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范例6篇

地理教案

地理教案范文1

关键词: 地理案例教学 工业区位 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既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又有利于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案例教学特别适应地理的学科特点,尤其是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有些案例教学因受教材、教学对象、教学辅助条件等的影响,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成功地实施案例教学,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一、对案例教学的理解

地理案例教学法就是应用地理案例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教学的方法”[1]。其中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探索、合作、平等的精神。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

地理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教学案例的选编和运用,而选编地理案例则是实施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2]。工业区位因素既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是学习“工业地域”和“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基础。为了充分论证这一问题,教材中提供了我国制糖业、饮料制造业和加拿大炼铝业等部分区位资料和案例,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变化等实际问题时总是出现偏差。并且该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基于此,我们选择一个案例,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选定案例:某钢铁企业100多年来,厂址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

2.针对案例进行讨论。

讨论1:第Ⅰ阶段,钢铁厂应选择在哪里布局?请说明理由。

讨论2:第Ⅱ阶段,钢铁厂址应该迁到哪里?请说明理由。

讨论3:第Ⅲ阶段,钢铁厂址应该迁到哪里?请说明理由。

讨论4:试分析100多年来钢铁厂选址的区位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引起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在学生回到问题期间,教师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深入了解学生对地理概念、地理区位因素的理解和运用,并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和点拨引导,把问题引向深入,直到完成学习任务。

3.教师总结。

教师通过认真听取学生回答问题,从中一定会发现一些不足和问题,或者是学生解释过程中遗漏的一些答案,从而进行总结。学生在解释过程中可能会使本节课知识点有点混乱,老师需要整理和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工业的区位”采用案例教学后,学生通过对案例积极分组讨论和学习,从案例中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和区位因素随着社会进步而发生变化。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探究,学生提高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环境观。

三、地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案例教学也不例外。为了了解地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课后对部分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80%的地理老师和学生都赞成案例教学,说明地理教师对案例教学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地理案例教学过程实施不足。调查显示,有73.7%的教师认为地理案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足。教学评价不足,导致教学环节不完整。教学案例选编不足、教学行为形式化、教学手段片面化和教学组织随意化,不利于案例教学的开展。另外,31.6%和36.8%的教师认为由于现在的班额过大和教学时间不足,导致不能兼顾每一个学生。

2.案例教学的结果不理想。60.2%的学生和教师认为教学结果不理想。虽然案例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独创意识和动手能力,但是在目前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案例教学可能使学生不能系统地获得主干知识、理论基础比较弱,最终考试分数不理想,导致部分老师认为学习案例教学课程有困难。

3.案例教学资源限制。调查发现63.2%的教师认为案例教学资源的搜集存在困难,没有办法获得具有针对性、实效性、趣味性和难易适当的地理案例。另外,26.3%的教师认为应用地理案例教学方法,教师的负担过重。

四、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案例教学以问题为载体,为学生搭建动口、动脑的平台,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掌握地理研究方法,体验地理思维过程,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案例设置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既可使枯燥的知识鲜活起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可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体验“有用地理、生活地理”的新课程理念。

针对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应该积极成立地理案例编写组,搜集、整理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地理案例。教师应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防止出现教学案例选编不足、教学行为形式化、教学手段片面化和教学组织随意化。教师应该进行集体备课,精心选择案例,加强信息收集,多开展听课、评课、校际交往活动,取长补短,减轻过重负担,获得具有针对性、实效性、趣味性和难易适当的地理案例。同时,改革相应的评价体系,完善地理教学过程,这样既可以保证素质教学,又可以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取得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地理教案范文2

一、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具体做法

1.选编地理案例。这是实施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选编高中地理案例,一是学习地理案例的编写知识;二是根据学生身边的实际、高中地理教材和热点地理问题;三是在正确的原则指导下,符合地理客观实际,精选案例,切忌“信手拈来”。

