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设计论文范例

排水设计论文

排水设计论文范文1

1.1设计队伍素质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小型设计单位增多;大型设计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立分院所室承包;没有资质的小型设计队伍挂靠有资质的设计院进行招标投标,对外承接任务等现象,使得设计队伍素质降低,缺少质量控制,设计能力薄弱,造成设计图纸质量差,增加设计联系单,加大工程投资风险。比如,城镇化给排水工程设计图纸管位标高不对;排水坡度与道路坡度相反;管径设计大大超过实际流量要求;出水口与提升泵站位置设计不合理等造成管道埋深,施工返工,加大了工程造价。

1.2设计缺少前期资料收集

收集现场第一手资料:一般设计人员必须前往现场进行详细踏勘,了解地质和地下管线情况,收集地质资料与综合管线资料。但有些设计人员往往爱闭门造车,或只在现场走马观花,设计时套用类似工程图纸完成设计任务,这样的设计方案往往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从而造成设计变更频繁,导致工程造价大幅上涨。比如,城镇化给排水设计确定重要的出水口是根据管网系统的布置及当地受纳水体的条件确定的,如果随意设计将造成不良后果;现状老管线保护和处理,以及电力,电信,燃气等管线综合处理,都需要收集前期设计资料,如果缺少前期这些资料,施工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问题,造成工程损失,工程造价难以控制。收集城镇建设规划资料:给排水工程设计必须在给排水工程规划图基础上设计,而有些城镇建设,往往出现道路要求尽快建设,给排水工程规划编制没有编制或在修编中,造成资料不齐全与道路工程同时设计施工现象,从而使道路建成后,出现重复开挖改建浪费现象。

1.3设计没有重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以往传统的设计方法往往轻视决策,重视实施,忽视经济,注重技术,这使得设计人员设计时会关注设计的先进性与安全性,而忽视设计的经济性,并且项目审核人员也仅是严把质量关,重视技术方案,并不会过多考虑经济因素,没有对相同方案的经济性做比较,使得浪费了很多城镇工程的投资。同时,因为概算人员不参与项目技术方案的讨论,也不知道工程进展里的各项关系,所以,使得很难控制工程成本。工程资料不全,也缺乏地质勘探方面的资料,所以设计出的方案在施工时要经常返工,一些设计单位为使建设单位满意,将设计周期缩短,导致边设计边施工,这都使得预算工作变得形同虚设,发挥不了它对成本的控制管理作用。

2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方法与措施

2.1推行设计招标,严控资格预审

招投标制度在我国推行已有很长时间,并且受到人们的广泛使用,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它是一种重要的竞争与采购方法。以往传统的工程建设中,很多设计员都缺少竞争意识和经济意识,他们的设计思想都十分保守,并不认为降低工程成本是自己的本质工作。而建设单位在评标定标过程中有时会仅参考设计单位设计费用,经常选择设计报价最低的设计单位,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设计费用仅占工程总费用的一小部分,即便设计费提高也不能给工程总造价带来重要影响。评标时应该注重设计产品质量,设计的产品会对工程成本造成重大影响,设计产品好坏对工程成本影响能够高达百分之三十。所以,建设单位在城镇化工程定标过程中,应该把设计构思的新颖性、成本核算的合理性、设计方案技术、投标方的组织方案、方案的进度计划作为主要考虑因素。通过招投标的竞争,择优选择设计单位,确定最优设计方案,全面降低工程造价,进而使工程造价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我国招投标活动有特定的机构进行管理,有严格的程序,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资格预审是招标开始之前或开始初期,由招标人对申请参加投标的潜在投标人进行资质条件、业绩、信誉、技术、资金等多方面进行资格审查,严格审查,排除那些不合格的投标人,推行设计招标,严格资格预审,用法定程序从中选择条件优越者来完成工程设计任务,这有利于节约投资,提高投资效益。通过效果评定、技术比较及经济分析,当技术相当方案中力争选择经济合理的,不仅要保证技术先进,也要注意成本节省,用最少成本创最更大的经济效益。

2.2注重提升设计人员综合素质

城镇化工程设计的好坏与负责设计的工作人员有很大关系,只有设计人员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工程方面经济知识,才能设计出好质量、低成本的城镇化排水工程。要控制好城镇化工程成本,首先负责工程设计的设计单位及员工都要树立成本意识,形成经济核算的理念,一定要克服以往的保守设计方法,注重技术轻视经济的设计倾向,要将设计和概算、经济和技术充分结合到一起。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要和设计人员相互配好好,主动了解设计进度及设计方案,确保能够有效控制好工程成本。工程设计人员必须非常熟悉本专业的费用定额和预算定额,掌握工程材料的市场价格、估算价格,做好城镇工程成本控制工作。在项目设计开始前,设计人员必须彻底读懂项目建议书、项目任务书及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了解工程的实际地址情况和水文情况,掌握新型建筑材料和新型管材及其性能。前期的考察工作也会给工程节省很多成本,例如:设计人员实地考察到某排水工程的沟槽地是沙层,那么就可以将工程的部分灰土基础工程省去,节省灰土费用的支出。所以,设计单位不仅要注重设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也要注重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从日常工作中开始,使他们形成节能、节约意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而设计出成本低、质量好的项目工程。

2.3加强限额设计,优化方案

城镇化排水工程建设应严格按照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实施所确定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和投资总额组织进行限额设计。为实现造价控制目标,要求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始终推行限额设计,对项目投资目标进行合理分配,在初步设计完成时,复核及调整初步设计概算低于投资额;技术设计完成时,控制其修正概算不超过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完成时,控制其施工图概算不超过修正概算,使限额设计贯穿设计的各个阶段。采用限额设计是工程建设领域控制投资支出,有效使用建设投资的有利手段,但限额设计并不是一味地节约投资,而是在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精心设计,优化方案,保证产品质量和达到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控制投资支出,有效使用建设资金,在设计过程中,掌握“功能提高,造价降低;功能不变,造价降低;辅助功能在允许幅度内降低,造价大幅度降低;适当提高造价,功能大大提高”的价值,工程理论原则优化设计,才能使设计产品在限额设计过程中,推出最佳设计方案。

