。采用人车分行方式进行景区交通布局时,应当遵循这些原则:第一,旅游景区交通的布局方面应当设置车行道以及人行道两个相对独立的路网系统;第二,应当充分的明确车行道路的分级,尽量采用围绕景区布置的方式;第三,在车行路的尽端或者周围应当设置一定数量的停车位;第四,应当尽量将步行道设置在旅游景区的内部,以充分地把景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活动场地和绿地有机地联系起来。

3.2重视自然景观和道路的协调

通常旅游景区都拥有着非常美丽的自然景观,旅游景区的交通布局应当和景区美丽的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和协调,不仅要充分的满足游客和车辆通行的要求,还应当达到再造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协调一致,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古迹、植被和自然景观的破坏。旅游景区的道路景观设计应结合景区的地貌和地形,利用曲面边坡设计、边坡绿化、适势造景等设计手段来使人造景观充分的融入自然景观,还自然以美景,还游客以美感。

3.3加强景区游憩场地的“人性化”

在对旅游景区的游憩场地进行人性化方面的设计时,应当把握的原则有:

(1)游憩场地应当选择能够便捷到达、靠近游人的最佳位置;(2)游憩场地的选择应当避免风口位置,确保场地良好的遮风条件和充足的日照;(3)游憩场地的设计应当全面地考虑季节变化和植物配置等细节性方面;(4)步行道旁边应当设有休息区、坡道和扶手;(5)应当明确场地设施的实用性。

3.4旅游景区卫生设施方面的人性化设计

保持环境清洁和卫生不可或缺的工具就是卫生设施,旅游景区中应当设置的卫生设施应当包括垃圾桶、公共厕所、洗手设施、饮水器具等。饮水机应当设置在游客比较集中的休憩场所,在人流交叉的节点,应当设置比较开阔的饮水平台,此外应合理的设计饮水的宽度和高度,以方便不同人群的使用;对于公共厕所的设计,应当坚持美观、方便、经济、卫生和适用等原则,注意和周边环境的协调,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还应当考虑公厕使用当中的感受,比如私密性、清洁等问题;为方便游客洗手来设置存放行李所必要的平台,还应当保持排水管的洁净和畅通。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人性化旅游景区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应当满足当今人们物质消费的迫切需求,还应当充分地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从根本上展现出旅游景区的景观特色,加强规划设计的人性化,力求给广大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文雄,王耀.景区游客中心人性化要素解析[J].旅游论坛,2011(4).

景区规划范文4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反规划;城市水系规划;城市河流规划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6-0208-01

一、规划目标与规划思路

水系景观的规划目标,就是要将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到城市水系的景观规划中,维护、保障及恢复水系生态健康,实现规划水系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满足城区发展与市民的滨水需求,使滨水新城水系建设成为符合生态文明时代特征的人水和谐的典范。

滨水新城核心区水系景观规划思路贯彻的思想方法是“反规划”,其指向是建立一个作为城市发展与建设刚性框架的生态基础设施,它是一种景观规划途径,本质上讲是一种强调通过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论。在提供给决策者的规划成果上体现的是一个强制性的不发展区域及其类型和控制的强度,构成城市的“底”和限制性格局,而把发展区域作为可变化的“图”,留给市场去完善。这个限制性格局同时定义了可建设用地的空间,是支持城市空间形态的格局。

二、大尺度上的水系规划研究

(一)水系线型的选择

1、生态适应,因地制宜,在现状层面充分考虑现有大水面的利用与联通,充分考虑与现有山体及高压走廊绿廊的有机结合,充分考虑与开敞平地结合形成大型公共开放空间;通过水体大连通,构筑“即使水库”,缓解洪灾险情、杜绝洪涝,保护大水体水域,维护水体生态系统的蓝核与绿核。

2、尊重自然、形意相随,在水系格局的形态设计中,其一是尊重河流系统的自然规律,注重河流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使河流的综合服务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其二,兼具河流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基本层面,从安全性、自然性、生态性、观赏性、文化性、亲水性六个方面对城市河流景观效果进行分析,以不规则自然河岸构形,大小与曲直结合,加强河岸与河床之间在水文和生态上的联系;其三,构筑生物多样性景观,结合复层绿化,营造多生境、多物种下的生态安全。

