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范例6篇

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

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范文1

区属各中小学:

2017年4月是自治区第十三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周,现就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自治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工作汇报交流会

(一)会议目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工作开展情况,学习交流先进经验,推进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

(二)参会人员:自治区级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石嘴山市第六中学、石嘴山市锦林小学)的校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区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以及申报第三批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的校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三)会议时间、地点:2017年4月21日全天。8:40之前到教育厅101会议室报到。

(四)会议要求:所有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都要准备汇报材料。汇报材料要体现学校工作特色,突出重点、语言精练,杜绝泛泛而谈,汇报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会议采取互动方式进行,参会人员可在现场提出问题,汇报学校要针对问题做出相应的解答。请所有特色学校将汇报材料和PPT,于4月10日前发送至xx邮箱。会议不安排食宿,差旅费回原单位报销。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

(一)活动内容

1.做好弱势儿童心理辅导工作

2.做好初中毕业年级考前心理辅导工作

3.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宣传工作

(二)活动地点

区属各学校

(三)具体要求

1.结合师生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专题讲座等培训活动;

2.深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组织广大班主任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方法,学会应用;

3.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4.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开展学生团体辅导或训练活动;

5.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讲座活动;

6.组织师生观看积极向上的心理电影;

7.开展心理健康校园剧排演、心理团体游戏辅导活动;

8.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及方法,营造良好氛围,增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范文2

【关键词】 视觉识别;美学原则;健康教育;传播材料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090-01

识别的需求,从古至今都有,现在对识别的重视更加明显。在视觉系统中,识别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样式识别、图形识别、色彩识别、字体识别等。人们所感知的外部信息,有83%是通过视觉通道传递到人们心里的。视觉识别最主要的特征是外在、直接、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容易被公众接受。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包括视听材料和印刷材料两大类,通常都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也就是说,视觉是人们接受健康信息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通道。

在健康教育传播材料中,视觉识别要素几乎就是全部信息载体。视觉系统混乱就是信息的混乱,视觉系统缺乏美感就难以在健康传播中达到效果[1]。设计人员运用视觉识别美学原则对材料的样式、图形、色彩、字体等进行甄别,并与传播目标相联系,分析健康信息的有效性,这是实现传播材料价值的前提。健康传播材料的视觉识别设计在传播中不仅愉悦受众的视觉、情感审美,传递特定指向的目标信息,也是在传扬鲜活的思想、文化与价值观,传达健康精神以及健康理念,不断影响、促进着人类的精神生活与行为态度,继而有效地传播健康信息。

视觉识别美学原则在健康教育传播材料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战略性设计原则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疾病谱在改变。据统计,60%的致病因素是个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现代健康教育传播材料的设计应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和策略性的特征。通过健康教育传播材料传达健康信息,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督促人们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在设计健康教育传播材料时,建构视觉艺术基础上健康信念传播的基本学科定位,将传播材料设计提升到视觉语言和传播艺术的高度。

2 理念核心设计原则

健康传播的目的在于:通过健康传播信息,协助和促进个人及群体形成健康理念,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保持和增进健康。“思考力是万力之源,思考一旦出现偏差,执行力越强,犯的错误就越大。”思考力与理念有关,因此,传播过程中,健康理念的传播不能忽视。健康教育传播材料是借以传达健康理念的重要载体,而脱离了健康理念的材料只能是废纸一张。传播材料设计的枢纽,是在设定出健康理念的基础上,设计出最有效、最直接地传达正确健康理念的材料,受传者接受所传播的健康信息,并对信息中倡导的健康理念认同一致,最终使受传者的态度向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变[2]。

3 情感性设计原则

社会由不同结构的成员组成,我国人口众多,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疾病流行,各地健康问题千差万别。注重情感性设计原则,是健康教育传播材料能否达到传播效果的枢纽因素之一。我们开展宣教活动时必须按照各类人群不同的需求和起点,设计不同形式的传播材料。把群众关心的、需要的、实用的健康知识作为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使人感到被关心的亲和感,这是现代传播材料设计的基本点。对受传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学习能力、社会文化背景及健康需求的正确评估,传播材料设计的前提和依据。设计人员可以凭借对“图”――图像、图形、图案、图画、图法、图式的视觉共识获得理解与互动,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充分运用生活中丰富的、通俗的视觉识别元素进行无声的沟通交流,跨越地域的限制、突破语言的障碍、融合文化的差异,从而达到无声感染的艺术效果[3]。