2.4控制设计变更

要加强设计变更的控制,首先,项目设计之前要进行有必要的调研,将给排水工程的使用要求完整准确的表达给设计单位或人员;其次,给予设计单位充足的图纸设计时间,使图纸规范且满足施工要求;再次,审图阶段要仔细,在开工前各个阶段的施工单位要审好图,突出异议,减少纰漏;最后是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管减少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设计变更,控制成本。

2.5积极推行设计监理制度

政府可以从法律角度对城镇化排水工程进行规定,制定关于工程项目的专门规定,规定业主必须利用设计监理来全程监督工程项目,这种全程包括工程项目从确立开始一直到设计结束。充分发挥设计监理的监督作用,有关条文也要明确规定设计监理的具体工作,例如:他们要避免设计时会出现的失误及缺陷,提升设计的质量和有效的控制造价。现阶段,我国的工程监理工作还仅仅在施工过程中有具体实施,设计阶段对工程成本影响最大,反而没有对设计阶段进行监督,所以,政府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设计阶段的监督作用,规定中要明确规定设计监理工作一定在设计初期就开始,防止错误的设计工作给工程项目带来巨大影响。

2.6推行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承包

工程项目属于系统性工程,其中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是总工程周期里的最重要阶段。设计阶段要研究怎样具体详细的描述工程,施工阶段要按照设计的施工图纸建造要描述的产品。在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建设业将施工与设计按照两个独立的个体分离开来,分别有设计工程承包和施工工程承包,它们处在并列平行模式上,设计与施工的严重脱节,会使得采购与施工经常出现返工,进而提高了工程返工成本;它们不在相同主题下也就难以对它们有效控制,所以建设单位要协调好两个阶段要产生一笔费用,并且使设计阶段主导作用的发挥。如果运用设计、建造为一体的承包模式,设计工作与施工工作都有同一个总承包公司负责,公司内部的设计部门与施工部门就会成为一个联合体,共同负责工程的质量、工期及造价,要建设好工程项目,两个部门必须及时沟通协调,共同参与设计环节及施工环节,具体是在设计阶段可以由设计部门提供主要设计方案,起到主导作用,施工部门提供施工工艺设计方案,起到辅助设计的作用;在施工阶段由施工部门主要负责施工,设计部门可以提供意见,大家在相同主题下共同管理建设工程,这也有助于设计单位在整个过程上充分考虑及处理所有问题,也有助于满足材料采购和设备的具体安装要求。同时,这也使得设计单位积极的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更好的配合材料采购、设备采购及工程施工。总之,推行设计和建造为一体的承包方式可以调动承包商的主动性,进而保证工程质量与工程的同时,有效控制工程总造价。

3结束语

排水设计论文范文2

环境工程专业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为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其发展目标是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实际环境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工程学科不仅研究水、气、固废、噪声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还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设置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础和重点学科存在明显差别,其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大多数理工科类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养方案注重于对学生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

我校的资源环境学院准备新设环境工程专业,在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类大学,一定要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并发挥现有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立足点。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和研究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和理工科类院校不同,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一般都源于土壤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以土壤、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资源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因此,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上,也应与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比较单一,重实验轻设计。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专业本科生毕业只有毕业论文可做,而无毕业设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建设较晚,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的教学、科研方面,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显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尚难以开展对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们受专业课程设置所限,他们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科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选择他们感觉更为吃力的毕业设计工作。然而,目前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的去向主要还是与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而诸如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现在大多都呈人才饱和状态,可接受的本科毕业生非常有限。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弱势,在就业时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加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设计基础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与工科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组成和行业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学的方法,而应走有生态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出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护的人才。农业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态学科的优势地位,毕业生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生态学知识。此外,当前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农业院校学生生态学基础扎实、生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要,为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评价的单位输送可用人才。

3.毕业论文(设计)立题与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约束性题目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教师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部分题目陈旧甚至经年不变,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使得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在一方面打击了某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某些本来就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同学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应付了事。

为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质量,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的设置和指导上可以考虑以下的一些改进措施:

1.加入一些和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相关的设计类题目。由于目前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大多是在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的内容上受给水排水专业的影响较大。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主要为排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农业院校如果照搬工科院校的设计内容,由于专业基础所限,无法与之进行有力的竞争。因此,应在设计内容上着眼于和农村地区和农业环境相关的工程。如目前农村受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和农村污水的处理都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相关的工程也建设了不少。可以设定一些如农村小型给水站或分散性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课题。在处理工艺选择上,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条件,一般应选择操作较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常规处理工艺,这样更符合农村地区的实际需要。比如用吸附工艺处理污染地下水,或用人工湿地处理畜禽类废水,都是可行的设计题目。学生经过这些设计工作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在毕业后从事农村环保治理的相关工作,不仅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为农村环境的治理培养可用人才。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在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上也要考虑有工程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同时可以通过帮助青年教师去设计类单位进行工程实践等措施,提高他们的工程素养和设计能力,从而达到辅导学生的要求。#p#分页标题#e#

2.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体现资源与环境的紧密结合,设置适量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题目。工科院校的环境专业一般更侧重于各种污染治理技术工艺的开发与研究,对环境与资源的重视不足。农业院校则注重于从宏观侧面上分析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将自身对土壤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优势体现在资源和环境管理方面。为进一步体现农业环境院校学生在这方面的特点,有必要在毕业设计时通过设置合适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课题来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在当前对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其中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做工作设计不同,由于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学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因此和工科院校学生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某些方面他们做的比工科院校的学生要更加深入,相关的知识结构也更加全面。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设置适当的环境影响评价课题,不仅发挥了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环境评价方面的一些优势,也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当然,这同样也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加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也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一个可取的方法是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保障本科生培养的质量。