2.高中地理案例的类型。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将所选案例分成四类:一类是讲读式,如《茫茫宇宙觅知音》、《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及分布》等;讨论式如《宁启铁路扬州段开通对家乡的影响》、《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活动式如《城市化给我们带来什么》、《身边的污染及人们的反映和能做的小事》;调查式如《扬州乡镇工业的类型、特点及发展方向》、《家乡河流的现状、变化、原因、危害及对策》等。

3.运用高中地理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步骤,主要在课堂内展开和进行。首先是教师提供和呈现高中地理案例,呈现的方式是多样的,有印发地理背景材料;有学生、教师描述、介绍;有电教手段放映、模拟再现实际情景;有学生角色扮演、记者采访等形式。

其次,分析和讨论高中地理案例,教师根据给出材料和相关的条件(包括课前),提出要求,进行师生互动分析:将高中地理案例的内容和相应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揭示高中地理案例与道理原理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规律。学生经过准备,包括阅读资料、调查访问(课前)、构建图示、分析资料、讨论问题、寻找方法、作出决策,进行发言交流。

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引导、组织调控、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研讨和学习、探索。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和评价:对前一阶段的案例教学进行概括和提升,即时表扬和肯定学生们的成绩,特别要鼓励那些虽有不足或明显错误但富有创意的发言、建议、想象等;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弥补。最后,给学生“布白”:提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留一段“悬念”,促使学生拓展视野、调整视角,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伏笔”。

这一程序可以看出: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必须进行独立的思考,略结论、重思维过程的养成。这与高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异曲同工。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主要成效和不足

在三年多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主要成效:

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非常注意学生的兴趣、个性和能力,运用许多幽默、故事和儿童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对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地理问题,我就以极大的热情去组织教学:

如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来西亚、孟加拉国、缅甸、马尔代夫等国,死亡人数超过16万,造成有史以来最为惨重的海啸大劫难。我结合到高中地理《地质灾害及其防御》一节的内容设计了《地震·海啸和高中地理学习》这一案例进行教学,满足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课堂上学生们非常活跃,教学效果比较显著。(本案例全文发表在2005年1月4日《扬州晚报》)

1.便于学生理解环境知识。高中地理案例具有相关的背景资料,而且具有直观、形象、典型等特点,利于学生感知认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加深了对抽象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

2.培养了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是围绕着一个案例展开的,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在这过程中,许多学生在开放性环境中如从图书馆、INTERNET上学会了自主收集和加工处理资料信息,能力得到了提高。

3.训练了思维能力。教学中选择的一些高中地理案例来源于现实实际,有些是热门话题,如温室效应、人口问题、城市化等,其中包含有核心部分和次要部分。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及经验剖析案例,把握案例的关键;教师有意识地对案例进行引申和扩展,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拟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发展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4.获得了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案例教学是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类似科学家探索的活动,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交流中,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关注地理时势,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以及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存在的不足: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案例教学也不例外。初中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存在的不足有:

1.高中地理是一门文理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使高中地理案例的选择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不是专职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时,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的能说明一些问题的高中地理案例为材料;针对不同的地理教学内容,我主要设计了讲解式案例、讨论式案例、活动式案例和调查式案例。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难。

地理教案范文3

[关键词] 地理;案例教学

1 案例教学的背景

新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重点落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在教学上要真正体现学生主题性,贯彻“人本教学”,即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其核心就是让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习地理”变成主动的“我要学习地理”,从单纯的获取知识到学会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为达此目标,案例教学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案例教学从广义上说,它可以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书匠和讲解员的角色,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其责任有三:一是课前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真正弄清楚一个案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目的,一般来说一个案例能很好地阐述一个地下原理;二是课堂上教师要领导案例讨论过程,不仅要引导学生有地下学科特色去思考,去争辩,去“解决”案例中的特定的地下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感悟,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背后隐含的各种地理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三是教师要负责案例更新,使案例教学反映当前的实际和切合学生的实际,使学生对案例充满兴趣,这是案例教学的基础。

2 教学案例的设计和实施:

