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化在景区规划设计的应用

少数民族文化在景区规划设计的应用

摘要:以东阿县鱼山景区为研究对象,结合旅游与建筑设计,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定性分析等方法。以鱼山景区规划实践为基础,阐述了梵呗文化在鱼山景区中的地位与特色以及在规划中的实际应用,有助于提升梵呗文化在景区的可感知性与可体验性,使得文化与景区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关键词:鱼山景区;梵呗文化;规划设计

文化旅游产业是我国传统旅游的重要灵魂,旅游产业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1]。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稳步发展,文化产业与传统旅游产业的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性和速度不断提高和加快。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将文旅一体化的融合和旅游品牌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概念更好地融入鱼山景区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利用,对进一步提升鱼山景区的传统文化影响力、增强鱼山旅游文化目的地的综合竞争力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对如何有效开发和保护利用鱼山景区的梵呗文化,合理地构建旅游文化目的地和旅游景区品牌,是推动鱼山景区进一步实现品牌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1鱼山景区概况

1.1地理位置

鱼山景区位于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鱼山镇南部的黄河之滨,黄河绕东阿县鱼山而过,景色优美。鱼山景区所在的东阿县东隔黄河与济南平阴县遥遥相望,是聊城市对接山东与济南的重要桥头堡。鱼山景区北距东阿县城约18km,西北距聊城市区约49.5km,东北距济南市区约111km,区域可达性强,区位条件优越。

1.2景区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鱼山景区在2013~2017年间仅有曹植墓、梵呗寺、地质博物馆等寥寥几处景点,游玩性较差,旅游业发展缓慢,每年的年游客量均低于10万人次。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景区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1)鱼山山体因人为开采部分山体采空,导致鱼山整体景观性不足。(2)已开发旅游产品主要为鱼山梵呗寺观光和曹植文化观光,而独具特色的鱼山梵呗文化没有得到充分利用。(3)鱼山同属黄河国家森林公园二级保护区、鱼山省级地质公园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用地权属复杂,可用旅游建设用地少。

2鱼山梵呗文化内涵

2.1梵呗文化内涵

梵呗为僧人诵经之音。东汉末年,有许多高僧大德开始诵读梵经,由于汉、梵两文在语言上的音韵和曲调以及结构的不同,使得对梵文的转读和翻译成为一件难事[2]。东汉三国时,陈思王曹植游鱼山时,闻空中天乐梵音,感悟于天地,于是结合《太子瑞应本起经》,进行撰文翻译和制音,作成《太子颂》和《菩萨子颂》,由此成功地开创了鱼山梵呗。梵呗的发声旋律具有缓慢、庄严、肃静等特点,可以有效地使人体的呼吸变得深长有力,加大人体肺活量与对氧气的吸收,促进人体生命的活力,具有使人凝神、定心、省心等效果。诵持梵呗可以产生强有力的声波和磁场,良性声波的频率和恶性声压会直接引起人体各种心理上的反应,有助于人们消除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心理和状态,使得人们身心意念的境界得以开放和净化,胸襟也得以豁然,达到了疗治身心的良好效果。

2.2鱼山梵呗文化的地位

曹植“改梵为秦”,用中土宫商编配成声,创造了鱼山梵呗,实现了梵呗的中国化。鱼山梵呗以音乐这种传播速度快,喜闻乐见的方式,迅速地传播开来,在中国、日本和东南亚等世界各国影响深远,因此,真言宗、天台宗、净土宗、日莲宗等宗派的弟子先后应邀入梵呗寺学习鱼山梵呗和归宗朝拜,鱼山梵呗也成为了中国、日本、韩国等世界各国公认的“梵呗祖庭”。2008年,鱼山梵呗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中。

2.3鱼山梵呗文化载体的提取

2.3.1鱼山梵呗的物质载体。鱼山梵呗物质载体主要包括梵呗寺、梵呗经文和梵呗仪轨法器。梵呗寺建筑始建于曹魏,扩建于唐,兴于明朝,时人又称“鱼篮观音”(放生观音)和娘娘殿,作为我国梵呗文化的重要传承起源地,被誉为梵呗祖庭。梵呗的经文是鱼山梵呗文化弘扬和传承的重要精神物质载体。鱼山梵呗经文主要借鉴了河南开封大相国寺、五台山等国内传统名山和古刹的经文和音律,结合中国和日本保留时代传承下来的鱼山梵呗经文音律。在记谱的方式上,梵呗寺采用了国际上普遍通用的无线谱。鱼山梵呗寺现有《鱼山声明集》《中国鱼山梵呗文化节论文集》《鱼山梵呗声明集》《鱼山梵呗传承法要》等学术专著及大量古籍善本行世。鱼山梵呗在唱诵时,需要借助梵呗仪轨法器,凸显诵唱的庄严敬重。鱼山梵呗仪轨法器包括磬、铛、铪、铃、钟、鼓、鱼、板等打击法器,其法器不仅具有独特的外在形式,还有浓厚的艺术意味。2.3.2鱼山梵呗的人物载体。鱼山梵呗寺主持释永悟禅师是鱼山梵呗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肩负鱼山梵呗传承与复兴的重任。其所创《东阿王赞》,表现了鱼山梵呗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使得鱼山梵呗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3梵呗文化在鱼山景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3.1在空间设计上的应用

