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经理总结范例6篇

商务经理总结

商务经理总结范文1

一、工作措施

1、贯彻文件、加强领导。为了贯彻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我县酒类市场秩序,让酒类生产经营厂商能合法生产经营酒类产品,广大群众能喝上“放心酒”。我局理清思路,严格按照商务部颁发的《酒类流通管理办法》、《酒类商品批发经营管理规范》和《酒类商品零售管理规范》等文件精神,成立了由局长挂帅,分管领导负责,商务股工作人员主要进行监管的工作组织形式。同时局领导十分关心酒类市场秩序管理工作,今年元月在接到市局《关于印发<市商务系统打击制售假冒五粮液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宜商发〔〕2号)文件后,我局立即成立了由局长刘晓春任组长,分管副局长、纪委书记为副组长,商务股全体成员为成员的“县商务系统打击制售假冒五粮液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制定行动实施方案,在近5个月的时间里面,行动小组深入市场进行检查,整顿了我县酒类市场秩序,严格了市场的监管,震慑了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酒类产品的厂商,取得巨大成果。让人民群众在春节期间喝上了“放心酒”,过了一个放心年,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2、强化宣传、积极处理投诉。我县是一个山区县,山区面积大,人口分散。酒类经营户面广,有的经营户地处很偏远的乡镇。为了使相关政策法规能家户喻晓,深入人心,我们争取各种宣传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当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形式宣传酒类流通管理的有关规定。并且联系相关部门通过宣传车、横幅、宣传册、公告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截止目前,共出动宣传车31台次,出动人员112人次,检查酒类生产经营单位100余个(户),印发各类宣传资料800余份,并设立了举报电话。通过以上多种宣传形式,使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全县上下形成了较好的舆论氛围,为我县酒类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较好的思想基础。同时,今年“年迎春购物月”、“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中,我局也广泛宣传酒类安全生产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

通过我局设立的酒类投诉举报电话,商务股工作人员对来电询问的酒类生产企业、流通厂商、消费者进行更为直接的政策宣传。我局领导高度重视酒类问题。6月初我局接到投诉在我县城区范围有一无证生产经营酒的“小酒坊”,在接到件后,我局立即着手调查,通过调查核实该作坊属无证生产,我局及时有效的制止了该商户的违法行为,确保了城区的酒类食品安全。

3、协调部门、强化监管。酒类监管由多部门交叉监督管理,我局相关工作人员为了方便广大生产和流通商家对酒类政策了解、证件办理、投诉等问题,通过设立的举报电话,耐心为来访者进行讲解。同时我局也加强与县工商局、县质监局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联系,加强对我县酒类市场的检查监管。截止目前,我局已办理酒类产销许可证89个,酒类流通证件85个,规范了县内酒类生产流通厂商的合法经营,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酒安全。

二、存在问题

1、我县辖区内大部分为山区地段,人口较分散,大部分酒类生产厂家和流通商家较分散且在较为偏远地区,加大了酒类监管难度。

2、我县酒类生产厂家除敬师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建州酒业晏阳酒厂外,其余基本为家庭作坊式生产,规模不大,产量不高;生产工艺、技术相对落后,生产带有一定的季节性,缺乏相应扶持政策,这一状况对我县酒类产业发展和壮大带来巨大的困难。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为了进一步净化我县酒类市场,规范酒类生产经营秩序,今后我局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继续宣传贯彻上级的有关文件、讲话精神,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工作执行力,切实加强对酒类市场的监管;

二是加强市场准入管理,严把市场准入关;

商务经理总结范文2

一、户部、工部和内务府时期

清政府的工商管理机构主要有两个系统:一是户部、工部等中央政府机构主持的全国管理系统,二是负责皇宫内部、皇族的内务府系统。

户部古代称作“地官”“大司徒”或称为“大司农”至唐宋以后即称为“户部”清朝的户部是天聪五年(1631年)所设六部的第二个部。当时以贝勒或亲王或郡王一人总理部务。下设满承政二人,蒙、汉承政各一人参政八人启心郎一人。户部总的职掌是管理全国疆土、田亩、户口、财谷之政令。具体包括户籍、土地、农垦、货币、租税、漕运、救荒、官吏奉饷等方面。其系统内机构设置包括十四个清吏司及井田科、八旗奉饷处、理审处、饭银处、捐纳房、内仓、南北档房、司务厅、督催所、当月处、监印处等政务主管、档案管理和文书办理部门,以及钱法堂、宝泉局、户部三库、户部仓场衙门、所属税关。

工部古代称为“冬官”“大司空”隋唐以后改为“工部”。清朝的工部是天聪五年(1631年)沿袭明制所设六部的最后一个部。以贝勒或亲王一人总理部务,下设满承政二人,蒙、汉承政各一人,满参政八人,蒙、汉参政各三人,满、汉启心郎三人。其总的职掌是“掌天下造作之政令与其经费”[IJ具体地说就是,凡土木兴建工程、水利工程、各项器物制作工程等官办事业都由工部负责管理。在京者,由各衙门报工部勘估兴修。各省则由督抚造册送部。各地报送估销之册,统由工部核查备案。

内务府是清代掌管“宫禁”事务的机关。凡皇帝家的衣、食、住、行各种事务,都由内务府承办。《光绪会典》定内务府的职掌时说:“掌上三旗包衣之政令与宫禁之治,凡府属吏、户、礼、兵、刑、工之事皆掌焉。”具体说就是包括宫室财务收支、制造匠作、修造工程、稽查保卫、刑罚、太监、工女等都项事务的管理。其中掌管宫室经济事务的机构有广储司、会计司、营造司、都虞司和武备院等。内务府以及它所辖管的部门共有50多个,所有人员除匠役、军丁及太监不计外,职官计有忙的户部人数多十倍以上,是清王朝最庞大的部门机关。从内务府的实际活动范围来看,它所辖事务不仅为皇室之事,还涉及工农业生产、建筑工程和制造工程、文化教育、卫生等多项事务。