4 习惯性设计原则

设计过程要兼顾视觉识别图形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习惯性原则,在不同的文化区域有不同的图案及色彩禁忌。在传递某一价值增值预期的时候,如果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能还原受众记忆中的场景,则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进而以其熟悉的思维路径达到信息传播的预期评价。我们在设计健康教育传播材料时,关注受传者的生活习惯,选用恰当的合乎受传者习惯的设计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5 实用艺术美设计原则

健康教育传播材料作为小空间意识的静态表达,应具有很强的识别性和内聚性,以高度概括、清新、明快、强烈、准确、平面化的视觉图式体现生活,反映社会,传达信息,主导着强烈的以人类为中心的客观需要,最终使人感受到共享视觉空间的存在与引导,达到传递健康的目的。功能性是设计的内容,审美性则是设计的形式。从设计史上来看,过度的追求功能性而忽视审美或过度追求审美性而忽视实用性都不会被长久的认可。审美性在实用艺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对实用艺术美的要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和迫切。健康教育传播过于工具化而忽视受传者的美学感受,传播材料形式单调、枯燥[5],画面呆板,是不可能产生好的传播效果的。

任重而道远,谋远者先行。要求健康教育专业人员提高专业队伍素质,增强健康理念,关注受传者社会背景与生活习惯,回归基本的美学价值取向,注重形式与内涵的统一,将传播的内容以优美的形式表达出来传递给受传者,提升传播的效率,让受传者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体验到美的享受,从而理解、支持和倡导健康政策、健康环境,促进全民健康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 曹晖.VI视觉识别设计的美学形式与特征.文艺理论,2006:84-86.

[2] Ian M.Newman,薛建平,张莹.用健康信念模式设计健康教育项目.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5,21(10):793-794.

[3] 艾溪涛,民族地区健康教育的特点与多样性.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7,23(9):706-707.

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范文3

【关键词】 生殖;健康教育;方法;青少年;农村人口

【中图分类号】 R 167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9-0797-04

青少年所面临的生殖健康问题在全世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少研究都提出健康教育是青少年生殖健康干预的重要手段[1-5]。生殖健康领域的内容具有性别敏感性和隐私性,生殖健康教育的形式应适应此特点。用恰当的形式在青少年中传播必要的生殖健康知识,可增加青少年对生殖健康教育的可接受性,从而获得理想的干预效果。在我国,由于青少年比其他年龄段人群识字率高,阅读、自学能力比较强。所以,为他们提供生殖健康教育材料鼓励其自学,在提高他们知识和技能水平方面可发挥较大的作用,而开发制作规范的生殖健康教育材料成为关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应用于健康教育知识传播的技术手段也随之丰富多样。为了解农村青少年对生殖健康主题教育材料的形式需求和态度,本研究对我国部分农村校内、校外青少年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通过定量、定性研究为合理决策农村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及健康教育材料的适宜形式提供可靠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安徽、山西、甘肃、青海、广西5个省各选择1个县,每县选择2个乡的在校生约200名,16~22岁校外青少年约200名,男、女各半,5省共计2 002名。其中校内男、女生分别为489和536名,年龄13~19岁;校外男、女青少年分别为501和476名,年龄16~22岁。校外青少年来自当地餐饮服务业、乡镇企业、农场或无业在家青少年。调查对象填写课题组自制的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同时,在上述被调查者中每省随机选择校内、校外青少年男、女各6~8名组成校内男青少年、校内女青少年、校外男青少年、校外女青少年4组,分别开展专题小组讨论,5省共计20组。

在每省被调查的乡选取1名校医进行个人深入访谈,5省共计5名。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农村青少年对不同宣传方式的接触频率、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途径及对生殖健康教育活动的参与意识等。