(二)生态基础与景观格局

生态基础是新城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系统,是城市及其居民能持续地获得自然生态服务的基础。生态基础不仅包括习惯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而且更广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上述生态服务的大尺度山水格局、城市水系和滨水区、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林业及农业系统、自然保护地及开放空间系统等。因此,生态基础是维护土地生态过程安全和健康、保障城市居民持续地获得高质量的生态服务的景观格局。

(三)景观工程与公园规划

依据水系轴线与景观格局,水系串连起7大主题公园以丰富河道景观,如湿地公园、水景公园、生态公园等。

湿地公园的河道、池底可在原址地形低洼处开辟蓄水盆地,然后在底部填入腐殖质丰富的淤泥层,以构造接近自然状态下的土壤结构。水体岸线以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的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

三、小尺度的河流景观规划设计

(一)河道规划

在微观尺度的河道设计中,生态恢复与生态设计是其主要途径。生态恢复通常用于受人为干扰较为严重的河道;生态设计应用于自然状态良好、未受到人为破坏的河道。

生态恢复目标的确定是关键,不论何种目标都有共同特点:一是要维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二是以生物多样性作为恢复程度的主要标准。

(二)护岸规划设计

护岸是水体和陆地的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水、陆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景观。在自然条件下,护岸形态的分布通常表现为与水边平行的带状结构,在生态的动态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

四、核心区水系景观总体规划

将大尺度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和小尺度的城市河流景观建设联系起来,以生态基础构建景观安全格局,规划表达滨水新城核心区水系景观的系统性、整体性。

交通游览线路设计,遵循纵向可达性、横向可达性、以人为本、人车分流等原则,分别设计车行系统、自行车行系统、步行系统、水上游览系统等,在满足各种游览方式需要的同时,也使各景点相互衔接。

景区规划范文5

关键词:现代住宅;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现代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1.结合各地区城市不同的状况和自然条件

进行现代住宅的规划设计,应该能够对当地的特色进行充分的体现,在反映地方特色的同时,要保证符合当地生活方式、自然条件、气象条件的不断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创意的合理规划。如在气象条件方面南北方有较大的差异,北方冬季较长受寒冷气候的影响,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日照便成为主要问题,如在规划中争取南向住宅,阻挡寒风,形成小区的内部气候。

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人文特色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创造、用现代化的生活环境,引导人们现代化的居民生活,满足小区不同年龄段之间人们的需求。根据自然条件通过规划设计使日照、通风等条件得到充分利用,有效控制垃圾、噪音、光污染等不利因素形成良好的小区内环境和小气候,做到节能、节地。

2.讲求“性能价格比”

从福利房到商品房,冲破计划模式,设计师不再受面积的束缚,而是开始本着“以人为本”这个基本着眼点,在住宅设计中越来越切实注重人的实际需求,研究人的居住行为规津。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居住的环境提出比较高的要求。目前在我国,高档住宅小区的环境、绿化、景观设计大多比较好,多数的住宅小区属于性能和价格成正比的趋势。但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小区的景观规划也应该普遍的提高,这样才能促进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保证生活功能的不断齐全,满足人们对品质生活的需求。

二、现代小区规划的理念分析

1.人本化理念

人本化理念的出现与人们不断提高的居住环境要求密切相关。在传统的小区规划中,将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减小,对人们的交往有一定的限制作用。进行小呆住宅小区的规划,要从人们的实际需求出发,力求为人们提供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此外对小区的地理、气候等要进行规划,保证冬季和夏季人们都有舒适的休息空间。

2.生态化理念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的污染逐渐增多,环境问题频发,面对这种情况,进行小区的规划要更加注重生态化的理念,保证居住环境的舒适和生态,才能保证人们更好的生活。关于生态化的理念,除了对通风、光照的因素的分析,要对整个环境进行是滴的考察,保证能够实现现代住宅小区的生态健康发展。

3.节能化理念

随着我国能源资源紧张的局势日益加剧,节能这一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也必须对节能理念加以充分运用。节能可以从多方面做起,比如在进行设计时可以配套设计一些节能型的采暖、供水设备,鉴于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设计人员还可以专门设计一些对雨水和生活污水进行综合有效利用的设备等。