从上述可以看出,清代中央财政经济管理机构的设置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非常重视对地方的控制。其十四个清吏司均以各省命名设置。二是全国的财政经济实物分隶于各清吏司,无专门的管理司衙。三是突出皇族、满族的经济利益。四是国家的经济职能分散于多个职能机关。五是在实际的运转过程中呈现出分工不明确、职责不专、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的弊端。概言之,由于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工商业经济不发达,所以政府管理经济事务的机构也比较简单,往往从属于政治机构,那些兼有经济职能的机关,无论是户部、工部还是内务府,都是沿袭传统的六部制在运作,都由各级行政官员兼任主管,这些官员缺乏对工商业及经济事务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这个管理体制缺乏专业和系统性,且是以农业经济为中心建构起来的,当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这个管理体制又缺乏明显的灵活性,久而久之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变革也就不可避免了。

二、总理衙门时期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成立了一个“抚夷局”来专办与侵略者议和之事,以恭亲王奕訢为主理事。当年九月与侵略者签订了《北京条约》,十二月上书筹议善后事宜,首次奏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但同时又说:“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这说明当时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是迫于形势不得己而为之的权宜之计。随着形势的发展,1861年1月13日咸丰下谕:“设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着即派恭亲王奕訢、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样管理,并着礼部颁给'钦命总理各国通商事务关防。”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一般简称“总理衙门”又简称“总署”仿军机处的体系,设有大臣和章京两级。总理大臣由皇帝特简,有从亲王、郡王、贝勒中选任的,有以军机大臣身份兼任的,总理大臣上行走则在内阁各部院堂官内选任。其内部下设:英国股、法国股、俄国股、美国股、海防股、司务厅、清档房,另设同文馆和总税务司等。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职掌范围较宽,最初掌管对外通商和交涉事务,并兼管对外贸易和海关税务。后职掌逐渐扩展,凡有关洋务的铁路、电报、关税、3000多人,比掌管全国疆土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己具备“洋务内阁”的性质。而原管各衙门的职掌,则起了不小的变化,有的己无实权,有的形同虚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后,即设南、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在南洋的为“办理江浙闽粵内江各通商事务大臣,以江苏巡抚兼领,为南洋大臣”。在北洋的为“办理牛庄、天津、登州三口通商事务大臣,为北洋大臣1865年4月,由于任通商大臣的江苏巡抚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于是南洋通商大臣改为两江总督兼管,后遂成定制。南洋通商大臣名为统辖南方各通商口岸通商事务,但实际上广东、福建、浙江、湖北各省的通商事务,各有关督抚直接对皇帝负责,所以,南洋通商大臣并不能统辖南方一切新旧通商口岸。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南北洋通商大臣”虽说是晚清政府为顺应时局的变化而设立的新型机构,但它显然是一个应对时局的权宜性机构。在当时中国发生“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状况下,它不得不膺负起兴办洋务的任务,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具有近代性质的工商企业己经开始产生。但清政府的国家机构此时并没有进行适时的改革,政府系统内没有专门机构来负责工商实业方面的事务。涉及工商实业方面的事务就由总理衙门和南北洋通商大臣来处理,但由于总理衙门的职掌过于宽泛,南北洋通商大臣与地方督抚的权限又厘定不明,导致他们都在主管工商事务的同时,又都没有对工商事务进行认真、专业的筹划。显然,政府的制度安排己滞后于现实社会经济活动的需求,阻碍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戊戌变法时期

甲午战争的结局强烈地震撼了所有的中国人,影响深刻。就经济方面而言,战争的结局宣告了既有自强运动的失败,迫使中国人重新思考国家的出路何在。国人对发展工商业以富国的紧迫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迫切的危机感。为应对时局,朝廷大臣纷纷奏请设立专门的工商管理机构。1895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吁请修储才折》,对朝廷以往的工商政策提出批评,提出于各省设商务局。1898年6月12日光绪帝上谕,命各省整顿商务;7月25日命刘坤一、张之洞试办商务局,鉴于铁路和矿务的重要地位;8月2日令于京师专设矿务铁路总局;8月21日令于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戊戌变法中设立的上述工商经济管理机构,迈开了晚清工商行政管理机构改革实质性的一步。虽然商务局的设立比较缓慢,但己进入实践阶段;农工商总局己具有总理全国事务的职能。由于对各省成立的商务局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总局与各省督抚的权利界定也不明确,并且,这些刚刚建立的或正在拟建中的新型工商机构,由于变法的迅速失败而没能发挥实际作用。但可以肯定,它们代表了正确的改革方向,为随后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四、清末新政时期

庚子之役的惨败,使清政府深感数十年来“积弊相仍,因循粉饰”,徒学“西艺之皮毛”,未学其“富强之始基”,以致有今曰之惨败。为了挽救危亡,稳固社稷江山。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在西安以光绪帝的名义“预约变法”的上谕;1901年7、8月间,刘坤一与张之洞联名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指出“修农政、劝工艺、定矿律、路律、商律”工商业的地位随着形势的发展显著提高,发展工商实业的呼声促使清廷中央开始思考设立专门机构来管理工商实业发展的现实问题。1903年4月22曰清政府上谕:“……载振奏请设立商部,业经降旨允准,兹着派袁世凯、伍廷芳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同年9月,清廷谕令“现在振兴商务,应行设立商部衙门,商部尚书着载振补授,伍廷芳着补授商部左侍郎,陈璧着补授商部右侍郎,所有应办一切事宜,着该部尚书等妥议具奏”。自此,具有现代意义的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商部正式登上了中国近代舞台。政府机构的变革正是社会经济结构变革的反映。