1.2.2 生殖健康教育材料展示 以实物或通过放映幻灯展示并介绍下述6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材料(表1),内容是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每种展示1~2 min。这些材料是从已允许出版或发行的作品中截取的有代表性的片段,同时加入对预期改进的口述。

1.2.3 专题小组讨论 首先为青少年放映生殖健康含义的字幕,然后依次展示不同形式生殖健康教育材料,由主持人提问并组织讨论,以了解青少年对不同形式健康教育材料的喜好和观看的主动性,以及民间文艺在生殖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等。

1.2.4 个人深入访谈 向校医展示生殖健康教育材料,并按照访谈提纲提问,了解医生对不同形式健康教育材料用于青少年的观点,以及对他们工作有意义的生殖健康教育材料。

1.3 统计分析 分校内外、性别、年龄段,以百分率表示青少年问卷调查中各项指标的分析结果,用描述和百分率分析青少年小组讨论和医生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问卷调查结果

2.1.1 农村青少年接触不同宣传方式的频率 农村青少年接触频率最高的3种宣传方式依次是电视、报刊杂志和广播。有1/3左右的青少年每周至少看VCD/DVD和上网1次。农村青少年每月能观看至少1次(每周至少1次+每月1~2次)文艺节目的比例是38.1%~49.1%,每月能参加至少1次健康教育讲座的比例是26.8%~37.0%。

38.4%~43.2%的农村青少年表示从不或没条件接触健康教育讲座。表示没有条件上网的农村青少年比例为7.5%~14.6%,女青少年高于男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条件观看VCD/DVD的青少年比例为4.8%~11.7%。见表2,3。

2.1.2 农村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 当询问青少年“如想了解生殖健康知识时(举例)怎么办?(多选题)”时,排在前5位的方式几乎都是查阅书籍、上网查找、和朋友讨论、正规医院询问医生以及询问父母。13~16岁校内女青少年排在首位的是询问父母(60.0%),16~19岁校外男青少年排在首位的是上网查找(53.9%),其余年龄段校内、校外男、女青少年排在首位的都是查阅书籍(46.9%~64.0%),其中19~22岁校外女青少年通过查阅书籍获得生殖健康知识的比例最高。

男青少年选择上网查找、拨打热线电话的比例高于女青少年,而女青少年选择询问父母、教师或兄弟姐妹的比例高于男青少年,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遇到生殖健康问题时表示“不知道怎么办”的农村青少年比例在2.0%以下。见表4。

2.1.3 农村青少年参加生殖健康教育活动的意愿 农村青少年表示“愿意”观看生殖健康教育录像和参加医生讲座的比例高于亲自进行宣传或巡回表演节目。但仍有2/3左右的校外女青少年对于参加后2项具有互动性的活动表示“愿意”或“一般”。4项生殖健康教育活动,校外青少年表示“愿意”参加的比例均高于校内青少年,而表示“不愿意”参加的比例均低于校内青少年,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仅有7.8%男校外青少年和13.5%的女校外青少年“不愿意”听医生讲座。见表5,6。

2.2 专题小组讨论结果

2.2.1 农村青少年对不同形式的生殖健康教育材料的喜好及原因 观看生殖健康教育材料展示后,绝大部分青少年认为“挺好的”,校内男、女青少年和校外男青少年最喜欢网络的人数比例最高(40.0%~53.3%),而校外女青少年排在首位的是小手册(43.3%)。排在第2,3位的校内青少年依次是Flas片和书,校外男青少年是电话和书,校外女青少年是网络和Flas片。 书与小手册相比,除校外女青少年外,青少年更喜欢书。

校内男青少年比其他3类人群表示最喜欢Flas片的比例都高, 校外青少年喜欢电话方式的比例高于校内青少年。见表7。

选择最喜欢网络的青少年认为网络便于青少年之间、青少年和医生以及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还有的青少年喜欢网络上记日记的功能,所提供的生殖健康知识详细而全面,“想看的知识上面都有”;校内青少年还提出网络隐秘性好,“可独自一人看”,“如果不是面对面的话,我会更放松”;有的青少年认为网络“使用方便,可随时看”;还有部分青少年表示“就是喜欢网络形式,说不出详细原因”。