排水设计论文范文3

消防工程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本文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消防工程课程特点,通过深入分析消防工程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教学队伍建设以及课程考查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动力,提升学生实践学习能力,提高授课效率,改善学习效果。

关键词:

消防工程;教学改革;强化实践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各类功能建筑层出不穷,城市规划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火灾隐患逐渐增多,城市及建筑的火灾发生率也有逐年提高的趋势,恶性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因此,作为预防和消除火灾的消防工程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1]。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消防工程课程是建筑给水排水课程的延伸,但内容更集中、更突出,主要是在建筑给水排水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有效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设计能力,使其充分了解消防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消防法规、防灭火工程技术和灭火救援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建筑消防各个子系统(建筑防火、消防给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的主要工程内容、技术手段、设计要求以及基本的设计参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2]。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消防工程课程多为选修课程,课时较短,并且与建筑给水排水课程多有交叉,课程延续性、系统性不强,实践能力强化较弱,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亟需进行课程教学模式的深入改革。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市政工程系建筑给排水学科团队,针对消防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整合现有资源,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目标,深入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一、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1.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消防工程课程与建筑给水排水课程多有交叉,极易导致教学内容重复,教学重点不明确,不能有效发挥其对建筑给水排水等课程的拓展作用。建筑消防是建筑给水排水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给水排水课程讲授过程中会涉及建筑消防的内容,如果在消防工程课程中重复讲授,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不耐烦的情绪,降低教学质量[3]。

2.教学内容优化不够,偏重于理论教授,工程实践应用不强。消防工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涉及物理、化学、数学、建筑、机械、电子、信息等多种自然科学学科,一些基本的灭火原理及建筑消防各个子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如果学生不能全面地掌握,后续的课程内容很难进行下去,而大部分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一般将消防工程设置为选修课程,学时数量有限,这就使得基础理论知识内容讲授偏多,占用一定课时,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失去重点,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践。

3.作为一门工程学科,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与消防工程相关的规范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重点会发生变化,而现有的教材时效性不强,很难全面反映现行的工程技术要求。

4.对于建筑消防工程的各个子系统,由于设计复杂,成本较高,大部分学校不能有效地组织实验教学。学生不能直观有效地观察和体会消防系统的灭火过程,很难有效地进行理解,易导致教学效率不高。

5.作为一门选修课程,目前消防工程课程考查形式过于单一。多以闭卷考试或提交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往往应付了事,很难达到有效考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教学内容改革。

济南大学市政系隶属于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建筑给水排水学科团队除承担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筑给水排水、消防工程等课程,还承担了建筑学专业的消防工程及土木工程专业的建筑设备等相关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很多相互交叉的地方,但是侧重点各有不同。为了更好地优化课程衔接,打造重点突出、强化实践的课程体系,我团队统一规划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的优化配置,突出重点,减少重复讲授内容,有效地提高课程体系的授课效率。例如,对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筑给水排水和消防工程课程进行有效结合,消防工程做到建筑给水排水的有效扩充,在建筑给水排水过程中重点讲授的消防基础知识,在消防工程课程中进行少量的回顾,重点进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不再拘泥于一套或几套常规教材,以现行规范为主,结合工程案例,深入解读规范条文的变化及其原由,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快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消防工程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建筑给水排水课程,增加实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2.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不断完善和凝练授课课件,明确授课内容,突出课程重点,使学生更容易把握学习内容。同时,与实际相结合,综合运用动画、视频、图表等多媒体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授课效率。在课程伊始,播放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及危害,火灾发生时如何逃生等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使学生深入了解课程的重要性和教学目标。在进行建筑消防子系统的讲授过程中,对各子系统的灭火过程进行动画展示,学生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单纯的文字说明。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和规范条文,设置启发式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的认知,同时强化工程思维培养,使学生真正从书本规范中走出来,能够从工程实践角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并能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整个本科学习阶段,不断优化教学体系,使基础课程与消防工程课程能有效地结合起来。例如,在给排水CAD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拓展讲授3D制图以及BIM制图技巧。在消防工程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工程设计要求后,在课下利用课余时间采用3D制图或BIM制图,进行三维建模,针对建筑消防子系统,对其核心部件进行绘制,更加深入地剖析各子系统的构成和连接,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建筑消防系统的理解,有利于今后的工程设计,还了解了管道连接,对设备安装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建设施工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结合学校课程网站建设,不断完善和改进课程网站,使其成为内容丰富、积极互动的第二课堂。网站上传教学大纲、授课课件等,学生可以自由下载。教师授课过程中会将下节课的主要内容告诉学生,学生通过课程网站可以进行预习,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在课程网站会留有课下作业及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课余时间完成作业上传,由教师批改,压缩学时,能够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其他知识点的学习。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课程网站将疑难问题进行提问,对于简单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网站回复,对于普遍性的、代表性的问题,教师进行整理后于课堂中进行统一解答。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市政系建筑给排水学科团队针对建筑给水排水、消防工程等相关课程,自主研发了相应的实验器材,设计了实验内容,面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建筑给水排水和消防工程课程开设了实验课程。在消防工程课程中,实验课程的开设,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和了解了消防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安装过程,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教学队伍建设。

本科阶段一个专业方向的培养需要形成一套合理有效、前后呼应的课程体系,这就需要优化学科建设,形成合理的学科建设方向。济南大学建筑给排水学科团队,以高级职称并具有较强工程设计能力的资深教师为团队负责人,负责优化整合课程资源和任课教师。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对课程体系进行把握,有效地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授课内容等。济南大学建筑给排水学科团队,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带头作用,积极培养青年教师,形成良好的“传帮带”教学氛围。青年教师在担任课程主讲教师前,首先进行一学期的听课学习,学习老教师的授课技巧,以及把握课堂的能力。同时,为了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安排青年教师至相关企业进行培训学习,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设计能力。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研讨会议,夯实基础,不断提升。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聘请具有注册设备师资格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并且不定期聘请建筑设计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科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课程考查。