商部的诞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发轫,直到1903年的商部正式登场,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首先,它是清政府救亡图存、解决财政危机的产物。恰与当时《时报》所语:政府鉴于商战不利,惧将无以自存于生计竞争之世也,于是创立商部。其次,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深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被打破,在国家积弱积贫、国势日下的历史大变革时期,作为具有资本主义经济特征的近代工商业在救亡图存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现。正如华侨商人张振勋所言:“当此库款支绌,财力困敝,问诸国而国己无帑之可拨,问诸官而官亦无款之可筹,问诸民而民更无力之可顾。除息借洋款外,其能凑集巨资,承办一切者,惟赖于商。7]这一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认识的发展最终在政治上提出了相应的诉求——设立专门行政机构来主导工商实业的发展。

商务经理总结范文3

关键词: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流程再造;银行信息化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基本上是职能型的组织结构,其业务流程也是按照职能型的组织结构而设计的。这样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与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发生扭曲,与银行信息化发展水平产生背离,应在组织结构和流程上实现再造。笔者认为,按矩阵型组织结构的原则再造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是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选择。在组织结构再造实现后必须进行流程再造,这样才能使组织管理与流程运行相统一。

一、现代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的类型分析

现代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有多种类型。哈佛大学商学院NitnNohria教授在1995年6月发表的《组织结构概述》(NoteOn OrganizationStructure)一文中,将不同的组织结构划分为职能型、事业型、矩阵型、网络型及其他混合型,并就这些结构的不同特征进行了论述,指出在设计任何组织的结构时,通常需要考虑下列几个方面的事项:劳动分工、协调机制、决策权的分配、组织边界、非正式结构、政治结构、权威的合理基础。

就我国而言,银行的组织结构应满足经营管理的三项基本需求:有效地完成银行基本任务,即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原则;能够对外部环境中存在的重大威胁作出反应,控制好组织结构的惯性原则;保持不断创新,即管理者的创新精神。据此,我国商业银行设计一个高效的商业银行组织系统,需要考虑五方面要素:环境的变化、正确的战略和经营方向、经营道德、有效的领导层、信息化水平。

下面对现代商业银行的职能型、事业型、矩阵型、网络型四种组织结构类型进行分析。职能型组织结构是按银行职能部门来设置的,一般适合规模较小的银行,每一部门依据职能提供一项系列服务的一部分;事业型组织结构是依据企业的生产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划分的,适合规模较大的银行,它是根据产品特性的不同将银行职能部门分成事业部;矩阵型组织结构兼顾了事业型和职能型的特点,按客户的业务发展流程分类,每一事业部都能完整地完成目标任务,它需要复合型的人才作为支撑;网络型组织结构是按掌握一定技能的知识雇员的类型来进行划分的,其适用于变化大、不确定因素多的环境,实际上是网络经济时代的结构,已呈现“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这种组织结构理论说明了西方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西方现代商业银行的实际来看,随着银行发展环境的变化,价值观也实现了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质的转变,其组织结构也实现了转变:即从行政职能型、事业型的组织结构向矩阵型和网络型的组织结构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北美洲等一些跨国性的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矩阵式”的组织结构,这种转变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构建具有借鉴作用。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及其缺陷

从组织结构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是按行政区域和政府序列设置的。即各总行为一级法人;一级分行对应省和直辖市级;二级分行对应地、市级;最后是县(区)级支行和营业所(办事处、分理处),至今这种状况还没有得到全面改变。从管理体制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均实行一级经营、三级管理。银行内部经营机制无论在资金筹措与运用,还是财务分配、人事制度上主要由上级行管理。管理行集中了过多不该集中的经营权,而真正的经营行却缺乏足够的自主权力。决策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阻碍了分、支行经营活力的增强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此外,封闭的干部人事制度和劳动分配制度,仍然没有突破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它既不体现员工的素质能力和工作绩效,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对经营提出的开放灵活的管理要求。在分配问题上,所实行的依然是行政干部的级别工资制度,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这种金字塔式组织结构与信息化在银行中的应用已不相称,缺点是:管理层次多,管理成本高,信息链条长,市场反应慢,服务效率低下。虽然国外银行也有层级结构,但最大的区别在于,国外银行能充分利用信息化实施管理,在分行之下不设下一级机构。

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模式比较好些,但仍然笼罩着行政机关的影子,基于信息化的管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现代信息技术在银行的广泛应用,为银行构建运转高效的矩阵型组织结构提供了可能。

三、按矩阵型组织结构的原则再造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笔者认为,应根据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参照国际成功的银行组织架构,以银行信息化建设为平台,按矩阵型组织结构的原则再造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按照组织结构扁平化的要求,打破省、地(市)、县(区)之间的界线,以经济区为中心,设立区域大型城市行为分行,总行作为管理决策层,主要职责是战略决策、授信管理、产品研发、信息综合处理等。其他权力尤其是产品营销和市场开发的权力尽量下放。这便形成了以总行为决策中一心,以分行为经营中心,以下属发展部为产品服务中心,从而实现集中政策下的分散经营,将政策控制集中化和业务运作分散化的思想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总行最高决策机构能够集中力量制定总目标、总方针、总计划以及各项政策。从事经营的商业银行在不违背总目标、总方针、总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管理其日常经营活动。在银行内部,运用非均衡发展理论的原则和方法,对商业银行优先配置资源,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按效益最大化原则经营。经扁平化改造的组织结构形成后,把过去多级管理、一级经营变为一级管理、多级经营。相应地减少了委托层次,从而在结构上减少了人风险。

矩阵型组织结构再造的操作可考虑三个方面。首先,合并过多的支行,特别是业务半径小的支行,如隔路毗邻的两个支行,把支行一级的机构整合为我国商业银行营业部下设的业务发展部。其次,压缩管理层级,减少中级行政管理人员,特别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中级管理层还应该大幅度削减,减少银行业务发展的组织障碍,发挥信息技术在银行管理中的作用。最后,精选一批高级人才为客户经理,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在组织结构和业务管理上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这样就能够实现组织架构与以客户为中心相结合,压缩组织层级后减少了非利息支出,增加了银行利润。在矩阵型组织结构再造实现后必须进行流程再造,以使组织管理与流程相统一。