喜欢Flas片的青少年认为它轻松幽默,吸引力强,“生殖健康的内容用动画片表示,老幼皆宜,可以大家一起看,不尴尬”;还有的青少年认为直观易懂,校外青少年更看中这一特点。

最喜欢电话形式的青少年认为电话隐秘性好,“不好意思和他人直接讲时,可以打电话倾听”;电话使用方便,讲解清楚,“录音好听”。

最喜欢小手册的青少年认为它形象易懂,“里面的人物形象好,以对话的形式说明问题容易理解”,且小手册使用方便,“拿起来就能看”。校外女青少年持有这2项理由的人数各半(分别是6和7名)。表示最喜欢书的青少年其原因是内容详细全面,“比阅读小手册获得的知识多”。而最喜欢VCD录像片的原因是“贴近生活,容易看懂”。

2.2.2 观看的主动性及理解程度 当询问青少年把这些生殖健康教育材料发下去是否会主动观看或听时,绝大部分青少年表示会,有的说“一定会看”,还有的说“会在一个人的时候看,不会在网吧,因为人多”;仅有少数校内青少年说“一般不会,遇到问题时会”(1男3女)或“有时间会”(3男)。

绝大部分青少年表示可以全部看懂展示的健康教育材料,仅有少数校外青少年说“有的部分看不懂”(3男2女)。

2.2.3 接触到的生殖健康教育材料 青少年普遍反映接触到的生殖健康教育和材料都比较少,约1/3的青少年说“基本上没有”,其中以校外男青少年比例最高(43.3%)。校内青少年中有的说“健康课上讲得不多”,“小学时听过相关课程,中学没有”。希望多以本文应用的讨论形式在他们中间开展生殖健康讲座或讨论,有的青少年说:“我们见到的不健康宣传比你们的宣传还多”。目前在部分调查地区,当地电视台设立了生殖健康专题节目,青少年偶尔从中获得涉及自身的生殖健康知识。

关于印象最为深刻的生殖健康教育材料,一些校外女青少年提到杂志上生殖健康专题、医院宣传单,校内青少年提到学校发放的书或手册,还有青少年提到某次电视节目,但大部分青少年说不出印象最深刻的生殖健康教育材料。

2.3 校医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校医对展示的生殖健康教育材料都表示认可,并认为:“应该有合适的生殖健康教育材料在学校青少年中普及,让学生对此了解,生殖健康教育和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由于学习原因,学生目前接触这方面知识很少”; “我们这里比较封闭,性教育落后。学生也害羞,生殖健康知识的讲解基本上是一带而过”。

校医认为学生可能更喜欢网络形式,“网络是最好的方式,集体电脑课和在家里都可以看,可以收看一些私密性内容”,“学生爱上网,很多家庭都有计算机,能上网”。但从校医角度,认为“Flas片就很好”,“小册子、书都适合中学生,如果有讲座、培训班的形式就更好了”。

校医反映,目前中学生可以通过生理卫生课(男女分开上)获取生殖健康知识,墙报上涉及的不多,有时学校组织学生听关于艾滋病防治的讲座,并发放一些宣传材料;认为青春期心理、性知识、性心理方面内容是比较需要的;提供的生殖健康知识内容应更集中概括,因为重点内容生理卫生课会涉及,同时还提出:“不论哪种形式的生殖健康教育,都要定期不间断地进行,定期回访”。

3 讨论

本研究中被调查的农村地区不属于国家百强县或部级贫困县之列,这些地区的青少年通过查阅书籍、上网、询问等多种途径获取生殖健康知识,但他们可获得的规范的生殖健康教育材料却比较缺乏,他们自身也认为需要有科学规范的、值得信任的生殖健康教育材料可供学习。农村青少年平时接触大众传媒、文艺活动的频率并不低,也愿意参加诸如看录像、听讲座等形式的生殖健康教育活动,但以这些途径接受到的生殖健康教育却不多。