消防工程课程由于涉及规范较多,数据复杂,传统闭卷考试的考查方式很难有效地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对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为此,我团队对消防工程课程考查形式进行了改革。考查过程不再拘泥于试卷、论文,而是以实践考查为主的多层次考查方式。首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针对不同重点内容,结合工程实际和注册考试,布置大作业,主要为计算题目和简单的设计题目。其次,在结课后,要求学生针对实际建筑进行调研,绘制建筑的消防设计实际系统图,并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和规范条文,对实际设计加以分析评价,提出优化方案。最后进行答辩。通过这项实践活动,学生提高了实践应用能力和协作能力,普遍反映收获很大,能够全面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做到深刻理解。针对消防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整合现有资源,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改革考查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新形式下对消防工程人才的需求。

作者:谢康 邱立平 王嘉斌 张守彬 单位: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排水设计论文范文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利于构建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结合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实践平台、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结合专业认证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质量;农业水利工程;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

本文系石河子大学校级教学项目“农业水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成果。

目前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得到了整合和提高,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以博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一支专业水平较高、师资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理念先进、目标明确、规范合理、操作性强;办学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绩显著。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培养高素质专业性新型人才提供了平台。结合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也进一步完善。

一、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认证培养目标

按照石河子大学要求,每四年一次进行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同时对培养目标进行全面修订,在四年的实施过程中可进行微调,评价与修订过程由学院、大学两级机构组织专家评审,同时着重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经对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水利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农业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技能。

二、结合认证标准,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由学校根据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自主设置,能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由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资深教师完成,有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等课程计60余门课。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占总学分的16.7%,学生在从事农业水利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法律、伦理、经济、环境等各种制约因素;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占总学分的29.8%,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应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类课程应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2.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与实习、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其他实践环节等,其中毕业设计(论文)不少于12周,课程实验8~16学时,课程设计一般安排1~2周。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包含课程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和毕业实践教学三部分。课程实验包括物理实验、水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测量学实验、电工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灌溉排水工程学实验、水工模型实验、节水灌溉实验、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实验等;课程实习包括测量实习、水文实习、水文地质实习;课程设计包括水文学及水利计算课程设计、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水土保持学课程设计、节水灌溉技术课程设计、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等;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还包括其他实践环节,如:工程技能训练、科技方法训练、科技创新活动、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结构模型制作大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等。

3.毕业设计(论文)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占总学分的16.7%,毕业设计(论文)选题90%以上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选题。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题目以所学农业水利工程知识为基础,同时结合生产科研项目开展,进行综合训练;也进行涉及本专业的有关研究热点进行专题研究,主要分为5个方向:农业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节水灌溉技术设计、灌区水利工程设计、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专业相关热点问题研究(论文)。

(2)内容。

由水利工程系负责组织毕业设计的选题论证、文献调查、技术调查、设计或实验、结果分析、写作、绘图、结题答辩等,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并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

(3)指导与评价。

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材料,包括设计选题指南、设计任务书、设计开题报告,反映指导教师指导与管理过程的材料: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记录等齐全。结合生产项目进行的毕业设计(论文),由教师与新疆天业节水有限公司、兵团设计院一分院、石河子市天兴设计院等企业专家共同指导,答辩时有兵团设计院一分院、石河子市天兴设计院、新疆天业节水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参加。

三、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平台建设

为了满足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学院在校内及校外相关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专业教学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先后与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三峡培训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新疆兵团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目前形成了灌溉工程实习基地、水文实习教学基地、蓄水引水工程实习基地、科研试验实习基地、水管单位实习基地、设计单位实习基地等10多个实习基地,每年可容纳200人左右学生进行课程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

四、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

按照“以人为本、全程保障、以评促建、提升内涵”的原则,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学院主管教学领导负责,由水利工程系进行课程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材、教案、讲稿审定,同时对课堂理论教学、课程实验、实践等环节进行质量考核。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每4年进行一次调整,每年进行微调;教学质量评价由大学教务处和学院组织实施,分为学生评教、大学督导评教和教师同行评教,每学期评教1次。统筹协调教学管理,抓标准、抓评估、抓建设,构建了教学评价与管理并行的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1.教学质量体系

科学构建了目标与过程并重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该体系由目标、组织、管理、评价反馈、保障五个子系统组成闭环,通过校院两级管理、两级督导、校院系三级保障模式有效运行,形成良性循环,对各教学环节提供了全面质量监控和质量保障。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形成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学校实行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以来,坚持对各院系本科教学工作实施年度考评,形成了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2.教学评估体系

学校和学院构建了学生、教师、领导、督导“四位一体”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实施常态化教学质量评估。采用督导专家、领导听课检查、教师互评、学生评教、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和途径,及时广泛地收集教学质量信息,实施公开、公平、公正的教学评估,全面监控教学质量状况。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在对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的一些关键点上给予了重点监控。例如,在严把教师教学关方面,严格执行教师开新课和新开课的试讲制度,始终坚持对青年教师实行助课、听课和试讲制度,有效促进了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课堂授课方面,建立了学院领导、专业带头人、督导组成员听课制度,严格规范教师的课堂授课行为,并利用课堂教学检查、专家听课、学生评教等手段及时监控教师的授课情况。

作者:吕廷波 李明思 何新林 单位: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倪福全,李昌文,马荣朝,等.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64-166.

[2]陈元芳,李贵宝,姜弘道.我国水利类本科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3,(2):25-27.