商务经理总结范文4

一、范围界定

目前,区商务产业的主体是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是指在现代商务楼宇密集的区域,以写字楼为载体,通过开发、出租、售卖等多种形式引进企业,从而产生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区内主要的商务楼宇有银行中心、亿力大、国际银行大、国贸大等。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二、现状分析

(一)发展现状

1、楼宇经济量增质升

作为一种集约利用资源、向“空间”和“高度”要效益的经济形态,近年来,楼宇经济得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紧紧围绕商务楼宇这一发展载体,区成立楼宇经济发展服务小组,健全联络员工作网络,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统计调查、季度例会、跟踪服务等机制,出台《关于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调动各方积极性,有力有效地推动辖区楼宇经济的发展。楼宇经济呈现出“量增质升,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年68幢已使用的商务楼宇入驻企业数达3684家,比增18.23%;总纳税额达25.6亿元,比增60.42%。有8幢商务楼宇入驻企业纳税超过亿元。年,在宏观经济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区楼宇经济仍持续增长,已使用的商务楼宇数达到85幢,入驻企业数进一步增加到4719家,比增28.1%,11幢商务楼宇入驻企业数均达百家以上;楼宇企业纳税总额达27.36亿元,比增6.9%,其中属区企业的纳税额为23.84亿元,比增2.5%,占全区财政总收入76.3亿元的31.2%。

2、总部经济成效初显

近年来,区依托区位优势推进总部经济发展,一方面,注重培育,帮助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注重引进,着力引优引强,吸引了一批在国内外较具知名度、影响力的总部型企业进驻。目前已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有多家下属独立企业或分支机构的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以及一些具有单一总部职能的管理中心、结算中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投资中心、采购中心等营运中心企业。年,纳税总额超过800万元的总部型企业有91家,年纳税额达20.6亿元,其中73家纳税超1000万元,占80.2%,总部经济的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年10月,区被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授予“中国总部经济发展实践研究基地”牌匾,成为西岸经济区首个获得该授牌的城区,既是对区总部经济发展的肯定,也将进一步提升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

3、载体建设有序推进

为拓展商务经济发展空间,区委、区政府狠抓载体建设,一方面,大力推动商务楼宇建设,年立信大、中大、华龙大、烟草鑫城大等商务楼宇先后投入使用,效益良好。中大仅投入使用一年就成为入驻企业纳税超亿元楼宇。年,新景世纪城、第一广场、钻石海岸、莲前集团大、明发集团大等楼宇也将建成投入使用。年在全区安排的59个区级重点项目中,涉及商务楼宇的项目有22项,34幢楼宇,总建筑面积达203.28万平方米,使用面积约142万平方米。另一方面,全力推动西岸现有规模最大的商务营运中心区——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的建设。该项目于年2月动工,启动区11幢写字楼竣工投入使用;自建区内天守、康利、安踏、鸿星尔克、九牧王营运中心大楼已实现封顶;园区内融商业街、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海滨旅游休闲区已于年投入使用,人气不断聚集,活动频频,初显带动效应。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已引进各类企业199家,自建区已引进知名企业营运中心23家,年园区企业实现税收超过6亿元。

4、商务服务业态势良好

商务产业集群的培育打造离不开商务服务业的支撑。服务业是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年,三次产业结构已优化为0:19.81:80.19,服务业累计实现增加值338.81亿元,同比增长11.19%,拉动全区经济增长8.96个百分点。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商贸、旅游、金融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年全区商贸业营业额达1530.38亿元,同比增长12.2%,营业额累计超10亿元的商贸企业有20家。全区共接待旅客1661.2万人次,同比增长13.2%,占全市的75%,旅游总收入215.2亿元,同比增长14%。作为全市金融中心,已聚集了一大批境内外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金融保险业累计实现增加值53.10亿元,同比增长25.06%。商务服务业近年来也逐步发展,态势良好,已拥有一批较大规模的律师、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以及从事企业管理服务、咨询或市场调查、资产管理、公证服务、会展服务等业务的商务服务业企业。

(二)SWOT分析

1、比较优势分析(S)

(1)经济优势。2003年,原开元、、鼓浪屿三区整合成为新区。历经五年砥砺,奋勇争先,区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运行效益提升。综合实力跃居全省85个县(市、区)首位,并跻身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心城区上游位次,年还荣获“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16名的殊荣。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2.5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76.3亿元。三区整合后的新,经济水平无论是从量上,还是质上,都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成为西岸最主要的经济强区。

(2)区位优势。作为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区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汇集,区内既有繁华的老城区,又有近年来新建的新城区,还有深具发展潜力的东部开发区。随着、漳州、泉州、福州等省内城市各组团之间的快速通道网络的逐步完善,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3)对台优势。依托五缘优势和金航线终端优势,区成为对台交流的前沿和窗口。区域物价相对便宜,生活便利,吸引大批台湾居民来此消费,目前已有众多台胞在生活、置业。此外,区也吸引了众多台资企业入驻,形成了一定规模,目前总数已达555家,以第三产业为主,对活跃区域经济、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对台湾岛内企业起到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4)商务优势。目前,区产业结构已完全实现了“三、二、一”的转变,产业结构合理,产业水平提高,经济服务化的态势愈发明显。同时,辖区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运输、发达的信息通讯,较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等配套为发展商务产业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商务条件。