2.1 精心选择案例课题,案例的选取要根据课标要求来确定。地理教学在不同部分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因此在设计案例时要针对不同的内容提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当然,课本的编写者已经在课本中为我们安排了一些案例,这些案例很经典,我们可以用,我们也可以自己选取一些案例。如在分析混合农业时,我们可以使用课中澳大利亚的案例。也可以自己根据当地情况选取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再如在讲授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位置范围时,能力要求低,只要学生能描述或在地图上指出(例如:可以直接的提出根据地图描述俄罗斯的位置,如果是第一次应当补充说明一个区域的位置应当包括纬度位置);而在讲授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时,就要求学生去查找并综合分析各种资料再得出结论。例如: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我们就可以将美国农业生产作为一个案例,根据学生已掌握的部分知识,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命题:“美国每年向俄罗斯输出大量的家产品,为什么?”在此案例中,学生可以从美、俄两国的地形、气候、农业生产方式、机械化水平等等方面去对比。去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一次运用地理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体验。

其次还要依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选取案例。例如:在讲授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时,根据我校客家(包括新客家)学生比较多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去分析为什么会形成客家人。另外,教师要尽量避免多次使用同类型的案例,因为这样同样会使学生没有兴趣,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案例(对比法、逆推法、实地调查等),如:在讲授美国的高科技发展时,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在大城市里,让学生列举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常见的一些美国生产的高科技产品(波音飞机、摩托罗拉手机、IBM电脑等等)。

2.2 课前及时布置课题,并做适当引导。课题选好后要提早一定的时间通知给学生,以便去搜集资料,为课堂的交流做好准备;对于一些学生第一次遇到的课题,教师应进行一定程度的指引,例如上例中有关人口迁移问题,如果是他们没有遇到过的,学生很难去下手的,所以有必要的提示(如客家人的迁移、民工潮等),再让学生自己通过查找资料分析资料结合常识,得出人口迁移是受自然环境、对生活和职业的需求等宏观因素的影响和受经济、战争等因素的影响。这样一来,学生基本上就能根据提示去查找资料分析解决问题。

2.3 合理调控课堂,案例设定好后,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很重要的一环就在于针对课题的交流,课题的交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①就我个人执教过的班级而言,初中的学生要活跃,高中的学生不太愿意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或者是应付式的。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要视学生规模和班级座位的设计而定。我曾在七年级尝试过学生参与和师生交流,有成功也有不足:成功的是学生积极参与程度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也易于掌握;不足之外是一堂课的内容难以按时完成。这种教学可以使参加的学生感觉自己和每个同学甚至老师都是平等的,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并且可以与老师面对面的进行交流,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②全员的参与,在讨论中应当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我们可以将讨论交流提前到课堂教学之前进行,每个班在开学之初就分成若干个地理小组,以后每次的案例课中他们就作为一个单位,一起查找资料、讨论问题,课堂上也坐在一起。在课堂讨论时。由每个小组分别派一个代表阐述本小组对问题的观点,其他组员可以进行补充,这样就可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全体的同学都尽可能的参与到讨论中来。

③艺术的总结。我们的案例教学不仅仅是要学生自己查阅资料

获得结论并展示出来,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地理知识和正确的地理分析方法,因此有必要对不同的小组针对案例中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进行评价选择。例如;在巴西的“热带雨林的危机”案例教学中,针对如何有效的开发和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同学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如:严格立法禁止砍伐树木、责成伐木公司将部分利润投入到造林中、将在该地区开垦的农民全部赶走等等),这些方案都有一定的道理,都反映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正确认识,此时,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分析出此问题答案的方向或目标,所以要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选择。

④做好案例学习中学生的评价我在案例教学中设计如下的案例教学课堂评价表

3 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

案例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还必须注意以下的事项:

一是开放性原则,注意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限制学生思维,对于不同的意见不要去批评,就算他的观点不合逻辑也最好让其他同学对他发表意见,如一些奇特的想法,也应予以肯定和鼓励,在讨论中教师应当将自己置之度外。也就是说在学生发表意见或讨论时不要参与进去,保持倾听即可。

二是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引导性原则。问题应当紧贴案例,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正确的把握问题指向,以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例如可以用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A、面对这样的问题,你认为该怎么办?B、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等等。