排水设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设计;复杂工程问题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给排水专业本科教学阶段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的开展,一方面检验学生对专业基本原理、知识、技能的掌握熟练程度,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综合运用工程知识的原理、方法,将复杂多因素共同影响的实践工程问题合理、有效简化为具有数学模型的科学问题,制定工程设计方案与技术路线等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毕业生应能合理的运用工程知识和现代工具,通过团队协作与交流沟通,在遵循职业道德与操守并不断学习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工程与社会、经济、法规及可持续发展,分析、研究、制定解决工程设计、管理、运营与组织方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因此,从专业认证要求背景下审视毕业设计,强化学生工程素质和能力锻炼,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1-3]。

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认证发展历程

我国给排水专业评估始于2003年,从2004年开始实施,通过专业评估落实行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并是作为国际工程教育资格互认的必须条件。2013年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预备成员,2016年通过考核成为正式成员,实现了我国工程专业本科学位与该协议其他正式成员之间的互认,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调整为专业评估认证。

三、改革目标和内容

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是毕业设计能力培养最关键的目标,至少要求学生能够具备“在涉及可能有相互一定冲突的多方面技术、工程和其他相关约束因素条件下,运用工程原理,经过建立合理有效的抽象模型,具有创造性的解决具体工程问题”[6-7]。因此,对于给排水专业而言,毕业设计改进内容主要体现为:(1)毕业设计题目为具体的工程实践,并应考虑社会、经济、环境、法规及可持续发展等诸多制约因素;(2)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工程问题意识,强化工程设计内容的汇报表达,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3)毕业设计全过程有企业或者行业专家参与;(4)对照本专业工程各阶段设计要求,合理的制定说明文本和图纸格式要求;(5)分阶段、按进度、交叉评价,保证设计成果质量。

四、实施措施与手段

1、优化毕业设计选题,确保选题合理可行

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定位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因此,本专业毕业设计选题重点围绕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创新能力而展开实施,毕业设计题目均来源于工程实践,但在毕业设计题目设定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设计题目难易程度不均衡、工作量饱满程度不一,加之实践教学时间有限,导致部分题目工作量大、难度较大。鉴于上述情况,本专业按如下措施安排毕业设计选题工作。(1)第七学期启动毕业设计选题工作,采用双选制确定指导教师和学生,并在选题确定之后安排设计前期工作,并要求毕业设计一人一题。(2)根据毕业设计方向,每个方向成立了至少有一名设计院专家参与的毕业设计任务选题审核小组,审核小组职责主要是对毕业设计选题工作任务及难度进行合理评价,均衡毕业设计题目难度,保证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难度系数基本一致。(3)毕业设计选题工作之后,学生即可与指导教师联系,领取毕业设计任务书,熟悉设计任务与基础资料,提前毕业设计前期工作。

2、培养工程意识,全方位提高工程素养

一方面,按照学生一般概念,毕业设计为以前各类专业课程设计的综合或扩大,往往容易假想以课程设计目标完成毕业设计,而没有正确认识到毕业设计是需要在基本原始资料基础上创造性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原有评价指标中注重单一的设计书、设计图纸内容表达,而忽略了其他形式的工程表达。因此,必须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全方位强化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意图表达。(1)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分析、总结工程问题,提出工程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并在分析整理基础资料后突出设计方案比选或工艺选型,以此锻炼、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作为设计师而非绘图员的工程能力素养。(2)来源于工程实践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充分考虑地方的约束性因素等,学生应对设计所在地的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综合考量,并能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解决方案。比如市政排水设计中有关污水排放标准就需要学生根据设计所在地有关环境容量、地方性排放要求确定。(3)注重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与综合性成果表达,设计成果不仅仅是学生对基本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考察,更应该强调工程表达能力。不仅是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的最终表达,更是学生对工程设计意图组织与表述。因此,毕业答辩组织与管理参照初步设计评审,综合训练学生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表达能力。

3、聘请校外专家,提高行业专家参与度

(1)邀请行业专家全程参与毕业设计,探索专家参与毕业设计指导、评阅、答辩与成绩评定环节的创新与实践。根据毕业设计方向邀请3个高级工程师参与毕业设计全指导,设计题目来源于设计院项目,学生与设计院设计项目,并要求独立完成相关方案设计、工艺计算和初步设计图纸的绘制,设计院指导小组共同就毕业设计质量及过程进行管控,并在校内实践教学系统中填报相关数据。(2)组织由校外专家、校内全体指导教师参加的公开答辩,答辩汇报基本按照设计院项目要求进行,答辩过程中注重于设计项目方案可行性,工艺系统合理性的介绍说明。设计成果评价结论按照设计说明书完善程度、图纸深度、汇报情况等综合评定。

4、优化说明书格式,强化工程文字表达能力

本专业市政给排水方向毕业设计要求设计成果达到初设深度,但毕业设计成果如果《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初步设计深度编制文本,则前期工作“水量预测”及“工程方案论证”得不到较好体现,而由于毕业设计时间限制本该在初设中完整表达的工程投资概算书则无法形成完整内容。因此,根据专业各阶段设计深度,为保证设计内容和提高毕业设计工程能力训练,本专业毕业设计文本中增加了一章工程系统方案论证的章节,经济评价在工程概算和制水成本中体现。设计图纸则基本要求按照初步设计图纸深度来绘制表达工程设计内容。

5、严格过程管理,落实工程能力训练

(1)我校毕业设计组织管理统一在毕业综合训练系统中完成,也即学生选题、任务下达、开题报告、过程指导、中期检查和论文提交全部在毕业设计综合管理系统中完成。学生工程能力训练基本能在各阶段任务中得到体现,比如开题报告要求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制定设计技术路线和系统方案。(2)毕业设计成果最终评定等级按照指导教师意见、评阅人意见和答辩情况综合确定,其中指导教师意见权重为0.4、评阅人意见权重为0.3、答辩成绩权重为0.3。指导教师意见主要从任务完成情况、独立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等三个方面评价设计过程进行评价;评阅人意见主要从设计计算、图纸表达和工程设计的应用价值等角度评价设计成果质量;设计成果审阅则根据设计成果、设计过程和答辩情况等三个方面评价评价毕业生综合工程素质。

五、结束语

近几年实践表明,通过制定毕业设计选题标准,培养工程意识和合理制定设计内容等手段在校内外指导老师全过程指导下,严格过程管理,落实工程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专业素养得到了较好锻炼。在后续不断的实践改革中,以专业综合素养为目标,继续完善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突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真正做到让毕业生具备合格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姜宪凯.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设计改进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39):126-127.