(5)人居优势。由于在人居环境建设上的创新理念,市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等殊荣,其城市环境建设得到全国、乃至世界的肯定。作为市的中心城区,区是全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品位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建成了一批生态社区、绿色社区和平安社区。辖区内生活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还具有很好的商业购物条件,为商务产业发展创造了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6)人才优势。人才、技术和信息资源相对密集,辖区内有一批中小学、幼儿园的名校名园提供良好的基础教育,又有大学、国家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会计学院等知名教育科研机构,每年都为社会输送大批优秀人才,具有较好的人才条件。具备了发展商务产业集群所需的高素质经营、管理、技术等各类人才,以及鼓励人才创业和科技创新的环境。

(7)亲商优势。先后建立了企业服务中心、招商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服务中心等,同时在全国首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荣获“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政府还通过了ISO14001的体系认证,办事成本低,办事效率高,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便捷、高效的环境。

2、存在问题不足(W)

(1)产业发展基础还需夯实。发展商务产业集群需要合理有力的产业配套。区的二、三产业比例协调,但产业内部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特别是第三产业方面,对房地产依赖程度偏高,楼市一不景气便直接导致第三产业明显减缓并进而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速。同时,目前市整体规划的其他岛外制造业基地还未完全成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总部—制造基地”区域合作模式的体现。区要以自身的优势吸引国内外各类企业总部进驻,就需要解决好工业平衡发展及制造业腹地的支持。

(2)发展空间比较有限。区除去山体等占地外,与其他同级城区实际可用地相比相当有限。受土地、空间不足的制约,鹭江道、环筼筜湖等商务中心区的发展遭遇瓶颈,商务设施配套难以继续完善提升。同时,由于受旧城阻隔的影响,几个重要商务区相对独立,难以形成统一联动的整体,无法获得资源共享和信息外溢的效果。

(3)楼宇经济档次有待提升。辖区存在为数不少的老旧楼宇,设施陈旧,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物业管理不佳,停车场等配套不足,而且还有一定数量的商住楼宇,中高档写字楼目前还较少。另一方面特色楼宇偏少,不利于形成行业间的协作与行业内的聚集效应。此外,商务楼宇入驻企业整体层次不高、税源相对单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楼宇经济的发展质量。

(4)总部经济影响力尚要增强。相比而言,知名度高、实力强、带动力大的总部型企业还相对较少,且多以本地和省内企业为主。虽然一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在区设立了分支机构,但多以办事处为主,规模小,总部或地区总部则很少。这些都制约了区域总部经济的影响力。

(5)商务服务发展仍需努力。全区从事企业管理服务、公证服务、会计审计及税务服务、市场调查、咨询服务、知识产权服务、职业中介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包装服务、安保服务、办公服务等商务服务业企业数量有限且良莠不齐,有较大规模、较强竞争实力的较少,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相比有较大差距。

3、发展机遇机会(O)

(1)政策支持愈加明朗,海西建设提速先行。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并被写入国家规划纲要草案。年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家对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持续加大,支持海西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又一政策重心,海西建设已越来越由概念层面迈向实质运作。作为海西经济区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商务产业发展必将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2)两岸关系回暖利好,对台合作日益深化。纵观台海走势,随着有利于两岸合作交流的利好因素不断增加,两岸迈入了真正的“三通”时代,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在两岸关系进一步稳定的条件下,区对台合作的形式将更加全面,更加成熟。

(3)城市品牌日渐提升,招商引资更趋优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致力于实施“城市品牌”战略,以经营城市作为突破口,营造最佳的城市投资环境和最宜人的居住环境,力求将打造为环境优美的国际名城。随着“国际马拉松赛”、“世界合唱比赛”等国际性大型文体赛事、“9·8投洽会”、“台交会”、“高交会”、“6·18科技项目成果交易会”等面向国际或全国性的展会平台的成功举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升,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投资者进入,进而有利于区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

4、需应对的挑战(T)

(1)金融危机的强力冲击。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对国内外实体经济逐渐产生负面影响:国内各地区开始出现市场信心提振难、贷款融资筹措难、项目建设推进难等不利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商务载体和配套设施的投资建设;世界500强企业开始纷纷裁员,有的部分取消或延后了海外投资计划,这将延缓区吸引更多国外优质企业来落户的战略发展进程。另外,全球经济衰退、国内外经济低迷已成定局,外部市场需求的相对萎缩必将对众多外向型企业经营造成较大不利影响,进而产生连锁反应。

(2)区域竞争的不断加剧。从城市之间来看,除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外,大连、青岛、广州、深圳等沿海一线城市,都是发展商务产业特别是总部经济的有力竞争对手,省内福州、泉州也在和争夺企业资源。即使从市内来看,随着五缘湾、杏林湾等商务营运中心的建设,还面临湖里、集美等兄弟城区的竞争。另外,随着“大三通”的实行,市、区对台区位优势也受到一部分削弱。

三、主要路

(一)指导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中央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西岸经济发展以及对台合作交流中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优势,不断开拓路,创新机制,应对挑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政策推力,优化区域环境,以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为核心,引领区商务产业集群发展,以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和商务服务业为重点,做大做强商务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城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努力构建西岸经济区重要的商务营运中心。

(二)基本原则

1、科学发展、合理布局。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其他产业的专项规划相衔接,服从大局,合理布局,谋求协调、持续发展。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围绕产业发展重点,结合区位优势和行业特点,因势利导,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具有特色的商务产业集群。

3、抓住重点、分步实施。避免急功近利的想,扎实工作,从区情实际出发,以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为引领,抓住楼宇经济、营运中心等有一定基础,有较好条件的领域作为重点,在统筹规划阶段性目标方案的基础上,分步组织实施,通过环境的锻造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培育和引进相结合,促进重点行业企业聚集,推动商务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和提升。

4、市场导向、体制创新。要高度重视商务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尊重并遵循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政府适当引导推动,加强机制创新,调动各方积极性,提高效率与效益。