4.简约优雅的小区景观设计

小区景观设计中,为了实现绿色节能的目标,要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简化景观布局设计和景观中相关能源系统的设计,而小区绿色设计概念要求小区景观设计要和周围景观风格保持风格的一致性且保持良好的外形美感,从而实现景观节能和外形美感的和谐统一。

三、现代住宅小区规划与景观规划设计的具体分析

1.基于环保理念的小区地理规划

成功的居住区户外环境设计,就是要为居民创造适宜的活动场所,设计中应因地制宜,结合具体建设用地的地形、地貌等因素,规划设计过程中充分注重环境保护、节能省地、节水等资源措施,为创造居民健康生活提供可持续发展环境的可能性。规划时将河流、小溪有机地结合,收方自序,富有层次,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为小区居民提供良好的室外活动空间序列。

2.基于小区功能分区的空间规划

小区的功能分区,在空间上可划分为四级:公共、半公共、半私用、私用。街道是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区通过道路将人们的居住、活动空间联系起来,公共绿地靠近每个组团的中心位置,将雕塑、水面、曲桥、草坪、树林、小品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而形成。半公共空间一般供小区组团内居民共同使用,也可作为城市应急避难和防灾疏散的场所,通过较开阔的空间让居民接近大自然。半私用空间是小区住宅楼之间形成的院落空间,这是小区内使用率最频繁的居民活动空间,在那里可以布置供老人、儿童活动使用的座椅、运动器械等,让小区设施更人性化、生活化。私用空间即为人们居住的空间。合理组织小区道路的支网,方便住户的出行,但是也不应杂乱无序,以致小区内交通环境混乱。同时,在规划时应尽量控制组团的出入口,根据规模合理设置出入口数量,尽可能做到人车分流,有效控制外来人的任意穿行,保证住宅组群内部居民的出行安全。

3.交通系统设计

路网设计以就近顺接小区周边现有道路为原则,综合考虑小区出入口设置,南组团出入口及北组团主、次出入口设置在小区西侧的规划路。三个出入口均结合地下车库出入口统一布置。交通轴线结合景观轴线,很好的解决了小区内主要交通的问题,又保证了每栋住宅的均好性。

1)入口导向明显

为了营造可识别性强、有丰富空间效果的小区,南组团道路框架为环形道路,北组团道路框架为鱼骨形道路,小区出入口设计为开敞形空间,具有强烈的导向感。

2)区内道路分级明确

采取符合住区规模的两级式道路结构体系。道路、绿地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住区公共中心环境与宅间庭院景观环境,形成了“居住小区―宅间”的二级规划结构来组织和丰富居民的邻里交往,形成各具特色的居住空间环境。

3)停车系统

非机动车停车位根据规划条件要求,布置在住宅地下一层。北组团设置有两个地下车库出入口,均靠近小区出入口设置。南组团设置有两个地下车库出入口,一个靠近小区出入口设置,另一个靠近小区南侧商铺部分。出入口靠近小区出入口但又与人流分离,使得入库车流不与进入小区内部的人流和车流过度交叉,减少对小区内的影响。小区内在每栋楼附近结合绿化景观设置地上停车位,满足来访车辆临时停车需求。

4)道路设计

道路竖向设计以现状地面及周围建筑标高为依据,综合考虑排水、景观效果、人行走的舒适度等因素,力求在经济、技术和景观等各方面达到最优化配置。考虑到人行走的舒适度和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的行车要求,道路横坡为1.5%,直线双面坡;小区内道路纵坡为0.3%~5%。小区道路为7m,宅前路为5m。主要道路转弯半径均为9m,满足使用和消防要求。

4.商业配套设计

住宅小区的公建配套设施需要充分的满足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还要具有配套的休闲文化设施,打造都市居住规划模式的缩影,设计商业待,使各类店铺都涵盖在内,而且在设计时要充分的体现现代建筑的特征,利用大面积的玻璃窗来增加店铺内的通透性,从而引人领小区内居民形成健康、时尚的现代生活方式,使小区居民的生活的质量和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创造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加,住宅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变得越发的重要,在规划设计时不仅要体现出现代建筑的风格特点,而且还在突出本地的特色,做到以人为本,同时还要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做到人、环境和景观的和谐统一,打造出绿色的、生态宜居住宅。

参考文献:

[1]洪亮平.探索现代住宅小区的设计文化──以罗庄小康示范小区规划设计为例[J].城市规划,1995,04:32-35.