[2]胡正平,吴培良,许成谦,李英伟.从专业认证角度谈如何带好工科毕业设计[J].教学研究,2016,39(2):103-106.

[3]杨舒宇,程丽,潘苏蓉,王树逵,李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5):187-188.

[4]严林博.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对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15):1-4.

[5]李智慧,张德贤,张庆辉,焦素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毕业设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教育现代化,2015(13):40-42.

[6]卢晶.专业认证视角下的工程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教学与评估),2018(2):8-9.

排水设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

1引言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市政给排水设计规划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的关键内容,并且在不断更新与发展。但是,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我国市政给排水设计规划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给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增加了难度。因此,市政部门需要深入分析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提升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水平,促进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

2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市政给排水系统直接决定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市政给排水系统建设规划设计工作,有利于调度居民的生活用水。其次,在城市市政建设过程中,给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是其中的关键内容,推动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其在城市整体规划设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相关人员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给排水规划设计方案,例如,在排水输送、排水净化系统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好标准化设计工作,提高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整体效果[1]。最后,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有利于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确保城市居民用水质量,有效控制城市水污染、内涝灾害等现象。在实际规划过程中,需要将城市建设作为发展要点,确保各项能源的需求量,优化城市环境建设。因此,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市政给排水规划与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3.1给水系统问题。我国人口数量大,社会各界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较少,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紧张、饮用水匮乏问题。在市政给排水系统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在确保正常供水的基础上,遵循水资源充分利用、节约用水的原则,确保水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和经济性,避免出现资源浪费、长时间缺水、停水问题。但是,在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区域给水规划不注重水源可靠性,城市整体规划布局出现了供水不稳定、水源不充分等问题;其次,给水管网设计缺乏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考虑,建设完成后普遍需要进行改造工作;再次,管网设计缺乏对给水管道断面、平面、高程等布置的综合考虑,无法确保供水的稳定性;最后,给水管网平面竖向布置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其他综合管线,极易因返工带来不必要的成本。并且,很多地区给水系统规划设计工作中,水资源分配缺乏一定的合理性,无法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3.2雨水系统问题。在雨水排水系统规划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确保系统满足防洪排涝、环境保护、水源保护的要求,还要严格按照节约用水的原则做好雨水收集和再利用工作[2]。目前,很多城市的雨水排水系统规划设计中遇到了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排水分区相对混乱、管网布置缺乏合理性、建设管网无法得到有效利用;(2)很多地区会出现雨污合流问题,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和水资源;(3)雨水量计算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导致管网排水能力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甚至会带来管网建设浪费问题;(4)未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雨水排放系统,导致雨水系统开发不到位;(5)很多地区的雨水收集、回用制度有待完善,无法通过雨水降水满足节约用水的需求,阻碍了城市的发展,违背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

3.3污水系统问题。现阶段,市政污水系统规划设计常见问题具体如下:首先,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无法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污水处理厂布局考虑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工程周边区域的环境情况;其次,污水管网设计过程中,未充分考虑长远发展目标,极易出现管网重复建设问题,带来了不必要的浪费;再次,管网污水处理不到位,极易堵塞管网、污物沉积,易引发一系列环境风险与安全风险;最后,在管网规划设计中,技术应用不到位,出现了污水渗漏问题。

4市政给排水规划与设计问题的优化

4.1给水系统的优化。在市政给水系统规划设计中,需要注重以下内容:(1)给水系统规划必须满足城市整体规划、片区控制性规划的实际需求;(2)给水管网设计应满足区域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需求,遵循远期发展、分期实施的原则,确保给水管网按照远期规划,适应片区建设,还需要考虑分析实施的可能性;(3)新建给水管网过程中,应明确区域给水现状和地块建设情况,根据地块建设规划,确保给水管网断面、平面、高程布置的合理性,以满足功能需求,为地块使用提供便利;(4)给水管网设计必须满足技术性和经济性要求。在给水管网平面、高程布置过程中,还要分析其他市政管线的敷设情况,充分考虑其经济性,预留出更多的空间。

4.2防洪防涝管网系统的优化。防洪防涝管网系统是市政给排水系统中的关键,相关部门需要做好优化设计工作,充分发挥防洪排涝的作用,其主要对象是内涝、外洪。其中,内涝需要及时排出雨水,将其滞蓄进行融合;外洪需要做好预防工作,如防决堤、建设水库等。在防洪防涝系统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明确区域防洪面积、降水量,但是在很多山区,城市的地势地形情况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针对城市现状,优化布设抽排设施。

4.3污水处理系统的优化。在排污系统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考虑污水管网和排水面积,以此为基础明确排污管网管径、坡度,将管网和污水井进行有效衔接,并引进更多先进技术,强化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3]。除此之外,在污水计算过程中,需要明确坡度、管径,将其作为设计参考;污水井管、坡度需要根据计算结果确定,自动设计标高。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还需要节省更多的水资源,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城市建设过程中,市政给排水工程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城市居民的正常用水提供了支持。在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仍存在很多问题,相关部门必须予以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进一步提升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兴江.市政给排水规划与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100-102.

【2】叶志远.市政工程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16):27-29.