(三)发展目标

1、近期发展目标

努力打造西岸重要的商务营运中心,深入发展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区、临海鹭江道片、环筼筜湖片、沿禾路主干道片等商务经济集聚区,其中,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全部建成投入运营后,争取提供4-6万个就业岗位,每年创税20亿元。全区力争到年商务产业集群的财税贡献占全区总量的32%左右,到2013年达到35%以上。

2、远期发展目标

根据全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重点,加快经济的规模化、国际化发展步伐,在保持商务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提供持续发展的后劲;促使商务产业集群的层次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建立完善的商务产业集群综合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区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商务营运中心区。全区力争到2015年商务产业集群的财税贡献占全区总量的40%以上。

(四)总体布局

根据区规划纲要中的空间布局,结合发展实际,未来商务产业集群发展将按“一区引领、三片并进、全区共荣”的布局持续推进,进一步打好基础、拓展空间、集聚要素、优化提升。“一区引领”即以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区为核心引领商务产业集群发展;“三片并进”即推动临海鹭江道片、环筼筜湖片、沿禾路主干道片因地制宜,齐头并进;“全区共荣”即以全区为整体努力构建西岸重要的商务营运中心,促进商务产业集群的发展繁荣。

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区:要加快项目建设,完善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打造配套齐全的现代化高级商务中心区,着力吸纳台商、商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建设总部大楼或设立营运中心。同时,拓宽视野,从更高角度对片区及周边区域进行全面协调规划,以更高的定位,将该区域打造成为以商务、金融、高新研发、人才高端培训、资本运作、旅游娱乐为主的特色商务商业区域。

临海鹭江道片:要依托区位优势,统筹开发建设区内商务、商业设施、住宅、公共设施(停车场、绿化等),完善交通功能和生态功能,调整商业业态,建设星级酒店、娱乐场所,发展观光、休闲、度假、购物等产业,加快营平等片区改造步伐,集中建设一批高档写字楼,着力吸引台企业地区总部以及金融机构、律师、会计师、公证、物流等中介机构进驻。

环筼筜湖片:充分发挥湖滨南路、湖滨北路商务楼宇集中,商务氛围浓厚的优势,利用区域众多公共休闲设施和环筼筜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休闲娱乐业。

沿禾路主干道片:依托禾路和嘉禾路周边的商务楼宇,吸引企业集聚,推动商务产业发展。针对区域内老旧商务楼宇较多的现状,着力于品质提升,改善楼宇硬件条件,加强物业管理服务,打造商务服务业和总部经济的集聚区。

四、发展重点和主要项目

(一)发展重点

1、楼宇经济。继续高度重视楼宇经济发展,着力加强引导,推动高档次、高品质商务楼宇开发建设,推动在建楼宇按计划顺利建设。着力挖掘潜力,提升品质,做好老旧楼宇的改造,推动已使用商务楼宇不断改善硬件条件,完善配套设施,不断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营造美观、舒适、安全、便捷、高效的商务办公环境。着力打造特色楼宇,逐步形成一批总部楼、金融楼、科研楼、文化创意产业楼、中介服务楼等专业特色楼宇。着力加强宣传,用好政策,优质服务,帮助做好商务楼宇企业的招商工作,写好引商、留商、富商文章,努力提高楼宇企业入驻率。

2、总部经济。着力吸引国内外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知名度高、带动力大的企业设立总部、地区总部或具有总部职能的管理中心、结算中心、物流中心、营销中心、展示中心、采购中心、研发中心、投资中心等营运机构,特别是吸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以及央企、省企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在光电、软件、生物新医药等高新产业及高端商贸、旅游、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方面做好对台产业对接,吸引台湾优质企业来此设立总部型企业。同时,鼓励现有总部型企业根留,为区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积极培育本地优质企业,通过推动企业改制上市等手段,促其做大做强,形成新的总部型企业。继续大力推进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区等建设,促进园区配套完善,推动企业入驻见效。

3、商务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依靠智力创造财富,需要的启动资金少、占用土地及办公场所面积小、从投入到产出时间较短、创造较多就业岗位、有助于产业升级、对相关产业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和辐射作用,是商务产业集群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点部分。要通过本土培育,外地引进等方式,大力发展企业管理服务、律师及相关的法律服务、公证服务、会计审计及税务服务、市场调查、社会经济咨询和其他专业咨询、广告业、知识产权服务、职业中介服务、市场管理、会议及展览服务、包装服务、安保服务、办公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商务服务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影响力的品牌企业,促进商务产业集群发展能级的提升。

(二)主要项目

围绕商务产业集群及发展重点,一方面要不断策划生成新的项目,形成新的发展载体和增长点,另一方面,围绕目前的重点在建项目(详见附件)做好建设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使项目及时见效,发挥作用。

五、对策举措

(一)强化政策扶持

用好现有政策,对于区已出台的加快楼宇经济、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企业改制上市等促进商务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并及时审兑,调动各方积极性,真正发挥政策实效。搜集国家、省、市关于促进商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整理、研究、汇编,送政策下企业、到部门,使其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制定完善政策,针对国家出台支持海西发展的政策以及省市出台的配套措施,抓住时机,及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予以衔接。制定出台促进总部经济和鼓励商务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通过税收优惠、财政支持、融资扩展、协调服务等多种手段,鼓励优质总部型企业和商务服务业企业的引进,留住本地实力企业,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商务产业相关企业集聚,为区域经济发展多做贡献。