景区规划范文6

关键词:景观;区域景观;规划原则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2-0194-01

自十九世纪末以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相对恶化和城市发展的病象环生,以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为中心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成为今天区域规划的重点。因此,作为区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景观规划也日益为一些西方国家政府和人们所重视,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前主席西蒙兹在其《景观设计学》一书中就对区域景观作了专门论述[1]。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和相关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积极探索,以达到最终形成在中国行之有效的区域景观规划理论体系并加以广泛推行的目的,因此本文将针对区域景观的相关概念和区域景观规划基础性理论试作初步探索。

一、区域景观概念的界定

在分析区域景观规划理论之前,应该弄清“景观”、“区域景观”等相关概念的内涵,这是研究区域景观和实施区域性景观规划的基础。

(一)景观及景观规划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张,人们对景观概念的理解从在景观园林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地理学和生态学的思想,构成了现代景观的概念。例如德国景观生态学家Buchwald认为:景观是地表某一空间的综合特征,是一个由陆圈和生物圈组成的、相互作用的系统,包括人的视觉所触及的景观像、景观的功能结构和景观像的历史发展。这些理论都极大地突破了景观即风景的狭窄内涵,使景观上升到作为生态系统的能流、物质循环的载体和社会精神文化系统的信息源而存在的高度。

(二)区域及区域景观

区域是指具有特定共性、同质性、内聚力的地区。因此,区域景观规划应侧重对具有特定资源或特定景观内聚力的地区进行统一规划,以便从全局着手,统筹、合理安排区域的发展,克服行政或地方利益的条块分割所造成的景观破碎和总体效益受损,继而实现保护环境资源和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体现公平原则,并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二、区域景观规划的原则

(一)整体性与连续性原则

区域景观规划必须注重整体效益,尤其是在多种景观特征的区域和总体景观区域规划中,不能强调某一元素的单一效益或局部地区的利益,条块分割、切断区域内景观的有机联系,只能使得区域景观破碎化,区域整体环境和竞争力下降。只有重视区域景观的整体性与连续性,才能协调好继承、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共同发展。

(二)自然优先原则

景观作为生态系统的能源和物质循环的载体,其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应该由人来调节,而树立人与自然应是和谐的“伙伴关系”的观念,则是协调人和自然关系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以自然资源为主的区域景观,必须科学分析其自然规律,建立自然保护核和缓冲区,即对危机资源、残留斑块尽量完整保护,并将人为活动排斥在核心区周围的缓冲区以外,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的自然破坏。

(三)本土精神原则

特定区域景观都有其自然和文化的过程,在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景观规划中,地方文化、历史风貌应得到充分体现,这是解决城市风格迷失,地方文化丧失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具有特定自然景观组分的区域景观规划中,突出自然特质和乡土特色,像江苏同里、周庄古镇、河北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的保护性建设就是成功范例。

(四)动态、渐进原则

区域是一个大而统一、但界定宽松的地理范围。在后工业时代的今天,人类社会变化发展日新月异,任何一项规划都不可能是一张从一而终的蓝图,因为区域景观的主体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同时随着国际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人们对区域规划的理论理解也会不断朝科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区域景观规划必然是一个渐进、动态的过程。

三、结语

区域规划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与具体的发展战略相比较,正确的区域观念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形成科学的区域景观观念,提高对区域景观发展的管理水平,才能使规划得以正确实施。此外,规划者多元化也是体现规划科学化、公平化的标志,其中中央、地方政府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在区域总体控制、利益协调方面可以起到关键作用,将规划意图和具体措施积极向住区居民宣传,通过更多的民主形式,实现共同利益。我们期待,在新的区域规划概念和理论被倡导和推行的同时,中国的区域景观规划理论会将得到更深入的研究,更广泛的推行,更普遍的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