梵呗寺作为鱼山的梵呗祖庭,对梵呗文化的传承与其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此次规划对梵呗寺和鱼山整体景观进行山寺一体化的空间设计。首先,运用鱼山原生态的空间设计手法,以覆土建筑形式恢复鱼山的山体景观,以覆土建筑主体结构的支撑形成重新修复鱼山山体的骨架,恢复鱼山和梵呗寺整体景观。其次,以梵呗寺为空间设计原型,在山前设置梵呗寺山门牌楼、放生池,山门之后重新设置钟鼓楼,钟鼓楼与鱼山大雄宝殿之间分别增设天王殿、祖师殿、伽蓝殿,大雄宝殿之后设置方丈室、藏经阁等多种功能建筑,在梵呗寺山顶设置鱼山地标性景观———梵呗塔,山上规划重新恢复槐亭、夕照轩、菽亭、四眺亭等亭台,山后设置五方塔。最后,使整个梵呗寺和鱼山形成“寺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寺”的独特空间。

3.2在景观上的应用

3.2.1以象征性文化元素为原型设计景区标志性景观。鱼山梵呗所表达的内容是通过唱诵梵呗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莲花通常象征圣洁、美好的东西。故此,规划以莲花为原型建造菩莲台,置于景区入口,以莲之高洁配以鱼山传来的袅袅梵音,营造景区静美的禅意氛围。以玄奘法冠为原型设计机辨院,机辨院是梵呗文化国际会议交流中心。机辨院用于梵呗寺与世界各地梵呗爱好者共同交流学习,体现了鱼山梵呗作为“梵呗祖庭”海纳四方的特点。机辨院以独特的造型,富有禅意的元素,使其在满足交流、学习的基础上具有了良好的景观性。3.2.2以鱼山梵呗仪轨法器为原型设计景观小品。梵呗仪轨法器众多且具有传承意义。有别于传统博物馆展示的方法,鱼山景区对梵呗寺入口西侧树林进行提升改造为梵音林,在林中放置形式多样仪轨法器造型的景观小品,同时在林中播放鱼山梵呗。林中设置的游步道、声悟亭、呗偈亭、木质平台,为游客营造了一处室外听梵音、亲近自然静心之所。

3.3在产品上的应用

依托梵呗文化的功德妙用,结合阿胶养身,规划提出“行善养心”“梵呗养心”“习禅养心”三大主题养心产品。3.3.1行善养心。人们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到这世上,是一种缘,是前世与今世的果报。有些果报会延续到下一世,而有些则会体现在今世。为了满足游客行善积德的诉求。据此,在鱼山景区规划了放生池、放生大道。通过在鱼山梵呗寺进行净心发愿→放生池赎买放生生灵→放生大道诵念放生咒→黄河许愿放生,构成鱼山景区行善养心的文化产品。3.3.2梵呗养心。梵呗以意引导,纳气入胸,气沉丹田,至头顶自贯,完成任督二脉循环。通过诵唱,以达共鸣,体会梵音微妙,契入圣贤之心,人物两忘,超然脱俗,使心境达到绝对清净。规划利用梵呗疗治身心的德妙用,通过在梵呗寺聆听释永悟禅师讲解梵呗→声明堂持诵梵呗经文→梵呗研究院以禅谈心→梵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闻梵呗诵唱,构建梵呗养心产品。3.3.3习禅养心。规划重点在梵呗寺及梵呗小镇推行生活禅,施行农禅并修、自力更生的理念。主要通过“聚、育、读、身”,明心见性,平和内心。其中所谓“聚”即为自身的聚友欢谈———通过邀友聚会,无忌畅谈,分享各自的观点;“育”为自身的心性感悟———以心传心,不立文字,通过场景、活动、饮食等各种生活化的内容和形式,教人在平淡中感悟本心;“读”为自身的读书习经———通过读书习经,放松自己的心情,陶冶情操;“身”为强身的健康体———通过耕作、劳动强身固体,在日常劳作中培养和锻炼自身心性。

4结语

梵呗文化博大精深,是鱼山景区的文化核心,梵呗文化在鱼山景区中得以创新应用,不仅为鱼山景区增添文化色彩,也使梵呗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使得鱼山和梵呗相得益彰,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厉建梅.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与旅游品牌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16.

[2]王明岳.鱼山梵呗寺中梵呗的传承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9.

作者:郭二鹏 宋宁 宋玉平 周培培 单位:北京杨振之来也旅游规划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