(二)强化机制推动

在协调运作机制上,设置专门的政府协调运作机构,如商务产业集群发展服务小组及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推动商务产业集群培育打造。在统计跟踪机制上,做好总部型企业认定,并建立完善总部经济和商务服务业的统计体系,密切跟踪区内总部企业的变动情况。在服务机制上,做好相关咨询和政府信息公开,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深入推进亲情化服务、效率化服务以及专业化服务。在投融资机制上,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监管、投资决策咨询、投资风险约束、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和奖惩等制度体系。坚持“就地平衡、紧张平衡、积极平衡、综合平衡”的原则筹措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鼓励支持民营担保机构的发展,建立政府与银行信用融资平台,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切实的资金保障。在人才发展的机制上,针对商务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努力为商务集群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引进知名高校和培训组织建立培训机构,充分利用辖内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多层次、外向型、覆盖广的教育培训网络,特别是重视企业管理、财务税务服务、调查咨询、职业中介、会展服务、办公服务等各类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创建引进服务平台,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人才库,提升区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开发能力和服务水平,利用各种渠道,有计划地通过行业聚才、项目开发引才、核心人才带动引才。

(三)强化统筹规划

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进行综合规划和资源配置。对初步成型的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临海鹭江道片、环筼筜湖片、沿禾路主干道片等,要结合区域实际和已有的产业特色,着力优化片区功能划分,使各片区各具特点、功能互补。在营平片区、港片区、原自行车厂片区等旧城区改造中,要从繁荣整个片区的角度进行开发建设,融入商务产业发展的要素,完善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同时,开发建设中应尽可能实现联片规划、整街坊开发,以延伸各个片区的商务功能,致力于形成商务集聚区。着力打造多功能、高效率的适合经济发达城市发展的“城市综合体”,以写字楼和休闲购物中心功能作为最基本组合,将城区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生活空间进行组合,建立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

(四)强化项目带动

根据产业发展的方向重点,有针对性地生成相关项目,如商务楼宇、商务配套项目等,以重点项目的实施促进产业提升优化。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的跟踪、协调、督查、考评等,确保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重点推动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区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内商务发展所需的金融、物流等办公配套以及酒店、公园、会所、商场、交通等与吃、喝、玩、乐、购、行相关的生活配套,做好园区植树绿化,创造良好的商务条件。推动港谊广场、明珠、裕景中心等一批商务楼宇建设、推动新景世纪城、第一广场、钻石海岸、莲前集团大、明发集团大等商务楼宇建成见效。适时启动营平片区等旧城改造项目,融入商务楼宇建设,为商务产业发展提供新的载体,提升片区经济能量,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充分挖掘利用辖区老旧厂房资源,从中选择条件适合的厂房加以推动,使其改造成商务楼宇,进一步盘活资源。

(五)强化招商引资

充分发挥“10+1”作用,整合招商项目,做精做细项目的包装、策划和宣传等工作,加强与海内外中介机构联系,发挥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经济促进会、工青妇、台侨商会等作用,充分利用各地商会、协会等中介招商平台,利用好优惠政策,继续实行全员招商与专业招商相结合、亲情招商与以商引商相结合、政策招商与专业招商相结合、媒体网络招商与委托招商相结合、国内招商和国外招商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做活招商引资。依托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和辖区商务楼宇的载体资源,着力引进国内外名气响、实力强、影响大的优秀总部型企业进驻,同时吸引其产业链上的相关产业总部进驻。借助区位优势,大力吸引台湾、、赣南、粤东、浙东地区知名企业或上市企业总部,不断加强对台在光电、生物新医药、太阳能、软件等高新产业以及台湾金融、现代物流、商贸、旅游、设计等现代服务业行业的对接,同时,吸引周边传统制造业企业来区设立总部、地区总部和营运中心,要建立企业总部档案和引进总部台帐,根据区域产业规划和产业需求,列出目标名单,通过各种渠道与企业接洽,重点跟踪。同时,积极联系外地驻办事处或外地企业驻机构,通过沟通宣传,促进外地企业总部增强对区发展商务产业集群的了解。加强和国内外知名的商务服务业企业的联系,宣传优势,着力引进一批法律、财务、管理、咨询、投资、会展、策划等企业,提升专业服务水平。

(六)强化品质提升

以楼宇品质的提升为重点,坚持“筑巢引凤”与“腾笼换鸟”并举,积极创造条件,完善机制,加快开发增量,有效调整存量,优化楼宇质量,为商务产业集群提供高品质的载体。在商务楼宇开发上,慎重引进、选择具有较强投资实力和良好业绩的开发商,以资本为龙头,拉动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形成要素资源的汇聚。在楼宇企业引进上,了解有入驻意向企业的详细情况,确定招商服务策略。重视引进龙头型、领先型企业,借助这些企业的高知名度,发挥以优引优的集聚效应,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优质企业入驻,实现税收持续增长,打造出更多税收“亿元楼”。在打造特色楼宇上,做好结构优化,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让这些楼宇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按自身特点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化,逐步形成一批总部楼、金融楼、科研楼、文化创意产业楼、中介服务楼等特色楼宇。在老旧楼宇的改造上,按照区域功能,实施综合改造,提升其能级,并适当采取扶持政策,鼓励业主自行改造,改变建筑外观,完善楼宇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产生更大效益。

(七)强化环境营造

提高办事效率,方便企业办事,营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营造亲商优质的服务环境;不断完善交通、停车、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商务发展所需的各种配套设施,营造安商富商的商务环境;强化诚信建设,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坚持“9+1”城管综合执法模式,持续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拓展公共空间,做好区域环境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建设景观、小型广场、文化设施等,营造优美健康的生态环境;加大区商务产业集群发展宣传报道,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

商务经理总结范文5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三、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四、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一)、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统计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用同一种货币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就国际贸易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如果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值就是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值。由于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只计成本,不包括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略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二)、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更不能使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值直接比较。为了反映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规模,通常以贸易指数表示,其办法是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用进出口价格指数除进出口值,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值,便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就是贸易量。然后,以一定时期为基期的贸易量指数同各个时期的贸易量指数相比较,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贸易量指数。

五、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x100。 以一定时期为基期,先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作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交换效益劣于基期。

六、服务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服务部门包括如下内容: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

七、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

(一)直接贸易(direct trade)