排水设计论文范文7

“三梯度”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该教学模式包含三个层次,即以课堂理论教学一实验教学、课程一认识一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为基础强化学生的基本理论,以创新实验、毕业实习与设计和大学生的科训项目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开放实验、课外实践、创新训练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三个层次集基础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环节于一体,且环环紧扣,逐级升华,实现了学生能力由基本理论掌握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到实践中自主创新的循序渐进式发展。该教学模式具有科学性、通用性、交互性和前瞻性,为打造“学生为主、教师带路怕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架构了良好平台。

2.“三梯度”教学模式的解析与实践

2.1强化课程实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实践能力。

2.1.1注重实验环节,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部分,但本科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实验教学资源相对紧缺,导致学生对实验缺乏思考和基本技能掌握不牢的困局川。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培养其基本的科研素养,教学组采取扩大实验规模、拓展实验深度的措施即除保证基本实验教学数量外,重点开设一系列对学生科研素质提高有益的综合实验,同时延长实验时间,确保每位学生都熟悉实验原理,并亲手完成实验的每个步骤,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现象,从中得出科学结论。增加设计型实验,如混凝优化设计、沉淀效果影响因子优化、过滤实验中的水力学、温度条件优化、汽车排气成分对PM1.5的影响、酚降解菌的驯化、分离与筛选过程控制、利用环境质量基本模型解析进行河流污染物浓度的估算等。该类实验强调学生自身的研究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教师的演示实验为辅助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的能力。另外,将实验纳入考核体系,即在课程考试中增加实验部分的考核,改变考试死记硬背的模式,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增强分析数据的能力。

2.1.2提升课程实习教学地位.

强化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教学组在强化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同时,结合课程性质,开设课程实习,即利用课余时间采取参观、操作、介入等方式配合课堂教学进程。当前.开设课程实习的专业课主要有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泵和泵站、城市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等。课程实习地点主要遵循“由近及远”的原则,可根据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目标分为以下三类:

2.1.2.1参观类。

主要组织学生校内参观污水处理系统、臭气控制系统、建筑内部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消防系统、雨水系统、污水提升泵站、供水泵站等,增强学生对各种设备及系统的感性认识。

2.1.2.2操作类。

教学组根据具体情况选取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污水处理站和徐州市刘湾地面水厂及徐州市铜山区热电厂等作为实习地点,由课程专任教师设定操作内容,聘请现场人员指导教学,在现场指导教师的示范下,由学生按照规程操作,强化初步实践能力,并加深对系统、工艺的认识。

2.1.1.3介入类。

这种课程实习在前两种类型的基础上进行,安排学生进入市政设计院开展短时间读图、识图工作,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其初步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为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并保证教学效果,课程实习成绩将作为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一并考核,占总成绩的30%,该方式在2007级环境工程学生中已经开始采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3注重课程设计命题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初步的理论应用能力。

高等教育目标是培养理论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而课程设计是强化学生掌握基础技能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命题时按照工程实际,而不能凭空想象川。教学组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城市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环境系统工程课程设计命题过程中,按照“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进行充分优化.绝大部分课程设计题目均来自相关设计院所承接的工程,能够突出实际工程目标,不会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需要的脱节。

2.2加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力度,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2.1加强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根据学科和专业性质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够满足教学实习条件的实习单位,共同建立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这是满足学生专业实习需要,完成教学实践性环节的重要途径。教学组加强了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本专业与安全学院安全专业共同建设了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徐州矿务集团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设计了完整的实施方案。除此之外,还与其他单位建有巧个实习基地,分别应用于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及课外实践等。

2.2.2将设计型创新型实验和毕业实习、设计相贯通。

将设计型创新型实验与毕业实习、设计相贯通,学生可以在创新研究中获得教师的指导,强化创新意识。尤其是创新实验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工艺、流程、实施方案的设计,每一个步骤都由学生亲力亲为,并由指导教师审阅,使学生获得自我认同感,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动手、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科研兴趣,易于部分学生找出科研切入点。这些创新实验能为学生的毕业实习、设计提供方向;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安排不同的毕业实习、设计内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近两年来,教学组采取这种一贯式创新能力培养思路,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设计2项,校级优秀毕业设计10余项等,这充分证明了本思路的科学性。

2.2.3加强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与学生综合科学素养的融合。

科研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通过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学生从课堂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以探索、研究、发现为基础的主动学习,与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问题,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再具体到学校,均大力资助大学生创新性研究[4j。而且,项目组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科研工作,每年积极组织教师收集资料.为学生提供大量研究课题.同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自拟课题给予积极指导,并提供实验平台。近三年中,由教学组教师指导的大学生科训、创新实践项目累计达11项,其中部级4项、省级2项。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并在项目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创新活动。两年来本教学组学生参与部级、省级科研项目近10项,指导学生发表SCI、EI和其他期刊收录的科研论文20余篇。

2.3融入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能力。

2.2.1开放实验。

实践活动若在教师主导下开展,可限制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项目组鼓励学生自主实验,文献查阅、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和报告撰写,每一个步骤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当前项目组负责的开放实验近20项。

2.2.2课外创新作品竞赛。

课外竞赛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动力,教学组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暑期实践活动和“挑战杯”竞赛的同时,还针对产品和课题创新的连续性,建立了学生的特色“传、帮、带”梯队机制,形成了大四带大三帮大二的创新梯队,从培养他们的基本实践技能入手,逐渐加大训练层次。这种机制连贯性好,高、低年级的学生联系紧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三年来,20名学生参加课外创新作品的开发与研制,并在第九一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连续获奖和首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共计6项。

3.结语

排水设计论文范文8

关键词:水文学与水资源学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水文学与水资源学>课程是给水排水工程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它与给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排水系统、水质工程学等一起构成了给排水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体系,是城市健康水循环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随着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水文学与水资源学>课程还需要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更新和完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该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在我校得到了优化和完善。

        一、课程体系建设

        <水文学与水资源学>课程建设包括教学大纲、教材、实验及实验指导书、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实习指导书、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