被调查农村青少年在分析最喜欢的生殖健康教育材料时,普遍以内容全面详细、隐秘性好作为最主要标准,表明他们对生殖健康知识关心程度较高,希望借助健康教育材料获取更多的生殖健康知识,解答平时遇到的问题。因此,农村青少年观看生殖健康教育材料的主动性好,对看录像、听讲座等生殖健康教育活动的参与意识较强。同时也对生殖健康内容的性别敏感性和隐私性有所认识,这也是青少年参加互动性生殖健康教育活动的意愿不如看录像、听讲座强的原因。

农村校外、校内青少年在生殖健康教育方面的观点有所不同,男、女也存在不同之处。校外青少年平时接触的讲座、教材较少,所以对提供的讲座、健康教育材料以及有组织的活动兴趣更大,学习生殖健康知识的主动性和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意识也更强。校外女青少年更易于通过人际交流或自行购买书籍了解知识;校外男青少年更希望借助网络、电话自己寻找答案。而校内青少年对讲座和教材的兴趣不及校外青少年,但他们学习、理解能力强,所以需要为他们提供趣味性强、对他们更具有吸引力的生殖健康教育材料。网络提供的内容详细,可以加入动画片和录像,个性化、隐秘性和实时性好,有交流沟通功能,是校内校外青少年都喜欢的形式。

4 参考文献

[1] MBA CI, OBI SN, OZUMBA BC. The impa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reproductive health knowledge among adolescents in a rural Nigerian community. J Obstet Gynaecol, 2007,27(5):513-517.

[2] COOK RJ, ERDMAN JN, DICKENS BM. Respecting adolescents' confidentiality and reproductive and sexual choices. Int J Gynaecol Obstet, 2007,98(2):182-187.

[3] EKUNDAYO OJ, DODSON-STALLWORTH J, ROOFE M, et al. The determinants of sexual intercourse before age 16 years among rural Jamaican adolescents. Scien World J, 2007,9(7):493-503.

[4] 夏毅.生殖健康促进(二).中国健康教育,2006,22(4):296-298.

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范文4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育课堂;交流;沟通

研究表明:学生有32%心理健康较差,其中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心理问题的占3.9%,重度的占0.1%。从材料显示,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造成学生心理素质较差,调整心态能力弱,遇到困难容易造成心理障碍的现象,并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锻炼。体育锻炼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同时还愉悦了学生的身心,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把心理健康的理论贯彻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从而灌输、培养、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行为,使之最终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维护、促进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各种心理过程、心理效能和心理特征表现良好。具体来说,心理健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1)能够正视现实,心理和行为符合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充当的社会角色,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2)智力正常,意识清晰,能有效地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富有自尊心和进取心;(3)与人为善,乐于交往,人际关系融洽;(4)愉快乐观,情绪稳定,能够自制自控,保持情绪平衡;(5)人格完整,自我意识明确,具有和谐统一的个性。

二、体育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用我们的爱心唤起学生在我们课堂上的优良表现

每个班级总会存在着一些经常违反纪律,成绩不好的学生,这些学生经常被大家看成是坏孩子,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要做到对他们也有爱心,对学生一视同仁。这些学生文化成绩虽然差点,但是很热爱体育,这对于我们体育教师来说是一件好事,就是一个可以培养的人才,我们就可以在体育方面好好的引导,这样的一些学生恰恰是最需要关心的,看上去他们似乎是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管,不安分,其实他们是一种不自信,怕做错事情的表现。还有一些单亲家庭,残疾的学生,他们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心伤,这些学生通常不善于与同伴交流,也不想及时和教师交流,这样的学生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他们,增进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得到同伴们的认可和信任。