直接贸易是“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

(二)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

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即使商品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只要两者之间并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发生的交易关系,仍然属于转口贸易范畴。

八、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一)总贸易(general trade)

总贸易是“专门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

在总出口中又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和未经加工的进口商品的出口。总进口额加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原苏联、东欧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二)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专门贸易是“总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存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专门进口。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放在保税仓库,未进入关境,不列为专门进口。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口,则列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专门出口额称为专门贸易额。德国、意大利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九、有形货物贸易

有形货物贸易指有形的、实物形态的、可以看见的货物的贸易。为便于统计和国与国之间进行协调,1974年联合国秘书处修订了1950年版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现行实施的是1974年修订本。在该版本中,把国际贸易货物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

这10类货物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

饮料及烟类(1);

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3);

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

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

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

机械及运输设备(7);

杂项制品(8);

没有分类的其他货物(9)。

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货物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货物称为制成品。

十、复出口与复进口

(一)、复出口(re-export)

复出口是指外国商口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也称再出口。复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同经营转口贸易有关。

(二)、复进口(re-import)

复进口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再进口。复进口多因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货)所造成。

十一、知识产权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土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包括如下内容:版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外观设计(分布图)等,是一种受专门法律保护的重要的无形财产。

十二、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

(一)世界市场上国际类型的多样化

战后,在世界市场上,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国家,即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或 地区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约占70%左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约占20%,而社会主义国家和原苏联、东欧国家约占10%左右。

(二)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出现了一些新贸易形式,主要有: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贸易、租赁贸易等。

(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为剧烈

战后,世界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垄断进一步加强,使得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为了争夺市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

1、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

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

3、国家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争夺。

4、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性能、改进产品设计、做好售前售后服务等。

5、开拓新市场,使市场多元化。

十三、世界市场的概念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可见,世界市场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构成的。世界市场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围。世界市场的内涵指的是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条件和交换的结果,包括商品、技术转让、货币、运输、保险等业务,其中商品是主体,其他业务是为商品和劳务交换服务的。

十四、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易方式

(一)单纯的进出口贸易方式

买卖双方自由选择交易对象,通过函电往来或当面谈判,达成协议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活动,这是国际贸易最普遍的一种交易方式。

(二)展览交易方式

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长期或短期的、有固定地点或无固定地点的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博览会、贸易中心、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商品展出和交易提供场所。

(三)商品交易所

商品交易所是世界市场上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是一种有组织的商品市场。其经营活动是根据交易所法和交易所规定的条例进行的。 3

(四)国际拍卖

国际拍卖是经过专门组织,在一定地点定期举行的一种公开竞争的交易方式。

(五)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是与信贷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方式。买方用进口设备开发和生产的产品或用其他产品或劳务去偿还进口设备的贷款。

(六)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

(七)租赁贸易

租赁贸易是把商品购销与一定时间内出让使用权相联系的一种购销方式。出租人把商品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时期内专用。承租人根据租赁时间长短付出一定的资金。

十五、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商务经理总结范文6

二、攻坚克难,全面建立《随附单》溯源制度

在深入落实《随附单》溯源制度上提出实现5个“百分之百”的口号,我们加大检查力度和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5个“百分之百”是:购入酒品百分之百索取《随附单》;批发酒品百分之百填开《随附单》;《随附单》百分之百填写规范;百分之百做到“单随货走,单货相符”; 百分之百保管好《随附单》。5月份,我们掀起了啤酒专项整治行动,着重检查酒类批发部和零售店是否按5个“百分之百”的要求执行《随附单》制度。 同时,对非b瓶啤酒和过期啤酒进行查封,禁止销售。 对5家《随附单》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酒类批发部予以立案查处,依法分别处以xx元罚款,并责令改正。

为真正落实《随附单》制度,我们还推出两个新举措:其一,是在办公经费拮据的情况下,拿出资金制作了“《随附单》专用夹”,由酒管工作人员上门免费发给酒类批发商和零售商。其二,是经县商务局批准,对严格执行《随附单》制度的酒类批发部授予“实施《酒类流通随附单》制度示范店”荣誉称号,为全县酒类经销商树立学习的榜样,以带动更多的经销商将《随附单》制度落到实处。在全县酒管工作会议上,给被评为“实施《酒类流通随附单》制度示范店”的塘渡口镇八达酒业举行了授牌仪式。目前全县的酒类经销商在执行《随附单》制度方面较去年又迈进了一大步,90%以上的酒类经销商做到了主动开票、索票,且做到了填写规范、妥善保管。

三、多管齐下,紧绷酒类消费安全弦

·县运管站2012年度工作总结 ·村2012年度工作总结 ·2012年度外贸工作总结范文 ·村2012年度综治工作总结 ·交通厅年度工作总结 ·2012年度工作总结 ·2012年度行政工作总结 ·公司人力资源部2012年度工作总结

到 年度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四、开展横向联合,探讨联合执法机制

五、扶持酒业做大做强

进一步转变职能,提升服务意识,理顺酒管办与酒类厂商的关系,使酒管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为酒业做大做强服务。一是严把酒类商品入市关,对凡入市酒品,必须是合法的正规酒厂的产品,并提供酒类生产许可证、酒品质检报告等完备的资料;二是对酒类经营企业的经营资质严格把关,按照《湖南省酒类管理条例》和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以及两个“规范”要求,办理酒类批发许可证和酒类零售备案登记。三是继续努力践行“乐为酒类厂商当好‘义务五员’”的口号,千方百计为酒类厂商物色商、协调关系、推介酒品等,赢得酒类厂商的好评。

六、做好商务综合行政执法试点申报工作

按照县商务局的部署和安排,我们负责商务综合行政执法试点申报的资料准备等具体工作,经过努力,使得申报工作圆满成功,我县商务局被商务部和省商务厅分别列为全国和全省的商务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单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