        1.1 课程教学目的及特点

        本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有关水文学、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基础理论和设计能力的专业必修课程。使学生掌握水文现象、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基本概念、基本概论和基本设计与计算技能。课程内容广泛,涉及到不同专业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如给水工程、污水处理工程、供水水文地质学、生态学、环境监测、环境评价、微生物学及管理工程等。对学生来说,是一门综合性很强,不太容易掌握,且学习起来困难较多的课程。为此,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对课程内容做了精选、整合优化处理,力争做到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办出特色。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了解课程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和手段,以达到最好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1.2 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阐述了水文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水资源的相关理论、国内外水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水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重点介绍了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的水量计算,取水工程的类型、设计和使用条件以及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内容方法和措施。

        该课程在48学时的理论课授课外,通过实验和实践、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查阅资料、工艺方案选择、工程计算及设计绘图方面得到训练。

        二、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水文学与水资源学>课程还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更新和完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2.1 教学内容改革

        (1)针对教学内容广,在合理安排授课计划的基础上做到重点突出。例如,“水文统计基本原理与方法”、“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计算”、“取水工程”等部分作为本课程重点,在教学中分配了20学时时间,其次“水资源量评价”和“节水理论与技术”分配了6学时时间。重点内容部分在讲解过程中,力求精,有一定深度。

        (2)理论教学与工程实例紧密结合。例如在“地表水资源量评价”中,补充了“引滦入津”、“南水北调”等工程内容。在“取水工程”教学中,详细讲授了“龙庆峡”等工程。同时通过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对水源地选择、评价及取水构筑物结构建立感性认识。总之,在整个理论教学,始终贯穿着工程实例教学。

        (3)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材为2002年出版,某些内容已不适合作为教学内容,在本次教改中,及时进行了修改。如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将教材用的GB5749-85标准,改为GB5749-2006,并对GB5749-2006进行了详细讲解。同时,随着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范围的逐步拓展,为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在教学中我们把国际上一些前沿课题和研究进展等内容引入教学,如最新的水资源评价方法与模型等。

        2.2 教学方法改革 

        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变”,即课堂教学从传统灌输向探索性教学转变,采用灵活式教学形式。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大量的表格、数据模型、水资源现状分析图、取水构筑物图等贯穿始终,采用传统的板书授课方式不仅使教师在课堂上的工作量较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不甚清楚,而且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虽然也可以事先把一些图表制成幻灯片,但图一般是静止的,不够形象生动,还是难于理解。2005年以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认真钻研教材阅读各种参考书籍,将大纲中的重点、难点分解成不同知识点,并补充实际工程案例以及图片,自行研制了《水文学与水资源学》多媒体教学课件。随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易于记忆,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更多的信息内容,增强了信息量。该课件具有演示直观、动态感强的特点,非常易于学生理解,受到学生的好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有效缓解了课时的缩减和教学内容增加的矛盾。

        例如,在授课过程中,具体采用以下教学形式:①放映中国水资源现状以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视频材料,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实际状况,并对本专业产生浓厚兴趣;②放映各种不同类型取水构筑物的图片,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不同取水构筑物的构造和作用,并增加浓厚的学习兴趣;③放映案例内容的图片,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了解案例,对于日后遇到的实际工程都起到积极作用。#p#分页标题#e#

        同时尝试和研究双语教学,大力提倡双语教学。自制双语教学课件,做到通过双语教学,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规定的教学内容,也使学生的科技英语能力得到了训练提高。

        2.3 教学手段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新型教学手段,主要从“多维互动”教学手段进行了探讨。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较理想的教学模式。它表现为师生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多样化。首先,教学活动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多维”是指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在课堂上包打天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形式,促成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等互动局面的出现,来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互动是指通过师生全方位参与,促进和谐和多维互动教学关系的生成,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程采用了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备课时带着问题认真钻研教材,阅读各种参考书籍,将大纲中的重点、难点分解成不同知识点,拟出讨论题,然后设计出多种较典型、讨论性较强的题目。上课时鼓励学生勇于回答和提出问题。课后对讨论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特别在“世界水资源现状问题及解决途径”、“节水现状及措施”等教学环节中,学生讨论异常活跃。

        同时,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力,每节课腾出一定的时间,由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刺激学生突破传统课程的束缚,真正进入知识海洋中去求知,引导他们将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说出来,从而让全班学生得以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

        2.4 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搞好实验和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通过参观实践,让学生将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分析计算方法与实际联系起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水文观测、河流径流、河流水库取水工程现场考察实习,增加对水文学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开阔眼界。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例如在水文测验实验中进行某断面过水流量的观测时,可用浮标法、流速仪法、ADCP法,这些方法都是间接测量流量的方法。测量水位时,当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时,设定一组水尺来进行,它具有设备简单、观测方便的优点;而要想记录完整的水位变化过程节省人力,可用自计水位计。学生只有在亲自参与实验、实践后才能切实体会到水文数据采集的全过程,才能更充分理解并掌握测流理论及技术。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依然采用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法。只是在平时成绩考核和考试内容方面进行了改革。将课堂提问、小测验、大作业等结合起来作为平时成绩,同时由于在平时课堂上采取教学讨论的方式,要视学生在教学讨论中的表现打分,大作业也可适量布置写论文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将此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此外对应试考核部分,进行了分解,将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课程结束考核两个部分。考试内容方面,取用了一些灵活性试题,改变了以往答案固定的现象。同时,为了真实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005年建立了试卷库,考试时随机抽取一套,力求做到教考分离。这样平衡了考试内容,提高试题的覆盖面和增强了综合应用性,同时有效避免了猜题、押题等不正之风,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应用能力提高起了一定作用。

        四、结语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对<水文学和水资源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实践进行了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新知识的不断涌现、新技术的不断更新,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在教学改革中,我们要注重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及时反映当前技术发展的潮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 方芳•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08