地理教案范文4

【关键词】地理 教学模式 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72-02

本人是一名地理教师,就地理教学而言,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略有想法,案例及想法如下:

案例一:

地理新教材无论是从知识脉落,还是从内容设计,其变化都是显而易见的,其内容变得更加灵活有趣,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知识难度有所降低,但知识广度却略有拓展。比如必修Ⅲ中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说起来无非是对某一区域进行区位分析,主要谈的是区位因素问题。地理中的区位因素问题无非包括两大要点,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知识难度不大,但涉及的面却很广。教材中提到了中国、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的多个地区,这样学生要想透彻地对各个地区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就需要了解包括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农业、人口等多方面的问题。这样,教学内容的广度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教学难度,虽然所谓广阔的知识,学生在初中地理中都涉及过,但对多数学生而言,仍然如同新知。如何教学才能有效,就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一下教学方法,知识点要备,但教学方法更为重要。

在讲这章课之前在网上开一个博客“视野吧”,让学生都能登录到这个博客,让大家把对这章课查阅的相关资料都传到网上,当然教师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总结,然后,每次在上课前开展一次课前五分钟总结活动,充分运用五分钟时间向大家介绍这些资料,并评比,当然这个评比结果是大家课前在网上对各位查资料的同学的评比结果。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还可以督促学生在课下学习,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促进教学相长,有一举两得的功效。

案例二:

我的课堂我作主,新课程下的课堂更为灵活,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完全把自己的想法应用于课堂,多种互动的教学方法随意使用,如讨论法、辩论法、小组合作探究等等,在讲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II《城市化进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节前,我看了一场大学生辩论赛,突然在备课中灵光一闪,也决定采用辩论法教学,促进课堂上互动的生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城市化进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懂得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这样既能掌握知识,又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学生有所启迪。在这个基础上,本人想了一个辩论题:“城市化进程中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把学生分为正方、反方两组,当然备课过程中本人也查了很多相关的内容。几个班讲下来,发现不同班级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截然不同,有的班级发言的较多,见解也很多,辩论很有成效。然而有的班级,使得本人不得不唱独角戏。通过在不同班级的辩论结果,本人意识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不同班级教学策略实施的可行性,当设计出一种教学方法之后,一定要对其方法,对不同班级进行可行性分析,就如对于不同倾向的班级一样,对理科倾向的学生趣味性的培养较为重要,而对文科倾向的学生当然知识的理解更为重要一些。

案例三:

课堂的气氛是否浓烈,学生的投入是否到位,课堂教学是否富有成效,都取决于教师的精心设计。记得在地理必修Ⅱ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备课过程中的导入这一环节我曾经这样设计过:让学生畅想一下学生心目中的城市与环境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在学生畅想过程中放一段轻音乐,把学生带到一个温馨轻松的环境中,幻想一下大家心目中理想的城市与环境,任其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大约给三分钟时间,然后结束音乐,请几位同学来讲一下他们的想法。起初觉得从这个导入环节,一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然而上课实施的时候却真的与想法不太一致,音乐一起,学生关注的不是我放音乐之前提出的问题,反而有很多学生问我:“老师这首歌好听,是什么歌?”“这是……”大家的注意力全部转到了音乐上,而忽视了我提出的畅想,让我真是哭笑不得,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最终竟然不了了之了,反思之后,总结出音乐的运用真应恰到好处,不能喧宾夺主,因此,教师在设计师生双边活动时不能花样太多,显得华而不实,影响了教学效果。

案例四:

以往的课堂是要求学生安静地听、默默地思考,而如今的课堂中安静则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这种新课程的要求。为了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往往想到各种手段,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上课讲点有趣的故事,开个好玩的玩笑,让书本知识生活化……可是有时候却是事与愿违,课堂气氛的确活跃了,然而,在过于活跃且喧闹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究竟能不能达到课前所定的目标呢,结果也不得而知。作为教学经验欠缺的教师,对于所教的班级较差的教师,“热闹”似乎是课堂教学的大忌,如此热闹的课堂会成为学生自由的天堂,课堂内容的学习却也在大打折扣。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能保持“热闹”,又能和谐、有序,“闹而不乱”,从而使学生进入一种热烈研讨、你争我辩的自主学习氛围中,我相信达到这样的境界还需要时间的厉练。