2.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交往的环境,预防心理障碍的产生

人际交往环境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与父母的关系。兄弟姐妹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把自己当成和他们是一伙的,设计一些课堂,让学生进行很好的交流,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融洽和谐的交往环境,这是在所不辞的。如,通过课堂教学设计一些游戏和比赛,让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团结友爱、互相尊重、协助合作的思想品质,帮助学生学会处理个人与团体、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3.因材施教,精选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新课标的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内容能激发起学生的体育兴趣,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克服各种困难,有的放矢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学生的思想、智力等得到锻炼提高,每个班级都有一两个自卑、孤僻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应该多让他们参与集体比赛或游戏中来,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游戏中学生之间互相接触和融合,有利于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促使学生间进行感情交流,克服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使情感得到升华,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发展。如,在接力赛的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敢向困难挑战的信心和勇气;在跳高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在体育比赛中,教会学生遵守规则,公平竞争,顽强拼搏的精神。

体育教学就是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在动起来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灵进行了互相碰撞,具有积极的教育功能,把心理教育融于体育教学中,更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从而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在体育教学中怎样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出更好的途径和方法,与学生心与灵的交流会让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会让我们的学生更健康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绪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范文5

一、让快乐围绕,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

从初二下半段开始,学生由于思维片面,往往会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可爱的笑脸减少了,多了一些烦恼与冲动。有时因遇到一点点的小困难就感到不顺心,为此烦恼、苦闷,更有甚者,会自暴自弃,有的还采取了极端措施。因此,作为老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开朗乐观性格。

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习调整自己,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利用课程资源,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了解自己在不同情境中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情绪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对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意义加深了解。其次,分组讨论,学习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引导学生了解一些调控好情绪的方法。第三,畅谈感悟,加深理解保持积极情绪状态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教材中有关这方面的心理教育内容非常丰富,如《塞尔玛的故事》,文中的塞尔玛就是学习的榜样。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情景,不同的情绪,塞尔玛由整日愁眉不展,度日如年,变为“仿佛每天都沐浴在春光之中”。还写出了引起很大轰动的一部书,叫《快乐的城堡》。通过讲故事、表决心,真正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及良好个性。让学生明白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都要及时快速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一种乐观开朗的心境,让快乐围绕,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充满阳光。

二、追求高雅情趣,培养宽容大度的健康心理

高雅情趣是健康、科学、文明、向上的情趣,它体现了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让学生了解什么事高雅情趣,从历史上名人身上体会高雅情趣与身心健康的关系。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了解生活中的一些不良嗜好,初中生易产生的不良嗜好有哪些。组织开展班级“情趣展示会”活动等,体会培养高雅情趣的乐趣和意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

追求高雅情趣,享受生活美好,有利于培养宽容大度的健康心理。追求高雅情趣的人,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追求高雅情趣的人,有涵养,对人宽容,常常受人敬重。与之相反的是,心胸狭窄,眼界短浅,怀有嫉妒心理。当今的学生,尤其是十二三岁的学生,种种原因,习惯于唯我独尊,自我意识强,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一旦认为触及到自己的利益,立即暴跳如雷,做事感性认识远远强于理性,若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他们容易产生种种不健康心理。为避免学生产生这种不良心理,培养他们宽厚待人的健康心理,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如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可让学生通过质疑、探讨的形式,从中体会蔺相如宽容待人的品质,让学生自主的形成宽容的健康心理。

三、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健康的自尊心

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被捧为“小太阳”“小公主”,自我意识膨胀,一旦遇到不顺或挫折,暴跳如雷甚或自暴自弃。这种缺少自尊自信的心理,会让学生迷失自我,失去自我的尊重,更得不到大家的尊重。历史上、生活中有不少蕴含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教育因素例子,著名画家徐悲鸿留学法国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例子。当时的徐悲鸿常常受到外国学生的侮辱,但他并未自轻自贱,而是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自信自己能超过外国学生。他发愤图强,刻苦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为自己赢得了尊严,也赢得了法国人的尊重。这样的好素材,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心理。通过小组讨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形式感悟到自信的力量。明白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状态,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学生动机,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达到最佳的状态,这样的自尊赢得的是大家的尊重。