案例五:

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才能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地理学习分为几大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要有图在心,但是这个图包括世界的,包括中国的,包括各个地区,各个山脉,各条河流……东西又多又杂,记忆起来十分繁琐,这个时候就要求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勤动脑、勤动手;耳到、眼到、手到、心到等。比如对中国山脉的讲解,教师会在黑板上画中国地图,画经纬线,同时要求学生在黑板下也一起画,最后和同学一起在所画的图上标示出山脉,这一系列的画,真的让学生动了起来,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同时,学生可以在看教师画的过程中记一次,自己画的过程中再记一次,这样就可以有两次的记忆,课后还可以再以图作为复习材料,加深学生记忆。

地理教案范文5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教学法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设计原则

案例教学法要想有效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可谓是整个教学的基础与前提,教师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合理的设计,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需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1.真实典型性原则

地理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都是自然现象中客观存在的,亦或者是当前、曾经发生过的地理事物。所以,在对地理教学案例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落实真实典型性原则,确保地理案例是真实存在的,若将虚假的案例直接应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会违背了自然规律,同时还会对学生价值观造成影响。正因为如此,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案例都来自于现实生活亦或者是实地考察之后而得来的,是真实且精挑细选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也应该遵守真实典型性这一原则。

2.学科发展性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还需要遵守学科发展性这一原则,具体而言就是应用的案例能够说明地理事物的特征亦或者是规律。案例类型可以丰富多彩,角度与内容也可以多变且不同,可是不管从案例的任何角度来分析,地理教学案例都应该呈现出地理这一学科的特性,这样学生才能在案例分析与探究过程中掌握地理课程中的学科特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3.综合全局性

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要想得到有效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遵守综合全局性这一原则。基础教育改革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克服学科独立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综合性。所以,教师在案例设计时,不仅要把握住国外地理走向,而且还需要关注我国历史人文风情,在揭示规律的时候让学生从正面进行剖析,案例涉及最好容纳政治、历史、建筑以及旅行等多方面知识,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综合性这一原则。

4.教育性原则

案例教学法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出其自身的价值,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而非是单纯的知识讲解。所以,教师在为学生选择地理教学案例时,最好按照教育原则来进行合理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从学生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来进行调度。例如,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的教学时,教师需要意识到知识的传授并非关键,要加强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其能够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这样学生自然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目标来为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这样才能让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达到最佳。

5.结合学生实际

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除了上述几点之外,在案例设计与选择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遵守学生实际情况,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案例设计与教学,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学生发展需要经历一定的层次性与阶段性,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时,最好为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亦或者是结合不同层次学生来差异化设计案例,这样才能将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案例选择过程中最好将逻辑性较强、内涵较为丰富的案例作为首选。另一方面,学生个体之间具有差异性,教师在挑选案例的时候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需求与兴趣,让每个学生个性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实践

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要想得到有效应用,关键还在于课堂应用实践,笔者对其进行了如下分析:

1.呈现地理教学案例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案例呈现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在课堂上能够为学生呈现出一个较为生动且有趣的教学情境,同时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案例呈现的方式较多,如文字、图像景观、地图以及数据表格等都是常见方式。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大段文字阅读材料的形式来呈现出我国黄土高原区域水土流失以及治理情况,教师还可以使用示意地图来呈现其地理位置,或者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来为学生播放相关影像资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利用案例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需求,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与积极性。另外,对于案例的展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合理把控时机,整个案例呈现时间不能过长,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2.设置疑问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在为学生呈现案例之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通过问题来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其求知欲望,这样就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思考与探究中,然后从中获得知识与技能。问题设置是否合理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好的问题设置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内化,所以,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地理教学时,问题的设计十分关键。首先,教师在问题设计的时候需要遵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来进行设计,这样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思考中。其次,在问题设计过程中还需要紧扣主题,不仅要和地理事物相联系,还需要在基础知识上进行拓展和延伸。最后,在完成问题设置之后教师还需要发挥“引路者”作用,做好对学生的指导与帮助。例如,教师在“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这一课时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先为学生呈现出以下教学案例:“中南地区在我国属于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在整个社会经济之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是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石油、煤炭以及其它金属等资源却因为使用过渡而呈现出了贫乏的现象,如何让其再次腾飞也是现如今发展重要问题。”教师在展示教学案例之后,可以结合案例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现如今我国中南地区在工业这一领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体现在哪些方面?(2)若想要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3)鲁尔区的经验对我国工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启示?在上述几个案例问题中,学生能够先对中南老工业区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思考,之后还会对如何改善这些问题,提出措施,同时,还能让学生对工业基地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的问题进行思考。所以,教师就能在层层递进的问题中,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要点,从而有效提高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此,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一定要意识到合理设疑的重要性,结合教学案例来设计恰当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和理解。