四、学会与父母沟通,培养孩子的孝心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其自主意识日益增强,不少人与其父母存在沟通障碍。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渐渐疏远了,感到难与父母沟通,甚至还有少数学生表示不与父母沟通。从父母的角度,孩子变得不听话了,逆反心理越来越重了。这种孩子成长中的烦恼,非常需要老师的引导,将横亘在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代沟”变为“代桥”。通过读资料,谈感悟,写心得等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说出内心烦恼,在交流中找到与父母之间存在的交流障碍,在交流中感知母爱的伟大。作为思品老师,也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老师,应当为学生搭建心灵交流的桥梁。引导学生理解父母,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进而尊重父母,融洽感情。

五、要说到做到,培养诚实守信的健康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范文6

【关键词】pdca循环 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

护理健康教育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对护理对象进行的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社会教育活动。其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今年以来,我科在手足口病健康教育中应用pdca循环,提高了健康教育的实效与依从性。现介绍如下。

1 方法

1.1计划

1.1.1评估收集资料 每月安排一名护士主要负责资料的评估收集。针对就诊患儿家长对疾病及其他健康相关知识的心理需求,小儿常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评估及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的收集。

1.1.2 制定完善计划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整理选择,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的主题及计划并在护士例会上进行讨论修改,主动征求科主任和医生的意见,使计划更加科学可行。

1.2 实施

1.2.1 组织培训学习 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充实丰富专业知识,使每个参与手足口病护理的护士都能真正了解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从思想上认识到这是从事传染病护理护士的根本任务,真正适应新模式下护士角色多元化。要求护士切实将计划落实到位,防止走过场。

1.2.2 贯彻落实措施 注意将评估、内容、时机、方法四者随机有效结合。做到因人、因时、因材、因病施教,达到预期效果。

1.3 检查

1.3.1 检查对象 护士长、责任组长检查护士是否按照计划要求按时执行健康教育,确保计划落到实处。取得的效果、宣传资料、展板、板报等是否及时更新,与陪护人员交流了解检查其对宣教知识的理解、依从情况。 1.3.2 检查方法 护士长不定时利用床边交接班时的口头提问护士对健康教育计划内容的掌握情况。提问护士每人每月不少于1次,以促进护士不断学习。管床护士通过实际查看与交流评判患儿及陪护人员对健康教育实施后的实际效果、行为依从性。

1.4 处理

1.4.1 及时评价 健康教育是护士与服务对象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管床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后需对护理对象的行为作出及时的评价,指导其不足之处。同时注意征询和听取服务对象的需求及建议。

1.4.2 持续改进 每月召开1次护士例会,以总结,交流,听取,汇总及服务对象对本月健康教育的反馈,肯定优点,继续更好的深化保持。对薄弱之处及时提出建议进行讨论修改,定下个月的健康教育计划,以不断促进和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1.4.3 激励机制 对健康教育主题选择适时实用,内容先进丰富,实施效果明显,受到服务对象好评的护士在例会上应给予表扬和肯定,并记入护士绩效考核,给予物质上的奖励。

2 实施效果

我科将pdca循环应用于手足口病健康教育中,护士专业综合知识,沟通技巧都有了明显提高。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心肌炎等[1]。刚入院的患儿及家属由于对疾病缺乏了解,加之对医院环境陌生,又要进行隔离,往往不知所措,患儿哭闹不安,这时就需要医护人员向家长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及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病房的环境、消毒、疾病的转归情况、流行情况、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等一一告知。对患儿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并进行动作及鼓励赏识。并通过健康教育平台向患儿家长传递了更为科学切实可行的健康行为指导,对小儿常见传染病,季节性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理解。促使其改变了一些不良生活习惯,饮食喂养和传统陈旧的医疗护理观念。逐步提高了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有效改善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提升了患儿及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开发式的沟通与宣教同时也改善了患儿及家长焦虑烦躁的情绪[2]。

3 讨论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运用pdca循环对护士健康教育进行质量管理,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管过程,能科学、真实、及时、系统地控制健康教育质量。实践证明,运用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保证健康教育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应用pdca质量管理的程序与健康教育目标有机结合,注重护患双向的反馈与交流,持续的改进,以不断提高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与依从性。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