3.分析讨论地理教学案例

应用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分析教学案例的关键在于师生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地理案例内容与地理知识有效的衔接在一起,以此来揭示地理案例和地理原理之间的关系,借助这一手段将案例教学法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还能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深入到案例情境中进行思考与讨论,而教师的任务则是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与分析,积极为学生构建出良好的讨论环境,激发学生自主讨论与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案例分析时,首先要让学生对案例内容进行自主分析与探究,对案例内容形成大概了解。其次,要求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出自身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学生还能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与探究问题,从而有效发挥出集体优势,让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以提升。为了能够让案例讨论有效的进行,教师在分组过程中最好结合学生实际来进行合理划分,小组成员可以为4-6人,组长则可以轮流安排,同时,要求学生及时对要点和疑难问题进行记录。最后,在小组讨论完成之后还需要进行集体讨论与交流,即由教师进行合理安排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讨论之中,这样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案例中知识点的把握,促进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真正有效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地理教案范文6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是在教学需求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把实践中所形成的原始材料、案例报告等与教学有关的事实筛选、整合,组成事实材料,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既能增加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下面浅谈一下我对案例教学的理解。

一、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类型

根据我国高中学生的特点和教材,高中地理案例可分成四类:一类是讲读式的案例,如《城市区位分析》等;第二类是讨论式的案例,如《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第三类是活动式的案例,如《城市化给我们带来什么》《身边的污染及人们的反映和能做的小事》;第四类是调查式的案例,如《关于家乡商业网点布局和商业活动的调查》《家乡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等。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作用

1.生动具体,直观易学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例如2011年3月11日,日本于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8.9级地震,此次地震引发了大规模海啸,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灾难。在这个背景下教师可以结合高中地理《地质灾害及其防御》设计一节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这样既联系了时事,又引起了学生对地质灾害理论知识的好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提升,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能够集思广益

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带动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由于调动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该避免的问题

案例教学是强调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近年来随着地理新课改的深入,选修一、选修二中采编了许多的典型案例,教师在教学中也面临着此方法所带来的巨大挑战。该教学方法易受学生情况、教材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在使用案例教学时应避免以下情况出现:

1.不重视系统的理论知识与传授

案例教学确实能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使用案例教学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能就此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万能的,不能认为只要给学生提供案例就一定能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效果,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案例教学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须以理论知识为前提。学生只有在系统地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对教材或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发现问题,找到解决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平衡好案例学习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关系。

2.切勿将案例教学与事例混淆

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例子很多,但是不能都作为案例应用于案例教学中。事例是教师在讲解理论时列举的一些典型的例子,并通过这些例子来说明问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对学生而言,事例的启发性与探讨性较小,在教学中应居于次要地位。例如“热力环流”一节内容,在讲述热力环流原理后,可以开展以下这个活动:让学生听歌曲《军港之夜》,找出歌曲中歌词的不当之处。这个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热力环流”理论的应用能力,它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事例,但不是案例。一个优秀的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通过整合加工之后,将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部分展示给学生,这些案例必须有典型意义,它必须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

3.案例选取要把握好难易程度

上一篇足球教案

下一篇训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